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异常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后有所改变是怎么回事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人所有资料均来自网络,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学习交流使用。 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本人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T波改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T波改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7:12:0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T波改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T波低平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我的图书馆
T波低平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图解T波低平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钟杭美
心电图T波是心室复极波,正常情况下T波形态呈圆顶型,占时较长,从基线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两支不对称,正向T波,升支稍长于降支;负向T波,降支稍长于升支,其方向与同一导联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若V1导联向上,则V2~V6导联不应倒置。T波的振幅除Ⅲ、aVF、aVL、V1~V3导联外,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在胸导联有时高度可达1.2mV~1.5 mV尚属正常。单纯T波改变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其形态表现为T波低平、平坦、双向、倒置及高尖,其中以T波低平最为常见,它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非心脏疾病。因此,掌握T波低平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了解其临床意义,才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1 T波低平的心电图诊断
1.1 单纯T波低平的诊断标准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当T波的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即为T波低平;而当T波的振幅在Ⅰ、Ⅱ、aVL、V4~V6导联为0.1~-0.1mV,其中Ⅰ、Ⅱ、aVL导联的R波振幅>0.3mV即为T波平坦。单纯T波低平、平坦可出现在多数导联,临床少数正常人在Ⅲ、aVF、aVL、及V1~V3导联可出现T波低平。见图1。
图1 一例健康女性,Ⅲ、aVF导联T波平坦、低平静态心电图
1.2 TV1>TV5、V6伴V6T/R<1/10的诊断标准
是指V1导联T波正向,振幅>V5、V6导联,TV5、TV6均直立且V5T/R>1/10伴V6导联T波振幅<R波的1/10。
1.3 T波低平与T波倒置、ST段改变并存
T波低平可独立出现,也可以与T波双向、倒置同时出现,特别是常常伴随ST段改变,多出现于ST段呈水平型压低≥0.05mV或上斜型压低≥0.075mV时。
2 T波低平的病因
临床上任何引起心肌复极异常的因素都可能引起T波的相应改变,而T波低平尤其是伴随ST段改变的常见病因有冠状性(简称)、、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更年期)、电解质紊乱、、心、神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等。
2.1 冠心病心肌缺血
临床上只有冠心病患者发生的ST-T改变,才能诊断为心肌缺血。一般认为,单纯T波低平、平坦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有限,但是如果T波由原来的直立转变为低平、平坦且同时出现ST段改变,并随缺血症状消失而恢复时才更支持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见图2,动态心电图(AECG)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后ST-T改变,其中Ⅰ导联T波形态随缺血程度的加重和缓解由直立、倒置转为低平。此外,传统的观念认为持续性T波低平、T波双向或浅倒置伴随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并出现于多数导联,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但有学者认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ST-T改变)实际并不存在,属于一种推测性、主观的判断,心电图存在持续性ST-T改变时,多数由其他因素引起。
图2 一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后ST-T改变动态心电图
(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心前区、心悸1月,加重2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ROMAN II级。A为患者夜间睡眠时,心电图正常[T波均直立];B为患者夜间上洗手间后床上休息,突感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心电图示STⅠ、Ⅱ、Ⅲ、aVF、V3~V6呈水平及下斜型压低0.075mV~0.45mV,伴T波倒置及负正双向[注意TⅠ倒置],STaVR、aVL呈弓背型抬高0.1~0.20mV;C.为患者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示STV5、V6呈水平型压低≥0.05mV,TⅠ、V6低平。患者于2天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左主干开口重度狭窄。)
近年来,也有学者研究发现,T波低平的患者特别是局限导联的T波低平者有将近半数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但T波于广泛导联低平者,冠心病的可能性则很小。
2.2 高血压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心电图常见T波低平、倒置伴随ST段改变,见图3。晚近有研究表明在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心电图Tv1>Tv5、v6伴v6 T/R<1/1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T波改变与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高血压可使全身动脉玻璃样变,轻度高血压随着病程发展(即使冠脉造影正常),也会因微动脉血管壁逐渐增厚,管腔相对缩小,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顺应性下降,左室负荷加重,致功能受损,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室肌的复极,引起T波改变。
图3 一例高血压患者T波普遍低平静态心电图
(患者女性,66岁。血压增高十余年。临床诊断:高血压Ⅱ期。心电图示多导联T波低平伴随ST段及U波改变。)
2.3 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更年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临床上尤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假性心绞痛,易与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混淆。其心电图特点主要是缺血型ST段压低及T波改变(T波低平、倒置)。许多研究发现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相应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的AECG中ST-T改变率明显高于男性;ST-T改变特点是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基本正常,而在日间活动或心率较快时出现ST-T改变,提示围绝经期妇女ST-T动态改变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见图4。
图4 一例围绝经期综合征T波低平、倒置动态心电图
(患者女性,52岁。临床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T波改变[多导联T波呈低平及倒置],发生于上午步行活动时。全程监测显示大多数时间多导联T波低平及倒置。)
2.4 低钾血症
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钾低于3.5mmol/L时,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低钾血症。其心电图特点为血钾轻度降低时,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随着血钾浓度进一步降低,T波可变为倒置,ST段也相应压低,同时出现U波振幅增高达0.1mV以上,甚至可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以V3导联尤为明显,U波可与T波融合成驼峰状,使Q-T间期显著延长。见图5。
图5 一例低钾血症患者T波低平伴随ST段及U波改变静态心电图
(患者女性,61岁。临床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实验室检查:血清钾浓度2.8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STⅡ、Ⅲ、aVF、V4~V6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0.10mV,伴T波低平及负正双向;UⅡ、Ⅲ、aVF、V2~V6振幅>1/2T,符合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
2.5 心肌炎、
心肌炎患者时常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ST段压低,但病情改善后可恢复正常。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可长期存在,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时心电图则表现为Ⅰ、aVL、V3~V5导联T波深倒置,近似“冠状T波”。
3 T波低平的分类与发生机理
T波(低平或倒置)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根据QRS波群是否增宽来区别。原发性T波改变受很多因素影响,诸如运动、左室壁运动异常、过度换气、体位、冷水浴、发热、冷饮、药物、焦虑、内分泌异常等等,是由心室肌复极的一致性改变所致。而继发性T波改变多为某些疾病所致,如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电解质紊乱、、心肌炎等等,是由于除极顺序改变所引起T波异常。
4 T波低平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意义
由于T波低平出现于多种疾病和诸多因素,心电图为非特异性T波改变,因此,T波低平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意义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临床诊断而不是单纯的心电图特征。当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并伴随ST段改变时,应该特别注意是持续性变化还是动态(一过性)变化,如果持续存在,多数不是心肌缺血或冠心病所致,但如果与胸痛有关,有可能是心肌缺血所引起;但单纯T波低平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不敏感,尤其是无症状女性患者,在心电图出现T波普遍低平或浅倒置时,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要特别慎重。此外,在心电图上QT间期是否延长有助于T波低平的鉴别,QT间期明显延长者见于低钾血症;QT间期轻度延长见于心肌炎、心肌缺血等;而正常变异引起的T波低平,QT间期一般不延长。
总之,尽管T波低平是异常心电图,但其病因既有心脏又有非心脏性因素,影响因素诸多,而心电图又缺乏特征性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依靠T波低平来诊断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国际指南2009建议心电图报告中应描述T波形态的异常,识别相关ST段改变,而且临床医生必须密切结合患者年龄、病史、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综合进行判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运动平板试验T波改变&后颅窝及左中颅窝蛛网膜囊肿&CA125轻度升高★&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
综检诊断&Revised Diagnosis
<span TOKEN="term" ALIGN="top" TEMPVALUE="bigtxt" NEEDFLAG="0" COMMENT="综检诊断y" DID="-DB29-423D-A6B6-A" SID=".运动平板试验T波改变
2.后颅窝及左中颅窝蛛网膜囊肿
3.CA125轻度升高&#9733;
4.浅表性胃炎(I级)
5.钼靶双乳增生症 BI-RADS 2 级
6.尿隐血2+
7.慢性宫颈炎 宫颈糜烂
8.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9.部分空蝶鞍
10.慢性咽炎
11.声嘶&声带息肉术后
12.右眼弱视可能
13.右肺上叶钙化结节
简要病史&History of Admission
&&&&持续性头部隐痛4-5年,劳累后头晕,常有心慌胸闷,持续数秒自行缓解,对青霉素过敏,近期体重无变化,食欲、睡眠、小便正常,有便秘。父母亲健康。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身高157.0cm,体重48.1Kg,体重指数19.5,腹围81cm,臀围90cm,血压100/70mmHg,脉搏76次/分钟,心律齐,心脏无杂音,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结节,肛检正常。
专科情况&Special
五官科:无鼻出血,无打鼾,鼻中隔正常,扁桃体正常,咽部慢性炎症、声嘶、两
年前声带息肉手术,间接喉镜下声带未窥清,外耳道未见异常,鼓膜正
&常,听力正常。
眼& 科:结膜正常,角膜正常,晶状体正常,眼底右眼弱视可能。
妇& 科:经初潮年龄14岁,月经规律,生育次数4次,首次生育年龄22,人工喂养,
&外阴、阴道正常,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子宫大小正常。
化验阳性结果&Test Positive Results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测定(Anti-HBc):5.17 ↑;
尿隐血:2+ ↑;
尿红细胞:8-10/H&;
CA125:35.3 ↑&0-30.2U/ml&;
辅助检查结果&Special Exam of Area of
双侧乳房钼靶:双乳增生症,BI-RADS 2 类;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随访。
胸部平扫(双源):右肺上叶钙化结节。
电脑多导联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运动平板心电图:阴性,ST段未见明显改变,恢复期1分至1分半V5-V6导联T波低
&&&&&&&&&&&&&平;恢复期1分V3导联T波倒置,至结束呈正负双向。
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浅表性胃炎(I级)。
MR颅脑:1.后颅窝、左中颅窝蛛网膜囊肿& 2.部分空蝶鞍。
MR上腹部肝胆胰脾:上腹部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三尖瓣轻度反流。
超声: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综合分析&Comprehensive analysis
&&&&常有心慌胸闷,持续数秒自行缓解,心电图正常,运动平板试验虽阴性报告,但TV3倒置、V5-V6低平,提示前降支和回旋支前侧壁部位可能存在缺血,心慌胸闷症状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心脏彩超三尖瓣轻度反流,瓣膜形态、心腔大小结构正常,血压血脂血糖血粘度均正常,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劳,睡眠保证,万爽力改善心肌供血促进心肌供能,胸闷痛发生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持续性头部隐痛4-5年,劳累后头晕,磁共振后颅窝及左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大小分别约1.5cm和1.2cm,邻近脑组织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居中,每年复查,观察囊肿变化,症状明显时专科处理。
CA125轻度升高,超声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建议1个月后复查CA125观察变化。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I级,规律饮食,回避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食物,睡眠保证。钼靶双乳增生症,BI-RADS
2级,CA153正常,良性改变,每年检查。尿检隐血2+,B超未见肾结石及肾盂积水,多饮水,注意休息,2周后复查尿常规。妇科检查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分泌物、宫颈涂片正常,每年复查,有症状时妇科诊治。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说明曾有病毒进入体内,产生抗体,每年复查肝功、两对半、AFP、B超。磁共振部分空蝶鞍,多数临床意义不大,每年复查。五官科检查慢性咽炎,预防感冒,避免烟酒刺激,定期检查。两年前曾行声带息肉手术,五官科检查声嘶,间接喉镜下声带未窥清,必要时电子喉镜检查。眼科检查右眼弱视可能,必要时眼科进一步检查。CT右肺上叶钙化结节,为陈旧性病变,可能曾有结核已痊愈,每年检查。
综检建议&Final
<span TOKEN="term" ALIGN="top" TEMPVALUE="bigtxt" NEEDFLAG="0" COMMENT="综合建议y" DID="1B91D13B-ACF7-43BD-94C5-9C3251EACF4E" SID=".运动平板试验T波改变
三尖瓣轻度反流
& 建议:&#9312;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劳,睡眠保证
&#9313;用药 万爽力 20mg 3/日
&&&&&&&&&&&&&&&硝酸甘油片
0.5mg 胸闷痛发生时含服
2.后颅窝及左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每年复查观察囊肿变化,症状明显时专科处理
3.CA125轻度升高&#9733;:建议1个月后复查CA125观察变化
4.浅表性胃炎(I级):规律饮食,回避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食物,睡眠保证
5.钼靶双乳增生症 BI-RADS 2 级:每年检查
6.尿隐血2+:多饮水,注意休息,2周后复查尿常规
7.慢性宫颈炎 宫颈糜烂:每年复查,有症状时妇科诊治
8.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每年复查肝功、两对半、AFP、B超
9.部分空蝶鞍:每年复查
10.慢性咽炎:预防感冒,避免烟酒刺激,定期检查
11.声嘶 声带息肉术后:必要时电子喉镜检查
12.右眼弱视可能:必要时眼科进一步检查
13.右肺上叶钙化结节:每年检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窦性心律91/分,T波改变,活动一下气喘其余没有体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窦性心律91/分,T波改变,活动一下气喘其余没有体征
医生回复(1)
病情分析: 从医学上讲窦性心率不齐分两类一类是呼吸性、一类是非呼吸性,前者主要是与生理性变化有关,属于正常的,不需要进行治疗。后者多半出现在某些心脏病中,同时伴有心电图的其他改变,容易发现。意见建议:单纯的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是属于正常的,但是不能够代替所有的检查,如果其他的检查都正常的话就可以不用管它.祝宝宝健康运动试验QT离散度变化与心肌缺血和T波改变相关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来源:&&&
  程远植 熊岗&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QT离散度(QTd)变化与心肌缺血和T波变化的相关性及评价QTd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4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而静息心电图正常,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冠心病组)和168例静息心电图有T波低平、双向、倒置或有u波,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正常,并经冠脉造影及其他检查除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组)。观察两组平板运动试验QTd 的变化与心肌缺血和T波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假定QTd>50ms为异常) 冠心病组运动前QTd &异常率为18%,运动后为80%。非器质性心脏病组运动前QTd 异常率为84%,运动后为12%。QTd的变化与T波改变相关,r=0.86 , P<0.01;与冠心病运动后单纯缺血性ST段下移无相关性。结论 运动试验QTd变化与心肌缺血无相关性,QTd 异常不能判断心肌复极不均一性进而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猝死,而只是反映T波非特异性异常的一个粗浅的量化指标,对QTd的临床应用宜慎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程远植
  【关键词】QT离散度 ; 心电图 ; 运动试验
  Stud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or T wave changed and QT dispersion during the exercise test&
CHENG Yuanzhi . XIONG Gang
  Wuhan Asia Heart Disease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 Wuhan 430022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or T wave changed and QT dispersion during the exercise test&& and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Methods& All subjects underwent a modified Bruce protocol exercise test and QT intervals were measured manually at rest and& exercise. The value of QTd was calculated a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ngest and the shtest measured value in each of the 12 ECG leads. &Of 410 patients studied , 24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168 patients with non-heart disease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other examine, ECG was normal before exercise test and was abnormal after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ECG was abnormal of& T wave inversion& low and discovered u wave before exercise test and was normal after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non-heart disease .Results& QTd&& were abnormal& before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that& was& 18% and 80% after& exercise.& QTd&& were abnormal& before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non-heart disease group that was 84% and& 12 % after exercise .Conclusion Increased& QT dispers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n increased risk f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sudden death. Abnormal& QTd&&& could not forecast& the patients’ prognosis . Nevertheless, according to all mentioned acts the only serious interpretation of increased QT dispersion is that it reflects unspecific T wave changes. At present , the QTd should& be& read with caution.
  【Key wds】QT E exercise test
  &&& 自80年代Day 和Campbell等[1,2]提出应用体表心电图(ECG)测定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以来,由于方法简便,很快被临床采用,有关QTd的论文大量涌现。大多作者在首先肯定这一指标能预测心脏猝死的前提下,应用这一指标来解释临床现象和评价某些治疗效果,而探讨QTd本身的可靠性和其发生机制的临床研究论著较少。为此,对我院2000例平板运动试验中选择410例测定运动试验前后QTd的变化,来探讨QTd异常与心肌缺血和T波改变的相关性及运动试验QTd变化的发生机制。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对我院近两年来做平板运动试验的2000例病人中,选择静息心电图正常,平板运动阳性并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242例,其中男196例,女46例,平均年龄52±4.6岁(冠心病组)。和静息心电图有T波异常并经冠脉造影和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平板运动试验时心电图T波恢复正常的168例,其中男26例,女142例,平均年龄46±5.2 岁(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对比两组病例运动前后QTd 的变化。
  1.2方法:美国GE公司Marquette Case 8000型平板运动试验系统,在静息状态和次极量Bruce方案运动时及运动后6分钟内,用体表6导同步心电图每2分钟描记1次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T波改变及缺血性ST段下移最大的2次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纸速25mm/s 。每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均值,单人手工测量,分别得到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 计算QTd= QTmax- QTmin 。本研究根据文献[3]QTd >50ms 为异常。
  1.3统计学方法: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运动前后QTd变化与缺血性ST段下移和T波改变的相关性,用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冠心病组运动前QTd异常率为18%,运动时及运动后QTd 异常为80%。非器质性心脏病组运动前QTd 异常为84%,运动时及运动后QTd 异常率为12%。两组病例运动前后QTd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冠心病组运动时及运动后QTd 异常者均有T波的改变,特别是T波出现低平、双向、倒置或出现u 波,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平板运动试验后QTd 由异常变为正常者均有运动后T波由低平、双向、倒置变为T波直立。冠心病组运动后QTd异常增多主要是运动后心肌复极T环发生变化所致。冠心病组运动试验QTd 变化见图1、2,非器质性心脏病组运动试验QTd 变化见图3、4。
  图1-2:冠心病病例运动试验QTd 的变化
  图1: 静息状态时ECG QTd正常&&&&&& 图2:运动后2分钟时ECG 有ST下&
  &&&&&&&&&&&&&&&&&&& &&&&&&&&&&&&&&&&&&&&&&移及T波变化,QTd不正常&&&&&&&&&&&&&&&&&&&&&&&&&&&&&&&&&
  图3-4:非器质性心脏病病例运动试验QTd 的变化
  图3: 静息状态ECG T波低平&&& 图4:运动后2分钟时ECG的T波
  &&&&&& QTd异常&&&&&&&&&&&&&&&&&&&&&&& 恢复正常,QTd正常
  2.3 两组运动试验QTd 变化与T波变化或出现u 波相关,相关系数r=0.86,相关显著检验P<0.01。QTd变化与单纯缺血性ST段下移无明显相关性。
  3.1本组资料表明在冠心病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凡是体表常规心电图有T波变化即出现QTd.的变化,与基础疾病无关。同步导联心电图QT间期是同一心动周期QRS向量环和T向量环在不同导联轴线上的投影,额面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线上的投影即为常规心电图的肢体导联心电图,横面向量环在胸导联轴线上的投影即是常规心电图的胸导联心电图。因此,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只有一个QT间期。在任何情况下,当T向量环的形态、大小、方向发生变化时,T向量环在不同导联轴线上的投影也发生变化,特别是T环终末向量与心电图导联轴所成的角度变化起重要作用。当T向量环与某些导联平行时(θ=0。,cosθ=1),则投影充分,振幅较高,QT间期长;T向量环与某些导联垂直时(θ=90。,cosθ=0),部分投影重叠在等电位线上,T波终点就落在整个复极其活动结束之前,测量的QT间期短,而出现异常QTd。因此,QTd变化并非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而是心肌复极向量T环发生变化,在不同导联轴线上的投影也发生相应变化所致[4]。见图5。
  图5:T向量环不同形状和导联轴不同夹角与相应心电图T波及QT间期关系示意图(此图参考Kors JA[4] )
  3.2本组资料表明,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在运动后由于心肌缺血同时伴有心肌复极变化可出现QTd 异常,单纯缺血性ST段下移而无T波变化的病例则QTd无改变。因此,冠心病运动后QTd异常率增多并非直接系心肌缺血所致,而是出现继发性T波改变所引起。非器质性心脏病在静息ECG因其他原因引起的复极异常也能导致QTd 异常,运动后T波恢复正常而QTd 亦恢复正常。通过运动试验而出现的QTd 变化表明,当T波的极向、振幅和形态发生变化时QTd 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QTd异常仅提示T向量环(常规心电图的T波)的极向、振幅和形态变化的一个非特异性量化指标。
  3.3在静息心电图异常而冠脉造影正常并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例QTd 异常显然不能提示患者会发生室颤或心源性猝死。在冠心病组静息状态QTd 正常也不能提示患者预后良好。Voon WC等报道[5]健康人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QTd,在冬季也会出现异常QTd。Tomkiewicz报道冠心病和x综合征患者运动试验都出现相同的QTd变化[6]。Shimizu M观察到肥厚性心肌病在静息状态时有异常QTd,而运动时QTd反而变为正常,然而运动是肥厚性心肌病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7],因此,在临床上不看基础疾病而仅依靠QTd并无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价值[8]。
  3.4 本研究中作者在T波低平、双向的导联,发现T波终点实在难以确认,人为因素影响大。目前在测量方法上迄今尚无统一标准,有文献提出心电图走纸速度50mm/s~100mm/s为佳,认为可以减少误差[9],也有文献指出走纸速度50mm/s 使T波判断不清[10]。 QTcd的意义已受到质疑和否定[11]。QTd 重复性文献报道结果也不一致,两次测量相关系数r值大小不等[12、13]。T波终点判断方法各异。因此,QTd 目前尚不能作为一项可信赖的应用指标[14]。
  综上所述,通过运动试验而出现的QTd 变化表明,QTd 变化与心肌缺血无直接相关性,QTd 异常不能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15],而仅是一个十分粗浅地反映“非特异性T波变化”或提示“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变化”的一个量化指标[16],不能反映预后。Cole等[17]已注意到,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在ST段改变相同的情况下,心率恢复不正常者以后的死亡率明显增高。今后人们应寻找新的、能有效反映预后的无创性指标[18]。
  参考文献
  1.Campbell RWF,Cardiner P, Amos PA ,et al . Measurement of the QT interval .Eur Heart J , 1985,6 (suppl D )81-84 .
  2.Day CP ,McComb JM , Campbell RWF . QT dispersion : an indication of arrhyth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als . Br Heart J ,-344 .
  3.Brandes A, Bethge KP , Buerschaper M , et al . QT disperwion in healthy subjects . JACC, suppl );509 A .
  4.Kors JA , Van Herpen G , Van Bemmel JH . QT dispersion as an attribute of T-loop morphology . Circulation , 8 .
  5.Voon WC, Wu JC, Lai WT, Sheu SH.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QT dispersion in healthy subjects. J Electrocardiol& ):285-288
  6.Tomkiewicz-Pajak L, Olszowska M, Przewlocki T, et al . Changes in QT dispersion during the exercise test in women with syndrome X. Przegl Lek& ):117-119.
  7. Shimizu M, Ino H, Okeie K, et al . Increased QT dispersion does not reflect the increased regional variation of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ous activity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m Heart J& 8-362 .
  8.Englund A, Andersson M, Bergfeldt L. Dispersion in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7-1075
  9.Van de Loo A , Arendts W , Hohnloser SH . Variability of QT dispersion measurements in the surface eletro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 mormal subjects . Am J Cardiol , 13 .
  10.Pye M , Quinn AC, Cobbe SM. QT interval dispersion : a non-invasive 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to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sustain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 Br Heart J , 1 .
  11.Higham PD , Furniss SS , Campbell RWF. QT dispersion and components of the QT interval in ischaemia and infarction . Br Heart J ,
  12.Perkiomaki J , Koistinen MJ , Ylt-Mayrs S . 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usceptibility to vc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after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ACC , 4 .
  13.Fei L , Statters DJ , Mrcpl ,et al . QT-interval dispersion on 12-lend electrocardiogram in normal subjects : its reproducibility and relation to the T wave . Am Heart J 4 .
  14. Rautaharju PM . QT& and& dispersion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
  Circulation ,1999 , 18; 2477 .
  15. Yelamanchi VP, Molnar J, Ranade V, Somberg JC. Influence of&&
  electrolyte abnormalities on interlead variability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times in 12-lead electrocardiography .Am J Ther ,&
  16. Kittnar O, Lechmanova M.. QT interval dispersion.. Cesk Fysiol ,&
  17. Cole CR,Foody JM, Black-stone EH,et al.Heart rate recovery after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ing an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cardiovascular healthy cohort. Am Intern Med,;552.
  18.陆再英 . QT离散度何去何从?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80.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众所周知,无症状心肌缺血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心肌缺血,导致患者突然发病致使死亡的一种急性病,但是还是有一些人认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不危险不严重,不会发生...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1.年龄:本病多见于40...
心肌缺血(myocardial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前壁阶段性运动异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