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共享单车能走多远骑得更远

共享单车 如何在山城行得更远?
  扫个码,就可骑行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实现与轨道交通无缝接驳。(本组图片均由记者张珺、实习生吴星翰摄)
  人行道上新施划的自行车道。
  作为共享经济又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2016年底现身,短短几个月就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蹿红,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重要选择。作为山地城市的重庆也不例外,今年1月以来,在大学城、两江新区等地势相对平坦、轨道交通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刮起了一股靓丽的黄色旋风。
  近段时间,许多市民打进本报热线,希望能扩大共享单车的覆盖范围。就此,记者对我市主城共享单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小黄车”席卷大学城片区,“摩的”生意惨淡
  对于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学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共享单车不只是一个时髦的称谓,已是生活出行的一部分。
  3月20日,记者在轨道交通一号线大学城站旁碰到了在重大虎溪校区读本科的仇可,他正用手机应用程序解锁一辆共享单车,准备骑行前往校园。“从这里骑到学校8分钟左右,如果步行过去至少25分钟,时间节约70%以上。”
  “以前上班是地铁+摩的,现在是地铁+共享单车。”在尖顶坡附近上班的张志伟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尖顶坡站出站后,一般会选择坐三轮车到单位上班。三轮车的起步价是10元,而租用共享单车只需1元,有时候还免费,出行成本大幅降低。
  记者从在大学城投放共享单车的一家本土互联网企业了解到,他们的共享单车在大学城投放以来,使用频率非常高,其中同一辆单车一天内最多被骑走了19次。看到了强劲的需求,最近他们又在主城投放了1000辆共享单车。
  记者走访了解发现,从今年1月以来,至少有两家互联网企业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陈家桥、微电园、大学城)这一地势平坦区域内投放了共计约2万辆共享单车。扫码骑车、随取随放、自由换车……“小黄车”俨然成为大学城街头的时尚。
  相比共享单车的风生水起,“摩的”、三轮车等曾经专门接驳轨道交通的非法营运车辆生意大不如前。记者在大学城站等轨道站点发现,“摩的”、三轮车司机大声吆喝,但鲜有人问津,一位“摩的”司机向记者吐苦水:“看嘛,就是这些自行车,把我们生意抢完了。”
  共享单车改善公共交通整体出行体验,引导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完善
  骑行两个多月来,仇可感觉,用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有不错的出行体验:大学校门外和地铁站外都集中停放有共享单车,很容易辨识;只需要对应打开共享单车的手机应用程序获得密码就能开锁骑行;而两点之间的骑行路段,除了已经建成的非机动车道外,还在宽阔的人行道上施划了专门的自行车道。
  “我丝毫不担心城市里有共享单车,而没有骑行专用车道。”我市本土的某共享单车企业CEO雷厚义表示,重庆虽是山城,没有大规模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地理条件,但轨道交通沿线旺盛的短途接驳交通需求,能让自行车找到用武之地,“使用频率一高,政府和职能部门自然会考虑建立骑行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车道等设施的完善是靠市场和需求来引领的。”
  雷厚义的自信是有现实依据的。据了解,共享单车进入大学城片区后,沙坪坝区市政部门专门在大学城现有的人行道系统上,施划了数十公里长的自行车道,以前建成、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非机动车道的路面,也变换了红色的涂装,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给予自行车路权。
  “扫码取车、专用道骑行、目的地还车……骑行共享单车既安全便捷,又经济有效率,还很绿色低碳。”仇可表示,共享单车轻易地把轨道交通长期无法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轻易地解决了。对此,在我市试水的国内某共享单车知名企业重庆片区负责人自豪地表示,共享单车接驳轨道交通,实际是改善了公共交通整体的出行体验,增强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恶意破坏或私占时有发生,部分单车难以“共享”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来得太快”的共享单车,也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在轨道交通一号线大学城站外,记者就发现好几辆车胎偃旗息鼓的“小黄车”,一些共享单车的踏板、座椅不翼而飞,导致无法骑行。
  3月21日,记者在这里碰到了正在对损坏车辆进行清点登记的某共享单车公司的两名维修员。他正在按照手机应用程序中用户提供的报修信息,对损坏的车辆进行修理和登记。他们告诉记者,公司在整个西部新城共有12名维修人员,不停地对单车进行维修,“最主要是车锁被损坏,从一些零部件缺失可以看出是蓄意破坏。”
  该公司重庆片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针对损伤较轻的车辆,实行就地维修;针对损伤情况较重的车辆,则统一送到指定的维修地点进行“手术”。她表示,如果发现有恶意损毁车辆的行为,公司会采取报警的方式处理,并配合警方的调查。
  针对共享单车被屡屡占为己有或破坏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表示,共享单车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困难,而没有让国家来出钱,因此国家要有鲜明的态度,依法保护有关公司的财产权,对于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司法机关应严格执法。
  事实上,沙坪坝区公安分局西永派出所、虎溪派出所已经接到好几起有关共享单车“消失”的报案并有所行动。经过缜密侦查,民警很快在辖区找到了失踪的共享单车,对有关人员及时进行了行政处罚和普法教育。办案中民警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实际使用被撬盗单车的人员不一定就是实施撬盗开锁的人员,由于难以界定,造成处罚困难;一些破坏车辆的行为,除非被抓现行,或者恰好被视频监控拍下,否则很难获得有力证据。
  共享单车从无到现在的数万辆,它的摆放也成为问题。一些市政工作人员对此很是头疼:共享单车随意在轨道站外搁置,歪歪倒倒既有损市容,高峰期还影响人流进出轨道站点;一些摩托车、电瓶车也乱停在共享单车的指定区域。一名市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帮助市民将共享单车有序停放,已成为她一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培植山城“骑行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虽然问题不少,但共享单车还是不可避免地来了。前面提到的那家国内知名的共享单车公司重庆片区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他们计划在今年3月底完成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投放3万辆共享单车的计划。
  她表示,现目前,他们只是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区域投放。未来将根据市民的出行特点和大数据分析,再规划部分适合骑行的区域,慢慢覆盖重庆所有短途出行需求并适合骑行的地区。
  而作为本土共享单车企业CEO,雷厚义注意到自行车交通在整个重庆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去年9月,重庆市规划局出台《重庆市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导则》,其中明确,未来山城发展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因地制宜,重点发展5公里以内、用于通勤通学以及公共交通站点接驳的区域性网络。为此,除了大学城,他的公司还把有限的共享单车资源,投入到光电园、悦来国博中心等区域。
  雷厚义表示,共享单车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行业,要在重庆继续发展,就必须发现那些有短途需求并适合骑行的区域,比如南岸的茶园新区,茶园至广阳岛长达11公里的通江大道上,崭新的塑胶自行车道已建好,却没有出现共享单车。
  而这家国内知名的共享单车企业重庆片区有关负责人谦逊地表示,他们进入重庆后,得到重庆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但由于重庆地势特殊,之前没有骑行文化,所以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参考其他城市相对已经成熟的运行体系,针对自行车的配套设施能够更加完善,让城市变得更环保、更美丽。
  “希望我们的项目,在给山城市民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参与程度。”她说,共享的前提是文明有序的社会参与,这需要法治来做保障,希望未来保护共享经济的法律可以更细致周密,更期待使用者能够爱惜共享单车产品,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
  名词解释&&
  何谓“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和商业区等公共场所提供的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一般用户需要下载相应的手机应用程序,获得使用的资格,根据行驶的距离或使用时间来支付使用的费用。共享单车符合公共交通低碳出行的理念。
& & & & & &
共享单车 如何在山城行得更远?
作为共享经济又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2016年底现身,短短几个月就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蹿红,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重要选择。作为山地城市的重庆也不例外,今年1月以来,在大学城、两江新区等地势相对平坦、轨道交通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刮起了一股靓丽的黄色旋风。
  扫个码,就可骑行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实现与轨道交通无缝接驳。(本组图片均由记者张珺、实习生吴星翰摄)
  人行道上新施划的自行车道。
  作为共享经济又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2016年底现身,短短几个月就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蹿红,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重要选择。作为山地城市的重庆也不例外,今年1月以来,在大学城、两江新区等地势相对平坦、轨道交通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刮起了一股靓丽的黄色旋风。
  近段时间,许多市民打进本报热线,希望能扩大共享单车的覆盖范围。就此,记者对我市主城共享单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小黄车”席卷大学城片区,“摩的”生意惨淡
  对于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学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共享单车不只是一个时髦的称谓,已是生活出行的一部分。
  3月20日,记者在轨道交通一号线大学城站旁碰到了在重大虎溪校区读本科的仇可,他正用手机应用程序解锁一辆共享单车,准备骑行前往校园。“从这里骑到学校8分钟左右,如果步行过去至少25分钟,时间节约70%以上。”
  “以前上班是地铁+摩的,现在是地铁+共享单车。”在尖顶坡附近上班的张志伟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尖顶坡站出站后,一般会选择坐三轮车到单位上班。三轮车的起步价是10元,而租用共享单车只需1元,有时候还免费,出行成本大幅降低。
  记者从在大学城投放共享单车的一家本土互联网企业了解到,他们的共享单车在大学城投放以来,使用频率非常高,其中同一辆单车一天内最多被骑走了19次。看到了强劲的需求,最近他们又在主城投放了1000辆共享单车。
  记者走访了解发现,从今年1月以来,至少有两家互联网企业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陈家桥、微电园、大学城)这一地势平坦区域内投放了共计约2万辆共享单车。扫码骑车、随取随放、自由换车……“小黄车”俨然成为大学城街头的时尚。
  相比共享单车的风生水起,“摩的”、三轮车等曾经专门接驳轨道交通的非法营运车辆生意大不如前。记者在大学城站等轨道站点发现,“摩的”、三轮车司机大声吆喝,但鲜有人问津,一位“摩的”司机向记者吐苦水:“看嘛,就是这些自行车,把我们生意抢完了。”
  共享单车改善公共交通整体出行体验,引导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完善
  骑行两个多月来,仇可感觉,用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有不错的出行体验:大学校门外和地铁站外都集中停放有共享单车,很容易辨识;只需要对应打开共享单车的手机应用程序获得密码就能开锁骑行;而两点之间的骑行路段,除了已经建成的非机动车道外,还在宽阔的人行道上施划了专门的自行车道。
  “我丝毫不担心城市里有共享单车,而没有骑行专用车道。”我市本土的某共享单车企业CEO雷厚义表示,重庆虽是山城,没有大规模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地理条件,但轨道交通沿线旺盛的短途接驳交通需求,能让自行车找到用武之地,“使用频率一高,政府和职能部门自然会考虑建立骑行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车道等设施的完善是靠市场和需求来引领的。”
  雷厚义的自信是有现实依据的。据了解,共享单车进入大学城片区后,沙坪坝区市政部门专门在大学城现有的人行道系统上,施划了数十公里长的自行车道,以前建成、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非机动车道的路面,也变换了红色的涂装,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给予自行车路权。
  “扫码取车、专用道骑行、目的地还车……骑行共享单车既安全便捷,又经济有效率,还很绿色低碳。”仇可表示,共享单车轻易地把轨道交通长期无法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轻易地解决了。对此,在我市试水的国内某共享单车知名企业重庆片区负责人自豪地表示,共享单车接驳轨道交通,实际是改善了公共交通整体的出行体验,增强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恶意破坏或私占时有发生,部分单车难以“共享”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来得太快”的共享单车,也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在轨道交通一号线大学城站外,记者就发现好几辆车胎偃旗息鼓的“小黄车”,一些共享单车的踏板、座椅不翼而飞,导致无法骑行。
  3月21日,记者在这里碰到了正在对损坏车辆进行清点登记的某共享单车公司的两名维修员。他正在按照手机应用程序中用户提供的报修信息,对损坏的车辆进行修理和登记。他们告诉记者,公司在整个西部新城共有12名维修人员,不停地对单车进行维修,“最主要是车锁被损坏,从一些零部件缺失可以看出是蓄意破坏。”
  该公司重庆片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针对损伤较轻的车辆,实行就地维修;针对损伤情况较重的车辆,则统一送到指定的维修地点进行“手术”。她表示,如果发现有恶意损毁车辆的行为,公司会采取报警的方式处理,并配合警方的调查。
  针对共享单车被屡屡占为己有或破坏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表示,共享单车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困难,而没有让国家来出钱,因此国家要有鲜明的态度,依法保护有关公司的财产权,对于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司法机关应严格执法。
  事实上,沙坪坝区公安分局西永派出所、虎溪派出所已经接到好几起有关共享单车“消失”的报案并有所行动。经过缜密侦查,民警很快在辖区找到了失踪的共享单车,对有关人员及时进行了行政处罚和普法教育。办案中民警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实际使用被撬盗单车的人员不一定就是实施撬盗开锁的人员,由于难以界定,造成处罚困难;一些破坏车辆的行为,除非被抓现行,或者恰好被视频监控拍下,否则很难获得有力证据。
  共享单车从无到现在的数万辆,它的摆放也成为问题。一些市政工作人员对此很是头疼:共享单车随意在轨道站外搁置,歪歪倒倒既有损市容,高峰期还影响人流进出轨道站点;一些摩托车、电瓶车也乱停在共享单车的指定区域。一名市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帮助市民将共享单车有序停放,已成为她一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培植山城“骑行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虽然问题不少,但共享单车还是不可避免地来了。前面提到的那家国内知名的共享单车公司重庆片区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他们计划在今年3月底完成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投放3万辆共享单车的计划。
  她表示,现目前,他们只是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区域投放。未来将根据市民的出行特点和大数据分析,再规划部分适合骑行的区域,慢慢覆盖重庆所有短途出行需求并适合骑行的地区。
  而作为本土共享单车企业CEO,雷厚义注意到自行车交通在整个重庆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去年9月,重庆市规划局出台《重庆市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导则》,其中明确,未来山城发展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因地制宜,重点发展5公里以内、用于通勤通学以及公共交通站点接驳的区域性网络。为此,除了大学城,他的公司还把有限的共享单车资源,投入到光电园、悦来国博中心等区域。
  雷厚义表示,共享单车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行业,要在重庆继续发展,就必须发现那些有短途需求并适合骑行的区域,比如南岸的茶园新区,茶园至广阳岛长达11公里的通江大道上,崭新的塑胶自行车道已建好,却没有出现共享单车。
  而这家国内知名的共享单车企业重庆片区有关负责人谦逊地表示,他们进入重庆后,得到重庆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但由于重庆地势特殊,之前没有骑行文化,所以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参考其他城市相对已经成熟的运行体系,针对自行车的配套设施能够更加完善,让城市变得更环保、更美丽。
  “希望我们的项目,在给山城市民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参与程度。”她说,共享的前提是文明有序的社会参与,这需要法治来做保障,希望未来保护共享经济的法律可以更细致周密,更期待使用者能够爱惜共享单车产品,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
  名词解释&&
  何谓“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和商业区等公共场所提供的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一般用户需要下载相应的手机应用程序,获得使用的资格,根据行驶的距离或使用时间来支付使用的费用。共享单车符合公共交通低碳出行的理念。
[责任编辑:
热线:023-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
01:39:38 | 记者:侯金亮
| 编辑:周游
本期话题主持:侯金亮
当前,共享单车的发展如火如荼,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乱停乱放等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日,由上海和天津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完成编制,共享单车市场也将由此引发一场新变局。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我们就此问题约请三位市民来谈谈他们的看法。
■对“共享单车热”,你是怎么看的?
祝伟(公务员):我认为“共享单车热”折射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当然,这股热潮来得有点快、有点猛,还需要有关部门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进行调控引导。
聂树平(老师):共享单车能节省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且节能环保,我觉得共享单车符合发展的大趋势,应该鼓励其发展壮大。
夏子傑(大学生):共享单车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微信扫码就能用车,方便、快捷,我很喜欢这种出行方式。
■你觉得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哪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祝伟:一是行业的迅猛发展给城市管理造成很大压力;二是行业资质良莠不齐,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聂树平:目前共享单车的利用率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闲置,某些城市还会限制此类单车上路。这主要是共享经济理念还未全民普及所造成的。
夏子傑:私自改装、上锁、乱停、扎胎放气等乱象频出,也折射出一些市民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你看来,新标准的出台,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祝伟:新标准的出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能不能真正有效解决,还有赖于标准的执行。
聂树平:新标准的部分条款可操作性不是太强,还需要从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进一步设计,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行业痛点。
夏子傑:新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共享单车的使用乱象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涵养市民的素质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目前,我市已经有两家单车共享平台入驻,为了让共享单车更好地为市民服务,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有何建议?
祝伟:可以加强政府对行业的调控和监管,通过披露行业信息,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做好配套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并强化执行,做到这些才能维护市民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聂树平:企业可以在制造、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构建产品终身编码可查机制,这对于那些失德行为有一定纠正和防范作用。
夏子傑:一方面可以对市民加强教育,提升他们的素质;另一方面,可以设立奖惩措施,鼓励大家都参与到共享单车的共建共享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共享单车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Copyright &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举报电话:023-[共享单车能骑多远]烧钱能坚持多久?
责任编辑: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免费骑行,到直接发钱,你方唱罢我登场,进入2017年,共享单车争夺用户的大戏唱得可谓“锣鼓喧天”。骑共享单车不用花钱,说不准还能挣钱——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初网约车领域的补贴大战和外卖平台之间的优惠券血拼。共享单车企业是否已经找到了真正的盈利模式?烧钱圈地的竞速赛还能比几轮?多高的补贴,才足以左右共享单车用户的选择?有用户认为,“看哪辆车最近就去骑,为五毛钱对着地图找半天车,不值得。”还有人表示,“安装了几个软件,首先是方便,如果顺路又能省点钱更好”共享单车瞄准的是“最后一公里”,但是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每次0.5到1元的开销完全足够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就算一周的骑行费用,可能都比不上滴滴打车当初的一个红包。但是在《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看来,这其实和大家熟悉的“补贴大战”并不一样,“骑行免费或者充返等,基本上都没有消耗特别多的资源。据了解,红包量不大,不是每个人骑了都给。值得注意的是,摩拜跟ofo不一样,它内部有GPS和智能体系,让别人骑车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希望把车从这骑到那,能降低它的运维成本。”看来这补贴可不是白给的,是用户自己卖力气挣出来的。很明显,比起补贴用户,共享单车企业的钱还得用在更重要的“刀刃”上。其实在这场攻城略地的拉锯战中,最早见到真金白银的,是自行车制造企业。来自摩拜和ofo的巨额订单,让天津的自行车工厂迎来久违的“加班加点”。天津富士达自行车有限公司目前接到ofo订单1000万辆,已接近整个公司1400万辆的年设计产能。今年头疼的事是如何再提升产能,因为还会有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富士达副总经理景毅龙分析指出,假如共享单车今年的趋势能够维持全年,预计富士达整个集团全年产量能够突破2000万辆。如果没有共享单车这个风口,单靠市场的增长,量是不可能在短期达成的。不过,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据了解,现在整车单价已经较去年9月份上涨了30-40%。景毅龙解释,爆发性增长导致整个自行车生产行业的措手不及,引起一些原材料价格的变动,“采购方很大,供应方在短期接到大批量订单生产会很紧张,同时也会导致价格部分上涨,共享单车零件上涨会导致自行车行业整车生产成本连带上涨。”借势上涨的整车成本成为共享单车发展路上的一大拦路虎,而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陶雪军说,运营维护才是大帐。按照他们近九年的运营经验,要形成合格的产品,仅仅靠一块钱一小时的租赁费是远远不够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目前八万多辆车,如果前一天晚上放任不去管公共自行车,就不能确保第二天的正常运行,这也是管理上的难题。共享单车的经营并没有考虑到它后期的经营维护,所以长此以往肯定会出现问题。费钱费力的不只是共享单车系统的运营维护,还有单车本身的折旧维修。无论是遭遇人为的破坏,还是正常骑行导致的故障,修起来都得花钱。景毅龙说:“突出无人维护、结实耐用,不容易掉链子的需求。损耗件就在轮胎及链条方面,但损坏的情况是千奇百怪的,损耗问题需要按情况而定。”财经评论员叶檀曾经和摩拜单车CEO王晓峰算过一笔账——1辆成本3000元、每次骑行花费1块钱的共享单车,每天要被骑5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虽然王晓峰一再说“未公布数据,这只是猜测”,但是仅仅基于推测的结论,就足以说明共享单车面临的压力。很明显,这笔账一算,如今又是免费骑又是发红包的共享单车企业,是在赔本赚吆喝。先抢占市场和用户,再用资本整合资源,这是互联网企业惯用的套路。据估计,截至目前,摩拜和ofo两个公司总融资额都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以上。“烧钱”之后的盈利模式想好了吗?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在最早启动项目时,就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测算和财务模型,腾讯、富士康、淡马锡等投资基金或机构,要相信他们比我们会算账。”《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分析,提高资源运行的效率,在这场共享单车的竞争中将成为胜负手,“长期来看,归根结底不是补贴烧钱,而是运营效率更高,返修率能更低,才是胜出的关键。因为这其中要投入,所以更讲究产品本身的能力、运营的能力,甚至大数据、AI相关技术的能力。”王晓峰坦承,目前共享单车企业还处于“烧钱”阶段,今后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谈盈利也为时过早。“真正把产品做好,其实盈利是很自然的事情。”谈及共享单车的未来,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也信心满满。他表示,到2020年,希望自行车变成人们不再购买的商品,只使用它。他们变成现在自行车工厂最大的购买方。车厂生产出来,直接卖给了ofo,或者连接到ofo平台上。有媒体以“血战钢锯岭”来形容如今共享单车领域激战之惨烈。在大多数行业经历资本寒冬的时候,共享单车却热得烫手。只是大家都明白,钱烧完的那一刻,也将是清场的时刻。在盈利模式变为现实之前,所有谋划都只是纸上谈兵,所有信心也都可能会化为泡沫。张鹏曾说过,“不用担心钱烧完,模式没法运转。而是最后在不烧钱之后,会是何种格局。”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远程解锁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