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kyrie3对比pg1pg1耐磨吗

不负责球鞋评测:Nike PG1 全新明星代言系列诞生!
不负责球鞋评测:Nike PG1 全新明星代言系列诞生!
时尚趋势线
HCID:大维石Kobe退役之后,虽然鞋款是继续推出,但是Nike或是大众可能也希望有一些新血可以为品牌注入一些活力,或许也是这样而选中了前两年带领印第安那力抗LeBron James的Paul George。虽然之前的伤势颇为吓人但是他的恢复速度更是惊人,也顺利的让Nike推出了他的第一双签名鞋:Nike PG1!▼Paul George克服之前恐怖的脚伤,重回战场,Nike也很有情有义,依照计画给他出了属于自己的鞋款!(图片取自网路)▼明星代言的中阶鞋款终于有了新的选择,想必大家都非常期待(图片取自网路)▼另外一个Geroge,爵士队的Geroge Hill也上脚了非常好看的全白配色(图片取自网路)▼大表哥DeMarcus Cousins离开之后表现非常好的中锋Cauley-Stein也穿上了后卫鞋PG1(图片取自网路)▼很期待新的签名款表现怎么样呢!1. 包覆性好 大绑代连结Flywire最近的Nike酷爱设计一体式内靴的鞋款,这双PG1也没有例外,幸好是低帮的设计,套过几次之后会比较松一点容易上脚,毕竟是低帮,比起Soldier 10或是LeBron 14都容易套上脚一些些。超紧的内靴与衬垫就算不绑鞋带恐怕也不容易脱落,然而大绑带的设计配合脚跟的TPU却更加强了完美的固定与支撑。PG1的大绑带据说还是Paul George本人亲自参与设计的,连结了Flywire,直接取代了2-3个鞋带孔,非常快速的将前脚掌的部份锁定,这个设计我觉得堪称天才!小小的利用现有科技却省下了球员的时间与力气,以前设计Kyrie 2,LeBron 14的人怎么都没想到把绑带设计连结Flywire呢?印象中上次看到这样的设计是在Soldier 9上面,快速省力的将双脚包覆真的是让我大大的爱上这块大绑带!但是补充一点,如果经常打外场,Flywire外露的部份一定要小心,磨断的机会是一定有的,要多加注意!▼连结了4条Flywire的大绑带是PG1包覆性好的关键22. 抓地力不错中国区首发配色是橡胶外底而非水晶底,并配备有XDR,外观是横向跟竖向类似鱼鳞纹路的设计,抓地力相当不错,也非常耐磨,搭配他的定价,我想会是学生族群重点观察的对象!经过约三种不同场地的实战,即便有灰尘的场地也还能应付的过来,虽然还没有到Crazy Explosive那种等级的超强抓地力,也稍比Kyrie 3略差一些,但是在多数场地都非常够用。而且实战过约8小时也还没出现任何磨损,可以说是在耐磨度跟抓地力两者之间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希望一双鞋起码可以撑半年的球友这双真的是可以列入你的首选名单!▼非常强壮的外底,耐磨且抓地力也不错3. 优质高性价比明星款过去两年的Nike中低阶明星款一直是由Kyrie系列领衔,但是2,3代虽然满足了很多热爱切入变相的球友,但是在我个人眼光来看设计上的诚意都有些不足。除了无法体现缓震配置,球鞋材质运用也不舒适,而今年出现的PG1却没有这个问题。虽然只有前脚掌的Zoom Air,但是却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的存在,不影响起步的情况下也有很好的缓震效果,更不用说刚刚提到的大绑带是个神来之笔。针对后卫鞋的设计,防侧翻对我来说比Kyrie 3的鞋底变相模块来的更实用,至少减少了脚踝翻船的机会,踩在地上也更踏实。简单俐落的外观也很容易让人接受,虽然中国首发配色不是我喜欢的白色,但是上脚却也很好搭配。整双鞋也充满了Paul George的个人元素,鞋舌上面漂亮的个人专属logo,鞋垫上的签名,脚跟上的13背号,球鞋左脚内侧印有 “5-1-15”,代表女儿的一岁生日。而PG本人的生日 “5-2-90” 则出现在球鞋右脚内侧,他X的原来他也是个90后啊。右脚的鞋跟拉环处的反光条则象征着PG本人因骨折植入的钛合金,我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应该没有人需要反光條在黑暗中打篮球吧!还是有人会穿这双鞋去参加厂商的Dark Runner慢跑俱乐部?鞋面材质虽然没有使用高级的Flyknit,但是这也反应在价钱上了。前脚掌的网布保证了还有局部的透气,脚趾处也有加固。鞋面后半部的人工皮革加强了一些支撑性,不致于让低帮的鞋保护性太差。顺带一提,鞋盒的设计真是好看,一点也不输给鞋子本身!▼前脚掌的扇形Zoom Air表现非常不错▼鞋舌上的PG logo呈现领带形状,据说也是PG本人的设计要求▼鞋子周围的一些数字小细节体现了对签名款的用心▼鞋垫并非PG本人的照片,之前透露出来的图看来可能是用在其他配色上了▼鞋盒真是清爽好看呀!1. 版型过窄 不适合所有人PG1的设计可以说是「超级窄」!从试穿的第一刻起就可以感受到「啊啊啊」的包裹紧实感,这个moment甚至连鞋带都还没绑上呢!虽然多穿几次会稍微松开,但是宽脚型的人肯定是不适合这双鞋的。我个人是买一般相同尺寸的US9.5,因为虽然鞋型非常窄,长度却是跟其他款式一样,所以选大半码反而可能会让内长过长,是非常尴尬的鞋型,对于一般脚型偏宽的东方人来说略微不友善。▼非常细长的鞋型可能要让脚型较宽的球友们失望了2. 后脚跟缓震略差我当然知道一双定价850人民币的明星代言鞋不应该要求太多,但是后掌Phylon缓震还是略嫌不足。全场开放式奔驰两小时,当然是有间断的打球,脚跟的酸痛是非常的明显,相较之下前脚掌却还是依旧灵活。当然如果你是一般打半场为主,而且还是20岁小伙子的话,我想后掌缓震这点小问题应该是没什么差别。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年过30,体能普通,渐渐发福,肚子一年比一年大,那穿这双鞋的时候建议不要打的太激烈,不然回家可能还要花一笔钱去脚底按摩,当然如果你老婆会帮你按的话例外。▼后脚跟的缓震仅有Phylon,长时间来回奔跑的话后脚跟有点吃不消!☆☆☆☆☆☆☆☆☆8.5颗星从发布要推出PG1到现在也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最近才正式发售,到笔者发稿之前也才仅仅出了一个配色,但是似乎还挺受大家欢迎,第一次穿著就跟球友撞鞋,刚好也一起分享了感受。我们当下第一个想法就是:以Nike中国来说,850元定价的明星鞋,可以说是买不了吃亏上当的,这样的配置完全是对得起他的售价,而且外型也能被多数人所接受。对于预算较紧的学生来说,除了可以穿著明星鞋小小过瘾一下,这双鞋还很耐磨,比起一般设计给室内场地的明星款式能支撑更长一段时间,算是一个福音。当然对于更讲究极致的脚感与质感的发烧级鞋友来说,PG1的材质属于实用型,比较不那么奢华,仅有前脚掌的Zoom Air可能略有不足,但是基本上整双鞋处处是合理的运用。我认为PG1的出现还是非常的令人开心,在中低阶明星款之中有Kyrie系列之外的选择,更便宜之外,性能也不相上下(我个人觉得PG1更好),相信对于今年在竞争篮球鞋的市场上是更有力了!app地址:/website/pc欢迎关注微信号:poisonapp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时尚趋势线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全方位诠释时尚奢华生活
作者最新文章PG1 和kobeAD 哪一款包裹性、缓震更好 更适合实战?
广大的gr 根据你们的上脚体验给我一些忠诚的建议 本人194cm。92kg。
正在纠结中 更喜欢pg的袜套式设计 应为之前穿过lbl的13代低帮 感觉舒服但是不耐艹。所以更纠结了 买哪双鞋子
包裹Pg…缓震Ad…
身高体重都快破200了,还是老詹的吧
这两个定位有差距 一分钱一分货 肯定是科比好 其实断管10和断管9精英脚感很澎湃的
引用2楼 @ 发表的:身高体重都快破200了,还是老詹的吧lbl的 确实舒服。太费了 气垫容易爆 外漏的
要耐磨的话ad就算了
使节8?。。。
发自手机虎扑
老铁真的巧,我也在纠结ad和pg,连颜色都一样
引用7楼 @ 发表的:老铁真的巧,我也在纠结ad和pg,连颜色都一样老铁 缘分啊。你选哪一双呢?
1.我们是jr 2.lz的身高体重这两双鞋都不适合
引用9楼 @ 发表的:1.我们是jr 2.lz的身高体重这两双鞋都不适合gg了。打错了 打错了
外场AD抓地力很一般……启动基本打滑
引用4楼 @ 发表的:lbl的 确实舒服。太费了 气垫容易爆 外漏的战士10啊,耐cao
引用12楼 @ 发表的:战士10啊,耐cao找不到56码的。找好久了
引用13楼 @ 发表的:找不到56码的。找好久了 46码的。打错了
楼主这身高体重平常打球应该是中锋内线为主吧 这两个定位锋卫的鞋款估计不太适合楼主 建议HD16或者詹姆斯系列
引用8楼 @ 发表的:老铁 缘分啊。你选哪一双呢?装备区看了看pg感觉口碑不错,应该就它了。
引用16楼 @ 发表的:装备区看了看pg感觉口碑不错,应该就它了。好的
我更中意 AD
你这身高体重.........还是买双大皇的鞋吧,pg1的后掌缓震不够你用的
引用18楼 @ 发表的:你这身高体重.........还是买双大皇的鞋吧,pg1的后掌缓震不够你用的哈哈 我很重吗 ?
引用19楼 @ 发表的:哈哈 我很重吗 ?
嘛.......本身pg1的后掌缓震就是经常被大家吐槽的对象,建议你还是买双詹14什么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70人参加团购379.00元&999.00元
1097人参加团购749.00元&1599.00元
69人参加团购398.00元&799.00元
260人参加团购318.00元&699.00元
522人参加团购189.00元&299.00元
68人参加团购278.00元&399.00元
283人参加团购359.00元&799.00元
247人参加团购329.00元&639.00元
720人参加团购449.00元&1399.00元
330人参加团购493.00元&1349.00元
768人参加团购239.00元&399.00元
1924人参加团购188.00元&399.00元Nike PG1 Paul George 球鞋评测暨上脚一览
Nike PG1 Paul George 球鞋评测暨上脚一览
时尚美容师
今年四月,Paul Geroge 又一次倒在 Lebron James 面前。纵使前面三战他已经竭尽全力,终究得不到队友太多的支援。最终战气力放尽,在 21 投仅 5 中的情况下,无缘在皇帝面前夺下胜利,再次于季后赛被扫地出门。从 2010 年进入联盟以来,Paul George 最初仅仅被视为 Danny Granger 的替补、一名以防守著称的 3D 球员。然而在 2012-13 赛季中,在 LCD 连线独霸东区的情况下,PG 意外的在和 LBJ 的对位中证明了自己,也就此走上全明星之路。犹记得当年他隔扣 Chris Anderson 以后,James 立刻回敬一颗三分弹。这次过招以后詹皇主动上前击掌,英雄惜英雄的镜头,至今仍是季后赛的经典画面。隔年溜马打出东区第一的佳绩,PG 也正式登基球队一哥,并且矢志复仇。背号 24 号、修长的身形、偶像是 Kobe Bryant,一位明星摇摆人就此诞生。然而在东决中仍旧不敌万恶热火,再一次的败在 Lebron James 之前。 即使不敌热火,PG 声势仍旧居高不下,相传当时 NIKE 也准备为这位冉冉上升的新星推出专属鞋款。然而 2014 年世锦热身赛中,意外的一次开放性骨折,使得 Paul George 的职业生涯蒙上阴影,几乎缺阵了一整年,最后签名鞋的资格也被 Kyrie Irving 拿下。在所有人的不看好之下,Paul George 却意外的在 2015-16 赛季中满血回归,打出了生涯最佳的数据:23 分 7 篮板 4 助攻,帮助他重新回归明星赛,即使开季跌跌撞撞,最终溜马还是以第七种子晋级季后赛。即使最后仍旧是惨遭横扫,今年对 PG 却不是失败的一年:他证明了自己身手依旧,仍旧可以是球队的看板人物,NIKE 也在这样的声势下,替他推出了专属的签名鞋款:PG1。在正题开始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PG 六年的职业生涯里头,到底穿过哪些鞋。 过去 Paul George 这种「明星以上、巨星未满」的定位,非常适合作为 NIKE 团队球鞋的代言人。而他也不负众望,一肩扛起了 hyper - 家族的招牌。从 hyperdunk2012 到 2016,PG 未曾缺席。而 NIKE 也相当够意思的替他推出 、2016 的 PE 版本。奥运中被中国后卫赵继伟晃 (?) 倒的尴尬镜头,PG 在赛后淡淡的表示是鞋子抓地力太强了。 从来不讳言自己是曼巴球迷的 George,在刚出道的时候也曾穿上 Kobe 球鞋,宣告自己流淌着曼巴之血。 PG 似乎对于低筒球鞋情有独钟,中端定价的 Crusader、hyperlive 也曾出现在他脚下。 第一双由 PG 独立代言的团队鞋 Hyperrev 2015,当时他本人也曾开心的在 Instagram 上头宣告「美梦成真」。如今,我们也终于拥有一双完整的”PG”──不和他人分享,一双抒写其生命故事的签名球鞋。 在开始介绍实战评测之前,可以先聊聊笔者对于 PG 的感觉。个人对 Paul George 其实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在那年季后赛中,当 PG 完成那次技惊四座的隔扣以后,有那么一瞬间,我也曾头皮发麻的觉得:「这家伙也太像 Tracy Mcgrady 吧?」(连长相也有点类似......) 然而 PG 终究不是 T-Mac,他是他自己。我欣赏 PG 从伤病中复原的努力,也感叹他始终突破不了 &魔王& 的无力,然而最终我也没变成 PG 的球迷,而作为一个非球迷去评价这双鞋而言,相信也是相对客观的。PG1 目前已经有四个配色市售,普及度还不能算是很高。然而网路上的评测结果也相当不一致,而笔者的评测也仅仅是个人想法,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见,欢迎和笔者讨论。评测者资料身高 / 体重:179cm/72kg 球鞋尺码:脚长约 25cm,瘦脚型、扁平足,一般 NIKE 穿着 8-8.5 之间打球位置:二三号球员,切入突破、急停跳投为主,属于相当费鞋的打球方式伤病报告:左膝侧韧带断裂、右踝韧带撕裂,持续复健中 外观作为 PG 的初代签名球鞋,大部分对于外观的评价相当正面。不同于 fuse 的塑胶感,PG1 在鞋身使用了翻毛皮的设计,除了提供不错的鞋身稳定度之外,更让鞋子整体质感颇为出众。前掌使用了网布和魔鬼毡的设计,鞋身线条流畅自然,作为日常穿着也没有半点突兀之感,虽没有太多创新的部分,但也相对平易近人。即便在整年度 NIKE 推出的球鞋之中,PG1 的外观也属上乘。 材质 / 重量材质上的搭配方面,前掌的网布相当的柔软而舒适,而后半部的翻毛皮设计让鞋身的稳定度提高,更有种皮质球鞋的包裹感。相较于近期的 Kyrie 系列、Kobe AD 等鞋款,PG1 的用料兼顾了质感和舒适性,不可谓不佳。 虽然手感摸起来有点厚重,然而 PG1 在重量表现却也不差。笔者的 us8.5 净重约 365 克,相较于以轻量著称的 hyperdunk 2016 low 也仅仅差了 5g 左右。相较于 Adidas 在同期推出的 Harden vol. 1,PG1 在重量的表现还算是很叫人满意的。 包覆性我是被评测大神 Nightwing2303 的一句话给打动的:「PG1 的包覆性就像过去的 Kobe V 一样好。」以包覆性而言,PG1 的表现无可挑剔。一体化鞋舌的内靴设计,让它拥有极度紧实的包裹感。和 Kobe V 不同的是,Kobe V 拥有更轻量柔软的鞋面,而 PG1 在踝部的支撑则更为坚实,和先前的 Lebron 12 low 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前掌部分,PG1 使用了魔鬼毡连接 flywire 的设计,这样的体验我们已经在 Soldier 9 那头体验过,效果也确实颇为出色。搭配前掌柔软的网布材质,它起到了一个如同安全带的作用,扎实地把前掌锁死。无庸置疑,包覆性是 PG1 最大的优势所在。 有些人会拿出类似袜套设计的 hyperrev 2015、Lillard2 做出比较,以个人穿点来看,PG1 在鞋身的加固程度比其他两者又更强烈一点,相对而言,舒适度也可能会受到一点影响。和 Paul George 前一双代言的 hyperdunk 2016 low 相比,它的表现又是如何呢?个人穿着 HD low 时会有种难以绑紧鞋带、双脚在鞋楦内滑动的感觉,PG1 则完全没有这样的疑虑。 然而,强烈的包覆性伴随而来的就是脚形问题。我个人属于扁平足、瘦脚型,在套上的过程中,也需要稍微花点工夫。而中足的紧致包裹,对于脚背、足弓会有相当程度的压迫感,因此我很难专注地去享受 PG1 的包覆性。纵使在实战以后这种感觉逐渐消失,但相较之下,穿着同样是袜套设计的 Adidas Lillard 2 则无此困扰。因此如果你拥有高脚背、宽脚板,强烈的建议你经过试穿再行入手。补充一下尺寸的部分,个人通常 NIKE 是穿着 8-8.5 之间,这双鞋穿 us8 也不会感觉到过度压迫,选择 8.5 的原因完全只是为了方便穿脱,事实上它的内长还是正常的,如果不在意穿脱比较费时的朋友,拿原尺寸也是非常 OK。 支撑性PG1 在中足内部使用了 TPU 的支撑片,加上中底的 phylon 相当坚硬,因此不会出现过度扭转鞋身的情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能感觉到中足的稳定性。相较于过度单薄、柔软的 Kobe XI em,安全性实在好上太多。后跟的填充物也颇为扎实,对于脚踝的支撑而言是绝对足够的。 中底有一定程度的厚度,不免让人产生稳定性的疑虑。幸好前掌的防侧翻算是不错的亮点,实战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游移的情况。近几年来许多 NIKE 球鞋都放弃了防侧翻的设计,过小的前掌接触面积会更容易造成落地不稳,这个部分需要特别留意。 抓地力笔者入手的这个配色属于冰底材质,然而藉由国外评测者的说明,可以发现这次冰底 / 橡胶材质的表现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光用手触摸就可以发现,PG1 的冰底属于相当坚实的那种,即使外观有点相似,和外观有点类似的 Kobe X 相比,耐磨度还是高出许多。 然而耐磨始终和抓地力呈现反比,即使 PG1 整体的抓地力算是不差,但也不算特别惊艳。笔者曾经在两种不同的场地实际测试抓地力。一个是台北新生高架桥下──经常沙尘满布的水泥球场,另一个则是室内的木板地。在室外有灰的情况下,PG1 的抓地力表现尚算不俗,但要说它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却也讲不出来,它并不能提供那种「吸住」地面的强烈感受;而在室内木板地中,PG1 的表现委实不能算是出色,仅只是简单的跑位投篮 (特别是单用前掌的碎步),就会感觉到鞋底的滑动。然而换上同样是冰底的 hyperdunk 2016 以后,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而和更高层级的 Adidas Boost 家族相比,相去更远。 值得嘉许的是 PG1 的鞋底不太沾灰,因此在不同场地的使用中,沙尘的影响不大。然而如果你期待是顶级的抓地表现,我想 PG1 并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缓震 / 反应这恐怕是争议最多的一点,截至今日,笔者已经看过各式各样的说法,然而我必须忠实的呈现我感受到的。 PG1 仅仅使用了一块位于前掌的扇形 zoom air 气垫,而从特殊的外底设计中,我们也能轻易地看到它的位置。后掌则仅只是发泡材质。个人对这样的设计没有任何偏见,毕竟有太多实战好鞋是这样的配置。 或许有人会从前掌稍微突出的气垫设计,联想到搭载于 Jordan Brand 诸般鞋款中的 unlocked zoom air,进而期待 PG1 是某种低筒版本的 AJ XX9。然而它终究不是 unlocked air,你在 Jordan Brand 上体验到的任何关于 flight plate 的脚感,都和 PG1 有相当程度的落差。 PG1 的气垫配置极为贴近地面,加上中底的 phylon 调校极为坚硬,这意味着你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饱满的气垫感受,对比 hyperdunk 2016 又更为明显。而稍微突出的外底设计会产生一种「前高后低」的错觉,和 Kobe、Kyrie 系列那种贴地的感觉全然不同,反而更像是 Lebron Soldier 系列。部分评测中提到 PG1 的缓震叫人出乎意外,但以我个人而言,是真的感觉不太到。 实际实战过程中,的确没有感觉到任何软弹的感受,虽然坚硬的前掌提供不差的反应性,但又和偏厚的中底高度相违合,如果你是靠力量切入的类型,也许 PG1 会适合你;然而如果你专精轻巧的过人、迅捷的第一步,PG1 可能会让你感到浑身不自在。另一方面,PG1 的弹性尚属不错,在起跳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过软的泄力感,对于弹跳见长的球员算是一项利多。 不一定每个人都在打球的过程中常用到后掌,但在没有任何配置、phylon 又硬的情况下,让脚后跟着地的时候,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反震感,特别是在运球拉回后撤的脚步中,感受分外明显。 唯一稍感庆幸的是,PG1 的前掌缓震似乎仍旧起到不错的作用:个人在跖骨位置一直饱尝运动伤害之苦,当初穿上 Kyrie 2 的时候,就曾因过薄的中底而触发伤患;PG1 则不会带给我这样的后患。 耐用前掌在部分容易受损的区块都有做出一点处理。翻毛皮则注定不是一个好打理的鞋面材质,外底纹路虽然是果冻底,但仍属坚硬。因此对于耐用性来说,个人还是比较放心的。 总评整体来说,PG1 确实在实战中有许多让人惊艳的部分。相较于价位相近的 hyperdunk 2016 low,它的包覆性绝对强上不只一点半点,支撑性、保护性更是远远胜过 Kobe XI em 这种网布鞋面,光以鞋子的安全性而言,可说是 NIKE 球鞋中不可多得的绝佳选择。 PG1 仍旧是完成度很高的一双球鞋,然而受限于个人的偏爱,略厚的前掌、不明显的脚感都让我无法真正享受这双鞋。加上平常使用的场地因素,如果让我来选,我更情愿穿上一双保护性略逊的 hyperdunk 2016 low,去换得更熟悉的平衡。 PG1 绝对无愧作为一双签名鞋,它的外观和质感都非常棒,价位也不算太贵。如果你是 Paul George 的球迷,可以无需考虑的直接入手;然而如果出于纯粹的实战取向,PG1 则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这个部分当然就有赖大家自己去做思考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时尚美容师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最先进的时尚态度。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g1耐磨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