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慧主编的园艺学实验报告之菊花的有性杂交邮箱格式怎么写写??跪求!!

菊花远缘杂交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菊花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摘要】:菊花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但多数菊花品种抗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栽培菊花进行品种改良。目前,通过栽培菊花与菊属及其近缘属间远缘杂交,将它们的优异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是进行菊花抗性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远缘杂交中经常存在各种障碍,影响了这些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为此,本文对菊属及其近缘属种质资源、栽培菊花与野生菊杂交障碍方式、克服杂交障碍的方法、远缘杂种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菊花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改良栽培菊花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682.11【正文快照】:
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品种繁多,色彩丰富,花形多变,姿态万千,在世界花卉栽培与应用非常广泛[1-3]。菊花原产中国,距今已有1 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可能是由野菊(Ch.indicum)、毛华菊(Ch.vestitum)和紫花野菊(Ch.zawadski)天然杂交并经人工长期选育而来[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春玲,戴思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戴思兰,王文奎,黄家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蒋细旺,包满珠,薛东,周大宏;[J];湖北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戴思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蒋细旺,包满珠,薛东,周大宏;[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李辛雷,陈发棣,崔娜欣;[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李辛雷;陈发棣;;[J];林业科学;2006年11期
王彭伟,陈俊愉;[J];园艺学报;1990年03期
汪劲武,杨继,李懋学;[J];云南植物研究;1991年04期
周树军,汪劲武;[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佳蕾;[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际双;郭贺伟;牛丽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胡惠露,王杰,李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谭广文;[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周春玲,戴思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戴思兰,王文奎,黄家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陈瑞丹,张启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王彩云,陈俊愉,Maarten A.J[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王献,张启翔,杨秋生,柴永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李庆卫;陈俊愉;张启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何启谦;[J];北京农学院学报;1985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思兰;张莉俊;雒新艳;;[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C];2002年
崔娜欣;陈发棣;赵宏波;房伟民;汪舟明;;[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C];2002年
魏文辉;张苏锋;李均;王力军;陈波;王转;罗丽霞;方小平;;[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管荣展;姜淑慧;忻如颖;张红生;;[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马超;仝征;洪波;王婷;高俊平;;[A];2007中国(中山小榄)国际菊花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周武忠;;[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崔娇鹏;赵世伟;张佐双;;[A];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会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王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王树彦;[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张常青;[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王玖瑞;[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王铁娟;[D];内蒙古大学;2004年
胡东燕;[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蔡兴奎;[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余义勋;[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蒋昌顺;[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光;[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崔娇鹏;[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许莹修;[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时翠平;[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何淼;[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王慧娟;[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陈树忠;[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蒋甲福;[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谢珍玉;[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年
玉云祎;[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侯渝嘉;何桥;梁国鲁;李品武;彭萍;邓敏;;[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索志立,张会金,张治明,陈富飞,陈富慧;[J];云南植物研究;2005年01期
唐建民;周世良;成明昊;林启冰;周志钦;;[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2期
陈义纯,孙光祖,张月学,阎文义,王广金,唐凤兰,申家恒,李集临,贲玉新;[J];核农学报;1992年01期
李慧敏,赵凤梧,李爱国,白丽荣,张建,赵明,王志敏,赵秀琴;[J];核农学报;2003年01期
王洪刚,孔令让,姜丽君,张德水;[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唐祈林;杨克诚;郑祖平;荣廷昭;;[J];作物学报;2006年01期
杨才,赵云云,王秀英,李广有,邢向荣;[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任勇;唐祈林;曹墨菊;荣廷昭;;[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年04期
杨俊,徐洛,戴先蓉,王德群;[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曲桂芹,祖元刚,侯德英,姜丽芬,阎秀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张庆峰;徐胜;李建龙;;[J];草业科学;2006年04期
耶兴元,范宏伟,仝胜利,马锋旺;[J];果树学报;2005年06期
于晓英;卢向阳;李向婷;曹辉;;[J];江苏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王光耀,刘俊梅,张仪,余炳生,沈征言;[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年02期
孟焕文,张彦峰,程智慧,苏菁,崔鸿文;[J];西北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周人纲,樊志和,李晓芝,王占武,韩炜;[J];作物学报;1995年05期
李成琼,宋洪元,雷建军,宋明,任雪松,向王旬;[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周斯建,义鸣放,穆鼎;[J];园艺学报;2005年01期
柯立明,杨秀莲;[J];林业科技开发;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佳蕾;[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李玮;[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况小锁;陈发波;;[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陈烈华;王晓荷;刘蕊;吴雪;楚好杰;;[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2期
黄三秀;吴雪;刘蕊;司卫静;;[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0期
文林宏;李桂莲;王尔学;;[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12期
孙雪梅;李莉;;[J];青海农林科技;2011年03期
姜林;张翠玲;邵永春;于福顺;刘方新;;[J];落叶果树;2011年05期
刘志杰;张超;;[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12期
朱明涛;贾丽;;[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智海英;马海龙;岳青;;[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9期
王唯薇;;[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辛雷;陈发棣;;[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C];2002年
沈镝;朱德蔚;李锡香;宋江萍;;[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林辰壹;陆婷;张娟;麦木提力·阿伍提;;[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黄新芳;孔庆东;柯卫东;彭静;周国林;刘义满;;[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陈绪中;张忠慧;王圣梅;黄汉钱;;[A];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王海平;李锡香;沈镝;宋江萍;;[A];全国蔬菜和薯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富荣;何华平;龚林忠;;[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刘庆华;王奎玲;刘庆超;房慧旺;唐启和;;[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彭静;孔庆东;柯卫东;刘义满;;[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李锡香;;[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娟;[N];农民日报;2002年
谢国苍;[N];宁夏日报;2008年
陆旭升;[N];金华日报;2010年
万京华?实习生
宋训华;[N];莱芜日报;2008年
本报实习记者
刘文娟;[N];中国花卉报;2009年
罗五;[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记者朱建军 通讯员战晓晓;[N];中国食品报;2009年
刘建秀;[N];中国花卉报;2004年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许秀华;[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威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许向阳;[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孙浩元;[D];北京林业大学;2001年
邵建柱;[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张丹;[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李庆卫;[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王子成;[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周连第;[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韩建明;[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李守勇;[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娟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朱海生;[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牛歆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黄远飞;[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杨新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姜燕;[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李净;[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刘明东;[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胡雪华;[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贺熙勇;[D];西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园艺学概论 程智慧
三个月内无售出
请选择您想要的商品信息
扫码下单,更多惊喜
*由于资质原因部分商商家无法支持,请以下单页为准。
开始时间: 10:43
结束时间: 10:40
保修:无保修
发票:有发票
基本信息书名:园艺学概论作者:程智慧 主编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2字数:549000页码:348版次:2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编辑推荐内容提要本教材将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和茶学等园艺学科的分支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系统介绍了园艺植物分类、园艺植物生物学、园艺植物品种改良、园田规划及园艺设施、园艺生产基本技术、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观赏园艺、茶园艺和园艺产品及采后处理。本教材体系结构完整,每章前有提要,章后有复习思考题,方便教学和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新颖,理论系统,技术实用,园艺文化色彩丰富。
本教材适合高等院校非园艺专业本科生“园艺学概论”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园艺专业80学时左右的“园艺学概论”或“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材,并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选用。目录作者介绍序言
本对照表依据中国常用衣服尺码对照表为基础
如果您对尺码对照表有更好的建议,。
买家使用财付通购买“”标志的商品,在确认收货后14天内出现质量问题,与卖家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有权申请先行赔付。
如实填写商品信息,确保商品质量,并按照承诺为买家提供合理的售后服务。
如买卖方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沟通无果并发起维权的情况下,平台将在7天内介入处理。
(1) 全部卖家都加入了诚信保证计划
(2) 全站商品都是诚保商品
(3) 质量有问题,平台可先行赔付给买家
维权过程中请注意:
(1) 买家赔付申请在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赔付请求金额仅以买家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款、邮费(含退货回邮费用)为限;
(3) 提出“先行赔付”申请应在线上确认收货后的14天内。
诚信保证计划
关注拍拍 惊喜多多
Copyright &
广东省通管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
电话:010-
   010-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
   研究所
收款人:《园艺学报》编辑部
邮编:100081
银行汇款: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账号:0200368
户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
   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学报),以便于核对。
2004年&31卷&1期 刊出日期&
荔枝树成花与碳水化合物器官分布的关系研究
陈厚彬;黄辉白;刘宗莉
选择荔枝不同末端梢抽生期的植株, 于成花诱导期间取样分析, 比较了高成花树与低成花树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桂味’荔枝末端秋梢抽生早的树(10 月5 日抽梢) 成花枝率为95.8% , 而抽生晚的树(11月15 日抽梢) 为18.0% ,‘妃子笑’荔枝10月1日抽梢树和‘糯米糍’荔枝两个抽梢期树(10 月15 日和11 月5 日) 的成花枝率均在99%以上。从11月中旬到1月中旬, 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一般先上升而后下降; 淀粉含量则不同程度地提高。低温来临前各器官淀粉含量差异不大, 到花发端之前, 3个品种高成花率树的淀粉含量以小枝(粗度1 cm) 为最高, 形成从小枝到末端秋梢和叶片的下降梯度, 而低成花率的桂味荔枝树的淀粉含量则未见这种梯度。认为这种淀粉含量分布可能是荔枝枝梢接受成花诱导、反映诱花效果的一个标志。
2004&Vol. 31&(1):&1-6
单性结实与自花结实柑橘果实发育中钙钾动态的研究
肖家欣;彭抒昂;张红艳
对单性结实的‘国庆1 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从开花前子房发育至果实成熟采收期整个子房或幼果及果实的不同部位(果皮和果肉) 的钙与钾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 ‘国庆1 号’花前及花期子房钙含量较高, 花后趋降; 而其钾含量在花前及花期相对较低, 花后上升;2) ‘华农本地早’花前子房钙含量相对较低, 花后有一上升过程; 而对应钾在花前及花期就已很高, 花后下降; 3) 两品种果肉的钙含量自花后65 d 后均呈下降趋势, 而‘国庆1 号’果皮的钙含量在花后80 d 有一显著上升, 对应的‘华农本地早’在花后125 d 才急剧增加, 之后直至果实成熟二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4) 两品种果皮、果肉的钾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类似的下降趋势。
2004&Vol. 31&(1):&7-10
果园柱花草刈割处理对其与柑橘养分竞争的影响
姚青;朱红惠;陈杰忠
以‘萝岗’橙和柱花草为试材, 在根箱中研究了生草栽培体系中刈割对果树生长和养分竞争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 在低磷土壤中, 刈割可以显著减轻柱花草对磷的竞争, 促进柑橘的生长; 作用机制在于刈割强烈抑制了柱花草的根系生长, 使得根系长度显著降低, 空间分布也有所改变, 导致植株的磷含量、磷吸收量显著下降; 相应地, 柑橘根系对磷的表观吸收速率显著提高, 植株的磷含量、磷吸收量显著增加, 甚至达到施磷的效果, 根系长度也显著加长。认为刈割主要是通过对根系的影响来改变果树与生草之间养分竞争关系, 推测根系分布在养分竞争中占重要地位。
2004&Vol. 31&(1):&11-15
水分胁迫下苹果实生苗茉莉酸的积累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兰彦平;韩振海;许雪峰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抗旱种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b) Roem. ]和较不抗旱种平邑甜茶[M. hupehensis (Pamp) Rehd.]根系、叶片和木质部汁液茉莉酸(jasmonic acid , JA) 对快速和缓慢水分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 两个种对水分胁迫反应灵敏。水分胁迫下两个种叶片气孔阻力与根系、木质部汁液中JA 含量呈显著对数相关关系, 而与叶片中JA 含量相关不显著。
2004&Vol. 31&(1):&16-20
冰核细菌对仁用杏胚珠超微结构的影响
彭伟秀;杨建民;张芹;孟庆瑞
应用透射电镜对两个仁用杏品种‘白玉扁’和‘一窝蜂’接种冰核细菌并低温处理后的胚珠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发现冰核细菌对胚珠的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 (1) 使珠心细胞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细胞质中存在大量泡状结构, 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完全被破坏, 呈透明状, 而且有些珠心细胞中形成同心圆状的多膜内含物; (2) 使胚囊中卵细胞的细胞核外膜膨胀, 甚至核膜局部解体, 细胞质中细胞器减少。这些变化致使胚珠发育不正常, 影响受精而导致减产或绝收。接种冰核细菌并低温处理比单纯低温处理对胚珠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重。
2004&Vol. 31&(1):&21-24
荔枝胚败育差异表达基因cDNA 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张以顺;向旭;傅家瑞;黄上志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ve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 , SSH) 克隆荔枝败育胚的差异表达基因cDNA 片段。分别以荔枝‘桂味’正常发育胚为driver (驱赶子) , 败育胚为tester (检测子) , 建立差异表达cDNA 文库, 代表桂味败育胚特异表达的cDNA。经Virtual Northern 检测, 在桂味正常发育胚/ 败育胚差异表达cDNA 文库中得到3 个阳性克隆, 序列分析表明这3 个克隆对应的两个序列在荔枝中为首次报道。
2004&Vol. 31&(1):&25-28
番木瓜茎尖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其植株再生
曾继吾;易干军;张秋明
研究了番木瓜( Carica papaya L. ) 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无菌试管苗在MS + BA 0.5 mg/L + NAA 0.1 mg/L + GA3 1.0 mg/L 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番木瓜茎尖超低温保存较佳体系是: 3~5 cm的茎尖在含有5 %二甲基亚砜(DMSO) 培养基上预培养3 d , 解剖镜下剥取含1~2 个叶原基的茎尖(1.5~2.5 mm长) , 先在室温下于60 %的玻璃化溶液(PVS2) 中装载40~50 min , 再用PVS2于0 ℃下处理30 min , 换1 次PVS2 溶液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24 h 后, 在40 ℃水浴中化冻, 用1.2 mol/L 的蔗糖培养液洗涤两次, 转入继代培养基上再培养, 成活率和再生率分别达53.7 %和52.6 %。再生植株生根后可移栽成活。
2004&Vol. 31&(1):&29-33
长期施肥条件下菜田—蔬菜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
葛晓光;张恩平;张昕;王晓雪;高慧
经过14.5 年的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品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有机质积累与品质改善的角度, 通过重施有机肥达到高度培肥的程度, 需要10~15 年; 有机肥无机氮肥配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有机肥单施, 而长期单施无机氮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而降低。对照区有机质含量大致平衡在19.0 g·kg-1上下。有机质的积累速度“露地”快于“设施”, 而对照的有机质下降速度则露地慢于设施, 有机质年矿化率在7.0 %~11.1 %的范围, 露地平均为8.67 % , 设施平均为9.54 %。配施磷、钾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但必须是以连年施用有机肥为基础。随着有机肥特别是有机无机氮肥配施的年限延长, 土壤易氧化有机质的含量逐渐增加, Kos (有机质的氧化稳定系数) 下降; 提高了土壤松结态腐殖质含量, 提高胡敏酸的比例; 提高胡敏酸的E4/ E6值, 降低土壤胡敏酸的分子量及芳构化程度;从而促进土壤腐殖化进程, 改善有机质的品质。
2004&Vol. 31&(1):&34-38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茄子种间体细胞杂种
连勇;刘富中;冯东昕;宋燕;陈钰辉;张松林;Darasinh Sihachakr
应用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 获得了茄子近缘野生种Solanum torvum、S. aethiopicum 与栽培种S.melongena (六叶茄, Dourga) 的种间体细胞融合四倍体再生植株。染色体检测表明该植株为四倍体(2n =4x = 48) , 荧光免疫检测证明为种间体细胞杂种, 青枯病抗性鉴定表明带有抗病基因, 田间生长表现为倾向野生亲本的中间类型。
2004&Vol. 31&(1):&39-42
白菜不同基因型硝酸盐含量差异的研究
汪李平;向长萍;王运华
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46 个白菜基因型的硝酸盐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经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高硝酸盐含量和低硝酸盐含量的品种群; 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 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变化, 一般秋冬季低于春夏季。
2004&Vol. 31&(1):&43-46
西瓜重组自交系群体的AFLP 分子图谱构建
易克;许勇;卢向阳;肖浪涛;徐向利;宫国义;张海英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皮薄、感枯萎病的栽培西瓜自交系( Citrullus lanatus var. lanatus)97103 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皮厚、抗病的野生西瓜种质( Citrullus lanatus var. citroides) PI296341 为亲本构建获得F2S7 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通过AFLP 技术对该群体进行扩增, 建立了一个包括150 个标记组成的分子图谱。该图谱包括17 个连锁群, 覆盖基因组范围1240.2 cM, 两个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8.3 cM。图谱的建立对于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以及重要基因的图谱克隆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4&Vol. 31&(1):&47-58
砧木对小型早熟西瓜果实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刘慧英;朱祝军;钱琼秋;葛志平
以小型西瓜品种‘小兰’自根植株为对照, 研究‘杭州长瓠’、‘超丰F1’、‘勇士’、‘黑籽南瓜’4 种砧木对其果实糖代谢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4 种嫁接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糖代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自根西瓜一致。在果实发育早期, 果实中以分解酶类为主, 糖分积累低; 发育后期以合成酶类为主, 糖分积累多。西瓜嫁接后果实糖分含量明显降低, 降低程度依砧木而异, 超丰F1/ 小兰、杭州长瓠/ 小兰西瓜的糖含量明显高于黑籽南瓜/ 小兰、勇士/ 小兰。砧木可能主要通过影响果实发育早期转化酶( Inv) 、发育后期蔗糖磷酸合酶(SPS) 、蔗糖合酶(SS) 活性来影响糖分积累。各处理糖代谢酶的净活性与糖分积累存在较好相关性, 说明糖代谢酶在西瓜果实糖分积累中的作用是综合的, 造成自根及嫁接西瓜果实糖分积累的差异是Inv、SPS、SS 几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4&Vol. 31&(1):&47-52
雾培法根际CO2 对马铃薯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孙周平;李天来;姚莉;邹红藜;
通过汽雾栽培方式对马铃薯根际连续35 d 的CO2 处理表明: 温室大气处理(CO2 380~920μL·L - 1 + O2 21 %) 和室外大气处理(CO2 380μL·L - 1 + O2 21 %) 马铃薯植株的形态特征非常接近, 其株高、叶面积、根系质量、匍匐茎数量、块茎产量以及生物量均比根际高CO2 处理(CO2 3600μL·L - 1 + O2 21 %) 明显提高, 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增加, 光呼吸速率与CO2 补偿点降低, 叶片光系统Ⅱ功能改善,光合速率提高, 植株生长发育旺盛, 块茎产量增加, 说明合适的根际CO2 浓度(CO2 380~920μL·L - 1 + O2 21 %) 可能是汽雾栽培马铃薯植株生长旺盛的重要原因。
2004&Vol. 31&(1):&59-47
铁皮石斛类原球茎空气干燥法超低温保存中的脱水蛋白分析
林伟强;边红武;王君晖;朱睦元
用空气干燥法将铁皮石斛类原球茎脱水至不同含水量, 进行超低温保存和热稳定蛋白的SDS-PAGE 分析, 并进行脱水蛋白的Western-blot 检测。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含水量以g/ g DM表示时,铁皮石斛类原球茎脱水时间(x) 对含水量(y) 的回归方程式为y = - 0.1208 x + 9.9636。含水量下降为0.1~0.5 g/ g DM时, 冻后存活率达到最大值。当含水量达1.0 g/ g DM时, 热稳定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 经免疫检测其中分子量分别为28.7 和34.3 kD 的两个热稳定蛋白为脱水蛋白。认为含水量是铁皮石斛超低温保存成功的关键因素, 也是引起脱水蛋白大量积累的重要条件。
2004&Vol. 31&(1):&64-68
花烛愈伤组织不同继代培养的再分化差异
郭维明;赵云鹏;文方德
对花烛( Anthurium andraeanum) ‘Jolanba’无菌苗叶片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3 种不同的培养处理, 观察其再分化表现, 并探讨了3 种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点。结果表明, 适当降低基本培养基浓度、减少继代次数和延长继代周期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化的芽较多、较壮; 再生芽的分化需要较高水平的可溶性蛋白质, 其生长需要较高水平的可溶性糖; POD 和SOD 活性与分化的芽数呈正相关; GA1 + 3/ABA、ZRs/ ABA 的高比例与再生芽的高度呈显著正相关; IAA/ ABA 及IAA 的高水平与花烛离体根的发生呈正相关。重新诱导培养和延长愈伤组织继代周期以提高再生芽生长势的主要生理生化基础之一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糖水平和有利的激素平衡。
2004&Vol. 31&(1):&69-72
菜用香椿无性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康冰;李秧秧  
2004&Vol. 31&(1):&15-15
‘妃子笑’荔枝不同花期果实大小与激素含量的关系
李建国;周碧燕;黄旭明;黄辉白
对‘妃子笑’荔枝同一穗上的早花果和晚花果的对比研究发现, 各时期处于大体相同发育阶段的早花果鲜质量极显著大于晚花果, 其果皮中GA1 + 3 、IAA 和ABA 的含量以及IAA/ ABA 的比值均低于晚花果, 而ZRs 含量和ZRs/ ABA 比值高于晚花果。据此认为, 果皮中具有高的ZRs 含量和ZRs/ ABA 比值与早花‘妃子笑’荔枝大果形成有关, 而晚花果中高含量的IAA 和IAA/ ABA 比值则与其高的坐果率有关。
2004&Vol. 31&(1):&73-75
番石榴成花习性的调查
李平;陈伟光;温华良;谭铁兵;郑润泉;吴拥军;邓许文
调查了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L. ) ‘新世纪’、‘无核’和‘水晶’品种的成花特点, 结果发现, 着生花蕾的第2~4 节叶片处枝梢的直径明显大于其他叶位处枝梢的直径, 而且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他节位枝梢。
2004&Vol. 31&(1):&76-77
枣的胚败育及幼胚培养研究
祁业凤;刘孟军
对30 个枣优良品种坐果后30 d 的胚败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败育率高于75 %的高度败育品种占53.4 % , 败育率介于25 %至75 %的中度败育品种占3.3 % , 败育率低于25 %的轻度败育品种占43.3 %。以优良品种‘冬枣’、‘金丝丰’等为试材, 对坐果后10~70 d 幼胚进行培养的结果表明, 枣离体胚接种后主要有3 种生长方式, 即形成愈伤组织、子叶间小叶增生和胚直接萌发成苗。本文还提出了提高枣胚培养及胚培养苗移栽成功的技术要点。
2004&Vol. 31&(1):&78-80
陕西地区苹果叶营养元素标准范围的确定
安贵阳;史联让;杜志辉;郁俊谊;邓丰产
对苹果叶营养水平状况研究表明, N、P、K、Ca、Mg、B 等6 种元素的取值遵从正态分布,Cu、Fe、Mn、Zn 近似X2 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元素可用4 点5 分段的概率分级法, 使1~5 级分别对应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中的缺乏、低值、正常值、高值、过高5 个数值范围, 各级出现的叶样概率分别为10 %、20 %、40 %、20 %和10 % , 其中处在第3 级的叶样占总样本的40 % , 叶分析值在( X - 0.5246S )~ ( X + 0.5246S) 可作为标准值中的正常值范围, 这与通过高产水平果园叶分析值制定的正常值非常接近。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元素, 可参考高产水平果园的叶分析值对概率分级法进行矫正。据此制定出陕西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 与国内外标准相比, 陕西标准值表现出N、Ca、Mg、Cu 水平高, P、Zn、Fe、K水平低, Mn、B 基本一致的特点。
2004&Vol. 31&(1):&81-83
柿果实1 - 甲基环丙烯处理对成熟软化的影响
朱东兴;饶景萍;任小林;蒲鹏
研究了乙烯受体抑制剂1 - 甲基环丙烯(1-MCP) 处理对火柿果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 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乙烯释放, 延缓其跃变出现时间, 推迟ACO (ACC 氧化酶) 活性峰及呼吸跃变,抑制采后初期ACO 的活性及呼吸速率的上升, 并能阻止硬度的下降, 推迟其成熟软化, 延长贮藏期。
2004&Vol. 31&(1):&87-89
盐胁迫下‘霞多丽’葡萄幼苗接种地表球囊霉效应初探
冯长根;任玉华;李华
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 地表球囊霉( Glomus versiforme Berch) 对‘霞多丽’葡萄幼苗耐盐性的菌根效应。结果表明, 接种的植株生物量均高于不接种对照; 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升高, 地表球囊霉对植株根系侵染率呈递减趋势, 但霞多丽对菌根的依赖性更强, 在NaCl 0120 mol·L - 1时依赖性达到最高。
2004&Vol. 31&(1):&87-86
中国野生葡萄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张剑侠;王跃进;李沛玲;张今今;潘学军;徐炎;唐海波
以中国野生葡萄12 个种22 个株系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 除塘尾刺葡萄外所有株系在MS + BA 0.5~1.0 mg·L - 1 + IBA 0.2 mg·L - 1中均有较好的萌芽效果, 并在1/ 2 MS + IBA 0.1~0.2 mg·L- 1中继代生根良好。少数株系的适宜继代与生根培养基为1/ 2 MS + IBA 0.1~0.2 mg·L - 1 + NAA 0.02 mg·L - 1 。另外, 株系白河- 35 - 1、华东葡萄(株系名未定) 、留坝- 7、左山- 1、安林- 3、燕山- 1、广西- 1、广西- 2 和泰山- 1 的外植体在1/ 2 MS + IBA 0.2 mg·L- 1中具萌芽和生根的双重作用, 可一次成苗。采用珍珠岩和营养土两步炼苗, 成活率可达90 %以上。
2004&Vol. 31&(1):&90-93
日光温室嫁接黄瓜的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
张衍鹏;于贤昌;张振贤;赵雪丽;李衍素
对日光温室嫁接和自根黄瓜结果期叶片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揭示日光温室嫁接黄瓜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 嫁接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和保护酶活性均明显高于自根黄瓜, 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 的积累低于自根黄瓜, 表明嫁接黄瓜叶片在弱光和低浓度CO2 下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 叶片衰老进程明显减慢是其产量高于自根黄瓜的重要原因。
2004&Vol. 31&(1):&94-96
白菜镉积累基因型差异研究
李德明;朱祝军;钱琼秋
采用87 个白菜品种, 于春夏和秋冬两生长季节在镉(Cd) 污染土壤中进行植株地上部Cd 积累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镉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且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2004&Vol. 31&(1):&97-98
高温胁迫对菠菜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
李敏;王维华;王然;刘润进
对两个耐热性不同的菠菜( Spinacia oleracea L. ) 品种进行了高温(昼35 ℃/ 夜25 ℃) 处理, 以20 ℃/ 15 ℃为对照, 测定了高温胁迫对菠菜叶片中保护性酶类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处理后, 耐热品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和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的增幅大于不耐热品种, 而不耐热品种叶片中丙二醛(MDA) 含量和膜透性的增幅大于耐热品种。
2004&Vol. 31&(1):&99-100
营养液浓度及pH值对山葵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翁忙玲;吴震;李谦盛;刘高琼;李式军
探讨了0.5、1.0、1.5 倍日本园试营养液3 种浓度(以清水为对照) 和5.4、6.0、6.6、7.2 等4 种pH 值对山葵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营养液1.0 倍和pH 6.0 条件下, 山葵平均根茎鲜质量为42.75 g , 且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2004&Vol. 31&(1):&101-102
山东省黄瓜地方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 分析
王志峰;孙日飞;孙小镭;顾兴芳;曹齐卫;曲士松
利用AFLP 技术对包括80 份山东黄瓜地方品种和24 份其他地区品种的遗传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用11 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 21%的扩增条带表现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山东黄瓜地方品种与日本品种和欧美品种分属不同类群或亚类群, 山东地方品种分为8 组, 各组内生态类型基本一致。试验得到不同生态型黄瓜的特征差异带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
2004&Vol. 31&(1):&103-105
银条茎尖培养快繁及离体根状茎的诱导
张国裕;程智慧;李娟;周文安;王新华
以银条‘二细一粗’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蔗糖浓度、激素组合对茎尖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及温度、光照、蔗糖浓度等因素对根状茎离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茎尖培养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 + 蔗糖4 % + 6-BA 0.5 mg·L - 1 + NAA 0.1 mg·L - 1 , 成苗率可达74.0 %。茎尖增殖较适培养基为MS + 6-BA 3.0 mg·L - 1 + NAA 0.5 mg·L - 1 , 每个外植体平均可产生5.6 个芽。根状茎诱导以MS + 蔗糖10 % + 6-BA 510 mg·L - 1+ CCC 500 mg·L - 1培养基, 20 ℃全黑暗培养效果最好。
2004&Vol. 31&(1):&106-108
香石竹品种的RAPD 标记
苏友波;林春;毛静;莫锡君;杨明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 技术, 选用4 个随机引物, 对87 个大花型香石竹品种总DNA进行随机扩增。4 个引物均得到了稳定的RAPD 图谱。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500~4300 bp 之间, 每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8~12 条之间, 共扩增出2113 个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 条带数为915 条。根据DNA 谱带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 对87 个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 分为10 个组群, 组群间差异较大, 组群内差异较小。
2004&Vol. 31&(1):&109-111
彩叶木本花卉金叶莸的引种与栽培
袁涛;苏雪痕
通过5 年的引种栽培, 研究了金叶莸在我国华北和华东地区栽培时光照、土壤酸碱度、温度等因子对叶色和生长势的影响, 分析了其生态适应性和适宜的引种栽培地区。
2004&Vol. 31&(1):&112-114
醉蝶花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
王健美;高辉;刘志斌;吴俊;李旭锋
诱导醉蝶花下胚轴和子叶形成愈伤组织, 以MS + 6-BA 0.5 mg/L + NAA 0.5 mg/L + KT 0.5 mg/L培养基中子叶的出愈率最高, 达到100 % , 下胚轴出愈率最高只有93 %。MS + 6-BA 2 mg/L + NAA 0.05 mg/L最适合于芽的诱导, 诱导率达到100 %。再生苗在MS + NAA 0.1 mg/L 培养基中生根完成植株再生。带单个侧芽的茎作为外植体接种在MS + 6-BA 1 mg/L + NAA 0.05 mg/L 培养基中, 一个月以后形成无数丛生芽。
2004&Vol. 31&(1):&115-116
百合组培中鳞片处理及其颜色变化与鳞茎形成的关系
王爱勤;何龙飞;温庆兰;林鉴钊
研究了百合鳞片发育程度、切割段数、形态及生理变化、培养基的P 和K含量与鳞茎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取中层鳞片、每片横切6 段的繁殖系数最高, 基部鳞片结鳞茎数最多, 且鳞茎发生最早。鳞片由基部向顶部繁殖系数递减。培养过程中鳞片颜色和形态变化依次为乳白色、浅黄、浅紫色、绿紫、鳞片干枯、鳞茎增大, 鳞片由浅黄变为绿紫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增加, 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适当增加培养基中P、K的含量可提高鳞茎形成的数量和质量。
2004&Vol. 31&(1):&117-119
花粉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王玉萍;张峰;王蒂
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效果和分离方法以及培养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04&Vol. 31&(1):&120-123
问题与讨论
美国结缕草品种来源和应用区域
徐礼根;谭志坚;谭继清
美国于1895 年从中国东北地区引进结缕草, 后又从中国、朝鲜和南亚地区引入10 多种结缕草。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美国由于环境胁迫和病害严重, 造成了过渡带气候区冷季型草坪草质量下降,引起了暖季型草坪草(特别是结缕草栽培种) 应用的增加, 他们将选育出的许多结缕草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和过渡带气候区。然而中国却在1990 年后从美国购买大批量的冷季型草坪草草籽种植于几乎所有的城市, 出现了诸多问题。借鉴历史事实, 对中国发展草坪国产化是有益的。
2004&Vol. 31&(1):&124-129
早熟优质葡萄新品种‘京优’
范培格;杨美容;张映祝;黎盛臣
‘京优’是从‘黑奥林’实生苗中选出, 果实成熟期比‘巨峰’早10~15 d , 果粒椭圆或近圆形, 红紫到紫黑色, 平均果粒质量11 g , 果穗质量543.7 g , 肉厚而脆, 酸甜适口, 品质上等,耐贮运, 副梢结实力强, 丰产性好, 抗病。
2004&Vol. 31&(1):&130-130
板栗新品种‘怀九’、‘怀黄’
李凤立;于乃京;王金宝;秦岭;王有年
‘怀九’和‘怀黄’品种系实生选种而成, 经多点区试、示范, 表现早实、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性。结果母枝耐短截, 适宜开心形密植栽培, 两品种果实均为小粒型, 种皮栗褐色, 有光泽, 适宜炒食。
2004&Vol. 31&(1):&131-131
中熟油桃新品种‘瑞光27 号’
郭继英;姜全;赵剑波;陈青华;郑书旗;刘巍
‘瑞光27 号’系‘京蜜’ ב丽格兰特’育成的中熟油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发育期115 d ,平均单果质量180 g。果实短椭圆形, 白肉, 硬溶质, 味甜, 粘核。
2004&Vol. 31&(1):&132-132
特早熟油桃新品种‘超五月火’
孙 山 王少敏 高华君 王家喜
‘超五月火’油桃系从国外引进的育种材料中选出的优良品种, 经品比试验和多点区试, 表现出特早熟, 早实, 丰产, 无裂果, 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
2004&Vol. 31&(1):&133-133
大果优质中熟油桃新品种‘甜丰’
马之胜;贾云云;孙淑芬;陈体先;柴菊花;孙玉柱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石家庄050061 ; 2 河北省沧州市林业局, 沧州061001)
2004&Vol. 31&(1):&134-134
版权所有 & 2012 《园艺学报》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邮编: 100081
电话: 010- E-Mail: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