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债的经济效应与经济发展的论文

中国国债经济效应的计量分析--《辽宁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中国国债经济效应的计量分析
【摘要】:
自从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的发行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1994年财政改革之后,国债发行规模出现了跳跃性的增长,当年的发行额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此后,我国国债发行量和国债余额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2007年财政部发行国债约2.35万亿元,中国国债内债余额在年底首次超过5万亿元,比2003年底增加了一倍。2008年9月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深,预计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至少在13000亿以上。
随着国债规模大幅度增加,债务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迅速提高,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对国债规模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忧虑。他们担心的负面影响主要涉及四个问题:可能诱发财政风险和政府债务危机;加重后代人的负担;挤出私人投资或降低国民储蓄率,损害我国长期经济增长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国债问题是近几年来争论的焦点:国债会不会影响代际分配,加重后代人的负担?国债会不会挤出民间投资和民间消费?国债会不会降低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国债的经济效应研究。只有深入回答了国债的经济效应问题,才能认清我国国债的利用现状,发现目前国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国债政策。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的框架,同时指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1、2章,主要阐述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我国国债发行和使用的历史及现状。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国债的发行及使用状况,为国债经济效应的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为论文第3、4、5、6章,该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对我国国债的经济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第3章首先分析了国债影响民间消费的作用机制;其次,分析了国债影响民间投资的作用机制;最后,实证分析了国债对民间消费和投资的效应。第4章主要阐述和分析我国国债对资源配置的效应。首先介绍国债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然后对国债的资源配置数量和结构效应两方面进行研究。资源配置数量效应从国家资源总量和政府部门资源数量的角度进行分析。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效应从国债资金投向的倾斜度和国债资金的区域配置效应两方面进行研究。第5章主要阐述和分析我国国债对收入分配的效应。本章首先论述了国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从国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和国债对代际分配的影响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其次,实证分析了国债对收入分配的效应。最后,分析了国债对代际分配的影响,即国债的代际负担。第6章主要阐述和分析我国国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本章首先介绍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然后运用计量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国债资本和国债净发行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以及国债的乘数效应。
第四部分为论文第7、8章,这部分主要基于第三部分的实证结果分析制约我国国债经济效应的因素以及提高国债经济效应的政策建议。第7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国债经济效应的因素:发行规模偏小;国债结构设计不科学;国债资金使用去向不合理;国债管理不完善,国债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第8章首先对前几章做了总结,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确定最优的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国债的利率和期限结构;改进国债资金的使用去向;完善国债管理,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的创新点如下:
1.研究视角
目前国内缺乏国债对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的深入研究,本文则对国债的资源配置效应和国债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拓宽了国债的研究范围,弥补了国内对国债研究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分布滞后模型、VAR模型、协整误差纠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通过这些方法定量研究我国国债的消费投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在对国债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时,用国债投入倾斜度指标来衡量国债政策的变化对各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运用Jeffrey Wurgler提出的直接衡量资本配置效率的方法来研究国债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状况,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状况进行了估计。这些定量分析方法是其他学者在研究国债问题时很少采用的。
3.论文观点
第一,国债在调整消费投资结构方面起到了的作用,但调整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研究国债对民间消费的效应过程中得出:中国“凯恩斯主义”的国债观与现实更相关,从长期来看国债的运用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这与谢子远(2008)的结论不同。
在研究国债对民间投资的过程中得出:我国国债并未挤出民间投资,也未促进民间投资,从而验证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的正确性。这与谢子远(2008)的结论不同,但与高铁梅(2002)、徐传谌和李中义(2006)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第二,本文在对国债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研究时,从对资源数量和资源结构配置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进行资源数量配置分析时,得出的结论是:国债发行对当年国家资源总量并没有影响,但是增加了当年和以后年度政府部门资源拥有的数量。
关于国债对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从国债资金的各个投向占国债总资金来看,我国的国债资金在年主要投向交通、通信、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投向的倾斜度来看,国债资金逐渐向生态、退耕还林和移民建镇倾斜,投入速度逐渐增加。从国债资金的区域配置来看,我国国债资金的投入并没有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国债资金的配置效率不高,远远低于公共投资配置的效率。
第三,本文在对国债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分析时,通过OLS分析得出国债的发行对当代收入分配公平并没有影响。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国债的净发行量受建设性支出的影响很大,建设性支出是国债净发行的Granger原因。
第四,本文在对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研究时,分别从国债资本和国债净发行量和国债乘数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分析国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通过OLS分析得出:我国的国债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国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
在分析国债净发行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中,通过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产出、民间投资、国债净发行量和劳动力投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变化关系,是协整的。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我们知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刺激的强度不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国债净发行对产出的作用存在滞后性和长期性。
计算了国债乘数,认为国债的乘数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F224;F812.5【目录】:
ABSTRACT7-19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9-23
0.2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23-25
0.3 研究方法25-26
0.4 创新点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6-30
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30-50
1.1 国债的内涵30-34
1.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34-40
1.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40-45
1.4 国债经济效应及其评价理论45-49
本章小结49-50
2 中国国债发行和使用状况的统计分析50-67
2.1 国债的发行规模50-53
2.2 国债的使用去向53-61
2.3 国债的风险分析61-66
本章小结66-67
3 国债的民间消费投资效应67-87
3.1 国债影响民间消费的作用机制67-68
3.2 国债影响民间投资的作用机制68-70
3.3 国债对民间消费效应的计量分析70-77
3.3.1 国债影响民间消费的理论模型71
3.3.2 相关数据处理71-72
3.3.3 国债流量及存量对民间消费效应的实证分析72-77
3.4 国债对民间投资效应的计量分析77-86
3.4.1 国债影响民间投资的理论模型78-79
3.4.2 国债对民间投资效应的计量检验79-86
本章小结86-87
4 国债的资源配置效应87-106
4.1 国债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87-88
4.2 国债对资源配置数量效应88-94
4.2.1 国债对国家资源总量的效应88-89
4.2.2 国债对政府部门资源数量配置的效应89-94
4.3 国债对资源配置结构效应94-105
4.3.1 国债资金对资源配置的变化历程94-95
4.3.2 国债资金投向的倾斜度分析95-98
4.3.3 国债资金的区域配置效应98-105
本章小结105-106
5 国债的收入分配效应106-121
5.1 国债对收入分配作用的机理分析106-111
5.1.1 国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106-109
5.1.2 国债对代际分配的影响—国债的代际负担109-111
5.2 国债对收入分配公平效应的实证分析111-116
5.2.1 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度及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111-113
5.2.2 国债的运用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回归分析113-116
5.3 国债的支出去向与代际负担的实证分析116-119
5.3.1 数据说明116-117
5.3.2 变量平稳性检验117-118
5.3.3 国债净发行量、建设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的协整检验118-119
5.3.4 国债净发行量、建设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119
本章小结119-121
6 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121-143
6.1 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121-124
6.1.1 国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122-123
6.1.2 国债对劳动力投入的影响123
6.1.3 国债对资本积累的影响123
6.1.4 国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123-124
6.2 国债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124-129
6.2.1 计量模型设定124-125
6.2.2 相关数据选择与处理125-126
6.2.3 变量单位根检验126-127
6.2.4 国债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127-128
6.2.5 国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效应128-129
6.3 国债净发行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129-136
6.3.1 相关数据来源与趋势分析129
6.3.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129-130
6.3.3 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130-131
6.3.4 变量间的协整方程及误差修正系数估计131-132
6.3.5 变量间的脉冲响应分析132-136
6.3.6 国债净发行量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136
6.4 国债的乘数效应136-141
6.4.1 乘数原理136-138
6.4.2 相关系数估计138-140
6.4.3 国债拉动经济增长的测算140-141
本章小结141-143
7 制约国债经济效应的因素分析143-154
7.1 国债发行规模偏小143-147
7.2 国债结构设计不科学147-149
7.3 国债资金使用去向不合理149-151
7.4 国债管理不完善,国债资金使用效益低下151-153
本章小结153-154
8 结论及政策建议154-167
8.1 主要结论154-155
8.2 对策建议155-166
本章小结166-167
参考文献167-178
致谢178-17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79-18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恒,叶海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彭志远;[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丛树海,龚仰树;[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宋永明,昌忠泽;[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魏陆;[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龚仰树;[J];财经研究;2001年11期
湛志伟,赵小凡;[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刘溶沧;[J];财贸经济;2001年03期
刘溶沧;[J];财贸经济;2001年04期
吕炜;[J];财贸经济;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袁富华;[N];经济参考报;2006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 郭红玉 博士;[N];金融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军民;[D];浙江大学;2001年
李中义;[D];吉林大学;2006年
孙力军;[D];复旦大学;2007年
王威;[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良;[D];四川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华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陈林;吴天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付飞;李异;张健;;[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张洪波;徐苏宁;;[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唐祥来;[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吴成颂;[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崔木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华国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汪少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黄晓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建一;;[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常慧娟;;[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李毅;;[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王娜;邱琦;;[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黄璜;;[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汪清蓉;;[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李怀;韩瑞;;[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熙茹;[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胡雪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汪慧玲;[D];兰州大学;2010年
陈春常;[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温美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董国强;[D];西北大学;2010年
李霞;[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李玉凤;[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刘林;[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李善杰;[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晓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闫恒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旭;[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刘鹏;[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周晶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谭啸;[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吴栋;[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朱文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恩普;[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史玉岩;[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恒,叶海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赵锐敏;刘月明;;[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张美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刘渝林;[J];商业研究;2002年07期
贾康,江旭东;[J];财经科学;2000年03期
周业安;[J];财经科学;2000年03期
王军;[J];财经科学;2001年04期
吴国权,杨义群;[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靳俐;[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丛树海,龚仰树;[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乐夫;[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蔡一珍;[D];厦门大学;2001年
韩志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李一花;[D];厦门大学;2002年
黄耀军;[D];厦门大学;2002年
徐梅;[D];四川大学;2002年
王力;[D];清华大学;2003年
黄建清;[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徐晓慧;[D];吉林大学;2004年
丁肇勇;[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民友;[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曾宪道;[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王彦卿;[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刘立刚;[D];广西大学;2004年
刘俊生;[D];吉林大学;2004年
赫欣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陶雨花;[D];苏州大学;2004年
赖旭宏;[D];重庆大学;2004年
王彬;[D];北京大学;2005年
何喜平;[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军民,王天浩,杨义群;[J];当代财经;2002年02期
吴俊培;[J];当代财经;2001年12期
刘立峰,程芳;[J];开放导报;2002年01期
赵鲲;王琳;赵赢;;[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5期
林兆木;[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10期
刘立峰;;[J];中国国情国力;2002年06期
陆晓春;李胜朋;李栋;;[J];生产力研究;2006年09期
谷曙明,史安娜;[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龚金亮;[J];湖南经济;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长春市财政局基建处科研所联合课题组;;[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李冬生;;[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7年
姜焰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刘渝琳;白艳兰;;[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卓成霞;;[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吴开;夏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忠文;;[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刘幸菡;吴国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王维国;杨晓华;;[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剑红;[N];人民日报;2002年
;[N];发展导报;2002年
凌廷友;[N];证券日报;2004年
杨国民;[N];经济日报;2003年
记者江夏;[N];人民日报;2002年
何郁 苏永明;[N];中国建材报;2008年
齐春宇;[N];金融时报;2003年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02年
李元友;[N];中国企业报;2001年
本报记者 赖仁琼;[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忠敏;[D];辽宁大学;2009年
刘延斌;[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李泽华;[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陈文正;[D];南开大学;2010年
岑雅衍;[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施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王威;[D];吉林大学;2010年
罗忠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李萍;[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程治中;[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周剑超;[D];安徽大学;2010年
金秋博;[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彭思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张洪丽;[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汪露;[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曹平;[D];辽宁大学;2012年
鲍金伶;[D];山西大学;2004年
李静;[D];山东大学;2011年
姜时友;[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金融新思维:支持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管理》1995年03期
金融新思维:支持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12.5【正文快照】:
自1981年我国重新走上负债经济道路以来,国债市场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中央银行是国债市场的组织者管理者,专业银行是国债市场不可缺少的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因此,银行是保证国债市场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一、加快中央银行改革步伐,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强化金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毕磊;张晓林;;[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向松祚;;[J];英才;2011年09期
;[J];天津经济;2011年08期
梅新育;;[J];新理财;2011年07期
周春生;;[J];时事报告;2011年06期
欧阳瑾;;[J];现代商业;2011年21期
王亚男;;[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J];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08期
马海涛;马金华;;[J];当代财经;2011年07期
王军;;[J];中国金融;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计军恒;;[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马英俊;;[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邓远军;;[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迟爱萍;;[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孙芳城;欧理平;孔庆林;;[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长春市财政局基建处科研所联合课题组;;[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擎;[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胡晓文;[N];中国财经报;2000年
李侠;[N];金融时报;2001年
胡朝辉;[N];中国经营报;2003年
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 周成跃;[N];经济参考报;2003年
张通;[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N];中国财经报;2002年
刘楹;[N];中国财经报;2001年
李棠棣;[N];中国财经报;2001年
夏祖军;[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军;[D];四川大学;2003年
徐晓慧;[D];吉林大学;2004年
周军民;[D];浙江大学;2001年
彭志远;[D];四川大学;2002年
吴宇;[D];吉林大学;2005年
钟兴文;[D];浙江大学;2001年
吴国权;[D];浙江大学;2003年
廖常勇;[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李光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马拴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龙昱;[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赵巧英;[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宋修静;[D];山东大学;2010年
张中庆;[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刘军民;[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陈交辉;[D];湘潭大学;2001年
徐可;[D];河南大学;2002年
周英;[D];西北大学;2001年
贾蔚;[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王斌;[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经济学理论-保持国债发行必要规模 适应经济发展客观需要 -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经济学理论-保持国债发行必要规模 适应经济发展客观需要 -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对策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13页¥3.003页¥3.003页¥1.002页¥1.002页¥1.00 7页¥3.005页¥3.006页¥3.007页¥3.008页¥3.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对策论文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正文 字体:小中大
保持国债发行必要规模 适应经济发展客观需要 背景:
日期:作者:佚名 编辑:点击次数:149销售价格:免费论文论文编号:lw571375论文字数:5820&论文属性:职称论文论文地区:中国论文语种:中文&
收藏:& & &
内容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国债发行保持一定的规模,对于充分有效地发挥国债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债规模 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 政策选择
一、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状况
&&&&我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1958年又相继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我国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当时弥补财政赤字可以向银行透支,因此,国债发行规模较小,增长较慢。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出台了《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不允许向银行透支,使得国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8年国家实施,通过大量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以投入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此,1998年国债规模达3310.09亿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至2006年发行量达44556.4亿元(详见下表)。我国国债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2000年至2006年国债发行统计表&&&&&&&&单位:亿元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发行量&&&&.1&&&&556.4
二、保持国债发行必要规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债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我国国债的发行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当今金融市场异常活跃,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国债发行必要的规模,仍是政府长期筹集国家建设资金的需要;仍是维护国债市场稳定与繁荣的需要;仍是保持政府债务政策的灵活性、延续性的需要。
&&&&1、国债仍是促进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生产建设性是我国国债的特征。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有效运行,需要有资金的支撑。政府发行国债,可以将社会各方闲置资金有效地聚集,形成集中性的财政资金,用于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据统计,1998年以来,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成效显著,1998年到2002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2.0%、1.7%、1.8%、1.8%。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国债投资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债投资在促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扎实,如水利建设、大江大河治理、西部开发都有国债投资的支撑。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债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功不可没。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仍将存在,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高科技项目的开发,加快经济结构步伐调整的同时,利用国债筹集资金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保持国债发行一定的规模,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仍具有重大的积极的作用。
&&&&2、国债仍是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国内外财政运行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存在和适度规模对经济非均衡运行是一种有效的校正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国债发行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调节,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但在宏观经济特别是结构性调整中的作用还很不够,而通过国债形式,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可以说国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引导宏观调控总任务的实现,改善投资环境等作用是其他众多经济杠杆所不及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避免经济周期波动,仍是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仍有必要将国债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调控供需平衡的重要工具。因此,保持必要的国债发行规模,符合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
&&&&3、国债仍是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手段
&&&&国债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生存和发展,对繁荣市场经济,推动资金市场发育,加快证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债是推动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几年国债发行市场的不断改革,有效地配合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金融证券业的改革。因为证券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是国债,因此,国债市场的发展壮大为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当前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中央银行可以把国债作为平衡市场货币量的筹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以适应国家经济政策和调节银根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三、在投资理财渠道多样化的同时,国债发行仍有较大的空间与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投资理财的渠道不断得以拓展,从“有钱存银行”到投资债弧⒈O铡⒒稹⑿磐小⑼饣恪⒎康夭⒒平穑聿品绞饺战ザ嘌舛怨⑿谢蚨嗷蛏倩岽匆欢ㄓ跋臁R蛭蹲世聿魄涝龆啵蹲收咄蹲恃≡竦挠嗟丶哟螅亟谝欢ǔ潭壬细谋湓凶式鸬耐蹲矢窬郑挂徊糠肿式鸫庸谐∏谐觯鹕缁嶙式鸬闹匦路峙
本由特约提供,提供,,,,相关资料搜索的高端。
会员老师编辑
论文相关搜索
留学论文中心
论文新闻中心
论文代写需求
论文网公告中心
论文代写供需发布
()始建于1999年,提供专业论文格式,论文范文,包括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留学生论文,essay,职称发表论文等的专业论文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洲经济发展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