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的收缩pc肌肉与扩张的详细过程

肌肉“超等长收缩”的生理学解释--《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肌肉“超等长收缩”的生理学解释
【摘要】:“超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弹性能量的产生、储存以及再利用过程和中枢神经的反射性调节作用是肌肉“超等长收缩”具有既经济,效率又高特点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804.7【正文快照】:
“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 contraction)”是指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在欧、美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它通常也被称为“拉长一缩短一周期(strectch—shortening cycle)”。最早对“超等长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述芝;吴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朱才兴;郭燕梅;焦伟国;;[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2期
张富洪;;[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4期
吴星亮;王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12期
刘述芝;吴瑛;李玉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宋佩成;范年春;杨易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姜晓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胡利勋;;[J];体育博览;2011年19期
李琛;刘述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述芝;[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董海军;[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大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陈新平;[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李智;[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侯小燕;[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银儿;马楚虹;钱永东;戴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章碧玉,王士林,黄化礼;[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王瑞元,卢鼎厚;[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许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张英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王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曲峰,李良标,仰红慧,陆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张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高炳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王薇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铭新;;[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陈谦;;[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运健;[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单大卯;[D];上海体育学院;2003年
王琨;[D];上海体育学院;2002年
雷建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马静华;[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赵焕彬;[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刘冰;[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胡宗祥;[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华立君;[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周家颖;[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欣;[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杨晓晔;[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董海军;[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袁鹏;[D];苏州大学;2006年
严海风;[D];苏州大学;2006年
汪桂兰;[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黄达武;[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滕利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范晓玲;[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翁宏伟;[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英杰;李延亭;仇乃民;何建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陈马强;向超宗;;[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邹国俭;;[J];才智;2011年08期
李明;;[J];高师理科学刊;2010年06期
王鹏;王继艳;;[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25期
贾富池;李立;张忠新;杨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吴顺利;鲁晓庚;;[J];青春岁月;2011年04期
张杰;吴瑛;康文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周涛;黄志锋;兰李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年S1期
樊云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桂琴;[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刘述芝;[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李淑媛;[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志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胡欣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孙竟;[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陈海燕;[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沙莎;[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温爱玲;[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李士明;[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岚;[J];阴山学刊;1998年S2期
满昌慧!100084,赵连甲;[J];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03期
佚名;;[J];新闻世界(社会生活);2008年03期
王浩;;[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5年01期
;[J];少年科技博览;2002年05期
蔡银香;[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2期
单信海,刘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马玉梅;[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冯燕;[J];体育科技;2000年03期
;[J];科学健身(健美先生);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弟红兵;;[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高瑞昌;袁丽;;[A];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安建勇;徐桂云;郑江霞;李俊英;曲鲁江;杨宁;;[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鲁勇;石冰;王志勇;胡勤刚;;[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刘存歧;王伟伟;张亚娟;王鹏;张婧;;[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计成;;[A];动物营养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学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尹洪滨;孙中武;李超;王炳谦;;[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李华;曾勇庆;魏述东;张伟力;陈其美;宋一萍;钱源;沈彦锋;曹洪防;徐云华;;[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陈伟;李华;曾勇庆;杨其德;柴庆华;夏光顺;李祥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柯佳颖;陈寅山;饶小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仁;[N];健康时报;2009年
;[N];电脑报;2011年
副主任医师 常杏芝;[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国际认证高级私人教练 刘泽洋;[N];健康时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李振辉;[N];广东科技报;2008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本报记者 李振辉;[N];广东科技报;2008年
宋丽华;[N];大众卫生报;2009年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N];健康时报;2010年
宋丽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琨;[D];上海体育学院;2002年
苗青;[D];复旦大学;2011年
陈亮;[D];上海医科大学;1998年
殷琦;[D];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
柳大烈;[D];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
梁键钧;[D];中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茜;[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陈立;[D];浙江大学;2006年
孙聪;[D];吉林大学;2005年
单红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吴海荣;[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杨锷;[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赵晶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石崧;[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刘元灿;[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何俊俊;[D];浙江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扩张性心肌病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扩张性心肌病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扩​心​病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相关知识点:
成年人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活动的情况和胸廓的变化是( ) A.肋间内肌和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B.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C.肋间内肌和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D.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胸廓、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舒张]
成年人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活动的情况和胸廓的变化是( ) A.肋间内肌和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B.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C.肋间内肌和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D.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呼气和吸气时,呼吸肌的活动状况与胸廓体积的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导致吸气;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导致呼气.
相关知识点:
[成年人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活动的情况和胸廓的变化是( ) A.肋间内肌和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B.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C.肋间内肌和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D.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胸廓、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舒张]]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妇产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07年妇产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人射精时节律性收缩动作源于A.睾丸类肌细胞的收缩B.附睾肉毒碱的作用C.前列腺神经内分泌释放物质D.输尿管扩张E.尿道周围肌肉、肛门括约肌和提肛肌收缩正确答案:有,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精浆中锌离子浓度很高,主要来自A.睾丸B.附睾C.前列腺D.尿道球腺E.精囊答案:有,单项选择题:()间质细胞的特点是A.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B.构成血睾屏障膜C.细胞膜具有LH受体D.吞噬消化残余小体及死亡之精子E.分泌Müller管抑制因子答案:有,
妇产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妇产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热门试卷胸部腹部肌肉还有胳膊肌肉应该用什么方法锻炼,最好能详细、(前提不再健身房)
胸部腹部肌肉还有胳膊肌肉应该用什么方法锻炼,最好能详细、(前提不再健身房) 10
很简单、一般就是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其实你心中想着健身的成果、也不是那么累的
其他回答 (5)
胸部 哑铃卧推。 胳膊的哑铃弯举或飞鸟
买对哑铃大概一只要20斤以上的
可以加我。
腹肌不要用仰卧起坐那样没效果
这样腹部热量消耗大
很有效果的。
腹肌明显的话每天不要吃太多油腻的东西 不然脂肪多 会遮挡腹部的肌肉的凸出
卷腹是什么?怎么做…
记住 起来的幅度不能大 &不然腹部没热量的 & 额且你一开始做几个就会很累很酸痛 & 那样说明有效果了
做扩胸运动双手负重
胸肌和胳膊都能锻炼
腹肌可以在床上平躺抬两腿锻炼
也可一起做
多做有氧运动~~
可以的 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东西比如大号的矿泉水瓶装满水··只要啥有点分量的东西都可以拿来练主要就是肌肉的活动程度 一定要做到自己实在坐不动了 还要坚持做几个 肌肉麻木 了 软了 这样才有效果 特别说最后那几个效果明显越到后面越难觉得自己累所以要坚持最重要胸肌训练有如下难点:上胸发达度不够,与中下胸存在明显落差;中缝不明显;厚度不能迅速增加;块形不理想;有明显缺陷. 一.上胸发达度不够,与中下胸存在明显落差 1.斜板杠,哑铃卧推.为什么有人练习了很长时间效果不明显呢?说明动作需要改进.第一.要注重动作要领.改掉做桥式推举的习惯.否则成了近似平板卧推.练习的部位游离到了中.下胸部.第二.如果全程动作效果不好,可考虑半程动作,同时注意力集中在上胸部,适当加大重量.请同伴保护或助力.第三.如果用杠铃做效果不好,可以哑铃为主.有个小技巧:下降哑铃时不走直线,可微卷手腕,使路线略呈:C:形,这样可在切线方向产生一个分量,加在上胸横截面上.要点是注意力必须集中在上胸横截面上.并想像筋脉暴起.充血良好,以强化训练效果. 2。直立杠哑铃推举,不系腰带,以每组6-8次的负荷做推举。由于身体自然后倾。故对上胸有很强的刺激效果。能很快“淹没“显露的锁骨。 3。平卧推举。由于身体结构和柔韧性方面的差异。如果做斜板卧推收效果甚微的话,则不妨用平卧推来发达上胸。动作要点是:下放杠铃时将铃杠置于颈部,注意力集中在上胸部,再就是在卧板下垫一木块,使之呈5-10度的小倾角。以利于挺起胸部。 4。前倾式俯卧撑。垫高双脚,使身体前倾10度左右,最多不超过15度,否则受力的重点会转至肩部。可请同伴在上背部加杠铃片。 二,胸肌中缝不明显的改进 南国购团购网职业高手们的胸肌中缝宛如一线,即窄又深,为使胸缝深陷,必须让近胸沟处肌肉立起,关键在于充分挤压胸肌,使两侧胸肌在每次动作中充分地接近,隆起。 1。直臂器械夹胸。直臂比常规的屈臂动作效果好。坐于凳上,伸直双臂。拳眼向前,小臂抵住挡臂板。这样双臂能在胸前交*,幅度自然大于屈臂动作。交*双臂时坚持1-2秒钟,顶峰收缩。以尽量对胸肌近中缝处进行挤压,逼其:“立“起来。 2。拉力器十字交*,立于拉力器架下,双手握柄做夹胸动作,充分交*双臂,而不是相触即分。可以一组左臂在上,一组右臂在上,或双臂交替上下,每组做8-12为准。 3。窄握卧推。能采用较大负荷进行练习,但幅度受限,有利有弊,需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哑铃飞鸟虽对练胸缝也有一定作用,但双臂一旦过了身体平衡,对胸肌拉伸的张力就会变小,所以胸缝的训练应以有滑轮的器械为主。 三。增加胸肌厚度的办法 增加胸肌厚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总是按已经习惯的负重进行训练,一旦一组动作的次数超过10-12次,就应该考虑增加负荷,人体的调节机制很特别,如果一个负荷会使其难受,那它就会调节神经系统储存更多的能量,以便下一次相对轻松地化解。如此循环往复,肌肉才能不断增厚变大。二是尽可能增大动作幅度,动作幅度对增加任何一块肌肉的厚度都有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动作幅度越大,肌纤维拉伸与收缩的程度就越大,受的刺激也越强。效果自然比幅度受限的动作要好的多。三是多做一些大负重的上身动作。如硬拉,立姿推举等。这些动作在全面提高上体围度的同时,对增厚胸部肌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两个增厚胸肌的主打动作 1。杠铃平板卧推:除常规的8-12次练习外,应定期安排大重量训练日,用大重量甚至超负荷来打破身体的适应性,动作一般做4-6次,极限重量做1-3次。总组数为8-10组。极限组做2-3组,组间休息为1分半到2分钟。然后再安排一两个其他动作。如斜板卧推或飞鸟,做12-15次,最后做1-2组高次数(15-20次),这样能兼顾深层肌纤维,使肌肉高度充血,与大重量训练构成相辅相成的良好效果。 2,哑铃平板卧推:除了正常的起落位置外,还可刻意将哑铃放到近腰处,以增大胸廓,刺激下胸。开始用较轻的重量体会,适应,习惯后相应增大重量,下限为竭尽全力做八次左右。 四。块形的塑造 胸肌块形不理想除了前面谈的上胸,中缝和厚度等原因外,还有几个直观原因,胸肌宽阔度不够,尤其是下外侧缘狭小,下胸过分下坠或发达度不够;常态下整体轮廓不够清晰。 胸肌宽阔度的改进,杠铃平卧推举要宽握,开始也许不太习惯,但很快就能适应,握距越宽,对胸肌外侧缘的刺激越强,能使胸肌充分打开,拉伸。 下外侧缘偏小可调节落杠位置,使之*近下胸部,做哑铃卧推时可刻意使起落位置偏下,仰卧飞鸟无论哑铃还是拉力器均要这样。另外,架空俯卧撑对改善胸肌下外侧缘偏小也有一定作用;手应撑于体侧偏下位置,背上可加一定重量。 下胸过分下坠者,若不是肥胖原因,则主要是下斜卧推做得过多造成的。下斜卧推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发达下胸部,缺点是常态站立时下胸过于下坠。因此这个动作不可过度使用 胸部肌肉训练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

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健身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收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