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姚明篮球俱乐部会是中国篮球的救世主吗

姚主席 中国篮球怎么打?_网易新闻
姚主席 中国篮球怎么打?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姚主席 中国篮球怎么打?)
中国篮球翻开了新的篇章——昨天,中国篮球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宣布了姚明出任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的决定。从此,姚明多了一个“姚主席”的称号,并踏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征途。全票当选“成人达己是工作态度”从新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建议请姚明担任篮协主席,到篮协新领导的7大标准几乎均为姚明量身打造,姚明的当选,几乎是板上钉钉。事实也的确如此,昨天姚明全票通过,正式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成人达己将是未来中国篮协的工作态度,所谓成人达己,指的是只有通过成就和帮助他人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姚明当选后在会上发言,“中国篮协将和相关部门一道,在环境优化上下功夫,全力为运动员营造更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为教练员营造更好的深造和执教环境,为裁判员营造更好的学习与执裁环境,为俱乐部营造更好的运营和竞争环境,为赞助商、供应商、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才成长环境,为新闻媒体提供更好的采访报道环境,为广大会员单位提供发展环境,为广大的球迷和篮球爱好者提供更好的观赛体验环境。”卸任老板“下赛季寻找新投资人”姚明身兼多职:篮协主席、中职联公司董事长、CBA公司副董事长、上海大鲨鱼队董事长。对于上海队老板这个身份,姚明表示将卸任。“我目前在中国篮协的身份很简单,现在就是篮协主席,从今天开始,上海男篮俱乐部的事务将交给董事会处理,我将不再过问,我们也会寻找热情的投资人,下赛季开始前,我们会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姚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姚明新政国家队变邀请制、延长CBA赛程接下来,姚明将面临包括国家队、联赛、青训等在内的各种难题。目前一些关于接下来工作的想法,已经浮出水面。姚明表示,希望将国家队的球员征召制度改为邀请制度。“我希望将球员征召制度改为邀请制度,在充分尊重运动员个人意愿的同时,让大家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希望在选拔制度上有所创新,将一定时期内水平高、状态好、意愿强的运动员推送到国际赛场上。”据了解,未来CBA联赛的赛程将会延长,让联赛有更多的比赛场次。同时,谈到时常出现的裁判问题,姚明表示:“希望成立相对独立的裁判员组织机构,为各级联赛、各种比赛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裁判员的培养、选拔、任用、监管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制度化。”为了CBA更好地发展,篮协将继续放权。去年年底,CBA联赛公司成立,姚明出任CBA公司副董事长,篮管中心主任李金生为董事长。按计划,篮协将在CBA联赛公司占股30%,而另外20家俱乐部则各占股3.5%。在篮协换届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李金生表示CBA联赛公司在未来会有更大的自主权:“篮协现在已经把商务权授予CBA公司,下一步要授予CBA联赛公司竞赛组织权,之后篮协也会将30%的股份交出来,未来我也会辞去CBA公司董事长一职。”姚明将获得更多权力若姚明担任篮协主席,他将得到前任都未得到的机遇:本月出炉的《中国篮球协会章程》(征求意见稿),也预示着篮协主席在中国篮球未来的工作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新的章程中,中国篮协将实行主席办公会议制度。主席办公会议由主席、党委书记、秘书长、司库等组成,由主席定期召集和主持,督促、落实全国篮球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决议,全面主持本会日常各项工作的会议决策机制。外界分析,主席办公会将是中国篮协日常决策的主要权力机构,而参与主席办公会的秘书长、司库则均需要由主席来提名,这意味着主席还有着绝对的人事任命权。篮协和篮管中心有何区别?中国篮协成立于1956年6月,隶属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加入国际奥委会和各大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协会均应是民间协会,所以出现了中国篮球协会这一名义上领导中国篮球发展的民间组织,但并没有实质存在(没有专职人员、办公地点)。此后,国家体委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按照运动项目改设各种体育管理中心。由于篮协有名无实,篮协主席不对篮球事务有管理权,真正管理篮球事务的是篮管中心,因此篮管中心和篮协之间“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情况延续了很多年。2015年《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出台,要求全国各类协会分批逐步去行政化,篮协和篮管中心开始了管办分离的步伐,未来重心将向中国篮协倾斜。本报记者 包靖姚主席的首功 是凝聚向心力人们渴望英雄,就像紫霞仙子希望自己的盖世英雄踩着七彩祥云到来一样。但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即便是姚明,也不可能仅靠他一个人,就成为中国篮球的救世主。姚明的当选,是在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深化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的产物,与姚明成为“救世主”相比,中国篮球从行政管理转为市场导向的历史机遇,是更重要的标志。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篮球和中国体育的历史问题、现实问题、争论问题一大堆,不论是国家队、职业联赛、裁判、青训,甚至是篮球土壤培养,都不是即插即用立竿见影就能解决的。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路途很长,必须迈过崇山峻岭、打怪升级,一步也不能少。越难走的路,越需要一个好的核心。在电影里,唐僧首先要解决团队问题:要管住想废了自己的猴子、稳住成天想泡妞的八戒、沙僧看着老实但总是打着小算盘。好在姚明在这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自己就是一个经过实战检验、有国际认证的绝对高手,就像歌里唱的:only you can take me取西经……最重要的,是姚明国宝级的社会形象、绝对的影响力和超高的情商,让他具有绝对的向心力,能让大家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前行。虽然会有必不可少的投石问路和摸着石头过河,但姚明的当选,一定会为中国篮球带来多一些理性和理解,少一些浮躁、短视和谩骂。从这一点来看,姚主席当选的第一天,就为中国篮球立了一大功。文/包靖
(原标题:姚主席 中国篮球怎么打?)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叶克飞,专栏作家。
姚明能成为中国篮球的救世主吗?
且不说姚明个人的想法和能力,中国篮球错综复杂的大环境就已经断绝了“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可能性。
2017年伊始,便有消息传出,国家体育总局做出重要批示,酝酿邀请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并兼任国家队主教练。该消息称,新上任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按照中央精神推动体育制度改革,总局在篮球方面做出了十点重要批示,第二点就是“建议请姚明担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原因是“他有优秀的篮球经历,曾在美国打球,更有开阔的视野”。曾经雄霸亚洲,在世界篮坛也有相当竞争力,而且在职业化初期打下良好市场基础的中国篮球,近年来渐有向昔日中国足球靠拢的趋势。国际大赛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在亚洲赛场上也早已失去霸主地位,人才方面青黄不接,新人难堪大任。更可怕的是,作为根基的国内联赛已腐朽不堪,一方面人才流动如一潭死水,球员若想谋求转会,往往要自废武功停赛一年,以时间换取空间,方有希望。另一方面赛场上黑幕重重,黑哨偏哨昏哨已横行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以至于有“没有赢二十分以上的纯实力,客场很难赢球”的怪象。毫无疑问,中国篮球正在大幅倒退。但有些人将之归咎于职业化,显然是错了靶心。无论是中国足球还是中国篮球,其问题归根到底是职业化不够彻底,行政化阻碍了发展。世界上任何一项能够赢得广泛民众基础、实现巨大商业价值的运动项目或者运动联盟,根源都是商业化,NBA就是正面例子。商业化和行政管制则永远相悖,放开市场就意味着繁荣,过多管制就意味着僵化,关于这一点,到现在还不能自由转会、摘牌大会纯走过场的CBA当然是反面例子。去年,我曾在一篇关于足球的文章中写道:“中国足球的落后,其根源在于半吊子的职业化,也就是行政指令仍然大于尊重市场的伪职业化。比如当年阎世铎搞的什么‘只升不降’、‘只降不升’,无疑破坏了联赛根基。至于很多人感慨的‘中国足球群众基础不足’、‘踢球的孩子太少’,难道不也是行政指令惹的祸吗?你让各省市把用在奥运会、全运会那些没人看项目上的钱分一点出来,能给我们的孩子建多少足球场?中国足球想要进步,唯一的道路就是紧跟国际潮流,走上真正的职业化。”中国篮球的情况也一样。那么,罪魁祸首是口碑极糟糕的中国篮球掌门人信兰成吗?从个人好恶上来说,很多人都会得出肯定的答案。江湖上曾有一句名言:“谢天谢地谢亚龙,信神信鬼信兰成”。前者曾是中国足球掌门人,后锒铛入狱,后者近年来备受抨击,某门户网站更曾做过“信兰成的七宗罪”专题,将之视为中国篮球的罪人。信兰成但将一个巨大问题归咎于个人,往往并不准确。中国篮球之乱,信兰成难辞其咎,但他一系列的愚蠢昏招背后有着被动因素。换言之,他只是僵化体制手中的那根搅屎棍。作为一个体制内官员,他原本就不具备足够的篮球专业知识、体育市场化知识和开阔视野,同时,他又遵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官场原则,一切唯成绩论,只是过差的成绩和生硬的面孔放大了他的旧官僚气质和无能。在这方面,当年的足协掌门闫世铎也可作为类比。在其执掌足协期间,烂招频出,为了国家队成绩屡屡破坏联赛根基,其个人爱打官腔的官僚气质同样令人诟病。但当时便有人提出,体制内与闫世铎面孔类似的官员数之不清,同样没有专业素养,同样爱打官腔,同样追求政绩,但也只有足协这样一个部门,才会暴露在举国民众眼皮底下,并被任意抨击。从这一点来说,无论足协还是篮协,都可算是聚光灯下的软柿子,出气筒。当然,从成绩上来说,信兰成确实一无是处。中国篮球并非没有过职业化的曙光,在李元伟担任篮管中心主任的五年里,就曾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仅联赛红红火火,中国男篮也稳居亚洲老大之位。但在北京奥运会后,信兰成接替退休的李元伟,再度成为中国篮球掌门人,一切又发生了巨大的倒退。李元伟要知道,这是信兰成第二次执掌中国篮球。1997年,他便已成为中国篮管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任主任,直至2003年调至北京奥组委。其间国家队成绩平平,并以2002年釜山亚运会的惨败而告终。早已在实际事务中证明自己并不能胜任这一岗位的信兰成,在时隔五年后又被安排在同样的岗位上,本身就是中国篮球行政官僚化的一个体现。他重新执掌篮协的消息传出时,舆论已是一片哀鸣,认为他的保守将使得中国篮球面临倒退。但在中国体育界的行政体制里,民意从来不是被考虑的因素。相比篮球专业出身、曾任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的李元伟,信兰成爱打官腔的生硬气质很难令球迷接受。何况,第二次出山的他,一上来就推出了“信八条”,对李元伟的战略全盘否定,强调奥运战略和举国体制,废除联赛南北分区,联赛周期缩减到四个多月,成为世界上篮球联赛的一朵“奇葩”,一年的休战期几乎是比赛期的两倍。也因为赛程缩减,联赛水平下降,联赛的口碑和经济收益一再下滑。至于国家队的成绩更是惨淡,2013年甚至输给中华台北,跌出亚洲四强。其后虽有宫鲁鸣的带队反弹,但改变仅限于“精神”而非技战术层面,仍与“专业化”相去甚远。但对信兰成来说,这一选择实属必然。当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蔡振华就曾说过“中国篮球还是在举国体制下进行发展,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信兰成岂能不跟着领导走?在中国官场上,像李元伟这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甚至不惜为了维护“真理”与上级发生摩擦,以致一度提出辞职(如女篮马赫事件)的官员,只能被视为不成熟不具备领导素质。相比之下,信兰成显然更能受到信任,即使民意恰恰相反。但篮球领域毕竟与一般行政机构不同,它无法回避职业化,也无法在民众关注下隐藏。近年来,中国篮球屡屡发生“话语权之争”,一方是掌握了行政权力的篮协,另一方则是以俱乐部为代表、争取市场诉求的势力。作为中国篮球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早已转型为老板的姚明始终是后者的代表人物。日,姚明出席2016职业篮球产业资本论坛在这一系列争斗中,篮协的僵化和拙劣无从隐藏,但有体制作为依附,总能立于不败之地。举个例子,CBA公司成立前的谈判过程中,姚明曾代表中职联18家俱乐部要求作为单一股东入股CBA公司,篮协却以“必须征得另两家俱乐部(浙江队和山西队)同意”为由驳回。按照篮协的说法,“中职联的这种做法,剥夺了每家俱乐部作为独立股东在CBA公司发表意见和主张的权利”。但不尊重个体选择,难道不是篮协的习惯吗?当年的王治郅,今年的联赛指定用鞋事件,哪个尊重了个体的权利?但事关篮协自身利益时,它便拿个体权利出来当武器。尽管CBA公司已经成立,但在谈判过程中,篮协对于政策、制度和规则的随意曲解、切割,都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这种通过行政权力和解释权固守自身利益的行为,在许多领域都很常见,无疑是改革的巨大阻碍,类似行径在未来也不可能马上消失。关于姚明将出任篮协主席的消息,真伪暂时不明,而且即使为真,因为涉及体制问题,实操阶段也需解决大量具体问题,但这样的声音其实并非首次出现,在门户网站上随便打开一篇有关中国篮球暗面的新闻,在评论区里几乎都能看到类似的声音,呼吁篮协官僚走开,提倡市场化和专业化(专业化人才的代表当然是姚明)。行政层面的酝酿也早有端倪,“管办分离”从2015年起就一直在推行之中,2016年11月,CBA公司正式成立,姚明当选副董事长。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协会制改革办法,中国篮协等协会都要按照社团组织法人程序来完成,原总局人员将不能再任职,这也使得姚明成为中国篮协主席存在了可能性。但姚明就能成为中国篮球的救世主吗?答案显然是“不能”。且不说姚明个人的想法和能力,中国篮球错综复杂的大环境就已经断绝了“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可能性。姚明如果上任,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大赛成绩、联赛困局,还有各种人际关系和行政阻碍,更重要的还有行政体制下的利益切分,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所谓改革的停滞。纸上写得再好,执行起来都会变味,这样的“改革”我们见得还少吗?“拒绝外行管理内行”的呼吁又在几个领域落在了实处?何况,即使“管办分离”真的实现,“管”字也依然存在,它意味着行政指令依然没有离开。以往,篮管中心和篮协一直是两块招牌一套班子,责权不明晰,这也是推行“管办分离”的动因。但按照目前可以查到的中国篮球改革的整体规划,未来管理机构将会由三个主要的部分构成,分别是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中心(篮管中心)、中国篮球协会(篮协)、CBA联赛公司(联赛公司),三者则有不同的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姚明担任篮协主席,他能掌控的范围和改变的东西都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他压根不可能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去触碰中国篮球僵化体制的根基。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简称CBA公司)正式成立新闻发布会暨公司揭牌仪式如果以姚明的声望、身份都无法触碰这些问题,其他人更加无法做到,甚至只能成为僵化体制的依附乃至帮凶。仅举一例:目前中国篮球人才流动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地方体育局固守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全运会这一毒瘤),将球员视为自己的附庸,以球员人事关系为要挟,阻碍自由流动。这个问题的背后推手恰恰也是信兰成,他在上任后引导了地方体育局的“复辟”,辽宁篮球甚至曾有放弃联赛主攻全运的笑话出现。近年来,虽有一些球员选择抗争,甚至不惜以“自废武功一年”的方式寻求转会,但对于大多数吃青春饭的球员来说,退役后的出路问题,无论是人事编制还是福利待遇,都需倚仗地方体育局,抗争也许只是内心挣扎的一部分,很难落到实处。即使竖起姚明这杆大旗。即使国家体育总局有放权之举,呼应者也得三思而后行,甚至选择与旧体制妥协。至于人们最关心的市场化改革,尽管有“彻底化”的诉求,但这种诉求本身就有意识形态的限制,即使在最为宽松的体育领域也举步维艰。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姚明不可能成为救世主,而搅屎棍却可能长期存在。
【责任编辑:陈小远】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姚明对中国篮球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