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去健身房应该怎么练,应该如何健身?一米七三,55千克。体质比较弱,想健身增强体质。

一个170公分45Kg的人如何锻炼?_百度知道
一个170公分45Kg的人如何锻炼?
我今年21男 没有什么大病....还算比较健康....
我以前有着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妈妈喂饭喂到我小学五年级
我的胃曾经被弄垮过
小时候患过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
我小学时生病请假把病历拿到班主任那里,她甚至怀疑是我家人造的....
在学校中...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多人回答你的问题,我很感动,因为我也是一个体形瘦削的人.我一米七.55千克.我认为你不必过多忧虑,其他朋友已经说了很多了,我只是提醒你,一定要注意饮食,保护好胃,同时可以选择一些系统的轻微运动,或练习内家拳,内家拳是传统武术的瑰宝,很有益身心,也很有意思.我现在上学,一般体重超出我20 公斤的人力量跟我差不多.还不错的,你也行的.
采纳率:26%
人体消瘦,及发胖跟人体脂肪细胞有很密切的关系, 人因身休情况不同,遗传基因不同,身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也不同 导致人体瘦胖的也是这些脂肪细胞, 瘦的人身体里的脂肪细胞要比胖的人少,而脂肪细胞是永远都不会增加,只会变大或缩小, 所以你要长胖,只是不断让你的脂肪细胸变大,,要使脂细胞缩小相比较容易,只要控制饮食,就能达到目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减肥, 但是要让脂肪细胞变大,就不是光靠吃这么简单了,首先要加强运动,运动能使脂肪细胞健壮,使其更容易吸收营养, 运动的方法最好选择一些器械式运动法,主要针对肌肉着手,而不是大量的流汗,这样会事得其反, 祝你日渐丰满
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每天早上先坚持慢跑600米(注意是慢跑),如果有困难可以减400米,不要太累,一定不要影响一天的生活和工作,跑过后可以简单活动,活动一下四肢。晚上要是时间足够的话,可以找个乒乓球馆学乒乓球,从基本的做起,没必要急于求成,一个月就会有成效的!跑步在增加你的肺活量和增强身体技能,一个月后可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比如引体向上后俯卧撑,循序渐进!
瘦弱者如何健壮起来,使身体变得丰满而匀称,结实而健美,这是瘦弱人的愿望。 (1)人体消瘦的原因 消瘦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①各种慢性病及器质性病变,例如腹泻、消化性溃疡、结核、肿瘤、贫血、寄生虫病等。 ②在遗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某些家族成员都比较瘦,但是没有器质性疾患,属于无力型体型。其特点是:身体瘦高,颈细长,垂肩、胸廓扁平,胸骨剑突下角小于90°,精力也很充沛,完全能胜任学习或工作,易患各种慢性病。 ③由于情绪因素,精神焦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身体消耗多于摄入。 ④饮食不调,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营养,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成分。 (2)瘦人健壮的做法 ①生活规律化,戒掉烟酒嗜好等不良习惯。如吃饭、睡觉、活动、休息都要有规律。并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并保持心情舒畅,“心宽体胖”。 ②有的放矢增营养,去掉偏食和零食。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热能的供给。食物中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要占蛋白质总量的1/3~l/2。其次为了刺激食欲,烹调加工尽可能讲究方法,使菜肴美味可口,并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如增加1~2次甜点心和水果更为理想。一个正常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从食物中得1克蛋白质。例如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得摄入60克蛋白质。 ③坚持不懈多锻炼,增强体质。有些“瘦子”认为体力不济,运动锻炼多了,岂不格外消耗能量,担心会越发消瘦。这种认识错了,其实“生铁不炼不成钢,人不锻炼不刚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发达健美,增强体质,是什么道理呢?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知识告诉我们:A运动时,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得多,会供给肌肉更多的营养,有助于肌肉健壮;B运动时,肌肉收缩和蛋白质分解出一种肌酸酐的物质,刺激肌肉产生更多的蛋白质,即出现“超量恢复”;C坚持运动,人的食欲、消化良好,身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也更充分;D体育运动,可改善精神情绪,有助于睡眠,也有益于各种慢性病的治愈。显然,体育锻炼是一种最廉价的长胖方法,只要坚持3~6个月锻炼,营养同时跟上,就可达到身体健壮的目的. 睡前运动 睡中受益 许多人认为清晨是从事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其实,黄昏和睡前的锻炼对身体更为有益。&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健康中心的一位医学保健专家研究指出,黄昏是最适宜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根据资料显示,在早上进行体育活动,血压及心率上升幅度均较大,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都会产生超负荷情况,直接影响健康。而在黄昏这段时间,体力和肢体反应的敏感度及适应能力,均达到最高峰。同时,心跳频率亦以此段时间为最平稳及偏低。此时从事各类运动所引致的心跳速度及血压上升的幅度较低,无疑对健康是有利的。& 另据莫里森博士的实验研究表明,睡前的锻炼也收效甚佳。这是因为,睡前活动身体的作用能在睡眠全过程中得到维持,尤其是做一些加深呼吸的运动,如活动膈肌或扩胸运动,此类运动能使人体整个系统充氧;处于较好充氧状态的人,不仅睡得香,而且消除白天疲劳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当然,黄昏或睡前无论参加哪项运动,均以适度为宜。运动量稍大,会因神经兴奋而失眠。 最明显的就是这样,时间长了以后,会导致精神不振, 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 Hello: 人们选择走、慢跑、跑、骑自行车、爬山、爬楼梯、游泳、舞蹈、太极拳以及一些小球类的活动 。 什么是有氧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已经成为常识。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享受生活的最基本条件,相信没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的。医生也总是劝导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但同时,人们也总是问医生:“什么运动才好?”、“运动多少才够?”。面对这最常见的疑问,美国空军运动研究室医学博士库珀(Dr Kenneth H.Cooper)经多年的研究、探索,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有氧运动法”及其运动处方。其一经闻世,立即风靡全球。它是得到全世界最多人认同、实行的运动健身方法。 库珀认为,健康的标准并不是通常认为的肌肉发达、外表强壮,只有心、肺功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因为要维持身体内多得惊人的细胞的营养供应及功能正常,就要求为它们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这就必需要有健康的心、肺功能才能使得全身各组织、器官保持在良好的功能状态,并需要有一定的功能储备(耐力)。 有氧运动就是指长时间进行运动(耐力运动),使得心(血液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况。 所以,有氧运动是指长时间的(大于15分钟,最好是30-60分钟)的: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步行、原地跑、有氧健身操等。 而静力训练、举重或健身器械、短跑等运动称之为无氧运动。尽管它们能够增强人的肌肉及爆发力,但由于它们不能有效地刺激心、肺功能,其健身效果不如有氧运动。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必须讲讲肌肉作功的能量代谢。 肌肉收缩必需有能量供应,而能量的直接来源为三磷酸腺苷(ATP)。肌肉内ATP的含量十分有限,在剧烈收缩后仅O.5秒就被耗尽,因此必须有一种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及时补充ATP,才能保证肌肉不断进行收缩。这种能补充ATP的贮备物质称为磷酸肌酸(CP),它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将高能磷酸键转移到二磷酸腺苦分子而形成ATP。但是,CP亦只能作短暂的补给。保证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最根本是有赖糖和脂肪酸的氧化。 糖和脂肪酸都可通过有氧氧化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有氧代谢需要氧来保证反应进行,称为氧化系统,以保障中等强度耐力运动的能量供应。持续性强烈肌肉运动的大强度活动,因氧供应不足,就需要无氧氧化供能,即乳酸系统的无氧糖酵解。无氧糖酵解生成的乳酸通过肌肉细胞膜进入血中,到达肝脏进行糖异生,再问接补充血糖。 所以,通过有氧代谢提供能量的低中强度运动称为有氧代谢运动(有氧运动);由无氧代谢提供能量的高、超强度运动则称为无氧代谢运动(无氧运动)。 相信你有愉快的一天*^o^* 祝你成功! 健身与营养配餐 请问都有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和支链氨基酸,适合健身之后食用。 最佳答案: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肉,奶,蛋,鱼,禽等,豆类,干果,含支链氨基酸的比如一些发酵的食品,酱油,酱等. 饮食与训练 您应通过日常的体力活动、定时的饮食和肌肉锻炼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吃东西要多种多样且低脂、低盐、微甜,多吃粗粮和蔬菜、土豆,少吃动物蛋白,少吃多餐,喝低热量的饮料,烹调的饭菜既要可口又要保证营养。 建议您多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它不仅在训练负荷阶段,而且在训练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发挥刺激新陈代谢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可从四个方面补充能量,即碳水化合物(或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酒精是无论如何应避免的。蛋白质是肌肉系统的源泉,它在正常饮食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补充。另外还有碳水化合物(或糖)和脂肪,这两种物质实际上在运动中以一定的比例被消耗掉了,如在耐力负荷训练中,脂肪的燃烧持续增长,在大约半个小时后达到最高点。此外,维生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应通过多食蔬菜和水果来摄入。其余所有额外对我们的有机体造成负荷的东西都应该避免。然而糟糕的是,有的人整天什么都不吃就开始训练,其结果是虚弱无力。 饮食与睡眠 康的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为了达到健康的睡眠,您应当从傍晚就开始停用咖啡、茶、可口可乐等刺激性饮料。要想降低现有的过高体重,晚上就不能吃太多的食物(欲过性生活则吃得清淡些更好)。另外,酒精并非有效的安眠药,它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对于保持良好的睡眠来说,一种始终有效的家庭必备药品是一杯添加蜂蜜的热牛奶。
慢跑应该不错
其他1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4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分析情况(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4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分析情况(图)
&& & 相关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一)国民体质单项指标情况& &&1、幼儿& &&2014年全国3~6岁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 别 年龄组 身高 体重 坐高 胸围 皮褶厚度(毫米)
(岁) (厘米) (千克) (厘米) (厘米) 上臂部 肩胛部 腹部
男 3 102.2 16.6 58.4 52.9 8.7 5.7 6.1
4 107.8 18.3 61.0 54.5 8.9 5.8 6.5
5 114.0 20.6 63.8 56.3 9.1 6.1 7.3
6 119.7 23.0 66.3 58.3 9.5 6.6 8.1
女 3 100.9 15.9 57.5 51.9 9.2 6.1 6.7
4 106.5 17.5 60.2 53.1 9.4 6.2 7.2
5 112.7 19.6 62.9 54.6 9.6 6.5 7.8
6 118.1 21.6 65.3 56.2 9.8 6.7 8.2
& &&2014年全国3~6岁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性 别 年龄组 (岁) 安静心率 (次/分) 立定跳远 (厘米) 网球掷远 (米) 坐位体前屈 (厘米) 10米往返跑 (秒) 走平衡木 (秒) 双脚连续跳 (秒)
男 3 96.6 64.6 3.7 9.1 16.8 9.4 96.6
4 95.2 80.4 4.7 8.0 12.1 7.6 95.2
5 94.1 96.7 6.2 7.1 8.4 6.3 94.1
6 93.1 107.9 7.7 6.6 6.2 5.7 93.1
女 3 96.7 61.8 3.1 9.4 17.2 9.9 96.7
4 95.8 76.6 3.9 8.3 12.2 7.7 95.8
5 94.4 90.7 4.8 7.4 8.5 6.4 94.4
6 93.9 100.1 5.9 7.0 6.4 5.8 93.9
& &&2、儿童青少年& &&2014年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别 年龄组 身高 体重 胸围 安静脉搏 收缩压 舒张压 肺活量 50米跑
(岁) (厘米) (千克) (厘米) (次∕分) (毫米汞柱) (毫米汞柱) (毫升) (秒)
男 7 126.6 26.6 60.6 87.9 95.2 59.0 1150.3 11.1
8 132.0 29.9 63.2 86.9 97.2 60.4 1329.9 10.5
9 137.2 33.6 66.0 86.6 99.2 62.2 1530.7 10.1
10 142.1 37.2 68.4 85.9 101.0 63.1 1734.4 9.7
11 148.1 41.9 71.5 85.6 103.7 64.6 1969.1 9.4
12 154.5 46.6 74.1 84.4 105.6 65.1 2272.6 9.0
13 161.4 52.0 77.3 83.2 108.8 66.7 2667.5 8.5
14 166.5 56.2 79.9 82.5 111.7 68.5 3045.1 8.2
15 169.8 59.5 82.0 81.0 113.4 69.7 3369.0 7.9
16 171.4 61.5 83.5 80.2 114.2 70.4 3575.7 7.7
17 172.1 63.3 85.0 79.9 116.1 71.7 3726.8 7.6
18 172.0 63.5 85.3 79.2 116.3 72.1 3772.3 7.7
19 172.4 63.5 85.8 78.1 115.7 72.4 3924.6 7.6
女 7 125.1 24.7 58.1 88.6 93.6 58.3 1037.4 11.6
8 130.5 27.6 60.4 87.3 95.2 59.7 1184.7 10.9
9 136.3 31.3 63.4 86.9 97.6 61.4 1358.6 10.5
10 142.6 35.5 66.6 86.8 100.6 63.1 1564.4 10.2
11 149.3 40.6 70.6 86.4 103.1 64.8 1783.0 9.9
12 153.7 44.5 73.6 84.7 103.8 65.2 1976.2 9.7
13 157.0 48.0 76.3 83.6 105.0 66.2 2132.8 9.6
14 158.7 50.4 78.3 83.2 106.8 67.5 2261.7 9.6
15 159.4 51.6 79.1 82.3 106.3 67.2 2345.0 9.6
16 159.8 52.7 80.2 81.5 106.6 67.5 2423.7 9.7
17 159.8 53.0 80.9 81.3 107.2 68.1 2450.7 9.7
18 159.4 52.6 80.6 81.0 107.5 68.5 2431.3 9.8
19 160.2 52.4 80.8 79.6 105.9 68.1 2574.0 9.6
& &&2014年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性别 年龄组 身高 体重 胸围 安静脉搏 收缩压 舒张压 肺活量 50米跑
(岁) (厘米) (千克) (厘米) (次∕分) (毫米汞柱) (毫米汞柱) (毫升) (秒)
男 7 126.6 26.6 60.6 87.9 95.2 59.0 1150.3 11.1
8 132.0 29.9 63.2 86.9 97.2 60.4 1329.9 10.5
9 137.2 33.6 66.0 86.6 99.2 62.2 1530.7 10.1
10 142.1 37.2 68.4 85.9 101.0 63.1 1734.4 9.7
11 148.1 41.9 71.5 85.6 103.7 64.6 1969.1 9.4
12 154.5 46.6 74.1 84.4 105.6 65.1 2272.6 9.0
13 161.4 52.0 77.3 83.2 108.8 66.7 2667.5 8.5
14 166.5 56.2 79.9 82.5 111.7 68.5 3045.1 8.2
15 169.8 59.5 82.0 81.0 113.4 69.7 3369.0 7.9
16 171.4 61.5 83.5 80.2 114.2 70.4 3575.7 7.7
17 172.1 63.3 85.0 79.9 116.1 71.7 3726.8 7.6
18 172.0 63.5 85.3 79.2 116.3 72.1 3772.3 7.7
19 172.4 63.5 85.8 78.1 115.7 72.4 3924.6 7.6
女 7 125.1 24.7 58.1 88.6 93.6 58.3 1037.4 11.6
8 130.5 27.6 60.4 87.3 95.2 59.7 1184.7 10.9
9 136.3 31.3 63.4 86.9 97.6 61.4 1358.6 10.5
10 142.6 35.5 66.6 86.8 100.6 63.1 1564.4 10.2
11 149.3 40.6 70.6 86.4 103.1 64.8 1783.0 9.9
12 153.7 44.5 73.6 84.7 103.8 65.2 1976.2 9.7
13 157.0 48.0 76.3 83.6 105.0 66.2 2132.8 9.6
14 158.7 50.4 78.3 83.2 106.8 67.5 2261.7 9.6
15 159.4 51.6 79.1 82.3 106.3 67.2 2345.0 9.6
16 159.8 52.7 80.2 81.5 106.6 67.5 2423.7 9.7
17 159.8 53.0 80.9 81.3 107.2 68.1 2450.7 9.7
18 159.4 52.6 80.6 81.0 107.5 68.5 2431.3 9.8
19 160.2 52.4 80.8 79.6 105.9 68.1 2574.0 9.6
& &&3、成年人&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 别 年龄组 (岁) 身高 (厘米) 体重 (千克) 胸围 (厘米) 腰围 (厘米) 臀围 (厘米) 皮褶厚度(毫米)
上臂部 肩胛部 腹部
男 20~24 171.9 67.2 88.4 79.5 93.0 13.1 15.8 20.5
25~29 171.6 70.4 90.8 83.2 94.9 14.2 18.4 24.0
30~34 170.8 71.4 92.0 85.3 95.1 14.0 19.2 25.1
35~39 169.9 71.5 92.8 86.3 95.2 13.8 19.4 25.7
40~44 169.0 71.2 93.1 87.3 95.3 13.6 19.6 25.9
45~49 168.7 71.2 93.4 88.0 95.3 13.4 19.7 26.0
50~54 168.3 70.6 93.6 88.2 95.3 13.0 19.5 25.8
55~59 167.5 69.1 93.1 87.2 94.6 12.8 18.7 24.3
女 20~24 159.9 53.8 83.3 71.8 90.3 17.1 16.3 21.3
25~29 159.6 55.3 84.7 73.8 91.2 18.0 17.7 22.2
30~34 159.1 56.8 86.0 75.8 92.2 18.7 18.9 22.7
35~39 158.5 57.8 87.1 77.2 92.9 19.3 20.0 24.0
40~44 157.8 59.0 88.3 79.1 93.8 20.3 21.2 25.7
45~49 157.7 59.7 89.3 80.6 94.2 20.4 21.9 26.7
50~54 157.7 60.4 90.1 82.2 94.5 20.4 22.0 27.6
55~59 156.8 59.6 89.8 82.7 93.9 19.9 21.2 27.4
&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1)
性 别 年龄组 (岁) 安静脉搏 (次/分) 收缩压 (毫米汞柱) 舒张压 (毫米汞柱) 肺活量 (毫升) 台阶 指数 握力 (千克) 背力 (千克)
男 20~24 78.3 119.4 74.8 3746 56.1 44.9 124.3
25~29 78.2 120.4 76.3 3749 55.9 45.3 125.7
30~34 78.4 120.8 77.7 3620 56.1 45.3 127.2
35~39 78.4 122.3 79.0 3505 56.6 45.4 127.2
40~44 78.1 123.0 80.1 3324 57.8 44.9 /
45~49 78.2 124.8 81.4 3177 58.0 43.6 /
50~54 78.1 126.4 81.8 3033 58.0 42.4 /
55~59 77.5 127.2 81.4 2891 58.2 40.3 /
女 20~24 79.5 109.8 70.5 2482 56.8 26.3 66.3
25~29 78.9 109.6 70.5 2462 57.3 26.3 67.2
30~34 78.4 110.7 71.3 2427 57.7 26.9 69.3
35~39 78.0 112.6 72.7 2375 58.5 27.3 71.9
40~44 77.6 115.1 74.3 2279 59.5 27.1 /
45~49 77.2 118.0 76.0 2188 60.1 26.5 /
50~54 76.7 120.8 77.3 2127 60.5 25.6 /
55~59 76.8 123.0 77.5 2034 60.1 24.8 /
&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2)
性 别 年龄组 (岁) 坐位体前屈 (厘米) 纵跳 (厘米) 俯卧撑 (次) 1分钟仰卧起坐(次) 闭眼单脚站立 (秒) 选择反应时 (秒)
男 20~24 8.5 37.0 27.1 / 32.1 0.44
25~29 6.9 35.9 24.9 / 30.2 0.45
30~34 6.2 34.2 22.6 / 28.3 0.46
35~39 6.1 32.5 21.2 / 25.3 0.47
40~44 5.6 / / / 20.6 0.50
45~49 4.7 / / / 17.3 0.52
50~54 3.4 / / / 14.7 0.54
55~59 3.0 / / / 13.1 0.57
女 20~24 11.4 24.1 / 21.1 33.6 0.47
25~29 9.9 23.3 / 19.6 30.2 0.48
30~34 9.0 22.6 / 18.7 28.8 0.49
35~39 8.9 22.0 / 17.4 26.0 0.50
40~44 8.3 / / / 20.9 0.54
45~49 8.1 / / / 17.9 0.56
50~54 8.0 / / / 14.8 0.57
55~59 8.4 / / / 12.6 0.59
& &&4、老年人& &&2014年全国60~69岁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 别 年龄组 (岁) 身高 (厘米) 体重 (千克) 胸围 (厘米) 腰围 (厘米) 臀围 (厘米) 皮褶厚度(毫米)
上臂部 肩胛部 腹部
男 60~64 166.1 67.6 92.6 87.0 94.2 12.0 17.6 22.2
65~69 165.4 66.6 92.2 86.8 94.0 12.3 17.5 21.9
女 60~64 155.3 59.7 90.6 84.7 94.7 19.8 21.2 27.4
65~69 154.4 59.2 90.4 85.5 94.5 19.5 20.8 27.0
& &&2014年全国60~69岁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性 别 年龄组 (岁) 收缩压 (毫米汞柱) 舒张压 (毫米汞柱) 安静脉搏 (次/分) 肺活量 (毫升) 坐位 体前屈 (厘米) 握力 (千克) 闭眼单脚 站立 (秒) 选择 反应时 (秒)
男 60~64 129.4 81.0 77.2 2563 2.1 37.3 9.4 0.67
& 65~69 131.0 80.2 76.8 2423 1.5 35.0 8.2 0.70
女 60~64 126.8 77.7 76.4 1829 7.9 23.2 8.5 0.71
& 65~69 129.5 78.0 76.8 1747 7.2 22.3 7.7 0.75
(二)国民体质达标率& &&1、全国总体水平& &&2014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3]&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89.6%。3~6岁幼儿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百分比为93.6%,20~39岁成年人为89.0%,40~59岁成年人为88.1%,60~69岁老年人为87.1%。男性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百分比为88.2%,女性为91.1%。城镇人群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百分比为91.1%,乡村为87.2%。& &&2、各省(区、市)水平& &&各省(区、市)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在76.4%~97.1%(表10)。& &&各省(区、市)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
省(区、市) 总体 城镇 乡村 男性 女性
北京市 91.6 95.5 84.5 90.1 93.0
天津市 93.0 94.2 91.3 93.1 92.9
河北省 84.1 86.9 79.6 81.9 86.4
山西省 93.0 96.9 86.3 91.5 94.4
内蒙古自治区 85.9 88.7 81.7 85.2 86.5
辽宁省 89.7 90.9 87.6 87.3 92.0
吉林省 87.8 90.0 84.3 85.2 90.6
黑龙江省 87.8 89.0 85.9 84.9 90.8
上海市 97.1 96.8 97.5 96.3 97.8
江苏省 91.2 92.3 89.4 90.0 92.4
浙江省 93.7 94.0 93.3 92.4 95.1
安徽省 91.7 93.8 88.3 91.4 92.0
福建省 88.3 90.3 85.2 87.4 89.3
江西省 91.6 92.4 90.4 90.7 92.6
山东省 91.5 92.8 89.4 90.2 92.8
河南省 91.5 93.0 89.0 89.7 93.4
湖北省 94.2 95.1 93.2 93.2 95.3
湖南省 84.3 84.0 84.6 82.3 86.3
广东省 95.9 96.0 95.7 95.1 96.6
广西壮族自治区 86.9 88.2 84.8 86.5 87.4
海南省 90.3 92.1 87.5 89.0 91.6
四川省 84.2 86.9 79.9 81.5 87.4
贵州省 81.5 83.3 78.4 80.6 82.4
云南省 89.1 89.3 88.7 88.5 89.7
西藏自治区 76.4 77.9 73.9 73.9 79.2
重庆市 92.7 94.6 89.5 91.6 93.8
陕西省 87.2 88.3 85.5 85.9 88.5
甘肃省 90.6 92.9 86.8 88.7 92.5
青海省 84.5 86.5 81.2 84.1 84.9
宁夏回族自治区 87.8 90.5 83.3 85.2 9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2.5 83.7 80.5 82.0 83.1
& &&(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1、全国总体水平& &&2014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4]&为100.54。3~6岁幼儿为102.65,20~39岁成年人为101.45,40~59成年人为99.77,60~69岁老年人为99.00;男性为99.28,女性为101.42;乡村为99.71,城镇为100.60。& &&2、各省(区、市)水平& &&各省(区、市)&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总体水平在93.82~107.91之间(表11)。& &&各省(区、市)&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省(区、市) 总体 城镇 乡村 男性 女性
北京市 102.98 104.60 99.70 100.35 104.91
天津市 100.49 100.57 100.08 98.87 101.24
河北省 96.94 97.07 96.63 95.67 97.72
山西省 101.75 102.96 99.32 99.95 103.10
内蒙古自治区 98.01 98.28 97.96 96.64 99.12
辽宁省 104.00 104.16 78.32 102.07 105.90
吉林省 99.22 99.61 99.09 97.33 100.99
黑龙江省 97.75 98.13 97.60 96.73 98.54
上海市 107.91 107.27 109.89 106.23 109.54
江苏省 102.92 103.49 100.90 101.65 103.76
浙江省 104.99 104.42 106.36 102.82 106.86
安徽省 99.13 99.42 98.83 98.56 99.28
福建省 100.46 100.60 100.56 98.71 101.79
江西省 103.01 102.24 104.34 101.96 103.71
山东省 102.26 102.16 102.47 100.55 103.08
河南省 99.80 99.68 100.64 98.44 100.78
湖北省 101.88 101.85 102.28 101.26 102.08
湖南省 98.19 97.88 98.83 97.33 98.30
广东省 104.96 104.76 105.98 103.75 106.08
广西壮族自治区 98.83 97.49 101.62 98.22 100.18
海南省 98.91 99.27 98.41 97.97 100.15
重庆市 100.85 101.70 99.21 100.11 101.82
四川省 99.29 100.04 97.11 97.51 100.20
贵州省 95.12 95.16 95.18 94.36 95.45
云南省 98.18 98.17 98.69 97.26 98.57
西藏自治区[5] 93.82 93.62 94.51 93.38 94.02
陕西省 96.88 96.76 96.90 96.19 97.34
甘肃省 99.26 99.68 98.29 98.21 99.76
青海省 95.43 95.42 95.58 95.38 95.24
宁夏回族自治区 97.89 98.20 97.62 96.64 98.6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6.33 96.17 97.24 96.14 95.99
& &&二、国民体质变化情况& &&(一)单项指标的变化& &&1、幼儿& &&与2010年相比较,岁男性幼儿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体重、胸围、身高、坐高、坐位体前屈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2%~16.5%之间;网球掷远、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1%~2.3%之间。& &&3~6岁女性幼儿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体重、胸围、网球掷远、身高、坐高、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等指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在0.2%~13.9%之间;坐位体前屈降低,降低幅度为1.2%。 && & 2、儿童青少年& &&与2010年相比,2014年我国城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继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之后,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城乡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且基本没有重中度营养不良。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详见《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3、成年人& &&与2010年相比,岁男性成年人的皮褶厚度(肩胛部和腹部)、俯卧撑、腰围、臀围、胸围、体重、身高、纵跳、肺活量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0%~17.0%之间;闭眼单脚站立、背力、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上臂部皮褶厚度、台阶指数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7%~10.8%之间。
& &&20~39岁女性成年人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仰卧起坐、胸围、选择反应时、体重、腰围、纵跳、臀围、肺活量、身高、坐位体前屈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1%~8.2%之间;闭眼单脚站立、背力、握力、台阶指数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1.9%~8.8%之间。& &&与2010年相比,岁男性成年人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腰围、体重、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臀围、胸围、身高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3%~16.4%之间;闭眼单脚站立、台阶指数、握力、肺活量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7%~9.0%之间。& &&40~59岁女性成年人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选择反应时、肺活量、腰围、胸围、臀围、身高、体重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4%~4.4%之间;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台阶指数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0%~2.3%之间。& &&4、老年人& &&与2010年相比,岁男性老年人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坐位体前屈、腰围、体重、臀围、胸围、握力、身高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3%~9.2%之间;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肺活量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6%~3.0%之间。& &&60~69岁女性老年人的皮褶厚度(肩胛、腹部、上臂部)、身高、臀围、体重、腰围、胸围、闭眼单脚站立、握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8%~1.7%之间;选择反应时有所降低,幅度为1.4%。& &&(二)国民体质达标率的变化& &&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增长0.7个百分点。3~6岁幼儿增长0.7个百分点,20~39岁成年人增长0.6百分点,40~59岁成年人增长0.5个百分点,60~69岁老年人增长0.7个百分点。男性下降0.1个百分点,女性增长1.7个百分点。城镇下降0.4个百分点,乡村增长2.5个百分点。& &&与2010年相比,全国有16个省(区、市)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有所增长、1个省(区、市)持平、14个省(区、市)有所降低。& &&(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变化& &&2014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比2010年增长了0.15。其中,幼儿增长0.62,20~39岁成年人降低0.83,40~59岁成年人降低0.21,60-69岁老年人增长了0.22。& &&与2010年相比,全国有12个省(区、市)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总体水平有所增长,1个省(区、市)持平,18个省(区、市)有所降低。& &&三、国民体质主要变化特点& &&(一)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 &&本次调查数据表明,与2010年相比,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2014年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即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有所增长,增长了0.7个百分点。并且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人群均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乡村人群和女性人群的增长尤为明显。反映我国国民达到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口数增加。第二、反映全人口体质各指标总体变化程度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总体水平也有所提高,总体增长了0.15。从三大分类指数来看,身体机能指数和身体素质指数均有所增长,其中身体机能指数增幅最大,为1.13,身体素质指数为0.01,而身体形态指数却下降了0.01。身体形态指数的下降主要与体重超重和肥胖有关。& &&(二)各人群体质总体水平增长,成年男性有所降低& &&数据表明,幼儿、老年人和女性人群的体质总体水平呈现增长趋势,在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和体质综合指数两方面均有所增长,特别是3~6岁幼儿增长幅度比较明显。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男性成年人的状况并不乐观,在这两方面数据均有所下降。& &&(三)身体形态水平持续增长,超重肥胖增幅降低& &&2014年,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身体形态指标平均数比2010年均有所增长。自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各年龄组人群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等指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体重、皮褶厚度等指标增长幅度大于身高。& &&根据我国颁布的BMI[6]各等级划分标准评估,数据表明,2014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1.8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0.9个百分点。超重与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群体质的突出问题。但从数据来看,近4年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 &&(四)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略有增长,但反映最大力量的握力指标继续下降&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结果显示,身体素质类指标总体水平略有增长,反映在各指标的状况是:40岁以下人群爆发力、40~59岁人群的反应能力、50岁以上人群的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有所增长。女性各年龄组的肺活量全面提高,60~69岁女性除反应能力以外,其他身体素质指标均小幅度提高。& &&但数据显示,20~59岁各年龄组人群握力、背力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成年人群的最大力量下降,尤为突出的是成年男性的握力、背力等指标下降明显,结合200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成年人的力量呈持续下滑趋势。&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在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的背景下,考虑到政府去产能目标依…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0-600-8596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hy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人去健身房怎么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