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骑山地车配件图片都需要什么配件

在售车款--2013款--
10款小配件 让你的骑行风光十足
[之家 ] Suitsupply 2015 秋冬系列,灵感取自于 70 年代的丰富格纹套装,将冬季精致高雅面料和无可挑剔的设计构造完美融合。这款浓郁且带有低调色泽的红色半衬里 Havana 西装上衣,采用意大利 Vitale Barberis Canonico 纺织厂所产的 Vintage 系列奢华羊毛、真丝和亚麻混纺面料制成。这一季穿上西装,骑上一辆复古单车,演绎优雅的时髦绅士格调。Suitsupply Havana 红色格纹西装上衣单车世界的指标性品牌BROOKS,除了经典的皮革座垫外,其设计制作的真皮车包也广受欢迎。这款真皮尾包以纯正的英国小牛皮为原材料,采用传统的 工艺手工制作,皮带式扣环设计带有浓厚的英伦复古风格。尾包皮革的经典触感和外观,再搭配上 BROOKS 座垫,让你瞬间成为单车绅士。BROOKS Challenge 复古真皮尾包Valentino 这款手套配有柔软的羊绒全衬里,选用的皮革于意大利精心制成,并配有藕灰色袢带和两排品牌标志性的闪耀金色铆钉。手套内的绒垫在骑行时可吸收骑乘时的震动冲力,减低手麻感,在即将到来的深秋还能让你感受时髦精致的温暖。Valentino Rockstud 皮革手套作为骑行头巾中的 LV,多功能头巾品牌BUFF推出的国家地理系列是永恒的经典。其从原料选用、款式设计,都坚持在西班牙本土制作,创新的无接缝筒状织法让头巾具备多种变 化与用法,个性十足。良好的紧贴感,让你在骑行中毫无束缚感;特殊超细聚酯纤维既能在夏季快速排汗,又能在冬季防寒保暖。西班牙 BUFF 国家地理系列骑行头巾考虑到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学生都以自行车作为通勤的交通工具, New Balance 推出专为自行车骑行打造的 C-Series 产品。该系列以骑行为出发点,产品设计具有耐久、防滑、阻水、易于快速穿着和反光性好等特点,具体的设计表现在反光材料的运用、鞋面加入耐磨橡胶片、鞋舌 可以收纳鞋带、内衬采用能够提供良好包裹性的高弹力莱卡纤维。New Balance C-Series 骑行系列对于平时喜欢运动和骑行的人,来自于美国顶级互动设备品牌 Razer 的 Nabu X 腕带,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个可穿戴设备,除了实时监控运动数据、健康状况及接受智能手机上的信息推送并提醒用户查阅外,腕带还配备了 Razer 专有的 Pulse 技术,指定半径内的 Nabu X 手环可以彼此“交谈”,让结伴而行的车友们更有互动性。Razer Nabu X 手环 一款适合城市骑行的多用途滚顶袋帆布背包,由工匠手工制作而成。背包以防水棉布和 Brooks 皮革饰边,设有专门的隐藏口袋,通过防水拉链与外界完全隔离,既保持了时尚的外观,财物也极为安全。胸前配备的胸扣也使得背包肩带不易滑落,满足城市骑行的一切需求。BROOKS Pickwick 背包头盔无疑是最重要的骑行装备。值得欣慰的是,在众多入门新手中,觉得戴头盔很丑这种可笑的观念已经越来越少。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些骑行 者都有佩戴头盔。Kabuto是一个制造摩托车和自行车头盔为主的品牌,产品线非常齐全,针对山地车、公路车、极限运动等设计不同种类的头盔,非常适合多 数亚洲人头型,涂装大胆,包裹性一流,舒适感出众。Kabuto骑行头盔禧玛诺作为自行车零件、赛艇业内的专业品牌,推出的 CM-1000 运动摄像机是一款轻量便携,并具有先进数据连接选择的户外运动摄像机。得益于设计、防水功能、连接性和对热门电子产品的整合性,CM-1000 的使用极其简单轻松。作为禧玛诺第一款同时面向骑行及钓鱼运动爱好者的产品, 它将能够在各种运动中以超凡的高清成像品质捕捉每一刻精彩瞬间。Simano运动摄像机一款专注于公路车骑行的眼镜,镜架设计以贴合性和轻量为主, 采用轻量化材质的同时,不失坚固耐用性;并有可调整的鼻垫能适用各种鼻型,达到最佳贴合的效果;其搭配灰色镀膜偏光镜片,含防水涂层备片,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防止风沙侵袭,保护眼睛。Simano骑行镜关注微信公众号:bikehomecc看五分钟,买自行车不再被坑,自行车资讯,,,,,买卖尽在,下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 否则后果自负!
已有人参与,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名称销售热线商家资讯
360021-028-3
更多关于的资讯
更多关于的促销信息
报价:暂无报价
46张图片&15篇文章
Lara罗拉图片
同厂商车型排行
暂无报价10
周排行总排行热门文章
12345678910
热门车型热门品牌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行车之家查看: 6422|回复: 9
扫盲:自行车各部件名称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尤其在欧洲,自行车运动非常普及;在环保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通勤,而不是开车上班,在欧美国家是非常令人尊重的。在国内,由于经济文化不发达,自行车主要作为通勤工具,各位对自行车运动的认识还比较少,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行车运动深入人心也是必然的,欧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啊,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自行车和跑步、游泳并称三大有氧运动。与跑步、游泳相比,自行车有它的特殊性。跑步可能对服装和跑鞋比较在意;游泳涉及的装备也较少;而自行车是一架由数千零件组成的,处处凝聚着高科技结晶的复杂机械,相比较而言,需要对器材的了解就多了许多。当然,这不是说自行车运动就要花更多的钱,就比跑步游泳高级。我们知道,一双运动员使用的专业跑鞋,同样是价格不菲的。
每项运动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跑步、游泳、自行车也不例外。比如跑步,对膝盖的压力比较大,体重太大的人可能就不合适;而自行车对膝盖的压力就要小得多。所以,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
如果你选择了自行车运动,那么,很高兴,我们有共同的运动项目,希望有机会多多交流!自行车运动又有很多分类。我选择的是(MTB)中的越野车,英文叫CrossCountry,简称。我所了解的,主要限于这部分,以后我提到的车,除了特殊说明外,都是指。
开始之前,先了解一下自行车各个部件的名称吧
第一步就是了,如同人的骨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很多,还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公式。这里提到的是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当然只是架方面。
一般厂商都会提供的几何尺寸图,例如:
有关架尺寸,有人看重水平上管长度(TT值),如上图的D。也有人着眼立管的CC值或CT值(上图A)。没错,这些数据都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
挑选架的第一要素是叫Standover Height的概念。它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指的是你跨骑在车上时,从地面到上管(胯部正下方那一点)顶部的距离。对应的一个概念是Standover Height Clearance,指的就是你的胯部到上管顶部的空隙距离,也叫安全距离。保持跨下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是很重要的,理解也容易,因为不是在平坦的路面骑行的,摔车是很正常的事。当要失去控制的时候,各位都会迅速的伸脚支撑路面试图不要摔倒,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时的上管就可能会伤到跨部,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个简单的看的Standover Height是否太大的方法。穿上你骑行时用的鞋,跨骑在车上,在你脚后跟的位置进行弹跳,如果你的胯部能碰到,那么这对你来说就太大了。
当然,仅仅达到碰不到是不够的,那么多大的安全距离算合适呢?这方面的标准也很多,和你的骑行环境也有关系,这里只列出其中一种,有一定的上下浮动是可以的:
如果你只在平整的路面骑行,从不进行off-road的骑行,安全距离最小可以是2英寸(5cm);
如果你有不平整的路面,最小应该是3英寸(7.5cm);
越野以上的话,至少应该是4英寸(10cm),或者更大。
实际上不一定要达到这么严格,尤其对于一些个头较小的车友来说,要找那么小的有时是很难的。而且同一个,使用不同行程的避震,不同宽度的轮胎,都会影响到这个值。我个人认为,保持个6cm左右的下限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不那么完美。必要时,可能需要牺牲程和肥胎的选择,不过对于标准的而言,对行程和轮胎的宽度要求本来就不是很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thread-.html
按上述标准选择的车架,你可能会觉得小,其实是很正常的,你觉得小那是因为以前的大了。有人说山地车架要比一般的车架小两三号,就是同一个道理。
这个时候,你再来考虑车架的TT值、CT值和CC值,你会发现它们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至少不会大。有人说,按这个标准的架子太小了,需要把座杆拔得老高,担心会不会断裂。其实,由于山地车架基本都是压缩架,座杆都需要较长,市面上35cm、41cm长度的座杆很多就是这个原因,长度增加意味重量增加,在对重量克克计较的自行车上,可以缩短的话,决没人愿意加长的,厂家不是傻瓜。只要不超过它的安全线,体重不超过设计规格,那就不应该有问题,当然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不在讨论之列。
立管同尺寸的车架,上管尺寸是不完全相同的,也就是TT值不同,那么该选择多大的TT值呢?这个跟把立的长度有关,需要接合下面关于把立选择部分进行。
尺寸合适的车架,也就是我所说的“合适”的车架。这里没涉及车架材料、车架品牌、车架价格、硬尾软尾等方面,当然不是说这些方面不重要,只是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有关这些方面,可接合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进行选择。无论多贵多漂亮的车架,如果对你不合适,那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买它是拿来运动的,给我们带来健康的。当然,买来收藏那是另一回事。
把立,也就是俗称的龙头,把立主要的参数有长度(沿着把立杆从中心到中心的长度)、角度、能否正反装等。
把立和车架搭配起来,一起构成了总上管长度。注意该长度不一定等于“车架上管TT值+把立长度”,因为把立有角度的存在,而且正反装会导致不同的高度,从而影响整个上管长度,实际还需要测量来获得。
在车架Standover确定后,总上管长度应该就是尺寸中最需要琢磨的参数了。这个长度多少算合适呢?一方面取决于你的身体尺寸,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方式。下面慢慢叙述:
首先不能太短,要保证上半身可以完美的伸展,没有缩成一团的感觉;要保证车把和你的膝盖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即使在站立踩踏时,膝盖也不会撞到车把。这算是一个底线吧。
其次,看使用方式。总上管越长,上身就越伸展,越容易发力,但带来的问题就是重心前移,操控性能下降。相反,上管较短时,你就能够挺直上身,获得良好的操控性和视野,当然发力就没那么自如了。 除了水平方面的长度,在垂直方面,把立和座垫的高度差同样有影响。座垫高度相对是容易确定的(后面会涉及),把立可以通过使用前叉垫环,甚至反装来调整和座垫的高度差。把立越低,越容易发力,操控性也越差,对脖子和手臂的压力也越大;反过来则刚好相反。
综上,确定上管长度,依赖于很多因素。也许你觉得很抽象,仍然不知如何下手,没错,事实确实如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计算公式,但从来没有哪个公式能适用于所有人,只相信公式纯粹是机械和教条。那怎么办呢?不少老手都习惯用一个词:舒服。凭感觉,怎么舒服怎么来!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对初学者来说,是多么的无奈!我们知道,人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动物,开始不舒服的姿势,适应后也会舒服的;开始很舒服的姿势,不一定就是尺寸合适的姿势。所以,跟初学者谈舒服,说了等于没说,这是需要在一定的骑行经验基础上才谈得上得。
那总得有个解决方法啊?不得已,虽然不能依赖计算公式,但是,对初学者而言,我个人觉得,还是得从公式入手,机械就机械吧,就机械这么一次,好歹是一个起点啊!这里列出其中一种公式:
测量数据t:水平站立,裆部到锁骨之间V字槽底部的距离。
上管总长度=(t+a)/ 2 + 8。
注意,这只是一个不得已的起点,不一定就与你的实际想匹配。初学者可以此为基点,随着骑行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至此,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但还没完。在总上管长度确定之后,下一步就需要琢磨车架和把立如何搭配来构成总长度的问题了。
同样与骑行方式有关。长把立短车架的组合,使得重心相对前移,有利于爬坡,尤其爬陡坡时有助于压住车头,防止前轮翘起,但同时降低了下坡性能。短把立长车架的组合则刚好相反。
不过,就XC而言,胜败的关键在爬坡,而不是平路冲刺及下坡技巧,所以使用长把立还是大有人在。对于业余人士而言,我们需要一个能兼顾上坡和下坡的折中点。这个长度是多少呢?引用一个数据:100-125mm左右,把立长度在这个范围比较合适。
至于把立角度,则根据你需要的座垫把立高度差来选择。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先把座垫和把立调到同一高度,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身体柔韧程度慢慢调整。不要立马像专业车手那样把车把调得很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吧!
在通过垫环已经无法调低把立时,可以将把立反装,这样还能降低点距离,当然,前提是这个把立的角度不是零,而且可以反装!
这些问题确定后,车架的TT值范围也就可以定了。车架、把立,两者要接合起来一起挑选。
3、曲柄长度
老实说,对曲柄长度我了解不是很多,只知道身高(腿长)的用长点的曲柄,个矮(腿短)的用短点的曲柄,频率型的车手也可以选择较短的曲柄。虽然有不少公式,根据跨长(腿长)推算出合适的曲柄长度,但是意义不大,因为在国内,能买到的产品基本都是170~175mm这个范围内的,选择余地很小。
所以,个高的朋友可以试试175的曲柄,一般的朋友就从170开始吧,以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频率型/力量型)再进行调整。但个矮(腿短)的朋友,尝试长曲柄时还是要慎重些,因为过长的曲柄,会使膝盖弯曲程度过大,时间长了恐怕不利。
内容摘要:
曲柄的长度决定了你蹬踏所产生的圆周直径。直径越大,你的膝盖和大腿的肌肉就要加大伸缩幅度才能蹬动曲柄。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你的大腿肌肉的承受力并不相等。这一点很好证明:下蹲,并使你的膝盖完全弯曲,然后站直。这时,你就会花费比只下蹲15厘米然后再站直所消耗的更多的精力,在完全下蹲的情况下,肌肉所用的力量也并不相同。所以,当你不得不面对仅有两种选择的情况:
1、曲柄的长度使你的膝盖在整个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都处于弯曲的状况;
2、合适的曲柄长度:使你的膝盖屈伸幅度在20度角左右。你最好还是选择【新手应看】山地车零件选择及使用误区
(转载) | 误入骑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471人加入此小组
山地自行车零件选择及使用误区【转】 22:32:16目前自行车运动越来越普及,山地自行车的零件的种类、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很多车友在追求自行车零件的高性能和外观美化的同时,忽略或混淆了很多自行车零件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条件,而且很多看起来应该合理的搭配也是错误的。下面我例举一下常见山地自行车零件选择及使用误区(总结来源与基本知识和自我经验)。一、四培林花鼓比两培林花鼓润。说明:四培林花鼓指的是,后花鼓内有4个独立的培林轴承,一边两个。其他常见的还有2培林花鼓、5培林花鼓——后花鼓内有5个独立的培林轴承,塔基一侧(飞轮一侧)有3个,另一侧有2个。无论是几培林花鼓都指的是后花鼓内培林的个数,前花鼓只有两个。例如玖欲4培林花鼓,后花鼓是4培林,前花鼓是两培林;quad 5培林花鼓,后花鼓是5培林,前花鼓是两培林。相当一部分车友认为四培林花鼓比两培林花鼓润,这是个误区。培林花鼓的润度取决于培林的润度和培林的个数。培林的个数越多,花鼓的滚动阻力越大。多培林花鼓(3或3培林以上花鼓)的特点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花鼓强度,用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减小培林的损坏几率和减少培林的磨损。二、外胎的尺寸目前常见的山地车车胎尺寸有26x1.3、1.5、1.75、1.9、1.95、2.0、2.1、2.125、2.3等。常常听见车友们说,我的2.1外胎怎么和你的1.95的外胎差不多宽啊?车太尺寸上所标的尺寸数据所代表意思是(以26x2.0为例):车圈外直径为26英寸,车胎高度2.0英寸。这里的2.0所指的是车胎的高度(正常胎压下,车圈外沿到地面的高度)而不是宽度。车胎越高,车胎的外周长约大,所以根据不用尺寸的车胎我们要相应的调节码表的基数。外胎的的高度是国际标准,宽度则不是,所以相同尺寸的车胎的宽度不一定相同。也正因为这一点,很多车友发现某些不同品牌的2.1和1.95的车胎的宽度看起来似乎差别不大。大尺寸车胎的优点:车轮外径变大1.车胎转动惯性变大,更利于保持车速。旅行车、公路车使用700c这样的大直径车圈,就是因为这一点。2.车轮直径越大,越容易通过崎岖路面,提高车辆通过性和越野性。3.抬高车身,减小在越野时牙盘或脚踏接触障碍物的几率。4.车胎的高度变大,车胎的宽度会不成比例的增加宽度,提高越野时的车辆稳定性。大尺寸车胎的缺点:车轮外径变大车胎转动势能变大,不利于加速。(惯性这个东西,及利于保持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又阻碍运动状态的改变)注:大多数车胎的表面都成弧形,在正常胎压下不同尺寸的车胎的接触面积都差不多。三、车胎的压力——请保持正常胎压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车胎都有特定的正常压力范围。车胎的正常压力范围,取决于外胎的压力范围。车胎的正常压力范围在外胎上以“bar”和“psi“为单位标注。正常车胎压力范围内,车胎气压偏较小的优点:1、车胎偏软,吸收路面对车辆和骑乘者的震动,有着更好的舒适性。2、加大外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以高车辆稳定性。3、增加干燥硬(冰)路面的抓地力。4、减小压强,防止车胎深陷沙、泥等非常松软的路面。正常车胎压力范围内,车胎气压偏较小的缺点:1、车轮滚动阻力变大,不利于车速保持和加速2、车胎和地面接触面积增大,压强变小,不利于胎纹深入到湿润路面的水膜、积雪、泥土中,减小这些路面的抓地力。3、加大了车胎橡胶材质扭曲变形程度,减少车胎寿命。4、车胎表面张力变小,异物容易刺入。正常车胎压力范围内,车胎气压偏较大的优点与车胎气压偏较小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四、大颗粒花纹的车胎具有更大的抓地力。不同的路面应该选择不同功能的车胎。以砂石、泥土为主的路面应该选择大而散颗粒花纹的车胎,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应该选择小而密颗粒花纹的车胎或着光头胎。大颗而散颗粒花纹的车胎用于以砂石、泥土为主的路面,胎纹更容易深入到泥土里去,车胎可以获得强大的抓地力。然而在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上,大颗粒花纹的车胎的胶颗粒反而像冰刀在冰面上一样,抓地力很弱。(我的一个朋友,使用原装正新小密颗粒车胎的公爵高速过某一地点的急弯每次都顺利通过,更换上德国马牌大颗粒花纹的车胎以同样速度、同样角度过那个弯,则失控侧滑就是这个原因。马牌车胎的价格可以买n条正新车胎) 五、较长的牙盘曲柄长度用起来更省力。目前常用的牙盘有44齿和42齿两种,42齿牙盘多用来配合24速系统,44齿牙盘多用来配合27速系统。42、44齿指的是牙盘最大齿片的齿数,齿数越多直径越大。牙盘的曲柄常见165mm\170mm\175mm\180mm等,其中170mm和175mm最为常用。42齿牙盘因为盘片直径小,而多用170mm曲柄,也有用175mm的。似乎更长的曲柄拥有更长的力臂,骑起来会更剩劲,更利于爬坡。这是一个误区,其实曲柄长度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通常情况下,亚洲人的身材和欧美人不同,亚洲人的腿相对于整个身高较欧美人短。选择较长的曲柄扩大了膝盖运动的范围,增加了膝盖的压力。而且过长的曲柄长度增加了双脚圆周运动的直径,这时双脚蹬踏脚踏的频率(踏频)会明显降低,踏频降低了,功率也会降低。此时维持动力输出的腿部力量(扭矩)占主要因素。曲柄长度的选择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膝关节中心与脚踏中心垂线的位置关系。当曲柄处于水平位置时,膝关节中心与脚踏中心垂线应该是重合的,也就是在此时发力的最大效率点附近,腿部的做功的力量应该全部作用在曲柄运动的最长力矩的方向上而没有任何其他方向上力的分解。如果曲柄过长,一会导致腿部的力量没有全部作用在曲柄运动的最长力矩的方向上,还会导致脚踝部的跟腱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很多人骑车时感到脚踝部酸痛主要就是这个原因。较短长度的曲柄,有利于提高踏频,提高骑车时的功率。而不只是单单依靠强大的力量来维持车速或发力爬坡。较长曲柄长度的牙盘适合腿部较长的肌肉发达的力量型车友选择。我180的身高,原来一直选择175mm的牙盘。在老手的指点下换装170mm长度的牙盘,明显的感到骑车时踏频提高,同样的车速下体力消耗减小,由于踏频的提高,爬坡时和使用175mm牙盘几乎没有区别。因为选择较合适长度的曲柄加之车座的配合调整,膝关节中心与脚踏中心垂线大致重合,脚踝部酸痛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当然,曲柄长度也不是越短越好,每个人的踏频是有极限的,过短的曲柄和不能相应增加的踏频配合在一起反而得不偿失。 六、碟刹维护麻烦碟刹和v刹一直都是单车界长辩不休的话题。这里只是谈一谈我对这两大类刹车维护上的看法。很多人不选择碟式刹车其中一点是因为碟刹比v刹维护相对难一些。其实这两大类刹车在维护上也各有利弊,而且碟刹的线、油之分也完全不一样。v刹:v刹最容易维护。v刹结构简单,刹车块与车圈距离较大,调整起来非常的方便。但是v刹的刹车线、刹车线管、v刹臂转轴这些地方非常容易积灰或生锈,大大制约v刹的运作。这些地方需要经常地清理维护,或者更换,因此v刹的维护修理的频率很高。线碟:线碟较难维护。维护频率和v刹差不多也很高。而且线碟的最大缺点就是,单动夹器的刹车间隙调整非常的困难。油压碟刹:油压碟刹的维护是最复杂的。但是油压碟刹因为特殊的封闭式结构,使得油压碟刹的维护频率相当的低,也不容易损坏。我使用油压碟刹两年多来,只因为截管换过一次刹车油,更换过一次前制动来令片和日常偶尔的来令片位置校准。碟刹维护小窍门:1、每次拆装过车轮后,碟刹就容易蹭碟。这主要是因为每次装车轮时,快拆的锁紧力度不同,车架或前叉的型变量不同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碟片在夹器中间的位置和调整花鼓快拆的锁紧力度来调整。2、油压碟刹的来令片多为双动,发现碟刹蹭碟,我们除了上面那个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拆松碟刹夹器螺丝,然后大力刹车(捏紧扎把)同时上紧刹车夹器来让刹车自己校准位置。如果此方法不行,多是因为碟片变形所致,这需要手动调节或者找专业人员校对碟片。 七、后飘座管美观(车座、座管、牙盘曲柄长度的配合)。很多车友的车座管都采用后飘式座管,而且车座也向后移了很多,有的认是因为这样看起来整车效果很不错,看着很匀称美观,有的人是因为要舒展身体,压低上身,减小风阻。车座管选择应该根据自己的身材和腿长来确定。在曲柄长度选择问题中,我们提到了膝关节中心与脚踏中心垂线应该是重合的,这一点是同过车座在做管的前后位置、座管形式、牙盘曲柄长度的配合来实现的。舒展身体,压低上身,减小风阻,不能通过后移车座和选择后漂座管来实现。应该通过选择车架尺寸和把立尺寸来调整。环法计时赛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随着车速越来越高,赛程越来越长,车手的在车坐上坐姿越来越靠前,这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力和节省体力(他们不闲硌pp?) 八、依靠前叉上管来调节车把的高度。 前叉上管是前叉连接自行车车架的部分。新前叉的上管预留的非常的长,装车后前叉上管需要重新截取的。为什么前叉上管要预留的很长呢?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品牌的不同型号的车架的首管的高度差别很大,长长的前叉上管是用来适应不同高度的车架首管,而不是用来调节车把高度的。安装在前叉上管的把立越高,前插上管受力越大,为了保证强度防止前叉上管变形、断裂甚至损伤车架首管或碗组一般前叉的上管上安装把立的高度都有安全限制的。以fox rlc前叉为例,把立下沿距离车架上部碗组最大距离为3cm(10mm垫换垫3个)。喜欢大强度越野的车友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提示:有准备换车架打算的而又更换前叉的车友要注意,前叉上管要多预留一部分扦插上官来适应可能的更高首管高度的新车架,我们可以将多余垫环垫在把立的上面。可以用来调整车把高度的零件:1、把立常用把立分为负角度把立、0(平)角度把立、小角度把立、大角度把立、可调角度把立等。2、车把直把、小燕把、大燕把3、长行程前叉长行程前叉的选择要慎重。这里牵扯到骑行角度等问题,这影响车辆骑行舒适型、操控性、安全性等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硬尾xc级山地车前叉行程多用60mm、80mm、85mm、100mm、120mm等几个规格,其他的还有140mm、160mm、200mm、230mm等。九、气压前叉比油簧前叉好。目前常用的自行车前叉主要有弹簧叉、油簧叉、气压前叉、油气叉等几大类。很多朋友都认为气压或者油气叉是最好的前叉。这种说法有一些片面了。很多同一品牌的同一级别的前叉都有油簧、油气两种版本。这是因为这两种前叉有着不同特性和使用环境。油气叉:以气压为主要减震介质,以液压油辅助控制回弹、减震软硬度、灵敏度、前叉锁死。通常使用弹簧来防止前叉因缺气塌底。主要特点是重量轻。与油簧前叉相比的缺点是,巨大的气压形成预压支撑前叉和车辆(也就是说及时你不骑上车,前叉也在工作中),对路面微小震动反应迟钝。油簧叉:以弹簧为主要减震介质,以液压油辅助控制回弹、减震软硬度、灵敏度、前叉锁死。主要特点是,依靠弹簧本身的金属刚性(不是弹性形成对前叉和车辆的支撑)对微小震动反应灵敏。耐冲击、易围护、寿命长。与油气前叉相比的缺点是,前叉重。一般来说同品牌同级别的气压前叉要比油簧前叉贵许多,这主要要是因为气压前叉结构复杂,有其是对气室和密封部件要求很高。不适用气压前叉的山地车:AM飞坡、FR自由骑、DH速降等。这些车种大多使用油簧前叉来保证强度。 十、三、自锁系统很危险容易摔车。从今年开始身边使用自锁系统的朋友越来越多,还有很多朋友不愿使用这一系统,主要是因为他们听说使用自锁系统摔车的事件很多。其实初次使用自锁系统的前2个月内至少摔1-2次的几率几乎是100%。主要的摔车原因是,自锁系统无法解锁、解锁后误锁以及忘记使用自锁系统直接下车,其中无法解锁在因自锁系统摔车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其实因使用自锁系统摔车主要是因为不习惯造成的,这就和你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感觉是一样。第一次学期自行车的人哪有不摔跤的。一般来说使用自锁系统摔1-2次之后,就能很熟练的使用自锁系统了(长记性了),解锁成为一种下意识动作。自锁系统的优点:1、矫正骑行姿势很多车友骑车时脚部和腿部不自觉的内翻或者外翻,膝盖和脚踝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造成运动性损伤。自锁系统可以有效矫正腿部和腿部的内翻或者外翻,防止肌肉疲劳和减小关节压力。说得夸张点,使用自锁系统,你的骑姿想不正确都不行。2、节省体力使用普通的脚踏骑车时,我们只有在下压脚踏时给予车辆行驶的动力,而另一只脚完全在做无用功。使用自锁系统后,一只脚踩踏脚踏,而另一只脚可以起到提拉的效果。两只脚同时作用,节省体力,提高动力输出。这就好比汽车发动机安上大功率涡轮增压机一样。这一点尤其是在发力加速、爬坡、长距离骑行时尤为显著。3、提高操控性防止摔车你没有看错,自锁系统的另一大优点就是本很多人看成缺点的特性。在使用普通脚踏的性况下,当车辆失控时,例如腾跃、侧滑时是很难纠正改出的。这主要是因为脚部和脚踏没有结合,骑行者很难通过脚部和腿部左右的力量来控制车身,而且当车辆意外腾跃时(未发现的减速带、石头、大坑),脚部极易弹离脚踏导致摔车。自锁系统可以使人车合一,任意控制。实例,本论坛车友xx在刁沟越野,由于下坡车速过快路面颠簸,导致车辆腾跃后后轮轻微左摆横向着地,并引起后轮侧滑。xx使用自锁系统向右侧横带车辆改出侧滑状态……4、摔车保护试想,当你车速过快摔车后,身体飞向或滑向悬崖边(汽车)时,你多么想有人拉你一把啊。自锁系统很可能就是第一时间给你有利帮助的朋友。自锁系统车手摔车的一瞬间,产生短暂的拖拽效果,缩短人车分离的距离,随后会自行解锁防止自行车给人的不利拖拽,最终人车是分开的,但是自锁系统可以有效缩短摔车时车手飞出或滑出的距离,防止更大的伤害。自锁系统的缺点:活动受限,锁鞋鞋底太硬,还不能打弯,穿着锁鞋走路站立实在太累了。而且穿着锁鞋上下楼那动静比女士的高跟鞋还响!以上内容转自百度文库
+ 加入我的果篮
又见线碟难维护的论点。说难调只是不会调罢了。身边人用得多的是BB5,碟片是正的,两三分钟我就能调好一个。要是碟片歪了,线碟油碟都得先纠正碟片,都一样麻烦。调线碟和油碟一样,先把夹器螺丝松了,然后拧刹把让夹器来令片居中,再拧紧螺丝。最后线碟比油碟多一步把内侧来令片稍微拧出防止蹭碟。
果壳实验室主任
BB7还是挺方便的
银行安保人
四培林花鼓比两培林花鼓润。。。。其实包括散珠也一样,润不润看维护。很多跑1000km+的散珠都很润。。。倒是培林时间长会下降。。。估计也没几个人会拆了换轴承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自行车需要的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