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巅峰时期有多火马龙有多厉害?最强他也挡不住马龙,让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世界最强男女都在中国乒乓球队,日本电视台送最溢美之词日前,团体世乒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落幕,决赛中中国女团战胜日本卫冕。而日本东京电视台《乒乓王国》节目也特意制作了决赛宣传片,为球队打气助威。在这则宣传片中,配上了中国的万里长城,旁白大致的意思也很实在——“对手是世界最强的乒乓王国中国,那里有君临世界乒乓巅峰的三位女王——那里有世界第一的刘诗雯、两度问鼎世乒赛的丁宁、夺得伦敦奥运会金牌的李晓霞。世界第一刘诗雯2011年和2015年世乒赛女单冠军丁宁李晓霞奥运会上强大的中国队包揽前三名中国男队队长马龙地球上最强的人事马龙技术分析对比马龙登场日本队员吉村真晴当年日本电视台宣传中日对抗,石川佳纯是革命天使,而张怡宁则是最强女王。最强女王张怡宁
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因为这是我本届奥运会开打前唯一想关注的一场球(注意,是“开打前”,真开打了还是忍不住一直关注了下来),所以点评会比较冗长,大家别介意。
  ①赛前分析
  很多人都看到过我于奥运会开打前的两次预测,一是断言继科一定会被选入奥运参赛名额,二是预言继科能卫冕奥运冠军。
  前一个,我始终觉得完全就没什么好讨论的意义:作为里约开打前的唯一有奥运单打经历、而且还是冠军经历的选手,张继科不去里约谁去?看看奥运会的各种冷门表现,你能说庄智渊、波尔的技术不如非洲哥阿鲁纳?或者28岁的奥恰洛夫的实力不如40岁的萨姆索诺夫?奥运会就是奥运会,心理上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这不是什么公开赛、全锦赛之类的玩意儿,赢了,名和利,什么都来了,可以说要什么就能有什么;输了,你就什么都不是。
  带着这种压力,谁能不手软?谁能不心慌?你许昕樊振东在平时也不见得能百战百胜张继科,那么凭什么取代张继科去奥运的赛场上呢?
  当半决赛张继科被萨姆索诺夫不断追平、反超的时候,试问,许昕和樊振东能不能挺住不崩盘?平心而论,仅就决赛前的表现来看,马龙是不如继科的,相信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正是基于张继科向来都能在大赛中保持大心脏的过往历史,以及马龙在决赛前的表现一般,所以我才会提前押注继科卫冕。不过事后我又对此预言进行了一个修正,那就是:如果马龙能同时拿下第一和第三局,那么就能扭转乾坤。
  有网友戏谑我说着不扯淡吗,能同时拿下第一和第三局,就是两局在手了,想不赢都难!
  但是各位却未必听明白了我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那就是:
  如果马龙第一局或者第三局有一局拿不下,那哪怕他确立了3:1的领先,也赢不了继科;
  而反过来,张继科只要能在第一局或者第三局拿下一局,那么我就预言他能卫冕成功。
  当然,事后再说自己说得多么多么准是很无聊的事情,所以在这里我也只说说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分析。
  第一局对于奥运会决赛而言非常重要,自88年乒乓球运动首次引入奥运会以来,除了当年的金琦泽是先下一局而输掉金牌外,之后的六届奥运会男单决赛都是得第一局者得天下。为什么?因为奥运会紧张啊!谁输了第一局,谁就会开始发懵了:怎么这么快就输了一局?这可怎么得了?
  往日小比赛,输了就输了;这可是奥运会啊!
  想赢而怕输,这就是高水平运动员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即便如此,作为获得三大赛事男单冠军最多、成就大满贯时间最快的运动员,张继科的能量是超乎大家想象的。尤其对马龙,我们看是看到他平时输多赢少,但是两人间的几次非常有分量的比赛,都是继科取得了胜利:
  在此之前,两人的最高级别比赛较量,是2014年世界杯男单决赛,当时是继科拿下的;
  马龙在12年和今年16年的两次超长时间连胜纪录,都是被继科打破的;
  2010年决定张继科命运的莫斯科直通战,同样是以他战胜马龙而获得的;
  更往早一点推,在两人还是娃娃兵的时候,是继科对马龙胜率更高,而不是反过来的。
  可以说马龙对继科的优势非常像次次月考都领先,一到大考就掉链子的那种感觉。你说马龙平时那么风光,一到大赛偏偏就被继科所打败,这除了体现出你小仗内行而大仗外行外,还能证明些什么呢?
  所以大家都不相信继科能卫冕、甚至是获得参赛机会的时候,我仍然是力挺他的。何况继科现在也不过是28岁罢了,这个年纪不小,但也不大,只要能把握住机会,外加马龙自己出现一定的心理波动,那么张继科再创奇迹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张继科已经打破了太多的魔咒,比如那什么前后一年内实现大满贯啊,什么世界第一不能拿奥运冠军啊,什么奥运冠军没法紧接着拿下世乒赛冠军啊……相反,马龙不但没有创造出什么奇迹,而且还和王皓一起联袂上演了一出“三连季”的剧本,就这表现,我如何能相信他能拉继科下马?
  然而,马龙这次决赛的表现确确实实让我震撼了——是真正的震撼:这一次,他把“亏欠”我和广大球迷朋友们的惊喜,一次性全补了上来。
楼主发言:4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未完待续
  另外破例@空中风笛 兄,标题打错了,方便的话麻烦改成:  【点评】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马龙VS张继科  因为以前我点评过前七届奥运会男单决赛,所以本文在我电脑里是直接写在那个文档里面的,刚发帖的时候没注意,直接用的小标题~
  ②技术对比(反手篇)  关于马龙与继科技术对比的文章,我以前也是发过许多的,原本不想多言,但是一篇完整的决赛点评又不得不缺少这个部分,so,就再扯一遍吧!  首先我仍然坚持我的一个长久观点:马龙的反手,是不如继科的。  是的,我承认,在这次男单决赛里,马龙的反手在面对继科的时候丝毫不见下风,有时还会出现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个情况却明显不是纯技术上的展现,而是心理与状态上的反映而已。  打过球的朋友都知道,状态好的时候,什么球都能打上;状态不好的时候,什么球都能失误。在丢失第一局比赛后张继科的气明显就泄了一半,这时候马龙已经找到了自信,一个有自信的人对抗一个泄气的人,各项技术都发挥超常不是很正常的吗?  所以如果纯比技术的话,我们得拿第一局说事儿才比较科学。而从第一局一上来继科的不断反手调动马龙直线来看,即便遭遇了两年的伤病影响,但张继科的反手弧圈球无论在质量还是隐蔽性上都是在马龙之上的。  而让我们再参考一下半决赛两人分别对阵萨姆索诺夫和水谷隼的战况,当不考虑步伐是否到位的情况下的时候,张继科的正手杀板球质量也仍然在马龙之上,最典型的标志就是面对两个以放高球而著称的外国选手,马龙在杀高球的时候我们所听到的球拍击球的声音远不如张继科杀高球时清脆,这里面既有器材上的差异(VIS确实有速度加成),更有科、龙二人发力机制上的区别。  张继科是典型的爆发力选手,瞬间制动能力强,球的速度、力量、旋转在马龙之上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国家队也公认的。所以我非常反感某些球友过分吹嘘马龙球的质量——如果马龙各个技术都比继科好,何以会在几次重要比赛中败于继科呢?马龙打球的质量不高也不是我一个人说的,想当年王皓就是强行反手砸马龙的正手大角度,这些场面相信还有很多老球迷朋友们记忆犹新。而国乒教练员们也多次在解说中强调,马龙打球的特点是“轻机关枪”,而不是重机关炮,这就是他和继科的差别。  总的来说,马龙的技术还是以前三板迅速制动为主,球的质量未必很高,但却能形成高速衔接的局面以压迫对手无法施展其优势,最后逼其在快节奏的来回中输球。这种灵动的打法过去的老瓦有点相似(所以老瓦之后全言我最喜欢的运动员就是马龙了),但是老瓦突出的是前三板的致胜,而马龙却多在后几板里磨死对方。  两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二,其一在于马龙自身因为爆发力比较弱,所以发球不是特别突出,无论是旋转还是隐蔽性,都很一般,而我们都知道,发球好是前三板选手的必备要素;其二更在于乒乓球的时代也在变化,自进入大球时代以来,历次改革已经将运动员们的相持能力要求提高到了最大化,从一面到两面,从近中台到中远台,从正手对拉到反手对拉甚至是正反手无节操各种对拉:所有这些,都为相持能力好的选手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但究竟是马龙的打法恰好顺应了时代,还是时代的发展反过来改造了马龙的打法?我们难以下一个确切的结论,或许兼而有之吧!  反观张继科,我也曾一直说过,其实张继科才更像是一个前三板选手,从最开始看他打球开始,我的脑袋里浮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放大版施拉格的印象。说真的,张继科打球的动作真的和施拉格非常相似,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他俩之间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但是联系到两人都是以爆发力著称的客观身体条件来看,大家选择走上同一条打法道路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只是和施拉格的懒惰相比,张继科在后天的体能培训和系统训练上都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成就更大也是很自然的了。  几年前有一个很风靡的观点,说张继科就是靠着一招“霸王拧”而赢下的天下,当时我就特别反对这说法,为什么呢?  我承认,反手技术的发展给了乒乓球界的技术以巨大的冲击,王皓、张继科,以及现在的樊振东等人的崛起似乎也证明了“得反手者的天下”这一谶言的存在,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在这三人反手横扫世界的同时,王皓曾经拥有自王励勤走下坡路以来世界最强的正手对拉能力,张继科在近中台正手的那板爆冲几乎能与马琳、柳承敏相比,而樊振东小胖子的正手中远台强行变线更是让无数人侧目汗颜——没有强大的正手做支撑,光靠反手就想拿世界冠军?奥恰表示要是这样就太好了!  张继科决赛输马龙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正手实力出现了太大的退步。最最重要的是那板恐怖的反手爆拧后迅速侧身爆冲几乎绝迹,这就使得他在与马龙之间的正手对抗中处于了绝对的下风局面。
  未完待续
  ③技术对比(正手篇)  马龙的正手,近台是非常灵动的,中台是非常自如的,远台是非常吃力的。  近台方面,马龙有一板非常有意思的抢冲半出台球。说有意思,是因为这板球质量其实并不是很高,但是出手却非常有韵味。面对比较矮的来球时,马龙一般会选择半出台拉一板高调。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有时他能调得很转,有时你又会发现那球只是轻轻托起来的,毫无旋转,不像波尔,正手高调一出全世界都知道这球非常的转。  除此外,在对方发球偏高的情况下,马龙还有一板非常犀利的抢冲直线和中路球(貌似很少抢斜线),这球经常打在对方追身的位置上,猝不及防,这也算是马龙的一个特长技术。  相比较而言,张继科的正手在近台的制动主要在上旋球这一块,这也是为什么他要苦练台内拧拉和逆旋转发球的原因。大家如果翻一翻08年前张继科打球的视频的话就会发现,当时他的打法仍然是台内搓摆坐等球出台再反手发力的,有点类似今天的奥恰(样子不太像,但路子是一样的)。但是这么打在当年非常吃亏,为什么呢?  首先那时候还是有机时代,反手再强也顶不住正手一板侧身;其次继科在台内搓摆这一块完全不是优势,这也是我说了好几年的一点——张继科的搓摆手法非常单调,就是“蜻蜓点水”式的加转或者直接轻碰,晃、抹、撇等都很少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继科本身爆发力强,早年对于力量的驾驭还不是很合理。另外更重要的是,我本是力量型选手,干嘛要“取短补长”,以己之劣势,对付别人的优势?直接形成上旋相持不就是了!  所以我们看继科在近台的正手进攻,起下旋能力比较差,但一旦将球拧成上旋后,他的在台内以高压式撞擦所形成的爆冲球就威力无比了。科龙之争,说白了就是看马龙如何在近台以正手抢先上手,打乱张继科的上旋节奏,然后以丰富的周旋经验击败他;反过来,张继科就是要尽快进入上旋局面,以一板比一板重的力量压制马龙,正如当年王皓对马龙所做 的一样。  有很多人认为马龙的中远台相持质量强于继科,这个我是不同意的。仅就球的质量而言,继科的力量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马龙和王皓、波尔对拉,经常会出现相持很多板而打不死的情况,而我们看继科和王皓(11年以后的,以前的话王皓仍然是世界第一)、波尔对拉,力量感明显更重,对拉起来毫不吃亏。  但是为什么给人的印象是,马龙退台后正手比继科强势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马龙并不是通过球的质量来获得两人退台相持胜利的,而是通过抢先上手所取得的优势以及正手拉球的稳定性而获得的。  这话什么意思呢?  和马龙相比,王皓、波尔在近台的上手能力本来就差些,他们与继科形成对拉的时候并不能像马龙一般迅速找到压制点,所以双方的相持就是单纯的硬碰硬,这时继科比11年以后的王皓年轻,实力又明显在波尔之上,当然就更有优势。  但是马龙和继科打的时候经常能抢先上手,压制住继科——以压制打被压制,这球就跟质量、实力没任何关系了,你马琳和王励勤相持,论对拉马琳一辈子都不是王励勤的对手,但是马琳抢先上手打得王励勤放高球了的话王励勤空有一身实力有什么卵用呢?  道理是一样的,只是马龙的球相对还是没有马琳的那么贼,所以大家就看得不是特别明显罢了。但是我们看这次决赛,形成完全硬碰硬的局面后,张继科在被腰部明显没动力的情况下(不是为他开脱什么,腰伤这事儿,我后面还会详说),对拉也不是说完全下风。  换而言之,大家完全以练习对拉的情况出现,也就是一上场就隔着半米一米放球再对拉,两人的相持能力,半斤八两,各有特色,难说谁一定压制谁。因此我才会说,近台争夺是重点,谁能先打上自己的套路,谁就能获得相持的主动权。  至于正手功底的话,正如你很难说王励勤和马琳谁的正手更好一样,马龙和张继科也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打法,强行做对比,并没有太多意义。我唯一能说的就是,张继科对力量的理解可能更强,但比赛过程中不可能全是硬碰硬的对抗,马龙对于多变的球路理解稍更通彻一点。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已经是一个硬碰硬的时代了,继科属于偏科,但却偏偏是在占总分数最多的那一门里偏了科,而这一门的分数就足以弥补他在其他地方的不足。至于马龙,则是靠总分综合起来所拿到的成绩。  技术上的分析,暂时就到这里吧!
  未完待续
  对于楼主的分析,本人不太赞同。  张继科的技术主要是反手台内拧拉,对于横板并没有多大优势。  但是对于直板优势很大,因为直板台内拉球很难,只能推挡。  而王浩不会推挡只会拉,因此台内球非常忌怕张继科。  王浩直板横打世界第一,  本来反手拉球对于横板很普通,但是直板横拉对于横板很新鲜,不适应,还停留在直板推挡的旧观念上。  因此王励勤马龙打不过王浩,就是不适应直板横拉的因素。  张继科的心理素质的确很不错,敢于出手,果断顽强。  如果对方气势不行,就要被动。  张继科的大满贯很多成份应该是王浩帮了大忙,多次将王励勤马龙挡下。  张继科为什么很火,主要还是张扬的个性和桀骜不驯的行为吸引很多球迷的眼球。  没有王浩这个挡箭牌,张继科优势就没有了,所以成绩下滑很厉害。  这次张继科能参加单打,主要是政治因素,为了政绩工程。  马龙十年磨一剑,技术登峰造极,只要正常发挥,没问题  凭良心说,张继科决赛打的也非常不错,换一个对手可能还是顶不住。  但是马龙实在太强大了,张继科连续对拉都打不死,张继科应该是输的心服口服。  都不错,都很优秀,不过马龙真的太强大了。  张继科这块银牌很值的,一点也不冤  。
  @真的想起来了
12:22:43  对于楼主的分析,本人不太赞同。  张继科的技术主要是反手台内拧拉,对于横板并没有多大优势。  但是对于直板优势很大,因为直板台内拉球很难,只能推挡。  而王浩不会推挡只会拉,因此台内球非常忌怕张继科。  王浩直板横打世界第一,  本来反手拉球对于横板很普通,但是直板横拉对于横板很新鲜,不适应,还停留在直板推挡的旧观念上。  因此王励勤马龙打不过王浩,就是不适应直板横拉的因素。  张继......  -----------------------------  怎么说呢,我先码完正文,回头再向老兄你讨教哈~
  ④客观形势A:科龙共享篇——塑料球时代的到来  面对如滔滔江水、滚滚潮流,有时候人真的不得不感慨:形势比人强。  12年过后,马龙和继科二人迎来了三个变化的形势,每人一个,然后共享一个。而这三个形势,也必然、而且明显在他俩这四年的发展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首先来说说两人所共享的那个形势,那就是——改塑料球。  有关改塑料球对科、龙二人技术的影响,我以前也写过,不过电脑坏了几次,主账号也换了一个(注:再提醒一下,@quanyanyyy 那个号不用了,我只会偶尔登一登,所以希望各位还是尽量不要挖坟,尤其是二十四年那个旧帖,挖了我也得隔很久才看得到)找不到了,这里就再简要啰嗦一下吧。  新塑料球的情况,很多朋友应该都有直观的感受。一个是稍微大了一点点、重了一点点,然后是硬了一点,弹性好了点,但胶皮的对其的持球能力也下降了不少……总而言之就是,撞击时速度稍快了一些,而拉弧圈时旋转又下降了一些。  乒乓球是一门非常精细的运动,一点点细微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谬以千里的格局变化。塑料球施行后大家都能看到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反手利选手遭到了巨大削弱(这点我后面第四篇文章讲奥恰的时候会着重提),为什么?  因为目前乒乓球界主流的反手打法都是拧拉上旋模式的,塑料球减少了旋转而增加了弹性,当然使得这种模式遭到了削弱。相反,这几年反手颗粒打法反而有了一定进步,就是因为球速的增加让快攻型选手获得了一些实在的利益。而即使是长胶,也在塑料球材质变化中享受到了一些好处,球变得更加飘了一点——不过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重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球对双反打法的影响。  如刚才所说,因为制造上旋的能力下降,所以类似张继科这种反手超强的运动员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以前可以一板过的,现在过不了了。而像马龙这种更注重快速推拨衔接的选手却占了便宜,因为球速越快,推拨的速度就越快。彼变慢而我加速,岂不快哉?  不过这个都不是对反手利选手最致命的打击,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技术变化,还是在于这些运动员的反手威胁下降后,为正手好的对手腾出了侧身时间。  12~14年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张继科、樊振东的反手拧拉直接就是一板猛攻到了马龙等人的追身位,对方根本来不及侧身,或者强行侧身后正手上手被反拉。原本反手就不如别人了,正手还这么被动,这球怎么打?  但是苏州世乒赛的时候我们就能明显看到,新塑料球在降低了反手利选手拧拉的威胁之后,正手跑动快的人立刻就吃香了。方博对继科的正手全台拉冲固然有两人存在陪练关系的缘故,但就是方博对马龙的比赛,我们也能明显看到他跑得比马龙积极得多。除此外,马龙在世乒赛和世界杯中大胜樊振东的情况也让我们不禁感慨:这还是全运会、亚运会上的那两个人吗?  新塑料球时代的到来让马龙得利而继科受害是很明显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说马龙是运气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改无机胶水使得反手利选手全面崛起的时候,不正是马龙受害而继科大获其利?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东西你是没法讲道理的,但是有一句话绝对没有错: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  更何况,改塑料球正好是在14年这个节点上,这不正好他俩各分一个奥运冠军、一个世乒赛冠军么?历史不是绝对公平的,但也不是绝对不公平的。至少在乒联改革这一块,我觉得它对马龙和继科是非常公平的。
  未完待续……
  ⑤客观形势B:继科篇——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继科确实不容易,这是句公道话。  很多人都以为张继科的身体向来就是这么的硬,但是通过纪录片、采访甚至是一些人的亲眼见证,我们现在知道了他的身子其实一开始是比较弱的,和王励勤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王励勤确实是天生神力,而张继科的身子则是被张爸爸给硬生生后天培训出来的。再加上后来选择的打法又是板板都要命的那种,所以早在12年的时候我就说了,16年,他只能凭意志作战了。  其实12年伦敦结束的时候我是倾向于认为张继科的职业辉煌就要如此走到终点了的,因为男选手之间的竞争压力确实是太大了,之前的四大满贯,只有老瓦在大满贯后还拿到了一次圣勃莱德杯,刘国梁和孔令辉都是颗粒无收。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13年世乒赛、14年世界杯,他居然还真又拿下了两个单打冠军,正是这些,才让我一直相信他能够在里约再创辉煌。  但是如前所说,有些东西,是生理上的、客观上的规律,逃避不得。  伦敦的时候就狂打封闭针,张继科的身体早在四年前就趋向于极限状态。之后的这个里约周期里,他的状态起伏也是大家看得清清楚楚的。苏州算是惨败了,之后又不停输外战,腰伤问题困扰不断,有些事,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继科其实知道,能阻挡他的人,其实一直都只有马龙。虽然这么说许昕的球迷们会有意见,但是昕爷在这个四年里的大赛表现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确实上不了层面。至于小胖?太年轻了,没有哪个领导会放心让他去参加里约单打,而事实上他连团体都只是P卡罢了。  仅算官方年龄的话,张继科尚且比马龙大了8个月,这个差距本就是很大的了,何况马龙的打法确实相对比较省力一点(前提是他别又强行去远台对拉,那就捉急了)——张继科那一板拧拉总是让我有种手筋都要断掉了的感觉,而看马龙打球就明显悠闲许多,孰轻松孰费力,大家肯定都看得明明白白。所以我说继科不容易,确实是佩服!  但是竞技场是残酷的,谁没有伤病?谁没有挫折?继科有伤,马龙就没有了?11年世乒赛的时候马龙不也是因为伤病问题而排名跌出前四,然后阴差阳错地和王皓又在半决赛会师了?很多东西,不是说非要只看结果,而是有时候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实在太让人唏嘘,其中之意,我觉得各位并不是都能听懂,我也不想多说了。  这里对于继科,我就不说太多了。不容易!虽败犹荣!  此处应有掌声!
  未完待续
  张继科明细没有马龙稳定啊,张继科回球只能持续两三板,然后要么下网要么落空,说到底还是基本功不如马龙扎实,输得不冤
  足球要得冠军要防守过硬,乒乓球也一样啊,张继科明细就是自己失误送分,能怪谁呢
  别扯什么高深的技术,看稳定性就可以了,张继科很多一般的球都接不住,如果拿冠军还有天理吗???
  ⑥客观形势C:马龙篇——天时、地利、人和  上一篇说到,能阻挡继科的,只有马龙;而能阻挡马龙的,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批评我说是继科的脑残粉,但是这就是我这人的习惯,喜欢谁,就“挑刺”挑得多。对于继科,我基本上都是赞扬之语,一方面是确实佩服他的能耐,但另一方面,也是正因为我对他的研究(说得好装逼啊,其实就是看看罢了)远不如马龙,所以点评出来的东西也远不如马龙多。  我最喜欢的运动员,很多朋友都知道,是老瓦。而作为一个喜欢老瓦的球迷,大家觉得我会更喜欢马龙还是继科呢?看我写文的风格,你们觉得我是更喜欢马龙还是继科呢?  马龙的球感,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说自马琳逐渐淡出一线以后,世界上球感最好的运动员就是他了。与老瓦等人不同的是,马龙的灵性总是隐性的,正如一开始我看他打球的时候的感觉一样:这货怎么就知道拉、拉、拉啊?打球真不动脑子!  但是逐渐的,我便发现,马龙状态正常的时候,所有的球都是有的放矢的,绝不乱开枪。你看着他出手似乎很随意,可是节奏却非常快。而我们都知道,能在快节奏中找到核心的战术是多么的不容易!你比如庄智渊,打球节奏也很快,但他那种衔接就纯属“我要比你多一板”的节奏,而不会去细细思考总体上该朝那个方向上走,什么时候该转化攻防,下一个落点应该怎样变化。而这些,我在马龙身上看到了。  国家队都说过,马龙的身体素质,是很一般的。事实上他当年之所以走上乒乓球道路,也是因为身子骨太差,所以阴差阳错地去打乒乓球锻炼身体,然后便被教练员们选中了。仅就身体素质而言,大家都说他像个女孩子。可以说在体能对抗这一块上,马龙和国家队的很多队友们相比,都是毫无优势的——王励勤张继科的肌肉,马琳的大腿,陈玘的爆发力,王皓的身板,这些,马龙都没有。  可他就是靠着那股对球的灵性领悟,一路走了上来,最后成就了今日的大满贯辉煌,不容易!  所以年纪轻轻的马龙很快便成长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这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那是2006年的不莱梅世乒赛,当时,他才18岁。  可是随后的数年时间里,马龙都在一次次地被老大哥们的蹂躏中度过,尤其是王皓,成为了他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三次世乒赛,三次半决赛败北:这里面只要有一次他拿到了冠军,那张继科的辉煌可能早就在马龙身上实现了。  可惜,马龙一直都太软了。  连许多最铁杆的龙粉们都不得不承认,马龙的性格里确实有极其软弱的一面。大赛顶不住掉链子的情况真不是一次两次,相反,张继科却在这一块表现得非常成功,一鸣惊人,甚至让马龙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坦承有种自卑感——要承认这种话其实真是不容易的,但是马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张扬,而是默默地努力,虽然总是捅不破那层纸,但是,总得继续捅啊!哪怕插得不够,那也得继续使劲啊!  13~14年可谓是马龙最辛苦的一年。世乒赛让人大跌眼镜地再次输给王皓,全运会和亚运会又受到了来自樊振东的强烈冲击,那一年的马龙应该是最让人着急的。好在,他顶住了樊振东,这对于马龙心理的磨砺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苏州世乒赛的时候我就说了:马龙能破茧,小胖功不可没。或许在当时的马龙看来,只有在发现自己也被年轻人冲击时,他才能明白:时不予待了。  再不努力,可能就没有机会努力了。  苏州世乒赛科龙虽然没有对决,但是半决赛马龙出彩的表现以及赛后的采访让我第一次对马龙放了心。当时记者问他想没想好怎么面对继科,他说:我只想好好享受比赛。  我认为,那次世乒赛要是继科进了决赛,也不是马龙的对手。不过遗憾的是,方博打乱了大家的节奏,让这场巅峰对决又生生地推迟了一年。  15年世界杯,马龙对樊振东的压倒性优势也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条无敌龙的诞生。但是我说了,奥运前他对继科的几次失败又使得许多球迷们对他的自信产生了一定动摇。一般来说,奥运前能对主要对手保持完胜是最好的,一点点失败都会导致对手心态的变化。  平心而论,以目前乒坛的格局,几乎没有人会认为奥运冠军会在马龙和张继科之外的运动员里诞生,所以其实张继科也好马龙也罢,真的只需要用心琢磨一下对方就行了,至于其他人?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谁能从中国人手里抢走这块男单金牌的。  仅就技术上而言,16年的马龙确实是可以完爆继科的,这点我们从决赛也可以看出来。不是说继科不行,而是有些东西,确实无可规避。身体上,张继科的伤病情况远差于马龙。  技术上,张继科的打法其实在12年左右就已经定型了,后来的胜利不过是延续优势而已。但是张继科要延续自己打法的优势,就必须有一个超人的身体做支撑,而现在这个前提已经不存在了。  马龙则完全不一样,从14年开始,他打球的韵味越来越足了。以前马龙打球总有一种“劳资就是要和你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对抗”的思维,这是非常不好的。这世界上从没有人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强行和别人强强对抗,马龙焉有不败之理?09年输王皓老萨、10年输波尔、11年13年又输王皓,14年输继科,归根到底,都是因为马龙的好胜心在作祟,打起球来就忘了自己的特长是什么了,于是王皓跟他对反手比对拉他就真和他对反手比对拉,波尔老萨和他比中远台周旋他也真和他们比中远台周旋,张继科要和他对反手他也接过了这招,这么打怎么能行呢?  人家是自然反应的技术,你如何比得过呢?  但是从苏州世乒赛开始,首先我看到了马龙无数次的在反手相持中主动变对方正手,然后他打球的站位也明显靠近球台了很多,再也不随便退台对拉对轰了。这种意识的出现已经开始预示马龙正在逐渐走向“人球合一”的境界。  什么是人球合一?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打什么样的球。  马龙就是一个灵性的运动员,为什么非要和别人比实力呢?你明明可以四两拨千斤地打太极,那又何必非要强行与别人比摔跤呢?  什么时候你见过马琳强行和别人对拉的?  什么时候你见过王励勤强行和别人对反手的?  什么时候你见过王皓强行和别人打发接发爆冲的?  作为一个聪明的运动员,马龙长期以来都在弯路上徘徊着。心理上的软固然是导致他长时间发挥失常的非常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必须扪心自问一下:若没有一次次对拉的失败,一次次反手的被压制,马龙的的自信心又如何会被一次次的打击?  信心,是保不出来的。话虽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可是如果这世界上有一帆风顺的路,何乐而不选择呢?说白了大家并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吧?  找对了路,那一切,就能豁然开朗了。  以马龙的球性,只要捅破了,继科是难以阻挡的。因为马龙的花样远比继科要多,打法也比他复杂。乒乓球之所以还是乒乓球而不是网球,那就意味着他还是一个靠套路打球的运动。马龙的套路更多,理应获得更大的成绩。但是他一直将自己排除在了原本最适合自己的套路之外,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因此常年未修成正果不是很自然的吗?  再形象点比喻就是,继科手上有好几个炸弹,但是牌不多,而马龙手上的牌很多,却恰恰因为太多了,所以他老是配不出最佳的组合出来。因此别人出双他就出双,出单他就出单,而继科反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通狂炸,所以继科的成绩很容易爆发。  可如果马龙自己想明白了什么是最有利于自己的组合的话呢?  那他就确实是无敌的了,因为马龙的牌可能比其他人加起来都要多,这,才是他真正的实力!  顿悟有时候就在一瞬间。一旦马龙勘破了自己心中的这个结,那么惊喜就是挡都挡不住的了。  马龙终于没有让大家失望。
  还是那个观点,  张继科并不是那么非常出众,纯属炒作。  加上个性夸张,好出风头,很容易被追捧。  上次奥运会撕衣,14年世界杯踢广告牌,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脾气暴躁,难以相处,桀骜不驯,随心所欲等等,都不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应该有的。  这次马龙非常好的给张继科上了一堂人生课程。  希望张继科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骄兵必败。  作人还是悠着点。
  ⑦决赛:完美,但不是谢幕!  终于到正题了,可是话题扯到这儿,似乎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有什么说的呢,除了“完美”二字,我们还能用什么来形容马龙在这次决赛中的表现呢?  人状态好的时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优势还是优势,劣势竟然也能变成优势。说实话,继科刚上场拧马龙两个直线的时候我的心都是悬着的,但是随后马龙便站稳了脚跟,相持几个球之后张继科迅速露出了所有比赛最常见的败相,那就是出现大量无谓失误,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失误还是他的优势技术——反手上面。  整个第一局比赛,张继科反手偷袭马龙直线的球有三个,但是反手直接上手失误也貌似有三个,这就很不好了。  但凡超水平选手在比赛中自己的优势技术都出现无谓失误的时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心里实在没底了。最典型的例子,08年奥运会半决赛,王励勤对拉老是输马琳,果然那球就玩不下去了。  同样,张继科在第一局就冒出了那么多的反手失误,这么打肯定也是不行的。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也确实不能太苛刻,一场球下来总得有几个失误的,仅从第一局张继科还能和马龙周旋到10分以后甚至还曾拿到局点,这就已经很不错了:他确实尽力了。  整个第一局,或者说是整场比赛的关键在于马龙10:9领先的时候接发球挑打那一板。那球马龙挑丢了,导致比分变成了10平。可是当时我一看到这个球,心里就完全定了下来:  这场球,马龙赢定了。  这时有人就要问了,这球不是挑丢了吗,那全言你为什么还说这是整场比赛的关键?  试问:在这次奥运单打决赛里,马龙比继科,差什么?  身体上,继科已经江河日下,马龙虽然也有伤病,却仍然属于壮实之时;  技术上,继科的打法已经开发殆尽,且失去了铁打的身板支撑,而马龙却新拓展出了大量的技术出来,并且组合为了一套非常精密的战术;  气势上,马龙是15年世乒赛、世界杯男单冠军,张继科上次世界单打大赛夺冠是在14年,尔来已有两年了;  形势上,张继科这一年多来输的球实在太多了,而马龙却保持了太长时间的全胜记录。  怎么看,张继科都没有任何优势,这球怎么打?  不,张继科还有最后的底牌,那就是——心理!  藏獒不是吹的,想当年张继科作为一个被劝退会省的运动员,能于万军中杀出重围,成就大满贯的荣耀,这个我想不管是蝌蚪还是龙粉们都不得不佩服的吧?全言我也是出于这一点,敬他是一条汉子,以往的不好的感觉,也都一笑而过了。  奥运会是目前全世界乒乓球迷们最看重的一场比赛,这比赛一套上这样那样的光环,人就容易紧张。所以我一向认为奥运会能发挥百分之八十的技术就不错了,如果马龙心态上出现波动,只发挥了百分之七十(别以为这个数很低,看看04年雅典奥运会马琳对老瓦的表现吧,那tm有百分之七十?),而张继科发挥正常,这球不就能拿下了?  但是马龙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竟然敢于上手主动挑打,这是何等的勇气和胆量!  别忘了,这是马龙,不是老瓦。老瓦在雅典对柳承敏第三局结尾9:10的时候也曾主动挑打直线,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老瓦这人的性格是比较开放的,他挑打,很正常。但是马龙呢?作为一个开新闻发布会都腼腆似姑娘的娃儿,他能在如此关键比分的情况下如此出手,而且挑打丢分之后也毫不紧张,那么张继科在他面前还有一毛线的优势吗?  这球不用看了,马龙必胜。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两点是:一,马龙居然4:0横扫了继科;二,比赛结束后,他竟然那样的平静。  这是自92年老瓦3:0横扫盖亭以来,奥运男乒决赛第二次出现剃光头的局面——整整二十四年啊!  奥运会想横扫对手,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了。不能说继科不给力,只能说,这球真的是到了马龙的手上。我们看他后来的发挥,正手、反手、近中远台、挑打、拧拉、封堵,真是什么球都能上,什么球都能赢。我一直就担心两人出现关键球的时候马龙把握不住,谁知马龙直接就让所谓的“关键球”压根就没出现——二三四局一上来就拉开了四五分的差距,还关键球个P啊!  至于比赛结束后马龙的那个庆祝动作,我更是震撼了。这是实现大满贯该有的表现吗?想想92年老瓦闷骚了全程最后激动地与教练抱在一起,99年刘国梁拿下马琳激动地倒到了地上,00年孔令辉亲吻国旗,12年张继科飞奔到了领奖台的场景,这些,似乎才应该是大满贯该有的庆祝姿态。  可是马龙,你这动作,是什么意思?  太淡定了,仿佛,一切和他没什么关系一样;  或者说,马龙好像早就知道这个冠军是他的,只是在这一刻,才从容地前来兑现罢了。  虽然未来的竞争仍然巨大,虽然谁都有下坡的时候,但是我隐约感觉,马龙的辉煌,现在还没到终点。他的年龄本就是完全真实的,打法又不是特别吃身体饭,现在心态又这么好,maybe,再战一个周期?甚至实现双满贯?  我不想做太多预测,尤其竞技体育,冠军只有一个,谁拿下了都会有另外的人伤心。这里也就祝福一下所有为我们展现乒乓球魅力的健儿们,无论是马龙还是继科还是许昕还是小胖,以及其他国内外的乒乓球选手们——不管有没有冠军,不管有没有名次,我们都希望你们能好好地、不留遗憾地追求到自己职场和人生的幸福!  谢谢你们!  全言  
  楼主分析还是比较理性的。球技这些我不太懂。  只是看比赛,张继科打半决赛和决赛。打萨姆索诺夫时候,我个人感觉,只是凭感觉,虽然是赢了,但是并不是那么轻松,不是说技术不行,就是那个状态,并且看着他几次扶腰,我心都紧张了,并不是担心他比赛胜负的问题,而是他的身体,然后再决赛会师马龙,第一局张继科很拼,但是到后来 2,3,4局,明显他的整个精气神不比第一局,再就是马龙打的真的非常好,气场很足。  张他自己也说,第一局输了之后,确实影响到后面,加上腰伤。  运动员虽然都有伤病,但是在打比赛时候伤病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整个比赛,要发力的不能发力,确实张继科能在里约打到现在的真的很不容易。  接下来要打男团半决赛,决赛,希望中国队能取得冠军,因为我个人感觉张继科打日本奥运的可能性有点,很矛盾,希望他打到日本奥运会,我想继续看他夺金的画面,但是这样他又得要多几针封闭针,身体怎么办,我真是想多了,还是希望身体第一。
  不管张继科身体是好还是差,疯狂还是不疯狂,一定输给马龙。  张继科的优势是近台两面暴拉,天生直板克星。  马龙的优势是中远台两面弧圈对拉,天生横板克星。  张继科是横板,技术上就输了。  心理素质上,张继科一向目中无人傲慢无礼,打球就随心所欲得心应手。  但是,德国世界杯上他暴踢广告牌真真正正是自毁前程。  不但毁了形象,最重要是组织严厉批评他的行为,再也不纵容他为所欲为。  张继科的性格被抑制,他的超人能力就出不来,成绩肯定上不去。  张继科一定是o型血,o型血特点就是冲动激情才有动力,一旦被抑制,不是大赢就是大输  楼主分析的技术理论有点道理,但是作为国家队乒乓球队员的,哪个没有一手好功夫,差距是非常小的。  总之,张继科时代应该结束了  马龙的对手主要还是许昕,小胖不行,  要战胜马龙,就是一定要出直板优秀运动员
  直板比起横板的确不占优势。  还有胶皮,大家都打反胶,正胶,生胶,长胶,防弧胶打的少。  应该都要有,多种形式打法对乒乓球很有帮助。  如果大家都打横板,都打反胶,  那么,技术上很单一,除了弧圈就是暴冲。  不利于乒乓球发展。  还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各种打法和技术
  本人也是打横板,但是不打反胶,因为步伐不行。  正手正胶,喜欢速度快,反手防弧胶,喜欢刹车的感觉。  有一次跟一个弧圈高手打比赛,他的两面弧圈很厉害,只要出台球,百分之八十都被他暴冲。  如果比基本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我就用反手防弧胶对付他,他一个暴冲,我反弧胶一碰,过去的球不走,速度大大减弱,  他借不到力,只能加转拉,我再碰,球无力不出台,他拉空,太好玩了。  几个会合,把他弄的一点脾气也没有,直摇头。  所以啊,任何东西都是一物降一物,相克相生的
  其实也不稀奇,  遇到退台的弧圈打法,肯定占便宜,他借不到力。  但是遇到近台快攻,就垮了  人家一个快推或者挑打,无招。  打好各种打法,都是有用的
  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要想技术全面发展,基本不可能。  那么如何战胜对手,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千万不要跟风模仿,很难学的  我现在就是苦练防弧胶摆短,两边小三角和擦网。  机会球,正胶一拍打死。  理论有了,只有下苦功夫才行,努力吧
10:58:06  ③技术对比(正手篇)  马龙的正手,近台是非常灵动的,中台是非常自如的,远台是非常吃力的。  -----------------------------  扯淡吧!马龙远台不行?奥运赛场上的马龙,向我们展示了乒乓球近台、中台、远台技术的集大成,跟你说的完全是反的。
  张继科属于慢热型的,和日本打,都是先输后追。自己感觉乒乓球有点退步,看以前的比赛近台的小短球运动员处理的都很好。现在看,前三板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最喜欢的一场球是上高中时在学校旁边的巷子里看王励勤和朱世赫的比赛,好像是世锦赛,那才真叫精彩。虽然当时王励勤输了,像轰炸机一样的对拉。只知道那时是2002年左右,中国第一次进世界杯,记得第一场中国队哥斯达黎加是上午10点多还是下午一点多,反正当时逃课看了一会。对巴西的比赛应该是下半夜了。包括刘翔第一次夺冠都是那几年里。那时才是真正的青葱岁月啊。真的很怀念那段时光,虽然当时压力很大,但是忙中找乐,对外面的世界都是未知,满怀憧憬。  
  我要为楼主点赞!和您的心情一样,看到马龙挑完那球之后我也笃定:他赢了!祝福马龙!破茧成蝶!  
  马龙拿冠军是一定的。  假设不是马龙,单打派许昕,樊振东,方博,  可以肯定,张继科还是一个也打不过。  张继科除了个性独特,其他都是高估,炒作产品
  不能把一次失败就否定一切。  许昕世乒赛上把水谷4比10都打的翻盘,当时水谷恨不得要自杀。  大家可以看看许昕的比赛视频,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非常精彩,美轮美奂。  许昕将是马龙最大的障碍。  如果2020年奥运会,单打决赛许昕的夺冠至少六成
  张继科和丁宁一样,就是体制内的两个宠物,  捧的高,摔的惨,以后就难走路啦,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龙和张继科谁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