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3d大赛总决赛赛可以改名单吗

中国创意网地 址:北京 联系人:中国创意网邮 编:100029 E-mail:电 话:010-
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
版权所有:中国创意网& 京公网安备& 京ICP备号-3& 技术支持:&
Powered by全国“3D大赛”在常上演总决赛_江苏新闻_中国江苏网
& &&& & 正文
全国“3D大赛”在常上演总决赛
  27日,中国3D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水平最强的“2010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3D大赛’)”现场总决赛在常州科教城震撼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300支总决赛入围团队、1500名选手代表擂响总决赛战鼓。市委书记范燕青致欢迎辞。市领导陆洪生、王成斌,科技部、教育部及省、市有关领导,以及大赛评审专家团,部分高校和企业代表等30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全国3D大赛由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指导,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和3D动力共同主办,以“推3D技术普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以“学3D!用3D!我创造!我快乐!”为口号,旨在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引领创新实践与就业创业、掀起全民创新热潮、推动3D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践行创新型国家建设。
  2010大赛已是第三届。
  范燕青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近年来常州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三维设计软件已被我市工业界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从以制造环节为主的传统产业体系向研发制造服务各环节均衡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的步伐。常州科教城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大力推广三维设计应用,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主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范燕青说,为进一步推进3D技术应用发展,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常州成功承办2009年全国3D大赛的基础上,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与常州市人民政府本着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就全国3D大赛暨论坛、3D博览会等相关活动中长期定点落户常州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将共同努力将全国3D大赛及相关活动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品牌活动,并借此平台共同推动中国3D技术应用发展,促进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与去年相比,今年全国3D大赛现场总决赛水平更强,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内容更为丰富。”全国3D大赛组委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孙家广院士说,全国3D大赛已经成为一台旨在提高创新素质和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能力加强的“大戏”,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力举措。
  据介绍,2010全国3D大赛自3月份开赛以来,全国30个赛区、619所院校与378家企业近百万参赛选手热情参与赛事。现场总决赛共比赛4天,11月30日闭幕。比赛期间组委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院校长论坛、3D技术、人才与产业论坛及3D博览会等。全国3D大赛的连续成功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INTEL、AMD、NVIDIA、HP、达索系统、Autodesk、索尼、LG、三星、联想、神州数码、方正、宏等全球和国内知名3D行业研发机构与企业厂商到总决赛现场参加论坛、参展和观摩。&
来源:.cn&&
作者:姜小莉&&
编辑:王义欣
【收藏:&&】&【】&【&&】&【】&【】
上下篇导读
( 08:01:48)下一篇:
Loading...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央五大媒体专访2012全国3D大赛总决赛评委_上_全国3D大赛_天涯博客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全国3D大赛”或“3DDS”)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2627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536601
  2012全国3D大赛现场总决赛期间,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经济网五大中央媒体对全国3D大赛部分评审专家进行了深度专访。& & & &科技日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张慧老师,刚才我看到咱们在最后评选确定奖项的时候,您和其他几位老师都投了弃权票,是什么样的原因?  张慧:我感觉没有太突出、可以得特等奖的作品。虽然前面几个推荐特等奖我觉得创意也很好,但可行性不够,创新性不够,都是一个常规的思维设计。这样的作品我们见的比较多,没有太大的设计突破,所以就投了弃权票。  科技日报记者:就是说,作为评委,如果确实感到学生的作品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不会投票,大赛评委不会为评而评?     张慧:作为评委都是比较公正的,严格按照评委会做的标准执行,这样才能对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是公平的。  科技日报记者:张老师,您好,在评审大赛奖项的时候,有哪些最基本的评审标准和要求?  张红旗:我们这次评选,组委会给出一个详细的评分规则。其中包括设计的创新性、设计的可实现性、整个设计过程中从概念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工程仿真-模具设计-数控加工,作品需有一个完整的流程。通过这个完整的流程,使学生能够掌握从早期的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仿真制造这样完整的技能。在评分标准之外,评定的过程中还尤其比较注重学生参赛的作品是否来自生活中的观察、对生活的思考。有了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之后,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中一些很细微的设计点、一些生活中的不便转换成设计上的动力。只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试图用自己去掌握的3D手段去解决它,并有所创新,有创新并且有创意可实现,这样的项目才是我们大赛所推崇的作品。
& & &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曹老师,您认为大赛定位的基本功重要还是它的创新或者工业设计的美感重要,它们关系是怎么样的?  曹振旺:您应该说的是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这两方面,比如说工业设计,既包括外观、美感。工程设计可实现的机械原理是可以实现的,一个完整的产品我认为它是一个工业 设计的产品,工业设计从始至终贯穿,先期市场调研、造型、结构、最后实现产品,这些都是相互贯穿的。这几个环节不能缺少,缺少一个环节,那么这些产品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中国的工业设计的基本功并不差,为什么成品在感觉上和国外相比相差较大?   李宏穆:现在很多行业的标准定位都不统一。一是基本功,另外就是创新。我们学校每年有几百学生参加全国3D大赛,参加之后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发现他们跟没参加大赛的学生有很多不同之处。    我举几个例子,这就比如像打网球,要发很多球,你不可能让教练去捡球。我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捡球这个问题?他们4个人都是参加过3D大赛的学生,最后,经过讨论设计了一个螃蟹机器人。机器人把球一个个吃到肚子里面去,最后拱出到背上再到篮子里面,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再举个例子,四川有一种用竹签穿起来的吃的叫串串香,但是现在所有的串串香都是人工穿的。我有一个学生很喜欢吃串串香,他就发现必须人工去穿串串这个问题。他发明了一种穿串串的机器,这个毕业设计在学校还获奖了。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基本功,他有这个想法也是不能是实现,因此基本功和创新是两条腿,缺一不可。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国内国外设计出来的坦克,国内设计出来的功能也许有所创新但外形总感觉没有那么酷,缺少一种感觉。同样设计一款机器人,日本设计出来的就有一种高科技的感觉,中国设计的就外观方面,就缺少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  张红旗:类似的问题我们之前也一直在遇到。我国的产品和美国、俄罗斯的产品同时都卖到南美,设备都放在一起,但是我们的设备就感觉特别生硬,很多细节的地方不如外国细腻。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反思:一方面,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因为很多地方看起来不够细腻、精致,这体现出国家基础工业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能力还和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焊接的焊缝,手工焊接的就很难看。再如表面的涂装,涂装的颜色不均匀,或者容易脱落。另一方面,以往我们在做产品,比较关注探测的距离和精度,这个绝对是作战指标。这个指标可以和其他国家相比较,对国防的意义就很大。正因为如此,我们有限的精力都花在保证这些重要指标上了。    在保证这些重要指标以后,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作为一个给世界提供一流装备的企业,它的产品就应该有自己的元素和符号。那么这些元素和符号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工业设计中的灵魂,实际上我们的产品在过去的5年里面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业设计的团队。他们就从企业最基本的元素开始做起:比如,军用的装备要看起来更加有力量;我们做一些加强的构型,这些构型对于实际的用处不是很大,而且还增加了加工和制造的工艺,但是它体现了产品的元素。比如说,同样的雷达,不同单位做的产品摆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让客户很鲜明的感到这一台肯定是38所做的,因为这一台有38所很鲜明的元素和特征,这个目标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  曹振旺:同样,几个人站在那里,一个人穿着大裤衩大背心,另外一人穿着西服,很明显精气神就不一样,实际上这就是工业设计。比如以前的机柜都同一个颜色,灰了吧唧的颜色,但里面的设计和国外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咱们的机柜往那里一摆,明显就和国外的有差距。这就体现了要重视工业设计,把工业设计深入到每个企业、每个环节。
& & & &人民日报记者:3D设计大赛就是以3D的形式给大家展示设计的成果,那么以3D的形式是如何来促进工业设计的,能不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曹振旺:3D大赛所使用的软件都是三维软件,造出的形状都是三维的,让人更加直观,更加亲切的看到你的产品。现在,工业设计最终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三维的,然后交给模具厂就可以批量生产了。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老师,学生在参加完3D大赛以后,在实际中也得到了应用,你们认为学生参加完3D大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李宏穆:通过这个比赛,学生有了成果,参加大赛和没有参加大赛的完全就不一样,参加大赛的很容易就和公司签约了,而且工资很高,没有参加大赛的,就相对难以签约。参加了大赛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强,他们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到了生产单位以后很容易突出才能。一个从普通的学生到很熟练的技术人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磨练的,可能需要一年、两年、甚至几年才行,但是通过这种实战的比赛,可以说大大缩短了时间距离。因此,在工作上以后也容易表现才能,甚至成为骨干,这对他们帮助非常大。  经济日报记者:3D是在08年3D电影之后才真正火起来的。你们作为评审专家这几年来参加这个大赛乐此不疲的原因是什么?以您的感觉,学生对3D在企业中的3D应用的普及程度有没有什么直观的概念 ?  张青雷:企业现在招聘人才重视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D大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主要面对的是全国所有高校高职专的学生。大赛主要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碰到问题怎样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以及怎样采用合适的生产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样一个思路。不管做的成果如何,只要思路做通了,以后必然会在以后工作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刚才谈到创新和和基础技术的关系,老师也在讲创新和基础关系是两条腿。为什么用我们的技术做出的产品一看是中国制造就卖不上价钱?我的企业原来也碰到这种事情。德国制造在以前是属于粗质量搞技术、代工、抄袭的代名词。为什么最后能做的非常好?德国是工业革命以后搞机械制造、装备制造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积累。而我们国家真正工业发展才多少年,做事情应该有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我们应该首先是仿制,然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多了以后形成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品牌以后慢慢就有了自己的特点,这需要很长的过程。  我原来在采访中说过5点,在企业中注重产品的时候看5条,第一个,是品牌,就想大家买电视一样,只要经济条件许可的时候肯定选择顶级的品牌,并且要原装的。第二是效率。包括国产的一些品牌,但是它的返修率比较高,除了质量以外,你这个产品质量一定要过的硬。品牌是建立在整个产品的质量基础之上的。第三,是灵感。灵感就是创意,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谈苹果乔布斯的创意,他的很多技术手段都能实现。为什么他做的创意就可以实现?他做出的东西就能引导时尚、引导潮流?要想做一个最顶尖的东西,除了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灵感也十分重要。美国为什么赚取了制造业中的高端利润,而中国只赚取了低端利润的很少一部分?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制造核心的灵感部分。品牌、效率、灵感、市场、未来这5点都非常重要。第四,市场。从企业来讲,做出的东西最终要面向市场,比如生产一些产品,引进一些技术,如果没有市场我们的技术也发展不了。就中国来说,包括核电,风电等市场到了以后,才发现大家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很难设计生产。西门子公司有研究员,专门搞各个方向的研究。国内不可能在一个点上连续研究5年、10年、15年而国外就可以。国外企业在有一定技术积累以后,拿这些基础技术积累再加上一些品牌创意就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还有第五点,未来。产品都要考虑到前瞻性。新能源产业国家比较重视,投资也比较大,现在是美国走在前面,欧洲和中国紧随其后。  现在,3D大赛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样就整个为企业输送大学生,积累设计技术的基础来说,提供给他们一个有的放矢的学习工作的过程,这样,他们掌握的技术到企业很快就能转变为现实。
文章相关链接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3d大赛获奖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