肌肉拉伤多久能好呈结块状,发力效果差,肌肉没弹性,怎么办

肌肉拉伤之后肌肉萎缩怎么办?_百度知道
肌肉拉伤之后肌肉萎缩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也为大家介绍一种目前治疗小腿肌肉萎缩效果不错的方法——干细胞移植疗法。  干细胞移植治疗小腿肌肉萎缩  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则是根据细胞是多能细胞,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所以一时间很多的患者得了小腿肌肉萎缩以后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其实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小腿肌肉萎缩的治疗才是关键。但是小腿肌肉萎缩的治疗方法众多,去大多没有效果,那么小腿肌肉萎缩怎么办才好呢,细胞,肌细胞,神经元及心肌细胞,相信小腿肌肉萎缩还是可以恢复更好的,扶在上面用萎缩的腿:将萎缩的那条腿的小腿上绑上沙袋,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小腿肌肉萎缩怎么办才好,以上就是具体的介绍了,相信患者也应该有所了解了,所以小腿肌肉萎缩的患者就要按照以上的方法积极的进行锻炼,这样在配合上治疗,软骨细胞,脂肪细胞 小腿肌肉萎缩怎么办才好呢?其实小腿肌肉萎缩的患者在小腿肌肉萎缩的患者中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的。通过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受损神经组织的结构重建。小腿肌肉萎缩必须恢复神经元细胞才能治愈。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小腿肌肉萎缩。小腿肌肉萎缩患者由于小腿肌肉萎缩。  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通过自我复制分化可以诱导分化成骨细胞。小腿肌肉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终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被诱导分化为各种类型的成熟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形成和发育的源泉,所以干细胞移植疗法是治疗小腿肌肉萎缩的首选、废用性小腿肌肉萎缩和其他原因性小腿肌肉萎缩,坐在椅子上反复做抬腿动作。  建议持之以恒的运动,关键是要坚持下来、相应生理功能得到恢复,所以患有小腿肌肉萎缩临床治疗效果是明确的。  方法二,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小腿肌肉萎缩。时间的长短跟效果与个人的体质差异有关。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参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或正常神经细胞凋亡的更新,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后备储备。  小腿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下面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小腿肌肉萎缩的治疗  方法一。在这里、理想的。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单腿做蹲起:找个可以扶持的东西,因为小腿肌肉萎缩不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小腿肌肉萎缩的治疗方法大家也不太了解、肌源性小腿肌肉萎缩
采纳率:87%
来自团队:
她说让吃些药贴膏药会缓慢萎缩
但没说根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肌肉拉伤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全人類的幸福: *肌肉拉傷(Muscle Strains)
我的图书馆
全人類的幸福: *肌肉拉傷(Muscle Strains)
肌肉拉傷(Muscle Strains)
肌肉拉傷大致可分為三個等級:輕度、中度、嚴重拉傷。一,輕度的肌肉拉傷,只是少數的肌纖維斷裂,對肢體功能影響不大,且容易   恢復。二,中度的肌肉拉傷,則有較多的肌纖維斷裂,各種症狀較為明顯需要仔細的   治療與復健。三,嚴重的肌肉拉傷,則是指大部份的肌纖維斷裂,甚至整條肌肉斷裂成兩部   份。大大的影響肢體功能,需要外科手術縫合和長期的復健,才能恢復運   動能力。  所幸嚴重的肌肉拉傷並不多見,大部份發生在運動員身上的肌肉拉傷都在輕度到中度之間,好好的治療和預防都能避免拉稍的發生。通常肌肉拉傷是很突然的,患者通常會有急速的疼痛感,就如同打針一樣,然後慢慢覺得有酸麻感。拉傷的肌肉若出力則有疼痛感,同時也有觸痛感,並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和肌攣收縮,還有因內部微血管的斷裂,從輕度的點狀出血到整片的肌肉出血『血腫』,即俗稱的黑青現象。若肌肉完全斷裂,則會有中間凹陷而成兩端凸起的現象。在拉傷後期還會有肌力減少和因癒合的瘢痕組織造成柔軟度減少的現象,此外在運動中有肌肉拉傷時,常可伴隨著清脆的斷裂聲,這一點可幫助診斷。造成肌肉拉傷的原因:一,肌肉力量的不平衡。當兩組互相拮抗的肌肉強度不平衡,則強的一方拉力   大於弱的一方時,易引起肌力較弱的肌肉拉傷。  如:大腿後側的後腿筋肌力量,往往比前側的股四頭肌弱,所以後腿肌易被   拉傷。二,肌肉的柔軟度差。每次當您激烈的運動時肌肉纖維往往有細微的傷害,當   他癒合則纖維易短縮,這就像小提琴的弦一樣,當他愈緊則愈容易斷裂。三,礦物質的缺乏。當運動激烈時流汗過多,易造成鈉、鉀、鎂等離子的缺乏   ,再加上代謝廢物的積存,導致肌肉不良的收縮而產生拉傷。四,訓練方式不當或訓練過度。所有的訓練課程應慢慢的增加量、速度和肌力   。若太急著增加超過肌肉所能忍受的耐力,易導致拉傷。過度疲勞或受傷   的狀態也是拉傷的原因。五,外傷。如受到外力的打擊肌肉或不小心踏入坑洞,可能引起肌肉的過度拉   力而造成傷害。此外如身體構造的異常,缺少足夠的耐力訓練均是肌肉拉   傷的誘因。對於肌肉拉傷後的處理主要是遵守三個原則:處理:首先是預防或降低血腫的形成;再來是加速已形成的血腫溶解;最後是   預防過度的瘢痕組織或黏結產生。除了嚴重肌肉斷裂可能需要更進一步   的外科手術處理外,大都數的肌肉拉傷均可遵循前述原則治療,在受傷   當時以R、I、C、E處理。治療:大都數拉傷,可再傷後二至三天,即出血的情形停止後開始熱療,可用   華氏90度左右的熱毛巾或低於華氏60度的熱水水療,過幾天後可提高熱   療溫度,治療後需要用彈性繃帶繼續包紮。在拉傷後期視受傷的嚴重程   度,還可以加入短波、超音波等深部熱療,對肢體的運動則要加入阻力   性的肌力訓練,以期待肌力的逐漸恢復,在復健其可用繃帶或貼布來保   護治療的成果。而柔軟度和肌力的恢復是主要治療目標。預防:預防拉傷的再發生是最重要的,除了平時體能的訓練要徹底外,也要改   正錯誤的運動技巧。賽前足夠的熱身運動是很需要的,培養比賽時放鬆   的能力,使肢體在反射的情況下完成各種活動,能有效的防止肌肉拉傷。*註:以上資料由真理大學田徑社網頁所擷取,並感謝田徑社熱情提供http://www.stut.edu.tw/meko/hurt5.htm運動場上,常會看見運動員在奔跑之後,出現大腿拉傷、鼠蹊疼痛的情形。臨床上也有許多的患者,抱怨不知道怎麼回事,鼠蹊就是疼痛得不得了,腿只要一抬高就會痛。鼠蹊疼痛的成因很多,不全然只有肌肉拉傷而已。它約可分成肌肉肌腱損傷型和非肌肉肌腱損傷型兩大類,不過這裡只簡單介紹肌肉肌腱損傷型。肌肉肌腱損傷型。這類的患者在行走時會感受到稍許的不適,但是當要做快速的動作時,例如跑步,會馬上感到劇烈的刺痛。一般疼痛的部位是在大腿內側靠近鼠蹊部的地方,甚至連膝蓋內側會疼痛。患處有輕微的腫脹,按壓會有疼痛感,而且不論拉筋或是給予阻力,都會讓患者感到疼痛。臨
床上大腿部位的肌肉拉傷,是造成鼠蹊疼痛最可能的原因,它包括有:縫匠肌,股直肌,股薄肌,內收肌,髂腰肌等處,通常這些位置是比較慢痊癒的(slow
healing),所以必須要休息1~2個星期。傳統上的治療是給予非類固醇的消炎藥7~10天,而且一開始先用冰敷,48小時候再換成熱敷,期間並給予
支持帶固定腰部和髖關節,慢慢的就不會那麼痛。除了大腿部位,腹部肌肉拉傷也是造成鼠蹊疼痛的原因,比較容易發生的是腹直肌的拉傷。要了
解的是,肌肉拉傷的成因主要是柔軟度不足、協調度不佳、暖身不夠、肌力大小不均,或是肌肉無力、疲勞,其他還有電解質不平衡、運動知識欠缺,都是造成肌肉
拉傷的成因,當然,年齡的增長,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所以要避免這類的運動傷害,了解它的成因是有必要的。 雖然鼠蹊疼痛主要是因為大腿
和腹部肌肉拉傷造成的,但是因為這些肌肉的附著點都是在骨盆的恥骨或是坐骨上,以及大腿股骨頭,所以它間接的會影響到骨盆上其他的肌肉群,像是腰方肌、臀
中肌、臀大肌以及闊筋膜張肌等等,以及骨盆上的韌帶,使得這些組織同樣的會發生拉傷和勞損的問題。骨盆上的肌肉和韌帶出現拉傷和勞損,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腰腿痛,所以有鼠蹊疼痛的患者,時間久了也會出現下背和臀部疼痛的問題。同樣的,骨盆關節如果出現錯位、韌帶拉傷的話,也可能引發鼠蹊部的疼痛。臨
床上鼠蹊疼痛的患者,除了會有跛行的外觀,也會有輕微的長短腳,這都是骨盆位置不正的緣故。按壓其腰部和臀部,會發現異常的僵硬,筆者常針對這類的患者,
先矯正骨盆的偏移,再按壓僵硬的臀部肌肉,使其放鬆,往往治療一、兩次後,鼠蹊疼痛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過這類的患者最好要多幾次治療,以矯正骨盆的偏
移,比較不會有再復發的可能。鼠蹊疼痛的肌肉拉傷,運用肌內效貼布貼紮,會有不錯的效果。筆者自己就有切身之痛,但是運用肌內效貼布貼紮之後,配合和緩的運動,大概一、兩天後就不藥而癒,。如果傳統的藥物和物理治療效果不好的話,可以考慮用肌內效貼布,搭配適當的運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tw/ohayo/leisure/sports/n_spt_news_1_xv.asp?DocID=37622 鼠蹊疼痛和下背部疼痛(一)運動場上,常會看見運動員在奔跑之後,出現大腿拉傷、鼠蹊疼痛的情形。臨床上也有許多的患者,抱怨不知道怎麼回事,鼠蹊就是疼痛得不得了,腿只要一抬高就會痛。鼠蹊疼痛的成因很多,不全然只有肌肉拉傷而已。它約可分成肌肉肌腱損傷型和非肌肉肌腱損傷型兩大類,不過這裡只簡單介紹肌肉肌腱損傷型。肌肉肌腱損傷型。這類的患者在行走時會感受到稍許的不適,但是當要做快速的動作時,例如跑步,會馬上感到劇烈的刺痛。一般疼痛的部位是在大腿內側靠近鼠蹊部的地方,甚至連膝蓋內側會疼痛。患處有輕微的腫脹,按壓會有疼痛感,而且不論拉筋或是給予阻力,都會讓患者感到疼痛。臨
床上大腿部位的肌肉拉傷,是造成鼠蹊疼痛最可能的原因,它包括有:縫匠肌,股直肌,股薄肌,內收肌,髂腰肌等處,通常這些位置是比較慢痊癒的(slow
healing),所以必須要休息1~2個星期。傳統上的治療是給予非類固醇的消炎藥7~10天,而且一開始先用冰敷,48小時候再換成熱敷,期間並給予
支持帶固定腰部和髖關節,慢慢的就不會那麼痛。除了大腿部位,腹部肌肉拉傷也是造成鼠蹊疼痛的原因,比較容易發生的是腹直肌的拉傷。要了
解的是,肌肉拉傷的成因主要是柔軟度不足、協調度不佳、暖身不夠、肌力大小不均,或是肌肉無力、疲勞,其他還有電解質不平衡、運動知識欠缺,都是造成肌肉
拉傷的成因,當然,年齡的增長,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所以要避免這類的運動傷害,了解它的成因是有必要的。要運動 不要傷害運動傷害發生時到底是應該先冰敷、熱敷、還是去推拿呢?這個問題乍聽似乎讓人很混淆,其實掌握一些觀念,傷害可以減低到最小。首
先,我們可以先來瞭解運動傷害發生之後,組織的一些變化,如此,才能積極的去保護及治療我們受傷的部位。保護的目的是避免二次傷害,休息是為了減少疼痛、
出血、腫脹並防止傷勢惡化。冰敷是一個最好的特效藥,不但「便宜」而且十分的有效,它可以使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緩解受傷的部位腫脹及脹痛的現象,也使
得後續受傷組織的癒合能更加快速。如何冰敷呢?一般只要用毛巾包住冰袋放在腫脹的部位。一次15~30分鐘3~4次即可,如果冰敷的時候有麻木或四肢末端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就要暫停,一般冰敷要持續2~3天。一
般急性期過後大概已經不會持續腫脹,這時為使血塊能迅速從受傷的部位消失,因此必須換成熱敷的動作。水溫約維持在攝氏45度左右,時間與次數比照冰敷。此
時可以使用喜療妥的凝膠,塗抹於腫脹烏青的受傷部位,吸收水腫、促進血液循環,使緊繃的肌肉鬆弛,加速消腫化瘀,減輕痛楚。挫傷、瘀青、輕度的肌肉拉傷、韌帶拉傷,經由上面的處理方式及適當的復健治療,都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回復健康。嚴重的肌肉拉傷(斷裂)、韌帶扭傷(斷裂)、骨折,請您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斷及處理。姿勢不正確 當心「上菱形肌肌筋膜炎」上班族朝九晚五,整天坐在辦公室裡,長期固定姿勢與不當姿勢重複使用,容易造成累積性傷痛,最常見的,就是「上菱形肌肌筋膜炎」,醫師指出,現代上班族應該全面提昇柔軟度、心肺耐力等健康體能,適度的運動絕不可省。國泰醫院麻醉科醫師簡志誠表示,「上菱形肌肌筋膜炎」是所有頭頸部肌源性疼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其實菱形肌是相當大的一塊肌肉,伸展於自後腦勺經背部至上腰部的區域,又可次分為上、中、下三部份。因為肌肉纖維走向的不同,其機能各有特色,十分多樣化。簡
志成說,人類從四肢著地的動物進化成兩腳直立行走,雖然因此提高了視野,並空出兩隻手來使用工具,然而卻也因此付出代價,其中除了大家熟知的腰椎疾患外,
頸、肩、上肢的設計也暴露了一項天生的弱點:那就是人類整個上肢的重量,自肩胛經上臂、前臂至手,缺乏骨性關節的直接支撐,得完全仰仗頸肩部肌肉的懸吊,
也就是說,頸肩部肌肉的工作量加重,極易因肌力無法負荷而致傷致痛。 以上菱形肌肌肉為例,其上端固接於後腦枕骨及頸椎,往下經過頸部、
肩膀,下端則外展固接於鎖骨外端三分之一,因此上菱形肌可以與其他肌肉一起,負責鎖骨、肩胛骨及上肢的懸吊、固定及運動。如果以鎖骨、肩胛骨為固定處,這
條肌肉可控制頭頸部的轉動及伸屈,幫助維持頸部的姿勢,所以辦公室工作族群長期習慣性頸部前伸的工作姿勢,正是過度操勞這條肌肉的元兇;相對的,如果以枕
骨、頸椎為固定處,這條肌肉可提拉鎖骨、肩胛骨,幫助負荷上臂重量,因此同樣容易因上臂在無依托狀態下長期工作(如辦公室工作族群長期的文書工作或鍵盤操
作)或提、拉重物,而引發這條肌肉的肌筋膜炎。簡志誠指出,疼痛主要分佈在兩個區域:如果是頸部工作姿勢不良,主要疼痛點是在從耳後至後
腦勺的區域,往下沿著頸椎兩側延伸,病患常受苦於間歇性、或是突發的頸部僵硬、後腦勺及頸根部疼痛、頭部轉動困難,嚴重時會有暈眩感,疼痛甚至會放射至一
側或兩側太陽穴附近,致使病患誤以為是罹患偏頭痛;另外如果是肇因於上肢過度懸吊(不論是姿態性或荷重過度),主要疼痛點常是在肩膀外上端,介於肩峰與鎖
骨之間的區域,病患常受苦於陣發性的肩膀酸痛、僵硬,睡眠時亦常感翻身不易,嚴重影響生活、睡眠及工作。因常在清晨睡醒時產生,病患常以為是肇因於睡姿不
良,或枕頭支撐不足,其實,此病早種因於平時的肌肉傷害,因此不論預防或治療,都應從平日作起。適當運動 減重成功不復胖前陣子國內專家發出警訊,若以修正過後的體重標準計算,國人中每四位就有一位是胖子。減肥的方法很多,方法其實不難,難是難在減重後如何維持,萬芳醫院日前開辦運動減重門診,希望讓減重成功的人能繼續維持苗條體態。隨
著科技及網際網路的進步,我們幾乎可以毫不費力地完成一天的工作,出門可以坐車不需要走路,上下樓可以坐電梯不需要爬樓梯,看電視只要有遙控器不需要起來
轉台,科技的進步讓我們享受到了方便,卻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現代人最大的休閒活動是看電視,平均一天要花三小時在看電視及上網,吃的東西比以前更
精,熱量更高,吃進去的能量卻無從消秏,自然轉化成脂肪貯存起來,肥胖問題就出現了,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及改變生活型態。萬芳醫院復健科醫師劉燦宏指出,許多人陷在減重-復胖-減重-復胖的不斷循環中,這就是所謂的「溜溜球效應」(yoyo effect),再好的減肥方法,只能幫助你在治療期間把體重減下降,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從運動及改變生活型態做起。劉
燦宏指出,運動對減重相當重要,而且對我們身體還有很多好處,根據相當多的研究指出,運動確實可以降低血壓、血脂肪及血糖,進而減少糖尿病、心臟病及腦中
風的發生,同時運動能讓我們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看起來比較勻稱,對自己的滿意度增加,精神科醫師也告訴我們,運動可以緩和壓力,減少憂鬱症的發生。雖然運動有這麼多好處,但最常被質疑的一點是,運動了半天,體重反而上升,效果不好,劉燦宏解釋,有部份的人做某些運動會促進食慾,例如游泳及打球,可能消耗的熱量都還比不上吃進去的熱量多,此外,沒有持之以恆,或是沒有達到該有的運動量,最重要的是,做錯了運動。運
動的方式有很多,可大略分為無氧運動及有氧運動兩大類,無氧運動例如舉重、快跑、跳高等,這些運動的目的是讓肌肉更結實,減肥效果非常有限;反之,有氧運
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等,可以讓心跳持續性加速,提高新陳代謝率,進而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這一類的運動才是適合減肥的運動。運動並不限定在健身房或運動場,其實在家中或附近公園都是理想的運動場所,在家中可買一部簡單型的立定式腳踏車或跑步機,在公園則建議快走,運動時熟記「333原則」,即每週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鍾,心跳達到一百三十下,如此減重效果,應該不亞於上健身房。足底筋膜炎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骨科 黃世明醫師現
代緊張忙碌的社會,各式各樣的疼痛病人流連於各科門診,也大大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品質。來骨科求診者,除了典型的關節病變引起的疼痛外,也常見一些軟組織傷
害的病例,「足底筋膜炎」就是其中一個。這一類病人的主訴,多半是早上一下床踩到地板時,腳跟有強烈疼痛感,但在下床運動後,疼痛會慢慢減輕,不過隨著站
立時間太久或活動持續後,腳底疼痛又再發作。足底筋膜炎發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反覆造成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牽扯及傷害,而產生跟骨內側
附著端的筋膜組織慢性發炎及退化。而不正常拉力的因素可能來自足底組織結構不正常,如扁平足、高弓足、長短腳;也可能來自足底筋膜的過度使用或過度負荷,
例如好發於肥胖及需要長時間站立或行走者,像是老師、農夫、軍人或跑步選手。另外,不適合的鞋具,使足弓缺乏良好支?及吸震力,都容易產生足底筋膜炎。一
般來說,女性的發生率較男性高,雙側都可能發生。需鑑別診斷的疾病有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尤其在雙側的發炎需考慮。病患有時會要求照X光,但這
種影像檢查與足底筋膜炎關聯不大。比較合適的檢查是超音波或核磁共振造影,但核磁共振造影昂貴且費時,超音波掃描比較符合臨床需求。在治療方面,保守治療包括適度休息及避免連續站立或步行,體重過重者要減重。而且可選擇具有吸震性的專業氣墊鞋,增加足部舒適度。患者可從事一些肌肉伸展運動來減輕症狀:(1)運動一:回復足底筋膜柔軟度呈坐姿,膝蓋彎曲,腳底板平貼於地,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停留十五秒後休息,重複作十次即可。此外,也可於工作休息時進行「伸直單腿,腳板上仰」的提筋運動。(2)運動二:回復足跟肌腱柔軟度雙
腳站於牆前一段距離,雙腳腳跟著地,面向牆,雙手扶在牆上而身體重心往前移停留十秒,即可感受到在後方的小腿肌肉被拉扯的力量。雙腳一前一後以弓箭步站立
亦可進行,如此重複作十次即可。此外,也可以作個長30公分、高15公分、寬15公分的斜形拉筋盒,腳站在上面拉筋,亦可有同樣效果。(3)運動三:足底小肌肉強化運動呈坐姿,膝蓋彎曲,腳底板平貼於地,練習以腳趾頭抓毛巾、彈珠、硬幣等均可強化足底肌肉,以伸張足底筋膜。除了上述方法外,可合併藥物來減輕疼痛。症狀若是未改善長達六週以上,才考慮局部類固醇注射,但有可能因此造成足底脂肪墊受損、足底筋膜斷裂等併發症。不論是口服藥或是局部注射都要繼續配合其他保守治療。在預後方面,若能早期有效的治療,大部分人都能痊癒,相反地,拖得越久,常會變成慢性就更加棘手。這是個非常困擾人的疾病,但也是可以預防和治癒的疾病,只要加強日常衛生教育和伸展運動的技巧,相信就可以減少足底筋膜炎發生的機會。膝關節常見的運動傷害(上)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骨科 蔡耀彬醫師由
於休閒運動觀念在國內已蔚為風氣,運動傷害在各醫療機構急診、門診十分常見,其中膝關節受傷更是屢見不鮮,由於膝關節在下肢的中心,有最大的活動度,其活
動除了前後的伸展屈曲外還包含旋轉及滑動,再加上關節周圍有許多肌肉肌腱附著及複雜的韌帶結構,因此受傷時常不僅是單純的扭傷、挫傷,其傷害程度更常超出
求診病患自身的認知。膝關節主要由股骨的遠端及脛骨的近端形成再加上穩定內外側的韌帶群及穩定前後的十字韌帶、半月板及周圍的肌肉肌腱構成複雜的關節活
動,以供運動所需。而其中每一部份都會因受傷的機轉、方向、受力的大小而有不同程度的傷害。其中以前十字韌帶、內外韌帶群、半月板最易受傷且不易在急性期
就被診斷出來。通常病患求診時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關節無法活動。此時例行性的X光檢查檢視是否有骨折是必要的。若無骨折情形,初步處
理可以冰敷、抬高患肢、患肢休息及彈綁輕微壓迫及止痛藥以緩解急性期疼痛,待疼痛緩解後必需回門診,接受骨科專科醫師的詳細檢查,常見的膝關節運動傷害包
括1前十字韌帶損傷2內外側半月板破裂3後十字韌帶損傷4內外側韌帶群損傷。造成前十字韌帶損傷的原因通常由於(1)膝關節過度伸展
(2)運動中軀體突然改變方向,致大腿小腿扭動方向相反造成的切力作用(3)疾跑時突然減速,上述力量如過大超過前十字韌帶之負荷時,就會造成程度不同的
損傷。嚴重的十字韌帶完全斷裂時,通常患者會有自覺的斷裂感或"POP"聲,繼而膝關節腫脹、疼痛,如接受關節穿刺會發現大量的血液存於關節腔中。適當的
關節穿刺將存於關節內的血液抽出,可明顯減輕病患的疼痛。前十字韌帶斷裂會使脛骨相對於股骨過度向前移動,尤其在轉彎時更明顯。診斷上,
理學檢查以Luchmen氏檢查最為可靠,急性期且明顯血膝的病患在接受關節鏡檢查時便可很容易被診斷出來。如受傷很久,症狀不典型的病患,可以MRI檢
查輔助,但前十字韌帶損傷常合併其他韌帶及半月板受傷在診斷時必需注意的,治療前十字韌帶損傷必需考慮(1)斷裂的方式(2)斷裂的程度(3)病患的需求
以決定治療的方式。如斷裂為韌帶在骨頭連接處的撕裂,治療上以骨釘將骨裂處固定即可,如斷裂處為韌帶本身之纖維且完全斷裂,則治療必須採取他處的韌帶作韌
帶重建,另外斷裂的程度分為完全斷及部份斷裂,完全斷裂一般需作韌帶重建,部份斷裂如十分輕微且Luchmen氏檢查為陰性則可以保守療法治療。再者病患
對於運動的需求也是決定治療方針需要考慮的一環。如病患以運動為職業,有運動習慣,宜採較積極的韌帶重建,以期早重回運動場,如病患很少運動且年紀大者,
保守治療即可。膝關節常見的運動傷害(下)半月板為膝關節內脛骨上端內外側各一的半月型襯墊,其作用可使膝關節穩定外,更有避震作用,可
吸收股骨末端傳來的力量,以保護關節軟骨。其受傷主因於膝關節的扭轉再加上重力作用超過半月板之結構所能承受力就會造成半月板破裂。其中內側半月板破裂的
比例較外側為大。典型的症狀為病患膝關節會有"鎖死"感,也就是膝關節在由屈曲或伸展時在某角度因破裂的半月板卡箝入關節造成關節卡死,無法斷續的滑動。
理學檢查以McMurray檢查最常用,再配合病患的症狀通常可得到正確的診斷。另外MRI檢查也是很好的輔助工作,治療半月板破裂目前大多以關節鏡下手
術施行之。然而因半月板的位置及大小方式各有不同,因人而異因此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再者因半月板之血液供應僅達外緣的30%,因此內緣
血液供應區破裂即使修補也不易癒合,故治療原則如大塊半月板破裂,且在有血液供應區內之破裂以修補方式治療。較小的破裂,且在無血液供應的內緣則以部份半
月板切除治療之。但仍端視施行手術時之醫師在手術時的判斷。後十字韌帶損傷較前十字韌帶少發生於運動傷害,但運動時脛骨前端受到向後力量
的衝撞就可能發生後十字韌帶斷裂,急性期受傷主要症狀為疼痛,較少發生膝關節血腫,但膝關節後穩定檢查可發現脛骨明顯向後鬆弛。後十字韌帶斷裂是否皆需重
建手術目前仍有不同的看法,但原則上如病患有持續的膝關節疼痛,且脛骨向後鬆弛位移達1公分以上,或合併其他韌帶及半月板損傷皆以手術重建會有較好的預
後。另外單純的內外側韌帶群損傷通常以保守治療即可,但如合併前後十字韌帶或半月板損傷則需以手術式治療。膝關節由於具有複雜的結構,因此受傷時常不僅只是肌肉拉傷、扭傷而已,故運動時如發生膝關節受傷,甚至腫脹時,最好到醫院尋求骨科專科醫師的檢查,才能獲得最正確的治療。肩關節軟骨的運動傷害─從曹錦輝的肩傷談起(3).筆
者在味全職棒當隨隊防護員的時候,有一位球員﹝姑隱其名﹞在青少棒時代曾是相當不錯的左投手,然而後來無法投球了,因為他的左肩胛骨上的肌肉幾乎完全萎縮
了。這當然是教練不當使用的結果。想想看,提供肩膀穩定性的肌肉都失去功能了,他還能怎樣隨心所慾的投球呢?據我和運動員多年打交道的經驗,教練和選手對
於傷勢的處理,都是不痛了就好,所以不斷的打針、吃藥,對於為什麼會一再的受傷,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所以對於選手傷後究竟如何復健的,坦
白說,我是打一個很大的問號。我在想,大概是等什麼不痛吧!真正一個有效的復健過程,是從頭到腳找出什麼是脆弱點﹝weak
point﹞,然後在這個點上好好的訓練。舉例來說,如果照一般的看法,當肩關節唇受傷的時候,只能給點止痛藥,然後多休息的話,那一輩子可能都會有再受
傷的陰影。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多強化肩膀旋轉肌的力量,以及軀幹的穩定度,因為那才是脆弱點呀!曾經在研討會上聽國外的治療師報告運動員如
何起死回生,重拾運動生命等事蹟,例如美式足球舊金山四九人隊有名的四分衛蒙坦拿,挪威冬季奧運大曲道滑雪冠軍﹝忘了其姓名﹞,都是被認為不可能再回到運
動場上的大人物,他們為什麼能做到,就是在找出他們的weak point後,經由訓練,達到「動態」和「靜態」的平衡後,才又東山再起的。希望曹錦輝的傷勢能夠早點復原,也希望他能徹底的做好復健的工作,更希望所有台灣的運動員,不要只是技巧的訓練做好而已,找出自己的weak point,做好適當的肌力訓練,讓動作表現動靜有序,才能延續自己的運動生命。肩關節軟骨的運動傷害─從曹錦輝的肩傷談起(2)聯合報的這篇報導,好像對曹錦輝的傷勢感到不樂觀,可是有一點我個人認為相當重要的內容,卻沒有報導出來,或許這是整個醫界和運動界一直忽略的一塊區塊。在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的期刊中,一開始它就提到我們肩關節的活動,仰賴兩個部份的平衡才能達成,是那兩個部份?就是靜態﹝static﹞和動態
﹝dynamic﹞,只要因為受傷而打破此一平衡,就會導致關節疼痛、肌肉無力,動作表現走樣,根本無法在運動場上有好的表現。什麼是動
態?什麼是靜態?舉個例來說,當我們完成投球或是高壓殺球的動作的時候,肩關節轉動的速度往往像風扇一樣的驚人,在如此高的加速度下,如果沒有肌肉和韌帶
等軟組織在後面拉一把的話,手臂早就飛出去了。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加速度動作的表現就是「動態」,而提供它煞車減速的表現就是「靜態」。我們從肌電圖的
動作電位中,發現在加速期的時候,胸大肌、前鋸肌、肩胛下肌和闊背肌等肌肉,呈現強烈的收縮,所以這些肌肉如果肌力夠強壯的話,有助於動作的爆發力;而在
減速期的時候,以上的肌肉歸於平靜,取而代之的是肩膀的旋轉肌群﹝rotator cuff
muscles﹞和軀幹的肌肉,同樣的,如果這些肌肉夠強壯的話,肩關節的穩定性就愈高,動作的表現也就愈流暢。除了上述的肌肉組織外,
我們的肱二頭肌也扮演一個穩定性的角色,因為它的位置就在我們肩膀的前面,所以在活動的時候,
它那條長長的肌腱剛好擋住了我們的上臂骨,使得它不致於轉呀轉的,就住前面掉了出來。而由於肱二頭肌的肌腱一直伸入到肩關節唇裡,如果肩關節唇出現了老化
或是撕裂傷的話,那固定肱二頭肌肌腱的力量就會大打折扣,以致於關節活動無法有效的減速,自然會引起疼痛,表現也會走樣。因此今天不是說肩關節唇的傷勢好了,整個的復健就完成了。如果在「動態」和「靜態」之間不能取得平衡的話,有可能傷勢會再復發的。肩關節軟骨的運動傷害─從曹錦輝的肩傷談起(1)四
年一度的奧運即將到來,國人至為重視的棒球也是比賽項目之一,在美國大聯盟的投手曹錦輝正是我們代表隊的主力之一,但是現在他似乎一直飽受肩傷的影響,能
不能出賽還是未知數,日前聯合報有用1999年6月份的醫學期刊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來說明他的傷勢發展,文中提到曹錦輝若是真的是發生「右肩關節唇撕裂傷」,則可能不但打奧運不樂觀,他的投球生命也可能受到
威脅。什麼是「肩關節唇」?這只是個翻譯上的形容詞,它是我們肩關節裡頭的一塊環狀﹝ring﹞纖維軟骨組織,因為樣子很像上唇,所以有
人翻譯成「肩關節唇」。它有什麼功用呢?它主要的作用是增強肩關節的穩定度,包括加大關節活動的範圍,以及提供關節囊和韌帶、肌腱一個強有力的附著點,它
的構造和功能有點類似膝關節的軟骨組織,當這塊軟骨損傷的時候,人就會覺得關節痠軟、疼痛、無力,關節上緣會有明顯的壓痛感,而曹錦輝似乎正是有這些症
狀。通常會有這種困擾的人,以運動選手來說,以棒球投手、游泳選手和網球選手最為常見,因為這種運動傷害的發生機轉,主要是在手臂抬高過
頭頂﹝overhead motion﹞,和向後極度伸展﹝behind-the-back
motion﹞的時候,肩關節容易受到過度的牽扯﹝traction﹞和壓迫﹝compression﹞,如果這些動作反覆不斷的執行,肩關節軟骨就很容
易發生撕裂傷。如果經過2~4週的休息和物理治療症狀都沒有好轉的話,就需要再進一步的做關節鏡的檢查,研究是不是要動手術,以及動手術的方式認識運動神經元疾病運動神經元疾病是一種進行性運動神經萎縮症,好發於40~50歲之中年人,因為患者 的肌肉會逐漸萎縮至無法動彈,所以這種病患也稱為『漸凍人』。『運動神經元疾病』早期有哪些症狀?病程是怎樣的情形?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安邦解釋,早期症狀輕微,可能只是末梢肢體無力、肌肉抽動、容易疲勞等一般症狀,病程開始後,就慢慢進展為肌肉萎縮,導致吞嚥困難、無法言語,最後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劉安邦表示,目前對運動神經元疾病的產生原因並不十分了解,5%可能和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也有部份因素是和環境有關,不過90%是不明原因所造成的。運動神經元疾病出現肌肉萎縮的症狀時,與一般肌肉萎縮的疾病症狀相似,很容易被誤診,因此必須先確認是神經或肌肉的疾病,若確定是神經所引起的,則需在分辨是周邊神經或運動神經元所引起。臨床上如何治療?可以痊癒嗎?劉安邦表示,可分為一般療法和特殊療法:一、注意呼吸道、消化道的功能,若口水多可給予少量抗組織銨,若痰多可給予蒸氣及化痰藥,並多翻身以防止褥瘡等之一般照顧方法。二、特殊療法則使用目前唯一經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正式核准的藥物為Riluzole。另外必須再配合做治療性的運動,以延遲病情的惡化。最後當病患呼吸困難時,可使用呼吸器輔助或氣管切開術,但因目前沒有尚無完全治癒的療法,所以最後還是必須面對死亡的結果。劉
安邦建議患者,要保持運動習慣。所有的伸展運動目的在於:使肌肉運動並保持柔軟使關節因運動而不致僵硬,肌肉力量較強的病人可自行練習伸展運動;肌肉力量
較差的病人則需要輔助器材。無論如何,病人必須配合醫師、護士和物理治療師的協助做運動,這對延遲病情的惡化是相當重要的。運動飲料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林頌凱劇
烈運動時,身體會流失大量的水份。水份藉由汗液、口鼻呼出的蒸氣以及體表的蒸發離開人體,其中尤其以流汗為主要的途徑。一般從事中度體能的工作者,每天水
份的需求量約為二千西西。以溫度攝氏二十度為標準,氣溫每升高五點五度,水份的需求量就會增加一千西西。如果在炎炎夏日下劇烈運動一小時,就可能流失三千
西西的水份。汗液中主要的電解質是鈉和氯離子,還有少量的鉀和鈣,長時間的運動(如馬拉松),大量的電解質會隨汗液從身體流失,如果沒有適當的補充,便可
能產生電解質失調,影響選手的表現與身體健康。有許多的研究指出,如果運動的時間小於一個小時,單純的水份(白開水)補充就已足夠。但如果是持續一個小時以上的劇烈運動,就建議使用運動飲料,除了補充水份以外,也補充之後運動所需要的能量。運
動飲料是具有調節人體電解質的含糖飲料,是為從事劇烈運動的運動員所設計。根據國家標準(CNS)的規定,其各種電解質的濃度為:鈉離子552微克/毫升
以下;鉀離子195微克/毫升以下;鈣離子60微克/毫升以下;鎂離子24微克/毫升以下,而酸鹼體值則介於pH值2.5至3.8之間。除此之外,廠商會
在其中添加碳水化合物,濃度在百分之六到八之間。其他添加物如檸檬酸、葡萄柚、蔗糖、香料甚至維他命,則是為了增加口感或強調機能性,以吸引消費者購買。長
時間的運動,身體所急需補充的是水份與能量,才能夠避免產生脫水與低血糖。能量的來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固態食物或碳水化合物濃度太高的飲料(如果汁),
會延緩胃的排空速度,不但不利於吸收,而且可能造成噁心、嘔吐甚至腹瀉。而運動飲料所含碳水化合物的濃度不會影響胃的排空,可使水份與醣類能迅速被小腸吸
收。如果運動時每十五分鐘能補充二百西西的運動飲料,其所能供給的熱量也足以應付劇烈運動的龐大需求。此外,運動飲料中的鈉離子還能幫助體內水份的儲留,
避免水份流失太多。不少研究還指出,鈉離子的升高可增加「口渴」的感覺,讓運動員補充更多的水份。至於因運動所流失的電解質,除非是像馬
拉松類的長時間劇烈運動,否則藉由身體本身的調節(如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以及飲食的補充就已經足夠,不須要藉運動飲料過度補充。其實,大量電解質的攝
取反而會加重腎臟負擔,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並不建議在平時或微量運動時飲用。此外,運動飲料屬酸性飲料,所以也不適於有胃潰瘍的病患或空腹時飲
用。運動飲料已被證實能有效迅速地補充劇烈運動所流失的水份與能量,可以進而增強運動員的體力、耐心、專注力及減少疲勞。正確飲用運動飲料,能讓我們在運動場上「如虎添翼」,「虎虎生風」。運動時的水份補充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林頌凱水
是人體最重要的身體組成成分,佔了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充足的水份是維持身體正常機能的必備條件。如果只喝水但不吃任何的食物,人類大概可以存活六
個星期,但是如果完全不吃不喝,那可能連一星期都撐不過去。充足的水份攝取不僅只是解除身體的「渴望」,更重要的,它能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維持正常的腦
部運作與身體平衡系統,也將重要的養份、礦物質與維他命帶所有器官,包括了骨骼肌肉系統。一般人每天最少要喝二千西西的水。活動力愈強、
或停留在戶外時間愈長的人,所需要補充的水份就愈多。運動時,因為流汗而會流失大量的水份。在酷熱的陽光下運動,一小時就可能流失三千西西的水。當身體內
水份流失量達到體重的百分之一到二時,我們會感到口渴,食慾降低與耐力下降。當流失量達體重的百分之三到四時,便會感到口乾、噁心、排尿量減少,而且運動
表現明顯下降。水份流失量如果達到體重的百分之八以上,就會產生眩暈、無力、甚致意識不清。一項調查發現,大部分從事運動的人水份的補充
都明顯不足,所補充的量僅佔總流失量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多數人都是感覺口渴才喝水。但如同前面所敘述的,口渴的感覺產生時,身體其
實已經處於「脫水」的狀態。平常我們可以用尿液的目測輕易判斷身體是否已經脫水:正常的尿液是淡色無臭的,如果在運動期間或運動後發現尿量減少且尿液呈深
黃並帶有濃濃的味道,就表示身體已明顯脫水,必須大量補充水份。在這裡提供一些運動時水份補充的小祕訣:1.愈早開始補充水份愈好,最好早上起床時就喝一到二杯的水。2.出門時,別忘了帶裝水的瓶子。除了方便喝水以外,更可用來計算水份補充的量。3.運動前二個小時喝五百西西的水,如此可讓多餘的水有充份的時間排出體外。4.運動前三十分鐘再喝三百西西,在運動時每十五分鐘則補充一百五十西西的水。5.運動的時間愈長,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運動,以及汗流過多時,必須適度增加水份的攝取。6.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7.運動結束後要大量補充水份。  有
研究指出,如果運動的時間小於一個小時,單純水份的補充就已足夠。如果運動持續一個小時以上,最好是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連帶流失的電解質與補充熱量。咖啡與
茶都含有利尿的咖啡因,會加速身體水份的流失,所以並不建議在運動前後飲用。正確且充足的喝水,可以使我們運動得更放心、更安全,進而追求最好的成績表
現。運動氣喘壢新醫院復健科林頌凱醫師您曾經在運動的過程中有咳嗽、哮喘或胸悶的情形嗎?當您從事較激烈的運動會感到極度疲憊且呼吸急促嗎?如果您曾有類似的症狀,您有可能是罹患了運動導致之氣喘。在美國,大約有百分之七的人曾經在運動時有過氣喘的發作。在一九九六年奧運的美國隊,選手中每六人就有一人曾經有氣喘的病史。有研究指出,百分之八十的氣喘病人在運動時會導致氣喘的發作,而有將近百分之四十單純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會有氣喘的症狀發生。典
型的運動氣喘通常在運動後五到廿分鐘內發作,症狀包括了咳嗽、哮喘音、胸悶甚至是胸痛。其他症狀如突然發生的呼吸急促更是在運動後五到十分鐘便可能出現。
導致該類氣喘的真正原因並沒有定論,但一般相信與呼吸道過敏,以及呼吸道對週遭溫度與濕度的改變有很大關係。在正常的呼吸時,空氣從鼻子進入後,鼻腔的黏
膜會把乾冷的空氣變成溫暖潮濕的空氣,空氣接著由支氣管進入肺泡進行氣體的交換。然而在劇烈運動的同時,因為換氣量急速地增加,空氣便直接由嘴巴進入支氣
管,乾冷的空氣直接刺激支氣管壁,支氣管因而產生痙攣而導致氣喘的發作。除此以外,運動的環境如果飄浮太多的空氣污染物,花粉、二手煙,或運動選手有呼吸
道的感染時,都可能激發運動導致之氣喘的發作。運動氣喘的診斷主要靠病史與運動後肺功能測試來確立。醫師可以藉著測量肺功能的呼吸計來測
試運動員在運動前、在運動過程的不同時段以及運動停止後,其肺功能的變化。如果在第一秒內用力吐氣量的值比運動前的數值減少了百分之十二到十五以上,便表
示運動員極可能罹患了運動導致之氣喘。罹患了運動氣喘並不代表就失去了運動的權利,慎選運動方式,可以避免反覆發作。游泳是一般認為最適
合的運動,因為游泳的環境溫暖潮濕,全身肌肉規律地運動,而且水平的姿勢可以幫助肺臟內黏液的活動。此外,健行、騎腳踏車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一些激烈的
運動,例如籃球、足球、短跑、棒球,因為它們需要爆發力,而且不能有效控制呼吸方式,是這類患者較不建議的運動。要如何預防運動氣喘的發
生呢?首先,在運動前十五分鐘,使用吸入性短效型的乙型交感神經促進劑,可以有效控制並預防運動氣喘的發作。大約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病患,可藉此得到很好
的控制,預防的效果可以持續四到六個小時。即使是不幸氣喘發作,該類藥物也可以有效減輕症狀的嚴重度。除了藥物以外,運動前的暖身與運動後的緩和運動更是
重要。前面提到運動氣喘最常因乾冷的空氣直接刺激氣管壁所引起,而運動前後的小跑步可以使肺內的空氣溫度能隨著運動的強度慢慢升高與降低,便不致因溫度變
化太快而導致氣喘發作。如果曾經發生運動氣喘,從事運動時一定要更加小心,必要時求助於醫師,以免產生嚴重的後遺症。運動氣喘並不可怕,只要能作好預防措施並適當治療,同樣可以享受運動的樂趣,甚至能在奧運場上為國爭光。 膝關節復健 基隆長庚醫院外科系陳志華主任運
動能增進健康是無庸置疑的。對許多疾病而言,它可以是預防也可以是治療的一種管道,而適度的、持續的運動可有效的紓解壓力;減少焦慮;增強心肺功能;保持
肌肉、肌腱、韌帶、骨骼關節的柔軟度;延後骨質疏鬆及減緩其變化;還可以幫忙腸胃蠕動避免便祕及強化體內免疫系統,當然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它可消耗體內多餘
的脂肪、消除贅肉、維持體重。  運動的好處雖然多多,但若沒考慮自身的條件是否適合此種運動的情形下,便貿然跟著潮流去運動,是非常容
易發生運動傷害的。運動傷害是指重複使用身體部分關節或肢體引起的傷害,而各種運動都有可能造成傷害,如:打網球引起的網球肘,打羽毛球、游泳引起的肩部
旋轉肌肌腱炎,慢跑、需要跑跳的球類、蹲跪、爬山、爬樓梯引起的膝、踝、關節、韌帶 、肌腱等的傷害。  任何運動需要用力收縮股四頭肌及膝蓋肌腱的,只要使用不當都有機會發生膝關節疼痛。很多運動都需使用下肢,且使用下肢的運動大部分是老少咸宜,也就是說膝關節是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而且是不分年齡的。  膝
關節若與別的關節相比,它是一個構造及活動機轉都比較複雜的關節,是由股骨、脛骨、腓骨、膝蓋骨;膝內側側韌帶、膝外側側韌帶、前、後十字韌帶;兩片半月
形軟骨;負責膝關節伸直的股四頭肌、膝蓋肌腱;負責膝關節彎曲的腿後肌;負責膝關節伸直又負責膝關節彎曲的腸脛束及許多錯綜複雜的肌腱組合而成。  因
此膝關節一旦有明顯的受傷或持續做該項運動一段時日後覺得疼痛或者外觀與另一邊正常的膝關節比較感覺有異時,首先要立刻實行的就是休息,避免一切會引起膝
關節疼痛的類似動作,上、下樓梯若會痛也要改變與平常不一樣的方式來使用,因慢性傷害,受傷者往往無法說出明確的受傷時間,而臨床症狀演變的過程因人而
異,但不外乎是因多次微小傷害累積而成的。  休息同時配合每日局部熱敷二十分鐘,必要時可每天熱敷兩次,待一、兩周症狀有改善或疼痛完
全消失後,要重新開始每日的運動時一定要在運動前熱身(拉筋及伸展)十至十五分鐘,避免選擇需要跑跳的項目(建議游泳、快走及無阻力的固定式自行車),開
始運動時,切勿操之過急。起初每次十到十五分鐘,一周後可漸漸增加至二十到三十分鐘,如一切進行順利,最好維持每周至少四次每次三十分鐘的運動,持之以
恆,絕對只有好處。  為了增強膝關節周邊組織的力量與柔軟度,平常任何時間,不論坐姿或站姿都可做膝關節伸直平舉的運動,從十下開始視
個人情況最多可重複平舉五十下,每天至少三次,情況不錯可酌量增加次數。如果症狀依然存在,求診復健科或骨科專科醫師做詳細的診斷與治療,越早越好,切勿
拖延。  如為急性的挫傷、韌帶扭傷或肌肉肌腱的拉傷,一定要遵守運動傷害急性處理的四大原則:立刻休息停止運動。目的是為了減少繼續活動使傷勢惡化。冰敷;目的為止痛及鬆筋。壓迫;利用彈性繃帶施行壓迫性的包紮來止血止腫。抬高;設法將患部抬高或墊高可止血止腫。運動症候群─延遲性肌肉酸痛 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林頌凱捱過了連續一個星期溼冷的天氣,星期六早上終於出現了久違的陽光。張先生帶著全家到觀音山爬山,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沒想到星期一起床時,發現兩小腿酸痛僵硬,連走路都有困難,只好請假在家休息。因
運動而引起的肌肉酸痛,對於曾經參與運動的人是很普遍的經驗。其實,除了肌肉拉傷所造成的疼痛外,還有兩種由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一種是「急性酸痛」,是
指在運動期間所產生的酸痛,它主要與運動時所產生的代謝物質(如乳酸)與肌肉腫脹有關,一般在運動停止後數分鐘就會消失。另外一種稱之為「延遲性肌肉酸
痛」,它會在運動後的一到二天才會出現,除了酸痛以外,還可能伴隨肌肉的僵硬與無力,而症狀可能持續三到七天。「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原因
很多,但都與肌肉的過度使用有關。肌肉收縮的強度過大或持續的時間過長(即太激烈與太長時間的運動),容易造成肌肉組織的受傷,尤其是一些「離心」的運
動,例如下坡跑步、下樓梯以及重覆蹲下的動作,更容易造成肌纖維的斷裂。當肌肉受傷時,局部的軟組織就可能產生腫脹,增加酸痛與僵硬的感覺。另外,結締組
織損傷、肌肉痙攣、發炎反應、中樞神經控制改變等都可能與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發生有關。雖然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症狀在三到七天後會自然消退,
但若能施以適當的處理,仍然可以有效的減輕酸痛與僵硬,及早回復正常的生活。處理的方式包括避免從事造成疼痛的動作與運動,但可以作一些低衝擊性的有氧運
動,增加肌肉的血流來幫助復原。局部的熱敷與按摩,加上正確的伸展運動,也可以幫助酸痛感的消除。另外,曾有研究指出維生素C可以幫助減輕酸痛,但仍需要
更多的研究數據才能證明。預防運動後肌肉酸痛的方式可從多方面著手:運動前作好完整的準備動作,包含熱身與伸展操;運動時以漸進的方式增
加運動強度,避免陌生的運動,避免離心性收縮,避免過度訓練;運動後不忘完成緩和運動與伸展。另外,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嘗試新運動時要循序漸進,都可以
有效降低肌肉酸痛的機會。所謂的「延遲性肌肉酸痛」,其實是我們的身體對於新的運動,尤其是須要肌力與耐力之運動的一種「適應」反應,它並不會對身體產生永久的傷害。只要把握預防與治療的原則,我們將不再為它所苦,也不再因它而視運動為畏途。 柔軟操助你關節變柔軟 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黃華龍表示,現代人多為上班族,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坐在椅子上工作,所以常會腰酸背痛,更嚴重的人幾乎在做較大動作的時候無法順利完成,這些症狀並不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出現,改善身體的柔軟度就是最大的關鍵問題。黃華龍治療師說明,柔軟度就是關節的地方,包括肌肉以及韌帶的活動度,透過柔軟操或是伸展活動可以增進身體的柔軟度,而且影響身體柔軟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有關節的骨頭結構、關節附近組織的多寡、以及關節附近的韌帶,另外肌腱及肌肉纖維的延展性,是對柔軟度造成的最大影響。黃
治療師表示,造成柔軟度變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有長期以一種固定的姿勢生活、工作,或是坐姿以及不常運動的人,其柔軟度下降最快;另外像是人體的脂肪上
升,也會造成柔軟度的下降、關節周圍肌群的延展性功能衰退,或是肌纖維逐漸縮短、肌肉變得僵硬、肌肉活動範圍縮小,其他像是長期處於緊張狀況的人常出現緊
張性頭痛,也造成柔軟度變差的原因。黃華龍表示,藉由拉筋的運動方式可以改善柔軟度變差的症狀,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為靜態式:將肌肉溫
和而緩慢的伸展,然後保持三十到六十秒,可以逐漸加大肌鍵的延展,比較不會出現拉傷現象,安全性也比較好;另一種為收縮式:一種先將肌肉收縮後再拉長的伸
展運動,很容易因為用力過度,造成肌肉或肌鍵的傷害,此式建議為有較長在做拉筋的人做。而拉筋也有許多要領,不僅是必須要每天做,剛開始的時候選擇較簡單
的伸展動作,以避免拉傷,另外一定要先熱身再做伸展操,慢慢的伸展,直到肌肉感到很緊、有點酸痛即可停止,當拉到很緊的感覺時,便停住約20秒以上,全程
必須緩慢切莫心急,以免造成身體傷害。 脊椎側彎報給你知(四) 脊椎側彎要怎麼改善?如果是輕微的側彎,基本上可以靠運動和背架來矯正。在運動方面,第一是拉筋。有的人說吊單槓可以改善脊椎側彎,我不太建議這麼做,因為那可能會拉傷手臂。拉筋的方式有很多種,我比較建議的是拜佛的動作,也就是五體投地;或是爬牆的動作,手要儘量的往上伸,只是最好要注意自己拉筋的時候會不會歪一邊,可以畫個線做個標的。另外做做暖身操,特別是身體側彎的動作,也可以達到矯正的效果。以上的動作都要慢,同時配合呼吸吐氣,這樣才有效果。其次是肌力的訓練。其實拉筋和暖身操,就已經包含肌力的訓練在裡頭。另外游泳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肌力的方式,我一般都會建議患者游自由式來改善側彎的問題,只是要注意不要游歪。在背架方面,有幾個條件我們會建議穿戴背架。1、青春期前的小朋友,如果每3個月就增加5度,要穿背架來減緩惡化速度。2、側彎角度不大,但是背部一邊隆起太多,也建議穿背架。3、 側彎角度大於20度的話,也建議穿背架。4、側彎角度超過50度,基本上是要手術,但是如果是青春期前的患者,還是建議穿背架,等到骨骼成熟後,再接受手術。要說明的是,脊椎側彎的背架和下背疼痛的人所穿戴的背架,是不一樣的。它在身體的一側加一個支墊,防止脊椎愈來愈彎,同時上下對於頸部和腰部,也都有支持的構造,可以讓身體更為正直。所以必須要找專人量身訂做才行。至於稍微嚴重一點的人,建議除了運動和穿戴背架外,到醫院或診所接受復健一段時間,透過治療來改善背部肌肉的僵硬和緊張,對於整體的改善,會更有效果。 淺談運動抽筋 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林頌凱運
動會三千公尺決賽,一路遙遙領先的王大明(化名),正準備在最後二百公尺衝刺時,突然慢下腳步,一臉痛苦地按著右邊的小腿,眼睜睜地看著原本落後自己一大
截的選手抵達終點。女子職業網壇的新球后賈絲汀-海寧哈德恩(Justin
Henin-Hardenne),常在重要比賽中大腿抽筋,必須中斷比賽請運動防護員(Athletic
trainer)治療,雖然大多只是虛驚一場,但也常讓支持她的球迷捏了一把冷汗。  到底什麼是抽筋呢?抽筋其實就是肌肉痙攣,是指身
體某部位的肌肉不自主地強力收縮,而且無法很快地放鬆的現象。抽筋的部位最常發生在小腿後側、大腿後側以及大腿的前側。除此之外,包含腳、手指、手臂、腹
部、其至肋骨間的小肌肉都可能發生抽筋。抽筋時,整塊肌肉會變得堅硬,有時甚至可以看到皮膚下面有肌肉抽動的現象。肌肉痙攣的時間可能幾秒鐘後就消失,也
有可能持續十五分鐘以上。若沒有即時處理或是中斷原來的運動,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一再地反覆發生。造成運動時抽筋的真正原因到目前並沒有定論,但一般相信這是由於許多因素相互影響而造成的。這些常見的原因有:1、運動前缺乏足夠的伸展運動。2、肌肉因過度使用而疲乏。3、在太炎熱的氣候下運動。4、環境溫度突然改變。5、水份流失太多。6、電解質不平衡。7、運動姿勢不正確。8、情緒太過緊張。此外,一些內科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飲食不均衡,藥物的副作用(某些降血壓藥及降血脂藥),以及其他神經方面的病變,都有可能增加抽筋的機會。當抽筋發生時,第一時間的處理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照下述的流程依序處理:1、馬上中斷正在進行的運動。2、將病患移至陰涼通風處,並補充水份,運動飲料尤佳。3、慢慢伸展正在痙攣的肌肉,也可以在抽筋的部位作適度的按摩。4、治療過程中,可以輔以熱療或冷療。不論是運動用噴劑或是冷熱敷包都有不錯的效果。預
防重於治療,尤其是曾經發生過運動時抽筋的人,更要重視平時的預防與保健。每次運動前一定要確實做完十到二十分鐘的熱身運動,其中包括完整的伸展操;不要
在太冷、太熱、通風不良或是密閉的空間做長時間或劇烈的運動。運動前、中、後都要攝取足夠的水份,千萬不要等到有渴的感覺時才喝水。平時要有均衡的飲食,
至於針對運動抽筋的飲食觀,我們將在日後專文介紹。另外,維持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來運動,除了避免抽筋的機會以外,更可以讓我們真正享受運動的樂趣,達到
身心舒暢的效果。 頸部痠痛和腰痠背痛找上門 隨著過年假期的來臨,不少人趁著難得的休假,計劃打打方城之戰;逮到放寒假的學生則想趁著年節來過關斬將一番,不過物理治療師提醒,娛樂一下後,還是要動動手、動動腳,才不會過完年後因為這痠那痛來找醫師治療。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黃湘茹建議,電玩族在準備熬夜攻城掠地前,最好先調整好桌椅以及電腦的高度。要注意座椅最好有靠背及扶手,座面稍微往前傾;桌子的高度要使手肘呈九十度,手腕切記不要懸空;電腦畫面的高度要和眼睛平高。  許多上班族平時就有姿勢不良的壞毛病,倘若不趁春節徹底休息一下,反而還維持不動的姿勢,就很容易出現全身痠痛的毛病。尤其是打起麻將來,總是要廝殺幾天幾夜才罷休,結果就是頸部痠痛和腰痠背痛找上門。  黃
湘茹提供兩個脖子及腳部的伸展運動,幫助放鬆僵硬的肌肉。首先是頸部運動,坐在一個有靠背的椅子上,右手繞過頭摸到左耳,然後用力往右邊壓,心中默念十至
十五秒,反向也做一次,每回做個三至五次。她強調這個動作有兩個注意事項,民眾背部一定要緊靠著椅背以及確實做到縮下巴,才不會造成頸部肌肉的拉傷。  腳部的運動也很簡單,首先身體坐直背緊靠椅背,左腳維持九十度,先抬高右腿並伸直,練習彎曲及打直腳背,大約做十下後,再換腳做一次,要注意背部要直立,避免拉傷腰部肌肉。  黃湘茹提醒,過年打電動及打麻將都是人之常情,不過要謹記,每玩一段時間就要記得起身活動一下,免得過年後就要找醫師報到,喜歡打麻將的朋友,每一把結束之後稍微休息一下,做做操,也是很有幫助的。 簡易伸展操-減輕腰酸及疲勞 阮綜合醫院復健科 吳健明醫師春
節到,離鄉背井者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但是每次過年幾乎都要面臨塞車之苦,一趟下來真讓全家人無法忍受,而不少人也趁此時出國休假,但若是長途飛行,也會
令人不好受,在此介紹幾項簡易伸展操運動,一旦塞車或在飛機上「凍未條」時,在安全無虞時,可以派得上用場,以減輕疲勞,並避免腰酸背痛。第
一是從頭部開始的頸部環繞,簡單來說,就是轉頭運動,其功能是增加頸部關節活動,維持靈活,方法是先坐正身體,將背挺直,頭先向任一側面傾斜,然後以緩慢
的速度作繞頸動作,左右各繞八圈,另外也可以慢慢低頭,再慢慢抬頭,之後改為向左轉頭到底,再慢慢向右轉,但動作一樣要緩慢並做到動作的極限。第二是聳肩運動,以幫助頸部兩旁肌肉放鬆,做法是頭部保持穩定,雙肩向上聳起,且盡量聳愈高愈好,到達極限時,維持姿勢約十五至二十秒後再放鬆,重覆同樣動作約八次。雙臂後夾運動,首先讓雙手自然下垂,雙臂使勁向後,使雙肩胛骨夾緊,保持姿勢也是十五至二十秒,放鬆再重覆,次數也是八次左右,以放鬆雙肩胛骨間的肌肉。第三是手臂伸展運動,先將手指交錯,手掌外翻朝前,手臂平舉,儘量往前推出,感覺手臂外側繃緊約十秒,再放鬆與重覆約八次。另外則是舉臂後展,先讓身體坐穩,背部靠緊椅背,手指交錯,手掌外翻向上,手臂全力往上推,並盡量往後展開肩膀,時間和次數同上。另外可將雙手互握手臂並置於頭部上方,身體則往側彎,直到繃緊極限為止,兩側交替施作。第四是背部伸展運動,身體直立,雙腳分開約五至十公分,膝關節微微彎曲,身體漸往下彎,直到大腿後側適當緊繃為止。第五是膝靠胸運動,身體坐正,將右膝放在左膝上,雙手再抱住右膝,除向胸部靠近外,並彎腰將額頭盡力貼近膝蓋,固定姿勢約十秒後,至換左膝進行同樣動作約五次。第六是腳踝運動,身體坐直,雙腳貼地,之後只抬起腳跟固定姿勢約十秒,再將腳跟放平後,才蹺起腳尖,一樣時間,再重覆同樣動作。※要提醒的是,在做運動時,不要超過自己負荷,以免反而拉傷。 復健科醫師建議泡湯伸展操 有助放鬆肌肉~電腦族復健 效果尤佳 門諾復健科 楊緒南醫師冬天到了,越來越多人喜歡以「泡湯」作為休閒旅遊的方式。溫泉除了可以美容,其實也是復健的一種方式,醫師建議在水中做伸展,對舒緩肌肉效果更佳。復
健科楊緒南醫師表示,「溫泉療法」自希臘時代即啟用,歐洲許多有溫泉的地方,早期均以提供療養為主。而在復健方面,「水療」也是一種常用的復健方法。利用
溫度與水的浮力,幫助病人虛弱的上下肢、軀幹可以主動運動,對疾病有相當的幫助,例如漩渦浴水療,就可以促進循環與肌肉伸展、控制。楊醫
師指出,泡湯的確可以讓肌肉放鬆,使深部組織循環增加。而溫度更是熱療的一種,人體可以從皮膚的溫觸感得到精神上的緩解。楊醫師說,一般人泡湯溫度在攝氏
40~45度之間是許可的,但是若老人家要泡湯,其溫度最好介於28~36度之間,以免因為老人皮膚傳導機能較慢,感覺到熱時可能已經泡過頭了。此外,因
為溫度過高或過低,也可能會影響血壓遽升或遽降,因此泡湯的時間以漸進為宜,以免肌肉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反而會酸軟無力。楊醫師建議可利
用水的浮力幫助肌肉放鬆。他說,浮力會使體中減輕,當水深到胸腺時人體的體重會降為平常的八分之一,水深及膝蓋時為六分之一,大腿為五分之一,他建議泡湯
者可在水中做運動,如電腦族因為長時間固定肌肉張力,手腕、上臂或肩關節常罹患肌肉肌膜炎,在泡湯時可以順便拉拉筋,有復健的功能。而泡湯的時間最好限制在三十分鐘內,溫度越高,時間就要越短。楊醫師說,一般人以手測量溫度其實不準,如果可以準備一支溫度計更佳。他也提醒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避免泡湯,如一定要泡,最好先試試不同高度的反應,量力而為,以免危險。對於先天性肌肉萎縮症患者,楊醫師認為溫泉不能過度使用,而腦性麻痺患者泡溫泉,可提升柔軟度、減少肌肉痙攣,但需有人陪伴適度使用。有些人喜歡泡野溪溫泉,或冷熱交替。楊醫師說,一下子從溫泉進入溪水中,需注意驟冷會導致肌肉緊縮,如腎上腺素分泌不及,可能會被湍急溪水沖走。 泡湯伸展操 有助放鬆肌肉 前一陣子冷颼颼的天氣,讓越來越多人喜歡利用泡湯作為休閒旅遊的方式。溫泉除了可以美容,其實也是復健的一種方式,醫師建議在水中做伸展,對舒緩肌肉效果更佳。 門
諾醫院復健科楊緒南主任表示,「溫泉療法」自希臘時代即啟用,歐洲許多有溫泉的地方,早期均以提供療養為主。而在復健方面,「水療」也是一種常用的復健方
法。利用溫度與水的浮力,幫助病人虛弱的上下肢、軀幹可以主動運動,對疾病有相當的幫助,例如漩渦浴水療,就可以促進循環與肌肉伸展、控制。 楊
醫師指出,泡湯的確可以讓肌肉放鬆,使深部組織循環增加。而溫度更是熱療的一種,人體可以從皮膚的溫觸感得到精神上的緩解。楊醫師說,一般人泡湯溫度在攝
氏40~45度之間是許可的,但是若老人家要泡湯,其溫度最好介於28~36度之間,以免因為老人皮膚傳導機能較慢,感覺到熱時可能已經泡過頭了。此外,
因為溫度過高或過低,也可能會影響血壓遽升或遽降,因此泡湯的時間以漸進為宜,以免肌肉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反而會酸軟無力。 楊醫師建議
可利用水的浮力幫助肌肉放鬆。他說,浮力會使體中減輕,當水深到胸腺時人體的體重會降為平常的八分之一,水深及膝蓋時為六分之一,大腿為五分之一,他建議
泡湯者可在水中做運動,如電腦族因為長時間固定肌肉張力,手腕、上臂或肩關節常罹患肌肉肌膜炎,在泡湯時可以順便拉拉筋,有復健的功能。 而泡湯的時間最好限制在三十分鐘內,溫度越高,時間就要越短。楊醫師說,一般人以手測量溫度其實不準,如果可以準備一支溫度計更佳。他也提醒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避免泡湯,如一定要泡,最好先試試不同高度的反應,量力而為,以免危險。 另外,有些人喜歡泡野溪溫泉,或冷熱交替。楊醫師說,一下子從溫泉進入溪水中,需注意驟冷會導致肌肉緊縮,如腎上腺素分泌不及,可能會被湍急溪水沖走。 認識垂足症 長長的年假期間,許多民眾不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讓健康問題亮起紅燈。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世彬指出,以往在過年期間或長假過後,門診都會有因為久坐或姿勢不良、睡眠不規則而產生健康問題的民眾;不適的症狀除了酸痛、失眠、疲勞外,還有壓迫到腿部腓神經造成「垂足症」而無法行走。葉世彬表示,出現「垂足症」的案例,是一年僅卅多歲的男性,在一夜的方城之戰後,出現左足踝關節無力撐起腳板的症狀,致行走時腳尖不斷的摩擦地面,舉步維艱。經
過檢查之後發現,這名病患熬夜打麻將,在長時間未變換姿勢的情況下,一直將左腳倚靠著麻將桌腳,導致腿部的腓神經受到長時間壓迫,造成暫時性的神經功能障
礙,雖無任何疼痛、酸麻等不適感,卻也無法將腳板撐起,也沒辦法正常行走。經神經藥物及物理復健治療後,男子勉強可以自行步行,不過要完全恢復正常功能,
仍需約數星期之久。而過年期間因出遊或守歲習俗等造成的睡眠不規則,也會影響健康,不規則的狀況包含熬夜(睡眠剝奪)、日夜顛倒等情形,
造成注意力不易集中、白天嗜睡、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問題,甚至有民眾在假期間睡眠情形相當混亂,導致假期結束後出現失眠、疲倦等症狀;因此,葉世彬建議,即
使是在假期期間,仍應維持睡眠的規律性和品質,避免影響日後正常作息。此外,由於塞車的情形難以避免,不少返鄉民眾在用餐時間,仍然身陷
車陣之中,動彈不得,也只能耐著性子,忍受饑餓,造成血糖過低的情形。葉世彬表示,血糖過低會出現饑餓感、頭暈、心悸、冒冷汗、無力等症狀,應即刻補充熱
量,吃些食物即可改善;葉世彬建議民眾,可準備一些簡單果腹的食物置於車上,也應多注意水份的補充。再者,如需長時間開車,駕駛人也需保
有較佳的的精神狀態,來面對塞車與不佳的路況,而對於使用提神藥物來幫助體能,葉世彬表示,由於個人的體質不同,提神效果也難以確切掌握;比較務實的作
法,還是請駕駛朋友前一晚的睡眠務必要充足,或是能有交替開車的人同行,並多留心行車間的安全。猴年如意操 剛剛過完新春假期,在猴年的一開始,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組簡文仁組長先教您一招「猴年如意操」,讓您見健康康過猴年。簡
文仁組長表示,如意操的精神,就是不拘時地,不限招式,人人可以隨意伸展自己的筋骨,用力自己的肌肉,用心去感受它,去引導它,配合當下的情境,或心境,
隨緣應景則可以千變萬化,做出屬於自己的如意操,只要抱持漸進、量力的原則,不致太過激烈,造成運動傷害即可。以我對猴年如意操的感受,設計了幾個動作供
大家參考,取其機靈、調皮、敏感的猴性,讓身體靈活、輕巧、協調好,當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肢體動作,來做猴年操。一、跳躍摘果:做法:跳起時,雙手輪流向上伸直,想像摘取仙果,雙腳則可以配合對側律動,或同側搞怪,跳高跳低,隨喜如意。功用:跳躍時,以腳尖點地,配合膝蓋動作可以做很好的協調律動,尤其是年輕人,更需要多做跳躍的動作,以增加彈性及反應。並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二、扭腰回望:做法:雙腳打開兩倍肩寬,扭腰轉身向左、頭保持注視前方,右手繞過胸前,回手額上,遮陽遠望,左手繞過背後來搔右腰。再反向右邊,同樣動作。功用:這是扭腰轉身的動作,配合肩膀前後及內外轉的伸展,手肘、手腕的扭曲動作,可以運動到上半身、脊椎及強化下半身,用來預防五十肩、網球肘和腰酸背痛。三、猿臂猴行:做法:雙手伸直舉高,手腕彎曲,自然下垂,手指放鬆指尖朝下;雙膝微彎或O型腿蹲馬步走路。功用:雙手高舉,可以強化臂力,手腕、手指學習放鬆,避免僵硬,外八字,O型腿走路,可以強化大腿肌力,挺直的腰部,可以強化腰力。要注意的是,膝蓋有問題的人,要避免如此,以免膝蓋負荷過大。引起酸痛,可改為猿臂企行,向企鵝走路。簡組長說明,隨緣應景,想到就動,是如意操最方便的地方,人人可以自創招式。猴年到了,到動物園看看猴子,欣賞它們淘皮的動作,或許可以激發你的靈感,設計另一套猴年如意操! 瞭解『過年症候群』,讓您輕鬆過好年! 壢新醫院復健科 李淑芳技術主任一
年一度的農曆春節,家家戶戶迎接新年。不可缺少的活動不外乎是--忙著除舊佈新大掃除;上街購物採辦年貨;三五好友湊一桌,不停的打麻將、摸牌;開車回娘
家、到處拜年;要不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兼不停的吃零食等;當一個『年』過去之後,許多人不免這也痠,那也痛的,好難過!您知道為什麼嗎 ?◎何謂『過年症候群』?李技術主任提到,所謂『過年症候群』不外乎迎接新年活動後,骨骼肌肉系統出現疲倦的警訊所產生的種種不適。◎如何預防「過年症候群」?(一)全身痠抽痛清潔時,常常需要仰頭、低頭、轉頭以及手舉過高做事情,一旦時間過長,就容易造成頸部、肩部肌肉僵硬、拉傷或疼痛。※預防方式1. 藉由改善工作的姿勢,來避免頸部過度前屈、後仰、或是左右轉動。例如找凳子墊高、或是調整工作檯面等方式。2. 同一姿勢不要維持太久,必要時以身體轉動來取代頸部轉動,並且至少每30分鐘休息一下。3. 避免長時間手舉過肩的工作、勿作急速抬高肩部的動作、少做重覆旋轉肩部的動作等。 (二)小心麻將手日以繼夜的打麻將、不停的重複摸牌動作,很容易會造成手腕扭傷、板機指、手指屈肌肌腱發炎、手指關節僵硬、手腕活動度受限等問題,也容易造成肩頸僵硬,嚴重者甚至出現麻痺等的問題。※預防方式1.減少打麻將時間,多點中場的休息時間。2.指節無法伸直,或者在伸直時有阻力時,可經由按摩及牽拉運動恢復正常。(三)腰背受不了長途開車、坐車的人,由於坐姿下椎間盤壓力最大,所以長時間坐著,容易造成腰部肌群疲勞、短縮,導致疼痛。※預防方式1.做頭後仰及兩臂外展抬舉運動,用反方向活動方式,來獲得肌肉的平衡。例如:稍微站立、頭後仰、伸懶腰等活動。2.約三十至四十分鐘應變換姿勢;或作一下簡易的體操。3.坐車時,在後腰部處放置一個小枕頭支撐。(四)體重直直上過年總少不了準備一堆零食、瓜子及煙、酒、茶、咖啡等,不但吃多了容易發胖、體重增加,有可能引起身體的不適。※預防方式:要飲食控制外,一定要配合運動,把下降的基礎代謝率提昇。經
過李技術主任的說明,相信大家應該對於「過年症候群」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記得在忙碌的過年期間,我們更應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並釋
放壓力。從現在起別忘了每天給自己十分鐘舒緩筋骨!若有上述痠痛問題應儘快尋求復健醫師之專業治療,而若有體重失控的困擾,也可藉由本院體重控制特別門診
的診治及「活力體雕」療程安排「穴位電刺激法」來減低食慾與促使脂肪燃燒和「阻力運動帶」的運動方法,隨時隨地正確的運動。讓大家安心過年,並健康過個好
年! 糖尿病病患運動時應注意?(一) 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 黃雪晶醫師近年來減肥和運動漸受到大眾的重
視。運動被視為對所有人都是有益的,其好處大多是來自於規律、長期及有氧的運動。運動更是一直都被認為是第2型糖尿病在飲食及藥物外重要的治療處方之一,
這是由於運動有助於改善葡萄糖耐受力、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減少高胰島素血症,降低醣化血色素,尤其對早期糖尿病病患的成效更明顯。另外,運動還可以改善高
血壓、減少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包括可降低三酸甘油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纖維蛋白溶解?等。運動可減肥、減少脂肪、增加肌
肉塊,進而改善身體的組成,改善心臟血管系統的功能、骨骼肌肉組織的功能,改善身體做工的能力及力量、改善生活品質及自尊,減少心理壓力。◎運動對於糖尿病患的安全性運
動對糖尿病病患有好處,也有其危險。它可能引發短暫的高或低血糖(較常見於第1型糖尿病患,較少見於第2型糖尿病患),所以運動對第1型糖尿病的角色主要
是在於改善心肺功能,但未必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這是因為身體的活動與胰島素及食物間的平衡較難達到。若運動前血糖過高,易在胰島素缺乏下,引發高血糖,及
酮酸血症;而太激烈的運動也會導致高血糖。相反的,注射過多的胰島素或碳水化合物補充不足,可能引發當下的低血糖。雖然如此,原則上各種運動一般都可執行
於第1型糖尿病,只要其不具有慢性糖尿病合併症,且其血糖控制良好。病患應學會多多自我監測血糖,以觀察各種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並運用這些血糖值來調整胰
島素及學會補充適當的食物,這對運動的安全性很重要。而規則的運動,可讓病患學習加強自我控制及處理。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的第2型糖尿病
人也可能因運動時造成的血壓上升,引發心臟缺血,心律不整,心臟負荷不良。所以對糖尿病病患做進一步運動建議及開立運動處方前,應做身體評估。目的是為了
排除大血管(心臟冠狀動脈、腦血管、周邊足部血管)、或小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腎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慢性併發症,以免運動帶來危險。◎對糖尿病患運動的建議對
糖尿病患運動的建議,一般以有氧運動為主。合適的運動型式包括:走路、跑步、騎腳踏車、爬樓梯。另外,中等阻力運動如循環式舉重,10-15次,對一般病
患也是安全的。運動強度以達到60-85%之最大心跳率[最大心跳速率=220-年齡],每次時間30-60分鐘,包含5-10分鐘的暖身運動及冷卻運
動,也可以一天內分段式運動,譬如早上快走15-20分鐘,下午再快走15-20分鐘,加起來一共達30分鐘也有效果。而頻率上每週應至少3次,如能每天
運動更好。超過35歲者開始運動時,應作運動心電圖,以評估潛在性心臟疾病。另體能狀態評估,有助於運動課程設計。有氧運動是被建議的。
中度重力訓練,即利用輕重量,高重覆性運動,也可用來維持上半身的力量,應適用於所有的病患。運用重量的高阻抗運動,只適合年輕糖尿病患,不適合老人。 糖尿病病患運動時應注意?(二)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患者的運動處方和禁忌心
臟血管系統病變者,可用休息心電圖、運動心電圖、運動核子醫學心臟掃描做事先評估,以評估運動引發的缺血反應,缺血的閾值,運動引發心律不整的機會,及左
心室的收縮功能。為避免運動引起高血壓發病,應限制強度 (以預防長時間收縮壓>180
mmHg),避免舉重,Valsalva(閉氣用力)或用上半身及上肢運動。故建議以週期性下肢運動,如散步、慢跑及騎腳車為主。罹患有
周邊血管疾病者,因有間歇性跛足,走不到半小時腿就會酸痛。應戒菸,以減少血管硬化及循環變差。建議間隔性運動
(如3分鐘走路,1分鐘休息,3分鐘走路),其走路的距離與時間,應由疼痛閥值來決定。強度應低
(因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血流需求造成疼痛)。而走路是最好的非侵入性治療,其他如游泳、踩腳踏車或划船也不錯。罹患周邊神經病變者,因足部
疼痛、觸覺及平衡感覺受損,造成保護足部的感覺缺失。應避免負重、過度伸展的運動,而導致軟組織及關節損傷。重覆性運動也可能會造成足部潰瘍及骨折。但運
動可預防肌肉強度與彈性流失,因不動時結締組織會縮短而彎縮,故建議每日做活動關節的運動。為避免關節壓力,游泳及騎腳踏車是好的選擇。平衡感若未消失,
可快走、游泳、騎腳踏車、划船、椅子運動、手臂運動。但是慢跑
(因腳部受壓比走路大)、跑步機、長時間的走路、階梯運動等是禁忌。另外,應注意鞋子的選擇,及運動前後檢視足部是否有損傷或起水泡。患
有自主神經病變者,可能運動能力會下降,且有提高運動引發心臟血管事件的機會。若病患在休息時心跳超過每分鐘100下,或有姿勢性低血壓,表示已有心血管
自主神經病變。可以做休息或運動核醫掃描來評估。當激烈運動開始時或之後,容易發生低血壓或高血壓,故應避免高強度運動,騎腳踏車和水中有氧運動是最佳建
議。因病患的體溫調節可能異常,應避免於太熱或太冷的環境下運動,並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水份。運動期間亦應注意監測血糖,以免無自覺症狀的低血糖發生。罹
患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者,用力的活動和過高的血壓,可能導致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應避免無氧、搖撼、高衝擊或Valsalva(閉氣用力)運動,通常不
建議從事阻力運動、舉重、潛水等。運動時應避免頭部低於腰的動作 (血壓易上升),或使心跳加速致收縮壓超過180
mmHg的運動。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譬如騎腳車、游泳、跑步或快走最為適宜。而最近剛做視網膜雷射治療者,6星期內應避免運動。視力損傷者,因喪失運動
獨立性,可選擇用泳道游泳,騎腳踏車、協力車或跳土風舞(以有視力者為舞伴等)。對腎病變或有蛋白尿者,病患運動能力變差(肺功能及氧化能力變差),而易自我限制其運動。建議從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開始慢慢逐漸加強,或是以間歇性的運動開始,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輕的重量訓練。不鼓勵從事高強度或費力的運動。 糖尿病病患運動時應注意?(三) ◎如何做運動前準備應注意安全以享受運動。年輕、血糖控制良好、身體狀況不錯的病患,適合所有的運動。而中、老年病患,也應被鼓勵從事運動。年紀大的病患因肌肉、肌腱、骨骼、關節的退化而不常使用,容易因運動反加重問題。對
於已罹患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病患,或有前述的特定運動限制者,運動前血糖應介於80-250 mg/dl才可開始運動。血糖高於250
mg/dl且有酮體、或血糖>300
mg/dl無酮體時皆不適合做運動。一般應在運動前後監測血糖,以更安全及了解運動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所有以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運動時皆應攜帶作用快
速之碳水化合物。因脫水會使血糖昇高及心臟惡化,所以運動前2小時應先補充500cc水份,運動開始及運動中也應經常補充
(補償汗水流失)。運動時,應攜帶顯示有糖尿病身份的腕帶或標示,和了解自己疾病的同伴一起運動,避免單獨運動。可使用鞋墊、棉襪以避免起水泡,並保持足
部乾燥來減少受傷。適當的鞋子在患有周邊神經病變的病人尤其重要。在運動前後,應檢視是否有足部水泡或其他傷口。避免在過熱或過冷的環境中運動。所
有運動應包括,運動前熱身5-10分鐘,和運動後舒緩5-10分鐘,應做5-10分鐘的溫和伸展動作,尤其是對將做運動的肌肉做伸展。運動前的全身肌肉暖
身(5-10分鐘),以低強度有氧運動,如走路或騎腳踏車開始。再漸進式提高運動強度。運動後應做5-10分鐘冷卻活動,讓心跳回復到運動前的速率。遇到
虛弱、疼痛或呼吸急促時應停止運動。◎運動的副作用與預防措施低血糖:運動對血糖的影響,視運動種類,運動量、強度,和
先前的食物、藥物服用時間、種類,運動前血糖值及體適能而定。由於每位病患對運動的反應不同,增加碳水化合物或減少藥物的一般性原則是不夠的,必須依個別
狀況而調整。使用胰島素或磺醯尿素者,低血糖發作是一種威脅。只使用飲食及運動控制的第2型糖尿病患,運動間不太會有低血糖的危險。◎使用胰島素者,胰島素的注射應注意:(1)延長注射與運動間的間隔(至少應間隔60-90分鐘)。(2)傾向於發生運動後低血糖者,最好在早上運動(早餐或藥物的前或後,視個人反應而定),讓病人較能在清醒時發現任何運動後低血糖。(3)避免肌肉注射,以免胰島素快速利用 (應皮下注射)。(4)避免注射於運動有關的身體部位 (因胰島素吸收加速)。如跑步前,勿於大腿注射胰島素。(5)避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時運動。(6)於運動前後監測血糖。(做為病人學習調整胰島素,或碳水化合物的依據。減少藥物或增加碳水化合物,應依病人運動目標及醫師指示而定。額外攝取碳水化合物與否,視運動時間與藥物及前餐的關係,運動種類、強度及時間,運動前血糖值而定。)(7)長時間運動者(超過2小時)應同時減少中效及短效胰島素用量,這比補充碳水化合物容易。(8)為了避免運動後延遲性低血糖,運動後一整天應注意碳水化合物的補充 (視運動強度及時間而定);應減少在運動高峰的胰島素劑量,運動後頻繁監測血糖;睡前不宜運動(因怕半夜發生低血糖)。 糖尿病病患運動時應注意?(四) ◎一般進食的原則(1)若運動前血糖值<100mg/dl,或距最後-次進食已超過90分鐘,則建議攝取運動前點心。(2)若運動是在進餐前後90分鐘內,應減少胰島素劑量。(3)小於30分鐘中度至強度運動,可給予適當的點心,約15公克碳水化合物。(如240cc低脂牛奶、半根香蕉、小蘋果)。(4)若運動超過60分鐘,宜每45-60分鐘檢查血糖用,視需要調整食物(如45分鐘應食用20-30公克碳水化合物。超過60分鐘則應食含碳水化合物之補充飲料。)(5)若運動中發生低血糖,應攝取150cc果汁等快速作用的糖。(6)運動後建議進食吸收較慢的複合性碳水化合物,來減少延遲性低血糖。◎對肥胖者的建議長
期規律運動,在體重控制計劃中可增進脂質流失,並維持肌肉質量。而單獨限制熱量的減重者,不但肌肉質量消失,脂肪的消失也較少。要達到體重下降最大效果,
建議必須超過45分鐘持續性有氧運動。因超過45分鐘的運動,對消耗熱量及脂肪移動影響最大。快走、騎腳踏車、划船、滑雪、跳舞最有效,而較無效的是游泳
(較少產生減重及有氧影響)及跑步(對膝蓋壓力太大)。應以中強度(60%~75%最大心跳率),40~60分鐘,至少每星期3次,更頻繁的課程能再幫助
減重及血糖控制。◎結語規律的運動是治療糖尿病患的重要處方之一,尤其在第2型糖尿病人。規則運動的好處包括了改善血糖
控制,控制高血壓,減少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減肥及幫助理想體重的維持,增加骨質密度。只要了解運動中應該注意的事項,減少危險,相信糖尿病病人也可
以感受到以上的好處及運動後的舒暢感。 補給、熱身、防護,鐵馬一族再上路 門諾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家富醫師人是鐵,飯是鋼,吃東西才能產生能量,對於消耗體力的運動而言,適時補充身體所必須的養分,是首要的課題。◎不要空腹民
眾在從事騎單車運動之前,動力的補給便格外地重要。人體運動中,會導致胰島素的分泌,所以運動前的五到十分鐘吃東西最好,可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民眾可以
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喝運動飲料、脫脂牛奶及巧克力、米飯等含糖類的食物,有利於人體吸收。行進間,飲用液體類食物較適合,如坊間的運動飲料等。騎
單車是屬於高耗氧的運動,除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外,較輕微的慢性病患,在獲得醫師的評估建議後,仍可以從事單車運動,但最重要一點,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身
體狀況,不可勉強。此外,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尤其是老人家,最好都不要從事這類活動。根據最近的醫學報導,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很適合騎單車,因為對關
節有幫助,可舒緩疼痛或減低發生的頻率。 運動前的暖身運動及運動後的放鬆肌肉,也是不可輕忽的一點,能讓抽筋遠離你。平常沒騎單車的人,突然從事這類運動,會出現軟腿的現象,這是由於每個人的肌力及耐力不同,但藉由持之以恆運動,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運動量,都能達到訓練好體魄的目的。◎安全須知民
眾想要達到運動的目的,只要每週騎單車三天,每天有半個小時的運動量即可。男性民眾要特別注意,不要連續騎單車超過一個小時以上,因為長時間壓迫到睪丸,
會影響精子的製造,且下體局部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也不良,容易發生陰囊水腫或靜脈曲張,長期下來,也會增加良性腫瘤的機率,不可不慎。通常來說,這類情況
在單車職業選手的發生率較高,一般民眾門診則較少發現。預防上,民眾可以自己感覺臀部的受壓力,並選擇軟質、符合人體工學的優良座椅,儘量避免選擇身體需
要前傾的車輛來做為愛駒。  在防護安全上,可約略分為人及車輛兩部分:人體可使用護膝、護肘、安全帽、護目鏡等,甚至穿著專門的運動服,可讓運動傷害減至最低;車輛可裝置車燈設備,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發揮照明效果及提醒汽、機車駕駛人注意。騎單車屬於有氧運動,對心肺功能很有幫助,罹患輕微氣喘及想減肥、塑身的女性,是項不錯的選擇。最後,考慮到行的安全,建議民眾騎單車最好在凌晨或傍晚時段,不要在中午騎乘,以免中暑,尤其是夏天。◎貼心小叮嚀有了一輛單車,還不夠!先掂掂自己的行頭,夠不夠稱頭。在奔向自然之前,從頭到腳,先做好防護措施,才能將運動傷害降至最低。 (1)頭盔:當不小心跌倒或受外力撞擊時,保護脆弱的頭部,流線的頭盔,還能調整風阻。(2)護目鏡:遮陽及防風沙,讓您看得更清楚。(3)休閒車裝及鞋子:包括排汗的衣服、褲子及舒適保暖的休閒車鞋,讓身體能維持在最佳的動態下。(4)護肘及護膝:可減少衝擊力量,預防關節處受傷。(5)單車手套:增加抓握力並保護手腕。 (6)水壺:補充水分必備。(7)打氣筒:隨時檢視車況,但避免胎壓太高或太低,造成爆胎或騎乘者的不適。   此外,在維修DIY方面,建議檢查座管、調整煞車、加鏈條油、檢查變速器、檢查避震器、調整龍頭,才能確保行車的安全。運動與體重控制 台東馬偕醫院營養師 陳麗如◎運動的好處:1、增加代謝速率,加速消耗體內堆積的脂肪。2、增加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3、加速消耗攝食的熱量。◎運動的原則:1、選擇適合自己年齡、身體狀況的運動。2、慢慢增加運動量。3、要持之以恆。4、時時增加運動的機會。◎各種運動所消耗的熱量:各種運動熱量消耗量表(不包括基礎代謝及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單位:大卡/公斤(體重)/小時活 動 大 卡 活 動 大 卡園藝 4.7 游泳: 掃地 3.9 隨意地 6.0拖地 4.9 自由式(23~45公尺/分) 6.0~12.5打高爾夫球 3.7~5.0 蝶 式 14.0排球 3.5~8.0 仰 式 6.0~12.5棒球 4.7 舞蹈: 乒乓球 4.9~7.0 中度-激烈 4.2~5.7羽毛球 5.2~10.0 華爾滋-倫巴 5.7~7.0籃球 6.0~9.0 方塊舞 7.7網球 7.0~11.0 走路: 足球 9.0 室內漫步 3.1溜冰 5.0~15.0 平路(5.5公里/小時) 5.6~7.0柔軟體操 5.0 上坡(5-10-15度) 8.0-11.0-15.0跳繩 10.0~15.0 下坡(5-10度) 3.6~3.6騎腳踏車(8.8公里/小時) 3.0 下坡(15-20度) 3.7~4.3騎腳踏車(20.9公里/小時) 9.7 跑步: 划船(賽舟) 5.0~15.0 速度 8公里/小時 10.0上樓梯 10.0~18.0 12公里/小時 12公里/小時 15.0下樓梯 7.1 16公里/小時 20.0爬山 10.0 20公里/小時 25.0◎運動處方:預計消耗___卡的熱量。建議採___ 運動,每週運動___次,每次運動___分鐘。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根據書田診所復健科門診的統計,大概每三個中年婦女就有一個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患者,一旦發作起來,不僅疼痛難耐,還會連帶引發胸痛、胃痛、心悸等症狀,使她們坐立不安、輾轉難眠,嚴重者甚至影響工作或生活品質。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玲指出,肌筋膜疼痛是現代職業婦女的一大困擾,而「壓力」更是導致症狀惡化的的元凶,研究發現,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疼痛,會隨著壓力上升而增加,加上中年以後,身體的延展性大不如前,肌肉容易緊縮,所以更會加重病症的惡化。 她說,肌筋膜疼痛屬於人體骨骼肌肉病變,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疼痛病,病人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肩膀僵硬、脖子酸痛,甚至有手臂酸麻的情形。 當觸診患者肌肉表層時,通常可發現摸起來像繩索狀或結節狀的緊實硬塊,硬塊上面有一特別敏感的痛點。此外,肌筋膜疼痛其病因除來自神經病變、肌肉扭傷、肌腱發炎或關節炎之外,身體結構方面功能缺陷、骨骼結構不對稱、骨盆過度向前或向後傾斜也會引起。 另外長期姿勢不良者,如打字員、久坐辦公的職員等,往往身體某一部分肌肉長期處在過度收縮使用下,而重覆發作肌膜疼痛症狀。醫師發現,好發此病的年齡在三十至五十歲之間,又以女性最常見,而近年來電腦使用的普及,年輕族群一上網就是好幾小時,使得患病年齡層有降低趨勢。 潘筱玲強調,當一個人長期處在疼痛狀況下,便容易受到許多壓力的影響,而加重肌筋膜疼痛的症狀,反之肌筋膜痛本身又會使壓力增加,惡性循環的結果,不只影響個人的身心及日常生活,身邊親友也會受到波及,因此不可輕忽肌膜疼痛。 而治療肌筋膜疼痛必須長時間投入,通常有壓痛點的肌膜疼痛是可治癒的,但病人的不在意,或是隨便擦貼膏藥了事,常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及失敗。 另外,沒有進行詳細的病史及理學檢查,以致診斷不正確,或是沒有找出造成持續惡性循原因,更是造成治療成效不彰的主因。而導因於姿勢不正確的肌膜疼痛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有健康的身體及愉快的心情,並隨時注意正確姿勢的保持,就能使肌膜病變纏身的機率降至最低。 跑步者的髂脛束(Iliotibial band )疼痛 髂脛束是一條大的纖維組織,它位於大腿外側,從我們的腰際一直延伸到膝蓋外側處,如圖。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拉伤多久能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