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成功的律师越喜欢跑步的原因

[美容]为什么跑步的人越来越多?_网易君子
[美容]为什么跑步的人越来越多?
跑步潮的爆发是不是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节奏放慢的开始?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可穿戴设备的勃兴会不会是跑步成潮另外一个重要的当代原因呢?
近两年国外流行的Color Run、Rainbow Run开始风靡中国
中国的城市跑步运动爆发在2013年
这个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南都周刊》去年底也曾报道过中国的跑步热,说是中国的城市跑步运动在2013年迎来了它井喷式的爆发,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的各3万个名额都在开放报名后的不到二十小时里被一抢而光,紧俏如同春运车票。要知道四五年前,即使你拖拖拉拉近两个月才去报名也能报上......
前段时间,我跟一个要创业的朋友聊天,就曾建议,中国的运动装备市场马上就要迎来一个大爆发,你看现在跑步的都是什么人,全是有钱的成功人士啊,为跑步整套像样的装备那是小意思。同样的还有自行车市场,当年我们买自行车是为了工作,一辆车一百块,现在他们买自行车是为了运动,一辆车几千上万都很正常。
回到前面那个问题,跑步热到今天才在中国爆发,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了,因为在美国,跑步热在城市人群中爆发,成为时尚,是四十年前的事情,《阿甘正传》里阿甘玩命跑步,一大堆人跟随的桥段反映的就是当年的这一潮流。上世纪70年代,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加入跑步大潮。当时还出了一本书叫《跑步圣经》,那是真的“圣经”,卖了几百万册,另外一本有名的是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成为同款标题党的祖宗,好像又扯远了......现在在媒体圈到处能遇到酷爱跑步的人,比如,我在清华进修时的同学老贺是这两年潮起后的的新晋跑步狂人,每次同学聚会他都会给大家洗脑,他极力推荐一本书叫《天生就会跑》,我看里面有解释跑步潮的精神背景,说美国长距离耐力跑运动每次爆发的高潮,都是在国家遭遇危机的时期。
跑步软件/设备的流行也带动了一批跑步者
跑步潮的爆发是整个社会节奏放慢的开始?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国人刚刚经受过越战、冷战、种族暴乱、一名总统犯罪和三名领袖遇刺的打击,比如911之后......他认为跑步潮的兴起也许是因为人类心理存在着某种开关机制,意识到危机来临时,就会激活最原始的本能:跑离恐惧和跑向未来那在中国跑步潮兴起有没有它类似的社会原因呢?或者说跑步潮的兴起能否预示出点什么?
这些启示录式的问题,我不能确知答案,但通过对周围的观察,可以说说自己的一点理解:中国主流人群在几十年里没有爆发出跑步潮,不是因为跑步这项运动太屌丝,恰恰相反,是它太奢侈,富人去打个高尔夫其实很简单,一个周末而已,但跑步,却是一项要长期坚持的运动,需要每天拿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户外践行,在忙碌的中国,这不是一帮人可以做到的。
跑步潮的爆发是不是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节奏放慢的开始? 我看到的晒跑步的人群大概都在三十五岁之后,再年轻的很少,他们其实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中产,事业有小成,却正在进入中年。
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可穿戴设备的勃兴会不会是跑步成潮另外一个重要的当代原因呢?如果看微天下昨天的文章《不同人群的手机首屏上都有什么》,会发现有人的常用APP里有个Nike+的App,这款软件的全球用户有几千万,像这类APP,其相关信息被跑步人分享到社交媒体,总会刺激到无数从未跑步人的跑步冲动,“即使你从来没有跑过步,装上了Nike+Running,你也有可能变成一个跑步狂热分子。” 在社交媒体时代,人类内心深处的炫耀冲动得以得体而尽情地释放。当然,跑步仍然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但是我们需要别人知道:我在孤独。
本文来源:网易君子
责任编辑:李璐彬_NQ5956
加载更多新闻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文弱”女律师 跑步闯禁区
--中国香港跑者吴秀华获得摩洛哥地狱马拉松女子组第6名
&&&&&&&创办于1986年的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SULTAN&MARATHON&DES&SABLES,简称MDS),日在摩洛哥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落幕,今年是这项赛事举行第28届,吸引了超过1200名选手参赛。来自中国香港的女选手吴秀华获得女子组第6名,这也是继2011年中国大陆选手陈盆滨之后又一佳绩,也是目前亚洲选手在此项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吴秀华(Janet&Ng)是Vibram®香港100的创办人和香港最优秀的女性越野跑者之一。在2012年香港毅行者比赛中,她与Kami&Semick(2012年TNF100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女子冠军)、Claire&Price(2013年VibramHK100冠军)等人组成Blister&Sisters队伍,打破毅行者女性参赛队纪录。&
吴秀华资料图
Blister&Sisters队参加“毅行者”比赛
&&&&&&&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赛事是目前世界上最艰难的多日极限沙漠越野跑比赛之一。选手需要携带个人食物、服装和宿营装备完成七天六个赛段250公里总距离,每天完成20-80公里不等的赛段,第28届赛事有超过1200位选手投入比赛,路线将包括穿越沙漠流沙、巨大的沙丘、岩石山峰、硬质河床等地形,赛事云集了众多沙漠越野跑的高手,其中摩洛哥选手长久统治着这项赛事的冠军,来自欧美的选手向他们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赛事之所以被称为地狱马拉松,是因其高额参赛费用中包含着尸体遣送费,但这却吸引了全世界沙漠越野跑爱好者的兴趣。据统计,退伍军人、退役运动员和狂热越野跑爱好者是MDS参赛主要群体。来自法国的职业球员福雷德里克•亚当、参加过北京和雅典奥运会的挪威前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安塔•威伦、英国铁三运动员安德鲁•法格斯参加了2013年赛事后告诉记者――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是极限运动的圣地,沙漠越野跑教我们重温过去的痛苦,积极思考人生;65岁的意大利老将马克•奥默连续6次进入前10名,他曾在年两度夺得环博朗峰极限越野跑(UTMB)冠军,另一位获得2004年环博朗峰极限越野跑亚军的法国选手文森特•&德勒巴尔本次赛事列31位。年龄对于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的选手们来说不是问题。&
吴秀华在MDS比赛
&&&&&&&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赛事创办者帕特里克•鲍尔谈及这项赛事时都会这样说道――永远不要贪图安逸,&永远不要暗自慨叹,因为外面奇妙的世界正等着你去发掘。跋涉者必须竭尽心力才能抵达这孤寂的时间之沙尽头,&但付出代价的人将有机会俯瞰这样的撒哈拉沙漠奇景!&沙漠极限耐力跑运动的奥秘可能就在于,在沙漠里你永远不可能获得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咬牙挺住,坚持到底。沙漠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只青睐勇敢者和强壮者,在这充满敌意的世界中,你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尘。&
&&&&&&&最终,东道主选手穆罕默德•安赛尔和美国选手麦格恩•希克斯分获男女总冠军,40岁的安赛尔获得四届冠军和六届亚军,他的王朝会超越兄弟拉赫森的11个冠军纪录吗?本次赛事前十位中有多位欧洲选手,欧洲选手正在逐步缩短与摩洛哥等沙漠国家跑者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香港的吴秀华获得女子组第6名,这是目前亚洲选手在此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吴秀华是一位香港执业律师,利用业余时间与丈夫创办了香港首个100公里越野跑赛事――Vibram香港100公里超级越野跑。
&&&&&&&2013年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赛事最后一个赛段命名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赛段――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行慈善募捐奔跑。这在赛事历史上是第一次,筹资用于资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摩洛哥瓦尔扎扎特中心的200名儿童;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赛事也倡导慈善和公益精神。澳大利亚姑娘爱玛•古丽(Emma&Guli)为宣传thirst4water.org参赛,她的组织在中国对超过一万名儿童做了水危机教育;17岁残疾少女玛丽的10名队友推着她跨越撒哈拉沙漠,帮助她实现参与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的梦想。
MDS群芳掠影
(1)关于Emma&Guli的参赛与公益活动经历,请见链接
绽放在撒哈拉沙漠的铿锵玫瑰
(2)陈盆滨的参赛经历,请见链接
对话陈盆滨&别叫我中国阿甘
执笔:马德民
阅读(6618) 关注(1) 顶(1) 评论(0)
拼团价:¥39.00(6.50折)
拼团价:¥908.70(6.50折)
拼团价:¥99.00(5.00折)
开启您精彩的跑步人生!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法律人马拉松:跑了,你就懂了
泰山国际马拉松。 资料图
  “2016泰山国际马拉松暨泰山全国人马拉松赛”在泰安如期举行。这是国内第一次针对法律人而专门增设的马拉松,也是国内第一次面向法律人而量身定做的马拉松
  法治周末记者 张舒
  发自山东泰安
  李淑凡的周一有些忙碌。
  “一大早,接待了当事人,期望值不切实际,索性推掉。洗把脸,松一颗衬衣纽扣,打开电脑继续工作。而起身时小腿隐隐传来的酸痛感却提醒着我,昨天的同一时刻,我还一身短打地挣扎在泰安的秋风中。”朋友圈里,他似真似假地抱怨着。
  身为朗域律师事务所律师,一天前,他刚刚结束自己的马拉松之旅。
  日,“2016泰山国际马拉松暨泰山全国法律人马拉松赛”(以下简称“法律人马拉松赛”)在山东泰安如期举行。
  这是国内第一次针对法律人而专门增设的马拉松,也是国内第一次面向法律人而量身定做的马拉松。
  作为2016泰山国际马拉松的“赛中赛”,来自全国超过400位法律工作者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跑步运动,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世间百态的展现。”活动主办人《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着活动举办的初衷,“跑步时你会发现,路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脚下。”
  一场比赛催生的社群
  “为什么会有将近500位法律人来跑马拉松?事情还得从2014年的马拉松赛(以下简称“2014北马”)说起。”刘桂明回忆道。
  开始于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到2014年已举办了34届。
  据媒体报道,历经34年的发展变化,北马已逐渐成为国内关注指数最高、参赛规模最大、全民健身代表性最强的单项赛事,而且还已成为国内众多马拉松赛中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级金标赛事。
  2014年的北马规模依旧如此,因而再度吸引了中外超过3万名专业选手和长跑爱好者参加比赛。
  然而,令人们没想到的是,此次比赛的参赛选手们赛前讨论的共同话题不是赛事本身,而是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
  “随着比赛的临近,许多参赛者对于组委会在雾霾天气依旧坚持比赛的做法深感忧虑,认为跑友参赛本是为了健康,在雾霾天气举办比赛恰恰违背了这一良好的愿望。因此,不少跑友建议推迟比赛。”刘桂明介绍说,而在这些建言者中,有不少参赛的执业律师与法律工作者。“这些律师跑友们就开始在、微信上担忧加期望,期望又建言。”
  但是,由于在3万人的参赛者中大约有近一半的选手来自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赛事延期或改期的难度不言而喻。无奈中,比赛只能如期进行。
  为了更方便快捷地交流经验、分享信息,来自大成律师事务所南京办公室的律师王素军在微信上发起建立了一个“北马律师群”,刘桂明也加入其中。
  入群后,刘桂明看到群消息里既有跑友们介绍分享马拉松比赛的经验,也有人不断更新着官方不时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及是否参赛的选择提示。
  “当时群里不断有跑友退赛,也让我开始犹豫,但看到还有那么多人在坚持,我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刘桂明说。
  赛后,为了将这种交流与分享长期化、常态化,王素军建议关闭“北马律师群”,整体并入他此前开通的另外一个微信群“律师奔跑吧”。应王素军之邀,刘桂明也加入了该群,并从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良好愿望出发,将群名改为“法律人奔跑吧”。
  于是,一个致力于协调与组织法律人中的长跑爱好者坚持跑步、参加比赛、交流经验、分享信息的社群,在北京马拉松之后正式宣告亮相了。
  马拉松很简单
  尽管体验并不算愉快,但2014年的北京马拉松,是刘桂明参加的一个马拉松赛。虽然只跑半程,但对年过5旬的刘桂明来说并不容易。
  近年来,跑步运动的热潮在中国已如火如荼,国人对马拉松赛事的热情也随之不断升温,蔓延全国的马拉松赛数量正不断增加。
  但在过往的生活里,刘桂明从未想过,自己会和这项火爆的赛事有任何牵连。
  直至日,来自校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中心主任赵志刚的一条微博让他的心被悄然触动了。
  这条微博里,赵志刚用文字与图片“直播”了自己在兰州马拉松赛上的跑步身影。
  “我没想到他会如此勇敢地去挑战马拉松,如此自信地站在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刘桂明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不去试一试呢?”
  于是,下定决心的刘桂明觉得,一定要在未来两年之内挑战一次全程马拉松。
  为了完成目标,刘桂明开始循序渐进地训练自己。从日常的锻炼,到日北京国际春季长跑节的5公里比赛、9月14日中国10公里路跑联赛北京站的10公里比赛,再到2014北马的半程比赛(21.0975公里),他都顺利完成了目标。
  终于,在北马赛后,他与赵志刚一道,决定报名参加2015年1月的海口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2015海马”)的全程(42.195公里)比赛。
  “从2014年末下定决心跑海马全程,到真正跑到海马的终点,其间所经历的犹豫、担心、紧张乃至恐惧,终于全部化为乌有。”刘桂明回忆道,“尤其是进入寒冬以来每周一次的长距离训练,在跑过终点的一刹那全部由艰苦变成甜蜜,由忍受升级为享受。”
  “其实,每个人要参加马拉松比赛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从心动到行动,从准备到训练,从训练到参赛,从参赛到完赛,都是如此。”刘桂明坦言,这是一个勇于自我挑战、实现自我超越的旅程,“完成后你会发现,跑马拉松其实并不难。”
  而对于刘桂明的“引路者”赵志刚而言,跑马拉松也源于一场“意外”。
  “3年多前,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静岩博士‘杀死’了过往之我。”赵志刚喜欢这样形容自己的减肥之路。
  在静岩的带领下,赵志刚用了两个月时间,让自己226斤的沉重肉身锐减近了70斤。
  自此,他开始慢慢恢复少年时就曾很喜欢的跑步运动。“几乎每天都会晨练,8到10公里不等,那时的初心,是为捍卫来之不易的减肥成果。”
  2013年初夏,在几位同学的鼓动下,赵志刚参加了兰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兰州海拔1500多米,是国内海拔最高的马拉松比赛,也因此被认证为金标赛事(世注:全球马拉松赛事很多,为给各项赛事制定标准,国际田联专门推出了路跑赛事标准评定系统。该系统分为金、银、铜三种标准,世界各地的全马、半马、10公里等路跑赛事都可以申请)。
  此前没有任何长距离跑步经验的赵志刚,为了稳妥起见,只报了半程马拉松。
  在赵志刚的记忆里,那天兰州的天气极佳,刚刚下了雨,有些阴天,空气清凉,适合比赛。“我大概用了两个小时完赛,这个成绩让我的同学们有些意外,最意外的还是我自己。”
  跑者的世界有个传言,如果你跑过兰州,其他任何马拉松则不足为惧。
  兰州的小试给了赵志刚巨大的勇气,此后,他开始涉足全程马拉松赛。
  “于我而言,马拉松有一个令人神往的缘由,就是它的神秘。”赵志刚说,尽管已经跑了多次全程马拉松,甚至同一个城市的赛事也参加了几次,但他永远不敢说可以驾驭这次旅程。“等待在你前面的,是永远的未知:赛道的情况、天气状况、身体状态、配速管理,所有这些都是你无法彻底把握的。”
  我们为什么跑步
  第一次挑战全程马拉松的成功,使赵志刚和刘桂明真正体会到跑步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幸福。
  而“法律人奔跑吧”的亮相,更点燃了他坚持跑步的激情。
  随着跑友们关于跑步、关于马拉松话题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开始变成了“法律人奔跑吧”的群友。
  其中既有正当年华的70后法官,也有一直坚持跑步的检察官,更有早就踏上马拉松征程的执业律师。当然,也不乏开始意识到需要加强锻炼但还是信心不足的菜鸟级跑友。
  “这个群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法律人同行。”刘桂明说,在群里,昨天还认为全马时间为3个小时的跑友是最快的高手,今天就又发现还有已破3(小时)的朋友;昨日还认为自己不太可能在关门时间内完赛,今天则以实际成绩告诉自己其实也行。
  作为一个微信社群,更作为同道交流分享的平台,“法律人奔跑吧”自开通至今,已经吸引了140多位法律人加入其中。
  在群里,人们把每天的跑步称作“打卡”或是“交作业”,他们既会介绍自己的跑步经历,同时也会披露困惑。
  刘桂明说,通过两年多来的交流与互动,他深深体会到,世上有一种朋友叫跑友,大家相互之间“羡慕不嫉妒,鼓励加激励”。“这种朋友因为跑步而结缘,因为马拉松跑步而走近;这种朋友没有年龄界限、没有男女之别、没有起步早晚、没有成绩好坏。”
  “每当新入群的跑友,目睹类似现象,都感觉既惊奇又惊喜。”刘桂明介绍称,同样,每天只要有人交上作业,立即便会引来评论与点赞,甚至还有诸如跑前拉伸、跑后恢复的建议。
  而微信群里的热闹氛围、群友的热情回应,也开始引发了赵志刚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跑步?“后来我发现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实在难以作答。”
  直到他下定决心要在60岁之前跑完100个全程马拉松后才发现,跑步的意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或者说根本不需要追问它的意义何在。
  “在同样一个42.195公里的路途上,在不同的时空,你总能领略到无数的风景。”赵志刚一点一点地描述着他遇到的80多岁的跑者、轮椅战士、赤脚客、孙悟、乞丐、草裙少女……“对于跑者而言,与人群的互动会令你心潮澎湃。路边那些幼童伸出的手,热切期待你与之应和的童真的脸庞,那些真诚的加油声和伸出的大拇指,会让你忘却所有的疼痛与疲倦。”
  自己的比赛
  将近两年的时间,“法律人奔跑吧”微信群,每天都很热闹。
  “既有坚持打卡交作业的,也有讨论如何避免受伤与治疗的,还有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成功跑马经验与技能的。”刘桂明介绍道,无论是法官还是检察官,不论是律师还是警官,在这里只有相互交流的快乐、相互分享的幸福。“可以说,我们在现实中一直呼吁的法律人共同体,在这里不仅成了默契,也成了共识,更成了行动。”
  为了纪念跑友们的故事,2015年末,刘桂明与知识产权出版社达成共识,将跑友们的跑步经历集结成册,公开出版发行,同时,举办一场法律人自己的马拉松赛,作为新书出版的“庆功会”。
  “这样一本书,不仅是讲述法律人在跑步中的感悟,它更能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该书责编刘梓伊告诉记者,“跑步是恒信与耐力的持久战,可以是一个人的坚持,也可以是很多人的陪伴,正如在法律这条路上的前行,需要大家共同秉持内心坚定的信念,去追寻公平和正义。”
  终于日,《法律人的马拉松》问世。
  而该书编委会也与“2016泰山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达成共识,在比赛中设立“首届全国法律人马拉松”的赛中赛,参赛的法律人不仅拥有专属号段更拥有专属的奖牌和礼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完美展示法律人的团队形象,刘桂明建议所有跑友以“法律人奔跑吧”的形象统一着装。
  建议一呼百应,此次比赛得到了众多法律人的支持,截至赛前,共有超过4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律人报名参赛。
  为了鼓舞士气,团结合作,提升战斗力,让每位跑友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赛前在入住酒店后,刘桂明还召集运动员召开了动员誓师大会,讲解有关战术安排,部署有关方阵分工,分别指定了方阵的带队者。
  而在此次比赛中,“法律人奔跑吧”队伍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有参赛的跑友都在赛会关门时间内完成了比赛。
  “我们想让每个人都看到,法律人,不仅是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同样也可以是马拉松赛跑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刘桂明说,“我们想要展示出法律人的运动健身形象,更重要的是诱发一种新的人生激情。”
  对此,赵志刚感触很深。“长距离的跑步看起来的确是一件孤单和无聊的事情,尤其是马拉松跑到半程之后,身体有了各种反应:脚疼、小腿疼、大腿疼、肩背疼、脖子疼、胸闷等。”
  有好友曾经问他:“这么疼,你怎么还要跑?”
  他会笑嘻嘻地调侃:“疼痛,让你觉得你还活着。”
  “漫漫奔跑的路途上,你不单要与自己身体的各种疼痛对话,你还要克服一切的怯懦、恐惧、担心、犹豫,并冲向终点。”赵志刚说,“跑了,你就懂了。”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法律人马拉松:跑了,你就懂了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持跑步减肥成功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