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艺术成为必修课课,您准备好了吗

足球成了必修课,学校准备好了吗?_网易体育
足球成了必修课,学校准备好了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名参加上海校园足球计划的孩童正在训练中。早报记者 张新燕 图
“有关校园足球乃至足球的动作一个接一个,欣喜之余也有些担心,凡事一定要有规划、各种人、财、物要跟上,但也要避免大干快上。如果细节没有做好,某个环节脱节,可能反而是坏事。”新华社足球专项记者公兵表示。早报记者 宋承良 校园足球将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对于积贫积弱已久的中国足球,真的是一针“强心剂”。在11月26日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透露,将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在世界范围内,英国和日本都将校园足球纳入了公立学校的必修课程,而在中国,目前学校是否已做好了足够准备来“消化”这个决议? 体育教师进“国培计划”“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教育部表示将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各地涌现出的足球特色学校,以点带面推动校园足球普及。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还有,足球还将纳入体育教师“国培计划”,很明显“国培”计划是针对目前基层足球教练匮乏的局面。 这一计划具体内容为: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体育教师足球教学实践能力。从2015年起,实施特色学校足球师资国家培训项目,对校园足球骨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示范培训,各地也要相应开展培训。计划在2015年全国初步培训6000名校园足球师资。 此外,教育部称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并形成区域特色,拟建设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毫无疑问,足球成为体育课必修课对于校园足球的开展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政策,但是校园足球是要靠比赛的,现阶段比赛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不然给孩子练就是白练。”对于教育部的最新计划,一位普通中小学体育老师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一位在上海重点足球学校任教的体育老师坦言,进入了必修课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和编制问题。“资金问题首当其冲,现在每年5600万元的经费远远不够。基层会教足球的教练人数太少,给我们的待遇又那么低,外聘教练每月收入才2000元出头,现在是必修课了,总要解决我们的教师编制吧。足球的确进了体育老师 国培计划 ,但我们需要快点解决。”懂足球的班主任是关键足球纳入校园必修课,我们的近邻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为了普及某一个项目政府部门都会采取类似的措施。早在1978年,日本文部省(相当于我国的教育部)就将足球列入小学体育的正式课程。这种制度上的保障让日本足球人口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2013年,英国将足球和曲棍球列为公立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以此为普通工人阶级出身的孩子提供足球训练,对抗私立学校高额的学费。
前央视足球评论员刘建宏就说“班主任对足球的重视程度将决定了这一政策的是否铺开”。“法国足协每年搞一些女班主任的足球培训活动,他们统计了一下70%的孩子上学第一次接触的就是女班主任,如果这个女班主任对足球的认识和热情不一般的话,未来对孩子能够开展这项运动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如果只就足球谈足球,有时候反而会忽略特别重要的外围因素。我注意刘延东副总理讲话当中谈到,要把发展足球增加的场地和城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踢球和运动的地方,你说再多都没有用,运动场的建设可以作为对地方官的一个考核。”新华社足球专项记者公兵则表示,“有关校园足球乃至足球的动作一个接一个,欣喜之余也有些担心,凡事一定要有规划、各种人、财、物要跟上,但也要避免大干快上。如果细节没有做好,某个环节脱节,可能反而是坏事。”资深媒体人颜强则建议,“校园之后,如何能有条件延续自己的足球乐趣才是最重要的。有天赋的孩子,如何能进入更专业的培训体系?不言利的事情都无法长久,切实考虑长久利益,考虑到踢球的好处,才是真正帮到足球和孩子们。”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足球回归教育,教育准备好了吗?(图)-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当足球回归教育,教育准备好了吗?(图)
&&来源:&&作者:梁军
[提要]&&志丹县一所学校,一个孩子非常认真地踢球 本组图片由华商报记者 邓小卫 闫文青 摄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要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形成档案,供上一层学校招生参考。
 志丹县每所学校都有足球队,参加训练的学生都在上百人
  志丹县一所学校,一个孩子非常认真地踢球 本组图片由华商报记者 邓小卫 闫文青 摄
  发展校园足球的政策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外界热议——方向是对的,体现了让足球回归教育的宗旨,不过,外界对如何开展校园足球也有各种担心。华商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志丹校园足球的发起人丁常保、西工大退休体育教授叶保增以及部分家长。从中不难发现,外界对校园足球的担忧既有对政策的误读,也有对教育界自身问题的思考。
  校园足球会不会一刀切?
  会议决定,从现在到2017年将在全国扶持2万所左右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以及200所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对此,舆论已经担心足球会变成体育课的全部,各个中小学会不顾自身条件都搞足球?足球评论员黄健翔也表示:“要尊重孩子爱好,不应搞一刀切。”
  对此,丁常保解释说:“外界误读了这次会议的精神。在会议进行期间和随后的座谈会上,代表们也都谈到了所谓一刀切的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这次推动校园足球开展是一次试验和示范,先试点,再举一反三。第一,全国有40多万所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只有2万所左右,比例很低。第二,此次校园足球工程是逐步开展,到了2017年,若这一计划实施效果好,将为校园篮球和校园排球提供示范。”
  校园足球会不会成为应试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要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形成档案,供上一层学校招生参考。同时,足球也将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足球成了必修课,是否意味着足球变成了另一项应试教育?如果变成了应试教育,岂不是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西工大退休体育教授叶保增昨天对华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足球课不会变成应试教育,我觉得这一点也不用担心。”丁常保解释说,“我们在座谈会上都集中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不能把足球教育变成强迫性教育。一名武汉代表就说,在推广校园足球的学校中一定要根据自觉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不一定非要都踢足球。”
  校园足球会不会成为另一种奥数?
  许多学生家长也担心,足球会不会变成另一种奥数。“足球突然吃香了,我担心有的学校在招生时把足球特长作为一项考试内容,这样的话,社会上必然出现各种足球补习班,家长不得不花钱让孩子参加。”一名学生家长说。
  丁常保说,在座谈会上,代表们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在宣传和推广校园足球的同时,一定要树立校园足球是一项素质教育的思想。足球培养的是健康的体魄,崇高的团队荣誉感,我们也希望不要一味用考核对校园足球进行评定。如果因此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我想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初衷。”
  校园足球会不会成为政绩工程?
  其实,外界对校园足球的担忧反映的是当下教育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担心校园足球变成教育界的另一项政绩工程。
  不可否认,当下无论是家长、社会还是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就是升学率的高低,也只有升学率才能真正出政绩。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经常是嘴上说一说、文件里提一提,学校真正抓的还是应试教育。如今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有了,但如何衡量校园足球开展的好坏,还需要一套全新的标准,若还是按照升学率,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校园足球就很可能沦为捞取政绩的工具。
  黄健翔说得好:“很多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源自人类嬉戏的本能,另外一些源自军事训练。所以参与运动最大的动力是喜欢,是爱好,是好玩,(若)把体育项目当成政绩来抓绝对是本末倒置,不会有好结果。”而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决不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因此,一定要使这项运动发挥自己的魅力吸引青少年。华商报记者梁军
  校园足球将归教育部门管
  到2017年全国足球特色中小学将普及到2万所左右
  华商报讯(记者梁军)本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上对校园足球作出重要指示,而教育部将主导校园足球。我省志丹县校园足球发起人丁常保赴京参会,并参加了随后举行的相关座谈会。
  本次会议强调,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形成校园足球激励机制;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形成档案,供上一层学校招生参考。充分考虑片区内中小学对口直升问题,探索高中学校招收足球优秀学生的办法,扩大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把校园足球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中,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检查评估。同时,足球也将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教育部的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拟建设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此外,还计划在2015年全国初步培训6000名校园足球师资。
  丁常保:校园足球关键看落实
  2017中国足球人口或超日本
  赴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丁常保昨天对华商报记者说,足球回归教育、回归校园是解决中国足球长期落后的根本举措,作为基层从事青少年足球的工作者,他和与会者感到欢欣鼓舞。他说,顶层设计有了,关键是如何落实,制定实施细则。
  华商报:到了2017年,校园足球普及到2万所中小学是个什么概念?
  丁常保:假如一所中小学有1000人,其中有100名孩子从事校园足球,仅从校园足球这一块,到了2017年,我们校园足球人口就达到200万人,据我的推算将超过日本的校园足球人口。这样一来,足球运动的基础就有了。
  华商报:有了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作为基层校园足球的推广者,你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丁常保:我们这些代表在召开座谈会的时候,在这方面达成了几点共识,核心就是关键看如何落实。第一,地方政府要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好校园足球的开展。第二,推广校园足球,目前最缺的资源是场地,孩子们没有踢球的地方,我去德国的时候,到处是足球场。这需要社会各界在场地方面积极支持校园足球。第三,高水平的师资,会议上讲了,将培训6000人的足球师资力量,但我觉得眼下高水平的教练还是少,尤其到了中学阶段,需要挖掘足球人才,培养足球特长,这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加强。
  华商报:外界担心足球回归教育后,足球变成应试教育的一个手段,你怎么看?
  丁常保:其实在这次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人士都强调,足球是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项素质教育,不是说踢了足球,就要非吃这碗饭。我也相信,教育部门在抓校园足球过程中会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真正把校园足球搞起来。
编辑:admi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足球要成体育必修课 学校家长学生都准备好了吗
袁贵仁说,充分考虑片区内中小学对口直升问题,积极探索高中学校招收足球优秀学生的办法,扩大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从事31年基层教练工作,曾是七中足球队教练的沈皖蜀说:“待遇差让教练员毫无尊严和荣誉感,人才流失很严重。
  足球进入必修课
  3年建设2万所
  足球特色学校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6日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完善政策,形成校园足球激励机制。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形成档案,供上一层学校招生参考。
  袁贵仁说,充分考虑片区内中小学对口直升问题,积极探索高中学校招收足球优秀学生的办法,扩大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把校园足球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中,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检查评估,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存在问题的要督促改进。
  他说,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各地涌现出的足球特色学校,以点带面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并形成区域特色,拟建设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
  此外,按照全国校园足球竞赛方案,组织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园足球竞赛,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班级、年级联赛,以及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竞赛交流活动。学校要制订科学训练计划,积极组建足球代表队,为喜欢足球和有足球特长的学生提供训练机会,妥善处理好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据了解,足球还将纳入体育教师“国培计划”,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体育教师足球教学实践能力。从2015年起,实施特色学校足球师资国家培训项目,对校园足球骨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示范培训,各地也要相应开展培训。计划在2015年全国初步培训6000名校园足球师资。据新华社
  校园足球
  足协副主席魏吉祥说,中国业余足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最好发展时期。在迎接春天之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重庆,到底有多少娃娃踢足球,又有多少师资力量?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人士。
  踢球的孩子多
  教球的老师少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足协了解到,去年青少年球员的注册人数是3990人,比前年2635人多了不少,“这个数字肯定会逐年递增!”一位足协人士这样说。
  从事多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重庆七中体艺卫处主任孟胜观察到:“现在踢球的娃儿越来越多,比起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变,几年前,我们这种足球特色学校招生都困难。”辅仁中学的体育老师陈亮也说:“前几年操场人都看不到,现在中午放学都有很多娃儿在踢球。”
  现在喜欢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但足球教师队伍的核心基层教练数量却严重不足。据悉,重庆七中目前只有8位教练,之前鼎盛时是12人。
  教练待遇差水平低
  每月只有1000多元
  陈亮说,“基层教练的工资太低了,每个月就1000多元。”孟胜也表示,他们学校外聘的专业教练每个月有5000多元,但是体育老师就只有几百元的津贴。
  从事31年基层教练工作,曾是七中足球队教练的沈皖蜀说:“待遇差让教练员毫无尊严和荣誉感,人才流失很严重。我出去不敢说自己是学校足球教练。”
  “你让我们不搞足球吧,我们又按捺不住,搞吧,又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重庆大学足球队教练齐小平的两难处境代表了许多基层足球教练员的真实情况。“大部分校园足球教练员都是在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在搞训练,但光有热情肯定不够,因为经费实在是少得可怜。”齐小平透露,重庆大学的足球队能在全国取得前三的成绩的确不容易,球员的训练补助平均到每天不足10元,而北理工、河海大学等开展校园足球的高校训练经费是成百上千万元。
  除了收入低,基层教练的水平也有待提高:“最近几年基层教练的缺口很大,不少学校都是叫体育老师带队,真正拥有B级教练证书的专业教练在重庆屈指可数,希望一些足球专业人士多多帮助校园足球。”沈皖蜀说。
  推广经费紧张
  每个学校只有几千元
  普及和推广校园足球,首先要保证喜欢踢球的孩子有球可踢,目前我市四级联赛竞赛体系已建立。重庆晚报记者从市足协了解到,去年参与校园足球竞赛的学校已由2009年的91所中小学增至110所,地域覆盖除了主城之外,还包括永川、涪陵、长寿和綦江四个区县,这样的数量和规模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在竞赛机制上,各级联赛根据年龄层次和水平高低共分成了22个组别,这保证学生在每个年龄段都有球可踢,除开已经全面成形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之外,学校自身开展班级、年级之间联赛的学校还有107所,去年中小学足球比赛总共进行了1058场,其中七中一所学校就超过270场。
  不过市足协技术部的马渝昌称,现阶段校园足球的推广面临经费上的困难:“国家拨到重庆的推广经费每年不到一百万元,看似很充裕摊到每个学校也只有几千元,其中大部分都拿来搞全市的校园足球联赛,而我们还要精打细算在学校办教练员培训班、购置一些专业器材来做扶持,我们希望这种资金方面的困难,在高层重视起来后能够逐渐解决。”
  期待政策真正落实
  在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中,无论是基层教练员,还是足协官员,都提到校园足球在经费和场地上的欠缺。在半个月前的一次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透露,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准备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每年投入350亿元来支持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含有足球场建设),这样的消息无疑振奋人心。
  “希望基层领导能够重视,校园足球开展五年了,我们听到的口号多,但措施真不多,经费、场地、软硬件都完全没法跟国外相比。最直接的办法可能还是让校园足球成为一个考核的硬指标,我们很欣慰即将在这方面建立机制。”
  ———重庆大学足球队教练齐小平
  “我对足球兴趣一般,但如果以后足球要考试,我对足球会像对其他学科一样,考试前要作准备,多练习。”
  ———重庆市29中初三学生王旌舟
  “足球也要考试?具体怎么操作?真担心足球变奥数,变成孩子的负担。”
  ———网友 @彼得潘的城堡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重庆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评论:足球成必修课我们准备好了吗?
今后足球将成为体育必修课内容,学生足球特长将记入档案,成为升学的参考依据之一。
  今后足球将成为体育必修课内容,学生足球特长将记入档案,成为升学的参考依据之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教育部的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拟建设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11月27日《南方都市报》)
  宋鹏伟:作为一项校园运动,强身健体才是第一要务。看着那些平时几乎连跑步时间都被剥夺的“小眼镜”们,若他们只是为了升学便利而被赶上场去踢足球,难道不是对校园体育最大的讽刺吗?在场地条件有限的学校里,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瞿方业:将足球特长记入档案,并作为升学的参考依据,还是要慎之又慎。尤其要避免足球特长变为另一种“加分项目”,成为教育不公的又一源头。当下国内中考和高考加分项目众多,早就引发教育公平的质疑。
  范子军:我国校园足球教育长期以来相当薄弱,解决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矛盾显然尤其重要和紧迫。能否抓紧培育一批既善踢球、又懂看球、更擅判球,既能当教练又会做教师的足球体育教学人才,将决定校园足球体育发展的质量优劣。
责任编辑:殷会丽
新闻关键词:校园足球;升学;电视电话会议;足球特长;档案;学校;教育部;袁贵仁;足球体育;参考
头条推荐/热点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