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强大火箭首发成功,埃隆·马斯克个人事迹是下一个乔布斯么

马斯克私有化特斯拉 股价疯涨空头遭痛击
马斯克私有化特斯拉 股价疯涨空头遭痛击
CNBC的报道中称,如将特斯拉私有化,可能会减轻这家近年来争议不断的公司所承受的压力。例如,如私有化,特斯拉将不需要公开公司的财报。
CNBC的报道中称,如将特斯拉私有化,可能会减轻这家近年来争议不断的公司所承受的压力。例如,如私有化,特斯拉将不需要公开公司的财报。
购车完全指南
汽车黑科技
*手机号码:
*所在城市:
接收最新降价提醒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手机号码:
*订阅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
||||||||||||||||
更多选车参考:OPPO完败苹果!抢得第6代大猩猩玻璃的首发权?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真正的全面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各路厂商都在努力攻关。OPPO率先在Find X上使用升降式摄像头获取了93.8%的屏占比,是智能手机之最。而下一个问题就是屏幕易摔碎问题,康宁公司第6代大猩猩玻璃就是为此而生。
大家知道,康宁公司早在2007年时,就受到乔布斯的委托,为其在iPhone上生产耐刮的玻璃屏幕,取代传统的体验不好的塑料屏幕。康宁公司的大猩猩玻璃,成为智能手机最好的屏幕玻璃标志,其搭载在全球45家品牌的60多亿台智能设备上,成为当之无愧的屏幕玻璃之王。
如今,康宁的大猩猩玻璃已经发展到第6代,相比前几代的产品,这一次升级主要在玻璃抗摔性上,可以经受15次从1米的高空摔到粗糙的地面而不碎屏。而其它材质的玻璃屏幕,摔一次就gg了,据统计,每年我们使用手机摔落的次数高达7次,这样来算,使用第6代大猩猩玻璃的手机可以放心使用2年不担心摔碎。
如今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受力面积也越来越大,摔到地面损坏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而屏幕成本越来越贵,大猩猩的第6代玻璃抗摔性将成为智能手机一个非常重要的卖点,甚至超过全面屏的概念。
去年刚给康宁公司投资2亿美元的苹果公司,都没有拿到大猩猩玻璃的首发,而被OPPO取得。几天前,康宁公司宣布OPPO成为第一家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的移动设备制造商。不得不说OPPO在智能手机创新的道路上越来越领先,其全面屏目前也是无敌,Find X卖到的高价也是国内智能手机无法企及。
OPPO已在慢慢摆脱高价低配的印象,这一次完败和康宁公司及其友好的苹果公司,抢得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的首发权,真是值得骄傲。你会去买OPPO的这款摔不碎的手机吗?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史上最大卫星通信网络首发双星升空,马斯克或将掌握覆盖最广网络史上最大卫星通信网络首发双星升空,马斯克或将掌握覆盖最广网络DeepTech深科技百家号似乎世界已经彻底阻挡不住马斯克掀起“太空大航海时代”的脚步了!在北京时间 22 日 22 点 17 分,SpaceX 的发射又一次打破了众人的想象力。虽然首次尝试回收火箭整流罩以失败告终,但仅有几百米的误差足以证明他们的技术实力。而且这次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将 3 颗卫星送入了太空,在这之中,两颗代号分别为 Microsat-2a、Microsat-2b 的卫星标志着 SpaceX 庞大的“Starlink”卫星互联网计划正式踏出了第一步,世界期待已久的全球网络覆盖也因此而变得更加靠近现实。图丨发射现场图丨火箭一二级分离图丨Starlink 实验卫星入轨但在火箭发射升空之后,迟迟没有整流罩的消息,直到马斯克发布 Twitter 宣布整流罩回收失败。图丨马斯克通过Twitter宣布整流罩回收失败图丨整流罩落水后的尴尬画面整流罩回收初试失利不同于以往一次性火箭的经典场景,也不同于前不久重型猎鹰火箭“双箭回收”的发射表演,这一次,SpaceX 又大胆尝试了一个新的技能点——整流罩回收,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如果回收成功,其画面就像池边柳树,池中浮萍,柳叶从空中落下,盘旋几圈之后最终稳稳妥妥地落在了浮萍之上,震撼中透露些许诗意。众所周知,位于火箭顶部的整流罩所起到的是保护搭载载荷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做法,在火箭发射升空之后,整流罩就会被废弃掉,或者进入大气层燃烧殆尽,或者坠入地球上的某个角落。但实际上,这个巨大的金属外壳并不便宜,以猎鹰 9 号为例,其两片整流罩的造价高达600 万美元,几乎占到了猎鹰 9 号 6200 万美元发射价的近10%。在 SpaceX 一级火箭回收技术已经做到炉火纯青的情况之下,整流罩的回收就顺理成章地提上了日程。根据 SpaceX 公司的介绍,升级后的整流罩 2.0 在结构和尺寸上均有所改进,不仅可以容纳更大的载荷,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多次重复使用的需求。而且,SpaceX 公司在去年 4 月份的 SES-10 任务的发射过程中就已经成功将部分整流罩带回到岸边。图丨升级前后的整流罩尺寸对比不过,恰如火箭回收一样,整流罩回收技术的研发也是困难重重,在前不久重型猎鹰火箭成功发射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SpaceX 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马斯克就坦言,开发整流罩回收技术的过程是“出奇的困难”,因为降落伞在打开之后会发生扭转缠绕的情况,但马斯克对于在今年内就找到完美的解决办法充满信心,“我非常肯定, 我们将在未来 6 个月内解决整流罩重复使用的问题。”而在这次失利之后,不知道后续的整流罩回收将会怎样。图丨整流罩回收的非官方概念图为了准备此次的整流罩回收,SpaceX 的技术人员采取的类似于伞降的形式,分别为两片整流罩安装上了姿态控制推进器和降落伞,使其在下降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调整飞行的方向。而在下方,是一艘名为“Mr. Steven”的回收船在准备将它抓住。这艘船也不简单,它经过了 SpaceX 的改装,装备了四个大型金属手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手套”,最早是在去年 12 月份 Iridium-NEXT 任务执行期间被外界所看到。图丨“Mr. Steven”回收船离开港口SpaceX 卫星星座登上擂台这一次,SpaceX 名义上的主角是一颗名叫“Paz”的地球观测卫星,全重 1341 公斤,设计使用寿命为 7 年,由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研制,隶属于西班牙。其携带有一个 X 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SAR) 系统,它将和未来发射的携带有光学成像系统的 Ingenio 卫星共同组成国家卫星地球观测方案 (National Programme for Earth Observation by Satellite,PNOTS)。虽然 Paz 在西班牙语中的含义是“和平”,但这颗卫星的使命却似乎与其承载的美好愿景背道而驰。根据了解,这颗卫星主要的任务是被用来侦察佩雷吉尔岛,这是一个一直被西班牙和摩洛哥双方争执的的无人岛屿,甚至在 2002 两国不惜为此动用武力,而现状是这个岛处于西班牙的管控之下。而有了 Paz 之后,毫无疑问,西班牙的太空看守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图丨 Paz 卫星当然,对于大众来说,用作军事目的的 Paz 已经神秘感十足,不过,对于马斯克来讲,两颗各重 400 公斤、代号分别为 Microsat-2a、Microsat-2b 的演示卫星才是这次发射真正的主咖。他们是 SpaceX 想要打造的“Starlink”卫星星座的前两颗实验性卫星,而整个卫星星座预计将会有超过12,000 颗卫星组成。要知道,自从 1957 年苏联的斯普特尼克 1 号 (Sputnik-1) 上天之后,人类迄今为止也只发射了 4,000 余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更是仅有不到 1,800 颗,两相比较之下就可以知道 SpaceX 的发射计划会有多么庞大。图丨SpaceX 的 Starlink 计划按照公开的信息,该卫星星座将由多波段卫星组成,其中有大约4425 颗 Ka波段和 ku 波段卫星,其轨道高度约为 1200 公里,在更远的未来,还将会有7518 颗 V 波段卫星部署在大约 340 公里高的低轨道。按照计划,SpaceX 卫星系统中的每一颗卫星能够为用户提供的下行容量总和约为 20Gbps 左右,每位用户可以享受到最高 1Gbps 的宽带服务,同时,由于卫星处于低轨道,所以延时可以被控制在 25ms 到 35ms 之间。而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并非是个旷日费时的百年工程,SpaceX 的目标是在 2024 年之前使 Starlink 得以全面运行。图丨Ku波段卫星的覆盖范围其实,早在 2014 年 11 月,马斯克就在个人 Twitter 上透露了他们将要进军卫星业务的消息。到 2015 年初,SpaceX 首次公布了工程量空前的“Starlink”计划。按照当时马斯克的估算,这一项目将可以承载最高 50% 的全球回程通信和 10% 的城市本地互联网流量。图丨马斯克的Twitter透露消息有意思的是,“Starlink”这一名字是受 John Green 的浪漫小说《TheFaultInOurStars》(无比美妙的痛苦)所启发,不用说,马斯克又一次向大众展示了他文艺的一面。图丨《TheFaultInOurStars》小说和由其改编而来的电影《星运里的错》据悉,“Starlink”项目计划利用卫星取代传统的地面通信设施,来帮助全世界尤其是偏远的地区接入高速的宽带互联网。根据 SpaceX 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递交的材料显示,该卫星星座将会用于诸如全球数据的回程传输等卫星固定业务(fixed 一 satellite service,FSS)。根据 SpaceX 此前的一份文件表示,这次发射前两颗实验星 Microsat-2a 和 Microsat-2b 的设计周期为 20 个月。每颗卫星的尺寸大约相当于一个小型冰箱, 并携带计算机、动力推进系统、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 GPS 导航设备。按SpaceX 公司的说法, 每个卫星上还有一个 ku 波段宽带相控阵天线和一个卫星间光通信链路。&这些主要用于实验性的工程验证, 将使 SpaceX 能够评估卫星总线和相关的子系统, 以及基于太空和地面的相控阵列技术,&一名 SpaceX 的员工在提交给 FCC 的报告中写道。图丨 SpaceX 位于西雅图市雷德蒙德的卫星研发中心目前,SpaceX 公司已经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雷德蒙德建立了卫星研发中心,还计划在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华盛顿州测试卫星与六个宽带接收站的兼容性。工程师们希望借此验证卫星和移动终端之间的宽带连接效率。从“太空马车夫”到“互联网霸主”虽然随着对外曝光越来越频繁,SpaceX 这家公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但外界所不知道的是,SpaceX 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像它的知名度一样以猎鹰 9 号般的速度高速攀升,恰恰相反,大众所熟悉的火箭发射业务“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其实也有商业上的瓶颈。实际上,全球每年 3000 多亿美元的商业航天市场中,超过 2/3 都是卫星相关联的业务,与 SpaceX 有关的火箭发射市场仅有区区 50 亿美元的规模,无论是来自企业还是政府的订单不足以使 SpaceX 这家估值已经超过 200 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继续高速增长。图丨SpaceX不断上涨的估值在这种情况之下,纵使是掌握了十分成熟的火箭回收技术并且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马斯克依旧需要再提出一个更加“疯狂”的方案来实现其异常远大的太空理想。在当前看来,太空旅游不成规模、殖民火星更是遥遥无期,自然而然,围绕地球打造的互联网星座就变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宣称,全球 70 亿人之中,有超过 52% 也就是 36 亿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使用互联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的缺乏和网络费用的过高,建立一个卫星网络或许还有效解决这一困局。用 SpaceX 负责卫星政府事务的副总裁 Patricia Cooper 的话就是,“通过打造卫星互联网,常见的一些包括选址、开挖路面、铺设光缆等基础设施难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图丨联合国宽带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2017年宽带状况》显示全球仍有52%的人无法接入互联网SpaceX 官方也估算,建立起一个覆盖广且高效的互联网卫星网络可以使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上互联网,而这将是一个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入这个网络,这个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更进一步讲,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一点就是马斯克创办 SpaceX 的初衷就是要实现火星殖民,而这所需要资金数很有可能会以百亿、千亿美元计,面对着巨额的资金缺口,SpaceX 也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正是如此,Starlink 计划应运而生,而从长远来看, SpaceX 公司如果打算在火星上部署一个卫星通信系统的话,那么在地球上率先搭建一个卫星星座也不失为一种实验尝试。高通量通信卫星星座已经崛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星座”建造浪潮似乎有重新复苏的景象,包括 O3b、OneWeb 和 LEOSat 等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都有打造中低轨道全球高通量卫星(HTS)星座的计划,目的就在于为全球提供高速宽带服务。何谓高通量卫星?根据美国航天咨询公司 NSR 的定义,高通量卫星指的是“采用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在同样频谱资源的条件下,整星的通信容量是传统固定通信卫星(FSS)几倍的通信卫星”。在这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相较于传统固定通信卫星 2000 公里左右的宽波束覆盖范围,高通量卫星的点波束仅有 300——700 公里,这样的优势是通过减小天线波束的孔径角带来卫星天线的增益提高,进而实现不同波束之间频率的复用,提高卫星系统的通信容量。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朝一日高通量卫星完全可以做到与当前光纤同样的通信效果。面对如此庞大的商机,SpaceX 显然不可能成为唯一一家前来淘金的公司。多年以前,Globalstar 和铱星公司就已经开始筹划用几十颗卫星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手机通话,近年来更有 O3b 和 OneWeb 等公司准备将打造包括几百颗卫星的互联网星座。除此之外,谷歌、Facebook、三星、空中客车 (Airbus)、维珍公司 (Virgin)、高通 (Qualcomm)、休斯网络系统公司 (Hughes Network Systems) 等豪强无一不磨刀霍霍、欲分一杯羹。以较为知名太空创业者 Greg Wyler 所创立的 OneWeb 为例,其获得了包括维珍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和软银集团的巨额资金投资,计划打造一个拥有 700 颗卫星的卫星星座,已经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目前,该公司位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附近的一个工厂已经开始投产,计划生产上百颗的卫星,并且在今年晚些时候将会从法属圭亚那利用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开启发射进程。图丨OneWeb 的卫星网络甚至三星公司在 2015 年也提出的一个包括 4600 颗卫星的互联网星座, 预计设定轨道为 1400 公里 , 每月可为全球 5 亿互联网用户提供相当于每月 200 千兆字节的容量。只是由于目标太过超前,这项计划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一时间,太空似乎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但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马斯克只能押下更大的注,选择了更加大胆的 1.2 万颗卫星的星座计划,同时还在技术上进行了升级,或许将实现卫星间激光通讯及协调。不过,既然 SpaceX 要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之内发射如此庞大规模的卫星群,就势必会引起各界的担忧,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理由就是这会造成大规模的太空垃圾,甚至包括 OneWeb 在内的竞争对手已经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了他们的担忧,认为 SpaceX 巨大的卫星星座及其形成的太空垃圾将会严重影响其它在轨卫星的正常运行。图丨太空垃圾演进图(实际上太空垃圾的比例并没有图中那么夸张)面对这一质疑,SpaceX 回应说,他们的星座计划符合所有的安全标准,并且在他们的卫星和其它公司的卫星之间预留出了至少 50 公里的缓冲空间。不仅如此,SpaceX 还对卫星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它们可以在寿命到期之后仅仅花费 5 到 7 年的时间就坠入大气层焚毁,而这一数字是远远短于通常的国际标准的。而且,为了全面压倒对手,SpaceX 还想使其卫星互联网提供的网络服务达到可以媲美有线宽带的程度。在 2017 年 3 月他们向 FCC 提交的一份申请中显示,根据应用设计,卫星互联网将“提供高速、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服务,将可以和地面有线服务真正产生竞争。”根据申请的内容介绍,和位于较高轨道的 ka / ku 波段卫星一样,SpaceX 还将陆续发射 7518 颗 V 波段低轨道卫星,而根据他们的估计,首批 800 颗 V 波段卫星投入使用就将会带来十分明显的增强效果,SpaceX 的用户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软硬件成本的基础上就享受到带宽更高、延迟更低的网络服务。图丨常见的通信卫星都运行在距离地表3.6万公里的轨道甚至这场激烈近地轨道争霸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传统的卫星通信商的利益。在 2017 年 10 月的时候,由于市场预计新出现的低轨道互联网星座将大幅提高卫星通信容量, 导致市场参与者取消了对新的地球同步轨道宽带通信的投资,传统卫星通信商可谓有苦说不出。不过,前景虽然美好,但鉴于前有铱星血淋淋的失败案例在先,外界还是难免会对马斯克的这一疯狂计划投来质疑的目光。卫星行业顾问 Roger Rusch 就表示, &马斯克很可能不会获得成功。& 而马斯克本人也在公开场合承认这一严峻的现实问。但既然要做,就肯定是已经胸有成竹, 根据 2017 年 2 月泄露的一份内部文件现实, SpaceX 公司预计, 到 2025 年, SpaceX 公司在卫星业务上所获得的收入将超过 300 亿美元, 同年其发射业务的收入预计也将达到 50 亿美元。这样来看,马斯克对卫星互联网项目寄予深厚的期望,而在这种期待和努力之下,相信实现全球联网的那一天已经不再遥远。不知不觉之间,马斯克又将再一次改变世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DeepTech深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百度文库精选系列专家号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观看燃爆发射视频!马斯克再次颠覆人类历史——首发世界上最强大火箭,搭载特斯拉跑车观看燃爆发射视频!马斯克再次颠覆人类历史——首发世界上最强大火箭,搭载特斯拉跑车PingWest品玩百家号本文首发微信公众账号硅星人(ID:guixinreng123)马斯克的终极梦想,是将人类送上火星。你,准备好了吗?他生来就是带着人类做梦的。更关键的是,他做的那些听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未来都一定会成真。今天,美国不少中小学生都被老师集体安排观看马一龙(伊隆马斯克)带来的太空秀。据邻居小孩给我形容的场面,大概就和我小时候在国内举国观看申奥成功一样兴奋。要是因为时差错过了发射直播,那就赶紧跟着我们再看一遍:作为Space X创始人,马斯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再一次改写了人类航空航天史——发射了目前最强大、运载力最强的火箭——猎鹰重型火箭。而它用的发射垫就是当年人类登月的阿波罗11号发射的那一块。在发射升空后不久,助推器平稳降落在预先规定的两个区域,回收过程堪称完美。之后,二级火箭将继续推进,将搭载的跑车推送入椭圆形地-火轨道。猎鹰重型火箭69米高,起飞时由27架梅林1D发动机同时运转,其运载能力超过目前国际上所有现役的火箭水平,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太空运载火箭。最重要的是:它除了是目前世界上民营公司历史上发射成功的最大火箭,拥有现役火箭最强大运载能力外,它的3枚助推器可以全部进行回收利用,完美降低发射成本,为重型火箭商业运载之路打开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这款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相当于满载乘客的波音737客机重量,是目前世界上的现役火箭最大荷载能力记录28.8吨的两倍左右。 而它在火星轨道的运载能力官方数据为16.8吨,向太阳系边缘冥王星发射载重能力也有3.5吨。有意思的是,马斯克在首飞过程中,为验证火箭的搭载能力,让火箭搭载了马斯克本人的私人轿车——一辆红色的特斯拉跑车。而他在发射前的宣传中,曾表示希望火箭能够搭载一件听起来最蠢的东西。现在看来,他已经想到了。马斯克除了一举两得,一次发射给自己旗下的两家公司做了免费广告外,还大打情怀牌:在跑车上全程播放1969年英国歌手大卫鲍伊的《Space Oddity》(太空怪人),一首讲述宇航员与太空飞船故事的歌曲。而坐在这辆Roadster上的仿真飞行员被马斯克命名为Starman,同样取自于大卫鲍伊的另外一首歌曲。同时,跑车上装有摄像头。目前,对此次发射和对外太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随时观看跑车摄像头带来的直播。这款重型猎鹰火箭未来将主要作为商业目的运送“货物”登入太空。目前已经接单的项目包括在今年年底前,发射沙特阿拉伯6吨重的Arabsat 6A卫星,以及美国空军将利用这款火箭搭载LightSale 2航天器,用于测试太阳帆可用性。人类殖民火星计划马斯克的太空梦今天看来眩目夺彩,但在过去7年,它遭到的质疑声比支持声要多上很多,尤其是当计划被一再延迟。“整个研发过程太过艰难,我们有三次非常严肃、认真地考虑过放弃这个想法。”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难度,是之前根本没有预料到的,而他的公司为了研发这样的“大家伙”已经砸进去5亿美金。但今天他最终向世界证明了他的成功,并坚定的表示这还没完——人类殖民火星计划才刚刚开始。为了完成这个人类殖民外太空的计划,马斯克已经有了更新更宏大的计划——打造一个更新一代的火箭。马斯克曾对外宣称这样的帮助人类移民火星的火箭将在2020年左右打造完成。“今天的猎鹰火箭试飞成功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去帮助人类移民火星。”在发射成功后接受采访时,马斯克表示他想要做的并不是让人类全部移民到火星去生活,而是给人类多一个选择,同时生活在两个星球。“不光是Space X,我希望其他公司、其他国家也能一起完成这样的愿景。”他坚信移民外太空是未来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在科技圈,对于这种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信念执着的科技大佬并不只马斯克一个。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也同样热衷。贝索斯同样在亚马逊之外,独立创建了另外一家火箭公司Blue Origin。他希望通过这家公司能够最终完成将成千上万的人类移民到外太空。而一家位于佛罗里达的名为月球快车(Moon Express)的创业公司甚至在努力找到一种常规“交通工具”,帮助人类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间。尽管这样的想法听起来很不切实际,但这些不切实际看起来更像是太空科学发展史的一个个起点。那么,如果有一天,这样的梦想真的实现了,你,准备好出发了吗?最后加上一段形容马斯克的话:马斯克想要个新的支付方式,所以整了一个PayPal;马斯克想要开电动车,就创立了特斯拉;马斯克想要空间站便宜点,就自己建立了Space X发射火箭;马斯克想要交通快点,就“开发”了能把人“发射”出去的H马斯克没有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有多糟,但是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个糟糕的世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PingWest品玩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有品好玩的科技,一切与你有关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Space X “重型猎鹰’ 首发成功,开启探索太空新时代
今日吃瓜群众们都被现实版“钢铁侠”马斯克自导自演的一场太空大SHOW刷屏了,北京时间凌晨在超过10万名观众的注视下,地球上现役动力最强的火箭重型猎鹰Falcon Heavy成功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并完成一级火箭回收。
重型猎鹰助推器分离
发射这艘火箭的民营航天公司 Space X,以及公司老板、特斯拉创始人埃隆. 马斯克 Elon Musk创造了堪称科幻大片般的历史性时刻。接受媒体采访时马斯克还透露出他下一步打算对公众开放“宇宙观光”的计划,甚至未来打算让人们坐他的火箭前往火星去探索新太空生活的“野心”!
马斯克Twitter截图
本次火箭送入太空的任务载荷,是马斯克的一辆红色特斯拉 Roadster 跑车,和坐在驾驶座上的仿真航天员“星男”Starman。 让跑车进入火星轨道并绕着火星“飞驰”,为了营造情怀,连背景音乐都选好了,真可谓是边放音乐边上天。
“星男” & 特斯拉跑车
根据 SpaceX 公司介绍,这辆车被送入地球—火星转移轨道的同时,车子会不间断的播放 David Bowie 的成名作《太空怪咖》(Space Oddity),如果不出意外,按照马斯克本人的原话,“这辆车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 10 亿年。”试想一下,若是哪位外星人捡到了这辆跑车,定会感谢这位地球马哥赠送的礼物。
火箭飞行过程
通常每次发射火箭的成本大约为10亿美元,而重型猎鹰通过助推器回收,将成本降到9000万美元。几年前,反复使用火箭助推器是个梦想,如今已经成为现实,由此说马斯克改写人类历史并不为过。
视频回顾震撼场面
这一科幻大片效果的背后,却是超过10年的努力:
08年,Falcon 1号发射成功。首个由私人投资的轨道级火箭;
10年6月,Falcon 9号首次发射并获得成功,第1级火箭不可回收;
13年9月29日,Falcon 9号1.1版首次发射,但该版本全部失败;
15年12月22日,Falcon 9号大功率版首次发射,第1级火箭返回,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陆上回收1级火箭;
16年4月8日,Falcon 9号大推力版的1级火箭成功降落在大西洋驳船上,实现第一次海上软着陆回收1级火箭;
17年3月30日,再次成功发射并回收这枚火箭,第一次火箭重复使用,还首次回收了火箭的整流罩。
18年2月6日,Falcon 9号基础上改进成的重型Falcon火箭。
我们离载人登陆火星越来越近了,或者真的像马斯克所设想的那样,未来殖民火星不是梦。
电影《The Martian》剧照
这是人类跨时代的一天,将开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时代。浩瀚太空的奥秘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目标,每一次的发现和进步都让我们对世界有着新的看法和认可。马斯克在外界各种质疑之下展现给全世界证明了人要有梦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正如每一个Discovery 探索极限主题公园的探险家们,在囿于日常琐碎和困顿中时,望向宇宙,豪情壮志,并克服艰苦和生活中的质疑,用自己的双手将梦想一一实现。并且从未停止过探索之路,在每个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公众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隆马斯克智商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