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战士训练艰苦,鞋不知道脚被鞋子磨破了怎么办多少

作为开国大典的一个重大项目的阅兵仪式,是人民军队建立以来第一次参与国家庆典。毛泽东亲自指定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杨成武为副总指挥。具体方案和实施由杨成武负责。  
因为是第一次搞阅兵式,杨成武没有任何经验。他查阅了一些资料,又向曾经在苏联军事学院留学和参观过莫斯科红场阅兵的刘伯承请教。刘伯承给他讲了关于统一训练的条例问题供他参考。部队的队列训练五花八门,连统一的敬礼方式都没有规定。刘伯承的建议给杨成武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训练是在炎热的夏季开始的。汗水湿透了战士们的衣服。几次正步训练下来,新布鞋的鞋底就被磨穿了。而战车师的战士一脱靴子,就能倒出一滩水。战士们的训练不是能用艰苦就可以形容的。缴获敌人的战车也经常出现故障,这也给正常的训练增加了难度。  
十月一日下午三时,毛泽东等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广场上30万人欢声雷动。在国歌声中,毛主席按下了升旗的电钮。随着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放28响。在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后,阅兵式开始了。  
阅兵总司令朱德乘着敞篷汽车驶过了金水桥,迎候在桥南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总司令行军礼报告“受阅海陆空部队均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乐声中,朱德由聂荣臻陪同检阅了三军部队。当朱德向指战员问好时,指战员们齐声回答“祝总司令身体健康!”  
检阅部队后,朱德又重登天安门城楼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接着分列式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以八一军旗为先导的水兵方队,他们穿着崭新的水兵服,英姿勃勃的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欢呼声顿时高涨了起来。  
接下来是陆军部队,在《军队进行曲》和《坦克进行曲》的军乐中,步兵和战车,炮兵师陆续通过主席台。此时,空军分队的飞机分批次的飞过了天安门广场的天空。  
当飞机飞过之后,《骑兵进行曲》引出了壮观的骑兵部队。三个骑兵团和一个野战炮营,1900匹战马,分六路纵队前进。骑兵们腰挎战刀,手握钢枪,威风凛凛。  
检阅式和分列式共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参阅部队1.6万多人。自这次阅兵式后,杨成武担任阅兵式的总指挥。很多军事大国都对我军的阅兵式表示称羡。西点军校的队列教官对我军的交流人员说“中国军队的阅兵分列式是世界一流的,我们不知道杨成武将军是怎么把士兵训练成机器人的,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96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1300双鞋垫送参阅特种兵_新闻中心_新浪网
<h1 id="artibodyTitle" pid="1" tid="78" did="" fid="双鞋垫送参阅特种兵
  ■日前,裴志刚夫妇和姐夫李志云赶制鞋垫
  本报讯(记者李默涵 张燕)200双、1100双,张家口市民裴志刚与妻子王淑平今年两次进京,将亲手缝制的1300双鞋垫送给了首次参加国庆阅兵的特种兵方队。他们的儿子裴一是这个方队的一员,夫妻俩萌生给特种兵方队送鞋垫的念头缘于儿子的一个电话。
  特种兵儿子打来求助电话
  今年2月份,裴志刚接到儿子裴一的电话,这个电话让他和妻子兴奋不已。电话里,儿子说他能参加今年的国庆阅兵了,他将成为特种兵方队的一员。
  裴志刚说,2006年底,儿子参军成为一名特种兵战士,之后在部队入了党,转了士官,现在又能参加大阅兵,一家人都为儿子感到自豪。
  5月底,裴一打来电话说,为在阅兵式上展现军威,战士们刻苦进行队列训练,鞋垫都磨破了,买的鞋垫又不合适,想让家里再做些。裴志刚当过4年兵,知道一双垫着舒服的鞋垫对训练的意义有多大。而市面上很难买到好鞋垫,布料都比较软,一出汗就容易打卷、硌脚。在儿子临参军前,妻子王淑平曾特意做了10多双鞋垫给儿子带上。
  电话里,裴志刚问儿子需要多少双鞋垫,儿子只说当然越多越好。裴一平时会将自己的鞋垫分给战友,现在既然他需要鞋垫,方队里其他队员肯定也需要。放下电话,裴志刚和妻子就将家里存余的涤卡布全都找了出来。姐夫李志云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们把他请来做“总指挥”,3人一起做起了鞋垫。一个星期后,家里的布用完了,做出了200双鞋垫。
  带着这些鞋垫,他们急急忙忙赶往北京把鞋垫给儿子送了过去,好让他和战友都能早日用上。
  俩月赶制1100双鞋垫
  第一次去阅兵村给儿子送那200双鞋垫,裴志刚说,儿子距离自己三步远,一直朝自己笑时,他才辨认出,“哟,我儿子”。儿子冲着他,“啪”地一个敬礼,他说,比他当年的军礼还标准。据裴志刚介绍,裴一参军后,他只去看过一次,送鞋垫是他第二次见儿子。
  与儿子匆匆交谈的两三分钟内,裴志刚得知还需要更多的鞋垫。回到家,他们就着手准备材料,要再做一批鞋垫给儿子送过去。他尝试买来多种布料,比较发现涤卡布最适合做鞋垫。为了找到涤卡布,他几乎转遍了整个张家口,就在他想实在找不到就去外地找时,无意中在一位卖布的商贩那里找到了涤卡布。二话不说,他将商贩250米的涤卡布全都买回了家。
  有了原料,发动全家人,画样、剪裁、缝纫,只要有时间,全家人都加入了做鞋垫的行列。裴志刚说,刚开始剪样时,用一般的剪刀,剪上半个小时,他和姐夫的手就开始起泡,既费力速度也慢。后来打听到有一种电子剪,就赶紧买了回来。
  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做出了1100双鞋垫。第二批鞋垫送到北京阅兵村后,裴志刚接到了特种兵方队领导打来的感谢电话。其实,只要孩子们垫上这些鞋垫,训练起来脚更舒服,他就满意了。
  裴志刚说,儿子现在训练很紧张,两次给孩子送鞋垫都是匆匆见一面,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他希望孩子能够好好训练,好好表现。他已经与亲朋约好,国庆当天,他们要一起守在电视机前观看阅兵式。“我希望能从电视上看到儿子的面孔。”裴志刚说。■供图/通讯员白君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每人踢坏四双鞋,踢上国庆阅兵场
2009年大阅兵合肥籍教练揭秘,阅兵式上如何做到“百足同音”
“向我们走来的是英雄红一师徒步方队……”这支队伍共有14个排面,每排28人,排面方队整齐划一,脚步铿锵有力。昨天上午,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快5年、家住合肥的的贺开兵,首次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如何一步步将兵带上天安门阅兵仪式的幕后细节。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他是65集团军某部副参谋长,也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的“红一师”训练教练。[选拔]13条标准上还有增加“接到任务时,应该是在2008年年底,当时就要抽调精兵强将参加阅兵训练,早做准备。”当年身为冀东某部队副参谋长的贺开兵记得,消息传来,这支有“红一师”光荣革命传统的军营中,很多官兵争相报名。  选拔严格程度超乎想象,仅单兵训练考核就刷了不少人。还有很多兵因体能素质不达标被迫淘汰,“几乎是千里挑一,每天要训练14个小时。”训练基地位于张家口境内,到了冬天,户外是零下20度的气温,一般人根本无法坚持,“全副武装站军姿,时间一久满头大汗。”汗水遇冷结冰,冻成一串冰溜子,冻伤皮肤的不少。贺开兵记得,阅兵联合指挥部曾制定了6类13条标准,“红一师”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脸型、脚长等测量检查指标,对战士的身高都有严格要求,“身高最低要1米77,平均年龄21岁”。[训练]每个动作每天上万次  单兵考核结束后,就是组队训练,“先是小队,然后是排面,最后才是方阵。”阅兵共有14个排面,每排28人,“其实应该每排是31人,有3人相当于替补队员,也要正常训练。”贺开兵担任二中队中队长兼教练,负责5个排面100多人的管理和训练工作。“队伍基本定型了,接下来就是严格的训练。”一队看似一人,又是如何做到排面方队整齐划一,脚步铿锵有力,甚至是“百足同音”呢?“在严格训练中培养节奏感,每一天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上万次训练。”[心情]受阅前晚战士睡不着  2009年5月份,步兵方队来到北京训练基地,进行异地训练。“红一师”战士把每天的训练标准叫做“极限训练”,“几个月下来,平均一个人要踢烂4双作战靴”。  严苛的训练中,也有着温情,“平时也会组织联谊活动,增进感情,每周都要心理辅导和政治课。”9月30日那晚,很多战士激动地睡不着觉。10月1日凌晨2点多,队伍集结天安门广场指定区域。最先接受检阅的是徒步方队,这支有“红一师”光荣传统的方阵以强大的阵容,雄伟的气势,精良的装备,圆满完成受检阅任务。那一晚,战士们又是激动地睡不着。第三天,等战士们回到驻地,贺开兵将大半年拍摄收集的训练镜头,制作成光盘,给每一位参加训练的战士都留一份。转眼6年过去了,但这张光盘一直留在贺开兵和战友们的身上。蔡晓娣张敏王倩倩汪漪中国式正步是怎样“炼成”的?  刻苦训练:每一天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上万次训练,每天训练正步练习连续踢腿200次、端腿10分钟不变形等,几个月下来,平均一个人要踢烂4双作战靴。  设备支持:购买了军姿固定架和量角器等6大类980多件器材,袖领扎上别针,“大数据”也运用到训练之中,前后之间距离、握枪角度等每一项都有数据记录,不断摸索,不断矫正。图为贺开兵当年所拍摄的训练镜头《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防战士的艰苦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