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实名认证必须本人看吗制怎么防止黄牛党

“刘若英演唱会12小时内退票”“梁静茹演唱会24小时内退票”……近日,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这样的退票公告。近期线下演出市场火热复苏,不少大型演唱会重启,电子票也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社交平台上频出的退票公告,让部分人一时有点困惑。刘若英、梁静茹演唱会相继开启“退票时段”5月7日,刘若英演唱会主办方发出公告,因为本次演唱会“实行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不得转赠转售”,但很多观众都是“首次参与实名制购票,对实名制购票规则了解不深入”,所以特地在7日9点-21点,开放了12个钟头的“退票时段”。无独有偶,5月9日,梁静茹演唱会上海站也发布了公告,同样是针对“不熟悉购票、观演规则的观众”,开启两个时段的退票通道。第一个,是演出(预售后)开票前24小时,可全款退;第二个,是正式开票日起至售票通道关闭前48小时,不过要收20%的手续费。消息一出,微博上一片欢腾,许多没买到票的歌迷摩拳擦掌,“又可以蹲二次售票了”。而经官方歌迷会负责人确认,退票工作完成后,确实可能再进行一轮二次销售。小冉是北京某演出公司的票务主管,在她看来,无论是12小时还是24小时,只是主办方的一种姿态,“真想去看的人,肯定不会退;而心里打着小算盘的,这会可能已经坐不住了。”自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国内演唱会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以北京为例,一季度,全市开展营业性演出8982场,观众人数187.6万人次、票房收入3.25亿元,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上涨,热点演出更是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但与此同时,演唱会的火爆也让倒票“黄牛”变得更活跃。4月29日和5月13日,在韩红演唱会和任贤齐演唱会开始前夕,北京多部门开展的联合行动抓捕非法倒票扰序人员达20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明星演唱会开始实行“强实名”购票规则。所谓“强实名”,就是人、证、脸三合一。线上购票时绑定身份信息的那个人,入场时必须扫对应的身份证,还要对着摄像头“刷脸”,验证购票人所持是本人身份证件。另外,“强实名制”演唱会的票,既不可转赠,也不可退票。比如张信哲此前的演唱会就实行了“强实名”+不可转赠+不可退票的规定。此次刘若英、梁静茹演唱会的“退票时段”是基于观众对规则不了解的考虑实行的“特例”。对于“强实名制”,很多人觉得打击了黄牛,是好事:也有人认为,“强实名制”挤压了黄牛党的生存空间是好事,但也给很多观众造成了不便。如购买了刘若英演唱会门票的网友卡卡就是这样的情况。她表示买这张票本来是为了送给闺蜜当生日礼物的,“她是奶茶(刘若英)很多年的粉丝,我打算5月13号前一天,把票转送给她,来个惊喜!”但如果这次没看到退票公告,卡卡只有两个选择:1、自己本人去看(因为购票时关联的是卡卡的身份信息);2、如果当天没空,这张票只能白白浪费。在卡卡印象中,就算电子票也是可以转赠的。去年有一位导演朋友送给她两张话剧的电子票,直接现场扫描手机二维码就能进。实行“实名制”后,无疑演出门票再也不能作为“惊喜”送给朋友了。前永乐票务的区域经理Terry告诉记者,刘若英上海站主办方的做法,虽“耿直”但也有人性化的一面。所谓耿直,是这个项目从开票之初,票务规则里就直接写明了不能转赠或转卖,“后来重新增设的12小时退票通道,不是本分,只是道义。”否则,像卡卡那样没搞清楚状况的购票者,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除了像卡卡这样本打算把票转赠给朋友的“退票观众”以外,还有很多因为突发情况无法到场观演的人也面临“退票难”的问题。有网友表示买卖关系太不对等,发出灵魂拷问:“现在的演唱会,付钱时根本看不到座位,有个紧急情况还不让退票,这点太不公平。”在梁静茹主办方发布退票公告前,已经有200多位观众,拉了一个微信群来维权。组织者还搜集了每个人的退票原因列成表格,大多数理由集中在生病、购票人信息填错、重复购票、工作或考试时间冲突上。Terry说,“且不论里面有多少是没等到开放转赠而气急败坏的囤票黄牛,但确实也反映出,不可退不可转的强实名,还是会对普通观众带来不便。”按照Terry的理解,强实名+不可转赠,如果观众认可这个游戏规则且付了钱,就表示,TA基本就是自己去看演出,“但谁都有个突发状况,一刀切不能退票,这个确实有点霸王了。” 还有的人认为,实名制或面临一些法律问题。比如从个人隐私保护的角度讲,不少网友认为,我不过想听个演唱会,还要验证人脸,有过度收集个人数据之嫌,而且这些数据的去向和安全也是一个问题。民法典强调,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而人的生物信息更涉及隐私安全,这也是强实名制为什么会被人诟病的一个原因——多了一些强制让渡权利的意味,减少的却是消费者的选择权。新京报评论认为,启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既要做好事前的告知,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也要强化后端的个人信息保护。比如,演出主办方获取的人脸信息,到底如何处理,以最大限度避免被滥用,就宜有针对性的规范。还要看到的是,对演唱会的经营者而言,强实名制既有效打击了黄牛,又做到了告知义务。但对消费者而言,要么不买,如果买的话,执行的就是经营方制定的规则。这并不公平。民法典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诚然,演唱会的门票有其特殊之处,既有时效性、也有稀缺性,可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需要合法保护。毕竟,现在一场热门演唱会的门票价格并不便宜。此次“限时退票”无疑是“强实名+电子票”机制下催生的新尝试,更加尊重了观众的权利。同时,也给平台和主办方提了醒,维护健康有序的票务市场不能“一刀切”,要推出更多人性化的措施,勿让“强实名”反伤观众的心。有不少业内人士判断,此次刘若英和梁静茹的“限时退票”,或许会成为今后演唱会票务操作的常态,“哪怕只有12个小时,至少开了一扇门,能解决观众因突发状况而产生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允许限时退票”对于演出方来说或将面临损失。据澎湃新闻分析,从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允许退票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甚至是售票制度中本就应该保障的事。但从演出方的角度来看,这就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一场演唱会的筹备往往是基于此前售票情况为参考,如果临到演出出现大量退票,票能很快再卖出去当然没问题,但如果不能很快卖出,那就可能面临利益损失。演出方就需要仔细权衡,比如可以设置几个退票时间窗口、要不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等等。所以,强实名制如果今后要普遍执行,还有很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别让“强实名制”用力过猛人民数据研究院认为,“强实名制”带来了启示:打造一个健康而健全的演出市场,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业界长时间摸索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观众的角度讲,主动抵制“黄牛票”,不给黄牛党生存的环境,齐心协力营造绿色的市场环境;从主办方的角度说,在“强实名制”的规则之外,还要用心探索出保障消费者和演出方双方正常权益的细化规则;当然,防范倒票“黄牛”,不能仅靠演出主办方和消费者,相关监管部门也有必要通过完善执法管理,为演出市场保驾护航。我们可以看到相关部门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努力。自上个月开始,北京文化和旅游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8项具体治理措施,包括开展票源管理,堵塞非法倒票源头;推动售票实名制,设置每人单场次购票上限;重拳打击现场“黄牛”等。这些措施,既是对“黄牛”的震慑,也与演出机构的“技防”形成了治理合力,有助于补牢非法倒票行为的防范之网。实名制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而从实际效果来看,高铁的实名制购票,确实最大程度上消灭了“黄牛”的生存空间,这大概率也可能是演唱会市场可期的未来。尽管如今“强实名制”演唱会购票机制有待完善,但推动演出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方向不会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唱会实名认证必须本人看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