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 女子800米跑步技巧有用的 技巧

某学校运动会上,800米跑是既讲耐力又讲技术的比赛项目,A、B、C三位学生都有夺冠的希望,但由于他们使用的技术不同,得出了不同的效果,这项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跑和慢跑加速阶段;第二阶段是全速前进阶段;第三阶段是全速冲刺阶段.假设全速前进阶段A、B、C三位同学的速度都是6米/秒,(1)若A、B、C三位同学花在慢跑加速阶段的时间都是12秒,而在这时间内他们分别跑过了60米、55米和50米,问半分钟后他们的位置如何?(2)由于A在慢加速阶段加速太快引致30-50秒间呼吸不均匀造成速度下降到5米/秒,问1分钟时他们的位置关系如何?(3)三人都在最后100米处发起最后冲刺,若此时A的速度为7.2米/秒,B的速度为7米/秒,最后夺冠的是C,问C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至少是多少?考点:.分析:此题较复杂,数据较多,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才能顺利解答.具体分析过程见解答部分.解答:解:(1)半分钟=30秒,30-12=18(秒),18×6=108(米);A:60+108=168(米)& B:55+108=163(米)& C:50+108=158(米);答:半分钟后他们的间距都是5米.(2)1分钟=60秒,60-30=30(秒),50-30=20(秒),30-20=10(秒);A:168+20×5+10×6=328(米);B:163+30×6=343(米);C:158+30×6=338(米);答:b在c前5米,c在a前10米.3.由题2可知,最后100米,B最先到达,A落后B:343-328=15(米),C落后B:343-338=5(米),最后100米,B花的时间是:100÷7=(秒),A花的时间是 100÷7.2= (秒)因为A落后B15米,需要多花 15÷6=2.5(秒)所以A一共花了+2.5=16(秒)>秒由此可知,最后到达终点的顺序是:C第一,B第二,A第三.C落后B5米,5÷6=(秒);&所以,最后100米,C所花时间要少于:-=13(秒);最后100米,C的速度至少是:100÷13=(米/秒);答:C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至少是米/秒.点评:这是一道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属于阅读性问题,篇幅较长,数据较多,信息量大.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利用行程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日期:日★★☆☆☆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婺源中学胡顺欣体育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析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方法
上传: 张晓华 &&&&更新时间: 21:24:12
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浅析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方法& &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工作单位:&&&&& 上饶县石人中学&& &&&&&&&&
教师姓名:&&&&& 张&&&& 晓&&& 华&&&&&&&&&&&
随着800米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800米跑训练已逐渐形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科学化的训练过程,运动训练总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科学化的特点。然而在体育高考中800米跑又是必测的一个运动项目,它对考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要求很高。在运动中,体力消耗很大,还存在&极点&现象。本文试图从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特征和方法入手,采用文献资料、实践调查法、数据处理等方法进行分析。认识和把握现代800米跑运动训练特征和方法,以力量训练为基础,速度训练为核心,耐力是保障,增强各种训练方法的实效性,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体育高考科学化训练的进程,提高考试成绩。
体育考生;800米跑;训练特征;训练方法
1. 前言&&&&&&&&&&&&&&&&&&&&&&&&&&&&&&&&1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
2.1& 研究对象&&&&&&&&&&&&&&&&&&&&&&&&&&&&&1
2.2 &研究方法&&&&&&&&&&&&&&&&&&&&&&&&&&&&&1
2.2.1 &文献资料法&&&&&&&&&&&&&&&&&&&&&&&&&&&1
2.2.2 &实践调查法&&&&&&&&&&&&&&&&&&&&&&&&&&&1
2.2.3 &数据处理&&&&&&&&&&&&&&&&&&&&&&&&&&&&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
3.1 &对800跑项目特征的认识&&&&&&&&&&&&&&&&&&&&&&2
3.2 &对800跑项目供能特点的认识&&&&&&&&&&&&&&&&&&&&2
3.3 &对800米跑专项素质的分析&&&&&&&&&&&&&&&&&&&&&2
3.3.1 &力量素质训练的分析&&&&&&&&&&&&&&&&&&&&&&&2
3.3.2 &速度素质训练的分析&&&&&&&&&&&&&&&&&&&&&&&2
3.3.3 &耐力素质的训练的分析&&&&&&&&&&&&&&&&&&&&&&3
3.4 &800米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3
3.4.1& 重复训练法&&&&&&&&&&&&&&&&&&&&&&&&&&&3
3.4.2& 间歇训练法&&&&&&&&&&&&&&&&&&&&&&&&&&&4
3.4.3& 持续训练法&&&&&&&&&&&&&&&&&&&&&&&&&&&4
3.4.4& 超速训练法&&&&&&&&&&&&&&&&&&&&&&&&&&&5
3.4.5& 法特莱克训练法&&&&&&&&&&&&&&&&&&&&&&&&&5
3.5& 体育高考800米跑的训练计划&&&&&&&&&&&&&&&&&&&&5
3.5.1& 训练时期的划分&&&&&&&&&&&&&&&&&&&&&&&&&5
3.5.2& 各个时期的训练任务&&&&&&&&&&&&&&&&&&&&&&&5
3.5.3& 各个时期的训练负荷安排&&&&&&&&&&&&&&&&&&&&&6
4 &结论与建议&&&&&&&&&&&&&&&&&&&&&&&&&&&&&6
4.1& 结论&&&&&&&&&&&&&&&&&&&&&&&&&&&&&&&6
4.2& 建议&&&&&&&&&&&&&&&&&&&&&&&&&&&&&&&6
浅析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方法
体育系07级(4)班& 张晓华&& 学号: &&& 指导教师:徐永生
摘& 要:随着800米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800米跑训练已逐渐形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科学化的训练过程,运动训练总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科学化的特点。然而在体育高考中800米跑又是必测的一个运动项目,它对考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要求很高。在运动中,体力消耗很大,还存在&极点&现象。本文试图从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特征和方法入手,采用文献资料、实践调查法、数据处理等方法进行分析。认识和把握现代800米跑运动训练特征和方法,以力量训练为基础,速度训练为核心,耐力是保障,增强各种训练方法的实效性,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体育高考科学化训练的进程,提高考试成绩。
关键词: 体育考生;800米跑;训练特征;训练方法
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体育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为:100米、800米、立定三级跳远或立定跳远、篮球、足球五项。历年来指对个别考考试项目有所变动以外,其中800米跑始终是以个不变的高考体育项目之一,因为从改善人体代谢能力起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800米跑对于很多体育高考生来说,一旦我们提到800米跑的训练或考试时,他们立即会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让我们从对800米跑项目的认识来看,它是既需要速度又需要耐力和力量的综合项目。体育高考生既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又要跑得持久。因此总体要求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要好。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上饶市二中参加体育高考的16名学生〔男12名、女4人〕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从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国体育教师网、中国期刊网数据、清华同方等电子期刊中查阅有关体育高考800米项目训练特征和方法、运动训练学、体育高考生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期刊论文数篇。
&&& 2.2.2& 实践调查法
& &本人总结了在上饶市二中的教育实习实践经验,走访了上饶市二中高考训练队及在800m跑训练的全面调查研究。
&&& 2.2.3& 数据处理
&& 对调查、访问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到的有效数据,根据需要进行统计。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800跑项目特征的认识
正确认识800米跑的特征对于指导考生的训练极其重要,它是教练员确立训练的指导思想,科学设计训练结构,准确的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800跑的项目特征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通过800米成绩不断提高,其速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获得的。如男子米最好成绩为1分49秒8,平均每百米成绩为13秒72,到1997年每百米的平均成绩为12秒64.澳大利亚中长跑教练认为当前800米跑成绩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发展速度不够耐心,800米跑运动员今后应侧重发展速度和提高无氧耐力。
3.2 &对800跑项目供能特点的认识
800米是典型的中跑,间于短跑与长跑之间,在现代田径运动中,有人称800米跑是&超长短跑&,更注重速度。供能特点乳酸能是最主要的来源,在运动中,800米跑中,还存在&极点&现象,&极点&现象是由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氧气供应暂时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再加上肌肉活动产生的大量代谢得不到及时运走,因此,会不同程度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四肢无力、跑速下降的现象。
4& 对800米跑专项素质的分析
运动素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各种能力在身体联系活动时的一种综合体现。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五大类素质。这些素质是由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储备和代谢水平,以及健康状态所决定的,因而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考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改善其形态机能,增进机体健康和提高各种活动能力。
4.1& 力量素质训练的分析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考生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对考生的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4.2& 速度素质训练的分析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力量是一种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是800米跑运动项目的基础,是决定考生考试成绩的关键;是考生具备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贮备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训练考生将会获得强有力的起跑和冲刺能力,能在800米跑的最后阶段保持一定的跑速,并利用领跑的技术,进行快速有力的冲刺,有利于成绩的提高。800m跑需要的是速度力量,但不是越大越好,绝不能像短跑项目那样以发展绝对速度的负荷进行速度力量训练。
4.3& 耐力素质的训练的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的能力。考生的耐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速度、力量、肌肉成分、系统供能、有效完成动作技术、动作的节省化、完成负荷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意志力等,都不同程度地对耐力素质产生影响。耐力表现为完成某一强度负荷所能持续的时间。从事任何高考其他运动项目也是一样,都要求考生具有相应的耐力素质,对于那些具备高度发展的耐力素质的运动项目,发展耐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耐力素质的训练,可采用各种中长距离跑,如持续跑、变速跑、变换环境的越野跑、法特莱克跑、间歇跑等。&&
&&& 4.4& 800米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4.4.1&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一种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及其外部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复进行练习,各次练习间的间歇时间较充分并能使肌体基本恢复的训练方法。即下一次练习是在上一次练习完全恢复或超量恢复的情况下进行的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同一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发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生产较高的机能适应,有利于考生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可分别促使磷肌氨酸(atp-cp)、乳酸能系统(la)、(atp-cp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通过不同类型的训练,有助于分别提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水平或整体水平。&&
&&&&在体育高考的800m跑项目训练中使用重复训练法时,每次训练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2分钟之内,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通常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将随着练习组数的增多而延长。练习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乳酸能系统的供能力、以及乳酸能系统供能状态下的肌肉收缩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在其训练的过程时应注意运动员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或距离应以时间比赛的运动成绩为鉴标,换句话讲,负荷时间应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或负荷距离应略长于主项比赛距离,负荷强度较大(负荷心率应在180次/分以上)并与负荷时间呈负相关性,动作结构前后稳定,间隔时间充分。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乳酸能系统的储能和供能能力。由于这些因素恰恰是决定(20秒~2分钟)周期性运动项目涵盖的所有项目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次练习的次数(组数),则因人而异。
4.4.2&&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五种因素制约,即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和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时的休息方式的影响。运动员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以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并使之具有能迅速进入适宜的应激准备状态的能力,以适应比赛强度变化的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乳酸能系统的供能内容能力、atp-cp与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乳酸能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的混合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多次的重复技术动作,并在较高负荷强度、较长负荷时间及严格控制间歇时间的条件下,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地发挥出已有的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的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耐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叫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在800米跑训练中,运动员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心率控制在190次左右,接近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
4.4.3& 持续训练法&&
&& && 持续训练法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练习过程不中断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是以重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而提出的.该训练法十分强调一次持续训练的负荷时间应该延长些,负荷强度适中,平均心率指标应在每分钟130~170次之间。为了提高肌体植物性器官的功能水平、有氧工作能力,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甚至持续到9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有氧代谢水平及工作能力。持续训练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并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间歇确定的依据。该方法主要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磷肌氨酸系统与乳酸能系统的混合供能的能力、以及乳酸能系统的供能能力。&
&&&& &持续训练法对强化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具有独特的功能,有利以该技术动作形成技巧化;持续训练可使肌体能在较长的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训练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还可以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800米跑的训练中每次持续训练的负荷时间约5~10分钟之间,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70次左右,持续过程无间歇,练习组间隔时间充分,但重复练习的组数不多,最大限度地提高800米跑运动员的有氧、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的能力和该供能状态下的运动强度,以提高该供能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以提高有氧代谢的运动强度。&&
&&& 4.4.4& 超速训练法&
&&& 超速训练就是当运动员移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时,其速度超过比赛时的速度即为超速。即使在现在,当短跑选手在进行训练时,他们多采用30~50m的跑动距离,这样运动员加速就有可能达到最大的速度,并保持这样的跑速通过30~50m的距离。在该练习中运动员通过加速获得最大速度,并保持这一跑速通过30~50m。换而言之,运动员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最大跑度。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问题是当教练员让运动员以最大速度跑动时,他们并不是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最终运动员的跑动速度将会低于他们的最大跑速,造成练习成为浪费时间,运动员在练习中只是对身体的加速疲劳的过程。&&
&&&&教练员的最终目的是将训练过程的安排尽可能贴近比赛水平,甚至超过该水平。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第一种发疯就是把运动员置于一群强劲的对手中,这样就会使每组训练转变为激烈的竞争。第二种就是利用一定的智慧或某种训练系统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超速训练就是其中的一种训练方法。在我们进行超速训练中有三种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
4.4.5& 法特莱克训练法
整个训练是在自然条件下完成的(包括平原、丘陵、森林、田野、沙地、雪地等)加速跑的持续时间、休息时间及跑的形式由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决定。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兴奋性,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推迟疲劳的出现。典型的一次&法特莱克&安排是慢跑5~10分钟(即准备活动),匀速跑1000m~2000m,快走5分钟,轻松变速跑,其中包括加速跑50m~60m,直到明显疲劳为止。放松跑中偶尔完成3~4步快跑(类似比赛时超越对手的突然加速跑)。全速上坡跑150m~200m,快跑1分钟。
4.5& 体育高考800米跑的训练计划
所谓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计划,要想对考生的成绩有较大提高,就必须制定出一个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否则,运动训练活动不可能展开。本文以上饶市二中高三年级体育高考生为对象,训练时间为9月1号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参加体育专业考试为止,作为一个训练周期安排。
4.5.1训练时期的划分
表2.体育高考训练800米跑训练计划
时&&&&&& 期&&&&&&&&&&&&&&& 时&&&&& 间&&&&&&&&&&&&&& 性&&&&&& 质
准备训练期&&&&&&&&&&&&&&&&& 9月&10月&&&&&&&&& &&&&基本训练阶段
基本训练期&&&&&&&&&&&&&&& 10月&第二年2月&&&&&&&&& 提高阶段
考前诱导期&&&&&&&&&&&&&&& 2月下旬&4月下旬&&&&&&&& 巩固适应期
4.5.2& 各个时期的训练任务
准备训练期:⑴坚定报考体育的信念,增强训练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进取心和自信心。⑵加强800米跑项目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并逐渐地过滤到高考800米素质项目的技术学习。⑷在各方面未接下去的基本训练期做好准备。
基本训练期:⑴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向更高的水平迈进。⑵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全面的运动素质。⑶加大运动负荷,突出800米跑项目素质的训练。⑷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促进内脏器官适应800米项目的需要。
&&& 考前诱导期:⑴加大运动强度和密度,使机体适应在一天中几考生的大运动量。⑵增强800米跑项目的完整训练,达到最佳。⑶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信心。
4.5.3& 各个时期的训练负荷安排
& 训练内容&&&&&&&&&&&&&&&&&&&&&&&&&& 训练时期
&&&&&&&&&&&&&&&&&&&&&&&& 准备训练期&&&& 基本训练期&&&& 考前诱导期&&&&&&&&&&&&&&
每次课训练时间(小时)&&&&& 1&1.5&&&&&& 1.5&2&&&&&&&&& 1.5&2&
每周训练次数&&&&&&&&&&&&&&&&& 4&&&&&&&&&&&& 5&&&&&&&&&&&& 4&5
训练总次数&&&&&&&&&&&&&&&&& 16&20&&&&&& 100&120&&&&&&& 32&40&&&
全面身体训练(%)&&&&&&&&&&&& 70&&&&&&&&&& 60&&&&&&&&&&&&& 50
各项技术训练(%)&&&& &&&&&&&&30&&&&&&&&&& 40&&&&&&&&&&&&& 50&&&&&
5& 结论与建议
体育高考素质训练的800米训练项目,虽然有自身项目特征,但它是属于体能类项目,人体能量代谢而言,都必须经历一个有氧代谢供能、糖酵解功能和磷酸原供能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技术是他们的基础,速度是他们的灵魂,力量是他们的核心,耐力是他们的保证&。作为的中学的教练员,要充分考虑800米跑项目的特点,在制定和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时,都应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从而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以上主要是针对800m跑项目素质训练的剖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指出了在体育高考训练800m跑项目中将考生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相结合,探索出了一些适合800m跑的科学训练方法,但是800m跑训练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训练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作为中学的体育高考队的教练员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掌握和研究出一套适合800米跑训练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的训练对象&因材施教&,充分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为我国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徐永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从论文的开题直到论文的最终完成,他都给予我尽心尽力的指导。徐永生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必将产生影响,借此机会特向徐永生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
在我求学期间,还要感谢我深爱的父母亲一直以来对我无怨无悔的付出、支持、关爱和信任。在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困难时,是您们帮我抵御风霜,谢谢您们,我是幸运而幸福的。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与支持我的老师、朋友、同学。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吴亮.浅谈运动性疲劳的恢复[j].科学教育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18-120.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邢占海.青少年田径训练发展趋势浅析.青少年田径训练.1992年第2期
[5]潘少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6]闰洪涛,张传新.&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中长跑训练方法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5): 66-67.
[7]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曹子毅.中长跑训练方法及其演变规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89-90.
[9]周绍良.青少年女子中长跑的训练特点与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1): &39-40.
[10]张英波.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浅析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方法& &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工作单位:&&&&& 上饶县石人中学&& &&&&&&&&
教师姓名:&&&&& 张&&&& 晓&&& 华&&&&&&&&&&&
随着800米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800米跑训练已逐渐形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科学化的训练过程,运动训练总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科学化的特点。然而在体育高考中800米跑又是必测的一个运动项目,它对考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要求很高。在运动中,体力消耗很大,还存在&极点&现象。本文试图从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特征和方法入手,采用文献资料、实践调查法、数据处理等方法进行分析。认识和把握现代800米跑运动训练特征和方法,以力量训练为基础,速度训练为核心,耐力是保障,增强各种训练方法的实效性,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体育高考科学化训练的进程,提高考试成绩。
体育考生;800米跑;训练特征;训练方法
1. 前言&&&&&&&&&&&&&&&&&&&&&&&&&&&&&&&&1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
2.1& 研究对象&&&&&&&&&&&&&&&&&&&&&&&&&&&&&1
2.2 &研究方法&&&&&&&&&&&&&&&&&&&&&&&&&&&&&1
2.2.1 &文献资料法&&&&&&&&&&&&&&&&&&&&&&&&&&&1
2.2.2 &实践调查法&&&&&&&&&&&&&&&&&&&&&&&&&&&1
2.2.3 &数据处理&&&&&&&&&&&&&&&&&&&&&&&&&&&&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
3.1 &对800跑项目特征的认识&&&&&&&&&&&&&&&&&&&&&&2
3.2 &对800跑项目供能特点的认识&&&&&&&&&&&&&&&&&&&&2
3.3 &对800米跑专项素质的分析&&&&&&&&&&&&&&&&&&&&&2
3.3.1 &力量素质训练的分析&&&&&&&&&&&&&&&&&&&&&&&2
3.3.2 &速度素质训练的分析&&&&&&&&&&&&&&&&&&&&&&&2
3.3.3 &耐力素质的训练的分析&&&&&&&&&&&&&&&&&&&&&&3
3.4 &800米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3
3.4.1& 重复训练法&&&&&&&&&&&&&&&&&&&&&&&&&&&3
3.4.2& 间歇训练法&&&&&&&&&&&&&&&&&&&&&&&&&&&4
3.4.3& 持续训练法&&&&&&&&&&&&&&&&&&&&&&&&&&&4
3.4.4& 超速训练法&&&&&&&&&&&&&&&&&&&&&&&&&&&5
3.4.5& 法特莱克训练法&&&&&&&&&&&&&&&&&&&&&&&&&5
3.5& 体育高考800米跑的训练计划&&&&&&&&&&&&&&&&&&&&5
3.5.1& 训练时期的划分&&&&&&&&&&&&&&&&&&&&&&&&&5
3.5.2& 各个时期的训练任务&&&&&&&&&&&&&&&&&&&&&&&5
3.5.3& 各个时期的训练负荷安排&&&&&&&&&&&&&&&&&&&&&6
4 &结论与建议&&&&&&&&&&&&&&&&&&&&&&&&&&&&&6
4.1& 结论&&&&&&&&&&&&&&&&&&&&&&&&&&&&&&&6
4.2& 建议&&&&&&&&&&&&&&&&&&&&&&&&&&&&&&&6
& 浅析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方法 & 体育系07级(4)班& 张晓华&& 学号: &&& 指导教师:徐永生 & 摘& 要:随着800米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800米跑训练已逐渐形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科学化的训练过程,运动训练总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科学化的特点。然而在体育高考中800米跑又是必测的一个运动项目,它对考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要求很高。在运动中,体力消耗很大,还存在&极点&现象。本文试图从体育高考生800米跑训练特征和方法入手,采用文献资料、实践调查法、数据处理等方法进行分析。认识和把握现代800米跑运动训练特征和方法,以力量训练为基础,速度训练为核心,耐力是保障,增强各种训练方法的实效性,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体育高考科学化训练的进程,提高考试成绩。 关键词: 体育考生;800米跑;训练特征;训练方法 & & 1& 前言 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体育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为:100米、800米、立定三级跳远或立定跳远、篮球、足球五项。历年来指对个别考考试项目有所变动以外,其中800米跑始终是以个不变的高考体育项目之一,因为从改善人体代谢能力起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800米跑对于很多体育高考生来说,一旦我们提到800米跑的训练或考试时,他们立即会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让我们从对800米跑项目的认识来看,它是既需要速度又需要耐力和力量的综合项目。体育高考生既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又要跑得持久。因此总体要求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要好。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上饶市二中参加体育高考的16名学生〔男12名、女4人〕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从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国体育教师网、中国期刊网数据、清华同方等电子期刊中查阅有关体育高考800米项目训练特征和方法、运动训练学、体育高考生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期刊论文数篇。 &&& 2.2.2& 实践调查法 & &本人总结了在上饶市二中的教育实习实践经验,走访了上饶市二中高考训练队及在800m跑训练的全面调查研究。 &&& 2.2.3& 数据处理 && 对调查、访问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到的有效数据,根据需要进行统计。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800跑项目特征的认识 正确认识800米跑的特征对于指导考生的训练极其重要,它是教练员确立训练的指导思想,科学设计训练结构,准确的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800跑的项目特征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通过800米成绩不断提高,其速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获得的。如男子米最好成绩为1分49秒8,平均每百米成绩为13秒72,到1997年每百米的平均成绩为12秒64.澳大利亚中长跑教练认为当前800米跑成绩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发展速度不够耐心,800米跑运动员今后应侧重发展速度和提高无氧耐力。 3.2 &对800跑项目供能特点的认识 800米是典型的中跑,间于短跑与长跑之间,在现代田径运动中,有人称800米跑是&超长短跑&,更注重速度。供能特点乳酸能是最主要的来源,在运动中,800米跑中,还存在&极点&现象,&极点&现象是由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氧气供应暂时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再加上肌肉活动产生的大量代谢得不到及时运走,因此,会不同程度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四肢无力、跑速下降的现象。 4& 对800米跑专项素质的分析 运动素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各种能力在身体联系活动时的一种综合体现。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五大类素质。这些素质是由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储备和代谢水平,以及健康状态所决定的,因而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考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改善其形态机能,增进机体健康和提高各种活动能力。 4.1& 力量素质训练的分析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考生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对考生的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4.2& 速度素质训练的分析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力量是一种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是800米跑运动项目的基础,是决定考生考试成绩的关键;是考生具备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贮备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训练考生将会获得强有力的起跑和冲刺能力,能在800米跑的最后阶段保持一定的跑速,并利用领跑的技术,进行快速有力的冲刺,有利于成绩的提高。800m跑需要的是速度力量,但不是越大越好,绝不能像短跑项目那样以发展绝对速度的负荷进行速度力量训练。 4.3& 耐力素质的训练的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的能力。考生的耐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速度、力量、肌肉成分、系统供能、有效完成动作技术、动作的节省化、完成负荷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意志力等,都不同程度地对耐力素质产生影响。耐力表现为完成某一强度负荷所能持续的时间。从事任何高考其他运动项目也是一样,都要求考生具有相应的耐力素质,对于那些具备高度发展的耐力素质的运动项目,发展耐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耐力素质的训练,可采用各种中长距离跑,如持续跑、变速跑、变换环境的越野跑、法特莱克跑、间歇跑等。&& &&& 4.4& 800米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4.4.1&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一种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及其外部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复进行练习,各次练习间的间歇时间较充分并能使肌体基本恢复的训练方法。即下一次练习是在上一次练习完全恢复或超量恢复的情况下进行的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同一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发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生产较高的机能适应,有利于考生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可分别促使磷肌氨酸(atp-cp)、乳酸能系统(la)、(atp-cp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通过不同类型的训练,有助于分别提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水平或整体水平。&& &&&&在体育高考的800m跑项目训练中使用重复训练法时,每次训练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2分钟之内,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通常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将随着练习组数的增多而延长。练习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乳酸能系统的供能力、以及乳酸能系统供能状态下的肌肉收缩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在其训练的过程时应注意运动员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或距离应以时间比赛的运动成绩为鉴标,换句话讲,负荷时间应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或负荷距离应略长于主项比赛距离,负荷强度较大(负荷心率应在180次/分以上)并与负荷时间呈负相关性,动作结构前后稳定,间隔时间充分。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乳酸能系统的储能和供能能力。由于这些因素恰恰是决定(20秒~2分钟)周期性运动项目涵盖的所有项目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次练习的次数(组数),则因人而异。 4.4.2&&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五种因素制约,即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和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时的休息方式的影响。运动员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以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并使之具有能迅速进入适宜的应激准备状态的能力,以适应比赛强度变化的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乳酸能系统的供能内容能力、atp-cp与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乳酸能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的混合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多次的重复技术动作,并在较高负荷强度、较长负荷时间及严格控制间歇时间的条件下,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地发挥出已有的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的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耐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叫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在800米跑训练中,运动员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心率控制在190次左右,接近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 4.4.3& 持续训练法&& && && 持续训练法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练习过程不中断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是以重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而提出的.该训练法十分强调一次持续训练的负荷时间应该延长些,负荷强度适中,平均心率指标应在每分钟130~170次之间。为了提高肌体植物性器官的功能水平、有氧工作能力,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甚至持续到9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有氧代谢水平及工作能力。持续训练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并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间歇确定的依据。该方法主要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磷肌氨酸系统与乳酸能系统的混合供能的能力、以及乳酸能系统的供能能力。& &&&& &持续训练法对强化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具有独特的功能,有利以该技术动作形成技巧化;持续训练可使肌体能在较长的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训练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还可以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800米跑的训练中每次持续训练的负荷时间约5~10分钟之间,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70次左右,持续过程无间歇,练习组间隔时间充分,但重复练习的组数不多,最大限度地提高800米跑运动员的有氧、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的能力和该供能状态下的运动强度,以提高该供能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以提高有氧代谢的运动强度。&& &&& 4.4.4& 超速训练法& &&& 超速训练就是当运动员移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时,其速度超过比赛时的速度即为超速。即使在现在,当短跑选手在进行训练时,他们多采用30~50m的跑动距离,这样运动员加速就有可能达到最大的速度,并保持这样的跑速通过30~50m的距离。在该练习中运动员通过加速获得最大速度,并保持这一跑速通过30~50m。换而言之,运动员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最大跑度。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问题是当教练员让运动员以最大速度跑动时,他们并不是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最终运动员的跑动速度将会低于他们的最大跑速,造成练习成为浪费时间,运动员在练习中只是对身体的加速疲劳的过程。&& &&&&教练员的最终目的是将训练过程的安排尽可能贴近比赛水平,甚至超过该水平。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第一种发疯就是把运动员置于一群强劲的对手中,这样就会使每组训练转变为激烈的竞争。第二种就是利用一定的智慧或某种训练系统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超速训练就是其中的一种训练方法。在我们进行超速训练中有三种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 4.4.5& 法特莱克训练法 整个训练是在自然条件下完成的(包括平原、丘陵、森林、田野、沙地、雪地等)加速跑的持续时间、休息时间及跑的形式由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决定。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兴奋性,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推迟疲劳的出现。典型的一次&法特莱克&安排是慢跑5~10分钟(即准备活动),匀速跑1000m~2000m,快走5分钟,轻松变速跑,其中包括加速跑50m~60m,直到明显疲劳为止。放松跑中偶尔完成3~4步快跑(类似比赛时超越对手的突然加速跑)。全速上坡跑150m~200m,快跑1分钟。 4.5& 体育高考800米跑的训练计划 所谓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计划,要想对考生的成绩有较大提高,就必须制定出一个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否则,运动训练活动不可能展开。本文以上饶市二中高三年级体育高考生为对象,训练时间为9月1号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参加体育专业考试为止,作为一个训练周期安排。 4.5.1训练时期的划分 &
表2.体育高考训练800米跑训练计划
时&&&&&& 期&&&&&&&&&&&&&&& 时&&&&& 间&&&&&&&&&&&&&& 性&&&&&& 质
准备训练期&&&&&&&&&&&&&&&&& 9月&10月&&&&&&&&& &&&&基本训练阶段
基本训练期&&&&&&&&&&&&&&& 10月&第二年2月&&&&&&&&& 提高阶段
考前诱导期&&&&&&&&&&&&&&& 2月下旬&4月下旬&&&&&&&& 巩固适应期
4.5.2& 各个时期的训练任务 准备训练期:⑴坚定报考体育的信念,增强训练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进取心和自信心。⑵加强800米跑项目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并逐渐地过滤到高考800米素质项目的技术学习。⑷在各方面未接下去的基本训练期做好准备。 基本训练期:⑴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向更高的水平迈进。⑵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全面的运动素质。⑶加大运动负荷,突出800米跑项目素质的训练。⑷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促进内脏器官适应800米项目的需要。 &&& 考前诱导期:⑴加大运动强度和密度,使机体适应在一天中几考生的大运动量。⑵增强800米跑项目的完整训练,达到最佳。⑶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信心。 4.5.3& 各个时期的训练负荷安排 &
& 训练内容&&&&&&&&&&&&&&&&&&&&&&&&&& 训练时期
&&&&&&&&&&&&&&&&&&&&&&&& 准备训练期&&&& 基本训练期&&&& 考前诱导期&&&&&&&&&&&&&&
每次课训练时间(小时)&&&&& 1&1.5&&&&&& 1.5&2&&&&&&&&& 1.5&2&
每周训练次数&&&&&&&&&&&&&&&&& 4&&&&&&&&&&&& 5&&&&&&&&&&&& 4&5
训练总次数&&&&&&&&&&&&&&&&& 16&20&&&&&& 100&120&&&&&&& 32&40&&&
全面身体训练(%)&&&&&&&&&&&& 70&&&&&&&&&& 60&&&&&&&&&&&&& 50
各项技术训练(%)&&&& &&&&&&&&30&&&&&&&&&& 40&&&&&&&&&&&&& 50&&&&&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体育高考素质训练的800米训练项目,虽然有自身项目特征,但它是属于体能类项目,人体能量代谢而言,都必须经历一个有氧代谢供能、糖酵解功能和磷酸原供能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技术是他们的基础,速度是他们的灵魂,力量是他们的核心,耐力是他们的保证&。作为的中学的教练员,要充分考虑800米跑项目的特点,在制定和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时,都应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从而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5.2& 建议 以上主要是针对800m跑项目素质训练的剖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指出了在体育高考训练800m跑项目中将考生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相结合,探索出了一些适合800m跑的科学训练方法,但是800m跑训练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训练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作为中学的体育高考队的教练员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掌握和研究出一套适合800米跑训练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的训练对象&因材施教&,充分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为我国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 &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徐永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从论文的开题直到论文的最终完成,他都给予我尽心尽力的指导。徐永生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必将产生影响,借此机会特向徐永生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 在我求学期间,还要感谢我深爱的父母亲一直以来对我无怨无悔的付出、支持、关爱和信任。在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困难时,是您们帮我抵御风霜,谢谢您们,我是幸运而幸福的。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与支持我的老师、朋友、同学。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吴亮.浅谈运动性疲劳的恢复[j].科学教育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18-120.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邢占海.青少年田径训练发展趋势浅析.青少年田径训练.1992年第2期 [5]潘少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6]闰洪涛,张传新.&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中长跑训练方法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5): 66-67. [7]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曹子毅.中长跑训练方法及其演变规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89-90. [9]周绍良.青少年女子中长跑的训练特点与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1): &39-40. [10]张英波.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 & & & &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0米跑步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