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否前期康复有氧运动千万不要过量过量,如何判断有无产生新的

中华运动康复师、零基础私人健身教练培训学校【贝斯特运动康复学院】29,391被浏览1,730,992分享邀请回答4.7K17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7K1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请北京的网友人肉一下这个“”运动康复诊所” - 跑步世界
请北京的网友人肉一下这个“”运动康复诊所” 当前位置: -&-&请北京的网友人肉一下这个“”运动康复诊所”
马磊磊在北京治疗的康复诊所,有一个绕嘴的名字,名叫“星辉莱恩”。三元桥附近一处高档小区内,如果不是经过保安指点,外人恐怕很难找到这里。不过,真正吸引记者的还是那名来自克罗地亚的康复师,当他自我介绍一番后,吓了记者一跳,因为从过去的履历看,这位克罗地亚人是诸多奥运冠军和球星背后的功臣,他的名字叫拉蒂奇。一手制造了冬奥传奇拉蒂奇毕业于克罗地亚大学,此后开始进入运动康复这个领域,在欧洲各国的闯荡经历,让他逐渐开始崭露头角。盐湖城冬奥会前,拉蒂奇开始为克罗地亚高山滑雪队工作,他的工作重点是被称为 “萨格勒布传奇”的著名女子选手考斯特里克。“在冬奥会前,情况简直糟透了,因为当时考斯特里克接受了一个膝盖手术,并且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段经历,让拉蒂奇记忆犹新,因为他必须在短时间内让考斯特里克康复,并且如愿出现在盐湖城的赛场上。当时,没有人能够相信拉蒂奇能完成这个奇迹,但考斯特里克很快康复复出,让人相当惊讶。她在盐湖城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中获得三金一银,成为第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上夺得4枚奖牌的女子运动员。克罗地亚此前从来没有获得过冬奥会奖牌,考斯特里克从此被认为是克罗地亚的英雄。但人们知道,她背后的拉蒂奇才是完成这个奇迹的最大功臣。此后,拉蒂奇闯荡多个运动领域,4年后的都灵冬奥会上,他辅佐斯洛文尼亚著名高山滑雪选手马泽,后者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拉蒂奇开始担任克罗地亚乒乓球队的康复师,辅佐著名球星普里莫拉茨。由于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名气,拉蒂奇开始创办了自己的康复诊所,他一直和著名球星苏克以及普罗辛内斯基关系紧密。当谈到这里的时候,拉蒂奇笑着表示:“苏克职业生涯并没有受过重伤,基本上都是韧带和脚踝这样的伤病,康复师的责任就是帮助运动员用训练来抵抗受伤。”拉蒂奇这样告诉记者,事实证明,任何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都需要康复师的紧密配合。“康复师并非运动员手术后才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我就会告诉他们如何安排内容,因为这样的训练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肌肉和身体力量,让他们抵御伤病的侵害,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中国的运动康复很落后这样一位在运动康复领域的专家,为何来到中国工作呢?“我喜欢周游世界,中国对我而言是个很神秘的国家,我一直很好奇,不知道中国在康复领域到底是什么情况。”拉蒂奇这样表示。但来到“星辉莱恩”康复诊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拉蒂奇开始惊讶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落后。“我特别想不明白,中国球员手术之后,都是彻底静养两三个月后才去想如何训练”,拉蒂奇说,“要知道在欧洲,运动员在手术后几个小时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了。对于运动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重返赛场,做康复必须要抓紧时间才对。”拉蒂奇一度认为是中国球员过于懒惰造成的,但他询问了一些球员后才发现,大多数足球俱乐部都没有配备康复师。“说实话,中国足球俱乐部对球员照顾的不是很职业,球员们居然会带伤上场,甚至还会为他们打封闭针,难道他们不知道那样会损害球员的运动寿命吗?”拉蒂奇很不解地反问。中国足球俱乐部对球员如此“怠慢”,让拉蒂奇百思都不得其解,“球员难道不是俱乐部的资产吗?一旦有受伤的情况,欧洲俱乐部比球员还要着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诊所和康复中心”。拉蒂奇告诉记者,“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小俱乐部,每个赛季预算并不多,但球队配备了队医、按摩师和康复师。俱乐部不会心疼这些费用,因为这都是球队必须配备的,中国足球俱乐部确实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了。”中国在运动康复领域到底距离欧洲有多大差距,拉蒂奇笑着表示:“大概有十年时间吧,中国是个经济飞速发达的国家,如果那些俱乐部想解决这个问题,肯定会在短时间内赶上来。”魔鬼式的康复训练对于运动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康复训练内容仅仅是刺激受伤部位的肌肉尽快恢复而已。但一堂训练课结束,马磊磊和其他几名接受康复训练的球员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每天都非常疲惫,甚至比球队正常训练的强度还要大,训练内容的强度的确挺魔鬼的。”听到中国球员对他的评价,拉蒂奇笑了, “我的风格就是训练比较艰苦,我经历了太多的优秀运动员,他们看起来很轻松就取得了成功,但实际上他们背后付出了比别人多的汗水,所以我从来不会放松自己的要求。”当然,安排这样高强度运动量的一个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让球员们尽快恢复伤势,而且还要让他们的体能尽快恢复到可以踢比赛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康复诊所的不同,因为运动员回到俱乐部后要打比赛,这些训练更是为了让他们完成体能储备。”拉蒂奇表示:“我和这些球员私下里是很好的朋友,甚至可以一起出去玩,但工作就是工作,他们必须要准时来这里训练,而且每项要求都要按照标准来完成,否则我会非常不高兴的。”来到中国后,拉蒂奇开始关注中国联赛的情况,他说:“我必须要看看受伤运动员重返赛场的情况,我知道曹阳上周刚刚参加了一场比赛,而且他的表现还不错,至少身体状况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点让我非常高兴。”不仅如此,拉蒂奇开始对中超联赛产生了兴趣,因为他的老乡伊万和布拉泽维奇在这里执教。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那支克罗地亚国家队中,拉蒂奇就是球队的工作人员之一。“中国有很多技术不错的球员,而且脑子也非常灵活,未来5年如果他们能够得到像布拉泽维奇那样高水平的外教调教的话,中国足球肯定会好起来。”采访最后,拉蒂奇笑着眨了眨眼睛,“中国有13亿人,足球肯定能够上去的,康复领域早晚有一天也会成为世界水准。”□星辉莱恩——螃蟹不好吃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在康复这个领域,“星辉莱恩”堪称第一个吃螃蟹的私人诊所。不到一年时间,“星辉莱恩”在球员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但对于创办这家私人诊所的投资者来说,真正取得成功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星辉莱恩”坐落在北京三环附近的一个高档小区内,这家康复诊所除了拥有一层的底商之外,还在楼上拥有一套公寓,供运动员吃住。“按照如今楼市的价格,这套公寓恐怕在千万左右。”总经理张朋这样告诉记者。先期的投入绝对不止于此,在一层的大厅之内,摆放着全套从美国进口的康复设备。“基本上都是世界最先进的康复设备,还有不少理疗设备,例如那套核磁康复设备就高达40万左右,屋内摆设的康复设备加在一起怎么也有几百万左右了。”张朋这样表示。屋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康复设备,记者能够看出来端倪的只有那台跑步机。对此,张朋则笑着表示:“这台跑步机也是世界领先的,只要你把手放在上面,就可以立刻显示出你的各项身体指标,根本不需要运动员身上佩戴任何测量设备。”这一屋子的昂贵设备,就连康复运动员使用起来都非常小心,“如果不小心弄坏了,维修费用非常高,平时做保养的费用早就已经让我们快吃不消了。”张朋这样透露。但为何将康复中心放在高档住宅小区内,有些让人想不通。对此,张朋这样表示: “主要考虑到这个小区有一个游泳馆,运动员做康复的时候要用到水疗,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这里。”但开业至今,“星辉莱恩”并没有进行任何宣传,本报记者也是这里迎来的第一拨前来采访的媒体。张朋说:“不宣传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的康复中心根本不接待普通人,而且也容纳不了太多患者,基本上接纳的都是足球圈的人。”张朋并不是投资人,谈到谁为这家诊所投入如此巨资的时候,他很含糊地说:“主要有几个足球经纪人,他们联合搞了这个诊所,当然也是看上了康复训练在中国还处于一片空白。”能够来到这里进行康复训练,价格自然不菲,费用根据受伤球员的伤势而定。马磊磊的康复训练费在5万元左右,而遭遇重伤的前国奥球员赵铭的康复费用则在20万左右。“这个价钱比到国外进行康复训练,当然还是便宜多了。我们对各俱乐部几乎没有进行公关工作,但越来越多的球员愿意到我们这里进行康复训练,这让我们很欣慰。”话虽如此,“星辉莱恩”的生存前景也非常微妙,毕竟前期投入了那么多的资金,想要收回成本,短时间内恐怕并不现实。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申炜 方奕昕 北京报道 发布于
最新文章 BY 文摘小组
跑步伤害预防与治疗最新推荐文章
公告(停更下载至10月)近来身体抱恙,原计划10月中旬上线的交流站点(本站仅作资源搬运不打算单独建立会员注册为基础的社交站)在开发过程也遇到许多问题。因为能做的十分有限,之前所写的《》将暂时停止更新资源类内容。为了不让搜索引擎降低权重,仅首页任务式每天更一文。8月26日更多损伤与健康分类文章本月最热门
最新可下载资源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运动过度了
  上个月,苏州的一名女孩因为过度运动,导致换上了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所幸就诊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即便如此,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运动过度,如何适度运动成为了跑友们关注的话题。  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对于一年四季都想减肥的人来说,夏天往往是他们决心最大、气焰最盛的时候,毕竟轻衣簙衫掩饰不了成堆赘肉。  不过,突击减肥、运动过度并不可取,不但收效甚微甚至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不久前,一位苏州的女孩就因为突击减肥差点丢了性命。  这位18岁的在校女生,头天晚上在进行了45分钟的高强度动感单车后,第二天又出去郊游,当晚回来时双下肢酸痛,小便呈酱色。她在送往医院后,被医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如果不是就诊及时,差点引发肾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医学专家介绍称,这种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症主要就是因为运动过度引发肌酸激酶增高,造成急性肾衰竭。而运动过度还可能造成身体关节损伤甚至引发猝死。  无论是那些减肥人群还是坚持运动的人,运动特别是夏天运动都要防止过量导致身体受损,因为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循序渐进是不二法则。看看你是否运动过度  除了杜绝突击减肥和一开始就上量运动外,如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是否过度呢?下面的症状供你自我检查,看看你是否“超量”了。  1.在运动量较少的情况下,感到疲劳  2.对运动缺乏热情,食欲下降甚至运动时感觉恶心  3.同样的运动量后,身体感觉很虚,恢复的时间花费更多,效果也不理想  4.运动后睡眠质量反而变差,易醒甚至失眠  5.整天精神萎靡,工作和运动效率低下  6.身体平衡感下降,伴随肌肉弹性减小  7.*河蟹*明显下降  8.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都有明显升高  9.近一段时间关节等身体部位出现疼痛感或者突然受伤  判断标准  必须警惕:如果符合任何一项  运动过度:有两项或超过两项符合运动过度怎样恢复?  1.休息是第一位的,既然过度就必须停下来让身体重新做好准备再出发  2.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不但要有规律和经常性,更要循序渐进。比如跑步的跑量每周增加不能超过10%  3.学会交叉训练。在长期坚持一项运动时,适当在一周里找一天换一种运动方式。比如跑步爱好者可以选择游泳、自行车、登山或瑜伽来进行交叉训练。一方面增加新鲜感,稳固运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4.合理的膳食搭配。即便要运动减肥,膳食搭配也必须保证营养,满足一天正常的热量消耗,否则身体肯定会受损。肌肉酸痛严重,不但需要大量饮水还要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  5.充足合理的睡眠,尽量不要在睡前2小时还进行运动。没有合理的作息时间,身体恢复会异常缓慢跑友如何进阶而不过度  对于那些想要努力提高成绩的跑友,以及为金秋的赛事全力训练的跑步爱好者来说,夏天跑步是关键。然而更关键的是,在自我提高的同时如何确保自己不过度运动。  1.首先要明白,跑步成绩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有捷径。  2.增加耐力可以每次匀速跑30至90分钟,但每周跑量不要超过上周的10%,若是初级跑者不建议采用长距离慢跑(LSD)。进阶者可按照周跑量递增的模式,来适度增加间歇跑、变速跑和登山跑的跑量。  3.尝试进行一些力量训练或交叉训练来替换一天的跑步。  4.如果可以观察心率,那么训练心率每分钟一般在130-150为最佳,随着心率稳定再慢慢提高速度、延长距离。  5.成绩稳固后,再寻求突破平台。比如要想轻松跑下15公里,那么不妨多跑几次10公里,让身体肌肉记忆累积后再寻求突破。来源:私·奔,中国跑者个性化服务平台
第七条 河蟹是什么?
引用1楼 @ 发表的:
第七条 河蟹是什么?
应该是性yu吧。。。我猜的。
适度运动是最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人参加团购/元&/元关注今日:87 | 主题:739693
微信扫一扫
***卒中的运动功能恢复***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15年零19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卒中的运动功能恢复
Auri A. Bruno 著
张通 李欣 译
运动功能障碍是卒中引起的主要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卒中康复在我国已日益受到重视,但如何帮助卒中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特别是在综合医院如何使患者得到及时系统的康复治疗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的Auri A. Bruno博士详尽地阐述了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生理学机制,并对其运动障碍的特点、康复计划的制定、康复手段和康复目标等都进行了详细地说明,特别是将康复与临床药物治疗和预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对临床工作者,特别是神经科医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此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卒中康复是对临床医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各种手段的综合、协调应用,以最大限度地重塑卒中患者身体、精神、社会和职业潜能,从而适应生理和环境的限制。
&&&&许多研究显示,即使年龄大、病情重、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卒中后的康复也可有效地改善机体功能。康复领域的专家不胜枚举,但是目前仍没有谁能够证实某种康复手段可以令所有患者满意。
&&&&临床试验资料证实,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功能转归。如果延误早期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本来可以避免的继发性并发症,如挛缩和废用。
&&&&运动功能的恢复在经过早期的进行性改善后会进入一个平台期。大部分的功能恢复都出现在最初3个月。在卒中发病半年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只会有较小的功能改善。尽管如此,对那些随意运动明显有部分恢复的患者来说,在更长的时间内功能恢复可能会继续存在。
1.2 病理生理
&&&&卒中早期,随着缺血半暗带的代谢性损伤、水肿、出血和血压的改善和恢复,可出现迅速的早期功能恢复。对于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来说,恢复功能的时间窗相对较短,这使最初几周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此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则基于一套完全不同的机制——脑内结构和功能的重塑,这一重塑过程即为神经可塑性,可持续数月。部分受损神经通路的重建和新出现的脑的投射区扩大,都暗示着神经元的恢复不仅仅与活动度增加有关,而且可能是出现了新的神经元。
&&&&神经可塑性在康复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神经元网络的改变具有应用依赖性。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已证实,强迫性活动和功能训练有助于功能的改善。另一方面,那些限制使用(nonuse)的技术会抑制功能恢复。
&&&&过去的传统观念是,康复带来的益处主要来自于通过训练使患者学习新的技术以代偿功能缺损,例如,运用健侧手的锻炼来获得独立生活自理的能力。这种想法避免了患侧上肢的强化治疗,而现在一致公认的观点是,患者通过反复参加主动的物理治疗计划可以直接影响大脑功能重组的进程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3 康复理论
&&&&部分或全部传入神经传导通路被破坏后,未损伤的神经细胞能通过侧索出芽的方式延伸到失去神经支配的区域。正常状态下,一些神经通路和突触并未使用,在优势通路系统受损后,这些神经通路和突触被“唤醒”(捕获仍然存在的输入信号产生兴奋性)。
1.4 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
&&&&第一种机制是局部有害因素的消除,这通常可解释卒中发病后早期自发性改善(一般在最初3~6个月内),这些过程包括局部水肿的消除、局部毒素的吸收、局部循环的改善和部分受损缺血性神经元的恢复。第二种可以解释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是神经可塑性。它既可发生在早期也可发生在晚期。脑的可塑性是神经系统调节其结构和功能组织的一种能力。它最可能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新的突触连接的侧索芽生和原来潜在的神经功能通路的显露(unmasking)。
&&&&神经可塑性的其他机制还包括,未受损的过多的神经通路承担神经功能、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可逆性、去神经支配超敏以及横断性神经元突触近端芽生。实验证实,神经可塑性还受到许多外部条件,如药物、电刺激和环境刺激的影响。
1.5 自发性神经功能恢复
&&&&卒中患者通过两种不同但又相关的途径恢复。
&&&&自发性神经功能恢复、限制卒中进展的治疗以及增强神经功能的其他干预方法,都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这种形式的恢复表现为运动控制、语言能力或其他主要神经功能的改善。
&&&&第二种形式的恢复表现为卒中患者在其身体损害限度内进行各种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许多因卒中存在感觉、运动、认知或行为功能缺损的患者,可恢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澡、入厕等,即使他们还可能残留某种程度的躯体残疾。不管是否存在自发性神经功能恢复,通过机体适应和训练都能够使ADL得到改善,因此,这是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发挥其最大作用的方面。
&&&&卒中在美国是最常见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大约占所有因神经疾病入院患者的50%。20世纪60年代,每年有50万新发病的卒中患者。70年代末期,总体发病率开始下降,但80年代卒中发病率趋于平稳,之后又有小幅增高。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由于治疗昂贵且需长期护理,花费巨大,卒中也非常受重视。在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卒中是65岁以上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对于中国的卒中患者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亚急性期医疗护理和相应的康复设施,入院时残疾是出院时残疾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1.7 死亡率和发病率
&&&&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死因。目前,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这主要归功于急救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发展。
很难预测整个卒中后存活人群的死亡率。根据资料显示:存活3周到1个月者占 22%~37%,存活1 年者占25%~50%,存活5 年者占68%~72%,存活6 年者占55%,存活10年者占65%。
&&&&50%的患者发病后5年仍存活,其存活时间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人群相比反而长18个月。经过康复治疗的患者平均预期寿命是7年,其中30%存活期为11年。
&&&&脑出血在卒中的各种类型中是死亡率最高的。现已证实,如果患者在卒中单元(stroke unit)进行治疗,其发病后4~12个月的死亡率可下降28%。在卒中单元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是24.6%,而在普通病房的死亡率为32.7%。
&&&&卒中危险因素在非洲裔美国人中更为常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镰状细胞病。黑人卒中的死亡率无论男女都是白种人的2倍。小于65岁的黑人卒中死亡率是白种人的3~4倍。
&&&&在任何种族中,男性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比女性高19%。
&&&&卒中主要是一种老年病,但有28%的卒中患者小于65岁。其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卒中并不常见,但55岁以上每过10年,发病率就增加1倍,80岁以上高达2.5‰。年龄对卒中转归的影响可能部分地与老年人群中其他伴发病更为常见有关。如果年龄较大的患者在卒中获得支持治疗之前就已有功能障碍,那么卒中后很难有良好的预后,而且年龄较大的患者通常不能承受与年轻患者强度相当的康复治疗,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活动的耐受力有限。年龄大的患者通常会更早退出康复治疗而出院。
&&&&偏瘫和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是所有卒中功能缺损课题中开展得最多的。约有88%的急性卒中患者存在偏瘫症状。在一个经典报告中,Twitchell详尽地描述了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模式。一般在发病时上肢较下肢更为严重,因此,最终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不如下肢好。发病时上肢无力的严重程度和患侧手运动恢复的时间是预测最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如发病时上肢完全瘫痪或患手的握力在4周内没有明显恢复,那么患手恢复到有用功能的可能性不大。然而,9%的发病时存在严重上肢功能缺损的患者,患手功能也可恢复良好。70%发病4周内患手功能出现部分运动功能恢复的患者,最终功能恢复完全或良好。如果可以达到全面恢复,则一般在发病3个月内。
&&&&Bard和Hirshberg认为,如果在最初3周内没有观察到任何运动迹象,或某一节段出现运动后1周内未见第2个节段出现运动征象,那么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不大。
&&&&运动功能一般在卒中43~60 d后恢复,但一般不超过3个月。几乎所有自发性恢复都出现在6个月之内,但也可在6~12个月内,甚至可在数月或数年后。因此,6个月后运动功能将停止恢复这一预言过于武断。
2.2 体格检查
&&&&急性卒中患者首先需进行一整套详尽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其结果有助于康复小组判断患者的预后、制定详实的康复计划和选择恰当的康复治疗措施。康复期间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重新评价,不仅是监测运动功能改善进程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可对转归进行评估。最初的康复评价应在卒中发病后立即开始(2~7 d内),随后还需定期反复进行评价。
&&&&卒中后,患侧肢体会出现伴有肌肉牵张反射(muscle stretch reflex, MSR)消失或减弱的所有随意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48 h内,会出现患侧MSR和弹指反射亢进,虽然这些反射需要3~29 d才能完全出现。短期内,腕屈肌和屈指肌的张力会像踝部跖屈肌的张力一样增高。因此,患侧上肢表现为内收/屈曲模式,患侧下肢为内收/伸展模式。
&&&&卒中后1~30 d出现的肌肉痉挛会导致持续性的姿势异常: (1)上肢: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和指关节屈曲。(2)下肢:下髋关节内收伸展;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足内翻;卒中后1~38 d,跖屈的踝关节出现阵挛;在3~31 d内下肢会有折刀样关节强直出现;随着自主运动的增强,痉挛状态会逐渐减弱,但除非患者完全康复,MSR将会继续保持增高的状态。
2.3 运动功能恢复
2.3.1 上肢屈肌协同运动
&&&&肩关节屈曲(6~33 d)→ 肘关节屈曲(1~6 d后)→ 指关节和腕关节屈曲(1~13 d后)→ 肩关节内收/内旋。临床上,屈肌协同运动还表现为肩胛骨抬高/回缩,肩关节外展(90°)/外旋,肘关节屈曲(呈锐角)和前臂旋后(充分)。
2.3.2 上肢伸肌协同运动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指关节伸展。临床上,伸肌协同运动表现为肩胛带伸展,上臂屈曲内旋,肘关节伸展和前臂旋前。
2.3.3 下肢屈肌协同运动
&&&&髋关节屈曲/内收(1~31 d)→ 膝关节屈曲(1~2 d后)→ 踝关节/趾关节背屈(25~90 d)。
2.3.4 下肢伸肌协同运动
&&&&髋关节/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跖屈。
&&&&儿童和年轻成人卒中的病因包括:脑栓塞、颅外动脉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镰状细胞性贫血、血管病变、凝血机制障碍、心源性栓塞、同型胱氨酸尿症、口服避孕药、分娩、药物滥用(可卡因)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疾病。无症状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吸烟、糖尿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红细胞增多症和高脂血症。有症状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再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卒中发作史、高血压、心脏病、酗酒和糖尿病。
&&&&卒中后早期死亡与基础病变和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的30 d存活率为85%,而脑出血患者仅为20%~25%。及时、有效地处理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可降低早期死亡率。但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仍是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卒中发病后就昏迷预示预后不良,可能是因为昏迷多发生于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出现昏迷时,提示存在病灶较大,且伴有脑水肿。
2.5 鉴别诊断
&&&&应考虑到其他容易与卒中症状相混淆的疾病。TIA的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和消失在数分钟内,正如定义所描述的那样,在24 h内症状将全部消失。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是症状持续24 h以上的一过性神经疾病,只会引起暂时的神经功能缺损。
&&&&现已证实,与单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相比,患者在经过康复治疗后独立活动功能的恢复程度要更好,提示康复干预在患者功能恢复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种类型的改善方法存在微妙而复杂的联系。也可以利用代偿功能策略,如对偏瘫患者进行单手穿衣的训练,不过只有在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或没有任何改善时才把它作为功能训练的主要组成部分。
&&&&神经系统功能自发性恢复的程度不尽相同,但通过卒中后早、晚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可以预测患者应该可以达到的恢复程度。卒中后晚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通常会较早期下降约33%~50%。例如,偏瘫发生率在发病时为73%,而随访1年后降至37%,失语从36%降至20%,构音困难从48%降至16%,吞咽困难从13%降至4%,大小便失禁从29%降至9%。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各不相同。绝大多数躯体功能的改善都出现在最初3~6个月内,但此后通常也会观察到功能恢复。虽然,目前正在试图寻找一种判断卒中患者确切预后的方法,但由于决定最终转归的变量太多,人们还很难对功能恢复进行正确的预测。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2.6 性行为的改变
&&&&在卒中后性兴趣和性欲望无明显的改变,但男女患者的性行为都显著减少。36%的患者在卒中后仍然保持积极的性生活,33%的男性患者和43%的女性患者都可以重新开始正常的性生活。由于感觉功能异常和配偶采取的监护态度,性生活频度会下降。38%的男性患者卒中后勃起速度减慢,29%的女性患者卒中后阴道润滑速度减慢。卒中前只有11%和35%的男性和女性没有性生活,而卒中后增至64%和54%。卒中前73%的男性可以正常射精,而卒中后能够正常射精的男性只有22%。卒中前43%的患者可以达到性高潮,而卒中后只有11%。卒中前分别有84%和65%的男性和女性喜欢性生活,而卒中后下降到30%和31%。最常见的恐惧是害怕性生活会诱发再次卒中和使血压增高。60%的男性和70%的女性患者与配偶的性接触减少。30%的患者性接触少于每月1次,20%的患者根本没有性接触。配偶都能感觉到患者卒中后的心理和性生活改变。
3 辅助检查
3.1 实验室检查
&&&&急性卒中患者进行初次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明确卒中的诊断并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最初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电解质、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全血细胞计数(CB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沉(ESR)和尿样分析。
3.2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以显示急性出血,但在脑梗死发病后最初1~2 d往往没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
&&&&MRI可在卒中后数小时内发现脑梗死的改变,但临床上通常首先进行CT扫描,因为其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能够显示那些需要外科急症手术的病变,如出血、肿瘤和脓肿。由于具有更高的分辨力,在诊断小的腔隙性脑梗死方面,MRI比CT更敏感。MRI在检测脑干和小脑损伤时也比CT敏感。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显示脑血管解剖和病理细节的成像技术,而且没有传统血管造影的危险性。
&&&&核素扫描技术,如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和单光子发谢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可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物质来判断与信号强度具有相关性的软组织血流量。因此,急性脑栓塞和脑出血中的缺血带可以立刻被检出。
3.3 其他检查
&&&&腰椎穿刺可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中的红细胞。超声心动图可检测瓣膜病和血栓。对怀疑脑栓塞的患者可以进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如怀疑误吸,可在透视下进行吞咽动作检查。
&&&&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的有症状颅外颈动脉疾病患者,建议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4.1 康复方案
4.1.1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
&&&&康复治疗应包括直接针对技能的特殊训练和功能训练。应予足够的治疗强度以促进技能的获得。康复训练的主要理论包括:
4.1.1.1 传统疗法
&&&&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的训练、步行训练和代偿技术的应用。
4.1.1.2 Bobath ——神经发育训练(NDT)
&&&&(1) 应用那些用于运动的肌肉模式,而不是孤立的运动。(2) 与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人不同,卒中患者的神经冲动无法直接传递到肌肉。(3) 在正常的肌肉模式出现前应抑制异常肌肉模式。(4)联合反应:避免大量协同,可以强化那些反应性差的肌肉(过度强化刺激反而会增强肌张力增高和痉挛)。(5) 应用反射抑制模式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促进自主性的随意运动。(6) 异常模式可通过对近端关键点的控制进行校正(如颈、脊柱、肩和骨盆)。
4.1.1.3 Knott, Voss——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通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
&&&&通过人工刺激神经/肌肉/感受器诱发其反应,从而使运动易化并促进功能改善。
&&&&正常的神经肌肉机制可以在解剖结构、发育水平和先前已形成的神经肌肉反应的限度内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活动。在不了解单一的肌肉运动、反射活动及其他反应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集成并使之有效。
&&&&由于无力、共济失调、相应的关节短缩或固定、肌肉痉挛或强直状态的存在,使已受损的神经肌肉运动功能不能满足日常活动的需要。
由物理和作业治疗师实施的特殊治疗方法,可改善神经肌肉运动功能并改善患者功能的受限程度。
&&&&大运动量模式遵循Beevor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在运动时脑才能感知肌肉的活动。
4.1.1.4 Brunnstrom
&&&&刺激皮肤/本体感受器强化特殊的协同运动;采用Twitchell康复治疗方法使中枢易化。
4.1.2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 OT)
&&&&绝大多数卒中存活者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需要依靠 他人的帮助来完成基本的ADL,如洗澡、更衣、进食、入厕、梳理和移动。通常可用残疾等级量表,如功能独立性测评(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来评价完成这些活动的能力。随着功能的恢复,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ADL能力的提高。虽然5%的患者直到卒中后12个月仍有持续的明显改善,但绝大多数患者的功能改善都出现在最初6个月。另外,还有一些患者6个月后也有某些功能改善,即使因对功能改善范围较高点的敏感性有限,残疾等级量表无法测量到这种进一步的改变。
&&&&对卒中患者恢复后最终能够达到的功能性自立水平,各家报道不一。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受试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治疗方案、随访和资料报道的不同。大多数研究表明,47%~76%的患者可达到部分或完全独立地进行ADL的能力。为了确定预测ADL最终功能转归的因素,大多数研究者都采取了多变量分析法,经过对众多独立变量进行检测后,下面列举了各种报道中对功能转归影响最大的一些因素,但并不是每一种因素在每项研究中都有统计学意义。能够预测ADL转归较差的因素包括:高龄、并发症、心肌梗死、糖尿病、重度卒中、极度虚弱、坐位平衡不良、视觉空间缺损、精神改变、大小便失禁、初次ADL评分过低,以及康复训练延误。
4.1.3 言语疗法
&&&&约1/3的急性卒中患者有失语症的临床特征。大部分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内语言功能有所改善,只有12%~18%的患者仍存在明显的失语。Skilbeck等报道,即使是在发病1年之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晚期改善。
&&&&最初被确定为Broca失语的患者预后各异。大面积半球受损的患者,Broca失语会持续存在,且很少会改善。额叶后部小面积受损的患者,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进行性语言功能改善,但会遗留轻度命名不能和找词困难。完全性失语患者的恢复过程非常慢,而且通常理解能力较表达能力改善要好。完全性失语患者交流能力的改善通常需要1年或更长时间,伴有大面积受损的完全性失语患者通常只能轻度改善,而小面积受损者恢复较好。Wernicke失语的言语恢复程度也不尽相同。
4.1.4 并发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多数进行康复治疗的卒中患者同时还存在其他一些并发症。这些疾病可能在卒中发病前就存在,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也可能是卒中后继发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DVT)和肺炎,还有可能是急性卒中后原有的慢性病突然恶化,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绞痛。但无论如何,这些疾病都迫切需要积极的治疗。这些疾病的治疗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患者中,这些并发症引起的致残程度甚至重于卒中本身。
&&&&这些相关疾病的出现可给康复期间和康复后的处理带来一些麻烦。首先,这些疾病可削弱康复治疗的疗效,如心脏病可影响治疗的进程和预后。一些并发症可限制患者参与训练计划的能力,阻碍功能训练的实施,降低从康复治疗中获得良好转归的可能性。康复治疗还可能使病情逆转,导致疾病的恶化或需要重新调整治疗计划。在卒中单元接受治疗者出院时的转归好于在非卒中单元接受治疗者。
4.2 外科手术
&&&&对严重痉挛状态或挛缩的患者,可行肌腱松解术。对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TIA患者或为了预防卒中,可行颈动脉搭桥术。但如果没有明确的适应证和病史支持,手术不会带来明显的好处。对后循环的旁路手术或内膜切除术,虽然临床上有成功的病例报道,但这种手术大多还是试验性的。
&&&&会诊医生包括心理医生、神经科医生和康复科医生。心理社会问题非常重要,大量报道表明,患者、配偶及家庭成员的心理调整和适应能力的影响非常大,可以决定最终的转归。
4.4 其他治疗(注射疗法、手法操作疗法等)
&&&&生物反馈通过视、听、触觉获得主动控制能力,从而调节自主功能,减轻疼痛和改善运动障碍。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用于提高患者四肢的肌力,鼓励和加强早期主动的关节活动度(ROM)训练,通过强有力的等张肌肉收缩来辅助治疗周围水肿,还可以使感觉功能受损的患者较早地建立关节本体感觉。
5 药物疗法
&&&&最近,大量的努力都用在开发能有效阻止、延迟或逆转脑缺血和神经损伤的治疗药物上。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素、钙通道阻滞剂、溶栓药和神经保护药等4种药物上。
&&&&静脉注射肝素通常用于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可阻止卒中的发展或预防再发。目前的一些研究对肝素治疗急性卒中的有效性既不支持也不置疑,还缺乏明确的关于应用肝素的指南。虽然支持应用抗血小板制剂治疗脑栓塞的证据占优势,但在某些临床情况下,肝素可能是阻止进展性卒中发展的较合适的药物。卒中后最初3周内如不进行抗凝治疗,则心源性脑栓塞复发的危险性为12%,所以,如出血的可能性不大,有理由应用肝素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可有效地防止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的血管痉挛所导致的死亡,建议脑出血后的前21 d常规使用。不过,对于尼莫地平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几项试验结果非常令人失望,而且这类药物的扩血管作用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阻碍卒中患者的恢复。
&&&&研究证实,脑梗死发病2~6 h内应用溶栓药能成功地使闭塞脑动脉再通。虽然这类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看起来很有前途,但急性出血性并发症却限制了其应用。目前正在进行研究试图寻找治疗急性卒中更安全的溶栓药,如安克洛酶(ancrod),它是一种可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并使之失活的新药。
&&&&痉挛状态的治疗需要谨慎评价、设定治疗目标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硝苯呋海因(dantrolene)用于卒中引起的偏瘫肌肉痉挛的治疗已有多年,但最近的一项双盲对照试验提示,早期应用硝苯呋海因并不能改善功能。
&&&&少数患者受到最常发生于夜间的自发性痉挛的困扰。这种痉挛通常通过睡前服用小剂量地西泮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对局部痉挛,如前臂屈肌或腓肠肌痉挛,可通过肌肉内注射石炭酸行神经松解术或通过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行化学去神经法得到有效缓解。
&&&&另一类治疗卒中的药物是神经保护药,特别是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已经显示出延迟神经元损伤的潜能。缺血性损伤过程中,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被释放到细胞外,高浓度时,这些氨基酸作用于NMDA膜受体,导致阳离子内流,使神经元迅速死亡。NMDA拮抗剂预防卒中时细胞毒性损伤能力的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其他一些药物,如抗氧化剂、巴比妥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皮质类固醇、右旋糖酐、引起过度通气的药物、纳洛酮和血管扩张剂也已用于卒中的治疗。对于这些药物是否有效,还存在不同的观点,需进一步证实。
5.1 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物通过阻断环氧合酶和随后的凝集反应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业已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可通过降低有TIA史的患者发生致死性卒中、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噻氯匹定(ticlid)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脱颗粒作用,并阻止ADP诱导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应用8~11 d后达到最佳效果。适用于有卒中前兆、卒中史、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以及应用阿司匹林无效的患者,可降低其血栓性卒中的危险性。成人剂量:250 mg,口服,2次/d,服用3个月。禁忌证:对噻氯匹定过敏、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损害。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苯妥英钠和心得安的血药浓度;应避免与水杨酸类同时应用。妊娠:通常是安全的,但必须利大于弊时才应用。注意事项:出疹和腹泻是较常见的副作用;停药后2周血小板功能才能恢复正常;由于可能会出现可逆性白细胞减少症,因此从开始治疗前到3个月后治疗结束这段时间内,需要监测CBC,每2周一次;需要注意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早期症状,如发热、无力、失语、惊厥、黄疸、血尿或黑尿、苍白和瘀斑等。
5.2 钙通道阻滞剂
&&&&这类药物的扩血管作用可能会因其增高颅内压的作用而阻碍卒中的恢复。
&&&&尼莫地平(nimotop)对脑动脉比身体其他部位动脉的作用更明显,这可能与其具有高亲脂性有关。它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还不清楚。血药浓度1 h 后达到峰值,半衰期为1~2 h,95%以上与血浆蛋白紧密结合,在肝脏内首过代谢,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它能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并发症引起的死亡,建议在出血后21 d内常规应用。成人剂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96 h内开始服用,60 mg,口服,1次/4 h,连续服用21 d。有肝脏损害的患者每次剂量减半。饭前饭后服用均可。禁忌证:对尼莫地平过敏、舒张压<90 mmHg、病窦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未安装起搏器者。药物相互作用:与β-阻滞剂合用虽然可给部分患者带来益处,但由于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或房室传导阻滞,所以有可能使不良反应增加。与芬太尼合用可能使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或需要增加液体量。甲腈咪胍可使尼莫地平的血药水平增高。妊娠:妊娠期间应用否安全还不确定。注意事项:只用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必须在出血后96 h内开始用药;肝功能受损及肝血流量减少者慎用;老年患者药物半衰期可能延长;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周围性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悸、反跳性血管痉挛、高血压、血肿、DIC、DVT、恶心、消化不良、腹泻、腹部不适、痛性痉挛、胃肠道出血、呕吐、头痛、抑郁、头昏、眩晕、肝功能异常、肝炎、黄疸、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紫癜、瘀斑、皮疹、皮炎、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肌肉疼痛、痤疮、搔痒、面色潮红、出汗、喘息和低钠血症。
5.3 溶栓药
&&&&研究证实,脑梗死发病2~6 h内应用溶栓药能使闭塞的脑动脉成功再通。溶栓药必须在卒中发病3 h内通过CT扫描或其他对出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排除颅内出血后才能应用。
&&&&tPA或阿克伐司(Activase)是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是无菌纯化的由527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其合成需要从人黑色素瘤细胞系中获得天然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互补DNA(cDNA)。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插入阿克伐司cDNA的哺乳动物细胞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会在发酵时将阿克伐司分泌到含有100 mg/L庆大霉素的培养基中,但终产物却检测不到抗生素的存在。药物剂量:50 mg小壶滴或100 mg静点;推荐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必须在卒中后6 h内应用。建议应用方法:第一个小时内静脉滴注60 mg(包括静脉团注6~10 mg),第二个小时静脉滴注20 mg,第三个小时10 mg;对体重不足65 kg的患者,按照上述方法以0.7 mg/kg的剂量应用。禁忌证:颅内出血;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近期颅脑手术;严重头部外伤或近期卒中史;颅内出血史;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0 mmHg);卒中发病时出现癫痫;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出血体质,近期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使PT>15 s,卒中发作前48 h内应用肝素,aPTT升高,血小板计数<100 000/mm3。药物相互作用:与所有其他溶栓药物一样,阿克伐司治疗可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同时使用肝素抗凝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有些患者的出血会发生在阿克伐司的作用已经消失1 d或更长时间,但仍在进行肝素治疗时;阿克伐司与其他心脏活性或脑血管活性药物的相互作用还不清楚;如果在阿克伐司溶栓治疗前、治疗时或治疗后应用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或改变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或阿昔单抗)也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妊娠:妊娠期间使用阿克伐司是否安全还不清楚。注意事项:晚期应用阿克伐司没有溶栓效果,但仍然存在脑出血的危险性,因此,只有在卒中发病3 h内并经CT扫描证实无颅内出血时才能应用。选择和监控溶栓治疗的方法包括:(1)CT平扫排除颅内出血;(2)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3 h内;(3)维持血压处于收缩压不超过185 mmHg和舒张压不超过110 mmHg的水平;(4)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5)溶栓治疗24 h内不能应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
5.4 神经保护药
&&&&神经保护药可用来治疗急性卒中,现已证实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延迟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在卒中和其他脑损伤过程中,部分神经元因严重缺氧而死亡,而另一些神经元则因化学反应死亡。特别是缺氧可触发兴奋性化学神经递质谷氨酸的累积,它可作用于NMDA受体。
&&&&NMDA受体阻滞剂:脑组织缺氧后可触发谷氨酸的异常增加,可过度刺激神经元并使其死亡,它通过与细胞表面的NMDA受体结合而起作用,能够阻断这种结合作用的药物即为NMDA受体阻滞剂,可阻断谷氨酸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成人剂量:实验室及临床上正在检测20多种用来治疗谷氨酸释放疾病的NMDA受体阻滞剂,估计将在3~5年内用于治疗,但目前还没有通过FDA批准。禁忌证:还需进一步研究。药物相互作用:苯环利定(PCP)、酒精和一些常见的麻醉药和止痛药,如氯胺酮。妊娠:妊娠期应用不安全。注意事项:研究提示此药可能与新生儿受体活性异常有关,因此,孕妇应尽可能避免长期接触可影响NMDA受体活性的物质。
6.1 院内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以前通常只有在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才能进入专门的康复中心,但现在医院越来越多地将患者较早地从急症治疗病房转入康复中心,而这时患者通常还存在一些治疗问题没有解决。这就迫使康复中心对这些情况较复杂的患者投入更多的资源,提供更密切的医疗和护理监护。每个医疗机构转送的制度和实施决定了患者转入康复中心的时间。不过,如果患者能够早期安全地转入康复中心,可能会通过早期积极地参与康复训练而获得更好的功能改善。
&&&&患者刚入院时就应该制定好出院后的康复计划。预后较好的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状态、出院后的目的地和住院时间相似。预后相对较差的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状态也相似,但院内死亡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
&&&&出院不应是康复治疗的结束,应为患者制定一套良好的计划,使其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而且应将出院视为新生活的开始,患者需要面对适应完全不同的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挑战,寻找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适应包括重新开始原先的家庭角色,尽可能和朋友在一起,使自己在社会中生活得更有意义。
6.2 门诊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在急性期后的康复治疗中,应密切监测所有患者的心脏病征象。有些患者可能会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大多数缺乏这些表现。缺血常常是无症状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心脏病的临床线索通常极其细微,很难发现,可能包括病情恢复比预期缓慢、过度疲劳、嗜睡和记忆力下降等。对这类患者必须进行适当的心脏功能检查,如ECG、动态心动图(Holter)和超声心动图等,也应接受最合适的治疗。这些心脏并发症不是康复治疗的禁忌证,能够得到成功的治疗。
6.2.1 康复方案
&&&&应尽可能地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这能使继发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降至最低(如肌肉痉挛和功能异常),而且还有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目前,还不能确定强度更高的康复训练是否是提高最终功能改善的独立变量。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反复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的评估。理想的做法是在康复治疗的早期每周都进行评价,这样既可监测恢复的进程,也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对于卒中患者来说,需要确定一个明确而恰当的治疗方向。医生的任务除制定康复方案外,还应制定医疗措施。许多患者还存在一些相关性疾病,需要得到恰当的监护和治疗。应允许医生充当医疗顾问的角色,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可能的预后状况,指导患者减少卒中高危因素和以后的治疗。医生还必须起到康复小组的领导作用,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患者在卒中后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由各个专业人员组成的康复小组的积极参与,小组成员的治疗行动必须协调统一,共同参与评估活动,对康复目标和治疗干预取得一致的意见。
&&&&康复小组的每个专业治疗师都必须对其专业内卒中患者残疾的治疗方法有正确和全面的了解。通过这种治疗手段应能直接达到特殊治疗的近期目标(每周的目标)和远期目标(出院时达到的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后,患者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或者出院后作为门诊患者继续治疗。
&&&&康复是一种以恢复功能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当患者功能缺损无法改善时,应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帮助其代偿缺损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性自立。
6.3 住院/门诊患者的治疗
&&&&康复方案可在不同的机构中实施,如急性期住院患者康复中心、亚急性期住院患者康复中心、家庭护理或门诊康复中心。急性期康复治疗适合那些符合入院指征并且能够耐受每天3 h以上康复训练强度的卒中患者。如果患者的病情仍需密切监测,那么急性期康复治疗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患者病情稳定,但不能耐受每天超过1 h的训练强度,那么选择亚急性期康复治疗和有经验的护理机构更为合适。对于能够独立生活或仅需极少辅助即可自理生活的患者更适合门诊康复治疗或家庭康复。
6.4 院外康复训练
&&&&家庭护理服务能够达到与院内康复治疗同样的效果,因此,虽然近27%的患者最初存在严重的功能缺损,但家属没有必要担心家庭康复治疗的疗效。
&&&&家庭康复训练的不良因素(72.6%的预测/验证率)有:消极怠工的护理员,家庭成员缺乏护理卒中患者足够的知识,问题家庭。
&&&&家庭康复较日间医院服务更便宜(分别为385和620英磅,大约相当于546和880美元),而且家庭康复训练的转归还要略好于日间医院服务。急性卒中后的家庭康复与院内康复训练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别。院内服务的费用比家庭医疗服务贵27%。老年病房的患者如按常规安置到日间医院,6个月死亡率下降2.4倍。
&&&&经卒中单元治疗后再进行家庭训练的患者,6个月内的ADL改善较门诊患者更为明显(虽然费用贵2.6倍)。尽管门诊患者的服务是家庭****花费的56%,但普通病房患者的功能转归相似。
6.5 预防措施
&&&&Fletcher等针为康复患者提出了一套心脏功能注意事项,如有以下症状,康复治疗应予停止:新出现的心肺症状、心率减慢>基础心率的20%、心率加快>基础心率的50%、收缩压升高到240 mmHg、收缩压从基础收缩压降低30 mmHg或低于90 mmHg、舒张期缩短分数增加。
6.6 并发症
&&&&在康复训练的急性期后,经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到60%以上的患者和94%的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见表1。
&&&&表1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期的常见并发症
&&&&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癫痫可持续2~4年以上。6%~9%的卒中患者会出现癫痫,26%的伴有皮质损伤的卒中患者会出现癫痫,2%的伴有皮质下损伤的患者会出现癫痫。其高危因素包括:脑叶出血(急性)、皮质损伤(慢性)、持续性轻瘫(50%)。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语言功能障碍、构音障碍,视野缺损(20%)、偏盲,姿势和平衡困难,感觉、认知和知觉功能缺损,大小便失禁,废用,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言语困难,肌肉痉挛,关节挛缩,异位钙化。
&&&&上肢功能的显著改善仅出现在卒中后前3个月,如果运动功能在6个月后还没有恢复,则达到有用功能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自主运动功能在1周后还没有丝毫恢复,则患侧上肢不太可能达到完全恢复。
6.7.1 预后不佳的标志
&&&&预后不佳的标志包括:本体感受反射(扣击)在9 d后才出现;牵张反射(肩关节屈曲/内收)在13 d后才出现;弛缓性瘫痪时间过长;运动恢复的开始时间超过2~4周;严重的近端肢体肌肉痉挛;4~6周后患手仍无主动运动。
6.7.2 转归的预测因素
&&&&患者转归的预测因素包括:躯体残损的类型、分布、模式和严重程度;认知、语言和交流能力;合并症的多少、类型和严重程度;患者动机和决心的大小;处理事情的能力和形式;家庭和社会支持的性质和程度;所提供的特殊治疗和适应方案的类型和质量。
6.7.3 卒中康复的转归
&&&&早期开始康复治疗通常会有较好的预后,但对于危重病例也不尽然。即使是年龄较大、病情较重或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卒中后康复治疗同样也可以改善功能。明显的功能改善不能只归因于自发的功能恢复。
&&&&卒中后存活超过30 d的患者,10%证实能够获得完全的自发的功能恢复,10%经过治疗没有任何改善,80%的患者可以从康复中获益。没有进行过康复治疗的卒中存活者最好能送入专门机构进行治疗。
&&&&85%的患者在结束3个月卒中康复治疗后回家。康复训练43 d后,80%的患者出院回家,85%的患者可以走动,50%~62%的患者可独立进行ADL。卒中单元中患者的功能一般在6~52周内出现改善。
&&&&门诊患者和非门诊患者在出院回家和1年后随访时与卒中发作时相比,都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功能改善。门诊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卒中发作时的损伤较严重,而且不能像院内患者一样接受正规的治疗。门诊患者多出现完全上肢/下肢偏瘫、单侧忽略、本体感觉障碍和尿失禁。
&&&&括约肌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水平和与进行ADL的能力都与康复转归密切相关,但不是每个患者都能利用这些方法有效地预测康复的转归。
&&&&卒中3个月后仍不能行走的患者需要接受2年以上的康复治疗,74%的患者可以无需辅助地行走。79%的患者修订的Barthel量表评分在70分以下。
&&&&康复治疗应包括针对某种技能的特殊训练和功能训练。治疗应在足够的强度下进行,以促进技能的获得。
6.8 患者的教育
&&&&卒中是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害的常见病,通常表现为残疾,涉及到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家庭及其他成员的严重负担。康复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轻卒中引起的功能缺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应着重使他们了解卒中的一般知识、高危因素的预防和最大限度恢复功能性自立的对策。
&&&&在康复过程中,家庭的参与和支持是能够影响转归的重要因素。
&&&&有报道认为,功能的明显恢复一般发生在卒中后3~6年(患者多在3年以后回到工作岗位)。
&&&&在适当的时候应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配偶或性伙伴的亲密接触。
&&&&没有特殊的饮食方案能够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患者应避免过量摄入食物,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的患者应该保持有规律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所有卒中患者都应该避免高强度的运动,但是参与个体化的训练方案是有益的。有文献报道,参加有氧训练计划的年轻卒中患者在适应水平、运动速度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提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7.1 医疗和法律纠纷
&&&&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常规监测血压和脉搏。在练习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心电监护可提供更多的特殊信息。心功能失常的患者安静时心率仍很快。对老年患者,将训练预计最快心率定为超过安静时心率的50%往往过高。对应用β-阻滞剂的患者,合理的训练预计最快心率是比安静时快20次左右。
7.2 特别关注
&&&&卒中患者接受全面康复治疗方案的纳入标准包括:稳定的神经功能状态;明显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持续2周以上的残疾,包括移动、自理生活、交流、大小便控制或吞咽等功能的缺损;有足够的认知功能以便学习;有足够的与治疗师交流的能力;有耐受康复训练的体能;能完成治疗目标。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VIP站友
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很重要啊
国人就是不理解这一点
老是想用好药、进口药
还赖在病房里不肯出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过量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