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反对尊孔复古提出了什么口号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受到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文化启蒙运动,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白话文为其主要形式,对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地进攻,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俄国十月革命为界,新文化运动大致可分为初期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两个历史时期。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8年他在《新青年》上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一个重要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第二,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第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做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第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第五,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虽然如此,但是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不少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总体上看,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把中华民族引上了一条民主的、科学的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相关的信息
当前IE内核版本太低,请使用IE9以上的内核版本、360浏览器极速模式、chrome谷歌浏览器或火狐浏览器等访问,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问题详情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B.目的是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C.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B.目的是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对东西方文化作了客观的评价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初二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新文化运动)的学习资料
一、课文解读: 洋务运动的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鼓吹民权,辛亥革命的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标志 ①背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青年学生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与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年。”形成新旧思潮激烈冲突。 ②标志:《新青年》杂志的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杂志和主阵地,是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 2.新文化运动的前后期内容: ①前期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运动内容:以李大钊为代表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价》,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陈独秀,其著作《警告青年》主要提出“民主”和“科学”。 李大钊,其著作《孔子与宪法》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主要颂扬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胡适,其著作《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还创作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第一部白话剧《终身大事》。 鲁迅,其著作《狂人日记》,主要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 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批判封建专制思想。②追求民主和科学。③有利于文化普及和繁荣。④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⑤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和动员作用。 二、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原因是坚持反封建。 2.1915年,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3.有一位名为“残剑”的笔者在新文化运动中想发表反对封建思想的文章,应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4.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封建礼教(当时主要是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实行独裁和专制) 5.近代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
说,宣传进步思想,在《新青年》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民生”和“科学”(“民生”和“科学”既是两面旗帜,又是两位先生)。 6.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内容,表现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文化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8.新文化运动中最深远的影响是思想大解放。 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尊孔复古逆流的兴起(也是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统治)。 10.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它高举的两面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11.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胜利)。 12.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13.中国近代史上率先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宣称要“打倒孔家店”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 14.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大旗的直接目的是,反对独裁专制。 15.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前,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与当时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这种新思想相抵触的思想逆流是尊孔复古逆流。 16.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成就较为显著的人是李大钊。 17.新文化运动地斗争矛头直指孔孟之道,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的护身符。 (二)选择题 1.你想多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可在下列哪个刊物中查阅(D)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时务报》
D、《新青年》 注:《万国公报》《时务报》均是戊戌变法的刊物,《民报》是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 机关报。 2.要查阅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下列刊物中,首先的应该是(①③④) ①《青年杂志》
②《民报》
③《新青年》
④《每周评论》 3.下列各项与《青年杂志》相符合的是(①②③) ①创办人是陈独秀
②“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
③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4.鲁迅用白话文写成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号召打倒“吃人的礼教。”这篇小说中,体现了鲁迅(①③④)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建信盲从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专制 5.《新文化运动陈列》中,在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图片,这张图片应该是下列哪本书的影印件?(B) A、《每周评论》的创刊号
B、《青年杂志》的创刊号 C、《科学》杂志的创刊号
D、《天演论》 6.当时在“北大红楼”有不少名人,他们都是由北大校长慧眼识英雄招聘的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②③⑥⑦) ①康有为
⑦胡适 7.有一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章,文中写道:“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纪革命的先声??”此文的作者最有可能是(B) A、林则徐
D、洪秀全 8.新文化运动后期,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C) A、《新青年》
B、《晨报》
C、《每周评论》
D、《时务报》 (三)引语题 1.陈独秀、李大钊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过去陈腐学说之囹圄”意指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攻击。 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话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方面的内容。 3.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一切皆好。”这里的领导人物,我认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4.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己”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5.“一曰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这段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提倡新文化的内容。 (四)分析题 1.材料一: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始于1861年中国的近代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史。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位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分别指出该材料中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答:“自强”指洋务运动,“变法”指戊戌变法,“革命”指辛亥革命。 ②根据材料二,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运动中两位代表人物的姓名。 答: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运动中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代表人物。(其中两位即可) 2.材料一:陈独秀在反对提倡孔教时说:“分析挂了共和的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和浩特,定要尊重孔教。??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的干干净净??” 材料二: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难,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①上述两则材料都出自于哪场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是怎样洗刷“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的?” 答: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李大钊在发表《庶民的胜利》后,接着还发表了哪篇文章? 答:《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新纪元”“这种潮流”指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迎接这种潮流的? 答:社会主义运动。李大钊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当时,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来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3.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二:“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此材料反映了陈独秀的什么精神? 答:两位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反映了陈独秀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勇敢精神。 ②材料二中的话是李大钊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反映了他对十月革命的什么态度? 答:李大钊的话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正在进行新文化运动时说的。反映了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赞美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③上述材料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有哪些局限性? 答:与新文化运动有关。其局限性是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4.材料一::辨认鲁迅、李大钊、胡适、陈独秀四人物图像。 材料二:辨认《青年杂志》、《新青年》、《每月评论》(显示文章篇幅)三张图片。 请回答: (1)正确搭配和文章相关人物。 ①《警告青年》――陈独秀
②《文学改良刍议》――胡适 ③《孔子与宪法》――李大钊
④《狂人日记》――鲁迅 (2)找出和提出相似的图片。 ①它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③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每月评伦》 (3)结合两组图,说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答:①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青年学生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③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4)这场运动有什么意义?它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答: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其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中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5.2008年北大校长许智宏在庆祝建校110周年活动中做了题为《北大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报告,其内容片段是“??回顾这110年,有四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塑造了今天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将北大改造成为一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这时期的北大,引领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础,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代表着新的时代精神?? 请回答: (1)北说大学的前身是哪所学校,创办于什么时期? 答: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期间。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 答:前期是四个提倡和反对,后期是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是谁?写出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两篇文章和他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 答: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每周评论》 (4)新时期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什么?它的哪项内容和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一脉相承的? 答“八荣八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