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如何加强学生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育

抱歉!您关注的作品出自《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年第7期。
该刊暂未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故无法提供全文下载。
读者请联系《新课程:教育学术》期刊社索取原文,
期刊申请加入,请致电023-咨询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职学生大多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分析其心理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刻不容缓。本文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论文网 /9/view-3157947.htm  关键词:中职体育 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面对高校扩招,普高热的再次升温,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这些老师和家长普遍认为的“差生聚集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作为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中职学生大多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另外中职学生虽然年龄和普通高中生相似,但处于不同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中,其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中职学生作为中考的失败者,往往被认为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行为上的差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厌学情绪突出;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缺乏活力,对事情漠不关心,生活能力差,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长期以来因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给我们国家中职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教训。深入研究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分析其心理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刻不容缓。  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体育锻炼的实践性、进展性、竞争性、广阔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有利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体育锻炼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不但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的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使学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也可使学生的焦虑降低。  (二)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学生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长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就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三)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集中的方式接触,有助于学生理解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另外,体育运动能使人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三、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健康的前提。教师品质优良,心理健康,在思想品德、言语习惯、行为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大于其他课堂教学,学生在活动中能把自身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状况充分暴露出来。所以只有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过硬,自身心理健康,具备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懂得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功能。教师要注意以身示范,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成为学生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注意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将品质培养融于平时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  (二)要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教材的选取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并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较法、游戏法、竞赛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多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欣赏等,运用多媒体教学感染学生,多安排游戏竞赛等练习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技术,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三)营造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非常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更需要教师动作的示范和语言的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练习、活动和游戏中去,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健康地成长。另外,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技术练习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和要求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教师要学会包容、认真分析原因,耐心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并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
  (四)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为明显,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然后因人而异地开设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譬如,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学校不良影响的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以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关注那些身体素质差或动作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多鼓励少挑剔,以免他们因多次练习后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和心灰意冷的情绪,失去锻炼的兴趣。身体胖的学生可安排一些力量练习,瘦小的学生可安排一些灵敏性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体育教师要留心观察,耐心辅导,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功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的,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规律和学习发展的规律,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庆伟.《浅谈普通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2]胡建军.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J].成功(教育) .2009(10)  [3]申继亮、彭华茂.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1)  [4]马彦、张春雨.《心理健康教育》[M].机械工业出版社 .  [5]郑洪利、寇平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甘肃教育》2012年11期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
【摘要】:正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将直接面对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现实问题,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4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呈超;李英;;[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1期
李萍;胡琼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王珩;;[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张建安;[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佘丽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2期
孙伶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3期
侯宇;;[J];吉林农业;2010年11期
李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雷娟;;[J];考试周刊;2010年32期
赵云芬;;[J];教育与职业;2004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文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黄银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饶丽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刘一村;;[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常艳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徐福有;;[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陈美贤;;[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郭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海门市包场中心小学课题组;;[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魏祥群;[N];泸州日报;2010年
孙刚;[N];天津日报;2005年
张灿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苏宏;[N];辽宁日报;2000年
刘佳;[N];四川日报;2003年
史力 作者单位:台安县人民检察院;[N];鞍山日报 ;2006年
宋黔云 姜文静;[N];贵州日报;2006年
施芳;[N];人民日报;2007年
赵海蛟;[N];铁岭日报;2006年
许德忠?张宏勇
张茜;[N];武威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旻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王小岩;[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赵鑫;[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磊;[D];吉林大学;2007年
张建琼;[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王虹;[D];河海大学;2005年
吴晓;[D];东南大学;2002年
傅建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纯;[D];西南大学;2009年
杨建设;[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管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任彤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刘梅;[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陈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司爱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胡英;[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朱小敏;[D];苏州大学;2010年
王银兄;[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彭鎏佳;[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薛长峰;[D];南昌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
&&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职心理健康试卷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