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2013软考成绩查询

当前位置:
辉煌六十载
筑梦昌吉兴--昌吉州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辉煌六十载
筑梦昌吉兴--昌吉州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布时间: 21:28:18来源:昌吉州统计局【字体:小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佛山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_21-31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关于佛山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_21-31,佛山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佛山市南海区,佛山市一,佛山市财政局,佛山市地图,佛山市公
安局,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工商局,佛山市高明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6:03: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关于佛山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_21-31.DOC陇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陇县人民政府
>>>>>>>>正文
陇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公开方式&
&公开日期&
&发布机构&
&信息类别&
2013年,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围绕“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幸福新陇州”的目标,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打破常规,加压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转型突破、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目标全面完成。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5.2%,对生产总值增长贡献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7亿元,增长28.8%,对生产总值增长贡献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9.4%,对生产总值增长贡献2.7个百分点。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4.1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7.6%,与上年持平。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27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3305美元(1美元= 6.135人民币),同比增长17.0%。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32132元/人,同比增长15%。
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4.0:39.5:26.5。其中,第一产业占比较上年降低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降低1.6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县坚持把“一村一品”作为壮大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创新实干、典型带动、服务推动、政策驱动,特色产业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种植业产值12.77亿元,下降0.1%;林业产值7746万元,增长9.5%;牧业产值13.07亿元,增长8.7%。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88万亩,比上年增加0.45万亩,增长0.9%;粮食总产量达到10.1万吨,比上年减少0.98万吨,下降8.8%。烤烟种植面积4.05万亩,下降16.3%;烟叶产量4376吨,同比下降19.0%;实现产值8928万元,同比下降10.0%;税金1966万元,同比下降9.9%。
主 要 农 产 品 产 量
&&&&&&&&&&&&&&&&&&&&&2013年&&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101012吨    &-8.8
&&&&& 夏粮&&&&&    & 36892吨&&&&& -13.6
&& &&&&&#:小麦&&&&&&&&& 36691吨&&&&& -13.6
&&&&& 秋粮&&&&&&&&&&&&& 64120吨&&&&& &-5.9
&&&&&&& #:玉米&&&&&&&  55582吨&&&&& &-7.6
&&&&&&&&& 豆类&&&&&&&   4656吨&&&&& &34.3
&&&&&&&&& 薯类&&&&&&&&&& 2765吨&&&&& &-3.4
&&& 油料&&&&&&&&&&&&&&&& 2134吨&&&&& -13.4
&&&&&& #:油菜籽&&&&&&&& &1415吨&&&&& -16.4
&&& 烟叶&&&&&&&&&&&&&&&& 4376吨&&&&& -19.0
&&& 蔬菜&&&&&&&&&&&&&&& 99950吨&&&&& &-4.0
&&&&&& #:鲜辣椒&&&&&&&& 15708吨&&&&& -26.2
&&& 水果&&&&&&&&&&&&&&& 34714吨&&&&& -12.4
&&&&& &#:苹果&&&&&&&&&& 26577吨&&&&& &-1.6
&&&&&&&& 水梨 &&&&&&&& &1742吨 &&& &-65.0
&&&&&&&& 柿子&&&&&&&&&&& 2441吨&&&&& &-33.8
&&&&&&&& 桃&&&&&&&&&&&&& 3153吨&&&&& &&&7.6
畜牧产业不断优化升级。2013年,全县已建成各类规模化养殖场104个。其中:已建成奶牛养殖场(小区)25个;建成肉牛养殖场11个;建成奶山羊养殖场20个;建成肉羊养殖场4个;建成生猪养殖场28个;建成养鸡场11个;建成规模化梅花鹿、野猪、野鸡、火鸡、獭兔、林麝等特种养殖场12个。大牲畜存栏数达到9.33万头,同比增长1.5%;其中奶牛存栏6.33万头,增长0.2%。生产鲜奶19.78万吨,增长6.7%。年内陇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奶山羊示范养殖基地县。和氏杜阳千头奶牛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和氏神泉奶牛场、城关镇麻坊埔隆兴奶牛场成功创建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
牲畜存栏数量和主要畜产品产量
&&&&&&&&&&&&&&&&&&&&2013年 &&&&&比上年增长(%)
&&& 大家畜年末存栏数&& 93273头   &&& 1.5
&&&&&&& #:牛存栏 &&&& 89477头    & 1.8
&&&&&&&&&&& #:奶牛&& &&63346头   &&& 0.2
&&& 猪年末存栏&&&&&&&& 26568头   & &&持平
&&& 羊年末存栏  &&&& 75197只  &&& &&9.8
&&&&&&& #:山羊&&&&&&& &72984只  &   9.4
&&&&&&&&&&&& #:奶山羊& 68104只     9.5
&& &家禽年末存栏  &&&& 25.60万只   & 0.1
&&&&&&& #:蛋鸡&&&&&&&& 23.33万只  & 16.1
&&& 肉类总产量  &&&&& 9343吨     1.4
&&&&&&& #:猪肉  &&&& 2552吨  &&&&&12.2
&&&&&&&&& 牛肉 &&&&&& 5411吨  &&  &-5.8
&&&&&&&&& 羊肉  &&&& 667吨    &&&&15.2
&&&&&&&&& 家禽肉 &&&& 427吨    &&&12.1
&&& 奶类总产量  && 197757吨  &&&& &6.7
&&&&&&& #:牛奶产量  183926吨  &&   6.0
禽蛋产量  &&&&& 2635吨  &&& &&&29.3
蜂蜜产量  &&&&& 103吨    &&&& -23.7
林业生产健康发展。全年造林面积4.7万亩,比上年下降11.3%;育苗面积1590亩,增长59%;木材采伐量6464立方米,下降11.4%。核桃面积52.64万亩,增长9.3%;其中早熟核桃面积23.41万亩,增长23.5%;核桃产量达到7705吨,下降25.2%。
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年末大中型拖拉机台数达到1463台,增长12.6%;小型拖拉机台数达到3328台,增长13.5%;全年机耕面积41.87万亩,下降14.5%;机播面积38.33万亩,下降9.6%。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0.16万亩,同比下降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较快增加。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6%,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50亿元,增长38.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5%,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22亿元,比上年增加7.07亿元,增长29.3%。其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23.11亿元,增长45.1%;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7.41亿元,增长5.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实现产值25.90亿元,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轻工业实现产值5.32亿元,增长5.7%。煤炭开采洗选业是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拉动工业生产增长29.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达到74.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6亿元,同比增长15.5%。从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亿元,增长16.7%;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2亿元,增长16.5%。实现利税总额3.32亿元,同比下降3.8%。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实现利税2.54亿元,下降3.4%;轻工业实现利税7805万元,下降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14009万元,同比增长12.7%。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080万元,同比增长20.8%。具有资质等级的2户建筑企业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21个分公司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3.29亿元,同口径对比增长28.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7万平方米,增长9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5.52亿元,增长33.3%;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同比下降47.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完成第一产业投资15.33亿元,同比增长34.8%;完成第二产业投资8.01亿元,增长67.8%;完成第三产业投资62.18亿元,同比增长29.5%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县完成货物运输量73万吨,货物周转量4584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0%和11.3%;完成旅客运输量57.0万人,旅客周转量4566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0.9%和1.5%。年底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达到136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公里,增长0.7%,公路等级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营运汽车881辆,同比下降3.7%。其中普通载货汽车747辆,下降4.1%;载客汽车132辆,同比下降1.5%。在册出租汽车99辆,同比增长45.6%。
邮电通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达到9290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年末电话用户达到17.5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年末达到2.25万户(其中小灵通电话2091户);移动电话年末达到15.1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9893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688部/千人,比上年增长3.5%;每千人订有报刊达到43份。全县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5691户,比上年增长11.3%。
六、商贸、物价
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2亿元,增长38.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4.01亿元,增长11.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个百分点。
按地域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3.06亿元,增长14.7%;农村实现零售额2.87亿元,增长13.8%。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1亿元,增长18.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14亿元,增长12.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为0.14亿元,增长22.0%;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5亿元,增长22.7%。
  市场物价呈结构性上涨,生产资料价格运行平稳。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为104.4%,与上年相比上涨4.4%,涉及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呈“六升二降”态势。
全年市场价格指数(上年为100)
&&&&&&&类 别 指 标&&&&&&&&&& 2013年& 比上年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4&&&&&& 4.4
&&&&&&&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0.5&&&&&& 0.5
&&&&&&&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5.7&&&&   5.7
&&&&&&& 1、食品类&&&&&&&&&&&&& 111.6&&&&&&& 11.6
&&&&&&&&&& 其中:粮食&&&&&&&&& 110.8&&&&&&& 10.8
&&&&&&&&&&&&&&&& 肉禽及其制品& 105.5&&&&&&& 5.5
&&&&&&&&&&&&&&&& 蛋类&&&&&&&&& 113.1 &&&&& 13.1
&&&&&&&&&&&&&& &&鲜菜&&&&&&&&& 107.5&&&&   7.5
&&&&&&& 2、烟酒及用品&&&&&&&&& 101.4&&&&&&& &1.4
&&&&&&& 3、衣着类&&&&&&&&&&&&& &95.8&&&&&& &-4.2
&&&&&&& 4、家庭设备及维护&&&&&& 104.0&&&&&&& 4.0
&&&&&&& 5、医疗保健和用品&&&&&& 104.7&&&&&&& 4.7
&&&&&&& 6、交通和通信&&&&&&&&&& 100.3&&&&&&& 0.3
&&&&&&&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98.1&&&&&  -1.9
8、居住&&&&&&&&&&&&&&&& &101.6&&&& &&&1.6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3.8&&& &&&&3.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 102.6&&&& &&&2.6
其中:化学肥料&&&&&&&& &&&95.6&&&&   -4.4
&&&&&&&&&&&&农药及药械&&&&&&&& 112.5&&&&& &&12.5
&&&&&&&&&&&&农用种子&&& &&&&&&&109.5&&&&& &&&9.5
全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高开低走趋势,与上年同期比,价格上涨最高的月份是二月,为105.7%;价格上涨最低的月份是十月份,为103.6%。
七、非公经济和旅游业
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关山景区建设实现较大突破,景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运动休闲精品景区”,被评为陕西省“最适宜都市人自主休闲的旅游风景区”。龙门洞景区开发加快推进,建成上善广场、混元栈道、龙潭广场等景观,丘祖行宫及景区沿线提升工程进展顺利。乡村民俗游日益兴旺,固关镇、天成镇、八渡镇创建为省级旅游名镇,西武当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温溪、高楼、东兴、范家营等度假村旅游接待量和接待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共接待游客190.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27.8%和20.7%。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创业和再就业,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02户,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5092户,同比增长9.1%;新发展私营企业89户,私营企业总数达到364户,同比增长24.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增速回落。201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8819万元,同比下降38.4%;其中国税税收收入3740万元,下降73.8%;地税税收收入11883万元,下降50.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157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工商税收入6423万元,下降44.6%。地方财政支出13.0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635万元,增长20.9%;公共安全支出5570万元,增长10.6%;教育支出38072万元,增长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25万元,增长16.9%;医疗卫生支出13494万元,增长1.4%;农林水事务支出21022万元,增长0.3%。
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步增长,贷款增速快于存款增速。2013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9.03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2.78亿元,增长17.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5.75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短期贷款6.61亿元,下降12.9%;中长期贷款7.07亿元,增长23.4%。在各项贷款中,农村合作银行贷款14.18亿元,增长18.7%;农业银行贷款1.57亿元,增长14.3%;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为718万元,增长10.1%。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2912万元,同比增长0.3%。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20557万元,增长1.1%;人寿保险业务收入2355万元,下降6.3%。全年保险业务支出11394万元,同比下降15.1%。其中:财产险业务支出10163万元,下降15.2%;人寿保险业务支出1231万元,下降14.5%。
九、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和卫生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4917人,同比下降2.7%;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694人,增长1.6%;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8986人,下降3.3%;全县小学68所,在校学生16473人,下降1.7%。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98.92%,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3.33%。全县高考输送二本以上学生938人,比上年下降0.1%,二本上线率位列全市前列。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9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城乡文化站(馆)13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到年底,全县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达到11659座,同比增长16.8%;通有线电视的村达到158个。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3057户,增长35.5%;其中农村用户达到18378户,增长15.8%。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7085户,增长19.3%。有线电视播出节目达到48套,数字电视播出节目达到156套。
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依托国家扶持政策,医疗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医疗机构救治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县卫生机构数26个,床位1245张,同比增长10.7%;其中医院床位832张,增长15.6%。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173人,增长10.5%;其中:医生356人、同比持平,护师护士387人、增长11.2%。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3所医院和19所卫生院及158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成投用,农村设医疗点16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达到310人,其中乡村医生309人。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稳定。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强化管理、落实政策,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全县人口出生率9.12‰,人口自然增长率3.98‰。年末全县总户数78314户,比上年增长0.9%;总人口269332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农业人口239500人,占总人口88.9%。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达到116450人,城镇化率达到43.2%。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44人。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1708元,比上年增加2750元,增长7.1%。其中,企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42226元,下降4.3%;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40135元,增长17.6%;机关单位职工平均工资44363元,增长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2元,比上年增加2372元,增长11.5%;其中,工资性收入15726元,增长7.4%;家庭经营性收入2553元,增长10.1%;财产性收入230元,增长9.0%;转移性收入4911元,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9515元,比上年增加2301元,增长31.9%。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44元,比上年净增加904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工资性收入4164元,增长18.8%;经营性收入5020元,增长8.5%;财产性收入23元,下降58.5%;转移性收入401元,增长0.3%。全年农民人均总支出为7073元,同比增长19.7%。其中,人均家庭经营性支出1728元,同比增长9.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62元,增长18.8%。
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县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力保障。2013年度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47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3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59亿元。弱势群体生活得到保障,2.93万人纳入低保,发放低保金6063.5万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933.7万元、7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750.7万元。救助困难家庭1.2万户,发放救助金607.4万元。完成移民搬迁652户2806人,1.5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新开工1687套,累计建设4820套,2212户低收入家庭迁入新居,入住率、开工率位居全市前列。
十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2013年底,全县全社会从业人数达到15.81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13.21万人,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13万人;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68万人,下降6.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45万人,增长8.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68万人,增长9.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15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179个。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2.07万人,比上年增长2.7%;城镇已参加社会保障人数达到6.05万人,同比增长2.2%;3.02万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同比增长0.7%;1.13万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增长4.6%;0.43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7.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0.56万人,增长7.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0.92万人,增长0.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到22.25万人;为3.78万农民报销住院费和门诊费6723万元。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9%,新农合参合率99.91%,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5%,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参保率逐步提升。
十二、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安全生产
全县森林面积172.4万亩,森林覆盖率55.0%;全年降水量626.7mm,年平均气温12.1℃,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11.7℃;年平均相对湿度70.0%,全年日照时数2052.8小时,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8.4m/s。
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削减。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到0.661吨标煤/万元;化学需氧量排放1767吨,比上年削减4.02%;氨氮排放量129吨,削减2.99%;二氧化硫排放量204吨,削减0.92%;氮氧化物排放量297吨,削减0.32%;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污水处理厂处理率达到90.91%;生活垃圾清运总量29721吨,同比增长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9人,同比持平;发生交通事故62起,死亡8人;火灾事故58件,火灾损失74.2万元;刑事案件立案数64件,犯罪人数101人。
1、人口数和户数为公安部门按户籍统计的年报数;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为计生部门按户籍和现住地口径统计的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绝对值和增长速度均为现价计算。工业增加值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本公报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林业数据来自林业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客货量、周转量来自交通局;年末互联网用户数来自电信公司、网络公司、移动公司;金融业数据来自人民银行陇县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县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气象数据来自气象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图书等数据来自文化广电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卫生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供养数据来自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环保局;生活垃圾数据来自住建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安全监督管理局。
主办:&&&&&& 地址:宝鸡市陇县城关镇东大街75号&&&& E-mail:&&&& 陕ICP备号&&&&&&&&& && & &&&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新干县人民政府欢迎你
政务邮箱:用户名
2011年度江西省优秀政府网站
 欢迎您来到中国新干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
&&&&&&&&&&&&&&&&&&&&&&&&&&&&&&
&&&&&&&&&&&&&&&&&&&&&&
&&&&&&&&&&&&&&&&
&&&&&&&&&&&&
&&&&&&&&&&&&&&&&&&&&&&
当前位置: >>&
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日期:&
阅读次数:139&
作者:佚名
2013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干,积极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奋力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呈现稳中有进、提速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综合实力实现扩量升级,全年生产总值完成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2.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98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3年,我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盐卤药化、机械机电、箱包皮具、灯饰照明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蓄势发力,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总数达87家;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工业税收2.18亿元,四大主导产业挺起全县工业脊梁。与此同时,我县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省&四个一&扶贫攻坚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中盐江西兰太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扩量增效。上海泰禾、箱包制造基地、河西绿色科技照明产业园等项目快速推进,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县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13年全县粮食总产7.16亿斤,实现了&十连丰&,井冈蜜柚、花卉苗木、绿色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涌现了溧江唐家茭白、桃溪板埠井冈蜜柚、七琴炉村高产油茶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市级25家,省级龙头企业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我县通过引导服务业和工农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活力彰显,城北物流园即将投入使用,灯饰照明交易市场一期基本完工,箱包皮具市场日渐繁荣活跃,被列为全省首个特色产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汽车物流业加速发展,新增货运车辆391辆,实现税收1.8亿元,创历史新高。
2013年,我县投入18亿元城市建设资金,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滨江大道、城东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沂江桥拓宽改造、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县体育馆等一大批城市重点项目相继实施或投入使用,2013年我县还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全面完成11个镇村联动点建设和105国道、高速连接线、金川至神政桥三条通道庐陵风格改造;68个省级村点建设有序推进,涌现了沂江车头村、桃溪板埠村、溧江石口村等一批精品村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我县持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达8亿元,比上年净增1.8亿元。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有效解决了4525户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与此同时,我县还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启动乡镇敬老院、中小学、卫生院改造提升等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县人民生活改善驶入快车道,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县殊荣。
ICP备案号: 赣号 (建议采用分辨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主办:新干县人民政府 & 承办:新干县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 Email:xgxxxz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护师成绩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