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卖军用帐篷哪里有卖的,我要准备徒步三百公里,野

29191被浏览960009分享邀请回答/r/VkTn-4TEq9nUrcCc9xFE (二维码自动识别)先做个自我介绍:90后的重庆妹子,在过去的三年里一不小心走完了8000公里山路。童年辗转好几个城市,少年来到纽约,现在在得克萨斯某村某研究生项目读特殊教育专业,渴望把户外故事分享给更多青少年。马拉松跑者、攀岩爱好者、无痕山林志愿者,搭车/沙发客/国际义工在“年轻”那会儿都没落下。本行是认知心理学,曾经最大的兴趣是看书、画画和写字,却不知不觉从学术女走上了户外驴的道路,成了一个“体力狂”。现居得克萨斯奥斯丁市,下一个户外愿望是2017年完成4200公里的大陆分水岭步道,成为亚洲第一个女性徒步“三重冠”。第一个徒步完成太平洋山脊步道4200公里超长距离线路的中国人、连续两年提名中国户外金犀牛奖 “最佳背包客” 奖项,实则身高不符、胜之不武。我的徒步游记和攻略(包括太平洋山脊、阿帕拉契亚、尼泊尔珠峰和安娜普尔纳、约翰谬尔小径、风河山脉、美国西南大环线等等)可以在我的个人网站找到:张诺娅,那个徒步的姑娘 一些推荐路线可以参考:首先解题,我觉得一条“史诗性”的徒步路线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性质:1. 有自然地貌的宏大感2. 有历史的深远感3. 沿途能有多样的人文交流在诺娅去过的徒步路线中,可以满足以上条件的有以下几条线路:1. 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和安娜普尔纳大本营徒步喜马拉雅是世界山脉之王,珠峰是山中之王。尼泊尔萨迦玛塔国家公园(Sagarmatha National Park)专门为欣赏Everest Base Camp (珠峰大本营)和周边山峰而设立。EBC线路囊括的米群山有:珠峰,珠峰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8516米,世界第四)和卓穷峰(7589米);东南的马卡鲁峰(8463米,世界第五);北面3公里的章子峰(7543米);西面的努子峰(7855米)、普莫里峰(7145米)、格重康峰(7998米)和卓奥友峰(8201米,世界第六)。Gokyo圣湖一般提到的EBC尼泊尔珠峰大本营徒步,是一条往返线路,以Gorek Shep作为观赏目的地。在大本营的范围之内,还可以圈起一条大环线,西有Gokyo圣湖,东有Chhukhung。这条大环线包括三个山口–Renjo La, Cho La和Kongma La。珠峰大本营往返徒步时间约10天。大环线完成时间约20天。安娜普尔纳大本营EBC路上的南池小镇日落珠峰(从Kala Pattar拍摄)哪里能看到珠峰?EBC, Kala Patthar, Pumori Base Camp, Gokyo Ri, Gokyo 五湖/六湖/卓奥友大本营,Chukhung Ri, 岛峰等地。其中徒步者最常去的是EBC, Kala Patthar (5545m), Gokyo Ri (5360m) 和Gokyo五湖。这些地点当中,EBC视角最低矮,Kala Pattahar最高最清晰,Gokyo区域就比较远了,但是可以看到许多其他山峰(洛子/马卡鲁/卓奥友等)。珠峰大本营(尼泊尔一侧)EBC上远眺阿玛达布朗峰Gokyo第五湖布恩山日出(安娜地区)EBC vs. ABCEBC: 可类比为, 半程以上在林线之上,景色开阔,群山众多,风沙大,空气干燥,海拔较高(最高海拔5360米),路线较为平缓,偶尔有山腰和山脊的徒步,环境较为恶劣简陋,村落的选择少,水资源(尤其生活用水)稀缺;ABC: 可类比为, 多数地带在林线之下,景色较封闭,山脉数量较少,空气湿润(甚至是湿热),海拔偏低(最高海拔4010米),路线陡峭,石头台阶尤其多,多为“林中漫步”,自然资源丰富,环境较为优越,沿途的村落和客栈选择众多,水资源总体不稀缺。同为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徒步,EBC和ABC (安娜普尔纳)迥然不同。EBC比ABC条件更差、海拔更高、难度更大、风景更好。珠峰大本营路上的墓碑2. 美国西部的太平洋山脊步道(PCT)徒步我曾经在知乎上回答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至今为止,我看过很多世界超长距离(长度超过3000公里以上)步道的介绍,其中包括新西兰的Te Araroa, 尼泊尔的大喜马拉雅小径,美国的阿帕拉契亚(我走过)/ 大陆分水岭(明年计划走),欧洲的朝圣者之路,不丹的雪人小径,甚至是中国民间新规划的横断天路。PCT第1500公里附近的Blue LakesPCT第1100公里处的Pinchot PassPCT第3600公里处的Alpine Lakes Wilderness (华盛顿州中部)PCT第800公里处的南加州Walker Pass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把步道的景观多样性和徒步体验两个因素综合考虑, 太平洋山脊无疑是所有栈道中最优秀的。徒步经过的景观包括:七个国家公园(巨衫、国王谷、优胜美地、拉森火山、火山湖、雷尼尔山、北喀斯科特),美国最深的淡水湖的前三名(火山湖、太浩湖、士兰湖),美国本土最高峰(惠特尼峰);小径还穿越美国的26个国家林区和4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跨越美国7个自然带中的6个,沿途景观包括了沙漠、高原沙漠、雪山、丛林、湖泊、瀑布、洞穴、河谷、温泉;小径的最高点(森林人山口)海拔高至4009米,而最低点(哥伦比亚河谷)的海拔则接近海平面。“徒步体验”,可以简单总结成:步道规划合理、路标方便识别、坡度均衡、有荒野体验(最远的补给之间相隔6-8天)、有栈道天使等保障体系、有联邦法律保护、有太平洋山脊步道协会负责维护和管理。(从内华达山脉-约翰谬尔径的Glen山口俯瞰南侧冰湖)对于一条长达4200公里、纵跨美国的步道来说,PCT居然能做到全程不无聊、有看点,诺娅觉得这点非常不容易。其中很大一个因素,就是PCT的规划和设计。虽说是“太平洋山脊”,步道却均衡了山脊、山腰、山口、谷地等等地形地貌,暴露地段大约占全程的30%-40%,远景开阔,又有树林以间隔,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上图:用手机拍摄和拼接的PCT加州路段的各种风景加上PCT的总体挑战非常明显 -- 最南端是沙漠,而过了沙漠之后马上就要进入雪山。徒步者从一个极端马上被甩到了另一个极端。好在在雪山混迹一个月之后,迎接他们的是2-3个月的丛林和山地。加上美国西部生态多样,除了热带雨林看不到,其他从Alpine到Desert的垂直自然带+从地中海气候到高原山地气候+跨越22个纬度的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的体验,绝对是多样性十足的。上图:PCT在俄勒冈三姐妹火山附近的冰川就连超跑王Scott Jurek (《吃和跑》作者)在2015年破AT纪录的时候,被问到为何不选择破PCT的纪录,他是这样回答的:“这条路线太美了,我想带我老婆一起完成。”PCT是一条怎样的线路呢?是一条由美国林业署、国家公园体系、太平洋山脊小径协会和地区志愿者联合设计、修建和维护的长距离徒步景观线路。它至全世界距离最长、风景最美、生态最多元、文化最浓厚的徒步线路之一。PCT位于美国西部临靠太平洋的三大州: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它是一条“纵贯线”,大致走向由南至北;其最南端在美国与墨西哥接壤的边境小镇Campo, 最北端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境内12公里处、 距温哥华仅3小时车程的曼宁省立公园(Manning Park)。PCT的全长为2660英里,即4280公里;这个数字会根据每年小径的改道和关闭而变动。试图一次性、在一个季节内走完小径全程的人,被称为“通径徒步者”或是“直通徒步者”(Thru-Hiker)。直一般而言,直通徒步太平洋山脊需要耗时4-6个月,准备工作的时间则要花8-10个月。诺娅于日凌晨从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线出发(是的,就是川普要修墙的那个边境线)于日(137天之后)到达美国-加拿大国境线通径徒步PCT的最佳时间为每年春末到秋初的时间(4月到9月),而这一时间窗口又会因徒步者的走向(向南或是向北)、当年冬天加州的降雪降水情况、华盛顿的降雪预报等等不确定因素而改变。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徒步者会经历身心上的磨练,而每日的徒步速度也会逐渐增长至20英里/日以上。在这段最佳的时间窗口之内,也包括重要的“全休日”和“半休日”。那么PCT是一条特别危险的线路吗?途中有什么保障呢?从某个角度来说,PCT其实是一条特别简单、直接的路线,线路本身的难度较小。它的坡度缓和,修建者遵从“15度定律”,即坡度不会超过15度;它的标记较为明显,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路标;最重要的是:它的保障体系十分强大。几十年来,PCT的徒步老兵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后勤团体,他们被称为“栈道天使”和“水天使”。这些天使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住宿、伙食、交通接送、沿途藏水点。PCT的人文氛围是十分浓厚的。在内华达山脉遭遇暴风雪但是,PCT也有它的难度。它从南到北跨16个纬度,也就是说,在这半年里,你会经历地球上除了冰原和热带雨林之外的几乎所有地形和气候条件。最需要提醒的是,你的装备也要相应的适应这些条件;哪怕是在同一天之内,烈日和降雪的可能性是并存的。它远离人烟,补给的难度较高。这就意味着在临走之前,就要策划好所有的补给点、制定时间表、准备邮寄的包裹、寻找从栈道口返回城市的路线,等等。它会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考验徒步者。孤独、恐惧、没有安全感、寂寞、无聊、濒临崩溃、甚至是绝望都可能是一次徒步中会出现的情绪。我的微信公众号:张诺娅 (二维码自动识别)可以满足第一条,即自然地貌美感和宏大感的要求的,诺娅还比较推荐的有以下几条线路:1. 科罗拉多大峡谷徒步穿越、大峡谷南缘北缘其他路线2012年至2016年10年间,诺娅一共涉足美国西南大环线10次,其中大峡谷就去过6次,布莱斯国家公园/锡安国家公园分别4次。关于对这片神奇红土地的记录,可以戳:关于大峡谷徒步的注意事项,可以戳:2013年10月,大峡谷Rim to Rim从南缘到北缘13小时完成几乎在同一地点--2015年,大峡谷Rim to Rim to Rim不扎营24小时完成2. 西南大环线, 南犹他-北亚利桑那Hayduke步道沿线关于对这片神奇红土地的记录,可以戳:哈瓦苏瀑布群三天两夜露营徒步,2013年3月锡安维京峡谷Narrows徒步,2015年11月锡安西缘线14英里徒步,2013年10月Escalante河区域-反射谷,2015年11月郊狼谷三天两夜徒步露营,2015年11月白蘑菇,2015年11月单日徒步Paria河附近-波浪谷,2012年11月单日徒步,我的第一个正式的day hike布莱斯、锡安、拱门、峡谷地各国家公园, 年间关于对这片神奇红土地的记录,可以戳:3. 科罗拉多小径2014年,诺娅用37天完成了全长8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的科罗拉多小径。对于这次徒步的记录,可以参考:4. 怀俄明风河山脉2014年,在诺娅徒步完成4280公里的太平洋山脊之后,我又来到了心念念的风河山脉。这片区域应该是我最推荐的美国本土徒步目的地,适合3天-30天-3年任意探索和组合。参考:5. 喀斯科特雪山攀登2016年5月,登顶胡德山Mt.Hood2016年5月,登顶Mt.Shasta2016年7月,登顶Mt.Adams6. 约翰谬尔小径2014年, 我借徒步太平洋山脊(PCT)的机会,走完了约翰穆尔径。在西耶拉山脉,约翰穆尔径中的160英里与太平洋山脊完全重合;剩下不重合的部分(惠特尼和优胜美地山谷)也可以从PCT上借道而行。于是,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登顶惠特尼,另外用一天从优胜美地山谷徒步到了与PCT相接的Tuolumne Meadows, 从而完成了这356公里的John Muir Trail全线。约翰穆尔径全长356公里,位于西耶拉山脉的中部,全长主要成南北走向。这条栈道的最南端是美国本土最高峰—惠特尼峰(Mt.Whitney),海拔4421米。最北端是优胜美地山谷(Yosemite Valley),海拔1230米。除了优胜美地山谷,栈道的海拔几乎完全在2400米以上,且有1/3超过了3000米。可以参考我网站上发布的更详尽的攻略:诺娅徒步愿望清单上的“史诗般”徒步路线还包括南美巴塔哥尼亚、新西兰Te Araroa南北穿越、澳大利亚乌鲁鲁区域、尼泊尔木斯唐和内Dolpo(参考本帖其他回答)、东欧如佐治亚诸国的徒步线路、乌干达/南非诸线、新疆/西藏/四川数不清的线路(横断、新疆3大线、冈仁波齐转山等等)。因为没有原创图,就只能在将来去了这些地方以后再给大家发了^^什么?还不过瘾?那你可以戳戳以下几篇文章:我的微信公众号:张诺娅 (二维码自动识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诺娅只能帮到这里了。8301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9K1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原创】驴行峡谷四十天--------首次徒步全程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线路理由:1.中国国家地理《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林芝、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两处,(我的主要计划,目前已完成四十二个);2.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峡谷、雪山和瀑布;3.读行天下《探险圣经》,中国十大探险热点之首;4.三年左右走中国最难的十条徒步线路之三;5.本人爱好户外运动三周年纪念之行。◎主要看点:1、是世界第一长、深和险的大峡谷,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秘境”;2、经过中国第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雪山;3、有中国最神秘和第一美的瀑布群——藏布巴东大瀑布。◎全程路线:第一阶段: 派乡转运站——直白村――加拉村——白马狗熊——西兴拉雪山——藏布巴东瀑布——巴玉村——扎曲村(大拐弯)――排龙乡第二阶段: 波密――嘎隆拉雪山――108K――旁辛乡――甘德乡(甘代)——加拉萨乡――108K——墨脱县——多雄拉雪山——派乡转运站◎摄影器材:数码单反--------尼康D80(1000万像素)一架,尼康AF24-120VR防抖镜头一个,适马AF10-20 广角镜头一个,电池4块、SD卡13G(2G×6、1G×1),曼富图三脚架B-460,百诺云台BH-0,金钟独脚架 RUP-40(兼徒步杖)卡片机----------卡西欧Z55(525万像素)一台,电池(1230MA)二块,SD卡1.25G◎线路示意图(1P)大峡谷第一天&4月1日 多云到少云&&气温15°C&&&&&几经波折确定成行的队员只有我和新加坡的Hichos 才2人,也是前期筹备中,我们所能预料到的最坏的一种情况。共请了向导1人名字叫西绕,还有协作5人,都是峡谷内村子的藏族人,总共8人组队。昨天抵派乡转运站,正式进入大峡谷地区。今天下午乘拖拉机至十八公里处,有南迦巴瓦雪山观景台,拍了些照片。再行5公里多,住宿在直白村。附注: &&&& 1.派乡转运站------提到“转运站”,就不能不说到如今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所谓的转运站就是物资到达此地之后要卸下,然后人背马驮进入墨脱。除了派乡转运站之外,波密有另外一个转运站,这就是徒步墨脱的人进出墨脱环线的两端了。转运站的左侧,是滔滔雅鲁藏布江,此处的雅鲁藏布还没有进入峡谷地段,但是宽度已经在收缩,岸边有一些散布的农田和村庄,别有一番温柔平静的风味。而右侧可以看到一个山岗,上岗上面是大片高耸的经幡,爬上去,环顾四周,除了南伽巴瓦、加拉白垒之外,另外可以看到数座耀眼的雪峰,虽然不知名,但是同样美艳夺目。&&&& 2.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由这些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与不可征服。&&&&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时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了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他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两座山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加拉白垒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 &&&& 《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推举南伽巴瓦为中国最美的山第一名,并且重点介绍了她的神秘莫测、难以窥到真容:“仅是转眼,漫卷的云烟又遮盖了他,欲再看时,却只见天空流云如织,云下群山含羞”。上世纪初曾有一些外国探险家经印度来到这里,希望一睹神山芳容,能拍下一张照片,但整整等了一个月,南峰始终为浓云所掩,只好望山兴叹,抱憾而归。即使当地人,一年之中可以看见他真容的时分也寥寥无几。 &&&& 3.加拉白垒峰------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位于雅江大峡谷外侧东经95.0、北纬19.8处,与南迦瓦峰相距20公里隔江对峙。走向为东西弧形排列、多为险壁悬崖,山谷中发育着数十条冰川。其顶部比较平展,常年被冰雪覆盖,地势陡峭,雪崩十分频繁。401图片说明:01 雅鲁藏布江的沙滩02 著名的派乡转运站03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标志牌04 山上的经幡阵05 大山的影子06 远望加拉白垒雪山(海拔7294米)07 向导西绕的家08 桃花盛开的地方09 中国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海拔7782米)10 难见真容的南迦巴瓦峰大峡谷第二天&4月2日 多云有小雨&&15°C左右&&&&&在直白村休整一天,四处转转,想下到江面峡谷,一直没找到路。南加巴瓦峰也被云雾挡住了。晚上因为结帐方式和住店老板吵了起来,看来思维方式有点不同,后面的路还长,要多加小心才是。附注:&&&& 1.直白村------就在南加巴瓦脚下,是目前汽车能进入大峡谷的最后一个村庄。离派乡约十八公里。&&&& 2.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00米,长44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402图片说明:01 直白村的峡谷招待所02 篱笆03 偶遇的藏族小孩04 一个水磨房05 一只鸡与一头牛的对话06 桃花季节07 马羊成群08 青稞09 我和我的队友Hichos10 老乡家的墙大峡谷第三天&4月3日 多云、下午小雨&&气温12°C&&& 从直白村出发,到峡谷内最后一个村庄——加拉村,有38公里远,不通车,总共走了9个小时。我负重约有20斤。加拉村建在距江边1公里远的一个平台上,有7户人家,最少有三百年的历史了。进村后觉得最奇怪的是村里竟有1辆摩托车、2辆自行车和3台微型拖拉机,经了解这些车的行使范围大概有三公里左右。当时是把它们拆成零件,背到村里再组装成整车使用。加拉村的GPS数据:北纬29°42.325'&&东经94°54.221'。GPS是Hichos 带的,型号为60CSX是GARMIN(高明)牌,在台湾买的。403图片说明:01 与协作出发前的合影02 峡谷景色03 拍到的峡谷第一个拐弯04 恋花的马群05 满山尽染桃花红06 途中与马骨头的留影07 雅鲁藏布江风光08 加拉村里两辆自行车其一09 好奇的藏族小孩10 加拉村里三台拖拉机之一大峡谷第四天&4月4日&&晴到少云&&10°C&&&&&徒步约12公里,6个多小时,宿营地叫西沥,海拔3147M,北纬29°43.286',东经94°56.391'。一到营地,脱了上衣马上发现了草虱子,经检查,在我身上发现了3只,而在Hichos的身上竟有14只之多,真是吓人!听向导说,这虫要是进到耳朵里就会有生命危险。吓得我们俩赶紧把风油精涂到耳朵眼里。我抓了6只装到塑料袋里准备带出峡谷。附注:1.草虱子------极富进攻性的小虫子就栖身在树上和草丛里,一感知人在近前,便飞身落地,疾速爬向人体吸血。这种形同半个黄豆粒大小的灰色的吸血鬼,最喜爱叮人的裆部。有谁被叮咬,千万别硬性除掉,那样极易仅仅剥掉外体,另一半仍嵌入肉中,造成感染,导致发烧。最佳的办法是用烟头烤掉。&&&& 98年国家科考队当年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时,认为途中最烦人的是草虱子。人被草虱子叮咬,你不知不觉,一旦发现竟不容易把它弄下来,具有肉色的不过小指脚盖大的草虱子叮住后,其尖长的头部会深入肉层,稍有不慎会将它的“嘴”留在人的肉皮里,很容易引起发炎,这在以前我们也是经历过的。这次一分队的中央电视台的摄像师纳日斯被草虱子叮咬,在大腿跟部,就因为没有拔出它的“嘴”而引起发炎,引起全腿淋巴肿胀人发烧,不得不专门派人把他从无人区提前护送出来,我在半途的大本营碰到他时,他脸色苍黄,拐着一条腿,柱着一根拐棍,靠大把大把吃仅有的消炎药片抗着,在一个民工的护送下,一拐一拐的走出峡谷,要五天的路程,还要经过原始密林、大塌方区、吊索桥等,我真不敢想像他怎样走出去的,但他硬是坚持下来了,上了川藏公路,求过路汽车搭上,直奔林芝八一,立即住进解放军野战医院,动了手术,缝了四针,住了半个月,花费几千元,这就是遇到一个小小虱子造成的“祸害”。404图片说明:01 雪山的早晨02 出发前的合影03 原始丛林04 向导西绕(派乡尼丁村人,46岁,曾多次带路走峡谷)05 云雾中的雪山06 峡谷景色07 途中雪山08 丛林深处09 雾锁南山10 峡谷弯弯11 平生第一次见到草虱子12&&放大了看它大峡谷第五天&4月5日&& 阴有小雨&&约10°C&&&&&98雅漂队杨勇队长因身上发现草虱子多而被称为“师(虱)长”,我也笑称Hichos为“狮(虱)王”,有“特殊吸引力”。没想到早上起来却是我最先中招了,在脚上已有一头草虱子扎进皮肤里,不知为何没有感觉。原以为会很痛,先用烟头烫,后用风油精泡,全都没效果,只好用手拔,有点痛,它的细脖子出乎意料地结实,拔了好几下,最后头断在皮肤里,听说会感染,有点怕怕。&&&&上午行走在原始竹林中,下午是原始森林,途经最高点为3725M,今天气温下降,没有发现草虱子。晚上7点到营地,共走了9个多小时,约15公里(直线距离3公里)。每次吃饭都是煮一大锅粗砖茶,配烙面饼或糌粑,中午开了罐红烧肉罐头。第4#营地:北纬29°44. 724',东经94°57.514',海拔3478M。405图片说明:01 草虱子咬脚纪念照02 峡谷与经幡03 穿行在原始竹林中04 俯瞰大峡谷05 中午了歇会06 树菇07 远看直白村08 为何偏走独木路?09 丰盛的晚餐10 连夜赶制竹背篓大峡谷第六天&4月6日 阴有小雨& &&&&昨晚后半夜开始下雨。Hichos夜里在身上抓到两只跳蚤,我身上也被咬了好几个包。今天的路一直下坡,雨后非常滑,Hichos经验少些,走得有点吃力,我还好点。下降了800多米海拔到江边,走了4个多小时,约8公里路,直线1.5公里。后一直下雨,江边石头太滑,无法再走,只好就地扎营。&&&&在江对岸100米高的岩壁上看见一只黄山羊(也可能是鹿),想下到江边喝水,我们很耐心地看了一个多小时,它尝试着从不同路线下去,由于地势太陡,尝试了六、七次都失败了,可惜一直没等到它下来。晚餐是面疙瘩汤,味道不错,算改善伙食了。里面放了些从加拉村带来的野菜。&&&&晚上六点多,协作北马看到一只老鹰在追一只雪鸡,我们赶走老鹰,雪鸡已钻进江边一块大岩石下面,后来我们几个爬进石缝中,把它救出来。发现它头上有两个蓝色的角,觉得特异,拍了几张照片,就把它放生了。藏族协作认为我们在神山(南迦巴瓦)脚下救了神鸟,它会保佑我们大家平安的。&&&&第5#营地,北纬29°45.447',东经94°58.119',海拔2675M。宿营地在距江边不到二十米的一个大石洞中,最高不到1.8米,6米见方。没搭帐篷。每个人睡前先在耳朵眼周围涂风油精,然后用纸巾塞住耳孔,以防土虱子进入。一夜江水轰鸣,睡得还香。406图片说明:01 队友Hichos在下坡02 峡谷景色03 途中小息04 峡谷风光05 口渴的山羊在找路06 也可能是小鹿07 幽静08 雾色茫茫09 江边的大石头10 当时它为了躲避老鹰攻击钻进了岩石缝里,被一协作北马发现赶走了老鹰,四个人忙活近一小时才解救出它,当时它为躲避老鹰的追捕,卡在江边巨石滩中很深的一个石缝里。其头上有角样子挺怪的,以为是神鸟拍完几张照片马上就放了。11 回来后朋友刘健把这张照片发到福建观鸟会的网站上,DX们称其为“红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峡谷第七天&4月7日 晴到少云 15°C&&& 上午在江边巨石滩走了3.5公里,三个多小时,对面就是加拉白垒雪山隐约在云雾中。傍晚5点到达江边的6#营地。总共徒步约12公里,用了7个多小时(直线距离4.4公里)。这个营地很开阔,百来人宿营都没问题。第6#营地,北纬29°45.470',东经95°00.862',海拔2621M。&& 乔列的佩刀不小心丢了。太阳还高,大家忙着晒睡袋,生火煮茶。路上,第一次在我的裤腿上见到旱蚂蝗,马上拍了个纪念照。翻山途中草虱子奇多,在我身上就找到几十只,已不那么好奇了,幸亏它们还没有下口。Hichos到营地,在身上就发现了二十几只,帐篷里也有5只,赶忙清理掉。附注:&&&&旱蚂蟥------蚂蟥又名蛭,是一种吸血环体动物。在野外遇到蚂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蚂蟥叮人吸血后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同是在遭到侵袭时,冷静地处理。 蚂蟥分旱蚂蟥、水蚂蟥、寄生蚂蟥三种。前两者是常遇到的。&&&& 旱蚂蟥的“老巢”多在溪边杂草丛中,尤其是在堆积有腐败的枯木烂叶和潮湿隐蔽地方的为多。这些家伙平时潜伏在落叶、草丛或石头下,伺机吸食人畜血。水蚂蟥则潜伏在水草丛中,一旦有人下水,它们便飞快地游出附在人畜的身体上,饱餐一顿之后离去。 当这些“吸血鬼”叮在你身上时,你千万别用手去把它拔下来,那是很愚蠢的做法。因为蚂蟥有两个吸盘,很可能你会适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紧。同时硬拔,会让它的口器断落于皮下,引起感染。 &&&&把蚂蟥弄下来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其它被叮咬的地方,这种震荡会蚂蟥会脱落。 用浓盐水涂在蚂蟥身上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蚂蟥身上涂肥皂水、烟油、酒、醋等等。很快,蚂蟥就会掉下地来。 用火也可以让蚂蟥吃不消,用火柴烤一下它,它便受不了。 蚂蟥脱落以后,对于被叮咬的伤口要进行必要处理,不然引起感染便麻烦了。涂一些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也不用着急,&&&&教你一个土方,用竹叶烧焦成炭灰,或将嫩竹叶捣烂敷在伤口上,一样可以达到防感染和止血的目的。 虽然我们有对付蚂蟥的办法,但被它叮咬,吸一通毕竟不是件舒服的事,所以最好是做一些防备工作。 穿长裤,并且把袜子套于裤腿外,扎紧裤脚,因为蚂蟥是无孔不入的。裸露的地方要涂抹防蚊剂或防扩油膏。当你全身都散发出这种味道,蚂蟥便敬而远之。 &&&&有关的故事------听说墨脱有个旱蚂蟥山,山上的枝枝条条都挂满了旱蚂蟥。过山时,必须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前进,目的是趁旱蚂蟥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赶紧通过,即便如此,人身上还会挂上不少旱蚂蟥,严重时须用刀刮才刮得干净。植物学家徐凤翔有一次经过旱蚂蟥山时,就创造了一天挂了百多条旱蚂蟥的记录。真如此言,我们所碰到的三二条旱蚂蟥实在不足挂齿。考察队里的行家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共有三种旱蚂蟥,一种黑大,有十多厘米长;第二种细小,黑色,形同火柴棍;第三种是花蚂蟥,毒性最大。可见,我们碰到的旱蚂蟥还是比较“仁慈”的一种。407图片说明:01 雪山02 向导西绕在开路03 峡谷美景04 队友Hichos05 小溪弯弯 06 协作桑金(向导西绕的儿子 22岁 多次走峡谷)07 协作北马(派乡尼丁村人 33岁 3次走峡谷)08 江边小歇09 流动推拿站10 江对岸的雪崩区11 快到宿营地了12 见到的第一只蚂蟥大峡谷第八天&4月8日&&上午少云&&下午至傍晚小雨&&&&&天亮时分下了一阵小雨,9点起来,10点半出发,上午走水平路,下午走山路。总共走了近7个小时,雨中约10公里。第7#营地:海拔3040M,北纬29°45.207',东经95°02.845'。我们两个都在向藏族人民的习惯靠拢,三餐都是煮茶(放些盐的粗砖茶,大约三元一块)、糌粑、干辣椒泡水或加点藏肉(是生肉晒干的)切片,不知能坚持多久。晚上的娱乐就是斗地主。附注:&&&&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 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408图片说明:01 行走在天地间02 协作乔列(派乡格嘎村人 43岁 5次部分走峡谷)03 途中煮茶04 峡谷三帅哥05 协作次仁(派乡尼丁村人 23岁 4次部分走峡谷)06 走累了说会悄悄话07 立此存照-----草虱子小分队08 参天09 峡谷10 原始的木头大峡谷第九天&4月9日&&晴转多云&&&&&上午出营地不久,即来到一大片的沼泽地,一脚踩下去,软软的冒出许多水。大家的鞋全都进水了。在向导的带领下,七拐八拐,绕来绕去,二十多分钟,终于平安走出去了。12时抵达边巴拉山口,海拔3269M,北纬29°44.819',东经95°03.310'。经过漫长的下坡,6个多小时,徒步约9公里,终于到达佛教圣地——白马狗熊,原先的寺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这些年有3个喇嘛在这里闭关修行,建了三个小棚子,还有2000年美国人遗留下来的一只黄色塑料划艇。环绕四周的都是雪山,离江边三百米左右的一块高出的平台,就像莲花中心的宝座一样,集天地灵气于一处。第8#营地海拔2718M,北纬29°44.538',东经95°03.921'。&&&&&&&&&&&&&&&&&&&&&& 在附近发现一颗很大的西藏神树,木头是红色的带有香味,我收集了几块神木留念。在遗弃菜地里我找到了一些小青菜,晚餐吃面团汤改善一下。7天未见青菜,味道真香。&& 我们在四处巡视中,竟无意发现了一个秘密藏宝处,里面有不少铜佛、铜号、海螺、法号以及铜碗等佛寺器皿,看样子年代久远,颇有考古价值。拍完纪念照,按藏族人的规矩,通通放回复原。&& 白马狗熊就是白马狗地区的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寺庙——合起来可称为白马狗寺庙。附注:&&&&1、沼泽地-------沼泽是指地表过湿、生长着沼泽植物、并有泥炭形成和堆积的地区。沼泽物质中,水占85%~95%,干物质?穴主要指泥炭?雪占5%~10%。全球沼泽面积约有11220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0.8%。&&&& 沼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状况和地貌。其中,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因为过湿的地表才能引起喜湿植物的侵入,从而导致土壤通气状况的变化,并在生物作用下产生泥炭的堆积。沼泽的形成可以分为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大量泥沙流入湖泊。在湖边或河口地区,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突然减慢,泥沙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一部分细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开阔的地方,沉淀到湖底。这样年深日久,就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随着湖水深浅的不同,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这些植物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植物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逐渐形成泥炭。随着湖底的逐渐淤浅,又有新的植物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使湖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当湖泊中的沉淀物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了。这是水体沼泽化。&&&&有些高原、高山地区,由于冬季地面积雪,到次年春夏季节冰雪融水,地面积水,短草和苔藓植物杂生,也可形成沼泽。 &&&&2、白马狗熊-------上世纪初,英国人沃德进入雅鲁藏布峡谷,并在白马狗熊附近发现过两处大瀑布。197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研究员杨逸畴一行在多雄县派区沿雅江向东而行,他们整整走了15日,才到达这个叫作白马狗熊的地方,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走进这个大峡谷。可惜那两处瀑布已因1950年的8.5级大地震而不见踪影。几十个民工跟着科学家们走进这片无人区:“我们遇山开路,逢水搭桥,走到一个叫‘白马狗熊’的地方,江面20米宽,但峡谷最深处达到5000米,由于地势太险只能折返。”白马狗熊一带,江流湍急,江岸两侧万仞绝壁,向导再也不肯前行,无奈之际,杨逸畴只得放弃。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直到90年代,中国科学家并未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世界最长最深最险的峡谷。 &&&&98年国家科考队再次考察大峡谷,随行的杨逸畴研究员写道:“随着我们逐渐接近白马狗熊,峡谷变得愈愈狭窄。两侧多是基岩裸露的悬崖峭壁,大部分地方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在峡谷底部抬头看天,天竟是狭长的一条缝隙,一下觉得世界竟是这样的狭小。在我们到达白马狗熊的前一天,经过了一个叫错卡勒边坝的地方。这里是峡谷谷坡上一块高高的平台,平台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黄土,走在上面黏滑黏滑的。平台上面长满针叶树,而在杉树林间竟有一块碧绿水草占满的沼泽地,我们涉水通过沼泽地时,泥水几乎没膝。这样的森林泽景观在大峡谷中是绝无仅有的,加上黄土物质的沉积,启发了我们对峡谷成因的看法,这反映了雅鲁藏布江由高处向低处切割的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环境是不一样的。离开错卡勒边坝,越过一条沟谷,就到达白马狗熊这个地方了。”&&&&“白马狗熊是大峡弯深处的一处地名,以前很有名气,是藏族人专门深入到大峡弯中拜神祭祀的地方。实际上这是大峡弯右岸支沟口的一块二级阶地堆积平台,相对高度50~80米,在这里可以看到雅鲁藏布江已深深切入基岩之中,表现出山嘴交错、叠嶂嵌入曲流的形式。河底在短距离内大幅度转折变化,两岸山地受支沟深切割呈现出陡峭的单斜山地形。白马狗熊的背后高山是南迦巴瓦峰的北坡,从这里伸出一条S形山谷冰川,两侧山地长着奇形怪状的杉树,景色十分优美。从白马狗熊再沿江往下去,是一排连续的断崖河谷绝壁,据说离大峡弯顶端不远了。但民工说再也无路可走了,只能到此为止。据说以前有人走过,是从白马狗熊后山翻越一个叫西兴拉的山口,然后顺着一条支沟到达大峡弯东北侧的近南北向谷地中,而要沿大峡弯河谷走是无论如何也走不通的。我们在白马狗熊驻扎下来,这里原有的庙宇已坍塌成一片废墟,树木杂草丛生。我们下到江边测量基岩产状、采水样、测断面,看到江水在基岩峡谷中汹涌奔腾,江面宽已不足80米。”409图片说明:01 早起,拍了张雪山02 早餐后就要拔营了03 队友Hichos小心翼翼地走在沼泽地中04 来个留念PP05 大峡谷腹地中唯一的沼泽地06 我们的队伍是一流的07 超广角(死马10-20)眼中的沼泽风光08 第一眼见到的白马狗熊09 我们终于走到白马狗熊啦10 3个喇嘛闭关修行地之一11 2000年美国人遗留下来的一只划艇12 桑金手里的小青菜13 藏传佛教的圣地14 西绕在加工带有香味的西藏神树木头15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秘密藏宝处16 人手一样拍个纪念照&&&& 大峡谷第十天&4月10日&&中雨&&&&&天亮前开始下雨。中雨一直下到中午还不停,只好冒雨出发。下坡到江边,又走巨石滩,石头湿滑又有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滑到。过了三条水流湍急的小溪。听向导说:去年6月份有深圳二女一男(迷失、六月风等)也是走到这儿,水太大,过不了小溪,只好原路返回。我们今年来得早些,顺利通过。扎营在江边巨石旁边。我和Hiches平均负重18斤左右(包括摄影器材),目前基本还能撑得住,只是后面路还长。路上带刺的草和灌木种类不少,经常扎到手和腿。下午途中, Hiches被一种叫火麻草的植物触了一下,当时感到火辣辣的,手还有点发麻,马上涂了点风油精就好了些。&&&&离营地五十米处有一温泉,水温70℃~80℃。大家逐一过去烫烫脚。我脱下袜子,就看见右小腿上有一只蚂蝗和一只草虱子。蚂蝗刚进入一半,使劲拍几下它就掉了。而草虱子的头已深深扎进皮下,还有回钩,周围皮肤红肿了一大块,我马上用温泉水烫它,没用;用打火机烧它,还是不出来,并吸了一肚子血。本来想等它自己出来,过了半个多小时没动静,只好忍痛拔它,结果是头断在皮内,希望不要感染。从早到晚中雨下了一整天,又湿又冷。今天只走了四小时,大约4公里多,最少的一天。帐篷离江边只有二十米,这段江江面狭窄,落差大,轰隆声非常响。第9#营地:海拔2471M,北纬29°44.302',东经95°05.083'。希望明天别下雨啦!附注:&&&&火麻草-------别名蝎子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50厘米,有纵条棱,伏生粗硬毛及大螫毛。叶卵形,长4-15厘米,宽3-13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平,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短钟乳体,散生长毛及较弱的螫毛,下面淡绿色,疏生短伏毛,叶脉在下面稍凸起,疏生螫毛;叶柄长1-6厘米,有硬长毛及螫毛。雌雄同株;花序腋生,比叶短;雄花序生在茎下部,雌花序生在茎上部;雄花被片4,外面有长粗毛,雄蕊4;雌花被2裂,上方1片椭圆形,顶端有3齿裂,在果期抱托瘦果的基部,下方的1片线形,甚小。瘦果小,扁,长约2毫米,黄褐色,顶端有宿存的线状花柱。花期夏季,果期秋季。生长在海拔2400米的林缘路旁及山坡疏林内岩石间。&&&&湖北张晓敏(ID为老砖)05年10月走过一段峡谷,他在《峡谷记实—-—雅鲁藏布第八日》中写到:“半人高的荨麻(火麻草)如同不知疲倦的刺客,悄然潜身于其他植物之中。稍有不慎,叶片背后绒毛般的细刺擦上裸露的皮肤,如同被数只蜜蜂同时蛰中,火麻疼痛,立即鼓起一排绿豆大的肿包。安徒生童话中,善良的公主艾丽莎为解救他的哥哥织出十一件长袖的披甲,用的就是这种植物。童话中形容这种植物如燃烧的火。藏语里叫做 “索”,“索”在藏语中,同时指牙齿。顾名思义,可见其辛辣厉害。”410图片说明:01 经幡与雪山02 向导西绕有点忧心忡忡03 协作阿旺(派乡转运站人 31岁 2次走峡谷 和我一样也当过兵)04 把手伸过来05 火麻草-------别名蝎子草,有很强的神经性毒素06 穿过水流湍急的三条小溪之一07 雅江在这拐了个弯08 把火烧旺点09 草虱子的头已深深扎进皮下10 大峡谷中的一团火
大峡谷第十一天&4月11日 阴&&10℃&&&&&最期待的是出太阳,它在中午时分露了一下脸就没了。从江边出发,开始爬山,三百多米的一个大岩壁,有80多度的陡。顺着岩缝,手脚并用抓着灌木或草根,“之”字型上升,上到江边的岩壁顶,再下行。雨后到处湿湿的,几步一滑。队友Hichos的手掌不小心又按在火麻草上,先是刺痛,而后就是发麻,按Hichos当时的话:这只手要残废半天了。我穿着排汗内衣的手臂也碰到了火麻草,总算是领教了这草的厉害了。&&&&下午两点到了江边休息吃午饭。Hichos一检查身上,总共发现了十三只蚂蝗,峡谷中的蚂蝗个头不大,有点发黑,吸盘的吸力却很大,吸到皮肤上很难去掉。过了白马狗熊,我们开始进入大峡谷的核心区域了。傍晚到营地时,Hiches在身上又发现3只蚂蝗,咬得大腿直流血,今天一共16只了,也是个小记录。其他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几只。今天共走了六个多小时,约5公里。GPS显示直线距离2.1公里。途中可看到西兴拉山上有许多雪。快到营地段有500多米,江两岸都是岩石,江水很急,江面也窄,最窄处仅仅十多米,大部分有二十米左右。今天也是伙食改善日,中午我和Hichos吃的是泡麦片加一小袋榨菜,真好吃。晚上把剩下的一些小青菜、面疙瘩、藏肉、干辣椒一起煮了一锅。吃饱后围着营地散步。第10#营地:海拔2468M,北纬29°44.398',东经95°06.375',距江边约80~90M。&&&&在05年10月,湖北张晓敏(ID老砖)和向导西绕两人走峡谷,后张小敏摔伤(盆骨粉碎性骨折),就在这个营地呆了六天,而后在西绕和儿子桑金及其白马狗熊的喇嘛帮助下,用了六十四天才走出大峡谷。为此西绕曾八进峡谷,桑金六进峡谷。听西绕说张晓敏今年10月份将有可能再次走入大峡谷。附注:&&&&1、转tpbl的帖-------我关注这条线路已久,但除雅漂队员与国字号的队伍外,至今没有任何一位驴友成功行走过。下个月也就是三月份,有人走这条线路,我与其中某位还交流过,由于时间问题,不能同行,建议楼主关注。这条线路与2002前相比难度更大,因为中间有些村庄已迁移出大峡谷了,湖北的老砖我认为应该是驴友中走得最深入的一位,不过差点也为之丢命。(发表于
12:04 ,原文见中国户外资料网&&) &&&&2、转载《峡谷记实——雅鲁藏布第八日》第一部分(作者老砖)------&&&&林中所谓的道路,即是曾经进入峡谷的藏民凭借经验与感觉,从诸多的野兽途径中选择出合适的一条,通常是野牛或者黄羊的道路。动物的身高自然无法与直立行走的人类相较,于是行走在最前的人挥舞半米多长的砍刀,将牵绊人行的植物呈斜面斩断,同时作为路标。98年进入峡谷的中国科考队,雇佣的民工队伍中,就有三名专职负责寻路开道。至今,最近的一次具备规模的人迹,是在2002年进入峡谷的西班牙与中国合组的探险队,三名西班牙人与两名中国登山协会成员,连同翻译及民工共进入20人。如今,三年时光过去,丛林恢复如初,斩断的树木重抽出新枝,藤蔓再度交织。......&&&&自多察格山上下来,就在我弯身重新系绑鞋带的工夫,西饶的身影消失在丛林之中。我连声呼唤,一直未见他的回应。直追寻到一片刺棘遍布的丛林中,我选择了错误的路径,向右方绕去。至一条山涧跟前,才发现西饶正位于对岸左侧,直线距离大约不到二十米。我于强行下行时,因浮土坍塌导致发生滑堕。这段两、三米高的坡壁近乎垂直。  滑堕之后,我仿佛飞行的标枪,沿坡壁而下,疾速从下方平滑的岩石上贴身滑行而过,续而腾空飞过较低的岩石,最后如同被抛出的泥团,失控的身体重重砸落在第三块岩石上,发出沉厚的撞击声响。短暂的麻木之后,剧痛自左腿腿根传来,恰似扎入神经的尖刺,身体仿佛被电流击中颤抖不止。汗水似渗透纱布的水珠,大滴大滴地从皮肤毛孔迸出,喉间却如干枯的荒滩。  我喘着粗气望着西饶。西饶宛若一尊泥雕,盘腿端坐对岸,那副木然的神情,就象望着一个玩耍中不慎跌倒的孩子。“西饶——”疼痛迫使我放弃爬起身来的尝试。我双手后撑,支起上体打量自己的伤处。此刻,我的左脚脚尖正以一种奇怪的姿势平贴于岩石表面,直直地指向右脚脚跟,就象时钟的时针正指向三点钟位置。我向西饶喊:“我腿断了!”  西饶这才象一条受惊的蛇,匆匆贴着对岸坡壁滑下身,三、五步跃到我面前,鲁莽地一把将我拉起,嚷嚷说:“这样不行,好好坐的可以!”,边说边将背包从我身上扯除下来,手足忙乱地从里面翻出药袋,一盒一盒地将药品举起,问:“哪个?哪个?”我疼痛得眼前金星乱冒,只得胡乱地查看一番。未见合适的药品,止疼片没有,甚至跌打药也未曾携带。上次离开西藏时,药品俱已送人,此次进藏仅准备了少量常用的感冒消炎之类药品。我重躺下,颓然地望着西饶。“西饶,我的腿肯定断了!”“不会的!不会的!”西饶喃喃说道。仿佛是在安慰我,更似在安慰他自己。西饶用手在胸前比划出篮球大小的形状,“西兴拉山口那次,外国人被石头砸,事情的没有。”   西饶指的是2002年西班牙探险队的意外事故。在翻越西兴拉山口时,其中一名西班牙队员被滚石击中,当场两只手指被砸得血肉模糊,胸口或者肋骨大概也有一定的受伤。事故发生之后,翻译通过卫星电话向外求援,附近的扎曲来人将伤者带至村里休养。似乎伤者问题并不太严重,待其它人员继续十余日的探险结束离开峡谷的时候,得知消息说伤者已经安然返回西班牙。我摇了摇头。自己的伤处的是至关重要的腿部,而且,我属于擅自进入峡谷,自然无法获得任何官方的救援。进入峡谷需要成都军区的许可,我个人无力弄到这些批文。目前已经是藏地的十一月中旬。彻骨的寒意自岩石传来,穿透手工编织的粗线毛衣,仿佛无形的箭矢直刺身体。   我哆嗦着,指指插在背包外侧的塑料可乐瓶。早在进入峡谷的前天,我的保温水壶遗失,于是用两只600毫升饮料瓶作为水壶。其中的一只水瓶在翻越穆山拉山口时不慎滚落下去,仅剩的这只通常担负自己半天时间的水源补充。西饶将剩余的半瓶凉水递给我,然后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个纸包,拣出一颗黄豆大小的红色青稞丸与不知道哪里来的一段丝线,一齐塞到我嘴中。青稞丸是西饶从米林县的喇嘛处求得。后来西饶告诉我,当时喂我服用的那段丝线,实际是一位喇嘛脱落的头发,藏民普遍相信德高望重的喇嘛发丝同样是具备神效的药品。青稞丸与发丝一同从咽喉滑入肠胃,我如一个任人摆弄的玩偶,处于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状态。(待续)(原文自天涯社区&旅游休闲 &心情游记&峡谷记实——雅鲁藏布第八日)411图片说明:01 标准食谱02 雅江拐弯处的宿营地03 爬上峭壁之顶04 向导西绕在开路05 江边巨石滩06 来,大家看镜头07 大石头上的POSE08 哇!发现两只蚂蟥09 营地10 今天改善伙食啦11 江面最窄处仅仅十米大峡谷第十二天&4月12日 晴&&&&&早上一出帐篷就看到太阳已照到对面的山上,心情顿时爽了。出发后一直横切在离江面二百米高的山坡上,这山坡有四百多米高,70度左右,全靠手抓着灌木丛前进。许多路段都要直上直下。进入峡谷以来,今天的路是最难走了。中午太阳很大,也很热,正好下到江边,大家第一次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路上分别看到一只狗熊、二只山羊还有三只野牛。可惜没拍下照片。&&&&今天除了横切路外,还走了江边巨石滩的路,总共走了近七个小时,大约有八公里。到营地后,找不到茶和剩下的盐巴了,大家都很着急。阿旺说没有茶和盐巴翻不过西兴拉山口,要休息一天。第11#营地:海拔2354M,北纬29°45.287',东经95°08.101'。距江边约二十米左右。附注:&&&&转载《峡谷记实——雅鲁藏布第八日》第二部分(作者老砖)------&&&&(接前)西饶取出外衣为我裹上。我平卧于岩石上,侧首望着滑堕之处发呆,半晌未曾动弹。西饶焦虑地坐在一旁,从脖颈上取下佛珠,胡乱地在手中捏数,一手抹着眼泪哭出声:“白马狗熊我说不走,你偏要走。康达松拉江边我说不走,你还是要走。我家里老婆孩子的有,怎么办哇——”西饶确曾两次提出原路返回的提议。   第一回提议是在白马狗熊。那天上午,从卡拉门巴山口下来前往白马狗熊,我迷失道路,西饶却持续向下走。他的声音在山中越传越远越缥缈,我只得原地停留,直待他一个多时辰后返回找寻到我。由于并非首次迷路,我责备他不负责任。争执起来,西饶极不耐烦地说:“我怕了,路好好的就在那里,你不好好地走,我怕了,不走了,我回去了,我怕了——”我再次向他灌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他说:“如果我丢了,路找不见,在林子里,刺多多的,走路慢慢的,你要来找我,一样的慢慢的!”   西饶并不能理解这些,就象许多在藏地生活的汉族形容藏民——直脑筋,转不过弯。千百年来,藏族一直就是这样简单而固执的思维方式。就如19世纪初期英国入侵,藏族士兵在边境处构筑一道石墙,就此认为英国人再不会进入。至与英国军队开战后,藏族的火绳枪完全无法与对方对抗,只能逃跑。他们却是向开阔地带逃走,每每离开不远,就认为英军的枪炮不会再伤害到自己,于是停下慢慢地走,如闲庭漫步,走一段,停下回头看一看,结果被英军轻易大肆屠杀。到江孜战役,从日咯则、拉萨等地调谴的武器装备较精良、性格彪悍英勇的康巴士兵仍旧无法抵挡英军的脚步。藏民逐渐明白无法与英军对抗,往往对方前进一段,藏民就后退一段,却仍旧固执地修筑石墙,这些防御工事无数,他们却从不利用进行抵抗。   西饶身上同样根深蒂固地具备这种特性。西饶脚程较快,对于路径的方位较为熟悉。有时我跟随其后,就如同追赶一头猿猴,常常给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通常跟丢之后,在林中野兽路径的交错之处,我会叫上几声。然后,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哦,哦”地回应几声。这种觅着声音辨识路径的方法不太准确,路蜿蜒曲折,而声音通过直线传播。   此前,有次我被声音迷惑,迫上崖壁,只能抓附岩缝间的杂草及细嫩的灌木枝条横向移动,形成他在下方走,我在上面攀爬的场景。幸运地是,当时的那段路程并未持续太远。另外的两次,觅着声音导致我闯入丛林深处,被各种植物包围,完全无路可寻,直至西饶砍出新路来将我解围出去。由此导致了西饶在白马狗熊的提议返回。   第二次提议则是在康达松拉江边。当天傍晚时分,天空云层结集向东北方向飘去,西饶担心会导致西兴拉降雪。西兴拉山口道路直上直下,极易发生事故,况且西饶于2002年曾亲眼目睹事故的发生,所以心中对此地深怀惧意。不过,在当晚临睡之前云层散去,晴空万里,月亮与星空重新展露,西饶相信是佛主在保佑我们,坚定下继续前行的决心。 此时并非与西饶争论是非的时候。我告诉西饶:“我不能走了,必须要有水,没有水我肯定会死掉!”   西饶仍在那里哭泣,表示要去政府自首,西饶相信自己因此会遭受牢狱之灾。后来我才确认,若我死亡,西饶确实将会因此被关闭数年至十余年。我考虑一会,问:“西饶,你熟人的有?”西饶点头。我吩咐他,政府那边别去通知,直接找人来救我,这样乡里不会知道。听到这里,西饶渐渐安下心来,说:“加拉的可以,加拉的最近。”.......(原文自天涯社区&旅游休闲 &心情游记&峡谷记实——雅鲁藏布第八日)412图片说明:01 遇山开路遇水搭桥02 红树干03 湖北老砖(张晓敏)当年滑坠之处04 多彩的白桦林05 每天的功课06 &峡谷三光猪&07 黄山羊与瀑布08 真是太好笑了......09 Hichos爬得样子好辛苦啊10 终于到营地了可以歇会了&&&&大峡谷第十三天&4月13日&& 晴&&&&&休息,一直睡到中午才起床。阿旺、次仁和桑金去找丢失的菜和盐巴已回来了。换上适马10-22超广角镜头,就到江边大石头上去拍照。然后顺着江逆流走了近一公里,坐在奔腾轰鸣的江边石头上,一边看书,叫《摄影大师的构图秘诀》,现学现用,一边等着日落,回到营地已过去了四个多小时。附注:&&&& 节录《雅江大峡谷的秘闻》(作者: 冀文正)-------&&&& 日,中国新华社向世界庄严宣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权威人士公认的第一大峡谷”。这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令我这个“峡谷人”格外兴奋和亲切。我从1951年至1970年围绕大峡谷(以下简称雅江大峡谷)战斗生活了20年,......现将目睹的一些东鳞西爪的见闻奉赠给读者朋友,它大致反映了雅江大峡谷的概貌吧.......&&&& 雅江大峡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块处女地上,处处都可以成为探险寻幽、科学考察、文化采风、登山攀岩的旅游圣地。雄伟的南峰山体,三面被深切割的雅江大峡谷所环绕,在水平距离仅10公里的范围内,相对切割深度都在五千米以上,成为世界上地形发生转折变化最剧烈的地方。这里群山迭嶂,高差悬殊,在地质构造上正处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东北挤角部位,地壳应力集中,岩层构造错综,加之印度洋季风水流的冲击,山体发育的是海洋性冰川,因此,这里集中着各种不良的地质地貌现象,地震频繁而强烈,每年发生多次,如日那次8.5里氏级的地震,造成大面积的塌方和泥石流,比西、蒙古、莫邦等村被掀入江中,损失惨重;1962年那次冰川爆发,也是由地壳运动所引发,数亿万吨的冰川和巨石涌于江中,堵塞江道数日,大江断流。雅江大峡谷首段的未端陡壁,别说人哪,就是那擅长攀岩的岩羊也望而生畏。1941年和1947年两批外国人至此知难而退。这几年,多批科学工作者曾涉足大峡谷的部分地域进行了考察。笔者多次闯入峡谷,但那约10公里仍是爬山绕过了陡壁。地球神秘的造山运动给人类遗留下多少奥秘,这有待于有志者去探险,去揭谜,去识庐山的真面目,揭开人类起源和地球的“家谱”。.......&&&&(原文见&中国藏族网&&&)413图片说明:01 峡谷景色 (10-20mm超广角系列之一)02 峡谷景色03 峡谷景色 (10-20mm超广角系列之二)04 峡谷景色05 峡谷景色 (10-20mm超广角系列之三)06 峡谷景色 (10-20mm超广角系列之四)07 峡谷景色 (10-20mm超广角系列之五)08 峡谷景色 (10-20mm超广角系列之六)09 峡谷景色大峡谷第十四天&4月14日&& 晴&&&&&途中第一次看到西兴拉雪山的全貌。海拔3650M,从3100多米以上都是雪。如去鲁古就要翻过西兴拉山口,相对容易些。我们是朝扎曲方向走,所以只能横切雪山(有雪的季节里),按向导西绕用手比划的走法,我当时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从远处看是不大可能的呀。&&&&南迦巴瓦的一个卫峰很漂亮,我拍了不少照片。D80的电池已用完了二块,拍了近4G的卡,效果只能回去看了,要节约用电才够用啊。&&&&中午时分,在过一条小溪时,桑金踩断一根碗口粗的木头,掉到溪里,全身湿透,大家赶忙拉他上岸,好在没啥大的损失。就地晾衣服和背包,埋锅烧茶,准备吃午饭。全天徒步近7个小时,约8公里。营地设在半山腰,离江边500米左右。第12#营地:海拔2501M,北纬29°45.375',东经95°09.332'。附注:&&&& 摘录《仙境与地狱——大峡谷生还记 ——’98雅鲁藏布江漂流完结(三)》&&&& 有关西兴拉的--------“吃饱了后,我们体力果然足了许多,两天后终于跋涉到了险峻无比的西兴拉山脚。西兴拉,海拔3600多米,翻过它的山口便是通往人间之路。     这天,我们的大米早已吃完,幸亏还剩一点压缩饼干和从背夫那儿买的几斤糌粑面粉。 西兴拉险峻之至,我们是骑着山脊一路攀上去。而且此山光秃秃的,想拉棵树根借力都难。满山都是大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打滑。在爬山时,在我上头的队员不慎踩落一块石头,轰隆隆向我们下面的队员砸过来。幸亏发现得快,当石块从身边掠过时,我和一旁的老包已吓出了一身冷汗。一路上山,竟然有了积雪,因为早上出发时水壶没有加水,大家渴了就从路边抓一把雪塞进嘴里。   经过5个多小时的攀山,我们终于把3600米的山口踏在脚下,自己感觉已近虚脱。山顶居然是翠意盎然的一块块平地,覆盖着一种矮小的杜鹃。我们深为这种植物的生存能力所折服。西兴拉山海拔很高,极目四望,只见一座座雪山衔接不断,尤以加拉白垒峰最醒目。 雪山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接成一片,空蒙苍茫,竟分不清哪是雪山哪是蓝天。这简直是大 峡谷浑然天成的一个绝好的“观景台”,群山翠柏之下,雅鲁藏布江湍急的江水奔至西兴拉山脚下,猛向左拐,顺北直上,作一个90°的大拐弯,向远方奔去。来时的路早已不见,黑黝黝的山涧透着寒意,而西兴拉山山顶却是阳光普照,洁白的瑞雪随意地点缀在绿色的山头,直如画境。     我全身躺倒在山顶,闻着青草的芬芳、仰望蓝得心醉的天空,竟似忘记了多日来的疲惫。 听向导说,翻越西兴拉后最多再走4天就能抵达第一个村子——果冬。就要回到人间了,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能吃上饱饭。” (原文)414图片说明:01 一个佛教圣地的合影02 途中第一次看到西兴拉雪山(雪还没化的雪山)的全貌03 西兴拉雪山与经幡04 峡谷密林05 向导西绕用手比划的要走的横切线路(当时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也没当回事)06 这些大树非常高的07 南迦巴瓦的一个卫峰很漂亮08 一处小上坡09 大峡谷里的返祖现象10 协作北马的裤子开挡了,一到营地就找我要针线11 仰望参天树大峡谷第十五天&4月15日&& 晴&&&&&出发后一直下山,一个多小时后到江边,然后开始走巨石滩,也就是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上,顺着江边有无数的大石头,看准了才跳,一直跳了3个多小时才到营地,共5个多小时,约5公里。今天到营地后感觉很累,差点要虚脱,休息了好长时间才缓过劲来。第13#营地:海拔2275M,北纬29°45.550',东经95°10.684'。离江边50米。&&&&每天都是煮粗茶砖加盐巴、糌粑加点酥油、干辣椒泡茶水加盐,偶尔配点藏香生肉,这些就是我们每餐的食物,竟然也能适应?快变成藏族人了,呵呵!&&&&一个苹果(怕重我只带了一个),我把它切成八块,八个人都说好吃。最后一个红烧肉罐头(怕重总共只带二罐)烧了一锅汤,八个人都说好喝。附注:&&&&1、藏香猪-------是西藏特有的一种尖嘴的小种猪,在川藏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它们过马路。其肉很香,藏民将他们腌制后风干,肉质暗红,呈半透明状,咬起来满嘴飘香,但因风干后的肉质较硬,嚼得多了,腮帮子会酸痛。藏香猪不仅身材小,还耐寒冷,饲养方式又很粗放,深受当地藏民的喜爱。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成了人们争相选用的食物。藏香猪因此变得身价倍增。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四川西北高原,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藏香猪饲养试点。有些县政府还把饲养藏香猪当成了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来抓,看样子,藏香猪的开发与饲养,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形成规模。据说,目前藏香猪每公斤的市场价已达到40元以上。真的是前景十分看好。&&&&2、林芝的藏香猪肉-------风干的藏香猪肉烤后特别好吃。当地老百姓根本没有喂猪的习惯,藏猪都是满山乱跑,要吃的时候,上山去捉回来就是。藏猪们成群逛荡于山野林中,爱吃一种带刺的青冈木所结的果实,所以每到深秋青冈籽成熟之季,就是藏香猪们奉献香躯之时。藏香猪皮下的脂肪大约只有2毫米厚,肉味香馥,腌制后稍烤出油来,夹在撕开的实面饼子里嚼起来,味道就一个字:赞!415图片说明:01 补发南迦巴瓦卫峰02 江边峭壁03 来,喝点茶吧04 西绕抽空洗个澡05 洗把脸06 小溪流水就是香07 最后一束阳光大峡谷第十六天&4月16日&& 晴转少云&&&&&今天,是我唯一的一次当峡谷&向导&,走在队伍前面带路共有4个多小时,一方面是向西绕学如何看路,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发现了野牛的脚印,跟着野牛的路一直上山。我一个人在往前走着(他们被我拉下好远),忽然看见一头野牛!它就在我前方不到十米的地方,瞪着眼睛看着我,估计有七-八百斤重。我马上扔掉手套和徒步杖,手忙脚乱地拿出相机抢拍了三张,可惜有树枝挡着,心跳手抖拍得模模糊糊,几乎看不清。不到一分钟它一转身就走了,我紧追慢赶,再也没见到它的影子。&&&&总共走了近六小时,约五公里,来到西兴拉的半山腰宿营,旁边有一条小溪。第14#营地:海拔2821M,北纬29°45.014',东经95°11.596'。明后两天要翻越横切西兴拉雪山。听向导西绕说要修路,而且相当危险。附注:&&&&1、野牛-----全身棕褐色,但膝盖以下是白色,当地人称它“白袜子” 别名 白袜子、白肢,学名 Bos gaurus 英文名 gaur 牛科 Bovidae 分布 云南南部和西藏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体型巨大,体长200厘米左右,体重1000千克左右。两角粗大而尖锐呈弧形。头额上部有一块白色的斑。肩部到前背有一个像瘤子一样的隆起。体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四肢膝盖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袜子”。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竹林或稀树草原,通常每群10余头。一般在晨昏活动,也有的在夜间活动。嗅觉灵敏,性情凶猛,遇见敌害时毫不畏惧。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等为食。4岁时性成熟,交配期一般在9-10月份,孕期9个月左右,每胎1仔。&&&&2、摘录《徒步十万山南麓原始林地带》,文/流沙河-------就地休整一下,吃了一个馒头喝几口水作为午餐补充体力又开始我们的徒步。这一段就是沿着山脊穿行到三踏,目视一下即将要走的路程,自我感觉相比刚才的爬山,应该不是很难。冬日的南国阳光仍然毒辣,没走几下感觉头晕脑涨。可能是高山空气稀薄的原因,没有浓密空气的阻挡,晒在头顶上的阳光炎热灼人,我把一条大衣套在头顶上才稍微感觉好一点,然后继续前行。途中的一块大石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石头的一侧被磨得很光滑,不知为何物所为?直到看见野牛的粪便和足迹才知道应该是野牛为了止庠在此擦身所致。看来野牛经常在此活动,很遗憾没能一睹它们的芳容。不过说归说,想到粗壮的野牛和它锋利的牛角就令我们胆寒,还是不要遇见为妙。这一次也多亏野牛帮了我们的大忙,因为这里人烟罕迹,没有路可走,但是野牛却在这一带来回迁徙踩出了一条牛肠小道,对于户外徒步者来说这条小道还算不错。途中经过的一座山峰几乎有90度,简直不可攀爬,两边是悬崖峭壁,垂直向下有100米深!幸甚的是野牛在峭壁中也踩出了一条小道,从这里经过双眼始终都不敢往悬崖边看,深不见底,如果这时候有眩晕出现就麻烦了,只顾着自己的脚不要踩空,谢天谢地终于走过了这一道悬崖。随着小道左绕右拐让我们避开了沿途经过的座座原本必攀的山峰,使我们节省了不少的体力。......&& (原文链接)416图片说明:01 向上攀登02 协作阿旺03 丛林中的天地04 峡谷风景05 峡谷风景06 模糊的野牛身影07 大家心情有点沉重-----西兴拉能过吗?08 原始丛林中的大树大峡谷第十七天&4月17日 晴&&&&&上午一直是爬山,顺着西兴拉的一条干沟,沟里的积雪成一个大雪坡,漫长的雪坡走了近4个小时,到顶时海拔有3690米。如果去鲁古,就翻过山口下山。我们是去巴玉,则要横切西兴拉雪山。没有冰爪,也没有冰镐,只有登山杖,居然也能横切大小不一的9个雪坡,坡度一般都在50多度,最陡的有60多度,走过来想想都后怕。&& 今天总共走了九个半小时,距离约6公里。非常疲劳,主要是横切大雪坡时很紧张,无保护,只有一根手杖,每一步都很小心。在离营地500多米横穿最后一个雪坡时,我和Hiches走在后面。我俩已走了九小时,没啥力气了。先是Hiches脚一滑,人就顺着雪坡滑下去,好在下面有几丛灌木,只滑了二十几米就被挡住了。往前走了几分钟,我一脚没踩好,人马上滑坠下去,由于很陡,速度太快,用手杖也扎不下去。幸好途中有半米宽的雪裂缝将我挡住。眨眼间我已下滑了近五十米。我马上告诉走在后面的Hiches说:“我没事”。我的话音未落,就见上面的Hiches头朝下,飞速地滑了下来。幸好他及时调整了身体姿势,也落到我身边雪裂缝中。如果偏一点,不知道要向下滑到哪儿了。我俩真是福大命大,经历了滑坠而没一点事,万幸啊!&&&&到了营地,感觉今天真是危险,人也很累,吃了些糌粑,早早就睡了。每天晚上向导和其中二个协作都要念经,但感觉今晚是大家一起念,声音很大而且念了很久。第15#营地:海拔3432M,北纬29°46.129',东经95°12.072'。附注:&&&&1、摘自搜狐《遭遇滑坠》------&&&&我被下冲力沿一个光滑的上坡抛起来,以仰泳入水的姿势被投入下一层漫长的雪坡,继续滑坠。此时,缓慢旋转着的山体和白云、洁白冰凉的雪雾,以及乘飞机般的呼哨声在我的意识中伴随着我。我竭尽当时的体力与脑力之所能,冷静地保持了头部和四肢竭力跷起,背部着地的滑行姿态,以至于没有产生那种致命的翻滚冲撞。在某一个瞬间,我终于抓住了挂在右手腕上的雪杖柄,毫无章法地沿右肩前方刺向下滑方向。好象是又经过了一些更加剧烈的旋转过程,四周安静了下来。当意识恢复之后,我原地仰卧不动,心中有些慌乱,等待着谁给我一个结局。  自己是否已经支离破碎,我没有底。但上方视界内分明有一片模糊的鲜红。几分钟之后,我感到除眩晕之外,似乎并无其它不适。此时,山体和天空虽然倾斜着,但毕竟已经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能抬头四顾,在洁白如碧的四野中弄清了自己的处境。我头朝下脚朝上顺坡仰卧在雪窝里,滑坠路线的两旁有一些大小不一的雪球滚过的痕迹,这些雪球超过我所在的位置,继续向下滚去,直到耗尽势能。右下方约50米处,一条两壁错位的幽蓝色的明裂缝横桓在谷底。左上方100米处,是一片杂乱的冰瀑被三条陡坎所切割,象是洁白玉体上一处不协调的伤疤。右上方同一高度,原本是柔和的雪原被折叠出一重皱褶,大概属于右方那些陡坎的延伸端。在这些陡坎裂隙之间于安全最合理的位置上,安排着属于我独享过的那条滑道。是柔和的两脊之间厚厚的积雪,以及接近坡底迅速变缓的坡度挽留了我。&&&&在我仰卧着的雪坑上方十多米范围内,散落着我的一些行头:佳能照相机、遮阳帽、扯断了拉扣的肩背包、一只皮手套、防紫外线眼镜,还有那片模糊的鲜红色登山服上的防风帽被从衣服上强行撕扯下来,半埋在雪地上独领风骚。在滑道的高处,那只被拉弯了的澳大利亚雪杖插在雪中,手柄正在闪闪发光。这时,表蒙已经开裂的手表指向7点40分,秒针还在奋力向前跳动着。  形势明朗以后,我掏尽胸腹间塞满的积雪,立即用佩在胸前的那只涂满冰雪的对讲机向大本营通报情况。......(原文链接 )&&&&2、转帖《英国男子不幸滑坠深谷 饮尿6天最终获救》&&&&*母亲发现儿子未按时赴约后报警&& 本报综合报道 2月6日一名英国男子在西班牙北部海拔1200米的山区徒步旅行。途中,不慎坠入几百米深的冰冻雪谷,臀部骨折。随后6天,该男子一直躺在山洞里无法动弹,靠饮用尿液以及随身所带的自救用品,挺过了寒冷、饥饿,最终获救。经救治,目前该男子已脱离危险。  *途中不幸滑坠深谷&& 据英国《泰晤士报》16日报道,33岁的保罗·贝克是一名慈善工作者,也是徒步旅行爱好者。6日,贝克前往西班牙北部海拔1200米的山区作徒步旅行。在行至崎岖不平的皮科斯·德·尤罗帕山区,徒步穿越一个村庄时,突然从一条小道上滑坠到300米深的深谷中。“当时天气不错,阳光明媚,不过地面很硬,到处是冰冻。”贝克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意识到自己的臀部骨折了,错位了,疼痛万分。我想我或许可以慢慢地朝着一个村子的方向挪去,但这显然太危险了,我害怕我还会坠落下去。”贝克进一步回忆说:“我发现了一个山洞,就将身子往那里慢慢地挪。天气很好,但夜里的气温在零度以下。我设法大声呼救,但无人应答。比起饥饿,我口渴得厉害,不得不喝起自己的尿。”  *反应及时母亲求救&&&&据了解,贝克原定于2月10日同他在西班牙的母亲见面,他的母亲居住在西班牙西北地区。在发现儿子未能按时来赴约之后,贝克的母亲恐惧极了,就立刻将此事向当地民事警卫队汇报。随后,一架载有救援小组的直升机开始在相关地区搜寻。民事警卫队救援小组的一名官员于15日表示:“我们起初真背运,不久我们就发现了贝克的汽车,它停在了皮科斯的索特雷斯的一个村庄。据当地人透露,徒步旅行的英国人曾说打算通过一个叫埃尔·纳兰朱·德·布尔尼斯的著名山峰走到布尔尼斯。我们的直升机在一个覆盖着白雪的非常陡峭的山坡的洞窟里发现了他。”于12日获救的贝克在被送往阿里昂达斯医院急诊护理室后,目前已脱离危险。“这是一个奇迹。”贝克的母亲马阿表示,“他(贝克)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存了这么多天。我对民事警卫队的救援人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充满了内心的感激。当我第一眼看到他时,他只是说,‘妈妈,对不起,我星期五没有准时出现。’”&&&&&&&&&&(原文链接&&)417图片说明:01 开始攀登西兴拉雪山02 摘花的男人们03 漫长的雪坡爬了近4个小时04 我的队友Hichos(当中)享受特殊待遇05 到顶时海拔有3690米,不太高兴是因为难走的路还没开始呢06 横切西兴拉的第一步(背景是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07 难得的一张超广角片(南迦巴瓦、加拉白垒、峡谷大拐弯及藏布巴东瀑布群)08 第一眼见到的藏布巴东瀑布群09 加拉白垒峰与大峡谷10 每一步都很小心,也不敢往下看(千米还多呢!)11 值得自豪很久的脚印12 还是藏族协作们更强13 让人头疼不已的路14 南迦巴瓦雪山和加拉白垒雪山之间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峡谷15 沟沟坎坎 雪坡多多16 我和队友Hichos间隔三十多秒同时滑坠约五十米的痕迹17 没被卡住的话,不知要滑到那里去?18 壮观的西兴拉景色大峡谷第十八天&4月18日&&晴&&&&&昨晚做梦还在滑坠,半夜醒来直冒冷汗,想想都不敢走了。上半天延续昨天的横切西兴拉,经过三个雪坡和一条干沟。雪硬得多了,只得用开山刀砍出脚窝再走,有硬壳的雪坡更难走些,修了好几处路,也动用了保护绳。向导西绕不小心滑了一下,大家赶忙去拉他,好在没滑远,有惊无险。事后,西绕说:如果滑下去肯定死了。一想就害怕。看来四、五月份雪未化,不太适合过西兴拉,确实很危险。我们一行在无冰爪、冰镐的条件下能走过来,应该算是运气好。还是十月份走峡谷过西兴拉比较好些,没有雪会安全许多。向导西绕说,以往的科考队以及地质队都是在10月到11月期间横切的,我们队是历史上唯一在有雪季节4月横切成功的队。一路上西绕最担心就是这里,也不敢告诉我俩。走峡谷四十天,也就横切西兴拉这二天让我腿疼,主要是太紧张,千米多深的大雪坡,每走一步都是提心吊胆!虽有独脚架每步一插,插进雪里再迈步,只为求得一点安慰,万一滑坠却是摆设。&&&&下半天穿越密林,路途漫长,相比之下安全又好走多了。昨天开始我的两条腿有些痛,一个人慢慢地走在最后,享受在原始森林中独行的乐趣。全天走了近七个小时,约有七公里。第16#营地:海拔3180M,北纬29°47.786',东经95°11.045'。这里离藏布巴东瀑布不远了。明天将轻装下山,专程去拍摄瀑布。附注:&&&&1、摘录《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日”8年前日记摘抄:11月15日 (宿&&西兴拉山背后山腰处一干涸河沟&& 无名营地)&&&&早上每人两碗掺有罐头午餐肉的稀饭。为节约大米,我们已吃了很多天的稀饭,后来更是只吃糌耙,不动大米,但熬到今天终于还是将大米吃完了。昨天从江边往上爬了半天山,在半山腰营地里看西兴拉已不高了。可今天一爬,始知大错特错。昨天爬山还得在密林里东转西绕,上上下下,今天不再东转西绕,而是直接沿着一条满布碎石的陡峭泥石流沟往上爬。虽然少了在密林里行走不时被藤蔓给绊倒的危险,可这种直线式往上爬,把心脏都快累爆。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觉得身上的重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快背不动了。每往上爬个五六米,我就累得必须停下大喘气一会儿。&&&&虽然西兴拉山的海拔高度不过三千六百多米,远远比不上雅江源头五千四百多米的杰马央宗,甚至比不上徒步走过的抗耐峡谷旁那四千二百多米的大山,但体力已和几个月前没法比,加上背上近三十斤的重量,我快累瘫在西兴拉山上了。汗流如注,口渴得厉害,水壶里早就没水,我只得不顾背夫们的一再劝告,抄起沟边不时出现的一团一团的雪团放进嘴里吃下。&&&&不停地爬啊爬,脚步越来越重,心脏都快跳出胸口了。我和老包、幺哥落到了最后,虽然西兴拉的海拔不过三千六百多米,但我们个个都像严重缺氧一般,脚步蹒跚,行动迟缓兼目光呆滞。我不时地想,我永远也爬不上去了,干脆丢掉背包一头倒在地上再也不动,一了百了吧,就可以从这无穷无尽的“爬山”中解脱出来了。但每到这时就想到了家,想到好歹往上走一步就是离家近了一步,是“快点回家”的念头将已近崩溃的我支撑着,终于没有倒下去。&&&&爬上了西兴拉山顶,休息了好半天。缓过劲儿来的我忽然有一种莫名兴奋。“西兴拉”——这三个字不知在心里念叨了多少遍,下意识中总把西兴拉当作天堂和地狱的分界点,总觉得只要过了西兴拉,以前的困苦、疲惫、危险、饥饿和绝望就会过去,以后将回到人间,一路顺风地到达果冬、墨脱,再到派乡,最后直至拉萨。而现在,我终于将它踩在脚下了,兴奋莫名。爬出阴暗潮湿的大峡谷站在西兴拉山顶,阳光明媚,风光如画。山顶上满山坡翠绿的高山杜鹃,翠绿中不时点缀着一团团的白雪,分外醒目。视线之处上百座雪峰连绵,左右如擎天之柱高耸云霄傲立众山之上的分别是南迦巴瓦主峰和加拉白垒主峰。两峰夹峙处,雅鲁藏布一江如带,环深山翠谷作一大“U”形的拐弯。西兴拉山腰处,白云朵朵,和山顶的积雪几乎浑然一体。站在山顶,几让人疑入仙界。&&&&从西兴拉山顶开始,中科院的队伍和我们将分路而行。他们在山顶向左走,经一段两三百米长的山脉的鞍部到达旁边的一座耸立的山峰顶,那是牛旁拉山顶(牛旁拉据说是绵延千里的喜马拉雅山脉最东面的一座山峰),然后下山经八玉奔扎曲而去。&&&&(原文链接)418图片说明:01 小心啊,下面是悬崖!02 用劲拉呀03 藏布巴东瀑布群和两天的宿营地04 藏布巴东瀑布群拍摄位置示意图05 藏布巴东一号和二号瀑布06 加拉白垒雪山07 藏布巴东瀑布群与加拉白垒雪山08 南迦巴瓦09 超广角片(南迦巴瓦、加拉白垒及藏布巴东瀑布群)10 冒烟的南迦巴瓦11 营地附近的一棵树大峡谷第十九天&4月19日 少云&&&&&今天出发后一直向下走了海拔高约1100米,密林之中几乎无法穿过,难度介于野牛路与山羊路之间,途中有好几处大悬崖,只得绕着走,总共走了约六公里,近8个小时。当中一点水源都没有,中午也无法煮茶,就没吃饭,只吃了几块大白兔奶糖,下到江边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这里离藏布巴东瀑布约有500米,江两岸都是刀削似的石壁。98年、01年、最近的一次是03年有人下到这里。明天去看藏布巴东瀑布还要上山然后再往下去。能看到一部分就不错了,如果有专业装备,可能多下些。我们只带了五十米的扁带,只好看情况了,能拍多少算多少吧。&&&&昨晚的茶是化雪水煮的,冷得很;今晚在江边气温有二十多度,帐篷里热得很,峡谷里的气候一日四季果真如此。营地设在藏布巴东瀑布1#和2#之间的一个山谷下面,离江边近10米不到,三面都是悬崖峭壁,离营地100米左右有一个落差约3米的小瀑布。第17#营地:海拔2080M,北纬29°46.628',东经95°10.869'。附注:&&&& 转帖《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的旨意》-------&&&& 大峡谷的路程不是用距离来衡量的,而是用时间。没有退路,只能前进,我们像野兽一样在散发着枯叶腐败味道的灌木丛中艰难前行。“故事每天都是相同的,只是山不同而已。”跋涉到了险峻无比的西兴拉山脚。翻过它的山口便是通往人间之路。山顶居然是翠意盎然的一块块平地,覆盖着一种矮小的杜鹃。我们深为这种植物的生存能力所折服。极目四望,只见一座座雪山衔接不断,尤以加拉白垒峰最醒目。雪山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连成一片,竟分不清哪是雪山哪是蓝天。这是大峡谷浑然天成的一个绝好的“观景台”,群山翠柏之下,雅鲁藏布江湍急的江水奔至西兴拉山脚下,猛向左拐,顺北直上,作一个90°的大拐弯,向远方奔去。来时的路早已不见,黑黝黝的山涧透着寒意,而西兴拉山山顶却是阳光普照,洁白的瑞雪随意地点缀在绿色的山头。&&&&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近百公里的无人区,是否在雅江江面存在着一条瀑布,这个谜萦绕着科学界和探险界已有多年。这个谜是英国人沃德设的,这位探险家于20世纪初进入了大峡谷地区,在沿江行进时,突然看到了一条巨大的瀑布,恰巧当时瀑布的上空悬挂着一道巨大的彩虹,于是他就将此瀑布命名为彩虹瀑布。他把这一切都完整地记录在他于上世纪20年代初出版的书中,并且附上了照片。然而,限于当时的技术,照片模糊不清,基本无法辨认。在沃德之后,美国人、日本人都说有大瀑布,日本探险家还给出了个空中佐证,说从空中看,雅鲁藏布江流入大峡谷无人区核心地段后,有百多公里长的连续瀑布。   虽然从1973年起,中国科学院就已经组织了多学科专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综合考察,但在考察中并未发现大瀑布。就在近年,又有一个美国人来到大峡谷地区后,声称自己看到了大瀑布并拍了照。中国人却始终没能得到自己的记录,所以大峡谷探险“寻找大瀑布”是一大热点。   进入大峡谷最神秘的地带时,听藏族向导说江面有大瀑布,有100多米高。 从墨脱逆江而上,在处处畏途的大峡谷,实在是一次生命的赌博。1998年11月,一位年轻的探险者,经过艰苦跋涉,到达了传说中有大瀑布的八玉村,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他们终于听到了如雷贯耳的轰鸣声。传说中的大瀑布展现在眼前,这个地方叫藏布东巴。   这个瀑布宽约60多米,落差将近40米,激扬起的水雾近百米高,蔚为壮观。离这个大瀑布不到1公里,还有另一个落差同样将近40米的瀑布,瀑布边上还有两块巨大无朋的岩石,瀑布跌水冲击其上,声响几乎令人窒息。 &&&&&&&&(原文链接 )419图片说明:01 第十六号营地的早晨02 雄伟的南迦巴瓦03 万丈绝壁04 穿过层层密林第一眼见到的藏布巴东一号瀑布05 藏布巴东一号瀑布06 藏布巴东一号瀑布远景07 藏布巴东一号瀑布正面08 吸取天地精华09 第17#营地:海拔2080M,北纬29°46.628',东经95°10.869'10 加拉白垒大峡谷第二十天&4月20日 晴 下午开始下雨&&&&&上午出发后一路上山绕过150米高的大石壁,到顶后再下山,近两个小时后,终于接近了藏布巴东瀑布并从三个不同角度拍了百来张照片。2号瀑布高度有37米,处于拐角,其正面对着一堵几百米高象刀削似的大石壁,所以至今未见到藏布巴东2号瀑布的正面照片。我们也是借助绳子,尽量从上方和下侧方接近瀑布。现在还未到雨季,所以水量小些,但仍是十分壮观,水雾冲天,让人终身难忘。令人惊奇的是瀑布正面所对的江对岸的岩壁很像一扇大石门,并且上面有一个巨大的钥匙孔。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峡谷宝藏之门?&&&&晚上我和Hichos把营地扎在离悬崖不到十米的石壁顶上的一块小平地上(偷懒不想再下去了),向导和协作仍住在昨晚的江边营地,在我们下方150米处。这个营地编号为18#,海拔2231M,北纬29°46.650',东经95°10.889'。明天主要是上山,回到15#营地,高程近一千米的迂回线路,现在还在下雨,估计路很滑,天亮出发,天黑前能否赶到有些难说了。附注:&&&& 转载《我和更桑的雅鲁藏布大瀑布》税晓洁作&&&&下午从错代营地翻过山口,我们就感到了瀑布的气息。峡谷底部江水的巨大轰鸣声就象同时有好几辆火车在疾跑,听的人一阵阵燥热心中又惶然。找路的时候,我们甚至看见了峡谷底部浪涛形成的白雾。目测看来,从营地到峡谷底部水雾处的距离也就有几公里。坡度几乎是垂直的,从瀑布A营地看谷底就好像站在摩天大楼顶上俯瞰大街,不同的只是这里是满目令人陶醉的绿,而城市里是让人心浮气躁的五花八门。&&&&山在这里成“之”字形,俯视峡谷,两边的绿山和裸露石壁真正的似刀砍斧劈。从瀑布A营地看去,江对面是一面巨大无比的道道绿痕夹杂的石壁,石壁上面是浓浓的雾。雾在不停的动,露出过几次白。我开始以为那是白云,仔细一看,竟是雪山。当时我心中涌起的词只有一个震惊。这一段峡谷可谓威严、沉重和轻灵、俊秀之类的不可思议交织结合的让人有些恐怖的混合体。我想地球上恐怕是再也难以找出比这里更奇怪的的自然景观了。——这里也正是这个世界第一大峡谷最核心的地段,峡谷深达6009米极端值也正是在这一带。  瀑布就在脚下,却不得其门而入,有点折磨人。我们撤回瀑布A营地是下午五点多,营地离山顶不远,GPS接受的信号又快又好,我测出此地经纬度29`47’48N,95`11’06E。日出8:13,日落18:40,到巴玉村直线距离3.97公里……离天黑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决定更桑留下来做饭,我解除身上摄影背心、腰包等等20多斤杂碎,持长刀再次沿山沟而下找路。  越往下,密林中的腐殖质越厚,树干树叶上寄生的不知名的低等植物也越多,但没有什么危险,长刀砍路,手里一直有树根、草根、树枝之类可抓。只是,前进的速度非常缓慢,林子实在太密了。......&&&&&&&&(原文链接)420图片说明:01 路上见到的紫色喇叭花02 在17#营地看到的18#营地03 4月20号11点19分,我们终于近距离见到藏布巴东瀑布(2号)04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一拍摄点的片(之二)05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一拍摄点的片(之三)06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一拍摄点的片(下方突出的石头即为第三拍摄点)07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三拍摄点的片(之一)08 西绕在虔诚的朝拜09 Hichos和我轮流到悬崖边拍照10 一张超广角片11 我很感激西绕和阿旺12 只有阿旺强,用绳子下到离瀑布最近的地方13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三拍摄点,多壮观呀14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二拍摄点(超广角)15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二拍摄点(水气冲天)16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二拍摄点的片(之二)17 藏布巴东二号瀑布第二拍摄点的片(之三)18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峡谷宝藏之门?19 像宝库大门吧20 巨大的钥匙孔,有五米长21 藏布巴东三号瀑布的背影(它的正面照网络上能查到)
大峡谷第二十一天&4月21日 小雨&&&&&下雨下了一整天,昏天昏地也走了一整天,海拔上了一千多米,还好赶在天黑前走到了营地。大约有5公里多,走了九个半小时。由于糌粑带的不够,昨天晚上到今天中午有三餐没吃了,只吃了点压缩饼干和大白兔奶糖,饿得有些走不动了。我一直走在最后,途中找不到路的情况也发生了多次,总之是相当艰难的一天。营地建在15#附近的60米处,编号为第19#,海拔3135M,北纬29°47.802',东经95°11.014'。到营地后,吃了一大碗糌粑,烤了下衣服,就进帐篷了。421图片说明:01 藏布巴东一号瀑布02 尝试的慢速快门03 云雾中的一号瀑布04 小雨的峡谷风光05 俯视大峡谷06 雾中劲松07 千仞石壁08 千仞石壁大峡谷第二十二天&4月22日&& 阴转小雨&&&&&昨晚大雨下了一夜,还好早上雨停了。走了六个小时,约9公里,比昨天路好走些。从远处看到几座木头房子,感觉特别亲切,毕竟这是进入大峡谷穿越无人区以来的第一个村子,叫巴玉。不过也已经是人去楼空的无人村了,在03年由政府统一迁出峡谷了。听向导说这一带狗熊很多,我们没看到。这里的火麻草叶子长一些,长得比人高许多,我带着手套碰到都会刺痛,只能尽量躲开它。&&&&今天一路上旱蚂蝗很多,我和Hichos都绑上雪套(有一定作用),到营地一检查,在我身上还是找到5只,Hichos发现3只。营地建在原先一位有名的猎人家的大房子里。条件不错。这里离江边约一公里远,海拔1745M,北纬29°49.885',东经95°11.779'。编号为第20#。一路上大家胃口都不错,所带的糌粑消耗得很快,已经所剩无几了,不知道能否坚持到有人烟的扎曲村?还有两天的路程,希望能。&&&&晚上大家一起讨论了了一会儿到扎曲村如何改善伙食,最想吃的是炒白菜(好久没吃蔬菜了),再来个炒鸡蛋,还有腊肉、土豆等。说着大家都直咽口水,想想都好。&&&&本来我还庆幸没被蚂蝗咬,进帐篷时感觉背后排汗内衣湿了一大块,手一摸,都是血,连睡袋上都有,马上在背上发现了一只有手指头大小的蚂蝗,已经吸饱了血,我竟一点没感觉,也不知是啥时候爬到背上来的。听说会流血二十多分钟,Hichos马上用纱布帮我擦血,找到伤口,贴上止血贴。看来明天要小心了。附注:&&&& 转帖《我和更桑的雅鲁藏布大瀑布-5》&&&& 11月23日 多云  无名营地——巴玉村&& 下山的路阴冷、潮湿且危机四伏。下了一段很陡的坡后,我们开始绕着山脊走,坡度缓了,但是湿度很大,滑得人难以站稳,走得跌跌撞撞。森林时时浓密到真正的遮天蔽日,干枯的死树不是挡住去路,好几次,“路”就在树洞中穿行。视野所及,大大小小种种奇形怪状的植物尸体横七竖八。原生态的森林过熟到处处散发着腐败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在自生自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走这一趟,可能会使我对大多数植物丧失好奇心,所谓见怪不怪了。&&&&天黑以后,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巴玉村高登哥哥家的灯光。??如豆灯光出现的那一刻,我的脚和膝盖突然猛地开始抽疼,双腿也似乎在一瞬间灌上了铅,强烈的疲惫更加猛烈地攻击我的意志,身体是一步都不想动了。我不断自言自语:坚持,再坚持,马上就到了……那天最后的十几分钟,我的意志几乎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那有可移动帐篷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