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像棒球运动员的人qq名字竖起来

还可以输入150字
标题已超出10个字
您发布过于频繁,请2分钟后重新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哦!可以选择
赶紧当第一个评论者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24小时42区 TOP 10
『今天你的表现真好,老婆又相信了,晚上还是老地方见』我给老婆的闺蜜发送信息道。
最难以理解的事,一个输入法总提示你电脑该清理了
都别动,我马上订机票!!
你们要吃饭,你们要四点交班,所以近了就不拉了,行李多了也不拉了,路堵了也不拉了,不,天黑了就不打表了,你们也快完了!
保存在MSN的照片和日志没了,保存在百度空间的照片和日志没了,只有QQ空间,从始至今,保留着一年一年的记忆
淘宝图片与买家秀
马话疼一年卖那么多枪,这怎么算。。。
一直让福利基金会使用即可,不转所有权。可省下很多钱做善事。
说姿态不雅就能直接关五天,太威武了,扬我国威!人如其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人类的反应速度有多快,为何 Evan Longoria 能及时抓住身后来袭的棒球?
例如这个视频,真的可以做到如此快速的反应吗?
棒球手接受采访时的惊人一幕
/v_show/id_XMjY5NDk0OTEy.html
从视觉或听觉 - 大脑 - 手臂,抓住棒球。人类神经反应的极限是什么,能举某些例子说明吗?棒球、篮球甚至足球等等。
按投票排序
人的反应分三种:一种是根本不经过大脑,而是在更低位(小脑、脑干、脊髓)所处理的反射:比如膝跳反射,完成反射动作的神经节点是在脊髓。这个速度可以非常快,比如膝跳反射在大概50毫秒的时候就能观测到肌肉运动。第二种是在大脑,经由意识处理之后的动作:比如一个刚在驾校学开车的人,手忙脚乱地盘算自己的每一部动作。因为不同种的动作差异巨大,这块儿其实没有一个好的计时标准。先说结论,通常,这类反应至少需要200毫秒左右。至于这200毫秒怎么来的,下面展开讨论。第三种是经过了大脑皮层处理,但是并未进入意识。科学上,我们管未经意识的大脑处理系统称之为“僵尸系统”,是的,就是zombie那个僵尸。Evan Longoria这段视频,如果不是作假(因为有不少人质疑过)那么肯定是僵尸反应。这类反应的速度在100毫秒左右。类似的反应还有 提到的赛跑这里稍微展开说说上文中的两点1. 反应时间的测量有什么标准?膝跳反射的50毫秒好说,直接用物理手段测肌肉运动就可以,正常成年人的差异不大。可是经由大脑的这100毫秒和200毫秒反应时间是如何测量的?如我刚才所说,不同种类的任务差异巨大,很多时候没有可比性(不同模态比如视觉、听觉还是触觉;或者不同复杂度,就视觉而言,是看见一个亮点还是识别一张人脸;或者不同反馈机制,是通过按键还是用声音抢答还是实行起跑动作)。目前我认为最客观的标准,是直接看脑电波(参见下图):当感知到外界刺激(或曰“事件”)的时候,大脑的脑电波会呈现出很明显的波动。科学上称作“事件相关电位” (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通常根据调整刺激的条件以及受试者的状态,研究人员可以可靠地,重复地触发各种ERP。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两种ERP:N100和P200。N100翻译过来是说,在事件发生100毫秒之后,会产生一个头皮电压下降(Negative)的电位信号;类似地,P200则是事件发生200毫秒之后,产生的上升(Positive)的电位信号。虽然其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是粗略地说,N100与无意识的反应关系比较密切(例如听音乐听到杂音)。而P200则是和在意识参与下的具体任务更相关(譬如在桌子上找钥匙)。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如果有意识参与,人的反应速度会变慢,大约100毫秒。2. 什么是僵尸系统?=====12月15号凌晨小幅更新=====感谢的提醒,知乎上竟然还有其他人也跟过Chalmers的工作,太惊讶了。。。哲学上有个流派叫做物理主义(physicalism),认为“意识”不过是“肉体”的一系列物理现象而已。哲学家David Chalmers对此提出了异议,为了反驳物理主义,他构造出了“僵尸” (philosophical zombie) 这个概念——一种假想生物。它们从行为上和人一样,踩到地上的大头针之后会打个激灵,然后喊痛,但是它们不具备“意识”,也不会真的感到疼痛。(譬如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个足够逼真的程序,监测传感器表面的压强,压强大到一定程度就 printf("好痛!"),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程序+传感器具有了意识)。这种系统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从物理系统的角度,它就完全无法和一个完整的有意识的人区分开来。所以物理系统是不对的。Chalmers的“僵尸”概念是如此有趣,以至于后来广泛地在意识的研究中,被引申为一类不经由意识,但是却是由皮层控制的高度复杂的神经活动。譬如Nature的这篇文章大概算是个里程碑吧:Christof Koch & Francis Crick至少目前在科学界(相比哲学界),提到zombie system,更多的不是Chalmers用来证伪physicalism的思想实验,而是指不经由意识的神经活动,比如职业足球运动员的盘带;绝大部分中国人吃饭时使用筷子;熟练的司机在换挡时无意识地控制离合器;音乐家演奏乐器时双手双脚或者与嘴的配合等等;以及更典型的——梦游(注意上述很多活动小脑也有参与神经信号处理,但是对一系列动作序列进行编码的还是大脑)。=====更新毕=====不同意后半部分的回答,这种“目前也不了解的反应,科学上一直解释不了的感应”是在指预知力?实际上这种“预知力”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错觉。比如可能每天我会有100次“突然感觉有人看我”这样的感觉,其中99次抬了头却发现啥也没有——可是抬个头这事儿太微不足道了,所以也不会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是碰巧了有那么一次,恰好我一抬头就看到有人在看我。于是这仅仅一次“撞上”的结果,就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让我以为自己具有了某种超能力。这种自我暗示的机制,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佛祖观音像、十字架、甚至大湿王林都具有某种灵验的超自然功效。
这个视频真假存疑。但让Evan Longoria抓这样一个球,就算是bare hand,想必也是小菜一碟。先说棒球运动,可以算是非常高难度的体育运动。从投手丘到本垒板大约18米,拿大联盟投手中等球速85迈(136km/h)的球速来算,飞行到本垒板所需的时间大约在0.4秒左右,在这段时间内,打者要判断好坏球,再加上变化球路,以及一些球速能飙至100迈以上的火球投手。打者的反应需要多块?!所以请不要质疑大联盟球员的专业水平。视频中Longoria所站的位置已经到了右外野,来时的球速就更慢了,就算不看着球,听球的声音,对他来说也不是难事。下面是十大三垒守备。排名前几位的diving catch难度应该更高吧。
【MLB】历史最佳9大防守瞬间之
三垒手篇~ 各个都是春哥曾哥凤姐...
/v_show/id_XMTUxOTUwNTk2.html
这是铃木一郎的广告,你觉得是真的假的?
日本棒球明星铃木一郎奇迹般的集中力广告
/v_show/id_XNDgzNzQ2OTA0.html
下面是Justin Verlander赛前热身的第一视角,是不是觉得投球又快又准。
Justin Verlander Bullpen- Fenway Park July 31, 2012
/v_show/id_XNTc5OTMzOTUy.html
还有铃木一郎热身时背后接球的视频,在youtube上有。所以来说,题中Longoria这个bare hand catch对大联盟明星级球员来说,小菜一碟吧。最后再贴个2011 Evan Longoria精彩守备视频,是不是个个都让人目瞪口呆。
mlb光芒队明星三垒手 Evan Longoria 2011赛季精彩守备
/v_show/id_XMzIzODAzNTAw.html
还有运动科学栏目对Larry Fitzgerald的测试。
运动科学:Larry Fitzgerald
/v_show/id_XNTg3ODgyNTUy.html
在这个视频中还要考虑的事情,除了 说的反应时间这个主要因素以外,很明显球棒击球也是有声音的,一个职业棒球运动员肯定对此有更强烈的条件反射;而击球后的破空声也同样也是球员十分习惯的声音。根据他先停止说话再往回看的这个动作,以上的因素应该占主要,所以反应时间应该还算充足,而之后超快的那个Catch,当然是顶级职业球员的素养了。
我觉得这个视频更可能是一个病毒广告。病毒广告就是通过制造噱头来吸引观众注意,而淡化其中的品牌植入,其中一些更是刻意营造氛围以假乱真达到传播目的。比如以前看到过也是棒球题材的美津浓广告:
中国棒球女子震惊美国 飞檐走壁的接球
/v_show/id_XMzI1OTUzNTI=.html
还有一些体育相关的:这个是之前诺基亚的,也是以假乱真,后面还放出了一点解析视频。
这个视频里头的事情是假的Evan Longoria 日 188公分 95公斤 守備位置:三壘手 出生地點:美國加州Downey(墨西哥裔) 最高學歷: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職棒選秀:2006年美國職棒坦帕灣魔鬼魚隊第一輪第3順位 經紀人 :Paul Cohen 推定年薪:450萬美金(2012)利用视频出现的名字搜索,老外也非常多人在谈了这件事有少部分人为是真的大部分认为是假的是Gillette 的广告在6-7秒的地方 Evan Longoria barehanded catch这种事我相信肯定有,但是这个视频我个人认为有点假,疑点也是球衔接的地方
给楼上列位大神跪了。。。。。据考这个是吉列2011 Gillette Young Guns广告活动的病毒视频,背景看台上也有吉列的logo搜上述关键词还有很多这样的神片段,youtube上更多(因为毕竟是主阵地)。一部分的解读和跟进在此:
讨论视频是真是假的意义不大嘛。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接住身后飞来的球是完全可能的。该视频使我们惊讶的不仅仅是【反应速度好快】,还有【刚好拍到了这惊险一幕】【不接住就会粗大事】【接的好准】如果假视频不足以说明问题,看看这个:高速摄影机拍下蛇拳攻击瞬间
高速摄影机拍下蛇拳攻击瞬间
/programs/view/8PmsX4PxRZ0/
想亲身试试自己反应速度的,戳这里:即使是我,测试也能达到0.25-0.45(预判的不算哦)。
1.赛跑比赛中反应时小于0.1秒为抢跑,0.1秒左右目前应当是人类极限。2.本视频中Evan Longoria发现球飞来后,动作的顺序是,语言停止-&回头-&伸手,全过程约1.5秒。3.Evan Longoria称此视频是真实的。 per
抓住来袭棒球这事我比较相信
因为我本人也有过类似表现
纯属灵光一闪
很难重现的那种
当时我在打乒乓球
回头找衣服擦汗
没想到对手直接把球扔过来
我当时背对
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是眼角发现白影一闪
右手下意识的往前抓了出去
结果还真的把那个在飞行的球给抓住了
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人的反应分两种,一种需要是需要大脑处理信号的反射,刺激传入大脑,大脑处理好再反射会刺激点。另一种是不需要大脑处理的反射,比如被针扎的时候,手臂会立马收回来,这种反射时间小于0.1秒。但是还有一种目前也不了解的反应,科学上一直解释不了的感应。就好像你突然间一抬头发现有人在看你,没有任何接触,没有任何思考。这种反应时间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而我觉得视频上.Evan Longoria的反应就很类似。我后面的解释(我也不敢说有定论),被认为是心里作用,而且评论又被屏蔽了,那只有在自己答案里面贴出我们的讨论了,也算是死也瞑目了。希望不要连账号都被屏蔽了。不同意后半部分的回答,这种“目前也不了解的反应,科学上一直解释不了的感应”是在指预知力?实际上这种“预知力”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错觉。比如可能每天我会有100次“突然感觉有人看我”这样的感觉,其中99次抬了头却发现啥也没有——可是抬个头这事儿太微不足道了,所以也不会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是碰巧了有那么一次,恰好我一抬头就看到有人在看我。于是这仅仅一次“撞上”的结果,就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让我以为自己具有了某种超能力。这种自我暗示的机制,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佛祖观音像、十字架、甚至大湿王林都具有某种灵验的超自然功效。我想问个问题,既然你的回答中提到了脑电波,而且也可以检测。那么久说明至少人脑是可以发射出脑电波的。那么有发射脑电波的可能是否就有接收外界脑电波的可能(当然以现在的科技还不一定办法知道)?如果有接受脑电波的可能,那么当有人看你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的时候,是否有可能想你的方向发射了他的脑电波?然后是否有可能你受到了某个方向的脑电波干扰,抬起头,发现有人在看你?现在的科学很多东西解释不了,我不喜欢把解释不了的东西都归为心里作用(虽然她确实虚无缥缈)。就好像有些人把中医里面的很多东西直接归为安慰剂效应。人体很复杂,一个人的人体里面的信号传导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一个社会里面人与人直接的相互关系的复杂程度。(作者) 回复 在单神经元层,已知的物理、化学定律就已经足够刻画神经元的行为了。“发射脑电波的可能是否就有接收外界脑电波的可能(当然以现在的科技还不一定办法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可能。至于头皮外观测到的,是宏观行为。举个例子,海量的神经元的交互活动就像一个人声鼎沸的球场。人们相互喊话,在数公里外,如果我们用高精密的话筒,也能听到球场内的欢呼声。但是如果你不否定基本的物理定律,离几公里远的你,是没法通过一个高功率话筒,直接和球场里面的几个人聊天而不影响其他人的。且不说人脑是电+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电磁线圈。退一万步讲,能通过某种强力的电磁过程,让你产生“感觉有人在看你”这么特定的一个感觉,其难度不亚于踹一脚硬盘,能够导致磁极产生变化,恰好生成一张黄石公园瀑布的风景照片文件的难度。我当然不否定基本物理定律,只是觉得现在的物理定律并不一定覆盖了所有地方。按照你的说法,脑电波是在头皮外检测,在加上仪器灵敏度以及脑电波的量的问题所以检测得到,而在几米想要要检测脑电波,而且还要分辨出其中的一种就会因为脑电波太弱,而且干扰太多而接受不了。是这个意思吧。但是你没有明确,人脑是否有接收外界脑电波的可能。这是其一;其二,不知道前段时间你是否有看到一个新闻,说哈佛大学的一个用脑电波来控制小鼠摆尾的实验。这是否说明脑电波可以用一个相对规律的形式发射出一个信号,而且是相对集中的发射出一个较强的信号(当然脑电波研究太复杂,他也没有说明什么是干扰,如何排除干扰)?而且你们检测过脑电波的也应该知道,大脑在想象的时候和做逻辑推理的时候,脑电波是不同的。那么,如果脑电波可以有规律,而且可以相对集中,用你的例子说我虽然无法在几公里外与球场上的某个人对话,但球场上的人都在唱一首歌的话,我还是可以听到的。 最后回到原点,当你在专心的看一个人的时候,当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人身上的时候,他是否有可能感受到?(作者) 回复 lz表示很无力。。。非常明确地说,“用脑电波来控制小鼠摆尾的实验”这句话,是你,或者是你读的那片报道的记者,对科学研究的误读。强烈建议你读一些稍微严肃一点的关于脑科学的科普读物,否则现在的情况越来越像我跟你说力学你跟我谈风水。anyway,再解释最后一贴,就此打住。。。不光是控制小鼠摆尾,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把电极扎到脑子里,从而影响猴子,甚至是人的神经活动。而且前者的实验我还亲手做过。但是,这不是脑电波——我重复一遍,这不是脑电波。神经元传递信息是电化学反应,而脑电波是百万级以上的神经元一齐以某种节律运动从而观测到的宏观状态。这就像你问我,电脑是不是电驱动的?我说是;于是你再质问我,那为什么不能通过在你家电表上做点手脚,给你电脑装个病毒?我说凡是号称能通过电表给电脑装病毒的都是民科,你却对我表示不忿。。。你用一个巨大的扩音喇叭发声音能让球场的所有人听到,但是你没法和球场里某个个人,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同时还不影响其他人的谈话。最后回到原点,当你在专心的看一个人的时候,当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人身上的时候,他绝对没有可能感受到。我也表示很无奈,想不到你会和我说风水。显然是怀疑我的科学素养。至于哈佛大学的小鼠摆尾实验,似乎你连实验过程的没有了解就随便下了一个结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是我的错,是在不好意思。实验人员(注意是人,我重复一遍,这是人。)头戴脑电波传感器,并同时观看屏幕上显示的脑电图描记器(EEG)图像,脑电波图像用于直观显示脑电的刺激。当实验人员的注意力集中控制老鼠的时候,该系统就会触发超声波脉冲,然后刺激老鼠的尾巴做运动(实验之前老鼠是被麻醉过的)。先不管记者的科学素养如何,但是至少说明白了一个问题,是通过检测脑电波的变化来刺激系统的。我同时也同意神经元传递信息是电化学反应,而脑电波是百万级以上的神经元一齐以某种节律运动从而观测到的宏观状态。那么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们贴在脑袋是脑电波检测仪器是检测脑袋震动,还是检测脑袋的磁场变化,又或者是检测其他的东西?如果是磁场,那么由百万级以上的神经元一齐以某种节律运动而产生的脑电波是否能影响另外一个神经元(当然,这个神经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然,抛开剂量谈作用确实是刷流氓。但是,如果一个脑袋能够产生的一种作用相对集中的脑电波(当然,我提小鼠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脑电波可以控制小鼠尾巴,而是想说明,在那个实验中似乎预示是脑电波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能否影响到另外一个脑电波,进而影响到神经元?
不过,我毕竟不是学脑科学的,我只是不敢说一定没有影响,我宁愿相信有影响,而只是现在的科学技术的限制所以还没有发现。最后一个评论竟然因为被屏蔽而没有出现,我只能在我自己的答案里面显示了。
只有我一个人看成《绝望主妇》吗?
不太了解棒球。但题主给的视频看球的轨迹和人的反应动作还挺奇怪的。甚至还不如下面两个视频看起来像真的:小罗禁区外连续4脚踢门楣:
(高清)小罗连续4次(5次?)射门命中门框
/v_show/id_XMjU2Mzk4NDA=.html
詹姆斯连续4次后场超远距离投篮中:
詹姆斯,太不可思议了!超强超远距离投篮
/v_show/id_XODkxMDYwNDA=.html
因为以前比较关注 足球和篮球,所以知道这两个视频里的技术难度,是目前地球人不可能完成的。这两个视频都是以一种非正常视角拍摄的长镜头,通过看起来没有剪辑的长镜头,来神话某个球星。而造神运动,很迎合大部分伪球迷和低龄球迷的崇拜心理,也因此很符合球星本身、广告商、联盟的利益。球星本身也不太可能正面回应这件事情,因为如果说是真的,被戳穿会被当做骗子;说是假的,又伤了伪球迷的心和广告商利益。所以不回应是最好的策略,如果被逼急了,可能也只能想王林那样来一句:信则有不信则无。扯远了,但题主放得视频真的和上述两个视频以及李威放得李小龙的视频很像。
单田芳都说了。大将军眼观六路,耳听八面风。
所说的棒球飞行的0.4秒是不够人做出从眼睛到判断再出击等一系列反应的,人的反映有极限。而人对棒球的击打判断是对投球手的动作判断出的。视频中接球手在听到球击出的声音后就已经判断球的位置了,他已经接过不知多少次这样的球了,熟悉。
有一本书叫<习惯的力量>
我们打棒球的都知道,只要有人在打棒,你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球上面,就算在场边也是。一般在球员训练时怎么会有记者去采访呢。
假的 经过处理的 很明显 球是半路加进去的
唉,又上升到理论高度了,知乎就是这样咩......我大朗格的这个视频是广告,吉列的广告。吉列类似隐藏较深的广告还有很多。虽然我毫不怀疑他有徒手抓飞球的能力。下面还有人贴华裔女球童三步登墙接杀外野高飞球的视频,那个也是广告。原视频结尾女孩坐到椅子上,前面地上摆了一瓶运动饮料。如果真感兴趣自己去搜来源吧,我懒得搜了。这个问题对于棒球迷来说都是月经话题了......
去棒球场边听一下就知道了,棒球飞行的时候球线与空气摩擦的声音是很大的,听声音就知道有来球对职业棒球运动员来说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我看这个视频的最假不在于人的反应够不够快抓到球。最假的是:棒球很硬,高速运行的球是不可能不戴手套接的,像视频里那样接球绝对不可能只是甩甩手那么轻松,手会断的。平时人们很放松地玩手抛球也是要戴棒球手套才能接球的。中国大陆为何喜欢棒球的人很少?
身边从没见过棒球迷。
按投票排序
我的一位朋友在帮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在中国市场做商业方面的推广,同时也是橄榄球迷。按照他的说法,棒球和橄榄球在中国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第一是缺乏合适的场地,棒球场不像足球篮球场那么方正,兼容性差;第二是规则相对复杂,不像“球进框”、“球入网”、“球过网”这样直观,容易理解。他曾不无郁闷的总结,在中国流行的体育运动全都是规则极简的。在电视直播时代,一项有影响力的运动,总是看的人多,玩的人少,在中国更甚(想想世界杯时的“盛况”)。所以讨论棒球为什么不流行,除了真正玩这项运动的门槛(场地、器材),观赏这项运动的门槛也需要考虑。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1. 中国人过去太穷了,器材相对较贵。2.历史原因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比较一下80年代,几种我国流行运动比赛时所需的(简易)器材:很流行:篮球:篮筐只用找个铁圈就可以,半场球需要大约100平米的空地,一个篮球足球:场地大小不限,没有门的话用两个水瓶子或者书包就可以代替乒乓球:自制球拍,只需一个桌子(水泥台),几块砖头,一个乒乓球羽毛球:一对拍子,球需要几个弹球:几个玻璃球,一个墙角。一般流行:排球:需要网,球,相对较清晰边线的场地花式台球:需要台面和维护,一套球及球杆,翘粉保龄球:一般是租鞋租场地,自己备水、手套即可完全不流行:棒球:每人准备一副手套(普遍用外野),木制或金属制球棒,头盔可每队1-2个,垒包可省略,场地要求至少50X50:2500平米。球若干。橄榄球:场地要求较大,美式需要护具,英式需要球门,鞋也有特殊需要。所以无论从个人的投入还是场地来说,棒球的入门成本都是中等偏上的。如果我没记错,2000年左右,一副手套的价格在150左右,而球也大约一个20-30,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还是很贵的,因为10个人凑一个队的话,近2000元的成本很不低。确实如@伏地猫 所说,棒球和橄榄球在传接球训练时确实不需要太大场地,但如果训练却打不了比赛,大多数人并不会选择这类运动。===============而另外一个原因是,棒/垒球也曾经一度被打压过。我在小学时收拾体育仓库,曾经翻出若干外野手套和垒球,问了老师才知道,我们小学在文革前是北京市垒球传统校。但文革期间,垒球被认为是日本和美国的资产阶级运动,受到了抵制,器材大多被破坏(打击网、球棒当时都找不到了)。而文革期间因为操场被占后改建他用,垒球也就没有再办起来。我想,很多学校可能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形。
喜欢的不少,但是能玩起来的就不多了
简单来讲的话我觉得原因有三:1.普及程度低,了解程度低2.入门难3.场地器材人员要求高具体展开来讲的话1. 在美国棒球是三大联盟之一,可能还有一阵有第一的趋势。从小生活在这种氛围中对棒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是我们这种只能从touch这类主讲恋爱副讲棒球的日本漫画中了解棒球的孩子不能比的。没有家庭学校这种童年时代的入手机会,在中国很多打棒球的人(不包括在学生时代学校有球队的)是在成年以后自己的选择。其实世界上棒球比较普及的国家/地区屈指可数,美国日本古巴,然后一些拉美国家,亚洲还有韩国台湾,也就是这样了。MLB这些年也在尝试在中国开展宣传,不过好像多年来基本没有什么有成效的活动推出。而一个宣传普及程度对活动开展有重要影响的例子就是篮球。我小时候基本同学就是打乒乓球和踢足球。感谢灌篮高手和NBA引入姚明和对姚明的重视,当然,还有ccav无节操的解说,nba从15年前大部分人顶多听说过乔丹到现在即便女生非球迷也知道个科比詹姆斯,认知度不可同日而语。篮球也基本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运动,至少是之一吧。不可否认,这和篮球本身的属性有关系,但nba也功不可没,在美国nba从三大中的小弟变成现在基本超越棒球。2. 大部分的运动的基本目标很简单,把球放在某处,如足球,篮球,橄榄球;让对方接不回来,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在简单的目标基础上,可以展开复杂的战术。而棒球就比较反过来,基本规则复杂,而在这基础上展开的战术却比较简单。当然有人可以说棒球不就是把球打出去么,但你还要记住如果你是防守方的话你还需努力不让对方打出去。这也是一般大部分看不懂棒球比赛的人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你是打那个还是扔的那个?即便在打出去以后,还需要沿着规定的线路行进,停在指定的位置(垒包)。这些对没有从小了解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不小的门槛。规则上的要求还是相对简单的,毕竟只要你想,看两场比赛也就了解了,技术上的入门才是比较致命的。足球的话,你知道用脚就好了。篮球的话,不要用脚就好了,当然,还有走步之类的规则,但其实遵不遵守看双方乐意就好。这类运动最基本是双方较量,对方带着球把你过了或者被你断了,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差距。而棒球除了投打对决,大部分时间是和球较量,后者说和一个固定的标准比。一个地滚球,你能不能堵住;一个高飞球,你能不能接住;一个封杀局面,你能不能传到队友的手套里。更不要说投手和捕手的基本技术要求。所以棒球要进行比赛,需要一定的基本水平,那之前就要有基本的训练量才能保证。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没有基本的技术去打比赛,就好比踢球的时候球在脚下你却不停的踢空,怎么玩得起来呢?3. 棒球的比赛标准,是9人对9人,其实比足球还少2个。但足球三个人玩也不会嫌少,5人制都是标准室内比赛了。棒球,再少再少,投捕一垒必须有,内场两个外场两个的话也需要7人了。这样就是需要14个人进行比赛。器材上,一支球棒便宜的也要四五百,手套一两百,就算14个人攻守方换着用7支手套也要一千多了,这就是两千,还没算球、头盔、捕手护具这些。最大的问题还是场地,棒球的垒间距离是30米,就算外场到本垒只有两个垒间(在棒球里是非常近的距离了),也需要一个60*60左右的场地。难度有二,一是这样的场地很少,二是如果有这样的场地别的活动能多少人玩?基本上这是我认为棒球在中国受众很少的主要原因。前面有人说到国家不支持,其实棒球在被踢出2016奥运会之前还是受到了国家照顾的,要不然那些省队体校都从哪里来?不过一项运动的普及还是来自于项目本身的属性,国家花大力气培养体操跳水运动员,谁听说过俩朋友今天没事儿约着去公园玩后空翻的....其实上面总结的几点在别的运动上也能找到,比如排球,就对基本技术和场地有要求,虽然我们国家的女排曾经非常辉煌,但普及程度远远赶不上足球和篮球这另外两项大球运动。棒球的这几个特性,决定了以后的发展程度,我是不看好的。即便在美国这个近代棒球的发源地也逐年式微,成年美国人还打棒球的很少,玩也就是玩慢投垒球。虽然中国这些年棒球的开展是上升势头,但注定会是个非主流项目。上面是对主问题的回答,再讲两句我对棒球现在在国内的了解。我是在大学才接触到棒球的,虽然之前上的小学中学都有球队,但都是特长生保送的专属,从来也没注意过。大学生的棒球联赛一直举办了很多年,参赛球员有的是小时候练过一段时间的,大部分还是在大学以后才接触棒球。这大概是两条在国内发展棒球人口最重要的途径。北京在那段时间比较占优势地位,不过这几年水平下降很厉害,而上海的棒球发展很好,上交上外都有开始招特长生。虽然如果特长生参赛对普通学生队员有点不公平,但也提高了比赛水平,对其他球员也是一个好的提高眼界提高水平的机会。不过大学的比赛受限制于选手在校时间,也受限制于举办机构,成长空间有限。比如北京如果想脱离北方工举办比赛场地就很难解决,各个学校里大概也就清华在场地上是高帅富。达阵庄园是这两年在北京棒球的领军组织,有自己场地,从去年开始举办全国规模的比赛。今年的赛事更扩大了规模,仅在北京赛区的硬球队就有20支,参赛人员也很广,很多以前在大学联赛里的毕业生,专业队退役人员,中学生队伍,在北京的外国人队伍。能组织这种比赛,在以前我都很难想象的,所以现在打球的人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虽不能像篮球足球那样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人玩,但只要想,还是有机会找到棒球组织的。自己打球的时间不长,中间还间断了好久,就说这么多吧。
因为根本看不懂,不知道怎么才算得分,老师也不教。像其他球类就算从来没接触过,也可以看出个所以然来,比如篮球、足球,进球了就是得分了,乒乓球、羽毛球你接不住,我就得分了。棒球就不一样了。以前看过一小会儿棒球赛,感觉根本看不懂,就看一个人在那轮棍子,然后几个人在那瞎跑,也不知道有没有得分,看起来一点意思也没有!棒球给我唯一的好感就是:棒球帽挺好看的!
棒球在美国,作为一个运动的地位也在慢慢下降,尤其是随着高清电视时代的来临,节奏相对较慢,精彩瞬间相对较小,可能存在的长时间闷战的运动吸引力开始有所下降是很正常的。另外由于MLB没有工资帽,导致长期几个大球会可以用高薪聚集最王牌的球员,所以联盟里面贫富差距巨大。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了篮球足球这样的大众运动,也有羽毛球,网球,乒乓这样的小球健身,棒球想插足太难,就算是橄榄球也比它刺激紧张更有市场。棒球在美国,除了运动这个角色,更是家庭社区的传统活动,全家一起看棒球赛聚会,一起在全美遍布的大大小小球场打球或者就是简单掷球,甚至作为父亲教自己子女棒球也是美国传统的家庭必修课,这些文化的纽带能维持棒球在美国长期占据主流运动,但是在中国家庭文化中这些一项都没有(中国家庭的聚会就是聚餐,中国父亲大多数都没有教小孩运动的习惯...),犹如你想把麻将移植到国外,只是说这是一个智力运动是不行的,不能体会承载的文化这项运动很难推广
大学体育课修的棒球,非常有意思,玩起来很嗨很欢乐,略带危险。我觉得主要问题是棒球器材相对于其他国内小孩爱玩的运动来说,还是要贵多了。篮球足球可以一个班共用一个,棒球手套基本上不可以。
作为一个棒球迷,在我看来什么外在条件限制都不是根本的,主要是这样运动的普及水平没跟上,如果几十年前就开始普及,现在就会很多人喜欢这项运动;日本韩国台湾都是由美国传入的,并逐渐普及,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多;
其实我上小学的时候(80年代中后期),本地每个学校都有垒球,但是那个球我一直以为就是拿来丢,看谁丢的远的,因为考试有这个项目,要是能丢4,50米,就是优异的成绩了,后来才知道这个球原来是一个体育项目,哈哈
首先说一下,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伏地猫的答案,我只不过实在想上来吐句槽。以下是吐槽,回答在后边。其实对于设备、器材甚至上手难度来讲,棒球都不比篮球难。想想当初练篮球的时候,投篮、运球都练了多长时间?更何况篮球无论投篮、运球还是传球都有很多花样,仅仅以投篮举例:上篮、超手上篮、低手上篮、挑篮、颠儿投、后仰、抛投、勾手,甚至是换手上篮和转体上篮,哪一项不需要大量的练习?对于棒球来讲,就是基本的传接球和挥棒,有这个时间肯定能“上手“。再说器材,没篮筐怎么打?对于棒球,有块空地有手套有棒子就能打,甚至于没有棒子没有手套也能打。设备,质量一般的棒子和手套也就一百块钱左右,而且棒子、捕手护具都是很多都是公用的。但是棒球在中国的境遇实在是比篮球差太多了。我是北大的,拿北大来讲,正好呼应一下伏地猫的答案。北大有发球机没错,但北大几乎可以说“只有发球机“。北大棒球队练习的场地是和足球或者链球(是的你没看错)抢,已经引发了数次争论。足球场地还好,链球的场地上被链球砸的坑坑洼洼,很容易崴,根本不敢跑。练习地滚球的时候棒球随时可能碰到不平的地面弹起来。发球机是球队的前辈凑钱买的,打击笼和学校申请了几年,也只磨到了操场几乎是放垃圾的角落自己出钱建了一个打击笼,学校的要求是“不影响美观,随时能拆“,换句话说说没有就没有了。如果可以,宁愿用发球机这种“四化“换一块场地。真正奇怪的是中国高层(尤其是媒体)的态度。半年前韩乔生的微博里说,央视试引进了几场冰球比赛,我看到的时候正在吃蛋糕,当时的想法就是直接把蛋糕糊央视一脸。引进冰球居然都不引进棒球?2007年的时候Yankee签了两个中国大陆球员,但根本没有媒体关注。每周在nba之后往往都有蛋疼的拳王争霸赛,这玩意有多少人看?唉。----------------------------------------------------------------------回答更新:
橄榄球、棒球、篮球美国三大运动中,只有篮球是一项真正的世界运动。流行的原因,就是规则简单、易于开展,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奥运会。第3届以表演项目登场的篮球,因为其简单、新颖的比赛方式,获得了广泛欢迎。
下面说棒球,其实真正算是热爱棒球的国度(地区),大概也就是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其实一看就明白,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是美国的半殖民地,随即又占领了朝鲜和台湾,这四个国家(地区)喜欢棒球就不奇怪了。在美国的三大运动中,从某个角度看棒球是对设备要求最小的,没有大型的、繁重的设备(篮球有篮框、美式橄榄球有护具),所有的东西包括垒垫、棒子、球、手套,方便携带,也有利于传播,而且棒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是最低的,适合传播出去。 至于像世界其他地区,因为有打法相似、传入更早的板球的存在,棒球一直受到巨大的阻力(英属地区是不可能了)。
中国棒球流行不起来,除了@Raymond Wang提到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就是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发展的项目中,重点发展的都是世界性运动,篮球更是因为苏联的影响,广泛地开展起来。而棒球当时除了美国几乎没人玩。NBA在中国流行,除了当年大卫·斯特恩免费送过来的那盘录像带之外,就是因为中国本来拥有不错的篮球基础。
关于中国棒球的历史,可以参见这个博客中的系列日志(我找不到清水木站的原帖了。。这是个转载)可以看出,中国棒球其实是有一定历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棒球至今仍有人打的缘故。至于推广,恐怕由于伏地猫和Raymond Wang的答案中提及的原因,是个很难的任务。
宣传不够,没有转播,没人普及,没场地。
我因为棒球英豪而知道和喜欢的棒球……但是在中国很难看到任何比赛。后来出国之后看到比赛好幻灭啊……因为打球的统统是五大三粗的壮汉完全没有纤细小帅哥啊,而且比赛往往节奏慢很拖拉看的人要睡觉啊。但是还是比冰球和橄榄球好看一点。冰球我根本找不到球啊,橄榄球完全不懂规则。
我觉得核心因素是两点:1.成本。2.规则门槛。
看过各位了解情况的人介绍,我还是觉得门槛偏高,就说手套,球棒和球,这三个不能缺吧,其它需要一定空间的场地,我不知道至少多大,一棒子出去,30米不知道够不,另外至少2个人。
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中国大陆怎样,而是因为棒球作为一项运动,在全球就没几个国家玩。在全球说的上流行棒球运动的国家(地区),满打满算两只手就数过来了,无非美国,古巴,日本,韩国,台湾,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基本就这些,有个别欧洲国家棒球水平还不错,但是只是国家队水平不错,离“流行”还差好几条长安街。为什么 2012 伦敦奥运会开始棒垒球连比赛项目的资格都没了,而貌似只有中国人玩的乒乓球还在,就足以说明棒垒球的流行性了。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大陆不流行棒球不很正常么?至于其他的如场地,器材成本什么的,别的人说的很多,就不说了。
不是不喜欢,全国加起来有几块场地?这几块场地能随便用吗?
全民普及性不足的原因,就是该有的没有。
以前体育老师带着我们玩了一段时间棒球,说说当时的场景首先是投球,看我超快球~~····啊咧,球呢?再来,慢慢投吧,坠地,偏移。老师你说什么?好球带?那是什么,可以吃的么?好吧好吧,我知道要投进好球带才算,可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球会往哪里飞啊,它竟然直上直下往我脑袋上来~~然后两个各种四坏保送有木有!!泪目,终于攻受交换了(恩,没有打错,哈哈),虽然我的投球不行,不过打击应该不错,挥棒嘛,哥别的不行,就是视力好,力气大,全垒打走起~!尼玛,敢投进好球带给我打一个么~~你怕了吧,啊哈哈哈哈~(对面满头黑线)不行啊,旁边的妹子正看着呢,四坏保送什么的虽然能得分但是一点都不帅啊,不帅怎么泡妹子啊~~来吧,坏球我也给你打出全~垒~····打···?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我打中了球却没有想到竟然是个地滚···内野的魂淡,你敢不敢不要那么YD的窃笑~哥虽然被接杀,可也是保送的伟大,接杀的光荣~!啊,老师,不要踢我啊···你见过足球比赛前锋各种射门如结尾,后卫乌龙进球如麻么?你见过篮球比赛各种打铁,然后给对方不停刷进攻篮板么?一群没有玩过棒球的孩子玩棒球的样子就差不多是这样的吧···
曾经的右投飘过…我就住在北京猛虎队驻地附近,经常看他们训练。现在CBL(中国职业棒球联赛)都停了,大多数队员要不准备转行了,要不准备去国外发展(主要是韩国)。中国职业棒球运动员待遇太低了,主力投手的月薪大概三四千人民币这样子,国外是年薪几百万美金,没法比。话说去年CBL进行了一段时间缩短了赛程,直接进行了决赛,因为赞助商撤资了…
一是安全,拿球棒轮一下分分钟不就ko了,主流的运动器具都很娇小安全呢~二还是没推动起来吧→学生间不是很流行,来一套装备对学校来说能花几多米,场地更不是事儿了。大学修了两学期棒垒球,在丛林包围的废弃运动场,天阴时特有暮色里的feel,打比赛老师就拿白粉(呃 是白色的什么东东,非食用=。=)大致画个赛场,边玩边学规则,想想好艰苦又好欢乐,现在还是超贪恋金属棒击球的感觉~喜欢的推荐个游戏吧~9局职业棒球2014,没机会打但可以过把瘾
首先,棒球场地比较特殊,没有像美国、日本、台湾等这些地方一样,有专业场地。其次,棒球人数多,比较受限。再次,电视转播少,缺少群众关注。本人在台湾的时候尝试过棒球,装备比较贵,器材上手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所以感觉推广难度比较大。
俩字儿:没地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奇行会名字竖起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