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复杂度棋盘如果继续变大,到底会不会显著增加复杂度

睿碁智能围棋棋盘,下棋再也不用看电脑了,为了保护孩子视力您还等什么呢?|数码交易区 - 数码之家
查看完整版本: [--
赞助商链接
睿碁高科技智能棋盘 智能围棋棋盘开启双11大促销活动,限时8折优惠只有一天,再送全国包邮,数量有限抢完即止!产品特点:&&&&&& 1.下棋时不看电脑保护视力&&&&&& 2.下棋体验更加真实棋感好&&&&&& 3.任何家长都可以陪孩子下棋 [attachment=3284627]
观看产品在弈城对局的实战视频,请点击: 主要功能:计时、记谱、复盘、打谱、定式、习题、人机对战(电脑最高业余4段)、弈城对局、比赛直播。主要用途:用于培训;用于学棋;用于直播比赛 产品包装:
[attachment=3284628][attachment=3284629]
24小时咨询电话:400-001-2866淘宝专卖店:详情请访问睿碁科技官方网站: 帮朋友发的,有需要请联系以上的联系方式。
赞助商链接
看了视频。。这东西就一蛋疼。。。一个人要放红黑棋。。。
赞助商链接
如果几百块的话,买一套给老人这3K多。。。。。。看了下价格,华丽的右上角小叉叉
看了下价格,华丽的右上角小叉叉
连本子一起3000多!价格不错!!
产品还是很具创新的,就是要帮对方摆子很麻烦,还容易搞错。能否把对方的棋子设计成不同颜色来显示?
左手持黑子 右手持白子,好像自己同自己下棋
这价格,估计没人会入手
看了下价格,华丽的右上角小叉叉&&
实际意义何在?如果只为视力,不玩好不好!
看了下价格,华丽的右上角小叉叉这个还不如买个显示器平着放。。。
大神们。D一个出来玩玩。
真不知道多2的人才发明出这玩意...
创意不错,价格不值,自动放棋的还差不多。
看了价格后,呵呵,然后点叉叉
坛友们都有电脑的,你把电脑的价格去掉吧
适合将棋盘传到电脑上。1.选用知名的品牌器件,例如Samsung、Intel、Evenlight亿光的英文拼错了。
顶起来!数字补丁XX
蛋疼&& 没事闲的&&一个人玩
我十几年前就幻想过:二个人面对面下棋,就一张可折叠的棋盘,每人手上带一个小东西,用手指触摸棋盘交叉点,在交叉点处就显示相应该的黑子或白子(省略了棋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二个人想下棋,不用再面对面了,但是新问题出来了:一是电脑辐射,更重要的是二个人通过网络在电脑上下棋,失去了现场的真实感和触摸棋子和棋盘的临场感觉。。。。。此商品的问世,通过类似真实的棋盘拉近了对局者的距离,如果可以不用电脑,棋盘上插接网线或无线天线就可对局,并且棋盘上安装上喇叭和麦克风就完美了。。。。
棋盘外观和棋子拍打棋盘的质感一定与真实的棋盘一样才好。。。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77402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欢迎您:游客!请先
→ 围棋是什么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围棋是什么&p&我读着新版本AlphaGo的论文,对比前一个版本(即AlphaGo Fan)的论文。直观感受如下:&br&&/p&&p&旧版AlphaGo:&/p&&img src=&/v2-eb5bf0dce50da9192bde72db4d0eeb0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55&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v2-eb5bf0dce50da9192bde72db4d0eeb0c_r.jpg&&&p&AlphaGo Zero:&/p&&img src=&/v2-6d3ca80cf2450afd776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6d3ca80cf2450afd7765_r.jpg&&&p&&br&&/p&&hr&&p&&br&&/p&&p&如果我对围棋一无所知,读初代AlphaGo的论文,可能会有以下疑问:&/p&&p&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结构和功能很接近啊,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呢?&/p&&p&为什么要用专家的棋谱作为初始训练样本?从一张白纸开始训练岂不是更具有普遍性?&/p&&p&快速走子是什么鬼?只用价值网络评估不是更有效率吗?&/p&&p&为什么要输入围棋知识?AlphaGo的强化学习过程难道学不到这些知识吗?&/p&&p&&br&&/p&&p&旧版的AlphaGo,虽然神功小成,但斧凿痕迹显著。好似一只机器人女友,虽有绝色容颜,却长着机械手、声音冷如谷歌娘(误)。理想的围棋人工智能,应该是简洁、优雅、浑然天成,就像死宅们的老婆新垣结衣一样(大雾)。&/p&&p&而新版的AlphaGo,真的造出了栩栩如生的Gakki(误)。&/p&&p&具体地说,AlphaGo Zero相比于初代AlphaGo,有以下几点改进:&/p&&p&1、将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合并,组成一个可以同时输出策略p和价值v的新网络。&/p&&p&1.1、简化了新网络的结构。新策略·价值网络的输入特征平面由48个减少到了17个。其中,涉及围棋知识的输入特征(气(liberty)、征子(ladder))被删去。&/p&&p&2、新策略·价值网络只需通过强化学习来训练,无需监督学习。即无需输入人类高手棋谱作为初始训练样本,只需用随机落子作为初始训练样本。&/p&&p&3、优化了蒙特卡洛搜索树,主要是省去了快速走子(rollout policy),节约大量实战计算成本。&/p&&p&3.1、 快速走子策略也需要输入大量人类已知的围棋知识,比如如何点死大眼(Nakade, 如点死直三、丁四、刀把五等棋型的唯一招法)。省去快速走子,也就省去了输入这些知识的麻烦。&/p&&p&4、改卷积网络为残差网络,提高训练效率。&/p&&p&留下的,是一个从零开始训练的神经网络,以及用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MCTS算法行棋的AlphaGo Zero。&/p&&p&&b&知易行难&/b&。这些改进貌似不难想到,是因为AlphaGo Zero本来就是研究者理想中的女神。而初版AlphaGo不够女神,不是因为研究者不想,而是暂时做不到。举个例子,AlphaGo Fan版本中,神经网络的输入由48个特征平面构成。其中两个平面分别表示,某一步棋是否是成功的征子,和某一步棋是否是成功的逃征子。&/p&&img src=&/v2-a47cf5dd5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v2-a47cf5dd52_r.jpg&&&p&这是征子的基本图。白1逃跑,黑2、4以下分别从两侧叫吃白棋,使白方始终只有一口气。一直追到棋盘尽头,白方最终无路可逃。黑棋大获全胜。&/p&&img src=&/v2-7ff343811ffddc99943fd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02& data-rawheight=&3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2&&&p&而如果征子路上有对方的小伙伴接应,比如上图右上角的黑棋。那么征子就会失败,并且白棋满盘皆输。&/p&&p&征子是围棋的基本知识,初学者在前两三节课就会学到。但实战的征子可以非常复杂,甚至搞晕职业棋手。&/p&&img src=&/v2-f67b9acd0c2ffdfca41c3f5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67b9acd0c2ffdfca41c3f58_r.jpg&&&p&这张图来自职业棋谱,赵善津胜王铭琬。注意,白棋中央一大坨已经被征死了。白方看错了引征,招致全盘皆输。&/p&&img src=&/v2-316bbaec0c99a269c18a7dfdad92ed4f_b.jpg& data-caption=&白棋硬跑的后果如图。。全军覆没&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316bbaec0c99a269c18a7dfdad92ed4f_r.jpg&&&p&征子也能搞晕神经网络。我刚才在某计算机围棋的讨论区看到Joona Kiiski网友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p&&blockquote&- The learning was based on self-play. Understanding ladders is perhaps not so important if your opponent doesn't understand them either... Every time a decisive ladder appears on the board, the result is practically a coin toss.&br&&br&- And as others have pointed out, unlike almost all other go features, ladders are not at all a local feature. The features need to build up through a huge number of convolution layers, before it works. And it's difficult to build this understanding incrementally (unlike e.g. life & death where you can start with simple cases and then move to more difficult cases), so we lack bias to direct the learning to the right direction.&/blockquote&&p&大意如下:&/p&&blockquote&和绝大部分围棋的特征(比如死活、官子、定式等)不同,征子完全不是局部特征,而是全局特征。这就意味着,在神经网络能正确处理征子之前,征子的特征需要通过大量卷积层来慢慢建立。这会给神经网络的训练带来潜在的麻烦。&br&&br&如果对局双方(黑AlphaGo-白AlphaGo)都不懂征子,那么总体结果也不会差太多吧。每个征子的结果就好像投硬币一样随机,总的胜负加起来差不多是零。&/blockquote&&p&更要命的是,在征子上一旦出现失误,大胜的棋局会直接变成大败。&/p&&p&据此可以推测,征子的这些麻烦特性,使得初代AlphaGo不得不把征子作为输入神经网络的特征之一。(另一个软件Zen,即使和初代AlphaGo做了类似的处理,实战的征子依然会偶尔出错,被人类棋手逆袭了好多盘。)&/p&&p&AlphaGo Zero的神经网络,大胆省去了征子特征的输入。细细品味训练过程,略微吃惊:神经网络直到训练的(相对)后期才学会征子。&/p&&p&David Silver在Reddit的问答中表示:&/p&&blockquote&AlphaGo Zero has no special features to deal with ladders (or indeed any other domain-specific aspect of Go). Early in training, Zero occasionally plays out ladders across the whole board - even when it has quite a 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t of the game. But, in the games we have analysed, the fully trained Zero read all meaningful ladders correctly.&/blockquote&&p&大意如下:&/p&&blockquote&在训练早期,Zero偶尔会把征子走到棋盘的尽头(注:就像上面那图里硬跑征子的白棋一样。正确的策略是不去跑征子,及时止损)-- 即使她对围棋的其它部分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不过,在我们分析的Zero完全体对局中,她总能正确判断一切有意义的征子。&/blockquote&&p&&br&&/p&&p&或许是开发团队好运,更有可能是反复尝试以后才成功。总之,在征子上,AlphaGo Zero涉险过关。&/p&&p&同理,分拆策略、价值网络,以及采用快速走子,是旧版AlphaGo的暂时妥协,而在新版终于得以解决。&/p&&p&DeepMind,及其母公司谷歌的终极目标不是破解围棋,而是造出通用人工智能。通用智能不需要额外专业知识。AlphaGo Zero在无围棋知识输入的前提下达到如此高度,可以说离通用智能又近了一步。&/p&&p&大道至简。对于AlphaGo,最简洁的,就是最美的。&/p&&p&&br&&/p&&hr&&p&&br&&/p&&p&说棋。&/p&&p&摒弃人类棋谱输入,从零(Zero因此得名)开始训练阿尔法狗。去年谷李大战以来,棋迷翘首以盼的“纯净版”阿尔法狗终于问世。&/p&&p&更恐怖的是,Zero经过三天训练就达到AlphaGo Lee的水平 (即去年战胜李世乭的版本,ELO ~3750。对比今日柯洁ELO ~3660.),节约了90%+的时间。见下图。&/p&&img src=&/v2-593e310a1bece85e3504258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437& data-rawheight=&12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7& data-original=&/v2-593e310a1bece85e3504258e_r.jpg&&&p&四十天之后,Zero甚至超越了姐妹版本Master,对Master实现90%胜率。Master和Zero的主要区别是,Master有人类棋谱输入,经历监督学习(SL)而非强化学习(RL)。&/p&&p&我在论文中学到了一句拉丁语,starting &i&tabula rasa, &/i&从一张白纸开始&i&。&/i&看Zero的训练过程,就像看一个婴儿成长,妙趣横生。&/p&&img src=&/v2-d4e3d497ea06aa5e1b43e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020& data-rawheight=&11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0& data-original=&/v2-d4e3d497ea06aa5e1b43ea_r.jpg&&&p&第三个小时,如同幼儿堆石子。第二十小时,有板有眼。第70小时,复杂局面处理自如,已是顶尖高手。&/p&&img src=&/v2-12c61aea43d08c6e41471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89& data-rawheight=&1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89& data-original=&/v2-12c61aea43d08c6e41471e_r.jpg&&&p&看AlphaGo学会的定式,更是有趣。A行是AlphaGo在训练过程中学会的人类定式。B行则是在训练的不同阶段,AlphaGo最喜欢的定式。&/p&&p&B行第一个,黑棋下在1,1,显然是卖萌,此时大概是第10个小时。B行第二个,黑星位,白棋外靠(!),黑退,白扳粘的变化。此变化不在人类课本当中,白2略惊悚,直观看也是白棋稍亏。果然,在40小时以后,本定式被无情淘汰(见下图)。&/p&&img src=&/v2-25eb77d4c84d1c89bfa29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08& data-rawheight=&8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8& data-original=&/v2-25eb77d4c84d1c89bfa29b_r.jpg&&&p&第三变,点三三!千呼万唤始出来。&/p&&img src=&/v2-ce2e7e628d345d8ca740d85f209cd8a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98& data-rawheight=&8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8& data-original=&/v2-ce2e7e628d345d8ca740d85f209cd8ae_r.jpg&&&p&20小时以后此变化出现频率猛增,并一度达到3%,此后缓慢回落,最终稳定在0.5%。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的定式之一,也是定式书上必介绍的一个基本型。黑地白势,各得其所。&/p&&p&作为对比,点三三的另一变如下:&/p&&img src=&/v2-7dce50ab175defcb08e239ab00cf2f7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60& data-rawheight=&8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0& data-original=&/v2-7dce50ab175defcb08e239ab00cf2f78_r.jpg&&&p&在五十小时后,黑5飞的频率大增。至70小时,此变频率达0.2%。从最终的自战对弈来看,此变的频率似乎超过了黑5扳(有待查证)。很有意思,AlphaGo对此定式的认识过程和人类有些相似。长久以来,黑5扳都是点三三的标准变化。直到最近十年左右,黑5飞才开始变得频繁起来。由于Master的影响,人类棋手开始频繁点三三,并且把黑5飞作为标准变化。上图的后续只是此定式的一变,在Zero自战谱中还看到了一些微小的改动。&/p&&p&下一个“定式”最有意思。&/p&&img src=&/v2-fd7aa02445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63& data-rawheight=&8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3& data-original=&/v2-fd7aa024450_r.jpg&&&p&1-5正常。白6奇思妙想!人类绝少在开局阶段往二路下。白10贴以后,黑棋需要补断,白棋活角。局部尚未定型,得失不明。可惜此变昙花一现,不知AlphaGo是否发现了局部更好的手段。&/p&&p&欣赏一局完全体Zero的棋谱&/p&&img src=&/v2-c3d1da70ac5fb7df7e3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c3d1da70ac5fb7df7e3d_r.jpg&&&p&37-41,潇洒、放肆、不拘一格。状态爆表的一流棋手偶尔也有如此表演,而这对于AlphaGo只是正常操作。&/p&&img src=&/v2-7c8a5a218e43b80b5543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7c8a5a218e43b80b5543c_r.jpg&&&p&白130. 官子同样滴水不漏。(黑只能在A位接。若在B位吃,白O17即可出棋。白棋点完以后,T17有先手味道。)&/p&&p&Zero的Elo等级分是5000分,人间已无敌手。但其左右互搏仍互有胜负,可见离围棋上帝尚有距离。Zero当为近阶段围棋人工智能的高峰,但尚不是围棋的终点。&/p&&hr&&p&于我,AlphaGo Zero还有以下几个悬念:&/p&&p&1、Zero的策略·价值网络是否对所有贴目值都生效,还是只针对7.5目。再进一步,AlphaGo Zero心目中的最佳贴目是多少。&/p&&p&&b&更新:虽然没有明确回答本问题,但Julian援引樊麾的评论,称AlphaGo Zero不能评价“耳赤妙手”,因为Zero仍然只是在7.5贴目的规则下行棋。&/b&&/p&&p&2、Zero的官子,特别是小官子阶段,是否会犯错。重点是,有无因为官子失误而被翻盘的棋局。&/p&&p&3、以大贴目为前提,Zero会如何应对白方的模仿棋。&/p&&p&&br&&/p&&hr&&p&&br&&/p&&p&三千年的围棋,AlphaGo只用三天走过。谨以《贺新郎·读史》结束本文:   &/p&&p&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p&&p&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p&
我读着新版本AlphaGo的论文,对比前一个版本(即AlphaGo Fan)的论文。直观感受如下: 旧版AlphaGo:AlphaGo Zero: 如果我对围棋一无所知,读初代AlphaGo的论文,可能会有以下疑问: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结构和功能很接近啊,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呢?为什么…
&p&这是个有点难度的问题,我试试能否给出一个让初学者也能看懂的解释。&/p&&p&我的回答将聚焦于有关“愚型”的问题,先解释“什么是愚型”、“愚型为什么不好”、“愚型什么时候不好”,最后解释AlphaGo实战下出的“九饼”愚型为什么不坏。&/p&&p&对于已经入门并懂得什么是愚型的朋友,我建议跳过前半部分(图1到图7)直接看我对实战的解释(图8以后)。对于有一定水平的爱好者,如果想看对本局的整体讲解,我建议看丁烈六段的讲解:&a href=&///?target=https%3A///x/page/r0373wmqj6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ster对局精解19_腾讯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我个人不建议大家看问题中附带的那个视频)。&/p&&p&如果是完全没接触过围棋的朋友,其实是不算初学者的,我建议这些朋友最多只看到图6就可以了。如果前6图也看不懂,就直接放弃这个答案。&/p&&p&-&/p&&p&什么是愚型?&/p&&p&&b&愚型的直意是愚蠢、效率不高的形状。当多个棋子聚在一起、棋型未能舒展开时,我们一般认为效率不高。&/b&&/p&&img src=&/v2-d2dfc989e1754c3afd822a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d2dfc989e1754c3afd822a_r.jpg&&&p&&i&图1. 同为四个棋子形成的三种形状的对比&/i&&/p&&p&在图1中,最左边的四个黑子形成的棋型叫“方四”或“方块四”,中间的棋型可以称为“花四”,右边的棋型无名,是由跳方形成的棋型,我们姑且叫它“跳方四”。&/p&&p&从左到右,同为四个棋子形状的棋型,越往右的棋型越舒展、效率越高。实际上,我们一般认为最左边的“方四”是愚型,而右边的“花四”和“跳方四”不是愚型。&/p&&img src=&/v2-5b7a2d525dd69df0f2d1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5b7a2d525dd69df0f2d1f_r.jpg&&&p&&i&图2. “弯三”、“方四”、“丁四”、“刀板五”等愚型示例&/i&&/p&&p&图2是我们常说的一些愚型的示例,第一排从左到右分别是“弯三”、“方四”、“丁四”;第二排是“刀板五”、“梅花五”、“梅花六”;第三排则无固定名称。&/p&&p&越多的棋子聚在一起,形状就越难看。并且,聚在一起的棋子不如舒展开的棋子有效率,为什么呢?你花同样多的钱,怎样才能买到更多东西呢?&/p&&img src=&/v2-4ded78cf36126aed598cf788e85e3b9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4ded78cf36126aed598cf788e85e3b97_r.jpg&&&p&&i&图3. 同为三个棋子的不同排布在角上能围住的地域对比&/i&&/p&&p&现在,我分别在棋盘的每个角部的三线上放上三个棋子,四个角的黑子分别以四种不同的密度排布,比较它们围空的效率高低(三线最容易围空)。&/p&&p&为什么都放在角上,而且都放在三线上呢?这是为了排除边、角、中腹不同效率的影响,同时排除不同线的不同效率的影响。让其他无关因素完全一样,只看棋子的分布密度带来的影响。(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飞龙:在与 AlphaGo(包括 Master) 的对局中是否出现了一些人类历史上从未想到过的着法、技巧?&/a&中前部有关“金角银边草肚皮”和“三四线理论”相关内容)&/p&&p&大家猜猜图3中的四个角部,哪个角部的黑棋围空效率最低?哪个最高?&/p&&img src=&/v2-42cd817ec3a3300772fbf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42cd817ec3a3300772fbff_r.jpg&&&p&&i&图4. 四个角部的黑棋分别围住地域的对比&/i&&/p&&p&答案揭晓!(这张图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搞清楚)&/p&&p&请先看图4左上角,这个叫“弯三”的愚型实际上形成的战线是标×的一线,而标○的点则是黑棋实际上围住的空(kong,四声,名词,意为确定围住的地域)。黑棋花了三个子确定围住了八个点(战线不算),相当于每个子围住了多少个点?8/3个。&/p&&p&再看右上角,战线同样由黑子和标×的点组成,而标○的点为确定空。三个黑子实际上围住了12目(目:空的单位),相当于每个子围住了4目。&/p&&p&再看右下角,这次大家都会了吧?三个黑子围住了16目,相当于每个子围住16/3目。最后是左下角,黑子形成的战线仍然是标×的一线,那么里面围住的空是多少?&/p&&p&......&/p&&p&你肯定已经在查数了吧?恭喜你上当了。&/p&&p&左下角的三个黑子因为分布过于稀松,实际上是没有将战线内的地盘都变成确定空的。当然,这些地盘也在黑棋的淫威之下,肥肉已经咬了半口,很快就吃到嘴里了。但严谨来说,我们在做形势判断时,不能将左下的地盘都算成黑棋的目。&/p&&p&我们找到了什么规律呢?&b&愚型围空的效率往往是最低的,而当棋子的分布逐渐舒展开时,它们围空的效率会变高,但对空的控制力却越来越小,直到达到一个临界点后,我们就不能确定的都算成空了。&/b&那这个临界点该如何确定呢?这个难度就超纲了,我们暂且不提。&/p&&p&当然,像图4的左下角,那三个黑子虽然没有将战线内全围成确定空,但也是有效果的。在左上、右上和右下,黑棋是在银行存了固定存款。而左下角,黑棋是买了基金。固定存款是不会让你赔的,而基金则有一定风险,有可能赚的比存款更多,也有可能更少,这不确定。&/p&&img src=&/v2-6cceee11dbeebbe644a4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6cceee11dbeebbe644a4_r.jpg&&&p&&i&图5. 计算四个黑子在角部围空的习题&/i&&/p&&p&前面说的你都懂了吧?现在请看图5的习题,自己试试计算(战线我已经标出来了)。&/p&&p&左边的“方四”愚型一共围住了几目空?平均每个黑子围住几目?右边的四个黑子又围住了几目空?平均每个黑子又围住几目?左右两边黑子围空的效率差几倍?&/p&&p&放心,这次我没骗你,右边黑子围空的方式没有超过临界点。实际上,右上角就是AlphaGo在这盘棋中右上角下出的棋型。&/p&&img src=&/v2-c4f8c9291deaf8baaa7ff4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c4f8c9291deaf8baaa7ff4_r.jpg&&&p&&i&图6. 五个黑子在三线的不同围空方式对比&/i&&/p&&p&大家肯定看过高手下棋,布局最开始时,棋子都下的很分散,图6的右边就是一个例子。&/p&&p&我们可以看到左边三线上的五个黑子,一共围住了6目空。至于右边的五个黑子,形成的战线实在太长,地域太广,严重超过围空临界点。如前文所言,我们不能将战线内所有的空都算成黑棋的。&/p&&p&但是黑棋这种围空方式其实是很高效的,相当于不但买了基金,还是高收益低风险的绩优基金呢。相比之下,左边黑子只选了一种利息最低的固定存款,这经济头脑实在是不太行。&/p&&p&实际上,右边的黑阵因其广阔,是不会被打入的白棋一口气破光的。白棋不进来则罢,一旦破掉一小块,就会把其他地域全撞成黑棋的确定空。这基金不但是国家直接背书的,而且还能对冲风险!你服不服!&/p&&p&而左边的银行存款,一般来说自然是不会亏的。但万一,有一天外面的黑棋整个全死了呢?当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是一旦发生,既然国有银行都能破产了,那你的固定存款亏个血本无归也就不稀罕了。&/p&&img src=&/v2-066eda236cbbbebbfe04d20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066eda236cbbbebbfe04d207_r.jpg&&&p&&i&图7. 实战中棋子的舒展和“不得已”的愚型&/i&&/p&&p&我们前面说的都是围空的例子,但&b&围棋并不只有围空,还有战斗,在战斗中经常要面临死活等诸多复杂问题。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下出愚型,而这愚型不见得效率就低。当然,它围空的效率也许确实是低的,但可能还有活棋的效率或战斗的效率。&/b&&/p&&p&&b&还有就是,前面我们讲的只是对一方棋子效率的对比,但实战中我们最终要对黑棋的效率和白棋的效率进行对比。比如我下愚型效率低,可我要是把你全吃了,你的效率岂不比我更低?那相对来说,比效率我就赢了。&/b&&/p&&p&图7中的局面,是右上角的小目定式形成了一个战斗的分支变化,而后形成的全局。我们看到白20、22、28,黑19、21、27,都在大踏步的前进,绝不将自己的棋子连在一起下。&/p&&p&黑白双方在全局其他地方的棋子都很分散,棋型都很舒展,唯独右上角却聚在一起,标着三角的白子还形成了“梅花五”的愚型,何也?这是因为双方在右上角形成了白刃格斗,不得不然。右上角的白棋如果不走愚型,可能就死了。割肉放血和抄家灭口,你选哪个?&/p&&p&所以,实战的问题不只是围空而已,愚型也不是永远效率都低。比如AlphaGo和井山裕太的这盘棋,AlphaGo下出的“九饼”愚型的效率,其实就没有我们直感中那么低。&/p&&p&-&/p&&p&现在,我们来看看AlphaGo在实战中下出的“超级愚型”。&/p&&img src=&/v2-77ef1a0a638d03013dcc46fe48fb220d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77ef1a0a638d03013dcc46fe48fb220d_r.jpg&&&p&&i&图8. 日,野狐围棋对弈平台,Master(AlphaGo V25.0)(黑)vs 井山裕太(白),AlphaGo下出黑69,堪称一步致胜&/i&&/p&&p&哪怕只是看完我前文的讲解,不会下棋的人也能形成一种初步的对棋型效率的直观感受,看到黑棋左边“一大坨子”的棋型,第一感也会觉得效率不高。会下棋的人就更别说了,没有人会有第二种第一感。&/p&&p&但是,&b&下棋并不是只靠棋感,最终是要靠计算和判断的。&/b&(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飞龙:围棋棋力业余低段位,如何继续学习提高?有什么推荐的参考书目和学习方法?&/a&中的“一. 思维过程分解”)&/p&&p&接下来我要变个魔术,将一个我编出来的假想图,经过四步微调变成实战图,从而解释这个“九饼”的效率为何并不像我们第一感那么低。&/p&&img src=&/v2-93d5b5102bea120db80c84e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v2-93d5b5102bea120db80c84e_r.jpg&&&p&&i&图9. 假想图(左)与实战图(右)的对比&/i&&/p&&p&在图9中,左边的局面是我编出来的假想图,而右边的则是实战中的局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我的假想图中,黑白双方的棋子数仍然是相等的,我并没有改变黑白力量的总体对比,于是我们可以将目光聚焦在棋型上。我们的调整只在左半边棋盘,所以右半边棋盘先隐去。&/p&&p&左边图中,不考虑全局形势而只看棋型,黑白双方都没有什么凝聚在一起的愚型吧?虽然形成了战斗,但双方的棋型实际上都是很好看的,效率也都不算很低。&/p&&p&那么我们拿左边的黑棋跟右边的黑棋对比,只看一眼,第一感觉谁好?右边的大愚型应该不太好吧?这是我们由经验形成的棋感告诉我们的,黑棋这么多子聚在一起,效率应该不高。&/p&&img src=&/v2-34a3e74a7be1660ac50a_b.jpg& data-rawwidth=&756&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6& data-original=&/v2-34a3e74a7be1660ac50a_r.jpg&&&p&&i&图10. 从假想图出发的第一步&/i&&/p&&p&现在我为假想图中的黑白双方各加上一个棋子,分别是图10右边的黑1和白2,这两步棋分别有多大价值呢?&/p&&p&如果黑1不走,将来白会从1位向黑棋的空里冲,黑只能在A位挡住,那么A位就不再是黑棋围住的空,黑棋少了1目。本来这是白棋的权利,但现在黑1这手棋防住了白棋的手段,也就让自己增加了这1目棋。白2也是同理,本来黑棋有从2位向白棋的空里冲的权利,那么白必须在B位挡。现在白2防住黑棋的手段,让自己在B位多了1目。&/p&&p&于是,黑1和白2的价值相当,黑白各花一手棋,得到了同样的利益。也就是说,&b&从假想图出发的第一步调整后,黑白的形势对比没有发生变化。&/b&&/p&&p&(当然,实际上黑1和白2在官子中都是逆收1目,实战一般按后手2目计算;而且如果细抠的话,因为后续手段的不同,白2的价值应该非常细微的略大于黑1;但这些内容严重超纲了,这种细微的差距在此也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就视为黑1和白2的价值相等就可以了)&/p&&img src=&/v2-7e69cfaa5b511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v2-7e69cfaa5b511_r.jpg&&&p&&i&图11. 从假想图出发的第二步&/i&&/p&&p&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我们再增加一个回合。&/p&&p&图11中,左边图的黑1和白2才是我增加的棋,右边图只是作为对比而已。实际上,右边的图才是正常的下法,因为白1顶要求冲入黑棋的空,有一定的先手味道,而左边图黑1的顶,在实战中永远是后手。白棋下有可能是先手,就算现在不是,以后早晚也是,而黑棋永远是后手,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局部最终一定是白棋先动手,这是白棋的权利。&/p&&p&而现在,我加入的黑1和白2,却是左边的图。和右边正常的下法对比,我们看到左边图中,黑棋在A位多了1目,而白棋在右边图中B位的1目却没了。本来右边的图才是正常的实战,这是白棋的权利,现在黑棋虎口夺食,吃霸王餐啊!&/p&&p&于是&b&从假想图出发的第二步调整,同样是花了一手棋,黑棋所得大于白棋。&/b&准确的说,黑棋赚1目的同时白棋亏1目,相当于黑棋净赚2目。&/p&&img src=&/v2-e358c66c93c1ee6f3b3491823bfa241c_b.jp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6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v2-e358c66c93c1ee6f3b3491823bfa241c_r.jpg&&&p&&i&图12. 从假想图出发的第三步&/i&&/p&&p&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我们再加入一组白1和黑2,这次没有实空的变化,却有了气的变化。&/p&&p&在左边图中,我用○标出了白1等四个白子的气,一共四气;在右边图中,我同样用○标出了白棋三个子的气,一共五气。而两张图中红色箭头指向的地方,则是白棋这四(三)个子和下方大部队之间的断点。&/p&&p&首先我们要明确,&b&在战斗中,气肯定是越长越好。&/b&而白1和黑2的交换,将双方的气都撞紧了。那么,是不是双方得失相当呢?不然。黑棋整块棋基本是铁活的,而白棋这几个子却不是,反而和自己大部队间的联络有问题(现在暂时没事,但将来总是有隐患),双方各自紧气,谁吃亏了?&/p&&p&我黑老爷家大业大,三进的院子倒一堵墙,不疼不痒!而你白秀才家徒四壁,只要倒一堵墙,晚上就得招小偷了!你敢跟我对着拆?&/p&&p&于是&b&从假想图出发的第三步调整,白棋亏了一点点。&/b&虽然亏的不多,只是1口气,可1块钱也是钱啊。&/p&&img src=&/v2-c41ab27f85c8_b.jpg& data-rawwidth=&753&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3& data-original=&/v2-c41ab27f85c8_r.jpg&&&p&&i&图13. 从假想图出发的第四步,最终变成了实战图&/i&&/p&&p&在第三步的基础上,我们这次加入三个回合。如图13,黑1、黑3、黑5分别落下,白2、白4、白6则下在了棋盘外面。那么,结果如何呢?&/p&&p&黑棋掌控的地盘其实没变,虽然围住的空似乎少了,但请大家注意,中国规则是子空皆地的,前面我们只比较空,是因为黑白双方的子数相等,抵消了。现在,黑1和黑3看似堵住了自己的空,实际上只不过从目变成了子而已,但白棋却没有走棋!连子都没有!&/p&&p&所以黑棋实际上没亏。不但没亏,黑5这个子还在外侧,对外面总有一点作用的,这作用虽然不多,但有胜于无啊!我们四个兄弟打你一个,总也把你打个半死,现在多来一个人变成五个打一个,你反正还是半死,但我们也不亏啊,毕竟你又没叫来人。&/p&&p&所以,&b&第四步调整,黑棋小小的赚了一点&/b&。&/p&&p&&br&&/p&&p&现在,我们从假想图出发,经过四步,一共加入了六个回合,黑白双方各加了六个棋子。第一步黑白打平,第二步白棋亏2目,第三步白棋亏1口气,第四步黑棋赚了一点点,终于变成了实战图。&/p&&p&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你第四步是不是作弊了?凭什么让白棋把三个棋子放到棋盘外面?因为这才是实战啊!大家难道没有疑问吗?假想图中黑白在棋盘上的子数相当,前三步黑白各加三个子,第四步黑棋加三个子而白棋实际上棋盘上没加子,然后变成了实战图,可实战双方的子数也是相等的啊!白棋少的三个子去哪儿了呢?&/p&&p&答案是实战中被黑棋的“九饼”愚型给吃了,还真的飞到棋盘外面去了......&/p&&p&(很多人在此有疑问,为什么白棋要把棋子扔到棋盘外面?因为实战白棋就是有三个棋子被吃了,所以这一步调整只能让白棋扔出三个才能使得黑白子数保持相等。须知,从假想图到实战图,每一步调整的方法都相当于一个假设,我们只是对调整前后的静态棋型进行比较,然后在保持黑白子数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向实战还原,这只是我们分析优劣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动态对弈)&/p&&p&&b&我们从黑棋没有坏棋型的假想图出发,经过我们设计出的四步调整,每一步的调整后黑棋的处境都在变好,而最终恰好还原成了“九饼”实战图。&/b&请特别注意,我们分析四步调整变化的黑白得失时,使用的逻辑是非常严密的,也就是说,&b&实战图中的“九饼愚型”黑棋,绝对比假想图中那个看似舒展的黑棋更好。&/b&&/p&&p&可是,回到图9的解释,我们开始在对比假想图和实战图时,第一感的直觉是告诉我们假想图的黑棋更好的啊?&/p&&p&......&/p&&p&我们的直觉错了。&/p&&p&......&/p&&p&&b&人类的直觉是由经验形成的,但须知没有任何经验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连牛顿三定律都有适用条件呢,所以我们的直觉当然不可能总是对的。于是,我们需要逻辑分析,而严密的逻辑分析可以纠正我们的错觉。&/b&&/p&&p&&b&我们最初认为假想图的黑棋比实战图更好,只是凭借感觉得到的判定。而在逐步还原成实战图的四步过程中,我们可以明确的判定每一步的调整后黑棋都在变好,于是经过传导,最终实战图的黑棋就一定比假想图更好。这与我们最初的判定相矛盾,为解决此矛盾,我们只能找出逻辑链条的最弱一环:最初凭感觉判定假想图黑棋更好。于是我们推翻了这个判定。&/b&&/p&&p&当然, 也许有高手在一两秒内就能判断出假想图的黑棋不如“九饼”,但那其实也是经过了一定的分析,已经不是单纯的棋感了。只不过,这种境界的高手的分析,如条件反射一般,非常快罢了。&/p&&p&我从假想图出发经过四步变成实战图,这方法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数学上的“比较静态分析”。而这种方法在围棋中的应用,叫“手割分析法”,由日本第四世本因坊道策于17世纪所创。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由于“手割”,使得日本围棋开始突飞猛进,在几个世纪内将中国围棋远远甩在身后。(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飞龙:体育界各个项目中公认不世出的天才都有哪些?&/a&第一部分中对于本因坊道策的介绍)&/p&&p&围棋对局和研究中的手割分析,实际上要更复杂一些,我在这里的使用方法实际上是有些冷僻的,但只要逻辑是严密的就足够了。&/p&&p&&br&&/p&&p&(高能预警:接下来图14相关内容难度大幅提升,看不懂者可以直接跳到图15以后)&/p&&img src=&/v2-4c17fc92de6efb9aeaa12d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4c17fc92de6efb9aeaa12d_r.jpg&&&p&&i&图14. 实战中黑棋的理想图&/i&&/p&&p&回到实战,黑1吊为什么是致胜的一步?这步棋深浅适当、位置关键,一方面要求消白棋下方高效率的空,另一方面保证了自己能够在受到攻击时顺利逃向外围,甚至同时还瞄着A位的断点!一步三望,一箭三雕!&/p&&p&而黑棋最理想的情况是,白2跟着黑棋下,缩回去在四线守空,于是黑1和白2一个回合的交换黑棋已经便宜了,黑棋就暂时脱先了,再在左上角动出黑3、黑5、黑7的手段,将左边的黑空大大的撑起来,将战线大幅度的向外推(左右两条标×的线)。下边白空,白棋每向内收缩一路就少5目,而黑棋一旦抢到先手,左上的手段能给黑棋直接增加近20目!&/p&&p&而黑1这个子一旦受攻,不仅A位的断点会让白棋束手束脚,黑棋左右标三角的两个子形成的铁头友军,也会遥相呼应,形成支援。实战中,白2就是从B位反扑过来,试图用激烈的手段留住黑棋,不让黑棋抢到先手下出左上的手段,而黑也正是靠白A位断点的毛病脱险的。最终虽然黑棋得到了一定战果,但白棋也确实如愿了,暂时咬住了细微的差距。&/p&&p&回头看AlphaGo这一串棋路的设计,其实是极厉害的:因为右下白棋效率太高,所以黑棋在下方先不粘愚型,而先用先手掏掉白棋右下角,然后在左上C位高位打入留下手段,然再回头到左下,先手粘成愚型保证黑1的吊成立,步步先手,层层递进,最后万事俱备,一吊出手。&/p&&p&从开局左下形成战斗开始,黑白就咬的很紧,全用最狠的贴身手段,整个左下实战基本是一本道(围棋术语,意为必然变化,这个词成为术语已经数百年了,而那个公司才成立几十年,我希望这次不要再在评论区看到那种无聊的调侃),再加上对后续棋路的设计,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九饼”愚型,一定程度上是黑棋无法避免的。由于白棋的强力抵抗,黑棋最终选出的棋路是有些难看的,这其实正说明了白棋抵抗的有效。&/p&&p&实际上,在Master的网络测试中,再也没有另一盘棋,它被迫下出这种大愚型。&b&电脑当然没有愚型的概念,但它找出的高效棋路一样是符合逻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下出符合我们“好型就是高效”经验的棋型。&/b&而AlphaGo的棋路,总体来说并不像部分舆论不懂装懂宣称的那样棋型难看,&b&大多数情况下,它的棋型都非常优美而高效,只不过在情势所逼时,它下出愚型并没有大多数人类的心理障碍(毕竟它没情绪嘛)。&/b&&/p&&p&&br&&/p&&p&至于对全盘的优劣判断,由于黑棋下出愚型后仍手握一个先手,所以黑白谁优势取决于对黑棋这一步先手价值的判断。我曾说过AlphaGo对先手价值的判断经常高于人类,在此处也是。问题来了,大家明明知道先手大,也知道AlphaGo的判断经常比我们更大,那我们为什么还不把判断调大呢?因为判断是从对后续手段的预测来的,AlphaGo判断先手大,是因为它能找到实现更高价值的棋路。你找不到那么好的下法,那你的判断自然就没它大。&/p&&p&具体到这盘棋黑棋的吊,打个比方,在下成愚型之前,人类预测下成愚型后黑棋盘面落后20目(此为假设数量,只考虑序数效应而不考虑基数效应,以下同)并手握一个先手,同时人类只能找到用这个先手换回15目的手段,那么下愚型后黑棋最终仍然落后5目,形势不利。可当AlphaGo下出那一步吊之后,大家表示“原来还有这一步啊,这一步棋足能换回20目了!”于是认为黑棋的愚型其实没有不利,形势相当了。可当棋局继续向后进行,人们越来越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个手段的价值,其实这个手段价值25目,也就是说黑棋一串下来反而领先5目,当初选择下愚型是一条致胜之路。&/p&&p&&b&虽然神经网络提取各个局面的关键点模仿的是人类的棋感,蒙特卡洛本身又是概率而非严密的逻辑推导,但在足够深入的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之后,它用了非逻辑推导的方法,却能得到符合逻辑的结果。&/b&&/p&&p&AlphaGo就像一个投资了冷僻项目的投机商人,当大家都不看好这个愚型的时候,它却把本钱全押上了。然后一夜之间,废柴变身独角兽,愚型翻身做主人,AlphaGo发财了!事后大家发现,原来AlphaGo这小子它有内幕消息啊!它早就知道这个项目后面有什么样的政策支持!&/p&&img src=&/v2-641da3a52cf725ce3d347cc18277eb3e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641da3a52cf725ce3d347cc18277eb3e_r.jpg&&&p&&i&图15. 黄博士因太困而“滑标”导致AlphaGo下错的黑99&/i&&/p&&p&一路下到近百手,应该是黑棋优势,虽然差距很小。这时候,出现了一步有争议的棋——黑99大跳。还记得图5的习题吗?没错,就是这个棋型。&/p&&p&这步棋导致了观棋者的大量分化,大家都不理解,但很多人表示认同。据丁烈在讲解中(见文首视频链接)所言,很多职业棋手就是理解不了,但也有很多棋手说这就是好棋啊!虽然不是最高效率,但AlphaGo不是一直都按最高胜率而非最大收益下棋吗?它这么下肯定就是这么赢最稳啊!&/p&&p&其实很多业余的也能看出接下来A位是一步好点,现在黑棋行棋方向总应该在右边。A位大飞,一边最大限度扩张右边一边盯住白棋中央断点味道,应该是效率最高的棋。但考虑到现在黑棋已经是优势,并且棋局剩余空间已经不大,AlphaGo出现极保守下法是完全有可能的,大家只能这么理解黑99了......&/p&&p&然后过了很多天之后,“人肉臂”黄士杰博士说,AlphaGo本来是要下在A的,是他在操作的时候因为太困不小心点错了,黑99是“上帝之手”......&/p&&p&这还挺好玩的。&/p&&img src=&/v2-155a5be85aaeacad07c58f4c8cdd2263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155a5be85aaeacad07c58f4c8cdd2263_r.jpg&&&p&&i&图16. 对局的最终局面&/i&&/p&&p&最后下到黑135,白棋投子认输。&/p&&p&此时只看双方实空的对比,其实白棋并不落后,但我们前文已经说过了,围棋不只是围空,还有战斗(虽然战斗的结果最终要转化为围空)。现在黑135紧气,下方黑棋五子(标三角的)有黑A、白B、黑C、白D、黑E的手段,俘虏们要哗营了!所以白棋必须在下面补一手。而黑棋135先手封住中央后,就可以对右边一队没活的白孤棋进行猛烈的攻击,然后应该就能获得实空的领先。&/p&&p&我们前面说过确定空就像国有银行的固定存款,正常的高效布局就像高收益低风险的基金。我没有提到的其实还有如同股票一般的厚势,股票可能一牛飞天,也可能一文不值,收益和风险都更高。那么像白棋右边这种孤棋是什么呢?&/p&&p&是负债......&/p&&p&所以在形势判断中,一般把这种棋的价值算成负的......&/p&&p&当然了,虽然算上负债后白棋的形势其实是落后的,但差距确实不大,毕竟表面实空并不落后不是吗?万一黑棋的攻击毫无收效呢?当然,大家都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作为人类对局来说,这个形势确实还不是认输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拼搏一下。但井山裕太认输了。后来据报道,他是因为网络不好的原因,认为应该提前认输。&/p&&p&这盘棋,大家都认为是AlphaGo的60盘网络测试棋中,人类发挥较好的一盘。有传言说,根据AlphaGo的后台数据,这盘棋也是60盘网棋中前期差距较小的一盘。&/p&&p&-&/p&&p&井山裕太作为日本第一人,因为始终没有拿得出手的国际比赛成绩,其实力的高低在世界上一直有争议。但这盘棋,他的发挥还是不错的,虽然他自己很沮丧。据日本棋手一力辽说,井山裕太下完后发短信跟他说,觉得对手太强了,相比之下自己下的都不是棋。&/p&&p&其实,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位日本第一人,他虽然年龄不小了,但现在还处在上升期,未来的高度还不好说。而且井山这个人啊,确实是个很好玩的人。&/p&&img src=&/v2-bae4a7da82d9b3c8c33c56da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bae4a7da82d9b3c8c33c56da_r.jpg&&&p&我只说一个他的小故事。&/p&&p&2015年圣诞节那天,举办了当年阿含桐山杯的中日对抗赛。这个比赛是每年中日分别举办,各自选出冠军,然后双方的冠军对抗。刚开始的时候,日本的冠军们赢过几次,但后来中国围棋开始狂飙猛进,日本10几年都没再赢过。井山裕太他自己就作为日本冠军参加过好几次,也是输的稀里哗啦。&/p&&p&2015年这一届,中国的冠军是黄云嵩。老实说,黄云嵩虽然在上升期,实力也很强,但2015年时他的水平高度,其实应该是没有达到中国历年冠军的高度的,所以如果日本想赢一次,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是井山裕太也不见得就一定赢,我觉得当时两人实力上是五五开......&/p&&p&平安夜,比赛的前夜祭上,井山和黄云嵩分别发言,井山说的话特别有意思......他说,阿含桐山杯是为了促进中日友谊而举办的,可现在日本已经连输十几年了,这对中日友好十分不利。所以,他希望次日能为中日友好做出一点贡献(意思就是说他要赢呗!不过时过境迁,这比当年中日擂台赛时,小林光一在中国的体育场面对数万中国观众说“我要赢”,要低调多了)。&/p&&p&这也罢了,可问题是......&/p&&p&他又转向黄云嵩,拿着话筒说,我是想为中日友好“做贡献”,但是黄先生很强啊!小黄我跟你说,你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啊。而且为中日友好做贡献,你也有责任!所以你要好好想想明天的棋怎么下!(意思就是你不准赢呗!)&/p&&p&现场一片哄笑,黄云嵩接过话筒不知道该怎么说(才18岁),最后只好说这太犀利了,“我竟无言以对”(原话)。&/p&&p&然后,第二天黄云嵩真的输了,井山裕太代表日本,历经十几年不胜后终于开和了一次......&/p&&p&-&/p&&p&我曾在15年的多个回答中表达过对日本围棋以及井山裕太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从16年以后,井山裕太一直在大幅度的进步,甚至还达到了民间go4go世界排名的第七第六。虽然我认为这个民间排名的结果还是明显虚高的,但井山的进步确实还是非常明显的。日本围棋也在慢慢复苏,这是个很好的局面。&/p&&p&今年他也一直在坚持下国际比赛,我很希望他能坚持下去,也想祝他为日本围棋取得更好的成绩。&/p&&p&-&/p&
这是个有点难度的问题,我试试能否给出一个让初学者也能看懂的解释。我的回答将聚焦于有关“愚型”的问题,先解释“什么是愚型”、“愚型为什么不好”、“愚型什么时候不好”,最后解释AlphaGo实战下出的“九饼”愚型为什么不坏。对于已经入门并懂得什么是…
昨晚,也是国庆的深夜,偶然翻到了某个角落中一个无人问津而情深意切的零赞回答。点赞的同时,也触发了记忆深处的某些早已遗忘的柔软之处。&br&像是一个满是尘埃的旧仓库里,一个陈年的烂木箱子,被打开了。&br&&br&感谢 &a data-hash=&7a91e3ebb82e& href=&///people/7a91e3ebb82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hitisol& data-tip=&p$b$7a91e3ebb82e& data-hovercard=&p$b$7a91e3ebb82e&&@chitisol&/a& 的回答。此刻,我也有好多话想说。&br&以下可能会提及很多朋友,打扰见谅。&br&长文慎入。&br&&br&&br&******&br&&b&《棋魂》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真实和共鸣。&/b&&br&&br&我很早就离开了那个竞技场,没有赶上《棋魂》的时代。&br&后来虽然屡次听到这个名字,但当时对动漫并没有兴趣,也就始终没有去接触。&br&真正看到这部作品的内容,已经是来知乎以后,看到的 &a data-hash=&eb8& href=&///people/eb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崔扬也& data-tip=&p$b$eb8& data-hovercard=&p$b$eb8&&@崔扬也&/a&兄的这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日围棋的差距有《棋魂》描述的那么大吗? - 崔扬也的回答&/a&,惊讶于其中场景的真实:中国棋院的外景我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br&同时也惊叹于那几个画面之间,作者对影响“未来”世界棋坛走向的重要因素的察觉。&br&&br&一部漫画,为什么要做的这么真实?为什么要挖掘的这么深刻?&br&&br&再后来某一天,我问 &a data-hash=&efdfaca2685& href=&///people/efdfaca268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公孙青阳& data-tip=&p$b$efdfaca2685& data-hovercard=&p$b$efdfaca2685&&@公孙青阳&/a&,《棋魂》好看吗?他说,当然好看啊!你没看过吗?&br&我的天,你要是不知道这厮平时对待各种事物的评价体系之苛刻,哪能知道“当然好看啊”是他能给出的多么高的评价啊!&br&&br&于是今年过年时,我系统的看了这部作品的漫画版两遍,又跳着看了动画版一遍。&br&&br&才发现,真实的不仅仅是中国棋院的外景。&br&还有日本棋院和韩国棋院的外景;&br&以及著名的对局室——幽玄之间;&br&几个棋院的室内训练场景;&br&甚至对高永夏住所的刻画,也是专门跑到韩国按照朴永训九段家里内设来画的。&br&不消说,那些城市外景,还有各种棋馆内外景,想必也是作者实地采风并按照写实风格刻画的。&br&各种比赛场景,也是真实的可怕。不仅仅日本国内比赛,连中国的围甲都严格实地采风并按写实手法刻画:&img src=&/4feaaad3da23_b.pn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4feaaad3da23_r.png&&熟悉围甲的人,都会知道这到底有多真实。&br&就像是照片一样,这是02年围甲某个主场开赛后,头15分钟的媒体自由拍摄时间的场景。&br&&br&还有那些人物。&br&&b&对于景物,作者采取严格照搬现实的做法;而对于非主角人物,作者采用“以两个真实人物的糅合”或者“将某个真实人物改一半名字”的做法,来创造配角。&/b&&br&&br&&b&漫画版北斗篇的重要人物——高永夏,显然是朴永训和李世石的糅合。&/b&&br&且不说高永夏和朴永训这两个名字的类似(不考虑翻译的话只有姓不一样),高永夏的家也是按朴永训的家画的。但朴永训却对此表达了遗憾:很高兴《棋魂》来我家取景,可是我却不喜欢高永夏狂妄的性格,这和我温和的性格不符。&br&当然不符了,因为高永夏这个人物,其性格内设是按照李世石来设置的。朴永训,只是个幌子。&br&而高永夏于2003年出现于漫画中时16岁的年龄,更是个幌子:那年李世石20岁,朴永训18岁。&br&看看高永夏:&br&&img src=&/e2ff38a9b0aa31f8a57968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e2ff38a9b0aa31f8a57968_r.jpg&&再看看李世石:&img src=&/026cce17dee24e02f1494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026cce17dee24e02f1494_r.jpg&&曾经飘逸的发型,还有那狂放不羁的性格,都如出一辙。&br&哦不,不能说“如”,原本就是原样搬入作品的。&br&&br&还有作品中对伊角的成长影响巨大的杨海八段,在故事里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围棋。&br&&b&我们都知道其原型就是现实中对计算机围棋发展影响巨大的余平六段。&/b&&br&&b&但很多人忘了或不知道,这个人物的名字,是来自于多年前就南下赴香港教棋的杨士海八段。&/b&&br&&br&除了场景和人物,还有其中的严格遵守现实的棋谱和棋道规范。&br&曾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棋魂里各位的棋力? - 动漫&/a&。&br&但这个问题其实根本无法回答,因为《棋魂》中出现的棋谱,不论是什么弱鸡人物下的,几乎全部都取自职业比赛的棋谱,而根本没有因为角色水平而进行大幅度下调。&br&所以作品中人物的棋力,从棋谱来看,全部为职业水平,也就没有什么评价的价值了。&br&这一点上,无比真实的《棋魂》,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失真”了。&br&&br&******&br&如果只有上述那些,《棋魂》也充其量不过是个写实的故事而已。&br&它将现实彻彻底底的糅合进了作品之中。&br&&br&那些少年的成长经历,那些人物的心路历程,那些棋手的体验感受。&br&都会引起我们异常强烈的共鸣。&br&这不是简单手法的写实,那些都是将无数现实人物高度抽象后幻化升华出的人物。&br&&br&在这个竞技场上,在攀爬金字塔的过程中,无数的人不断的掉落下来。&br&他们被踩在脚下。&br&他们被遗忘。&br&&br&作品中作为主角的进藤光和塔矢亮固然光彩夺目。藤原佐为的存在更是惊艳的如梦如幻。&br&可那些配角里,有着更加真实的人生。&br&&br&多年坚持直到接近超龄的伊角,在拼至最后一刻时还要靠别人的成绩来决定自己的命运。&img src=&/4a9a84adeeb73ab0f8fbe48f1a0f4f69_b.png& data-rawwidth=&1184&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4& data-original=&/4a9a84adeeb73ab0f8fbe48f1a0f4f69_r.png&&当他远远看到不如意的结果那一刻的心态变化,还有不远的身后默默察觉了他心情的旁人。&br&那就是当年的我们。&br&&b&“胜者才有资格往上爬!”胜负的世界,原本如此。&/b&&br&当他离开棋院,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却不放弃,最终在客居中国训练期间涅槃,这实在是太幸运了。&br&&b&这是很多顶尖棋手的坎坷经历的表现。一帆风顺直达巅峰的人,从来就不存在。&/b&&br&&br&还有那个看起来像是“熊孩子”的越智,当他输掉和关键对手的一战后,将自己反锁在厕所里。&br&没有类似经历的读者们,能够体会14胜1败领跑全场却因为一场惨败而痛哭流涕的感受吗?&img src=&/641ce3d99a45d582d9fee7_b.pn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6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641ce3d99a45d582d9fee7_r.png&&&b&其实在输棋后将自己反锁在厕所隔间里反思,是很多人在棋童时代都有过的习惯。&/b&&br&&b&包括我。&/b&&br&&br&我更想说的,是本田他们的故事。&br&无论伊角还是越智,最终还是跳过了龙门,进入了职业棋界。&br&没错,就算从千军万马中杀过独木桥,后面仍然是一个残酷的世界。&br&可是没过来的人呢?掉入深谷的人呢?&br&本田们呢?&br&福井和奈濑们呢?&br&&br&失败者会被遗忘,但他们自己永远不会忘记。&br&哪怕就在知乎上。&br&&br&有几个人知道当年 &a data-hash=&efdfaca2685& href=&///people/efdfaca268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公孙青阳& data-tip=&p$b$efdfaca2685& data-hovercard=&p$b$efdfaca2685&&@公孙青阳&/a&孩童之时就统治西蜀的强大?&br&他巅峰的几年屡次在定段赛最后倒下,某年最后因为4个小分之差而无法成为职业棋手的他,当时的实力就是差吗?身边获胜盘数相同的人里,现在有多少都是一线职业赫赫的名字?被他压制多年的队友最终成为定段赛冠军,继而成为一流职业,他们到底差在什么地方了?&br&他自己现在还不是带着个一个业余的身份,在知乎默默写着没几个人看的专栏&a href=&/yilukuangxiang& class=&internal&&弈路狂想 - 知乎专栏&/a&?&br&&br&又有几个人知道 &a data-hash=&fad1e6c4f0379& href=&///people/fad1e6c4f037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roy来自密执安& data-tip=&p$b$fad1e6c4f0379& data-hovercard=&p$b$fad1e6c4f0379&&@Troy来自密执安&/a&当年冲段时名气有多大?&br&他某年在定段赛拼刺刀到本赛最后的第十三轮,他和对手之间的胜者即可成为职业,最终他却功亏一篑,在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倒下。输掉这一盘棋的他确实实力弱吗?&br&现在却只是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程序猿,整日价在知乎围棋群卖萌,装出一副低手的样子,各种指导棋下的,连自己曾经风貌的影子都找不到了,棋力退步到垮的令人发指的程度。&br&&br&又有几个人还记得更早年,&a data-hash=&defa3f9adfeff& href=&///people/defa3f9adfef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一笑风云过& data-tip=&p$b$defa3f9adfeff& data-hovercard=&p$b$defa3f9adfeff&&@一笑风云过&/a&冲段的时代?&br&当时虽然整体环境的竞争程度没有现在这么激烈,但职业定段赛的定段名额更少,定段赛的残酷丝豪不弱于今天。当他步入中年,有了完全不同的职业,谁会记得二十多年前的定段赛上,淘汰名单里有着那样一个名字?&br&&br&类似的还有 &a data-hash=&4790dcc5e7cc344& href=&///people/4790dcc5e7cc34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凭枰& data-tip=&p$b$4790dcc5e7cc344& data-hovercard=&p$b$4790dcc5e7cc344&&@凭枰&/a&和 &a data-hash=&64f94116fca896c7a720d99e73437b29& href=&///people/64f94116fca896c7a720d99e73437b2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吴奇凡& data-tip=&p$b$64f94116fca896c7a720d99e73437b29& data-hovercard=&p$b$64f94116fca896c7a720d99e73437b29&&@吴奇凡&/a&等,这堆曾经在冲段时期战胜过无数后来的职业棋手的曾经的“著名冲段少年”。&br&现在他们也只是一群普通的上班族。&br&&br&他们,就是福井,就是奈濑。&br&&br&就算是成为了职业棋手,漫长的职业生涯和残酷的失败也在慢慢消耗着无数人的锐气。&br&(注:此处原本艾特过几位朋友,但他们的职业生涯还在继续,用这样丧气的话描述他们并不合适,毕竟我也期待着他们能更上一层楼,最终答主决定将这部分内容删除)&br&他们,就是成为了职业的伊角和本田。&br&&br&《棋魂》,就是这些人,也许有几千,也许有一万,他们的经历,糅合升华,最终讲出的故事。&br&所以你问这些人看《棋魂》的感受,和问普通的爱好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问题。&br&&br&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都具有强烈的可代入感。&br&对我们而言,《棋魂》的可代入感之强,是其他任何作品都无法比拟的。&br&&br&还有更多,我没提到的人,以及不上知乎的人。&br&那些本田们,福井们,奈濑们。&br&&br&2008年时,我感慨于一些幼年对手们在职业界的崛起,曾在某现在只有自己可见的博客上写下了名为“原点”的一文。&br&(注:该部分原引用内容已删除)&br&&p&写此文时我正处在第二次读大学期间,也是在人生的最低谷期,加上二十出头的中二年龄段。怀念往昔,感慨过头。&/p&&p&失态了,见谅。&/p&&p&&b&还请大家不要转载,不要分享,让这个答案留在知乎站内,留在这个问题下。&/b&&/p&&br&对了,现在这个白色的头像,也是当时拍的。&br&从小下棋出身的人基本抗挫能力都爆表,拖不疲,打不垮,砍不死,在如何的逆境中都不会放弃希望。&br&就像当年困顿中我的这张照片一样,多年后找出来,还能感受到眼神中充满的希望。&br&出于对当年的怀念,我将这张陈旧的照片放上当成了头像。&br&&br&&br&&p&******&/p&&p&拐回来说《棋魂》。&/p&&p&除了对自身经历的共鸣之外,再有一点,就是对日本围棋的感受。&/p&&br&&p&&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b&&/p&&br&&p&十几年前《棋魂》问世之时,日本围棋已经被打的七零八落。&/p&&p&旧的超一流纷纷老去,除了赵治勋2003年回光返照般的再夺世界冠军,其余的老棋手均不能饭也。&/p&&p&动漫中虚构的那些人物,那些能和中韩抗衡,甚至还被隐隐暗示仍然是天下第一的塔矢行洋等,是《棋魂》中最为不真实的内容。&/p&&br&&p&那是韩国围棋最巅峰的时期。&/p&&br&&p&《棋魂》之后没两年,中国围棋开始崛起,直接原因就是漫画作者观察到的那些因素:集体训练和围甲。&br&&/p&&p&而在此期间日本围棋不断沉沦。老棋手们在世界舞台上彻底消失。&/p&&br&&p&什么?你问年轻棋手?&/p&&p&哪有什么年轻棋手!&/p&&p&不要说什么井山裕太六大冠在日本棋坛前无古人。&/p&&p&现在的日本棋坛,和几十年前的日本棋坛能一样?&/p&&p&井山绰号“金童”,有几个人知道这个“金童”,和我一样是个80后?&/p&&p&今年的世界棋坛上,中国的00后已经登上舞台了!而井山都没有在那场比赛中走到那个高度!&/p&&br&&p&也不要说井山在什么野鸡杯娱乐比赛中赢了李世石古力什么的。&/p&&p&一盘棋根本不说明任何问题,要比较水平,就要放在一个公开的、平等标准的、大规模的比赛系统去进行比较。&/p&&p&我曾在以往的回答中构建了一个应该算是非常公平的评分系统,来计算世界棋战时代,各国棋手在世界慢棋个人赛上的表现统计。&/p&&p&&b&在那个评分系统里,在总的历史成绩中,现在“以无可争议的实力统治日本棋坛”的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排在世界第58位。&/b&&/p&&p&&b&而在近三年的世界个人赛成绩排名中,他排在第38位。&/b&&/p&&br&&p&这,才是当世日本第一人的真实实力和在世界棋坛上的地位。&/p&&p&不要说他们为了更高昂的国内比赛的奖金而不重视世界比赛。没有一位职业棋手会不重视世界冠军。&/p&&p&除非,他根本拿不到。&/p&&p&至于奖金,永远都不是职业棋手眼中的第一位。&/p&&p&不要小看职业棋手的荣誉之心。&/p&&br&&p&什么不重视世界比赛,什么不适应一日制,什么只想挣奖金,都是借口。&/p&&p&请不要骗自己。&/p&&p&&b&事实就是: 你
行!&/b&&/p&&br&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李世石? - 高飞龙的回答&/a&,我给出了&b&世界棋战时代的历届冠军总表&/b&。&img src=&/c8cf89efe36_b.pn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3& data-original=&/c8cf89efe36_r.png&&&p&&b&红色的为中国棋手,蓝色的为韩国棋手,黄色的为日本棋手。&/b&&/p&&p&(本图信息截至15年过年,最下方两个当时未决出结果的比赛现已结束)&/p&&p&&b&请大家看一下整个表格的中下部,有多少黄色?&/b&&/p&&p&请问塔矢行洋何在?是指赵治勋吗?&/p&&br&&p&上面是历史总况,那最近呢?&/p&&p&我曾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围棋究竟整体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和地位? - 高飞龙的回答&/a&中,给出了最近三年世界个人赛的三国成绩对比。&/p&&p&&img src=&/022b763c9fce89b2ff9def6_b.pn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022b763c9fce89b2ff9def6_r.png&&&b&以上是最近三年来,在世界个人赛中的不同轮次中,中日韩三国的席位占比图。&/b&&/p&&p&&b&请大家注意,稳稳趴在地上的黄色线。&/b&&/p&&p&请问进藤光何在?塔矢亮何在?&/p&&p&(注:强调一下,这些表格全部为我自己亲手编制,请不要盗取,也请不要再不打招呼就拿走,然后随便写个“侵删”了事了)&/p&&br&&p&******&/p&&p&反复强调日本在世界棋坛的消失,不是为了取笑他们。&/p&&p&没有比中国棋界更希望日本复兴的了。也许日本自己都没有这么强烈的希望。我真不是想嘲讽他们。&/p&&br&&p&中国围棋,遭际乱世,险些失传。是日本围棋在危难关头,拉了中国一把。&/p&&p&近年来日本没落,中国从官方到民间也不断有强烈的施予援手的意愿。事实上中国也确实做了很多事情。&/p&&p&但外部的援手不可能彻底的救你。路,最终要自己走。&/p&&br&&p&可截至现在,不论日本棋界如何宣称,我也丝毫没看出来他们像《棋魂》里那样的自强精神。&/p&&br&&p&作为打着日本棋谱长大的一代棋童,作为见证了中国围棋崛起的一代人,我们强烈的希望日本围棋能够复兴,而韩国围棋能够在中国疯狂的攻势下多挺住几年,希望三足鼎立的局面重新回来,希望日韩不要被疯狂的红色狂潮淹没。&/p&&p&尤其是那个已经接近于消失了的日本,那个《棋魂》的故乡。&/p&&br&&p&&b&我们看着《棋魂》,却希望着日本不要陷入自欺欺人的意淫之中。&/b&&/p&&p&&b&要复兴,就必须睁眼看世界,向中韩学习,或者说向中国学习(韩国颓势已经不可逆转)。&/b&&/p&&p&&b&抱着一点点虚假的虚荣心和脆弱的自尊心,最终只能沦为一个闭关锁国的边陲夜郎。&/b&&/p&&br&&p&&b&如果那样的话,藤原佐为会流泪的。&/b&&img src=&/f8e29fedbb8627fecffbbe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8e29fedbb8627fecffbbe_r.png&&&/p&
昨晚,也是国庆的深夜,偶然翻到了某个角落中一个无人问津而情深意切的零赞回答。点赞的同时,也触发了记忆深处的某些早已遗忘的柔软之处。 像是一个满是尘埃的旧仓库里,一个陈年的烂木箱子,被打开了。 感谢
的回答。此刻,我也有好多话想说。 …
&p&中国聂卫平被称为棋圣的原因,好多答案都说了,国家封的。可谓是非常官方,无可争议。但是这个“名誉棋圣”和其他一些“棋圣”不是同一个系统,自然也没法直接比较。&/p&&p&能够被称为棋圣,有那么几种可能性:&/p&&p&1.棋圣战的头衔持有人&/p&&p&这显然是最“水”的“棋圣”,中日韩都曾经有过棋圣战,不过中韩的棋圣战因为各种原因如今已经相继停摆,只有日本的棋圣战还在举办,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是日本奖金最高的比赛,也一直被公认为最重要的比赛,然而即便如此,棋圣持有者说到底只是一个比赛的冠军,能夺冠甚至未必是就日本第一人,而且只是暂时拥有的头衔,并非终身头衔,不多说。&/p&&p&2.棋圣战五连霸后取得终身“名誉棋圣”头衔&/p&&p&“名誉头衔”制度是日本独有,能够连霸日本最重要的头衔五次,自然是一时豪杰,不过如果以一般人们心中可以称为超凡入圣的要求来看的话,依然还是不足。日本一共产生了两位名誉棋圣,藤泽秀行先生对中国围棋贡献巨大,“秀行棋圣”的名号在中国认可度可能比日本更高,但是单纯按照棋艺水平来说的话,秀行先生即便在棋圣连霸时期也称不上是当时日本最强。另一位名誉棋圣小林光一老师倒是确实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是多数人公推的世界第一人,但是世界第一绝不代表就是无人能敌,当时世界上有多位棋手足以和小林光一拼个不相上下。随着日本围棋的日益衰落,如今早已不是日本第一即天下第一的时代了,现在的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也已经无限接近名誉棋圣的宝座,但是休说天下第一,就算目前他世界第八的Gorating排名都还有大把棋迷认为名不副实。这种程度的“名誉棋圣”自然也难以令棋迷感到这是真正的“圣”。&/p&&p&3.同代和后代舆论认可的“棋圣”&/p&&p&实际上这才是最符合一般人认知中的“棋圣”,棋圣不是如何去“获得”的,是所有人心悦诚服之后自发地叫出来的。中日围棋历史上有那么几位传奇人物被称为棋圣,无一例外都是源自当时或者后世围棋人的“舆论公认”,而他们的特征就是,不仅仅是强大,而且要远远的超越同时代的人,让其他人根本没有挑战的希望。包括吴清源拥有“昭和棋圣”的称号,也是得自他将当时所有顶尖高手打到降级以后舆论的称呼。这一份绝对实力上的要求才符合一般人对“棋圣”这个神圣的称号的幻想。而现代围棋高手自吴清源之后,虽然也有称霸一时的霸主,但是总体上是随着竞技围棋的发展而越来越进入多强并立的乱世,可以说除了李昌镐以外,50年来再无其他人接近这个标准,乃至以后这样级别的存在会更加难以出现。&/p&&p&然而舆论的问题在于它往往很难达成绝对一致,怎样才算“公认”?日本三圣除了道策毫无争议,丈和公认统治力逊色道策一筹,秀策很强却英年早逝,多少都有点争议。近到几年前吴清源逝世,日本各大报纸标题,或曰“昭和棋圣”,或曰“昭和的大棋士”,可谓舆论媒体在这个问题上自发站了一次队。&/p&&br&&p&最后第四种,也就是聂老,国家给的终身名誉称号,可谓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可见的未来恐怕也难有来者——哪怕柯洁突然被master打通任督二脉,生涯再拿30个世界冠军,日后后辈舆论可能公认他尊为一代棋圣,但是也不太可能获得国家授予官方认证的名誉称号。这个名誉称号是国家对聂卫平对中国围棋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肯定,和实力、统治力的关系,反而不大。&/p&&p&聂卫平实力强吗?确实很强,全盛期是世界顶尖之一,不过若是以前述第三条的“棋圣”标准去要求,那无疑差得很远。不说日本六超、韩国曹薰铉等人可以说和聂在伯仲之间,就算在国内,马晓春虽然在国际赛场上长期迈不过门槛,国内比赛可完全不惧甚至略胜聂卫平一筹。聂获得棋圣称号的关键因素是中日擂台赛上的连续3届主将清台,算上第四届共计11连胜。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并非不可复制——李昌镐在三国擂台赛上连续6届清台共计14连胜的铁门传说似乎更胜一筹。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区区一点成就”就能换到一个名誉棋圣的称号,就必须明白时代的背景,明白中国围棋对日本围棋多年来的苦苦追赶。&/p&&br&&p&国运昌则棋运昌,反之亦然。中国围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动荡不安中走到了最低谷,而日本则在明治维新中迎来了现代职业围棋的曙光。中日围棋的逆差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值:彼时日侨中的普通的业余爱好者,就能请出“中国围棋总后台”段祺瑞府上的国手,来一位二三线的普通职业棋手,就可以把全中国所有顶尖好手打到让子。好不容易出了吴清源这个绝世神童,却也只能忍痛送往日本:如果留在中国,不要说给他成长的舞台,连能让他生活的环境都不见得能保障。&/p&&p&解放后的中国围棋是幸运的,得到了陈毅陈老总的全力支持,围棋得以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重新获得资源,发展起来。但是当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时,中国各大名手上阵还是惨遭横扫,在全部受先的情况下缴出了2胜1和27负的惨淡成绩,以至于第二年代表团的档次断崖式下滑:坂田荣男、桥本宇太郎这样的当时顶尖高手不再出场,转而变成了一些二三线的职业棋手,带着几位业余棋手来访——即便如此,中国棋手被惨虐的格局依然没有什么改观,可见对当时的中国棋手来说,顶尖高手和二三线职业甚至业余高手确实也没有区别,都是摸不到底的强大。当时五十多岁的伊藤友惠老太太八战全胜,打得“南刘北过”们找不着北,至今仍然是不可不提的黑历史:很欣慰如今我们已经强大到可以笑谈这段黑历史,而不是依然受困在屈辱中无法翻身。&/p&&p&追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陈老总希望中国围棋五年内战胜日本,这个带着“大跃进”风格的愿望倒也形式上达成了,到1965年中国棋手接连实现了分先(平等对局条件)对局战胜日本八段、九段棋手。这样的胜利是一个里程碑,却未能实质上改变中日围棋的差距——实际上这种车轮战近10盘才有一两次胜利,而且对手虽然确实是高段棋手,但是彼时日本围棋已经发生了“段位通胀”,普通九段棋手一样只是二线。中国围棋依然在面对业余日本棋手时都负多胜少。中间又经历了十年浩劫,从1960年算起中国用了20年,才实现了将对抗成绩从一边倒到大抵有来有回再到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把业余棋手打出了日本代表团的名单中。&/p&&p&到1984年,中日围棋差距终于接近到了一个地步:此前连续数年的中日互访友谊赛,面对日队全职业的中坚阵容,中国队并不落下风,于是更高规格的擂台赛终于水到渠成。中国围棋终于有资格正面挑战日本围棋了.....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山顶的最后100米才是最艰难的。对于任何竞技运动来说,从职业水平到世界顶峰的这一段路,看数据可能只是很小的差距,实际差距则比从入门到职业更大。中国棋手已经可能对抗日本的二线乃至一线棋手而不落下风,但是面对位居整个棋界顶点的六大超一流们依然是一胜难求。这就好像刚有了歼10的中国空军对美国F22的羡慕嫉妒,好像中国田径终于杀进了百米飞人决赛,然后面对博尔特的高山仰止。&/p&&p&然后就是聂卫平的横空出世,就好像我们在2005年突然提前十几二十几年拥有了完全成熟的歼20,好像苏炳添第一次杀进决赛就打通任督二脉赢了博尔特一样,这样巨大的跃升,瞬间赶上乃至超过世界顶尖水平,是否会让人疯狂,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把“英雄”封神?&/p&&p&聂卫平赢了,而且连续3年作为最后一道铁门砍下9连胜,六大超一流除了非日籍的两位(林海峰台籍,赵治勋韩籍)不出场之外,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大竹英雄轮流上阵却被聂卫平串烧,30年的苦苦追赶眼看到了最后却最漫长的一段旅程却突然就被告知漂亮地抵达了终点。陈老总临终时还念念不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中国围棋依赖一位英雄,正面击倒了日本围棋,这给国人心中掀起的波澜可想而知。1988年第三次成功清台之后,聂卫平被授予了“名誉棋圣”的终生称号,这一部分是对老聂棋力的认可,但是更多的是对他作出的贡献的认可。&/p&&p&平心而论,当时的国人对老聂棋艺的判断确实有点过于高估了,虽然在擂台赛上对各大超一流棋手连战连捷,但是事后看来当初老聂和六超应该是伯仲之间,连续取胜有心态、气势和运气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国人相信的当时老聂已经明显强于六超。但是要说对老聂贡献的判断,当初还估计得低了,除了赶上日本围棋的最后一个飞跃这一点,“聂旋风”刮起后,中国围棋热兴起,围棋的世界争霸阶段开启,这两项变化的影响之深远超出当时人们的预料,可以说现在围棋格局就是那时推动的。&/p&&p&所以说,老聂这个棋圣,是对“贡献”的回报,而他的贡献让他配得上这份荣誉,而这一切,对棋力的要求并不是关键,此棋圣非彼棋圣。&/p&
中国聂卫平被称为棋圣的原因,好多答案都说了,国家封的。可谓是非常官方,无可争议。但是这个“名誉棋圣”和其他一些“棋圣”不是同一个系统,自然也没法直接比较。能够被称为棋圣,有那么几种可能性:1.棋圣战的头衔持有人这显然是最“水”的“棋圣”,中…
&img src=&/50/v2-b891f5aff35da1c6e8c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0/v2-b891f5aff35da1c6e8c1_r.jpg&&注:&p&1. 本统计由本人纯手工完成,数据来自中文维基百科。如有错误,欢迎指出。&/p&&p&2. 成绩截至日(6月28日更新),会不断更新。&/p&&p&3. 统计范围是大型世界个人赛本赛阶段(不包括中环杯、亚洲杯,不包括预选赛)。&/p&&p&4. 进入四强的赛事用彩色背景标注。&/p&&p&5. 绿色背景表示棋手在此项赛事中尚有未完成对局。&/p&&p&柯洁(62胜19负,76.54%)&br&&/p&&img src=&/v2-fd914a1f222a1b2baf904_b.png& data-rawwidth=&2278&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78& data-original=&/v2-fd914a1f222a1b2baf904_r.png&&&p&朴廷桓(78胜47负,62.40%)&/p&&p&&img src=&/v2-294cfa121760efa7680b_b.png& data-rawwidth=&2709&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09& data-original=&/v2-294cfa121760efa7680b_r.png&&唐韦星(45胜26负,63.38%)&img src=&/v2-3c22c2319c38bef2edd56ebec5df2fe9_b.png& data-rawwidth=&2319& data-rawheight=&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9& data-original=&/v2-3c22c2319c38bef2edd56ebec5df2fe9_r.png&&&/p&&p&陈耀烨(72胜48负,60.00%)&/p&&p&&img src=&/v2-be24bce94b4a7f40edc3eae_b.png& data-rawwidth=&2721& data-rawheight=&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21& data-original=&/v2-be24bce94b4a7f40edc3eae_r.png&&周睿羊(59胜32负,64.84%)&/p&&img src=&/v2-0fdd99c634cb8_b.png& data-rawwidth=&2845& data-rawheight=&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45& data-original=&/v2-0fdd99c634cb8_r.png&&&p&古力(124胜68负,64.58%)&/p&&p&&img src=&/v2-9a0cdcab9db36e026d778_b.png& data-rawwidth=&3041& data-rawheight=&10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41& data-original=&/v2-9a0cdcab9db36e026d778_r.png&&李世乭(182胜83负,68.68%)&/p&&img src=&/v2-8b210ad9f6edeadef7e68_b.png& data-rawwidth=&2804& data-rawheight=&10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04& data-original=&/v2-8b210ad9f6edeadef7e68_r.png&&
注:1. 本统计由本人纯手工完成,数据来自中文维基百科。如有错误,欢迎指出。2. 成绩截至日(6月28日更新),会不断更新。3. 统计范围是大型世界个人赛本赛阶段(不包括中环杯、亚洲杯,不包括预选赛)。4. 进入四强的赛事用彩色背景标注。5. …
&p&本来这题只需要五个字(策梅洛定理)就可以解决,参见此答案&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围棋有没有必胜策略? - 知乎&/a&。&/p&&p&但是这类问题在知乎上反复出现,我有必要针对题主的问题说明添加一些补充。&/p&&p&题主的疑问是,围棋双方每一步棋都有几百种合法的选择,一盘棋又有几百个回合,排列组合一下以后是天文数字。一个必胜策略,能够包含这些天文数字吗?&/p&&h2&1、“抢三十”&/h2&&p&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学生都能理解的游戏: (来源:资优网)&/p&&blockquote&
小聪与小明在抢30。两个人从1 开始,轮流往下报数,&b&每次至少报一个数,至多报三个数&/b&,谁报到30 就胜了。“1,2”,小聪开始报数。“3,4,5”,小明接着往下报。“6”。“7,8”。结果,小聪报到30,小明输了。&br&
接连报了几次,总是小聪胜。“怎么老输?我的运气真不好。”“这不是运气。胜有胜的道理,垐有输的原因。换个玩法,你就明白了。”小聪取出一副扑克,说:“我们轮流取牌,每次至少取一张,至多取三张。这回取最后一张的算输。”&br&
玩了几次,还是小明输。&br&
“老是你赢,把诀窍告诉我吧。”&br&
“诀窍很简单,把问题倒过来想。假设是你报30,那么,在这之前的一次,你应当报到多少呢?”&br&
“不能报到29,也不能报到28 或者27。要是我报到27,28,29,你就可以报30。所以,我应该报到26。要是我报到26,那么,不管你怎么报,我都能报到30 了。”&br&
“对。要抢30,先抢26。那要抢26,先抢什么呢?”&br&
“先抢22。”&br&
“对。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串取胜的数——30,26,22,18,14,10,6,2。这样,第一个人应当报到2,他就可以陆续报到6,10,14,18,22,26,30。”&br&&b&
“这么说来,总是第一个报数的人胜了。”&/b&&br&
“是这样的。不过,要是他不知道诀窍,让第二个人抢去一个取胜的数,胜利就可能易手了。”&/blockquote&&p&这个问题,我想对于在座各位都是很清楚的。“抢三十”,先手方有必胜策略,而且可以精确地描述:先手方先报1,2;之后,若后手方报n个数(n=1,2或3),则先手方立即回以4-n个数。最终,先手方总能抢到30. &/p&&p&这个具体的必胜策略,包含了多少种不同的变化呢?后手方每次有3种选择,先手方每次只有一种回应。6个回合之后,先手方就能抢到30. 因此,总变化数是3^6=729种。&/p&&p&那么,如果小明和小聪抢的不是三十,而是每次可以报1-299个数字,报出1,000,000者为胜呢?类似于刚才的分析,我们照样可以为先手方找到必胜策略:先手方只需先报100。然后,若后手方报n个数(n=1,2,...,299),先手方立即回以300-n个数。先手方总能抢到100,400,700,1000,...0000这一串数,从而获胜。&/p&&p&我们来看这一套必胜策略包含的变化。后手方每次有299种选择,先手方每次也只有一种回应。3330个回合之后,先手方就能获胜。因此,总变化数是299^3330, 不管这数多大,反正肯定比围棋的总变化数(游戏树复杂度,限定棋局在400手以内完成)要多。然而,这个数字终究是有限的. 因此,这个无聊的游戏,就算是上帝来跟我玩,只要我先手,我稳操胜券。相信各位能够理解其中的逻辑。&/p&&h2&2、有限游戏&/h2&&p&由此,我们引出策梅洛定理(维基百科)&/p&&blockquote&定理表示在二人的&b&有限&/b&游戏中,如果双方皆拥有完全的资讯,并且运气因素并不牵涉在游戏中,那先行或后行者当一必有一方有必胜/必不败的策略。&/blockquote&&p&这条定理虽然是用自然语言描述,但其中的概念都很直观,没有定义上的争议。重点在于“有限”二字。上面讲的“抢一百万”游戏,虽然变化巨多,但终究有限。在2002版(最新)中国围棋规则的限定条件下,围棋也是有限游戏。&/p&&blockquote&中国围棋竞赛规则(2002年版)&br&第一章 总则&br&&br&第6条 禁止全局同形&br&&br&  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重复面临曾出现过的局面。&/blockquote&&p&这一条防止了一盘围棋无限进行下去。&i&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已经说明了N次,若我不再重复,一定会有人挑刺。请了解禁全同规则的朋友原谅我的啰嗦。),“三劫循环”、“长生”等特殊棋型,在中国规则下严格说不构成循环,参见陈祖源老师的研究。现在部分比赛中将三劫循环判和棋/无胜负,是一种权宜之计,或者对局双方对规则不了解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或者采用的是日本/韩国规则。&/i&&/p&&p&综上所述,围棋是个有限游戏。因此,取决于贴先数(贴子、贴目)的不同,黑方或白方之一必然有必胜/不败的策略。&/p&&p&围棋尽管变化繁多,但实际变化总数仍然不敌“抢一百万”这个无脑游戏。因此,围棋有一个包罗万象的必胜策略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p&&p&(注:行文简洁起见,下文可能出现“黑/白方必胜(不败)”等表述,其含义为,在此局面下,黑/白方有一个必胜(不败)策略。)&/p&&h2&3、非构造性证明&/h2&&p&也许有些思维活跃的读者还有疑问。“抢一百万”这个游戏变化虽多,但掌握规律以后没有任何难度,因为我们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必胜策略。但是围棋呢?你找得出一个具体的必胜策略吗?吴清源不能,柯洁不能,甚至AlphaGo也不能。就算是棋艺已臻化境的AlphaGo,距离围棋之神还远得很。你找不出具体的必胜策略,怎么敢打包票说要么先手必胜,要么后手必胜?&/p&&p&数学上,能够证明存在,而构造不出一个具体例子的概念,海了去了。我们把这样的证明叫作“非构造性证明”。&/p&&p&我们还是以游戏举例(来自维基百科)&/p&&blockquote&
A、B两人进行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在黑板上轮流写下1到2000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含边界,A先写),但不能写下任何黑板上已存在的数的因子。问:谁有必胜策略?&br&证明:&br&
考虑一种新的游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复杂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