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自行车刹车种类的刹车结果是什么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回复: 7
威望6842 在线时间1055 小时金钱8658 贡献7209 魅力363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分享好友精华0积分43387阅读权限100UID181810
魅力3633 贡献7209 威望6842 精华0好友
09:34:31 AM
  爱好骑行感性、自身安全首要。作为自行车运动的突发事件,刹车和摔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得上次看别人倒下是1个月前的事,满脸的痛苦和身上的新伤让我憔悴,但几分钟后他又恢复了过来,摇头晃脑抖擞精神再次踏上征程。随后,晚上拼酒时他道出真言:“我及时刹车,并且率得轻松……”因此,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刹车和摔车的技巧,当然并不是希望我们摔出花样、摔出风格,而是让野驴们在紧急状况下及时控制险情,防患于未然。
09:34:12 AM 上传
  一、如何准确刹车
  由于自行车是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下的,那么它对制动系统的要求如下:
  1、及时制动。
  及时制动是指安全有效的制动,即前后闸同时制动。记住!这是一条经过无数前人摔车得出的经验,也是我们停车制动的基本原则。如果只制动后闸,车和人会像划龙一样,而且车轮抱死还会拉带;反之只制动前闸,车和人会受到惯性的影响会后轮向上抬起,有可能会前空翻。
  另外,“左手制动前闸、右手制动后闸”也是我们需要及时更正的内容。出于安全考虑的原因,这条规则只对右撇子的人来说的,左撇子反之。因为:当人在高速骑行中(平路、下山)需要制动的时候,由于生理原因右撇子的人前后闸同时在制动的一瞬间,右手会先动作制动后闸,左手延迟于右手制动前闸,这样的制动效果好且稳定。反之,瞬间前刹、速度超快极易造成翻车,非常不安全。moke认为宁可侧滑也要避免翻车。鉴于,市场上的品牌车出厂时都是按照“右前左后”设置,所以对正常人(非左撇子)来说,拿到车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更换前后闸制动设置。
  ———————————————————————————
  骑友问道:
  高速尤其下坡的时候后轮极易抱死,而前轮极限很高,所以我通常以前轮先制动减速,个人感觉效果更好,而且从来没有因前轮抱死出过问题,所以虽然看到无数骑行技术讲到后轮先的问题,也没有消化掌握,
  moke回答:
  驾驭单车如比钻研武功,不必局限于章法、秘籍。急速下坡的确容易产生侧滑,故建议前后刹闸一同制动。如果你已习惯先捏前刹,切忌在进入弯道前减速制动。
  ———————————————————————————
  2、防止抱死。
  现在来解释防止抱死,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车轮抱死的时候自行车就很难控制了,怎样可以防止抱死呢?首先列出只是车轮抱死的因素:
  A、制动技术(人)B、车圈C、闸皮
  制动的时候应采用点刹的方法进行有效制动,点刹意思是刹车后立即放开再刹,观察一下汽车的防抱死系统(ABS)就明白了,这样上车可以缩短制动距离也可以防止抱死,这是需要多骑车,多练习。一句话:点刹不是一下一下搂闸把儿的形而上学,应该在小力度范围内瞬间(1秒内)完成。
  车圈会有特殊涂层的在干燥时适度减少摩擦力,当下雨天的时候会比别的车圈有更大的摩擦力来保证安全。闸皮是对橡胶的要求,要硬但是要有韧性(弹力),应可以保证在制动是产生的热量对它的影响小,有韧性是保证人使用的时候舒适。
  3、雨天防止制动失效。
  经常骑行的人都知道,骑车出去肯定会遇到雨天,尤其是雨天下山,都会感觉到制动距离明显增加,这无疑增加了危险系数,而且在制动过程中闸皮夹杂杂物与车圈摩擦,对车圈、闸皮都是有一定的损害和影响。我也有过,一幅专为陶瓷全应用的V刹闸皮在雨天下山一次性报废的经历。所以,雨天制动切忌要流出距离、估量距离,30k速度时最少比平时提前15米进入刹车状态。而且,知秋在此保留个人意见:雨天制动、前后闸最好同时进行,如来真不及,我宁可前刹早于后刹,因为湿滑天气里侧滑的几率更高,后轮翻滚的危险性也更大。
  二、闸皮与车圈的距离
  据《单车志》上所写:公路和山地的刹车(Shimano),油刹除外,都是1mm,这个距离完全足以在车圈够平够圆的情况下保证没有拉磨。这是确定间隙值的基本出发点,它和手柄的运动距离一同来作为刹车系统的设计基础。不过我个人喜好是有一定区别,喜欢将间隙保留在0.7mm左右。
  因为moke觉得在刹车的一瞬间,手指力量是由强到弱的;而且从力学角度上讲,开始刹车时的力臂更长些,有利于阻力的增加。——但是moke的喜好不仅集中在最佳化参数的附近,而且在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车圈形状基础上,较不平或容易隆的车圈不适合“窄间隙闸皮设置”。请朋友们根据自己的车辆、刹车用力习惯量身调试。
  另外,车圈不平的话适当放大间隙,在泥泞条件下为了减少沙土堆积要适当放大间隙。人体工程学原理阐述间隙调整的结果:最好是使手指最有力的时候闸皮在车圈上压紧。这个时候第二指节基本呈直角,感觉能用得上力气。
  三、如何‘潇洒’摔车
  案例一:moke黄河食品城横卧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喝了瓶啤酒之后一般我习惯骑得很快,在农业路黄河食品城还算宽敞的辅道飞驰。突然,一辆电动三轮从右边东三街空档里横穿过来,我本能的前后一起捏刹,无奈速度太快又来了一个前空翻,这已经是今年第二个了。在背摔得七荤八素时,又被边上一同跌倒的mm坐到了后脑......挥拳张口欲骂,可一看骑电动车老者年近六旬、满脸歉意,顿时生生止住,带伤回家。”
  案例二:小关耍摔飞包
  “初玩车时年轻气盛,骑得飞快。终于又一次,一个夏天中午1点多,在从小关山下来的路上,速度估计在75-80km/h,因为下山路和上山路一样,所以骑得有点快。忘记前面有三个弯道,顺利通过两个弯道后,第三个弯道已经来不及刹车了,当时反应还挺快,弃车而跳,幸好路下是玉米地,头盔也带了,膝盖处有少许碰伤。当时结伴而行,山腰还有一个饭馆,全出来看他,赶快爬出来,车找不到了。往前一看,在前面大约7-8米处,也不知道车怎么自己跑到前面去的。扶起车来,稍作休息,领队有创口贴,简单处理后飞身上车,闪人。注明:车子没事。
  案例三:jacky险象环生
  “昨天从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边上过,那车突然开了左边的门,吓我这一跳,我赶紧一躲,差一点就没躲开,要不非车毁人亡不可,当时速度35。
  1、避让经验
  前面三个反面教材说明了,大部分时候行人和车辆往往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
  各位车友,骑自行车真的很危险,有来自你自已技术的因素,也有来自复杂的外界的因素,所以安全措施一定要做足。我宁愿内道摔交也不愿外道避让,因为外道很可能迎面有汽车驶过来,更可怕的是后面有车(汽车一般是往外道避让,因为内道有行人,驾驶员不会冒险撞人),到时候就不是摔交了,而是有生命危险!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大家骑车时最好必开外道(包括超车),特别是直行时,在不明身后情况,前面有人时,情愿被迫跌倒也不要外道避让!
  如果从外道避让的话,快车道上的车子很可能避让不及撞上你!就像,如果你是驾驶员,道德心促使你避让穿马路者(我也会的,不然会撞死人),但后果常常是两车迎面相撞。想要安全还是得预见性减速以及有意识警惕乱走的车和人。要真是被逼到紧急制动,就只能看你克服紧张保持清醒的能力了。
  2、刹车测试分析
  我在一次作刹车试验时翻过。按照从低速到高速(相对高速)的顺序,迅速收紧前刹。低速当然没问题,再快些时,后轮会略微抬起。最后就是整个的向前滚翻。因为有准备,所以人车平安。
  需要提到的是:
  ①、发生“向前滚翻”现象的临界速度受其他条件影响很大。
  比如身体的姿态。当身体中心靠前,特别是立姿时,速度10km/h就可以翻。如果使用比较“软”,preload又较小的前叉更容易翻。当使用类似DH的那种姿势时,一直没翻。因为后来速度较快,危险性较大,没有在大于30的速度翻。
  ②、使用避震前叉容易翻。刚叉不容易翻。
  ③、同轮胎情况关系不大。包括粗细和纹路轮胎种类。因为使用前刹,在路面干燥的情况下,很少滑动。
  ④、在湿滑路面几乎不可能“前翻”,但极易侧摔。
  3、到底如何摔车
  归根到底,如何摔车?其实主要取决于你自身的清醒反映度。最简单一句话:用最宽阔、最结实的部位接触地面、碰撞障碍物。
  大家肯定看过马术表演或者骑马角逐的电影。那里的骑士落地的一瞬间都时用后背着地的,因为后背最宽、压强最小,承接你身体的重量也是佳的缓冲。而我们现实中呢!全都是下意识的用手掌、膝盖着地。天哪,那些最脆弱的骨节经不起任何冲撞,轻者扭伤、重者骨折。而且这些关节平日用处太多,非常不好调养,一次看似不大的事故很可能断送了你今后骑行的生涯。所以,知秋在这里希望爱好骑行的朋友们花一点儿时间,找个软地方练一练侧翻和泻力滚动。就算做不到后背着地,起码也能灵活的运用肩膀、臀部外侧的减缓摔车的动能。
  其次,自行车和滑雪不一样。滑雪教练所云的“摔倒时放松身体,任凭身体向前滑行”这一套千万别用在下坡转弯时的摔车上。经验得出,急弯下坡如果不提前制动,很可能造成紧急刹车。此时的摔车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撞向山体岩壁。没得说,只要身体接触石壁,必然牺牲三根肋骨。更严重者,胸腔变形,躯干骨骼将内脏挤压刺戳。第二种、横飞向山崖。就北京山势而言,跌落的可能性不大,但滑坠可能发生。假设你乱抓乱揪,通过灌木荆棘制动成功,那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大多数情况是直接滑到下层山体或者撞向当前路边的障碍石墩、水泥墙。去年小叶姑娘的惨剧让每一位骑行者心痛,当同时也告诫我们一旦在下坡弯道发生摔车:一定要将自行车推向前面,让单车为你阻挡一切可能撞倒的物体。毕竟它是金属,单车的缓冲也许会从死亡线中救你一命。
  四、坏天气骑行
  外出骑行遇到强风、暴雨、大雾、泥泞潮湿的坏天气是不可预测的事。虽然北京强对流天气一年中不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绿野轻骑兵的破天骑行经验几乎很少。如何应付坏天气顺利回城是每个骑行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下面介绍经验一二:
  1.车胎气不可太足,将气放至平时充气量的2/3为好,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打滑;
  2.尽量放低车座,降低重心可以使骑自行车平稳、突发事件也更容易控制单车;
  3.与前面车辆保持3米以上距离,防止前车滑倒而绊倒自己;
  4.不要急刹车,这样会使车轮打滑、失去平衡,可骑得慢一点,遇见情况早下车;
  5.尽量避免急转弯,在道路许可范围内转弯半径越大越安全,尽量使自己的重心通过车轴线与地面保持垂直。
嘿嘿哟呦~~~周五啦
威望6747 在线时间499 小时金钱8281 贡献6791 魅力4152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分享好友精华0积分44414阅读权限100UID177605
魅力4152 贡献6791 威望6747 精华0好友
10:39:00 AM
原来是先前轮刹的
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威望12835 在线时间2150 小时金钱16851 贡献64687 魅力881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分享好友精华1积分138848阅读权限90UID14025
NG Tekting
魅力8813 贡献64687 威望12835 精华1好友
10:44:58 AM
uhmn~这点很重要
威望6845 在线时间911 小时金钱8416 贡献6741 魅力3646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分享好友精华0积分43235阅读权限90UID1241
魅力3646 贡献6741 威望6845 精华0好友
02:17:30 PM
骑山地摔一次挺可怜的
越来越低啦
威望12835 在线时间2150 小时金钱16851 贡献64687 魅力881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分享好友精华1积分138848阅读权限90UID14025
NG Tekting
魅力8813 贡献64687 威望12835 精华1好友
10:07:30 AM
的确是这样
威望4508 在线时间466 小时金钱5895 贡献4605 魅力3666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分享好友精华0积分33603阅读权限90UID180719
魅力3666 贡献4605 威望4508 精华0好友
10:40:40 AM
学习学习!
威望6842 在线时间1055 小时金钱8658 贡献7209 魅力363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分享好友精华0积分43387阅读权限100UID181810
魅力3633 贡献7209 威望6842 精华0好友
11:14:21 AM
Sally 发表于
原来是先前轮刹的
嘿嘿哟呦~~~周五啦
威望6842 在线时间1055 小时金钱8658 贡献7209 魅力363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分享好友精华0积分43387阅读权限100UID181810
魅力3633 贡献7209 威望6842 精华0好友
11:15:15 AM
小晤_唔得掂 发表于
uhmn~这点很重要
嘿嘿哟呦~~~周五啦
Powered by自行车刹车装置研究--《科技信息》2012年22期
自行车刹车装置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应用在自行车上的几种刹车装置进行了研究。分别根据不同的刹车方式,即轮圈式,鼓式,碟式等,从车辆制动的原理,刹车装置的内部结构,特点优劣性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U484【正文快照】:
随着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油价的飙升,作为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绿色出行方式正重新成为人们的首选。这其中,自行车再次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方式的首选之一。它的出现距今已逾百年,发明之初并没有传动系统,前行依靠人的两脚蹬地完成,速度极慢。后来,随着脚蹬的发明,自行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谋荣;[D];长安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兵,陈军,闫大方;[J];摩托车技术;2005年11期
姚明;王国林;周孔亢;郭鹏飞;;[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12期
林逸;贺丽娟;何洪文;陈潇凯;;[J];汽车技术;2006年10期
张振宇,曹正策;[J];汽车科技;2005年06期
赵建有;高谋荣;;[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严波,徐达;[J];专用汽车;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瑾;[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赵双;[D];西华大学;2006年
汪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郭堃;[D];长安大学;2006年
廖云霞;[D];长安大学;2006年
甘乃添;[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宋伟兴;[D];吉林大学;2007年
张周平;[D];吉林大学;2007年
盛军;[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董鹏;[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易翔翔,郭家强,李佩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徐吉谦,蓝山,杨涛;[J];城市道桥与防洪;1996年02期
曹继林;[J];城市规划;1996年06期
褚琴,高永,张鑫;[J];城市交通;2004年02期
王福定;[J];规划师;2001年06期
朱鸣鹤,熊德琪,殷佩海;[J];交通环保;2001年02期
张吉军;[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贾艳杰,郭琳,魏秋霞;[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郑双忠,高永庭,陈宝智;[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管红毅;[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郑明明;[D];长安大学;2004年
杨申琳;[D];长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世界博览;1997年06期
白工;;[J];道路交通管理;2006年08期
江国强;;[J];中国自行车;2006年10期
;[J];旅游时代;2006年10期
;[J];英才;2008年07期
海南;;[J];中国自行车;2009年04期
;[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年07期
;[J];今日科技;1989年04期
治;;[J];国外塑料;1992年04期
于爱廷;;[J];汽车与驾驶维修;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宪春;朱志伟;孙淑红;;[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刘静安;;[A];重庆汽车摩托车、焊接、涂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沈礼;吴九汇;陈花玲;;[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杨树祺;;[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199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密;[N];黄石日报;2006年
收集整理;[N];当代汽车报;2006年
;[N];中国汽车报;2000年
胡敏;[N];扬州日报;2008年
赵三明;[N];中国工业报;2008年
卢苏燕;[N];经济参考报;2007年
汪静;[N];中国经营报;2007年
孔宏志;[N];中国电子报;2008年
马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税务工作者
吴睿鸫;[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磊;[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哲;[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林霜;[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胡冬梅;[D];天津大学;2006年
邓磊;[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孔德欣;[D];湖南大学;2008年
吴小凡;[D];天津大学;2008年
杨瑞;[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刘媛;[D];江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答案:压力,摩擦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  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①自行车上的杠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②自行车上的轮轴  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  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6.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二章 &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刹车辅助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