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怎么实现适合长途骑行的摩托车

【资 讯】: -
【行 业】: -
【商 务】: - 建设市场 -
谈交通部门如何保障自行车绿色出行
  日,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指出,“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将“自行车绿色出行”列入国家战略层面。笔者作为交通人,并从一名骑行爱好者角度,谈一谈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交通管理部门,如何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为自行车绿色出行服务。
  一、当前制约自行车绿色出行的“小事情”
  一提到自行车绿色出行,人们自然想到自行车最低碳、最环保,无污染,又益于健康,人人赞同。但实际上,政府及部门关心的重点还是倾向于机动车道建设,对骑行一族的需求还没有完全理解和认识,普遍认为自行车道建设及绿色出行只是“小事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道路通畅方面。首先,自行车道被侵占。一些城市道路、骨干公路设计规划并建设了自行车道,但随着机动车的激增,一些自行车道被划上停车线,成了汽车“停车场”,车主将小车随意靠边停放,正常骑行线路被分割、占用,迫使自行车骑上人行道或机动车道上,非常危险。如遇逆行车辆造成相撞,情况更惨,如笔者亲眼所见在2015年环太湖400公里不间断骑行中,一位较高水平骑手与逆行机动三轮相撞受伤,未能参加后来的其余比赛;其次,自行车道“埋地雷”。在公路上、特别是城市道路上埋设通信、污水管道无可厚非,但窨井盖在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上随处可见却是个问题,长的、方的、圆的都有,尤如“地雷阵”,无规则设置,造成路面不平整,且一有缺失,势必给骑行者造成伤害。连环千岛湖绿道建设比较到位的专用自行车道上都有窨井盖,甚至就在桥头处,特别危险。第三,根本无自行车道。一些拓宽路段、集镇段、监街店铺外道路等,因拆迁、施工等原因,自行车道几乎没有建设,连人行道也越来越窄。骑行的人混杂在靠路边的公交车道上骑行,或人行道上穿来穿去,与公交车、小汽车、电动车、不三轮车展开贴身“肉搏”,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外,还影响了交通秩序,威胁到他人的安全。
  二是车辆管理方面。首先是自行车停放问题。在一些公园、风景区门前,甚至公共场所是不允许自行车停放的,也没有规范(收费高、无证照)的寄存地,这让一些长距离骑车旅行者,到了景区门口,不敢冒着“车辆失窃”的风险丢下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自行车走进景点游玩,只能是“到此一游,门外一照”便遗憾而离开。其次是自行车运输问题。日,上海火车站发布告示,今后不再允许携带自行车和折叠车上火车。明确地告诉长途骑行爱好者,以前那种“拆掉前轮上火车”不行了,只可以通过办理托运才行,此举产生的问题是“人车分离”不便利、“车辆部件”易损坏。火车不行,公共汽车是“行而不行”,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结果,旅客少时可以带,但收费标准有高低,自行车侧放在下部行李仓,车的花鼓、轮组等重要部件在行驶颠簸中极易损伤,给长途远行的骑行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014年,环青海湖(富士达公司组织)就有选手的车辆遇到损坏的情况,令选手不能以良好的车况参加骑行活动。
  三是社会认知方面。从凤凰、永久时代到汽车工业发展后一段时间,国民文化演变成为鄙视绿色出行。从管理部门来看,只有公交优先,没有自行车骑行优先的概念和意识,从未关照自行车优先通过权,一些道路虽然有标志分出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但自行车道是混合型车道,有时还会同意在自行车道上施划标线允许停车;在一些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物理分离路段(包括集镇段)设置波型护栏时,普遍只考虑机动车一面安装护栏板,而非机动车一面不安装,致使一根根护栏立柱凸出十几厘米,成为非机动车通行的安全隐患,此情况国道也有、省道也有;在办理许可项目、实地勘察或施工监管时,也不认真考虑地下管道窨井的设置位置,有的甚至还安装了减速板,导致窨井盖成为骑行的障碍。从社会民众来看,受“领导坐专车,大款开豪车,小款打出租,好单位有班车”奢华风气影响,出行工具成为身份的一种象征。一个家庭可以有两辆或两辆以上汽车,但却不一定有一辆自行车。骑自行车是一件很掉价的事,常常会被人看不起。如果开一辆奥迪进政府机关,门卫会笑脸相迎,骑一辆车进去试试,不一定进得去,别说脸色。甚至认为天天骑车锻炼的人发痴了,骑自行车好像就是穷学生和无所事事的平头百姓。
  二、“十三五”交通部门服务自行车绿色出行的建议笔者近几年来参加过环崇明岛200公里、环太湖400公里、环千岛湖150公里、上海―南京来回600公里等不间断的长距离骑行,几乎骑行了所有类型(市区、城区、国省干线、县乡公路、农村公路等)的道路,南通本地区县、市、区主要道路也基本也骑了遍,体会多多,现十三五规划已启动,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科学规划设计自行车道一是推进风景区绿道建设。笔者曾骑行南通的濠河、杭州的西湖风景区,如果这样的景区考虑建设绿道的话,可以借鉴环千岛湖(机动车和自行车道并行)、环太湖等风景区专用自行车道经验(常熟虞山环尚湖骑行道也很爽),科学规划,来推动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建设,那对骑行爱好者来说将是一个利好消息,在岸上骑行就能嗅觉到水的气息,欣赏到水的景色,享受到水的乐趣。同时,要避免自行车与步行道共板设置,改造步行和自行车道中存在高差或中断的道口,打通断头路和封闭街区,形成连续、完整、通畅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网。
  二是推进立体化绿道建设。管理部门要结合城市道路网布局,制定自行车交通规划,建立通畅、成网、便利、安全,与地铁、铁路及客运顺畅连接的自行车道路系统。根据自行车交通的流量流向需求,城区主次干道要有足够宽度、安全的自行车道,并把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划分开来,与电瓶车道进行分离,甚至可以为自行车单独架一座桥、打一条专用隧道等,让骑上车子可以很容易、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自行车道可以与城区绿道、景观道连接,如南通狼山风景区的道路也可以考虑进行连结,形成环行的绿道网络,让更多的人选择自行车绿色出行。同时,优化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时间,适当延长右转弯车辆等待时间,保障行人和自行车顺畅通行。
  三是推进新建路绿道建设。要狠抓新建公路的先期绿色车道规划设计,将绿色车道与公路设计、建设、验收“三同时”,先在条件比较好的国省干线新建工程上实施,为长途骑行爱好者创造舒适的环境,然后逐步在骨干公路上实现网络连结,为上班族打通通道,建设上可以将绿道与机动车道进行机非护栏物理隔离或颜色区别,沥青路面最好用彩色标示为辅,全面施划路面标示、标线。同时,特别要考虑排水问题,让绿道不积水;考虑保护问题,不让机动车上绿道。
  (二)科学养护管理自行车道一是加强道路养护。道路养护除了要保证路况质量外,主要是保洁和清扫。城区道路相对好一点,骨干公路的保洁和清扫达不到需求。例如,笔者在2015年国庆第六天骑行时,由于6天未清扫,路面上垃圾和碎玻璃粒,让我前所未有地连续换了3条内胎、换了一条外胎。因此,重大节假日安排养护人员或机械清扫路面很有必要。另外,要形成专业的绿道维护体系,有专业队伍、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保证绿色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技术状态。
  二是加强道路管理。从执法角度看,首先是要抓审批埋设管线涉路许可施工项目环节,对自行车绿道(包括普通公路非机动车道)一定要加以考虑窨井盖的设置位置,事前现场勘察一定避开,事后许可监管一定严格控制,从小抓起,造就“大作为”。其次是推行自行车在城市中心地区(特别是重点拥堵路段)优先行驶规划,让骑行有优越感,可以“任性”,让单车的风驰电掣推进绿色出行,让“有车不开车、少开车”成为常态。再次是严厉禁止侵占自行车道行为,从政府部门做起,严管在自行车道施划停车线的行为,严管在自行车道乱停乱堆乱放、摆摊设点的行为,严管小轿车驶上自行车道的行为,严管危害性极强的车辆逆行行为。第四是要抓好安全设施的管理,以硬件投入来提升非机动车通行的安全系数和效能,要不惜资金投入,对半边设置护栏板的类似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和消除,以保障自行车绿色出行。
  (三)科学服务于自行车出行一是更新运输服务理念。当下,自行车上百、上千公路的骑行人群不断扩大,一些骑行爱好者喜欢从居住地出发向外骑,骑多少是多少,骑不了就坐车回家。但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方便对接还不能够实现“车随人走”,办理铁路、公路运输托运又实在舍不得心爱的车。与欧洲等国家“火车有专用自行车车厢或单独车厢,客车车厢一端留出自行车车位”相比,我们还未做到自行车远行自如和方便整车上下火车或客车。因此,交通部门要主导运输企业更新服务理念,在车辆选型、车内布局等硬件方面进行自行车车位设计,并规定好经济实惠的收费标准,实现“车随人走”,真正服务于绿色出行。
  二是倡导勤俭节约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理念,结合“中国城市无车日”、“公交出行宣传周”等活动,营造低碳绿色出行的良好氛围,坚持舆论导向支持骑自行车出行。鼓励私家车使用主力人群的国家工作人员带头示范,主动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甚至上班,让一个时期里人们出行最主要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既能达到“环保、节能、健身、省钱”的作用,又可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交通部门更应率先示范,鼓励职工骑行的同时,适时在系统内组织一些自行车骑行比赛活动,甚至可以用来检查公路养护质量和新建公路启动仪式,用自己的骑行检验公路成果,并将其纳入公路文化建设的范畴。
  三是综合布局绿色驿站。对于短距离出行,可依托交通站点和枢纽,政府投资,交通牵头,在学校、医院、商业中心、集中居住区和集中办公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周边,合理设置有车棚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办卡租赁,为上班族服务,一小时内免费使用,超时适当收费,保证在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使用公共自行车和把车还上,推动骑行规模的不断形成和扩大,实现自行车出行比例不断提升。对于长距离出行,通过与自行车经销商合作,试点有偿租赁服务,在一些景区设置绿色驿站,将长途骑行者停车、租车、放车纳入服务范围,为一些外地来的较高水平骑行爱好者提供服务,既有适合快速骑行的中高档车租赁,又以能解决停车、看车、修车等问题,规范收费标准,推荐骑行绿道,向外界展示地域文化,使绿色出行真正落到实处。(许
建)( 来源: 中国公路网 作者:许建 )
敬告: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为“中国公路网”,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中国公路网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今日信息概览
上周网友最关注公路新闻
上周网友最关注行业热点
中 路 公 告
[ 服务热线 (010) ] [ 在线服务QQ:6673744(大聪头)、(Dior甜心)、(左岸)、(沁雨) ]
京ICP备号-3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回复: 0
除了骑行,冬季还可以做点温暖的事情
在线时间 小时
安然度过冬天,除了依赖暖气和食物,还靠我们那炽热的爱心! 一群BMW摩托车骑士,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将心底的温暖和关怀,带到那些不被注意的角落,自由与公益,他们一直在路上!
1.png (374.62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2.png (213.59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3.png (174.7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这是一趟摩托车公益慈善之旅,骑士们像往常一样整理好装备,迎着清晨八点朝阳的第一缕光,从广州出发,经过三天的奔波,终于抵达海南省的兴隆敬老院。
4.png (313.63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5.png (280.9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在广东宝马摩托车车会负责人带领下,志愿者和骑士带着事先准备好的物资,将它们送给本次要拜访的老人小孩们。整个院子都其乐融融,一片欢声笑语,这个冬天,祝愿他们都感觉温暖炽热!
6.png (330.92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依依不舍地与和蔼可亲的老人小孩们作别后,骑士们自然不放过这风光旖旎的海南岛。他们带着一颗自由的心开始环岛骑行,体验一把最美海岸线的乐趣。
7.png (234.88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8.png (269.19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9.png (177.92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整整用了七天,骑士们终于顺利完成五指山的骑行。不管这是公益活动,还是环岛骑行,他们用对美好和远方的构想与期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陪伴与爱的主题。
10.png (220.88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他们说:“无论是春夏秋冬,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很快乐,我们很知足!”
11.png (281.16 KB, 下载次数: 0)
11:39 上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途骑行一天多少公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