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保演唱会门票退票手续费的公平公正?

2023-06-07 10:57
来源:
把昨日还给我
谢若琳
今年以来,线下娱乐市场全面复苏。年内全国已举办演唱会400余场,覆盖40余座城市。
“一票难求”的场面一再上演。以五月天北京演唱会为例,5月9日开票,六场近30万张门票5秒内售罄。但在演唱会当日,根据部分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现场画面,场内并未完全坐满。很多观众想来观看,却未抢到票。因为,部分演出票到了“黄牛”手里。
那么,“黄牛”为何屡禁不止?他们又是如何得手的呢?怎样才能既方便群众购票、又杜绝倒买倒卖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压实主办方责任,实行“强实名”购票机制。尽管当前热门演唱会均要求“实名购票”,但往往得不到落实。每场演唱会的购票规则、退票时间、转赠票条件都不尽相同。比如7月15日周传雄苏州演唱会,要求“5月31日12点后不可转让不可退票”;7月29日李荣浩苏州演唱会则要求“一经购买不可转让不可退”。因此,演出市场售票规则和验票标准亟待统一,“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双重验证的入场规则亟待强化。
二是,增加公开售票的比例。按照相关规定,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而剩余30%的门票则由主办方支配,这部分“非公开”门票也成为“黄牛票”的来源渠道之一。因此,应尽进一步提高公开售票的比例,对于非公开售票的部分,也需建立跟踪系统,对于频繁倒手等情况予以追责。
三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监管联动。文旅部在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同时,可联合属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做好“事前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重点关注频繁在社交平台上出售演出门票的用户,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演出市场火热,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娱乐生活,还带动旅游、餐饮等行业发展,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着力点。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更科学有效的购票机制、转票机制,满足人民群众线下娱乐需求,促使演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势在必行。
图片
站酷海洛
制作
周文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转自【中国青年报】;据中国消费者报消息,近日,演唱会抢票的投诉多了起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发现,演出市场中存在着一些乱象:“天价”门票违背市场公平和合理交易原则;暗藏各种费用防不胜防,包括代收票款、服务费、拆单费、加速包等;第三方卖家票源成谜,“黄牛”或导致大量门票流向二级市场。上海消保委表示,与官方授权售票平台缺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二级票务平台票源显得异常充足,各价格档位应有尽有。这些二级票务平台提供的门票基本都出自于所谓的 “第三方商品提供方”,大多不是官方授权票务销售公司,大量门票从何而来成为一个谜团。目前按照相关规定,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门核准观众数量的70%。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门票并不会公开售卖。这部分门票流向不明,但极有可能经过层层转手大多落到“黄牛”手里。与此同时,即便是那些公开售卖的门票,销售信息也并不透明,很多“黄牛”利用技术优势抢票囤票,最终导致大量门票流向二级市场,各种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更令消费者担心的是,这样不公平的混乱局面是一些官方、票务平台的有意为之。希望演出票务管理体系能够更加完善合理,销售渠道更加公开透明,促进消费公平,恢复正常的票务市场秩序。同时建议相关部门能够给予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演出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江苏省消保委:退票可探索“阶梯退费”据此前报道,随着“黄牛”在网络不断引发争议,不少演唱会为此推出实名制购票、限制转让和退票。一则投票显示,大部分网友认为此举可打击“黄牛”,但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其引起的退票难问题也应得到重视。江苏省消保委发现,在购票时,有商家会在页面最下方小字提示“一旦预订成功,不支持退换”。在“演唱会该不该允许退票”的问题上,大部分网友认为应该参考高铁退票机制,允许退票。江苏省消保委认为,文体演出虽然准备时间长,前期成本花销大,但是不应该将相关成本完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文体演出的时效性特征并非独有,酒店住宿、航空铁路等行业均存在类似情况,目前相关行业已经推出了不同的退改政策:大部分平台及酒店推出了线上预订“限时取消”服务;电影票售出页面会提示该影院是可改签或是可退票;航空行业推出了阶梯退费政策;铁路行业打出“阶梯退费”和“候补”组合拳,有效遏制了“黄牛”恶意倒票、消费者出行纠纷难调处的情况。为此,江苏省消保委建议:相关平台根据演出特性和时间安排,探索推出“阶梯退费”方案。在实名制情况下,消费者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选择退费,并根据不同时间承担不同费率的违约金。同时可推出“候补”机制,允许其他消费者按照购票时间依次递补。若经营者因故取消演出,也应当参考航空公司政策,根据时间节点给消费者一定补偿。为有效避免“黄牛”多次无故退票,可建立信用监督制度,对于多次无故退票的账号,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线上预约,要求其线下购票。你怎么看?
■谢若琳今年以来,线下娱乐市场全面复苏。年内全国已举办演唱会400余场,覆盖40余座城市。“一票难求”的场面一再上演。以五月天北京演唱会为例,5月9日开票,六场近30万张门票5秒内售罄。但在演唱会当日,根据部分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现场画面,场内并未完全坐满。很多观众想来观看,却未抢到票。因为,部分演出票到了“黄牛”手里。那么,“黄牛”为何屡禁不止?他们又是如何得手的呢?怎样才能既方便群众购票、又杜绝倒买倒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压实主办方责任,实行“强实名”购票机制。尽管当前热门演唱会均要求“实名购票”,但往往得不到落实。每场演唱会的购票规则、退票时间、转赠票条件都不尽相同。比如7月15日周传雄苏州演唱会,要求“5月31日12点后不可转让不可退票”;7月29日李荣浩苏州演唱会则要求“一经购买不可转让不可退”。因此,演出市场售票规则和验票标准亟待统一,“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双重验证的入场规则亟待强化。二是,增加公开售票的比例。按照相关规定,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而剩余30%的门票则由主办方支配,这部分“非公开”门票也成为“黄牛票”的来源渠道之一。因此,应尽进一步提高公开售票的比例,对于非公开售票的部分,也需建立跟踪系统,对于频繁倒手等情况予以追责。三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监管联动。文旅部在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同时,可联合属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做好“事前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重点关注频繁在社交平台上出售演出门票的用户,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演出市场火热,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娱乐生活,还带动旅游、餐饮等行业发展,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着力点。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更科学有效的购票机制、转票机制,满足人民群众线下娱乐需求,促使演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势在必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唱会门票退票手续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