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西班牙 摩洛哥遭遇摩洛哥根据最近战绩,队情况分析一下?

拒绝访问 | www.long-photo.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long-photo.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摩洛哥到西班牙需要几天路程_百度知道
摩洛哥到西班牙需要几天路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摩洛哥TANGER到西班牙ALGECIRA渡轮为40分钟。
采纳率:41%
坐轮船3天,轮船便宜,很多人都是坐轮船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摩洛哥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周四001分析:战意更足 摩洛哥保不败
10:00 中国竞彩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周四001 国际赛 摩洛哥VS乌克兰
& & &&地点:瑞士-日内瓦
&&&&&&天气:15度 晴
&&&&&&场次:国际友谊赛
&&&&&&摩洛哥队近况:
&&&&&&摩洛哥世预赛非洲区表现出色,球队小组最后一战击败了科特迪瓦,时隔20年重返世界杯正赛舞台。摩洛哥近期延续出色竞技状态,各项比赛连续10轮保持不败战绩,最近2轮热身赛分别击败塞尔维亚和乌兹别克斯坦。本次世界杯摩洛哥与伊朗、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在了同一小组,球队出线形势并不乐观,此番与乌克兰热身,也是有目的的针对性磨合阵容。摩洛哥此前公布了23人大名单,尤文图斯后卫贝纳蒂亚领衔后防线,效力于阿贾克斯齐耶赫则是成为球队核心。
&&&&&&乌克兰队近况:
&&&&&&乌克兰未能从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里突围,无缘俄罗斯世界杯。但乌克兰此前的热身赛还是表现较为稳定,球队3战拿到了2胜1平不败战绩,2-1击败了斯洛伐克,1-1战平了沙特,2-1击败了日本队,状态尚可,不过乌克兰在这三场热身赛里都有失球,防守表现并不稳固。乌克兰由于无缘世界杯正赛,球队目前战意层面较为模糊,更多目的还是在演练阵容和挖掘新人。
&&&&&&交锋历史:
&&&&&&两队最近没有交锋记录。
&&&&&&比赛分析:
&&&&&&竞彩玩法本战即时开出了2.67-2.82-2.50的SP组合,两边指数搭配相当,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亚盘早盘平手盘口起步,后市盘口过渡至摩洛哥中立场让平/半高水盘面,结合欧赔压低摩洛哥一边赔付来看,升盘形成对上盘挡势效果,乌克兰在名气上不落下风,而盘赔即时倾斜摩洛哥一方,看好摩洛哥本战坐和望赢。
&&&&&&(以雪)
本文版权归竞彩网所有,未经竞彩网同意,不得转载。
本文所包含的任何评论、预测等观点仅供参考,不得理解为竞彩网对相关比赛结果、开奖结果的承诺。
点击关注竞彩网微博:、
竞彩官方公众号周四001分析:战意更足 摩洛哥保不败
关注新华网
  周四001 国际赛 摩洛哥VS乌克兰
  地点:瑞士-日内瓦
  天气:15度 晴
  场次:国际友谊赛
  摩洛哥队近况:
  摩洛哥世预赛非洲区表现出色,球队小组最后一战击败了科特迪瓦,时隔20年重返世界杯正赛舞台。摩洛哥近期延续出色竞技状态,各项比赛连续10轮保持不败战绩,最近2轮热身赛分别击败塞尔维亚和乌兹别克斯坦。本次世界杯摩洛哥与伊朗、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在了同一小组,球队出线形势并不乐观,此番与乌克兰热身,也是有目的的针对性磨合阵容。摩洛哥此前公布了23人大名单,尤文图斯后卫贝纳蒂亚领衔后防线,效力于阿贾克斯齐耶赫则是成为球队核心。
  乌克兰队近况:
  乌克兰未能从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里突围,无缘俄罗斯世界杯。但乌克兰此前的热身赛还是表现较为稳定,球队3战拿到了2胜1平不败战绩,2-1击败了斯洛伐克,1-1战平了沙特,2-1击败了日本队,状态尚可,不过乌克兰在这三场热身赛里都有失球,防守表现并不稳固。乌克兰由于无缘世界杯正赛,球队目前战意层面较为模糊,更多目的还是在演练阵容和挖掘新人。
  交锋历史:
  两队最近没有交锋记录。
  比赛分析:
  竞彩胜平负玩法本战即时开出了2.67-2.82-2.50的SP组合,两边指数搭配相当,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亚盘早盘平手盘口起步,后市盘口过渡至摩洛哥中立场让平/半高水盘面,结合欧赔压低摩洛哥一边赔付来看,升盘形成对上盘挡势效果,乌克兰在名气上不落下风,而盘赔即时倾斜摩洛哥一方,看好摩洛哥本战坐和望赢。
责任编辑:会员信息加载中...
北非之花摩洛哥 请静心读懂我的颜色
【导言】摩洛哥在很多人的眼里代表着浪漫和神秘。这片土地上生活过阿拉伯人、西班牙人、摩尔人,而也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背景,成了无数人心中非去不可的地方。她犹如沙漠中独自盛开的艳丽花朵,惊鸿一瞥后,你会魂牵梦萦。我们的达人张路宁就在去过那里之后,如同身中“情花”之毒,从此深爱摩洛哥。这个国度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她艳丽的色彩有哪些?且听张路宁向我们讲述“爱摩洛哥的几种理由”。
当她拉着他的手,扬起长发,一前一后地走入撒哈拉沙漠,伴随三毛和荷西的是一生一世流浪的浪漫,留给我们的则是说不清、道不尽的撒哈拉情结。其实三毛和荷西走入的撒哈拉沙漠,并非我们理解中的摩洛哥的撒哈拉,而是距离摩洛哥几十公里外的,隶属于西撒哈拉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当三毛在那里相爱时,那里并不属于摩洛哥,而是属于和摩洛哥纠缠了许许多多年的西班牙的海外省。不过对于有着沙漠情结的人来说,即便不是一个地方,但是能够分享同一片名为撒哈拉的沙漠,也能感受到三毛当年带来的各种震撼。但如果你并不是一个拥有如此情结的人,摩洛哥也依然会给你另外无法抗拒的理由:巍峨的雪山、灿烂的沙漠玫瑰、湛蓝的大西洋……隔着风姿绰约的爱琴海,摩洛哥与西班牙远远相望。战争、宗教、文化交流,让这两个国家有太多相似之处。在西班牙的大地上,来自摩洛哥的阿拉伯人,将浓浓的伊斯兰风情落在了安达卢西亚,浓得化不开,教堂与清真寺并立,古老的文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生存在这里。同样,西班牙人也将摩洛哥烙下了自己的印记,留下了建筑、绘画、音乐多领域的灿烂文化艺术。和对岸的那个国家一样,摩洛哥,是一个极为特别的旅行目的地。这里是非洲,又是欧洲,是多种不同文明、不同宗教文化冲撞融合之后的产物。
编辑曾经以为在安达卢西亚的格拉纳达见到的阿拉伯文明已经是极致了,没料想,去过了摩洛哥归来的大侠张路宁回来,却是告诉我们,真正的阿拉伯文明在北非,在摩洛哥。它就如同一朵盛开在异域的花朵,七彩斑斓,不合理却合情地存在着、美丽着。想要通过简单一次的旅途,理解摩洛哥、了解阿拉伯文明,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张路宁说,赏花是需要远眺和近观的。贴得更近些,才能看清楚每一片花瓣上的颜色:蓝色是海洋和典型的阿拉伯风情的小镇、红色是马拉喀什和战争留下的颜色、黑色是沉重的历史、闪耀的金黄色是沙漠、绿色是薄荷茶的那抹清透和荒漠上仙人掌的颜色,而白色则是白袍和清真寺的颜色……张路宁说,通过色彩的斑斓,我们能更生动地探寻这儿的故事、历史和人性,也能更明白这朵北非之花的娇贵。 无法被定义的颜色揭开过往的历史公元682年,倭马亚王朝(中国史称“白衣大食”)的远征军从突尼斯出发,一路西征。当他们来到大西洋畔,正当日落,太阳从海面上缓缓落下,在一片赤红的落日映照下,远征军的勇士们跪地膜拜,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最西方,喊出了“Al Maghrib”也就是“日落之处”。从此,马格里布就成了摩洛哥最早的名称。公元2014年,我开始了摩洛哥之旅。租车而行,早已无需勇气去克服先人曾遭遇的旅途艰辛。然而,我还是愿意追随着当年那些勇士的步伐,去感受那盛极一时的帝国时代。
圣城伊德里斯Moulay Idriss 要述说摩洛哥的故事,必须先从圣城伊德里斯讲起。距梅克内斯27公里,距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不到3公里。圣城穆莱?伊德里斯Moulay Idriss,就坐落在公路旁的一座小山头上。小城不大,也就是一座小镇,居民不到万人,但在穆斯林心目中,它却有着至高至尊的地位――这是一座圣城。摩洛哥第一个阿拉伯王朝的缔造者穆莱?伊德里斯,就安葬在这里,小城也因此而得名。这几年,刚刚允许非穆斯林在此落脚,但这包裹了整个山头的圣城,神秘依旧。在当地孩子的带领下,曲里拐弯的和驴子抢着道,穿越临近的小城,来到能俯视圣城的制高点。这里没有特殊的物产,也并非通衢大道,远远谈不上富庶,而他的追随者们就为了守护伊德里斯的陵寝,发展成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城镇。密集的房屋把绿顶的圣墓和清真寺围得水泄不通,就用他们的房屋和小巷世代守护着。 故事要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东穆斯林围绕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的权力之争。公元785年,穆莱?伊德里斯在麦地那参加反对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阿里党起义,遭到镇压后逃亡到北非,最后辗转来到小城瓦利利――这是圣城以前的名字。在这里,伊德里斯卧薪尝胆、重整旗鼓,他不仅得到周边穆斯林的支持,而且受到当地皈依了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的拥戴――被尊为“伊玛目”。788年,他创建了伊德里斯王朝,最初的都城就设在3公里之外的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公元793年穆莱?伊德里斯去世,被安葬在瓦利利这座小山头上,围绕他所安葬的陵墓建起了这座小城,并用穆莱?伊德里斯的名字为小城重新命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见的圣城穆莱?伊德里斯了。 当伊德里斯二世于公元807年将都城迁往菲斯后,沃吕比利斯便逐渐冷落下来,最后成了一片废墟。而旁边的圣城伊德里斯,却始终是一片兴旺,至今仍保存着中世纪的古老风貌,世代传承。这也是摩洛哥的魅力之一,不经意间,会感受到宗教的力量。
沃吕比利斯Volubilis沃吕比利斯的人去楼空,倒是为游客腾出了空间,可以在这里好好缅怀一下罗马人的丰功伟绩。公元前25年,罗马将军朱巴二世(Jouba Ⅱ)率领数千罗马军队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在这里建起了第一个罗马要塞。罗马人把北方摩洛哥作为供应帝国的粮仓,沃吕比利斯从一个屯兵保护的要塞,又进而发展成罗马城市。在如今依旧肥沃的农田间,远远就能看到山头竖立着残存的罗马石柱。这里虽然不如土耳其的以弗所遗址保留的那样精美完善,但独立于高处的遗址群却因处身于田野之间,依旧显得古风盎然。这里曾是罗马帝国的重要前哨,并以拥有许多优良的建筑物而骄傲;一度成为柏柏尔人的都市;后来又成为伊德里斯王朝的首都。1755年,沃吕比利斯在一场大地震中被毁灭,但它从未被人忘却。1915年,沃吕比利斯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当年的凯旋门重新树立起来,精美的马赛克镶嵌地板重见天日,奢华的浴室也恢复了样貌。尤其不要错过那几幅巨型马赛克,多种非洲特有动物栩栩如生地描绘于其上。可见,这并不是照搬了罗马的纹饰,很有可能就是非洲本地的艺术家创造了这精美的图案。
开拓疆域的“黑色”梅克内斯Meknes的黑旗军梅克内斯是属于穆莱?伊斯梅尔(Moulay Ismail)的城市,兴衰存亡都只因为他。作为古老的皇城,梅克内斯一直都是“黑色”的。1672年作为阿拉维王朝的继任者,伊斯梅尔即位之初,八面楚歌,形势极为危急。既有外族入侵,也有兄弟阋墙,部族势力蠢蠢欲动,甚至欧洲列强也虎视眈眈。在菲斯登基的伊斯梅尔不得不转而定都70公里之外的梅克内斯。艰难的形势逼迫伊斯梅尔做出了最重要的决定――建立一支与地方势力没有任何关联的,只效忠于他的军队。当时的黑人是摩洛哥的外来少数族群,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苦力,伊斯梅尔为黑奴赎身,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黑人集中起来,让他们向《布哈里圣训实录》起誓,因而也被称为“阿比德?布哈里”,意即布哈里的奴仆。他们中的男性作为军人集中训练,而妇女操持家务,孩子则从10岁起就接受军事训练,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军队之中。他甚至还派人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去更南边招募黑人战士,军队数量也从1万6千人一直发展到15万人。而这支军队就是北非历史上鼎鼎大名、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旗军”。正是凭借这支勇猛强悍,又绝对忠诚的军队,伊斯梅尔连续几十年无休止地征战,终于建立起第一个真正统治摩洛哥的中央政权。对于外族,他是一个凶悍的战士;对于兄弟,他是凶残的统治者;但对于摩洛哥来说,正是他奠定了版图疆域的基础。趁着黑好好看透梅克内斯真面目我住的酒店正对着皇城前宽阔的广场,这里现在是散步的花园、是孩子踢球的球场、也是繁忙的停车场。但当年,这里正是训练黑旗军的演武场。黑旗军是梅克内斯重要的一部分,规模庞大的养马场据说当年能圈养上万匹战马,如今的遗址依然规模惊人。白天烈日下的皇城一片祥和,很难想象当年数万黑人军队舞刀弄枪的场景。梅克内斯的真面目只在夜晚呈现。很多匆匆而来的游客没有在梅克内斯停留,抑或只是把这里当做了驿站,绝不会在夜晚摸黑出门。我衷心地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的不屑一顾,让我得见这皇城的真容。
梅克内斯广场上的小吃摊已经打烊,耍把戏卖艺的早就收工了,昏暗的灯光下零星的路人都融入了夜色之中。穿越雄伟的曼苏尔门,进入皇城,就仿佛进入了伊斯梅尔的时代。整个皇城寂静无声,和外墙一样高耸的内墙,把内城也分隔成了深邃的巷道。深夜漫步其中,就是在一步步回味着当年的腥风血雨。整个老皇城住满了居民,在深夜里居然是如此的寂静,如同空城一座。在这样的巷道中穿行,慢慢就习惯了一人龋龋独行,以至于突然发现贴墙站立的中年男人,我惊吓得几乎叫出声来。昏黄路灯下的他,身穿杰拉巴,几乎与黄色土墙融为一体,毫无表情地注视着我。尝试了用英语、法语、蹩脚阿拉伯语向他问候,都没有得到回复,我勉强挤出一点微笑,却意外见到了热烈地笑容。他轻声向我问候,递给我一个小物件,转身疾行,瞬间就在转弯处消失了。借着路灯一看,他给我的原来是铜制的“法蒂玛之手”,是摩洛哥人最喜爱的护身符,相传这一手掌为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的右手,能防护邪恶 谢谢老皇城对我的馈赠,皇城中人确有梅克内斯老皇城的风范。
红色是唯一的名字马拉喀什Marrakesh 也许是我的错,是我审美疲劳了。几天的游览,大名鼎鼎的马拉喀什并没有向我展示出它的魅力,让我觉得名不副实。号称世界最大小吃广场的“姐麻烦哪广场(Djemaa el Fna,阿拉伯语意为展示头颅之处,当年是处决囚犯并示众的场所)”,也不过尔尔。来此的食客倒也不少,但广场上四处纠缠游客的杂耍摊主,让人困扰不已。作为著名景点的萨阿德王陵和巴迪宫固然精美,却还称不上非去不可。而库图比亚清真寺,那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则只可远观。失望之余,开始了新城区的探索,以往从未留意的新城,也让人意外的感受到了摩洛哥都市的魅力。繁华现代的商业街、漂亮精致的火车站、各种口味的餐厅……这里的夜晚既是熟悉的,又有着特有的风情:清一色修长帅气的ZARA女装部男营业员,会让姑娘们连声惊呼;里能淘到各种欧洲产的老式打字机、地球仪的古董店,也会摆放着制成标本的B和眼镜蛇;咖啡馆和茶馆比邻而建,这里的老人早就习惯了咖啡的味道……好吧,马拉喀什就是来展示它特有的现代都市风情的。一边抱怨着这里少了些许阿拉伯风情,一边在麦当劳里大快朵颐,身边还放着成袋的购物所得。看来,还是会偷偷地想念一下都市生活。念叨着:“明天,去索维拉,我们又会回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在好久没有入住过的商务酒店里沉沉睡去,我向往明天的那蓝白色。 海洋、天空和街道每一种蓝描绘每一个不同的摩洛哥摩洛哥的蓝色,来自海洋、天空和街道。不论是大西洋畔的白色小镇索维拉,还是摩洛哥的首都巴拉特,每一种都不一样,展现的是城市本身的魅力,也折射出摩洛哥不同的一面。海蓝色的海边小城索维拉Essaouira &读懂摩洛哥的海洋文化西奥多?克努(Theodore Cornut)在法国的布列塔尼亚建造了圣马洛,又在摩洛哥建造了索维拉,这两座同在大西洋畔的小城仿佛孪生兄弟,一眼看去难分彼此。究竟哪个城市才是克努的最爱?
索维拉建城极早,公元前5世纪,迦太基航海家汉诺就来到这里,建起了贸易点。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元老院长袍的紫色镶边就是用这里的紫色贝壳提取的染料来染色的。此后的千余年间,索维拉不仅是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海盗的港湾,甚至一度被称为“海盗城”。直到阿拉维王朝的默罕默德?本?阿布达拉国王下令,找来了法国建筑师克努来重建这座古城。索维拉的结构与圣马洛如出一辙,一个个方形结构的建筑错落叠加,既有巷道的延展、又有空中巧妙的构架,让城中拥挤却不杂乱。而漂亮的城墙把小城整个包裹起来,沿海辅之以长长的炮台,易守难攻。然而,在同样的设计之下,法国的圣马洛固然也是个迷人的小城,但与索维拉相比,却似乎少了些什么。 漫步入城,先经过渔港,蓝色的渔舟在港湾中随波起伏。渔舟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蓝色,哪怕色泽有了一点暗淡,渔夫也会把船拖上岸,一丝不苟地重新刷漆。忍不住询问正在刷漆的渔夫:“你们是有多喜欢蓝色?为什么每艘船都是蓝的?”“渔船不就应该是蓝色的吗?”他倒显得很疑惑,“海也是蓝色的啊。哦,天也是蓝的。”好吧,这就是渔船该有的蓝色,也是索维拉的颜色。索维拉只有两种颜色――蓝色和白色。蓝的是海、天和渔船,而白色的就是这座城市。第一眼看到索维拉城就难免会爱上它。白色的城墙环绕着白色的城,蓝色的大西洋又拥抱着城墙,纯蓝的天空中无数白色的海鸥盘旋往复。无需走入城中,就能明白,同样是由克努设计的城市,圣马洛少了什么。一样的是城市的设计,缺少的就是这些人力不可及,由自然来给予的生命和色彩。
对于游客来说,索维拉小城的生活悠闲舒适。码头上鱼市旁,海鲜排挡里既有美味的大龙虾,也有物美价廉的小鱼虾;老房子里阴凉的咖啡馆里,既有咖啡也有薄荷茶;小巷中的商店,有非洲风格的木雕,也有设计师的创意……闲极无聊了,去炮台上溜达一圈,还能看见几只比我更无聊的小狗,正躺在石板上认真观摩着画家作画。光影交错的蓝白间欣赏拉巴特的秀美如果说索维拉的蓝色,来自周遭的大海和远处的天空,那么拉巴特(Rabat)的蓝,则是从城市街道里透出的不一样的,光影交错的蓝白色。凭海临风,大西洋的海风扑面而来,吹散了闷热的空气,让摩洛哥的骄阳也不再那么猖獗。我正站在乌达亚城堡的高处,俯视着布雷格里格河那宽阔的入海处,远眺着对岸老屋林立的老城萨累。乌达亚与其说是城堡,不如说是因为城墙而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墙之隔的拉巴特街道上,熙来攘往车水马龙,而城堡内一切仿佛依旧停留在柏柏尔人的的时代。陪伴我漫步在12世纪的蓝白色街道上的,是几只慵懒的肥猫。偶尔遇到的居民也只是木然的望你一眼,不置一词。当年这里是为了实现统治者的雄心而建的,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了出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甚至跨海远征西班牙,在曾经的古罗马城市萨累的废墟附近建立了一座军事要塞,定名为“里巴特?法特赫”意味“胜利要塞”,也就是如今的乌达亚城堡。统治了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800年的摩尔人就是从这里出发,踏上伊比利亚半岛。
如今的城堡,虽然城门高耸依旧,却已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霸气。反而是那蜿蜒逼仄的小巷和蓝白相间的墙面,让人感觉到童话般的秀美。17世纪时,从安达卢西亚被驱逐回来的摩尔人居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当年的出发点。他们开始营造我现在所见城堡内的街道,蓝白色的外墙也许依旧寄托着他们对海洋和天空的向往。这个城堡是我在摩洛哥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事后回想起来,却惊讶地发现,这也是摩洛哥各个城市的一个神奇的缩影。老城和新城都只是咫尺之遥,却恍若隔世;电子科技迅速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却无法撼动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曾经有着不可一世的雄心,如今却要在营营役役的市井生活中去寻找过往的记忆……这些城市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点――在点滴之间,总能有那么些打动人的东西,让你会不住地想象。蓝色小镇中的白色元素透视最纯正的阿拉伯文化?哈桑清真寺倘若拉巴特的哈桑清真寺能够建成的话,将会是非洲最大的清真寺,可以容纳数万名士兵同时祈祷。但是一次大地震,让这一切始终停留在“如果”。而残存的312根排列整齐、高矮不一的石柱,依旧在展示着12世纪开工兴建时这座清真寺的规模:长183米、宽139米。也因为这些残柱,得名“断柱清真寺”。清真寺正面名为“哈桑塔”的宣礼塔,虽然也未能完工,但这69米的砖石高塔却成为了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塔固然也很精美,是一座典型的摩洛哥传统方形宣礼塔,但它的闻名,却只因为这800年来,面对断柱残垣,始终如一的守望。
1961年去世的穆罕默德五世选择了紧挨着断柱清真寺修建他的陵墓,1962年动工,历时十年竣工。这座陵墓内饰金碧辉煌,红木雕饰和马赛克镶嵌让人目眩。但面对着肃穆的断柱也不得不收敛起来,绿色琉璃瓦下的外墙虽然镂刻精细,却是一片纯白,采自意大利的大理石地面一尘不染,倒映出湛蓝的天空。?巴拉特老城如果不去繁荣现代的新城区走走,或许会忘记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忘记这里是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大都会,忘记这里也是四大皇城之一。处身于12世纪就已建成的拉巴特老城,完全感受不到现代的气息。就连入住传统民居,都是一次体验传统之旅。推开路旁一扇雕工精美却狭小的木门,马蹄拱、马赛克镶嵌和繁复的几何纹饰,瞬间让人进入了阿拉伯文化的氛围之中。坐在摩尔式的庭院之中,裹着头巾低眉浅笑的摩洛哥姑娘不置一词,静静地为你端来一杯香气四溢的薄荷茶。用银汤匙默默无声的搅拌着刚撒入的砂糖,你会沉溺于这安逸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当穿过轻纱拂动的廊道,推开房门,看见细致的阿拉伯装饰时,你已经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在一次阿拉伯式的沐浴之后,闻着淡雅的香味沉沉睡去之前,你只是依稀有些不满,神灯里的妖怪为什么还没有钻出来问你有什么愿望…… 抹不开的深蓝色最心仪的童话小城舍夫沙万里夫山脉宽阔而神秘的山谷,孕育了这个童话般的小城――舍夫沙万(Chefchaouen)。这个城市是我完全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传达真实感受的地方。你只能放任自己的想象力来构建这样一个城市:首先它是蓝色的,到处都是蓝的,房屋、围墙、木门甚至地面,蓝的如此疯狂和彻底;其次它建造在陡坡之上,街道都是由斜坡和阶梯组成,所以永远不会有正确的地图,因为这个城市是竖起来的;在16世纪时这个城市曾有过短暂的辉煌,如今依旧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这里没有皇城的宏伟,只有小城的景致;而且这里到处都是花,在蓝墙和花间穿行的是完全对你无视的猫儿。你真的能把这些景象都想象出来,然后再叠加起来吗?不,你不能。单凭想象,你永远不知道舍夫沙万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是来一次吧。在这里,你会找到梦境该有的样子。 “白色的房子”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名声在外,是因为英格丽?褒曼和亨弗莱?鲍嘉主演的那部电影《卡萨布兰卡》(又译作《北非谍影》)。尽管事实上,影片并不在这里拍摄,但游客却宁愿将错就错,认为自己就是走入了北非谍影的场景。卡萨布兰卡现在的名称是达尔贝达,是摩洛哥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全国大部分的工业都集中于此。游客更喜爱卡萨布兰卡这个名称,意为“白色的房子”。18世纪,由摩洛哥国王西迪?穆罕默德?阿卜达拉赫下令,在柏柏尔人建立的古城安法的旧址上兴建了这座新城。白色海滩边的白色清真寺对于游客来说,卡萨布兰卡或许并没有那么诱人,在这里找不到《北非谍影》的场景,除了在新建的Hyatt酒店大堂内悬挂的几幅电影海报的赝品。但是为了那个宏伟的清真寺,还是值得来此一游。矗立在大西洋畔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这座可同时容纳10 万人作祷告的清真寺于1987年动工修建,耗资5.4亿美元,由摩洛哥已故国王哈桑二世下令修建并命名。清真寺的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据说是缘于国王的一个梦,梦里被告知:“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为实现这一梦想,摩洛哥全国上下积极捐赠,大部分资金由民间筹措而得。在数万工人的努力下,1993年大寺建成。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而200米高的宣礼塔更是兼具宏伟和精美。必须脱鞋才能进入寺内,内部的精美华丽更让人叹为观止。廊柱房檐都极尽华美之能事,而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内墙上镶嵌出伊斯兰纹饰。20米高的巨型吊灯把大厅映照得富丽堂皇。而面朝大海的玻璃窗更是带来了大海的气息。
哈桑二世清真寺也是最现代化的清真寺,巨大大厅的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大理石地面能够供应地暖,25扇自动门由钛合金铸成以防海水锈蚀。所有这些都只为让祈祷者能够在这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清真寺里安心祷告。 穿越白色寻找金黄色沙漠中的千堡之路山的那边是撒哈拉和城堡,是我急于一见的更古老更纯粹的摩洛哥。而要翻越大阿特拉斯山脉怎么就那么的艰难?沿着大道,面向大山疾驰,迎面而来的几辆车,车顶都有巨大的白色“盖子”,暗暗猜测这是什么?运货的方式,还是当地习俗?不便停车打探,就没搞明白。开车超越两辆缓慢的工程车后,开始了攀爬大阿特拉斯山脉的一个山口。不多时,山上飘起了雪片,边赏山中雪景边开车,心旷神怡。不料,经过山上的一个小镇后,鹅毛大雪已经在道路上积起了厚厚的雪层,举步维艰。前方路口警察林立,塞满了车辆,大雪封路已经无法通行。在没膝的雪中掉头可不是易事,一边在雪中打着冷战,一边去请求警察帮助。当地的警察、路人都是热心人,一拥而上帮忙推车,才勉强冲出了雪堆,一边高喊着“秀克朗(摩洛哥语,谢谢)”,一边歪歪扭扭地走上了回头路。紧张地抓着方向盘,小心翼翼地在冰雪上“滑行”下山,看清了迎面而来的工程车,原来是特意赶来的铲雪车,据说要两天才能铲出车道。到了山下,又是艳阳高照,一片夏日景象。对面来车的驾驶员好奇地看着我的车顶。哼!等着吧,一会儿你也会顶着雪帽子回来的! 绕山而行要走近千公里,后半夜才到了小镇Tinghir,第二天终于赶到了千堡之路的核心城市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这个名称颇为拗口,所以也被我叫成了“花叉叉”。虽然我们是翻越雪山来到的瓦尔扎扎特,但这里却位于沙漠的边缘,干燥炎热,被称为“沙漠之门”,再往前行就是无边无尽的撒哈拉了。红土戈壁和黄沙荒漠交替出现,偶尔几片棕榈树的绿洲点缀其间。
在这里自驾是一件快事,忽而笔直对着雪山在旷野中疾驰,忽而又在悬崖边的山道上盘旋。景色绝不秀美,却自有一片苍茫的气概。在这里只有红和蓝两种色彩,蓝的是头顶的天空,红的是脚下的红土和用这红土夯成的房屋和城堡。瓦尔扎扎特城里的Taourit城堡曾是末代帕夏的居所,是保存完好的世界文化遗产。虽然通体是土夯而成,却历经几百年风雨,依旧坚不可摧。外表粗狂的城堡,内部虽然并不奢华精致,但采光、保暖、通风却也颇为讲究。 在瓦尔扎扎特周边有着众多城堡,周边的山路也因此被称为“千堡之路”。但这些城堡大多废弃荒芜,唯独这个城堡修缮一新。因此很多好莱坞大片也喜欢来此取景。 阿拉伯商队曾经盛极一时,亚非欧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对我来说,始终让我好奇的是:阿拉伯商人究竟依靠什么横行天下?在多个阿拉伯国家特意去寻找,却始终不得要领,传统的阿拉伯商人似乎已经难寻踪迹。无意之中,在瓦尔扎扎特我却偶遇了这么一个商人。原本为了在日落时分寻找一个高处,来欣赏被晚霞映照得血红的沙漠城堡,却误入了一家传统的地毯商店。一身传统阿拉伯装束的店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问明来意,他并没有推销地毯,在前引路把我带到了小楼的天台上。城堡、沙漠、绿洲,乃至远处的雪山,尽收眼底。下得楼来,店主并没有遮掩,微笑着直截了当地询问:“我是一个地毯商,有没有兴趣来看看最好的地毯?如果你不感兴趣,就只是来喝一杯茶吧。”情面难却,进到店里,盘腿坐到厚实的地毯上。店主一边摆出茶具,开始泡茶、倒茶,一边滔滔不绝地开始介绍地毯。并不是一味的自夸,他从如何识别羊毛和骆驼毛讲起,又一一介绍地毯上的每一个花纹的含义,然后讲到如何鉴别地毯的工艺高低。我一边喝着额外多放了糖块的薄荷茶,一边听着地毯的故事,倒也颇为惬意。
店主已经把地毯的相关知识介绍完了,他笑着告诉我:“如果你喜欢这些地毯,挑选一块,我给你最便宜的价格。如果你觉得这些地毯不够好,就再来一杯茶,然后继续你的旅程吧。”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盛情,也因为他的介绍让我了解了更多地毯的知识,最终我还是挑选了一块相当沉重的地毯――虽然我之前已经暗下决心,要抵抗住花言巧语,不购买这么累赘的东西。 当我扛着地毯,在初起的月光下走出店门,店主怕我走错路,特意带我走了好长一段。直到我走上了大道,他依旧在路口目送着我离去。或许我买地毯的价格并不是最便宜的,但这是一次快乐的“被斩”的经历。五彩的菲斯Fez 体会阿拉伯文明的登峰造极菲斯是一种极致。菲斯老城的密集程度骇人听闻,这里不是一个平面的密集,层峦叠嶂的房屋上天入地蔓延开去,把老城变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阿拉伯聚居地。来菲斯可以不购物、不逛景点、不追美食,来这里就是要感受人。 菲斯东南的大阿特拉斯山脉阻挡了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滚烫的风,而山顶融雪又为这里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北非的商贸中心:往东,富庶的东方国度的物产经由中东不断运来;往南,驼铃声声中阿拉伯商队跨越撒哈拉进入黑非洲;往北,则把货物运至坦吉尔,扬帆出航运往欧洲。 菲斯也是一座古老的皇城,他的建城是缘于一次卧薪尝胆的复兴。公元793年,上文提及的开国皇帝伊德里斯被仇家阿拔斯王朝派人毒死,在十年的动荡之后,804年他的遗腹子伊德里斯二世年仅11岁就继承了王位。动荡之后,内忧外患,又没有父亲的威严,伊德里斯二世举步维艰。然而在柏柏尔部落酋长的辅佐下,他健全了行政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对穆斯林各教派的宗教活动不加干预,也允许基督教和犹太教徒在缴纳赋税的前提下,平等相处。他倡导各宗教信徒间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他在位20余年间,整个社会趋于安定平和。
菲斯就是伊德里斯二世在菲斯河岸边建起的新皇城,皇城至今延续了他倡导的传统,在这座繁华喧闹的古城中,各种教派、各种行业、各种阶层的居民比邻而居,虽然密集程度匪夷所思,却都相安无事。地中海另一边的安达卢西亚和同处北非的突尼斯等地的阿拉伯人纷纷迁入王朝各地定居,而菲斯城也成为了阿拉伯学者、商人、贵族的聚居区。 菲斯固然也有很多保存至今的景点。伊德里斯二世的长子穆罕默德?伊本?伊德里斯继任为伊玛目后,在菲斯兴建了众多清真寺和宗教学校,造起了宏伟的清真大寺,也建起了华美的宫殿。但对于我来说,面对菲斯老城,我无暇他顾,是否有这些点缀其上的景点并不重要,延续着伊德里斯二世精神的,是那些老城的居民,他们才是菲斯老城的精髓。 菲斯也许是当今世界仅存的、再现了文明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大都市样貌的地方。踏入老城一步,就跨入了时光的漩涡,这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状态。再也看不见汽车、摩托,脚下崎岖的石板路只能用脚步去丈量,最大型的运载工具也只是骡子。而当年阿拉伯商队也正是踏着一样的小道,用着同样的方式,穿城而过。就连当时商人所见的小道两侧的商铺,也同样在我身旁叫卖着。穿着牛仔裤的少年在街巷中奔跑,但更多的依然是传统的服饰――男人大多穿着杰拉巴大氅、女人依旧包着头巾。 我知道要入住的酒店就在附近,但在这样狭窄的街道中穿行,不论花上几个小时、还是几天,我都无法找到。酒店的小伙子接到电话后,很快就找到了我,跟随他前行时,企图记路依然是徒劳,走不上十步就有个转弯,方向早已迷失,更何况还需要上爬下钻,时不时还要留神头顶。帅气的小伙子突然朝路旁那用条石砌起的石洞一指,转眼就消失了。满腹狐疑地钻入地下,却赫然又是一条繁忙的巷道。小心翼翼地穿过一段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突然又处身于罅隙中射入的阳光里。在走过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小道后,他推开了高墙上的一扇木门。于是,我到了酒店。进门一步,别有洞天。疲惫不堪的我本已不敢有什么奢望,酒店内的氛围一下让我处身于一千零一夜的神话之中。在阿拉伯乐声中,戴着头巾的摩洛哥姑娘正在为我准备薄荷茶。环顾四周,自己正坐在天井院落里小方桌前的软榻上,软软的靠垫让人舒服得站不起来。微风拂过,帷幔飘动,雕梁画栋的图案,无不显露着伊斯兰特有的繁复。昏暗的光线下,很难拍下清晰的照片,可谁又在乎呢?这样的场景无疑会深刻地留在记忆中。行走其间成为菲丝的一员要认识真正的菲斯,一定要让自己变成居民中的一员,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也慢慢地生活于其间。蹲在瓷器工厂里,一语不发地看工人做胎、打磨马赛克;从黑洞洞的面包房里,花上1个迪拉姆(约合人民币7角多)买来一个大面包边走边啃;在曾经是古驿站的菜场里,和摩洛哥男人一起买菜(在菲斯,买菜是男人的社交活动之一),看他们拎着鸡和蔬菜能交谈上几个小时;弯着腰在城中最穷苦的“群租房”中“爬行”,看他们手工制作皮拖鞋;从一家的露台攀上另一家的房顶,爬到高处来看远处的雪山;听着宣礼塔的呼唤,在小吃摊上默默地吃掉一大份“塔金”……
菲斯的三天,我不再愿去寻找景点,我就沉溺于这种生活其间的感觉。误打误撞下,我走到了这片染缸前。菲斯曾经是按照不同行业来分区的,因此这些传统的鞣革染色作坊也都聚集一处,上百个染缸依次排开。这里的工艺延续了几百年前的传统,依旧是全手工制作。先用石灰水浸泡,鞣制软化生皮。而后把皮革放在染缸中,用植物和矿石等纯天然原料来染色。历经反复揉搓踩踏和清洗晾干,历时几月才能完成一块颜色鲜亮的皮革。年轻的小伙子爬在染缸里工作着,皮革、小伙儿,还有这个城市,都被染成了五彩。
那些关于摩洛哥的故事“微笑的中国人”在摩洛哥开车并不难,道路情况不错。但要切记不能超速,超一点点也不行。这里的里程限制可以用细腻来形容,十公里的路程甚至可能会改变几十次。查超速并不依赖监控设备,就靠时不时会出现的警察。检查超速的警察之多,甚至让我们根据限速标志都摸出了规律:80、60、50、40、警察。急着赶路就免不了超速,自然也少不了被警察拿下,全程竟有十余次。奇迹般的,居然没有被罚过一次款。这里的警察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甚至还格外严厉。来看一次超速被抓的全程实录吧:路好车少,居然限速50,抱着侥幸心理以八、九十的速度前行,一转过山口,警察“果然“已在恭候。敦实的警官挥手把车拦下,几步冲到车窗前,没等我摇下窗玻璃,一串串法语就伴着恶狠狠的语调喷涌而出。而听不懂法语的我,能做的只有努力挤出最可爱的笑容,对着他做无辜状。他似乎发觉了我不懂法语,勉强挤出了一句英语:“你哪里来的?“正在走神的我连忙收慑心神,恭敬地回答:“中国。“瞬间,警官脸上凶神恶煞的表情硬生生地被剥了下去,换上了一副热诚的笑脸。“啊!中国人,欢迎。”然后,组织了一下词汇,他又补上了法语腔的一句“当心”,就挥手放行,转而对另一辆被拦下的车开起了罚单。怕夜长梦多,不敢耽搁,我连忙溜之大吉。随着类似事件不断发生,我也满肚子疑问,却不敢质问警察:“你凭什么不罚我?”每次被拦下时还是只能乖乖地奉上微笑,然后在中国人身份的掩护下,逃脱处罚。以至于我自嘲地把不被处罚的原因归结为――“我是微笑的中国人”。 砍价疯狂地开了半天车,在山里小村的集市上停下来吃饭。尖顶的“塔金”陶锅开始在炉火上加热,我也信步走到隔壁售卖杰拉巴的小店里。杰拉巴是摩洛哥男人的传统服饰,是一种厚棉布或毛毡制成,下摆过膝的长袍,最大的特色是尖顶的斗篷帽,酷劲十足。(翻上帽子,夜晚出行,极似死神。)“这件杰拉巴多少钱?”“500迪拉姆,最低450,决不能再低了!”卖衣服的中年人也身着杰拉巴,客气,却很坚决。“400,400迪拉姆我就买下,怎样?”“不,真的不行。”他还是拒绝了。仿佛突然想起,他皱着眉头问了一句:“你是哪里人?”“中国人。”“啊!中国人,朋友!350迪拉姆就行了。我来帮你穿上试试。”突如其来的热情让我手足无措:“可我刚才出价400。”“我知道,我知道,可你是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细谈之下才知道,当年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中国医疗队就来到了摩洛哥。与驻扎在大城市里的欧美医疗队不同,当年的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辛深入山村,来到他们身边,而且教会他们用最廉价易行的方式来治疗疾病。他家乡的医院,也是当年中国人帮助建造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帮我捋平褶皱,微笑地看着身穿杰拉巴的我。我似乎明白了,原来,一路帮助我逃脱警察处罚的,并不是我可爱(或许是可怕)的笑容,而是他们与中国人历来的友谊。
羊上树中国有个传统相声段子《羊上树》,就是基于羊不会上树这个“常识”来说起的。然而当我身着杰拉巴,带着“中国式的微笑”,超速行驶于前往索维拉的高速公路上时,我瞬间觉得自己驶入了阿拉伯神话之中――高速路旁的大树上,枝头停满了羊。这些羊看着来往的车辆,时不时地探头啃食几颗枣子,悠然自得。好吧,这里是摩洛哥,是不能用我们的常理来判断的。来到这里,就是来到了北非的神话之中。 信息栏摩洛哥的8处世界文化遗产:梅克内斯历史名城(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非斯老城(非斯-布勒曼大区)马拉喀什老城(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索维拉老城(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得土安老城(丹吉尔-得土安大区)葡萄牙城(杜卡拉-阿卜达大区)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盖勒敏-塞马拉大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班牙到摩洛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