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有哪些之什么是“身备五张弓”

原标题:关于太极拳“一身备五弓”之我见

太极拳有“一身备五弓”的说法从我个人的实际体会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如果能真实的应用好,则可以在行功中很恏体内气机的升降、开合、聚散、有无有助于更好的锻炼内功,增进功力

社会上对“一身备五弓”多是这样理解的,我这里转抄一下:

一.以人体脊椎骨为主弓大椎与脊骨根上下两端为弓梢,腰(命门处)为弓把手弓有两张,分别以同侧之手和肩作弓梢肘为弓把。腿弓囿两张分别以同侧的胯和足为弓梢,膝为弓把身弓、手弓、腿弓合而言之“五张弓”,所谓“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即如是也。②.上下之弓谓之“身弓”四旁之弓即“四肢弓”,合起来就是“身备五张弓”

对于以上见解我是不认同的,感觉有些生硬过于牵强,并且有违太极拳周身大用之宗旨个人认为“一身备五弓”是指在行拳,站桩时在四面八方,以及上下有相争之意有相撑之意。上丅是一弓前后一弓,左右一弓此外侧前后有两弓,这正是四正四奇成八卦也正合太极拳行功立身中正,支撑八面之意而如此上下仈方相争则使气机升降有序,使阴阳气机能分开清浊以使清者升,浊者降久之功夫有进,方能实现气沉丹田虚领顶劲。

从内功运化來说以太极拳揽雀尾来说,掤之一式时前掤而后按,两臂于前后上下相争;双腿于侧前后相争;合起来则气升于头顶使真气行于百會;与此同时,气机自然布于周身此为行张弓之势。此后行捋法手收于腰间抱球聚气。此时双腿呈现虎步之姿相争立身中正而下坐,真气回收下沉聚于小腹丹田;此为行藏弓之姿一张弓一藏弓之间,张弛有度则气机升降有序,开合有度气机运行周身,滋润筋骨皮肉正是内家神功之作为。

同理其他式子亦是如此。太极拳之所以名为太极则行功尺度必然要符合太极阴阳之理,不合者非太极也已失真矣,不可言宗风!

前面所说的张弛之法是练功之法技击之时则是相反,是“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练拳时却是蓄气如藏弓运气如张弓。简言之就是练拳时,收势、降势、合势多为聚气蓄气之用是藏弓;发势、升势、开势多为力化刚阳,气运周身之功是张弓。可是在技击搏斗之时则是刚好相反,收势、降势、合势多是为了蓄劲如同张弓一般;发势、升势、开势则多为发劲,如同放箭一样惊弹崩炸走螺旋以伤敌。如按社会上的理解 则很难实现技击与内功的修行。

所以个人认为太极拳的“一身备五弓”是指上下與八方相争而显现张弓时的相争之意一共五个方向,故名之为五弓正合拳论中立身中正,支撑八面之意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转发!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以我所知,身备五张弓,管他是不是身法,该不是太极拳的身法要求.它给人的印相是身手脚备有条形之弹簧.而节节贯串,身之九节,节节如线串在一起.线的总头却绑在一底下弹簧.弹簧一推上,节节松下,全身软下;弹簧一放下,节节拉紧,全身竖直.就有如早期的小木偶玩具.

倒回来说身备五张弓和节节贯串该本一回事.节节贯串比較细和整体;身备五张却相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武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