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生太极拳密传十要的不传之密:开胯如何做到用骨不用肉

太极拳理论:胯的练法和用法
来源:太极网
  拳师界有“传拳不传胯”一说,将胯的练法和用法当作珍贵的看家功夫,不轻易传人。又因为裆胯位置在私处不便指导,关于裆胯的教学就显得朦朦胧胧,不通不透,以至于后学者对于裆胯的练习产生很多误区。要练好裆胯,首先明白下面四点:1、“裆劲要开,要虚,裆开然后心气发动”。裆和胯很容易混淆,马步开横裆,弓箭步开直裆。开裆使下盘稳固。2、胯的部位。指腰椎与胯骨的契合处,开胯则能打通上下的劲,但开胯很难。3、用骨不用(肌)肉-行拳、盘架要慢练。慢才能体会内在的气息运行、骨节的催动。盘得这样慢,是要体会“用骨不用肉”的骨骼的节节催劲;4、同样背和脊也容易混淆,力由脊发,往往做成背发。不要误会,叉劈开后并不意味着就是开胯了,开胯是传统武术的不传之密,劈叉最大的作用是松筋,展胯。
  开胯,即开活两胯,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配合腿法动作而灵活转使。主要方法有压、搬、摆、转等。以横叉能坐地者为"开"。步型弊病之一。做弓步时,后蹬一腿之胯向外向后捌开,或称"放胯"。坐胯,为步型错误之一。做马步时,臀髋下坐,重心后移,迫使上体前俯,以维持平衡。马步桩功训练要领。即力坐(注)于两胯而形不变,以求步固势稳。 不动胯。胯和裆是两码事,"裆"是俩腿所夹之角,而"胯"其实是骨盆之位的一块地域。有没有练过"搂膝拗步"啊?其中的提膝开胯 出脚……,不是提裆。裆和胯很容易混淆,且在隐私部位,难以示范。当时老师要求我们开胯,我们也是在拼命开裆。马步开横裆,弓箭步开直裆。开裆使下盘稳固。开胯则能打通上下的劲,但开胯很难。同样背和脊也容易混淆,力由脊发,往往做成背发。找到了感觉,既圆裆又夹紧,既下沉又上拎。开胯是传统武术的不传之密
1、“裆劲要开,要虚,裆开然后心气发动”。裆和胯很容易混淆,马步开横裆,弓箭步开直裆。开裆使下盘稳固。
2、胯的部位。指腰椎与胯骨的契合处,开胯则能打通上下的劲,但开胯很难。
3、用骨不用(肌)肉-行拳、盘架要慢练。慢才能体会内在的气息运行、骨节的催动。盘得这样慢,是要体会“用骨不用肉”的骨骼的节节催劲;
4、同样背和脊也容易混淆,力由脊发,往往做成背发。不要误会,叉劈开后并不意味着就是开胯了,开胯是传统武术的不传之密, 劈叉最大的作用是松筋, 展胯。 想练劈叉自己完全可以,我不知道舞蹈是怎样的, 武术里的劈叉主要通过原地支撑下叉压腿和平时的压腿,溜腿来练,先压腿,再 溜腿,然后下叉。
开胯有两种解释:
①武术练功用语。即开活两胯,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配合腿法动作而灵活转使。主要方法有压、搬、摆、转等。以横叉能坐地者为"开"。
②步型弊病之一。做弓步时,后蹬一腿之胯向外向后捌开,或称"放胯"。坐胯,为步型错误之一。做马步时,臀髋下坐,重心后移,迫使上体前俯,以维持平衡。
②马步桩功训练要领。即力坐(注)于两胯而形不变,以求步固势稳。
③不动胯。螳螂拳尝有"走腰不走胯"之说。
胯和裆是俩吗事啦,"裆"是俩腿所夹之角,而"胯"其实是骨盆之位的一块地域.有没有练过"搂膝拗步"啊?其中的提膝 开胯 出脚 ...,不是提裆啦. 裆和胯很容易混淆,且在隐私部位,难以示范。当时老师要求我们开胯,我们也是在拼命开裆。马步开横裆,弓箭步开直裆。开裆使下盘稳固。开胯则能打 通上下的劲,但开胯很难。同样背和脊也容易混淆,力由脊发,往往做成背发。
“后来我一下子明白了马步的含义,找到了感觉,既圆裆又夹紧,既下沉又上拎。可以说内家拳就是找感觉的拳,感觉找对了,就会突飞猛进,感觉找不到,只能形似。比如,在盘架子中做陈式太极拳单鞭势、斜形拗步势、前膛拗步势时,右(左)膝外展旋转,以身领手,丹田运转,势子结束时两膝微微内合,使胯撑开,上下相随,外形如城墙之拱门,达到了“胯撑裆圆” 的要求。
诸多太极拳理论中,对于太极拳中 胯的问题历来强调不多, 对胯的重要性也鲜有提及,往往笼统称之为“腰际”、 “腰 裆”、“腰隙”或者“腰胯”。即便如此,也是强调“腰”的作用,对胯几乎忽略不提。其实,这是太极拳修炼的一大误区。 这里,我们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腰胯的“腰”是指人类身体臀上肋下中间部分;而“胯”是指人类骨骼的一部分,即胯骨,它是组成骨盆的大骨,左右各一,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统称为髋骨。因此,腰和胯是人体两个不同部位的称谓,其含义也不同。腰体现在外,而胯则 隐藏于内。 正因为胯的隐蔽性,前人在阐述太极拳要求时往往对其不详细说或者 说不清。但是太极拳真正发劲打人力量的来源就是胯骨。所以,拳师界有“传拳不传胯”一说,将胯的练法和用法当作珍贵的看家功夫,不轻易传人。
胯的 重要性体现在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中。它的头一句“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中的“腰隙”,就是指胯的部位。对于“腰隙”的理解很多人解释为“命门”,比如沈寿先生说,“腰隙,腰部孔穴,这里指腰之后部第二、三腰椎之间的命门穴位”。也有人认为“腰隙”是“丹田”,比如冯志强先生说:“所谓命意源头 在腰隙,是指意气之源在丹田,腰隙即丹田。”笔者对“命门说”和“丹田说” 均不能苟同。丹田说与人体构造不符,命门说有一定道理,但也解释不了“隙”。“隙”是缝,是裂缝,很细很小的缝。从人体骨骼结构上说,腰隙是指腰椎与胯骨 的契合处, 笔者称之为榫头处, 这符合“隙”的含义。
笔者结合自己练拳体会认为, 此处轻微的变换不仅是重心的转换或调整,而且是发劲的源泉的变化。比如我捋 对方左手, 自己重心不能在右腿,而应在左腿, 这就要求右胯走弧形向左胯转化, 看似重心在右,实则在左;对方见被捋将要前倾失势回撤时,我正好胯已移向左边,即可顺劲蹉步向前方放劲,这样劲整威力大。太极拳架及推手中腰胯间隙转化比比皆是。太极拳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就是不断转化或调整自己重心,而拨动、控制对方重心,转换、调整、发放全在腰隙,主要是胯骨,以故“命意 源头在腰隙”也!王宗岳时代中国还没有人体解剖学,人们对人体骨骼结构 不了解,所以,王宗岳只能根据中医学的理解来解释胯的作用,运用了“腰隙”一词,应该说是准确的。设想,王宗岳如果是指“命门”或“丹田”,他完全可以直接用这两个词。因为“命门”和“丹田”不仅是中医人体两个重要穴位,而且在中国武术中是最普遍、最具重要性的练功用词,王宗岳在指导人们练习太极拳的《十三势行功歌》里不会故弄玄虚地造出“腰隙”一词,正是因为“命门”、“丹田”无法正确表达胯的含义,王宗岳才想到以“腰隙”来说明,可谓用心良苦啊! 太极拳的发劲源自胯骨,再由胯骨带动脊骨,进而带动四肢筋骨发劲,即所谓“节节贯通”是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发的是“筋骨劲”。以筋骨发力,是太极拳 不同于其他拳术之处。
其他拳术,都以肌肉发力见长,所以练西洋拳者背肌发达, 练跆拳道者腿肌发达。练太极拳者,不大可能练出什么肌肉, 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所以,一般说来,太极高手是最没有健美的“样子”的。 我们在练习、教授太极拳时,一再要求“用意不用力”。而这个“用意不用力”既不怎么好理解,也多引起争论。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叫“用骨不用(肌)肉”,是否令人 更加明白呢?因为太极拳要求我们以超乎正常的训练方式,细致深入地控制到骨 骼。 我们常说“太极处处都是手”,是这样吗?当然是!只要我们能够控制自己周身每节骨头,无论对方碰到我们身上任何部位,我们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化解、反击,就能做到“浑身都是手”,所谓“全身是手手非手”也! 既 然胯骨如此重要, 那如何练胯?首先要学会开胯, 将胯根打开,以使胯关节松开。 陈鑫说,“裆劲要开,要虚,裆开然后心气发动”,裆开就是指“两大腿根要开”。我们知道,腰部的左右旋转和腿部的虚实转换,是靠胯关节的松活来完成的,如 果两个胯关节不打开,而是死顶住骨盆,腰也起不到车轴转动的作用。
“开 胯”的要求,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机械性开胯。每天要拉胯、压胯,有正压、 侧压等, 再就是拉大马步, 两膝盖螺旋外展、 平面旋转,以使大腿根部产生拉力。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可使胯关节和肌肉拉开变长,具有一定韧性。二是内功性开胯。在机械性开胯基础上,通过意念,两膝先外展后微微内合,胯根松开,用意念引导胯骨部位收束、开放、旋转、整合起来,带动全身骨骼运动。比如,在盘架子中做陈式太极拳单鞭势、斜形拗步势、前膛拗步势时,右(左)膝外展旋转,以身领手,丹田运转,势子结束时两膝微微内合,使胯撑开,上下相随,外形如 城墙之拱门, 达到了“胯撑裆圆”的要求。这里还要注意一个问题, 胯开不是胯岔、 胯撇、两腿岔开越大越好,要求的是内开而不是两腿外形的撇、岔。我们应记住陈鑫的话:“裆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盖心意一开,裆即开矣。腿 虽岔三尺宽,不开仍然不开,是在学拳者细心参之。”其实,行拳、盘架要 慢练。慢才能体会内在的气息运行、骨节的催动。
行拳、盘架、推手、散形皆由丹田统领,以胯根为主宰,带动周身骨 骼节节运动,化则节节分解,发则节节催劲。依靠胯部运动来传劲发力,外形似乎是手在发劲,实则胯在催动手之劲。比如,陈式太极拳“青龙出水”势,右手自胸前由上而下弧形向右前上发劲,实际胯在右经左再到右旋转运动,方能发出右手抖弹之劲。再比如,对方封住我右手并向我发劲,而我虽然被封住右手,但我 腰胯随即向左转换, 左重则左虚、 右重则右沓, 不进则罢,若进必然使对方落空, 因为胯的移动已使我的重心变化,而我重心一变,则可相机得势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倾斜跌出,这是“松胯活裆”的结果。久而久之,心意合一,由内达外,自然浑 然一体。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被删除!
5秒后将自动跳转到新浪博客首页。
1.请检查输入的网址是否正确。
2.如果不能确认输入的网站,请浏览查看所要访问的网址。
3.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如还有疑问请联系新浪客服:致电TA的图书馆
个人简介:
共&542&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103050&条看一个动作就知道,你真的会打太极拳吗?双臂下落时丹田外突,内气由百会沿前额下行,身体从头顶往下节节放松,沉肩坠肘,疏指坐腕,气沉丹田。不仅如此,手的上抬下落并不是手本身运动起来的,而是内气催腰,腰催肩催肘催手来完成,双手不能用力,肩肘手都是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双手上抬时会感到大气对手背有一种很大的压力,下落时双手心...阅17&&转1&&评0&&公众公开&&18-01-11 07:29太极拳攻击大法太极拳攻击大法打法笼统称作拳,纵横交织遍三盘,拳法坚重为摧毁,指爪勾抓多伤残。(打) 但凡腿法称为踢,纵横三盘变纷纭,挥抛冲击交互用,插花回环惯追魂。(踢) 撞击肩胯膝肘头,贴身近取袭三盘。冷冷一下到实处,三魂渺渺化轻烟。(撞) 放法大形仿佛打,却是贴身再发力。一如狂涛弄叶舟,不是打穿是放飞。摔法拿法常相伴,沾衣...阅166&&转20&&评0&&公众公开&&18-01-05 09:18森林 形意拳古往今来,太极拳界对太极拳要“松”没有争议并且完全一致,例如,陈照奎(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陈发科的幼子、陈氏太极拳第十八世第十一代全面继承并发展陈氏太极拳最杰出的代表人)先生强调:“太极拳的关键性问题是‘松’。”杨澄甫(杨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先生也强调:“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阅46&&转6&&评0&&公众公开&&17-08-14 05:52发劲点、领劲点、腹部坚实点三点合一 发劲点、领劲点、腹部坚实点三点合一 这里讲点内家太极拳的真东西,按以前的说法叫不传心法。内三合操作的三点:“发劲点、领劲点、腹部坚实点”即是内劲操作的提纲之一,内家太极拳大原则的发劲点在脚后跟,领劲点在双腰、腹部坚实点在下丹田。随着领劲点的变化,腹部坚实点的轨迹也在作相应的变化,比...阅50&&转7&&评0&&公众公开&&17-08-14 05:50实用丨你不知道的猫步练习法 申申世世实用丨你不知道的猫步练习法 申申世世 ( 20:52:59)转载▼。猫步的走法:迈步半个脚长及一个脚长即可,迈出腿落步时状如稍息,完全虚无,重心在支撑腿,而后听着自己的胯和腿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将重心慢慢移至迈出腿。三、平时不容易 出汗,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而猫步走不上十几步就会出汗...阅39&&转5&&评0&&公众公开&&17-08-08 05:06太极秘要/内劲之培养方法太极秘要/内劲之培养方法作者:日阳月阴 很多学太极拳的朋友,在没有练出内劲之前,就开始练习发力,猛蹬地、猛转腰,太极拳培训,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衣服被抖动起来,太极小架,看起来潇洒极了,殊不知这其实根本不是太极内劲,相反只会越练越僵。关于力和劲的问题我不想再讨论了,刨根问底的来区分两者是没有任...阅35&&转2&&评0&&公众公开&&17-08-08 04:50五指就能使出“沾粘控”的功夫五指就能使出“沾粘控”的功夫稍节递个顺逆变,五指沾粘水火控。拳掌变.指掌变拨动一指斩巨敌。“拳掌变”,“指掌变”,“枪、剑、针”,劲变之喻尔。--------------------------------------------------------------- 附录2:胸腰运化 拳论曰:紧要全在胸腰运化。保持这种状态下的行拳盘架,就会明显体会到内...阅272&&转33&&评0&&公众公开&&17-08-05 05:34在向后退时,重心先不动,一脚先向后退步,待退至非向后移重心才能稳固时,重心再缓慢向后移至先出之脚之上,然后脚则随重心移过后,缓慢拖带后脚,也为增加悬吊之功力,逐渐使后退之脚撵上前退之脚,使重心完全后移。在向左移步时,左脚先向左探出,重心不动,增加左脚腿悬吊之功力,待重心非向左移动不可时,重心才移向左脚,左脚落实重心完...阅18&&转1&&评0&&公众公开&&17-08-02 04:493、营气 :营气就是营养之气的简称,因营气富含营养,又称“荣气”。4、卫气:卫气,是运行在血管外面的气,因具有护卫机体的作用,故称为卫气。此外,人体的气,除了上述四种重要的气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元气所派生的。元气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它是人体元气的一部分,是...阅33&&转1&&评0&&公众公开&&17-08-02 04:49陈照奎公曾言: “拳架锻炼,是太极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套路中的各个拳式,都是搏斗中有效动作的总结。各种拳术最初大多是单独的招式,以后发展为连贯一体的成套的拳路,即所谓套路或称拳架。通过套路的锻炼,可以初步使自己的动作适应搏斗的要求。”凡学习研究太极拳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不仅仅是一种拳...阅24&&转1&&评0&&公众公开&&17-08-01 19: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典传国术开胯具体动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