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一旦中断之后就很难练好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四大法则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四大法则
【太极拳】 学习啦编辑:方婷
本文已影响 人
  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功夫。以前只有中老年人爱练太极拳,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行列。陈式太极拳是所有太极拳流派的起源。怎样才能打好陈式太极拳,并悟出其真的内涵呢?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问,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答案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四大法则。欢迎阅读!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四大法则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四个字的黄金法则,就是信、解、行、证,这四个字也适用于陈式太极拳的修炼。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法则一、信
  其实,首先你要觉得陈式太极拳是一种很不错的拳法。
  它是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哲学、武学、医学、力学、等诸多方面。
  习练陈式太极拳不仅养身、防身,而且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学会谦和、包容。
  要相信,陈式太极拳的所有招式和拳法理论都是正确的。
  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如理如法,一门深入地学习,就一定能学。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法则二、解
  信之后就要解。要认真学习陈式太极拳经典理论和拳理拳法,起初不可能透彻的理解。
  但要明白陈式太极拳到底应该怎么练?怎样切入?否则就会差之亳厘,谬之千里。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法则三、行
  其实这个字主要说的就是要实践,就是所有的练习都必须从基本功开始。
  这一过程就是在陈式太极拳的经典理论指导下,长期不懈地进行符合拳理拳法的陈式太极拳习练。
  实践出真知,通过长期实践,习练者对拳理拳法又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法则四、证
  实践到一定阶段,就达到了&证&。这时不仅是思想上有所悟,在身体上也有所悟,、这就是真正的受用。
  比如由亚状态转变为健康,这是身体健康上得到的证实。
  由过去的身手僵硬转变为松柔弹性,这是劲力方面得到的证实:由过去对人处事不圆融到现在与人和睦相处,处处逢源,这是心性改变得到的实证。
  习练到更高阶段.由量变到质变,达到行、动、坐、卧皆太极,这就证明你的太极功夫融合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了。
看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四大法则&文章的人还看了: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四大法则]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77人看了觉得好
674人看了觉得好
673人看了觉得好
【太极拳】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最近在练陈氏太极,但遇到一位中医师傅说陈氏太极不好,很多寿命都不长还多病发心脑血管疾病,为何?
最近在练陈氏太极,但遇到一位中医师傅说陈氏太极不好,很多寿命都不长还多病发心脑血管疾病,说就近的陈瑜已经瘫痪,而且自陈长兴以来的太极高手平均寿命仅65,11人不到60,这让我很困惑啊。这到底是太极的问题还是陈氏太极的问题,还是这些人个人问题?
按投票排序
貌似……清朝人均寿命33?
民国人均寿命35?
可千万别练太极拳……!!!!这活到60怎么得了!!
33岁必须死啊!千万别活呢么久!!!不然总有像你一样这么奇怪的人……
吴式宗师王培生先生这般功夫,80多岁去世。我曾祖父一位文弱书生,也不懂什么保养,也有80多岁的寿命。之前一网友发了练拳视频,我看出了毛病,和他交流,他对拳理确实一窍不通,可是对他师父却是不尽称赞。他师父是陈氏已故名家的徒弟,他给我发了许多张他和他师父的合影照片,登堂入室,关系甚好。我看他为人实在,和师父这般亲密,却不得真传,听他夸起自己师父功夫好,不免有些诧异,问:“好在哪里?”“现在90多岁啦!”我一愣,“有福之人!”回答里有说陈家拳压根就不是太极拳的,我练的这一支便是近代从陈家出来的拳,是太极拳。练陈拳的喜欢表演二路炮锤,有气势,外人看不懂了,这咋是太极拳?炮锤是形,内在运动符合太极拳规律的它就是太极拳。不符合的,你即是练吴式那也不是太极拳。不一样的地方,陈拳动静大,不得其法会伤身,吴式的不得法就当做做操也没啥坏处。大前天我陪我妈看了一下午“杨式太极操”,我劝她也学着一起练,跟着音乐活动活动身体,何妨?我妈拒绝,她跳广场舞。之前好像是在知乎上看到的,有练形意的说不敢随便发劲,发劲的感觉脑浆都在晃。当然他应该是练错了。我知道陈式太极苦练而不得法者也有这毛病,必然伤身。真正的太极拳不论陈杨吴武孙,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不可能伤身。都说陈拳伤膝,我们一支的老爷子膝盖二级伤残,练太极把膝盖给练好了。现在快80了,身上一张残疾证明,一个擦脚下去没人能受得了。不管你练太极操、太极拳,能带来健康最好,但至少是不要伤害自己身体的。给练太极操的朋友们一点建议:高架不发劲,主要看气质。给练太极拳的朋友们一点建议:好好选老师,关键看掤劲。
其实,人均寿命也就这个数字,至少你说太极拳师平均六十五,看来咱们练拳的没拉低人均生活水平。哈哈。其实,人均寿命也就这个数字,至少你说太极拳师平均六十五,看来咱们练拳的没拉低人均生活水平。哈哈。既然没有拉低整体水平,那我们看看日常,咱们练拳的,平常不说什么别的,跑个三五里地,打三俩流氓还是没问题的。同样水平的普通国民,这里指不练太极拳的,至少流氓三俩个也只能抵咱们一个,这还是起码的。咱们也比普通人精力充沛啊,突击熬个夜什么的,第二天完全压力轻啊,这对学渣来说得多牛逼的能力。 也就是说啥,六十五岁,咱们都死了,可是,咱们的人生不一样了啊。练拳没啥用,总比坐着强。而且你看,咱们建国之前只有三十五岁的预期寿命,咱们练拳的要是也是六十五岁,那不就是高了一倍?还有啊,你看,咱们的寿命跟生活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普通人活得久,咱们也应该活得久,最起码也不会早死吧~而且你看,咱们建国之前只有三十五岁的预期寿命,咱们练拳的要是也是六十五岁,那不就是高了一倍?还有啊,你看,咱们的寿命跟生活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普通人活得久,咱们也应该活得久,最起码也不会早死吧~说说非官方的消息吧:有几个朋友说他们师傅一百三了,还没死呢。还有那啥陈小旺大师快七十了看起来跟四十好像没什么区别,也算活过六十五了,所以其实我是怀疑你的数据是不是正确的。不过没关系,活着就好,能活多久不重要,活得精彩才重要啊。
我学医也学拳…觉得还能再活一段时间。。。
不论谁家的拳,只要不用科学进行指导训练,都会伤身体。至于那些坚称科学无解论的神棍,鉴于知乎的文明气氛我不想多说,我在太极拳吧有详细的反驳理论。
声明:本贴来自网络,作为历史资料,仅供参考,别无他意。请读者自鉴。长寿的马梅虎 9岁 心意拳郭汉之 岁 心意拳刘万义 岁 心意拳韩星桥 岁 意拳胡耀贞 岁 心意拳 宋铁麟 岁 心意拳戴文熊
岁 心意拳吕瑞芳 岁 心意拳戴隆邦 岁 心意拳马 兴 岁 心意拳卢嵩高 岁 心意拳 内家拳拳师寿命之研究陈氏太极拳姓名
附注陈王庭 岁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长兴 岁陈氏太极拳14氏传人陈青萍 岁  陈鑫 岁 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陈发科 岁  陈照奎 岁 陈发科次子陈仲甡 岁  陈李甡 岁  杨氏太极拳姓名
附注杨露蝉 岁杨氏太极创始人杨班侯 岁杨露蝉次子杨健侯 岁杨露蝉参子纪子修 岁杨露蝉弟子杨少侯 岁许禹生 岁杨班侯杨健侯弟子陈微明 岁杨氏致柔拳社社长杨澄甫 岁褚桂亭 岁傅锺文 岁 杨氏**传人顾留馨 岁濮冰如
岁杨澄甫陈微明弟子杨守中 岁 杨澄甫长子武氏太极拳姓名
附注武禹襄 岁武氏太极创始人李亦畲 岁武禹襄外甥,第二代传人郝为真 岁李亦畲弟子郝月如 岁 郝为真之子郝少如 岁 郝月如之子姚继祖 岁 武氏第五代孙氏太极拳姓名 在世日期 总寿 附注孙禄堂 岁孙氏太极创始人王禧奎 岁 孙禄堂弟子吴氏太极拳姓名
在世日期 总寿 附注全佑 岁吴鉴泉之父亲常远亭 岁全佑小架传人王茂斋 岁全佑弟子吴鉴泉 岁吴氏太极创始人吴图南 4岁吴鉴泉杨少侯弟子杨禹廷 岁王茂斋弟子张达泉 岁纪子修弟子、吴家弟子徐致一 岁吴鉴泉弟子江长风 岁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名誉社长朱廉湘 岁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常务理事吴公仪 岁吴鉴泉长子赵寿邨 岁吴鉴泉外甥陈福康 岁赵寿邨弟子马岳梁 岁吴鉴泉女婿吴公藻 岁吴鉴泉次子吴英华 岁吴鉴泉长女裴祖荫 岁吴鉴泉马岳梁弟子钱超群 岁马岳梁弟子其它太极拳姓名
附注傅振嵩 岁傅氏太极拳创始人郑曼青 岁郑子太极创始人董英杰 岁董氏太极创始人八卦掌姓名
附注董海川 岁八卦掌创始人尹福 岁尹氏八卦掌创始人宫宝田 岁  宫宝斋 岁  刘云樵 岁  程庭华 岁  程有龙
岁 高义盛
岁 刘凤彩 岁  梁振蒲 岁  李子鸣
岁 张占魁 岁  韩慕侠
岁 形意拳姓名
在世日期 总寿 附注吴孟侠 岁  姬际可 岁  戴隆邦 岁山西戴氏心意拳创始者马学礼 岁河南回族教门心意六合拳李洛能 岁  车永宏 岁山西车氏形意拳胡耀贞 岁  最长寿命前十名名 次
附注第一名马梅虎119岁 心意拳第二名吕紫剑119岁 八卦掌第三名吴图南 104岁 太极拳第四名江长风 99岁第五名马岳梁 97 岁 第六名 杨禹廷 95岁  第七名 胡耀贞 94岁  第八名 陈福康 92 岁 第九名 濮冰如 92岁  第十名 李子鸣 91岁  一般人都认为练武能延年益寿,这个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笔者对18世纪以来的50位著名拳师作了一个统计[笔者在统计时,剔除了那些非正常死亡者,如王正谊()、霍元甲()、妙兴()等。王正谊(大刀王五)死于八国联军之投,霍元甲被日本浪人所害,妙兴卒于战阵。]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4岁,高于目前的全国平均寿命。在这50人中,有2人超过100岁,寿命最长的是河南形意门的马梅虎()。他是洛阳人,活了119岁。其次是太极名家吴图南(),活了104岁。另有5人寿命在90-99岁之间,他们是:杨禹庭,太极门,,95岁;王子平,潭腿门,,92岁;马 兴,形意门,,90岁。可是,也有一些高手仅至中寿,同一般人寿命差不多。仅以太极门为例,诸如:杨兆清,,53岁;李亦舍,,60岁;陈照海,,50岁;郝月如,,58岁;陈田科,,57岁;陈照奎,,53岁;陈仲牲,,62岁;陈季牲,,56岁。笔者对自陈长兴()以来的30名太极高手作了一次统计,发他们的平均寿命为65. 47岁。在这30名太极高手中,竟有11人寿命不到60岁,占总数的36. 67%。而寿一命在80岁以上的仅有5人,只占总数的16.67%。这样就引出了三个问题:(一)练武能不能长寿?(二)是否武功越高,寿命就越长?(三)练哪种拳最有助于延年益寿?笔者的回答是:(一)练武未必长寿;(二)武功高低与寿命长短并无必然联系;(三)就延年益寿而言,练哪种拳效果都差不多。首先谈谈第一个间题。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除了体质条件以外,还涉及到遗传因素、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心理素质、医疗水平、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以上诸多因素互相制约,体质好坏并不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唯一因素。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黑人的身体条件在世界诸人种中是最优越的,最适于参加体育比赛。然而,非洲黑人的平均寿命却比欧美白人和亚洲黄人低得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条件、生活状况、社会环境都比较差。为什么练了武术未必一定长寿?这要从练武的规律说起。初学武术,首先要练好基本功,把拙力换成劲力。在这个阶段,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风雪雨霜,每天都要练功不懈,大汗淋漓,风吹日晒,稍有不慎,很容易受风受寒,或造成筋骨之伤。到了练暗劲和化劲的阶段,主要靠意念导引,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如果练功方法不当,真气窜乱经络,也有可能造成内伤。另外,武术家们多有-强烈的胜负意识。他们从练武时起,就牢牢树立了“以技胜人”的信念。在这种胜负意识的支配下,武术家们常常保持着临敌心态,随时随地都准备应付挑战。这种时时处处保持着的戒备心理,使武术家总是处在情绪紧张的状态之中,而且数十年如一日,造成了持久不懈的精神压力。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的长期紧张有害于健康,容易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也容易诱发癌症。练武术固然可以强健身体,但是如果同上述诸不利因素折合一下,恐怕抵消得也差不多了。许多练武者在年轻时急于求成,练得过猛,而那时气血正旺,一些伤症还不太明显。一到老年,则往往旧病复发,备受折磨,已悔之晚矣。俗话说:“防风如防箭。”不少老拳师有腰疼、风湿诸病,恐与早年不注意保护身体有关。所以,仅仅从身体因素与精神因素两方面考虑,练武也未必就一定能够长寿。再说第二个问题,即武功高低与寿命长短没有一定联系。仍以太极拳为例。杨福魁活了72岁(),武禹襄活了68岁(),孙禄堂活了71岁(),吴鉴泉活了72岁()。以上四人分别是杨、武、孙、吴四派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武术界公认的高手。他们四人的平均寿命为70.75岁。这个数字固然高于一般人的平均寿命。但是,这四位老先生是从成千上万个习拳者中挑出来的武学宗师,倘若按此比例从不会武术的一般人中挑选,则寿命为70岁的人当远不止此数。又如河南形意拳的洛阳一支,马兴、马梅虎、刘万义、金黑彦四人均为一代高手,前三位享年均在90岁以上,而金黑彦享年仅65岁()。马兴、马梅虎、刘万义三人均为先后师承关系,金黑彦是刘万义的再传弟子。至于第三个间题,似乎无须再多作解释了。想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或者想成为武林高手,则练任何一种拳都有可能达到目的。如果只想长寿,那么无论练什么拳都无法打包票。中国武术中的任何一个拳派,其中都必有高寿者,同时也都有中寿乃至短寿者。河南形意门中,既有像马梅虎那样的享年119岁的罕见的老寿星,也有如马三元(洛阳人,马学礼弟子)、张老格儿(鲁山人,张聚之子)那样的技艺大成而不幸早夭的著名拳师。当然,在任何一个门派里,高寿者都是少数,短寿者也是少数,而中寿者居绝大多数,这种情况同一般人完全一样。有人曾对南北各地的30名百岁及百岁以上老人作过调查,发现其中练过武术的只有2个人,仅占6. 67%。这30位老人大多是贫苦人家出身,从小参加体力劳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心胸开阔,性格乐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若善于从坎坷乃至辛酸的生活中寻求东趣,保持心理平衡。这种顺应自然的恬淡闲静的心理状态,才是长寿的奥秘所在。古人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道家又有所谓“忘字诀”和“无字诀”之说:“忘字诀”是:忘物以养心,忘情以养性,忘境以养神,忘色以养精,忍欲以养形,忘形以养气,忘我以养虚,忘世以养道。元所不息,则无所不养。“无字诀”是: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处事无事,应世无世,在念元念,用心元心,元天无池,无人无我。这些看起来很玄虚的话,却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其基本思想是少凡情、脱俗气、减人欲、淡名利,一言以蔽之,静心寡欲、顺应自然而已。也许有人会说,不少拳种也讲究“顺应自然”、讲究“虚静”,这不正合乎长寿之道吗?其实,拳术中所讲的“顺应自然”、“虚静”云云,那是在练拳时对心理状态和技击动作的特殊要求,而武林中的强烈胜负意识却几乎是压倒一切的。胜负本身就是名利之争,是人与人的激烈对抗,是人生竞争、社会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练武本身就是既“有我”、又“有人”,既不能“忘情”,又无法“忘欲”。想要“无人无我”,“忘情忘欲”,又谈何容易?几天前,有一位朋友拿着一本书,对我说:“你以前说有不少太极拳名家的寿命并不长,在这本书上有证据。”我一看,这是陆草著的《中国武术》。翻开后,看到一篇《练武与长寿》的文章,的确列举了有关的资料。为什么会突然说起这事呢?原来,大约在三年前,我认识了这位朋友。有一天,有闲聊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自学武术。于是,话题当然就转向了武术。后来,当他提出要向我借有关太极拳的书籍时,我说以前有很多,但是,现在差不多都丢光了。他问我为什么不好好保管呢?我说那些书早已不放在心上,因为在80年代初,我发现有不少的太极拳名家的寿命不是很长,早就不喜欢太极拳了!他说不是吧?我说怎么会不是?虽然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6岁多一点,这个印象,现在还是很深的。
接着,我就把我自学武术的经过详细地给他说了。在1981年至1984年上半年期间,由于少年心性使然,我自学了少林拳、南拳、杨式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等一大堆套路。由于自己的爱好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受到武侠小说的影响,因此,大概到了1984年下半年,仅仅剩下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有一天,我在练习到“单鞭”的时候,忽然感到一阵眩晕,心想:肯定是练错!收势以后,就把所有的太极拳资料找出来,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忽然,有几个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几位大师的享年,粗略地计了一下,平均只有56岁多一点,不是说“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为何如此短寿?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找出几个大师的享年,一看,还是差不多。这就令人奇怪了!在疑惑之下,从手头的资料中,找出心意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等拳派的大师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练心意拳和形意拳的大师,有很多都是八、九十岁以上的,其中的马梅虎前辈更是享年119岁(),而八卦掌只比太极拳好一点,但是,远不及心意拳和形意拳。两个拳种之间的人均寿命相差得如此悬殊,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人均寿命长的拳应当比人均寿命短的拳要更科学的一点!俗语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这种幼稚的比较下,促使我放弃了太极拳和八卦掌的练习,而剩下了形意拳和和心意拳,后来,又放弃了形意拳,仅练“四把捶”。
当时,我这个朋友并不很相信我所说的,于是,有了一番争论,最终由于手边没有相关资料,因此,只好换了个话题。现在看《练武与长寿》,我认为它的结论(“练武基本与长寿无涉”),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因为:
⒈陆草先生明确地说“高于目前的全国平均寿命”,这个“目前”,所指的应是作者所处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武术》1996年8月第1版)。这个年代的“经济条件、生活状况、社会环境”,与18、19世纪的相比,有天渊之别,因此,绝无可比性!如果要比,那么,也应该与同年代的进行比较。但是,即使在没有可比性的情况下,也“高于目前的全国平均寿命”,似应可以认为练武对长寿而言是有帮助的。
⒉练武总是通过练习一种种具体的拳术而表现出来,因此,从总体上说,“练武基本与长寿无涉”这个结论或许有可能成立,但是,是不是练习每一种拳术都不可能有助于长寿呢?很显然,并不是。因为从陆草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练心意拳的大师的平均寿命,明显就比太极拳的要高得多(如果不将吴图南统计在内,他们的人均寿命不更低),总比他们同年代的人均寿命要高得多吧?只要大家查一查有关的历史资料就最清楚不过。另外,再让我们再看一看以下这些心意拳系统的大师的年龄就更有说服力,而不象陆草先生仅仅以洛阳系为例:
戴龙帮,,89岁
戴文熊,,92岁
戴良栋,,81岁
李洛能,,85岁
车毅斋,,82岁
布学宽,,90岁
宋铁麟,,94岁
买壮图,,98岁
丁兆祥,,98
尚学礼,,75岁
卢嵩高,,90岁
宋国宾,,75岁
马承智,,89岁
丁克重,,86岁
郭汉之,,99岁
吕瑞芳,,91岁
另外,手中的资料,还记录着很多心意拳系统的高寿前辈,但只有年龄,而没有生卒年,因此,不再引述。
⒊虽然象马三元大师那样,因心性、强练等问题而造成的短寿,那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不能因噎废食地把说是完全由练武造成的。因为即使有长生不死之药,如果他们乱吃一通,那么,它恐怕会立刻成为烈性毒药!众所周知,人参是一种大补元气的良药,但是,吃了人参死亡的报道不时见诸报刊,因此,总不能说人参是毒药吧?又或者象刀那样,不能说某人拿刀子杀了人,就说刀都是凶器,而把刀都废掉吧?
⒋ “心胸开阔,性格乐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若善于从坎坷乃至辛酸的生活中寻求乐趣,保持心理平衡。这种顺应自然的恬淡闲静的心理状态,才是长寿的奥秘所在。”、“其基本思想是少凡情、脱俗气、减人欲、淡名利,一言以蔽之,静心寡欲、顺应自然而已。”陆先生这个言论,显然无法解析象朱德、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90岁以上、绝对属于高寿的现象!这些忧国忧民、从枪林弹雨和白骨堆走过来的人,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绝不可能象陆先生所说的那样!因为“心胸开阔,性格乐观”还说得过去,但是,其后云云,与他们完全无涉!
根据庞朴先生的论证,先秦各家对人的行为方式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各家各派多在虚张声势、宣称自己之道为天道外,更常偷梁换柱,宣布它们与人性一致,或者干脆就是人性,以求人们乐于奉行。”对此,庞先生主要以“率道而行”、“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进行论述。其中:
①最高层的行为当然是“率道而行”,“作为世界的有机成员和群体的一个分子,人类和个人本应该率道而行,即按照宇宙的法则和人群的规矩行动。而就其本性来说,他们既然是全体的部分,也本来能够率道而行。可是自从离开伊甸园以后,再谈率道而行,那真是谈何容易。为此,它先得尽心知性,还得不怀赏罚毁誉,再辅以必要的能力和条件,然后庶几乎,方可谈谈率道而行。条件如此之苛,所以世上无数熙往攘来者,真在那里率道而行的并没有几个。”由此可以看到陆先生所说,并不切合实际。
②“安而行之”,“人世间有种种的安而行之,甚至有一个人便会有一种安而行之,当然,更有大家公认共遵的合于道的安而行之。前者姑且名曰小安,后者自当谓之大安。”“此中关键,不在行为的载体,而在行为的灵魂;不在行为的社会效应,而在行为的心理状态。为人能够达到大安最好,否则暂居小安而不失其真,哪怕陷于不仁,也是堂堂正正的真小人!”“不管是堂皇的大安抑或委琐的小安,都是自我满足的,不假外求的,依自而非依它的。纵使他们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大安者未免系心于道,小安者难以忘情于物,但是,此道和此物,在那里已经和他们合而为一,不存主客内外之分了。大安者固怡然自得于道,小安者亦坦然自得于物。所以,就行为状态论行为属性,安而行之的行和无以为的为,是纯粹的、自主的、自足的。”我认为,能如此者,才是长寿的奥秘所在!
③“利而行之”,这是“世间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方式”,“这种心态背后,站着一些相应的客观存在:所利之利和所以之以。由于这些客体的存在,方才诱发起主体的因之而行、为之而为的跃跃欲试不由自主的心态和行为。于是这里便有了两重世界,客观世界决定着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服从于客观世界。”“这种主客并存天人二分的情景”正好与“安而行之”的主客合一相反。
“有一种追求或生活目标,首先是精神上的需要。比较振奋的精神状态,对肉体有好处。”“有很高尚的追求自然好,一般追求个人和家庭幸福,也是正常而且必须的。不然,就尽不到人人对家庭和社会和起码责任。”但是,“一味强调进步,就免不了提倡竞争,最后必须出现难以解决的、危害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这是当代养生面临的难题,也是当代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人类社会总是面临这种两难选择,或不可能彻底克服的矛盾。当代医学承认社会和心理因素成为现代流行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又承认竞争社会的合理性,于是只好寻找某种折中策略或措施。” “因此,不要有太过的非分之想,不要有过多的嗜欲,不要迷恋声色犬马、不要太过追求时髦,才合于养生之道。”
④“勉强而行之”,这是更下一类的行为方式,可以称之为逆情之行。这种情形,大家稍应会感同身受,因此,不再细说了。另外,“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乎,为之犹贤乎已。’看来,下棋、打牌或小赌博,也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要好。自然,这不等于说孔子赞同博弈。” 因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会导致大脑功能退化。中枢退化,必然不利于养生。”
⒌大侠所说:“心意拳的真正内家练法是要抛弃对每把拳劲攻击性目的的关注,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内在的修炼。在练一把劲的时候根本不去想这把劲如何打到对方身上,如何用这把劲击倒对方,而是探究自己在练这把劲的时候,内在的感觉是如何的,有没有通过这把劲把自己的内在攻击潜能完全发挥出来,也就是有没有把这把劲彻底地发挥出来。”如此,何需担心什么“练武本身就是既‘有我’、又‘有人’,既不能‘忘情’,又无法‘忘欲’”?“想要‘无人无我’,‘忘情忘欲’”,又有何难?
主要问题是现在市面上教太极的有些都是玩票性质。传播者和传承者是不一样的,你跟着传播者天天猛练,还不如练广播体操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不仅太极拳,实际上是很多习练内家拳法的拳友们困惑的地方,更是饱受外界质疑之所在,上面有些答案闪烁其词,蜻蜓点水,就是不愿说清楚,这也是中国武林的通病,自己辛辛苦苦向师父那里学来的秘籍,怎会轻易示人?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范畴,主要在内,至少内外兼修,否则走火入魔,还记得知乎里有个答主,说他朋友的一个师兄一边打太极一边听冬吴相对论,毕竟是朋友的朋友不是很熟悉,只是交流时委婉提醒,当然人家也没在意,结果不久大病一场,对,打拳不能分神!打拳不能分神!打拳不能分神!重要的事说三遍。
再说陈瑜的拳和病,陈瑜是陈发科的嫡孙,陈照奎的独子,实际上陈照奎只活了五十多岁,陈瑜现在确实身体状况比较差,但这一切不是太极拳的错,是人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看看陈瑜的身世,很小时候就母亲离异,文革期间上海国术馆的馆长希望将其父调入上海,不想其父将北京的工作辞后,结果上海那边馆长被打成右派,从此失去了工作,只能带着小陈瑜到处漂泊,以偷偷教拳为生,遇上这事谁的心情都不会好起来,只活到50来岁,所谓英雄气短,真的可惜,所以拳不是孤立的,是个综合修炼的过程。
陈瑜十多岁就成了孤儿,八十年代初,当时社会比较乱,一个没人管的二十岁不到且一身功夫的毛头小伙会是怎样的结果,那个年代不管是红二代还是贫二代整天到处惹事生非,在传统文化被文革彻底革掉的情况下,很多人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后面随着改革开放,大家生活好起来,但是很多生活习性已无法改变,正如我们现在打牌、玩微信一样过着一种没有节制生活,陈瑜来说他常常喝酒一餐达到达到2斤多的量,就是金刚之身也经不起这么糟蹋,实际上这不仅是他的悲剧,也是整个中国那个时代的悲剧,当然也是太极拳的悲剧。
陈瑜客观上讲,他的拳架和他的家传擒拿是得到真传了的,中国目前台面上的太极拳练家子一般无出其右,但是这只是外的东西,也就是形的功夫,毕竟太极拳是内家拳 ,他的落脚点还必须是内,至少内外兼修,太极拳非常强调内三合,就是内的东西,但合没合上,怎样合上就很有讲究了,正如每个人都明白锻炼身体很重要,知道又怎样呢?但大多数该打牌的打牌,该玩手机的玩手机,当然包括我自己。
任何事说来容易做到难,达到内三合非常不容易的事,我们写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太极拳要求不仅形不能散,神更不能散,比如你不能打太极拳时一边看旁边的鸟儿打架,或者一边打拳一边想着上班的的任务,甚至晚上的一帮朋友喝酒聚会的事,这就分神了,这些红尘俗世一多,久而久之,就会走火入魔,所以外在功夫到一定程度想要更进一步,我们的武林老前辈的做法,很早就起床找个偏僻没人打搅的地方才开始练拳走架,更有甚者,干脆找个深山老林归隐起来,一心一意习练,客观上找了一个没有人打搅的外在环境,当然这还远远不够,还不能达到一心一意忘我的境界,就是说还可能分神,为什么,因为你我都是凡夫俗子,家里的小孩老婆你要关心牵挂,父母长辈你要赡养,如果你硬有一心向道的心,特别有这方面的悟性,为了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彻底洗脑,这就是佛境的由来,来个四大皆空,心无挂碍后,加上刻苦练习,功夫自然会成 ,实际上这就是道家的丹道功夫。
厚德载物,功夫和生命也一样,《道德经》就是讲的这个东西。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内功,什么是内气。有没有内气呢?肯定是有,这个基调要定下来。但内气不是人们想象的可以凭意念在体内乱窜,经过一定规律的穴道后能产生什么奇特的效果,谱云:“凡人不溺于色欲,不丧肾精,保养有方,则元气自 充,。。。然究不能将丹田之气力发之为绝技也。欲发之为绝技必自练始,练之之法一在于聚,一在于运。。。。充于腹,盈于脏,凝于两肋,冲于脑顶,更兼素日所练之身体异常廉干,手足异常活动,应敌之来而架势即变,应架势之变而气力随之即到。”说的挺清楚了,内气是从丹田开始生发,随着丹田的饱满而胀满全身,绝对不是在经脉中运行的线状能量。可解释为元气,运用之时充盈全身有奇效,可以不依赖肌肉而抗击打,可随手发拳而拳劲与全力出拳无异,较之肌肉力有其特点但不神奇,动物如狮虎都精通这种发力方法,只是人们见惯了肌肉发力而对丹田发力比较陌生而已。练法分为聚和运,聚就是养元气,对身体有好处,虽不治病但可强身,其法如站桩,逆反呼吸等,多说一句,逆反呼吸表面上看是吸气收腹其实不然,呼吸自有地方去,若按表象练习必然有害;而运的方法,就是放松,可参看狮虎捕食,均是肚腹饱满,四肢放松,为的就是把日常休息积攒的元气一下子释放出来,松的越好,放的越多越快。但问题就来了,放松本身不强身,反而是消耗的手段,乃是花钱的方法,花多了不攒早晚破产。很多太极拳或别的门派的大师,精于技击或推手,但或由于未得真传,或自己疏忽,沉溺于放,忘了攒,才会短寿;反而如书法国画一帮大师,平日修身养性积攒元气,虽不通发放法门,却可以长寿;至于常人,鲜有明白或练到境界的,放松反而帮助了血液循环放松了精神,从而产生了太极拳的舒缓动作有利于健康的结论,倒也不是全错,只是已经变成另一个次元的东西了。真正练到技击的放松,下一步不是继续松,而是收,平日把元气都收起来藏着养着,就像老虎和猫晒太阳,肚子都是瘪的,苌氏武技书云:苌先生吸气则顷刻大瘦,即是藏气之故。
这个医师完全不懂中医。如果你坚持练80年太极拳,至少能活到90岁左右。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