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空气浴锻炼安排应根据什么安排锻炼安排

省份:&& 城市:
学校介绍:
经营范围:学前教育地址:山西省黎城县西井镇郭家庄村邮编:047603电话:6695056
介绍几种适合7岁以下小儿体格锻炼的方式
发表于 11:35:02
&&&&1)户外睡眠。&&&&户外睡眠可同时接受空气、微风和紫外线的刺激,对各个年龄及各种体质的小儿都比较适用。小儿年龄越小,呼吸器官的发育越不健全,特点是每分钟呼吸次数远较成人多,呼吸浅。由于吸入的空气不能完全利用,停留时间短促,所以小儿常用口呼吸求得补偿作用,张口呼吸,冷空气便由食道至胃,容易引起婴儿呕吐,且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若经常在户外新鲜空气中睡眠,可以使婴幼儿呼吸加深,吸入新鲜空气多,氧气充足,可以促进机体一切组织氧化过程,也可以促进体温调节机能,增强适应冷空气的耐受能力,提高抗病力。同时,户外的冷空气和微风是单调的刺激,具有催眠的作用。&&&&户外睡眠的准备工作,家长要创造安静的环境和应有的条件,如小床、被盖、衣帽要合适,放置温度表注意气温变化,还要注意风力大小,因为晴、阴、雨天也有气温相同的,但人们感到的冷热就不一样,因此每天要注意气温变化,看看小儿穿的衣服是否合适,可适当加减,最好记录婴儿户外睡眠反应情况及处理经过以及停止锻炼的原因。&&&&户外睡眠的时间最好在上午进行,在室外走廊或树荫下,初生儿两星期便可以开始锻炼,睡前把一次尿,婴儿的鼻孔一定要擦干净,使呼吸道通畅,冬天洗脸后要涂上护肤油脂,免得冻裂皮肤,在南方,除雨天外,一年四季均可户外睡眠,春夏秋季在阳光下不超过23 ℃,在阴凉的地方不低于15℃。&&&&小儿户外睡眠时,家长要细心照顾,经常巡视,并摸摸小儿手足是否发冷,有没有出汗,注意小儿是否用鼻子呼吸,因为鼻子呼吸能保证冷空气由鼻孔进到气管及肺部,不能让小儿张着口呼吸,对体质较弱的,有病初愈的以及对户外睡眠反应不好的小儿要特别照顾,多加巡视,发现异常即移入室内。还有,孩子在户外睡眠未到时间便醒了而不再入睡的话,就应抱回室内,如系冬天,进室内后应将被盖减薄,因为室内温度较暖,容易出汗。&&&&
2)空气浴。&&&&有计划地进行空气浴,目的在于使婴幼儿的皮肤接受冷空气刺激,从而使体温调节机能反应增强,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除恶劣天气外,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空气浴,夏天可在户外树荫下活动,若室外气温降至10℃以下时,可在室内开开窗户进行,早晨空气新鲜,少有烟灰尘土,所以空气浴时间最好放在早上(早饭后1 ~1又1/2时)。&&&&两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开始进行空气浴,先在室内试行,然后移到室外,锻炼过程中应逐步减少衣服,由长衣裤减到短衣裤,再减至背心短裤,最后只穿短裤。时间也是逐步增长,开始时进行3~5分钟,以后每过2~3天增加2分钟,增至30分钟为止。父母应帮助婴儿改变姿势,2~3岁幼儿可以结合做一些模仿游戏或体操,活动强度随天气冷暖增减,如发现小儿皮肤起鸡皮或寒战应立即停止。如果皮肤稍为起皱缩,但很快就消失,仍可继续进行。&&&&
3)冷水摩擦是冷水锻炼中最适宜的一种方法,对各年龄和体质的小儿都适用。锻炼前准备好干、湿毛巾和水温计,在进行冷水摩擦时,小儿躺在棉垫的桌子上,先从四肢开始,再擦颈部、胸部、腹部,然后把小儿翻过身来擦背部,刚擦完的部分和尚未擦的部分要用干毛巾盖好,用湿毛巾擦完后再用于毛巾擦。开始摩擦时水温最好与体温相等( 36~37℃),每过2~3天减低1℃,但在婴儿期,水温不可低于15℃,室内温度在16~18℃情况下,没有特殊情况不能任意间断摩擦,若已间断重新开始时应根据最后一次水温进行,如间断时间太久或因病停止,重新开始时水温应比最后一次稍为提高一些。给孩子冷水摩擦时,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印象,务求引起孩子的兴趣,尤其在第一次锻炼时,必须谨慎,勿使小儿受凉。&&&&
4)冷水泡脚。人的各个部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冷水泡脚不仅使足部血管剧烈收缩,而且未受冷水刺激的其他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冷水泡脚锻炼时必须从温水开始,逐步降低水温,在降到摄氏16~18℃以后,就不要再继续下降,在坚持锻炼一个时期后,如反应良好,再以最慢的速度降低水温,南方可一直降至自然水温,每次浸泡时间为1~2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浸泡时,不断按摩足部,冬天冷水泡后可再用热水浸泡数分钟,以加速足部的温暖感。&&&&
5)体操锻炼。&&&&目前婴幼儿体操锻炼的方法有被动操、主被动操和持棍操等几种,被动操与主被动操的全部动作共分为18节,前8节为被动操,后5节为主被动操,每节都是十六拍,参加锻炼的婴儿可按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区分,如年龄最小(3~6个月)而体质较弱的可做被动操1~5节,年龄较小(6~10个月)或体质较差的做被动操1~8节;年龄较大的(10~12个月)或体质较好的婴儿可以13节全做。按孩子发育和体质的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操节如下:&&&&被动操&&&&被动操适合8个月至6个月的婴儿锻炼,由成人握着婴儿手腕或将大拇指放进婴儿手心使握拳,然后进行交替屈曲及伸展上下肢的运动,参阅图①~⑧节。&&&&①两手胸前交叉后两侧分开;&&&&②上臂向前先伸后屈,&&&&③左右两腿分别先屈后伸;&&&&④两腿同时伸屈;&&&&⑤左右被动转身躯(各一次);&&&&⑥上臂向上伸屈;&&&&⑦桥形动作(轻微动作一次),注意脑枕部及足跟不离床;&&&&⑨扶双肩蹲坐(二次)。&&&&主被动操&&&&主被动操适合于6个月至1岁的婴儿,由成人协助动作,一部分运动动作由婴儿自己完成,参阅图⑨~⑥节。(请参阅附图)&&&&⑨双腿伸直高举(二至三次),&&&&⑩轻提双臂蹲坐(二次)(主动性运动);&&&&
11 轻拉婴儿双手使直立(主动性运动);&&&&
12拾物动作(复杂性主动性运动)。妈妈一手扶着婴儿胸腹间,另一手扶着两腿使并拢伸直,让婴儿完成弯腰拾物动作;&&&&
13跳跃运动(数次);&&&&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来看,新生儿由于屈肌发育比伸肌好,因此每作被动伸肌运动做被动操及主被动操,可使婴幼儿上下肢及躯干的肌肉以及各关节得到锻炼。主被动操的跳跃运动目的是锻炼婴儿腿的弹跳力,注意动作要轻而自然,要脚尖落地,避免震动过度。&&&&持棍操&&&&持棍操适合于满一周岁至二岁的幼儿。做操时,家长两人在前后持棍带领幼儿运动。动作有:&&&&①上肢前后摇动;&&&&②上肢上下举动;&&&&③弯腰动作,&&&&④摇船动作;&&&&⑤下蹲运动;&&&&⑥跳跃动作;&&&&⑦原地踏步。&&&&
6)三浴锻炼。&&&&三浴锻炼适宜于三周岁以上的小儿,“三浴”即上面谈到的空气浴、日光浴和冷水浴。&&&&南方地区阳光充足,空气浴可与日光浴同时进行,称空气一日光浴。小儿可在户外草地上或有阳光的平地上锻炼身体,在炎夏天气,温度超过30℃以上,可在树荫下进行,首先让幼儿跑步,然后做体操或活动性游戏,逐渐减少衣服,使小儿逐渐适应冷空气刺激,至微微出汗为宜。夏天小儿只穿短裤接受空气一日光浴;冬春季可以锻炼至只穿一套单衣裤活动。若初次参加锻炼的小儿或平时习惯多穿衣服的小儿,待跑步后逐渐脱衣服,若气温在15℃或15℃以下时,可以穿单衣和长裤。总之,随气温变化及小儿适应情况增减衣服,避免孩子受凉或过热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冷水浴(或称冷水淋浴)。水温有多种,按水温的不同可分为冷水(20 0C以下℃),凉水(200~30℃),微温水(30°~36℃),温水(36°~40℃),热水(40℃以上)。由于小儿体质较弱,且天气时有变化,因此冷水浴的水温有较严格的要求。广州地区自来水的温度一般较气温低10~4℃,盛夏气温28°~32℃时自来水温约250~30℃之间,小儿若从夏季开始锻炼,应先将水温加至35℃左右,待两周后可每隔3~4天降低水温1℃,直至降至自来水温度,冬季则不能降至自来水温度,最低可调节至22°~24℃,对较大的小儿(5~6岁)可降至20℃为止,或在医护监督下继续降温至适应自来水温度。实践证明,这样的水温淋浴过冬,小儿并无不良反应。冷水浴,实际是微温水到凉水的温度,这一点,家长必须掌握。&&&&冷水浴锻炼方法是在空气一日光浴后进行的。小儿淋浴前,先摩擦淋浴部位,然后按次序先淋上肢后下肢,再淋胸背,但不要淋头部,淋浴时间约为20~40秒,夏天可适当延长,最长时间不宜超过1分钟到分半钟。淋浴水蓬头的高度约高出小儿头顶40厘米,倾斜度约为20~30度角,这样能使小儿身体接受到水的冲力,起到按摩作用。淋浴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如发现小儿有寒战,面色苍白或口唇发绀等现象,应及时停止。淋浴后,用干毛巾擦干全身,及时穿好衣服,可给温开水或糖水,或做轻微的游戏以使机体温暖。&&&&“三浴”时间,夏天宜在上午8~9时,冬天则在上午9---10时或下午3时进行为宜,空气一日光浴开始为5~10分钟左右,渐增20分钟,“三浴”全程最好控制在30分钟左右。锻炼期间,小儿逐渐减少衣服,冷水浴宜逐渐降低水温,锻炼时间宜逐渐增加,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7)游泳锻炼。&&&&游泳是一项最好的体格锻炼,不仅全身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并且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经常游泳的人,心脏搏动较常人慢而有力,能使心肌经受异常快速的收缩直至每分钟搏动200次左右。此外,游泳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增大肺活量,游泳使全身肌肉匀称地发达,又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华南地区夏季较长,江河湖海广阔,尤其城市游泳池也颇多,开展游泳锻炼是适宜的。&&&&年龄3周岁至7岁的小儿,必须经过医师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心脏、胸部X线透视及血尿常规检查等,确定无传染病、慢性病和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小儿,才能参加游泳锻炼。&&&&锻炼方法:游泳前小儿可做准备活动(跑步、体操或游戏),气温高时准备活动和游泳时间之比例为1比1,气温低时二者之比为2比1。游泳锻炼时间,气温18~25℃时不超过25分钟,气温14~17℃时不超过5分钟,一般气温低于14℃时停止锻炼或在医护监督下锻炼至适应自然水温过冬。夏季锻炼时间相应延长,但游泳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钟。&&&&由于游泳锻炼是一项较为激烈的体育运动,有必要适当增加营养以补充体力消耗,此外,要认真注意安全。锻炼时发现小儿有不良反应,如寒战,面色苍白或青紫等现象应即停止。
发表于 16:57:44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
&&&上一页&&1&下一页&&&&共有记录数:1
注册用户 请在此登录
记住登录 
育儿网 版权所有幼儿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幼儿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09-01-04 &匿名提问
要使孩子身体健康,除了增加营养,体格锻炼也很重要,但不少家长却忽视了。平时可利用自然条件日光、空气和水进行三浴锻炼(即空气浴、日光浴及水浴),但三浴锻炼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家庭内可以试行以下一些体格锻炼的内容:        ① 开窗睡眠        可自夏季开始,让孩子逐渐适应,冬季可打开气窗或把窗开得小一些。        ② 户外睡眠        让孩子白天睡在户外,实际上是空气浴的一种。从温暖季节开始,冬季应停止。        ③ 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利用空气日光锻炼的一种方法。夏季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为宜;冬季可根据气温及孩子的反应来决定。        ④ 晒太阳        太阳直晒(夏季可开窗或在日荫下)可以预防孩子佝偻病的发生。        ⑤ 冷水洗脸、洗手        应从夏天开始坚持到冬天。洗脸、洗手后用毛巾擦干,把皮肤擦红可以防止冻疮的发生。        ⑥ 婴幼儿体操        2~6个月的婴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做肢体的被动操。6个月~18个月龄的孩子可做主~被动操。18个月~3岁可模仿成人的动作做自动操。        通过坚持不断体格锻炼,可以提高全身各器官的功能,增强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尤其可使伤风和感冒的发病率下降,预防佝偻病,增进食欲。                另外,在对孩子进行体格锻炼时要注意持之以恒,注意运动量,要视孩子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而定,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适当增加营养和延长睡眠时间。运动后,要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如有反常现象,就要追究原因,调整运动量。严重情况需请医生诊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体育锻炼的一般知识“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必须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前经常遇到一个共同问题是,怎样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前,除要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咨询外,首先要做好以下准备:(一)培养锻炼兴趣在从事体育锻炼前,应首先培养锻炼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进行体育活动等。有了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就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从而取得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二)选择活动项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体育锻炼者自身的条件。青少年活泼好动,可以选择一此强度较大、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打篮球、踢足球、爬山、游泳、健美操等;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应选择一些活动量相对较小、而且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活动项目,如太极拳、跑步等;对于一些为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而进行的康复性体育活动,则应根据锻炼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目,并且应在医生或运动医学工作者的指导下进行。同时,锻炼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如冬季可进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进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总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整体机能产生良好影响。(三)确定运动强度为增强体质而进行的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创造运动成绩,所以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体育康复者更应如此。体育锻炼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虽然不同年龄和机能状况的人在体育锻炼进的脉搏控制在140/分左右较为合适。由于体育锻炼时的运动强度相对较小,因而运动的持续时间则应相对较长。每天至少应在半小时以上。对于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一开始锻炼的时间宜短不宜长,以后随身体机能的适应,锻炼时间可逐渐加长。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体育锻炼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体育活动爱好者就是由于不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而导致各种运动损伤,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影响锻炼兴趣,对体育活动生产畏惧感。因此,每个体育活动爱好者在每次锻炼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一)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1、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损伤。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肌肉温度的增加,一方面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降,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办;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强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支,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行“最佳”活动状态。在正式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3、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二)如何进行准备活动一般来说,准备活动时主要应考虑准备活动的内容、时间和量。1、内容。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内容相适应的运动练习,如打篮球前先投篮、运球,跑步前,先慢跑等。除非进行一些专门性运动和比赛,一般人体充分锻炼时只需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即可进行正式的体育活动内容。2、时间和量。准备活动的量和时间随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量而定,由于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量较小,所以准备活动的量也相对较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还未进行体育锻炼身体就疲劳了。半小时的体育锻炼,其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可适当长一些,量可大一些。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一些,量可以小一些。3、时间间隔。与运动员正式参加比赛不同,一般人进行准备活动后就可马上从事体育锻炼,运动员准备活动后适当的休息是为了使身体机能有所恢复,以便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而一般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增强体质,不是创造成绩,所以准备活动后接着进行体育锻炼即可。怎样选择体育锻炼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或工作性质而定,一般很难统一。但就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的时间多安排在清晨、下午和傍晚。不同的锻炼时间有不同的特点,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清晨锻炼许多人喜欢在清晨进行体育锻炼,这首先是由于清晨的空气新鲜,早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较多的氧气,有利于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强,提高锻炼的效果;其次,清晨起床后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清晨不进行体育锻炼,一天都觉得无精打彩,提不起精神;再者,早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易发生感冒等疾病。所以有人说,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对于清晨时间较宽松的离退休老同志来说,清晨不失为理想的锻炼时间。但是,由于清晨锻炼多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所以运动量不要太大,时间也不宜长。否则,长时间的运动会造成低血糖,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会使身体产生不适反应。另外,对工作学习紧张、习惯于晚起床的人来说,没有必要每天强迫自己进行早锻炼。(二)下午锻炼主要适合有一空空余时间的人进行体育锻炼,特别适合大、中、小学的师生,经过一在紧张的工作后,下午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使身心得到调整。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可大一些,青年学生可打球、做游戏,老年人可打门球,跑步。对心血管病人来说,下午运动最安全。医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心肌劳损的发生率均在上午6--12时最高,所以,为了避免我一“危险”时辰,运动医学工作者认为,心血管病人的适宜锻炼时间应在下午。(三)傍晚锻炼晚饭后也是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特别是对那些清晨和白天工作、学习十分忙的人来说尤为如此。傍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健身强体,又可以帮助机体消化吸收。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北方一些地区在傍晚集体扭大秧歌,也适合于中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傍晚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但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强度也不可过大,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分。强度过大的运动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同时,傍晚锻炼结束与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1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休息。体育锻炼时如何控制运动量体育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每位体育运动爱好者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应学会监测运动量的方法。体育锻炼中常见的监测运动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测运动时脉搏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5次/10秒。脉搏次数过快,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这对一些专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对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意义不大,而且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即使是特殊需要,体育锻炼者运动时的心率也不要超过30次/10秒。(二)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年龄与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体育活动量也应随着减小,现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运用“180--年龄”的值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即30岁的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心率数不要超过150次/分,而70岁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10次/分,这一公式已广泛应用到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之中。(三)根据第二天“晨脉”调节运动量“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后(不起床)的脉搏数,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5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果长期晨脉增加,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就该减少运动量,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待晨脉恢复正常时,再进行体育锻炼。(四)主观感觉体育锻炼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不同,其基本原则为:锻炼时要轻松自如,并有一种满足感,这也是锻炼者进行运动量监测的一项主观指标。如果锻炼后有一种适宜的疲劳感,而且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则说明运动量适合机体的机能状况;如果运动时气喘吁吁、呼吸困难,运动后极度疲劳、甚至厌恶运动,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运动量。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是综合刺激,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多方面的,锻炼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对身体机能综合评价,必要时,则应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合理的呼吸方法体育锻炼时掌握了合理的呼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掌握合量的呼吸方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采用口鼻呼吸法,减小呼吸道阻力人体进行体育锻炼时,氧气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所以仅靠鼻实现通气已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人们常常采用口鼻同用的呼吸方法,即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活动量较大,可同时用口鼻呼气,口鼻呼气,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肺通气阻力,增加通气,另一方面,通过口腔增加体内散热。有研究证实,采用口鼻呼吸方式可使人体的肺通气较单纯用鼻呼吸增加一倍以上。在严冬进行体育锻炼时,开口不要过大,以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口腔粘膜和呼吸道而生产各种疾病。(二)加大呼吸浓度,提高换气效率人体在刚开支进行体育活动时往往有这种体会,即运动中虽然呼吸频率很快,但仍有一种呼不出、吸不足、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呼吸频率过快,造成呼吸深度明显下降,使得真正进入肺实际进行气体交换的量减少,肺换气效率下降。所以,体育锻炼时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最好不要超过每分钟25 -30次,加大呼吸深度,使进入肺内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量增加。过快的呼吸频率还会由于呼吸肌的疲劳造成全身性的疲劳反应,影响锻炼效果。(三)呼吸方式与特殊运动形式相结合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人体呼吸形式有不同的要求,人体的呼吸形式可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呼吸,在运动中呼吸的形式、时相、速率、深度以及节奏等,必须随技术运动进行自如的调整,这不仅能保证动作质量,同时还能推迟疲劳的出现。在进行跑步运动时,易采用富有节奏性的、混合型的呼吸,每跑2--4个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在进行其它的运动中,应根据关节的运动学特征调节呼吸,在完成前臂前屈、外展、展体等运动时,进行吸气比较有利,而在进行屈体等运动时,呼气效果更好;在进行气功练习时,采用以膈肌收缩为主的腹式呼吸方式,效果较好;在进行太极拳、健美操等运动时,呼吸的节奏和方式应与动作的结构和节奏相协调。因此,在体育锻炼时,切勿忽视呼吸的作用,掌握合理的呼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运动后肌肉酸痛怎么办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运动后的第二天甚至以后几天,常常有肌肉酸痛的感觉。有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突然增加运动量时,也会有同们的感觉,有些人担心自己受伤了而不敢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肌肉酸痛的原因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多属于生理现象,是机体对训练的正常反应。目前对运动后的肌肉疼痛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体育锻炼后,肌肉出现了肌肉结构的“微”损伤,这种微损伤非常之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与我们平时所讲的肌肉拉伤是不同的,这种微损伤导致了肌肉的疼痛。另一种观点认为,人体有进行剧烈运动时,骨肉缺氧,使得肌糖原只能进行无氧代谢供能,以致肌肉中乳酸大量堆积而不能及时排除,乳酸刺激肌肉的感觉神经,使人感到肌肉酸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运动时骨骼肌“充血”,引起肌肉内压力增加,刺激肌肉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肌肉酸痛。虽然目前有关运动后肌肉疼痛的准确原因尚不清楚,但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这种疼痛不是病理性的,仍可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三)肌肉出现疼痛后可主要采取的措施1、运动后可采用积极性恢复手段,如做一些压腿、展体等被动性牵拉活动,以使紧张的肌肉充分伸展、放松,改善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以缓解肌肉疼痛,使肌肉尽快恢复。在肌肉疼痛完全消失之前,可重复这些牵拉动作,直到不适感觉完全消失。2、出现肌肉疼痛症状后,不要停止体育锻炼,而应当继续坚持锻炼,这样有助于尽快消除肌肉疼痛。只是运动的强度可以小一些,时间可稍微短一些,多做一些伸展性练习,坚持几天,疼痛症状就会消失。否则,如果停止锻炼,即使疼痛消失,再进行锻炼可能还会出现同样的症状,而且恢复的时间也相对较长。3、可配合使用按摩、热散、或冲热水澡等恢复手段,加快肌肉不适感的消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安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