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马拉松长跑为何频发猝死?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跑步猝死?跑之前首先了解自己的心脏
来源:搜狐体育
  参加长距离跑步,以及马拉松等比赛,需要对自身身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首次跑马拉松前最好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脏检查。对于心脏的检查,目前的医疗措施已经比较完善,临床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运动平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心肌酶学检查(抽血化验)、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这7种。
  其中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检测心律失常的金标准是心电图,但是包含偶发、阵发性房颤在内的心律失常事件往往具有“一过性、隐匿性”的特点,静息或者短时内的心电图可能检测不到,但是它确实存在,特别是对于马拉松选手,在剧烈运动时,心脏比平时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对于这些“隐藏”的心律失常疾病,我们必须要进行长时的监测和排查,以确定我们的心脏是否真的健康,我们是否真的适合参加马拉松这类的对心肺功能高要求的运动。
  目前国内已有满足长时、可穿戴的心电监测设备和技术, e心准长时心电监测系统,可有效进行长达30天的心电监测。可以在平时的跑步训练中穿戴,不间断监测心脏指标,在参加马拉松比赛之前了解自己的心肺上限,调整训练和参赛计划,尽量减少心脏的超负荷运转,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心源猝死发生。
  那么,做好“心源性猝死”预防是否就一定安全了吗?别忘了还有近30%的“脑源性猝死”,也就是人们常听到的“三高”、肥胖、长期抽烟、酗酒、家族遗传等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管最终导致猝死。
  往往人们在做心脏和脑部检查时,颈动脉筛查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项之一。传统的超声检测是由超声医生对斑块图像进行判定,对超声医生的临床经验及技术要求非常高,但往往经验最丰富的超声医生也不能完全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不过,临床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临床中已经开始使用一项新的检测技术――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WO)医学影像实验室研发的、全球唯一的颈动脉三维超声成像系统(e智超),能够精准的测量颈动脉斑块,提供斑块的各项数据,供医生做临床诊断。北京维斯康卒中筛查中心能真正做到从“头”把控猝死的源头。
  由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不同,因此在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要分别对待。按照年龄特点,35岁以上的猝死者多因冠脉疾病导致,因此这一类人在运动前,需要对自身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检查,如血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而35岁以下易发生猝死的原因以遗传性或先天性心脏异常为主,这类疾病通过常规检查手段可能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如早期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
  在了解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后,运动者也需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重视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防患于未然。在跑向人生巅峰的路上,怎么能因为猝死风险停止前进呢?希望每一位跑友都能关注自己的心脑血管,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快乐的跑下去!
(责任编辑:赵永杰 US027)
&&&&&&</div
本次FIFA比赛日结束后,各大洲世界杯名额归属已明朗化…]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如何预防猝死?最全预防猝死手册(图解)
我的图书馆
如何预防猝死?最全预防猝死手册(图解)
如何预防猝死?最全预防猝死手册(图解)日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导语】:【福州马拉松一参赛者跑出10.5公里猝死,跑友警惕!】据2015福州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公告,20日上午8点40分,福州马拉松半马参赛者卢某,在离开起点10.5公里处突然倒地,抢救无效死亡。近年来马拉松猝死频发,提醒跑友:跑步是一项技术活,要量力而行。最全预防猝死手册↓警惕!  【福州马拉松一参赛者跑出10.5公里,跑友警惕!】据2015福州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公告,20日上午8点40分,福州马拉松半马参赛者卢某,在离开起点10.5公里处突然倒地,抢救无效死亡。近年来马拉松猝死频发,提醒跑友:是一项技术活,要量力而行。最全预防猝死手册↓警惕!
馆藏&6130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查看: 14281|回复: 119
如何避免马拉松赛猝死?
本帖最后由
08:21 编辑
Eugene allen
横纹肌溶解首次出现的时间是在年二战期间,主要用来描述伦敦空袭中那些遇难人员的粉碎性伤害。而最近描述得更多的地方则是在Eugene的车库里。
一名橄榄球运动员在热天经过高强度训练后,身体崩溃,被紧急送往医院,并在重看护下度过了两天/医生们注意到他的心跳不正常,血液中钾的含量水平非常高。一名足球运动员在极高的强度下跑了一些列100米冲刺,在他进行第八次百米跑时,轰然倒地。送到医院后,发现他的血液中钾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水平很高。他在医院里呆了好几天,出院后几周都不能恢复训练。一名能保持4分钟/公里节奏的很健壮的运动员在距离终点几英尺的地方崩溃不起。测试后发现他的血液中钾的含量是正常值的3到4倍,他挂了。
所有这一切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这一现象是由运动员的高强度活动所致, 被称之为横纹肌溶解,是它使这些运动员遭遇不幸。高强度活动?听起来耳熟啊?很显然,Crossfit的三支柱(实用性、强度和变化)之一就是强度。在极端情况下,高强度会 引发我们所说的横纹肌溶解。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你了解这种高强度训练的潜在威胁,使你在训练获益的同时对这种身体创伤的可能性保持清醒认识。训练强度就像原子能-没有控制地部署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那么我们做些什么能打开通往横纹肌溶解之门呢?横纹肌溶解是肌肉细胞物质解体,导致肌肉纤维进入血液循环。在肌肉被拉伸的状态下,它却试图进行收缩,这种反常的收缩增加了对肌肉细胞膜的张力,似乎正是这种张力导致肌肉细胞破裂。破裂后,原来包裹在细胞膜内的物质渗漏进入体循环中。钾通常较为集中地存在于在细胞内的,当它以高浓度出现在血液时,那就是一个横纹肌溶解的明确信号。钠和钙会从血液中渗入到肌肉细胞里,堆积起来,造成身体极度疼痛的肿胀,导致所谓的肌腔隙综合症,这时就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来施放压力。
等等,还有更多内容。当一切正常工作后,那些渗出的钾可能被肾过滤出血液,但是横纹肌溶解导致的渗出钾太多了,那些额外的钾会被另外一个叫做肌红蛋白的家伙搞得复杂起来。肌红蛋白驻留在肌肉细胞中,扮演氧气仓库的角色。当它随着钾渗出后,就流向肾脏,它会分解成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叫做高铁血红素,高铁血红素对肾脏有损害作用。这种伤害会导致肾脏运转失常,可以造成永久性损伤。额外的钾在血液中堆积的浓度高到一定程度会对心脏功能产生改变;心律不齐是常见结果,如果钾的浓度无法控制,最后,心脏工作可能彻底失效。
很可能你不知道任何一个有横纹肌溶解的人,但真实情况是很多运动员时不时地遭遇到较为温和的横纹肌溶解之苦。Marc Rogers是一名医生和博士,也是一名马里兰大学的锻炼生理学家,他宣称:“如果你在锻炼后感觉肌肉僵硬和疼痛,你可能已经有轻微的横纹肌溶解。” 锻炼新手会碰到这种问题,但经常锻炼的人和有成就的运动员也会碰到同样的情况。中度的横纹肌溶解会发生在铁人三项比赛后的运动员身上。在对25名刚完成半铁人赛(游泳1.92公里,89.6公里自行车,21公里跑步)的运动员进行的测试显示,绝大多数运动员的血液中肌红蛋白水平不同寻常地高。这意味着一定数量的肌肉细胞膜破裂,肌肉细胞内物质的渗漏已经发生。
我的一位密友Brian在我的怂恿下参加了第一次Crossfit训练后,住进了医院,长达一周,这使我对这一话题的兴趣达到了高峰。Brain并不是个整天坐在沙发上吃土豆片看电视的家伙,他偶尔也会去锻炼,和我呆在一起的那个致命天下午之前,他的确已经有两年没经历过高强度训练。他是一名州摔跤冠军,军队里的游骑兵,一名相当认真的的举重者,也是我们部门SWAT成员。他平日训练虽然没那么发狠,但也不会堕落到敷衍了事。他平日也跑步,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状态良好”,但他的确很久没做什么高强度的锻炼。他来到我家后,一切都改变了。
我们的训练内容并不是很疯狂,给他下马威的可能是壶铃摆动。他的第二组50次壶铃摆动(我们确信他的肌肉发生了非正常收缩)已经显得很艰难了,而且后来被证明是它惹的祸。后来他都不能在我家车道里跪着把自己的鞋换成靴子,只能坐着换了。他艰难地换上靴子后,几乎用尽全身力气才爬上自己的摩托车,骑回了家。这次倒没说道到哪里痛,只是觉得全身无力。 Brian认为自己的肌肉正在发紧(实际上正在死亡),所以他敷了热毛巾想要肌肉放松一下。结果适得其反,热毛巾非但没有放松肌肉,反而促进了更多液体的释放,二分钟内,疼痛开始了,那真是折磨人的疼痛。医学领域里,痛感通常分成1到10级, Brian说他的疼痛已经超过10级了。在医院里,我们 SWAT队的医生在急诊室里处理了Brian的伤情,他给Brian的吗啡剂量达到了每小时16毫克,但Brian说那只能起到让他不再尖叫的作用。
横纹肌溶解的主要诊断指标是血浆中升高的肌酸磷酸激酶(CPK)。它的正常值是200以下;横纹肌溶解能把它提高至少5倍。Brian送到医院时,他的CPK值是22000。两天后,CPK值高达98000。他被输液洗肾,全身肿胀得象个米其林卡通人物,脑袋肿得象个白胖大南瓜,医疗人员都很担心他的体液内矿物质是否平衡,担心引起心脏问题。任何动作都会伴随着他从牙缝里冒出得呻吟声。6天后他出院了,但有2个月都不能工作。他腰部肌肉被摧毁了,功能丧失,无论是坐还是站都要背靠着物体才行,不然会跌倒。有天早上他拿着一个麦片碗到洗涤池边,当他刚刚伸出手要把碗放进洗涤池,要不是有池边挡着,他就会直直地摔下去了。
Brian现在恢复了正常,并且以真的crossfit方式开始生活,几乎每次我们训练时,他都会造访。我们的训练恢复是逐渐建立起来而不是一蹴而就。我们一周一周地逐渐增加训练强度,而且确定他除非是以中等强度做过,否则决不让他做任何高强度的练习。现在他已经能完成我们抛给他的任何训练内容。
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少量的横纹肌溶解可能实际上对你作为运动员的发展有一些积极的作用。一些科学家已经观察到在横纹肌溶解发生的时候,肌肉细胞内钙的堆积能刺激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这一点可能会产生一些有益的与训练有关的适应性,如更多有氧酶、更多可收缩蛋白质和更多线粒体。但是横纹肌溶解的积极方面与其全面的攻击性之间的界线很脆弱微妙,需要小心翼翼;这里有太多未知数。
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将横纹肌溶解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找一些从不锻炼的人,把他们分成组,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练到死),但它们会揭示出随着身体的强壮、训练内容变得更富有挑战性、持续的时间更长,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会下降。高强度和很强壮的运动员并不能对横纹肌溶解免疫,强壮只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手段。
贴在Crossfit上的警告标签告诉我们进行高强度的Crossfit训练时需要循序渐进的方式。其它的横纹肌集溶解诱因是过量饮酒、可卡因吸食、降低胆固醇药物Mevacor(洛伐他汀是其基因名称)。感染后不久就进行高强度训练也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因为某些致命的感染能够燃烧肌肉细胞膜,使其在劳累中更有可能溶解。周围温度高,尤其是湿度大的时候,会加速横纹肌溶解的攻击性,所以在高强度训练前要想办法适应环境。在这些环境条件下,体液缺乏会增加心脏压力和脱水的风险,从而增加对肌肉和肾脏的拉力。从理解横纹肌溶解的角度看,Camelbak的标签“饮或死”更有意义。
有趣的是,目前已知只有人类和马这两个物种会发生横纹肌溶解,而且似乎只有男性容易得此症,其确切原因目前尚未可知。但一些专家已经观察到女性整体肌肉的缺乏和更有效的体热释放机制可能对全面的横纹肌溶解有一定的抵御功能。诸如雌性激素这样主要的女性荷尔蒙可能对肌肉细胞膜有镇定和稳定作用,使得它们在高强度训练下也很难被致命损伤。
不幸的是,横纹肌溶解的发作相当诡秘,不会在造访到你家门口时提前打招呼。但如果你的你的尿液颜色看起来象可口可乐,那就是肾脏里有肌红蛋白的信号,你需要立即去医院了。Brian开始抱怨的不是肌肉疼痛而是腰部肌肉全然无力,请记住这一点。另外,要记住的是训练后不要用热毛巾敷;要用冰块。刻苦训练,但要随时注意你所作的一切。要有意识地练习,对强度要有周全之考量。
跑步编译自美国《crossfit训练指南》,转载请指明出处(意在弘扬crossfit理念)
欲知详情,请移步:
封面_300.jpg (60.02 KB, 下载次数: 3)
08:13 上传
yao kankan
楼主辛苦了!
非常好的文章。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文章。
理论上来说应该就是无氧运动耗完了肌肉内储藏的糖后,又因为有氧效率不够,不能把脂肪转换为能量,所以分解蛋白质产生能量造成的吧。根本的原因还是有氧训练不够,有氧能力不够引起的。
估计每次跑马拉松都发生一次但可以承受
学习了,感谢分析
mark一会看看
学习了!谢谢~~~~~~~~~~
嗯嗯,学习了
楼主太牛逼了~~贯穿全文的就是最后一行大字~哈哈哈!!
近年来马拉松猝死事故频发,此次杨马据说有个跑友最后一公里的时候倒下,至今还在ICU
平时跑6k,跑个1/4马,应该没有什么风险吧……
应该很好的学习一下
crossfit训练是指什么?望楼主解释下
慢慢跑,不要急,实在不行走路也行。
好文章,真要好好学习!谢谢!!!
看完后感觉这文章没有说到很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
看完后感觉这文章没有说到很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
梦幻star24 发表于
其实说到了,你没看出来而已。
另外,此篇是整本书的一部分。如果你了解CROSSFIT,就会更明白了。
很不错的文章。谢谢楼主的分享。
学习了, 确实应该学习一下 但我跑不了那么长啊
扫一扫关注跑圣公众号
Powered by半程马拉松猝死多原因: 轻赛事难度+缺锻炼
[摘要]前天举行的福州马拉松一选手猝死,这是国内两年来发生的第八例,而这八起事件有一惊人的共同点:全部都发生在半马中!在为悲剧扼腕的同时,很多跑步爱好者也困惑:为何只有半马频发意外?马拉松选手猝死为何半马夺命凶猛本报记者 王刚在上周末举行的2015福州国际马拉松上,一名参加该赛事半程马拉松的选手猝死。据统计,这是最近两年来国内发生的第8例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而这8例猝死事件无一例外,全部都发生在半程马拉松上。在为悲剧扼腕的同时,很多跑步爱好者也困惑:为何要跑42.195公里的全马没出事,只有21.0975公里的半马却频频发生意外?认为半马难度打了对折
这种想法是危险之源
据2015福州国际马拉松组委会的公告称,20日上午8时40分,参加半程赛的卢某出发至10.5公里后突然倒地。8时42分,医疗点救护车到达现场,发现参赛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医护人员立即进行心脏复苏、持续心电监护和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并于8点56分送到就近的晋安区医院继续抢救但终告不治。这是最近两年来,在中国大陆发生的第8起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这8人全部都倒在半马线前。为何是半马出事多?首要的问题,恐怕是出在人们的认识上。许多“菜鸟”跑者都认为,半马是全程马拉松打了个五折,难度也相应打了五折。半马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力坚持下来,全马则必须要有一定的长跑基础。记者一个喜爱长跑的朋友还将自己的微信签名改为“半马怡情,全马伤身”。这种“难度打折”、“半马怡情”的想法,其实比跑马拉松本身更危险。著名长跑运动员孙英杰现在运营一个跑步训练营,她说,她从不敢让队员轻视半马,“我教育学员,要和全马一样,注意每一公里的体能分配,注意自己的运动能力、心脏的能力是不是够了。”孙英杰说,有些业余跑者,胆子比他们专业的都大,“我们经受过训练,知道人的极限在哪里,知道身体什么样的状况就要慎重了,相反很多年轻跑者有些轻视马拉松。”猝死者多为青壮年男子
终点前的冲刺很致命这8位猝死者,除了都参加半马,还有另外几个共同点:大部分人都是二三十岁左右,除一人外均为男性,平时爱好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好,有一人还是特种兵出身,绝大多数人出事地点都在终点线前四公里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运动医学专家陆建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深深的担忧。他说现在的跑马热一哄而上,很多人根本就缺乏基本的运动常识。数据上看,极点和冲刺阶段是马拉松猝死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极点是人体感到最难受的时期,心跳及呼吸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而冲刺时,选手希望创造好成绩,往往忽视了心脏功能可能出现的问题。浙江的著名跑者陈盆滨也说,在跑步中,跑者要一直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出虚汗甚至有呕吐症状,就不应该坚持,必须立即停止。”陈盆滨说见过很多爱好者盲目地追求速度和名次,也有的是为了在朋友中炫耀,他觉得这些人都没有真正领会马拉松精髓。“我认为业余爱好者出意外的最大原因就是太追求速度,跑慢一点,马拉松还是很安全的。”跑者必须要长期坚持锻炼
组织者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无论参加半马还是全马,都是在挑战体能极限,因此跑马拉松必须有好的身体素质来“打底”。但良好的身体素质有赖于长期锻炼与积累,还要持之以恒。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就轻易上阵马拉松,无异于拿健康与生命去冒险。在长期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跑马时还必须力量而行,对身体的一切异常保持高度警觉。陆建伟大夫提到,对普通跑友来说,跑马最重要的不是跑多快,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当极点出现时,心跳和呼吸加快,一定要适当放慢速度,待身体恢复后再重新加速。而对于赛事的组织者来说,必须要让申请者提交近期的体检报告,而不能采用简单的免责协议,撇清责任了事。同时在比赛中,必须要有充分的医疗保障。据悉,今年的无锡马拉松,就有选手在比赛中心脏骤停,在接受现场CPR(心肺复苏术)+AED(除颤仪)后成功获救。此外,像今年的北马取消了半程项目,只设全程项目,拒绝缺乏长跑能力的跑友参赛。而像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和柏林马拉松等世界知名马拉松,也全是“全马”赛事。提高赛事的门槛,自然能大大降低赛事的风险。
正在加载...
(所配视频与原文内容无关,仅供延伸阅读)扫描下载腾讯体育APP 赛事资讯一手全掌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73被浏览29,251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拉松长跑全程多少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