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k1乒乓球拍胶皮保养怎么配胶皮

您好,欢迎来到动库商城!
热门搜索:
400-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您当前的位置:
>> TIBHAR挺拔混动K1乒乓球套胶试打评测:德系荣耀、正手之道
TIBHAR挺拔混动K1乒乓球套胶试打评测:德系荣耀、正手之道
发布日期: 23:01:36 分享到:
40+新塑料球下,乒乓球器材细分市场的厮杀进入白热化,各大品牌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力求符合乒乓人的不断需要。比武场上论英雄,在竞争激烈的进口套胶市场,德国TIBHAR挺拔新研发推出的“HYBRID混动K1”套胶凭借“高粘性、高动力、高旋转”的卓越表现,凸显自身英雄地位,彰显了新塑时代立足乱世的英雄气概。
TIBHAR挺拔混动K1乒乓球套胶试打评测: 官方介绍
挺拔官方数据:
品名:HYBRID混动K1套胶
SPEED(速度):107
CONTROL(控制):85
SPIN(旋转):115
SPONGE HARDNESS(欧洲海绵硬度):50°
海绵硬度(国产海绵邵氏A硬度):39-40°
混动K1套胶主要科技:
延续德国挺拔套胶主流核心技术
SPI:强力速能技术
SYNT:创新针对塑料球工艺
OPTRA:优化弧线制导技术
UHR:超强旋转
“混动K1”是完全德国制造 针对中国乒乓起先进技术研发的一款颠覆性产品!
德国产正手最新利器,反手容错性更高,一旦使用非常容易上手,德国挺拔最新研发的粘性胶皮“粘弹性”表面支撑了该套胶的杰出效性比,该粘性橡胶表面提供了巨大的击球灵活性,配合中硬的大孔海绵,其优良的弹性和底劲,使出球速度更快,极大的扩大了击球的杀伤力和更稳定的飞行曲线。第二跳弧线刁钻,针对降低了速度和旋转的40+塑料球,“混动K1”让您手中的兵器瞬间优化。
令人兴奋的创新,结合了“弹弓”的原理,当球接触“混动K1”后,手上感觉球瞬间喷射出去,极高的旋转潜力,让人充分领悟“混动K1”的技术精髓所在,为您手中的利器融入了所有可能性。
TIBHAR挺拔混动K1乒乓球套胶试打评测:外观篇
“更粘、更顶、更转”,挺拔混动K1套胶是针对中国乒乓球先进技术研发的一款颠覆性产品,是一款强悍的正手粘套!
实用性的硬塑包装,正面居中的金字HYBRID K1周围红黑渐变环绕,反面是K1套胶的官方介绍。包装内的套胶还附有一张德国产胶皮保护膜(粘性套胶专用)。
德国制造,挺拔最新研发混动K1套胶的胶面“粘弹性”很有自身的特色。它的胶面柔软,弹性好。胶面硬度比狂飚3偏软一些,但“绝对粘性”不会像全新狂飚3一样能把球完全粘住。混动K1套胶粘性胶面上清晰可见的磨砂粒子很有质感,用手指划过,摩擦感强烈,粘性大,这样的设计能够突出制造击球旋转的同时也不失出球速度。
混动K1套胶胶面简洁大方,国际乒联认证(认证码74-023)、日本乒协认证(品质的保证)、TIBHAR(挺拔品牌)、HYBRID K1(套胶名称)。
混动K1套胶采用传统的橙色海绵一直是德系主要海绵配色。MAX厚度的大孔蛋糕海绵设计,提高了套胶整体的弹性和底劲,持球更深、出球速度更快。海绵发孔孔径的大小类似蝴蝶TENERGY 05和挺拔5Q。蛋糕海绵是目前针对新料时代而主要运用的主流海绵配置。(海绵发孔孔径大小对比见图:挺拔量子>优拉炸客>挺拔混动K1≈>)
混动K1套胶的胶面较厚,圆柱形的颗粒也比较粗,长度适中、排列紧密,进一步提高了套胶强劲的支撑力。
测得未裁减的重量为66.3克,是属于偏轻的一款套胶。对于目前新球底板重量普遍加重的问题,搭配混动K1套胶能够有效解决。特别对于直板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在选择底板搭配和正反手套胶时会更加自如。适中的球拍重量能够提高挥拍的摆速和保证转换的灵活性,并在长时间运动中减轻手腕负担。
TIBHAR挺拔混动K1乒乓球套胶试打评测:试打篇
通过一周,十余次试打,对混动K1套胶的质量、性能都已经比较了解熟悉。搭配内赠的胶皮保护膜,能确保套胶胶面粘性一如既往,完全不老化。
搭配:横板,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选择7层纯木底板搭配混动K1套胶于正手位试打,能使在实战中体会更加真实、贴切。套胶刷无机胶水2遍,底板刷1遍,使用银河铂力3星40+新塑料球。
正手攻球:使用混动K1套胶容易上手,手感扎实、通透感明显。内能蛋糕海绵的回弹能力优秀。小力量下击球指向性好,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中等力量击打,回弹速度非常快,虽然胶面粘性力大,但出球速度很干脆,绝不拖泥带水,在对发球抢攻和注重前三板的进攻上的信心大有提高。
攻球对比:混动K1套胶强力速能的内能海绵效果明显,快攻速度略大于狂飚3,对打新塑料球的出球速度相当满意。
正手弧圈:混动K1套胶持球感好,持球时间更长。磨砂粒子的超强粘性胶面搭配大孔蛋糕海绵的设计,摩擦能力大、旋转强,让拉弧圈球变得简单。小力量挂球、小提拉上台率高,中国式的薄摩擦也完全没有问题,吃得住球,表现稳定。中等力量拉弧圈,海绵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表现为出球速度优秀、旋转强烈、弧线更长。因搭配在形变能力强的7层纯木底板上,使得连续性好、底劲足,轻松发力就能打出高旋转和力量。并且感觉越发力、越稳定,第二跳弧线下扎明显,线路比较诡异。在拉下旋球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弧圈球对比:混动K1套胶在弧圈球的稳定性和威力上,等同于灌过胶水的狂飚3效果,混动K1套胶无需灌胶。在拉球旋转上,和大家熟悉的挺拔变革系列EL-P套胶骑虎相当,官方给出的旋转系列均为115,在实际试打中能明显感觉拉球的旋转强度。
台内控制:混动K1套胶在台内小球的处理上比较理想,依靠胶面的完美粘性,能够好的控制来球。因混动K1套胶和狂飚3套胶的胶面有一定的区别,在初几次试打时,虽有搓球下网、冒高等情况,后来通过调整板型、慢慢适应便能也能控制自如,控制容错性高。
大家都知道,粘性的胶面在长时间触球过程中,容易积累毛灰、灰尘等,需要时刻保持胶面的整洁状态。在击球前经常性的哈口气、擦一擦,或者在球后准备一瓶胶皮清洁剂。所以挺拔混动K1套胶附送的一张德国产粘性套胶专用胶皮保护膜,能够有效保持胶面粘性,清洁胶皮污垢,提高套胶寿命,十分的人性化。
发球和其他:混动K1套胶在发球环节很满意,平时习惯采用下旋球结合不转球发球手法,偶尔发奔球偷袭。对发球旋转、速度、落点的控制都比较有数。混动K1套胶在正手快带防守、台球挑打或者反手的使用都有不俗表现。
TIBHAR挺拔混动K1乒乓球套胶试打评测:总结
“德系荣耀、正手之道”,德国TIBHAR挺拔新研发推出的这款混动K1套胶在速度、力量、旋转上都有出色表现,十分适合打新材料球,也特别适合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使用。混动K1套胶“更粘、更顶、更转”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心动不如行动,还在等什么,赶快试试吧!
看完上面的“TIBHAR挺拔混动K1乒乓球套胶试打评测:德系荣耀、正手之道”比赛视频转播,您应该对下面的资讯感兴趣:
动库商城:
买运动器材上动库教你如何搭配自己的乒乓球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教你如何搭配自己的乒乓球拍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49.0劵后价
?80.0劵后价
推荐你喜欢的宝贝
请输入需要订阅的邮箱地址
接着你可以说点什么关于底板选择及胶皮搭配
我的图书馆
关于底板选择及胶皮搭配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底板的淘汰”
要让我把那篇E文的“毕业论文”重新翻译过来好象有点劲头不足,
还是先加一篇补充在这里, 那篇以后再说吧.
一. “Final 10”-(BT555, Powerplay,
YE, YAD, TL, TO, YO, YO40, KVY, WLQglassfiber).从我打过的超过30多块板中,这最后10块板之所以能成为我的选择,
是因为它们能满足我的下列要求:-都具备正手杀伤力和连续性的均衡;-都具有一定范围内较均衡的推档和横拉能力;-手感上都具有一定的“软”的感觉, 不是太硬;-板重都比较适合两面反胶,
不会太显“头重”;-板形都比较适合横拉,横打.那么, 不选择其他五层,七层,和纤维板的原因呢?
二. “五层篇” (放弃的理由)还打过BTY的Shamada,
Chinese Real, Korbel, Stiga的OC, Allround CR, 以及 Avalox 550. 其中:-Shamada 和 Real
厚度超过得去7.0mm, 拉球底劲太差, 只适合近台, 近中台; 且无形变, 横拉不吃球, 属于快攻板.-Korbel, 550,OC, Allround-CR
正手拉球低劲都不错, 蛮冲的, 但是发力要求较高. 最不好的是推挡时借力太差, 毫无力道而言.-还打过Yasaka的三层Hinoki的GX-600.
手感不错; 可惜板面太小, “甜点区” 不够, 横拉易碰手指; 板还是太厚(&7.5mm),不适合横拉及中台的发力.
三. “七层篇”(不用的原因)一直要想找一块推挡和横拉均衡的板,
那么, 一块“软或者偏软”的七层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事实是:-BTY CN7 是够“软”, 但是真的发力又缺少底劲, 而推挡又不够稳, 且对横拉来说仍然太厚,
形变不够.-777, Maxwood,CL, Powerspeed 推挡都相当好, 也不是太厚, 选择轻的也应能横拉. 但还是偏硬了一点, 正手的连续性和中台的底劲令人不满意,
且现在很难弄到较轻的了.-Rossi Fire 也太软了, 虽然底劲不错, 但完全缺乏7层的“坚挺”, 推挡太差. 而且, 所有德国造的直板 (Tibhar,
Joola, Andro), 板面均太小, 不适合直板横拉.
四. “纤维篇” (永别的缘故)为了追求“一击必杀”的快感,
曾经试过不少碳板. 正手进攻确实“爽”, 但一比赛就觉得心里没底,因为小球和防守实在不好把握.-普碳, Taksim, 都太厚, 影响小球的手感, 防守也不容易控制.-YCA,
瓦碳, 持球不错,顶对手的前冲弧圈也很好. 但“持球而不吃球”的特性令它们在正手中台底劲方面差强人意. 虽然近台的正手暴冲不错, 但横拉的连续性及弧线很差.-9th
wonder, 一块美国Spintech牌子但由德国代工的7木2碳的板, 是我买的最贵的一块板, 144美元. 因为其网站把它吹的实在太好了, 我忍不住要试试.
结果只打了两次就以80美元“卖”给了一位朋友---惨痛的教训. 板面太小, 板身太厚, 有速度但底劲差.-Juic CarbonPower, 板面太“肥”,
又长又宽, 象一把扇子, 很薄, 形变过大, 相当振手, 速度及底劲都不易打出来.-Timo Boll spirit-CS, 板面偏小, 横打不好;
正手虽然中等力量拉球蛮稳定的, 弧线也不错, 真正发大力时手感不清晰, 且似乎底劲有限; 而且推挡的手感不稳定, 该软的时候不软, 该硬的时候不硬.-Nittaku
KVC, 虽然不含碳,只有kevlar,手感算偏软, 但7.0mm厚的板身使得它没有什么形变,横打尚可, 横拉的连续性很差. 中台正手有极强的杀伤力,
反手加力推速度惊人. 因为kevlar的蓄能效应加上它的厚度,减力挡非常难, 及易出界. 小球手感不敏锐, 易冒高.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I-----“底板的择优”
其实这里要写的和那篇E文的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但考虑到很多网友对E文不感冒,
而我实在又有点懒得再去翻译它, 这个就权充它的中文版吧. 实际上就是类似的内容换个角度表述.“器材发烧”的“烧”字真是用的一针见血. 除了自己头脑发热而受诱惑的意思之外,
还有“烧”钱的意思. 而“烧”钱就体现在:买一个,不满意,处理掉; 再试一个, 还是不满意, 又处理掉; 如此循环反复. 但从正面的角度来看, 这个“烧”板的过程也就是球友们“筛选”商品的一个过程,
就象LP or GF在商场里试衣服一样. 抱着十几件一头扎进fitting room就不肯再出来.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陪我LP逛店买衣的, 看着她一会儿穿着不同的装束从里面出来,
好象在看免费的时装表演, 而我就是那个评判, 跟着自己的感觉在那“评头论足”, 倒是蛮有趣. 可是,她们就象我们烧器材一样, 似乎永远不会满意. 进出了N次,
衣服试了N堆, 出来对着早以等得两眼发昏的你说, “亲爱的, 这些都不太让我满意, 再去另一家瞧瞧吧!” 晕否? 我们挑选器材也是这样, 总是挑刺,
鸡蛋里面拣骨头. 现在我已经挑到“Final 10”了, 还能再拣出“骨头”吗? 当然能!
一. “Final 8”- YE,YAD,TL,TO,
YO,YO40, KVY,WGF首先要被“烧”掉的就是BT555 和 Powerplay, 两块分别为5层和7层中的“中庸”板. 主要表现在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当然也没什么缺点. 反过来, 套用一网友的话, 那也分别是它们的“缺点”和“优点”. 这类板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就是中等力量击球时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但是在力量稍大的时侯, 无论是来自对方的进攻还是自己的发力, 则显得手感模糊. 表现在中台发力拉冲的时候, 显得底劲不足, 不容易挂上最高的一档. 而体现在防守上,
则是“该硬的时侯不够硬, 该软的时侯不够软”. 换句话说, 想减力的时侯减不住, 想加力的时侯加不上. 这种对力量的反应使得在跟有一定水平的对手打时,
常常莫明其妙的出界或者下网,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以我的经验, Timo Boll Spirit-CS 也有这个特点, 我认为 TBS 也属于一块“均衡但中庸”的板.
根据网友doggy的描述, 好象EnergyWood也属于这种板. 它们各方面表现平平, 其中正手的底劲是我比较在乎的. 而推挡又嫌不够稳健. 说到它们的正手底劲,
其实在发力完全到位,打透板的情况下, 弧圈的二跳也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这种情形有点可遇而不可求, 倒是在对练的时侯常常能作到, 但也不容易打出来.
这种“平庸”的个性使得它们属于“遇弱不弱,遇强不强”的底板,用于平时的练习不错,有利于帮助技术“定型”. 但在比赛中缺少特点, 这对直板来说是不利的.
二.“Final 6”- TL, TO, YO, YO40,
KVY, WGFYE/YAD, KVY/ WGF. 一边是 5 层薄板里稍偏硬的, 一边是稍偏“软”的中等厚度纤维板. 都还算均衡. YE, YAD
的正手底劲差点让我把它们作为我的主板, 但它们的推挡明显偏弱, 当然这可以通过用较硬的海棉及灌胶来得到极大的改善. 即使这样, 要发挥出底劲却对体力和步法要求比较高.
同时对发力的技巧, 比如腰腿的协调用力, 重心的运用, 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体力好的时侯, 比赛中常会有“超水平”发挥. 一般情况下却常有“发挥不出来”的感觉.
对方的球质量越高,这种板越好打, 因借力打力乃其强项. 当对方球“软”时, 就要求自身主动发力多, 否则就不能打出威力. 所以这两块板常常是“遇强不弱,
遇弱不强”. 相较之下, 那两块纤维板在发力和推挡之间更为均衡一点. 因其厚度适中, 横拉的连续性也不错. 通常在对水平相近或者弱点的对手时表现还算稳定,
也有超水平发挥的可能. 所以, 这一轮被“烧”掉的就是YE/YAD.
三. “Final 4”- TL,TO,YO,YO40那么,
接着被“烧”的显然就是这两块纤维板. KVY 和 WGF 可以说是我在众多纤维板中试出的适合我打法及手感的“精品”-如前所述, 碳板不够底劲,手感不够柔和.
而玻纤比碳“软”, 且有纯木的手感, 木头适当搭配, 有相当的底劲和连续性. 因玻纤还是属于“刚性纤维”一类, 所以推挡也不错.-Arylate 试过别人改成直板的Keyshot,
Moonbeam, 手感太“闷”, 不清晰, 导致防守时易吃转, 推挡也欠力量. 当然拉冲的底劲是很好的, 因为Arylate蓄能很好. 但这是一种材料的“自动蓄能”,
什么时侯再释放出来有时用者不好把握, 发力拉/反拉易出界. Kevlar 比 Arylate “硬”, 没有那么“弹”, 手感更清晰, 更易透板, 跟木头适当搭配可以有接近纯木的手感.-可是比起纯木板,
Glassfiber 和 Kevlar的板小球手感还是不够清晰. 而且它们“软弹”的特性虽令底劲大增, 也令防守的稳健受到影响, 因为减力效果差.
四. “Final 2”- TO, YOTL, TO,
YO,YO40 是我打过的所有板中各方面都有水准以上表现的好板, 同时又不乏自己突出的优点. 它们的正手拉球的底劲和力量都让我印象深刻. “均衡但不平庸”,
或者更贴切的说, 应该是“特长突出, 性能全面,无明显漏洞”. 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 都会有上佳表现, 对体力的要求也不象YE/YAD 那么高, 球拍的控制感很好.
我基本上会保留这4块板. 但若真要我再挑出两块来, 那就是TO和YO. 因为:-同为5层板, TO的借力还是好过TL, 因其更厚. 而它们的底劲好象蛮接近的.-同为7层,
YO的形变比YO40更大, 中台底劲更强, 弧线更好,防守更稳; 而推挡方面, 虽然都有些许轻微的震手感, 但7层的结构使得它们都感觉够坚挺
五. “Final 1”- YO两块已经不多了, 且正好一块五层,一块七层,
换着玩也是蛮有乐趣的. 但我跟fireball说了, 没有“烧”到只剩最后一块板, 是不能从这个“器材学校” 毕业的. 如果假想我只能选择一块, 它会是哪个?-连老瓦都会变老,
连老瓦都会调整他的器材, 连老瓦都会离台越来越近. 我只是一个业余的, 还是打直板的. 虽然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变成以打控制球为主的打法, 离台更近点还是会对我更有利.
YO虽然中台也有令人吃惊的底劲, 但比起五层的TO来还是略输一点. TO虽然有更厚的板身, 但仞然是五层, 在近台没有七层的坚挺,实在的手感; 在来球力量不是很大时,
偶尔会觉得“发空”.-TO因为相对较厚的“力材”层, 要打透需要更好的发力, 否则手感不够“清晰”. 表现在小球方面, 手腕需用得更多. 而中台方面腰腿也要用得更多.
-TO 只有 WRB, 限制了只能挑很轻的胶皮, 不然会觉得“头重”.-Yasaka的手柄略细一些, 更易于横拉和推挡的转换.[这是根据我个人打法和手感做出的我认为适合自己的选择,只是把自己的“发烧”经历与大伙分享,
供朋友们参考, 希望不会误导大家.]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III-----“胶皮的搭配”
如果说底板选择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过程, 那末胶皮的搭配就更是如此.
虽然底板是一块拍子的灵魂, 但作为首先接触球体, 与球有最大作用面积和最长作用时间的胶皮, 它在调节整个拍子的手感和性能上,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块板的优点可能因为不当的胶皮配置而被掩盖,
而另一块板的缺点则可能因为适当的搭配而被淡化. 我在挑选底板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对眼花撩乱的各种胶皮的试验和取舍, 间中有不少体会, 想跟网友们分享一下,
也想听听不同的意见.似乎有无穷多的胶皮, 怎么去选? 当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打法和手感的要求, 这应该在挑选底板的时候就有个明确的概念了. 然后是为板搭配.
其实只要把胶皮分类, 就能大大简化这个过程. 中国的, 德国的, 日本的, 无论是面胶还是海绵, 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中国的现在有代表性的就是狂飚系列配20号或22号海绵.
德国造的最有代表性也最有市场的, 当然是它的Tensor, 如Revolution Fire, Tango Extrem, Rapid D’Techs,
Desto F1, Moristo2000等等. 但即使是德国牌子而由德国或日本制造的非Tensor类, 如Tibhar Rapid 和 Donic
JO Waldner, 由于设计理念差异, 手感也与“纯日本”的有明显不同, 尤其是在面胶的elasticity方面. 日本的又有“Tension”和“非Tension”之分,
前者如Bryce, BryceFx, C 后者如Sriver, MarkV 等等.瑞典牌子Stiga的胶皮虽然基本上都是Made in Japan,
但因Stiga与中国队的历史渊源, 它的胶皮有些异于日本胶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它们面胶的粘性更强些, 反胶颗粒更短些, 有代表性的就是它的Mendo
系列, 包括MP. 而Stiga最近搞出的ACS (Air-Capsule-Sponge)更是一种“怪物”. 象Innova, Innova UL,
在轻力“搓”, “摆短”时, 制造旋转的能力有限, 而在接发球时对旋转不整么吃, 可以放心挑打,几乎有点“Anti-“的味道. 在防守弧圈时也有这种感觉,
不论来球有多转, 都会被它迅速消化掉. 一. “中国胶”中国胶皮用过的不多, 感到自己能用的更少. G888,狂2都是用过两次便不能忍受而转手. 倒是狂3用着感觉不错.既试过国内弄的所谓“专业版”
(39度, 20号, 2.15mm), 也打过供应国外市场的DHS (20号2.2mm) 或 Nittaku(22号2.2mm). 还有Nittaku自己组装的配日本海绵的狂3(2.2mm).
还玩过Juic 出的所谓 999 精品(999 Elite).突出的体会是: 中国式的面胶最好配中国海绵. Nittaku日本海绵狂3, Juic999
Elite, 甚至Butterfly Tempest, 都在短球上令人头痛, 特别容易冒高, 而拉前冲有速度缺底劲, 拉加转不易控制弧线的长短,推挡也缺力量.狂3配中国海绵尤其是20号适应面蛮广的,
在不太硬的七层板及偏软的纤维板上我都能打. 但觉得最好是放在象YE这样稍薄的5层板上, 这样吃球更好, 更利于“打磨结合”及制造好的拉球弧线, 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5层板推挡方面的弱点,
尤其是在灌胶之后.狂3带22号海绵则更适合配那些不仅薄而且形变更明显的5层板, 比如, BT550, OC, YAD等, 可以*底板的形变来弥补22号在蓄能和底劲方面的不足,
也可以用22号在速度方面的优势来改善这些板在借力方面的缺点.二. “德国胶”我用过的德国胶皮主要是指上面提到的那些Tensor胶. 它们面胶和海绵都很软,
也很有弹性, 出球轻快. 中等力量拉球速度和旋转都不错, 但发大力时底劲就有点不足了, 感觉太容易透板了. 这在配较硬的碳素或芳碳板时最明显, 比如普碳和TBS,
表现在脱板很快, 拉球弧线平直, 旋转极弱, 方向控制很差. 而在配软的5层板时, 还是因为太易打透, 会觉得底板变成海绵的一部份, 深不见底的感觉,
影响手感的清晰度和对发力时机的把握, 导致球容易“发飘”, 除了没有底劲, 方向控制同样差.对比之下, 这些Tensor 配略硬的7层板时, 表现却非常不错,
手感, 弧线, 控制都好不少. 既能打出Tensor的旋转特性, 又能充分发挥出7层板的那点不多不少的底劲. 当然, 偏软的纤维板和略厚略硬的5层板也能有较好的效果.值得特别一提的是Moristo2000这块胶,
顶皮较厚, 磨擦力很好, 在近台时用“纯磨擦”的方式拉球也有相当好的表现, 尤其是在配较硬的板的时候. 而在灌胶之后用打磨的方式拉球, 简直就是 “dream
come true”; 小球方面则有出人意料的控制感, 搓球,摆短很容易能回出又短,又转的球. 这些方面实际上有点中国胶的某些特点. 而在中台,甚至远台的底劲上,
远远超出其它所有的德制Tensor(不包括3G的Tensor, 因为我没用过, 没法说), 直追灌胶后的传统日制胶皮. 除了有点重及容易“内卷”外,
绝对是Tensor里面我的favorite.三. “日本胶”日本胶的适应范围最广, 与五层板, 七层板和纤维板都能有很好的搭配. 但我的经验,纤维板最好配日本胶.
其中Tension类的适合配手感更偏软些的板, 厚点也无妨. 而那些稍薄稍硬些的板, 则配“Non-Tension”的会有更好的手感.-这类胶里non-tension的我认为有3种(下面的特性都是指在灌胶的情况下):1.面胶较“脆”的,
以Butterfly的Sriver系列为代表,需要发力才能打透顶皮而发挥海绵的作用,但蓄能效应最好,底劲最强. 适合配较硬的7层或碳,芳碳, 能让这些板的固有底劲得到充分发挥.
配稍硬的5层也行.2.面胶较“软”的, 以Yasaka的MarkV系列为代表,更易透到海绵而发挥其作用,但没有上面那种蓄能好,需要一点底板的帮助. 适合配5层或不太硬的7层,或软一点的纤维(纯Kevlar
or 纯芳基).用Max的也可以配不太厚的碳,芳碳. 3.面胶较“韧”的, 以JO, Coppa系列为代表, 德国造的Rapid也属此类, 面胶既吃球弹性又好,容易透到底板,蓄能在3者中相对最弱,所以更适合放在反手.
配各种板都不错, 但最好不要太硬太厚的, 否则弧线不好; 也不要配太软太薄的板,不然会象Tensor那样“发飘”,只不过没有那末严重罢了.-而Tension类的Bryce,
BryceFX, Cermet, 包括 Stiga 的 Mendo MP, 则是:面胶比上述第一种还要“脆”, 而海绵则更软些, 需灌胶以使面胶和海绵的弹性达到更平衡一点,
这样整个套胶有更好的“一体”感. 它们的蓄能效应更接近上面第一种,但出球更快些. 适合配吃球时间长但弹性又好的板, 板的面层最好不要太硬, 我觉得Hinoki,
Limba比 Koto更好. 这类胶还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灌胶之后发力击球时“音响”效果巨好, 如果你想分散对手的注意力, 或者吸引旁边MM的注意力,
它们绝对是你最好的选择, 只是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先被分散了就行了, 哈哈!实际上, Moristo FG 的手感有点跟这类日本Tension胶近似,
尤其是在灌胶之后. 我认为它是Moristo系列里的异类,与Moristo, Moristo2000的手感都有明显不同. [一点体会, 稍微总结了一下,
仓促地写出来, 可能条理不够, 反正大家一起讨论.]
编辑人:ouwen
关于底板的讨论新闻来源:乒乓视频网&&作者:转贴&&更新时间:&&点击次数:331
--------------------------------------------------------------------------------
& & 我们刚开始打球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这支拍子弹性大些,好打一些”,或是“这拍子弹性好大,有点不适应啊”。
  当我们的水平已经入门之后,随着周围球友的增多和水平的提高,也许又会有人对着你那支相伴多时的球拍说,“这拍子底劲不行,换一支吧”。
  于是我们跑到球具店里,想换一支兵器,但面对眼花缭乱的东东却又一时不知所措,这时也许你会在商家的柜台里找到一本某厂商的器材目录,翻开里面,花花绿绿的图片下面,往往又标着这样两个指标:“速度”和“控制”。
  速度、控制、底劲、弹性——四个名词纷至沓来,你是不是会有点糊涂了呢?不妨让我们共同来一次讨论,好好的“打破沙锅问到底”。
  要清楚理解这四个名词的含义,先要从乒乓球的击球原理说起。
  乒乓球运动的核心在于碰撞运动,即通过运动员作出技术动作,使球拍与球体发生碰撞,碰撞瞬间球体获得一定的动量(P=MV)。这里的V,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球体沿弧线向前飞行的线速度,二是指球体自身旋转的角速度,相应的,乒乓球运动中就存在了速度与旋转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
  在乒乓球运动的早期,限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器材的制造水平,球拍相当于一个刚性物体,即球拍触球瞬间其形变极其微小,以至于无论在我们的手感上还是在出球的性质上都表现不出来。此时球与球体的碰撞,在击球性质上的外在表现往往是声音清脆、停球时间短、球飞行弧线曲度小、球的飞行速度随飞行距离的增加而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然而,奥地利那位法律大学生将海绵首次应用于乒乓球拍的灵光一现,为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纪元微启了一道门缝……不久,日本人弧圈球的发明终于令沉重的闸门徐徐打开,迎来了一片灿烂的新天地……时至今天,乒乓球器材的花样已经多到了有的人恨不能要强制统一的地步,处于这项运动核心地位的球体与球拍之间的碰撞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整体而言,球拍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形变能力——购买海绵时要捏上一捏看其恢复的快不快,底板厚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打球中会觉得“震手”;击球瞬间停球时间显著增加,高水平运动员的球拍更尤如有粘性一般能配合其灵巧的手腕细腻的手感加以千般变化万般微调;击球时只听“哧”的一声闷响球也可以如箭离弦猛串出去,落在台面上还能如脚底抹油一般愣从你眼皮底下滑过;球在空中的轨迹,既可如被盖庭讥讽为“两面放高球”的阿佩依伦们的高吊弧圈,也可似盖庭塞弗一般咄咄逼人;更不用说有时看起来温柔如水的小小银球,晃悠悠来到你的面前,跳起后却突然现出顾大嫂的本性……这一切的一切,就源于你我手中的球拍,已不再似过去的钢板一块,而更像是弹簧。
  从纯理论上来看,过去的碰撞,鉴于球拍形变很小,其动量和能量的传递过程可以近似的用 [MV的改变量]=FT来表示(这里我们仅讨论线速度V),其中MV即球体所具有的动量,FT表示击球过程中运动员赋予球体的冲量,其中F即球体的受力,T即球与球拍的接触时间即“停球时间(dwell
time)”,来球本身具有一定的线速度因而具有一定的动量,而在冲量作用下其回球的动量发生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发生改变。过去的技术动作尤其攻球技术以撞击为主,出球的初速度快,底板质硬(国产老底板可都是号称从楼上摔下去都不会摔烂的)而厚(彼时底板多为七层甚至九层)、重(大都在90-100g以上),形变能力小,停球时间短,硬、厚取其容易借来球之力,厚、重因可增大球拍挥动中本身具有的动量。
  而今天的碰撞过程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球拍更接近于一个弹性体,其形变能力无论在我们自己的手感上还是出球性质上都体现的愈加明显,与来球接触后,柔韧的木质可以保证球体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与球拍的相对速度趋近于零——即停球时间大大延长……虽然球拍目前——包括在可以预想的未来中——其性质都还不会完全等同于弹簧,但看看弹簧与物体碰撞时的物理公式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今条件下球与球拍碰撞的这一过程:F=KX——即运动物体与弹簧接触并致其形变的过程中,物体所受到的弹簧施加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弹簧的形变程度之积相等。换言之,对于同样一个弹簧,其形变越大,对向之施压的物体的反作用越大;面对具有同样动量的物体,弹簧弹性系数越大则反作用越大。这就好比拉弓,只要弦还绷的住,你拉的越满,蕴含的力道就越大,射出的箭也就更具威胁。
  那么,今天的球拍,怎样才能算速度快、控制好、底劲足、弹性佳呢?
乒乓球的击球速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来球着台后弹起的第二弧线的飞行时间,二是指球被击出后回球到落到对方台面前的第一弧线的飞行时间。当然,最后的击球效果还与回球在对方台面弹起后的飞行状态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速度,并非以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少米/秒的标准来衡量的,而是指球体在一定距离中通过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快。传统的快攻打法,站位近而动作小以缩短来球的第二弧线飞行时间,力争在上升期击球并尽量压低弧线以缩短回球的第一弧线飞行时间,往往使对手感觉自身动作慢了一拍而反应不及;与此相应的,传统底板与球接触的停球时间短(脱板快),从而减少了球在接触瞬间的延搁,有助于提高出球的初速度,通俗的说“一碰即飞”。我们通常说某块老底板,比如老红双喜、老盾牌、老双鱼、老流星、老友谊、金友等等的速度快,主要就是指其出球的初速度快,同时便于借对方来球之力回击。但必须看到的是,一来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球在飞行过程中速度直线下降,结果造成看似来势汹汹的快攻只需适当退台即可从容应付;二来停球时间过短,使得选手来不及作出微调——因为击球过程实质上是手上神经系统本体感受器感受来自球拍的外界刺激再将刺激传导给神经中枢由中枢作出适当的条件反射以指导效应器(如肌肉、骨骼)作出反应的过程,而刺激没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是难于引起神经系统足够的兴奋的——其结果必然是技术发挥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击球质量和战术效果打了折扣。
  随着乒乓球技战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旋转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传统的建立在单纯碰撞反射模型上的速度概念受到了挑战——要制造强烈的旋转尤其是击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就必须有足够的停球时间,且球拍对球体的作用力线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偏离球心;击球时更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力,注重身体重心的运用,动作幅度增大,站位逐渐靠后,相持球日益增多,击球时间趋晚,过去的快攻模式更多的只能用以加快衔接、争取主动而缺乏一板毙命的威力;发接发水涨船高,相持球变化莫测,要求选手处理球的细腻程度更高……凡此种种,使曾经是一代球迷梦寐以求的老红双喜们成为了历史,而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的国产底板新生代和伴随改革开放涌入的进口底板则在专业市场取而代之、二分天下。
  现在的底板,相对较软而薄,多为五层,木质较柔韧,借助于这些特性,其触球后能适当延长停球时间并由于来球的冲击力和选手的迎球挥拍而产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将球“吃”住使选手有充分的时间摩擦球和进行各种微调,当形变达到最大程度时,形变开始回复并在瞬间将球加速弹出。这种过程在一些进口的ALL+~OFF-底板上体现的尤其明显,甚至有的型号由于板身太薄形变太明显传递到手柄上的震动感太强而产生了所谓“震手”的感觉,比如DONIC
WALDNER DICON、YASAKA EXTRA、BTY KORBEL等。由于停球时间的延长,此时球的出手速度看上去并不算很快,显得击球节奏稍慢,但由于球拍回复的过程中将形变所蕴含的一定能量释放出来并传递给球体,故球脱离球拍瞬间的实际速度未必慢于传统“一碰即飞”的硬质底板的脱板速度,而且由于大大增强了旋转的原因,球在飞行过程中受空气阻力而引起的速度衰减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往往在对方台面着台弹起后由于受台面所给磨擦力与反弹力的合力作用而呈加速状态。鉴于此,我们对底板的速度性能的理解似也需要更广义一些。当然,通常来说,我们所谈的底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指的是传统概念。
  对于主要建立在形变基础上的底板而言,其速度性能的表现大致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
  1、来球速度:来球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冲劲越强,则造成底板形变越厉害,相应的反弹也会越强劲。
  2、底板形变后的回复能力:任何碰撞过程都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衰减,就好像一个标准的乒乓球从30cm高处落到一张标准的台面上弹起的高度只会是23cm而不是更多,底板形变中所蓄积的能量也绝非能够百分之百的传递给球体,其回复能力越好则球体回弹时获得的动能也越大。或者说,既要吃的住,又要弹的出。这里就包含了一个矛盾,即底板材质越软,停球时间就会越长形变也可以越大,F=KX中的X也就越大,但此时K也相应下降,极端推论如乒乓球落在一块柔软的浴用海绵上,球会深陷海绵之中,形变是最大了,停球时间更是无限长了,但球也弹不起来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材质选用和搭配上想办法,尽可能寻找韧性好的材质,以获得最佳的形变和回复能力。于是,当制板专家视线范围内合适的天然材质都被用上之后,合成纤维的引入自然水到渠成——碳纤、芳纤、玻纤等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远非天然木质纤维可比。
  3、选手挥拍的速度:选手挥拍动作越快,球拍触球瞬间球与球拍的相对速度越大,给予球拍拍身的冲击力也越强,相应的形变也越厉害。
  4、触球瞬间来球与球拍所成夹角:夹角越大或说越接近九十度,则来球线速度在垂直于拍面方向上的法向分速度越大,给予底板的撞击力越大,形变亦相应增大。
  由此看来,一块底板在实际击球过程中在速度方面到底能发挥多大威力,并不像厂商们器材目录上标个“速度:X”那么简单。厂商们所标称的数值,大都是以自身系列产品中的某一个型号为参照标准,在相对单纯的条件下测算得出的,既与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又含有相当成分的主观因素,不同厂商的标称值之间更缺乏可比性,因此只能作为大概的参考而不宜盲目地“唯数字论”。
  在厂商的目录上,还有一个指标与速度相伴相生,这就是“控制”——一个更模糊的概念。
  什么是控制?不同风格的选手、不同技术的运用有各自不同的要求:直拍选手希望反手吸弧圈吸的住、加力推的落点能到位;注重台内球控制的选手希望摆短摆的住而不至出台出高球;弧圈选手希望能挂起球来还能冲得出去;防守选手希望削的住那飘忽不定的高吊弧圈和如狼似虎的突击还能时不时来个逼角、转不转……而根据前面已经提过的击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要使我们对来球作出适当的反应或说运动系统表现出适宜的兴奋,外加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一定的作用时间为兴奋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而一定的刺激强度(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也是兴奋产生的必要前提——或者说,一定的停球时间才使我们来得及通过球拍对球作出感知并作出相应动作,一定程度的球感才使我们手上的感觉神经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供运动神经中枢作出准确的判断并进而向运动系统发出正确的指令。
  在一定范围内,球拍材质越软,形变程度越大,停球时间越长,则我们对球的控制就更从容,进行各种微调的机会也越大;同样地,底板材质和结构越好,就越能真实、细腻的反映来球的性质并将这些信息准确、及时地通过木纤维(或合成纤维)传递给我们。一块底板,也许其木质较软而停球时间较长,但由于木纤维质量、底板构造、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其球感并不清晰更谈不上敏锐,仅能告诉你来球大致向哪个方向、有多快、大致什么旋转,而对于来球角度、力量、旋转的细微差别则反映不够,控制性能自然不高——整体而言国产底板在这方面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另一块底板,也许其木质坚硬、拍身较厚,因而停球时间短,但其球感却很清晰敏锐,在相当短的瞬间仍然能为使用者提供足够多的来球信息,而回球是否控制的住就要看选手自身的技术熟练程度了——STIGA
Clipper Wood便是这种类型的代表;而有的底板,如AVALOX 500、STIGA Allround Classic (AC),则两者兼具,木质柔韧停球时间相对较长且球感细腻毫发毕现,自然成为经典之作。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厂商如Butterfly还在其底板性能指标中加了一项“feeling”,即手感的软硬,往往容易与控制相混淆。通常人们可能会觉得手感较软的底板较易控制,手感较硬者则相反,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将手感软硬程度与控制性能划上等号。典型的例子如Butterfly的Primorac
Carbon,加入了碳素纤维,速度快力量足,停球时间较短,更兼由于合成纤维的通病——对球感的反映和传递不如天然木纤维那么自然真实,其控制性能平平,BTY就以桧木作其表层材质,由于桧木的天然特性,使其手感有所改善,但于其控制却无实质性的帮助——类似做法在碳素底板中是很常见的;又如加入了芳基纤维的底板,由于芳基自身的特性,其手感相对较柔和,但由于芳基纤维的韧性很强,其速度很快,停球时间不长,对其控制性能也有所影响。
  再者,对球的控制是以人为主体的,因此球拍的作用毕竟只是处于辅助地位的,随着使用者球龄的增加、技术的熟练、实战经验的丰富,其大脑皮质下的运动条件反射日趋巩固,神经联系更加稳定,神经过程灵活性更高,对球的控制能力自然也日益增强,而对器材的依赖也随之减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拿着一支很破的拍子照样可以把一群蝴蝶打的气急败坏的原因。
  最后,还有几点也不妨看看:
  1、触球的是拍身,但“沟通,从拍柄开始”。精明的商家自然也不会忽略这一出彩之处,于是乎,WRB、DICON、SENSO、REFLEX System……虚虚实实层出不穷……炒作成分自然是有的,但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到底效果如何,就全看个人喜好了。
  2、拍身厚度和硬度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击球过程中震动感明显,这显然不适应传统快攻技术的需要,对在近台打颗粒胶(主要是正胶和生胶)的选手更是致命的,这就是王涛、刘国梁、孙晋、杨影、黄文冠等选手均使用相对较厚而硬的七层板的原因。
  3、若是球拍过重且其重心相对靠前,则挥拍过程中偶尔会有似将脱手之感,虽然严格来讲这并不属于控制性能的范畴,但当你大汗淋漓时确有可能给你带来不大不小的麻烦。
  4、国际赛场上刘国梁纵横驰骋,业余乒坛里反面贴块胶的直拍也忽然多了起来,而多出的这面于控球却是有利有弊——利者,增加了整支球拍的厚度,对推挡的稳定性有所裨益;弊者,原先直接贴着木板的手指现在贴在厚厚的胶皮海绵上了,“透板”感也少了些许。利大还是弊大?这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前面谈到“控制”时,我曾说过“在一定范围内,球拍材质越软,形变程度越大,停球时间越长,则我们对球的控制就更从容” 。请注意这句话的开头有一个“在一定范围内”,为何要作出这种限定呢?
  有经验的球友都知道,市面上许多成品拍尤其是那些极廉价的成品拍,在击球时会觉得球似乎出不去一般,明显感到球如同“塌”在球拍上不走了,很容易下网……这时我们会说,这拍子底劲太差。何以如此呢?原因就在于这些拍子所用木质奇差无比,根本不适宜做乒乓球拍,甚至有的还是木渣压制的夹板,球与球拍发生碰撞后,球体原先所具有的动能相当部分都为球拍所吸收而损耗掉,并且对于习惯于使用正规球拍的人而言,很难把握来球的动能和自己所爆发出的力量将在多大程度上为球拍所吸收,自然更谈不上对球的控制了——这就超出了一定的范围。
  然而,上述情形只不过是一种最单纯最明显的表现而已,通常我们可以称之为底劲不足的还有两种可能。
  比较简单的一种,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块相当硬的底板,比如国产老底板,在近台打起快攻来你可能会觉得顺风顺水,急风骤雨一般打得对手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但若你退到中台甚至远台想赶趟时髦冲上几个漂亮的弧圈时,就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你冲出的球出手时兴许有如离弦之箭,但眼见着越飞就越慢,落到人家台面上再弹起时已成强驽之末。你也许会叹曰:底劲差了点……关键何在?就在于你的底板形变能力不强或者说“动态能量贮藏”不足(另文中将有解释)。不过,个人以为,此种情形称之为“后劲不足”或“尾劲不足”也许更贴切一些。
  而后一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比如有的球友比较注重击球力量,觉得Stiga Allround Classic之类“底劲不足” ,而认为只有像Butterfly
Primorac Carbon之类的才够力;而注重控制的球友也许会持不同意见,觉得AC就很好打了,碳板太过暴力了……分歧源何而起呢?这就需要我们用相对的观点来看待“底劲”这一概念。
  大家都见过蹦床吧?节日里,小朋友们一个个在上面蹦上蹦下的别提多开心了,那蹦床也仿佛不知疲惫似的任劳任怨由着小家伙们在上面蹦哒。但不知你又是否想过,若是一个大人跳上去,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把大人再换成一只——比如大象,又将如何呢?大人跳上去肯定是无法像小朋友蹦的那么开心的;大象就更不用提了,只怕一只脚刚踏进去就只听“轰”的一声……蹦床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时,承载的负荷与所表现出的反弹能力将不再成正相关,反弹能力的增加将滞后于负荷的增加,负荷继续增大到超过蹦床强度所能承受的程度时,便连蹦床自身都成了过江的泥菩萨。同样,当我们用较轻或中等的力量击球时,底板形变所产生的回复力或许能恰到好处;当我们用大力量击球时,球体对底板的冲击可能已经超过了一定的承受限度,此时底板的发力就会不尽人意了;极限推论,假使一粒子弹迎面射来,你能指望用你的球拍——即使是Primorac
Carbon——将其像乒乓球一样打回去吗?
  球体对底板产生的冲击力与底板产生的回复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导致质变的“度”,则是不确定的——视使用者的技术风格、具体击球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来球的性质、离台的远近等种种因素而定。在“度”之内,则“底劲”尚足;超过了“度”,则“底劲”不足。正是构成“度”的多种因素复合叠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底劲”的相对性。
  “底劲”概念相对性的理解,更明显的体现在40mm大球的使用所带来的变革中。球体直径增大,在给予同等作用力的前提下,其旋转和速度较以前有所下降;要使其仍保持相当的旋转和速度,则必须施以更大的作用力,球体对底板的冲击力相应增大,“度”亦随之而变,使得原有底板的底劲相对减小,也给Oversize们的粉墨登场让出了空间。
编辑人:ouwem
国内外著名套胶介绍新闻来源:转贴&&作者:转贴&&更新时间:&&点击次数:475
--------------------------------------------------------------------------------
市场上,各色胶皮,或正或反,打着各种型号,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使用的最佳“武器”。更有甚者,在赛场上,尽管按规定可以查看对手的胶皮型号,但往往也因型号种类繁多,而自己经验不足,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
鉴于此,早就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可惜搜遍了各大乒乓网站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这类知识的文章。于是,只好自己动手,访问厂家的器材发布消息,并予以整理,以飨各位球友,也希望得到更足的补充。如下:
以速度为主的球员会较多使用,尤其是以中国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此类球拍发力打出的球会略带下旋,但在拉球及制造旋转方面不及反贴胶皮强
1. 上海冠都红双喜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最适合近台快攻打法,速度快、力量强,曾是中国传统快攻型选手们唯一的选择,如今为杨影等新一代快攻型选手选用
适合打法 快攻/旋转
特殊设计的 毫 齿数,增强了胶皮的摩?力,配上快攻海绵,击球力透底板,出球既快且转,给近台快攻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
适合打法 快攻/旋转
2. 天津金友橡胶制品开发有限公司
802-1套胶 TR-T2007 正胶
最具代表性的正胶经典产品,击球和推挡速度奇快,提拉,搓球有旋转,左推右攻或两面攻有速度。进攻型选手使用。
802套胶 TR-T2016 正胶
弹性大,速度快,磨擦力强,有旋转,“吃球”好,是一种得心应手的武器。
适于进攻型选手使用。
3.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由于反贴胶皮本身带有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故以弧圈型选手使用者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贴打快攻,主要是加强在发球、搓球方面的旋转质量。
1. 上海冠都红双喜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适合防守型削球打法,出色的控球,可制造多种旋转,落点变幻莫测。中国最早的反胶,为众多世界冠军使用,适合打法弧圈/防守
根据乒乓运动革新与运动员使用反馈信息的分析,优化高分子材料、胶粒结构,创新制造工艺的全新产品。高弹性、良好的黏性产生更强的旋转与更迅疾的球速,使球路更诡秘,完美地调和“快”与“转”的矛盾,同时加强了中远台力量,使之更适合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并能根据打法差异,产生多端变化
适合打法 快攻/弧圈
适合快攻结合弧圈打法
适合打法 快攻/旋转/弧圈
良好的控球能力加上出色的旋转,使每个防守型选手用起来都得心应手。适合打法 防守/弧圈/旋转
2. 天津金友橡胶制品开发有限公司
精品729套胶 TR-T2001 反胶
更新换代产品,在粘性好,旋转强,易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工艺,进口原材料制造,使其性能更加完美。适合于弧圆球和快攻结合弧圈球选手使用。729-3套胶
TR-T2002 反胶速度与旋转的完美组合,最适合欧洲选手使用。
适合于弧圈球和快攻结合弧圈球选手使用。
2000套胶 TR-T2003 反胶
独特的胶粒几何排列,使之更具魅力,更具杀伤力,它将速度,旋转,弹 力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天才球员问鼎的秘密武器。进攻选手使用。
729套胶 反胶
中国天津橡胶工业研究所生产的著名“友谊” 729 古医浩ぜ由现 接从日本进口优质海绵的结合,是世界一流乒乓选手最理想的武器。
郗恩庭729套胶 TR-T2004 反胶与日本海绵匹配,使用者可发挥其本身之最高技术,得心应手。
颜色 厚度 硬度 速度 旋转 控制 前冲性
红、黑 1.8-2.15 42-48 9+ 9+ 9+ 9
729-2 套胶 TR-T2006 反胶
新型产品,最能充分体现速度与旋转且前冲性很强。它具有较高的刚度又孕含着极大的弹性,持久的表面粘性和高磨擦力可以使球员的技艺得到淋漓的发挥。
适合于快攻和两面弧圈球选手使用。
RITC-729 套胶 TR-T2012 反胶
传统经典产品,它将粘性和弹性融为一体,即能保持良好的拉球旋转性,又能保证弹性的充分体现传统的制做工艺和神秘的橡胶配方设计,使之风糜全球。
适于弧圈球和快攻结合弧圈球选手使用。
729套胶 TR-T2011 反胶
反弹力特强、速度快,胶面粘性极强,使用者可发挥本身之最高技术,得心应手。
郗恩庭729套胶 TR-T2005 反胶
与H.R.S海绵匹配,充分发挥729的威力。
普及型729套胶 TR-T2013 反胶
最新推出的产品,适合初学者使用。
特制729王楠专用套胶
适于弧圈球和快攻结合弧圈球选手使用。
RITC 729精品 TR-J2019 反胶
更新换代产品,在粘性好,旋转强,易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工艺,进口原材料制造,使其性能更加完美。
RITC 729 TR-J2026 反胶
粘性好,旋转强,易控制。
RITC 729-2 TR-J2021 反胶
前冲性强,速度快,具有较强的旋转性。
RITC 729-3 TR-J2042 反胶
速度与旋转的完美组合,适合欧洲选手使用。
RITC 2000 TR-J2020 反胶
全新粒子排列,在保证旋转下击球变异。
3.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4. 河北银河球拍厂
银河9000型反胶
将现代乒乓球所需的速度与旋转完美结合,其弹性更大,出球及二跳速度更快、粘性更强,可拉出更旋转的弧圈球。
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胶皮不易主动制造旋转,主要是依靠来球的不同旋转而产生相反旋转,使用者以打法多变的球手为主。他们通常会转换不同性能的胶皮来击球,以增加在旋转、速度方面的变化。
1. 上海冠都红双喜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C8长胶 曾被世界乒坛称为“中国魔拍”,中国队的“秘密武器”。超长胶粒的不规则摆动,会产生令人瞠目的击球效果。适合打法防守/弧圈/旋转
2.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3.天津金友橡胶制品开发有限公司
755套胶 TR-T2014 长胶
具有反旋转特性,击球下沉,韧性好,回球线路飘忽不定,对弧圈球有防御作用,长期以来被称为“魔
837套胶 TR-T2015 长胶
韧性好,结构特殊,除具备长胶的特性外,还可用于攻球,可制造一些旋转,易掌握。
弹性强,摩擦力较小,击出的球速度较快,略下沉,能减弱对方拉弧圈球的威力,在控制球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不易制造差异较大的旋转变化,击球时要更多地依靠运动员本身发力。
1.上海冠都红双喜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874生胶 特殊的配方设计,特殊制造工艺,特殊的技术掌握,带来特殊的出球效果--快
速、旋转、下沉。令对手措不及防,适合打法 快攻/旋转/旋转
2.天津金友橡胶制品开发有限公司
563-1套胶 TR-T2008 生胶
新型生胶,推挡,攻球下沉,对弧圈球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介于半长胶和正胶之间的一种胶皮。
颜色 厚度 硬度 速度 旋转 控制 前冲性
红、黑 1.5-2.0 35-42 7 7 8 5
799-1套胶 TR-T2009 生胶
新型生胶,弹性大,速度快,磨擦力大,有旋转,击球下沉,适合于快攻选手使用。
适合于进攻型选手使用。
颜色 厚度 硬度 速度 旋转 控制 前冲性
红、黑 1.8-2.15 38-45 9 7 9 7
563套胶 TR-T2017 生胶
性能怪异,具有正胶粒特点,也有长胶粒反旋转的性能。
颜色 厚度 硬度 速度 旋转 控制 前冲性
红、黑 1.5-2.0 35-42 7 7 8 5
799套胶 TR-T2018 生胶
弹性大,速度快,回球下沉,旋转性能好,在速度,旋转和控制三方面具有完美的组合
适合于进攻选手使用。
3.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F.A213 生胶
防弧圈胶皮,反贴,回球下沉,吃球稳健,对弧圈球有防御作用,防守型选手使用。
1. 天津金友橡胶制品开发有限公司
804套胶 TR-T2010 防弧
RITC 804 TR-J2022 防弧
1.名称 Attack 8
厂商 Armstrong
年代 1993年
使不旋攻击成为可能的魔性胶皮。 “不旋攻击”是很少被提及的名词,这面胶皮就是专门展现不旋攻击的胶皮。对手过来的强烈抽球或下旋球,这面皮根本就不怕,不管什幺球过来,回去的都是不旋球,这就是魔法般的Attack
Attack 8的颗粒长度介于长颗与短颗之中间,有不旋攻击的效果。 颗粒的排列有L
型及 M型,L型是攻击用,而M型是守备用。
2.名称 JUIC 999
厂商 JUIC(天津长兴体育用品厂)
年代 1987年
从全能型胶皮进化而来的必杀武器。 中国的环球乒乓用品社确立的平面胶皮目标是制造出适合速攻的平面胶皮,而环球999就是高度粘着性的高档次胶皮,配上JUIC社的高弹性海绵,就成了最速配的JUIC
999,有极强的粘性,加上柔软的海绵,能达成全能的目标。
这面皮特别适合要求抽球旋转及速度的选手。在守备方面,也很容易推挡出不旋球,可算是全能型的胶皮。
攻击用的海绵很柔软,贴上快速胶的效果很显着,来回抽球时的球?控制感很好,即使桥渖辖嫌驳暮C啵セ魇币膊皇О捕ㄐ浴
3. 名称 Rapid
厂商 TIBHAR
年代 1994年
萨姆索诺夫使用的最强胶皮。 桌球选手都有成为世界的明星选手的梦,如果做不成明星选手,至少也该拥有明星选手的装备吧?白俄罗斯年轻选手萨姆索诺夫,他大概就是不少选手所憧憬的明星选手,连带使他的装备也水涨船高啦。这面德国制造的胶皮在日本上市以来,已成为分
舶来品之最畅销产品了。
Rapid是在欧洲上市的德制平面胶皮,其特征为,考虑到与现代桌球不可或缺的快速胶的配合,而且旋转性及速度都很棒。而其最大卖点还是在于萨姆索诺夫的使用保证,上市之后,引起一阵风潮。
4.名称 MARK V
厂商 YASAKA
年代 1968年
从本格森 到盖亭,世界顶级选手持续使用的超级畅销胶皮。 多幺令人赞叹的胶皮啊! 在71年瑞典的S.本格森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的22年后,法国的盖亭再度使用这面胶皮夺得93年世乒赛男单冠军,MARK
V与一流选手一起迈向世界的巅峰。在市面上多少胶皮自问世后到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只有这面胶皮仍然不褪其光芒!这也是其销售量长盛不衰的理由。MARK V的最大特长在于其柔软性,能够把球紧紧咬住才出球,这也是其掳获多数爱用者的心的最大理由。而且因为MARK
V的控球好,所以教练也常鼓励初学者使用这面皮。 所以说,有这幺好的控球性能,出球的威力又能满足世界顶级选手的要求,MARK V的支持层很广,不畅销也难啊
在众多销售的桌球胶皮之中,MARK V是从小孩子到老年人都能广泛支持的产品。一般来说,这面胶皮很容易上手,而且品质多年来也很稳定,是值得信赖的胶皮。
5. 名称 Sriver
年代 1967年
碎石裂碑的压倒性力量,谁也挡不住! 数十年来,平面胶皮的发展就是在Mark V与Sriver之间所展开的,「是Mark
V 好呢?还是Sriver好呢?」是一直被谈论的话题。如果说Mark V代表的是柔的话,相对地,Sriver代表的就是刚。韩国的两张王牌金泽洙、刘南奎,以及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茨选手等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顶级桌球选手都是用这面胶皮。
Sriver这面皮的出球很快,威力十足,有一种沛然莫之能御的绝伦力量,在快速胶擅场的现代,软海绵胶皮全盛的时期,Sriver是代表性的超人气胶皮。顾客也对此胶皮的潜力深信不移。
Sriver最适合抽球攻击型选手使用。尤其是很多人一开始学桌球用Sriver,以后就一直打这面胶皮,这就是超人气的由来。而且,「威力很大」也是爱用者对这面皮忠心不二的最大原因。出球很快,即使不用快速胶水的选手,也会爱上这种感觉。
6. 名称 Spectol
年代 :1973年
攻守俱佳的全能型短颗胶皮。 Spectol的特长是速攻连打很顺,而且很易推出不旋球。它的颗粒是梯形及圆柱体的混合型,非常特殊,是开发时偶然产生的变种,因为很容易推出不旋球,可以出奇制胜,所以就把它商品化啦。现在来看,这真是明智的决定啊。除了上胶外,海绵也经过不断的改进,产生了「速度结合旋转」的短颗粒Spectol
,其旋转性在短颗胶皮中是顶尖的,而速度也是极快,可以说是万能的短颗胶皮啦。 实际上,河野满及玄静和等直拍选手,王涛那种横板异质胶皮攻击型选手,都是Spectol的爱用者。要用短颗就选Spectol,这种时代大概不会结束吧。
pectol是为了增加短颗胶皮的速度及旋转为目的开发而成的。 颗粒的形状在设计时不知改过多少次,为了增加速度及旋转,以及容易使出不旋的推挡,最后决定使用纵切面为梯形的颗粒。短颗粒胶皮重视的是速度,Spectol的性能除了安定外,也很耐久,从初学者到选手,都是人气鼎盛的商品,很多世界冠军都爱用Spectol,扣杀和推挡很稳定,球速也够水准。在短颗之中,用Spectol发球很有威力
7. 名称 J.O Waldner
厂商 Nittaku
年代 1989年
世乒赛两度抡元、奥运金牌的瓦尔德内尔选手所使用。是以真正桌球冠军王( Champion
King ) 为名的胶皮。这面皮是由Nittaku和瓦尔德内尔选手共同开发,能忠实满足并表现华德纳选手要求的球感的胶皮。 世间的胶皮种类极多,但是挂着选手名字的胶皮,就只有这面皮啦。用这面胶皮,就可以享受到天才老瓦的打球感觉哟,是很值得一试的胶皮。
这面皮打球很安定,而且旋转也不错。很多打球的中学生、主妇都使用这面皮。在价格上,2600元的日币定价也比2800元的MARK
V(since 1968)与Sriver便宜,很值得推荐。球台上没有留下球的痕迹,而我的弧圈已经掠过。
谈横拍球拍的选择新闻来源:博乓论坛&&作者:xjx2006&&更新时间:&&点击次数:536
--------------------------------------------------------------------------------
一、乒乓器材的品牌
1)国产的品牌:银河、PALIO、SWORD、红双喜、三维等。其中个人认为银河质优价廉,红双喜的底板不错但价格偏高,现役国手中王励勤使用的就是红双喜的狂飙
王,郭炎用的也是红双喜的底板。
2)国外的品牌:瑞典STIGA、YASAKA、joola,德国DONIC、挺拔,日本BUTTERFLY、Nittaku等。个人最喜欢的是瑞典STIGA,刘国梁(直拍STIGA
CL)、王励勤(横拍曾用STIGA OC)、陈玘(横板STIGA EG)、郭跃(横板STIGA
OC WRB)、郝帅(横板STIGA
CL)等。而YASAKA品牌以其YE直拍(马琳曾用)最为著名。德国DONIC中的WALDER
DICON则是瓦尔德内尔和庄智渊的兵器。萨姆索洛夫用的是挺拔。孔令辉、波尔、施拉格、格林卡、梅兹、张怡宁等高手用的是日本BUTTERFLY。
2、套胶(或单胶皮与海绵)
1)国产的品牌:红双喜(狂飙系列套胶、运海海绵等最为有名)、天津友谊(729系列:物美价廉)、PALIO、环球999、爱博内能、许绍发。其中红双喜的狂飙系列套胶是许多乒乓国手正手的不二选择,如王励勤正手是狂飙2套胶,陈玘、刘国正、郭跃、郭炎等正手是狂飙3套胶。也有许多人喜欢用999单胶皮配运海海绵。
2)国外的品牌:日本BUTTERFLY(Bryce套胶、SRIVER系列套胶、TACKIFIRE系列套胶最为有名)、Nittaku(JO系列)、DONIC(F1、F2、F3)等。其中日本BUTTERFLY的Bryce套胶以暴力著称,蒋澎龙、柳承敏、孔令辉、陈玘(反手)用的就是它,而SRIVER系列套胶则是很多高手反手的选择,如波尔等,TACKIFIRE则是张怡宁的利器,Nittaku的JO比较适合用在反手,王励勤是这种配置。
二、横板打法与球拍搭配
当今乒乓球打法众多,分类也比较复杂,我仅按个人想法挑出比较流行的几种,如有出入请多指教!
1、横板两面弧圈结合快攻
当今横板打法的主流,目前世界排名前5名的横板男子和女子选手均是此种打法,代表人物有王励勤、波尔、陈玘、孔令辉、刘国正、施拉格、格林卡、张怡宁、王楠、郭跃等,器材配置为弧圈结合快攻型底板+正手反胶套胶+反手反胶套胶。因为本人也是这种打法,所以器材相对熟悉一些。推荐配置为:底板:STIGA
OC(纯木五层)、BUTTERFLY KORBEL(纯木五层)、BUTTERFLY KONGLINGHUI
SPECIAL(32501)(芳基碳素,三桧木二芳碳,孔令辉现用板)、BUTTERFLY普炭(木+碳素);正手套胶:红双喜狂飙3(硬度39~40度,厚度2.2mm)、729普及型、BUTTERFLY
BRYCE;反手套胶:PALIO CJ8000、BUTTERFLY Sriver EL、BUTTERFLY
BRYCE、Nittaku JO。
2、横板快攻(结合弧圈)
代表人物有王涛(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白杨(正手反胶、反手生胶),刘国梁(注:他是直板正胶,用的是STIGA
CL底板)。底板可选用STIGA
CL,正手套胶同上,反手可使用563、红双喜的闪灵。本人对此种打法的配置不太了解。
3、横板削球
代表人物有朱世赫、丁松、松下浩二,横板削球对步伐等要求很高,业务爱好者不容易练好。配球拍时一定要注意是打削球的底板和套胶!
4、横板怪球
代表人物邓亚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福原爱(曾经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反手长胶可选用755、红双喜的云雾等。
编辑人:ouwen
球拍厚度与重量所能造成的差异新闻来源:转帖&&作者:转帖&&更新时间:&&点击次数:206
--------------------------------------------------------------------------------
(1)越重越能产生速度
自己所打的球的速度,是由以下三个要素决定的.
1.对手打球的速度.
2.打击物(以球拍为主)的质量.
3.球拍的速度.
即使挥拍速度很快,如果用的是纸板做的球拍,也无法产生速度.因为轻的球拍比重的球拍不容易产生速度.
(2)球拍过重会降低挥拍的速度
这么说,球拍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当然不是.必须估计自己肌肉的力量来选择球拍的重量,否则无法以最佳速度挥拍.因为球拍挥得太慢,球无法产生速度.如果属于必须慢挥拍才能展现桌球技术的人,可选择较重的球拍.可是,这些人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因为要长时间连续对打,必须具有强健的体力.此外,也要有耐性才行.
如果是借着灵感而在桌球场上争胜负的右脑型选手,应选择较轻,能够快速挥拍的球拍较好.如果是属于想要等待对手疲惫,再扭转形势的耐性派的左脑型选手,则可以选择较重的球拍.
(3)厚度会造成迟钝
球拍越厚感觉上越能产生速度,但却很难操控球的速度,所以用厚球拍打球是比较平凡的演出.如果随时都能够很有耐心地打具有同样球质的球,则适合使用较厚的球拍.如果是使用强打或是使球富于变化的人,最好选择较薄的球拍.缺乏力量的人想要借着球拍的反弹力产生速度,则要选择厚球拍.有力量的人要靠自己的力量产生速度,想要使球停止时,可以借着木板的薄度使球停止,适合使用较薄的球拍.感觉派,灵感派的桌球选手,使用较薄的球拍比较好.
看历代的桌球选手,劳动型的选手使用较厚的球拍,因为这类型的人不喜欢变化,有靠着耐性和体力取胜的倾向.战术,技术与球拍一定要一致才行.如果属于感觉派,快攻派,变化派的战术较拿手,或是具有这一方面性格的球员,选择较薄的球拍较好.较厚的球拍适合让对方在球台外演出,较薄的球拍适合让对方在球台上演出.
70年代到80年代的桌球,包括上抛发球,异质球拍,中国胶面等,新的技术,新的器材如洪水般不断地涌至,球员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这一切变化.但是,新的情报也逐渐稳定下来,今后将成为要求全面技术,战术的全能型演出时代.因此,不要将自己的战术及技术局限于过去的常识中,要向未知的领域挑战才行.
编辑人:ouwen
怎样为自己选择得心应手的乒乓球拍新闻来源:精英乒乓网&&作者:转&&更新时间:&&点击次数:296
--------------------------------------------------------------------------------
为自己选择得心应手的乒乓球拍不仅是每一运动员,而且是每个乒乓球爱好者追求的愿望.在乒乓球竞技运动中,融速度与旋转为一体的快攻与弧圈进攻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这是因为使用反胶海绵球拍击球,不仅可以获得近台快攻所需的节奏速度,同样在大力击球时可以获得较快的飞行速度,并且由于反胶摩擦系数高,容易在攻球时带有强烈上旋,球落台时由于强烈上旋的作用还会有时显的快速前冲.所以无论在台上,近台或是离台的进攻,使用反胶海绵球拍都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更多的制胜因素,因此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使用了反胶海绵球拍.然而现代乒乓球运动仍然包含着多种不同类型的打法与技,战术,这些都会对球拍性能提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弄清不同技术类型以及不同的战术要求与球拍之间的关系才能为自己选择得心应手的球拍。
乒乓球运动的打法类型总体上分为以下几类:
(一) 近台快攻型----这是人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上几十年保持长盛不衰的传统打法,采用这种打法的运动员通常使用正胶海绵拍或反胶海绵拍,世界冠军刘国梁,邓亚萍就是这类打法中的佼佼者.
近台快攻首先要求击球节奏速度快,力争在台面上抢攻来球的上升点和最高点.击球动作幅度较小,多采用爆发国,借力加力等用力方式.为了提高小动作击球的爆发力与突然性,运动员通常先择较重的球拍,单面覆盖海绵胶皮的直拍底板重量应该在95克左右,双面覆盖海绵胶皮的球拍底板重量应该轻一些,一般在90克以下.
近台快攻运动员为了提高球速,要求击球弧线尽量低平,因此多采用摩擦较少,击打较多,使球脱板较快的技术,如:快点,快拉,快攻,弹击和扣杀等进攻技术.这就要求海绵较软,较薄,底板的击球感觉比较坚挺,因此运动员通常选择七层板或厚度在6.5毫米以上的厚型底板.
为了保证近台攻球的速度,近台快攻选手通常选择颗粒向外的正胶或表面的粘性中等,颗粒较短,速度较快的反胶.正胶是一种胶质较硬,颗粒向外且较大的胶皮,用它击球速度较快,也能制造一定的旋转,通常应搭配厚度为1.8-2.1毫米,硬度在35度左右的海绵;反胶应搭配厚度为1.5-2.0毫米,硬度在40度左右的海绵.
(二) 弧圈快攻型----这是综合了旋转与速度的弧圈球进玫型打法,是当前的主流打法.世界冠军孔令辉,王楠,李菊等都属于这种打法.运动员使用反胶涨绵拍。
弧圈快攻打法要求旋转与速度的统一,因此多采用摩擦与抽杀结合的"鞭抽式"进攻技术,如:挑打,拉冲,反撕,反带,抹,撇等技术.为了保证击球时能得到充分的摩擦和弹击速度,选用的球扳不仅应该有足够的吃球深度,而且要有足够的底劲.因此运动员多选木质较软,弹性好的独木厚板(毫米左右)或较薄(5.5-6.0毫米)的五层底板。弧圈快攻技术在比宽赛中更多运用变化速度与节奏,时而近台,时而离台,时而击来球的上升期、高点期,时而击球的下降期,因此不仅移动范围大,而且击球动作幅度较大,自主发力更多,这就要求球拍的重量较轻,以保证在快速击球时挥摆自如,手感更好。所以选择直板一般是85克左右,特别是双面覆盖海绵胶的直板应该更轻;横板也应该在90克以下。
为了保证弧圈进攻的旋转,应该选择表面粘性较好、颗粒略长的反胶;为了保证抽杀进攻的速度,应该挑选较硬(45度以上)较厚(2.1-2.2毫米)的海绵。
(三) 快攻结合弧圈进攻型打法----这种打法将快攻技术与弧圈技术结合在一起,具备两种打法的特点,通常使用反胶海绵拍或一面反胶、一面生胶海绵拍,如世界冠军王涛、王晨以及阎森、马林等国手。
快攻结合弧圈进攻型打法要求选择既适合快攻又能拉弧圈球的球板,用于快攻与弧圈球结合。弧圈球运用较多的人应选择手感软一些、且厚度较薄的五层底板,反之快攻技术运用较多的人需要选择偏硬的、较厚的七层底板。底板的厚度一般在6.5毫米左右,直板单面贴海绵胶的底板重量约在90克左右,双面贴海绵胶的底板应在85克以下;选择横板的重量通常在90-95克之间。
反胶可选择厚度为2.1毫米、硬度在45度左右的海绵,由于多数横板的反手进攻都在近台,所以用于反手击球的海绵应该比正手的薄一些,更利于快攻技术的运用。
还有一些人选择使用生胶海绵快攻,生胶是一种胶质软、弹性较大且颗粒较大的正胶,用它攻球速度快,但是旋转较差,因此攻球弧线较平(下沉),选择相应的海绵度为1.8-2.0毫米,硬度在35度左右;也有人使用长胶或半长胶进攻。长胶颗粒在击球瞬间会被来球压倒,并立即从不同的方向反弹,因此不容易摩擦来球制造自主旋转,所以击球多带有来球的反旋转。同时又由于倒向不同方向的颗粒不等,反弹力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回球球弧线飘忽不定。长胶进攻通常选择的海绵厚度为1.0-1.5毫米,而且碣度较高,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击球速度,又使回球弧线飘忽下沉。
(四)攻、削结合型打法----这种打法虽称之为攻、削结合,但是绝非攻、削各占50%,有的人将发球抢攻、削中反攻作为主要得分手段,削球变化只是为了扰乱对手,制造机会,如世界冠军丁松就是这样,最初许多人认为他是防守运动员,把他当守球打结果吃了大亏;也有的人以削球变化作为主要得分手段,进攻只是一种扰对方的战太手段,如国手王辉等。
攻、削结合打法的运动员,由于技术掌握须十分全面,为保证削球与弧圈进攻的旋转,通常选择表面的粘性较好、颗粒略长的反胶;为了保证其削球、防守的良好控制,经常挑选厚度适中(1.5-2.0毫米)并且软、硬适中(40度左右)的海绵。
攻、削结合的核心是“变化”----旋转变化、攻削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等,因此选用的球拍也要充分体现和适应这种变化。许多人选用两面性能各异的球拍,如一面反胶海用于主动变化旋转和进攻,另一面选项用厚度在0.8毫米以下的极薄的海绵配长胶或正胶、生胶;也有人使用防弧胶皮,这是一种弹性低、表面不粘的反胶配合厚度在1.5毫米左右极软的低弹性海绵用于削球控制与变化。
攻、削结合打法选用的底板通常板面较大,这样的球板手更柔和,控球时间较长。板面较使击球重心前移也有利于离台击球用力。
(五)儿童运动员与初学者选择球拍应注意如下几点。
1.由于处在学技术阶段,打法类型尚末确定,因此应选项择重量较轻、手感较好、弹生略低的坏拍,以便于尽快掌握控球技术。
2.儿童应选择适合儿童力量素质发展水平与手型的专用球拍,球拍除了需要得量较轻以外,更重要的是板柄较薄、较细,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正确握拍习惯。
3.儿童与初学者可选用厚度在1.8毫米、硬度40度左右的反胶海绵或硬度35度以下的正胶海绵。儿童在初学阶段应尽量选项用反胶或正胶等常规球拍,这样有利于全面学习技术。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不同品牌的海绵与胶皮,进口名牌产品固然精美,然而国产的反胶中也不乏有许多物美价谦的精品。通常日本产的反胶表面涩,出球速度较快,适合快速弧圈球的进攻与对拉球;国产反胶表面粘,有利制造旋转,更加适合拉出有时间差的强烈旋转弧圈球。选择反胶时首先应看它是否经过国际乒联的批准,有无ITTF的标志;其次应观察胶面的粘度和是否有杂质。
国产海绵的质量稳定性与进口名牌产品仍有一定的差距,但许多厂家正在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这种差距正日趋缩短。在选择海绵时除了选择厚度与硬度之外,首先应观察其发泡是否均匀,厚度是否一致,表面是否平整;然后把海绵放在硬的平面上用手指按压,好的海绵应感觉按下去柔和并有顶手的弹力;把海绵放在手上感觉它的得量和活性,然后攥成一团再突然放开,观察海绵展开的速度和展开后涨绵表面的皱痕,弹生好的海绵应该比重较轻,展开速度较快,表面几乎看不到皱痕。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拍胶皮的选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