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徒步导致膝盖运动损伤怎么恢复损伤,如何恢复

阅读数:3406
最后更新于:
玩户外的时间久了,膝盖总有点问题。经常会遇到老驴友交流,反应膝盖时时隐痛的情况非常多。对老驴友来说,这是个挺普遍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保护膝盖呢?是带护膝?还是要用双杖?还是少负重?或者是用药养护?这些说法都对,下面就去旅行君为大家收集那些关于膝关节的注意事项与保护措施吧。相信登山是很多驴友都钟情的一项户外运动。很多人登山,特别是下山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会把全身重量压在膝关节上,大腿骨和小腿骨在膝关节处直接对撞。依靠膝关节硬对硬来瞬间消解重力和制动,可以节省体力。但是,这样久而久之,膝盖部位就特别容易损伤。快速下山膝盖受到的冲击力约是自身体重的5-8倍,即便是一个不胖的人,从一座1000米的山峰一路冲下来,膝盖将遭受成千上万次半吨左右的打击,如果再负重,就和拿锤子猛砸自己膝盖基本是一样的,膝盖所受的损失你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才能既享受登山健身的益处,同时又尽可能地避免损伤,就成了广大驴友关注的问题。正确做法1.下山时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大部分受伤的猛驴都是因为这个。正确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通常所有的走鸭步。2.尽可减少负重。出发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负重超过体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即使是特殊情况,负重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3.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这一点很重要,包括平时的锻练也是一样,一定要充分活动开。40岁以上的人群,体内关节润滑液分泌就开始减少了,关节部位,如果没有润滑液的分泌,就好比汽车没有预热,就高速运行,对气缸套的磨损相当大,冷天更伤。4.使用护膝和登山杖。登山杖要选可靠的,最好是两根,上臂尽量多的分担腿的负重。因为它能减轻你28%左右的力气和强度冲击。强烈建议用这两样护具。5.不要有炫耀的心理,不要说自己是强驴,它只能证明不够成熟,如果你实在想爬得爽点,就选在上山的时候表现速度吧,顺便别忘了帮大家背些公用装备。6. 是什么体力就先爬什么样的山,挑战新难度要循序渐进,建议出发之前正确评估自己的体力和户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进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盖。7.穿适合爬山的鞋,爬山必须是登山鞋。因为只有松软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对膝盖相对友好,台阶路是最伤害你的膝盖,能不走台阶尽量不走台阶,你可以从台阶的边上行走,不过要注意防滑。还有走碎石路和小树林时候一定要照顾走在你下面的人,不然后面的人只有掉队,因为不敢靠你太近。8.不要&锁关节&。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的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9.加强腿步肌肉的力量,发达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加强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如果有条件去健身会所的话最好,因为有教练指导,能避免错误姿势导致受伤,要是在锻炼的时候损伤真是太不值了。10.女性,可以结合肌肉伸展,比如瑜伽或压腿,不用担心锻炼腿部力量大腿会变粗,因为女性的体内荷尔蒙是相当的少,而长肌肉是需要大量的雄性激素的,所以即使是想变粗都很难。锻炼只是会加快脂肪代谢促进减脂,线条更好。对新驴的建议如果让我再做一次新驴,为了膝盖,我会这样安排自己的户外运动:1.控制自己的爬山次数和时间先从1.0开始,爬上几个月(这个时间段和2有关,练的好可以减少),之后1.5,再爬几个月,到2.0之后,平时的活动,就不增加难度了。2.5,3.0级别的,每个月能走一次就行。在季节性,自身状况不好,不能不想出游的时间,就抓紧机会休养,注意不是静养,可以慢跑、爬爬佳山,保持状态足以,不要去走强度了。2.我们参加户外活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风景上、朋友上、团队上,器材上吧,至于活动的级别,当作天上的浮云就好了。当别人说你强驴,那不是夸你仰慕你,而是在提醒你要注意身体,注意膝盖,千万不要把强驴当作自己的荣耀标签,为了这个标签去走强度,也就是开始向户外告别了。我们参加户外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时常想一想,让自己冷静一下。当你玩了三年户外,能积累了一些知识,结果因为你的膝盖伤,结果不能登山了,更别说什么风景了。3.坚持每天静蹲和深蹲起开始量少些、慢慢做,最终做到每天静蹲30分钟,深蹲起50-200个就足以了,至于俯卧撑和柔韧性练习,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身体情况,可以练,也可以不练。在不爬山的日子,每天慢跑、快走50分钟以上,这也很有必要。膝盖动的过量不行,不动也不行,慢跑、快走还可以同时增强心肺能力。4.这样的力量练习最好在开始爬山前的一个月开始,一个月后,就足以支持1所说的运动强度,甚至是大大超出了,膝盖想出问题都不容易。5.注意每次爬山前的热身和放松,热敷等恢复手段购置护膝、登山杖等必须装备。最好了双杖,我见国外徒步人群都使用双杖,并且是碳素的。6.注意登山前的热身运动。我们一般平时不会去单独做,但要开始的时候慢一点就好,活动一下关节、拉伸一下韧带更好。至于拉伸放松,参加过很多户外活动,很少见到有人做,这很有必要,特别是一些有强度的活动。当强度大的活动结束时,别忘记再慢走五分钟,就好比进国车当你停下来后,发动机还要运转几分钟是一样的道理,让发动机充分冷却,膝盖运动过热也同样需要冷却。7.到家后,如果感到劳累,特别是第二天还会有点劳累的情况下,晚上就拿热毛巾热敷一下,或者采取其它的一些理疗方式,有条件泡个热水澡,加速恢复。8.护膝、登山杖的作用有限,不要过于依赖相信它们。护膝可以保暖,可以在摔倒的时候减轻磕碰,可以提醒你不要过快过猛;登山杖可以节省体力,在下山跳跃的时候减少对膝盖的冲
共获得金币 0
膝盖要保护好
共获得金币 0
户外游爱好者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膝盖要保护好是呀,健康,科学合理的户外运动才能把户外走的更长远。
与本帖相关的人: 展开
共获得金币 0
好贴,受教了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19楼百事通拒绝访问 | bbs.badmintoncn.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bbs.badmintoncn.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c143b3-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查看: 115641|回复: 129
膝盖软组织损伤与康复过程中的一点感受
本帖最后由 keita_coool 于
12:20 编辑
写在前面的话:
去年10月中旬写过一篇帖子,,现在距受伤已有5个月有余,虽然膝盖的积液依然没有完全消除,但与最初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想这一方面得力于比较充分的休息,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对大腿肌肉,特别是股四头肌的锻炼。
关于膝盖软骨损伤及理疗:
(一)自作自受的受伤经过
本人女,21岁零6个月,身高166,体重50KG,在膝盖有外伤史的情况下,还坚持在机上跑步,而这一跑就是三年(这个的确挺毁膝盖的),去年6月份在学校不小心撞了一下膝盖,原先受伤的那个部位就有隐隐约约的疼痛感,但这期间从未停止过运动,特别是暑假在家复习考试的那两个月,每天游一个小时的泳,还在下雨的时候穿着人字拖就跑出去逛街,结果膝盖的疼痛感越来越强烈,直到有一天,左膝盖左膝眼下方又肿又疼连路也走不了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治疗之初的那段“灰色岁月”
这期间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去医院看腿,就自己瞎用了很多药,也因此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好不容易挨完了9月的司法考试,9月底10月初的时候分别在积水潭医院和北医三院的运动医学科看了专家,也做过了核磁共振和CT,诊断的结果是髌骨软组织损伤,膝盖有少量积液,骨头半月板韧带啥的都没有问题,医生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多休息,少走路,少爬楼梯,另外说我大腿上的肌肉太少,要坚持做直抬腿练习,只有把肌肉的力量练上去了,膝盖才能恢复正常。
之后回家练了一个星期左右,但每次练习时膝盖都很痛,练完了以后膝盖僵直,弯曲都费力,便开始担心这个练习会不会对膝盖造成新的损伤,于是练三天,休两天,几乎什么效果也没有。另外那一阵子在准备托福和米国研究生项目的申请,每天忙得一塌糊涂,心情抑郁到了极点,几乎每天都要哭一鼻子,就更没有什么功夫去练腿了。每天虽然在家里活动量为0,各种营养补品从未间断,但膝盖疼痛依旧,没有什么改观。
(三)抬腿,抬腿,还是抬腿
到11月底的时候,又被爸爸拉到积水潭医院看了原先那个专家。他说:膝盖积液不多,问题不大。我问:那为什么我的腿都疼了4个月了,总也好不了?他说:膝盖积液消除的过程本身比较慢,可以做超短波试试看,但要坚持十几次以上才有效果。另外你应该坚持抬腿练肌肉,等你能在床上一口气抬7、80次腿也不觉得累时,腿的功能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善。自身肌力的提高比什么都重要。那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我又问他。他说不会。
抬腿,抬腿,抬腿……这几个月看了北京最好的医院里最好的5个专家,4个西医外加1个中医,虽说治疗方案各有不同,但其中一条结论却惊人的相似——只有把肌肉的力量练上去,膝盖的功能才能渐渐恢复。
于是,打定主意要坚持练习抬腿,一开始平躺在床上,每天每条腿各练一组,每组30个,每条腿抬起到到30°左右的位置坚持30秒后放下,休息5秒,算完成一个,练了两个星期后改成坐在床的边缘上练习抬腿,踝关节各绑一个2.5磅的沙袋,每天每条腿各连三组,每条腿抬起后尽量伸直,坚持30秒后放下,休息5秒,算完成一组。但与之前不同的是,每组20分钟,每天两腿各练习3组。
我的感觉是,刚开始练习抬腿那几天,膝盖的疼痛感比较明显,但随着练习量的增大,大腿的酸胀逐渐取代了膝盖的酸痛,膝盖虽然依旧会疼,但疼的感觉在逐渐减弱,每次练习后的僵硬感也有所减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似乎肌肉增长后,大腿真的比原先变粗了呃.......=_=
(四)伤愈前,逞强的都是呆瓜
现在已经练了一个多月了,感觉肌肉的力量比原先好了很多,虽然膝盖看起来还是有点肿,但走起路来也轻松不少了,有时候一口气可以走1个小时也不觉得累。本来以为这是快要好了的征兆,就有些大意了,前几天一时头脑发热,竟然逞强从学校走回了家,还顺路去了趟超市,结果是,在马不停蹄的一连走了3个小时的路之后,晚上回家后左膝盖受伤部位又开始隐隐作痛了,而且膝盖在抬起、放下的过程中,把手放在膝盖骨上方,会有吱吱的摩擦感......
难道又和之前一样严重了吗?越想心里越难过,越难过越觉得人生无望。那天晚上不知道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了多久,想想看真是可笑,前两天还发短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感觉好多了,明年三月之前一定能活蹦乱跳,毕业之前一定可以一起去趟西藏。结果渐渐淡忘的疼痛就这样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变本加厉的再次袭来。我不想做上帝咬过的那颗苹果,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却健健康康的人。
(五)治愈伤痛的是时间+耐心+毅力+充分的休息
距离上次伤痛复发已有十天有余,这几天膝盖的状况虽不像之前半个月那样好,但由于一直在坚持抬腿训练,另外尽量避免走路,每晚坚持泡脚,所以倒也不像受伤之初那样严重。回顾受伤以来的这半年,发现也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糟糕,每天的生活虽然比起能够正常行动的人要单调枯燥不少,但也还算是充实。也许是久病成良医吧,渐渐地自己也摸索出了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康复方法,另外还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给同样有膝关节损伤的跑友以帮助。
1.请尽量避免在上跑步,这对膝盖的磨损非常大,而且短期内不易察觉。
2.膝盖一旦有不适,请立马停止所有运动,要是实在管不住自己,就以逛街代替运动。
3.膝盖长时间出现疼痛,请立马去看医生,不要自己给自己瞎治病,这样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后果很严重。
4.膝盖如有少量积液,可以尝试做抬腿练习,加强大腿的肌肉力量和膝盖的稳定性。看到有人推荐站桩,但我试过几次后觉得效果不理想,安全性不如抬腿练习高,感觉无论是蹲到哪个角度,膝盖都很难受,膝盖骨头里都有吱吱摩擦的声音,让人好生害怕。另外那个理疗我断断续续做了几次,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能还真得像医生说的那样坚持十几次以上才有效果。
5.少走路,多休息,每晚泡脚,有条件的话可以去泡泡温泉,听说那个效果很好。毕竟是因为微循环不畅所导致的无菌性炎症,全身的气血通畅了,积液才能被关节腔及时吸收。
6.关于吃药的效果。这个可能因人而异吧,我觉得一般,但我有一个师兄也是膝盖积液,他当时吃中成药两个星期就好了,这个可能属于非典型个例了。毕竟髌骨这个地方没有血管,对药物的吸收作用非常有限,所以,觉得还是非口服药物的疗法更靠谱一些吧。
7.当然,无论是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
看到论坛上有好多大小盆友都为膝盖疼痛所苦,作为因运动损伤而致膝盖积液的典型反面教材,真的很想告诉大家:膝盖的病变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膝盖功能的恢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请还未受伤的筒子们多个心眼,请受伤了的筒子们也不要灰心,看过的很多医生都在反复向我们强调这样一条信息:这个连病也算不上,又岂有好不了一说?所以,大家加油啊,坚持就是胜利,一定可以痊愈的,我有信心!^_^
<p id="rate_0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望 +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望 + 15
" class="mtn mbn">
我从10月中旬膝盖受伤,到现在一直跑跑停停。因为伤不重,所以每次歇几天就不痛了,但跑几次又疼。我已经毛了。看到你写的,深切感到你的痛苦。你真不容易啊。衷心希望你早日康复。谢谢你。
膝盖伤了也停跑很久了~
不过一直做力量练习~
等春天到了再试试~
谢谢分享,虽然我不是骼胫束摩擦综合症,但里面的拉伸训练的确很有帮助~非常后悔以前带伤运动,但事已至此,就只能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去克服生理和心里上的胆怯……
很好的一个帖子,我的膝盖外侧已经伤了6个月了,还没好过。哎!
力量练习贵在坚持,据说肌肉的生长周期是8-10周,也就是3个月左右,希望过完年后肌肉力量会有一个大的质变~
膝盖受伤是很麻烦的,不能心急,要休息+适当活动,练练那个抬腿练习吧,北医三院的康复师特别推崇这个~
俺貌似是骼胫束摩擦综合症的症状~
按恢复教程隔天练一次,练了两个月没起色~
跑一公里多右膝盖就不成了~
现在主要是做上肢的力量练习~
当然深蹲硬拉这些能练腿的动作也有~
抬腿这些拉伸的时候就顺便做了~哎……
不是的,是把整条腿都伸直,膝盖不能打弯,大腿肌肉用力绷紧,脚面向里钩直,然后整条腿一起向上抬,如果是在床上抬腿,就抬到30°的位置,如果是坐在椅子边缘抬腿,就把腿尽量太平,力量好的话可以在脚踝上绑个沙袋
简单不代表没有效果,你抬十个八个的当然不累,但每天都坚持绑着沙袋做20分钟/组x3组试试,其实还是挺累的,我每次练完后衣服都湿了。很多做完膝关节手术的病人都是这么练习的,一方面促进积液吸收,另一方面锻炼大腿肌肉。我没听医生说过你提到的那种锻炼方式,但既然膝盖已经受伤了,就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它的活动量,这个抬腿练习是静力练习,对膝盖几乎没有什么负荷,当然,练习与否要自己决定,毕竟别人不能代替你进行康复。
这个练习是为防止因为休息而导致的大腿肌肉废用性萎缩。像你现在这样就应该完全停下所有运动,休息个半年左右,但这样一来肌力肯定会慢慢下降的,做这个运动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至少能减慢它的速度,我问过非常有经验的康复师,在他看来,康复训练+充分休息胜过打针吃药许多。
很用心写,而且写得好的帖子。得顶!
本帖最后由 qzx 于
23:58 编辑
写得不错,这次厦门我跑了半程后,左膝盖外侧韧带拉伤了,后面走完全程的.不过我打算完全休息3,5个月等它完全好了再开始跑步,因为之前我是右膝同样的位置拉伤了,后来就完全休息了4个月之后再慢慢的恢复跑,就完全好了,到现在都没什么问题.因此,在没能确定完全好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再冒险做对膝盖有影响的活动.
跑步机很害人,与楼主有同样的遭遇,看了楼主的帖子受益匪浅,祝早日康复。
呵呵,继续坚持!
本帖最后由 020020 于
08:43 编辑
非常好的经验贴,谨记坚持做保护膝盖运动起码30年
任何人工关节都不如自己那副好用
身体健康才有美好的生活。。老人家话多。。见谅
美女很用心的写了很多挺好的。
关于你说的123,其实我都充当乌鸦嘴说过好多好多遍。为此在论坛上收获了好多好多的谩骂,嘿嘿。
跑步机其实并没过错,而是在跑步机上阻力小,所以很多人不注意跑姿,因而受伤。
常见的有。。。。。谁跑步还请私教啊?纯属有病吧。那得多贵啊。。。。为啥旁边那个小伙子可以开16km跑啊。。。我也可以的。。。跑。往死了跑。。。。就不信跑不过他。。。很多怪署蜀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所以。。就会受伤。。。。。而且。。。。他们受伤了也不会说的。。。。自己咬牙扛着。。。因为嘛。。。生活。。。告诉他们。。。。。别的人是不能信任的。。。。。。。只能信自己。。。。。
你还是年轻。恢复的比较快。但是膝盖已经遗留病症,是不可能完全治愈的。以后自己在生活中多加小心,尽量少进行负重,野外长距离徒步。。。应该普通的 生活还是没问题哒。
赞改善!继续坚持科学的锻炼吧。
好帖 “跑。往死了跑。。。。就不信跑不过他。。。”&&常常这样想啊 唉
前车之鉴,我们不应该重蹈覆辙,只有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才能得到身体的回报。感谢LZ
扫一扫关注跑圣公众号
Powered by大风号出品
课堂|知乎问答:徒步常见的危险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感谢《户外探险杂志》邀请。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徒步中国》公众号创始人,个人特别喜欢徒步,尤其是高原徒步,曾带队贡嘎徒步、云南滇西北徒步、尼泊尔珠峰地区徒步、夏特古道穿越、龙眼穿越、莲花湖—伍须海穿越、墨脱徒步、南迦巴瓦大本营徒步、喜马拉雅“四大名沟”徒步、巴基斯坦K2大本营徒步,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环徒步,贡嘎大本营徒步,新疆K2大本营 & 克勒青河谷徒步,格聂大环徒步,梅里雪山外传,库拉岗日徒步,喜马拉雅东段,新疆喀拉峻等。同时我也是深圳登山户外运动协会高级教练,主编了《山地户外运动基础理论》培训教材。我个人认为,徒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暴雨暴雨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内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内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属于灾害性天气。在山区容易造成山洪和溪水暴涨,形成危险。1、预防手段:1)出发之前应关注天气预报,有下雨的可能就要准备雨具,并且再出发之前就做好雨天的预备路线方案。2)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3)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4)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2、危机处理:1) 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2) 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3) 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4) 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5)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做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6)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7)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8)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二、山洪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山洪大雨时,由于降水很急,使得地表来不及吸收雨水,动土与岩石也难以阻止雨水下泄,这些会加剧山洪的威胁。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1、预防手段: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3)在峡谷溪谷中,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并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4)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同时注意不要试图徒步涉过已达膝盖的溪流。6)当雷暴活动加剧时,要避开最易聚水的长沟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带。2、危机处理:1)山洪来临后,应先选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离开易受洪水淹没的地区,必要时应弃装向高处转移。2)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3)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小刀放在手边4)事先规划好逃生路线5)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三、中暑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常是诱因。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等。1、主要症状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深度中暑: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抽筋);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2、预防手段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3、救护措施1)应立即停止运动,到阴凉处休息,解开衣物通风,有条件可用冰敷。2)湿毛巾擦身同时强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细血管血流滞积,并促使散热加速。3)喝些冷饮、凉盐水,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成药。4)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取复苏姿势(侧卧,保证呼吸道畅通),并通知急救中心。5)如虚脱者苏醒,也应抬送医院,严禁让患者自立行走四、失温失温又称低体温症,指体温降到正常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所需温度以下的症状。人的体温会通体内平衡被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但是,当身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时,这种内部机制可能无法再补充散失在环境中的热量,从而造成失温症。1、预防手段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2、救护措施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五、脱水1、主要症状脱水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高渗(原发)性脱水(以失水为主者),低渗(继发)性脱水(以失钠为主者),等渗性脱水(水、钠各按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成比例丢失者)。高渗性脱水: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因细胞外液可能从几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时明显,发生休克者也较少。低渗性脱水: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部血管波动,患者易发生休克。等渗性脱水:可通过不感蒸发继续丧失水分而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只补充水分而不补钠盐,又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2、预防手段1)带足够的水;2)少量多次补水,每次100m;3)补水时同时也要补充盐、葡萄糖及维生素;4)带适量的果汁或运动饮料3、救护措施及时补充水分、盐、葡萄糖和维生素,使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不宜大量补充冷饮,会导致肠胃血管受刺激收缩,引起胃痉挛胃痛等。六、扭伤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子及下腰部。痛、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1、预防手段开始户外活动之前进行热身运动,活动过程中间避免急剧的动作,并注意邹遭的环境。2.救护措施:1、手指扭伤: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2、足踝扭伤:扭伤后不可使劲揉搓、热敷、强迫活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 小时后可热敷、局部按摩、外用跌打酒药,然后将患肢提高,可促使伤肢血液回流,减少肿胀,并用绷带加压包扎。如果活动时足踝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3、腰部扭伤:静养,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七、跌伤1、预防手段随时注意周遭的环境,下坡、经过危险路段要放慢速度并借助辅助物保持平衡,避免受伤。2.救护措施:1、扭伤及肌肉扯伤:要使受伤处休息,可用冷敷减轻痛楚,在承托受伤部位的同时可用绷节扎紧。2、骨折: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还有大出血。骨折或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有出血者要先止血后固定),使伤员在运送中不因搬运、颠簸而使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加重病情。3、颅脑创伤:轻者为脑震荡,一般无颅骨骨折,有轻度头痛头晕,有昏迷也不超过30分钟。重者颅骨骨折,脑挫伤、脑出血、昏迷不醒。对颅脑创伤病人,要分秒必争,通知医院前来及时抢救,要保持安静卧床,不作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保持呼吸道通畅。4、颈椎损伤:跌倒时可引起腰椎、胸椎、颈椎损伤,以后者最为严重。如:跌倒时头部着地可造成颈椎脱位、骨折,多伴有脊髓损伤,四肢瘫痪。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医院从速前来抢救。现场急救时,应让伤者就地平躺或将伤员放置在硬质木板上,颈部两侧填充沙袋,使颈椎处于稳定状态,保持颈椎与胸椎轴线一致,切勿过伸过屈或旋转。八、溺水溺水者全身冰冷,面色青紫,上腹膨隆,两眼通红。抢救溺水,要迅速将溺者头部抬出水面并拖上岸,除去溺者口、鼻腔的泥沙杂草等,应迅速倒出溺者肺、胃内的水。救护措施:1、肩背倒立倒水法:将溺者双脚提起,使溺者呈倒立状,用手轻拍溺者背部。2、伏膝倒水法:抢救者应左脚跪地将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右大腿上,使其头部及上肢下垂,抢救者左手将溺水者头部稍抬起使脸朝地面,右手轻拍溺水者腰背部3、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中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直至呼吸心跳恢复。九、脱离团队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收队领队押后。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1、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2、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十、迷路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十一、出血呈喷射状搏动性涌出鲜红色血者是动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暗红色的血者是静脉出血。救护措施: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2、指压止血: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3、止血带止血: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稍微滴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要在明显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者,每隔一小时放松l 一3 分钟,改为指压止血。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正确方法:辅以敷料,以能插进食指为准)。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病人,要使病人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应迅速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十二、被狗咬伤不管是疯狗,还是正常狗,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忘了冲洗伤口,或者马马虎虎冲洗一下,甚至涂点红汞包扎好伤口就送医院,这是绝对错误的。救护措施:1、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10000毫升以上)冲洗伤口。若周围一时无水源,那么可先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然后再设法找水。2、冲洗伤口要彻底。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玷污在伤口上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3、若伤口出血过多,应设法立即上止血带,然后再送医院急救。十三、被蛇咬伤不同的毒蛇分泌不同的蛇毒,有的以神经毒素为主,引起四肢肌肉瘫痪和呼吸肌麻痹;有的以心脏毒素为主,引起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有的以血毒素为主,引起凝血机理紊乱、出血和溶血。故毒蛇咬伤主要在于心肺功能的支持和凝血机理紊乱的纠正。救护措施:1、患者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2、力求减少蛇毒的吸收,在伤口上方或超过一个关节处绑扎止血带,越早越好,止血带的紧松度以压迫静脉但不影响动脉血供为准(即在结扎的远端仍可摸到动脉搏动),若无止血带,暂以布带替代,2小时后再予松绑1分钟,如每隔15分钟放松止血带反使蛇毒吸收增快,在2小时内足以完成伤口内蛇毒的清除以及全身蛇毒的中和等治疗。3、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20-30分钟,再用温开水或0.02%高锰酸钾反复冲洗伤口,洗去粘附的蛇毒,并用手指在咬伤处挤出毒液。4、沿毒蛇牙痕作"十"形或“艹”切口,进行冲洗和排毒,到就近医院继续治疗。5、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过。若被蛇追逐时,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十四、蜂蛰被蜂螫后轻者伤处见中心有淤点的红斑、丘疹或风疹块,有烧灼感及刺痛。如螫伤后20分钟无症状者,可以放心。重者伤处一片潮红、肿胀、水疱形成,局部剧痛或搔痒,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痉挛、昏迷。有特异体质者对蜂毒过敏,可迅速发生颜面、眼睑肿胀,荨麻疹,喉头水肿,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现象,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亡。救护措施:1、不要紧张,保持镇静。2、有毒刺入皮肤者,先拔去毒刺。3、选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酸氢钠水、食盐水、糖水洗敷伤口。4、新鲜人乳涂于伤处,每日数次。5、玉露散或菊花叶捣烂敷贴。6、黄蜂螫伤,可用食醋或鲜马齿苋洗净,挤汁涂抹。7、大蒜或生姜捣烂取汁,涂敷患处。8、选用鲜蒲公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洗净捣烂,在伤口周围外敷。9、距刺伤周围约2厘米处,涂一圈溶化的南通蛇药片,有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10、老黄瓜汁涂患处,1日数次,又止疼又消肿。11、韭菜30克,洗净、捣烂如泥,敷患处。十五、毒蜘蛛、蜈蚣、蝎子被一般的蜘蛛咬伤,只有伤口局部轻微的疼痛,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如果被红斑蛛咬伤却非同小可。红斑蛛,又叫黑寡妇,属节肢动物、蛛形纲、蜘蛛目、珠腹蛛科。因其第一对附肢上端部尖细的部位有螫牙,当其咬人时,能把人的皮肤刺伤,然后将毒腺中所分泌的毒液通过螫牙注入伤口,使人发生中毒。中毒表现为局部肿胀、苍白、皮疹、疼痛及肌肉痉挛。全身反应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流涎、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盗汗、手足痉挛、紫绀、血压增高等症状,严重者呼吸困难。腹部、腰部或背部肌肉僵直,极度烦躁不安,反射迟钝、瞳孔缩小或谵妄、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救护措施:1、伤口局部处理:被红蜘蛛咬伤后,在伤口上方可绷止血带,每30分钟松开1次,约2分钟再绷上。若为躯体部位被咬伤,可用0.5%普鲁卡因作环形封闭。同时要扩大伤口(与毒蛇咬伤同),抽吸毒液,然后用石炭酸烧灼;伤口周围可用南通蛇药或半边莲敷贴。2、全身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可加速毒物的排泄。注射前应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同时还可进行对症治疗,如镇痛、镇静、缓解肌肉痉挛等。3、中药治疗:《万病回春记》载:“蜘蛛咬成疮,用雄黄3克,麝香少许、青黛1.5克,水调或涂患处立愈。十六、蚂蚁、蚊虫叮咬一般人被蚊子叮咬后,都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清水或碱性水清洗伤口,如出现大面积皮肤过敏需进医院治疗。十七、花粉过敏在自然界,花粉是一种主要的致敏原。花粉中含有的油质和多糖物质被人吸入后,可被鼻腔黏膜的分泌物消化,随后释放出十多种抗体,如果这种抗体和入侵的花粉相遇,并大量积蓄,就会引起过敏。要预防花粉过敏,就要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户外活动时带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等,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如症状较轻,可自行口服息斯敏或扑尔敏。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十八、漆树、两面针和菇类漆树会令皮肤过敏,两面针会剌伤手脚,野菇、野果、野菜都可能会有毒,误食会致命。救护措施:1、避免走入生长茂密的丛林中。2、远足时应带上手套。3、必要穿过丛林时,用手巾或衣物包裹头面,或外露的皮肤。4、切勿用手接触漆树。5、用手抓植物时,留意是否有针刺。6、不可随便采摘野菇、野果或野菜食用。7、接触漆树,引起皮肤敏感时,应立刻求医诊治。8、误食野菇、野果或野菜中毒,应立即停止活动,最快速度求医诊治。-END-徒步中国贴心为您挑选了适合当下的活动,扫码可进入详情,绝对令你惊喜哦~集美貌与智慧、免费跟拍摄影师为一身的美女领队 带队的龙目岛 (扫码了解详情):各种适合家长的亲子活动,扫码进入了解:夏天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那就快扫以下二维码: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运动损伤的恢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