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脏器比肌肉腐烂是什么更容易腐烂么

【图片】爱动物,爱生活!【养鱼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782贴子:
爱动物,爱生活!收藏
鱼 虾 蟹 鳖 蛙 专 注 水 产,专 注 水 生 动 物 扣 扣 群 166 732 348
正版授权奇迹MU页游,奇迹重生!原汁原味还原奇迹,十年轮回!
锦鲤是我国观赏鱼市场最重要的品种之一,其产值和销售额与金鱼、热带鱼各占观赏鱼总额的30%。我国锦鲤主要生产地在广东,产量产值约占全国总数的60%,江门、中山、佛山、顺德(虽属佛山管辖,但地位重要,故单列)、东莞等地,锦鲤产值都过亿元。而锦鲤的消费遍布全国,广东省只占30%~40%。另外,从日本进口的“名场高档锦鲤”,有大约80%是经过广东转运到全国各地的,可见运输对于锦鲤非常重要。而在锦鲤运输方面存在这样的规律,越是高档的锦鲤,运输的距离越远。锦鲤运输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与运输距离、季节、锦鲤规格、档次都有一定的关系。一、短途运输技术1.短途运输方法从包装到放鱼,总共耗时在5小时之内,都可以视为短途运输。短途运输的工具通常是汽车。锦鲤一般步骤是:提前3天将鱼放入小水泥池——停食2天~3天——准备好适当规格的塑料袋——加入1/4~1/3袋清洁无残氯的水——装入锦鲤——排除袋内空气并充氧——扎口后码装(高档锦鲤需装入泡沫箱中再码装)——运走。如果发货地点是没有水泥池的池塘,最好停食3天,在打包前,将鱼集中到网目比较小的网箱里,“吊箱”3小时左右,然后才打包。高温而且阳光灿烂的季节,网箱应安放在阴凉的位置,或者另外再加一个遮阴网顶,以避免阳光直射灼伤鱼只。为提高运输效率,包装用水0℃以上时温度越低越好,但为了避免温差过大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包装水的温度比暂养(吊水的水池或者吊箱的网箱)水的温度低3℃为宜。不同温度和规格锦鲤使用50cm×90cm塑料袋每包装运数量(按6小时总耗时计)参见表1。2.短途运输注意事项此运输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①装袋的水要比待运鱼所处的水体水温稍低,不危及鱼体健康的情况下,尽可能低温。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量,可以从暂养开始降低温度。②塑料袋要套双层,大个体的鱼塑料袋要3层,以防意外破损。③包装密度根据水温调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密度高些;④运输途中,夏季需防晒,冬季需防风。⑤尽量不要在春季运输锦鲤,特别是不要在春节运输即将产卵的亲鱼。⑥运输高档锦鲤时,应该把塑料袋装在泡沫箱内,并根据气温考虑是否在泡沫箱内放置冰块。二、长途运输锦鲤的长途运输一般指从包装到放鱼,总共耗时在5小时以上的运输过程。锦鲤长途运输的主要运输渠道是汽车运输和民航托运(亦即空运)。长途运输需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针对鱼的准备和运输用水的准备。1.停食,吊水运输前至少3天,将锦鲤移入事先准备好的暂养池中,在锦鲤卖场可以直接移入带循环过滤系统的展示池,暂养的密度为10kg/m3~50kg/m3,运输前3天开始停止喂食,开始暂养24小时后换掉1/2的池水。天气炎热时暂养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并逐渐降低水温,降温幅度不可太大,24小时内降温不可超过5℃,1小时内水温变化不得超过2℃。2.运输用水的准备包装运输所用的水必须清洁、低温而且富含溶解氧。最常用的水源是自来水,如起运地点没有自来水,可使用井水或清洁的地表水。自来水要在包装使用前2天~3天放入开放式容器(水池、鱼缸或大型蓄水桶等),气泵打气以消除残氯,并在打包前将水温降低至比吊水水池低2℃~3℃,如果使用采购来的冰块降温,则需将冰块用塑料袋装好、封口严实后投入水中。如果水源为井水,首先要确认该井水是安全的,然后将井水引入适当的容器中,置于阳光下暴晒2天,期间最好能用气泵打气,使水中溶解氧达到饱和。打包前同样将水温降低至比吊水水池低2℃~3℃。如果水源为地表水(河水、湖泊水、池塘水等),首先然后必须杀菌消毒,可泼洒漂白粉至1g/m3(=1×10-6)或强氯精至0.3g/m3(=0.3×10-6)浓度,静置数小时后吸出沉淀物,然后用气泵打气2天~3天,再放入十几尾锦鲤试养至少24小时,确保安全后方可使用。如需降低水温,可以用之前所述的方法。3.包装方法及密度锦鲤运输的主要方式包括航空托运、普通货车、冷藏货车和客车托运4种主要方式,其中客车托运与航空托运类似。(1)包装密度包装密度主要取决于水温和时长,汽车运输一般按正常行驶耗时的1.5倍做预算,而12小时内汽车无法到达的距离,往往不会采用汽车运输,航空托运一般按国内总耗时12小时计算。锦鲤运输最佳装运水温为5℃~10℃,每上升5℃装袋密度减少近1/2,表2为不同规格锦鲤50cm×90cm塑料袋的包装数量,按12小时运输时间计。(2).包装方法普通货车长途运输:一般采用塑料袋充氧加泡沫箱保温的方式,具体操作方式是双层塑料袋,水和鱼的总体积约占封口后袋内总容积的2/5,封口时尽量旋紧,使扎口后塑料袋充分鼓胀而有弹性(俗语称“硬包”),再把扎好的包放入与塑料袋形状规格相匹配的泡沫箱,气温高于20℃的季节还有在泡沫箱四角各放300g~500g冰块,冰块应该装在小塑料袋内或者直接冻结在矿泉水瓶内,外面再包几层报纸,用以减缓冰块吸热的速度并吸收冷凝水。把箱盖盖好并用胶布沿四周封口,然后蚂蚱在车厢内,泡沫箱层与层之间应该错位码放,以便箱子之间相互支撑,减少塌陷和倒卧的风险。汽车托运的包装,与上述普通货车运输相比,多一层纸箱,套在泡沫箱外,其它与普通汽运一样。增加纸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抗冲击能力,减小破损风险。航空托运:国内航空运输的包装形式是固定的,一套包装箱由内而外为充氧塑料袋、泡沫箱、大塑料袋、纸箱,塑料袋的规格数量由托运人自定,泡沫箱、大塑料袋和纸箱为承运的航空公司设计和指定厂商生产销售的“鲜活水产航空包装箱”(套装)。有些航空公司指定的“鲜活水产航空包装箱”有标准和超大两种规格,如所运输的锦鲤全长超过45cm,建议使用超大规格航空包装箱。冷藏货车运输:如果采用冷藏货车运输,打包可以比较简便,与短途运输类似,运输前的准备期可能比其它方式运输要长一些,因为最好是能把运输水温降到5℃左右,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车厢内的温度也控制在5℃左右为宜。(3).大规格锦鲤的长途运输全长超过60cm的锦鲤,力量大,跳跃能力强,体格庞大,给长途运输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其运输质量的重点不在提高效率,而在避免损伤,保证完好。由于超大规格的“鲜活水产航空包装箱”也无法让大规格锦鲤伸展身体,如果要采用航空运输,应事先与航空货运部门协调,经同意使用加长的航空包装箱,如果无法办理航空托运,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汽车运输或包机专运。不论采取哪种运输方式,停食、吊水、包装水的准备等程序基本相似,但打包时最好使用麻醉剂,常用的麻醉剂是MS-222或丁香酚,前者使用的浓度是30mg/l左右(指包装袋内水中麻醉剂的浓度)。加麻醉剂的操作方法是,先把水和鱼依次入袋,然后滴加经稀释的麻醉剂(不要直接滴到头部)并不停搅动水体,鱼的回避游动消失时停止添加麻醉剂,然后立即排掉空气、充氧、封袋。三、到达目的地后的处理锦鲤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要经过“过水”处理,以便适应新的水质、水温。运抵后先检查,漏气的或袋内已死鱼的鱼袋应直接拆包,连鱼带水倒入池中,用气石打气,将濒死的鱼救过来。没有破包或死鱼的氧气袋,直接整袋放在准备放鱼的水体,夏季不要让阳光直射,这样放置半小时至1小时,袋内水温和池水趋于平衡,可以解开包,先消毒,然后放鱼。消毒前先倒掉一半袋内的脏水(注意防疫,不要倒在池里或进水渠里),加入等量的池水,加入消毒药剂。消毒药物可选用高锰酸钾10mg/l,浸泡10分钟;海盐3%,浸泡10分钟;聚维酮碘5mg/l,浸泡10分钟。过水和消毒结束后,徒手或用神仙网(一种底部开口的抄网,锦鲤捕捉时常用)将鱼捞进池中,包装袋内的水尽量少带入池中。
长期以来,对鱼类指环虫病的治疗普遍采用敌百虫,虽然这种药物对指环虫有杀灭作用,但不符合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健康养殖方式。敌百虫对一些鱼类和虾特别敏感,加上长期使用,已产生或多或少的抗药性。中草药是中国医药的瑰宝。它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不易产生抗药性优点,且其中的某些药物成分不仅有抗菌作用,还具免疫作用,进一步开展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成为必然趋势。探讨了复方中草药(黄柏、茯苓、百部、苦参、苦楝、贯众、青蒿、槟榔按照一定比例组成)治疗锦鲤指环虫病的实际效果。1.2 指环虫试验材料挑选患有指环虫病的规格一致(90±5.0g)的锦鲤80尾。鉴别特征为:镜检病鱼鳃上有指环虫虫体,鳃丝肿胀,鳃盖张开,鳃全部或局部呈苍白色,鳃丝通常为暗灰色,有时病鱼急剧侧游。大量寄生时,病鱼鳃盖难以闭合,体色变黑,离群缓慢独游,不摄食,逐步瘦弱而死亡。材料收集于信阳南湾渔场。1.3 实验方法分组:分4组,每组20尾。设5mg/L、8mg/L和10mg/L的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药液煎煮过程:黄柏、茯苓、百部、苦参、苦楝、贯众、青蒿、槟榔单独粉碎成末,以20:20:12:15:5:8:12:8的比例混合组成复方,分别取10mg、16mg、20mg复方中草药放入2L开水中,浸泡l0~15h,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加热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至剩余0.5L,备用。试验条件:在每个水族箱(3750px×1250px×2000px)中加入同理制备的复方中药,再加入充分曝气的自来水,分别调整至5mg/L、8mg/L和10mg/L的浓度组,控制水温25℃左右,pH值7.0~7.5。搅拌均匀后在每个缸中投入感染有指环虫的锦鲤20尾。试验6h、12h、24h、1w后分别取活鱼左边第一片鳃上鳃丝,制成玻片,显微镜下观察指环虫的存活情况,并做好记录。1.4 计算公式杀虫率=(对照组的指环虫平均数量-试验组的指环虫平均数量)/对照组的指环虫平均数量×100%。死亡率=(放鱼的数量-镜验时的鱼存活数量)/投放的鱼数量×100%。2 结果肉眼观察中草药浸泡效果,锦鲤在5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后,对指环虫的杀灭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太明显,6h后,鳃瓣仍然有一大部分呈灰白色。在8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6h后,可见部分虫体从鳃丝脱落,虫体死亡迅速;24h后,鳃丝上已见不到虫体;3~7d内,浸浴的鱼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在10mg/L的中草药合剂中浸泡,对指环虫的杀灭效果十分明显。未用中草药合剂浸泡的对照组,6h后,大部分鱼开始乱窜,呼吸频率明显加快;12h后,3尾鱼死亡,镜检鳃丝出血,布满白色群体,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逐渐增大,鳃全部或局部呈苍白色,鳃丝通常为暗灰色;有时病鱼急剧侧游,大量寄生时,病鱼鳃盖难以闭合,体色变黑,离群缓慢独游,不摄食,逐步瘦弱而死亡。一周后仅有6尾存活,死亡70%。死亡率见表2。镜下观察中草药浸泡效果,在载玻片上滴洒5mg/L、8mg/L、10mg/L的药液,从感染指环虫的锦鲤鱼体上分离到虫体,用吸管将虫体吸至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的变化。浓度为5mg/L的药液对指环虫的作用比较弱,6h后,发现有较少的死亡虫体,虫体活力减弱不明显。在浓度为8mg/L的药液中的虫体,2h后挤成一团。4h后,显微镜下虫体结构模糊。6h后,虫体结构完全被破坏,细胞质流出并凝固。在浓度为10mg/L的药液中的虫体,2h后虫体结构完全被破坏,细胞质流出并凝固。杀虫率见表3。3 讨论中草药类鱼药往往由多种成分和种类配合而成,其药效表现为多种成分融合后的综合作用。中草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成分多样。研究表明:中草药不但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挥发油、苷类、有机酸、鞣质、多糖、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和一些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而且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油脂、植物色素等营养物质。这些成分可以促进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蛋白质、酶的合成,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应坚持“科学配方,对症下药,规范应用”原则,对因病原生物而致病的,也要分清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或真菌类或寄生虫类,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对症治疗。本试验所用复方中草药是选用针对驱虫和杀菌效果好并具有多种活性物质的中草药,其中百部、苦参、苦楝、贯众、青蒿、槟榔具有较强的抗寄生蠕虫作用;苦楝具有收敛止血、止泻、抗菌的作用,此外,也可作生物碱的解毒剂;黄柏、茯苓可以燥湿清热、抑菌解毒。这些中草药配伍科学,并且试验结果证实对锦鲤观赏鱼指环虫病防治效果明显。采用8mg/L的中草药合剂浸泡,可有效杀灭指环虫并且不会对锦鲤产生毒害作用。10mg/L的中草药合剂虽然可杀灭指环虫,但对锦鲤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使锦鲤的呼吸困难,窒息死亡。在鱼病防治上,传统杀虫药物如敌百虫、硫酸铜等经反复试验,对指环虫防治效果虽然不错,但是具有毒副作用。采用中草药,不仅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不易产生耐药性,且成本低、效果好、无残毒。目前中草药作为渔药,还处于摸索阶段,对有的药物,其有效成份难以确认,治病的药理尚不十分清楚,使用的剂量没有严格的标准。在实际配伍中,一定要避免相恶、相反,以免两种药物合用后降低原有作用丧失药效,甚至产生毒性,要充分利用相须、相使、相制的关系,使组合方剂中各味药物取长补短,互相协同,提高疗效。应加强对渔用中草药药效、药理的基础研究,制定产品标准和剂量标准,使相关的生产、监察部门有章可循。注意用药对象,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对于不同的鱼类或鱼类不同的养殖周期,用药有时也有所不同。
昭和三色锦鲤锦鲤以修长的体型变异,加之艳丽的色彩、流畅的斑纹、优美的姿态,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鱼种。根据鳞片的差异,锦鲤可分为两大类,即普通鳞片型和无鳞或少鳞型。无鳞或少鳞型的锦鲤被称为德国系统锦鲤,是由从德国引进的无鳞的革鲤和少鳞的镜鲤与锦鲤杂交而培育出的品种。根据斑纹的颜色,锦鲤可分为三大类,即单色类,如黄金锦鲤等;双色类,如红白锦鲤、写类锦鲤等;三色类,如大正三色锦鲤、昭和三色锦鲤等。锦鲤的体表颜色主要有天蓝、银灰、大红、金黄、淡黄、乳白以及五花等,综合各种特点一般将锦鲤分为13大类,每类又根据锦鲤体表色彩和斑纹的不同分为很多品种,评价最高的品系有红白系、大正三色系和昭和三色锦鲤。大正三色锦鲤
幼鱼的挑选孵化后的仔鱼饲养20~30天,鱼体长到3厘米左右时,开始进行挑选,去劣留优,强化生长速度,以达到保护性状的目的。挑选幼鱼是饲养过程中获得优质锦鲤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在孵化后的3个多月期间内进行3~4次挑选。第1次挑选在仔鱼孵出后的20~30天内进行,鱼苗体长达到3厘米左右。主要是选留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脊柱笔直,各鳍无畸形或缺陷,品种特征明显的个体。对其它个体淘汰掉或另行培育出售,但品种不同,其生长速度和形成斑纹的时间也不相同,所以品种特征显现时间也有早晚。例如:昭和三色锦鲤在孵化后15天左右开始显现,黄金系锦鲤则在孵化后50天左右显现。第2次挑选在第1次挑选后20天左右开始,选择标准为各鳍形状是否优美,尤其胸鳍,头形是否对称,眼、吻、触须是否变形,色彩是否鲜艳浓厚,图案斑纹是否清晰,品种特征是否明显等。第3次挑选与第2次挑选间隔20天左右。选择标准:鱼鳍大小比例要适宜,色彩鲜明,白底要纯净,不能有污点,红斑要求边缘清晰,黑斑要浓淡均匀,斑纹左右平衡,若在吻部及尾柄部有白色部分要清晰,品种特征明显等。第4次挑选与第3次基本相同。经过上述3~4次挑选,一般每尾鱼所繁殖的后代中,最终符合要求的仅为尾或更少。锦鲤是大型鱼,具有食用价值,经多次挑选淘汰出来的鱼苗可以作食用鱼饲养。二、成鱼的饲养管理锦鲤食量较大,放养密度以稀一些较好。大面积水泥池养殖,每平方米放养3~5尾为宜,适当搭配草、鲢、鳙等进行混养。锦鲤是杂食性鱼类,可将剩饭、剩菜、果皮等,加入10%左右的动物内脏、福寿螺、蛆蛹、蚯蚓等动物性饲料混合制成颗粒投喂。其饲料蛋白质含量应达35%左右、脂肪5%~8%。应坚持“四定”投喂,具体投喂时,要根据鱼体大小、气候变化及水质情况适量投饲,每次喂料以15~30分钟为宜,日投料量为鱼体重的5%~6%。夏季一般上午6时~7时和下午15时~16时各喂1次,冬季下午13时~14时喂1次即可。坚持每天巡查,及时捞出剩饵残渣,夏季每2~3天换1次水,春、秋季每4~5天换1次水,换水量为原池的1/3~1/2。保持水质的清爽。高温阴雨天气要注意增氧,防止泛池的发生。冬季可将锦鲤移入室内,室内水温保持在2~10℃,适当投给易消化的饵料,保证安全越冬。
人工催产锦鲤人工催产时间一般选在水温25℃左右。可以采用二次性胸鳍注射法,催情的有效药物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地欧酮等。2.人工授精在繁殖季节,将临产的雌雄亲鱼同放一池,投放适量鱼巢,添加部分新水,然后注意观察。当发现雄鱼激烈追逐雌鱼。表明即将产卵、排精,此时将雌雄亲鱼用脸盆连水带鱼舀起,分别放入白色搪瓷盘中轻压雌、雄亲鱼腹部,若从生殖孔中分别流出成熟卵粒或乳白色精液,说明已经成熟。雌雄亲鱼准备好后,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先取雌鱼,用毛巾或纱布擦干鱼体,一人用左手轻握其尾柄,使其不能左右摆动,用右手轻握鱼头,另一人用右手拇指由胸鳍处卵巢前端轻压雌鱼腹部,即有卵粒由生殖孔流入事先消毒洗净的白色搪瓷盆中,连续挤压数次,直至基本排空。然后用同样方法处理雄鱼,将精液迅速挤入盛卵盆中,加一定等温新水。再用干净的羽毛轻轻地把精、卵拌匀,充分混合迅速授精。3.孵化将孵化容器消毒、洗净,注入孵化用水,即无污染无敌害的江河水、井水、自来水等。待水温与产卵水温相近时放入消毒的鱼巢。一般水深25~30厘米,每平方米鱼巢6~8个;若孵出的仔鱼至幼鱼前的一阶段要在该容器内培育,放鱼巢密度要降低至3~5个。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关系密切,在水温18℃时需要5~7天,在水温22℃时需3~4天,水温25%时,需2~3天。水温一般控制在最佳范围18~24℃内,孵化时间控制在3~4天,孵化率高达90%以上,孵出的仔鱼体质最佳,且优质鱼数量最多。
孵化后的锦鲤仔鱼,饲养了20天至1个月左右,鱼体长到3厘米左右时,就要进行挑选,挑选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劣留优,强化生长速度,以达到保护遗传性状的效果,因此,挑选幼鱼是饲养过程中获得优质锦鲤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挑选工作是在孵化后的3个多月期间内进行3~4次挑选。挑选因品种的不同、生长速度的快慢和出现斑纹的早晚而挑选的时间也有差异。例如,昭和三色锦鲤在孵化两个多星期时就可以进行挑选;黄金系统锦鲤则为50天可以开始挑选;而红白系和大正三色系统的锦鲤,为60天左右才可以开始挑选。总之,幼鱼需生长到体长3~5厘米时挑选才能开始。挑选的要点是:首先去掉畸形、色彩不鲜艳的鱼。还要依照花纹的生长状况和质量好坏的标准进行挑选,如红白系锦鲤,红斑纹颜色淡的,应淘汰;黄金系锦鲤,头部无光泽、鳞片覆盖不好、鱼体杂斑多、胸鳍生长不好的,均应淘汰。锦鲤在喂养过程中淘汰率比较高,若l尾亲鱼一般产卵20万~40万粒,孵化后经过数次挑选,最后只能留下约5000尾大鱼。据有关资料介绍,亲鱼产卵10万粒,经4~5日的孵化后,获仔鱼6万~7万尾;再经20天的喂养可获得体长2厘米的幼鱼3万尾;至7月份经第1次挑选,留强去弱,只留下1.6万尾;再经过第2次挑选或日常喂养中淘汰,则只能留下5470尾鱼;至11月越冬时,只有鱼3600尾;满1年时,就只能留下精壮的大鱼2300尾。可见淘汰率之高,真可以说“万里挑一”。
锦鲤稚鱼长到一定阶段时,必须从批量的群体中进行筛选。为了做好筛选工作,锦鲤稚鱼池的面积以2000平方米(3.0亩)左右为宜;因筛选工作是在盛夏,所以要选择在早晨进行,最迟也要在上午10:00以前完成,否则会因水温上升而引起意外损伤。进行拉网和筛选操作的前一天,应给池塘排水,降低水位。昭和三色在孵化后7~15天就可以从“黑仔”(体长约1厘米左右)中予以筛选;大正三色在培育过程中会呈现墨黑色,有的虽是淡墨,但如果绯花纹较好者在筛选时还是以保留为宜。红白或大正三色等大约在孵化后40~60天可以做第一次筛选;有的在秋季时虽然呈现为淡墨,但到了立春时会变成艳墨;也有的要到2~3龄时才能变为乌黑,或者绯红变得更为鲜艳。筛选工作要掌握各种锦鲤的遗传特征,而筛选的准则是以育成何种质量的鲤鱼来定位的。在第一次筛选中,凡是带有其品种遗传特征者,都要予以保留。之后,约经过20天,再做第二次筛选工作,按不同品种和规格分池放养,以提高锦鲤的成活率。
一、生物学特性锦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是广温性鱼类。适水温度5~30℃,最适宜温度为21~27℃。但对水温急剧变化适应力不强,如果温差在3~5℃以上时,锦鲤就会生病:锦鲤适宜pH值为7.2~7.4的弱碱性水体;且水中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含量少,溶氧充足,硬度低。锦鲤是杂食性的,一般软体动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以及细小藻类都是锦鲤的美食。锦鲤是卵生动物,雄鱼2龄成熟,雌鱼3龄成熟,每年产卵一次,产卵期一般在每年的4~6月。锦鲤的寿命很长,一般可达70年。目前最大的锦鲤重达45千克,长度超过150厘米。二、繁殖1.选择亲鱼作为观赏鱼的锦鲤繁殖要有目的地选择亲鱼。锦鲤主要观赏背面,所以最好选择上下较扁、剖面是扁椭圆形、整体呈纺缍形的,而色彩则根据培育目的来选择相应体色的亲鱼。雌鱼较雄鱼的腹部肥大;肛门处雌鱼宽平近圆形,雄鱼较小成长椭圆形;达到性成熟阶段雄鱼胸鳍边缘鳍条上有粗糙角质状突起的“追星”。2.产卵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锦鲤的繁殖季节,当水温上升到16~18℃时,即可将选择好的亲鱼移入产卵池,每个池内放亲鱼2~3组即可,入池后,当发现亲鱼有相互急促追逐现象时,表明即将产卵。产卵一般在清晨4点左右开始,到上午10点左右为止。一般一次可产生20万~40万粒卵。锦鲤的卵径一般2.1~2.6毫米,产出后吸水膨大,卵膜外举,粘性会使其粘附于鱼巢上孵化。待亲鱼产完卵后,将附有受精卵的鱼巢取出,用5%~7%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消毒,然后移出亲鱼,在产卵池进行孵化。3.孵化孵化时的水深一般为30厘米,水质与水温要求与产卵时用水相同。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直接相关,在适宜水温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在水温18℃左右时4~5天,在20~22℃时为3~4天,在25℃时约3天。刚孵化的仔鱼不动、不食,依靠吸收腹部的卵黄囊为营养。待卵黄吸收完毕后,仔鱼便开始自由游动,并开口摄食外界食物,此时应及时投喂饵料。4.苗种培育鱼苗下池前5~7天预先育肥水质,用绿肥或人工肥均可,使池水呈淡黄绿色,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为宜。对刚孵化后的仔鱼,其开口饵料可喂养“洄水”(即含草履虫等小水生动物饵料)、蛋黄或小红虫。2厘米左右时就需喂红虫等饵料。长到5厘米以上时,就可以喂人工合成颗粒料。
一、饲喂程序日本锦鲤是杂食性的,像人似地,对每一样东西都有好胃口。日本锦鲤的饲料分人工和自然两种。大多数锦鲤爱好者主要用人工饲料,饲料成分依投喂对象不同而有所变化。鱼粉和麦芽混合是其主要成分,这样较易消化。当水温较低时用冬季饲料,加深色泽的饲料里含有如螺旋藻等的类胡萝卜素,夏季饲料主要是促进锦鲤生长。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饲料配合使用就已足够,但有些锦鲤爱好者们,又添加了各类其他成分。中国大白菜和圆白菜也是锦鲤爱吃的食物。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要依水温和池塘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大体上,锦鲤因没有胃储存食物。应少量多次投喂。二、养殖管理日本锦鲤的实际养殖应适应季节的变化。日本冬季的水温通常为5~10℃,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多数日本锦鲤都在冬眠,当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日本锦鲤就停止运动,呆在池底,在如此环境下,不需投喂。水温在10~15℃之间,它们游动的很缓慢,在较温暖的日子里可喂一些富含淀粉的饲料,易于消化,可2~3天喂一次。即使每天供给食物,它们也会吃的,但避免投喂过多。在水温较低时,锦鲤对已摄食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这会导致它们产出胶状粪便和内部器官机能失调。水温达15~20℃时,锦鲤变得活跃起来,这时可一天喂1~2次,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低一些,易于消化。然而,这个季节也正是许多寄生虫大量繁殖的时候,如:鱼鲺、锚头鳋等,这类寄生虫一经发现应立即消灭。水温达20~25℃时,锦鲤的胃口最好,一年中此时生长也最快,饲料里应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一天可喂2~5次,加深色泽的食物也应在这时投喂,目前,这类饲料中都添加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浮游植物,名叫螺旋藻的浮游植物在日本广泛应用。然而螺旋藻不易被消化,每年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投喂给锦鲤,饲料中含有螺旋藻过多,会导致锦鲤皮肤变黄,且内部器官功能失调,建议饲料中螺旋藻的含量应在10%~15%之间。水温30℃以上时,锦鲤吃食减少,投喂量也应相应地减少。当水温逐渐降低到15~20℃时,锦鲤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都应减少,这时也是锦鲤一年中最漂亮的时候,加强皮肤的色泽喂养,应考虑营养的吸收,在秋季较温暖的时节进行较好。当水温进一步下降,达15℃时,投喂量应大量减少,10℃以下时停止投喂。每个季节的投喂过程只是一个总体的指导性的东西,实际操作时,还应根据锦鲤个体状况及养殖塘的条件加以调整。
奇迹重生,重铸辉煌,新版魔剑士归来!海量钻石,众多好礼,你敢拿我就送!
锦鲤,是一种家养的观赏性鲤鱼,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最早见于中国西晋时期,在明代已非常普及,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据传锦鲤起源于中国广西龙州锦鲤、江西兴国红鲤、浙江杭州金鲤,早期由中国传入日本,初期叫“绯鲤”、“色鲤”、“花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称“锦鲤”。锦鲤源于中国,兴于日本,后又回到中国,可谓经历了“出口转内销”的过程。锦鲤对水质要求不高,食性较杂,易繁殖,其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体长可达1-1.5米,寿命也极长,能活60-70年(相传有200岁的锦鲤),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是备受青睐的风水鱼和观赏宠物。锦鲤以其独具的阳刚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被冠以“观赏鱼之王”的美誉。锦鲤的生物学特性:  1、锦鲤的适水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1~27℃,但对水温急剧变化适应力不强。如果温度升高或下降3℃以上时,鱼就会生病;超过10℃时,鱼就会死亡。  2、锦鲤在强烈阳光下生长缓慢,因此要为它创造有荫蔽的环境,如可在塘角或喂食处盖一个遮荫凉棚。  3、锦鲤在水中生活依靠鳃吸收溶解氧,将氧气送到鱼体中和吸收的食物营养成分结合而产生能量以维持生命。所以,水中是否有充足的氧气是养好鱼的关键,放养密度宜稀一些为好。  4、锦鲤是杂食性的,一般软体动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以及细小藻类都是锦鲤的美食。夏季锦鲤摄食较多,到冬季则摄食较少或几乎不进食。因此,投喂时可视季节不同而有所增减。春天水温在12℃以上时,每天可投放三次饵料;水温降到12℃以下时,一天只喂一次就够了。  5、锦鲤是卵生动物,雄鱼2龄成熟,雌鱼3龄成熟,每年产卵一次,产卵期一般在每年的4~6月。这时,性成熟的雌鱼,在早晨4~10时产卵,卵粘性,直径约2.5毫米左右,白色或淡黄色,体外受精,受精卵最好捞起单独孵化。一般经过4~5天孵化,仔鱼便破壳而出。刚孵出的仔鱼可喂轮虫和小枝角类,还可用捏碎的蛋黄喂养。  6、锦鲤适于PH值在7.2~7.3的弱碱性低硬度的水。若水质硬度偏高,则体表经常会有少许充血状态。  7、锦鲤的寿命很长,一般可达70年。锦鲤的年龄测定,与多数鱼类相同,测定鳞片的年轮数,即表示锦鲤的寿命。锦鲤的繁殖习性:锦鲤性成熟年龄为1~2龄,繁殖期为2~6月。当水温升至16℃以上时,雌雄亲鱼在池塘中交配产卵,卵粘性,黏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孵化。锦鲤繁殖力强,1尾体长30~40厘米的雌鱼可产卵30万~40万粒。锦鲤养殖技术:锦鲤有水泥池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方式。大面积水泥池养殖,每平米放养3~5尾为宜,适当搭配草鱼、鲢、鳙等进行混养。池塘养殖面积以3~5亩,水深1.8~2.5米为宜。鱼种规格8~10厘米,放养密度尾/亩,适当搭配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混养。养殖过程一般采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投喂,饲料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日投饵量约为鱼体量的2%~5%。水质良好是保证锦鲤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因而鱼池水质要清爽,要适时增氧,保持池水中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锦鲤病害防治:[痘疮病][病原] 疱疹病毒。[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鲤、鲫及圆腹雅罗鱼等,影响鱼的生长及降低商品价值,在越冬后期可引起病鱼死亡。该病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及水质肥沃的池塘、水库、网箱内;当水温升高后会逐渐自愈。[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增生物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或分离培养到疱疹病毒。[防治方法]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2、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3、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4、曾用氯霉素治疗,每尾病鱼肌肉注射25毫克,同时用0.225x10-6氯霉素水溶液药浴,有一定疗效。[疖疮病]在鱼体躯干的局部组织上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如人类疖疮病相似的脓疮。发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附近的两侧。 典型的症状是:在皮下肌肉内形成感染病灶,随着病灶内细菌繁殖增多,病情发展,肌肉组织溶解、出血、渗出体液、细胞游离,里面充满脓汁、血球和大量细菌。患部软化,向外隆起。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隆起的皮肤先是充血,以后出血,继而坏死、溃烂,形成火山口形的溃疡口。切开患处,可见肌肉溶解,呈灰黄色的混浊或凝乳状。 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患处真皮发生肿胀、变性、充血、出血,但尚未坏死。病灶中心的骨骼肌纤维完全解体,在其中可看到大量杆菌、脓液及少量已坏死、解体的炎症细胞。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不清,细菌在组织内蔓延扩散,大量炎症细胞弥漫地浸润于组织间隙,脓性渗出物沿着较疏松的组织间隙扩散,为渗出性炎中的弥慢性化脓性炎,即蜂窝织炎。[诊断] 根据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情况,即可作出诊断。有些粘孢子虫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体表隆起,患处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及皮肤充血(如鲫碘泡虫寄生在鲫鱼头后部的背肌中)。区别这两者,必须用显微镜检查病灶中心处的压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杆菌无粘孢子虫寄生,后者则相反。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 2、用漂白粉挂篓;3、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4、用磺胺噻唑喂鱼。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克,第2-6天用药量减半。药物与面粉拌和投喂,连喂6天; 5、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呋喃唑酮5克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15-20天; 6、每100千克鱼每天用盐酸土霉素5-7克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10天。
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中央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0.03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穿孔病鱼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病鱼的体表,以开始的红斑到随后的皮肤和肌肉坏死溃烂,形成溃疡和穿孔为特征。发生的部位可在胸部、腹部和尾部的两侧、头后背侧、鳍条基部等处,以躯体两侧最多见。在一尾病鱼上少则有1-2处病灶,多的可达7-8处。最初是在体表出现的黄豆大的红斑,这种红斑逐渐扩大,红斑处皮肤红肿,鳞片松动,基部充血。随后表皮糜烂,鳞片脱落,露出充血、出血的真皮,接着真皮也坏死溃烂露出肌肉,肌肉发生溃烂后留下坑状的溃疡灶。溃疡的大小、深浅不同,小的0.2-0.3×0.2-0.5厘米,大的可达2~5×2~6厘米,浅的溃疡深度仅0.1厘米左右,深的可达0.6厘米。溃疡灶内由于组织的坏死程度不同,因而溃疡面高低不平。溃疡的形状有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边缘不整齐,灶内有不规则的出血区,在一些陈旧性的溃疡灶内有水霉寄生。溃疡周围的组织充血发红、肿胀、鳞片竖起。已经形成溃疡的,最后多向穿孔发展,肌肉彻底坏死烂掉,穿通体壁,形成穿孔,暴露出体腔和内脏,水很快涌入体腔,引起病鱼死亡。穿孔的形状多为类圆形,小穿孔的直径1~2厘米,大的2-4厘米,在一尾鱼上一般仅有一个穿孔,穿孔处可见残存的骨刺。发生在尾部的溃疡则溃烂至露出骨骼。有的病鱼可见眼球突出。体表变化比较严重的病例,可见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充血、肿胀,质地脆弱,鳃丝及肠粘膜上附有较多的粘液。[防治方法]1.鱼种进箱前或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消毒鱼体。2.,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浸洗药物](1)食盐:每50公斤水加食盐1.5公斤,浸洗5分钟。(2)高锰酸钾:20ppm浸洗10-15分钟。(3)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用药0.3克,浸洗1-2小时。涂抹药物:(1)四环素或金霉素消炎油膏涂抹鱼体患部。(2)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用凡士林调合,抹于鱼体患部。
松鳞病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金鱼、锦鲤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较流行,在热带观赏鱼中,攀鲈科、斗鱼科和鱼将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的氯化钠溶液与日俱3%碳 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 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纤毛虫,身体为球形或卵圆形,表面长着短小而分布均匀的纤毛,身体的中央有马蹄形的大核,患病鱼体上的囊泡就是由这些小瓜虫大量密集寄生所出现的现象。这种属于金鱼、热带鱼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发的后期鱼体表面会有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光泽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精神萎靡,有时浮游于水面,有时群集于养鱼容器之一隅,很少活动,终至大批死亡。[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放在每公斤水含1片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或用千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三的醋酸亚汞溶液浸洗30分钟,或者稍微提升温度。原来鱼缸里的水应当彻底换掉。
打印病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多数两个相连,少数单个,菌体长为0.7~1.7微米,宽0.6~0.7微米,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防治方法(1)在扦插、搬运鱼时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可以预防或减轻病情。(2)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克,全池遍洒。(4)每67平方米水面用0.75千克辣椒粉加水10~15千克煮沸后,全池均匀泼洒,连续3天。(5)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氯霉素注射,每千克鱼注射5毫克,或注射四环素,每千克鱼注射2毫克,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烂鳃病]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防治方法]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克、硫酸铜0.2克、亚硫酸铁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克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2)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3)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水中,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4)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鱼虱]鱼虱是一种寄生性的甲壳类动物,大部分时间寄生在金鱼身体上,只有幼虫和成虫产卵期才到水中流动。鱼虱腹面处有两个吸盘,用来吸附在 金鱼身体上。口部呈针状,用来刺进鱼体,吸取血液,使患处出血变红,因而易受细菌感染。除非金鱼受大量的鱼虱侵袭,否则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机磷的杀虫剂是鱼虱的特效药,但对金鱼也有害处,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钳子把鱼虱逐一除去,或用Sera鱼池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美利坚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鱼放养前进行检查 。
[锚头鳋] 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6-10厘米的鱼种可发生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露在鱼体外面的虫体上常有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藻类和霉菌附生,当严重感染时,使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样,从而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病鱼的活动能力。鱼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使病鱼口腔不能关闭,无法摄食而死。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由于锚头鳋的寄生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因而皮肤上形成石榴子样的红斑。锚头鳋寄生于草、鲤等鳞片较大的鱼时,则使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鳞片色泽较淡,寄生处亦出现充血的红斑,但一般肿胀不明显。鱼放养前进行检查,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时,先清除,后用高锰酸钾浸洗后再放养。[治疗方法]肉眼可辨出,可用镊子来清除,然后局部用红药水涂抹伤口!
锦鲤的常见疾病有:烂鳃病、水霉病、白点病,寄生虫病等等,严重的会导致大量死亡。均以预防为主。在水族箱中饲养锦鲤要注意控制水质,经常换水,不要因水质败坏而引起锦鲤体表充血;在池塘饲养不易观察,要注意防治寄生虫病;新鱼检疫和饵料消毒处理可避免大部分疾病发生;要经常泼洒一些抗病药物,如亚甲基蓝,浓度以水保持淡蓝色为宜,可以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
1.病因:锦鲤体表受伤后,伤患处寄生水霉菌等真菌后引起此病。2.症状:患病锦鲤游动缓慢,摄食时活动迟钝,食欲减退。病鱼体表着生柔软棉毛状灰白色菌丝,鱼体皮肤粘液增多。3.流行情况:水霉菌为喜低温种类,故此病多发于水温19℃时。在鱼苗入箱初期和锦鲤选优、分养后5~10天,以及网衣清洗之后多发病,皮肤受损伤的锦鲤易患水霉病。4.防治方法①控制锦鲤放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网箱拉网操作时尽量小心,避免锦鲤鱼体受伤,一旦发现病症及时处理;②鱼苗入箱前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③将食盐分装在筛绢袋或布袋中,每袋约装食盐500克,在网箱中均匀的挂袋施药,每立方米水体挂1~2袋,此法可以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和蔓延;④发病后及时捞出患病锦鲤,集中放养在静水网箱中,用0.2~0.3克/立方米浓度的二溴海因配成药液后全网箱均匀泼洒。
1.病原:革兰氏阴性,鱼害粘球菌。2.症状:早期病鱼食欲减退,体表部分鳞片脱落,表皮微红,外观微微隆起,随后病灶出现出血性溃疡,从头部直至尾柄均可出现,有的病灶酷似打印病,其溃疡可深及肌肉至骨骼内脏,如同一个洞穴,故称洞穴病。发病快,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病原体侵入鳃部,造成呼吸困难,窒息而亡。3.流行情况:每年9月至次年5月为流行期,初冬水温为流行盛期,主要危害二龄成鱼和产卵亲鱼。4.防治方法⑴预防:①经常投喂鲜活生物饵料,增加饲料营养,提高对穿孔病的抗病能力。②合理密养,水中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毫克/升左右,避免鱼浮头,以增强抗病力。⑵治疗:全池泼洒土霉素使池水呈0.2~0.3毫克/升,第三天用中草药“五倍子”和“地丁草”,每立方米水体各用3克煎汁全池泼洒,隔天“五倍子”和“地丁草”再用一次,效果显著,可治愈。
1.病因:锦鲤体表受伤后,伤患处寄生水霉菌等真菌后引起此病。2.症状:患病锦鲤游动缓慢,摄食时活动迟钝,食欲减退。病鱼体表着生柔软棉毛状灰白色菌丝,鱼体皮肤粘液增多。3.流行情况:水霉菌为喜低温种类,故此病多发于水温19℃时。在鱼苗入箱初期和锦鲤选优、分养后5~10天,以及网衣清洗之后多发病,皮肤受损伤的锦鲤易患水霉病。4.防治方法①控制锦鲤放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网箱拉网操作时尽量小心,避免锦鲤鱼体受伤,一旦发现病症及时处理;②鱼苗入箱前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③将食盐分装在筛绢袋或布袋中,每袋约装食盐500克,在网箱中均匀的挂袋施药,每立方米水体挂1~2袋,此法可以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和蔓延;④发病后及时捞出患病锦鲤,集中放养在静水网箱中,用0.2~0.3克/立方米浓度的二溴海因配成药液后全网箱均匀泼洒。
病原:革兰氏阴性,鱼害粘球菌。2.症状:早期病鱼食欲减退,体表部分鳞片脱落,表皮微红,外观微微隆起,随后病灶出现出血性溃疡,从头部直至尾柄均可出现,有的病灶酷似打印病,其溃疡可深及肌肉至骨骼内脏,如同一个洞穴,故称洞穴病。发病快,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病原体侵入鳃部,造成呼吸困难,窒息而亡。3.流行情况:每年9月至次年5月为流行期,初冬水温为流行盛期,主要危害二龄成鱼和产卵亲鱼。4.防治方法⑴预防:①经常投喂鲜活生物饵料,增加饲料营养,提高对穿孔病的抗病能力。②合理密养,水中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毫克/升左右,避免鱼浮头,以增强抗病力。⑵治疗:全池泼洒土霉素使池水呈0.2~0.3毫克/升,第三天用中草药“五倍子”和“地丁草”,每立方米水体各用3克煎汁全池泼洒,隔天“五倍子”和“地丁草”再用一次,效果显著,可治愈。
对于家养锦鲤的鱼病防治与其他鱼类一样主要也是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应多观察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和锦鲤的饮食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则要抽样进行检查,发现有病症要及时处理,对症下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嘉应锦鲤的常见病:1.锚头鳋病此病较易发生于春季水温较低的瘦水池塘,锚头鳋主要寄生在锦鲤腹部或鳍的根部,大量虫体钻进宿主肉中,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食欲减退,游动缓慢。治疗方法:病鱼用0.2毫克/升的敌百虫溶液或3%的氯化钠溶液浸泡30分钟左右,池塘水体可通过施肥让水体变肥,在气温上升时降低水位快速提高池塘水温,这样就可又有效地控制锚头鳋繁殖。2.水霉病此病易发于冬季或早春季节,由于拉网起捕或其他原因的机械性损伤使鱼体感染水霉菌,症状:病鱼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鱼游动缓慢,逐渐消瘦直至死亡。治疗方法: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的氯化钠溶液浸泡病鱼30分钟,另外用口服维生素E,每100公斤鱼每天用5~6克拌进饵料内投喂以增强锦鲤的抵抗力。3.肠炎病此病易发于夏季水温较高,由于摄食到变质饲料或投喂总量变化较大消化不良而引起,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鱼体发黑,腹部肿大,解剖发现病鱼肠道充血糜烂,有些严重轻挤腹部有黄色积水渗出。治疗方法:可在饵料中每公斤拌入大蒜素5克搅拌均匀投喂病鱼,连续3~5天。
病原:小瓜虫。2.症状:当小瓜虫幼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使鱼体组织增生形成一个个白点状脓胞,肉眼观察时就是一层密麻麻的白点。小瓜虫则藏在脓胞里逐渐发育为成虫。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此时病鱼虽仍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一起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症状开始明显,鱼体感觉不适,且常呈呆滞状浮在水面。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时治疗,白点病将迅速传播开来,使鱼群集体患病。3.流行情况: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亡。4.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予以防治。如再辅以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选用“鱼用复合敌百虫粉”,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每1立方米水体中用1克,每隔2天用1次,连用2次。
1.病原:导致此病的是一些寄生的纤毛虫,如已知的口丝虫。2.症状:就像一层白色的薄膜覆盖在鱼体表面,鱼体分泌了过多的粘液。3.治疗:喷洒福尔马林,每吨水25毫升,2~3天后,体表白云症状逐渐退去。而且,此病类似于白点病,水温上升到25℃以上时,这种病将会自动痊愈。
1.病原:此病由纤毛类寄生虫如小瓜虫引起。2.症状:仔细检查可发现小白点儿,虫体不足一毫米长,只存在于锦鲤体表上,被感染的锦鲤游动迟缓。还容易被第二类病原体感染。3.治疗:可用食盐水来治疗此病。每吨池水用5公斤食盐。假如池塘装备了加热设备,水温升高到25℃以上时,虫体会自动脱离宿主。
1.病因:养殖过程中不当操作使锦鲤体表损伤,是发生溃烂病的主要原因。锦鲤受伤后,受到细菌感染,鱼体质减弱,在水质较差的条件下,引发此病的发生。溃烂病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2.症状:锦鲤发病后在体表出现不规则的白斑,和正常的白色品系体征不同的是:白色病斑呈点状,颜色较浊。随着病情的发展,白斑扩大,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充血变红,患处鳞片脱落,表皮和肌肉腐烂后出现凹陷,伴随脓血渗出。3.流行情况:常发生于低温期,成鱼发病率高,在锦鲤越冬后亲鱼繁殖期前一段时间为多发期,往往会影响锦鲤的繁殖。4.防治方法①合理投饵,增强锦鲤体质,移箱时小心操作,避免锦鲤受到机械损伤;②在亲鱼培育中严格做好鱼体、网箱的消毒,经常用富氯等水体消毒剂,采用如上述的挂袋法处理养殖水体,减少病菌的生长和繁殖;③全网箱内泼洒0.3~0.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④每千克饲料内添加本品0.5~1.0克中鱼尼考制成药饵投喂患病锦鲤。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坏死腐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