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末北京中老年同志熊会所到那踢足球?

老年足球,踢出一个快乐的晚年
08:29:24&&&&来源:&&&&
有这样一群老友,尽管大多已经过了耳顺之年,但每周还要准时出现在球场,相约练球踢球。本是浇花种草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们却如年轻时一样,依旧喜欢在球场奔跑驰骋,踢出了令人羡慕的晚年生活。
以球会友—— 足球“元老”们的“老友记”
十月末,又到了蓝耀庭一年中最忙碌也最期待的时候。“嗡嗡嗡”,那几天,他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一年一度的“省长杯”老年足球赛又开始了。
61岁的蓝耀庭是一位老“体育人”,年轻时曾是专业足球队员。17岁就进入了江苏省足球队,司职前锋,征战当时的全国足球甲级锦标赛。28岁因伤退役后,当过省队副领队和青年队教练。80年代末到省武术队当领队,后来调任省体育局,去年刚刚在老干部处处长位置上退休。如今,他的身份是江苏省老年人体协足球俱乐部秘书长。
说起“省长杯”老年足球赛,蓝耀庭不无自豪,“江苏是最早举办‘元老’足球赛的省份,比中国足协的‘中华杯’还早了一年。”1990年,江苏省原体委主任吴镇“顶着压力”创办了江苏省体协老年人俱乐部比赛,也就是“省长杯”的前身。从第15届开始,蓝耀庭开始“接手”这项比赛。
“过去‘省长杯’只有老年组,60岁以上的队员才能参加,我那时候就增加了中青年组,这样四五十岁的也可以参加了。”为了让比赛更安全也更合理,深谙足球运动规律的蓝耀庭改变了不少规程,比如从11人制变成了8人制,全场90分钟改成了50分钟,禁止铲球、猛烈冲击等危险动作,“主要是为了切磋球艺、锻炼身体,绝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
除了组织赛事,更让蓝耀庭兴奋的自然是上场踢球。“我踢了一辈子球了。”蓝耀庭说,年轻时踢专业队,退下来参加了几乎所有能参加的比赛,“是真爱好啊!你知道有多爱?当年在省武术队当领队,队员热身我就带着他们踢足球。”工作调到省体育局之后,他带队参加省级机关足球比赛,既当教练员又到运动员,拿了两次冠军,“别看是机关比赛,大家特别较真儿,冠军很不好拿的。”
后来,一群当年一起踢过省队和年轻时在业余体校训练过的“战友”们,渐渐聚拢到一块,组成了一支南京“元老”队,蓝耀庭“当仁不让”,跟队友们一起拉赞助、找球场、组织训练、联系比赛,“拿了好几个比赛的冠军。”
“我们队名也不固定,去年南京有个叫萧和的画家赞助了一万块钱,我们统一了队服,就叫南京萧和艺术足球队了。”蓝耀庭介绍,现在,队里有24个人,都是“老伙计”。他们一周训练两次,周三一次、周六或周日一次,一次两个小时,分队打教学赛,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为了照顾老年人,对他们免费开放,南京师范大学足球场也对他们一周开放一次。从场地到装备到训练,都不含糊,全是“专业级别的”。“过去通知大家踢球都是用短信、电话,现在我们有微信群,直接发微信,有比赛的时候就再打电话确认一下。”蓝耀庭说,别看大家年纪不小了,战斗力相当可观,在南京很多社会球队都跟这帮“老大哥”们交过手,占不到多大便宜。
“我们就是喜欢踢球,参加比赛吃、住、行都是自费的。”10月28日晚上,蓝耀庭开了四个小时的车来到南通,参加第26届“省长杯”老年足球赛,和他一起的南京队队员一共开来了四辆私家车,自己开车自然旅途劳顿,不过大家个个高兴。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一年一度的“省长杯”,即是比赛更是一场“老友聚会”,各地来参赛的队员,不仅仅是熟面孔,甚至是认识了几十年的“老交情”。
南通人王宏林就是其中之一。“‘省长杯’第一届比赛就在南通举办的,25年后又回到了南通。整整26届我全部参与了。”今年68岁的王宏林退休前在南通市供电公司工作,曾任南通市足球协会的秘书长,他见证了“省长杯”的变迁,也结交了一波又一波的“球友”。
和其他元老球员一样,王宏林一生酷爱足球。年轻的时候曾代表南通市队参加过省里的比赛。工作之后也一直坚持踢球,还踢过全国电力系统的比赛。36岁开始,还兼职当起了基层足球教练。如今,他是南通鑫晟足球队的领队。每周组织两次训练,老人们都是以踢比赛的形式进行,不过,由于队员们年龄较大,为了减少受伤,鑫晟足球队制定了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则,比如不能用力冲撞、不能铲球等,“毕竟年纪大了,还好,这么多年没出现什么大伤病。”除了“内战”,爱交朋友的他还经常带队到苏州、江阴、宝应等地跟当地老年队交流联谊。
在采访这些老年球员时,“以球会友”四个字是最常听到的。老人们看得明白,“以球会友,是老年足球赛最大的意义,也是主办者和参赛者共同希望的目标。”话是这么说,不过一上场可就“没谁了”,王宏林就既无奈又戏谑地打趣说:“跟孩子似的,比年轻时还爱‘顶真’,拼得还凶。”
10月29日晚,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楼下的新宏宾馆灯火通明,来参加“省长杯”老年组球赛的六支队伍的全部老球员们都住在这里,身为南通市老年足球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王宏林在大堂摆好了酒席以尽地主之谊。尽管第二天还有比赛,尽管远道而来的球员大多上了年纪,可是席间觥筹交错依旧,大家情绪高涨,笑闹声此起彼伏,仿佛年轻了几十岁。
追求快乐健康——
“身体是老了,心态一点儿没老”
耄耋之年还能“马赛回旋”过人,84岁高龄的张龙兴是苏州足球界的“名人”,也是苏州“元老”足球队中年纪最大的“球员”。
张龙兴年轻时是苏纶厂的一名工程师,也是一名狂热的球迷,经常和球友们切磋球技。1989年张龙兴和几名爱好足球的队友发出了一道“英雄帖”,酝酿成立一支老年足球队。不久足球队成立了,也就是最早的苏州“元老队”,队伍聚集了20多人,当时56岁的张龙兴只能算队伍中的“年轻人”,因为有几位70多岁的老人也前来报名。从那时候开始,大家就形成了周一和周四“一周两练”的传统,并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后来,这支队伍逐步演变成苏州申鹰足球俱乐部元老队。26届“省长杯”,张老一届都没落,踢到70多岁了还能上场,这几年“膝盖不行了”,才彻底“挂靴”。张老说,年轻时踢边锋的他,100米冲刺只需11秒34。如今,虽然年岁大了,但是扎实的足球功底还在,停、传、带、射,一招一式仍可依稀见到老人当年的飒爽英姿。张老笑言,现在是没法像年轻人那样带球在边路杀个来回了,但偶尔还可以来个年轻人爱玩儿的“马赛回旋”,“脚下的活儿还是行的。”
“踢球是能救命的。”张老身上,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故事。14年前,张老70岁的时候,有一天骑着电瓶车在马路上被一辆轿车迎头撞上了,老人被结结实实地撞“飞”了出去,路人当时都觉得,“完了,肯定出事了!”然而奇迹出现了,老人落地后拍拍身上的尘土就站了起来,竟然毫发无损。“经常踢球的人反应非常快,我当时被撞了之后,本能地在空中团了个身,落地的一霎那再一滚,就这样什么事儿都没有!”经年累月练就出的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让老人创造了这个难以置信的奇迹,所以老人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踢球啊,让人一生都受益。”
“老爷子实在是太热爱足球了。”张龙兴的儿子张明伊,如今也是队中的一员了。“当年我就跟着我老爸一起踢球,在队里我是‘小张’,现在我也是‘老张’了。”60岁的张明伊退休前是一家公司的老总。源自从小的耳濡目染,他对足球也异常酷爱。初中时就跟着父亲每个周末练球。16岁,到南京体院训练,同样是踢边锋。后来踢进了省军区足球队,直到转业。
如今,这对年龄相加140多岁的父子一起活跃在绿茵场上,“队里已经有五六十人了,还有不少七八十岁的呢。”张明伊说,队里有一个83岁的老人,不仅能上场比赛,这个岁数了还能一边做俯卧撑,一边靠臂力完成年轻人都很难做到的平行移动,“我们正联系周立波的《梦想秀》,想让他参加呢。”
记者采访张明伊那天,天气出奇的冷,而刚刚踢完一场热身赛的他却是一身单衣,跟记者在场边聊天。“毕竟年纪大了,腿脚不如以前了,踢一场球之后身体有反应,得歇歇,过去哪知道累啊。”张明伊说,“身体是老了,心态可一点都没老。”说着还要拉着记者展示后颈停球,“我能颠球绕整个球场,球感好着呢。”很多人对老年足球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但张氏父子眼中,只要“倡导理性运动,合理分配体力,就没有问题。”
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健康与养身研究专业的戴新教授深表认同,还有一年退休的他是南京萧和足球队的领队和队员,说起老年足球,他感慨良多,“锻炼身体、联络感情、寻求快乐。这就是我们踢球和参加比赛的目的。”
戴新也是专业队出身,14岁就加入了江苏青年队,16岁加入江苏省队,5年后退役,那时候队长正是蓝耀庭。在南师大体科院毕业之后,他到高校开始了体育教学生涯。工作之后的戴新,渐渐就很少踢球了。直到多年后,当年一起踢球的“老伙计”们重聚,心中的那团火才又被勾起来。
“那时候我们40多岁,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都处在比较重要的阶段,踢球能够释放压力,让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更积极。”戴新将回忆拉回到了现在,他说,还有一年退休的他,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参加队里的训练,“现在我们和年少时踢球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了。我们在学堂和职场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人生要进入第三个阶段了。这一阶段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延续生命,放慢我们衰老的速度。”
蓝耀庭也说,踢球带来的好处,在戴老师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年轻时司职自由中卫的戴新身材高大,工作后由于疏于体重管理,渐渐患上了高血压。踢球之后,不仅体重明显减了下来,血压也控制住了。
“其实就是不服老,还要强,还有激情!”10月29日下午,蒙蒙细雨中,记者看了一场这群“激情老人”的训练赛。场上,一个个鬓角泛白的球员就像少年时代一样,一边奔跑一边喊叫着战术,“小范上啊,小张上啊!”进了一个好球,队员也会摊着手搞怪地说:“take it easy!”漏了一个坏球,队员间也会相互埋怨。如果不是一张张已然不再年轻的脸,这分明还是大家年少练球时的样子。
一个不留神,蓝耀庭又进一个,风采不减当年。兴奋的他脱下了球衣,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胸肌和腹肌,依旧块块分明,“怎么样?”他远远地喊。记者伸出手,给了他一个大拇指。
那场景,真是热血得让人动容。
未完成的梦想——
“啥叫传承?让更多孩子踢起来”
在全国,像蓝耀庭、张龙兴父子、戴新这样将踢球作为健身活动的老足球人其实不在少数,各地“元老”足球队纷纷组建。而另一方面,我国注册球员数量却在不断萎缩。他们无奈地描述着我国当前群众足球的现状:“中年人踢球,老年人看球,年轻人打篮球。真正影响未来足球发展的孩子们都在学校玩命学习,根本没时间踢球。”
中国足球止步不前甚至衰退,是这帮老足球人的痛。那些年,“老张”就曾带着苏州元老队参加过不少赛事,与日本名古屋、爱知等中老年足球队都有过交锋,还取得不错的成绩。“在80年代末期,我们球队能秒杀日本15个球之多。”而轮到“小张”时代,“我们被邀请去韩国比赛,同年龄的老年组远远不如我们。”张龙兴老人说,自己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并不是专业球员,他所喜欢的巴西球员苏格拉底,是一名医生,他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孩子把足球当成爱好,而不是职业。
事实上,忧心中国足球的他们,除了自己踢球,还做了很多。戴新教授是鼓楼区政协委员,他就多次提案把大批资金投入到公众体育基础建设方面,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65岁的南京人何小宁是本次“省长杯”的副裁判长,也是南京市业余联赛的裁判长,他说这项由江苏省体育基金会主办的比赛,从布置到赛程到宣传都力求“年轻化”,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目光”。
“啥叫传承?就是让更多孩子有球踢,爱踢球,会踢球。”蓝耀庭在青年队当过多年教练,还带出过江苏足球名宿陆亿良,后者当教练后更是将中国队带成了南京青奥会女足冠军。说起中国足球的现状,蓝耀庭说,这简直是“老生常谈”,还是得从“青少年足球”抓起,尤其是教练员的培养。“日本足协付工资给退役运动员,让他们到幼儿园、小学当教练,既能帮助他们完成基本功训练,还能指导孩子科学健康快乐地踢球。而我们国家现在专门教孩子的足球教练堪称匮乏。”
做了多年基层足球教练的王宏林对此也深有感触,“我们到小学考察,体育老师的水平很低,导致小学生的技术很差,肯定是比我们小时候的平均水平差。其实要把体育课上好,小孩子们是很有前途的。”王宏林说,由于基层教练员收入水平低,又需要学习多项专业能力,导致青少年足球教练的这个缺口越来越大。
“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老同志啊,做志愿者,我们也愿意。”现在,王宏林带着南通元老队每周到城南小学上一节足球课,几乎是实验性质的,“差不多算义务的,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多。”而蓝耀庭至今还在“收徒”,现在有五六个幼儿园的“小徒弟”跟着他,踢了一辈子球、做了半辈子教练,“带徒弟”也成为了他的爱好。当然还有苏州的“张家军”,张明伊的孙子刚刚16个月大,他拿着视频给记者看,小家伙连走还不会呢,就已经能够条件反射似的踢爷爷手中的皮球了,“我就是让他不断踢,寻找球感。”
10月29日的那个飘雨的午后,在蓝耀庭和“老伙伴们”激烈地踢着训练赛的隔壁场地,一位年轻的教练,正带着十几个身穿蓝色球衣的娃娃,在细雨中进行着拉伸活动,场地另一旁,站着的是一排举着伞的家长。
偶然瞥见这一幕的蓝耀庭,可能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那是五十几年前,蓝耀庭小学二年级,路过体校附近的他看到有人踢足球,瞬间被这项运动迷住了,他拉着父亲的衣服,怯生生又格外坚定地说,“阿爸,我想踢球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足球人生。
本报记者 付 奇
[责编:张帆]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电话:010-&|&投稿邮箱:&|&&|&对外服务:&&&&周末该不该放老公出去踢球?_国内足球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周末该不该放老公出去踢球?
周末该不该放老公出去踢球?
  最近几天,主页君收到了一位妹子的来信,妹子老公因为要在这周末外出两天,参加在南宁举行的足金精英赛,让妹子非常为难。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妹子的矛盾点在于,一方面希望自己老公能多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另一方面也想老公能在家多陪陪自己。
  我们网友也给了妹子一些建议:
  “这个妹妹可以告诉我中国C罗在哪支球队里,我可以去帮你看看他们队里有没有女粉丝追随助阵”
  “可以一起去吧一场比赛不用太久吧踢完了正好可以去约会啥的啊”
  “不会花钱请家政,然后带老婆去一起踢啊”
  “妹子啊,你可以带着其他小姐妹去现场看看,帅哥大把,以后你们就是家属天团。还是我老婆比较好一点。”
  “用老公给的红包请家政,然后和老公一起去足金精英赛,他踢你看多惬意呀”
  你觉得她老公该不该去踢球?
  (新体)
阅读排行榜一个中年人的业余足球生活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本文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家猪评球”以及作者“飞翔的家猪”。
足球这一项魅力非凡的运动,吸引着无数人。有的人喜欢看、有的人喜欢聊、还有的人喜欢踢。但足球毕竟是青年人的运动,在足球场上的中年人已经是球友中的少数。
人到中年,身体能力自然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球场那个上的变现,应该是越来越差,但是似乎这些中年人对足球的热爱超过年轻队友,每次约球,他们似乎可以场场不落。中年人的足球生活,大多数都有以下特质,不知道你中招没有?
1、总爱回忆过去,生活在回忆之中。场场对身边的年轻多队友说自己当年如何如何,曾经一脚30多米的远射技惊四座、曾经在大学比赛中荣膺最佳射手、曾经在班级比赛中英勇负伤赢得众多女生的崇拜。每每说起现在,一脸的不屑,觉得现在这些人和自己当年的英明神武相去甚远。可惜啊,这些小屁孩儿没能见到自己的高光时刻。其实,当年的他只是学校系队的替补,负责给明星球员被包的。
2、对现在的球星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旁边的小朋友提起“迪巴拉”,他觉得是“迪丽热巴“,还问人家是不是参加了“奔跑吧兄弟”的那一个。队友说哈利凯恩真牛掰,他非常不屑地说还是还是阿兰希勒风华绝代。
3、身体发胖、速度下降、眼神防守、指责队友。由于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中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已经成为必然,特别是速度的下降更为明显。因此,当对方球员利用速度强行超车的时候,中年人真的是无可奈何。但是,他的眼神和判断力还是不错的,他会迅速吆喝附近的队友协防,并且在失败之后指责队友没有迅速过来协防。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没有速度应该是中年人的致命伤。
4、位置越来越靠后:当年的速度型前锋慢慢成了中场组织者、后来又成了后腰位置的替补、再后来又成了经验丰富、转身巨慢中后卫。这大概就是一个中年球员的成长足迹。大龄球员还能踢前锋,他一定是一个另类。
5、经验丰富的大哥:虽然球技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但年龄的优势成为中年人在球队里倚老卖老的基础。队里的小兄弟都尊称中年人问大哥,一口一个“张哥、李哥”,搞的中年人自己也有一种场上核心的感觉。特别是在和别的队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能劝劝这个、说说那个。还别说,总是能把这事儿压下来。另外,中年人一般都比较大方,几个年轻人对大方的大哥还是更为尊重的。
中年人在球场的时间还是越来越少了,慢慢的由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变成电视机前的评论员了。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是球场上的主力,四十多岁在球场上的已经是少数啦,五十多岁能够在球场上拼搏的更是凤毛麟角。说说看,你是哪一年的,在球场上踢的什么位置?表现如何?
可以打赏啊!
关于卡纳瓦罗的去留,请淡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北京周末,带你小孩去,甘露园足球场和奥森足球场,来踢球不?【辣妈群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267贴子:
北京周末,带你小孩去,甘露园足球场和奥森足球场,来踢球不?
时间:4月18日(周六)。地点:足球场线路:朝阳区南口,往南行驶约200米,再右转行驶约150米即到达。地铁:地铁6号线c口,往南走800米(穿过朝阳路),再右转走约150米即到达。年龄:4-6岁。报名地址:时间:4月19日(周日)。地点:东五环林翠路体育园内(近)线路:东五环林翠桥往南约300米(羽毛球馆旁)地铁:c1口,过马路朝南约300米左转即到。年龄:7-9岁。报名地址:咨询电话:
「天猫」全场特惠,尖椒,正品低价,品类齐全,退换无忧,品质购物上天猫,让您足不出户,畅想一站式购物的乐趣!
拼搏多年,依然不得不忍受雾霾,还要告诫自己自强不吸身在帝都,依然不得不忍受堵车,千里迢迢跑银行、接送孩子上学、去公园踏青有一个机会,让你无需忍耐,无需等待,世茂萨拉曼卡,让我们在城市,也能住进园林。首付四万买两居,六万买三居,首付十万一步到位住别墅。购房专线:400-969-7729
关注动吧足球(dongbajiayou)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24小时热文
今日体育热点
6秒后自动进入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到踢足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