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下午三点奶茶加盟就八百米跑比赛了,可是我现在大腿很疼,我该怎么办

闲论我国历代23位女诗人_突袭网-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
闲论我国历代23位女诗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13:12:52
闲论我国历代23位女诗人    【说在前】    1、本书计划写40位(春秋至民国)女诗人的故事,包括女词人。  2、本书计划字数为12万左右,如有可能我尽量写多。  3、本人写诗,对女诗人很感兴趣,所以就想写写她们。  4、古代的女诗人大多命运坎坷。  5、古代的女诗人有的是妓女,有的是皇后,有的闭月羞花。  6、古代女诗人有的是发明家,有的是女道士,有的是秘书。  7、古代女诗人是一群值得关注的人,很有意思的一群人。  8、本人介绍:康蚂,蒙古族,诗人,小说作家。   9、联系方式:邮箱: QQ: msn:    一、许穆夫人:爱国不爱国看行动     【个人简历】:  年代:春秋时代  姓名:许穆夫人  籍贯:卫国  职业:家庭妇女  代表作:《竹竿》《泉水》《奔驰》    许穆夫人不姓许,而是姓姬,名不详。之所以称为许穆夫人,是因为其下嫁于许国穆公,故称许穆夫人。按照现在的说法,许穆夫人是个美女诗人,深受同时代那些男性诗人和评论家的青睐。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大明星,但其比大明星更有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姬姑娘出身高贵,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孙女,卫惠公、黔牟君的侄女,卫懿公、卫戴公、卫文公的妹妹。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诗词歌赋这些皇家附庸风雅的玩意儿,自然学了不少。但和很多皇家贵族有所区别的是,姬姑娘的好学都是自发的,而不是来自父母填鸭式的魔鬼训练。她不仅舞文弄墨,还去学习骑马射箭,常常一个人跑出很远停下来,对着茫茫远山诗兴大发。可以想象,她在抒情的时候会吟诵怎样的诗句?是风花雪月的浪漫主义?还是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没到过现场,不好妄加猜测。  姬姑娘深受卫国文化的熏陶,不仅文采飞扬、还能歌善舞,再加上从小喝甘甜的肥泉水,使她皮肤白皙,面若桃花。向她求婚的人真是踏破门槛,当时各国的小伙子们都在暗暗地跟对方较劲。要知道,谁要是搞定姬姑娘,那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这场男人间的终极PK到底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那还真不好说。当时最主要的两个竞争对手是齐国男人和许国男人,究竟选择哪个作为一生的归宿,许穆夫人还真犯难了。这种关键时刻,她并没有涌动出诗人的感性,而是权衡再三,把自己的婚姻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决定嫁到离卫国较近又比较强大的齐国。这个决定可谓是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但她用心良苦的主张却没有被伯父卫惠公采纳,被这个糊涂的老头按早先的约定,嫁给了许国的穆公。要说这个卫惠公还真讲义气,也许他是收了人家的财礼,要不就是根本不疼爱这个侄女。一意孤行的结果是,导致了姬姑娘婚姻的不幸和整个国家的灾难。  别别扭扭嫁到许国的姬姑娘,整日心情郁闷,除了强颜欢笑应对丈夫之外,更多的时间是跑到外边散心。她无日不怀念自己富饶美丽的祖国,常常把殷切的思念写成诗歌。她喜欢在淇水垂钓、荡舟,还喜欢在风景如画的肥泉(太和泉)与姊妹们赏景玩乐垂钓泛舟。当她从姬姑娘成长为许穆夫人的时候,怀旧情绪越来越严重。那是一个春天,她到肥泉边画了一个圈。看到肥泉五彩斑斓的鱼类在追逐嬉戏,茂密的水草在岸边像手臂般林立,远处的野花遍香气袭人,使人流连忘返。多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啊,不来几句真是浪费了胸中才华。诗人都这样,心情一好就喜欢作诗。于是许穆夫人就写了首《泉水》的诗,里边有这么一句:“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意思就不解释了,这句诗被后来的文人们传颂为思乡佳句,深得人心。  许穆夫人的哥哥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这位爷个宠物高手,除了玩花鸟鱼虫之外,还酷爱仙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让仙鹤乘高级豪华的马车,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国库空虚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入侵卫国,卫懿公派出重兵前去抵抗。没想到的是,众将士们居然放了懿公的鸽子,他们气愤地说:“你是是拿仙鹤当宝贝么?那就让它们帮你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玩物丧志的成语,说的就是这位爷。后来一个很有才的老百姓为此赋诗一首:“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许穆夫人得知国破君亡的消息,悲痛欲绝,毅然决定回去救国。按说老婆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作为丈夫的许穆公理应挺身而出。但这位爷是个窝囊废,非但没有拔刀相助,反而百般阻挠老婆回国解难。当许穆夫人上车后,他还派人尾追堵截,制造种种困难。遇到这样一个没有血性的男人,离婚是早晚的事儿。老公如此无用,许穆夫人只好自己回去解决问题。这时一直隐忍的许穆夫人终于愤怒了,她对那些尾追堵截的大夫们破口大骂,致使其只得让道放行。此后,她又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到各个国家访问,并且广造舆论,最终得到各国元首的一直支持,答应会在关键的时候拉卫国一把。  但雪中送炭的只有齐国——这个自己曾经一心想嫁入的国家。事实证明,许穆夫人在择偶方面还是很有眼光的,她没有看错齐国,悔就悔在当初没有坚持。齐桓公派公子无亏一看表衷心的机会来了,亲率三百辆战车,甲士三千,前往漕邑帮助新君稳定局势。还带去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又以鱼轩相赠,兼三十匹绸缎。还有祭服和许多建筑材料。这样才使卫国生存下来,以至有卫文公时的中兴出现。  后来,许穆夫人在她的名篇《载驰》中写道:“既我不嘉,不能旋反”。表达了她回救卫国的坚强意志,也表达了着对齐国的感激之情。这首诗写成的时间,在卫文公元年即公元前659年的春夏之交。此诗在当时广为传诵,后被孔子收入在《诗经》中。许穆夫人也被诗歌评论家命名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    二、庄姜:大美女自有大智慧    【个人简历】  年代:先秦  姓名:庄姜   籍贯:齐国  职业:家庭妇女  代表作:《燕燕》    庄姜不姓庄,而姓姜,贵为齐国公主。据说是姜子牙后人,因为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被人称为庄姜。此女命运多舛,一生阅尽人间悲凉。红颜薄命说谁呢?说的就是庄姜啊。作为集美色、美德、才气于一身的标准美女,庄姜自是难逃一个“背”(背,指运气不好)字。自从嫁给卫庄公之后,就因为不能生育而经常遭受家庭暴力。卫庄公是个暴戾的神经病,不懂得心疼老婆。老婆不能生就去抱养一个,或者让其他小妾生个也行。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经常对老婆冷嘲热讽。说到头,这二人还是感情基础不牢固,这就是草率结婚的恶果。后来卫庄公就彻底不理庄姜了,他娶了陈国的戴妫。这个戴妫倒是肚子很争气,生下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桓公。善良的庄姜对这个孩子并没有怨恨,反而视若己出,十分疼爱。但桓公继位不久,就被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州吁所杀,州吁后来又被卫国人所杀。在这一系列的宫廷谋杀中,庄姜多遭变故,心灰意冷,容颜憔悴,彻底看破红尘。于是就在诗歌里寄托哀思,写出了《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五首佳作。  如果先秦时代有选美的话,庄姜就能以绝对优势摘得桂冠。庄姜可是个大美女,当时的男人找女朋友都以她为参照。她的着装、发型甚至是说话的语气动作,都会遭到粉丝们的疯狂模仿。她也由此确立了我泱泱大国三千年来的审美标准,真是美丽无极限啊。说到美女的标准,还真是无法三言两语说清楚。但肯定有个大致标准,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起码的标准”。几千年之后的欧洲,就有研究者对公认的“大美女”进行了测定,最后取得“美人胚子”的具体参数。一是眼的宽度为脸宽的3/10;二是下颌长度为脸长的1/5;三是眼中心到眉毛的距离是脸长的1/10;四是正面可见眼球纵长是脸长的1/10;五是鼻子的面积应占脸部面积的5%以下;六是嘴的宽度应为嘴部面宽的1/2。如果用这套数据来衡量美女,那么庄姜就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美女了。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预测,因为庄姜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测定更是无从谈起。庄姜比起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在名气上逊色不少,但若是从美貌和才学综合考量的话,庄姜则占了上风。其美貌有诗为证:“硕人其颀,衣锦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首赞美诗乃是汉语中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来自卫国民众对庄姜的赞美。清人姚际恒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方玉润也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其后描述美女的作品,几乎都逃不出此诗定下的几个标准,千古美人也都逃不脱庄姜的影子,无论是《洛神赋》的甄洛,还是《长恨歌》的杨玉环。所以说,庄姜是千古标准美女,那绝对是响当当明晃晃哇呀呀的。  庄姜虽然是个美女,但并不是徒有虚表的花瓶,根据朱熹考证,《诗经》中有五首诗——《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乃是出自庄姜之手。单单是女诗人的头衔,在当时就已不多见,更何况还是位美女,那更属于凤毛麟角了。这位庄姜跟上文的许穆夫人有点矛盾,这个矛盾与她们没有关系,都是后来那些无聊的评论家在自作多情。这两位都是才貌出众的女诗人,又都出身高贵,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但在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这个荣誉面前,则有着不同的待遇。许穆夫人的第一称号来源于她回救卫国的坚强意志,有着强大的政治背景,同时有占有爱国主义的先天优势。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称为第一则当之无愧。而庄姜被称为第一,则是来自后来一位著名男性学者的力挺,这个人就是思想家朱熹。朱教授之所以看好庄姜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入考证的。他在《监本诗经》非常正式宣布,这个庄姜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为什么呢?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给出一个例证,他认为收在《邶风》中开篇五首诗均为庄姜所做。这个学说被当时的学术界认为是绝对权威的,既然最权威的朱教授都这么认为,那就是真的了,其他人也没表示异议。但任何权威都将有被挑战的一天,朱教授当然也不例外。后代的许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朱教授的观点只是主观猜测,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而后来许多女性文化史论的作者也都认同这个说法。朱教授这回算是栽了。  说到这里,许穆夫人和庄姜究竟哪个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女诗人呢?还是让诗来说话吧。先说许穆夫人。在《诗经》中,有一首题名《载驰》的诗,该诗的序称《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小之,力不能救,故赋是诗也。”这一段记载既明确点出了作者就是许穆夫人。在我国第一部叙事翔实的编年体史中《左传》中,也有一段记载可与之印证。“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风 甲士三千人以戌漕,归馈夫人色轩、重锦三十两。”这一段记载也点明了《载驰》诗的作者是许穆夫人,并记述了齐恒公曾派兵援助卫国,同时向许穆夫人馈赠了贵重礼品。那么是否就说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就是许穆夫人呢?还是让诗来说话。  庄姜除朱熹教授力挺之外,与之呼应的学说还真不多见。倒是在《列女传之母仪传》中有卫姑定姜做诗的记载。“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送去归泣而望之。又作诗曰 :“先君之思,以畜寡人 。而《诗经》《邶风》中开篇第三首诗正是《燕燕》君子谓定姜达于事情。诗云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 此之谓也颂曰:卫姑定姜,送妇作诗,恩爱慈惠,泣而望之。数谏献公,得其罪尤。聪明远识,丽于文辞。”如果按照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的那样,《诗经》中《邶风》前五首为庄姜所做。那么许穆夫人作《载驰》是闵公二年,庄姜写诗在隐公三年或四年,从时间来看,《载驰》比庄姜的作品晚了六十年,那是中国第一位诗人理所当然是庄姜了。  但奇怪的是,后世许多学者都不大情愿承认庄姜的魁首身份。理由是“庄姜出身贵族,又是诸侯夫人,怎么会写“民歌”呢?在此有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主体的历史书写者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对出身高贵的漂亮女诗人做出不客观的评判?这种现象跟现代诗坛的气候恰恰相反,真是值得玩味。作为最漂亮的女诗人的庄姜,不单单写出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艳句,同时她还还在诗中写了深宫女子的苦痛,也勾画了“狂荡暴疾”的卫国诸候的真实面目。这也许是那些道貌岸然的评论家们所顾忌的,不给她公正的评价,也在情理之中。
三、百里奚妻:死鬼,我只等你十年    【个人简历】  年代:先秦  笔名:百里奚妻  原名:杜氏  籍贯:齐国  职业:洗衣女工  代表作:《字说》    说到这个杜氏,必须先介绍一下她的老公,她的老公就是赫赫有名的百里奚。这个百里奚可不是一般人,绝对是个纯爷们。此人三十立志,七十成名,可谓是中国古代老年得志的最佳楷模。俗话说,妻以夫贵。按说有个有名气的丈夫,杜氏也该跟着沾光。但不巧的是,等她真正熬到该享福的那一天,却已人老珠黄,明日黄花。但好在功成名就的丈夫没有嫌弃她,跟她同富贵。要不说百里奚是纯爷们呢,自有他纯的道理。  现在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公元前600年前的某一天。在南阳城西的一处寒舍,一位年轻的女子一大早就起来,忙着为远行的丈夫做饭。丈夫出门,总得吃点好的吧。杜氏拿眼扫了一下一贫如洗的屋子,摇了摇头,实在没有可变卖的东西。就到院子里溜达,突然看到家里还有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顿时来了精神。心说,老母鸡啊老母鸡,你在我家白吃白住时间也不短了,养鸡千日,用鸡一时,你今天就奉献一次吧。杜氏为了讨好老公,就来了招“劈了门闩炖雌鸡”,还煮了一锅小米饭,来为丈夫饯行。  这个即将远行的人就是百里奚。当时百里奚啃着鸡大腿,就着小米饭,流着伤心泪。对杜氏说了很多“假如我将来混好了,一定接你去享福”的片汤话,杜氏也是将信将疑。也许她会这么说:“你这死鬼,我只等你十年,十年之后你还未归,我就改嫁。”没想到的是,百里奚就真的让她老婆等了好几个十年,杜氏变成了黄脸婆,,改嫁也没人要了。  离开家之后,百里奚就变成了背包客,拿着简历四处找工作。他先后游历了宋、齐等国,期待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明君。但人家一看他没有工作经历,又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就随便找个借口打发走。后来百里奚实在找不到工作,就随便找了个不太景气的小企业混碗饭吃。这个小企业就是虞国。没想到的是,这个虞国的老板虞公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为了贪图蝇头小利而亡国,倒是给后世创造了一个唇亡齿寒的成语。这个虞公失国后,百里奚再次失业,又逃亡至楚当了牛童(养牛的人)。没想到歪打正着,他居然把牛养的那么肥硕健壮,楚王被惊动,就让他让他养马,再后来惊动了秦穆公。穆公一看,这是个人才啊,就以很便宜的价格(五张黑公羊皮)换回了他,让他养国家。百里奚果然不负众望,把个被动挨打的秦国养成了状如虎豹的大国,从此声名远扬,成为各国竞相挖掘的“超级饲养员”。  百里奚做官后,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一天,府中有个浣衣女主动请求演奏一曲,百里奚欣然应允。那女佣操琴唱了一首歌,就把百里奚彻底给震了。他使劲揉了揉双眼,才看清眼前歌者正是离别三十年的结发之妻杜氏!夫妻俩抱头痛哭。杜氏就问:“你还记得我宰杀了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给你吃么?”百里奚答:“当然记得啦,那鸡炖的味道不错,小米饭也不错,只是缺了点酒。”  说到这里,杜氏到底给百里奚唱了什么歌,让其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呢?请看文本上。她当时唱的是自己的作品《字说》:“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舂黄齑,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父粱肉,子啼饥/夫文绣,妻浣衣//嗟乎//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离//嗟乎/富贵忘我为。”  仔细阅读这首作品,会发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没有那些冠冕堂皇甚至形而上的高蹈之词,而是在写日常生活中的发现。这些发现不是被直接嫁接到诗里,而是经过作者的思滤化,有了更为真实的呈现。这首诗歌之所以经典,在于作者心中有情,文字背后有故事。这样的诗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口语诗,但又比口语诗高级甚至高贵。它规避了口语诗里的脏乱差,发现于日常却又高于日常。  其实这个杜氏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诗人,一是没有大量优秀的作品,二是多年忙于生计的,并没有进行专业持久的创作。但她却是个“一首诗”主义者,这个不得不服,有的诗人写了一辈子都不见得能有一首传世的代表作,而这位杜氏却凭借着一首“歌词”就被载入文学史,这样的运气谁能遇到?  四、蔡琰:改嫁也可以成为时尚    【个人简历】  时代:三国  笔名:蔡琰  原名:蔡文姬  籍贯:陕西  职业:诗人   代表作:《胡笳十八拍》    诗人蔡琰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也许这是搞文艺的姑娘共同的命运:敏感多疑,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又自持才高,最终导致婚姻不幸。但这些似乎跟蔡琰没有直接关系,她的婚姻破裂完全是来自外力,而不是内在的客观因素。蔡琰第一次婚姻可谓郎才女貌,丈夫是当时文坛赫赫有名的青年学者卫仲道,卫家在当时是河东世族。蔡家也不含糊,蔡琰的父亲蔡邕是当时文艺界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将,又被称为蔡中郎,在当时上流社会混的不错。蔡琰就更不用说了,著名青年诗人,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还在辩论和音乐方面有所造诣。可以说,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是非常高的,配个卫仲道绰绰有余。  16岁的时候,妙龄少女蔡琰嫁给卫仲道。两人经常谈谈文学、时政和诗歌,每次都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就是不伤感情。卫仲道彻底被蔡琰的才华所折服,心说,我这个老婆真是太有才了,以后还真不能小瞧她。从此,卫仲道更加爱蔡琰,两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卫仲道得了肺结核,整日咳嗽吐血,最终英年早逝。只留下蔡琰一人成为寡妇。这夫妻二人平日里光顾着探讨文艺,享受二人世界,就耽误了生孩子。卫仲道死后,公婆就见机说蔡琰是个扫把星,克死丈夫;又说蔡琰是个光会打鸣不会下蛋的老母鸡。这种恶意的人身攻击蔡琰当然无法忍受,简直太没面子了。所以心高气傲的蔡琰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回了娘家,至于房契啊存折啊等等她也没放在眼里,名节大于一切,这就是诗人的气节,谁敢不服?蔡琰的父亲一看姑娘被赶回来,发了几句牢骚也就没了下文。蔡琰的第一次婚姻正式宣告失败。  蔡琰第二次婚姻与其父蔡邕的死有关,而蔡邕的死则与另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董卓。当董卓成功上位之后,迅速笼络了一帮马仔为其效力,这些马仔可不是一般的马仔,都是在当时很具影响力的马仔。比如笼络吕布,是看重了他的武力。笼络李儒,是看重了他的策略。笼络王允是看重其在官场中的声望。笼络蔡邕,则是看重他在学术界大哥地位。为了收买蔡邕,董卓将其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后来还封他为高阳侯。条件可谓相当丰厚,蔡邕动心了,死心塌地跟了老董。后来老董被马仔吕布所杀,蔡邕受到牵连,蹲了大狱,不久驾鹤西游。蔡邕死后,蔡家树倒猢狲散。二十几岁的蔡琰流离失所。铺垫到这里,终于引出蔡琰的第二桩婚姻了。  当时汉朝的版图很大,下设各个州县,每个地区都有专人负责。但有些地区由于人力的原因还是疏于管理,比如并洲地区自刺史丁原进京开始,汉朝就逐渐失去了对这个区域的控制。而当时的南匈奴自从归顺汉朝以后,就允许在并洲休养生息,聪明的南匈奴借助这个时机南下抢掠。他们除了抢掠金银珠宝之外,还主要抢掠美女。这个完全可以理解,当时的南匈奴属于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没见过什么世面。整日面对的又是本民族那些壮的像牛的双颊红润的姑娘,早就看腻了。所以乍一见到汉朝骨瘦嶙峋的姑娘,一下子就傻了,先抢几个回去耍耍。蔡琰和许多姑娘被掳,带到南匈奴。后被左贤王一眼相中,纳为王妃,居12年,生了两个儿子。看来蔡琰还是个美女,至少在胡人眼里是个美女,否则不会在众多汉朝姑娘中脱颖而出。要知道由于语言问题,这些被掳去的姑娘们根本无法和对方沟通,判断一个姑娘的“好坏”只有相貌,所以说蔡琰是个美女。在南匈奴生活时期,蔡琰仍然没有荒废艺术创作,凭借着少年时代打下的结识基础,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为她以后的诗歌名篇《胡笳十八拍》做好了充分的案头工作。  建安十三年(208年),另一个人得知蔡琰流落南匈奴的消息之后,非常焦急。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个人就是曹操。说到曹操,算是蔡琰的学长了。曹操自幼就跟蔡琰相识,为什么呢?因为曹操是蔡邕的学生,按照辈份跟年龄算,蔡琰是曹操的学妹。常常出入与蔡邕府上的曹操自然有很多与蔡琰见面的机会。少年时代的蔡琰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可谓是个小童星。曹操自然对学妹充满敬仰,或许还有些许少年青涩的爱慕之情。否则他也不会有重金赎回蔡琰的举动,这个值得玩味。后来曹操又牵线搭桥,给蔡琰介绍了第三个老公,此人就是陈留名士董祀。曹操之所以将漂亮而且知书达礼又精通文学音律的蔡琰嫁给他,自有他的道理。第一,为了报答老师蔡邕的培养之恩。第二,是想利用蔡琰笼络马仔董祀。  董祀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觉得自己很牛X,根本看不上蔡琰。董祀心想,蔡琰毕竟已经三十多岁,而且还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嫁给卫仲道不久,卫仲道就一病呜呼,必有克夫之命。第二次嫁给左贤王之前,肯定被匈奴人办过,已是残花败柳。再加之蔡琰因为思念远在南匈奴的两个孩子,整日神思恍惚,董祀怕娶个神经病回家影响心情。但他又碍于曹操的面子不好明说。曹操看在眼里,记上心头,立刻做出安抚。他先是给董祀讲了关于蔡琰的小插曲,试探一下。曹操说,在一次闲谈中,他表露出很羡慕蔡琰家中藏书。蔡琰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很失望,但当他听到蔡琰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大喜过望。后来蔡琰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曹操对董祀说:“你看看,蔡琰可是个才女,我可一般不轻易夸赞一个人,我要夸好,那可是真的好。”董祀答道:“才女怎么了?我不稀罕,谢谢您的美意,我现在还不想搞对象。”曹操又说:“咱们都是男人,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我觉得蔡琰还不错,虽然老了点,但她有才华啊,才华可是明晃晃的东西,比那些虚头八脑的姑娘强多了。算我求你,你就娶了她,等我将来做了皇帝,给你个大官当当,男人还是要以事业为重,你说呢?”董祀最后心一横牙一咬,对曹操说:“既然哥们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忍了。但你可别忽悠我,当官的事……”曹操说:“兄弟你真够意思,这事包在我身上,来,走一个”。  后来两个人在曹操的证婚下,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但婚后生活那就是三个字:瞎凑合。再后来董祀惹恼了了曹操,曹操要办他。作为妻子的蔡琰顾不得夫妻之间的不合,毅然挺身而出,披头散发,蹦蹦跳跳地找到曹操求情。蔡琰这是故意给曹操添堵,她也许料定曹操会买她的帐。当时曹操正在和一些作家们开文学茶话会,听说蔡琰求见,就站起身大声说道:“大汉第一女诗人蔡琰来了,大家热烈欢迎。”此言一出,现场立刻一片哗然。“蔡琰的父亲蔡邕是我敬爱的老师,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曹操接着又故意大声地介绍了这个背景,众人纷纷点头。  蔡琰走上堂就下跪,然后就哭哭啼啼地求曹操放过董祀。众人眼见这个蔡琰,容貌娇美,气质非凡,颇具知性女性的风韵。大为叹服。在欣赏的同时也没忘了替蔡琰求情。曹操先是假装推脱一番,最后才说:“妹子你说的都对,但杀头的文书已经送出去了,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嘛”。蔡琰看出曹操在装蒜,就乘胜追击,继续说道:“你手底下那么多骏马,那么多精兵强将,随便派个人骑马去追,就可以免我丈夫一死。”曹操根本也没想杀董祀,他是想通过这个事情考验一下这两口子之间的感情到底到了何种程度。看到蔡琰为了丈夫尽然能豁得出去,曹操也就放心了。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蔡琰那可是真的爱惜,爱惜她的才学,爱惜她的诗人身份。诗人曹操不愿意看到诗人蔡琰行过的不好,真可谓诗人见诗人,两眼直放光。  后来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他发现眼前这个自己曾经非常厌恶的女子,刹那间变得很有人格魅力,可见爱情也是很势利的。如果蔡琰不救董祀的命,他也许不会重新爱上这个女人。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次杀头事件,他也不会发现蔡琰身上的美德,更不可能重新爱上她。这两口子的故事很符合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夫妻双双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从此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据说后来曹操有一次打猎还偶遇蔡琰和董祀,得知二人生有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很有味道。曹操就说:“你们俩真够意思,也不来看看老朋友。”  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和《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从南匈奴返回汉朝后所作,是在怀念她的第二任老公和子女。《悲愤诗》是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也算是记录了他跟第三任老公的情感故事。而奇怪的是,蔡琰好像从未在诗中或直接或隐晦地提到第一任老公卫仲道,难道真应验了那句话:少年时代根本不懂爱情?  五、卓文君:豪放女以诗换郎君    个人简历:  年代:汉代  姓名:卓文君  籍贯:邛崃  职业:酒店老板  代表作:《怨郎诗》    在汉代,卓文君绝对是个另类的女人,她与那个时代所倡导的自由开放之风保持着紧密的一致。比如,她没有按照世俗为从来没见过面的丈夫守寡,而是积极主动追求个人幸福。再比如,她听到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就能爱上唱歌的歌星,并且以身相许。如此豪放的行为,在当时那可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种种事实证明,这是个能为爱情豁的出去的熟女,是个值得细细品位的女人,也是一般男人不敢轻易沾染的女。男人会这么想,太一根筋的女人容易做出神经质的事情来,倒不如搞个不谙世事的青涩的小姑娘来的轻松,这个道理谁都懂。  卓文君是临邛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是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文艺女青年。她之所以能名垂千古,还要从她的婚姻说起。当年,还处在少女时代的卓文君就被父母推荐给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当媳妇,终日在娘家守寡。卓文君家里有的是钱,那也是出门打的,穿名牌的讲究生活品位的时尚女子。闲暇的时候就在家看看书,看腻味了就出去逛逛街,购购物,日子过的倒也逍遥自在。但再好的生活也有过腻的时候,回到娘家没多长时间她就感觉百无聊赖。要是出现一段爱情就好了,卓文君经常在心底期许,和一个英俊的白马王子徜徉在汉朝的山山水水,在充满书香的房间里吟诗作画,在蓝色的月光下缱绻缠绵……没想到天上掉馅饼的事还真有,卓文君的艳遇来了。  有一次卓王孙请客,邀请了闻名全国的音乐诗人司马相如前来赴宴。这个司马相如在当时可是个俊雅倜傥的风流才子,爱慕她的女粉丝多如牛毛。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才出现了遭遇卓文君的机遇。为什么说是机遇呢?这里边又有什么猫腻?听我详细交代。听说自己的偶像司马相如要来,卓文君欣喜若狂,早早就拿着签名的小本本,藏在屏风后面,期待亲眼一睹巨星的风采。司马相如吃饱喝足之后,就四下观赏卓家的摆设。突然瞅见屏风后面有女子的鬓影钗光,心里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司马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有个闺女叫卓文君,此女不仅有貌,而且还有才,还是一位诗人呢。想到这里,司马相如就突然来了炫技的兴致,他起身对众人抱拳:“各位,我是个音乐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来的匆忙,也没带乐队,只能我自己给大家演奏一首最新创作的单曲,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谢谢大家。”  再看司马相如,非常有大师风范,先是向在场嘉宾点头致意,之后取出一把琴自弹自唱了一曲《凤求凰》。歌词写的好:“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凰楼。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这哪是什么歌曲,简直就是一团烈火啊,将卓文君整个人都给烤化了。卓文君有过一次有名无实的“婚姻”,但她毕竟没经历过什么山崩地裂的爱情。面对司马相如近似于挑逗的情歌,躲在屏风后面的卓文君不禁怦然心动、面红耳赤,顿时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卓文君再也把持不住了,诗人的独特属性(冲动、感性、神经质)在她身上也如山洪般迸发,再加上司马相如的火辣辣的眼神。卓文君想都没想就从屏风后面冲出来,拉着司马相如的手说:“相如,谢谢你写给我的歌,我爱你,你爱我么?”毕竟当着那么多人,司马相如有些不好意思,就使了个眼色给卓文君,那意思是有什么事情晚上再说。到了晚上,卓文君背着父母,带着金银细软偷偷来到司马相如租的房子里,二人一番云雨,私定终身。完事后司马相如说:“文君,谢谢你对我的欣赏,但我除了才华之外一无所有,你跟着我也许要过苦日子。”卓文君答:“都是一家人了,说这个太见外。我爸妈如果知道咱们这样,肯定打折我的腿,家我是不敢回了,你说怎么办?”司马相如说:“先回我老家成都躲避一下,等你爸妈消了气咱们再回来。”此事传出,卓王孙果然深以为耻,心想,自己的闺女主动跟人家跑了,这属于倒贴啊,真是太栽面儿了。他为此还专门开了个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断绝父女关系,并放出风去,见到司马相如肯定会打折他的腿。  卓文君跟司马相如这两口子在成都混不下去了,只好再次回到临邛。不敢回家,就在街上做开了个小酒铺维持生计。卓文君亲自当掌柜,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帮着打杂。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夫妻二人非但没觉得丢人,还干的热火朝天。卓王孙是个极爱面子的人,闺女跟女婿做小买卖,那不是恶心自己么?不行,为了挽回面子,这事也得管。卓王孙递给二人一张大额支票说:“拿去,走的越远越好,别让我再看见你们,滚!”  经过老爸的资助,卓文君夫妇终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司马相如也很争气,被举荐做官,事业上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男人的花心仿佛是天生的,尤其是事业有成的男人更是这样。这个司马相如也不例外,天天鲍鱼燕窝,赏尽各类美女,再加上官场得意,竟然动了弃妻纳妾之意。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问题是他跟卓文君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司马相如在京城当官,卓文君在成都独守空房,离婚怕是早晚的事。司马相如自从萌生这个想法以后,就整日在想该怎么告诉老婆。直接说吧,怕卓文君当场抽他耳光;找个借口吧,卓文君又没有把柄在自己手里。终于有一天,司马相如给妻子写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信发出去后,司马相如不禁偷笑,心说,卓文君那么聪明,肯定能明白我的意思。这事或许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就解决了。结果还真被司马相如给猜中了,但他没猜对的是,卓文君远远比他想象的还要聪明几倍。  卓文君收到信后,读罢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想到这里,卓文君似乎预感到丈夫不要自己了,就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首诗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一气呵成,这充分证实了卓文君确实是个出色的女诗人。诗写也好,那意思是告诉司马相如这个负心汉,虽然你不要我了,但我依然爱你。你做过什么我不在乎,但你要在乎我对你死心塌地的真心。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脸红了,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细细品读此诗,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卓文君用一首诗挽救了一段婚姻,这样的佳话也是千年一遇的。  六、谢道韫:谢家风范第一人    个人简历:  年代:南北朝  姓名:谢道韫  籍贯:陈郡阳夏  职业:职业辩论家  代表作:《登山》    诗人谢道韫在谢家众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诗人气质的一个,她的才情深得叔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道韫,你觉得《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答:“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一听,和自己不谋而合,心说罢了,此女果然是个天才。谢安当即提出表扬,称道韫颇有“雅人的深致”。真正让谢道韫名声大震的,还是一次家庭聚会上的即兴发言。有一次天将大雪,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降落在庭院里,树上和地上都白了。谢家子弟正围坐在火炉旁谈诗论文,充满了欢声笑语。看着雪越下越大,谢安突然冒出一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意思是说眼前的雪,从天而降像什么样子?“盐撒空中差可比。”道韫的一位堂兄开始抢答。谢安听罢没说话。这时谢道韫答:“未若柳絮随风起”。谢安心头一动,心想,将雪花比作撒向天空的盐粒,固然新奇,但太静态了,不灵动。可是,若将飞雪比成是随风飘扬的杨花柳絮,那可真是清丽飞扬、惟妙惟肖啊。如果严格地从诗歌创作角度加以审视,谢道韫的“咏絮”与真正意义上的“咏”有着相当距离,只是一个诗歌孩童的妙手偶得罢了。从谢安的角度来说,他所考的是小辈对诗歌的最初印象,纯属意外收获。而孩子对诗歌的第一反应,则完全可以窥探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有没有一个独特的审视事物的目光。谢安一面鼓掌,一面对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大加赞赏。也正因为此,谢道韫便轻而易举地获得“咏絮才”的桂冠。  谢道韫这么有才,谢安心里一直在暗自盘算,一定要给她物色一位如意郎君。放眼魏晋南北朝,能与谢家相提并论的只有王家,当时人们都知道王家子弟个个都是行业翘楚,谢安自然也想到在王家子弟中挑选一个。谢安最初的意思是想将侄女许配给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不久得知王徽之“雪夜访戴”一事以后,谢安担心王徽之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他的侄女婿。谢道韫15岁时嫁到王家后,恪尽妇道,受到王家老少的一致好评,都认为她是一位难得的好媳妇。晋代极讲究身世种姓,无论人的交友、结婚都讲究个身份高低和门当户对。谢道韫的婚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的婚姻连接了当时最显赫的两大家族——王家和谢家。这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可是响当当的招牌。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后来者有诗为证“旧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当时的社会地位。谢道韫的婆家各个都不简单,她的公公王羲之,是超级书法家,也是个早期研究中国格调的大师。她的小叔子王徽之,也是个书法家,还当了个黄门侍郎的官。但这哥们喜欢装蒜,清高自恃,让很多人见了就想抽他,后世称他为“伪名士”。  谢道韫另一个小叔子是王献之,也是个超级书法家,其在艺术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就连后来的米芾都称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即是指在草书上的“一笔书”狂草。他还劝其父“改其体”,足见其书艺创造上的胆略,不愧被后世褒称“小圣”。此人是个很懂风月的人,其风流为一时之冠,其举受到很多名士美女的青睐,人气指数非常高。谢道韫的丈夫是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的第二子,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决非庸才。按说找这样一个丈夫也算不错了,但大概是因为自己才华出众的缘故,谢道韫一直觉得丈夫资质平庸,配不上她,为此还曾在她的叔父谢安面前发出了“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怨言。谢道韫之所以心高气傲、望夫成龙是有原因的,论家庭、论才华,她都不逊色于任何人,但怎么就找了个不如自己的丈夫呢?真是老天无眼。接下来再说说谢家。  谢道韫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本身是个风流了得的才士。有一个人非常欣赏他,此人就是那个留下千古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的枭雄桓温。这个恒温是个性情中人,第一次跟谢奕见面就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两人相见恨晚,有着聊不完的知心话。两人还是铁打的酒友,有一次谢奕喝高了就拿着酒壶追着桓温拼酒,桓温不胜酒力,就躲到自己内室。谢奕跌跌撞撞地追到内室,一把揪起床上的谢奕说:“你还是爷们儿么?” 桓温说当然是了。谢奕就说:“那你把这杯酒喝了,不喝我就灌你。”还没等桓温缓过神来,谢奕就把酒真灌了下去。然后一头栽倒在床上,打起了呼噜。把桓温的老婆惊的语无伦次,这都是有史可查的段子。  谢道韫的叔父谢安,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临危不惧那可是出了名的。在著名的淝水之战时,这位爷端坐家中与人下棋,前方捷报已到,他不动声色,愣是一直端坐着把棋下完。真是个奇人。谢道韫的叔父谢万,官拜西中朗将,手握重兵,威震一方,但没什么性格,一辈子靠模仿哥哥为荣,属于早期的模仿秀的先驱。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是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坚的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此外谢道韫的远方亲戚当中,还有封(谢韶的小名)、胡(谢郎的小名)、羯(谢玄的小名)、末(谢川的小名)。谢家如此人才济济,难怪她嫌弃丈夫“才疏学浅”。  晋代提倡人活着就要挥洒性格、讲究高谈阔论,有事别藏着,有话别憋着。文人雅士经常定期举办艺术沙龙,喝酒吃茶,谈谈时政,谈谈风月,谈谈文学,谈谈女人。这样大型的聚会连女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不就是聊天么,谁闲的无聊都可以参加。不过女子参加讨论,先要设置好“青绫幕幢”,然后端坐其中,使那些与之对谈的男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一次,谢道韫的小叔子王献之正跟某文友谈论诗文,被对方说得理屈词穷,很没面子。恰巧被经过的谢道韫听到了,谢道韫是个急脾气,立即躲到屏风后面开始辩论。没几个回合就把某文友摆平,那哥们只好面红耳赤地认输,让在座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也气数已尽。先是三大强藩王恭,殷仲堪和桓温的小儿子桓玄联手清君侧,朝廷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摆平这场叛乱。谁曾想,屋漏偏逢连阴雨,另一场大祸又接踵而来,晋末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时任会稽内史的谢道韫的老公王凝之已经迷恋上了道教。他虽手握军政大权,但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一郡百姓不遭涂炭。这个傻子还告诉部下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延误战机的后果就是灭顶之灾,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当时谢道韫亲眼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心想,姑奶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干脆跟你们拼了。她一个箭步跳了出去,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仆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孙恩以为谢道韫抱的这个孩子就是王家的后代,下令部下将其杀死。谢道韫当时也真是豁出去了,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被谢道韫的举动给震了,此前他也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也没有加害于她,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深居简出,过着悠闲的隐士生活。  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至于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事后,这个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看来,才女就是才女,诗人就是诗人,果然不同凡响。能让县长大人如此青睐,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行。大约是应了“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那句老话。谢道韫终究没有真正能以诗名家,而是靠着一些诗歌之外的轶事被人们记住。她所能留给后世的作品有,《论语赞》、《登山》、《拟稽中散咏松》等诗。据说出版过诗集,但后世之人没有见到。作为诗人,写了一辈子诗,到头来却没留下几首传世之作,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  七、鲍令晖:哥哥,我的心都碎了     个人简历:  年代:南北朝  姓名:鲍令晖  籍贯:山东郯城  职业: 诗人  代表作:《拟青青河边草》《拟客从何方来》    说到鲍令晖,必须先说她的哥哥。其兄就是著名的“元嘉三大家” (其他两位是谢灵运和颜延之)之一的鲍照。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颇负盛名,对后来的很多作家产生过重大影响。鲍令晖生活在一个贫寒的士族家庭,常为生计发愁。鲍照曾在诗里描述过当时家里的处境:“臣北州衰沦,身地孤贱。”又说:“束菜负薪,期与相毕。”鲍照说他们一家要靠自己挑柴、捆菜维持生活,可见生活之艰难。虽然说文学有夸张的功能,作者在创作时由于情绪难免有大而化之的失控。但要是联系到当时那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社会背景,就觉得合理了。所以鲍照说“身地孤贱”,一点都不为过,甚至比诗里描述的还要严重。鲍家在当时算是人丁不兴旺的,只有兄妹二人,这或许于其生活拮据有关,多一口人就多了一张嘴。其父母也严格遵守计划生育,不给国家添置负担。  鲍氏兄妹相依为命,历尽艰辛,但感情非常好。后来者品读兄妹之间的诗文,无不感慨万千,热泪盈眶。虽说他们在物质上饱受摧残,但却磨炼了其观察社会和审视社会的独特眼光,敏感、清醒、抗辩、追问,对诗人的创作是何等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说,痛苦不堪的幸运,也是其诗真正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一个诱因。  鲍令晖在当时的文学地位究竟有多高?还要看看当时著名诗歌评论家钟嵘的著作里是怎么说的。钟嵘编了本书叫《诗品》,书中介绍了自汉至梁的100多个诗人,其中关于宋齐两代能诗文的女子,只有两位,一位叫韩兰英,另一位就是鲍令晖。《诗品》说:“令晖歌诗,往往断绝清巧,拟古尤胜”。关于她的才华还举了个例子,说有一次孝武帝跟鲍照聊天,孝武帝问:“鲍照,你自己评价一下你跟你妹妹的才华?”鲍照答:“陛下,还是不评了吧,自己夸自己总归是不好。”孝武帝哈哈大笑:“少来这套,实话实说,我不怪你。”鲍照就很谦虚地答:“臣妹才自亚于左□,臣才不及太冲尔。”意思就是,我妹妹的才华不如左芬,我也不如左思。”鲍照这个话说的其实很有策略,不正面回答问题,从侧面来迂回效果反而更好。聪明人都能听出话里的意思:其实左思及其妹左芬也不过如此尔。谦虚下面隐藏的不是谦卑,而是真正的恃才傲物,这才是诗人的真性情。  说到左思,也是位了不起的文坛大腕。他是太康年间成就最高的作家,洛阳纸贵说的就是他。据《晋书·左思传》载,他曾花10年时间写出《三都赋》。出版的时候“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钟嵘在《诗品》中称他的诗具有“左思风力”。而左思的妹妹左芬,也因为才华出众被晋武帝召进宫中,做了皇帝的嫔妃兼文学秘书。鲍照在这里拿自己兄妹的才华跟大名鼎鼎的左思兄妹进行比较,话虽说得谦虚,意思却一点也不谦虚。要知道在南北朝文坛上,鲍照就和谢灵运、颜延之一起被誉为“元嘉三大家”,论地位丝毫不逊色当年的左思。可能鲍照自己也没想到,就连后来中国顶级的诗歌大师杜甫也都对他的诗评价很高。杜大师夸李白的诗好的时候,就说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说李白的诗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拿李白比鲍照,可见鲍照绝非等闲。既然其兄这么牛,妹妹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鲍照和鲍令晖这对兄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写“书信诗”的人。在两人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曾写出无数诉说彼此境况和思念之情的名篇。鲍照在《代东门行》里这样写道: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这首诗写自己离家时的伤感情景,而送行的人之中当然是以鲍令晖为主角。当此诗传到鲍令晖的手中,使她如睹鲍照的艰难旅程,于是鲍令晖回复了一首《题书后寄行人》: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鲍令晖告诉哥哥,自从你离家之后,我就没有心情好的时候,哥哥,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我一眼。从二人的诗中不难看出,兄妹二人的手足之情多么可贵。  诗人鲍令晖后来先哥哥一步离开人世。当时鲍照患病,整日精神恍惚,也许冥冥之中预感到了什么,他变得悲观绝望。当他得知鲍令晖去世的噩耗,失声痛哭,自己唯一的一个妹妹死了,如何告诉孤苦的老母?失去妹妹,不仅仅是失去一个患难与共的亲人,还失去一个了解自己的“蓝颜知己”。鲍照跟上司请假回家处理后事,当他在某个深秋的早晨登上南山,看望埋在垅土中的妹妹,不禁再次失声痛哭,他挥笔写下著名的《伤逝赋》,发泄郁结在心里的愁苦,此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鲍氏兄妹之间的情谊,是伴随他们一生的文学创作的主旋律。鲍照的名篇基本上均为“书信体”的诗文,鲍令晖的诗文也饱含深情,蔚为可观,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是作家。现存鲍令晖的作品也仅有7首诗而已。可以举她的一首《拟青青河畔草》为例,看看她的才情:“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如果鲍令晖活到现在,估计也是个苦情诗人,但苦情总比滥情好。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八、左芬:大流氓司马炎的御用文书    个人简历  年代:晋代  姓名:左芬   籍贯:齐国临淄  职业:秘书  代表作:《离思赋》    左芬,其实不叫左芬。根据出土的墓志铭上所书,应该为“左棻”。提起左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提起她哥哥左思,听说的人定会一拍脑门,知道,不就是写过《三都赋》,发明了洛阳纸贵成语的那个丑鬼么?左思确实长的不怎么样,貌丑口讷,学东西又特慢。但他特勤奋,俗话说勤能补拙嘛。左思在当文学青年时候,非常崇拜两个文坛大腕。一个是写过《两都赋》的班固,另一个是写过《两京赋》的张衡,这个张衡就是发明地动仪的那个。左思一直想写一篇能和两位偶像并驾齐驱的文章,于是很早就开始收集大量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就闭门谢客闷头苦写。憋了十年,终于憋出了一部畅销书《三都赋》,在出版界引起一阵狂潮。据说再版了好几次,左思就是不去工作,光吃版税就能生活的很好。  左芬论才华不及哥哥,但论相貌丑陋,却比其兄还略胜一筹。由于相貌上没有优势,所以左芬从小就刻苦学习,到后来也是名声大震,稳坐诗坛一姐的位置。左芬的名声没多久就传到晋武帝司马炎耳朵里。这个司马炎可是中国史上皇帝中的第一淫棍,曾有“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之说。据说这个司马炎是个色鬼外加饭桶。论谋略,远不如爷爷司马懿跟父司马昭,当皇帝只是顺理成章的继承,没经历过什么波折。看到看到三分归晋,祖国形式一片大好,就放松了警惕,耽于享乐。这家伙不单将蜀、吴二国的后宫佳人都纳为已有,还大肆选民间美女入宫,供其淫乱。  司马炎后来将女左芬纳入后宫做了妃子,其实是出于沽名钓誉附庸风雅。他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就想找个有文化的女人装装门面,以此来说明自己还是很有品位的。前文说过,左芬长得很丑,《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也就是说左芬长得丑陋身体又病弱,所以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司马炎找左芬只是看重了她的诗人身份,司马炎肯定这么想,守着这么一个才女,聊聊文学,互相交流一下创作心得(当然,司马炎也不懂什么创作),共同监督,共同进步多有情趣。即使再胸无点墨的人,也能被陶冶的浑身充满了艺术细胞。如果司马炎真是这么想的,那他还算是个主动追求进步的皇帝嘞。  当时的后宫佳丽多如牛毛,就算左芬长得美如天仙,也很难得到专宠。据史书载:“(晋武帝)怠于政事,颇事游宴,选吴孙皓宫女五千入宫,掖庭殆将万人。尝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晏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撒地,以引帝车……”司马炎整日面对趋之若鹜的大美女,也搞得有些晕头转向,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该临幸谁。所以常常坐上羊车,在后宫转一圈,停到哪就在哪过夜。据说,后来的妃子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就排手下的宫女在门前摆满青草吸引羊来,可想而知,当时妃子们的竞争是多么激烈。像左芬这样既不漂亮,又没有什么手段的姑娘根本没有什么指望得到皇帝的临幸。但这就意味着左芬真的失宠了么?非也!   虽说左芬少有机会尽到做妻子的义务,但她毕竟还是司马炎的老婆,想得到宠幸,还是有便利条件的。后来,左芬终于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司马炎的专职秘书。她经常为司马炎写些命题作文,比如说司马炎今天忽然感到活着没什么意思,就跟左芬说:“寡人我今天心情很不爽,想表达的很多,你来帮我来首诗吧。”左芬说:“好的陛下。”于是笔端一使劲,刷点点写就一篇《离思赋》。司马炎对她吟诗作赋的本事非常满意,常常夸赞她:“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司马炎心想,还是我英明神武,真是找对人了,这个左芬是个好秘书。后来宫廷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左芬总要受命写些或感人或华丽的诗赋来供人把玩。左芬更像是一位宫廷御用诗人,而不是嫔妃。  左芬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感离诗》、《感离赋》、《啄木诗》是其代表作。在她受命而写的那些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岂能摆脱得了应景的阴影?对于左芬来说,她在宫中的那些日子,承受的是双重痛苦。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岂不痛苦?  在将近400字的《离思赋》中,左芬尽情地宣泄了自己的哀愁。“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甚至“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充满宫怨之气。在前述的双重痛苦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亲之痛。钱钟书曾这样评价《离思赋》:“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尽管“有志”,左芬也无力逃脱命运,也正因为“有志”,才更加痛苦。   公元290年,荒淫无度的司马炎在洛阳去世,江山落入他的儿媳贾南风手中。这个贾南风是个女中淫贼,经常派心腹到民间物色貌美的年轻壮小伙供其淫乱,玩腻了就杀人灭口。贾南风以残忍的手段控制皇宫和朝政,并且将皇帝身边的女人统统饿死,还丧心病狂地害死了太子司马遹。整个西晋的宫廷中充满了荒淫与奢靡,谋杀与争斗。左芬的晚景,史书并无详细记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作为司马炎的妃子,其结局肯定好不到哪去。后来出土的她的墓碑上有文字记载: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人,晋武帝贵人也。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十八日薨……如果左芬活着,也许会成为畅销书的女作家,这个职业可比写“材料诗”的秘书工作强多了。  九、虞姬:一女可敌八千楚军    个人简历  年代:汉  姓名:虞姬  籍贯:绍兴塔石村  职业:舞女   代表作:《和项王歌》    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垓下。诗人项羽四面楚歌,陷入重围,遂夜饮帐中。他对另外一位诗人虞姬眼含柔情地说:“项羽作为西楚霸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他现在是个诗人,你也是。挽歌还未响起之时,我们好好做一回诗人。”虞姬说道:“这才是原来的你,领兵打仗有什么好的,还是当个诗人来得逍遥自在。”项羽当场给虞姬献诗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也是项羽写的最好的一首诗。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解读:“啊,我是个勇敢的大力士,但我遇到瓶颈了,我的马为什么不向前跑?我的女人,我遇到了危险,我很烦恼。”虞姬听罢来了兴致,就和诗一首:“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之后她为项羽跳了一曲优美的舞蹈,就拔剑自剔。两位诗人就这样用最浪漫的方式来场个死亡游戏。这就是霸王别姬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虞姬在写完她生平第一首诗之后,离开了人世。而她的死也很蹊跷,分析起来却再简单不过。  第一点,姬并不想死,而是项羽逼死的。别看项羽外表是个糙老爷们儿,但内心却专一多情,属于能依靠一辈子的男人。他比刘邦强很多,刘本身是个市井小流氓,既没相貌也没文化,他不如项羽那么有女人缘。当项羽遇见虞姬,那就是天生一对,般配的一塌糊涂。俩人相约白头偕老,长厢厮守,不离不弃。当项羽被四面楚歌唱的心烦意乱的时候,他已然意识到自己盯不住了。如果自己死了,眼前心爱的大美人就会落到刘邦这个泼皮的手里。而猥琐男人刘邦又有这个嗜好,专门挖别人墙角,还未当上皇帝,就先后高了曹、吕、戚、白、赵等八个老婆。虞姬一旦落入刘手,极有可能就是老九。项羽是条铁血硬汉,他不想让虞姬遭罪,就用诗来暗示:“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说,虞姬,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该怎么办?是我来解决你,还是你自己解决?你看着办吧。冰雪聪明的贞洁烈女虞姬一听,就明白老公的意思,答道:“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以此来表示自己从一而终的决心:你都完蛋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咱们不是说好同生死么?我去也!虞姬可能也意识到,即使自己不自杀,以项羽的脾气也不会让自己活。与其那样,还不如自己了断,还落个千古贞女的美名。  第二点,虞姬觉得项羽没前途,选择自杀。虞姬当初之所以选择项羽,是看重他是条拿得起放的下的血性汉子。直到两人对诗时,她才发现眼前这个男人的真面目。这个天天满口我爱你的男人居然在关键时刻,让自己先死一步,真是瞎了眼了。虞姬早听说项羽的死对头刘邦是个情场老手,自己长的如此标志,到时候肯定被一眼相中。娶入后宫,再生一大堆孩子,作为有追求有抱负的女诗人,这辈子就算交代了。从主观上讲,那种乏味世俗的生活是她无法接受的,跟一个乡镇企业家一样的男人生活在一起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这个火坑无论如何也不能往里跳,那样真是生不如死。所以当项羽用诗试探她,是想活着被刘邦蹂躏,还是死了落个清白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是非死不可了,但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在心里将负心男人项羽跟猥琐男人刘邦认真做了一番比较之后,虞姬决定为项羽去死。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保持清白的最佳方法,死得值了。后世对虞姬有两个美誉,说她是千古第一贞洁烈女诗人,她的死是保存尊严的最后努力。说她坚贞如铁,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没有一人像虞姬那样的坚贞。  说虞姬是诗人,其实有点牵强。因为她除了写了一首五言诗外,并无其他作品。但后世有评论家说,虞姬的这首五言古风是由民歌转向文人五言诗的发轫之作,由此也落实了她的诗人身份。至于虞姬这个人,有学者说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一号。但无论怎么样,虞姬还是名垂青史了。一个女性诗人,能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  十、班婕妤:少年色鬼和激流勇退的二奶    个人简历  年代:汉朝  姓名:班婕妤  籍贯:山西朔县  职业:二奶  代表作:《长信宫怨》    汉代宫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宫女人数最多的纪录,不但空前,而且绝后。班婕妤算得上是其中一位出类拔萃的宫女。班婕妤从小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工于诗赋。汉成帝初年入后宫,被册封为婕妤,婕妤是嫔妃的一种等级称号,说白了就是高级宫女。在盛产名人的班家,班婕妤算是体制内搞文学的先驱。但其身上文学青年的气质,直接影响到她的前途命运。当才华横溢的文学女青年班婕妤遇到风骚绝代的娱乐艺人赵飞燕,结果可想而知。  班婕妤的老公汉成帝刘骜是个色鬼(好色是刘姓皇帝的一大特色),即位的时候处于青春期,正是对异性充满好奇的阶段。再加上身为皇帝,又有便利条件,刘骜就开始放浪形骸,整日奔忙于后宫佳丽的床底之间。从他即位时,就花了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没办法,人家刘骜就好这口,所以也理所当然。刘骜的正牌夫人是许皇后,比刘骜大几岁,人生阅历也颇丰。再加上正在盛年,色艺俱佳,刘骜对她非常宠幸。往后倒退几千年,许氏跟刘骜也算是“姐弟恋”了。刘骜即位十余年,许后已年近三十,人老珠黄没什么观赏性了。前面说过,刘骜好色,不喜素的女子,而是喜欢荤的女子。眼见许氏成明日黄花,刘骜心里极为不爽,就不再临幸她了。当时入宫不久的班婕妤风头正劲,看上去也很荤,所以被刘骜相中。  班婕妤非常聪明,她深知后宫之中尔虞我诈,也明白皇帝是个喜新厌旧的男人。所以从不争宠,也不干预政事。和刘骜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只谈艺术不谈政治,且谨守礼教,行事端正。班婕妤熟悉史事,能引经据典,化解刘骜内心的积郁。班婕妤还擅长演奏乐器,当刘骜空虚寂寞的时候,就弹上几曲时髦的曲子为其解闷。刘骜懂音乐,很快就进入了忘我之境。对刘骜而言,班婕妤不仅仅是晚上陪他睡觉的侍妾,还是他的蓝颜知己外加心理咨询师。班婕妤如此风韵,让刘骜无怨无悔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整日泡在班婕妤的房里不肯出来。以上还不能完全体现班婕妤的魅力,下面一件事更说明了班婕妤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性。  一次刘骜到后宫玩耍,想带着班婕妤同辇(辇为皇帝乘坐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而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决不能与皇帝相同)。刘骜笑眯眯地说:“爱妃呀,寡人今日有些抑郁,你陪我到后宫溜达溜达如何?”刘骜本来是一番好意,以为班婕妤会受宠若惊,没想到却遭到她的拒绝。班婕妤说:“亲爱的陛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一样了,所以我拒绝你。”班婕妤这番话彻底把刘骜给震了,刘骜脸一红,感到惭愧,心说这个女人说的太对了。刘骜立刻打消同辇出行的计划。班婕妤的这番话引起了婆婆王太后的密切注意。王太后非常欣赏她,就当着亲信的面大声称赞:“古有樊姬(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庄王喜狩猎,樊姬担心他疏于政事,便不食禽兽之肉,庄王有感而止),今有班婕妤。”   前文讲过,有婆婆王太后撑腰,班婕妤如吃了一粒定心丸。她入主后宫之后,为了提高那些文盲佳丽的素质,就加强她们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她们以身作则,从而能对刘骜产生影响,使其别再整日四处渔色而不理朝政。但事实证明,此举是无效的。刘骜和妃子们像是事先商量好了的,嘴上答应的很好,行动上坚决不配合。班婕妤因此也得罪了佳丽们,这也为她后来失宠埋下了伏笔。  汉鸿嘉三年,刘骜微服巡行,游至阳阿公主府中遭遇骨感美女赵飞燕。史书上记载,当时刘骜见到赵飞燕目瞪口呆、四肢酥软。刘骜心想,好一个人间尤物,我一定要搞到手。刘骜向公主要下赵飞燕,带回宫中封了妃子,后来赵飞燕又引见妹妹赵合德给刘骜。两姊妹经常同侍一夫,一起淫乱,把个刘骜搞得忘乎所以,连夕承欢。此后,后宫粉黛都不值刘骜一顾,只好自悲命薄。这其中也包括班婕妤。最为激动的还是许皇后,人家毕竟是第一原配。许皇后有个姐姐叫许谒,见妹妹被赵氏姐妹逼得整日以泪洗面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妹妹不必伤感,皇上之所以纳赵飞燕,并不是真的喜欢她,而是想让她生儿子,只要妹妹也能生个大胖小子,那皇帝还不是依然爱你?”许皇后说:“这个我早就想过,但是皇帝根本就不到我这里来,我是久旱田地期待甘露啊。”后来许谒就出了个馊主意给许皇后,让其去请巫祝设坛祈禳,以求得子,还怂恿许皇后诅咒赵飞燕,用针扎小人。  赵飞燕得知后,给刘骜吹起了枕边风。赵飞燕说:“陛下我本想多活几年侍奉您,但没想到许皇后却在背后扎我的小人,您看怎么办吧?”刘骜大怒,将许皇后印绶收回,废处昭台宫中,又把许谒问斩。班婕妤是赵氏姐妹的情敌,自然也难逃陷害。刘骜本打算连班婕妤一并废了,但被班婕妤的一番话给说服了。班婕妤说:“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言;倘若鬼神无知,则谗言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刘骜听班婕妤说得坦白,颇为感动,赐黄金百斤,命她退处后宫,免予置议。由此看来,班婕妤不仅才漂亮,口才也是一流。第一次皇帝要求同辇,被她说的心服口服。这次眼看就要被皇帝废掉,她一番伶牙俐齿,再次把刘骜摆平,其个人魅力比后宫那些没文化的醋坛子们不知高出多少倍。  班婕妤无罪释放,却清楚宫中已是赵氏姐妹的天下,自己人单势孤青春不再,也没什么竞争力。为了避免不再招致陷害诽谤,她下定决心急流勇退。熬夜写了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婆婆王太后。这是班婕妤高明之处,媳妇伺候婆婆天经地义,皇帝肯定高兴。再者还能找个靠山保全自己,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结果还真被班婕妤猜对了,刘骜大笔一挥,恩准了她的请示。  从此班婕妤移居长信宫内,悄然隐退在浮华背后,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每天清晨起来吃完早点就锻炼身体,一阶一阶地扫台阶。逢初一十五就陪侍婆婆烧香礼佛。其他的时间用来写作。每当听到远处昭阳宫里传来欢乐的喧哗声,看到天边的大雁孤独地飞翔,班婕妤就不免想到自己的遭遇。她将自己比喻成秋天被弃的扇子,孤寂中无人问津。她在诗中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  班婕妤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长信宫怨》。诗从入宫受宠写起,一直写到顾影自怜,自己爱惜羽毛,而摒绝繁华,效法古代贞女烈妇,甘愿幽居长信宫中,孤灯孑影,房寒风冷,想起旧日与刘骜的恩爱之情,不觉珠泪滴零,令人肝肠寸断。一个接一个的白昼,一个接一个的夜晚,无情地把她的花样的年华吞掉了。最后她写到只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埋骨故乡的松柏树下,饱含无限的凄怆情怀,使人不忍卒读。11年后,刘骜驾崩于未央宫。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40岁时,班婕妤死。后世很多诗坛大腕写诗赞哀其命运。李益在《宫怨》中这样写她:“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王昌龄在《长信秋词》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作为一名激流勇退的二奶,班婕妤后来成为妇德的化身。难怪诗歌评论家钟嵘在《诗品》这样高度评价她:“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十一、鱼玄机:咸宜观妓女杀人案揭秘    个人简历:  年代:唐朝  姓名:鱼玄机  籍贯:西安人  职业:夜总会女老板  代表作:《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字幼微,晚唐女诗人,家庭贫困,少年诗童。中国古代诗坛有个喜人的现象,大凡诗人,一般都是少年天才。男诗人自不必说,女诗人少年得志的就不乏其人。比如历史上跟鱼玄机齐名的李治和薛涛。李治五岁时就在庭院里作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薛涛八岁就知声律,作梧桐咏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鱼玄机十一岁时写出:“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和另外一首名作《遥寄飞卿》:“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以上三位女诗人都是少年扬名,也应了张爱玲那句话,出名要趁早。但诗歌上的早慧并没有给其带来任何出路,相反,倒是将她们逼上了另一条歧路,成为命运悲惨的“妓女诗人”。鱼玄机是三位当中最有性格的女诗人。她是女权主义者,心理变态者,搞过师生恋,当过妓女,最后成为杀人犯。  先说第一条,女权主义者。知识越多就越反动,这句话用在自小就熟读四书五经的鱼玄机身上极为准确。成年后的鱼玄机认为,男女应该平等,为什么男人可以玩女人,女人就不可以玩男人?难道只允许才子风流就不允许才女风流吗么?所以,当她被裴氏赶出李家落脚咸宜观后,就打出“鱼玄机诗文候教”的广告,以此吸引文艺界名人前来沙龙。当时前来切磋诗艺的名诗人不少,有李郢、温庭筠、李近仁、李骘等。鱼玄机摆出一副放浪形骸的样子,跟这些客人通宵达旦地谈艺术。此时的她完全变成了一个行为艺术家,怀里揣把牌逮谁跟谁来。看谁不顺眼就一脚把人家踢出门去,完全一副“见你一次踢你一次”的架势。她成了统治男性世界的女王,那些艺术家都成了他裙下的男宠。  第二条,心理变态者。鱼玄机在咸宜观逍遥快活的时期,正是于李亿分手之后。感情受挫后的鱼玄机变得偏激乖戾、自暴自弃,还露出一股随时都可能爆发的怨气。这时有一个不长眼的哥们喜欢上了鱼玄机。此人叫裴澄,对鱼玄机那可是仰慕到了疯狂的地步,整日送花献殷勤,请客吃饭。但鱼玄机还是拒绝了裴澄,原因说出来都可笑,因为裴澄姓裴,而当初赶自己出门的李亿的老婆也姓裴。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一个求爱者,不是心理变态又是什么?  第三条,搞过师生恋。在鱼玄机短暂的爱情履历中,爱过的男人有以下几个,李亿及外貌酷温似李亿的左名扬。丝绸富商李近仁。花间诗派鼻祖温庭筠。著名演奏家陈韪。单说温庭筠。父亲去世后,鱼玄机随母亲就搬到红灯区居住,母亲帮人洗衣服,勉强糊口。大诗人温庭筠知道鱼玄机的名气,就找到她,让她当场以“江边柳”为题赋诗一首,鱼玄机思索片刻就给出答卷。  温庭筠为其才华折服,就说:“我是著名诗人温庭筠,我当你的老师可以么?”  鱼玄机上下打量了温庭筠一遍,就说:“好是好,但你长的实在是太丑了。”  后来温庭筠和鱼玄机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师生关系。但孤男寡女常在一起讨论艺术,难免会日久生情,何况俩人又是真正的郎才女貌,没传出点绯闻真是可惜了。温老师看出鱼玄机对自己有点意思,但碍于世俗(1、温长的极丑,外号“丑钟馗”。2、俩人年龄悬殊太大。)最终还是难得糊涂了。后来他将鱼玄机介绍给李亿,才得以脱身。通过这件事,鱼玄机对这位温老师也是失望之及。感情上懦弱的男人,在哪朝哪代都是要遭到唾弃的,诗人也不例外。师生恋没搞成,对鱼玄机的打击很大。  第四条,当过妓女。当时的文艺界,谁都知道鱼玄机是出了名的荡妇。她所在的咸宜观已经成为集娱乐、餐饮、休闲于一身的多功能精英俱乐部,每日客人排成长队等候“莅临”。鱼玄机审时度势,提供了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服务,一时间门庭若市、好评如潮。这跟妓院没什么区别,但比妓院更有档次,再有文艺界大腕捧场,档次当然要上升一个段位。    第五条,成为杀人犯。鱼玄机真正动过感情的男人是演奏家陈韪。有诗为证:“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士人钦。月色庭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陈韪是个艺术家,他怎么会跟个妓女结婚?玩玩而已啦!有一次鱼玄机应邀参加一个青春诗会,临出门时嘱咐婢女绿翘说:“陈韪如来找我,就告诉他我去开会了,让他等我。”晚上鱼玄机到家后绿翘告诉她,陈韪来过,呆了一会就走了。鱼玄机问有没有留下什么话?绿翘说没有。敏感的鱼玄机发现绿翘面颊微红,头发蓬松,就明白了他们肯定背着自己做了苟且之事。于是强行给绿翘做了回“安检”,将她脱个精光,发现胸前有指甲的抓痕。  说到这里,发现一个细节,鱼玄机为什么看到绿翘胸前抓痕就敢断定其苟且了呢?这还得从陈韪那说起。也许这个陈韪在那方面有特殊癖好,尤其喜欢在女人的胸部做文章。鱼玄机跟他相好,这个秘密不可能不知道。当鱼玄机看到绿翘的“作案现场”后,就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这个醋坛子就冲冠一怒为情郎,揪住着绿翘的头往墙上撞,直至其死亡。杀人后的鱼玄机感到害怕,就将绿翘的尸体埋在院子里的紫藤花下,销毁犯罪现场。  一日,一位客人发现苍蝇聚于花下浮土,就向官府反映这个情况。官府派人勘察,事情终于败露,鱼玄机被处以斩刑。有意思的是,审理此案的正是当初对鱼玄机求爱未遂,而遭拒绝的裴澄。这一次鱼玄机没有拒绝裴澄的审判,死时二十六岁。按照当时的法律,主人处死婢女最多罚点钱了事,罪不至死。但谁让他落在裴澄之手呢?  鱼玄机流传作品不少,《全唐诗》收有她的作品48首,其诗多清词丽句,对仗工稳,多与温庭筠等以诗篇相赠答。史书记载鱼玄机的故事很少,只是在《北梦琐言》、《唐才子传》里零散记有她的一些事迹。而民间野史给她的评价是,一个写诗的妓女因爱过失杀人,最后被之前的“熟客”公报私仇地谋杀。  十二、倪瑞璇:被风吹乱的湖泊    个人简历  年代:清朝  姓名:倪瑞璇  籍贯:浙江  职业:批评家  代表作:《过兴龙寺有感》    要问史上哪位女诗人最愤怒,那就要首推倪瑞璇了。倪瑞璇字玉英,清代宿迁(今宿迁城区)著名女诗人。倪瑞璇虽为女儿身,但却是胸星荷尔蒙浓重,具有男性特征中的粗犷和豪爽。有句话说的好,知识越多,越具有批判精神。这句话用在倪瑞璇身上正合适。倪瑞璇父亲早亡,五岁时随母亲寄居舅父樊正锡家。樊正锡是睢宁当地文学名流,也是个爱才之人。他见倪瑞璇有文学天赋,就将自己平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这个外甥女。倪瑞璇果然是个天才,没辜负舅父的谆谆教导。7岁开始学古文,8岁作诗《九河考》、《河源志》、《云龙山赋》、《仙掌小铭》,9岁读五子书,12岁时书通经史百家诸书。倪瑞璇读书越多,人也变得越来越愤怒,经常炮轰看不惯的人和事。  十七岁时,倪瑞璇激情上演了第一次“炮轰处子秀”。她写了一首《过兴龙寺有感》的诗,借评论朱元璋开创明王朝政权,愤怒指出:“自从秦与汉,几经王与帝,功业杂霸多,岂果关仁义?”(原话)。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大都是地痞流氓,没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夺取江山也都是靠耍小聪明,上台后就胡作非为。这些人都是说的比唱的好听,没有一个是真正靠仁义来统治天下。后她再次愤怒指出:“大厦欲将倾,数传得错嗣,奸相忘封疆,权贵与罗织,安然一金汤,遂被诸公弃。”(原文)意思是说,你们这些无道的昏君听好了,别光顾着花天酒地遍尝女色,国家都快黄了。你们这些逢迎拍马的奸臣也听好了,如果国家黄了,你们都是千古罪人,不会有好下场。一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能有如此胆识和文采,着实让人不由地肃然起敬。  倪瑞璇的第二次炮轰事件也很有杀伤力。她对当时官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表示不屑。就在一首《德政碑》中尽情挖苦:“如何官去今朝始,明日逢人皆切齿?有碑不若无碑好,一日碑存一日笑”。(原文)。意思是说,你们这些树碑的官儿太无聊了,本来没什么政德,还非要装出一副丰功伟绩的样子,真是臭不要脸。如果你真有政德,为什么一卸任老百姓就骂你们。照我看,与其花钱树碑遭后人耻笑,倒不如生前为老百姓做些善事。像倪瑞璇这样不加掩饰、毫不留情的以诗抨击时政的女诗人,史上绝无仅有。清诗坛大腕沈德潜赞扬非常看好她,就说:“独能发潜阐幽,诛奸斥佞,巾帼中易有其人耶!每一披读,肃然起敬。”翟沅洙评论她的诗“无粉黛脂泽之色,有风霜高洁之象,岩岩如对正士端人”。  二十五岁时,愤怒诗人倪瑞璇嫁给一个叫徐起泰的。徐起泰是二婚,有一子,倪瑞璇当了后妈。徐起泰是语文老师,能诗善文,颇有才学,但就是命不好,考了几年大学都名落孙山。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和谐,经常谈文论诗,在充满墨香的氛围中缠绵悱恻。三十岁的时候,倪瑞璇得病,临终前将一生所写作品一把火烧了,最后在烟雾缭绕中离开人世。倪瑞璇为什么要在在临终时焚稿呢?有两个版本:版本一,说倪瑞璇虽然夫妻恩爱,但在内心深处一直对丈夫不满。她埋怨丈夫一辈子碌碌无为,让老婆孩子跟着吃苦受累。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毁在丈夫手里了。所以临终时万念俱灰,将作品付之一炬。版本二,清朝流行文字狱,倪瑞璇写的那些诗对清政府不利,她担心自己死后,这些“定时炸弹”会给丈夫孩子带来灾难,就说了句“妾一生谨慎,计犯天地忌者此耳,曷用留之,以重余罪!”  倪瑞璇死后,徐起泰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箱笼内尚存诗稿200余首,有的已被虫蛀过半,遂整理装订成册,分上、中、下三卷,题名《箧存诗集》,存诗111首。该集原本已佚,宿迁现存抄本。作为一名诗人,倪瑞璇完成了她作为诗人的使命:针砭时弊、追问人性、人文关怀。她生命中潜在的悲悯情怀、抗辩精神,让她的诗歌充满现实主义批判性。品读这样一位女诗人,无须怀着多么复杂的心情,有一颗爱诗的心就够了。  十三、郭真顺: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个人简历  年代:明朝  姓名:郭真顺  籍贯:广东揭阳  职业:诗人  代表作:《上指挥俞良辅引》    诗人郭真顺死于125岁,是史上最长寿的诗人。如果活到现在,可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了。郭真顺120岁的时候,由于怀念娘家,就命令她的孙子们(丈夫儿子均已不在人世)陪她回乡探望。她瘦小颤抖的身体站在故乡的土地时,眼前景象一如往昔:水牛晃着脑袋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远处池塘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蛙鸣,老槐树依然屹立在村口,孩童裸露着黝黑的上身,奔跑在暮色之中……看到熟悉的景色,郭真顺不禁诗意盎然,现场创作一首《归宁自序》:“天甲年来度二周,桑榆暮景雪盈头。五经立业儒家雅,三子成名壮志酬。桥梓有光联俎豆,柏舟无憾泛横流。阶前兰玉森森秀,斑彩扶来到首丘。”这首诗写的超然。这位“大龄诗人”先是回顾过去:活了120年了非常幸福,子孙们均已成家立业,算是放心了。展望未来:我希望还能再多活几年,看灿烂的朝霞和明亮的太阳,它们也像我一样充满诗意。由此可见,这位郭真顺真是知天乐命、活出了境界。如她所言,她又活了5年,于明正统元年(1456年),以125岁高龄辞世。  郭真顺60岁时,做了人生中最漂亮的一件事。明洪武四年(1371年),大明王朝派兵马指挥俞良辅率数千官兵到潮阳徵伐尚未归顺明朝的乡村,兵至峡山都溪头寨。郭真顺得知这个消息后,深恐当地百姓遭受屠杀,就决定会会这个俞良辅。郭真顺心想,论刀枪棍棒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干脆比诗吧,诗歌也是投枪和匕首啊。于是她绞尽脑汁,创作了一首长诗。在俞良辅骑马经过的时候,上前将诗稿呈上。此诗题为《上指挥俞良辅引》:“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麟。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马蹄带得淮河水,洒向江南作晴雪。潮阳僻处南海濒,十载不断干戈尘。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也念遐方民。将军高名迈前古,五千健儿猛如虎。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此时特奉圣主恩,金印头大龟龙纹。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明君。宣威布德民大悦,把菜一笠谁敢夺。黄犊春耕万陇云,牦龙夜卧千村月。去岁壶阳戍守时,下车爱民如爱儿。壶山苍苍壶水碧,父老至今歌咏之。欲为将军纪勋绩,天家自有麒麟笔。愿续壶民歌太平,磨崖勒尽韩山石。”  郭真顺写此诗的目的,是想表明溪头寨人没有反对朝廷的意思,所谓“骚乱”纯属子虚乌有。细读这首七言古体律诗,不得不佩服郭真顺的“拍马”功夫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她先是赞扬俞良辅劳苦功高,不愧是大明王朝的栋梁。后说俞良辅爱民如子高风亮节,深受百姓爱戴。接着又说当地百姓饱受战乱、民不聊生,他们坚决表承认“只有一个明朝”的事实,并对那些试图搞分裂的不轨分子表示强烈谴责。最后再次赞扬俞良辅给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功德值得当地人代代铭记,永世不忘。郭真顺不愧是个诗坛高手,在白色恐怖下不慌不忙,愣是写出了如此“应景”的作品。只能说她临危不惧、绰而不群,不是一般人。  俞良辅阅罢此诗,先是脸一沉,但很快就喜形于色。就对手下说:“这里都是良民,并无谋反之心,撤退。”之后俞良辅还邀请郭真顺喝了几杯,了解了一下当地民情,这事就算了结。如此说来,说俞良辅深明大义,倒不如说郭真顺技高一筹。以一首诗平息了一场屠杀,古今也是罕见。后清朝著名诗歌评论家沈德潜在《说诗语》中评价此诗:“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此诗被选入多种版本,郭真顺也由此一跃成为为著名女诗人。历史上的郭真顺除了诗人身份之外,还是一名成功的家庭教师。  她的儿子周矿考上榜眼,主考官看完他的答卷后告诉皇帝:“这个周矿有些奇异,虽然是个大老爷们,但写出的文章却是秀逸飞扬,带有浓重的女人味儿。”  皇帝很感兴趣,就找来周矿问:“你的老师是谁?”  周矿答:“我自由家贫,没钱上学,平生所学都是我妈教的。”  皇帝闻听龙颜大悦,就说:“你妈真是个贤母也。”  就封郭真顺为“郭氏贤母”,并立了牌坊。  现存郭真顺作品仅有《归宁自序》二首,《渔樵耕牧四咏》,《悼冢妇死难》二首,《劝家雍睦》、《松竹梅兰四咏》、《赣州十八滩》18首。但郭真顺最著名的还是那首《上指挥俞良辅引》,因为诗歌背后的故事,让很多男性诗人汗颜。  十四、徐淑:您呼叫的老公不在服务区    个人简历  年代:汉朝  姓名:徐淑  籍贯:甘肃  职业:家庭妇女  代表作:《答夫秦嘉诗》    东汉的某个清晨,女诗人徐淑的丈夫秦嘉要去外地出差。秦嘉在甘肃下边的一个县政府当差,职位不高,相当于现在办公室主任一职。徐淑新婚不久,就得了流行感冒,怕传染老公。就对秦嘉说:“我这病看来很严重,别再给你传染,这年头看病多贵啊,咱们还是暂时隔离吧。”于是徐淑就回娘家养病,留下老公过着“光棍儿”生活。年底,县政府有一个外调京城工作的名额,领导就派秦嘉去。这样的机会可是千栽难逢。在洛阳混可比在小县城里强多了,毕竟是天子脚下。不仅有混个大官当当的无限可能,还有接近美女的机会多多。秦嘉的同事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嫉妒的要命。但秦嘉并不这么认为,他甚至有些不太高兴。  秦嘉是个顾家的好男人,想到结婚没多长时间就要两地分居,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万一自己为了事业而丢了家庭,得不偿失啊。于是就派人去丈母娘家接媳妇,顺便捎去了一首情诗《赠妇诗三首之一》:“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大致意思是说,最近我就要到外地出差了,你赶紧回来吧,咱们夫妻二人好好聊聊,我都想死你了。什么病不病的,传染不传染的,我不在乎,你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徐淑读信后真是归心似箭,但想到病未痊愈,就打消了回去的念头。她也给老公回了首情诗,说妾身绝对力挺你去京城,那样的话你就有升官发财的机会,将来我也能跟着你享福。京城毕竟是个大城市,其他人想去都没有机会,你就放心去吧,别惦记我。徐淑还写到:“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意思是说,我也知道两地分居影响感情,但夫妻毕竟不可能整日形影不离,就连比目鱼的两只眼睛也不可能一直相依相偎,何况是我们人类呢?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不必费心地彼此约束,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  秦嘉收到妻子的回信感慨万千,再次回复一首情诗:“顾看空室中,髣髴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髣髴(读“仿佛”音),是古代妇女的首饰。秦嘉望着百十平米的空旷的大房子,不禁神伤,竟然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感。他临走时给徐淑留下四件礼物:明镜、宝钗、好香、素琴。并且作诗说:“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以此来讨好老婆,秦嘉确实是个值得爱的好男人。后秦嘉死,徐淑终生守寡,誓不嫁人,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徐淑后来回信说:“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待帷帐,则芳香不发也。”说咱们是亲密无间的小两口,什么礼物不礼物的,太见外了。这些礼物我很喜欢,但是你久居首都,无法见面,我即使打扮得再好看又有什么意思?礼物我收藏,等你回来再用。  秦嘉果然争气,到首都没多久就混上了黄门郎(秦汉时期,宫门是黄色的,“黄门郎”是就是皇宫里的工作人员)。那可真正是从地方进入中央,草鸡变凤凰了。高升的秦嘉没有把尾巴翘到天上,还是每月给老婆写一首情诗,实属难得。不久的某日,徐淑听到家门口人声喧哗,就出去观看。原来是老公派来的邮差,打开一看,得知秦嘉当了大官。秦嘉在信中说:“亲爱的淑,我终于混出个人样了,你赶紧来首都和我相聚吧。我们说过要同富贵的,不是么?”面对秦嘉的一片深情,徐淑兴喜若狂,但很快就伤感起来。想想自己病歪歪的身子骨,恐怕到了京城就散架了。自己独守了这么些年,好不容易能跟老公团聚,却因为身患得重病而放弃,真是有缘无“命”。无奈之下,徐淑只好回信一封说明情况,这封信却成了夫妻之间最后一封信。  秦嘉自从升官后就整日操劳,再加上官场之中的互相倾轧、耳虞我诈,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遇到问题无人倾诉,心中的郁结越来越重,最终死在工作岗位。徐淑得知噩耗后,千里奔往洛阳,扶尸哀叹:“去年今日此门中,妆台铜映两芙蓉。人面不知何处去,芙蓉怎不恼东风。”那一刻的爱情就像透明的玻璃,当窗棂腐朽时,只剩下满地破碎的晶莹。徐淑整日以泪洗面,形销骨立,不久就变成了残花败柳。这个时候,徐淑很少联络的哥哥突然出现,逼着妹妹改嫁。徐淑为了替老公保守贞洁,就来了个绝的,自毁容貌,永不再嫁。  说到徐淑的诗歌成就,还是要联系着他老公秦嘉一起说的。夫妻二人都能诗文,今存秦嘉诗 6首、文 2段;徐淑诗1首,文3段;除徐淑《为誓书与兄弟》外,都是夫妇往来叙情之作。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来看,秦嘉和徐淑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歌作品表明了文人五言诗的技巧渐趋成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午三点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