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詹姆斯是罗马帝国的凯撒,能不能统一亚欧大陆地形图

古罗马时期,凯撒和屋大为是什么关系?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古罗马时期,凯撒和屋大为是什么关系?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员。恺撒身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甥孙及养子的关系
屋大维,他是凯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外甥和舅舅的关系- -
从血缘上讲,屋大维是他侄女的儿子,政治上讲是同盟.凯撒正妻没生儿子,罗马当时是共和制,原始的议会制,但凯撒实际上是独裁的,所以惹怒了当时罗马的高阶贵族们的利益.可能当时他们就是考虑到屋大维虽然是被他领养的,但是他还太年轻没有足够的势力,所以权利可以重新被分配,所以凯撒被杀后,果如其然,凯撒的权利还是被过继给了另一个将领安东尼.参考埃及艳后事件.但是因为埃及艳后给凯撒生了个儿子,继承权利问题就又出来了,屋大维如果要保住地位,就必须处理掉这个私生子,所以后期他调转了政治方向,应该在埃及艳后到达罗马见凯撒时,与当时的议会达成某个默契,但他肯定不希望凯撒死亡的,这个是出乎意料的,凯撒死亡对他可不是什么好事.政治是讲究投机的,所以凯撒死亡后,权利被安东尼获得,不管怎么说,他也算是凯撒系的人物,不幸中的大幸,这为政治契合达成了某种条件,所以屋大维做为一政客,聪明的让安东尼娶了他的姐姐.权利又可以回来了.不过是二个政治投机客而已了.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古罗马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罗马虽然强大,但毕竟城池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它的影响力是极其深远的,其程度远超一般国人想象。我们今日生活的中国,从物质基础上说,就是一个罗马的世界。&br&&br&1,今天我们居住的城市建筑,其建筑学的源头即来自于罗马,从城市规划到建筑学理论,都延续至今。事实上你看到罗马的建筑时会发现和今天惊人地相似;&br&&img src=&/daa78bb6fb5f89b112bb7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daa78bb6fb5f89b112bb7_r.png&&古罗马的公寓Insula&br&&br&&img src=&/dab9b0fdaf315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ea5f1c13d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古罗马的公共厕所。7、80年代的我国仍有很多地方有这样的厕所(但罗马是男女同厕)。&br&&br&当然,罗马建筑学的发达,有个非常独特的开挂资源就是混凝土(水泥的英文“cement”就是由拉丁文的碎石“caementum”演变而来)。罗马时代使用的混凝土和今天的硅酸盐水泥很类似,但材料强度远不如今天,不过放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开挂黑科技了。直到18世纪,英国人才“重新发明”了混凝土的制法,称为“罗马水泥”。&br&&br&2,罗马的下水道、自来水乃至整个城市供水系统是今日文明世界的标配。直到19世纪的伦敦,人口才超过古代的罗马城。供水系统对城市人口上限的重要性毋庸多言。&br&&br&3,罗马的工程学成就卓著,尤其是道路修建的标准和工艺,几近于现代马路铺设,可以说直到中世纪晚期也没有国家可以比肩。被称为“埋在地下的墙”。时至今日有一些罗马时代修建的公路仍在运作;&br&&img src=&/abe079d27e96bc71b4226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be079d27e96bc71b4226_r.png&&今天的阿庇安大道&br&&br&4:罗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职业化军队的重要文明——请注意,我写的是重要文明。斯巴达迈锡尼迦太基也有所谓的职业化部队,战国春秋也有一些小规模的贵族脱产武装部队,但是文明影响力和军队规模都不是一个级别。中国正式成体系的军队职业化是唐朝之后的事情。&br&&br&另外,马略改革的几个特点:1,从法律上规定了职业军人的身份、报酬、权利和义务;2,取消个人装备统一由国家配给;3,募兵取代征兵,取消财产权对入伍身份的限制;4,延长服役,固定编制,为军队实体化独立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帝制军人干政埋下了祸根)。&br&&img src=&/57cc15f1ab57_b.pn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马略改革,使职业化部队取代了半工半兵制部队。而且罗马的职业化部队的规模在整个冷兵器时代都堪称翘楚。能维持十几万职业化常备部队的供给,说明整个国家的财富基础非常强大。&br&&br&国内常见一种观点,认为罗马军团有诸多大败不过尔尔。其实真是对古代战争缺乏了解。看凯撒自己的著作就明白,罗马军团在当时的欧洲属于今日美军级别的存在,正面战场上战损比极低(虽然有凯撒吹牛的成分在)。职业化军队对半农半兵军队的实力碾压是显著的。&br&&br&另一个角度是:美国就被称为“新罗马”。确实有不少地方挺像的。&br&&br&5:罗马法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现代法律的发源。今日大陆法系的别称即为罗马法系。&br&&br&6:在地球诞生至今的诸多重要文明中,罗马是一夫一妻制的源头,以此为基础衍生的财产权、婚姻权、家族和血缘系统,构成了后世中世纪封建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一夫一妻制度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br&&img src=&/72c56a856fe1dcf46a7e_b.pn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古罗马的婚姻制度中有很多今天看来也很有“女权”的案例。比如妻子以丈夫无法勃起为由要求离婚(这是法律规定中合法的要求),而丈夫为了证明自己雄风犹在就需要当庭和妻子来一发(我擦你们是故意来找情趣的hentai吧)。&br&&br&7:罗马发达的戏剧文化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戏剧及剧院文化成为了欧洲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桑内特的《公共人之衰落》对此有详述)。不过这个和中国人关系没那么密切就是了。&br&&br&为什么role play(角色扮演)乃至这个类型的游戏概念都来自于西方,和他们“爱演”这个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时至今日,你仍然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在D&D面团中的表现远不如老外,WOW的RP服务器更是沦为灾祸现场。一句话:戏剧传统没那么普及。&br&&img src=&/4c4d32c8a79a847bc36d6dde1afd6248_b.png& data-rawwidth=&818&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8& data-original=&/4c4d32c8a79a847bc36d6dde1afd6248_r.png&&即使是今天中国的电影,跟西方戏剧文化的关系也远大于和传统戏剧文化的关系。&br&&br&&br&当然,罗马的成就中绝大多数基础来自于希腊文化。罗马不是一个创造性的文明,而更多的是推广和发扬,对多种文化都包容并蓄。这是所有地球上出现过的开挂文明必备的前提之一。&br&&br&另外,不要觉得我写这么多罗马的强大就代表要伤害国民感情——承认史实和刻意抹黑是两码事。非要证明自己祖宗几千年都天下无敌对其他璀璨文明的成就视而不见才满意?那不叫爱国,那叫坐井观天。一会吹自己文明有五千年,一会吹满清不入关我们就直接资本主义了,祖宗都丢不起这个人。再说了,美国人有什么牛逼祖宗?不影响它是地球霸主。加油吧骚年,祖上阔八代那也是毛用,你牛逼才是真牛逼。&br&&br&——————————————————————————————————————————&br&PS:这下面有个民族主义爆棚的 &a data-hash=&31ca14fa129e31b02ca625ca6078cb9a& href=&///people/31ca14fa129e31b02ca625ca6078cb9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十一点半& data-hovercard=&p$b$31ca14fa129e31b02ca625ca6078cb9a&&@十一点半&/a& 同志洋洋洒洒写了一个答案,居然拿罗马军团修路挖沟的事情来试图说明罗马军团的职业化名不副实……&br&&br&罗马军团在冷兵器时代极低战损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罗马发达的工程学基础,罗马士兵本来基础训练就包含了挖沟修筑防御工事这类工作,共和国晚期的凯撒三个星期就能修出27公里四米高的墙反包围一座城市。这种极其逆天的战术工程能力竟然成了答主口中的“非职业化”短板,那长津湖美军空投一座桥在他眼里也应该算是不务正业的弱鸡行径吧。&br&&br&先声明,原本的答案里仅仅是描述罗马文明的强大,没提几句与中国相关的事物。不知道触碰了皇汉们哪根脆弱的神经,非要把话题转移到秦和罗马谁强大上面。求皇汉此刻心理阴影面积。&br&&br&无知最易引起骄傲。我之所以对毫不留情面,是因为在这位 &a data-hash=&31ca14fa129e31b02ca625ca6078cb9a& href=&///people/31ca14fa129e31b02ca625ca6078cb9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十一点半& data-hovercard=&p$b$31ca14fa129e31b02ca625ca6078cb9a&&@十一点半&/a& 答案里真实水准太感人: &br&&blockquote&另外,我真看不懂在长城面前,阿皮亚大道哪里伤害国民感情了。。。“埋在地下的墙”,长城就是墙好吧。。&br&&img src=&/fa9fb7ac065b99_b.pn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872c9e2a208abbe65323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lockquote&&br&&b&证明秦代工程学水准用的是明八达岭长城,而且图片上还明明写着的……噗哈哈。&/b&&br&&br&从这句我就断定题主是个对罗马工程学一无所知的人。因为:&br&&img src=&/1acd81dbe1cb926be96b18_b.png& data-rawwidth=&793& data-rawheight=&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3& data-original=&/1acd81dbe1cb926be96b18_r.png&&罗马时期沿用至今的Appian Way&br&&img src=&/c0a9d0c9ac7d3f36aa76a5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0a9d0c9ac7d3f36aa76a5_r.png&&今秦直道&br&&br&虽然两个道路的维护程度有差异,但是单从铺制路面和夯土路面来说,技术级别就不是一码事。&br&&img src=&/3baec65ecac4aaf9f408839_b.png& data-rawwidth=&501& data-rawheight=&6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1& data-original=&/3baec65ecac4aaf9f408839_r.png&&说实话,最早接触到古罗马工程学和建筑学的一些材料的时候,我并不是单纯为那些不可思议的建筑惊叹,而更多的是为这个文明在公元前就能大规模在应用科技中普及数学标准而惊叹。你翻开罗马的早期史料,你会发现他们对于军队编制、路况限制、工艺要求这些玩意儿的数字记载远比同期其他文明详尽——这本来也是理所应当,&b&毕竟在所有古文明里只有希腊文明才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b&&br&&br&一个在今天仍可以查阅到大量详细技术文献、出土技术文物的文明,背后意味着什么样的科学认知基础?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我是不知道哪来那么多人可以动不动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自信。&br&&br&&img src=&/dd4b849cdcf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dd4b849cdcf_r.jpg&&罗马下水道。当年曾经有一位执政官驾着小船在里面巡视了一遍。&br&&br&&img src=&/ab67ffcbe00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b67ffcbe00_r.png&&古罗马的水管连接器&br&&br&关于道路工程水准的比较点这儿:&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秦直道到底是什么情况? - 古建筑&/a&&br&&br&再换句话说,在技术标准上能做到这样的文明,就不能多一点了解再来评判?&br&&br&至于口口声声把金属硬度挂在嘴上的人,毫无意外地定是伪冷兵器粉。事实上关于古代兵器的性能测试,不拿到一起测无意义,因为以我对中国考古界乃至历史界【政治挂帅】传统的了解,大多数数据都是在玩各种花样儿构建虚幻自豪感。&b&比如著名的燕铁剑,传说达到HV500多,实际上只是淬火后的马氏体颗粒组织局部硬度而已。&/b&至于那个1000HV的外星西汉佩剑(皇汉们毫无物理概念,这数值都超过今天的特种钢了,牛皮吹得真是草稿都不用打),也无非是在玩这种偷换概念的把戏。真有这种技术能力,为什么战国春秋的出土武器里铁器还不到百分之一?如果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都这么突出,为什么没有规模化?&br&&br&真正的行家,例如知乎上的汗青,对锻造工艺的研究比材料本身兴趣要大得多。一把冷兵器的效能,材料仅是其一,硬度、韧性、器型、结构、甚至产量都是重要的指标,日本刀锻造技术和材料比大砍刀都要好就一定比大砍刀实用了?戚继光让士兵拿竹枪还能暴扁倭寇呢! &br&&br&事实上皇汉秦吹们以前就挺爱YY的,什么7米长矛(你倒是拿着7米长的玩意儿走走看看)、射程400米的秦弩(这是秦制AK)……最早在知乎上有那么一两个还把这当真的,后来也是太离谱知友都不信终于玩不下去了,又改吹金属硬度了。都21世纪了,这帮人的数理基础还不如2000年前的罗马人。
罗马虽然强大,但毕竟城池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它的影响力是极其深远的,其程度远超一般国人想象。我们今日生活的中国,从物质基础上说,就是一个罗马的世界。 1,今天我们居住的城市建筑,其建筑学的源头即来自于罗马,从城市规划到建筑学理论,都延续至今。…
这种事儿不光要纵向比,还要横向比。看似到了近现代的意大利才变得呆萌。但是古罗马人和周边的蛮族比起来,同样属于比较怂比较热爱生活比较爱动口不爱动手的。&br&&br&古代打仗,蛮族人的酋长带头一挥手,后面的猛男们就裸着六块腹肌就嗷嗷嗷地就扑过来了。这种纯爷们的表现在罗马人身上是基本绝迹,罗马人基本是老老实实排成几排,躲在盾牌后面,要么等着蛮族扑面而来,要么自己手拉手龟速推进,跟蛮族人比简直娘炮。&br&&br&而以当时的饮食习惯来看,罗马人的主食是面食和蔬菜,显然体格也要比牛羊肉为主的蛮族要差那么一点点。&br&&br&那个时候的罗马人也比蛮族人更懂得享受生活,洗洗澡看看戏吃吃大餐,活活气死只会喝酒吵架打架的蛮族。&br&&br&同样,以现代文明的标准来看,屠城是骇人听闻的行为,但是在那个年代,杀光敌人和敌人的族群是很正常的行为。日耳曼人就基本不留俘虏,杀了祭神。像罗马人这种把俘虏卖作奴隶这种双赢的方法是当时分工较细的文明人才有的行为。&br&&br&仔细一分析,其实古罗马人和现代意大利人区别不大,和周边人比,都算有文化爱生活体格差没啥胆的。但为什么罗马帝国可以开疆裂土而意大利只能被一遍遍轮呢。道理也很简单,罗马文明比周边蛮族高出几个档次,而意大利可没有这个优势。&br&&br&当日耳曼蛮族嗷嗷嗷地扑到罗马人的怀里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破矛头捅不穿罗马人的铠甲,因为罗马人的冶炼技术先进啊,于是日耳曼人一边点赞一边死光。&br&&br&当冶炼技术也很先进的凯尔特蛮族嗷嗷嗷地扑到罗马人的怀里,用大铁剑把罗马人大卸八块的时候,发现罗马人卸也卸不完,而且把自己给包围了,因为罗马人的军事制度先进啊。于是凯尔特人一边点赞一边死光。&br&&br&当军事制度同样先进的北非人西亚人嗷嗷嗷地把对面的罗马人都砍完了,发现没多久又出现了一堆罗马人,因为罗马的行政体系效率高啊,征兵快啊,因为罗马的道路桥梁修得赞啊,其他军团赶过来快啊。于是汉尼拔米特达拉提等一边点赞一边死光。&br&&br&当各路人马和罗马兵对砍的时候发现哎哟妈呀罗马人怎么武艺这么高强,因为罗马商业发达啊,金融体系完善啊,养得起几十万职业士兵天天练功啊,于是各路人马一边点赞一边死光。&br&&br&蛮族被统治后,一琢磨,发现罗马样样好啊,与其造反在山沟沟里当土豪,还不如上京当北漂爽啊,于是有六块腹肌的都去当罗马兵争当罗马人去了,没六块腹肌的就老老实实种地,因为罗马人文化也强啊。&br&&br&如果那些蛮族拥有和罗马同样的经济,科技,文化,体制,罗马人早就被那些勇猛得多的蛮族从地球上抹掉了。而这种尴尬落到了近现代的意大利人身上。和他们过不去的英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的文明程度和意大利人差不多,但这些人身上还是流着日耳曼凯尔特人的血啊,还是嗷嗷嗷不要命的啊,那什么优势都没有胆还小的意大利人只好卖个萌撒腿跑了呗。&br&&br&其实现代意大利人已经融合了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的血统,意大利人表现得也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呆萌。反过来说古代罗马人一点都算不上凶残,因为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古罗马人是不合适的,要从当时世界普遍的文明程度来看,同周边那些人那些族群的行为一比,罗马人已经算比较文明比较和善的了和现在的美国佬基本差不多。
这种事儿不光要纵向比,还要横向比。看似到了近现代的意大利才变得呆萌。但是古罗马人和周边的蛮族比起来,同样属于比较怂比较热爱生活比较爱动口不爱动手的。 古代打仗,蛮族人的酋长带头一挥手,后面的猛男们就裸着六块腹肌就嗷嗷嗷地就扑过来了。这种纯…
古罗马能容纳这么多的人口是由于较早具备了普及的多层建筑技术和给排水工程。&br&&br&在罗马,有一种典型的多层公寓Insula【因苏拉】,这种公寓能在330m?的面积内容纳40人以上居住。是典型的穷人和平民的居所。&br&&img src=&/daa78bb6fb5f89b112bb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daa78bb6fb5f89b112bb7_r.jpg&&&img src=&/f31cf04f2c3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31cf04f2c3c_r.jpg&&&br&据四世纪的统计,这种房子在罗马有大约栋。&br&&img src=&/32598cde666f56bbb5ceb3c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32598cde666f56bbb5ceb3c_r.jpg&&今天罗马古城区的Insula遗址。&br&&br&古罗马的有钱人不住这种地方,自己有深宅大院。跟今天一样。&br&——————————————————————————————&br&看到有不少感兴趣的朋友,我就多补充一点:&br&&br&罗马建筑学是古典时期中最高水准的无疑,而且超过其他文明不是一点点……我们现代建筑学的源头就来自于此。如果说罗马军团是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强还有争议的话,建筑工程学第一这个就没什么悬念了。评论有朋友感叹古代就有这种公寓,其实这不算最奇怪的,我第一次感到“这文明是特么穿越的吗”是第一次看到罗马的澡堂和厕所时:&br&&img src=&/dab9b0fdaf315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ea5f1c13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我们国家直到7、80年代还在用这种结构的公共厕所。&br&&br&罗马的澡堂设计供水加热管道从建筑墙壁四周绕行,让整个澡堂充满热气,然后废水从管道排出,供公厕之类的场所再次使用。最后污水通过管道排入台伯河。下面有位答案提到别吃台伯河的鱼,就是这个意思……&br&&img src=&/352d18b7cfea3bd9c69eac2e74ade80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352d18b7cfea3bd9c69eac2e74ade800_r.jpg&&&br&私人厕所和公用厕所不同,但个体设计结构类似。那个缠了海绵的棒子是用来从下面那个开口伸进去擦屁屁的,擦完之后,在脚下的水槽里清洗,然后放入前面的清水槽中。&br&&br&另外厕所不分男女,是不是口味是有点重。哈哈。&br&&br&最后回复下 &a data-hash=&0eb74eaab22da& href=&///people/0eb74eaab22d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护士衫下& data-hovercard=&p$b$0eb74eaab22da&&@护士衫下&/a& 老兄:&br&&blockquote&不知涂子兄有无玩过《罗马之子》,我之前还想专门开题问当年罗马帝国的建筑真能建得像游戏里那么漂亮吗?&br&&/blockquote&&br&游戏里的建筑和人物的铠甲都有相当的美化夸张,但结构是依据史实的。&br&&br&不过呢,罗马虽然在古典时期的地球拥有最高建筑学和工程学成就(这个的确是碾压所有同期文明无争议,这也是我们今天现代建筑学的源头),但毕竟不能跟现代比,街道的肮脏、建筑失火、瘟疫等时刻困扰聚居人群的毛病,在罗马一样不差。&br&&br&insula的顶层一般是最便宜的,因为古代没有电梯=_=,所以房东往往不会在这些楼层修建厕所之类的卫生场所,因此他们的垃圾、粪便往往直接扔在窗外的街道上……加上高层建筑失火频繁,罗马曾经连下多次规定禁止建筑高度,因为这些地方失火,以罗马当时消防局的能力只能干看着,一烧就是一大片。&br&&br&而且在街道上来回驰骋的牲畜,也是要拉粑粑的,而且他们又不会憋着。万一有那么几个马儿驴儿头天吃坏了肚子,来一泡稀的……这些秽物往往都最后堆积到贫民区,成为瘟疫和疾病的源头。&br&&br&因此18~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之后,伦敦和巴黎人也有幸尝到了满城皆是黄金香的味道。巴黎人在19世纪中期的大霍乱之后下定决心用强拆的手段修建了庞大的下水道工程。但那么牛逼的欧洲也直到20世纪汽车普及之后才真正告别了满城屎味的年代。&br&&img src=&/cffdc8b2e1e9ffb7fb1a077_b.jpg& data-rawwidth=&893&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3& data-original=&/cffdc8b2e1e9ffb7fb1a077_r.jpg&&影片《道林.格雷》的开场,注意19世纪伦敦大马路上那些大片的黄金……&br&&br&因此漂亮不漂亮,要看你愿不愿意想象它恢宏结构背后的真实“味道”……
古罗马能容纳这么多的人口是由于较早具备了普及的多层建筑技术和给排水工程。 在罗马,有一种典型的多层公寓Insula【因苏拉】,这种公寓能在330m?的面积内容纳40人以上居住。是典型的穷人和平民的居所。 据四世纪的统计,这种房子在罗马有大约…
&p&谢邀。&/p&&p&&br&&/p&&p&凯撒&b&从未称帝&/b&,但欧洲有史学家会称呼他凯撒大帝,认为是罗马帝国真正的第一代皇帝。&/p&&p&曹操从未称帝,但曹丕遵为魏武,后世咸称武皇帝,皆知他是魏国实际开国之君。&/p&&p&&b&无帝君之名而得帝君之实的人物,&/b&那都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p&&p&&br&&/p&&p&卓越人物应有的东西,诸如精力充沛、野心十足、决断惊人、勇敢、好胜,当然还有好运气(运气差一点,我们现在就在讨论庞培大帝了),凯撒都有了。&/p&&p&但凯撒最好玩的一点是……他太了解人类了,而且执着地想当个传奇。&/p&&p&&br&&/p&&p&公元前的伟大人物,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皮洛士们,那自然各有所长。论智计,汉尼拔未必输给凯撒。论英锐,亚历山大则冠绝古今。但汉尼拔有迦太基做后盾,亚历山大有他父亲留下的军制和骑兵。&/p&&p&凯撒四十岁之前,基本低调。他没有王位可继承(不像亚历山大),父亲也就是个小亚细亚总督(汉尼拔的爸爸是建立巴塞罗那的迦太基巨擘),虽然他也跟马略沾亲,但基本上,不像亚历山大与汉尼拔,是那种一上手就有大权的贵族。&/p&&p&他的权力,是通过跟庞培与克拉苏,以及元老院,一点点斡旋出来的。游历东方,担当市政官,自己几乎破产来搞市政建设,立法、远征,最后&b&被选出来&/b&的一个执政官。&/p&&p&到他征服高卢,名扬天下,与庞培及克拉苏斡旋,一直挨到克拉苏死去时,凯撒已经四十七岁了。到此为止,他就是一个卓越的罗马执政官而已。到内战开打那年,他五十一岁。到这一年为止,他是个卓越全能的野心家。&/p&&p&之后的五年,就不提了。七大战役。纵横地中海东西。把庞培干掉。睡了克里奥帕特拉。永久性地建立了自己及其嫡系的权威,为安东尼(他的骑将)和屋大维(他的继承人)未来的争霸埋下伏笔。&/p&&p&在他之前,罗马必须有各色民选执政官来与元老院斡旋。在他之后,永久独裁成为可能。&/p&&p&他比历史上许多伟人等候得都要久。亚历山大三十三岁就过世了。汉尼拔四十五岁已经输掉扎玛会战了。拿破仑滑铁卢是四十六岁。&b&凯撒开始他最卓越的军事生涯——即内战与七大战役——之时,已经年过五十。&/b&&/p&&p&&b&没有什么可继承的王位。几乎是靠个人的才华得到晋升,最后风云际会之时成为独裁者。打遍欧洲无敌手。这几点类似于拿破仑。但五十岁之后才进入人生巅峰,而且到死都保持着奇特的激情,却是无可比拟的。&/b&&/p&&p&&br&&/p&&p&富勒认为,凯撒是真正的天才,屋大维更像是个伟人。屋大维管理帝国犹如一个经理,精确有效,但务求稳健。&b&凯撒却拥有激动人心的力量,能使他的手下完成不可思议的任务。&/b&同时代的笔记和稍后的笔记都说,凯撒是对道德瑕疵上挺宽容的——类似于曹操的唯才是举。他了解人类的弱点,所以他不求全责备。&b&他利用人类的弱点,利用一切规则,但并不惨无人道。&/b&凯撒的一切举措都是有目的的。这种极其功利与现实的做派稍微歪一点就会变成屋大维,但凯撒却有颗&b&不死的少年英雄之心。&/b&&/p&&p&所以骨子里,凯撒的生涯一如他的性格。他极其现实,极其通透,了解一切,这些都足以使他成功,但我们知道,许多成功者不免过于现实。但又因为,凯撒对亚历山大著名的热爱——庞培曾经穿着亚历山大的战衣凯旋,凯撒则是看了亚历山大的棺椁后才立志——所以他终于到死都想成为一个传奇和英雄。&/p&&p&结果也,的确如此。罗马帝国由他肇始。他不必称帝,但他死后已经被屋大维神格化。到他身故三百年后,副皇帝职位称为凯撒。他比皇帝这两个字更厉害。他终其一生想成为的的确不是皇帝,而是传奇——结果也的确如此。&/p&&p&&br&&/p&&p&多少人想当皇帝而受人爱戴,却并不如愿。史上能无皇帝之冕,而被后人心悦诚服追尊为天子的,那实在也没几个。想想中国史上哪几个人无皇帝之实而被大家认为是皇帝的,罗马人就是这么看待凯撒的。&/p&&img src=&/v2-c875d30c49f601d1ac67a7f3f99dbc7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875d30c49f601d1ac67a7f3f99dbc7d_r.jpg&&&p&&/p&&p&&/p&&p&&/p&&p&&/p&
谢邀。 凯撒从未称帝,但欧洲有史学家会称呼他凯撒大帝,认为是罗马帝国真正的第一代皇帝。曹操从未称帝,但曹丕遵为魏武,后世咸称武皇帝,皆知他是魏国实际开国之君。无帝君之名而得帝君之实的人物,那都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卓越人物应有的东西,诸如…
谢邀。&br&题目高大上,三言两语不知从何说起,我等鶸鸡只能从头谈谈自己对那段历史的认识,顺便碎碎念一番,请轻拍。&br&&br&晚期罗马帝国出现“治权一分为二”的倾向,一般都认同始于戴克里先得四帝共治政策。&br&而戴克里先最为名留后世的功绩,除了四帝共治制度的开创者以外,还有一个“三世纪危机的终结者”&br&我们都知道三世纪危机,从235年到284年,短短50年间,帝国走马灯般的换了20余位皇帝,再算上自立称帝的,割据自重的,平均一年有一位“皇帝”人头落地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帝国内战不断,外患也不小。而这一切,并不仅仅是因为一些人的野心膨胀,而是屋大维所建立的那一整套体系,已经玩不转了。这里面有这个体制本身的硬伤,也有三世纪危机前的皇帝们的人祸因素加速,这些问题上我的观点在&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如何分析三世纪危机的产生原因,是否可以避免? - lzhalzx 的回答&/a&&br&这个答案中讲得比较清楚了。&br&&br&而在经历了三世纪危机的反复折腾以后,罗马已经不仅仅是这么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了,应该说整个罗马社会已经完全处于无序的状态了,如果不能完成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任何结束战乱的努力都是泡影——这就是戴克里先上台时面临的困境,他不是一上台就知道“我的登基意味着危机结束了”。&br&他是伊利里亚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伊利里亚是一个地名,位置大致等同于今日的“前南斯拉夫地区”,这个王朝的皇帝们之间往往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都出身伊利里亚军区,基本上是“老上司——得力手下”的关系,换句话说,十足十的就是一个军阀派系——这也是三世纪危机的常态。戴克里先亲兵队长出身,军中威望很高,从生涯履历来看,也是属于非常能打仗的,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伊利里亚王朝中另一位著名的皇帝奥勒良(270-275在位),那可是战神级的人物,灭割据,退外敌,收拾破碎河山,对罗马几有再造之恩,得了一个“世界光复者”的尊号,但只当了5年皇帝打了5年仗,最后被人刺杀了结。身后到戴克里先上位不过9年光景又是4任皇帝更替。其中一位还是戴克里先老上司的儿子,被他亲手推翻。甚至老上司的被刺,也可以说是发生在戴克里先的眼皮底下(假如他没有参与这个阴谋的话)。&br&&br&戴克里先的上台既然是典型的三世纪危机风格,那么他也很有可能以三世纪典型的风格“下台”。在他上台的前半程,情况也依然如旧:内乱不断,边疆也不安生。不过幸运的是,他成功熬了过来,在位20年,是三世纪危机以来第一位长期在位的皇帝。他也成功启动了一系列改革,重建帝国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环境。很难说清楚是这些改革让他得以坐稳皇位,还是他长期稳定执政才让改革能成功推动,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帝国走出三世纪危机,是这些改革的成功启动和此后的越发深入的功劳。&br&&br&说回四帝共治,这个体系的目的,是解决那“一揽子问题”中的中央-地方关系。戴克里先需要重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者更确切的说,建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旧的体系根本谈不上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元首制时代的地方行政,透着很明显的“委任”特征,或者更形象的说,和近代殖民帝国体系类似。可以参见这个转载:&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古道罗马帝国是一个有类似普世价值观的国家吗? - lzhalzx 的回答&/a&&br&&br&而戴克里先的改革,是要把这个殖民帝国向单一制体系转化,旧的行省被分割成相对更小的行省(也就是增加了行省数量),行省的不再享有过去程度的自治权力。而相应的,这意味着中央政府需要有能力运作处理全国的重大事务,而在以前这是不存在的。&br&这就造成了两个困难,一是罗马帝国广阔的疆域造成的困难,就和古中国面临的困难类似,交通手段不易支撑纯粹的中央直接控制地方的管理模式,当然由于地中海的海上交通提供的便利性,罗马的情况要好很多;第二就是中央政府的能力问题,事实上在元首制时代,罗马简直称不上有一个“中央政府”,它根本没有系统的中央文官体系,旧的治理模式下也不需要这样的体系,皇帝和他的顾问小圈子(亲信,朋友,甚至受信任的奴隶),再加上一些低级官吏就足够应付,因而罗马并不存在一个现成的文官体系可以管理整个帝国。&br&所以戴克里先选择了四帝共治体系来解决困难,这个选择谈不上是被迫的,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解决同样的困难,之后我们会看到。之所以出现四帝共治,应该说是源自戴克里先的“智识所限”,当然这是一种以今非古的说法,变革的时代下戴克里先也只是摸石头过河,选择他觉得可行的方案而已。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方案不靠谱。&br&&br&这个方案很好理解,就是通过设立多个中央政府,各管一块,缩小每个“帝”需要直接控制的区域,从而解决前述两个困难。&br&到这里为止,在解决问题上,其实是ok的。然而它带来了更多的问题。&br&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这简直就是在人为制造内战契机啊!&br&两个奥古斯都之间如何协调,如何解决异见,凯撒名义上是奥古斯都的副手,实质上奥古斯都如果权威不足也并不能有效控制凯撒,这些都是这个体制下无解的困难。&br&更糟糕的是,按照戴克里先的设定,凯撒是奥古斯都的副手,也是其继承人。一旦奥古斯都退位或者去世,凯撒自动接任奥古斯都,并任命新的凯撒——所以奥古斯都们的儿子怎么办?要知道最初的凯撒和奥古斯都都是戴克里先任命,互相之间没有亲属关系,而奥古斯都和凯撒们都有自己的家族,有成年的儿子,继承了父辈的威望和财富,以及大部分人脉关系,而新任奥古斯都,也就是之前的凯撒,他势必任命自己的儿子或者亲信为新的凯撒,于是前任奥古斯都的儿子就成为了危险的定时炸弹。&br&&br&戴克里先当然是有常识的人,所以他注意到了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他在位的时候根本不是问题,所有皇帝都是他直接任命的,也根本上就是他的提线木偶,他一句话就可以让另一位奥古斯都滚蛋。而第二个问题,如果拖到他去世,那就来不及解决了,所以他做出了特别的安排:&br&公元305年,他宣布退位,把奥古斯都位传给凯撒伽列里乌斯,同日西部的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利安也自(被)愿(迫)退位,把位置传给了凯撒君士坦提乌斯。&br&这种安排,无疑是戴克里先希望他设计的体系能够安稳实现换代,所以宁可提前退位,也要趁着自己还能控制全局时,强行推动其换代,这样这种换代就可以成为一种政治传统,维持下去。&br&同时,他通过全力支持自己的凯撒伽列里乌斯,想把他打造成下一个戴克里先——掌握真正的最高权力,成为仲裁四帝体系的那个“真正的皇帝”。&br&&br&结果是,戴克里先得以成功活着看到他得意之作的崩溃——而且快的超乎预料。&br&伽列里乌斯在继承奥古斯都位之后,在戴克里先的支持下,任命了两位新的凯撒——没错,是两位,所以西部的新任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被强行塞了一个副手+继承人。于是现在在西部心怀不满,同时也极有能量的定时炸弹可就多了:实际上被夺了皇位的马克西米利安,实际上被夺了实权的君士坦提乌斯,没了继承权的马克西米利安之子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之子君士坦丁——对,就是那个最有名的君士坦丁。&br&&br&仅仅过了一年,306年,君士坦提乌斯去世,他的军队立刻拥立君士坦丁为新皇,而另一边伽列里乌斯任命的那位凯撒塞维鲁自然也要宣称自己继承奥古斯都之位。双方妥协的结果是伽列里乌斯勉强同意君士坦丁担任凯撒。然而很快马克西米利安父子也跳了出来发动叛乱,塞维鲁被杀,马克西米利安再度自称奥古斯都,不甘心的伽列里乌斯率军到西部平叛,发现奈何不得之后又自行任命原本的东部凯撒李锡尼为新的奥古斯都。此后马克西米利安父子反目等等,各种大戏不断,帝国仿佛又回到了三世纪的混乱之中。&br&&br&308年,隐退的戴克里先出山调停,此时帝国内的“奥古斯都”已经有6位,还不算死掉的赛维鲁。不知道老戴这3年心中做何感想。然而他放弃帝位3年之后,也已经不可能控制住当时的局面了。他的调停多少起了点效果,但是也只是一点卵用而已。311年伽列里乌斯去世,李锡尼和伽列里乌斯的凯撒代亚瓜分了他的领土,这时西部则是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并立。然后内战又起,312年君士坦丁击败马克森提乌斯统一西部,次年和李锡尼会盟,随后李锡尼打败代亚,统一了东部。帝国进入双方对峙。此后双方战战和和,直到324年君士坦丁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统一了整个帝国。&br&&br&君士坦丁的上位才标志着罗马一个新的复兴时期的真正开始——戴克里先只是完成了止损和复兴的序幕。&br&君士坦丁继承和发展了戴克里先推动的许多改革——实际上好多改革我们都讲不清楚究竟是他们哪一位推动的,往往简单并称为戴君狄(狄奥多西,之后会提)改革。并推动了其他更多改革,最著名的无疑是合法化基督教的地位,当然这不是这里的重点,不说了。&br&在地方治权问题这个戴克里先的滑铁卢上,君士坦丁做出的处理就强得多了,甚至可以说成功为罗马打下了万世之基——虽然实际上只成功运作了没多久就毁了,但是起码在东部又得到了重建,并且成为之后千年拜占庭的立国之基。&br&&br&君士坦丁终止了戴克里先设立多个中央政府的方法,转而寻求加强中央政府的“性能”来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统治。&br&君士坦丁是第一位建立完善文官体系的罗马皇帝,他设立百官,建立中央行政体系,培养起一个官僚阶层,以取代已不堪用的元老和骑士阶层,实现对全国行政权的梳理。并且将军事指挥和军事管理权分离,实现以文官政府制约军队。&br&在君士坦丁时代,以中央——大区——行省为骨架的行政体系开始成型,并成为未来数百年内罗马的行政基础。&br&&br&君士坦丁还是任命了若干位凯撒,都是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体制下的凯撒不同于戴克里先时代是一个中央政府的“皇帝”,而更类似于比大区长官稍高的超级地方官的性质,整个帝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br&&br&另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事件,就是建立君士坦丁堡和迁都了,这对于罗马分治的命运也有不小的影响。&br&实际上,帝国的经济命脉,从一开始就在东部。以小亚,叙利亚,埃及为代表的东地中海地区,无论农业上还是商业上,发达程度都超过西地中海地区,毕竟前者才是辉煌的希腊化文明的核心区域,而罗马只是文明圈的边疆。今日我们知道西欧的繁华,但是在古代,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都是欠开发的蛮荒地区,无论人口还是开发程度都远逊于繁华的东部,西部只有意大利和迦太基地区(今突尼斯),依赖繁荣的地中海贸易,以及政治优势实现对东部的吸血,有很高的开发程度。&br&&br&在整个帝国时代,东西部地区差距是在缩小的:东部地区由于沉重的税负而增长停滞乃至衰退,而相应的西部地区则是在发展,尤其是意大利几乎是利用全国的资源来营造繁荣。&br&但是无论如何,经历三世纪危机以后,在罗马世界陷入全面衰退的情况下,东部的情况依然是要远好于西部,这和三世纪危机中主要的冲突和破坏都多数冲着意大利去也不无关系。&br&戴克里先就已经把他的政府搬迁到了东部。在他的四帝共治体系中,由他本人(也就是东部奥古斯都)统治的辖区,首都在尼科米底亚(今土耳其伊兹密特,至今也是大城市),包括了小亚,叙利亚,埃及——换句话说,就是帝国东部所有的经济中心。他治下领土的人口和经济实力,要超过另外三帝的总和,这也是这个制度下他有能力控制全局的一个原因(当然关键还是强大的威望,尤其是军队中的威望)&br&&br&而君士坦丁选择的新都,它的地缘之好,已经不用赘述了,看看它日后的辉煌就知。应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首都:扼守关键要冲,极度易守难攻,贸易枢纽,海运便利。通过君堡,皇帝可以轻松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色雷斯和小亚两个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再通过发达的海上交通实现和叙利亚、埃及、迦太基等重要地区的交通和有效控制。相比之下,罗马距离东部太远了。&br&&br&君士坦丁堡有千般好处,让人不得不无条件的支持君士坦丁大帝的这一决策是天才的,是福泽千年的。但是终究还是有一个问题:新罗马始终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取代罗马的地位,尤其是精神地位。&br&&br&罗马城在过去的一千年间始终是罗马国家毫无疑问的中心。它是罗马的龙兴之地,是罗马之所以是罗马的原因。罗马城的人口,可能在共和国末年就达到了百万级的规模,三世纪危机中受到很大影响的罗马城凋敝了许多,但是在4世纪初年,人口可能仍在70万级别,仍然是帝国最大的城市。&br&&br&君士坦丁堡要在人口上超越罗马城并不是太难,实际上建成后不久,其人口就到了30~50万的规模,到4世纪结束的时候其人口已经开始逼近100万。在经济地位上超越罗马则更加容易,罗马本来就不是一个经济要冲,而是一个吞没的终点——全帝国的资源供养的城市,而君堡的人口规模则是自发地形成的,经济上的活力远不是罗马能比。但是在精神上,新罗马终究不是罗马,对于每一个自豪于罗马的伟大的人来说都是如此,其中就有“守旧”的典型元老阶级。&br&&br&元老院虽然在元首制时代被普遍目为“橡皮图章”,但是这不是完全真实的情况。实际上元老院虽然无法抵抗掌控了军队的元首的意志,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力。他们至少有两张底牌:&br&1.元老院从“制度上”来说,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元首的人选“理论上”是元老院决定的。虽然元首制时期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真的没有卵用吗?其实也不然,一旦元首无法控制局面,或者元首暴毙,总能看到元老院的活跃。有许多元首都是元老院(以其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走个流程)推上位的,三世纪危机中还有更多坐几天位就被弄死的倒霉鬼是元老院的人选。元老院有这个大义名分,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政治资本&br&2.元老阶级的入门门槛,首先就是财富标准。可以说元老阶级基本上就是帝国最富有的一群人,这样的一群人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力,这在罗马社会中是不可想象的。实际上说,皇帝和他所团结的那个核心圈子,不缺乏元老。&br&&br&旧元老阶层,由于其世袭特性,到戴克里先-君士坦丁时期已经完全不堪用了,基本上就是一群混吃等死的米虫和落魄贵族。&br&但是君士坦丁需要一个权贵阶层,他的官僚体系需要这样一个阶层来操持,他选择了对元老阶层进行洗牌,让这个阶级换发了新生。&br&他终止了元老的世袭制度,从此这成为一个终身头衔,同时大量拔擢新的元老,这些新元老都成为他建立的行政体系的高官。&br&这个新政的得罪人之处可想而知,旧元老们虽然通过财产继承,基本上还是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世袭,但是如果家道中落或者分家,那么家族终究会退出元老阶层。实际上这个制度运作一百多年后,元老院里基本上都成了新面孔了,不再是那些数百年的家族。&br&但是它确实激活了元老阶层的活力和新陈代谢。虽然元老本身不带来任何权利(只有一些特权可享受),但是新元老们都是手握实权的政府高官。&br&&br&330年,君士坦丁迁都。他带走了中央政府,却把元老院留在了罗马。&br&君士坦丁这么做,可能的原因是他不希望一堆米虫,还是对他很不满的米虫在他的新首都天天开会批判他,更可能的原因是他更不希望他的政治精英们有一个程序合法的地方来私下集会——他带走了中央政府,也就意味着带走了绝大多数新拔擢的元老,这些手中有实权的元老们如今想要开元老会议,就必须回到罗马的元老院,对于公务缠身的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元老院在君堡,说不定皇帝前脚把官员们得罪了一下,后脚他们就跑到元老院关起门来闹个大新闻,把皇帝批判一番。&br&当然,是否真的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的儿子君士坦斯二世后来还是在君堡建立了元老院,里面基本上都是退休的前政府高官,新元老院事实上成为了高级官僚的养老院,多少起点咨询作用而已。&br&&br&于是最终帝国还是出现了一东一西两个元老院,这两个元老院实质上都已经没有什么权力可言,偏偏从理论上说他们拥有最高的权力,这种情况很不利:天子已经有了,就等诸侯来“挟”。这也是罗马政治的一个痼疾:表面制度和实际运行完全是两套体系,这个从共和国晚期开始就一直存在,时好时坏但是从来不曾痊愈的痼疾要陪伴罗马走完古典时代甚至中世纪。&br&后来在西帝国许多权臣操纵皇位,都是通过元老院来获取合法性,成为了导致西部政治混乱,和东部失去协调的一个原因。&br&&br&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去世。他留下了一个焕发新生的帝国。尽管还有各种问题,但是新的骨架已经搭好,这个体系未来将被证明可以有效运作数百年。&br&但是君士坦丁大帝好像还是忘记了一个关键的事情:谁会是他的继承人?&br&自从326年君士坦丁大帝杀死了他的长子之后(原因成迷,恐怕永远无法知道了),他就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表态。而他去世时,他有三个成年的儿子,都担任凯撒,还有一位弟弟此时担任执政,一位侄子担任凯撒。&br&没有明确的继承规则,这是从罗马帝国伊始,一直伴随到1453年的硬伤,这是罗马帝国的“共和精神残留”,也是前述“表面制度和实际运行完全是两套体系”的问题之一,君士坦丁在他的一系列伟大改革中没能处理到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终究还要让罗马一次一次的继续吃苦头。&br&&br&君士坦丁死时,三个儿子最年长的君士坦丁二世不过21岁,君士坦提乌斯二世20岁,最年幼的君士坦斯可能只有14岁,但是这三个年轻人下手可一点都不轻——就在君士坦丁死后不久,首都发生了一次动乱,大量君士坦丁家族的成员被军队杀死。这事情一般认为是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主使,另外两兄弟可能合谋。无论如何,清洗之后,三兄弟施施然瓜分了死去的叔叔和堂兄的管理的土地,然后分道扬镳:他们以当凯撒时的辖区为基础划分了各自领土,大致上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治东部,君士坦斯统治意大利,迦太基和巴尔干,君士坦丁二世统治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br&&br&这是又一次,帝国领土被分治,而且这一次是由于诸子分家。这也体现了帝国从元首制僭主国向真正的君主制帝国的转变:曾经的帝国虽然也有子承父业,但是元首首先是一个国家公职,是不可分割的,而如今的帝国就像皇家的财产一样,可以在继承人间任意分割。&br&&br&由于君士坦斯年幼,整个中西部帝国实际上是君士坦丁二世统治。几年后随着君士坦斯成年,双方矛盾爆发,君士坦丁二世率军攻入意大利,结果反而战败身死,君士坦斯接收了君士坦丁二世的领土,和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东西相安无事。&br&&br&这是戴克里先之后第二次分治的过程,可以看到其实也没有什么因素是“被迫”的,这源自君士坦丁大帝没有处理好身后事,也可能是因为三个儿子都还年轻,他没来得及做出决定。但是如果这样的意外一再地发生,渐渐就会成为习惯和传统。&br&&br&350年西部爆发叛乱,君士坦斯被杀,君士坦提乌斯起兵复仇,在353年统一了西部,又一次成为帝国唯一的皇帝。&br&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是一位很被低估的皇帝。尽管他统治时期并不是非常安稳,但是这些动荡并没有酿成严重的内战,整个罗马社会还是在稳步上升,这是君士坦丁大帝改革的一个继承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三世纪危机以后罗马最好的年代。&br&355年,深感分身乏术的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拔擢尤里安为凯撒,负责高卢地区对日耳曼人的前线。尤里安是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堂弟,也是君士坦丁家族最后一个男丁了。他的父亲就是337年死在君堡政变中的前述执政,他因年幼逃过了屠杀,但是之后的生活也是颠沛流离。他深信君士坦提乌斯是那次屠杀的真凶。他的兄长盖乌斯351年被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出发平叛前任命为凯撒管理东部,354年腾出手来之后就以谋反罪名处决。&br&这种情况下尤里安对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仇恨可想而知。早年的颠沛生涯让他学会了隐忍,他在高卢谨遵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命令行事,而且干的相当杰出,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军队的拥护。直到360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出兵迎战波斯入侵,要调动尤里安的大部分军队,或许是忍无可忍,或许是觉得时机成熟,尤里安竖起了叛旗。&br&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尤里安的叛军还没来得及和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军队交战,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就病死了。临死前他还是指定尤里安为继承人,毕竟这是家族最后的血脉了。&br&&br&于是尤里安登上了皇位。作为君士坦丁家族的末裔,家族带给他的却只有无穷的阴影和仇恨。他将要会报复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摧毁他的一切努力,也包括了君士坦丁父子建立的新制度——不管他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在他的治下,罗马走上一个新黄金时代的路,断裂了。&br&&br&关于背教者尤里安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在他同时代的多神教史学家对他极尽推崇,而后来基督教的史学家对他则自然是一边倒的批判。在近代启蒙运动时期爱德华·吉本开创近代罗马史学这门学科后,由于启蒙运动反基督教压迫和吉本本人学说的影响,对尤里安的评价又转向正面,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吉本范式的逐步被质疑被推翻,对尤里安的评价再次转向批评。在这种赞与踩的反复中,尤里安的形象从一个完美的哲学皇帝,到卑鄙的叛教者,到维护旧传统的悲剧英雄,再到一个治国无方,动摇国本的天真梦想家,经历了太多次华丽转身。&br&如今关于尤里安究竟心中是如何打算的,他是想要维护旧传统,还是建立新秩序,还是单纯想报复,又或者其实根本没有长远计划,这些固然可以争论,但是恐怕永远不会有结果,我们无从知道他内心的真实,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作为究竟为帝国带来了什么。这也是当代史学的正确态度——尽管我们很难做到。&br&而如果从这一的角度出发,那么尤里安给帝国带来的只有破坏。&br&尤里安的具体作为简介,可以看这个转载&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叛教者尤里安对晚期罗马帝国的作用? - lzhalzx 的回答&/a&(由于答案本身就是转载,请不要点赞了)&br&&br&关于他的争议和主要责备,主要的一块在宗教部分,这个和主题无关,就不废话了。但是他还有一个影响重大的作为,那就是摧毁了君士坦丁建立起来的中央政府。&br&他一上台就将君堡政府的四位高官处死,有的书里称四位“首相”,其实是指分管一块的四位官员。&br&杀了也就杀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事情作为天朝人也很习惯,虽然和尤里安一直努力经营的道德形象不符(阿米安,多神教史学家,当时尤里安的铁杆支持者,也是所有尤里安粉的史料来源,对此也是有些不忍,认为其中有杀戮了无辜)&br&但是尤里安杀了之后,不任命新官员,结果就是中央政府瘫痪,尤里安重拾了元首制的模式,以一个自己的私人顾问圈子来处理一切事务,其结果是君士坦丁建立的中央-地方体系形同虚设,地方势力再次抬头,帝国从此多事。&br&&br&假如尤里安不死的那么快,帝国必将会成为另一个样子——恢复成一个古典的帝国?不,更有可能是直接分崩离析。不过这些辨析都不是本文主题。363年,尤里安远征波斯。这次远征非常仓促,目的不明。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尤里安希望转移国内的巨大矛盾,同时通过一次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不过他在军队中同样感受不到安全:基督徒占了军队中的多数,而多神教徒许多对他同样没有好感。尤里安取得了一些胜利之后过于深入美索不达米亚,结果被击败,本人也重伤身死——有说法是罗马军队杀死了他,但当时的官方说法是被波斯人投矛杀死,无论如何,考虑到投掷标枪的有效距离,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可以说明军队对于保护他们的皇帝是如何的淡漠:如果不是亲手杀死皇帝,那也是坐看皇帝战死。要知道这次失败并不惨痛,罗马军队损失并不大。&br&&br&尤里安死后,军队表现出了欣然接受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当天就推举基督徒约维安为皇帝,约维安平安把部队带回国内后就去世了(很可能也是在那场战斗中受伤恶化),军队又推举了瓦伦蒂尼安为皇帝。这个时候帝国正面临两个重大威胁,其一是紧随而至的波斯反击,其二是日耳曼前线因为尤里安把军队抽走导致的空虚,日耳曼各部落乘机涌入帝国。&br&于是瓦伦蒂尼安把他的弟弟瓦伦斯也加冕为皇帝。自己管理西部,弟弟管理东部。&br&这是第三次,罗马帝国治权的分离。这次分离具有非常明显的应急措施的特征,几乎就在瓦伦斯加冕以后,兄弟二人就把军队一分为二,各赴前线。但是因为种种因素,临时应急措施也可能变成长期制度。&br&&br&瓦伦蒂尼安和瓦伦斯是优秀的救火队员,他们让帝国从腹背受敌的窘境下熬了过来,不过他们也仅仅是战士和将军。若是帝国强盛,他们未尝不能成为图拉真那样开疆扩土的雄主,但是帝国危难,他们无法直指帝国积弊的源头——政治崩溃, 没能重建君士坦丁的政治体系,于是只能是把整个皇帝生涯花费在不停的作战上,对外对抗一波波蛮族人从不列颠,从日耳曼,从多瑙河流域,波斯人从高加索和东方的进攻,对内镇压起义和叛乱。&br&&br&在这样的窘境下,一国两帝,东西分治的情况自然是不会改变,甚至没有动力去改变,对于两位皇帝来说,自顾尚且不暇,没有得心应手的行政体系,战争不断的情况下半个帝国的统治已经颇为艰难,还要接对方的包袱?&br&&br&375年,瓦伦蒂尼安病逝在前线,军队拥立他4岁的儿子瓦伦蒂尼安二世为皇帝,和之前已经被父亲加冕的兄长格拉先并立。迫于军队的压力,格拉先同意和弟弟分享皇位,把意大利,北非和伊利里亚划给瓦伦蒂尼安二世,自己统治高卢,不列颠和西班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罗马的政治已经有退回到三世纪危机时期的迹象了,军阀化,皇位增减如同儿戏,皇帝年轻,甚至就是幼儿,不能控制局面。而东部皇帝瓦伦斯对此并没有表示出什么关心的迹象。&br&&br&378年,瓦伦斯轻敌冒进,不等格拉先的援军到位,在亚德里亚堡惨败给哥特人,阵亡。这兄弟两算得上马革裹尸,一生献给罗马,但是帝国的境况反而更加险恶。东部因为这一战而人心浮动,军队组织完全崩溃,几乎感到崩溃在即,而西部格拉先兄弟一个19岁,一个不过7岁,格拉先率军赶到后感到自己无力控制局面,于是指定狄奥多西成为东部的皇帝——狄奥多西曾经是多瑙河前线的军团长,此时则是一个普通的行省官吏。格拉先为何会指定他作为皇帝,不是很清楚,但是事实证明了他确实慧眼识才:狄奥多西是东帝国续命千年的另一大功臣,和君士坦丁一样享有后世“大帝”称号。遗憾的是,因为种种缘由,他成了最后一位“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br&&br&&br&狄奥多西首先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他在随后亲自指挥军队对抗哥特人的作战中几乎都是一败涂地,但是他是一个绝佳的组织者,对于帝国来说,这比一位长胜将军要重要太多了。狄奥多西很快重建了东部的军队,并且在一些挫折之后还是凭借强大的国力为后盾,拉拢分化等手段降服了哥特人:哥特人向罗马臣服,获得一定的自治权,代价是要向罗马提供兵力。这对于哥特人来说是一次大成功,对罗马来说这是昔日睥睨天下的帝国梦的破碎,从事后角度来说这件事意义深远,未来会葬送西帝国,但是从现实出发来看,这次和解狄奥多西好处多多:解决了哥特人的长期威胁,获得了宝贵的兵源。此后哥特人部队一直在狄奥多西麾下服役,多有战功,成为罗马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br&&br&狄奥多西最重要的贡献是他重组了东帝国的政府——自从尤里安摧毁了这个体系后,几十年来罗马是一直运作在一个很无序的行政体系下:不完全古典式,但是又没有完整的体系为支撑,结果就是一团乱麻。狄奥多西几乎将君士坦丁的改革又原样重做了一遍。重建了东帝国的行政体系,未来正是这个体系保驾东帝国走上5~6世纪的黄金时代,保驾查士丁尼的“再征服”伟业,保驾帝国撑过了波斯的汹汹攻势,直到阿拉伯大征服时期才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动。&br&&br&狄奥多西的另一个重要作为是尊定基督教为国教,结束了之前几十年的宗教乱象。此前由于尤里安的“背教”,原本基本上和平演变的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过程激化成了武打片,民间暴力冲突不断。狄奥多西的决定引发了最后一波激烈冲突——此时基督徒人数已经是帝国绝大多数,再加上政府支持,结果自然没有悬念。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国教化”其实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也带有把教会纳入控制的作用。自狄奥多西开始,皇帝把原本属于自己兼任的罗马大祭司头衔册封给基督教五大牧首,事实上也就是把教会的最高任命权掌握在了手中。这一影响甚至比罗马帝国的政治控制本身持续的时间还要长:直到公元772年为止,罗马教宗的更替才停止由君士坦丁堡皇帝确认册封,此时距离帝国最后一次控制罗马城都已经过去了好多年。&br&&br&由此,罗马人才算是真正学会了如何维持一个庞大的单一制帝国的统治,以完善的官僚系统为核心,以地方军-野战军体系为武力,以全国性的宗教系统为凝聚,以唯一的中央政府为枢纽。这个体系将被证明是合用的,足以支撑帝国数百年甚至更久。&br&&br&然而遗憾在于,只在东帝国建立了这个体系。而狄奥多西,作为最后一位能控制整个帝国的皇帝,没能像挽救东帝国那样挽救西帝国。&br&&br&公元383年,高卢将领马克西米乌斯反叛,杀死了格拉先,自立为帝。&br&在大约387年,马克西米乌斯攻入意大利,瓦伦蒂尼安二世逃亡到东部,向狄奥多西求援。狄奥多西接受了,并率军于388年打败了马克西米乌斯。&br&到此为止,狄奥多西实际上已经把整个帝国都掌握在手中了。但是他并没有趁机废黜瓦伦蒂尼安二世,在西部呆着的几年里也没有推动实质上的改革。狄奥多西究竟是怎么想的,或许是由于对格拉先知遇之恩的回报,或许是觉得东帝国正在改革关键时刻,不想再背上西帝国的包袱,或许只是纯粹照顾自己的名声,已经无可追寻了。他留下了一位将军阿波加斯特“监护”瓦伦蒂尼安二世,自己在391年返回了东部。&br&&br&结果是他前脚刚走,后脚又出事了。392年,在一次和阿波加斯特关于政策的激烈争吵之后,瓦伦蒂尼安二世被发现在自己的房间内“自杀”了。事实的真相又一次无法得知了,但是显然多数人,包括狄奥多西在内认定是阿波加斯特谋杀了瓦伦蒂尼安二世。毕竟两人因为争夺权力而关系恶劣人尽皆知,而阿波加斯特立刻自行拥立了一位傀儡皇帝就更加显得可疑了。&br&393年,狄奥多西立自己9岁的小儿子霍诺留为西部皇帝,以示不会和篡位者妥协。394年,狄奥多西在冷河打败阿波加斯特和他拥立的皇帝。到此,狄奥多西算是统一了帝国——尽管他从来不是帝国唯一的皇帝,比如此时他就算是和他的两个儿子共同为帝。不过毫无疑问这个时候他是帝国实际上的,也是唯一的最高权威。&br&然而就在他似乎终于要开始在西部大展拳脚的时候,命运却和罗马开了一个玩笑——395年,狄奥多西病死,年仅48岁——尽管对于古代来说这个寿命也不算短,但是对于罗马来说却是太大的损失。命运之神似乎对狄奥多西浪费了388年的机会很不满,于是再不肯给他时间去改革西部。&br&&br&于是帝国再次分给了狄奥多西的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似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但是这一次,轮回走向终结。&br&&br&&br&狄奥多西的死,被各种教科书中称为罗马最终分裂的标志。当然其实他并没有干什么分裂帝国的事情,他只是没来得及完全修复帝国。而因为他死以后,无论东西,都再没出一个能做到统一帝国的人,因此这个“最终分裂的标志”还是落到了他的头上。对于罗马来说,很不幸的就是狄奥多西功业未尽,留下了西帝国依然是一个烂摊子,而他死得早,也导致了两个儿子都是年幼,霍诺留只有11岁,东部的兄长阿卡迪乌斯也不过17岁。更不幸的是狄奥多西家族似乎就没有长寿的命,阿卡迪乌斯只活了30岁,又留下了一个7岁的儿子狄奥多西二世。霍诺留也不过活了39岁,而且没有子嗣。&br&于是西帝国几乎在395年之后立刻就出了问题,短短15年后阿拉里克就攻陷了罗马。霍诺留死后就是走马灯一般的换皇帝,无序,军阀混战,蛮族乘机涌入,而东帝国两代也是主少国疑,外有匈奴入侵,却没有陷入西帝国那样的政治动荡,和有效的政治体系不无关系。等东帝国腾出手来,西帝国已经是糜烂无救了。&br&&br&假如狄奥多西完成了对西帝国的改造,哪怕没有合并两个政府,会是如何?也许西帝国就不会那样轻易地在几十年内就瓦解,而未来的走势,无论是彻底和东帝国分道扬镳,发展成两个不同的“罗马”乃至反目成仇,还是在某一时刻完成一次征服式的再统一,形成新生的帝国,都是可能的,然而现实则非常讽刺:西罗马还来不及和东帝国完全分离就淹没在内乱和蛮族之中了。&br&&br&有许许多多偶然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命运,历史远没有那样注定。或者说腐朽的古典罗马的毁灭是注定,但是罗马转型成新的,跟得上时代的新生帝国的机会,是存在的。而最终罗马不知该说幸还是不幸,他们确实出了君士坦丁那样的千古一帝,出了承前启后的戴克里先,出了力挽狂澜的狄奥多西,但也出了尤里安,出了一些勤奋但不出彩,坐失良机的皇帝,种种因缘巧合之下最终完成了一半的转型,结果就是失去了西帝国,东帝国独自走上了新的历史征程。&br&&br&这就是我认识中的,罗马东西分治的前后始末。我把他看成古典罗马走向灭亡,罗马挣扎求存,变革求生的过程中,因为“摸着石头过河”而产生的,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它们变革进行的程度不同,而最终西帝国被历史潮流淘汰,东帝国则独自存在。如果他们都能完成改革,如果罗马的改革不是经历这么些波折,那么两个政府并存的情况必然不会持久地存在。也许“东西分治”就和四帝共治一样,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有多少人关心四帝共治中东部副帝的领土划分?
谢邀。 题目高大上,三言两语不知从何说起,我等鶸鸡只能从头谈谈自己对那段历史的认识,顺便碎碎念一番,请轻拍。 晚期罗马帝国出现“治权一分为二”的倾向,一般都认同始于戴克里先得四帝共治政策。 而戴克里先最为名留后世的功绩,除了四帝共治制度的开…
很多人觉得“西罗马灭亡”好像是改天换地的大事件,好像让西欧一夜之间走入了黑暗,好像把罗马世界彻底的与分割开,从此只有东部的东罗马帝国,西部一下子就成了蛮族王国的天下,这其实是不正确的。&br&“西罗马帝国”并不是被“灭亡”的,而是被“撤销”的。&br&什么意思呢?当西部帝国的中央政府失去了履行其职能的能力的时候(实际上,早在其正式“灭亡”之前,就已经失去了),那么对于罗马帝国来说,就没有继续维持西部政府和西部皇帝的必要了。&br&&br&在西帝国走到最后的几年的时候,西部政府,或者更确切的说,把持了西部政府的蛮族军阀,其能因此获得的控制范围,仅限于意大利和高卢南部小部分区域。换句话说,西部政府事实上就成了意大利的地方政府,其他地方政府已经不受其控制,形成了一系列蛮族政权,以及一些罗马地方官员自行统治的割据政权,所有这些政权,包括蛮族政权在内名义上都属于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拥有罗马官职。而意大利本土实际上也早就处于哥特人的实际控制之中,只是把持了皇帝的军阀正是哥特人的领袖,所以才保证了政令能在意大利通行,不至于凄惨到政令不出宫门。&br&&br&公元475年,最后一位合法的西罗马皇帝,尼波斯想要励精图治,结果被把持军队的蛮族领袖欧瑞斯特分分钟教做人,流亡到了达尔马提亚(大致是今日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地区)。欧瑞斯特自行拥立了他的儿子罗慕路斯·奥古斯图鲁斯为帝,也就是为人熟知的“西罗马末代皇帝”,实际上,因为是篡位者,并不受东帝国和高卢方面的罗马政权承认。一年后的476年,另一位哥特人领袖奥多亚克占领意大利,杀死欧瑞斯特,废黜了伪帝罗慕路斯,并且做出了一个决定,“废除”西部皇位。他向君士坦丁堡派出使者,送上了一批西罗马宫室的宝物,并向君堡提出西部不再需要一位皇帝了,直接向君堡皇帝臣服。&br&东部皇帝的回复是要求奥多亚克迎回合法皇帝尼波斯,但是同时也表示原则上同意了奥多亚克获得“意大利执政”职位的要求。奥多亚克似乎没有迎回尼波斯,但是确实在意大利依然名义上尊尼波斯为合法皇帝,铸造有他头像的金币。无论如何,到480年,尼波斯死了,所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意大利执政的设立意味着西部皇帝再也没有存在必要,所有西部领土都是地方行政区,直接向君堡效忠。尼波斯死后,西部的皇帝职位也就自动撤销。这样从名义上说,罗马帝国是实现了再次的统一。&br&&br&于是西部帝国的罗马百姓其实是没有怎么感受到“亡国之痛”的,因为国家其实没有灭亡,名义上说脚下的土地还是罗马的领土,自己还是罗马公民,而实际上说,罗马的行政体系在蛮族的“运营”下还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而罗马法律的运作则更久,对于古代来说这就是平民生活要关心的一切政治问题了。&br&而在高层方面,当然我们都知道罗马帝国已经失去了实际控制西部帝国的能力,尽管如果利益不冲突的话,蛮族王国们还是很乐意戴一个罗马的帽子的。&br&所以后世所谓“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实际上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平稳过渡,当时的人可能都没察觉是什么重要的事情。&br&&br&而在此后的200多年里,这种影响依然在持续,同时也在逐渐消退,或者说是随着西部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融合,随着蛮族政权扎稳脚跟,西部的罗马世界在文化和政治体系上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东部的罗马世界不同的道路。但是正如我们不能说东罗马帝国其实是希腊而非罗马一样,我们也不能因此说西部其实是日耳曼蛮族而非罗马。这是罗马文化在不同的因缘际会下,走出两条不同的路而已。这也是说罗马是整个欧洲文明共同的祖先的真正理由,因为确实,无论东西欧,都是罗马文明直接发展的结果。&br&&br&200多年间不同的蛮族王国和罗马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不列颠岛上罗马影响力最浅,离东罗马最远,罗马势力退出也最早,也因此成为罗马影响消退最快的区域。而高卢的霸主法兰克王国,相对而言就一直没脱离罗马影响力,同时又因为法兰克人是较早皈依正统派基督教的蛮族(多数日耳曼人基督化的都很快很早,不过都是阿里乌派,这是一个4~7世纪非常盛行的,相对而言较多多神信仰残余的基督教派,被打成异端。),直到查理曼为止,都一直保有罗马贵族的头衔(由罗马教宗授予),至少名义上一直是罗马官员,当然实际上和东部政府早已没有什么瓜葛。&br&在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相对而言更加罗马化,罗马的各种政治体系在西班牙都保留了几百年还运作完好,直到被穆斯林攻占为止。&br&&br&而在意大利的蛮族王国则是唯一在政治上不仅仅是名义臣服于君堡,还有频繁交往的地区政权。由于意大利和希腊走海路相当便捷,无论是奥多亚克,还是后来攻入意大利的东哥特领袖狄奥多里克,都谨慎的对待和东帝国的关系,同时竭力保证自己统治的“罗马”性。在狄奥多里克治下,意大利比西帝国时期更加安稳繁荣,而且非常“罗马化”,狄奥多里克也经常作奥古斯都式的打扮,在元老院发表演说,一如昔日的古典帝国。可以说意大利的哥特/东哥特王国是诸蛮族国家里仅有的,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就看成真正还是罗马领土的地区。&br&&br&当然其实罗马人对于这种“名义上的领土”还是耿耿于怀的,没有力量的时候可能还满足于一个虚假的“宗主权”,但在东帝国走上了5世纪末开始的黄金年代,国力达到顶峰以后,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收回这些“失去的领土”。距离罗马离开意大利也就只有50多年,据说罗慕路斯·奥古斯图鲁斯没有被奥多亚克杀死,于是在他晚年,又目睹了罗马人的“归来”。526年狄奥多里克去世,他的儿子转而开始实行“去罗马化”措施,527年,查士丁尼登上罗马皇位,几年后发动了那著名的“再征服”。因为一场惊人的鼠疫大爆发,这次再征服虎头而蛇尾,只顺利收复了北非的刺头汪达尔王国,对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战争几经反复终于在555年勉强收复,对西班牙只攻占了南部部分沿海地区。&br&&br&于是568年,在罗马还没焐热失而复得的意大利的时候,伦巴第人又攻入了意大利。最终形成了一个犬牙差互的僵持局面,罗马人失去了多数意大利领土,但是控制住了几个关键的城市:罗马,威尼斯,拉文纳,那不勒斯等等。这个对峙局面持续了差不多200年,伦巴第人在几百年里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侵蚀罗马领地,直到751年。&br&所以伦巴第王国是西欧诸蛮族王国里唯一长期和罗马敌对的。&br&&br&至于教廷,如前所述,它脱离罗马实际控制的时间其实只有50多年,此后罗马城又一直在帝国控制之下。所以教廷是一直忠于罗马帝国,忠于君士坦丁堡的,历任教宗的的更替,都是在教会选举以后把人选通告君堡,由皇帝任命的。几百年里由于东西教义冲突等等,皇帝一句话把教宗弄到君堡审判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至于派使者训斥、罢黜之类的就更不稀奇。由于帝国的实际控制力止于意大利,对西欧其他地区“罗马人”的统治,实际上是有赖于教会这个纽带的。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后,皇帝控制住了正统教会,从此“正统基督徒=罗马人”这个思维深入了所有人心中,“普世教会”和“普世帝国”的合作,是罗马在5世纪和以后维持其国家认同的主要手段,它有不依赖于实际领土控制的特点,因此成为帝国向蛮族王国实际控制区域发出影响力的主要手段,就像对法兰克贵族授予罗马头衔都是由教宗代理一样,这也成为日后西欧教权为王权背书的引子。&br&&br&751年,罗马帝国方面正由于破坏圣象运动陷入动荡,意大利领土以教廷为代表坚决反对这个运动,和推动运动的皇帝势成水火,趁此机会的伦巴第人攻陷了意大利总督府所在的拉文纳,君堡对此的反应是漠不关心。自此帝国在意大利中北部的统治结构崩溃。这个时候罗马教宗接过了残余帝国领土(其实也仅限于罗马附近)的统治权,选择向同为正统派信徒的法兰克王国求援。查理曼的父亲,时任法兰克宫相矮子丕平欣然应允。作为交换,教宗为丕平篡位提供合法性背书,所谓“谁为法兰克操劳,谁就是它的主人”丕平顺利成为国王。此后丕平打败伦巴第王国,逼迫其归还此次侵占的罗马领土。这些领土被丕平直接送给了教宗本人,也就是“丕平献土”。&br&&br&这一事件之后,教宗就成为实际上的独立势力,他的政权控制了原本拉文纳总督的领土,并且事实上不再受罗马皇帝的节制。只是名义上教廷依然向皇帝效忠,教宗更迭依然由君堡确认任命。教宗和皇帝关于破坏圣象运动的争议依然继续。而伦巴第人在缓过劲来之后继续图谋罗马的(现在也可说是教宗国的)领地。孤立无援的教宗依然不是对手,到771年,大部分领土又被割占,本身也成为伦巴第王国的被保护人。772年,新任教宗哈德良一世拒绝承认领土割让,于是伦巴第人再次开战。罗马的陷落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在意大利中北部统治真正完结。查理曼此时伸出援手,征服了意大利,法兰克人再次拯救教廷。从这时起,教廷选举教宗不再向皇帝要求任命,意味着教廷正式脱离帝国。&br&&br&再之后就是查理曼的加冕称帝了。
很多人觉得“西罗马灭亡”好像是改天换地的大事件,好像让西欧一夜之间走入了黑暗,好像把罗马世界彻底的与分割开,从此只有东部的东罗马帝国,西部一下子就成了蛮族王国的天下,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西罗马帝国”并不是被“灭亡”的,而是被“撤销”的。 …
谢邀。随着罗马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将军和贵族们从战争中获得了大量的奴隶,建立了大量的奴隶制庄园。奴隶主只需要一片面包一杯凉水就能豢养自己的奴隶,而普通的自耕农却需要烤肉和葡萄酒来养活自己的妻儿,加上规模产出的效益,这种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使得小农土地在经济上显得日益不划算,奴隶主因为成本优势能够以比小农更为低廉的价格出售农产品,小农若不随行就市则谷物只能烂在地里,若跟随则只能接受收入不断下降日益难以为生的窘境。激烈的竞争导致小农经济日益凋敝。&br&&br&而罗马对外战争的连绵不绝又进一步加大了这种贫富差距。罗马是实行全民皆兵的,随着战场离罗马越来越远,服役的时间越来越长,普通小农士兵长时期无法照料土地,导致土地荒芜,产出下降,为了妻儿免于饿死只能低价典押土地。而奴隶主将领们则由奴隶照料土地,完全不受主人不在的影响,而且还可以趁机低价收买小农的土地。这导致罗马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破产的小农越来越多,能服役的合格兵员也越来越少。这些人流入罗马城内,沦为了靠出卖选票为生的流民。&br&&br&这种情况动摇了罗马的统治基础,所以有远见卓识的格拉古兄弟才提出了改革的主张,提出抑制土地兼并,每家占有土地最多不能超过1000犹格(约250公顷)。凡超过的全部交还国库,然后分成30犹格的小块土地,分配给贫穷农民世袭使用,但禁止出售和转让,防止农民再度破产。但是罗马的贵族们不肯让步,他们野蛮杀害了格拉古兄弟,从而堵死了通过和平手段进行土地重新分配的道路。改革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来进行。&br&&br&格拉古兄弟死后罗马发生了分裂,分成了捍卫贵族利益的共和派和捍卫平民利益的民主派。这种划分很有趣,共和与民主相对立,这意味着传统的共和体制已经无法捍卫多数民众的利益,民主只有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实现。&br&&br&与雅典那种觉得选举投票都是聪明人歧视普通人,而通过抽签来选出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全体公职人员的民粹主义的彻底民主不同,罗马实行的是彻彻底底的宪政。贵族们通过传统的晋升等级特权牢牢把持着元老院。虽有保民官捍卫平民利益,但是各权力机构互相制衡的状态,使得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改变传统法律所确立的宪政基础。而罗马的宪政基础是什么呢?和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政基础一样,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点在多部反映古罗马历史的电视剧里都有真实反映。在电视剧“奥古斯都”里,元老议员不顾农民妻儿的反对,执意拍卖欠债农民的土地,当凯撒提出反对时,债主理直气壮地声称:我是根据罗马法律赋予我的权利!而在电视剧“罗马”里,当屋大维的母亲向凯旋的罗马战士赞美罗马日益强大繁荣时,年幼的小屋大维却尖锐的指出:从罗马的繁荣中获利的只有少数富人,大多数普通公民日益贫困,日益破产了。&br&&br&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从法律上来讲,富人的行为完全合理合法,人家不是强逼你卖地的,而是因为你欠下了还不起的债务,欠债还钱合理合法,就像今天某些公知标榜的,杨白劳用喜儿抵债是完全合理合法的民事行为。虽然罗马有共和,有议会,但是罗马的共和体制却在这种合理合法面前完全失灵,只能眼睁睁看着普通公民陷入赤贫、流落街头而无能为力。&br&&br&东方不亮西方亮,当通过合理合法的议会手段解决不了问题,而广大公民又不肯坐以待毙时,他们就只能呼唤一位救世主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他们的救世主就是屋大维,三巨头通过公敌通告将罗马全部和他们没有关系的富人都列为人民公敌。看过罗马史的朋友可能对这一幕记忆犹新,无数罗马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家族都在这场浩劫中被斩尽杀绝。鲜血淌满了罗马的街道,无数过去高高在上的元老、贵族,以及那些庇护他们的人,被人民以民主的名义以各种令人发指的手段杀死。一个幸存者为了逃避屠杀,不得不遮上自己的一只眼睛装成独眼龙,当他多年之后在公敌通告终于被废除之后拿掉布条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瞎了。&br&&br&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没错,这就是中国的土改在两千年前的预演。只不过今天的公知们可以辱骂土改是土匪抢劫,却没人敢告诉大家他们奉若神明的西方文明的顶峰罗马当年也是以土匪抢劫开始的。用马基雅维利的话说,剥夺别人的财产,比剥夺他们亲人的生命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持续的更加持久。所以打土豪分田地必然伴随着血流成河,大开杀戒。罗马的贵族当初拒绝格拉古兄弟提出的分享他们的土地,最终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付出了代价,当他们将格拉古兄弟的尸体抛入台伯河时,其实就已经给自己的棺材钉上了最后一颗棺材钉!&br&&br&当这场打土豪分天地的狂欢结束之后,剩下的就是选择一种体制来捍卫革命的果实。显然不能将权力还给元老院让他们来反攻倒算。那就只能将权力交给分给咱土地的大救星屋大维了。于是和两千年后那些获得了拿破仑分给的份地的法国农民在皇帝万岁的欢呼声中将拿破仑三世选为总统一样,那些刚分完一杯羹的罗马公民们在凯撒万岁的口号中将屋大维选为了祖国之父和第一公民(元首)。&br&&br&第一次看《君主论》时,不明白马基雅维利所说的古希腊的僭主都是靠贫民支持下上台的是为何。看了古希腊的历史之后才明白,尽管贫民人数众多,但他们因为财产与教育智商等方面的劣势,还是无法在选举中与又聪明又富有的富人竞争,只能在一人一票的情况下仍然落入衣食无着自生自灭的困境,但是好在他们还有一把子力气,还可以通过拥护一位人民领袖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古希腊七贤中很多都是僭主,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在贫民的拥护下上位,而且因为亲政爱民而留下美名。所以我认为其实在很多时候独裁体制是优于民主体制的,一个超然于各阶层之上的独裁者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只不过它唯一无法克服的难题是智商无法世袭。&br&&br&最后用古希腊圣贤梭伦的一句话与诸君共勉:我既担心富人的骄横狂妄、为富不仁;又担心穷人的心怀不满,铤而走险。所以要遏制富有者,扶助贫弱者。&br&&a href=&///?target=http%3A///yanshuidiaok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衍水青云的微博&i class=&icon-external&&&/i&&/a&
谢邀。随着罗马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将军和贵族们从战争中获得了大量的奴隶,建立了大量的奴隶制庄园。奴隶主只需要一片面包一杯凉水就能豢养自己的奴隶,而普通的自耕农却需要烤肉和葡萄酒来养活自己的妻儿,加上规模产出的效益,这种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使得…
(长文预警)我来从三个部分讲一讲这个问题。&br&&br&(本文干货较少,答主临时起意写的这篇答案,也就没太找资料,纯粹个人理解,欢迎批评指正)&br&&br&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最长命?&br&&br&大周,八百多年。&br&&br&这是有必然原因的,古今中外,分封制王朝一般都挺的比较长远(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东方的夏商周,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都延续了很久。因为分封体制下,国家是由很多人统治的,是东方的诸侯和西方的选帝侯主导着国家,一个坏的政策并不能影响全国,所以分封制国家命比较长。&br&&br&而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现在,2200多年,没有一个王朝超过300年的,这几乎成了铁律。汉朝挺了四百年,然而是因为中间王莽篡汉,当了西汉的替死鬼。&br&&br&为什么?&br&&br&我们一个个的看看王朝的灭亡原因:(以统一王朝为例子)&br&&br&大秦——亡于农民起义(旧贵族反扑)&br&西汉——贵族篡权&br&东汉——军阀混战,农民起义&br&西晋——异族入侵&br&隋朝——农民起义&br&大唐——农民起义,军阀割据&br&北宋——异族入侵&br&大元——农民起义&br&大明——农民起义,异族入侵&br&大清——资产阶级革命,军阀逼宫&br&&br&&br&一:底层的暴动——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和土地兼并怪圈&br&&br&&br&你可以发现,农民起义是最多的原因。&br&&br&自从中国出现了大一统王朝之后,就出现了一种怪圈:国家统一——皇帝分封——贵族占地——土地兼并——农民失地——天灾人祸——百姓造反——推倒重来。&br&&br&每一次王朝毁灭,都会对人口有毁灭性打击,因为战乱导致土地抛荒,之后就带来了粮食减产,饥荒瘟疫之下,生产力极低的古代人口根本无法抵御。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天下有两千万人,到西汉建立户籍人口只剩下了四百万。算上流民也至少有一半的人口损失。东汉鼎盛时期中国人口将近5000万,三国建立的时候户籍人口不过800万,可见人口损失何其巨大。&br&&br&为什么会有农民起义呢?&br&&im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375& src=&/v2-58b422fca9eb29fbef8af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v2-58b422fca9eb29fbef8af3_r.jpg&&&br&我们分析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明朝。&br&&br&由于朱元璋是个苦出身,所以他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决定苦了谁,不能苦了朱家的孩子们。于是他给朱家的孩子们规定了明确的未来。&br&&br&皇帝的儿子,封亲王,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长子继承亲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封辅国将军……&br&&br&老朱还是缺乏知识,他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们有钱有身份,那万恶的旧社会又不实行一夫一妻和计划生育制度,宗室又不能参加科举或者经商,那朱家的子孙们除了造人也就没啥别的事儿可干了。&br&&br&这种情况我们叫做——几何倍增长。&br&&br&有明以来,在全国封了八十七个亲王,六百多个郡王,再往下的爵位数不胜数,以至于如果按照标准给足供给的话,像河南山西这种宗室多的省份所有的税收都不够供给朱家的王爷。&br&&br&所以很多朱家的子孙们不能经商种地考试,工资又不发,只能活活饿死在家。&br&&br&对于各级王爷的待遇,也有明确的规定,举个例子:&br&&br&“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br&&br&看起来很多是吗?&br&&br&实际上更多!&br&&br&亲王基本都是皇帝的儿子,皇帝对自己和儿子,怎么能只给一点工资就行了呢?&br&&br&比如万历皇帝,对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朱常洵,本来想封为太子,奈何大臣们不同意,只能封为福王,一次性在河南给了庄田两万顷(注意是顷)。&br&&br&之后,老爹还觉得不够意思,不断的要求河南和湖广当局,给自己的儿子划地,一次几万亩十几万亩不等,最后福王的地多到无法统计。(最后这个福王被养到了三百多斤,李自成攻破洛阳的时候由于太胖,上不去城墙,被李自成活捉之后给炖了。。。。)&br&&br&一个亲王的地就如此之多,天下的宗室占了多少地可想而知。&br&&br&这些地,都是不交税的。&br&&br&不仅宗室的地不交税,明朝朝廷认为,大臣们都是给朝廷有贡献的人,所以大臣们的地,也不交税。&br&&br&大臣们不交税,贵族勋臣也不交税。&br&&br&那税总要有人交,谁来交呢?&br&&br&老百姓呗。&br&&br&比如一个县,有十万亩地,只有五万亩在百姓手里,剩下的地在大地主手里,那就只收这五万亩地的税。&br&&br&可是朝廷要打后金,要练兵,要剿匪,没有钱,皇帝下令了,你们县,今年多交一万两银子!&br&&br&赶上了朝廷要加税,好,这五万亩全部加税。你说地主的地?地主是县令的把兄弟,你们替他把税交了!&br&&br&这五万亩地的百姓想不交税?可以,投靠在当官的或者贵族家里就可以,不过你的地从此以后就不是你的了,你就只能当佃户。&br&&br&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门路投靠到大户的门下的,随着投靠的人越来越多,县里要收的税是固定的,就只能摊派到剩下的自耕农身上了。&br&&br&以天下三分之地,供天下十分之赋。&br&&br&当自耕农发现种地的收获无论如何都交不上税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土地抛荒,出去讨生活。成为一个新群体——流民。&br&&br&赶上了太平年月,要饭也能活命,那他们是流民,赶上灾年,没有粮食吃,他们就会换一个名字——流寇。&br&&br&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陕西几乎年年大灾,颗粒无收(具体灾情在李文治先生的《晚明民变》中有详细记载),陕西韩城县能吃上饭的人不足十分之一,能吃饱饭的人不足百分之一。陕西大部分的地方都是这个状态。&br&&br&朝廷下令:西北加税。&br&&br&为什么这么混蛋?&br&&br&因为朝廷没有军饷,当官的和王爷们又不会主动捐钱,自然只能收穷鬼的钱。&br&&im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47& src=&/v2-b45cfad484acfa7481bae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b45cfad484acfa7481baec_r.jpg&&&br&为什么不在东南加税?东南的地都是东林党的老爷们的,怎么能加税呢。&br&&br&一面是大旱,粮食颗粒无收,一面是衙役们如狼似虎,把你的家人抓起来让你交税。&br&&br&知道什么叫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吗?&br&&br&所以从天启末年西北开始有民变开始,朝廷就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农民军是杀不完的。每到一个地方,就有大把的流民来投奔。朝廷就得派更多的兵去围剿,就需要更多的军饷,就得加更多的税,就创造了更多的流民……&br&&br&这就叫恶性循环。&br&&br&这是土地兼并怪圈。&br&&br&还有一点更重要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br&&br&在清朝玉米引进中国之前,两亿是中国人口的绝对上限,几乎从未达到过这个数字。只要接近这个数字,就必然有战争来把它打压下来。&br&&br&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在没有产业革命或者高产作物引进之前,土地的生产力是固定的。随着人口的增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欧大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