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摄影中那些年轻人的表现

品史论今——周清华工作站
当前位置:&&&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1
上传: 周清华 &&&&更新时间: 20:35:19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1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历史》专题三第二节《新文化运动》,用一课时完成。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面&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下一课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旨在传播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价值观的思想启蒙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比较全面地文化转型运动。
二、教学目标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三、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法分析
教法、学法及依据&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及依据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利用&课前提示&预习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近代三位大师的名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 。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陈独秀。
从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这里的地狱指什么?国家自由又指什么?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为了重铸国魂,北京大学的部分大师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理解20世纪前20年中国思想演变大势,及其与当时的世界和以后的中国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培养学生从视频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通过&王凡森院士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答记者问&,初步感知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并利用幻灯片中的最后一句话&1915年-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为什么会出现沉闷、彷徨?&。引出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思考。
【师生互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设问:为什么要开展新文化运动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政治方面 内:独裁专制&&& 外:列强侵略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
要求学生齐声回答,完成下面表格:
?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层层设问: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设计意图:为后面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影响做铺垫。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怎样重铸国魂呢?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层面深入到思想文明层面。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即和以前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联系起来。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课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
设问:这段材料共同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什么主张?
?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打倒孔家店&其实就是反对复辟&
课件继续展示:
材料一:&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二:&打倒孔家店&& &&吴虞
材料三:康有为称颂孔子是&万世教主&,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教义最完善、制度最完备,门徒最众多&,&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均为孔子所创。&&
&&&&&&&&&&&&&&&&&&&&&&&&&&&&&&&&& &&《中国近代史》
孔子与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试从时代背景、思想状况、经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强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孔子地位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得认识能力。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灯闪着,
蟋蟀叫着,
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了,
我应在院中唱歌。
教师一步步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有何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
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转型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黎元洪& 1&&&&&& 孔子&&&&&&& 1&&&&& 庄周&&&&&&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汉武帝&& 1
? 教师点拨::
? 进步性:
?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 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 前期没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
? 没有提出反帝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图表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课堂总结】提问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知识结构(板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 旗&&& 帜:民主& 科学
? 主要阵地:《新青年》&&&&&&&&&
?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 性&&& 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近代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转型运动。
? 积极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 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课堂练习】
1、康有为著《孔子该制考》推崇孔子;陈独秀等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教,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b.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把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d.扩大自身的影响
2、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为了
a.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b.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d.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之所以说鲁迅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a.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b.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c.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d.首先提倡白话文
4、在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思想抨击最猛烈的一次是
a.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c.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d.&问题&与&主义&之争
5、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六、课后反思
本课的引入了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够纵向的和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之后的五四运动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和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思想状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
本节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史料得出结论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待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①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新青年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1916年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 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出版。主要撰稿人除陈独秀外,还有李大钊、胡适等。此后,《新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视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运动口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指的是“Democracy”(民主),“”指的是“Science”(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即: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
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五四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日——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颀,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胡适(日—日)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蔡元培(日-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李大钊(日-日),是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刘半农(),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废除汉字。钱玄同(日~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
运动目标/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当辜鸿铭站出来为孔子辩驳时,陈独秀在一边冷笑,称其为诡辩,但难掩才华,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句出名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据北大教授王东考证,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从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到最激进的钱玄同,都没有提出过要“打倒孔家店”,而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至于说打倒“孔家店”那是陈伯达等人的加工改造。(据《五四精神新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人把爱情缩小。”从这样的论述不难看出,其实陈独秀并非要认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只是觉得太过狭窄了,需要进行扩充。同样的态度,在李大钊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到:“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可以想见,李大钊也不是单纯的反对孔子本身,他要反对的是那些假孔子之名行事的所谓“传统”。其实不难发现,所谓“打倒孔家店”只过是后人添油加醋,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干将们也并未真正要打到孔子,不过是借“打孔子”之名推行新文化的主张罢了。
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
主要人物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反对势力/新文化运动
据自己说,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他有13个博士学位,他嘲笑英国人,讽刺美国人没文化。在众人皆呼打倒传统文化声之际,他成了异类,逆潮流而动,高调的宣称“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所以,这样一个人物站起来反对新文化运动倒也不奇怪。杜亚泉林琴南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170多部外国文学着作,最著名的要数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茶花女》)、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白话文运动狂飙之际,以《荆生》、《妖梦》暗讽,全力捍卫古文,这自然难逃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攻击,于是这位中国古文历史上最后一位古文大师也被打倒在地。当然,除这几位外,反对新文化运动者还大有人在。,他本来醉心于西方文化,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现实惊醒,于是重新审视中国固有之文化,提出用中国传统文化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1918年4月,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迷乱的现代人心》一文,批评那些认为要救济中国,必须依靠西洋文明的人
相关评价/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认为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知识分子在此运动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根基。另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部分青年自由主义者和左翼激进文人之间的不稳定组合,主要成员都相信必需用现代西方文化替代中国传统文化,但彼此对西方文化和中国现实的理解大相迳庭,所以这个运动迅速分解并依照各种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组合。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都可以在这个运动中找到源头;还有一些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左右两派文人联合起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主要战场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内,主要对象是一批老古董国学教授,结果大获全胜,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真正国学从此逐渐走向灭亡,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全国明文取消国文,代之以语文。1949年后中共推出了简体字,但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完成,废除汉字是新文化运动分子的广泛主张。在近代以来从西方思想崇拜出发试图打倒中国文化的动流中,太平天国起事、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三个高潮。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还是对人们有反思的意义。太平天国起事与新文化运动有本质区别,新文化运动以主导者内心所学之光明改造社会所映其心中之暗面,用鲁迅之言意指弃医从文从思想上改造中国的文化,是时代的新声具有必然性。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洪秀全胡乱改编西方宗教教义而没有从思想上进行弃旧从新只是用来团结号召农民起义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自正化他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太平天国运动只是金玉其外,领导集团小有所成即内部腐败涣散。因为缺乏未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根基。孔子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2)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3)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5)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但因为对西方文化的全面肯定和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全面否定,也导致了中华古典文化的没落。
事件影响/新文化运动
西方文化在中华大地得意发展,而中国固有文化也从此走向没落,被整个民族的国民所逐渐抛弃和遗忘。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7次
参与编辑人数:1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4:5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文化运动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