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和锡盱眙怎么读读????????

素养测试初中信息试卷 - 温州市梧田第一中学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素养测试初中信息试卷 - 温州市梧田第一中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机遇都是时代给予的”
作者:石剑峰
  主持人曹可凡整理家族史  书写从学徒到民族实业家的五代百廿年  无锡太湖边的蠡园以蠡湖得名,蠡湖又以范蠡得名。始建于1927年的蠡园,它的建造者是民国实业家王禹卿、王亢元父子。在无锡,除了蠡园,还有梅园和锦园,它们的建造者是清末民初民族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王家和荣家是无锡走出的两大家族,他们同在上海滩发迹,一起经营福新面粉厂、申新纱厂。  相比荣家,王家的故事鲜为人知。上海知名主持人曹可凡是王家的后代,这些年他一直希望能将家族史整理出来。经过4年的研究和写作,他终于把5代人120年的家族史梳理清楚,写出了这本《蠡园惊梦》,该书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曾外祖父王尧臣和  其弟王禹卿  《蠡园惊梦》是主持人曹可凡追溯家族史的写作,这个家族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史上显赫的民族资本家荣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的家族史与荣家家族史犬牙交错,但我们的家族史,一直没有人来整理。”曹可凡对早报记者说。在那个年代,这个家族从无锡走出来到上海,在大时代中成长,曹可凡说,“其与国家命运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的命运深刻影响了家族的命运,大机遇都是时代给予的。”  关于蠡园的故事,得从王尧臣兄弟开始。  王尧臣是曹可凡的曾外祖父,他和小三岁的弟弟王禹卿出生在无锡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青祁村,这里的年轻人大多会走出家门出去闯荡,近的去苏州常州,远的去了上海。王家兄弟只是他们中的一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滩活跃着一批从无锡出来的大老板,比如怡和洋行的总买办祝大椿,当然还有荣宗敬两兄弟。  王尧臣16岁外出讨生活,在无锡城里做染坊的学徒,23岁经人介绍到了上海做衣服当铺的伙计。他年幼时读过四书五经写得一手好字,做生意又聪明,3年后就做上了当铺的会计。1904年,王尧臣从当铺跳槽到了顺全隆洋行管账务。在工作中慢慢开始积累自己的人脉,于是就认识了同乡怡和洋行总买办祝大椿。这位上海滩数得上的商人把他挖到自己的华兴面粉厂当会计。王尧臣一辈子的生意都跟面粉有关。那个时候,华兴最大的竞争对手包括荣家的面粉厂,但几年后,荣家的系列面粉厂才是中国的面粉行业龙头老大。  王尧臣的弟弟王禹卿14岁拎起铺盖上路,背井离乡也去了上海,也去店铺里当学徒。这是家远亲开的煤铁油麻店,他干的是体力活,工作无非就是在搬运和堆码,学徒活很苦,收入却非常有限,一年干到底也省不下1000文钱。  曹可凡的曾外祖父王尧臣加入华兴面粉厂后,从会计做到销售,后来还负责北方一大片区域的面粉经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区经理。1902年创办的华兴每年利润十万两银,但王尧臣的月薪只有20两,尽管不算富裕,但已算是小康。  王尧臣的弟弟王禹卿是在1902年跳槽到面粉行的。那年他正在北方推销煤铁油麻,遇到正为荣家茂新面粉厂谈面粉生意的同乡。在同乡的引荐下,王禹卿兼职为荣家推销起了面粉。后来索性跳槽到茂新面粉厂,也专职做起了面粉生意。  于是,王尧臣、王禹卿兄弟俩不约而同地进入了相同的行业,几年后兄弟俩又共同为荣家的面粉厂工作,他们不仅成了股东也是荣家面粉厂的职业经理人。  大舅公王启周和政治运动  那是面粉行业的黄金年代,辛亥革命前后,政局动荡,反而造就面粉的巨大需求,上海滩上开面粉厂的企业个个都赚了大钱。在荣家茂新面粉厂当销售主任的王禹卿不甘心只拿月薪过小康生活,他想到了创业,也去开面粉厂。  于是,王禹卿就与茂新的另一个同事偷偷开起了自己的面粉厂。员工干私活的事情最终还是让荣家大老板荣宗敬知道了,他不想员工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又不想失去这位大将,荣宗敬的选择是参股他们的面粉厂,于是就有了福新面粉厂,荣家依然占大头。王禹卿想到了也在面粉行业的哥哥王尧臣,把他(曹可凡的曾外祖父)挖了过来管理福新。  4万元起家的福新只用了8年就建立了庞大的面粉帝国。到了1921年,福新已经开到了八间厂,使用的机器是最新式的面粉机,整个上海莫干山路都是福新的厂子。到了1928年,茂新、福新和申新公司纪念三十周年的时候,福新的面粉加工量占到了全国民族面粉工业的31.4%,荣家兄弟也戴上了“面粉大王”的帽子。而王尧臣和王禹卿兄弟也为福新面粉公司工作了一辈子。荣宗敬担任茂新、福新和申新总公司的总经理,兼任各厂的总经理,荣德生专管无锡的申新三厂和茂新,因此福新面粉公司实际上主要由王氏兄弟主持。  历史发展到了曹可凡祖父这一辈,他们并非全部子承父业继续从商。比如曹可凡的大舅公王启周,就卷入了那个年代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1920年代初,王启周进入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他是王家第一个大学生。曹可凡的曾外祖父王尧臣希望儿子能读将来从政,可老爷子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不只是读书,还与一群接近共产党的青年关系密切,还建立了一个“左倾”的组织“锡社”,后来从这个团体中走出的大人物包括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博古、宣传部长陆定一,其中还有王启周的姐夫、曹可凡的祖父曹启东,当时他还是福新一厂的职员。  王启周和锡社成为后来“五卅运动”的积极分子,组织集会和游行。但随着“四一二”事变,这些年轻人因为不同的政治信仰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锡社也就此瓦解,曹可凡的大舅公选择不加入任何党派,只安心当省民政厅的一名科长。但这位年轻人在29岁时就英年早逝。  时局动荡,王家两地卅年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止于抗战全面爆发。1937年淞沪抗战,荣家和王家在上海的产业几乎半数尽毁。福新的一厂、三厂和六厂地处闸北,首当其冲,不是被炸毁就是被日军占领。接着申新一厂和八厂也被炸毁,五、六、七厂的机器和原料被劫掠一空。最后,庞大的产业只剩下在租界的福新二厂、七厂、八厂尚能继续开工。一直到珍珠港事件前,留在租界的福新诸厂一直维持着运营,并因市场对面粉的巨大需求,也能获取巨额利润。  上海被占领,王尧臣和荣宗敬这两位上海商界的大佬同时被占领者看上了,希望他们为日本人服务。两人分别在报上刊登启事,表示不参加日本人组织的“市民协会”。1938年元旦后不久,荣宗敬首先离开上海去了香港,遗憾的是,到香港才一个月,荣先生就在医院过世。  王家和荣家的面粉和纺织产业苦撑过了8年抗战,战争一结束,荣家和王家都雄心勃勃地希望复兴当年的产业,但真的只是一个“复兴梦”。局势动荡、经济崩溃、战事紧逼,到了1948年底眼看政治局势不可逆转,荣家、王家和沪上许多资本家一样,抽调资金去了香港。  1948年是王家命数的一个转折点,王家开始一分为二。曹可凡的曾外祖父王尧臣留在了上海,王禹卿去了香港。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这不只是王家的打算。当时上海几乎所有大家族都做了这样的部署,比如荣家大房的人基本都去了海外和中国香港,二房留在上海,其中包括前国家副主席(其父为荣德生)。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抗战都扛过去了,过些日子局势稳定了,大家还是要在一起的,结果这一分就是三十年。王尧臣于1965年在上海去世,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身在香港的王禹卿不久也撒手归天。老哥俩一前一后归西,相隔仅1个月。  在祖父这一辈中三舅公王云程是作为王家产业继承人来培养的。他18岁就被送到美国罗纺织大学专修纺织,三年时间读完四年的学业,21岁就回到上海协助经营家族产业,出任申新一厂厂长,他是荣家和王家企业中最年轻的厂长。从某种程度上讲,最后也是荣家女婿王云程延续了王家的经商血脉。他是王家人,也是荣家人,时局变换的1947年开了他在香港的第一家企业:南洋纱厂。  1970年代的香港纺织产业繁荣,半壁江山都是王家和荣家系统的人在运营。1949年前的产业其实被移植到了香港。到了1990年代,这些企业纷纷回到了上海,比如王云程和上海纺织局合办的申南纱厂。在香港纺织业鼎盛时期的1970年代,王云程曾是十大富豪之一。  在曹可凡眼里,三舅公就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创业者,创办一个又一个企业,到了1993年,80多岁的王云程还在家乡上海创办了食品公司“上海福乐”,生产圣麦乐冰激凌和全仕奶。2012年,王云程去世,享年102岁。  王家女婿曹启东低调让贤  女儿王秀芬的夫婿是老爷子王尧臣亲自挑的。老爷子在上海东挑西选,最后看中了自己厂里的会计,也是无锡同乡曹启东,也就是曹可凡的祖父。无锡曹家是绵延千年的古家旧族,相传是汉朝开国大将曹参后裔。曹启东跟王尧臣兄弟一样,也早早离开家门出去寻生活,1920年经亲戚介绍来到福新做会计,因此进入了王尧臣的视线,最后成了王家的女婿。  曹可凡的祖父母在婚后一直住在上海,先是澳门路上荣家为职工建的宿舍三新村,后来搬到愚园路805弄的锦园,那是荣家为高级职员建的宿舍区。他们一住就是半个世纪。曹可凡说,他祖父其实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一向关注时事,同情和支持革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家还一度为中共地下党的庇护所,因为曹可凡祖父的三个表妹都是地下党员,他们在大表哥曹启东的掩护下,做了很多工作。而曹启东本人在解放战争期间,还掩护过多位中共地下党干部,甚至还凭借着管理福新的便利,为解放区送去了不少紧缺物资。  曹可凡的祖父曹启东参与创办了“同庆钱庄”―中共地下党在上海的金融机构。在同庆钱庄边上是通惠印书馆,作为生活书店的下属机构,同样也是地下党组织创办的,曹启东也是投资者之一。在梳理这段历史时,曹可凡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已故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在1949年前出版的唯一一本著作《文艺漫谈》原来就是在通惠印书馆出版的,1947年出版的这本书可视为王元化先生在文艺评论道路上的基石。  1949年解放前夕,王禹卿离开上海后,福新的面粉公司业务都托付给了曹启东,已经在面粉行业干了30年的曹启东为人很低调,自认为资历不够,还是需要荣家人来撑局面。也是在曹启东的极力劝说下,荣毅仁留在了上海,开创福新新的局面。解放初的福新,荣毅仁是总公司代总经理,曹启东是其助手。  在大局势下,1950年代,作为中国民族产业标杆的福新也完成了公私合营。1966年“文革”爆发前,王家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孩子们都能上高中读大学,穿戴挺括,是上只角的人。1966年的“文革”冲击则逃不掉了,这些“资本家”被赶出了洋房,工资被冻结。不过曹可凡说,相比其他家的遭遇,“我们还算好的。”  曹可凡的父亲曹涵祥是家中长子,教会学校毕业,“父亲一介书生,一生清贫,未留下丰厚财产,却留给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小年夜,曹可凡请家族长辈吃了顿中饭,席上他母亲年纪最小―80岁。“这顿饭也算这本书的家庭首发式,给每个长辈送了一本。”而就在前一天,曹可凡刚刚拿到了印制出来的样书,同时在美国的三叔也去世了。对于家族史,曹可凡说,同辈人都已经不知道了,他们也对整理家族史不感兴趣。曹可凡感叹的是,早十年,他也没兴趣去做家族史整理,而再晚十年,可能就没精力去做了。《蠡园惊梦》书封
(责任编辑:HN02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来自 湖北精华
荆门直隶州志卷一之四舆地志四古迹(有图,附塜墓)三台八景图
& && && && && && && && && && &
三台图说〔凤凰台〕在城西门内,即今之州署也。与讲经、读书台古称“三台”。隋开皇十二年,文献皇后重修故里玉泉寺(今在当阳),往返驻此,随建行宫于台上。后尝登楼西望,曰蒙山似蛾眉、初月形耳,即令于惠泉置初月亭焉。唐初,尉迟敬德以行宫旧基建官署,显德末废。宋绍熙二年,陆文安公知荆门军修复。明末壬午毁于火。乾隆丙寅,州牧舒成龙复建署于台上,视古署宏敞。后构楼,颜曰“舒翼”,以署在凤台,楼张拱其上,如凤之舒翼也。迨甲戌二台并修,遂复“三台”之旧。〔讲经台〕在象山。陆文安公知军时,以荆门俗尚缁黄,惑于祸福报应之说,为亭象山台上,讲学其中,从学者常数百人。间有未达,公子持之为之敷绎,靡弗得所请者。故事上元设醮为民祈福,公则专讲《洪范》“敛福锡民”一章以代醮事,士习民风翕然丕变,荆人遂名其台为讲经台。数百年来,亭台久废,基址亦失。甲戌春,州牧舒成龙卜地象山南岭之半,得平台,恰与东山之读书台相映,甃台构亭,敞其前后。亭后石上镌“讲经台”三大字,复以“敛福锡民”额之。夏仲,太守张公讳世芳过州,登讲台,心印前贤,题亭曰“仰止”。盖朂成龙以景行也,敢弗勉诸?〔读书台〕在州东山,为“三台”之一,即孙何三兄弟之东山书院旧址也。政和间,朱震与弟巽亦读书于此。其地上接云烟,下瞰城郭,左拱古塔,右揖龙观。古谓东山为文峰,洵不诬也。迨后何、仅并大魁,侑登第,震、巽以良臣兼名儒。虽曰人杰代兴,讵不以地灵欤?世远迹湮,丘墟满眼,盛衰今昔,忉怛徒增。夫东塔为荆门头角,兹台更荆门根基,莫加培护,文运奚隆?成龙既构书院于龙泉,益思表列前贤,以鼓多士。昔陆文安官斯土而教斯民,民至今尸祝而俎豆之,百世师也。夐哉尚矣。若夫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舍孙与朱安归乎?暮春之初,既修讲经台,遂亟构读书台于东堡之中峰,刊碑以祀。登高而眺“三台”,鼎峙城郭间矣。至台址之上下,庑舍之多寡,均非所计尔。八景图说〔霖苍甘雨〕在霖苍观,又名白龙观,在州西北三里白龙山上。山前有峰稍低,曰雨山。下有潭,亦名白龙。相传有白龙出潭内,旱则为霖雨以济苍生,霖苍观名以此。又,天每欲雨,必白龙山先出云,至云垂雨山,则大雨立降。每祷雨,皆遥拜潭下,靡弗应焉。观之立自宋,崇甍绘栋,虔奉诸神,凡祷悉应,故远近咸奔谒。元、明丰碑林立,盛甲一州。壬午之变,胜迹遂毁。国初,僧道清、德慧募而修之,仅复其半,即经明智重葺,亦渐倾颓。矧近年僧亡神露,荆棘丛生矣。甲戌仲夏,雨不时降,州牧舒成龙连祷,甘雨叠沛。因捐金鸠工,葺敝庑、庄神像,复添建霖苍阁与雨山之甘雨亭,一时落成,巍奂辉煌,非复前景。所冀神鉴愚诚,甘霖时赐,以大庇我荆民耳。署内清畏堂前有小山,公余晚霁时一登眺,云峦耸翠,亭阁流丹,恍对蓬岛,洵可冠“八景”云。〔老莱山庄〕在城西顺泉侧,老莱子隐居养亲处也。按,《高士传》称:“老莱子,楚人,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饮水食菽,垦山播种。楚王亲至其门欲用之。老莱子曰:‘诺’。其妻曰:‘妾不能为人所制者。’遂随其妻而去。著书十六篇,言道家之用,人莫知其所终。”《列士传》称其“孝养二亲,七十作婴儿戏,斑舞诈跌,弄雏亲侧,博亲一喜。”合观二传,或言其隐,或称其孝,皆大节也。余谓莱子之孝,非隐无以成之。莱子之隐,惟孝益能终之。夫教忠、教孝,长吏职也。既构全忠祠于顺泉之前,以表忠矣,孝闾可弗式乎?矧孝田、顺井,荆之妇人孺子莫不艳而称之,弗为标识,惧其久而无征也。遂于顺泉上构孝隐亭,大书“老莱山庄”,刻诸石,田、井所在,均附载焉。呜呼!顺泉之名,始自彭公,或亦取顺井之遗意乎?顾成龙不能无说者,道家主尚清凈,莱子既著是书,则其甘集枯而不集菀也,审矣。楚王之聘,宁甘就之?妻,贤媛也,领其意,同其情,故能助之偕隐耳。乃谓莱子已诺楚聘,闻其妻言,随其妻而去,毋乃形容之过而不顾义之所安耶?
来自 湖北精华
荆门直隶州志卷一之七舆地志七祥异汉武帝元光二年上元夜,见太乙自巽翌而来,众星绕之,时而如麟如凤,缤纷而过编、鄀向长安。诏令下,官民自元宵至十八,夜制龙灯以迎太乙,至相袭成风。元光二年,鄀南产瑞麦六穗,每穗百粒,八龙五凤见荆山。唐德宗建中四年,荆门山产紫芝,仙居山出白獐。宋太平兴国八年夏六月,荆门军长林县山水暴涨,坏民庐舍。神宗熙宁元年七月,天雨白牦,如马尾,长一丈六七尺,弥满荆门山谷。绍熙三年壬子春正月,陨石于象山之麓。乾隆甲戌,知州舒成龙得龙泉,浚沙得石,刻“落星石”三大字于上,旁刻“壬子正月晦日”。按陆夫子家传,生于绍兴己未二月二十四日,卒于绍熙壬子十二月四日。州人谓此星之陨,即其应也,请移石于陆夫子讲经台上。然世远莫稽,姑从其请,以俟再考。元世祖至元十一年,荆门地震。大德五年,随州、安陆、荆门霖。延佑七年三月,荆门州旱。泰定元年四月,荆门州饥。顺帝至元元年冬,当阳覆船山生紫芝。一本五干,高尺有二寸。一本二干,高五寸有半。干皆两岐,二本相附。十二月己酉朔,荆门州以献。明洪武二十一年,天雨米于荆门孝子李子春家,形如小麦,色淡黄,作饭香甘,人以为积善之报。谣云:十八子,天雨米,人心恶,无糠粃。正统十四年九月,太白、荧惑、填星聚于翼。冬,汉江水冰,人履其上。景泰三年,景星庆云见于翼。成化元年正月,彗见西方。二月地震。成化十三年冬,雨雪如砖,大雷电。成化二十一年旱,民多莩死。弘治十四年六月,水决荆门,州城崩。知州韩铣修之,收进数十丈,故州城西北一带去河稍远。嘉靖二年,荆门大旱,六月地震。嘉靖五年,水决荆门州沙洋堤。嘉靖十六年春,荆门白虎山脊上忽雷起,陷成方井,四壁如削,深广三四丈。是年大饥,民食树皮,相藉莩死。嘉靖二十年,荆门大旱,八月飞蝗蔽日。嘉靖二十八年,汉决,沙洋洪涛数百里,民尽迁徙。嘉靖三十一年八月,五色云见马良山,产芝。十月马生角。万历十九年,荆门山水骤溢,漂毁桥梁,居民见水中灯光射天,以为出蛟云。万历二十年,大水漂流房屋人畜近六十里。万历二十一年春,大饥,民噉石面,多胀死。万历二十五年,荆门灾。黄师岭左山高数寻,一夕忽不见。万历二十六年六月,霪雨滂沱半月,田禾庐舍漂尽。荆门万陵坡左有山高数寻,一夕不见,块然平地。八月,汉水震荡,池井俱溢。万历四十五年,日中黑子摩荡,十一月太白经天。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彗星见。万历四十八年十月初旬,雨雪,至次年二月二十日方止。天启二年冬,荆门州陨石入地三尺,有声。先半月钦天监已有文至,其时与象皆符。天启五年六月,荧惑入南斗,十月桃李花。崇祯七年春霪,贼寇荆门,有妇人披甲策马数薄贼阵,贼跃马去。姚如冈冲贼(有传)。崇祯十四年夏秋间,蝗蝻食禾,蔽空而南,岁大饥。崇祯十四年八月,荆门泮水赤三日。壬午屠城,诸生遇害者二百余人。崇祯十六年癸未,竹尽开花。童谣云:“遍地竹花开,百里无人家。”后闯贼果有屠城之变。崇祯十六年,豕生子往往骈首八足,鸡则连嗉四翼。是年冬,闯贼南攻,士民谒城隍庙,值天雨沙,凡白衣遇沙皆黑,青衣皆白。越六日,贼屠城。国朝顺治二年春,野麦自生,民赖以活。顺治五年,大旱。顺治六年,长村产嘉禾,州大有年。顺治九年,长二里产瑞麦。、顺治十五年,大水,湖乡浮莩。康熙元年,州见彩云。康熙二年上元日,荆门州火,营舍民房殆尽。康熙十七年,荆门大旱,疫疠顿作,新城忽出一泉,凡病者饮之立愈,月余乃涸。康熙四十五年,荆门州饥,同各州县赈谷有差。康熙四十八年,荆门水,同各州县赈谷有差。康熙五十七年,荆门旱,同各州县赈谷蠲赋有差。康熙六十一年,荆门旱,同各州县赈谷蠲赋有差。雍正元年,灵峰产紫芝,湖广分南北闱。雍正五年,大水。雍正六年春,民疫。雍正八年正月,庆云见。乾隆元年,长三里产瑞麦。乾隆四年,长一里产瑞麦。乾隆六年,铁坪产嘉禾,岁大有。乾隆七年夏浸,六月十四日,新城下郑家潭堤决,田庐漂没,江、监、潜、沔俱属波臣。秋冬,发帑银谷兼赈,照例蠲赋。乾隆九年四月二十一日,青四图老农柳之厚田产瑞麦,一穗两岐二十茎。乾隆九年四月二十三日,马良七宝山民雷圣至家牛产麟,麕身鹿尾,遍体鳞甲,与书史所载合。生存三日,观者如堵。游击邹世权绘图以献。乾隆十六年,山乡五十三图六月旱。乾隆十七年,山乡秋禾被旱,银谷兼赈,共赈谷六万八千石零,蠲赋一万三千一百四十三两零,蠲南米二千五百十五石零。乾隆二十一年闰九月初一日巳时,地震。乾隆二十四年,自前岁不雨,至于夏五月十六日得雨,大有年。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夜,大雷。乾隆三十二年,阖州大水,州城南北大桥、三闸俱圮。乾隆三十三年戊子,旱。乾隆三十九年甲午,旱。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大旱,民食树皮。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迅雷疾雨,东堡塔倾。乾隆五十年乙巳,大旱。乾隆五十一年丙午春旱,五月二十二日甚雨,枣园淹。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飞蝗蔽天,至十七八日。乾隆五十八年,东西两山产灵芝二次,金鰕出。嘉庆三年四月十八日,贼匪张汉朝焚烧南北关乡,四门闭筑。嘉庆五年闰四月二十八日,贼匪扎营牌楼冈,荆门戒严。嘉庆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贼匪复至,二十七日遁。嘉庆七年七月,芝产西山。嘉庆十一年十月初九日,雷。嘉庆十三年七月,字星见西方。嘉庆十四年四月初四日,大雨雹。道光六年,大水。咸丰二年,州境之水无风自动,如战斗状。同治六年春,地生毛,夏旱冬饥,州牧恩荣施粥三月。同治七年,大有年。当阳汉元康四年己未,获白虎,见丹凤。晋永嘉三年己巳七月,地裂三处,各广三丈三尺,长百余步。梁大宝元年庚午,甘露降。按,《梁书·元帝本纪》:南平王恪等奉笺湘东,王有云甘露泥枝降乎当阳之境。元泰定三年丙寅秋八月,地震。明洪武十三年庚申,大水啮城,西北尽陷。崇祯六年癸酉,地震,玉泉山鸣。国朝顺治十五年戊辰夏,大水,西山蛟起,城外堤决,男女溺死者甚众。是月有暴风自南来,声如雷,所过拔木,庐舍尽倾,池塘皆涸。康熙五十二年丁未,大有年,斗米百钱。道光六年丙戌春二月晦,有物首如悬帆,光赤,尾长丈余,自东而西,旋没。夏六月,大水,东南堤防皆决,民多溺死。咸丰五年乙卯冬十一月,池塘、溪、港水皆无风自动,波浪三四尺,有顷始定。同治四年乙丑夏六月,大水,西北山中五处同日蛟起,人畜漂没甚众。远安明嘉靖四十五年,雨虫长寸许,色黑,食草木殆尽。崇祯六年,地震。国朝顺治元年,饥,斗米银二两。五年,大有年。六年秋,大雨浃旬,百川溢。十年秋,大雨,山水暴涨,漂没民舍无算。康熙十一年,大有年。道光六年,大水。咸丰七年,大有年。同治四年春正月,地震。
来自 湖北精华
荆门州城图说〔荆门城〕在蒙山东。宋光宗绍熙二年,陆九渊知军时筑。周围九百余丈,高一丈六尺,女墙高五尺。理宗宝佑二年,赵葵重修。明洪武初,守御指挥使梅福复加修筑,皆用石。弘治十四年六月,山水暴涨,城西北一带皆颓,知州韩铣补之。西北二面收进百余丈,以远水势。四门各建城楼,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平泰”,北曰“北辰”。城北故有池,其西、南、东三面则疏蒙、惠水为池,筑闸启闭,此后科目甚利。崇祯七年甲戌春,流贼来犯,知州石琢玉坚守三昼夜,得不破。贼谣曰:“豆腐城,铁石人,且放下,待来春。”贼退,琢玉即上请彻底修筑。每粮三十石,令修城一丈。下石上砖,连垛共高二丈,厚八尺,周围计八百丈有奇。又添小南门于学宫前,曰“南熏”。岩城屹立,俨然雄镇矣。故崇祯九年以后,虽频岁被寇,赖城坚得无虞。至十五年,闯贼百计攻城,署州卢学古率僚佐、绅士固守,砖石击贼甚多。贼怒,攻益急。用云梯入城,城遂陷。公廨、坊市尽成灰烬。顺治初,副将张文富督率兵民重修,乃有今城。十二年,守备孙光哲复建北门一小楼。司土者相继招徕,南、北、西关及枣园,烟火相望矣。乾隆九年夏,大雨连朝,积水壅遏,城之东、西、北三面坍二十余处,垛口倒三百余。州牧舒成龙估详捐修,五年分办。自十年至十四年,每岁加工修筑,计费二千余金。南北两门,重加修整。十五年,复捐修小南门,改“南熏”曰“凤鸣”,城上建楼,祀文昌。十九年,捐修西门,升高加阔二次,又费三百余金。壁垒坚固,女墙竣起,城门亦壮观瞻矣。自是八十年来,雉堞残缺,楼楯倾圮。道光十七年,州牧吕恂捐廉倡修,合邑绅耆共勷义举,期年工成,克复旧观。诚哉,江汉之保障,荆襄之藩篱,而非徒以固吾圉也。城门东曰“东作门”西曰“西成门”南曰“平泰门”北曰“北辰门”小南门曰“凤鸣门”土门在凤鸣门外,南台内郁风气,外壮形势,近示固守,远昭盘诘,为南北之通衢,门久圮。明万历乙巳,州牧阮上卿重修,复建文明楼于上,中祀魁星。道光十三年,州牧宋国经重修,各有碑记。见《艺文》。街巷(附)〔老州街〕在州治前。〔学宫街〕在州治南,即云龙街,一名布场街。〔十字街〕在州治东。〔后街〕在州治北。〔小巷街〕在州丰仓左。〔金鰕河街〕在仓北。〔北街〕在北门内。〔东街〕在东门内。〔西街〕在西门内。〔南台土门街〕在南门外。〔枣园街〕在凤鸣门西。〔集街〕在凤鸣门左右。〔北关街〕在北门外,一名三里街。坊表(附)〔兄弟状元坊〕为宋状元孙何、孙仅立,在南台。〔折桂坊〕在南台。〔攀桂坊〕为永乐戊子举人、巡按御史杨大中立,在州城北门,久废。〔折桂坊〕为永乐甲申进士王泽立,在十字街,久废。〔步蟾坊〕为永乐戊戌进士、御史范克恭立,在十字街,久废。〔蜚腾坊〕为永乐甲午举人周思恭立,在州南台,久废。〔登云坊〕为正统戊午举人宋晖立,在州南台久废。〔冠英坊〕为景泰庚午举人杨琇立,在州北关庙前,久废。〔文奎坊〕为天顺壬午举人周翰立,在州南台,久废。〔冠英坊〕为成化辛卯举人黎熙立,在南门内,久废。〔文辉坊〕为成化辛卯举人吴敬立,在玄妙观东,久废。〔飞凤坊〕为成化甲午举人李珂立,在北门内,久废。〔青云得路坊〕为成化丁酉举人杨俊彦立,在北门内,久废。〔跃龙门坊〕为成化庚子举人李和立,在东门,久废。〔登科坊〕为弘治己酉举人杨文立,在小教场前,久废。〔锦衣坊〕为锦衣千户吕海立,在北门内,久废。〔进士坊〕为嘉靖己丑进士罗傅立,今北门外东北三里,尚有祖茔曁石坊在焉。〔冬官坊〕为嘉靖壬午举人、工部主事袁越立,在州城十字街,久废。〔双凤坊〕为嘉靖甲子举人上官绎、欧阳辉立,在州城都察院前,石柱尚存。〔折桂坊〕为隆庆庚午举人马闑立,在北门内,石柱尚存。〔登科坊〕为万历壬午举人、陜西汉中府同知胡化立,在南台,石坊现存。〔司徒坊〕为万历壬辰进士、户部郎中周之翰立,在州城十字街南,石坊现存,即今建奎星阁地。〔孝节里坊〕为明孝子文仲和、文仲富、包英、节妇胡氏、烈女赵氏立,在南台,今土门,石碣犹存。〔孝子坊〕为孝子周克昌立,在北门内。〔节孝坊〕为周之桢妻黄氏立。〔贞女坊〕为刘贞女立。〔贞节坊〕为夏曰校妻、节妇王氏立,在响井。〔贞节坊〕为节妇胡氏立,在土门内,基犹存。〔节孝坊〕为周化龙妻、节妇孙氏立。〔节孝坊〕为胡之明妻、节妇邱氏立,在新城。〔节孝坊〕为何国能妻、陶氏立,在州东南蛟尾。〔节孝坊〕为许成瑍妻、节妇刘氏立,在学宫旁。〔节孝坊〕为吴宗正妻、节妇王氏立,在枣园街。〔节孝坊〕为孙方先妻、节妇刘氏立,在枣园街。〔节孝坊〕为姚纶妻、节妇雷氏立,在北门内。〔贞女坊〕为贞女胡秀温立,在新城。〔节孝坊〕为何应曾妻、节妇张氏立。〔节孝坊〕为王会仙妻、节妇张氏立,在北门外。〔节孝坊〕为周和锡妻、节妇蓝氏立,在北门内。〔节孝坊〕为蒋正阳妻、节妇王氏立,在州丰仓前。〔节孝坊〕为覃叔元妻、节妇姚氏立,在覃家窑。〔节孝坊〕为万必遇妻、节妇杨氏立,在后港。〔节孝坊〕为金大常妻、节妇古氏立,在八角庙。〔节孝坊〕为李士昆、李士崇妻、节妇傅氏、覃氏立,在沙洋青龙嘴。〔节孝坊〕为饶正贵妻、节妇程氏立,在州北一里桥。〔节孝坊〕为王天俸妻、节妇汪氏立,在州南十里牌。〔节孝坊〕为廖恺妻、节妇蔡氏立,在州西北仙居乡。〔节孝坊〕为黄明鋐妻、节妇陈氏立,在州西却家集。〔节孝坊〕为承兆玺妻、节妇赵氏立,在州西北承家集。〔节孝坊〕为周家尚妻、节妇阮氏立,在州东地李家桥。〔节孝总坊〕在节孝祠前,同治四年为阖州节烈建。
来自 湖北精华
荆门直隶州志卷九之二人物志二忠义宋〔吴源〕荆门人,官统制,起家材武,尤嗜读书,妻卢氏亦善诗。宋咸淳七年,元兵围襄阳,急,朝廷敕源救之。将兵至襄,五战皆捷,军声大振。元人麾集外军合围夹击,源军孤弱无援,矢石并尽。然犹掉臂一呼,擒杀无算,竟被数创以死,部下五百人无一生还者。卢氏闻之,自缢而死。乡人义之,相与殓葬,立祠号曰“双节”。互见《列女志》。明〔唐大辂〕字润田,州人。嘉靖辛卯举人,授福建漳州通判,死倭难。〔陈纁〕字青丝,州之羔村人。崇祯庚辰进士,成都兵备道副使。壬午,瑞王避闯贼,自汉中来,纁奋身出护,巡抚陈士奇请以纁帅三千骑镇重庆。癸未,张献忠夺佛图关,陷涪州。纁与贼相持月余,城陷被执,全家尽节,成都、重庆俱立忠臣碑。事载《明史·陈士奇列传》。国朝〔陈元宾〕字四穆,州人。顺治辛卯举人,康熙戊申选陜西洵阳令。在任七载,以循良著。值逆氛猖獗,率众死守,民咸感奋。城危,以身殉。子幼,在家。道路梗塞,三年旅榇,始得归葬。〔饶正荣〕字欣庵。体貌魁梧,少慷慨有大志。以行伍补均光营把总,从阿公帅剿教匪于四川。多立战功,且受重伤,洊升河南汝宁营守备。嘉庆六年,殁于八仙寨大营,奉旨入祀昭忠祠。荫一子,七品监生。〔熊作梅〕世以武功起家,任本营把总。嘉庆四年从征房县教匪,深入贼中,奋不顾身,遇害最惨。奉旨入祀昭忠祠,世袭云骑尉。〔徐尚年〕由行伍补襄阳左营把总。嘉庆二年从征,在南漳县阵亡,入祀昭忠祠。〔李廷良〕由行伍补襄阳左营外委。嘉庆五年从征竹溪县教匪阵亡,入祀昭忠祠。〔张云安〕由行伍任本营外委。嘉庆五年防堵乐乡关阵亡,入祀昭忠祠。〔罗渭鹰〕道光甲午武举,补宜昌营把总。二十一年,从征广东有功,赏戴蓝翎,升施南营千总。咸丰元年征广西,以功议叙守备。在新墟阵亡,入祀昭忠祠,世袭云骑尉。〔郭文定〕由行伍补襄阳城守营外委。咸丰四年随军德安,在长江坡阵亡,入祀昭忠祠,世袭云骑尉。〔杨映春〕由行伍补本营把总。道光二十一年从征广东夷匪,战于天字码头,受伤力战,转败为胜,得奖。咸丰五年,粤匪扰天门,率兵勇防堵岳口,迎敌阵亡。入祀昭忠祠,世袭云骑尉。〔周玉衡〕字润山。嘉庆丁卯举人,历任江西会昌、龙泉、大庾、龙南、赣县、新建等县知县、义宁州知州、宁都直隶州知州、南康赣州知府、赣南兵备道,赏戴花翎,江西按察使署江西布政使,总理吉安军务。咸丰六年,吉安城陷,死之。奉旨照布政使例给恤,原籍并吉、南、赣三府各建专祠。谕赐祭葬,谥“贞恪”,入祀京师昭忠祠、江西及原籍昭忠祠、龙南名宦祠、荆门乡贤祠,世袭骑都尉。另有传,详《艺文志》。〔周恩庆〕字宝华,贞恪公第三子,增贡生,江西布政司理问改江宁。咸丰二年,随陆制军援楚。三年正月至九江,遇贼受伤,落水获救,伤痊赴淮安行辕。五年,奉委赴江西买铜,遂从贞恪公勷助吉安军务。贞恪公之克复安福、分宜也,恩庆俱在行间,乘胜攻万载,恩庆率兵士鼓勇奋呼,追击十余里,斩馘无算,遂复万载,回守吉安。恩庆日夜周历城垣,露宿霜栖,目不交睫。六年正月,城破,死之。奉旨照知州例赐恤,附祀伊父周玉衡专祠,世袭云骑尉。另有传,详《艺文·贞恪公传》。〔周炎〕字宝卿,贞恪公第四子,廪贡生,候选同知。咸丰五年,贞恪公困吉安,炎带兵赴救,至泰和,血战数十次,不得进。六年正月,吉安陷,炎闻父兄殉节,即赴龙南,捐赀募勇,图复仇。四月,率勇三千驰救赣郡营城南,独当一面,前后十余战阵,斩发贼七百余人,皆枭首悬阵前,以泄积愤。赣围解,驰救信丰、定南,均获全。七年六月,奉上谕:“江西按察使周玉衡之子候选同知周炎,前曾带勇进剿泰和,嗣因父兄被害,捐赀募勇,在赣及定南等厅县,歼贼数千,迭著战功,周炎著以知府用,钦此。”炎感天恩,痛家仇,必欲克复吉安,函致家人变产济粮,添募练勇,由赣转战而前,直抵吉安。时贼于水东筑城,以为犄角,炎独力破之,遂破城南贼垒,军声日振,贼不敢出而水东败。匪上窜泰和,复驰救,直扑水南贼巢。遇伏坠马,犹步战,手刃数贼,头面、颈项、腰背均受重伤,遂殁于阵。奉旨加太仆寺卿衔,附祀伊父周玉衡专祠,予云骑尉世职。另有传,详《艺文·贞恪公传》。〔熊正喜〕由行伍补本营外委。道光十二年从征湖南有功,赏戴蓝翎。咸丰初年,积功换戴花翎,补提标枣阳营守备、记名都司。十一年,防剿捻匪,从征枣阳阵亡,入祀昭忠祠,世袭云骑尉。(以上十六人俱已仕者)〔黄兑金〕州廪生。崇祯丙子,寇忽至。金居城外,命妻周氏暨女先溺井。自与男庠生飞翰、飞驷奋力杀贼,被执,命之跪。金叱曰:“我读书君子,岂跪狗彘求活耶?”遂遇害。当事旌其门曰“读书正气”。〔刘廷禧〕州廪生。壬午之变,身率仆丁昼夜守州城,城陷,奋力杀贼数十,遇害。〔胡宗珂〕州廪生。素刚方,不避权贵。壬午膺岁荐。寇至死守,城破被执,骂不绝口,遂遇害。〔王维藩〕州庠生,居藻湖。壬午冬,闻贼破州城,携妻及二女避舟中。贼骑突至,藩语妻曰:“事急矣,吾世受国恩,岂肯堕贼手?”拔所佩刀以死自誓。妻曰:“君为国死,妾独不能为君死乎?”遂投深港死。藩乃手刃二女,遂自刎。里人悼之。〔黄大业〕州庠生。壬午守城,与贼对垒,身中数矢犹以石击贼。城陷被执,骂贼而死。〔李楷〕州庠生,寓承天府。崇祯癸未,闯贼攻承天,楷随抚军宋一鹤昼夜守御。及城溃,宋自刎,楷同时遇害。〔王三朋〕州庠生,素尚气节。甲申避乱,为贼所获,命之跪,不屈,贼怒,执刀破其脑,骂不绝口而死。壬午之变,守城绅士二百余人皆先有死志,盟于大成殿,临难死节,无一屈者。不能尽记,略载姓名于后,详祀全忠祠。黎性醇 卢献璧 艾兆仪 艾愈昌 艾愈芳 冯鸿渐 卢圣区 卢申锡 柯名标柯一葵 费思九 费思俨 费祚昌 胡宗昭 胡宗宿 张 宽 艾引文 王淑曾 龙正光 龙正极 张应辰 张应甲 张 宰 张 宣 李枝芳 李绥猷 李绥章 张 榜 张应运 黎 然 张禹功 夏禹功 卢启聪 柳 楫 卢启敬 刘维垣 商羽玉 郑禹来 苏心轼 苏宗轼 王元嵩 柳之干 涂之达 萧附凤 张行义 萧鹭斯 杨公振 杨更生 高则照 周引显 许仲燮 马千亿 文振英 文运泰 杨问奇 刘鸿烈 李昌祚 蔡康祚 赵 振 杨子震 刘圣清 刘永清 文 绮文 绣 戴天上 刘必达 邓士达 刘霞飞 卢 爟 卢 浮 邓昆扬 张文沛 曾淑身 冯古今 鲁 参 胡于飞 黄恒高 黄泰升 傅成郎 艾菲来 曾坦若 李昌茂 杨秀伯 戴以清 艾遂思 艾引云 周敬之 周立我 周敬修 戴 昂 张又奇 朱嗣昌 夏迪吉 邓冠云 冯小京 卢思仪 卢康侯 艾世英 艾应旭 王有声 卢昭侯 卢振子 卢 岩 卢伯超 艾世芳 戴以宁 戴鲁瞻 黄文华 黄顺豫 王服鸣 苏文亮 苏齐轼 苏雨苍 舒天振 李直元 费甲赤 李松若 龙圣斯 陆有振 郝无盈 刘白明 刘介盘 刘仲吉 高雨玉 周章甫 周茂叔马宾仲 苏在伯 李石若 雷 灏 龚曰圣 龚曰奇 吴尔炽 吴满生 彭尔廉 文瀛洲 李仲贞 邓必达 邓禹来 龚 宜 刘星我 朱尔直 黎 杰 赵尔康 赵尔瑞 邓宁昌 邓日天 李石生 邹 鲁 陈星立 李龙甫 陈尔敬 陈阳初 廖绍斯 贺运熙 贺伯皇 罗勋一 费维一 曾王教 王恒石 袁淑文 袁葵伯 费钦若 孙复卿 刘鼎学 刘梅和 孙荩公 艾倩章按:以上俱闯贼破城邀入州署焚死者。当国步艰难之时,骈首就义,视死如归,固胜国养士之报也。然力竭捐躯,虽付煨烬,而慷慨之气凛凛如生。百余年来,湮郁未彰,良可悼叹。岁在丙寅,成龙建署隽基,前后掘得骸骨数百具,详慎检收,总瘗城北。塜上建塔,颜曰“升天”,中供卢公神牌,旁设诸生总位,岁时祀之,忠魂义魄,稍稍安慰。然究属一时私举,未列明禋,倘历久失传,守土者奚辞罪乎?今成龙谨以卢、沈、张、程四公殉难原委,或见《明史》,或见府志,胪列叙详,请题祠祀忠义,并以诸生可考之百六十余人附请配祠,不日上闻,载入祀典,昭忠万世矣。爰捐建全忠祠于龙泉书院之右,奉卢、沈、张、程四公塑像以祀,复于左右横设两石,备书诸生名姓,春秋附祀,俾荆人得遂瞻仰焉。知州事舒成龙记。以上一百六十八人俱庠士死于明季之难者。〔周孚中〕监生。团集义勇,保护乡邻。教匪窜入仙居中,被执,骂贼死。〔钱廷宣〕武生,与子世成团勇御贼,被擒不屈死。〔周忠清〕武生,带领乡勇在香炉山设卡,与贼抗拒,杀贼多名。后贼众大至,清力不能支,遂被害。子振辉见父死,舍身奋斗,与父并亡。〔王士达〕武生〔王士道〕监生。兄弟拒贼,被擒磔死。〔刘光诂〕〔彭池〕〔李承谟〕皆庠生,遇贼不屈被害。〔张大勋〕武生,捐职营千总。团勇在建阳驿堵御,同义勇谢中榜、谢中贤、孔传梅、张赀有、周世勋、孔继祖、张林、李玉周、刘高俱阵亡。〔刘文藻〕〔陈天柱〕武生〔何清运〕庠生。与士民苏万资、丁兆栋在赵家庙御贼阵亡。〔王国湘〕增生〔陈启中〕廪生。拒贼阵亡。〔邓法祖〕〔罗元镳〕〔赵汧〕〔李光藻〕皆庠生,被擒殉节。〔汪舜〕监生。同侄应平遇贼,不屈被害。〔刘允升〕庠生,率勇堵御,一家六命被贼戕害。〔康匡朝〕武生〔王鸿维〕庠生〔李默〕童生。团勇被害。〔方成灏〕监生。同子明望、文童朱伦被擒,骂不绝口,均遭戕害。〔李天相〕廪生〔张成龙〕武生〔李士榜〕监生。被擒骂贼死。以上廿五人俱庠生死于嘉庆初教匪之乱者。〔刘宝臣〕庠生,就馆省垣。咸丰二年,粤匪犯武昌,当事者以宝臣忠直,令带勇守城,城陷被执,不屈死。其子正禧亦从军岳口,阵亡。附:〔张廷献〕山西介休庠生,州城之典贾也。咸丰四年,粤匪犯荆门,城陷,贼入典肆胁张降。张怒骂,贼缚张,张愈骂。贼有劝张求免者,张厉声曰:“我读圣贤书,为朝廷士子,恨不啖汝肉,肯为尔屈膝耶?”贼脔割之,骂不绝口,身无完肤而神色不变。以上二人俱庠士死于咸丰初粤匪之乱者。〔姚如冈〕字季如,州人。崇祯丙子,流寇犯城。冈约城中有胆力少年数十辈,缒城出,直突贼营,砍杀过倍,被创死。贼引去,城得保全。州守石题其墓曰“忠勇义士”。〔傅春元〕字魁宇,州人。流贼入境,率众坚守七日,城溃被执,贼众诱以官,骂不绝口,遂遇害。〔卢煜〕州人。性孝友,淹习经史,教授生徒,成名者众。闯逆之变,合家死难者五十余人,湮没无传。庠生宏光,其幼子也。(以上三人俱乡民死于明季之乱者)〔陈文照〕聚集乡勇,命子绅于漆树垭御贼。贼由别道入境,照与闘,被擒不屈死。〔李泰铭〕器识文艺见重一时。嘉庆初,教匪滋扰,泰铭率众御于安然桥。遇害同时,死者数十人。黄占先、程魁,其尤著者也。〔严铎〕文童,及子身润、侄珩润并妻徐氏、黄氏、杨氏一门殉节。耆民〔黄住钧〕并士民〔孙大安〕〔孙杰〕〔杨仁宽〕骂贼不屈死。以上十三人俱乡民死于嘉庆初教匪之乱者。〔陈汝鉴〕州人也。素娴技勇,强健过人。咸丰四年春,贼窜荆门,绅耆预筹保卫,公举汝鉴为练首,偕孙典常教习乡勇,汝鉴年已七十有三矣。四月初六日,贼突至州城,汝鉴率孙典常及乡勇御贼郊外,祖孙同时遇难。〔张维永〕州人。咸丰四年,粤匪犯荆门,维永同其庶母李氏、妻王氏同日死难。〔王国林〕武生王正良父也。咸丰四年,正良奉调从师武昌。粤匪扰荆门,国林遇贼,詈之,贼以刃恐吓,愈詈,遂为贼杀。〔万龙文〕邑民也。咸丰四年,粤匪窜扰,龙文自备糗粮,紏众数百人,防堵沙洋,当先杀数人。贼以万计裹其众,见文勇,欲降之,夺其刃,文徒手相搏,身被重伤,至死不屈。(以上四人俱乡民死于咸丰初粤匪之乱者)
社区推荐 /1
在全省范围内寻找百名高考学子,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资助他们走进理想学府,改变命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盱眙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