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超俱乐部未来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6 是不是最

【体育产业深度报告】体育改革 足球 为先 中超 价值潜力无限
核心观点(一)体育产业改革足球为先,中超联赛价值潜力无限近期体育产业改革的中央级政策不断推出,多项政策指导意见已经明确了体育产业的改革方向。而根据近期的行业调研和专家交流,我们认为未来体育改革政策的节奏,将从过去偏宏观的指导意见,细化到具体项目或地域性的改革细则,而足球产业作为受众最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的项目,有望成为改革的试验田。中超中甲联赛作为中国足球产业的核心资源,改革将释放其巨大的价值潜力。本篇深度报告将重点为投资者揭示中超联赛的改革方向。(二)中超联赛坎坷起步,拨乱反正再续辉煌从1994年甲A联赛揭开大幕到现在的二十年间,中超联赛历经波折:年为起步期,年为转型期,年为停滞期,年为重启期。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扶持下,随着球迷基础的丰富、赛事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内足球联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超的商业价值将被继续深入挖掘。(三)中超公司架构庞大,盈利模式弊端凸显作为中超联赛赛事运营商与商业开发商的中超公司,组织架构较为庞大,中国足协为主要股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超公司的决策和收入分配时常受体育总局的干预,管办分离并不彻底。中超公司的收入逐年递增,主要源于冠名赞助商、广告赞助商、版权销售的增长。赞助商收入是最主要来源,占比90%以上,说明中超公司对赞助商的依赖程度极大,但由于转播商垄断、版权市场化不足等原因,导致版权收入并不高,对比海外改善空间巨大。(四)中超俱乐部常年亏损,广告赞助成主要收入中超俱乐部总体收入和支出逐年递增,但近7年间仅有2011年实现了微小盈利,2014年实现盈利的俱乐部仅有5家。俱乐部收入中,广告赞助商的赞助收入是最主要组成部分,7年间广告赞助占总收入平均比例为77.3%。转会收入占比随年份的不同波动较大,门票收入则由于中小球队上座率低以及中超票价便宜、联赛商务开发程度低、增票情况普遍存在等原因而不能成为主要来源。其他收入来源也包括版权收入、中超公司分红等,但占比有限。(五)市场化革新箭在弦上,门票、转播、青训重中之重我们认为,中超联赛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以及人才培养三个部分。中超联赛未实现真正的管办分离,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开展体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推进体制市场化和俱乐部资本证券化,解决转播权销售价格过低、门票盈利转换不理想、联赛商务开发不充分的难题;俱乐部人才青黄不接,青训水平极其低下,校园足球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青训将成为未来中超联赛持续发展的重心之一。(六)中超改革标的逐一梳理,重点关注雷曼中体舜天我们认为,体育产业的投资机会将是改革红利释放带来的长期价值修复,而中超作为国内足球竞技水平的代表联赛,必将率先迎合市场化革新的浪潮趋势,雷曼光电、中体产业、江苏舜天等上市公司将成为最受益的投资标的。(七)风险提示国内体育产业市场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行政干预风险较大;足球政策落地时间和推进进程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一、中超联赛历史沿革:拨乱反正,再续辉煌中超联赛全名为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是由中国足协组织的、中国大陆地区最优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的全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发展二十多年,历经多个阶段的变化与斗争,对中超联赛发展史的梳理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认识国内足球产业的演变过程和市场化趋势。我们根据中超联赛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将联赛分为年、年、年和年四个阶段。(一)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甲A联赛摸索中起步中超联赛开始于2004年,其前身是创立于1989年的原中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简称甲A联赛)。中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最早建立于1987年。中国足协将当年的全运会甲级联赛分为甲级A组和甲级B组,采取赛会双循环制进行,不设降级制度。甲A联赛真正步入职业化是在1994年。1994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4月7日,全新冠名的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正式开幕,开启了中国足球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甲A联赛的起步,得益于当时的标志性事件:红山口会议。这次会议改变了中国足球未来发展,让中国的足球改革走上了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道路。甲A联赛职业化在此次会议之后被提上了日程,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序幕。日,全国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正式开幕。首届职业化联赛有12支球队参赛,采取主客场双循环赛制。首届甲A联赛掀起了群众看球热情,成都队和延吉队场均观众达到4万人以上。1995年1月,国家体育管理委员会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在当时的体制下,足球决策往往从行政意志或任期内的行政功利出发,忽视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常常以行政手段干预足球、改变赛制,一定程度阻碍了足球的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到了后期,在举国体育体制的牵制下,足协也开始借助政治力量,有意无意地对职业联赛施加影响,随意改变赛制。尽管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见到了成效,但也为后来的乱局埋下了伏笔。2001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甲B五鼠”假球事件。为了迎战世界杯,足协贸然调整了足球赛制方案:甲A只升不降,次年不升不降。为了赶上冲A的末班车,最后一轮联赛多支球队打出匪夷所思的大比分。(二)年:摸石过河的尝试,中超联赛开启新篇章甲A联赛末期出现了太多潜藏的斗争,暗流涌动。国家队闯进世界杯并不能掩饰甲A联赛中存在的问题,关联集团控制多家俱乐部,存在管理漏洞,不健全的体制开始破坏足球人的信心,也激起了人们建立新体制的决心。2004年甲A正式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成为中超元年。2004年8月,中国队在亚洲杯比赛中获得亚军。中国队分在A组,以2胜1平的战绩成功出线。之后在淘汰赛中,中国队先后战胜伊拉克、伊朗进入决赛,决赛中1:3不敌日本队获得亚军。该场决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进行,吸引了6万多名球迷的观看。(三)年:乱象丛生的混沌,中国足坛陷入停滞期随着联赛的深入,问题接踵而至,比如2008年9月,武汉光谷对在与北京国安的比赛中裁判的判罚不满,以“退出联赛”逼宫足协改判,在与足协干涉未果后,于10月2日正式宣布退出2008赛季中超联赛。这次退赛风波表面上是武汉光谷因不满中国足协处罚而起,实际上,俱乐部难以为继的财政状况才是导致退赛的主要原因。日,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杨一民和原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主任张建强3人被公安部专案组工作人员带走接受调查。3月1日,公安部依法逮捕南勇、杨一民、张建强,罪名为涉嫌收受贿赂操纵足球比赛。9月,中国足协前任专职副主席、时任中体产业董事长谢亚龙,原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主任李冬生、原国家足球队领队蔚少辉一同被公安机关正式批捕,至此中国足协总共有9人被卷入足坛反赌风暴中,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国足坛大调查。(四)年:拨乱反正的斗争,联赛开始步入回暖期在经过了长时间“反黑打假”的风波之后,中国足球也在一片质疑声中再度起飞。日,大连万达集团、中国体育总局宣布卡马乔正式成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第26任主教练。尽管此后战绩平淡,名帅卡马乔更是由于其倡导的打法与中国队不合拍而“被请走”,但这次高调的重新启航,体现了新一代足球人振兴中国足球的决心。与此同时,“反赌打黑”的浪潮并没有停下,2011年12月,中国足坛“反赌打黑”系列案在辽宁省铁岭市首次开庭审理。日,“足球大审判”一审宣判结束。此次审判,涉案人超过49人、涉案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反黑风暴过后,中国足球再现生机。球市的回暖和黑幕的减少使得各路资本陆续关注到国内联赛。2010年恒大集团强力进军足球,以1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使广州恒大队渐渐迈入巅峰,成为亚洲顶级球队。进入2014年,除了恒大,北京国安、山东鲁能等俱乐部也纷纷加大投入,联赛竞技更为激烈,大大提升了联赛的吸引度。越来越多的国际教练团队来中超执教,越来越多高水平的国际球员关注中超、征战中超。2012年5月,恒大俱乐部正式宣布马塞洛·里皮担任广州恒大足球队主教练。2013年6月广州富力正式宣布任命前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名帅埃里克森成为球队新任主教练,2014年2月北京国安俱乐部与前马德里竞技主帅曼萨诺签约,合同期限为3年。俱乐部的大投入也带来了高水平外援。2011年7月,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官方宣布正式引进巴西甲级联赛最佳球员孔卡,转会费为1000万美元,刷新了中超引援的身价纪录。2012年7月,申花又宣布世界著名球星科特迪瓦前锋迪迪埃·德罗巴转会加盟,年薪为1200万欧元。多名高水平外援的加入带动新一轮中超热潮,本土球员也因为球星的到来得到了提升。俱乐部的投入、高水平球星的加入促进了中超俱乐部的发展。广州恒大凭借着高水平的教练团队和球员的发挥,四夺中超联赛冠军桂冠。中超俱乐部在亚冠赛场披荆斩棘,广州恒大更是在2013年击败韩国首尔FC,夺得亚冠联赛冠军。同期中超联赛的上座率和收视率也不甘示弱。2012年3月,央视重新开始转播中超。2014年中超联赛场均观众人数达到创记录的1.98万人次。据统计,中超联赛的综合指数排名已跃居世界第10位,连续两年列亚洲之首。在相对健康的大环境下,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重新获得了认可。日,中超公司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中国平安成为中超新的冠名合作伙伴,将获得2014年至2017年中超联赛四年独家冠名权,每赛季冠名费超过1亿元。在此次签约之后,中超联赛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由此可见,中超联赛近二十年的历史沿革见证了中国足球从起步到阶段辉煌,再到拨乱反正,逐渐走上市场化的正轨。最新出炉的《2014年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草案显示,作为中超运营主体的中超公司,2014年总收入超4亿元,成为职业化以来收益最高的一个赛季。根据国际足联的统计数据,2014赛季中超联赛平均上座人数超过19000人,位列世界足球职业联赛前十位、亚洲第一。整体来看,中超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呈良性趋势。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扶持下,随着球迷基础的丰富、赛事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内足球联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超的商业价值将被继续深入挖掘。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深挖中超公司和联赛的组织架构与商业模式,对目前联赛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发掘改善空间。二、中超公司现状:收入增长迅速,行政色彩浓重目前中超的管理权、谈判权大部分归属中超公司所有,同时中超公司股权归属于中国足协以及中超16家俱乐部,因此我们将在本章节首先探讨中超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范围,并挖掘中超公司的收入模式。(一)中超公司组织架构中超联赛的管理监管机构包括:中国足协、中超公司、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其下属的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简称足管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是中国主管体育事业的政府机构,负责制定体育相关的发展政策,其下属的足管中心专门负责足球运动的发展和管理,同时负责监管中国足协。中国足协是有别于国外同类机构、被国家体育总局控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机构。从社会团体性质上看,国外足协一般是民间相关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具有民间性、自治性的特征,而国际足联也规定各国政府不得干涉足球事务。中国足协更多地只是一个外在的牌子,其运行和管理受到足管中心的干涉,甚至与足管中心共用部分任职人士,即“一套人马,两个班子”,因此实际上中国足协与足管中心是不同名义下的同一机构,因而中国足协实际上是体育总局旗下的集行政、管理于一身的官方机构。而中超公司,即中超联赛股份公司,则是由足协下属的中超委员会创办的、用于维持中超联赛正常运营和组织比赛的股份制公司。相比国外先进的联赛体制和组织架构,中超联赛的监管架构和组织方式不免显得繁琐。中超公司是中国足协直接控股的、间接听从于体育总局、有别于国外同类机构的商业运作公司。中超联赛的商业开发权一向是由中国足协拍板决定。1994年甲A联赛正式职业化时,联赛的商务开发权由中国足协直属的国有企业福特宝公司以及际足联旗下的赛事推广商IMG(国际管理集团)享有,福特宝公司则负责代理部分球场广告。由于与足协存在矛盾,IMG于2003年淡出中国市场,福特宝公司再度拥有了商务开发权。但由于福特宝公司经营能力不足,在2005年足协收回福特宝公司的商务开发权,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中超联赛股份公司”,负责对中超联赛的商务资源进行开发。目前中超公司股权结构为中国足协占比36%,16家俱乐部各占4%。中国足协拥有修改公司章程和变更公司性质的权力,但不拥有对选举和一般决议的否决权和单独通过权。目前董事会设8名董事,其中中国足协2人,并委派董事长,中超公司总经理1人,5人为俱乐部代表。监事会5人,包括足协1人,俱乐部2人,职工代表2人,监事会主席由俱乐部代表担任。从组织结构设计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足协对中超公司具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管办分离不彻底,中超公司难以脱离行政力量。相比较之下,世界先进的英超联赛的商业开发机构——英超联盟,本身也是有限公司,但其所有权属于联盟内所有的20家英超俱乐部,英格兰足球协会(简称“英足总”)只是其中一个特别股东,而不拥有像中国足协这么大的权力,英超联盟公司拥有独立于英足总的商业转播和赞助合同洽谈的权力。这种模式保证了俱乐部拥有对自己运营公司——英超联盟公司的控制权,而无需经过行政力量(英足总)的干涉,这也是英超联赛欣欣向荣的内在原因。由此可见,实行“管办分离”,减少行政干预,精简管理机构,是中超联赛健康发展的必要步骤。(二)中超公司业务范围及收入拆分中超公司名义上负责整合职业足球联赛资源整体优势,开拓中超产业规模化经营,构建专业的营销和服务团队,对中超联赛实行管理控制,负责与转播商的谈判等商务开发事项。根据《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中超联赛的冠名推广服务由中超公司全权负责,与企业进行谈判,并由股东大会审议决定新赛季的冠名商,同时举办商业活动推广中超联赛;广告发布由中超公司与有意向的企业洽谈,将赛场内部和外部、路牌、电视、报刊等形式的广告进行出售;版权开发也是中超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就转播权与各个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进行谈判,就特许商品产权与各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合作开发相关衍生品开发及提供信息服务。相对应地,现阶段中超公司的收入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赞助商的“冠名赞助收入”、其他赞助商的“广告赞助收入”以及中超赛事版权的销售。根据网易中超编制的各期《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中超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有了大幅增长,达到3.7亿元,增长率为64.4%,而根据最新出炉的报告,2014年中超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4亿元,增长率为18.9%。可见中超公司收入呈良好态势发展,运营能力的提高将助力中超联赛健康发展。中超公司对不同级别赞助商有着明确的划分标准,但鉴于某些形式的赞助无法计量,因此该门槛执行也不严格。根据2014年年初中超公司的新一轮的价值评估调研,确定了“主冠名商单季赞助额不得少于1亿元;官方合作伙伴单季赞助额不得少于4000万;官方供应商至少2000万”的中超赞助定价标准,由此界定了冠名赞助商、普通广告赞助商和供应商的出资门槛。鉴于中超联赛目前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统计核算方法难以得到统一,部分广告赞助商和供应商划分方法不一致,我们根据收集到的公开资料,从商业报告中分离出冠名赞助商收入以及其他广告赞助商收入,由此来分析中超公司的收入来源渠道。中超公司近年来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冠名赞助商及其他合作伙伴广告赞助收入的快速发展。赞助商资本的流入,体现了中超联赛越来越强的“吸金能力”,中超联赛商业进一步得到开发,市场化趋势越发明显。下面我们将详细将中超公司的收入进行拆分。1.冠名赞助商收入冠名赞助商收入是目前中超联赛的主要收入来源。中超联赛职业化以来,一直依靠企业赞助并给予冠名权,在宣传方面配合企业进行推广。20年来不乏世界知名企业赞助,也出现了某些年份因为环境或谈判原因导致没有成功冠名,只能“裸奔”。冠名赞助商是中超联赛赞助计划的最高级别,通常同一时期的冠名赞助商只有一家。2014年2月,中超公司及股东们在中超联赛冠名企业的选择上遵循了市场化的操作方式,中国平安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获得年中超联赛独家冠名权,也由此获得冠名权、场地权益、知识产权、商业推广权、球员肖像权等多项权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根据《中超联赛冠名赞助商权益明细》文件,以及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商务方案(2009年3月),我们整理出如下权益。在经历了“反赌打假”风波之后,中超渐渐回暖,足球环境的肃清为中超扫清障碍,冠名赞助商资本的强势介入,为联赛注入了新的血液,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万达集团带来了每年6500万元的赞助费,2014年中超开幕,平安集团与中超签订了四年的独家冠名合同,年均赞助金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了131%。中超联赛的价值逐渐体现出来,一改2010年以前联赛奄奄一息、无人接手的颓势,成为企业扩大知名度、宣传产品的最佳途径。2.广告赞助收入除了主要赞助商的冠名赞助收入,中超公司的其它收入中还有大部分来源于其它指定赞助商和供应商的广告赞助收入。其他指定赞助商和供应商分别属于赞助计划的第二和第三级别,这些广告赞助商作为中超联赛的合作伙伴,提供资金以保证中超联赛正常运转,同时享有除冠名权之外的其他商务权益。2014赛季,中超联赛冠名赞助商为中国平安,官方合作伙伴包括耐克、福特汽车、三星等七家,官方供应商包括汇源、壳牌两家,官方媒体合作伙伴包括央视等十一家。相比冠名赞助商,其他指定赞助商权益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无法冠名联赛并用于商业宣传、广告展示时间缩短、广告版面减小、无法在电视直播中口述广告、俱乐部肖像权商业推广减少、无法参与颁奖仪式、VIP礼遇减少等。根据《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指定赞助商权益明细》,我们整理出如下权益说明。指定赞助商企业通过赞助联赛,获得中超赛场广告机会,来进行企业自身的宣传推广。利用中超联赛的品牌价值,伴随着联赛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赞助企业也能获得一定的回报。例如三星公司作为中超公司的合作伙伴,与中超公司签订三年合同,每年赞助金额共2000万元。作为回报,整个赛季30轮联赛240场比赛中,赛场周围的LED显示屏将播放三星广告,广告时间为每场7-8分钟,广告传播范围包括电视台转播和网络转播。以雷曼光电为例,其在2011年与中超公司签下五年合同,约定在2012年-2016年为除长春亚泰之外的所有中超俱乐部主场提供LED全彩广告显示屏设备及相关服务,成为中超联赛LED设备制造类唯一合作伙伴。收益方面,雷曼光电直接获得每场中超比赛中上下半场各6分钟的广告展示机会、赛前和中场休息30秒大屏幕广告时段,以及东方卫视现场直播中一条15秒的广告机会。另外,雷曼光电可以获得各家俱乐部每年22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维护广告板所需的软件开发、技术服务和维修费用。据雷曼公司的披露,公司已于2014年9月开始销售下赛季的广告资源,目前公司拥有每场中超比赛总共12分钟的广告时段,日与山东爱达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约,销售12分钟中的2分钟广告时段,交易金额为800万元。3.版权销售版权部分开发包括转播权出售和衍生品销售。在目前体制中,由于垄断市场的存在,中超公司通过销售转播权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而通过衍生品也由于市场需求小、版权意识弱等原因,获得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转播费部分,据统计,每年中超公司整体收入中,转播费所占比例不到10%,2012赛季中超联赛转播费用为2927万元,2013赛季转播费用为3600万元,2014赛季为5000万元。中超一共有16支球队,按照30轮比赛均分,2014赛季平均每场比赛转播费用仅仅约为20万元人民币。和其他国外联赛相比,中超转播权收入处于极为惨淡的状态。中超14赛季转播费5000万元,场均约20万元,相比之下英超赛季转播费高达17.5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69亿元,场均4444万元。一场英超比赛的转播费就接近中超一个赛季的转播费,可见中超和顶级联赛的巨大差距。除英超外,西甲、德甲、意甲最新赛季的转播费分别为10亿欧元、6.28亿欧元、9.83亿欧元,场均转播费折合人民币分别为2013万、1264万、1979万,是中超场均转播费的约60到100倍。中超转播费用低,一方面原因是赛事精彩程度未达到欧洲赛事的程度,另一方面原因是市场化未放开、央视具有垄断能力。在转播的谈判方面,央视拥有较大的话语权,通常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与其他转播商同样的权益。事实上,中超联赛也经历过市场竞争阶段。2003年9月,上海文广新闻集团(SMG)以1.5亿元买下三年中超独家转播权,期间为了推广赛事,文广集团分别与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近30个地方台签署转播权协议。由于不愿出巨资,加上整体环境差,央视没有选择转播中超。2007年上海文广与中超公司续约,新合同为期五年,转播费用为7000万,平均每年为1400万,央视支付价格为每年600万元。期间由于反赌风波,央视多次封杀中超,中超转播价值大幅下跌,甚至有“央视转播,不讲价”的声音。假球风波导致中超价值跌至谷底,竞争商家们纷纷亏损赔本。2012年初,上海文广支撑八年终于退出,央视通过与中超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直接获得中超版权,因此并不涉及直接购买版权的费用。现阶段中超联赛转播的途径有三个:央视与地方台联盟、卫视转播、新媒体转播。其中,央视及地方台转播权被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共同成立的铁奥动力(原华奥星空)所拥有,并且由其进行转播权代理销售,例如2012赛季,铁奥动力与央视以及16个地方台签署转播协议,制作转播信号供其播出,并收取版权费,同时铁奥动力将海外版权销售给世界体育管理集团(WSG),使其拥有中超赛事的海外电视、网络、新媒体版权,费用为每年50万美元。卫视转播权由深圳云传媒公司所购买,并独家持有,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销售:第一种是云传媒购买卫视的播出时段,通过比赛间隙的广告,以获取收入,如与宁夏卫视的合作协议;第二种是将中超赛事整体卖给卫视,以获取版权对价,如与甘肃卫视的合作。网络转播权由中超公司和足协直接与网络新媒体签署协议,根据招商协定,获得网络独家转播权的媒体出价为每年每年800万,获得非独家转播权的媒体出价为每年300-400万元,新赛季获得网络转播权的媒体包括新浪、网易、腾讯、乐视等。步入2011年,通过万达的投资以及高水平教练和外援的进入,中超慢慢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收视率在2010年之后得到了改善,平均每位球迷收看中超的次数有所增加,球迷群体的支持体现了对足球赛事消费的需求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他衍生版权部分,尽管版权销售中转播权占据了最主要部分,但衍生品销售也提高了联赛的收入。除转播版权外,足球联赛还能将球队、球员形象以及比赛内容的版权出售给除媒体以外的厂商来进行实物或虚拟产品的经营。在国外成熟的联赛中,联赛的版权得到了充分开发,诞生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在实物方面有球衣、球鞋、纪念品等,在虚拟产品方面有游戏、手机应用等。对于中超联赛,衍生品的版权销售开发程度较低,而球衣等实物衍生品只涉及俱乐部的知识产权,由各俱乐部自行经营,因而中超公司能获得的其他版权收入较少,主要集中在虚拟衍生品方面。2013年中超公司授权北京掌控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足球爱好者的移动端交流平台“中超社区”;同年授权上海旭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卡牌类足球网页游戏《中超足球》;此外,日本知名游戏公司KONAMI获得了中超的授权,在游戏产品《PES 2014》中引入中超联赛球队。目前公开资料并未披露上述几个项目的授权费,我们推断这部分的版权收入开发程度极低,远远少于转播权销售。4.中超联赛与其他综艺节目的对比中超联赛这一赛事在与国内娱乐节目的对比中落于下风。与热门娱乐节目相比,中超联赛具有周期长、收益低的特点。相比于廉价的中超联赛转播节目,如今做的比较火的几档电视综艺节目出售给视频网站的版权费则轻松过亿,如《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网络独播权以1亿元卖给了搜狐视频,而第三季的独播权更是以2.5亿左右的高价被腾讯视频拿下,平均下来单集的价格高达1500万元左右,几乎是场均转播费用仅仅为20万元的中超联赛的75倍。《我是歌手》第二季的网络独播版权落户乐视网,据称版权采购金额过亿元,平均单集转播价格超过500万元。而红遍全国的《爸爸去哪儿》则是与湖南卫视另外四档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我们约会吧》打包卖给了爱奇艺视频,总价为2亿元。对比之下,作为中国大陆地区最优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的全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中超凝聚了足球运动员艰苦训练和教练战术智慧结晶,每年吸引数亿球迷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整个赛季却仅仅只有5000万的转播版权收入,这与它的重要性和关注度实在大不相配,未来仍具有非常大的开发空间。通过表8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与国内热门娱乐节目相比,中超联赛的收视率由于竞技水平和受众范围较小等原因,收视率处于明显劣势。广告收入与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不相上下,但与此同时,版权收入和冠名收入明显偏少,而这两部分收入主要是由中超公司进行运作。由此可见,与纯商业化的娱乐节目相比,管办分离不彻底的中超体制制约了联赛的版权和冠名收入,通过市场化改革的提升空间巨大。综上所述,为中超运营主体的中超公司,总收入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赞助商和供应商收入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赛事版权收入占比较少。我们将在下一章节继续对中超俱乐部的收入与投入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三、俱乐部收入现状:收入模式单一,市场尚待挖掘中超俱乐部近年来总收入呈良好态势发展,根据中超商业报告,2012年,中超16家俱乐部总收入约为12.5亿,2013年总收入接近19亿,2014年则突破20亿大关。但总体上,俱乐部仍处于亏损状态。2008年-2014年六年间仅仅有2011年稍微盈利,其余六年均亏损。2013年中超16家俱乐部仅仅有山东鲁能和广州恒大实现了盈利,2014年实现盈利的俱乐部变成了五家。尽管中超联赛俱乐部总体仍处于投入阶段,对赞助投入的依赖性很大,但随着俱乐部运营方式趋于科学合理、球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中超俱乐部收入将逐步升高,扭亏为盈。中超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赞助商的广告赞助、俱乐部的转会收入、赛事门票收入、版权收入(转播及衍生品)以及中超公司分红,与欧洲联赛俱乐部的收入划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广告赞助收入是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主要由俱乐部拥有者进行投资所得,并且将俱乐部赛场广告进行销售得到收入。随着赞助商的投入增大,俱乐部的成绩有所提高,球迷人数越来越多,球票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从俱乐部投资看,大俱乐部更有可能获得更高市值球员的青睐,由此带动球队市值的提升,球队也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广告赞助广告赞助是俱乐部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恒大、广州富力等地产集团强势进入,球队异军突起,而拥有国企赞助背景的老牌强队如山东鲁能、北京国安等也纷纷加大了投资,中超球队激起了一波波震荡,原来的一潭死水被重新搅活,重新把中国足球的培训、转会等项目推向了高峰,广告资源也被重新估值。年间,广告赞助占俱乐部收入的84%。2013年,该比例有所平衡,广告赞助费用占俱乐部收入63%。俱乐部可利用的广告资源包括球衣胸前和后背广告、球裤广告、赛场广告牌、官方宣传品等,投资者也往往在重要赛事借助球队竭力进行营销。以恒大俱乐部为例,每一场90分钟的比赛中,赛场场地广告牌有30分钟属于恒大俱乐部,用来进行宣传。广告每分钟费用为200万,每场比赛恒大可以收入6000万,整个赛季15场主场比赛可以获得9亿元的收入。根据行业规则,实际成交价格一般在一半左右,因此恒大每年可以从场地广告获得5亿元左右的赞助收入。另外,随着恒大在亚冠赛事的一路高歌,连克强敌,其胸前广告价格也水涨船高,出现多家企业竞标的情形。2014年东风日产以1.1亿元的赞助获得恒大胸前广告使用权,价格创下中超球队新高,数值上足以与欧洲豪门米兰双雄一决高下。以辽宁俱乐部为例,根据《辽宁足球俱乐部招商方案》,每赛季会通过招商引进一家冠名赞助商、三家主赞助商、若干供应商及媒体合作伙伴、若干商业合作伙伴。赞助商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广告资源、球队肖像权、礼遇赠票、特许商品开发权等。根据我们的统计,辽宁俱乐部每赛季获取广告赞助收入约为4180万元。(二)转会优秀运动员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灵魂,他们在吸引观众和球迷、提高俱乐部声誉,以及提高票房价值和广告效应等方面所起作用为其他力量无法比拟。球员是俱乐部的资产,市场化逐步推行,能使得球员在转会市场上的价格符合其实际价值。因此一个联赛的转会市场繁荣与否、球员价格客观与否,是衡量一个联赛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通过球员的培养和交易,俱乐部通常可获得一笔远大于成本的转会费。2013年中超俱乐部通过转会获得的收入占中超俱乐部总收入比例为12%。转会费方面,随着大俱乐部收购国外球星浪潮的展开,国内球员身价也随之抬高,中超转会市场逐渐繁荣,联赛整体转会费逐年增长。2008年以来,中超联赛总体转会费平均增幅为66%,2012年转会市场总交易额为2.67亿元,2013年为3.9亿元,增长了46%。其中2013赛季外援转会费占比为71.8%,内援转会费占比为28.2%。其中广州恒大、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几大豪门均为转会大户。而根据德国权威媒体《转会市场》网站的统计,中超转会市场交易金额远远不止网易体育计算的中超商业报告所披露的数值。《转会市场》对转会中超的国际球员的转会数值披露,大于中超俱乐部公布的国际球员转会金额。根据转会市场的记录,2013赛季中超俱乐部转会收入为7189.4万英镑,增长了38.2%。然而这部分收入相对于俱乐部的转会支出显然是杯水车薪。根据转会市场数据,2013赛季总支出为7189.4万英镑。从俱乐部层面上看,每赛季转会部分实现盈利的俱乐部不超过三分之一。2013赛季排名前3的球队恒大、鲁能、国安转会净支出均超过了600万英镑,鲁能转会净支出更是超过了2000万英镑。(三)门票门票是职业足球俱乐部重要的经费来源。《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商务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中超联赛的具体商务管理体系,根据细则,中超联赛门票由各个俱乐部独立经营销售、独立核算,各俱乐部必须在球票上印有相关联赛赞助商的内容,并向足协、赞助商提供部分甲等赠票。随着中超职业联赛环境的净化,各大俱乐部纷纷加大了投入,吸引了资金的同时也吸引了球迷。中超比赛的上座率逐渐攀升,近几年更是牢牢占据亚洲第一球市地位。根据中超联赛官网数据,我们推算得出,2006年以来,中超联赛观众上座率平均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2012赛季,中超联赛场均上座人数为18740人,根据国际足联和巴西咨询公司Pluri的报告,这一上座率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十。同期德甲以场均人数42646人占据全球第一的宝座,英超和西甲依旧位列二、三位,日本J联赛以场均人数16434人排名排名亚洲第二,位于中超之后,而韩国K联赛则因为其假球丑闻而受影响,场均人数从2011赛季的1.1万人降至7045人。2013赛季上座人数为18571人,与2012赛季基本持平,而2014赛季则大有大幅增长之势,场均上座率为19361人。从数据上看,中超上座人数领先于亚洲其他联赛,反赌打假的风波净化了球场秩序,球市逐渐回暖,更多的球迷走进体育场观看比赛。然而,尽管球市逐渐回暖,门票收入却不温不火,并没有显示出突飞猛进的劲头,供求关系不稳定。赛季,俱乐部门票收入都不超过1.1亿,2013赛季,门票收入达到了3.3亿,2014赛季,门票收入为1.2亿元。我们认为,赛事门票收入与上座率和门票价格有关。上座率方面,中超联赛赛事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我们的测算显示,2014赛季球场容量最大的是北京国安的主场——工人体育场,可容纳人数为64000人,上座率为61.6%,而上座率最高的依然是广州恒大的主场——天河体育中心,上座率达到70.3%,平均每场比赛有42154名球迷涌入球场。广州恒大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连续四年位列最高上座率的榜首。然而球迷聚集的也仅仅是部分豪门俱乐部,从上座率比例上看,仅有六支球队的上座率超过50%,其余球队的上座率均较低,上海上港、贵州人和、大连阿尔滨的上座率仅仅在18%-23%之间。2013赛季广州恒大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不俗的战绩吸引了大多数球迷的目光,包括中超和亚冠在内,票房总收入达到了1.28亿元,拉开了与其他中超球队的距离,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国安,门票收入为3700万元。除了这两大巨头,其他俱乐部的票房均在万之间。整个中超2014赛季平均上座率为43%,场均上座人数为19361人,特别是对中小俱乐部而言,上升空间很大。门票价格方面,与中超联赛上座的繁荣相比,中超票价整体偏低。对比起邻近的J联赛和K联赛,中超联赛门票简直是“白菜价”,与中超球队的战绩不匹配。2014赛季中超16支球队平均最低票价为43元,平均最低套票(年票)价格为446元,同等座位等级下,深陷假球漩涡的韩国K联赛最低套票(年票)价格为420元,日本J联赛为1200元,在亚洲范围内与中超的战绩不符合。而相比欧洲主流联赛,英超联赛新赛季平均套票价格为526英镑,约5092元人民币,德甲平均票价约200欧元,约1513元人民币。同时,中超球队重要的联赛中会提价,幅度在50%以上,K联赛和J联赛则不会在本国联赛赛程中段提价。K联赛球队会在重要的亚冠比赛中会提价40%,而中超球队提高价格的幅度远远高于这个比例,2013赛季亚冠淘汰赛赛事中,甚至部分球队提价幅度高达400%。中超联赛门票存在价格不规范的现象。(四)版权收入在前文中我们提到,版权收入中包括电视转播费用和各类衍生产品(特许商品)。电视转播费用方面,由于体制与转播版权问题,俱乐部间接得到的转播费微乎其微,甚至有些中甲俱乐部还要缴纳相应的电视转播费用。这部分在上文中超公司收入分析中有所提及。2014赛季,中超联赛版权转播费用共计5000万元,平均下来每场比赛转播费用仅仅为20万元人民币。因此,各个俱乐部赛事转播版权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特许商品方面,如果涉及中超联赛版权的商品,由中超公司统一承担商业活动。对于只涉及俱乐部版权的球衣、纪念品等商品,由俱乐部自行经营。足球俱乐部的特许商品一般包括杯子钥匙串等周边饰物、俱乐部吉祥物、球衣、围巾、文具等相关产品,商品上面印有俱乐部的logo、标语等,以此实现球队文化的传播和增值。2014年中超俱乐部特许商品项目收入为2000万,比2013年增加了1300万。(五)中超公司分红由于每一家中超俱乐部均拥有中超公司4%的股权,因而作为股东,俱乐部也有权从中超公司的收入得到提成和进行分红。中超公司的分配规则是,将营业收入扣除运营成本、所得税和其他税项后,足协提成10%,俱乐部提成40%,剩下的作为中超公司的净利润进行核算。将净利润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和5-10%的法定公益金之后,剩下的部分按照股权比例分成,足协获得36%,16家俱乐部各获得4%分成。2013年,俱乐部在从中超公司获得的收入占中超公司总收入的42%左右。年,俱乐部分红年年增长,平均增长率接近40%。2014年每家俱乐部分红超过1000万,比起2013年的570万,增长了75%。综上所述,近年来中超俱乐部总收入和总支出呈飞速发展趋势,但多数仍入不敷出,俱乐部仍然处于亏损阶段,2014年仅有五家俱乐部实现盈利。俱乐部收入模式较为单一,赞助商的广告投入占比很大,俱乐部对赞助商依赖较高。转会收入逐年增长,展现上升潜力。版权收入和分红依然占比有限,门票收入存在着较大盈利增长点。接下来我们将详述政策驱动下中超联赛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从中窥探中超联赛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四、中超联赛未来展望:市场化革新箭在弦上,重视足球人才培养(一)体制改革势不可挡,足球领域管办分离我们在前期的深度报告《体育产业系列深度报告之一:政策篇》中就明确指出中国足球的改革方向,结合海外成熟联赛和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政治、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的推动使得市场化改革如弦上之箭、势不可挡。从政治上看,国内职业足球的管理应正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构建权责分明、结构清晰、相互制约的管理架构,从人事上、业务上实现真正的管办分离。目前的中超公司和中国足协是不完整的管办分离,要将联赛举办权力彻底从中央行政机构中剥离,而中国足协也减少在中超公司的控股,同时自身脱离行政力量的渗透和干预。从市场上看,由于我国足球市场化程度较低,尽管球迷热情巨大,但供求关系不平衡,人们对足球比赛这种消费品的需求远不能得到满足,赛事缺口极其庞大。市场化改革能够明显为中超注入活力,促使俱乐部提高技战术水平,以满足球迷的需求。从社会因素上看,中国足球人才的青黄不接、国字号球队的低落将推动中国足球的改革。2002年世界杯之后,中国已经多次在世界杯预选赛的征途中败下阵来,甚至在亚洲地区的比赛中也未能取得佳绩,目前中国在国际足联的排名中位列97位,在亚洲范围内排名第九,人才输出能力远不及邻近的日本和韩国,拿得出手的球星寥寥无几。(二)市场化道路势在必行,重点提高门票、转播收入2005年中超公司的创办曾经被认为是中超联赛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但在近十年的实践中发现,与国外知名联赛相比,目前中超的市场化仍很不充分。中超联赛的赛事运作、商业推广、收益分成等事项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以中国足协手中。中超联赛需要真正的市场化,将足球融入资本市场大环境中,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和控制,平衡市场的供求关系。我们认为,现阶段,中超联赛市场化改革的出发点是实现门票收入和转播收入的市场化定价。“门票盈利转化较低,球迷空间有待挖掘”,这是我们在上文俱乐部收入部分的分析中总结出的俱乐部门票收入现状。目前中超球市比起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平均上座率不超过50%,且球票价格较为低廉,尚未将巨大的球迷市场转化为盈利点。2014赛季,中超16支球队仅仅有广州恒大等6支球队上座率超过50%,大连阿尔滨、贵州人和等球队上座率甚至仅仅在20%左右,中小球队的球迷基础尚待挖掘。近年来,随着部分中超球队连获佳绩,取得一定的知名度,豪门球迷群体逐渐被开发,可以预见未来上座率将进一步提升。门票盈利较低的另一原因是门票价格低廉,这与我国人均收入较低的情况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联赛整体开发程度较低,同时增票情况普遍存在,如俱乐部还要“向足协、赞助商提供部分甲等赠票”,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俱乐部通过门票实现盈利的能力。转播权方面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央视的垄断有关,其本质依然是联赛市场化不足,商业运作中俱乐部和中超公司缺乏话语权,导致谈判能力低下。2003年上海文广新闻集团购买了中超转播版权并进行销售,是转播权商业化的萌芽。但后来央视强制进入,在后来的转播权对价支付中,垄断型媒体往往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转播权,这间接导致了其他商家的退出,而造成恶性循环。据统计,版权费占中超公司整体收入比例不足10%,成熟联赛中版权费用占联赛收入比例通常为60%,中超联赛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提高门票收入,还是使版权销售符合中超战绩,中超联赛市场化都是必走之路。首要的举措是体制市场化、划定产权,促使足协逐步脱离中超公司,使中超公司充分代表俱乐部的利益。由此,俱乐部形成的“联盟”可以开发全新的、更具市场化的商业模式,摆脱行政的干预,自主进行转播和赞助洽谈。这样的举措也能够使俱乐部投资人得到与自己的投资相匹配的收益,不需要受足协的干扰。其次是俱乐部资本证券化,俱乐部进行公司化改造并谋求上市,将俱乐部推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吸引资金进入联赛,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推动俱乐部收购、重组、注资、赞助商替换等,提高联赛的整体商务开发程度,以此促使门票价格的提升以及球迷热度的二次开发。俱乐部市场化,还有利于俱乐部开发商业资源。集中精力扩宽球迷群体,积极宣扬俱乐部文化,开展活动回馈球迷以获得忠诚度,这些举措均能提高球场上座率,将球迷热情转化为俱乐部的盈利点,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契机。(三)借鉴国内外青训经验,重视足球人才培养目前,中国的青训水平处于较低阶段,“造血功能”较弱,为俱乐部一线队以及国家队输送优质人才的能力不足。目前国内的青训体系分为两部分:俱乐部体系和全运会体系。俱乐部体系主要依靠各个俱乐部的梯队培养,包括U19、U17、U15和少年队等,为一线队输送人才,全运会体系是指各个省市区体育局为四年一度的全运会足球比赛而筹备的足球训练以及青训培养,在帮助代表团获得荣誉的同时也为奥运会等项目培养人才。目前中国主要问题有三:其一,由于青训培养周期长,部分急功近利的俱乐部并没有投入大量精力发展青训;其二,中国整体足球氛围较差,青年队注册球员越来越少;其三,全运会组队存在较多局限性,可作为替代方案的校园足球并未得到大范围开展。首先,随着中国国家队成绩下降、黑幕的不断爆出,越来越少的家长愿意将青少年送往足球学校学习,青少年注册球员人数增长缓慢。中国足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8月份的报告显示,中国注册球员人数为1.1万人,其中青少年人数不足7000人。这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不能匹配的。其次,国内为俱乐部青年队开办的预备队联赛仅仅持续了三年,之后由于多种原因停滞,这就使得各个俱乐部预备队无法得到锻炼与切磋的机会。尽管预备队联赛2011年重新开办,取消了年龄限制,却没有开办青年队联赛,因此青年球员得到的锻炼相当有限。最后,根据足球业内人士的访谈,全运会体系存在临时性的诸多弊端,其最好的替代方案是校园足球的推广。在几年前,校园足球几乎是不敢想象的,近两年来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下,国内校园足球开始发展,青少年联赛、冠军杯赛开办,国家领导人也在出访中表示要加强青少年培养。政策上的支持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校园足球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条路任重而道远。国内外也不乏优秀的足球青训基地值得学习借鉴,包括根宝足球基地、恒大皇马足校、山东鲁能足校等。五、关注中超市场化革新,相关标的逐一细数2014赛季中超公司和中超俱乐部的收入盈利再创新高,球市的回暖和黑幕的减少使得各路优质资本陆续关注到本国联赛,尚未完全成熟的体育市场被资本视为下一个热点投资领域。我们认为,体育产业的投资机会将是改革红利释放带来的长期价值修复,而中超作为国内足球竞技水平的代表联赛,必将不断迎合市场化革新的大势所趋,而在这股改革浪潮的驱动之下,雷曼光电、中体产业、江苏舜天等上市公司将成为最受益的投资标的。(一)雷曼光电(300162.SZ)雷曼光电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化、国际化、高品级的LED制造商。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稳定的LED封装器件和应用产品,其超高亮全彩系列、大功率多规格LED产品,涵盖全彩色显示屏、景观照明、交通信号及信息显示三大领域。自2011年起,雷曼光电就开始布局体育产业,成为年中超联赛LED设备制造类唯一合作伙伴。根据公司与中超公司签署的协议,雷曼光电在此期间为中超联赛提供赛场全彩广告显示屏设备及相关服务,通过提供LED显示屏设备置换每次中超比赛12分钟的广告时间。赛季,公司将可对外出售的10分钟广告时间销售给中超公司,剩余2分钟用于自身品牌推广,共获得1800万元的营业收入(广告收入1500万元,附加服务费300万元)。目前,公司已经开始销售2015赛季中超足球联赛商务权益。日,雷曼光电与山东爱达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超广告资源销售合同,将公司拥有的中超足球联赛2015全赛季16家俱乐部240场中超比赛2分钟的球场LED显示屏广告展示时间对外进行了销售,交易金额800万元,价格较之前明显提升,标志着公司在体育传媒领域的商业价值得到进一步确立并获得认可。雷曼光电总计拥有2015赛季中超足球联赛的12分钟商务权益。除了与中超公司现有的战略合作之外,公司坚信中国足球联赛的商业价值处于持续上升趋势,积极开发体育传媒领域的商业价值。公司在中超合作运营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已成为超过12家中甲联赛俱乐部成员的赞助商和合作运营商,并将通过广告运营等商务开发方面获得更高的话语权,正在复制中超模式,战略性前瞻布局。公司将进一步打造优势体育营销平台,与赞助商、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足球联赛的商业价值,同时赞助商借助足球联赛的营销平台,获得比赛现场的显示屏广告推广时间、比赛的电视和网络转播宣传、比赛球票上品牌LOGO的推广机会。(二)中体产业(600158.SH)中体产业成立于1998年3月,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和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等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规模最大的股份制企业。中体产业作为体育总局系统中目前唯一上市公司平台,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丰富的业内运作经验。公司始终坚持将体育产业作为立足和发展之根本,主营业务涉及复合型城市体育地产开发、赛事管理与运营、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休闲健身、体育经纪、体育彩票、体育设施设计及建设。体育地产:已从单纯的住宅建设发展到开发运营城市体育综合体与中央体育商务区,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国内唯一的纵贯体育场馆前期规划、设计、建设、内容提供和长期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商,拥有多家专业公司。体育服务:以奥林匹克推广、大型赛事运营等业务为核心,为企业和城市提供全面的体育营销与推广服务。在赛事管理与运营方面,公司目前拥有环中国自行车赛、北京马拉松、职业高尔夫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的运营权。体育彩票:拥有覆盖终端硬件产品、系统软件、游戏玩法等彩票全产业链的开发运营能力,是行业领先的电脑彩票终端设备、彩票计算机交易系统、彩票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彩票市场运营管理服务产品的供应商与服务商。其控股子公司(45%)北京英特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体彩中心彩票终端机指定供应商之一,为全国25个省市级体彩中心提供彩票终端机及售后服务。(三)江苏舜天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国信舜天俱乐部的直接赞助商。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三十余家,业务范围已拓展至进出口贸易、国内贸易、股权投资等诸多领域,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持有上市公司50.32%的股份。2000年1月,大股东江苏舜天国际集团和江苏省体育局共同建立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2011年国信集团收购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正式成为江苏足球俱乐部的投资方,目前俱乐部隶属于江苏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是中超联赛的传统劲旅,自2008年升入中超联赛以来从未降级,曾获中超联赛亚军、足协杯冠军,在2014赛季排名第8。除俱乐部外,母公司国信集团旗下有国信帕尔玛足球学校、南京体奥中心经营管理公司、南京畅游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等资产,在体育产业中有重要布局。六、风险提示1.国内体育产业市场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行政干预风险较大;2.足球政策落地时间和推进进程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报告作者:广发造纸轻工李音临,申烨)体育大生意微信号: sportsmoney产业资讯
体育赞助也许是最好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会城市发展潜力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