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瑜伽的句子伽

中国瑜伽视频网
热点:主要提供减肥瑜伽视频、初级瑜伽视频、瑜伽视频教程等瑜伽视频内容
瑜伽初学练习...
瑜伽初学课程-合适练习...
减肥瑜伽初学教学视频...
郑多燕初学瑜伽减肥视频教程j减肥瑜伽视频教程最简单的...
初学瑜伽的基本动作...
瘦腿初学瑜伽初级教程在家练全套...
CopyRight 2012---2016 中国瑜伽视频网关于瑜伽的减肥原理
核心提示:瑜伽认为,导致人体的胖或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吸收系统紊乱引起的
  传统减肥原理是身体热量消耗大于摄入。瑜伽的减肥功效自然也会遵循这个基本道理。但是,瑜伽的减肥原理不单是通过练习,加快新陈代谢,消耗身体多余来达到减肥效果的。瑜伽认为,导致人体的胖或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吸收系统紊乱引起的。通过瑜伽练习,将系统功能调节正常之后,就可有效地达到减肥的目的,而且持久不易反弹。
  瑜伽是通过何种方法来达到减肥的功效呢?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瑜伽的体位训练。体位训练可以全面地减少身体各个部位多余的脂肪。通过体位练习增加了身体热量消耗,不仅可以减少皮下脂肪,而且可以按摩身体各个腺体,起到激活腺体功能的作用,有益身体各个器官,身体的消化吸收排泄的功能正常了,体重也就逐渐适度了。
  要通过体位法达到减肥的效果,可运用以下方法:延长保持动作的时间;有重点地锻炼肥胖的部位;有意识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加强伸展性、平衡性动作练习;在身体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加快动作的速度与连贯;注意呼吸与动作相配合。
  除了体位练习之外,瑜伽呼吸法也具减肥作用。很多人认为,呼吸练习又不消耗热量,不愿意进行呼吸练习。其实,瑜伽的呼吸训练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摄食中枢,控制,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避免过量的摄入。从而避免了剧烈很多人由于饥饿摄入过多的食物而导致减肥失败的现象。
  此外,瑜伽中的洁肠,断食法是减少身体脂肪、排出毒素的特有方法,但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可以在2~3天之内减少3~5斤体重。但这不是简单的绝食、饥饿减肥法,我们减少的更多是肠道内堆积的毒素。定期进行练习,不仅可以减肥,而且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
  瑜伽放松休息术是很多瑜伽练习者喜爱的练习。经常进行训练,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调节人体植物神经系统,消除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内分泌失调导致的肥胖。
  瑜伽冥想术也可以作为减肥的一种方法,但是它比较复杂,很多人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此就不多进行介绍了。
  除此之外,瑜伽倡导的方式是保持良好减肥成果的关键。瑜伽的饮食方式不提倡克制自己的饮食,但是只要你坚持练习瑜伽,就会发现,我们饮食方式在慢慢地变得健康,从而保证我们的减肥效果不反弹。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健身减肥原理并不能完全解释瑜伽减肥现象。因为瑜伽不是让我们单纯地增加热量消耗,而是通过瑜伽练习减少热量的摄入。而且,单纯只进行某一方面的瑜伽训练,其减肥效果是有限的,而应该全面进行瑜伽的多方面练习,才能获得良好而长久的减肥效果。坚持练习12周以上,瑜伽练习者就会发现自己的明显变化!
  可能,你选择瑜伽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减肥,但是,瑜伽的锻炼功效决不仅仅是减肥,它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惊喜,早一天开始,早一天明白它的。
(责任编辑:赖丹)
《中国网民健康需求调查2015》,仅需3分钟填写,即可了解个人健康、表达医疗需求,参与即有奖,中奖率100%!同时关注39健康网微信号(health39net),更有机会赢取iPhone 6s大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摄影师Bess Adler拍摄了一组名为《健身》的作品,作品的主人公们是一群健身爱好者,他们在一系列激烈紧张的比赛中互相比拼
运动不再只是阿迪、耐克的事,随着越来越多的运动、休闲风格走上顶级时装舞台,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运动系列
健身运动如火如荼,作为对身材要求极高的模特们,保持身体塑造完美体型,自然也不能落于人后,这组内地超模拍摄的靓丽运动写真
六一儿童节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个节日,它的专属性会…… []
饮茶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分季节饮茶,还要依据个人…… []
俗话说:“困春夏乏秋打盹,还要冬眠。”很多乡亲都…… []
夏天是一个热辣的季节,穿上背心、短裤、比基尼,完…… []
每年11月中旬左右,北方地区都会开始室内供暖,但随…… []
霜降是秋天的尾声,霜降节气的15天一过,就是立冬了…… []
本期是由三公仔小儿七星茶联合39育儿为您推出的参与…… []
相对其他的运动而言,瑜伽较温和。一般做完一套动作并不会感觉太劳累。因此,一些人会认为瑜伽强调的伸展肌肉和修心的作用,并不具有减肥作用。那到底瑜伽是否能减肥?我们下面一起看看。全文分析:《薄伽梵歌》是个关于瑜伽的故事吗?
摘 要: 大黑天告诉阿周那,只要全心全意思念大黑天,把一切行动献给大黑天,努力修习瑜伽智慧,最后定会归于大黑天。所以请阿周那听了这些话之后,不要悲伤、不要忧愁,消除心中的疑惑。阿周那也回应大黑天,自己已经消除了迷惑,坚定了意志,驱散了疑虑,日后定会按照大黑天的教诲去做...
第一章、阿尔诸纳的悲伤与焦虑(阿周那忧虑瑜伽)
第一章共分成46小节经文(诗节),本章中阿周那对奎师那(大黑天)提出一连串疑问,表达心中的疑虑与忧伤。
本章开篇即描述大战之前,两军(潘度族与兑塔拉施陀族)于俱庐之野,即将展开一场事关正法的大战。双方的军队列阵排好,正准备开战。此时,阿周那对驾驭战车的奎师那说:&请驾驭战车,将它停在两军之间,这场战争就要开始,让我看看我要与哪些人交战?&(1.22)之后,大黑天将战车停在双方军队之间。在这,阿周那看到自己的父辈、祖辈和老师,舅父,兄弟、子孙和朋友都站在对面。还看到他的岳父们和亲戚们都站在两军之中。他满怀怜悯,内心沉重,对投身这场战争是否符合正法,而感到怀疑,忧心忡忡地说:&大黑天啊!我所看到的只是各种不祥的征兆,上战场杀死自己的亲族,能够得到什么好处?我不渴望胜利,不渴望王国和幸福。王位、享乐和生命对于我们又有什么用处?&(1.31-32)&我们所欲求的王位、享乐和幸福,是为了这些列阵以待的人们,而他们却要在战争中丧失财产,还要在血战里捐躯献身。&(1.33)
在这里,阿周那对大黑天提出一连串的疑问,表达心中的疑虑与忧伤:杀死自己人,我们怎会幸福?杀了这些罪人,我们也犯下了罪恶。毁灭家族的罪孽,要如何才能回避?如果家族遭到毁灭,传承的宗法也毁灭;而宗法一旦毁灭,整个家族就陷入非法。一旦非法猖獗,族中妇女堕落,种姓也就混乱。破坏种姓宗法,毁弃永恒的宗法的人,注定住进地狱。由于贪图王位、贪图幸福,而犯下大罪准备杀害自己人,这样的事情,我宁可让他们杀死我。(注:见1.41-45)
第二章、认识不灭的自己(数论瑜伽)
第二章共分成72小节经文,本章大黑天针对阿周那的疑问,以灵魂不灭说以及刹帝利种姓的职责,解说了数论瑜伽(知识瑜伽,认识不灭的自己),鼓励他投身战斗,并在智慧瑜伽的指导下行动。
&奎师那对他说:你怎会如此困惑、糊涂?这不是知道生存价值的人所应有,这不会把人引向高等星宿,只会使人声名狼藉。&(2.2)奎师那批评阿周那的忧伤,认为他不懂终极绝对真理,《圣典博伽瓦谭》(Srimad Bhagavatam)提到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拥有绝对真理,看到阿周那的极度悲伤,微笑着对他说了一番话(2.10)。
首先,人由于无知,常把非法当成了法,由于愚痴将自我和他人分开了。大黑天解说这种分别是错误的,同时说明身体与灵魂的分别。身体是无常的,而灵魂是永恒和统一的。大黑天说:&你嘴里说着聪明话,却为不应忧伤者忧伤,贤人哲士不忧死者,更不为尚存者悲怆。&(2.11) &我未曾不存,你与诸王也是同样,以后,我们大家也不会结束存在。&(2.12)这里提到灵魂是永恒的存在,所以智者懂得这些,并不会为死去的人感到忧伤。死亡只是身体的消亡,灵魂在这个身体里,经历童年、青年和老年,然后进入另一个身体,因此,智者们不会为此困惑。与物境接触,能给人苦乐寒暑的感受,这些感受来去无常,智者们对痛苦和快乐一视同仁,这些无常并不会引起他们的烦恼。(注:见2.15)
&不灭者,它遍及一切,不可毁灭。宿于人体的灵魂,永恒不灭不可言说,而人体却能毁灭。有人认为它是杀戮者,有人认为它会受诛戮,这两种人都不懂的。它既不是杀者,也不会受诛。任何时候它都不生不灭,不曾出生,将来也不会凋殒,身体纵然毁灭,它也不受伤害,它太始无生而又永恒常存。&(2.17-20)
大黑天用各种角度来解释灵魂不灭,安慰阿周那,&据说它不可思议,绝无变异,隐而不显,因此,你这样理解了它,就不应为它忧愁伤感。&(2.25)&因为死者必有生,生者也必有亡,所以,对不可避免的事,就不该如此优伤。&(2.27)&万物最初隐而不明,中间阶段它才出现,最后它又复归隐没,对此有何值得伤感?&(2.28)&灵魂宿于众生的体中,它水远不会受到杀伤,所以,对于芸芸众生就不必那样忧愁悲怆。&(2.30)
既然了解了灵魂永存,没有所谓杀与被杀的问题,那么就不需要为战争而死去的人感到悲伤。接着大黑天讲述刹帝利的职责,鼓励阿周那投身战场。身为刹帝利遇到这场战争,是幸运的。若是不参与这次大战,不打这场合乎法(Dharma达磨)的战争,就会播下罪恶的种子,就没有履行自己的特定职责(宗教原则),这不是知道生存价值的人所应有,这不会把人引向高等星宿,只会使人声名狼藉。&你如果意识到了自己的达磨,就不应该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因为除了合乎达磨的战事,刹帝利再也没有更好的事情。那些刹帝利,他们是那样的幸运,偶然遇到的这场战争便是敞开的通天(天堂星宿)之门。&(2.31-32)大黑天不仅告知阿周那必须做合于达磨的事情,且要他等同看待胜败,如等同看待得失苦乐。只有如此,才不会招致罪过。这也是《薄伽梵歌》中所要表达的行动瑜伽的概念。去行动,而不计较结果。&你的职责就在于履行职责,任何时候都无权它的结果,切莫将业果当成动因,也莫将那无为执着。如果你舍弃了迷恋又坚信瑜伽,那就履行你的职责吧!对于成功失败应该等同看待,等同看待(平等心)也就是所谓的瑜伽。&(2.47-48)在这里,大黑天所说的&瑜伽&就是&等同&的概念,即用智慧的眼光把各种矛盾对立的事物都看做等同。如此可以超越善恶伦理而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样在行动时就不会在意得失和结果,一切都依于法,也就解脱了业的束缚。&比起智慧瑜伽,行动远为低下,阿周那啊!为结果而行动可怜,向智慧寻求庇护吧!具备这种智慧的人,摆脱善行和恶行,因此,你要修习瑜伽,瑜伽是行动的技巧。&(2.49-50)这里指智慧瑜伽优于行动瑜伽,后面还会讨论。
&薄伽梵说:当摒弃了心中的欲望,以自我满足自我,帕尔特欧!这时候,他才被称为智慧坚定者。处苦难不为其所忧,居安乐不为其所动,抛却了情欲、畏惧和瞋怒,才被称为智慧坚定之圣。无论逢吉祥还是遇凶险,既不喜悦也没有怨憎,对任何事物均无爱意,此人的智慧方称坚定。当一个人将所有的知根从各处抽离于根境,犹如乌龟将肢体缩回体中,其智慧才称得上坚定。&(2.55-58)
也就是一旦智慧克服了无明,超越了迷惑的疑团,那就将对已闻和未闻之事,漠然处之。当摒弃了心中的欲望,以自我满足自我,处苦难不为其所扰,居安乐不为其所动,抛却了情欲、畏惧和瞋怒,才被称为智慧坚定者。无论逢吉祥还是遇凶险,既不喜悦也没有怨憎,对任何事物均无爱意,此人的智慧方称坚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智者都能保持一颗恒常的平等心。
接着大黑天提到瑜伽修炼先控制感官,收摄感官,将所有知根从各处抽离于根境,犹如乌龟将肢体缩回体中。一个完全控制了诸根的人,其智慧才算是坚定(2.61)。&当一个人思念诸种物境,对物境的迷恋便会生出,由迷恋则能产生欲望,由欲望又会产生瞋怒,由瞋怒再生出迷惑,因迷惑而记忆消散(忘记控制感官),记忆消散而智慧泯灭(放弃自我觉悟),智慧泯灭而受制于生死轮回。&(2.62-63)相反地,一个能克制自我的人,便可获得安逸平静。当安逸平静出现之后,各种痛苦则会全部消融。这样的人智慧很快就会坚定。因此,&不修瑜伽(与至尊者奎师那相连)则无智慧,不修瑜伽则无专注,无专注者则无平静,无平静者何谈幸福喜乐。&(2.66)
最后,大黑天总结了行动瑜伽说:&如若有为而无所求,既无我所亦无我慢,诸种欲望全被弃绝,他便会有平静安恬。&(2.71)这样就能到达&梵&的境界。一旦如此,就不会被迷惑,甚至在死亡之时能获得&梵光涅槃&(Brahma-nirvanam),最终解脱。
第三章、行动瑜伽(有为瑜伽)
第三章共分成43小节经文,本章阐述了要如何行动(Karma),做什么行动,以及应该把什么称谓真正的行动;还说真正的智慧应当化为最高意义的行动。有为瑜伽也称行动瑜伽,即是教导人从实践中去修炼,逐步达到没有欲望,没有任何得失的实践者。到这个程度后,也就对得失、成败、荣辱、苦乐等等,都能等同对待,得到解脱。相对于有为,无为是指什么事都不去做,只是舍弃,不做任何的事情,这样的人,连身体也无法维持,是无法达到解脱的。
人之所以会不由自主的去行动,是受到原质的三德所驱使。原质(prakirti,又称原初物质或自性)在数论中是衍生万物的根本。这里提到了原质和三德的概念,先简要说明如下:
原质的基本组成要素是&三德&。&德&(guza),是性质、属性的意思。此三德为:(1)萨埵(sattva,善良),它具有喜的本质和照明作用;(2)罗阇(rajas,激情),具有忧的本质和冲动作用;(3)答磨(tamas,愚昧),它具有暗的本质和抑制作用。《数论颂》对三德的功能有清楚描述,认为原质及其转变物,是由三德依不同的比例所构成。也就是说,所有事物都由三德按不同比例构成。三德之间相互抑制、相互依存、相互产生。当三德势力均衡时,原质处在隐伏状态,当三德的均势被打破,原质就转变出世间万象。
三德的均势为什么会被打破?数论派解释说,由于存在一个与原质相对的纯粹的精神性实体&神我&。&神我&这个词本意指&人&,在《梨俱吠陀》中,作为:&原人&被诸神用作祭祀,从而创造了世界,由此具备世界本原的含义。在后来的发展中,它被原始数论学派看做原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到正统派哲学的数论时代,它成为与原质相对的独立存在。与远志不同,它在本质上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神我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识&,即一个主体,它既不被创造,也不去创造,是自在自存的独立本原。它超脱变化、时空、因果、始终。数论哲学认为,原质中三德的平衡之所以被打破,就是由于神我的观照。神我虽与原质一起参与了世界的演化过程,但本身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万物既然是由原质所衍化的,万物永无休止的运动也是由三德所驱使的,人也是物质的聚合体,所以人的活动也必然受三德所驱使。因此三德是束缚灵魂的桎梏,故大黑天说要专注于自我,以便从三德中解脱出来。
&因为世上无论哪个人,甚至没有一刹那不行动,由于原质产生的性质,所有的人都不得不行动。&(3.5)既然一定要行动,就要了解要如何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一个人即使控制了身体的行动,但是内心思想却不能降服,这类人被称为伪善者。用思想控制住感官,凭借那些行动器官从事行动而不执著,这样的人才是佼佼者。而且大黑天建议了,为大神所做的祭祀,是为他人造福,为神所做的服务,所以应该从事祭祀等活动。&要知道,业生于梵,梵由不灭所生,因此,遍于一切之梵永远处于祭祀之中。&(3.15)
这里出现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梵&(Brahman),这个词的原意是祈祷、增长、伸展,后引申为灵魂、吠陀、神圣的经文、神圣的音节Om,宗教或精神的知识等。到了《梵书》时代,虽然婆罗门教把&梵&推到了宇宙本源的地位,但是另一种力量却发展了&我&(Atman)的理论。到了《奥义书》时代,&我&论已经逐渐成熟,其地位与&梵&等同。这一时代出现的&梵我一体&论代替了&梵&的至上论。而到了《薄伽梵歌》,&我&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被授以生灭万物、主宰宇宙的权力。&梵&成为了&我&的下属和繁衍万物的孕育之器。
为无为,而无不为。&在此界他决不靠有为和无为去得到什么利益,对于这样的人说来,&则没有东西要向万有索取。因此,您不要有任何迷恋,经常从事应当从事的事业,从事其业而无迷恋的人,方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3.18-19)&愚者虽然迷恋于有为,智者也不要使其思想混乱,从事诸业而坚持瑜伽的智者,应使其从事诸业而心甘情愿。&(3.26)&即使是一位贤哲,也得随其自性而行,众生也必然顺其自性,那强制不为尚有何用?感官的好恶爱憎,全都依附感官物件,不要受这两者控制,因为它们是拦路石。自己的职责即使不完美,也胜似圆满执行他人职责;死于自己的职责远为更好,执行他人的职责有危险。&(3.33-35)此处,大黑天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种姓或社会职责,是不能僭越或代替的。要按个人职责做该做的事,对阿周那而言,投入战斗就是践行自己的职责,即使战死,也虽死犹荣。阿周那反问:既然众生的行动都是受到原质的三德属性所束缚,那么是什么造成一个人犯罪?似乎有一种力量使人被迫犯罪。大黑天解释说:&一种是瞋怒,一种是贪欲,它们毁灭一切且罪大恶极,两者皆由罗阇之德产生,须知,在此世那就是仇敌。&(3.37)智慧就是被贪欲和瞋怒所蒙蔽的。因此首先要控制诸根,诛灭罪恶的贪欲,因为贪欲能把智和识给毁了。&众说诸根优胜,心识却在诸根之上,觉优于心识,而它却比智力更强。既然明自了它高于智力,那你就要自己克制自己,克服以贪(物质欲望)为貌的难克之敌。&(3.42-43)这两颂所提到的它,就是指&我&,即灵魂。所以人的行为虽受三德属性的牵制和影响,但是明白这些道理的人,会控制自我,克制自己的感官,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做出正确的行动。
【附注:《数论颂》12-16(参见姚卫群编译《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页151-153)
12.德(具有)喜、忧、暗的本质,并起照明、冲动、抑制的作用。(它们)互相压抑、支持、产生、伴随和依存。
13.萨埵被认为轻快(并可)照明;罗阇激愤和冲动;答磨沉重和遮蔽。犹如灯一样,(它们)为了(共同的)目的(结合)发生作用。
14.(显的)不能分别等(特性)被证明,因为(显具有)三德,(还)因为与此相反的(特性)不存在。未显的(特性)亦由于果(具有)因的特性而被证明。
15.(未显这一因是存在的,)因为(不同的事物)是有限的;因为(事物都有)共同性;因为(事物通过能力被)产生;因为因与果的不同;因为多样的(事物要)回归(到产生它们的因中去)。
16.未显(作为)因是存在的,(它)通过三德,通过(三德的)结合与变化发生作用,(它)犹如水一样,由于各德(这样的)所依物的不同(而显出差别)。】
第四章、智慧瑜伽(知识瑜伽)
第四章共分成42小节经文,讲智慧瑜伽,又称为依靠智慧舍弃有为瑜伽,是对前一章的进一步说明。大黑天以自身为例,说明自己是世界之主,不生不灭,为了教化众生,一次一次的化生下凡阐述正法,教导古老的瑜伽智慧:从事行动而不执著于行动成果,如此就能获得解脱。此外,这章还描述了一些不同情况的祭祀。
大黑天说:&往世你我皆历多生,以往诸生我全都知晓。阿周那,敌人的惩罚者!你却对以往诸生全不明了。 尽管我自己不生不灭,尽管我是万有的神主,然而我依据自己的原质,靠自我的摩耶生出。每当达磨衰竭,而非达磨盛行之时,婆罗多欧!那时候,我就让自己降生于世。为了保护善良,为了翦除邪恶,我每时必现,来建树达磨。&(4.5-8)大黑天依据不同的德和业,创造了四个种姓,大黑天既是创造者,也是无为者,并且亘古常恒。既不追求业的结果,也不被诸业所沾染。能这样认识的人,才不会受到行动的束缚。
还有,应该要知道什么是行动,什么是错误的行动,什么是不行动,以及行动的方式。&谁能在有为中见到无为,又能在无为中见到有为,并在诸业中坚持瑜伽,在众人中谁就算最有智慧。&(4.18)瑜伽在此当做等同的概念来理解。这里说的有为与无畏,是说虽然有着行动,但却不在乎行动的结果,对成果没有执着而能凡事知足,这样的行动等于没有行动,也不会犯下什么罪过,这就是无为。而在无为中见到有为,是指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行动,但是内在的心理活动非常多,这样的话这种不行动还是行动。所以在所有的行动当中,若能超越对立,坚持把苦乐、荣辱当做等同,如此就不会计较行动的结果,他的行动也不受束缚。那么,他就算是有智慧的人了。&常满足亦无所赖,且不执著于业果,尽管在业中忙碌,却等于任事没做。&(4.20)
若能更进一步,为了祭祀而行动,把一切行动敬献给至上主大黑天,那么他的行动就会化为乌有,不受业的报应了。&祭祀祭品皆为梵,祭品由梵献梵火,凭借等视梵与业,定会与梵相融合。&(4.24)因为一切万物既然来源于梵,那么就等同于梵。所以梵即祭供,梵即祭品,梵将祭品投入梵火,谁能明了&梵&即&行动&,这样的人能&与梵合一&。这可算是最高级的一种祭祀了。另有人将祭祀奉献给天神,或是以外境的感官对象来祭献给感官器官。或用苦行祭献、用瑜伽祭献、用财物祭献、用自己的学问知识祭献,甚至把呼气献给吸气,把吸气献给呼气,专心致志于调息,或控制饮食将呼吸祭献呼吸等等。他们全都知晓祭祀,靠祭祀消除罪恶。而只会的祭祀胜于一切物质的祭祀,也胜于一切行动。祭祀的种类是这么地多,所以要通过虔敬、询问和侍奉,智者会把只会教授给你。所有的祭祀(行动)都是由业所生,知道了这一切,就知道所有的众生都在自我之中,也在我(大黑天)之中。
因此,有智慧的将行动作为祭品,献给大黑天,就能将一切罪恶化为灰烬。&在此界的净化方法,没有哪个能与智慧类同,借瑜伽而获圆成的人,终会发现它就在自我之中。&(4.38)
最后,奎师那提到无欲行动瑜伽,为下一章铺路。&借着无欲行动瑜伽弃绝一切行动结果,接着透过知识瑜伽去除所有疑虑,然后直接觉悟真我(灵体),这样的人不受业报束缚。因此,要以知识之剑斩尽因愚昧而起的疑虑,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你要以瑜伽为武器,起来战斗吧!& (4.41-42)用瑜伽弃绝行动,用智慧斩断疑惑,把握住自我的人,不会受行动束缚。这一章,大黑天解说智慧的行动,鼓励阿周那投入战斗。
第五章、无欲行动瑜伽(舍弃有为瑜伽)
第五章共分成29小节经文,本章讲舍弃行动瑜伽,这并不是指真的舍弃一切行动,而是同前所说,要超越愚昧,这样的人虽有着行动,却是真正的舍弃者。
阿周那问大黑天,弃绝行动和行动瑜伽哪种更好?大黑天解释,这两者都会导向至福,但两者之中,行动瑜伽比弃绝行动更好。进一步解说,无怨恨,无渴望,这样才称作永远的弃绝者;因为摆脱了对立,就能摆脱束缚。不修瑜伽,舍弃很难获得成功,修习瑜伽的人,便可迅速达到梵境。因为修习瑜伽可以净化心神,控制自我来克服诸根,将自我与众生之我视为等同,纵然有为,也不受染污。
瑜伽行者洞悉真理,认为自己没有做什么,行、住、坐、卧、看、听、嗅、尝、触等等,都是诸根在根境中的活动,他只将诸行动归于梵,从事行动却不执著。约束自己,摒弃行动的成果。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都一视同仁。不因可爱而高兴,也不因可憎而沮丧,保持着平等心而坚定不移。他知道,所有的接触产生的感受,有起始,也有终了。都在生生灭灭当中,它们是痛苦的源泉,智者了知常与武昌,而不会受到迷惑。与假行者心神常凝聚于两眉中间,不与外物相接触,调息使呼吸深、长、缓、匀,控制感官、思想和智慧,一心一意追求解脱。摒弃所有的愿望、恐惧与愤怒,内在达到宁静与祥和,这样的瑜伽行者,与梵同一,达到永久的平静,梵涅槃。
&他将诸业归于梵,虽然有为无迷恋,此人不会染诸罪,犹如莲叶水不沾。&(5.10)
第六章、禅定瑜伽
第六章共分成47小节经文,主要描述修行的方法。
&为所应为而不念其结果,此人方为舍弃者和瑜伽者。&(6.1)
此章开头,大黑天重申了舍弃的概念,舍弃是指舍弃掉所有的欲念,如此才能真正的修行瑜伽,达到真正的安宁。若不舍弃欲望,是成不了瑜伽行者的。第一步即是要战胜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如果自我克制自我,自我便是自我之友,倘若不能克制自我,自我如敌而结怨仇。一旦克制了自我,心境安恬静默,其无上我便平等住于冷热、荣辱和福祸。&(6.6-7)制伏感官,平等对待朋友、敌人、亲戚、仇敌、圣贤与恶人,才被称为真正的瑜伽行者。
当能做到真正的舍弃是,就要开始修行了。首先要慎重选择修行地点,在清净的地方,安置自己的座位,座位稳固,不高不低,铺上布、皮和居舍草。然后坐姿要保持端正不动摇,头、颈和身体保持稳固在一直线上,目光固定在鼻尖,不东张西望,收摄感官控制思想,一心忆念至上主。生活起居有节度,不暴食也不绝食,不贪睡也不嗜睡,时刻觉醒自己的行为,用自我观看自我,始终满足于自我。&自我已至瑜伽态,处处等观一切者,便于自我见万有,也于万有见自我。&(6.29)这样就不会对他人产生厌弃。大黑天继续说:&我遍居于众生之内,瑜伽者对我十分崇敬,他已归于独一之态,任其所动仍居于我中。谁把一切比作自我,处处等视苦和乐,阿周那,谁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瑜伽者。&(6.31-32)
阿周那提出,这样具有平等性质的瑜伽,对于思想浮躁、冲动又固执的人而言,实在难以实践。大黑天说,只要能摒弃贪欲,反复练习,还是可以把握的。只有努力控制自己的人,才有办法获得瑜伽。对于有信仰而无自制力的人,需要经过好几世的转生,知道出生于智慧的瑜伽行者之家,他才又恢复前生的智慧瑜伽,在经过不断的努力修习,勤奋努力,经过不止一次的再生,最终可达到至高目标。最后大黑天鼓励阿周那修习瑜伽,并提出了奉爱是最高的瑜伽,&我认为修瑜伽者优于苦行者,甚至比智者还要出色,修瑜伽者胜于祭祀执行人,因此,你要成为瑜伽者!我认为在瑜伽者中,这样的瑜伽最为优胜,他们满怀皈依我的赤诚之心,虔诚地将我崇敬。&(6.46-47)本章可参考《瑜伽经》八支功法。
第七章、有关绝对真理的知识(智慧和知识瑜伽)
第七章共分成30小节经文,本章大黑天对阿周那说明自己是宇宙最高存在,并对自己的原质和自我做出分别,以及教导阿周那奉爱的本质是什么。
&心、智慧和我慢,是我那原质的八个不同方面。这还是比较低级的原质。须知,我还有高级的原质,这高级原质化成了生命,整个世界皆由它所载持。它孕育了世间万有,这一点你应当了解,我既是全世界的起源,又是全世界的毁灭。&(7.4-6)这里大黑天说的高级原质即是自我,在《薄伽梵歌》中,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出自于原质和神我。其中低级的粗质化为物质的体,又称之为&田&,而高级的意识(神我)化为了生命,又称为&知田&,就是所谓的&我&(灵魂)。关于&田&和&知田&,在后面的章节还会说明。
没有比大黑天更高的存在,所有一切都与大黑天相连,&要知道,那万有属于萨埵、罗阇和答磨。他们都来源于我,我中有它们,它们却无我。&(7.12)正是这三种属性迷惑了整个世界,他们不知道,我不变不灭,高于它们。我的这种神奇幻力,由三德造成,难以超越。只有那些皈依我的人,能够超越这种幻力。这提到所有的幻象是由三德造成,且唯有虔敬大黑天,才能看到实相,超越物质世界的迷惑。智者了解这些,经过一次次的再生,最终会到达大黑天的所在。大黑天既是一切的源头,所有的法则由他所定,但他也给众生自由意识,一旦众生选择了,就会依照他们自己的属性法则来运行,也就是业。&其智被诸欲掳走的人,便皈依于其他诸神,他们为自己的原质所强制,只得将各自的礼仪遵循。无论哪位虔诚的信仰者,无论想崇拜什么形象,我都会给他们以坚定的信仰。一个人怀着哪种信仰,对哪种形象敬仰尊崇,他从中满足了欲望,这欲望也都由我预先所定。&(7.20-22)这说明了,祭祀天神者走向天神,虔信大黑天的最终会归于大黑天。所以当你信仰什么,你的一切行动也会归向那里,至上主让众生都得到自己所欲望的,只有智慧的人,才会明了这一切而选择至上主。
第八章、不灭梵瑜伽(到至尊者那里去)
第八章共分成28小节经文,特别解说梵的本质。
阿周那问道,什么是梵?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超万有?什么是业?什么是超神?谁是祭祀的主人?他是怎样住在躯体中的?克制自我的人在临终时,又该怎样将您认识?
大黑天回答: &最高的不灭则为梵,所谓纯自我即自性,创造则被称做业,业能使万物诞生。&(8.3)梵是不可毁灭、永恒的存在。自我是自己永恒的本质。创造被称作行动,它造成万物存在。不断变化的物质自然显现,是超万有。&超神亦即布鲁舍,人中的俊杰哟!体中的超祭祀就是我。寿终之时思念我,捐弃躯体而别离,他会融入我的状态,此真一切而毋庸置疑。在寿终时,无论对何物思慕,脱体后必归其所思,此因对所思常念之故。&(8.4-6)以超灵的形式居住在每个有物质躯体的生物心中的至尊主,成为祭祀之主。临终之时想念什么,抛弃身体之后就进入什么。因此时刻想着至尊主吧,这样最终将归于他。
总结这一章大黑天向阿周那解释梵、自我、业(行动)、超万有、超灵、祭主等含义。实际上,这些都是大黑天在宇宙中的各种表现,明了这一切就知道,一切都是梵,一切都是大黑天的变化,众生都属于他,来源于他,若能勤加修炼瑜伽,超越行动成果,最终也可以归于他。即使不明了的众生,祭祀其他的半神人,经过多生的转世,当遇到好时机有机会修炼瑜伽,实践梵行,最终也可达到至高境界。
第九章、王学王密瑜伽(纯粹奉爱)
第九章共分成34小节经文,强调虔敬神的重要性。
大黑天首先阐述自己的一些特性,&劫末万物都归入我那原质,到劫初,我又将万有创始,我用自己的原质,再三把群有创生,群有皆不由自主,是因受原质所控。任何业都不能束缚我,我处之泰然,又不将诸业执着。在我的监督之下,原质产生了动静之物,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宇宙才会周而往复。&(9.7-10)这是《薄伽梵歌》中的宇宙观与创造论。在9.9还提到&我亦是亦非&,大黑天既是存在也是非存在,既是有也是无,当他显现的时候,就是存在,当他不显现的时候,就是非存在。
大黑天再次提到关于信仰,&虔信神者归于神,虔信魔者归于魔,虔信先祖归于先祖,虔信我者归于我。&(9.25)这颂所说的神,是指一般的地祇神明等。你信仰什么最后的归宿就达到哪里。因此信仰至尊主的重要性就在此。只有当你的物件是至尊主,你最后才能达到大黑天那里。&把你的所为和所食,把你的苦行和施舍,把你的祭献和供物,都当作祭品献给我。你将解脱业的束缚,也将脱离善恶之果,自我修习舍弃瑜伽,解脱之后则能归我。&(9.27-28)即使罪恶多端品性低劣,只要他能专诚敬仰大黑天一个,那他也当被认为是善者,因为他已做出正确的抉择。这里强调选择信仰的重要性。
第十章、显现瑜伽(奎师那的富裕)
第十章共分成42小节经文,本章大黑天讲述自己创造一切,遍及一切,又不受业的束缚,超越一切,将自身的为例,略略显现。并进而教导阿周那要虔诚地敬拜他,将一切行动奉献给他。
大黑天讲述自己神圣威力的表现, &我广远辽阔无垠无边,为众生之始、中、末,为众生心中之自我。&&风神中我是摩利支,群星中我是月亮,&&知根中我是心,众生中我是知觉,&&所有湖泊中我是浩瀚之海,&&群山中我是喜马拉雅之峰,&&人群中我就是君王,&&兽群中我是狮子,飞禽中我是金翅鸟,&&河流中我是恒河,&&我是字母中的&阿&字母,&&我既是吞灭一切的死,又是将要诞生者的生,&&我是发光者的光辉,我是欺诈中的赌博,我是胜利,我是判断,我是高尚者的美德。&&如果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没有动者和静者。&&任何存在,不论它多有力量,还是威严壮丽、灿烂辉煌,它的产生,都出于我的一份光芒。&(10.19-41)大黑天在万有中是一切之最。
第十一章、显现宇宙形象瑜伽(奎师那的宇宙形象)
第十一章共分成55小节经文,本章大黑天向阿周那显现自己的神圣形象,既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的毁灭者。
大黑天说: &我的形象变化万千,种类殊多,奇妙动人,形态不一,五彩斑斓。请看那未曾见过的诸多奇观,整个宇宙结成一个整体,动静之物均由它所包容,想见之物都在我的形体之中。&(11.5-7)然而,靠阿周那的肉眼,是观察不了的。因此,大黑天赠与他艺双神奇的眼睛来观看大黑天的神奇瑜伽。这里的瑜伽指的是宇宙灵魂幻化万物的奇妙景象。阿周那说:&神啊!在您身上见到了诸神,见到了神龙和诸位仙人,见到了梵主坐于莲座,还有那万有荟萃于汝身。见您有无数臂、腹、口、目,您的形貌繁多无尽无穷,形貌遍宇,宇宙之主!于各方均不见您的始、末、中。&(11.15-16)&您为非变异,又为是亦非是,或高于二者。宇宙之归!无尽无穷!您是宇宙的最终归宿,您是知者、被知者和至上终极,貌无穷,宇宙皆由您遍布。&(11.37-38)当阿周那看到大黑天的各种显现,有可怖骇人的形象,也有光辉灿烂的形象,知道大黑天是万有之主、宇宙之源,这才发现自己以往的无知,只当大黑天是朋友、亲戚,而感到自己的失敬和惶恐。大黑天又恢复原来的优美面容,告诉阿周那,不要恐惧惊慌,唯有全心全意、忠贞不二的虔诚,才能真正认识我、看到我、与我长相左右。谁摒弃执着,为我而行动,以我为至高目的而虔信我,对所有存在之物都无敌意,这样的人才归于我。
第十二章、虔信瑜伽(奉爱瑜伽)
第十二章共分成20小节经文,谈到虔信(Bhakti)的本质及虔信者的特质
开头阿周那问大黑天,经常修习瑜伽且对大黑天非常景仰虔诚的人,以及景仰非显现的存在,和恒常不变的存在,这三者,谁对瑜伽最为精通?
&阿周那说:&有些人经常修习瑜伽,敬仰您而且十分虔诚;有些人敬仰冥有和非变异,他们中谁对瑜伽最为精通?&薄伽梵说:&常修瑜伽对我专诚,怀以至高信仰对我崇敬,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才配享有最高瑜伽者之称。&&(12.1-2)这里大黑天回答,常修瑜伽且对我专诚,怀以至高信仰对我崇敬,这样的人才配享有最高瑜伽者之称。敬仰永恒不灭、不可名状、遍及一切、非隐非现,长存不灭,且善于控制诸根,乐于帮助众生,有平等心保持等同观念者,也能与我化为同一。而景仰于非显现的存在,容易产生无穷无尽的烦恼,因为无形的冥有之态,有形者很难体验到。
大黑天教导虔敬的四种方法,首先专心致志的练习瑜伽,如果不能练习瑜伽,就把为我而行动作为你的最高目的,若连这也不能,那就控制自己,依靠我的瑜伽力量,弃绝一切行动成果。因为,智慧胜过练习瑜伽,禅定胜于智慧,舍弃行动成果胜于禅定,一旦弃绝了行动成果,就达到了平静。
最后,&全神贯注于我吧!把你的智慧奉献给我!而后,你将常寓我内,这丝毫不必疑惑。&(12.8)
&对待万有友好、怜悯而无仇怨,等视苦乐宽厚忍让,既无我所,亦无我慢,对我虔信,坚定不移,而将心、智对我奉献,自我克制,总觉满足,此瑜伽者方如我愿。&(12.13-14)这样的瑜伽行者,有着非常柔软的慈悲之心,他能超脱喜怒忧惧,纯洁聪慧,没有烦恼,超然物外,对我虔信,不追求行动成果,不作过度的努力。且能做到不计福祸,宠辱不惊,并怀有虔敬笃诚之心,这样的人就是我所喜欢的。
第十三章、田与知田有别瑜伽(物质能量、灵性个体和超灵)
第十三章共分成35小节经文,叙述原质(所构成的身体)和自我(灵魂)的区别。梵、原人或大黑天是至高的自我。
什么是田?什么是知田?什么是原质?什么是布鲁舍?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可知?
&这身体称为&田&,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们,把知身者称为&知田&。你要知道,在诸田中,我是知田。有关田和知田的智慧,都被认为属于我。&(13.2-3)
&田&是指由物质属性,原质所构成的身体、意识、思想、感情和五大等可变灭之物,合称为田。&知田&是指在其内的&自我&,也就是灵魂。&布鲁舍&和&知田&没有什么区分,只是知田与田是来源于《奥义书》,而布鲁舍是来源于数论。
诚实、戒杀、宽恕、正直、谦卑、克己、不贪根境、无我慢、了知生老病死苦,不恋妻儿、家庭,一切顺逆视为等同,专修瑜伽对我虔敬,不与人群结庐僻静,对纯我论坚信不疑,对诸谛学穷究原委,这样的人被称作有&智慧&,与之不同的称作&愚昧&。
&可知&,就是无始的最高之梵,&非有非无&则是它的称呼。&它遍布世界,不具备各种知根,却有诸知根的性能,无牵连却维系着万有,无三德却享有着德性。它在万有之外又在之内,既是静物又是动物,极近却又相距辽远,它不可知乃微妙之故。却又分别居于万有之中,他是毁灭者又是创生者,它被称为万有之载乘。&(13.15-17)
&寓于原质之神我,享有原质之三德,投生于好坏之胎,是因对三德执着。寓于体中的最高神我,被称为见证者和允诺者,也称为载乘和大自在,或曰享受者和无上我。&(13.22-23)前面的神我指的是个体灵魂,受三德的束缚而因个人业报投生于好坏之胎。后面的最高神我,是指至尊主居于每个生命体中的超灵。所以既是见证者,也是享受者,有大自在。凡有情命之物,无论能动或不能动,都产生于田和知田的结合。若能发现一切行动都是原质在作用,自我确实无为者,这样才看到了真理。&永不泯灭的无上我,既无诸德又无始初,虽宿体内亦无所为,且不被那有为玷污。&(13.32)
第十四章、 三德有别瑜伽(三重属性及其超越)
第十四章共分成27小节经文,讲述原质的三种属性的区别。这三种属性的组合决定一个人的品性,而运用虔信瑜伽可以超越三德的属性,达到解脱。
薄伽梵的胎藏(子宫)为大梵,薄伽梵将胎儿(注:可当作毗湿奴)置于其中,万有皆由它所生。梵是有形之物的孕育之器,薄伽梵为播种者也即其父。萨埵、罗阇、答磨这三德皆由原质生出,体中的宿主(自我)永不泯灭,而三德却能将宿主束缚。
萨埵其性纯洁,有益健康光辉璀璨,它行束缚,是靠对幸福和知识的迷恋。罗阇的本质是贪欲,它是欲望和迷恋的根源,它行束缚,是靠对业果(执着行动)的迷恋。答磨的本质是愚昧,它会使宿主迷乱,它行束缚,是倚赖放逸,还有懒惰和昏沉。萨埵、罗阇、答磨三者相互制衡,当克服了罗阇和答磨,就会出现萨埵。同样的,克服了萨埵和答磨,就会出现罗阇。克服了萨埵和罗阇,就会出现答磨。临终时哪一种属性占上风,也决定了投生的地方。当萨埵占优势,死去后会投生清净的世界。若罗阇占上风,则投生于执着行动的人。若答磨占优势,死后投生于愚昧者的子宫。如果能看到除了三德属性之外,没有其他的行动者,并知道高于三德者,那么他就会进入薄伽梵的性态。
要如何才能超越三德的属性呢?&活动、愚昧、光明,当其消止无冀望,当其出现无怨憎。他坐而不为三德所扰,对任何事物都似乎冷漠无牵,悟到&世间只有三德运行&。他便宁定不动、处之泰然。他悠然自处,等观苦乐,把泥土金石等同看,他坚定不移齐好恶、等视对己之褒贬。等同看待敌和友,等同看待荣与辱,绝不创始诸新业,三德才算被超出。靠信仰瑜伽将我崇敬,目的专一且甚虔诚,此人既已脱离三德,即可与梵境趋于等同。&(14.22-26)
以上超越三德属性的特质,与前面虔信者的特质几乎是一样的。只有达到这样的状态,才能达到解脱。
第十五章、至高布鲁舍瑜伽(至尊者的瑜伽)
第十五章共分成20小节经文,本章大黑天讲述自己是超越一切众生的至高原人,即至高自我,是超越了可灭与不可灭的最高本质。
&世上有两种神我&易逝的和不灭的,易逝的化成了万物,万物的终极称为不灭者。另有最高的布鲁舍,三界都由他维持弥漫,他被称为无上我,也是不灭的自在天。因为我高于易逝者,甚至也高于不灭者,所以在世间和吠陀中,我被称做无上神我。未受迷惑者把我当做无上神我,真心实意地将我崇敬,他是全知。&(15.16-19)大黑天就是至高布鲁舍。
第十六章、神性与魔性分别瑜伽(神圣的品质和邪恶的品质)
第十六章共分成24小节经文,描述神与魔的性质。
具有神性特质的人趋向解脱,他们的特征为:&无所畏惧、品质纯洁,坚信智慧瑜伽、布施,自我克制、举行祭祀,诵读经文、禁欲、正直、戒杀、真诚、无瞋怒,不中伤、舍弃、平静,怜悯众生、不贪婪,温和、谦虚、稳重,英气、宽恕、纯洁,不骄、无怨、坚韧。&(16.1-3)这些衡量修行标准非常重要。
而具有魔性的人趋向束缚,他们的特征为:&不懂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没有纯洁,没有善行和真诚。他们说:&世界并不真实,没有自在天,也没有最初的本源,世界也并非相因(没有依照一定的因果顺序)而生,唯情欲是因,舍此别无他故。&&(16.7-8)&这些人欲壑难填、虚伪、狂妄、骄矜,因愚昧而持错误之见,他们行事而动机不纯。他们的忧虑没有穷止,直到死亡才告终结,满足欲望就是最终目的,肯定这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沉缅于情欲和瞋怒,又被无形的欲望之百索束缚,为了达到欲望和享乐的目的,用卑劣手段聚敛财富。&(16.10-12)
这些魔性之人会不断的轮回于阿修罗之胎,生生世世都糊涂懵懂,最后堕入世界的底层。欲望、贪欲、瞋怒就是导致毁灭的三种途径,若能背离此三者,并从事利薄伽梵的行动,就能达到无上境地。要依靠经典的准则来判断何事当为不当为,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要身体力行。
第十七章、三种信仰有别瑜伽(信仰的划分)
第十七章共分成28小节经文,本章谈及,每个人的信仰和他的本质相应;信仰什么,最终便由其所信而成就。
阿周那问,有些人虽有信仰,也举行祭祀,但是他们的行为又是违背经典的,这样的人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薄伽梵说:人的信仰有三种,悉皆生于其自性,分属萨埵(善良)、罗阇(激情)和答磨(愚昧)。&(17.2)
萨埵性者虔信诸神,罗阇性者将夜叉、罗刹崇敬,答磨性者,却是崇拜各种鬼怪和精灵。而执着于虚伪和我慢,又为欲望和情欲束缚,执着于苦行也折磨自己的自我,这样的人属于阿修罗性。
不同属性的人所爱的食物也不同,祭祀与苦行的行为,以及布施的心态也都不同。萨埵属性的人,会吃健康新鲜可口的食物,他们举行祭祀合乎规定,且不求果报,敬神、戒杀、过梵行生活,注意自己身、口、意的行为,行布施也不求回报,能使人幸福愉快。罗阇属性的人,喜欢酸、苦、辣、咸、烫或者粗糙、焦糊的事物,他们举行祭祀以图表面的虚荣,修行苦行出于虚伪,目的是沽名钓誉受人尊崇,行布施为了好的回报,迫不得已而施舍,这样的人给人以忧愁疾病和痛苦。答磨属性的人,喜吃走味、变坏,或腐烂不净的事物,祭祀缺乏虔诚之心,违章行祭又不舍饭食,执迷于苦行伤自身,或使他人苦痛,布施的动机不良,或是没有智慧施予不应施予之人。这就是三种信仰不同者的分别。
&Om、tat、sat&被认为是梵的三种象征,因此每当讲解吠陀,总是先将Om吟诵,而后开始祭祀、布施和苦行活动。求解脱不求果报,首先将tat(那个)吟诵,而后开始祭祀、布施和苦行活动(注:因为是为&那个&吟诵,不是为&自己&,所以没有业报)。用sat(真实)表示真善,坚信祭祀、苦行和布施也被称作sat(注:这代表&梵我合一&)。
第十八章、欲求解脱和舍弃瑜伽(皈依与臣服)
第十八章共分成78小节经文,本章大黑天阐述舍弃的含意,不是舍弃行动而是舍弃对行动成果的愿望和执着。只有舍弃了迷恋和果报,从事祭祀、布施和苦行诸业,才能达到净化的效果。若舍弃了自身的职责,就是错误之举,被称为答磨舍弃。若将自身的业视为痛苦,怕苦而将它舍弃,这属罗阇舍弃。从事自身该做的职责,而只是舍弃迷恋和果报,这是萨埵舍弃。&萨埵性的舍弃者,没有疑虑、十分明智,不厌恶违愿之业,亦不迷恋惬意之事。&(18.10)萨埵之性的人,能在万有中看到一种永恒不变的共性,在不同中能见到相同。罗阇之性的人,在一切众生中,看到各种个别的状态,所以总是怀着自私的心理,区分人我。答磨之性的人,以一概全,盲目执着,浅薄狭隘,不得要领,所以出于迷惑,不顾能力和后果,不惜破坏和伤害。在思想和行动上,三种属性的人也不相同。萨埵属性的人,知道怎样活动和停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懂得恐惧与无畏,束缚和解脱。而罗阇属性的人,不能如实理解合法和非法,该做和不该做。答磨属性的人,为愚痴所蒙蔽,视非法为合法,颠倒一切是非。&无论是在大地,还是在天界诸神之中,都没有脱离三德的生灵,而三德则是由原质产生。&(18.40)各种姓的人,彼此的职分不同,也是取决于自性的三德。人都要按自己的职分做事,即使自己的职分有些缺陷,也强过履行他人的职分。只要从事先天所定之业,就不会有罪滋生。
&人若无迷恋之心,无欲望亦能克制自我,他便能通过舍弃,将至上的无为之功获得。&(18.49)具体要如何做才能趋近于梵,达到完美的智慧之境?&凭借纯洁的理智,回避声乐诸根境,坚定克制自我,舍尽爱憎双情。收心、制身、独居、节食、克制言语,专心于禅定瑜伽,求澹泊而不执俗欲。舍弃暴力、骄矜、我慢,抛却欲望、慎怒、贪婪,平静恬然而无我所,此人便能归之于梵。&(18.51-53)当能达此境界,对众生平等对待,且对薄伽梵致诚信仰。凭着虔信,就能真知薄伽梵就是一切,且能与薄伽梵合一。
&请你思念我!虔信我!礼拜我!做我的祭献者!你为我所喜爱,我真诚许诺你将归于我。当你脱离了所有答磨,就来祈求我的福佑,我将救你出一切罪恶之海,请不要悲伤不要忧愁。&(18.65-66)
最后大黑天告诉阿周那,只要全心全意思念大黑天,把一切行动献给大黑天,努力修习瑜伽智慧,最后定会归于大黑天。所以请阿周那听了这些话之后,不要悲伤、不要忧愁,消除心中的疑惑。阿周那也回应大黑天,自己已经消除了迷惑,坚定了意志,驱散了疑虑,日后定会按照大黑天的教诲去做。
以上就是《薄伽梵歌》中共十八章,七百小节经文,大黑天对阿周那的教导。
作者:郭耀华,发表时间:日&1月2日于北京西山庭院
作者简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士。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