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我是不是应该重练

我现在怀孕12周五天了,大家觉得有必要去学瑜伽吗,今天跟医生说了,医生觉得根本没必要去学瑜伽,请问有练完瑜伽觉得效果不错的吗,主要是不想身材变形太严重,谢谢_百度宝宝知道收藏的论坛
不服揍我 日系新线5至9级重坦体验分享
  从更新后就一直练到现在,和大家讲讲5级到7级本子的重坦克线感觉如何,本想开贴,但考虑是个话题就借花献佛。  现在已经出到9级4重,花钱跳过了8级,因为8级那个车比起前面略坑,而我又是得赶时间练出来,所以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不过我会大概说下8级怎么样,先上图:
  5级&&120吨试验型:机动不错,虽然防御只有75,但其实它并不是靠防御,而是机动。没错 一个HT是依靠机动。没出那门105炮之前建议先用75比较好,而且强烈建议在这个阶段点出那台1200马力的发动机,买一台可以一直用到9级,虽然只有100马力,对于后面的几台车非常关键。  6级&&120吨I型:这个车开始就是本子的HT基本特色车了。  不错的防御,强大的火力,比较糟糕的机动和视野及通信能力。正面防御非常好,换149后, 可以叫板7级和8级车,比KV2好。AP一发在700左右(看打击目标的部位,一般6级车侧面都是700左右,8级车400这样)。弹道精度比KV2好,缺点是瞄准时间和KV2差不多一样糟糕,装填在26秒左右。个人认为,这个车可以代替KV2成为神教党门的主力(只要不砍)。  7级&&120吨IV型: 这个车基本可以算是新一代的7级车里的新霸主了,正面非常难穿,而且如果它用的是149这门炮,会比原来装填时间更短,约22秒左右,但可以做到秒杀7级车(不保证)。  机动如果从HT来说,比虎式略差, 后期哪门105炮穿深可以保证你穿透大部分8级车正面(AP),但瞄准和精度只比149哪门炮略好一些。  这台车主要用于抗伤害,做吸收伤害任务的可以考虑它,可以叫板8到9级车,用HE磨血。111、112、59、34-3 的金币弹小角度会跳 。  8级&&120吨V型:这个车&据说&比较坑, 所以我花钱直接跳过了。  &据说&正面由于还是垂直装甲,但由于分房它一般都会进9级左右的房间,111、112、狮子、50T的AP和金币弹都可以稳穿它,基本丧失了7级那种&强大的防御力&。  而且初期由于还是使用105/149炮,会导致输出跟不上,常常会把把赔钱,而且机动也比较差,进入9级房或以上就更不妙了。  当然这些都是听来的,说实话,这个车我只见过一次,在哈罗夫它爬坡去A1因为速度太慢被我方集火秒杀了。  9级&&四式重战: 是我现在正在开的车,初期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定位,几乎输了一通宵,后来清晨打的时候有队友问起这个车,并聊起来后,从中获得灵感。  从那时开始我就把它当E75来使用,发现非常好用,可以说如果从一个抗线HT角度来说,完全超越了E75。  除了远距离精度和机动不如E75以外,这个车现在和我对抽的基本不是9级车,而是10级车。-7,215B、50B、57、白云甚至包括183都要上金币弹才能一定概率穿正面。  这个车略摆下小角度可以跳很多金币弹,我最高一把抗了8300的伤害,但这个车初期输出比较郁闷, 默认127炮有点不是很给力,装填16秒,瞄准时间也久,而且精度也不理想,不得不上个炮控来缓解,但瞄准弱点基本也可以穿像E100 IS7和白兔这些车的正面裤裆(AP)。  要换149那门炮必须换履带,前期最好先把电台点出来黑比较合适,但要注意对方火炮会优先照顾你,因为机动和老鼠差不多。  我玩这个车, 被对方穿的最多的是美国的9级重坦103和德国的猎虎,这2个车好像很克制这台车。由于还差6万7经验,所以我还没法告诉你们那门149怎么样,但感觉这车就指望这门149炮了,不然把把亏钱也是难受。  最后补充下:这几台车的弱点都在两侧,比较低级的AP弹都可以穿,尽量不要和他正面杠,后装甲防御也比两侧要好,我在7级试过摆尾小角度跳59金币弹,那个59就是不依不挠 一定要打我后面,结果反而被我收了。  这个已经不是个例了,所以尽量侧贴,用当年54打老鼠的战术比较合适 。  这是补充:149炮单伤在500多到600多之间,装填20秒左右,炮控比127要好,输出非常稳定,图片上注意对比炮管前端的炮口和后面的复进装置,有复进的是白板127炮,没有就是149完全体。
  这是一场伤害吸收值,我刚刚一边吃面一边看他们打我,等我吃完面,他们把我队友打完后,来围歼我才把我收了,在此之前,对面4个车和一个火炮加金币弹全程招呼。除了火炮去了我一些血,其它的都是无伤:
近期游戏热闻
你对该游戏感兴趣吗?告诉你Apple Watch连不上iPhone该怎么办_网易手机
告诉你Apple Watch连不上iPhone该怎么办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Apple Watch除了基本功能之外,几乎所有的能耐都要通过与iPhone连接才能发挥,而Apple Watch与iPhone的连接无外乎两种方式:蓝牙和Wi-Fi。如果你的iPhone和Apple Watch处于同一Wi-Fi网络(或者连接到由iPhone建立的Wi-Fi热点),那么只要信号存在,双方离多远都可以。  另外两种设备就要通过蓝牙连接了,而蓝牙连接的距离大约是30英尺(9米),超过这个距离,彼此将断开连接。  就在几天前,我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iPhone和Apple Watch已经处于同一Wi-Fi网络、并且距离只有不到1米,最终还是断开了连接。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但是我却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不妨试试我的方法来快速修复。  飞行模式  如果出现了断开连接图标,那么你首先应该启动一下飞行模式,然后尝试重新连接。  1、从Apple Watch的界面上刷到最底部;  2、向右滑动,直到控制中心;  3、找到飞机图标启动飞行模式;  4、再点击一次关闭飞行模式;  这时Apple Watch就应该重置了蓝牙连接并重新同步。  重置蓝牙  如果上面的方法还不行,那么就尝试关闭iPhone的蓝牙,然后再重新打开。  1、找到iPhone的设置;  2、点击“蓝牙”;  3、关闭蓝牙;  4、再打开蓝牙;  5、尝试Apple Watch重新与iPhone配对;  如果上面这两种方法都不行,那么还可以再试试更多的方法,比如将设备重启,通常重启之后这样的问题都会解决。  iPhone的重启可以同时按下电源键和Home键,然后松开电源键,按住Home键,这样重启完毕后,Apple Watch就会自动连接了。  我们也遇到过一些Apple Watch与iPhone蓝牙连接正常,但Wi-Fi连接不上的问题。而我的解决方法是将iPhone和Apple Watch忽略掉之前的Wi-Fi,然后再分别查找重新连接,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并不会经常发生,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不过如果你真的遇到这个问题,不妨用我给出的方法试试,这可以为你节省不少的时间避免一些麻烦。
[文章纠错]
本文来源:威锋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跟我一起学狂草
我的图书馆
跟我一起学狂草
跟我一起学狂草(一)关东妙在此郑重彰明:从即日起,将在博客中开设《跟我一起学狂草》栏目。开此栏目之意有三:一是将自己习书的体会和感悟昭然纸上,供初学者借鉴和参考,避免或少走一些弯路。二是在学狂草过程中,与同道者探寻狂草之精奥,体味狂草之神韵,共享斩获之快乐。三是在开设这个栏目的过程中,更希望成为与同道者互动的空间,以此提升自己对狂草理论的探寻和书艺水准。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梦想。两年前,我说再过十年,在将近七十岁时,希望朋友们都称我为少年书法家。因为十多年前,人们称我为中年记者,现在朋友们都笑称我为青年作家,所以我希望再过十年后,朋友们称我为少年书法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两年来,我每天都挥毫十个小时以上。如果按学业来计算,超过了七千课时。最近,把时间控制在八小时了。原因是手腕处已经缚过两次膏药了。不得不把挥毫的狂劲减了两成。虽然感觉有些累,但内心却快乐着。因为,我总感觉自己活在这个时代很幸运。尽管经历过一些不如意之事。例如,文革中有过父母被批斗、被抄家以及六八年下过乡,还有在工厂干过翻砂工等经历。但是,通过自己总是不甘沉沦的努力,总是能抓住一些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大机遇。例如,文革后恢复的高考,也使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也享受到了高等教育。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与我们父辈们相比,我们更遇到了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和快乐的一次大机遇。虽然,一生中有过种种不悦的经历,但我从不抱怨。我觉得人生重要的是珍惜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是活得最实在的。尤其是现在,拿着退休金,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真有着脱缰之马般的快感,甚至可以没事偷着乐啦!于是,才有了两年前立下十年内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因为,我在少年时曾学过五年绘画,同时也练过书法。甚至下乡时,回城后到工厂,一直到报社的几十年中从来都未离开过毛笔。只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始终难以抽出完整的时间来进行专业般的训练。终于,在单位办了内退后,也辞退了多家单位高薪返聘的邀请,而专心致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说起我要实现早日成为一名少年书法家的梦想,我家的领导二妹子马上给我腾出一间屋子做书房。爱云和如雁姐帮助我买了一张两米多长的大书案,女儿出了近万元给我买了一时半晌也用不完的笔墨纸砚。我觉得要是不刻苦习书的话,可能会对不住很多人,当然还有我们家的领导。所以,这两年我一直在努力,甚至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其实习书之人,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专业人士,例如书法家,这在习书人群中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目的。&还有一类是业余人士,在习书人群中占大多数。他们习书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平添些雅趣,享受习书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这就犹如体育分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样,专业运动员平时训练的过程是极其艰苦甚至超过常人的想像,他们享受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而业余人士的体育锻炼,则是娱乐其身心,不是看结果,而是享受锻炼的过程。我则是业余人士,但却情愿挨着专业人士般的累。因为,我就是我,一个总是被常人看成是活着很累的人。但是,我在追求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却能和懂我的文友们分享。一些朋友的支持,总能增添我前行的力量。所以,我也想将自己在习书过程中汲取的一得之见,回馈给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这也是我开设这个栏目的真实想法。现在我接触了一些即将退休和已退休了的朋友,他们想没事时练练书法。遂问我选什么帖,练什么体好。我告之,到书店去选贴,有让你眼前一亮的贴,你从心里喜爱,那么你就临摹这个贴,就练这种体。也有老年朋友非要问我练什么体好?我则告之,练狂草。为何?因为狂草字体不宜太小,所以必须悬腕,而且要站着写。这样有助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一老友闻言反驳我说,某某书法家说,狂草在所有字体中最难练,而要练好狂草,必须先要练好楷书。我说,此言不谬。但要看针对谁而言。如果始习书者是少年儿童,我可能也这么说。因为他们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同时,在练习楷书的过程中,或描红、或双勾,或仿影,通过这些,不仅可以打牢他们日后可以成为书法家的基础,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研磨他们的心性,平和他们的心态,积淀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少年儿童相比,老年朋友的最大劣势就是时不我待。如果,也像少年儿童一样去描红,在九宫格里一笔一划写楷书。恐怕一般人很难坚持练下去,因为这个过程,实在是毫无乐趣可言。况且,老年朋友习书也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而练的。我认为,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习书的乐趣。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力。从这一点来说,和少年儿童相比,中老年习书者则有着自己的最大优势,即“眼高手低”。说起“眼高手低”这个词,过去都用之贬义。而我则认为眼高手低不是坏事,眼高,说明有阅历,有眼力,有辨别力和鉴赏力。这是练好字的先决条件,而手低并不可怕,只要一个“勤”字,在有了“眼高”的先决条件下,就可以解决手低的问题。其实,不论要掌握什么技艺,怕就怕“眼不高”,眼不高就是再刻苦,恐怕也是事倍功半。“没有理论的实践,就是盲目的实践”说得就是这个理。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见下图:我觉得这句话,是对中老年朋友更确切的说,是针对“眼高手低者”而言的。&这是我在写博间隙中,兴来信手狂草一个条幅。写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之目的,是与同道者共勉。更希望中老年朋友们克服学狂草的畏难心理,唤起学狂草的兴趣。有句话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只要抱着我们是习书中的业余人士心理,那就拿起笔来,跟我一起学狂草。那么学狂草,起步阶段要做哪些准备呢?且看下文。&跟我一起学狂草(二)从古至今,人们惯称书体为“真草隶篆”。其中,对真隶篆三体的定义和划分,概念十分准确而没有疑义。但是,草书却在具体的划分上有些混乱。例如,唐朝书家崔瑗在《草书势》中对草书有过这样的论述:“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竦企鸟跱,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生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纤微要妙,临时从宜。”张怀瓘在《书议》中也有类似的论述:“无籍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这两段话如果形象化点解释,就是说草书相当于绘画中的大写意,而狂草相当于泼墨也。开始,人们将草书简单分为大草和小草。将游走于真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称之为行草。后来,可能是在习书过程中,感到这种对草书的笼统划分,不利于后学者的学习和掌握,则有人提出以草书构成的书体基础来划分。例如,在隶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则称之为“章草”。章草最主要的特点仍是字字独立,虽省掉了蚕头却保留了雁尾。我在以前的博文中,曾说过章草的传世代表作有:皇象《急就篇》;索靖《出师颂》和陆机的《平复帖》等。从书法史来看,专攻章草者,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人获得草圣之殊荣。在真书(楷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称之为“今草”。其开拓者是东汉的张芝,是他创造出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的今草。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草圣。只是后来也写今草的张旭,被冠之以草圣。因其风头盖过了张芝的名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书史上还有张芝这么一位草圣。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这是颜真卿对草书产生和发展的总结和认识,其中“迨乎伯英,尤擅其美”句,指的就是张芝。在没认识怀素之前,他认为张旭的草书是“超绝古今”的。可是见了怀素的草书后,他又说: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其中“忽见师作”句,“师”是当时人们尊称怀素为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见了怀素的作品“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犹如又见到了昔日恩师张旭的风采。所以,此后人们将张旭和怀素并称之草圣。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阐述了章草和今草及代表人物。在章草中从来没有产生过草圣,而在今草中却产生了两位草圣,即张芝和张旭。在书史中,一直以来人们对狂草的定义和认识是十分模糊的。许多人将字形写得狂妄和潦草的作品统称为狂草,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按照构成的书体基础来划分,那么在篆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方可称之为“狂草”。而狂草的创始人,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草圣的“怀素”。&怀素对狂草的定义是:“圆而能转,字字合节,同桑林之舞”。其中“圆而能转”指的就是狂草构成的书体基础是篆书。“字字合节”提出了狂草也要遵循和符合书法自身的法度和规律。现代有些人,创作出一些所谓的狂草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有很多冠之以狂草的作品,细看之下,其实是今草。张旭和怀素,史称为“颠张醉素”,都享有草圣之名。后人都笼统的称他们的作品为狂草代表作。其实,精确的划分应该称张旭的作品是今草的颠峰:而怀素的作品则是狂草的经典。为什么要如此进行精确的划分呢?如果,你是一个热爱习书之人,同时也想习草书的话,就要了解和掌握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区别。这样在临摹的过程,就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例如,你对隶书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写草书时,可临摹《急就篇》、《出师颂》和《平复帖》往章草的方向发展。如果,你有楷书的功底,就可在今草方面下些功夫,可以临摹张旭的一些代表作品。如果,你有篆书的基础,那就在狂草方面下工夫。就可以临摹怀素的《自叙贴》。如果,你什么书体功底都没有,但也想学草书。哈哈,那就跟我一起学狂草。初学书法者,可准备两管毛笔:一枝羊毫,一枝兼毫即可。书写时,一定要站立悬腕,可在报纸和废纸上,任意挥洒。或直线或竖线或弧线,一般要坚持二十个课时左右。直到写字时,手不再哆嗦即可。切记:中老年朋友初学书法时,不要同少年郎一样,在九宫格里写。那样的话,可能练一年后,书写时手还哆嗦。如果,按我这种方法去操练,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就相当于少年郎练字一年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按照我所说得方法,能提高你对习书的兴致,而不至于将兴致夭折于九宫格中。小孩子练字感到枯燥不愿练时,学校有老师,家里有老子的监管。可是,你在家中就老子说了算。兴趣没了,说不练就不练了,谁都拿你没办法。所以,很多中老年朋友练了几天书法,由于还是描红或在九宫格里精心耕耘,大概是勾起了童年练字时的痛苦回忆,以至于再次中断习书之路。按照我说得办法进行练习后,如果有想学狂草的朋友,则可去书店买一本李斯《嶧山碑》帖。其帖特点:横平竖直、挺匀刚健、端庄严谨、方圆合度,很适合初学者者临摹。另外,还要买一本怀素《自叙贴》,这是学狂草的必临之贴。然后,再买一刀十多元钱的毛边纸,以做临摹之用。临摹时的一些办法,我将在以后的博文中,详细介绍。为鼓励朋友们学习狂草的热情,献上我近日所创作的一幅自撰联:这是我用八尺宣,写得一个横幅,释文:雨後斜陽射歸舟。寓意我们这一代的写博者,在有了丰富的阅历和积淀后,在习书的路上也必定有所收获。这是一幅下联,如果有能对出上联之人,且经网友们公认对得好。那么,我可以将此上联书写出来,作为友情大放送(原则上只送一幅)。不知朋友们以为如何?&&跟我一起学狂草(三)&在上篇博文中,我写了“雨后斜阳射归舟”的下联,并向广大博友们征求上联,并许诺:如果经博友们致认为是佳联的话,本人将书写此条幅,作为友情赠送。博文发表后,已有博友们唱和;一:风前坠柳迎来客&&;&二:雷前正电划去凤;三:风戏野露迎朝日。从以上的应对之上联可以看出,几位博友颇有文字功底,对仗也工整。但是,在其寓意和意境上,似乎还有细一步雕琢之处。因为,下联从字面上可以读出,经过风雨后,在晚霞的缝隙中,透出一抹夕阳,照射在收获而归的舟船上。正如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其寓意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有着怎样的经历和磨难,只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必然有所收获。所以,这幅下联看似简单,但是对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会遵守诺言,直到有博友对出令人满意的上联为止。下面,还是继续《跟我一起学狂草》。在上篇博文中,我提到了欲学狂草者,当买《自叙贴》和李斯《峄山碑》作为临摹之用。从我临过多种书体的经验来看,我认为《自叙贴》当属天下第一难临字帖。也许有些人要问:不想学狂草者,也可以临摹《自叙贴》吗?我认为,只要你想学草书,那么就应该先临《自叙贴》。如果,你在临摹此帖后,略有小成,再临其他帖,你就会感到游刃有余。今天我们主要临摹《自叙贴》的第一行,即“懷素家長沙,幼”这几个字。见下图我所写的范例:便于初学者的掌握,我是10元一刀的毛边纸和几元钱一块的“金不换”研墨后所写。虽然感到纸墨确实难尽人意,但是在开始临摹《自叙贴》时,用这样的纸墨还是可以的。哈哈,我是为初学者考虑习书的投入成本。在这几个字中,除了要加深理解狂草中“使转如环”的特点外,还有一些掌握其它一些要点。一是在狂草书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人名、地名和词组间的牵带关系。要养成在书写过程中,将其放在一起考虑的习惯。例如:懷素,長沙这两个词组。二是在这行字中,或者说在一行狂草中,总有一个字,犹如“文眼”一样,是这行字的“魂”。而在这行字中的魂,就是“家”字。见下图:&这个“家”字,是我模仿怀素用一笔写出来的。一般来说,在楷书中的这个“家”字,需要用十笔才能写出来。在今草中,王献之用三笔写出来这个字。其他书法家均用三笔以上才写出这个字。因为其它书体在运笔过程中,至少要有按笔、驻笔和顿笔等技法。所以形成书写习惯后,很难将这个“家”字,一笔书写出来。现在也有一些书家认为临摹《自叙贴》后,将来很难写好大字,甚至流行了很多年的说法,就是认为只有练好碑刻才能写好大字。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也是不太科学的。去年,我的女儿在乔迁之前,求我给她写一个“家”字。我就是拿特大提斗,用一笔书写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家”字,现在挂在女儿家的客厅里。当然,这个条幅属于单字创作。当时,考虑只写这一个字,略显形式和内容均有些单薄。于是在这个条幅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增添了几行小字,即:新居旧宅,皆为“家”和万事兴,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其中的“家”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临摹《自叙贴》的首行字中,要着重对这个“家”字的练习。我在之前说过,狂草构成的书体基础是篆书。具体来说,是以小篆为主兼有金文和石鼓文的成分。见下图:&从这个篆字“家”中,可以看出怀素所书的家字,其中确实有着小篆的构成基础。因此,在临摹《自叙贴》的过程中,也要辅之对《峄山碑》的临摹。三是这行最后的“幼”字。可能有人要问:怀素所写的幼字,为什么中间少了一笔呢?是不是年代久了,中间可能纤细的一笔被磨掉了。我认为,原帖即是如此。因为狂草中,有的字多一笔或少一笔是正常的。这也是狂草的一个特点。在下篇博文中,将详解临摹《自叙贴》第二行的要点。敬请关注。&跟我一起学狂草(四)&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详细了解临摹《自叙贴》第二行的要点。见下图:这是《自叙贴》和第二行和第三行。我之所以写两行,是感觉在视觉上看起令人更舒服一点。请看这两行的释文: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我们着重分析第二行中的“佛”字。这个佛字,由于右边的一竖较长,几乎占据了两个字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还有佛字下面的“经”与“禅”字,也是各自独立,互相之间少了牵丝和关联,这又是为什么?从《自叙贴》产生到现在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人们约定俗成的认为:因其开篇之故,所以用笔严谨,结字平正。关东妙认为:此说虽有道理,却不尽然。起码对一个想掌握狂草规律的人来说,没有多少收益。究其原因,就在于作此评述者,多为书家者流,精极笔法。站在专业的角度,过于专注了技法。或者说是只注重了狂草的形式美,而忽略了狂草的内涵,以及作者自身的情感色彩。怀素本人是佛家弟子,从这个“佛”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佛”的顶礼膜拜。所以,从佛字拉长的一竖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不是作者的任意而为,而是从这个字中,体现出对其敬畏之心。所以,下面的“经”和“禅”两字,也反映出作者内心对其的重视程度。综上所述,我们对《自叙贴》第二行,可以总结出以下要点:一是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狂草也不例外。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往往把“狂草”当成了单纯个人情感宣泄的工具,其结果不是满纸云烟,而是满纸涂鸦,最后成了“孤芳自赏”。二是“狂草当以简净为上”。狂草中牵丝的运用,也要服从于内容表达的需要。三是对句子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字,要赋予自己的感情色彩。四是句中的“佛”与“禅”字,可以创作成单字条幅,所以要多加练习,掌握其精妙。在下篇博文中,将详解《自叙贴》第三行,敬请关注。&跟我一起学狂草(五)&&& 从书法史上来看,如果从实用性和欣赏性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在秦朝李斯之前,例如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及至小篆等,均具有实用性特点。到了书圣王羲之时,书法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了观赏性。到了草圣张旭、怀素的横穿出世,虽然也是书体之一的狂草却完全没有了实用性,而只具有观赏性了。但是,由于时代和科技手段的局限,不像现在有影像资料供人们研究欣赏。所以,人们只看到了狂草形成巅峰和经典的结果。却无法直观这些经典之作的基础是如何构成的。所以,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如何探讨和掌握狂草的基本规律?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和科学的研究课题。同是草圣的张旭和怀素,他们在书法史占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但是,要走进他们,要学习和领略他们的书法技艺,就要研究他们的草书构成的书体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区别出他们书法技艺的不同特点,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途径。在之前博文中,我曾介绍过张旭的草书构成基础是楷书。因此,准确的说张旭草书是今草。而怀素草书的构成基础是篆书,所以怀素的《自叙贴》是狂草的经典之作。也正是如此,我所设的《跟我一起学狂草》,其实就是探讨如何临摹和赏析《自叙贴》。在上篇博文中,主要讲解了《自叙贴》中第二行字的临摹要点。今天主要讲解第三行,见下图:&&& 第三行释文:暇,颇好笔翰。在临贴后可将写好的字,挂起来看。再和原贴比照,当能发现不足时,说明眼力在提高,如果不足之处越来越少,说明技艺在不断提高。在第三句这五个字,我们可以看到“颇好”两个字之间的连接。这种一眼就能看出的连接也称作粗牵丝手法,在草书中称为“粘连”。&还有“笔翰”两个字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用的是细线条,所以称为“细连”。第三行临摹要点:&一是在运用粘连手法即粗牵丝时,要注意线条的弹性和力度。见上图“颇好”两字的连接。二是在运用细连手法即细牵丝时,要注意不要缠绕过多,避免画面有凌乱之感。三是在运用连接手法时,要根据文字需要表达的情意,来合理的安排粗牵丝和细牵丝的运用。还有一点在此说明,第三行和第二行的呼应关系。这是涉及到狂草中的“章法”问题。在以后的博文中,我将逐步讲解狂草中的章法。章法是狂草中最复杂也最难掌握的一门知识。如果把书法中的笔法比作小学生的造句,那么,狂草中的章法就犹如写文章中的谋篇布局了。此处略述一下,即第三行中的每个字都和第二行有着映衬和对应的关系。例如:第一个“暇”字对应第二行的“而事”两字。“颇好”两字则穿插在“佛”的上下空白处,彼此揖让,尽显章法之妙。正是这种行与行之间的呼应,造成一种跳跃般的节奏,给人们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和狂草独有的美感和享受。跟我一起学狂草(六)&我在上几篇博文中,谈到了狂草、今草和章草的书体构成。其目的是想让初学书法者十分明晰的掌握学习草书的门径。有朋友问,我从小学了一段时间楷书,是不是就不能学习狂草了呢?其实不然。因为至唐朝以来,由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大师的正楷书体在书法史上占有至尊的地位,所以一直到现在,人们在初学书时,基本临摹的都是这些书家的楷书字体。从学书狂草的角度来说,有了楷书的功底,不是不能学狂草,但是确实增加了难度。这个难度最初表现在书写速度上。因为楷书与任何一种草书相比,速度都是极慢的一种。因此,在形成了顿笔、驻笔和按笔的楷书书写习惯后,再学狂草,就要改变已经形成的书写习惯。故而,增加了学习狂草的难度。所以,许多行家说,学草书难,学狂草更难。其原因大抵如此。有楷书的功底,学狂草确实有难度,甚至在几代人中也很难出一位狂草大师。但是,当代就出了一位狂草大师的人物。要问是谁?那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从以下几幅“毛体”字范例中,可以从中探寻毛泽东书法艺术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启迪。&这是毛泽东少年时所书写的楷体字这是毛泽东青年时代所书&这是主席建国前所书这是建国后所书这是一九五八年时所书这是一九六三年临摹张旭后所书经本人研究后推论,主席的字体在建国后,也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至一九六一年,二是从一九六一的至晚年。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在两个阶段,“毛体”则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书风。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曾说过:主席是学怀素体的,写得很有气势。从他所言中,可以证实一点,就是建国后,主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临摹怀素的《自叙贴》。1974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访华时,毛泽东还特地赠送给他一本自己喜爱的《怀素自叙帖真迹》。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自叙贴》的喜爱程度。从毛泽东一九五八年所书写的《送瘟神》诗作中,可以看出怀素体在其中的影子。从而也可以分析出,主席确实临摹过《自叙贴》。但是从一九六一年以后,主席的书风又是为之一变。估计主席在一九五八年以后,临摹的是张旭之书。因为在以后主席的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出,主席已将怀素和张旭书体都出神入化的溶入自己书体风格之中,形成又一座书法史上的狂草高峰。从上述的表达中,我主要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学狂草先临摹《自叙贴》,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毛体”字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下面我们开始临摹《自叙贴》第四、第五行字。见下图:&释文: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这两行字的临摹要点:一是注意“然恨”、“未能”、“奇迹”,三组词之间都用了粘连手法,但是长短、粗细极富于变化。二是在连笔过程中,要保持笔锋在点画中间游走,使线条圆润遒劲而富有弹性。三是要注重对没有粘连字词的反复练习。例如:“遠”字。远字练好了,就可以组成远观、远山、远征等词组,就可以进行两个字的条幅创作。见下图:&四是要留意“远”和“迹”两字,同是走之儿部首的不同写法。&跟我一起学狂草(七)在上篇博文中,我曾说学过楷书之人。在形成了顿笔、驻笔和按笔的书写习惯后,再学狂草,就会增加学习难度。因而在之前,我也建议欲学狂草者,可以临摹一段时日的李斯《峄山碑》。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可以改变已经形成的书写习惯,使之线条流畅自然而避免呆滞。另外,还可以为将来自刻图章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对这方面的鉴赏力。正是由于上述之因,也主要是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所以在这两年中,我每日也会临摹一遍《峄山埤》。见下图:&释文:思无邪。这是引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从古至今,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此亦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而我理解为这是孔子对《诗经》富有生命力的一种赞叹。就像我们现在听了原生态的歌曲后,从内心中对其发出的感叹一样。例如,从学院专业出来的一些歌手,在技巧上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可是就是不能拨动你的心弦。什么原因?就是雕琢的东西越多,越不能打动人心。之所以写下这个条幅,仅是自勉或自娱性情而已。下面我们临摹《自叙贴》第六、第七行。见下图:&释文: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首行“见”字,和当今的简化字,别无二致。在此说明。当今所用的一些简化字,就是从草书中借鉴的。此两行字的临摹要点:一是狂草中的“横平竖直”与楷书不同,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平和直”。二是此两行字的弧线较多,如果没有直线和斜线破之,则会产生飘浮不定,软而无骨的感觉。要仔细揣摩“遂”字及“擔”中,直线和竖线的运用。例如,“浅”字曲中有直;“遂”字曲线为主;“擔”字直线居多。三是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要注重细竖线的掌握和运用。尤其是曾练过“颜”体字的人,更要关注这一点。因为颜体字的基本特点是“横细竖粗”。四是要注意“字”的大小变化。例如,“上”字的大小,尚不及“遂”字的三分之一。作者就是通过线条直与曲,字形大与小,落笔轻与重的对比,从而使写出的字产生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以美感。跟我一起学狂草(八)近日,有许多朋友问我:没有行书、楷书功底的人,可以不可以学狂草。在此,关东妙公开回答:可以。也有人问:在各种书体中,狂草是最难学的,你为什么说可以呢?且听我陈述“可以”的原由。我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从小就学过唐诗,可是有多少人学唐诗后,就会梦想成为一个诗人呢?当然也有人通过吟咏唐诗三百首后,也学会了吟诗作赋。在学过唐诗的人群中,成为诗人绝不是大多数,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而要成为诗仙、诗圣之人,从唐至今也是屈指可数。从学唐诗来看,很少有人想成为诗仙、诗圣或诗人的。那么,为什么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唐诗呢?我想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继而达到陶冶情操,积淀提升文艺鉴赏力之目的。在全社会每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后,进而才能提高全社会的生活质量。其实,学狂草也是如此。我们学狂草,不一定要成为张旭、怀素那样的草圣,甚至可能也成不了书法家。但是,在学狂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对一些书法作品的鉴赏力。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增添自己生活中的雅趣。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在学狂草过程中,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临摹阶段,主要临摹名家之贴。第二阶段是创作阶段,关于创作方面的问题,我们在临摹完《自叙贴》后再讲。也有朋友问,学狂草为什么要先临摹《自叙贴》呢?我建议学狂草的朋友,先要临摹《自叙贴》的原因,就犹如学唐诗先背诵李白的诗一样。从书法史来看,一些大家,如文征明、董其昌、毛泽东、启功等人都临摹过《自叙贴》。这就好像从小学下象棋一样,如果你起步是和大师学的,就和通称“臭棋”学棋的结果不一样。例如,有一本清代出版的《草字汇》,如果照此辨别草字之形尚可,但按此书学草,就会变得俗不可耐。我曾说过《自叙贴》是天下第一难临之贴。原因是临摹此帖后,再临他人之贴,都会给人一种驾轻就熟之感。徐悲鸿曾说过怀素是自唐以来狂草第一人。可是,当时说这话时,时人特别崇尚金石之气。加之当时他聘用齐白石出任艺校教员一事,遭到一些达官贵人及业界内大小“权威”们的反对。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徐悲鸿只好撂挑子走人了。别说他对怀素的评价无人理睬,就是他的绘画专业在当时的北平都没法维持下去。可是,如今当年那些贬低攻击徐悲鸿和齐白石的“权贵”们,他们的作品在哪儿呢?而徐齐二人的作品才真是千金难求了。在陈述了临摹《自叙贴》的重要性后,现在我们开始临摹其中的第八行和第九行。见下图:&释文:國謁見當代名公&错综其事&遺此两行字和临摹要点:一是要关注第一个&“國”&字的写法。“国”是繁体字,外形是个方框。而怀素将其处理成了圆形。在此贴中还有“目”、“固”字等都是外形为方框的字。如果将“国”字临摹好了,那以后再临外形为方框的字,就比较容易了。临这个国字时,先从右边的圆框写起。见下图:&然后,最后一笔补上左边的竖弧线。这也是草书不同与楷书的特点之一,一些字可以不按习惯性的笔划书写顺序。二是要关注“谒见当”三字的连接手法。这和之前讲的用粗细牵丝粘连的手法不同。这三字的连接靠得是“见”字的笔划上伸和下延。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在作品中出现过多的牵丝,给人以零乱之感。同时,如果在既定范围内,给相同的字数以更广阔的空间。便可使作品产生疏朗旷达之意境。三是这两行字,基本上都是“字字合节”的标准写法,不难辨识。因而要多加练习,增强今后辨别草书字体的能力。四是第八行最后一字“公”。此字体小不说,如果不和上一字“名”所关联的话,单独拿出这个字,可能很难将其准确的读出来。这里要说明,正是因为“名公”这两个字是一个词组,所以作者才可以这样写。也正是如此,所以也才写得这么小。小之原因为何?因为把“公”字挪到下一行,就将“名公”拆开了。再有,也是“谒见当代名公”这句话的“句读”需要。五是最后一字“遗”,值得关注。这个字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贵”字,一个是“走之儿”。我们要注意的是“贵”字的写法。基本上在草书中,“贵”字都这么写,这也是草书中的规范写法。&跟我一起学狂草(九)&关东妙认为学狂草,也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要靠一个“练”字;二靠一个“学”字。练字不用多谈,必是日积月累之功,别无他途。而一个“学”字,却囊括许多内容。例如,揣摩各种古贴是学,看今人各种书展也是学。而今天关东妙在此所说的“学”,是专门针对欲学狂草之人所言。那就是初学狂草之人,除了进行临摹《自叙贴》的实践外,还要进一步钻研有关狂草方面的理论。因为,当今书坛有些人忽视书法理论的探索,缺少书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最终结果只能成为一个写手或是写匠。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注意。有关草书理论方面的书籍,前贤们的著述颇丰。而在此,关东妙则首推初唐书法大家孙过庭的《书谱》。《书谱》被尊崇为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历代都予以很高评价。清人朱履贞曾说:“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在《书谱》中,孙过庭提出“篆尚宛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使”的精辟论述。再看下面这段:“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这是他将“真、草”这两种书体放在一起而进行对比的论述。其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这句话十分精确的道出了“真书与草书”间的本质区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句话中,反复提到了“使转”这个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在草书中是如何展示出来的呢?在今天临摹《自叙贴》第十、十一行的过程中,将详解“使转”之意。见下图:&释文: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临摹要点:一是文中出现叠字,例如“往往”后一字可用两个“墨点”代替。二是“往往遇之”四字与上面的字,不在一个中轴线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应是在一句话之后。不可将一句话,一个词在中间用这种方式断开。如果运用了这种方式,则可表达出一种节奏,来表示语气的转换。三是注意“胸”字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草书中称为位置“挪移”。就是在书写过程中,将字的部首进行位置上的改变,使之成为另一种形态。这多是为了满足章法的需要,但不能轻易运用此法。因为,这种手法还要遵从“约定俗成”的规则。这类字还有“群”、“峰”等。四是要借鉴“使转”在狂草中的运用。可能有人要问什么是“使转”呢?对此,孙过庭则这样解释:“使,谓纵横牵制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他又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从狂草的形成来看,必然要运用使转笔法而形成“钩环盘纡”的形态。或者可以这样理解,“提按和使转”是真书和草书在笔法运用上的根本区别。怀素曾对狂草下过定义,即“圆而能转,字字合节,同桑林之舞。”也就是说通过“使转”笔法的运用,才能使狂草中的线条产生一种生命的律动。而现代书家往往在书写狂草时,忽略了“使转”笔法的运用,其作品往往给人以行气不畅之感。为什么关东妙提倡学狂草之人要首临《自叙贴》呢?就是因为怀素不仅是草圣,而且也是运用&“使转”笔法的典范。从这两行字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这一点。&跟我一起学狂草(十)我们都知道王羲之是“书圣”。王羲之为什么是书圣呢?是因为他字写得好。可是要问王羲之的字,好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成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就好像游览一处山水,同样的景色,却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于王羲之为什么能成为书圣,也会产生不同的解答。王羲之为什么能成为书圣?不仅是他权重位尊,后人尊称其为王右军。更因他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的书体超然绝伦,而且文采隽秀飞扬,“文”与“书”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然后世人为之景仰,称之为世之瑰宝。然而,正是由于“兰亭序”名气之大,却掩盖了王羲之在书法理论方面的建树。我认为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圣,就是因为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王羲之关于书法理论的论述颇多,其中闻名于世的有《笔势论》、《自论书》、《书论》、《用笔赋》等。下面是《笔势论》全文: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或变体处多,罕臻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悬针垂露之踪,难为体制;扬波腾气之势,足可迷人。故辨其所所由,堪愈膏肓之疾。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笔论,可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笔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诸规矩,存其要略,以为斯论。初成之时,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吾诈云失矣,盖自秘之甚,不苟传也。创临章第一夫低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飏笔者吉凶也,也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者斩斫也,放纵者快利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启心章第二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乃钟繇弟子)。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竖,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趯,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伏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基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浮沈,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视形章第三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今古。智者荣身益世,方怀浸润之深;愚者不俟佳谈,如暗尘之视锦。生而知者发愤,学而悟者忘餐。此乃妙中增妙,新中更新。金书锦字,本领为先,尽说安危,务以平稳为本。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横则正,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若春笋之抽寒谷。说点章第四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处戈章第五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开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处其戈意,妙理难穷。放似弓张箭发,收似虎斗龙跃,直如临谷之劲松,曲类悬钩之钓水。崚嶒切于云汉,倒载陨于山崖。天门腾而地户跃,四海谧而五岳封;玉烛明而日月蔽,绣彩乱而锦纹翻。健壮章第六夫以屈脚之法,弯弯如角弓之张,鸟焉为乌之类是也。立人之法,如鸟之在柱首,彳亻之类是也。腕脚之法,如壮士之屈臂,凤飞凡气之例是也。急引急牵,如云中之掣电,日月目因之例是也。腕脚挑斡,上捺下捻,终始转折,悉令和韵,勿使蜂腰鹤膝。放纵宜存气力,视笔取势。行中廓落,如勇士伸钩,方刚对敌,麒麟斗角,虎凑龙牙,筋节拿拳,勇身精健,放法如此,书进有功也。牵引深妙,皎在目前,发动精神,提撕志意,挑剔精思,秘不可传。夫作右边折角,疾牵下微开,左畔斡转,令取登对,勿使腰中伤慢。视笔取势,直截向下,趣义常存,无不醒悟。教悟章第七凡字处其中画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复宜粗于左畔,横贵乎纤,竖贵乎粗。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锋,展转翻笔之处,即宜察而用之。观形章第八夫临文用笔之法,复有数势,并悉不同。或有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参乎妙理,察其径趣。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蹙笔者将,蹙即捺角也;将谓劣尽也。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厥谓其美也,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尽为其著而后反笔&抽之。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叠笔者时劣,缓不宜垂。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打笔者广度。打广而就狭,广谓快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开要章第九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铦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作ノ字不宜迟,乀不宜缓,而脚尖不宜赊,腹不宜促,又不宜斜角,不宜峻,不用作其棱角。二字合体,并不宜阔,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节制章第十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是头轻尾重,不相胜任。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枝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察论章第十一临书安贴之方,至妙无穷。或有回鸾返鹊之饰,变体则于行中;或有生成临谷之戈,放龙笺于纸上。彻笔则峰烟云起,如万剑之相成;落纸则碑盾施张,蹙踏江波之锦。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吾务斯道,废寝忘餐,悬历岁年,乃今稍称矣。譬成章第十二凡学书之道,有多种焉。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若拟目前要急之用,厥理难成,但取形质快健,手腕轻便,方圆大小各不相犯。莫以字小易,而忙行笔势;莫以字大难,而慢展毫头。如是则筋骨不等,生死相混。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国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予《乐毅论》一本,书为家宝,学此得成,自外咸就,勿以难学而自惰焉。从第一段文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在摇曳的烛光下,用手中之笔,向爱子倾注自己的慈爱之心。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几个儿子都成了当时的著名书家。但因其子王献之的名声几乎和父亲齐名,被世人称之为“二王”。所以,他的兄弟们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就被人们淡忘了。从这方面来说,王羲之也可称之一代成功的教育家。从第一段文字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有趣信息。那就是在古时,凡是有关书法理论的著作都是秘不示人的。王羲之也不例外,他明明写好了《笔势论》并写了范本《乐毅论》,可是当同学张伯英向其借阅时,他却诈称丢失了。我在此着重说明这一点的用意,就是想说明,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比之古人真是太幸福了。想学书,到书店各种法帖都有。甚至足不出户,只要轻点鼠标,各种字帖,相关著述,还有今人墨迹便会立马出现在你的面前。可是世上有些事,就是有点怪。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可是有些人却不珍惜。真应了那话,叫作“买,不如借;借,不如偷。”所以,在书店里,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书被人“剖心破肚”了。在上一篇博文中,我讲到了“使转”一词,在书法中的重要意义,因为“使转”是书法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技法。孙过庭对此解释说:“使,谓纵横牵制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他将“使转”分开论述的。其一是指“横与竖”在真书构成中的掌握和运用;其二指“钩环盘纡”类的曲线是如何构成草书的。以往,人们往往误认为“使转”仅仅是草书构成的技法。其实,认真看了王羲之的“笔势论”后,我们从中了解到王羲之已将这一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中。甚至从他的真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技法的高明运用。王羲之在书法实践中,用理论做指导,同时赋于自己一种不竭的创新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下面我们临摹《自叙贴》的第十二、十三行。见下图:&释文:無疑滯&魚牋绢素&多所塵临摹要点:一是要着重对首行“無疑”两字的练习,这个“無”字是繁体字,十二划。可是怀素仅用了两笔。关键的是“無”字中横和“疑”字中的竖,起到筋和骨的作用,使转动的曲线如环,但却不圆滑。二是“滞”字中的一竖,此竖极细。学过楷书之人,尤其是学过颜体的人,往往竖线写得比较粗。这在狂草创作中,尤其是在一幅多字的作品中,一写要注意竖细线的运用。如果,一味的运用粗竖线,就会使作品变得呆板或过于庄重而不生动。三是“魚”字上面,少了一笔,这在草书中是允许的,而且怀素所写的这个鱼字,也是草书中十分规范的写法。四是关注“绢素”两字之间的连接方法。“绢字“的最后部首是个“月”,一般都是在中间用两个圆弧线来连接,而怀素只用了一个圆弧线来连接,这是一种超出了常规的手法,所以需要加以注意。五是最后三字“多所塵”中点画的运用。一般来说,狂草中情性使然,所以不计点画的技巧和运用。从这三个字中,可以看出,怀素的点画之功,确实是非常人所能为。注:在网上所下载的“笔势论”中,都将第六章中的“上捺下捻”句删掉了。究其原因是其中的这个“捻”字是异体字。在原著中是这个字是“扌”旁加个“然”字,这个字在电脑中打不出来,所以在网上我所见到的“笔势论”,都将这一句删掉了。还有第二章中的“每作一趯”中的趯字用五笔打不出来,所以这一句也被删掉了。在此,我一并将其补齐了。这仅仅是一俩个字,或是一俩句话,看起来也微不足道。但从做学问的角度来说,与先贤相比,我们是不是缺乏一种认真的态度呢?&&&跟我一起學狂草(十一)&&在学书法过程中,肯定要经过临摹和创作的过程。有关书法创作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讲。今天再细讲一下临摹。从古至今,临摹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描红。我们在书店就可以买到印有红色空心字体的字贴,然后用毛笔将其填写即可。少年儿童在初学书法时,常用此法。二是双钩。用透明纸将字帖上的字形的轮廓用线条钩勒成空心字,然后填写。三是单钩。用透明纸将字帖上的字画用笔钩出中锋线,然后再依线描写。四是仿影。用不渗墨的透明纸覆盖字帖上,然后描写。这几种方法,重点是要从临摹过程中理解字的结构、位置、笔画形状,以及理解名家如何处理点画之间的联系和相关笔法的运用。除了这几种方法外,还有对临、背临和意临。对临,是最常见的临贴方法。我认为也是中老年人初学书法者最宜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字帖放在书桌上或拿在手上,初临时基本上是看一眼写一笔,临摹数遍后,可以看一眼写一字或一行字。我的经验是将临写后的“习作”挂在墙上,然后与原帖对照。这样可以更明显对照出与原帖不足的地方,有利于进一步改进。为什么我主张中老年初学书法者采用对临之法呢?因为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越来越差,可是理解力却越来越增强了。这样在临帖过程中,不是机械的理解这个字必须这么写,而是要弄清为什么要这么写。因为有了很强的理解力,才能读出原帖中的结构、笔法、笔势和笔意等字面后的深层东西。这样就会缩短临摹的时间,加快“入帖”的时间。初唐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意思是说,观察原帖崇尚精确,临摹原帖贵在相似。我一直主张,在初学书法的临摹阶段,一定要做到相似这一点。切莫以“贵在神似”为借口,忽略对临摹重要性的认识。因为“贵在神似”是“出帖”及创作过程所所追求的目标,不能将其与“入帖”阶段混同在一起。在明末清初,有一位书法大家王铎,他临帖了三十多年。在他已成为大家后,向他索字者几乎天天都有。可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临摹的重要性。背临方法,我觉得只是对原帖临摹的熟练程度而已。而意临方法,不是指一般人而言的。我觉得只有当代的名家或大家才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可以显示出与众不同之处。初学书法者,切勿采用此法。下面我们临摹怀素《自叙贴》第十四、十五行。《自叙贴》原帖临摹范例释文: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 顏刑部临摹要点:一是右行的第一个“點”字是繁体字,而右行的“为”字,也是繁体字,可是怀素在狂草的书写过程中,却将其简化了,与现在的简化字相同。二是要关注带有牵丝的字组和不带牵丝词组间的差别。例如,右行有三处牵丝,而左边却一处也没有,从字的大小来看,右行八个字,左行四个字,两行字相差如此之大,这是为什么?从左右两行字迹中,可以看出第行中各有一个名词。右行中的“士大夫”是泛指,所以怀素将这一行字处理得相对很小。而左行中的“颜刑部”专指颜真卿。因怀素与颜真卿是忘年交,而且在内心中怀素对颜真卿十分敬重。所以,他有意的将左行字处理得比右行字大一倍,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敬重之意。将个人的情感和喜好通过运用字体大小和牵丝连带等技法,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是要关注左行最后两个字“刑部”的技法。这两个字的曲线用了狂草最常用的运笔方法即“平转”。所谓平转就是执笔以中锋在纸面上,做圆弧形平移。运用平转技法写出的线条圆润均齐而赋有弹性。从书体上看,小篆全用此法。其它书体部分采用此法。在书法史上,怀素的《自叙贴》是运用“平转”技法的典范。跟我一起学狂草(十二)&&杜甫有诗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大概是从那时起,人们对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体便冠以“颜筋柳骨”之称。在书法界为何有“瘦硬”一说,估计是与“墨猪”相对应。此说出自东晋卫夫人《笔阵图》:“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其意是说,臃肿而乏筋骨的字,称之为“墨猪”。正像大多数人学书之始,首选“颜柳”之体临习。所以,对于首学狂草之人,关东妙首推临摹怀素《自叙贴》。因为一千多年以来,《自叙贴》始终是狂草第一精品,至今无出其右。《自叙贴》共126行,总计702字。笔法瘦劲优美;章法大开大阖;风格雄浑豪纵。虽然怀素狂草速度独步天下,但却字字符合草书的书写规范。也正是如此,《自叙贴》堪为学习狂草的最佳法帖。再有,《自叙贴》笔法多为中锋。在书写过程中,能熟练的运用中锋,是避免成为“墨猪”的最有效方法。下面我们临摹《自叙贴》第十六行、十七行。见下图:&《自叙贴》原帖&临摹范例&释文: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辨临摹要点:一是在这两行字迹中,共有五处运用了牵丝笔法,细观之,则是词组才用牵丝,这是怀素常用的手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二是注意右行中的“家”和左行中的“笔”字。这两个字都在以前的临摹中出现过。见下图:&&&& 这两字先后出现过,但是却不尽相同。“家”字一个是二笔书,一个是一笔书。“笔”字的区别,一是上面两点相连或不连;二是竖线条的运用不同。因为在狂草中,最忌讳千字一面。三是在临摹过程中,可增加一些提起兴趣的方法。例如,可用羊毫笔将字体放大描写,犹如条幅。可以自我欣赏,自得其乐。&四是右行中的“流”与左行中的“水”字,都是狂草中的规范写法,要加强练习,增强辨别草书的眼力。五是运用拆分组合的方式进行临摹。例如,将“流”与“水”字,组合成“流水”或“水流”进行练习。见下图:&增强临摹的兴趣点,也许会成为你能坚持的动力之一。&跟我一起学狂草(十三)&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所为妙矣。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露,直须涵泳一出于自然。如草书尤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之气。时参出之,斯为妙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方与圆,用在真书与草书字体中。真书贵方,草书贵圆。但在真书中加点圆,在草书中参之以方,就可以得到奇妙的效果。然而,这些方圆曲直,不可强拗显露,要出于自然。例如,在草书中尤忌横直分明,如果横直多,那么写出的字,就像堆在一起的柴禾,或捆成一束的芦苇,而没有了潇洒飘逸的气势,但是,偶尔有横直分明的出现,也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这是南宋词人姜夔在其所著《续书谱》中的一段话。这本书是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学术专著。此书名虽是《续书谱》,但却不是孙过庭《书谱》之续。全书分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下面我们临摹《自叙贴》第十八、十九行。见下图:《自叙贴》原帖关东妙临摹释文: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勳郎盧象小宗临摹要点:一是要注意在这两行字中,有“许、书、勋、卢”四个繁体字。现在学习狂草,要先学习繁体字。这对于从小学习简体字的年轻人来说,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我觉得除了鼓励中老年人学习书法外,更希望书法也从娃娃抓起。不然,再过二十年,恐怕书法事业将出现断代现象。二是学狂草要先学辨形,这也是古往今来的一种共识。在右边的这行字中有“许”和“行”字,这俩个字的左边偏旁不一样,但是在狂草书写过程中,却十分相似。三是“草书尤忌横直分明”,此言不谬也。见右行的“许、在、末、尚、书”这几个字的竖划,都是由右上起笔斜至左下,并略带有弧度。但是见右行“在”及左行“勳”字,下面的横划,历来被有些书家诟病,认为这是败笔。可是关东妙认为此俩字犹如《续书谱》中所言:横直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之气。时参出之,斯为妙矣。所以,这两字横线的处理,是“时参出之”,而达到的一种“斯为妙矣”的效果。四是这两行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常用字,应多加练习,为将来的“出帖”作好准备。尤其是要对左行中“象”字的练习。见下图:以前,我们以临摹中,重点练习了“家”字的两种写法。今天在着重练习“象”字过程中,可以悟出对同一个字或部首相同的字,在狂草中有着相近却又不竟相同的写法。五是两行字中的“尚書司勳郎盧象小宗伯”句,是古代的一个官衔。所以,怀素对其处理的几乎是一笔相连到底。这反映了作者的一种情绪和态度。从之前我们临摹的“颜刑部”三字,两相对比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跟我一起学狂草(十四)在中国书法史上,有许多关于书法理论的典籍。但有关“狂草”的专论却甚少。一般书籍中有关草书的论述,论及的多是行草和章草。在南宋词人姜夔所著《续书谱》中,也有关于草书方面的论述。“大凡学草书,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章草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然后仿王右军,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颠带,反为新奇。”在这段话中,他所说的草书,指的是行草和章草。但是其中“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颠带,反为新奇”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欲学狂草之人却大有裨益。那么,在草书中如何正确使用连绵、游丝、引带这些笔法呢?姜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日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规矩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他在这段话中,指出“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即草书中相连的特点,也指出了用笔轻重有所区别的现象。但是,关东妙认为却没有指出草书中相连的基本规律。那么,在狂草中相连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我会在下篇博文中详解。今天我们临摹《自叙贴》第二十、二十一行。见下图:&《自叙贴》原帖&关东妙临摹释文:伯張正言曾為歌詩&故敘之曰临摹要点:一是这两行字基本上都是常用字,所以要多加练习。而且这两行字,写得比较规范,较易辨认。二是右行下面的“为”字,和现在的简体字完全一样,所以说有些简体字是从草书中简化而来,由此可略见一斑。见下图“为”字,在真书、行书、草书中不同的写法。&三是在这两字中,竟有七处牵丝相连,给人以目不暇接的跳跃感。四是左行中的“故”字,部首“古”下面的“口”几乎处理成了圆形,但却和其它字浑然成为一体。怀素这种高超的技艺令人折服,这种创新意识值得我们学习。跟我一起学狂草(十五)在上篇博文中,我提出了在狂草中如何正确使用连绵、游丝、引带这些笔法的问题。那么,在草书中是不是字字属连而不断,就是狂草呢?其实不是。如果不遵循其法度而随意运用这些相连的笔法,那其实是狂草中的一种“病态”。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探索狂草中如何相连的问题,试图从中摸索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姜夔在《续书谱》中就讲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在草书中相连之法“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那么,他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很有道理。因为他说出了草书中如何相连的规律之一。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书家都在实践中,运用和掌握着这一规律。但是,一些书家在实践中却忽略了在狂草中如何相连的另外两个规律。我们知道: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何只有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书法艺术呢?就是因为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在学草书的过程中,我们重视的是辨形,这也确实是学草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草之人要了解狂草每个汉字的左右、上下及半包围等机构,与真书相比有何不同。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在汉字的“音义”方面下功夫。古时的孩童从蒙学起,便学会了背诵和吟诵。当今真正会吟诵之人已经不多也。记得当年首次听到我们中文系一位老教授吟诵《醉翁亭记》时,那种心灵的震颤与感叹,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遗憾的是当时我没有录音机将老教授的吟诵录下来,其实也是当时我在思想意识上也没有认识到吟诵的重要性。现在想一想,真是追悔莫及。为什么我强调吟诵的重要性呢?因为在狂草中,表现出汉字之“音”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律。纵观现在的一些学狂草之人,往往都缺乏吟诵的基本功,所以在其作品中也就没有狂草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吟诵之法,在书写一篇古文或一首诗词时,根据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在运笔过程中,用轻重、浓淡、大小、疏密、疾徐、飞白等技法来表现出汉字中的韵律美。这就犹如一个歌手,尽管嗓子很好,如果扯脖子一嗓子吼到底,也不会打动人心一样,狂草亦是如此。写好狂草的另一个规律就是“义”。这个“义”,不仅仅要掌握单个汉字的释义。在狂草中更要了解词组和句子的释义和寓意。这也应该成为狂草中相连的基本规律之一。现在的一些书家在狂草技法上,已经练到了“疱丁解牛”的份上了。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笔划和线条,而忽略了更要表达出的“义”。其结果不仅是孤芳自赏,同时在狂草中也很难达到更高的境界。例如,狂草与真书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速度的区分。故而狂草与真书相比,常常有减少笔划和省略部首的现象,如果没有“义”为根据,那么这种省略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人们就不知书家所云,如果没有了与读者间的互动,那么一件书法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此不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见下图:&这是草圣张旭《古诗四帖》中的一段文字。释文:北阙临丹水。最下面的这个“水”字,见下图:&如果单独拿出来,我们就很认出这是一个水字,但是在“北阙临丹水”这个特定的语境中,我们就会很容易辨别出这是一个“水”字。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不仅可以省略一些字的笔划,也可以成为狂草中相连的依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狂草中相连的规律有三:一是根据“其形”相连;二是根据“其音”相连;三是根据“其义”相连。下面我们临摹怀素《自叙贴》第二十二、二十三行,见下图:&《自叙贴》原贴&关东妙临摹释文: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这段释文不难理解,可是有的读者初读此段时,可能会感到怀素怎么可以在《自叙贴》中自吹自擂呢?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博文中,有过解释。其实这一段话是怀素引用颜真卿的原话而已。临摹要点:要点之一:在此两行字中,有“開懷氣”几个繁体字,只有掌握了繁体字,才能体味到古代大家们在书写过程中的创造性。其中,要关注和多加练习右行首字“開”的写法。这个开字上面的门字框,在狂草中都是用一个圆弧形来代替。要点之二:要加强对这两行字的练习,因为这几个字基本上都是常用字。同时,要掌握“開中氣”几个字中的细竖线运用。要点之三:关注左行最后&“通”字的走之底写法,这是狂草中对走之底最简洁最基本的写法。要点之四:左行“英氣”二字,其中断笔颇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僧中之英”是一句话,在“英”字处,有着明显的语气停顿。所以,怀素在此处用了多处断笔,形成笔速明显减缓,而造成一种类似器乐合奏中鼓点的效果。观此处,令人感到书法虽是无声之艺术,却仿佛耳边响起了节奏分明的乐曲。每每临《自叙贴》时,心中常常由衷感慨:草圣就是草圣,真是令人叹服观止矣!跟我一起学狂草(十六)也许每位书法爱好者都会对汉字的产生发生兴趣,关东妙亦如此。因有许多书家都在临摹甲骨文,故而有些人将其认为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其实,不然。细究起来,令人感到甲骨文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文字。所以,有专家推测在甲骨文之前,还应有着刻划符号。借用西方学者的观点“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换言之,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可是同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为什么东西方的“符号”却截然不同呢?我认为是思维模式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就是在创造汉字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是在一种观念或是在一种有意识的思维下,创造出世上独特的汉字。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而进行的创作汉字实践。那么,指导创作汉字的理论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易经》。《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因为《易经》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武术、数术、建筑、哲学、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汉字也是在《易经》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与其他门类相比,虽然都以阴阳变化之学作为理论指导,但是汉字的产生却受到易经的直接影响。例如,易经中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维,组成八个卦象符号,并用这八个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64卦384爻。但是这个卦象符号恰恰成了汉字最先创造出的汉字。例如,“一二三”这几个汉字,现在仍然是常用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财主的家少爷,在听了先生所教“一二三”之后,立即高兴的说,我会了。再加上一横就是“四”,如果写上一万个“横”,就念“万”字啦!谁听完都会认为这是个笑话。但是,其中所说的四横,在毛公鼎、大盂鼎这些铭文中,确实多次出现,而且确实也念作“四”。其实,我们从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推测出人类早期的进化现象。可以推测当时的古人,将横线形成的字刻在兽骨上时,感到没有竖线刻得容易。当竖线和横线组合形成了最初的一批汉字。在现在的汉字中,还存有大量的最初创造出的汉字。可以说,汉字是真正能够反映出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活化石。估计是我们的先人们在掌握了制陶技术后,因为在陶土上刻划曲线较之兽骨上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自横线和竖线之后,又增加了曲线,形成了现在人们所说的“横竖撇捺折”。现在所用的五笔输入法,就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产生的。在易经的基础上,古人创造出阴阳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在音乐上创造出五音,则是宫商角徵羽。现在有人自谦自己唱歌不好,常说五音不全。其来源就出自此处。现在汉语的语调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来标注,其实古代还有入声字。在一些方言中,还存有这样的发音。这说明汉语的语调,也是“五声”的。不了解这一点,对于学习古文,会带来很大的难度和产生歧义。在绘画上,色彩有五色之别;在书法上,墨色有焦浓重淡清之分。综上所述,可能有人要问,这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有什么作用吗?关东妙认为不仅有用,而且十分重要。例如,可以澄清一些模糊的观念。以前常听人说,“书画同源”。这种说法,产生于汉字是象形文字的理念。可是在汉字中,象形字其实是极其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从来不认为能写得一手好字就能画得好画,或画得好的人也能写得一手好字。其实,还是“术业有专攻”的说法,站得往脚。同时,在临摹和读贴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汉字虽然被称作“方块字”,可是均有着“内圆外方”的特点。还有在运笔和浸墨的过程中,均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法则。再有,就是对于书家在创造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缩短彷徨和困惑的时间。例如,古人所说的“计白当黑”的问题,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很难弄清这个问题在章法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对于这个话题,我以后会在讲述章法过程中,详加阐述。下面还是临摹怀素《自叙贴》第二十四、二十五行。见下图:《自叙贴》原贴关东妙临摹释文:疎&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临摹要点:要点之一:要掌握“疏、灵、畅、圣、积”这几个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区别,并熟练的掌握其写法。要点之二:要注意右行中繁体“靈”字的写法,如果这个字少写了最底下的一笔,就成了繁体的“雲”字。还有左行最下面的“有”字,这也是在狂草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写法。要点之三:怀素在这两行字的牵丝运用中,采用了“内引外连”手法,值得借鉴。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行字中,多处出现弧线,尤其是右行最下面的“暢”字,几乎成了圆形,可是在这两行字中,又有五条弹力十足的竖线做支撑,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婉转流畅,而不是圆滑无骨。要点之四:在这两行的十一个字中,有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按说,这一点也不奇怪。可是令人惊奇的是,怀素在书写过程中,有意拉开了这些左右结构字间的距离,有意识的在字中营造出一个较大的空间。这似乎违背了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但是在《自叙贴》中,却产生了一种节奏舒缓的韵律感。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此言不谬矣。&跟我一起学狂草(十七)&清代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他又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可能是自这一段话问世后,现在人们惯用“境界”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或所达到的水平。也有人在此基础上,对文学之境界又细致的划分成三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被认为是第三重。从几段话中,令人觉得理解“境界”只能凭感觉了。对此解释透彻明了之人,当属书画大师黄宾虹。黄老先生曾论“书画”也有三重境界:一重是初看觉不好,再看还是不好的;二重是初看好,再看不好的;三重是初看不好,再看好,越看越好的。黄老先生的这段话,更多的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所言。这就好像青年人“搞对象”,&初看觉不好,再看还是不好的;那估计男方看女方是恐龙,女方看男方是青蛙。“初看好,再看不好的。”可能是初看有眼缘,相处一段后,因某些原因而分手。“初看不好,再看好,越看越好的。”我觉得此处可以改一个字,即初看好,再看好,越看越好。这才可能共同携手走进幸福人生的完美旅程。看了这段话,我觉得和我们学书法过程中的选帖相似。进了书店,几百种的字帖任我们挑选。那只有选那“初看好,再看好,越看越好”的字帖才行,这样才能越临越高兴,才能坚持临下去。我觉得在学书过程中,也有三个阶段。即入帖、出帖和确立个人风格的三个阶段。因每个阶段对书法的体悟均有所不同,所以要学习和掌握的侧重点,也必然是不同的。例如,在入帖阶段,要求做到形似。在出帖阶段要做到神似。如果,在入帖阶段做不到形似。那神似就成了一种借口,也就达不到入帖之目的。在进入到了确立个人作品风格的阶段,再探讨所谓的意境和境界问题,可能才会真正领悟先贤和大师们的一些高谈阔论。下面我们临摹怀素《自叙贴》第二十六、二十七行,见下图:&《自叙贴》原帖&关东妙临摹释文: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故吏临摹要点:要点之一:此段释文中,有“歲時嶺間”几个繁体字,要注意和简体字的差别。其中,“时”字的写法和简体字没有区别。因“歲”字在书法中常用,所以要加强对岁字的练习。见下图:&这是“歲”字几种不同的写法。要点之二:许多专家分析《自叙贴》几乎是笔笔中锋,故而是用狼毫笔写出来。所以,临摹《自叙贴》当用狼毫笔。对此,关东妙有不同见解。我认为,在临摹《自叙贴》时,可用兼毫和羊毫笔。上面的临摹,就是用羊毫笔所写的。因《自叙贴》中的字体较小,笔划较细,书写成大字后,给人只有“骨感”而无“美感”。但是,我为什么建议学狂草者,要先临摹《自叙贴》呢?恰恰是因为在书法中,“有骨添肉者易”而“肉多者添骨难”。&所以,我建议在临摹《自叙贴》时,也要用羊毫笔临摹,为将来出帖作好充足的准备。要点之三:利用字形大小的变化,造成作品中节奏不同,这是作者常用的技法之一。要点之四:这两行字中的上下结构字,如“歲、著”字写得极为舒展,与上两行左右结构并拉大空间的字,形成遥相呼应的关系。更令人叫绝的是这两行字的“行轴线”均明显的向右摆动,与前两行舒缓的节奏相比,犹如乍起号角之声,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昂扬向前之感。跟我一起学狂草(十八)在清嘉庆年间有一位书法家,提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因为此公及一介布衣之士。其自号闲云,可见是一闲云野鹤之人。虽然距他生活的年代至今才二百多年,可是却无人能准确说出他生于何年,死于何月。但是,这位身份低微的闲云野鹤之人,在书法史上,却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就是朱履贞。因为,他所著的《书学捷要》一书,被人誉为:“发前贤秘奥,为后学津梁。”关东妙认真拜读此书后,感觉此言不虚矣。例如,在书中他提出学习书法有“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下面我们看一看朱履贞对这“六要”在书中是如何详解的。书有六要:一气质。人禀天地之气,有今古之殊,而淳漓因之;有贵贱之分,而厚薄定焉。二天资。有生而能之,有学而不成,故笔资挺秀秾粹者,则为学易;若笔性笨钝枯索者,则造就不易。三得法。学书先究执笔,张长史传颜鲁公十二笔法,其最要云:“第一执笔,务得圆转,毋使拘挛”。四临摹。学书须求古帖墨迹,摹研究,悉得其用笔之意,则字有师承,工夫易进。五用功。古人以书法称者,不特气质、天资、得法、临摹而已,而功夫之深,更并非后人所及。伯英学书,池水尽墨;元常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厕忘返,拊膺尽青;永师登楼不下,四十馀年。若此之类,不可枚举。而后名播当时,书传后世。六识鉴。学书先立志向,详审古今之书法,是非灼然,方有进步。六要俱备,方能成家。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艰,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见。然造诣无穷,功夫要是在法外,苏文忠公所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也。朱履贞在论述六要后,又引用了苏轼““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段话,可谓是点睛之笔,更发人深思。下面我们继续临摹怀素《自叙贴》第二十八、二十九行,见下图:&《自叙贴》原帖&关东妙临摹释文:部侍郎韋公&陟覩其筆力临摹要点:要点之一:在这段释文中,“韋、筆”是繁体字。其中“覩”,古同“睹”字。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的“陟覩”一词,原本“高看”之意。可是有一些出版社出版的《自叙贴》中,却将“陟覩”释为:“师睹”。这在文理上就解释不通了。还有人将“陟覩”一词分开,将“陟”字,看成吏部侍郎的名字,此种解释也十分牵强。要点之二:在《自叙贴》中,有许多牵丝成了斜线,强化了运动过程中的秩序感。在此两行的范例中,要注意最后“筆力”两字的连接是一条粗斜线而不是粗牵丝。这是和左行上面&“部侍”&两字,形成一种相互对应的需要。要点之三:要加强对“筆”的练习,因为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们会常常用到这个笔字。见下图:&这是关东妙书写的几个“笔”字,供初学者参考要点之四:要注意右行最下面“韋”中的直线运用。我感觉在一篇作品中,没有直线就没有稳定感,没有斜线就生缺乏动感,没有曲线就没有美感。然而,如何能像怀素那样将各种线条处理得和谐而统一呢?那则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跟我一起学狂草(十九)&在上篇博文中,我引用了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其所著的《书学捷要》中,提出“书之六要”的论点。即: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此观点也引起了博友们的认同和共鸣。无独有偶,在清末也有一位大学者,也持有相同的理论。这位大学者就是集舆地、金石、书法、藏书、碑板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杨守敬先生。这位杨守敬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成就显赫。因其所著的《水经注疏40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时人尊称为清代“三绝”之一。因他在书法及书法理论方面的成就和造诣,还被日本书道界尊崇为现代日本书法的“开山鼻祖”。在他所著《楷法溯源》、《古逸丛书》中,提出的“笔笔求肖,字字求合,终门外汉也”的观点,确实发人深思。还有他所论及书法创新的理论:“北朝唐碑各有体格一碑,又有碑之体格,有必不容出入者,可以兼擅诸家之长,若使一字北朝、一字唐碑,岂复成章法,此书之作欲使学者通书法之变”。在当时“尊碑抑帖”及南北门派相峙的时代背景下,能公然亮出自己的鲜明观点和高深见解,着实反映出杨先生的心胸和境界。杨先生也提出过“学书五要”。即一要天分,二要多见,三要多写,四要品高,五要学富。前“三要”可以不必多加解释。对于“品高和学富”杨守敬先生认为:“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杨守敬先生自身也是一个品格高尚之人。例如,袁世凯曾聘他为顾问,并加以参政任,他以“年老无意出山”拒绝赴京就任。还有他在驻日期间,曾购回了大量流失在日的中国古典文化书籍,其中许多是孤本。为此,杨老先生不仅在学术和书法方面的成就令我们景仰,他的品格和境界也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下面我们临摹怀素《自叙贴》第三十、三十一行,见下图:&《自叙贴》原帖&关东妙临摹&释文:勖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张公谓&賞其临摹要点:要点之一:“勖”读音xù,勉励之意。但是有一些《自叙贴》版本的释文中,却将“勖”字释成“勋”字。如此不仅文理不通,在临摹时因勋的繁体字是“勳”,所以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将此字写成这样。释文中的“禮”字是繁体字,这个字如此单独拿出来,恐怕谁都辨别不出这是一个礼字。可是当将其放在释文中的“礼部侍郎”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则可以清晰的认同,这确实是“禮”字。这就是狂草的特点,也是狂草的魅力。還有“賞”字是繁体字。要点之二:同是这个“禮”字,作者将其处理得向右上方倾斜,充分利用了上一字“今”字小,所余下的空间。为下一个字也是一行中的结尾字,创造一个舒展的环境。这是一种技法亦是经验,值得借鉴。要点之三:要注意左行中的“谓”字与“賞”字间的牵丝,其连接处有一明显的顿笔。如果没有了这处顿笔,那这个谓字就可能被误认为“何”字了。要点之四:要加强其中“成”字的练习,见下图:&这是关东妙所写的几个“成”字,供初学者参考。&&跟我一起学狂草(二十)年少时,曾听先生说过一句话:一百个学画画和学写字的人,最后学画的有九十九个能成为画家,而学写字的,只有一个才能成为书法家。这是为什么呢?当时有些不解。现在觉得就题材而言,学画更广泛一些。无论是花鸟虫鱼、梅兰竹菊、猴马牛驴,都可以入画,专攻一项也可以成为大家。例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等等。现在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画竹、倪萍画荷、赵忠祥画骆驼也都成一时之秀。可是学书法呢?面对的只是真草隶篆等有限的几种字体。而且如果你一辈子只临摹一种字体,人家会说你只是一个写字匠。如果你不认真下一番功夫临摹,只是自己随意挥写,人家肯定会说你的字没有根基。画家画一棵树,多一个枝或少一个杈儿,没有人指出你画得不对。可是在写字时,你随意缺一横或少一竖,那就不可以。所以,千八百年来,如何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书法界探索和实践的基本课题。在上篇博文中,我推崇杨守敬先生关于“通书法之变”的创新理论。但是兼善诸家之长难,做到熔于自己一炉更难。尤其是在当前电脑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电脑的复制打印功能似乎把只擅长真篆隶体的书家们逼得无路可走。只留下了原本一致认为最难的草体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是因为草书尤其是狂草,具有不可复制性所决定的。说到创新,我觉得毛泽东在书法中的创新精神是应该学习和借鉴的。见下图:注:此为“长征”作品局部从“长征”这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前人曾说:一字不成行。可是毛泽东在结尾处的“颜”字,却偏偏占了一行。如果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到达目的地的喜悦心情,就会感觉到这个“颜”字,不仅可以占一行,而且恰到好处。二是前人曾说:署名不能大于正文。可是作者的署名经常大于正文,因为和正文浑然成为一体,所以至今也没有人说不行。三是在落款处标注时间时,书家们约定俗成的都用农历,而作者用的却是公历,由此而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四是在“长征”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在诗的句读处,作者独具匠心的注上了标点符号,这确实令人感到惊诧不已。但是加上了标点符号,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作品的美感,这就让人打心眼里感到佩服。五是作者在其所有的书法作品中均没有印章,这也许是作者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但是,也形成了作者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其他方面,作者还有一些创新,在此不一一枚举。以上之说,意在如何进行书法方面的继承与创新?毛泽东是当代成功的典范,尤其是在书法中体现出的创新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我们继续讲解和临摹怀素《自叙贴》三十二、三十三行,见下图:《自叙贴》原帖关东妙临释文:不羈&引以遊處&兼好事者同作临写要点:要点之一:这两行字,只有一个“處”字是繁体字,其它基本上都是常用字,所以要多加练习。要点之二:这两行字的最后两字都向右偏离了中轴线,如果单看这两行似乎违背了书写的规律,但是放在全篇作品中,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感。故而,在欣赏狂草作品时,我们要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一件作品。狂草作品往往是这种情况,单独从中拿出一个字,或一行字,可能给人的印象不怎么样,可是一放入整个作品中,你就觉得好。这是狂草作品不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少女r重炮练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