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报告的光合作用发现史报告在哪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学习“三牛精神” 放大“三牛效应” 推动跨越发展——在《三牛风波》读者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者按: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报告文学力作《三牛风波》出版发行后,再次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以焦三牛、蔡程程、罗开双等清华学子为代表的优秀青年放弃优越条件,毅然奔赴祖国西部,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行动,不仅在青年学子中产生了强烈共鸣,更在干部群众中引发了深层次的撞击。6月24日,《三牛风波》读者座谈会召开,读者代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畅谈感想,表达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大局,勇挑重担,实现武威跨越崛起,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部分中央、省级媒体记者也先后发言,阐述了对《三牛风波》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深度思考。本报今日特刊发他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使各级干部和青年把对“三牛风波”的关注转移到如何学习“三牛精神”、放大“三牛效应”、推动跨越发展上来,激励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武威火热的建设大潮中,投身实施“三大战略”的生动实践中,扎实工作,奋发进取,强力推动跨越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岗位职责、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时代要求的优秀业绩,为武威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市、赶超进位作出应有贡献。
  学习“三牛精神” 放大“三牛效应” 推动跨越发展
  ———在《三牛风波》读者座谈会上的发言
  “三牛精神”是清华精神和甘肃精神融合的结晶,是鼓舞我们干事创业的宝贵精神
  罗开双(市工信委副主任,天祝工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读完何建明副主席的《三牛风波》以后,这里面的每一张熟悉的画面、从网上下载的一段段评论、市上每一位领导应对质疑的场景使我心情变得异常复杂,就想写一篇复杂的读后感来表达这复杂的心情。但是,几次提笔又都放下,几次都没有写成。所以,今天我就想用简单的语言试着表达这复杂的心情,以贯穿本书的“三牛精神”为切入点,主要谈谈我怎样理解“三牛精神”、践行“三牛精神”。
  第一层意思是理解“三牛精神”。
  第一点是“三牛精神”的思想基础。清华大学在她过去发展的一百年间,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新百年的时候,学校发出了“当代清华毕业生要践行清华精神,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号召,作为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我们响应党和学校的号召,一大批毕业生相继奔赴全国各地化工、能源、装备、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领域服务和干事创业;还有一批毕业生相继奔赴西部地区公共部门来工作,比如焦三牛,也包括我来到了地处大西北的武威。“三牛们”来到武威,武威把这个群体当成熊猫珍惜,并大力培养和使用。“三牛们”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鼓舞下,在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思想指引下,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武威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工作。所以“三牛精神”是清华精神和甘肃精神融合的基础上萌芽、成长和成熟的,“三牛精神”的思想基础是清华精神和甘肃精神。第二点是“三牛精神”为什么产生于武威,而不是其他地方。如果没有“无中生有抓项目,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实践,没有“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的实践,“三牛精神”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是为什么“三牛精神”诞生于武威。第三点是“三牛精神”的内涵和构成。“三牛精神”的内涵,火书记在5月3日全市纪念“五四”运动93周年大会上作了精辟的阐述:肩负重大责任的高远境界、奉献艰苦地区的坚定志向、扎根基层一线的创业精神、服务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经受实践磨炼的优秀品质。这本书里到处都有,他的构成是由“牛”的人民群众、“牛”的领导集体和“牛”的事业共同构成。第四点是“三牛精神”的开拓者们。“三牛精神”的开拓者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群体:以市委书记火荣贵为班长的武威市领导集体;以焦三牛为代表的在武工作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市委从各高等院校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以杨琦玮为代表的从武威考出去,毕业后回到家乡服务家乡的武威人;以荣华、青啤和威龙企业家为代表的在武干事创业的人们。以上是我读完《三牛风波》后,结合我在武威9个月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对“三牛精神”的认识。
  第二层意思是在“三牛精神”的鼓舞下干事创业。
  读完《三牛风波》后,科学、全面和深刻理解“三牛精神”,学习焦三牛和其他“三牛们”扎根基层、求真务实、立志奉献,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理论功底深、实践能力强和创新干劲足的武威人,在“三牛精神”鼓舞下,团结武威的人民群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干事创业。
  “三牛精神”的呼唤
  李晓燕(凉州区清水乡党委书记):一年前,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和康石被安排到清水乡工作,很快他们就以阳光、睿智、执着的形象融入到我们乡镇基层干部这个团队中。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主动和勤奋敬业,看待问题的敏捷思维和独特视角,对待群众的真诚服务和朴实情感,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组织的信赖。去年年底,武威市在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工作中,焦三牛,这头“淡定的小斗牛”因此而一考成名;而康石,这头“踏实的小耕牛”,则以落榜而成名,从而引发了舆论的热议,中央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何建明副主席也在这场舆论风波中,适时来到我们武威,到清水乡进行深度采访。《三牛风波》一书,以报告文学的方式,真实地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三牛风波”引发的全过程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至此,由“三牛事件”引发的“三牛风波”,通过去伪存真,还原事实真相,成为了一种“三牛现象”,产生了“三牛效应”,最后升华为“三牛精神”。
  当焦三牛成为一种现象,引起了人们在选人用人上的强烈争论和深层思考。《三牛风波》这本书的出版发行,通过对武威公开选拔干部的动因以及公开招考详细过程的深入采访,展示了武威敢为事业用人才的胆略、智慧和勇气。通过对“三牛风波”背后所涉及的现实与历史问题的深刻思辩,让人们认识到,武威创新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焦三牛等一批优秀人才在这种公开、公平竞争中获得了机会,成为全国“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成功范例,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武威自身解决短缺人才的意义。这是《三牛风波》这本书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的启示。
  当焦三牛成为一种效应,感召着有志青年到基层一线来建功立业。《三牛风波》这本书,通过与焦三牛、蔡程程、康石等一批莘莘学子的对话、访谈,通过对他们在基层工作生活的忠实记录,对他们能力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丰富呈现,生动地再现了他们扎根农村、奉献西部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新一代大学生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会责任、使命和骨气。当三牛们在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的情况被人们更多地了解后,引发了广大青年对理想追求和价值选择上的广泛讨论和理性思考,形成了“三牛效应”。三牛们作为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没有拿着文凭向社会索取地位和待遇,他们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到边远艰苦地区创业干事、奉献青春,选择到农村基层一线服务群众、体现价值,这是一种高远的境界。这为当代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念、立志报效祖国树立了榜样。
  当焦三牛成为一种精神,引领更多青年才俊用自己的行动为其注入新的价值内涵。在《三牛风波》这本书里,作者深情地赞美了焦三牛等一批学子肩负祖国重大责任的高远境界、奉献艰苦地区的坚定志向、扎根基层一线的创业精神、服务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经受实践磨炼的优秀品质。“三牛精神”中闪耀着信仰、信念的光辉,蕴含着对人生价值的探寻和崇高理想的追求,充分反映着当代优秀大学生爱国奉献、振兴西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成为广大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坚定志向、扎根基层、艰苦磨炼、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图腾。
  三牛是一头领墒的牛,负重耕耘朝前走;三牛是一群拓荒的牛,拼将热血写春秋。武威需要这样的人才,而武威也是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年轻人施展才能的大舞台。我们武威人民具有爱才、惜才、容才的大将之气。虽然,三牛们在农村历练时间短,但无论是政策理论水平还是实际工作能力,都确实具备了会做群众工作、应对复杂局面、善处理实际问题等素质。实践证明,基层一线是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大舞台”,是干部锻炼成长的主阵地和建功立业的主战场。
  我们坚信,《三牛风波》出版发行后,将有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三牛,给予三牛们更多的信任、关注和关爱,让他们在西部这块热土上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学有所长、业有所精、干有所成的栋梁之才。我们也坚信,《三牛风波》的出版发行,也将会使更多的人了解武威,呵护人才的成长,使更多青年才俊投身武威,建设西部。
  行胜于言 放手拼搏
  焦三牛(市外侨办副主任,凉州区清水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今天确实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三牛风波》这本饱含了何建明副主席的感情,凝聚了何建明副主席心血的书,6月23日能够在武威发行,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在这里向何建明副主席表示感谢。《三牛风波》这本书立体式、全方位地展现了“三牛风波”,还武威以真相,还当事人以清白。6月23日东方卫视网上的标题是“三牛风波平息”,这样的话可以让我和我的同学们从这件事情里摆脱出来,去更好地做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事情。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个老学长毕业后去军队从事国防事业,他在毕业典礼上讲了一段话,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是这样说的:我只不过是清华学子中的普通一员,只不过是选择了把自己的命运跟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所以才变得与众不同。
  第三点我想说,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有兴衰和沉浮,我想感谢有幸生活在祖国这么蒸蒸日上的时代,工作在武威这么一个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环境里,才能够取得这么一些成长。清华有个传统,叫做“行胜于言”。我想在这么好的环境下,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我们要同心努力、同心同德在武威这片热土上建使命功业。
  尘埃化春雨 润物细无声
  蔡程程(市安监局、煤监局副局长,凉州区金羊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三牛风波》用独特的视角,将武威公选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讲述了风波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武威公选的一幕幕,刻画了一幅“群牛图”:有以火书记、李市长、李部长为代表,为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殚精竭虑、开拓创新的“孺子牛、开荒牛”;有以焦三牛为代表,心怀崇高理想,为追寻事业到西部、到基层打拼的青年人———“不怕虎的初生牛”。它刻画了“孺子牛”们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事业选人才的铮铮铁骨,展示了“初生牛犊”们闪光的思想和在基层摸爬滚打的苦乐,读来脍炙人口、发人深省。
  第一,《三牛风波》让我重温“三牛精神”,从而更加坚定坚强。《三牛风波》让“三牛精神”由抽象变得生动而具体,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三牛们内心的世界。因为了解所以认同,三牛故事广为流传后,今年选择到武威工作的清华、北大选调生,将是前两年总和的两倍还多,还有百余名“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选择到武威工作。这说明三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三牛精神”、三牛故事的感召下,会有更多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人选择三牛的路,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这让我倍受鼓舞,也更加坚定坚强。
  第二,“三牛风波”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博弈,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思想对于一个地区也是一样,城市的先进与落后,不在于它的马路宽不宽、楼房高不高,而在于这个地方的领导者思想是否解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视野是否开阔。何建明副主席在书中说了大实话,火书记的火是被逼出来的。面对武威恶劣的生态环境、落后的经济面貌,火书记挖空了心思、想尽了办法,被逼上了一条不得不解放思想、不得不打破常规的选人之路。武威公选的成功是以火书记为代表的武威市领导的魄力,是中组部、省委的强力支持,更是有眼光、有远见的媒体朋友为武威发展摇旗呐喊的助力。成果来之不易,如何能让武威的沙土变热土,让生活在武威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让武威走出去的孩子愿意回到家乡,还需要更多的解放思想、打破常规,需要更多引进的和本地的“三牛们”共同努力。
  尘埃化春雨,润物细无声。感谢何建明副主席用清新之笔将争议的尘埃化作春雨,还武威公选以本来面目;更加感谢他在书中对在西部、在基层工作的“焦三牛们”的高度赞扬和鼓励。相信《三牛风波》和这鼓励定将感召全国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作出无悔而崇高的人生选择!
  为武威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李帅(市司法局副局长):《三牛风波》一书将焦三牛同志面对质疑时的坚强和组织面对非议时的坚定刻画得生动而深刻。掩卷深思,倍感鼓舞、备受启迪。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谈谈从本书中得到的启发和对个中事由的所思所想:
  三牛没有背景,清者自清;组织没有私心,自有公论;程序没有瑕疵,经得起考究。但风波渐渐平静而网络上的杂音并未绝迹。层层剥笋、吹糠见米可以看出风波的核心在于公选的合法性。
  毋庸讳言,在此次公选的准入条件设计上,对现有的法律规定有所突破。但适度的变通和合理的变革,是否就是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治原则的背离,我有以下想法:
  第一,法律本身具有局限性。首先,法律的稳定性导致了法律的滞后性。稳定性是法律的本质属性,法律要保持稳定和连续,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让人无所适从。但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两者的矛盾决定了法律不可避免地具有滞后性。2006年施行的《公务员法》、2002年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2004年颁行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六部法规文件,沿用多年,各种不足慢慢凸显,对其进行修订完善已是势在必行。其次,法律的普遍性带来了法律的僵化性。法律在一国主权所及的范围内普遍适用,它必须明确而普适,力求在总体和长远上实现公平公正,这就必然会影响其在特殊情况下变通适用的灵活性。对法律的机械适用不可能在武威经济落后、人才紧缺的具体情况下实现个案价值的最优化。
  第二,从法律的产生上看,法律脱胎于习惯,而习惯产生于社会实践的积累。这就决定了作为社会意识、上层建筑而存在的法律不可能先于社会实践产生。制定法律时的前瞻性不等于先验性,前瞻性也不能杜绝其滞后性。
  第三,从法律的价值上看,法律是一种工具,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法治实现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和谐。法律不是无所不能,更非尽善尽美,不断地碰撞磨合、动态调整是法律的内在要求。我们尊崇法律但不能将其神化,不能让其成为高不可攀的天条神谕、成为不可触碰的先皇遗诏、成为排斥变革的宗教戒律。否则,就会违背其内在的规定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这次公选必定能为相关法规的修正提供宝贵的素材。
  一言以蔽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落后地区谋求跨越发展的不二法门。我们作为公选干部,更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这种敢于创新、勇于改革的开拓精神,期待法律跟进也不放松前进的脚步,力争为武威跨越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用镜头和声音把“三牛精神”带向全国
  马波(上海电视台地方卫视记者):我是上海电视台地方卫视记者马波,能够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感谢就不说啦,深深地记在心里,主要是谈点感触。确实感触很多,我就说一下其中的一些细节吧,一个是感谢何建明副主席。作为一个记者、作为个体来讲,这次来甘肃采访,我有幸分到武威来,一个没有想到。第二个没有想到的是,我见到了一直想见的火书记。火书记的风格像他的性格,雷厉风行,我来之前就有所了解。看了《三牛风波》之后,让我深深地感到这本书给我们在场的每个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三牛”群体们从质疑到肯定,从现象到精神,采访中,我亲身感受到他们由内而外的自信,宠辱不惊的心态以及来自基层的朴实和担当。抛开记者身份,也让我感叹于一个年轻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目前媒体进行的“走转改”中,“三牛”群体不仅是鲜活的素材和主题,也是我们媒体人需要反思的范例。媒体的作风、文风,从干部到群众,从领导到每一个基层干部,我们的工作作风也应该改进,这也是从中央到地方的要求。
  其中有一个细节我比较感动。那天中午我问火书记,您有多久没有见到那些干部了?火书记说,我经常见他们啊,过节有时间我请他们吃饭,问问他们家里和工作的情况怎么样。书记的脱口而出让我无言,无言于一位市级一把手的惜才情怀。我们做记者的走了这么多的地方,确实跟领导在一起的机会也多,但是作为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书记还是很少见。虽然采访过很多省市的领导,但火书记“火”一般的性情,让我们看到并深切感受到他的选才、用才、爱才,令人温暖,深感欣慰。
  另外呢,有一天在凉州区的一个村口,随意聊起“三牛”,一位拉架子车的大叔说:“那些孩子还真是不一样。”一位干部也同样地回答我。不一样在哪里?不一样在于他们工作中的认真、担当、热情而不浮躁的品格。所以这句话就让我想起,这样一个群体的自身表现,由下而上地给了中央培养年轻干部的决心和方向,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央、甘肃、武威各级领导选才、用人的魄力、胆识、智慧和希望。也如书中“让普通民众、家庭变得平静”,让这些家长有一颗坚定的心。
  “有时,我在想自己的孩子能否让他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去,甚至一辈子。”我也在问自己,如果有这样的选择,我能吗?会犹豫吗?在这本书中,何建明副主席不仅写的是《三牛风波》,其实更多的是由此对中国干部选拔和人才分布不均的忧思,深深地流淌着一位作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担当情怀。细读之处,令人感怀,感谢“三牛”这样的一群年轻人和武威市委、市政府“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智慧和卓识,也感谢他们为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新气和思考,为有这样的改革而倍感振奋。
  有机会希望再来看看武威的变化,也更希望用自己的镜头和声音把“三牛精神”带向全国。
  发扬“三牛”精神 建设第二故乡
  王德超(凉州区检察院干部,凉州区谢河镇副镇长):《三牛风波》这本书,站在西部发展的视角,立足于武威发展的客观实际,生动形象又细致入微地以“三牛事件”为切入点,对武威市这次公选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描述,让外界了解武威这次公选,让外界了解武威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也让外界了解武威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特别是人才困境。这本书已经成为了在这个关系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优秀青年群体立志于振兴祖国西部建设的生动写照。“三牛精神”的发扬,必将对有志青年勇担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到祖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挥洒青春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成为推动武威实现转型跨越的强大精神动力。
  读了《三牛风波》这本书之后,我认为,要发扬“三牛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学习和实践中扮演好三种角色。
  第一种角色: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孺子牛”。首先,青年干部应该把自己的理想、抱负、才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不求索取、只顾奉献,忠于党,忠于国家和人民,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青年干部应该时刻深入人民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要时时记挂着群众的安危冷暖,及时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第二种角色:任劳任怨、真抓实干的“老黄牛”。首先,青年干部应当崇尚实干、忠于职守、吃苦耐劳。青年干部应该兢兢业业工作,任劳任怨服务,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勤勉、踏实,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其次,热爱学习,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发展的需要着眼,立足于本职工作,把自己锻炼成为学有所长、业有所精、干有所成的非常之人。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求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适应今后各种工作环境打好基础。
  第三种角色:敢于创新、大胆探索的“拓荒牛”。首先,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无论艰难险阻,亦或成就辉煌,永远胜不骄、败不馁,保持敢想、敢闯、敢干的青年人特色。其次,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先进的工作思路和发展出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第三,敢于创新,勇攀高峰,为建设我们的第二故乡不畏艰辛,大胆探索,干出优异的工作成绩。
  当舆论热议过去 希望他们有好的作为
  张钰(甘肃电视台记者):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以后,首先我觉得个人很遗憾,因为所有的媒体都在聚焦这件事情,我作为一名甘肃本土的媒体记者却没有亲自参与到这次采访报道中,我觉得很遗憾,也希望有机会能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参与。
  其次是感动。6月23日下午,我在采访焦三牛的时候对他说了一句话,我说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所有的舆论都集中在他身上的时候,他肯定有很多的压力。假如让你再选择一次,你怎么选择?当时他特别坚定地对我说:“再选择一次我还会来这里,还会把青春和热情洒在西部这片热土上。”我觉得很感动。
  这本书里面多次提到火书记“热泪盈眶”,我就在想,对这么一个敢说、敢做、敢为的书记,能热泪盈眶,他是怎么样的一个心态?我觉得他是有很大的压力,也有很大的动力。就像书里面说的,他认准的目标、认准的方向就绝不会放松的决心和信心让我很受感动。其次我也在想,当舆论热议过去的时候,一切总会归于平静,他们这些人要在这工作,接下来要干事创业,我们希望他们在这儿有好的作为,记者尽量不要太多的去打扰他们,让他们和其他人一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工作。
  引天下之才 推动武威发展
  詹生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三牛风波》发行后,我认真通读,抚卷沉思,感触颇多。
  第一,两点感受:首先,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求发展、盼跨越的拳拳之心。武威地处西北内陆,底子薄、资源少、总量小,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思想落后、观念守旧、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面对当前全国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时不我待的局面,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放宽条件,前瞻性地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优秀领导干部,通过引人才、给位子、搭平台,让国内各地的优秀人才为武威的发展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为武威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其次,感受到莘莘学子讲奉献、展宏图的赤子之心。以焦三牛为代表的广大青年学子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环境,舍弃高薪厚禄的工作单位,离开养育自己的父母家乡,来到完全陌生的异域他乡,投身于西北偏远地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不是一种心忧西部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优秀青年人才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值得弘扬、令人赞叹,他们也将激励、带动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扎根西部,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一点启示:“三牛风波”已告一段落,但“三牛风波”留给我们思考的地方却很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只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选天下之才为我所用,才能推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们也呼吁,对于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只有在人才、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采取差别化倾斜政策,才能更快地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团结发展。
  迎接人才发展的春天
  把余祝(天祝县少工委副主任):我在这次公选中和焦三牛报考同一职位。作为“三牛事件”的亲历者,在认真拜读了《三牛风波》一书后,焦三牛等清华学子质朴、纯真的形象再次跃然眼前,同时也深深理解了市上领导在此次风波中承受的压力,清晰地看到了市委敢为事业用人才的决心和信心。
  1979年,一场改革开放,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迎来了中国经济腾飞的春天。2011年,武威市委公选干部的举动,是又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震荡了神州大地,也为这座西部城市迎来了人才发展的春天。
  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人才就是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也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这是雄踞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昆山市的人才观。然而,武威作为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市,拿什么来“筑巢引凤”?自然环境的恶劣,经济社会的落后,很难为人才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武威,能提供的就是干事创业的平台,能彰显的就是敢为事业用人才的信心和决心。火书记来武威走马上任时就说过:“武威工业薄弱、资源贫乏,未来的发展只能依靠人才。书记一任,如果能为这座城市留下几个能干事的人才,远比留下十亿元‘家底’更有意义。”
  记得自己2009年从兰州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全市事业单位招考,在报名现场,几位工作人员以一种诧异的眼光看着我。“你重点大学毕业的,怎么又回来了?”在办理完报名手续后,其中的一位对我说:“你是这几年考试报名中学历层次最好的一个。”对于我毕业回来,亲戚朋友很不解,回来就到基层,在基层熬出头不容易。所谓的“熬”就是论资排辈、挨个来。仔细一想,周围人的疑问就不难理解。刚参加工作,单位有一个同事,在一次闲聊中,得知他是2007年参加工作的,在当时他是全县农业系统的第一个农学本科生。
  现在,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在思想大解放的引领下,大胆引才,使23岁的焦三牛“直升县官”,这是武威在对外传递尊重人才、渴求人才的信号。在三牛事件真实、客观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每一个人都欢欣雀跃。在这次思想的大解放中,三牛成了一个标志,“三牛精神”和“三牛效应”给武威带来了很多跃跃欲试、踌躇满志的新面孔。我的家乡天祝县今年首次面向全国招贤,在最终确定引进的人才中,有一半是硕士研究生和“211”院校本科生,在我县此次的公务员招考报名时,更是有1名博士和7名硕士报名。人们都被惊呆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牛是我们大学生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武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能真正为我们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在采访一位作为急需人才引进的研究生时他这样说。
  一场思想的大解放,迎来了人才发展的春天。在不拘一格用人才和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指引下,武威必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的秋天。
  一部关注青年干部 成长与成才的力作
  王娟(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凉州区金沙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作为一个在公选之前就在武威工作近两年的干部,可以说自己见证甚至亲历了三牛风波。这几天读了《三牛风波》,感觉这部作品真实、客观再现了武威公选的整个过程,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的语言和典型的事例,把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奉献精神的青年群体呈现给读者,是一部难得的励志文学作品。本书对我最大的触动有以下三点:
  首先,被以焦三牛、蔡程程、康石等为代表的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清华学子能够到艰苦、落后、偏远的西部来建功立业的行为而感动,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而震撼。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使人超脱世俗的价值追求,可以让我们克服任何艰难困苦,而这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时代精神。
  其次,《三牛风波》这本书让我们对武威市委、市政府不拘一格选人才、创新用人体制机制的超前意识和千方百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奋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魄力而折服,对武威市委领导们顶住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仍保护人才、珍惜人才的行为而敬畏。
  就“三牛风波”的整个过程来看,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应对媒体、应对舆论的典型案例。《三牛风波》从最初回应舆论热点到最后调查真相,是一部就网络时代理性判断与思索的反思文学,是一部关注青年干部成长与成才的青春力作,更是一部探索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用跨越式人才 推动跨越式发展
  康石(凉州区清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三牛风波》以网络热炒的“最年轻副县级”事件为切入口,讲述了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武威市一批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三牛群体”的真实故事,热情赞扬了清华学子的崇高道德精神和人生理想;同时,也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武威市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进步创新的过程。《三牛风波》是一部观点鲜明、内容新颖、主题厚重、思想深刻的优秀作品。
  人才是生产力最重要、最活跃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这项事业走向胜利的第一保证。发达地区离不开人才,欠发达地区更离不开人才。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武威市,积极创新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好人才成长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闯出了一条新路,积累了新鲜的“武威经验”。武威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矿藏稀缺,基础薄弱,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几乎具备了所有西部贫弱地区的特质,严重制约了武威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大瓶颈还是因为贫困导致的人才缺乏。可以说,武威的经验是现实逼出来的,是时代逼出来的,更是发展逼出来的。在今后的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武威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才,在于是否有一支担当跨越式发展的干部队伍作保证。作为“三牛群体”中的一员,阅读《三牛风波》这本书,践习“三牛精神”,在今后我力求做到:
  一、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克服学习上的懒惰性,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从零碎学习向系统学习转变,克服学习上的随意性,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有目的地做好系统学习,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作为领导者在自我鞭策加紧学习的同时,鼓励他人一起求得进步,强化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一些除了工作以外的正当兴趣和爱好。在武威的公选中体现了三点,一个是“无中生有引人才”,通过武威市的干事创业平台引进各类高层次的人才,为实施“三大战略”、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二还有“有中生优育人才”,在武威市已有的人才干部队伍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如到武威金色大道施工现场、到民勤防沙治沙现场,通过咱们自身的组织、自身的培训,将我们自己的人才培育成我们发展所需要的跨越式人才。最后在“无中生有引人才”、“有中生优育人才”的基础上,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把一些能干成事、想干事的人才选到咱们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进行历练,为武威市的发展作出更好的贡献。
  二、修身立德,廉洁自律。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以诚待人、襟怀坦白、心胸坦荡,为人处事兼顾各方面利益;以德正人,在工作中对人对事做到公正、清廉;以情感人,工作上讲原则,政治上讲党性,生活中讲人性,工作中做到关心人、体贴人、理解人,营造快乐工作的环境;以才服人,注重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既要自己做好,还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管理是形式上“管”,其本质是关怀、关爱、服务、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就要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规范管理转变,转变的过程就是人文管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中心,以全面理解上级领导意图和管理理念为起点,以干部满意为标准,切实把上级政策、对干部和群众的关怀落实到工作中去,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树立群众观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着力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上下功夫。
  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三牛群体”的一员,我一定会倍加珍惜组织提供的机会和舞台、倍加珍惜人民寄予的厚爱与重托、倍加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和环境,努力实践“三牛精神”,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岗位职责、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时代要求的优秀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习的榜样 前进的动力
  杨琦玮(市教育局副局长,民勤县一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作为一名与三牛一同经历公选的年轻人,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三牛风波》。掩卷沉思,被这本书深刻的内涵、精锐的思想、高远的立意、生动的文笔所深深吸引。
  我觉得《三牛风波》是唤起立志报效国家的青年学子的集结号;是西部地区敢为事业用人才的宣言书;是省委、市委竭尽全力谋发展的决心书;是激励我们干事创业报效祖国的表扬信;是召唤人才促发展的及时雨。这部报告文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部发展的深切关怀,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武威实施“三大战略”的肯定和支持,证明了市委火书记等领导呕心沥血推进跨越的胆识和魄力,必将激发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为实现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拼搏。
  焦三牛等清华学子们,立志报效祖国,放弃留在“北上广”、拿高薪、当“小资”的机会,献身祖国的老少边穷地区,支援西部建设。他们的身上有着当代青年的坚定信仰,有着在艰苦的实践中实现崇高理想和追求的爱国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剖析“三牛风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武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为解决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引进人才、优化队伍的举措。反映了以火书记为代表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抛开个人得失,为国家为民族做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精神。
  回想自己的经历:自日到市委组织部报到任职以来,我得到了领导的高度关心和悉心爱护,得到了同志们的真诚帮助和大力支持,得到了老师们的真情相待和热情相助。这样真诚而细致的培养让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我深感武威对年轻干部的厚爱和支持,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个集体。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市委、市政府转型跨越取得的显著成就,看到了武威跨越式发展的科学规划,看到了“下山入川”农民们感激的泪水;深切体会到了火书记为武威人民谋福祉的远见卓识,感到了“三大战略”的高瞻远瞩和实施的紧迫性,增添了我为武威发展奉献青春的信心和决心。
  武威的发展需要改革,改革需要创新和解放思想。培养和重用年轻干部,不拘一格选人才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保持青年本色,不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要做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武威的发展需要人才。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理论上揭示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市委、市政府的人才战略在实践中创新地指明了西部资源匮乏城市的发展之路。
  武威的跨越发展需要“三牛精神”。组织为青年提供快速成长的舞台,体现了组织对青年的爱护和让青年快速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三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三牛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作为青年,我们要向身边的先进看齐,认真学习“三牛精神”,扎根西部,服务群众,把自己锻炼成长为学有所长、业有所精、干有所成的非常之人。
  坚定信念 奉献青春
  吕超(省政府办公厅主任科员,凉州区金羊镇党委副书记):读完《三牛风波》,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武威市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胆略令人振奋。“三牛事件”使我深刻认识到,武威迫切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作为西部欠发达的非资源型地区引进人才必须用改革的思想、创新的办法来解决。武威市解放思想、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实际成效基层拥护、省上肯定、中央认可、令人振奋,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是清华学子们追求理想、服务基层的精神令人敬佩。以焦三牛为代表的清华学子们怀抱崇高理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无怨无悔、令人敬佩,也不断激励着我向前进。
  三是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和中央主要媒体对“三牛事件”的报道令人鼓舞。中央领导的多次重要批示以及中央主要媒体对“三牛事件”大规模集中且客观公正的报道,使质疑立即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关心爱护年轻干部氛围的迅速形成。这使我坚信,只要是从人民利益、党的利益和民族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利益、小集体利益出发,那他的工作就一定能经得起方方面面的检验。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将在“三牛精神”的感召下,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扎实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为甘肃特别是武威跨越崛起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一本思想解放的鲜活教科书
  马登龙(武威职业学院院长):我是用3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三牛风波》的,有三点感想。
  一、《三牛风波》是一本启迪人生价值提升的佳作。三流文学作品是词语的堆砌,二流文学作品是情感的宣泄,一流文学作品是生命的流淌。作品从铁柜山农民的艰难生存环境、清华学子投身武威建设的火热生活,到市委、市政府为实施“三大战略”、转型跨越发展而广揽人才的事业追求,给我们勾勒出了生存、生活、生命这样一个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同时也从人性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命价值提升的生动画面。
  二、《三牛风波》是一首对武威改革创新者的赞歌。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识天下之才者在眼界,揽天下之才者在胸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在兴教办学、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诸方面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我们都希望真理能够站到自己一边,那绝对是种享受;可真正的共产党人却要始终站在真理一边,这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牺牲。群众既是产生英雄的土壤,如果引导不好也可以成为湮灭人才的海洋。针对公选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足可把人置于死地。对此,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党和国家事业前途的高度,讴歌了武威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宽广胸襟和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及“政从正起、财自才来”的执政理念。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信息时代我们如何面对网络舆情、如何学会排除有害信息。
  三、《三牛风波》是一本思想解放的鲜活教科书。我们把邓小平尊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可在我看来,邓小平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教会了全中国人民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就是犯规,就是要敢于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对我们来讲常说常新,主要体现在规则制定者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执行者的创新实践两个层面。“三牛风波”正是武威市委创新实践的其中一个举措,如果不是中组部、省委这些规则制定者给予有力支持,它不会是今天的经验而是一场政治灾难。事情发展到今天,我想作者就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以贯之的,坚持真理、促进生产力发展、引领新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带领人民奔小康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解放思想首先要重在外界驱动,就是要在转型跨越的火热实践中去闯;思想解放更重在内在自觉,就是要有主动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三牛精神”大家谈了很多,但它是一种智商、情商和胆商的完美结合,我们学习“三牛精神”就要:学牛效牛甘当老黄牛,爱牛护牛从来不吹牛!
  开拓创新 奉献基层
  张福宏(共青团古浪县委副书记):《三牛风波》从网络、报纸连载以来,深受我们基层年轻干部的喜爱。从去年我市面向全国公选干部以来,各类媒体有关焦三牛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如潮如涌,作为年轻干部,我始终都在关注和倾听。我从鼓舞、理解到感动,这种心绪来自对以三牛为代表的清华学子选择西部、献身基层精神的钦佩,来自对市委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政策的感动,来自对欠发达的武威正在聚集各类人才、上下一心、干事创业环境形成的欣慰。
  武威要转型、要跨越、要崛起,离不开人才,最缺的也是人才。读了《三牛风波》,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市委面向全国公选干部的良苦用心。当下,武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坚韧顽强的“三牛精神”给了我们激励和鞭策,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们正在积极参与武威建设,见证武威发展。通读《三牛风波》一书后,这种感受更加深刻。
  一是市委果断决策,面向全国公选干部,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想,解决人才紧缺和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以三牛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同时,市委提出的“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和坚持让项目为干部说话、让干部用项目说话的理念,犹如春风扑面,让全市干部迸发了工作原动力,更让我们基层年轻干部倍感振奋。
  二是作为参与了去年公选干部相关服务工作的一员,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考者尤其是清华学子的接触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差距。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并且具有很强的实干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基层年轻干部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基层的年轻干部一定要自加压力,学习和发扬“三牛精神”,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朝不保夕的危机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挥洒青春,建功立业。
  三是市第三次党代会为我们绘就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三大战略”已深入人心,我们基层年轻干部就是要坚决维护市委的决定,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工作,为武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市、赶超进位贡献力量。
  扎根农村 服务农村
  薛晓梅(凉州区柏树乡小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代表我们武威的大学生村官,对何建明副主席对我的家乡给予的关心关注致以最真挚的感谢。年前,我们武威进行了一次“公选”,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23岁的三牛也一时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但最终,一切的非议止于公开,一切的质疑止于透明。
  《三牛风波》这本书,我觉得正是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给公众呈现了一个客观公正的事件本末。同时我也看到了在何建明副主席笔下一批甘愿投身祖国贫苦地区,以三牛为代表的清华学子形象。
  我生在武威,长在武威,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武威,对我的家乡这两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感触颇多。市委提出的学习借鉴“宿迁模式”和“三大战略”的实施,使武威目前正处于项目最多、招商投资强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正如火书记所说“成就非常之事,须有非常之人”。市委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三牛。这不仅从根本上为我们武威目前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注入了无限活力,更是为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广大想干事、干实事的青年干部,指明了风向标,为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书中,三牛贫寒的家境让我几近哽咽。三牛同志20年寒窗苦读,一朝功成,却毅然放弃留在首都的机会,到基层来,到西部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如此高远的境界,实在是早就冲破了年龄的束缚,着实令我为之钦佩不已。
  我身为一名同样响应祖国号召而选择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三牛精神”时刻涤荡着我的内心,更加坚定我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踏实苦干,扎扎实实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决心和信心,从而让自己在实干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出自汪国真,三牛将其视为自我的真实写照,我也将其奉为至宝:“不仅是为了一种光荣,更是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光荣,目标实现不了,我的人生也会因为这一路的风雨跋涉而变得充实。这样我就觉得,我的人生不虚此行。”
  前行的标杆 学习的楷模
  张文甲(凉州区高坝镇政府干部):我认真拜读了何建明副主席著写的《三牛风波》一书,感触颇多,深受启发。我为焦三牛等一批清华学子志愿投身到西部建设、融入武威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这种选择由衷的感到敬佩。
  学习三牛,为我们年轻干部树立了一个前行的标杆。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选择到西部农村来工作,特别是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武威,他们面对社会各界的关注,却能抱着一颗平常心,顶住压力,选择从最基层开始干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积累着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在我的心里,他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为我们树起了一个前行的标杆。
  重用三牛,为我们年轻干部燃起了干事创业的熊熊烈火。在焦三牛任职这件事上,我深深感受到市委“不拘一格用人才、五湖四海选干部”的超常胆识,也深刻地感受到领导们对人才“求贤若渴、惟才是举”的宏伟气魄,感受到武威加快发展,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迫切愿望。在面对全市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局面,目睹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干部群众,我才真正找到了三牛等一批清华学子为什么选择武威,武威为什么选择三牛的答案。
  走近三牛,为千千万万的三牛来武威建功立业而欢呼。再读何建明副主席的大作,我的心中倍加激动,三牛代表着一代有志向、有朝气、有奉献的年轻人群体。“三牛精神”代表着千千万万深入基层、干事创业的时代骄子的共同追求!做为一名土生土长的80后干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三牛精神”,更加坚定信心、立足本职、扎实苦干,争做事业的拓荒牛、人民的孺子牛、发展的勤耕牛,在“大我”的奉献中实现“小我”,在武威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勇于实践 提升自己
  张超力(民勤红沙岗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看了《三牛风波》这本书,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但了解了武威公选的实情,更重要的是对来武威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我想谈三点感想:
  一、没想到火书记、李明生部长、武威市委为了武威的发展引进人才,承受了那么大的压力和误解,领导们这种壮士断腕的豪迈气慨、不惧艰难险阻的创新行动,为求发展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令人感动,虽然书中语言很朴实,但我读书时的心情很激动。
  二、焦三牛、蔡程程等这些中国顶尖学府的青年才俊,为西部发展来到武威,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三牛精神”———肩负重大责任的高远境界,奉献艰苦地区的坚定志向,扎根基层一线的创业精神,服务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经受实践磨练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坚持的精神,并不断地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三、作为一名从外地来到武威工作的同志,我看过这本书后,思考最多的是组织上把我们当作人才引进来,我们如何做才能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如何才能不辜负火书记、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想,首先要爱上武威。武威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虽然这里经济发展还不快,但这里有我们释放潜能、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平台,有我们大展身手的良好时机。当前,武威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这个时候来到武威,要真正的爱上这里,与这里的群众和发展融为一体。其次,要勇于实践,提升自己。虽然我们都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较高的学历资本,但是再深的学问都要付诸实践,我们要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武威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并在武威发展的阵地上,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更好地推进武威的转型跨越发展。再次,要殚尽竭虑、拼命工作。武威的跨越发展需要我们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既然我们选择了西部、选择了武威,就意味着选择了奋斗、选择了拼搏。自己做出的选择就应该坚定走下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拼命工作,这才能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武威市领导和群众对我们的厚爱!
  坚定发展决心 踏实干事创业
  杨康(凉州区黄羊镇政府干部):《三牛风波》这本书用最晓畅明白的语言全面、真实的展现了武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背景、做法。书中有我身边的同志们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有省、市两级领导在为地方谋发展上形象的写照。同时,书中自始至终渗透一种对国家、对党、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读完《三牛风波》,感触颇深,总结起来,是“三个感谢”。
  第一个是感谢何建明副主席。作为鲁迅文学奖多次获奖者的文学巨匠,4月您亲自来到武威,实地调研,在书中全面真实的揭示了武威发展的困难掣肘,也展示了近年来武威的跨越发展和赶超进位。同时,在和您交流的过程中,您朴实的语言和对民族、对国家、对历史的使命感,更是感染着我。拿到《三牛风波》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一惊一喜。“惊”的是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武威有这么全面的了解,不愧是大领导、大文豪。“喜”的是虽然主要是讲公选的事情,但是却把武威的历史,把武威的发展婉婉道来。对于我这个已经工作快满一年的武威干部来说,仍是一个了解武威非常重要的窗口,提供给我一个独特且全面的视角。
  第二个是感谢武威选择了我。《三牛风波》中对武威的描述很生动,很真实。特别是讲到省、市两级领导对武威发展的独到见解和殚精竭虑的工作态度更是让我动容。在实际工作中,身边领导、同事都在一心一意谋发展,这种群体的状态一直激励着我。正像书中所说的“武威是片热土”,我感谢武威选择了我,给了我干事的平台。
  第三个是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三牛风波》的目录前一页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关于青年的讲话,每次读到都热血沸腾。正是有像何建明副主席、省委、市委多位领导、前辈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培养,我们才能快速成长,承担历史的责任。“三牛风波”从最开始的网络质疑,到现在的理解和支持,往大里说,最终还是人民群众对武威的认可,对改革的认可,对发展的认可。所以说,我感谢这个包容、创新、发展的伟大时代。
  读《三牛风波》的时候,深受鼓舞,顺势写了《工作一年总结》,我就用其中的一句话来结尾吧,那就是坚定发展决心,踏实干事创业。能够为人民群众做一些事,是我最初的想法,也是为之奋斗最终的目标。
  希望何建明副主席多关注武威,有空多来武威指导我们的工作,看看武威的变化。
  学习发扬“三牛精神”
  韩星星(市工信委干部,凉州区武南镇科技副镇长):“三牛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他是甘肃精神的具体体现,他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的再次印证。三牛同学放弃了很多,他响应省委的号召,被选调到武威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淡泊名利、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这正是我们长期发扬的甘肃精神的具体表现。
  抛开厚重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单单从三牛在清水乡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在乡政府伏案疾书,在外事办彻夜难眠,这书中描述的一个个场景就让我这位土生土长的甘肃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身上透着一股子牛劲,这个“牛”不是副县的牛,这个“牛”是真抓实干,为党为民的“牛”,这个“牛”是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牛”。
  抛开书中描述的各个场景,再换位思考一下。当平常人站在那个情景之下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当三牛站在那个情景之下,为了甘肃的发展他受到网络上各种传言的攻击。从公选结果公开之后承受千钧之重到辉煌的“副县”头衔,再到默默的躬耕于清水乡的阡陌,这些真正说明了三牛是一个厚道的人,是一个老实的人,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是一个纯纯粹粹的人。
  抛开个人的利益,他和众多的选调生响应了甘肃省委的号召,选择了扎根于基层,奉献在武威大地上,把他的汗水播撒在这片热土之中,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市委确立的“三大战略”吸引了他,这是因为市委英明的领导和科学的决策号召了青年才子,使得三牛乐于献出他的才智,乐于献出他的青春。
  坚定理想信念 践习“三牛精神”
  高飞(共青团武威市委副书记):再过几天就是建党91周年,回顾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三牛精神”正是这三大作风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三牛风波》是新时代优秀青年群体坚定信念、崇高追求、爱国奉献、振兴西部的生动写照。
  在书中,我在以三牛为代表的清华学子和公选干部身上看到了扎实奉献的实干精神和笑对困难的浪漫情怀,也深深感受到“三牛精神”的核心思想是用改革的思想和创新的办法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践习“三牛精神”,就是要学习焦三牛在基层工作中勤奋求实的工作态度。三牛的群众基础很好,得到群众认可,全得益于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的事情当做大事来办,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发展。具体到共青团工作,就是要创先争优,务实工作,紧密联系各类青年。在工作中不懂就问、有错就改,认真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尤其要解决好下山入川青年移民致富、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两新组织青年入党入团、外出务工青年权益保障等问题,切实做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践习“三牛精神”,就是要在武威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市、赶超进位的实践中多干实事、多出实绩。来武威4个月,我深深感觉到武威目前正处于逆水行舟、百舸争流的非常阶段;也深深感觉到干部群众对武威巨大改变的褒奖,对主要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的推崇,对公选干部的期望,我为能够有机会成为武威建设的一份子深感自豪。工作中,我会以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在状态就换人、不见成效就换人为座右铭,认真寻找共青团工作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积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工业园区建设,服务重点企业发展,服务招商引资工作。
  践习“三牛精神”,就是要以“三牛精神”为典型案例,认真体会市委不拘一格选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等解放思想的具体举措,切实破除思维桎梏。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统一起来,树立改革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观念,同时要严谨细致,把好事做好。以“效能风暴行动”为契机,深刻剖析并消除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远学“宿迁经验”,近学“三牛精神”,勇做建设者,不当官油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投身武威建设。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回到武汉,回到母校,动情回顾了在甘肃14年的工作生活,总理的精神与“三牛精神”是一致的,我想用总理的一段讲话结束发言:“一个领导者如果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农村,就不懂得中国的国情;不懂得占全国大多数人口的穷人,就不懂得政治,也不懂得经济。作为人民的政府,一方面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希望“三牛”们 在武威健康成长
  梁震(湖南电视台记者):首先我觉得武威的发展跟我们湖南台有很相像的地方,就是武威用人不拘一格,其实我们湖南电视台也一样。我们那边很大程度上是不问学历只看能力,你能干,就把你留下,不能干你就走人;如果你有好的创意的话,我让你当制片人,给你一些资源什么的,其实两个地方还是有共同之处。武威发展来了这么一批年轻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火书记已经为这些年轻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年轻人非常有激情,非常有冲劲,希望市委、市政府要把好关,更多地帮助、支持他们健康成长。现在他们是一帮新人,已经生根了,如何让他们在武威这一片土地上再发芽,市委、市政府还特别应该给这些年轻人多创造一些优势或政策,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要不时间一长,年轻人如果没有作为的话,可能一些不好的东西就会接踵而来。这是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最后祝愿武威在火书记的带领下红红火火。
  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潘俊强(《人民日报》记者):报社的领导给我来武威的机会,来看看这些师兄、师姐、师妹还有师弟们,看了之后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放心。我最近一直在做一个选调生的系列报道,现在正在各地采访,前几天去了清华大学,做了一些采访,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参加上《三牛风波》在清华的首发式。
  我觉得《三牛风波》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正如何建明副主席所说,能够让人们看了以后会让人们非常地平静,我觉得对武威来说,更多地表明了武威市委、市政府用人的态度,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给这些优秀大学生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待遇,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之后,他们可以完全的放开自己的手脚,在武威干事创业,为武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从他们自身来说,在武威工作可以获得各方面的提升,非常感谢武威市委、市政府给我一个采访的机会,回去我好好地向领导汇报一下,好好地为武威做宣传、做报道。
  希望看到“三牛”们 更大的进步
  杜羽(《光明日报》记者):我看了这本书以后,印象深刻的两句话,就像刚才何建明副主席说到的两个问题,我念一下:“假如是我的孩子,非常优秀的北京著名大学的大学生,我舍不舍得放他到遥远的、贫穷的,没有亲人和熟人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而且不是暂时的,可能是一辈子的。”第二个问题是:“假如是我自己,能不能也向焦三牛一样有份志向和坚定的决心,在贫穷落后的西部,待上五年十载。”我以前看过何建明副主席的《忠诚与背叛》,当时何建明副主席也有这样一段话,现在的党员干部能不能像红岩上那些烈士们一样,不背叛,永保忠诚。对待焦三牛这个风波的时候,我想自己也是从清华毕业的,能不能像焦三牛他们这样一些清华同学们一样,远离家乡到西部偏远的地方来工作,而且是前途未卜。当时我想他们来的时候肯定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只是怀着一腔热血、满腔的热情来到武威工作,所以我很敬佩他们,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然后我还想再向火书记、李市长还有各位领导说一下,非常感谢你们对我们清华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重视。我也希望现在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不拘一格用人才”,我们看到的是不拘一格“升”人才,大家关注的是把他们的这个职务提高了,将来他们怎么发展?怎么发挥他们的才能?还希望过几年以后看到他们更大的进步。
  学习“三牛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韦国福(甘肃广播电视总台驻武威记者站站长):我是武威市公选干部和“三牛风波”的见证者和宣传者。下面我从《三牛风波》一书出版的现实意义、书中所叙述武威市公选干部一事和书中主人公焦三牛的精神内涵等三个方面谈点感受。
  《三牛风波》一书的出版发行具有深刻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使我们想起当年美国作家斯诺写的一部《红星照耀中国》,它激励了无数有志的热血青年,他们抛弃大城市优越的学习工作条件和舒适安逸生活环境,从四面八方奔赴生活条件艰苦的延安革命根据地,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建立了不朽功勋。今天《三牛风波》一书的出版发行,我想其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不会小于当年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所产生的宣传效果。它将激励更多的有志、有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来条件艰苦的西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火热的西部大开发中建功立业,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西部的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三牛风波》一书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书中叙述的武威市公选干部一事,我深深感到市委在这件大事的决策上充分表现出来的无私、公正和超常的胆识和气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为了招纳贤才,决策者完全可以通过正常干部任命的形式,将老部下、老熟人、老乡和同学提拔为县级干部,从而得到许多人感恩戴德。如果不是为了武威的事业,是想当平稳平妥的太平官,决策者就不会冒着风险去在干部任用上改革创新。
  书中记述的主人公焦三牛其精神,我在网上看到广州一位干部将焦三牛精神归结为,主动到贫穷落后西部拓荒的“拓荒牛”、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和在本职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老黄牛”这“三牛精神”。她的这一总结我很赞同。我们将学习这种“三牛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责任编辑:张慧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今年国庆8天假期第一次实施小客车免收通行费政策。今日零时至10月7日24时,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行经全市所有收费公路都将免费通行。免费通行期间,北京市各收费公路收费站...
甘肃生活通
天气·出行更多>>
考录·求职更多>>
购物·消费更多>>
二手·交换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视台记者实习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