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开普敦地图罗氏红茶

Amazon CAPTCHA
请输入您在这个图片中看到的字符:
& , , Inc. or its affiliates所谓乌合之众,沈阳特别多。其实,乌合之众最多的地方是北京,有说场、混场、酒场,这是乌合之众的生存三要素。就像水源地、隐蔽物(灌木)和食物链是动物生存的三要素。但北京人口基数大,平均起来,乌合之众的相对人口还是沈阳多。
一次在酒桌上,我见一人敬酒。他穿着美军作战服,戴表链子很松的金表,端一杯扎啤说:谁不干谁是孙子,咣咣喝下去,用手擦嘴边的沫子。接着他谈文学,说中国文学分两派,歌德派和缺德派。这都是三十年前的旧闻。我问他在哪儿上班?他庄重地回答,他是××大学文学院院长,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沃!真没看出来。在沈阳以貌(衣、言)取人断然行不通,因为你面对的可能是一个乌合之众。
你如果跻身电视台策划节目,满屋子人什么坐相都有,什么穿戴都有。你觉得从地摊卖鲅鱼的到芭蕾舞团男一号咸集于此。说对了,电视台的人以前不少是卖鱼的、剧团灯光道具、翻跟头的跟头虫、工厂卫生所打针的护士和芭蕾舞演员,现在都叫“导演”,逊一点的叫“导播”。
一位军职干部,视察某支队。支队长集合官兵,跑步上前敬礼:“报告首长,全体列队完毕,请指示”。按说,该首长应该还礼,喊:同志们!发表官话。不然,首长搓搓手,说,拉屁倒吧,啥时候开饭?这句话让全体官兵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此事过去十多年了,讲述者还对我伸大拇指赞叹,真牛×!真没架子,真以人为本。
诸位已看明白我想说什么。在沈阳,人际身份模糊。许多人不是凸显而是隐蔽他的社会身份。这是社会转型的特征之一。当社会角色重新分配的时候,有人还带着原来行业的特征。对一些混子来说,除了流氓的特征之外,他们没特征。如果一个卖肉的成了省报记者,他必然像卖肉的而不会像一个记者。某大学一位副书记在酒桌上故意爆粗口,为他获得了“朴实”的美誉。当你对这一些做派感到茫然之际,你面对的即是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说一群面目不清的人,搞不清职业、收入、现住地与婚否,价值观灵活机动,在任何场面都可以见到的人。
沈阳的乌合之众包括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如果你认为他保持“平民特色”就错了,他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老百姓望尘莫及的奢侈品。他们的作派除了刁买人心之外,还埋下一个伏笔,先把自己打扮成烂人,而后可以对一切事情不负责任。我认识一位局长(正职),每天早上8点到9点处理秘书准备好的文件,之后开车去网球场→餐馆→茶馆→洗澡中心→家,每天如此。他休闲的时间远远超过办公时间,以至于别人不知他是干什么的。局长只是他的社会身份之一,是一种颜色。他还有许多种颜色,混在身上就成了乌合之众。还有一位学术权威,今天讲易经,明天讲普希金。学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讲的人,必是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个庞大的群体,主要成份当然是民众。在我忝居的街上,夏天下午,小凉风吹过来,光膀子汉手掌在两肋搓泥,捻于指上,瞅一眼扔地下。这爷们儿穿长至膝盖的中学生淘汰的NBA大裤衩子,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你不能问他:你咋不上班啊?你咋不拼搏啊,你咋不建设四化呀?问了,答你:上鸡毛班啊?拼鸡毛搏?说到底,你不知他是干什么的。虽然没人给他敬礼、听他讲课,但他的思想境界跟官场、学界的乌合之众差不多,即:浑沌自在。
在南方见到背箩的农夫,他即便不背箩,脸上的皱纹都证明他背了半辈子箩。内蒙的牧羊人、银匠、兽医,他们的表情系统和语言系统都已经被固化,表明他们活在自己的社会角色里。在沈阳,弄清楚谁是流氓、谁是官员、谁是导演,并不容易。春天,在街头栽树的应该是农民,穿戴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我在农村栽过树,略通此事,却不敢看这帮人栽树。他们挖的树坑浅,砖头瓦块没清出去,用铁锹把装不进坑里的树根铲断栽进去。如果这棵树死了,他们明年正好有活干。他们已经不是农民,也不是城里的工人,乌合之众耳。
子曰:必也正名乎?正是担心社会结构不明晰,因而每个人都不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在沈阳,不赡养父母、跟老人争房子产权的例子不鲜见,他们毫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这番口吃型的箴言白说了。乌合之众还是什么?是在一级马路边上撒尿的人,开汽车狂暴鸣笛的人,闯红灯和不走斑马线的人。对他们,孔夫子还要诫之:“尿尿、笛笛、灯灯、线线”。
沈阳有过几百万产业工人,他们都是本份的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煎熬,他们或曰他们的本色都蒸发了。
乌合之众,不仅作为人群在沈阳游荡,更作为一种文化受到追捧,大伙一起把水搅混了之后,鱼鳖虾蟹都感到舒服。头几年,省博物馆馆长倒卖馆藏文物获刑算不上新闻,他本来就不是学者,是组织部派的干部,一名乌合之众而已,估计早已经保外就医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早期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人口密集地区的消费活动所引起的局部污染是古代社会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垃圾、粪便等是古代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我国古代很早就注意了对它们的处理。
商代城市已具相当规模,人们的消费活动产生了大量垃圾,对此商代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据《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殷之法,刑弃灰于道者。”“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灰即为垃圾,城市居民如将垃圾倾倒在街道上,就会受到断手的处罚。这种严酷的刑罚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在商鞅制定的秦律中也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盐铁论·刑法篇》中也提到,“商君刑弃灰于道。”
在商代人们已经开始给农田施肥,《汜胜之书》记载,“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为了积肥,开始有了厕所,并对家畜进行了舍饲。甲骨文中的“牢”、“溷”等字,就表明了对家畜的舍饲。“溷”字有两重含义,一是猪圈,二是厕所。《说文解字》,“溷,厕也,从豕在囗中也。”对于厕所要经常清除,对于猪圈、牛栏等也要经常清圈,除保持卫生外,还可以积肥。《说文解字》,“厕,清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总之,最迟到商代,已有了厕所、猪圈等,对粪便进行收集,不仅保证了环境卫生,还用粪来肥田,变废为宝。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环境管理工作亦为人们所重视,在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上,已有打扫卫生的图案,说明已有人负责处理城市垃圾了。《周礼》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也有记载。《周礼·秋官》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所谓“条”者,据郑玄注讲,当为涤除之涤字,狼为狼扈道上。贾疏:“狼扈道上者,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籍也。”据清人解释,“周礼野庐氏达国道路,至于四畿,而遂师巡其道修,候人掌其道诒,皆在野外,至于国中之道路,正如今街道厅之职也,”周朝所谓国,即城中。条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保持城市环境的清洁,这也是最早的专门清除垃圾的机构。
周代的厕所不仅设在人们居住之处,在活动场所也设有。据《周礼·天官》载,“官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郑玄注,“匽,路厕也”。路厕的建立,对于维护环境卫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得以保持。至于汉代,都市中已普遍设有公厕,称为“都厕”。公厕的普遍设置,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防止了传染病的流行。
唐代城市已具极大规模,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已达百万之众,每日产生的垃圾数量极为可观。
唐代对于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唐代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有关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履行职责,将同样获罪,并受处罚。
唐玄宗针对长安、洛阳的环境卫生问题,下过诏令,责成有关部门进行管理。“京洛两都,是唯帝宅,街衢坊市,固须修整。比闻取穿掘,因作秽污阮堑,四方远近,何以瞻瞩?顷虽处分,仍或有违,宜令所司,申明前敕,更不得于街巷穿坑取土……”。长安、洛阳两城市中由于有人随便取土挖坑,造成污秽之物壅滞其间,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环境,于是唐玄宗命令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仅仅依靠行政管理,对于长安这样的大城市显然是不够的,于是经济杠杆发挥了作用。在唐代出现了以清理垃圾、粪便为职业的人。《朝野佥载》记载,“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太平广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这些人不仅清理了垃圾粪便,改善了城市环境,也因此积累了巨万家资。
据《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也有以清除粪便为业的人员。他们定期清除各家的粪便,再运到农村卖掉。明、清时期均有“粪夫”,负责粪便的清理。
虽然古代对垃圾、粪便作了一定的处理,但并未彻底解决问题,年深日久,仍会影响城市的居住环境。汉长安城经历800年之后,由于垃圾、粪便等污染环境,造成百姓不适宜继续居住的状况。“汉营此城,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注云:“京师地大人众,加以岁久壅底,垫隘秽恶,聚而不泄,则水多咸卤。”
造成长安城地下水污染的原因虽有多种,但粪便、垃圾起了重要作用。建国前,北京城也曾垃圾如山,这些垃圾也曾影响北京的地下水。1938年曾有人分析北京地下水,在西单、西四和崇文门一带,10米以上的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已达140~270毫升/升。
《万历野获编》记载,“街道惟金陵最宽洁,其最秽者无如汴梁。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若京师虽大不如南京,比之开封似稍胜之。”
《燕京杂记》记载,“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如果对垃圾疏于处理,就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生活。哪怕在垃圾产量和复杂度远远不如今天的古代,人们亦无法幸运地逃脱处理垃圾的重责。
近代中国对接世界
在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中国商人选送的“荣记湖丝”获得金银大奖。自此,“中国制造”便在世博会上屡获殊荣,见证了近代中国对接世界的不懈努力。
在1906年意大利世博会上,喝惯了葡萄酒、威士忌和白兰地的西方人,发现中国江苏的颐生酒不仅口感醇正,且具有保健之功用。“颐生酒”也代表中国制酒业在世博会上获得了第一块金牌。
在1915年为纪念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而举行的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中国酒”更是让西方大开眼界。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的产品在这一届世博会上击败西方同行,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金奖白兰地”就此得名;而贵州茅台酒在展台上故意摔瓶于地、酒香四溢而荣获金奖的故事,更是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段佳话,茅台酒也因此成为“
中国展品沉醉世界
在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上,绣像、景泰蓝等中国传统工艺品同样“沉醉”了西方。上海知名绣家沈寿的苏绣作品《耶稣像》,用色多达100多种,耗时一年多方才完成。这件绣品荣获一等大奖,备受好评,当时就有富商愿出1.3万美元求购这幅来自东方的《耶稣像》。
旧金山世博会,后世被惯称以巴拿马世博会,成为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展品在这届世博会上共获奖1211项,在30余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创造了中国参展历届世博会获奖成绩最辉煌的一章。
据记载,张小泉剪刀、冠生园食品、天厨味精等中国驰名产品,也曾在历届世博会上博得过喝彩和奖励,这些获奖产品历经百余年考验,依然经久不衰。
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常州梳篦,曾“梅开二度”,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分别荣获银奖和金奖。制作一把常州木梳,需经历28道工序,而制作一把篦箕,则要经过多达70多道工序,世博会的奖状承认了常州梳篦作为人类一大发明,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中国制造”的代表作。
今天,在常州梳篦博物馆里,世博会颁发的两张奖状摆放在展馆醒目处。这段历经久远依然为人记忆的历史,说明世博会对中国已不再陌生,在近代中国,世博会就曾经历过一个知名度不断提升的过程,而一件件传统气息浓郁的“中国制造”也通过世博会走向了世界。
在早期世博会上,中国展出的大多是以茶叶、丝绸、瓷器、古董、名酒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展品,与近代科技相关的展品少之又少。对近代工业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世博会无疑起到了让中国与世界实现对接的桥梁作用,也映衬出近代中国的封闭和落后。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上海照相业“四大天王”之一的耀华照相馆展出的摄影放大照片喜获“奖凭”,是清末中国在世博会上获奖的唯一一家照相馆。
近代中国的两大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也参加了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除了展出出版物,还展出了中国制造的打字机等展品,这也是近代中国参展世博会为数不多的有工业制造和科技含量的展品。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中国展品多达2000吨,展馆共有农业、工艺、教育、食品、美术、文艺、交通和矿业八大展示领域,其中,农业和工艺两馆占到了展馆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而交通和矿业两馆所占展馆面积还不到十分之一。
192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虽然参展,但由于国内“天灾兵祸”,“工商仅延残喘”,相关展品及获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当时参展世博会的政府官员恽震的相关记忆,进一步让国人认清了自身的落后以及变革的紧迫。在后来的几届世博会上,上海的一些民族工商业产品也曾登台亮相并得奖。
尽管近代中国工业展品较为初级、简单,但中国人渴望通过世博会走向世界的热情始终未曾改变。这些参展世博会的近代民族工商业产品,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表明世博会很早就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开展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v
南京的秋天太短了。记得刚来南京念书的时候,我怯怯地问学姐,“听说南京的秋天只有三天,是真的么……”“三天?谁说的?”学姐柳眉一竖,“只有一天!”而眼下正是集秋之大成的完美一天,阳光金灿煦暖,温度清凉宜人,草木的枯荣和转色过渡到了饱和度最高的那个峰值。于是倾城出动,东郊赏秋。
尽管出门很早,到达陵寝时也被黑云般的人群晕了一记。东郊即钟山风景区,早在唐代《地理志》就有记载,“江南道名山,衡、庐、茅、蒋。”蒋山说的就是钟山,又因为传说山气富于变换,一日之内紫金青碧转换,又叫了紫金山。若此城如古人所说有王气,那么王气大半在钟山。“钟山龙蟠,石城虎踞”,诸葛亮一语传千年,所有南京人提到这块风水宝地,眉宇神色间都要忍不住地骄傲。东郊在明清时是禁地,大概是葬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缘故,百姓必须绕行,只能聚生城南,空了就到南郊玩。如今东郊早成民众乐园,除了有紫金山可攀爬,还有访不完的古迹,几天前中山陵陵寝也免费开放,更是人潮涌至。
好在陵寝不是我今天的目的地,择道向东南。古木盈满,山气浩大,几条主干道有百年梧桐擎天而立,这已经成为东郊的标志形象;而分支小路被落叶铺满,两旁老树交接,更显道路幽微,好似通往潘神的迷宫。一切都沐浴在秋日晨光中,似被加冕,光影流转的那一刻,都鲜活了。
先是到了流徽榭,这是位于陵寝和灵谷寺之间的小湖和水榭。环绕的树群像一场色彩之宴,银杏是金色,枫树火红,栾树正值果期,枝头有浅绿和烟粉渐变,松杉还是浓绿。湖面有很小的野鸭散淡游曳。彩色落叶飘落水面,给湖中倒映的山影添了另一种风云变幻。再往前走就是灵谷寺了。寺院门口有巨大的银杏守护,叶似金钗,古风犹在,六百年的光阴在无梁殿前化成石路驳痕。有喜鹊时起时落,硕大得不像喜鹊,像鸾鸟。
古迹太多,逛一整天都不够。而这个秋日我只想看山水。于是折返,沿栈道走到了钟山外延的琵琶湖。湖的南面和西面紧邻明城墙,湖水像被装在了古匣中,而这一小段城墙是全城惟一一段亲水城墙。临水的城墙根下悬空设置了一段木栈道,栈道上建有凳子。背后是城墙,青灰城墙上垂挂满满的金黄野菊;湖面鸣禽在荷叶残梗间追逐,不时有老鱼翻跃。我铺好野餐布,拿出点心和水果,就着这湖景啊呜一口把山间秋色吃下了。
从栈道出山。一路落叶飘洒如雨,但也不感到萧瑟,因为地广林深,气场太大,只觉得仙逸。这天其实最重头戏的钟山之主角——紫金山还没爬。去年,也是深秋,和朋友在天刚亮时去过一遭。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爬上紫金山最高点头陀岭,找到了传说中的六朝古泉水。泉水叫“一人泉”,古书记载“一人泉在钟山高峰绝顶,仅容一勺,挹之不绝,实山之胜处也”。每次想到那绝顶之处,有一脉泉水挹之不绝,细水长流,心里就柔软又感动。后来坐的索道缆车下山,空中很安静,百年古木都在我们脚下。
钟山山色四时不同,都是清澈明净的人间。这个秋天满足了,但下一季还要去。晴天也去,看花树在阳光中透明,阴天也去,看山石在湿气中凝黛。只有如此切身地抚摩和赏玩着这块金陵之宝,离开南京或年老之时,才不会留下宝山空回的遗憾吧。
【一条铁路】
曾有人表示,看一个城市发不发达,从它的路便可以看出端倪。简单一语足以显示交通于一座城市的重要程度。路通便财通,这是城市发展永恒的概念和方向。众所周知,今天东莞交通的发达程度堪称全国前茅,仅以公路一项而言,目前东莞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拥有的公路里程,高居全国第一,其公路密度甚至超过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便捷快速且覆盖面广的交通环境是东莞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必要条件,也是东莞经济飞跃的重要因素。
18世纪在英国发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机时代,世界第一列火车随后诞生。东西半球遥遥相望,却不会拉开彼此间的铁路发展距离,中国第一条铁路便是英国人于1876年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而中国人自己修的铁路则是1905年动工的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于1909年建成。广深铁路,原名广九铁路,1907年,清政府借款修筑广州——深圳段,英国修筑九龙——深圳段,线路由广州站向东南引出,在石龙前越东江及其支流,经樟木头,抵深圳市,过深圳桥到九龙,全长179公里,四年后全部筑成通车。由此可见,1911年建成的广九铁路也是紧贴时代潮流,占据世界铁路发展纵横线的一环。据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九载:“广九铁路由中英公司借款兴筑成于宣统三年辛亥四月,长三百三十余里,通过县之东境者约占全路三分之一。货物转输趋之若鹜,匪特农产,利其叛运之速,即向之由。邑城以赴省港者今亦纡道石龙以求捷径矣。路线自大沙头起,经番增两县西北入邑境,折南跨东江至石龙为一站,沿东南跨东江支流折而东至西湖为一站,又折东南至南社为一站,又东南至横沥为一站,又东南至常平为一站,又东南至土塘为一站,又东南至樟木头为一站,折而南至林村为一站,又南至塘头厦为一站,又南过观澜水至石鼓为一站,又南至天堂围为一站,又折东南入新安县界。”
广九线横亘东莞境内,目前尚有石龙、茶山、横沥、常平、樟木头、天堂围六站,这些老站均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今,东莞依然保持铁路强市的地位,市内现有四条过境铁路干线,总长79公里,市内设有13个客货运输站点。四条过境铁路干线分别是:广深铁路、广梅汕线路、广深准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广九铁路曾作为中国大陆与海外接触的唯一通道,从满清到共和,从港英到特区;从蒸汽车到电气化;从双轨到多轨,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广九铁路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但她始终充当两地政府的交流合作的平台,承载着两地人民血浓于水的情结。今天,子弹头高速列车驶过不再宁静的小镇;富裕的东莞人拥有了私家轿车,致使一些小站相继停止客运,然而细数东莞的这些车站,在百年的变迁中皆经历了没落与中兴的轮回。
石龙火车站:名镇大站 东莞名片
石龙,这座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总能给石龙人带来太多自豪的理由:她曾与广州、佛山、顺德陈村一起被誉为广东“四大名镇”,历史上也曾三次设市,成为邻近镇(区)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石龙火车站历史悠久,闻名全国,是石龙的门面。该站是广九铁路的中间站,建于宣统三年(1911年),为广九铁路在东莞的主要客货站,现为4等站。1984年再次扩建,1987年站内有1 股正线,3股到发线,3股货物线,1股牵出线,1条专用线。站区面积20万平方米,有仓库面积11900平方米的货场1个,三层的客运大楼共4000多平方米。
石龙火车站,始建于1907年8月,1911年10月建成通车,是广九铁路(广州至九龙)、广深铁路的中途大站,南距深圳75公里,北距广州60公里,历史上是省港和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东江流域重要的货物中转站。其中石龙南铁路桥全长180米,北铁路桥长138米,由当时的英国铁路公司建造,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任铁路桥顾问。日,为攻打叛军陈炯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从广州乘火车到石龙火车站,率军长范石生等考察石龙铁路阵地。此后数月,孙中山多次亲临石龙,部署指挥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38年9月至10月17日,日军飞机多次轰炸石龙火车站,造成北桥断裂,后修复。1950年5月,台湾国民党军队派飞机轰炸石龙铁路桥,炸弹掉在西湖村及南桥桥头附近,石龙桥安然无恙。2001年,石龙准高速列车客运站建成,随着中国铁路的不断提速,目前石龙到广州只需20分钟,到深圳也只需30分钟,大大提高了客运水平。此外,石龙火车站每天有几十趟往来广州至深圳的快速火车停靠,平均每20分钟一班,旅客近万人次;火车站有接驳巴士通往东莞、增城、博罗及附近镇区,交通便捷。
纵观历史,铁路的通行和设站,为石龙的各业腾飞和名镇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石龙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历史的抉择:百年老站或整合或消失
近年来,随着东莞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型,作为百年老镇的石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前作为东莞火车站龙头的石龙站,时至今日,锋芒显然已经被广深铁路与京九铁路的枢纽——东莞站(原常平站)所盖过。今天,石龙镇的产业结构已有巨大的变化:老城区依然发展传统商业,西湖区发展交通运输业和新型服务业。时代发展使然,地处老城区的石龙站需作进一步的改革与整合,以适应新一轮的发展。
为了让设备陈旧的石龙火车站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火车站于西湖建设新站。在这里,广深铁路将与东莞轨道R2线实现无缝接驳,新火车站同时用作R2线起点站,这里即将建成集国铁、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2009年4月,新火车站破土动工,与市轨道交通R2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力争在石龙火车站建站100周年,即2011年投入使用。新火车站占地14万平方米,预算总投资8亿元,新站地表层用作火车站,地下设R2线首站,新站同时建有站房、信号楼、轻轨换乘大厅等,站台雨棚采用无柱雨棚。车站周边将配套公交停车、社会停车、小型轿车、出租车等车位场地。
樟木头站:从“樟木笼”到“小香港”
樟木头站建于1911年,距广州站103公里,离深圳站44公里(广深线),现为三等站。今天,樟木头站依然提供客运服务,日运行高速列车,以接待来往广深的旅客。
在70年代的粤俚语中,“偷渡”的行话俗语叫“樟木笼”,因当时被抓获的偷渡者一般会被送往樟木头拘留,故而得名。由于到樟木头不需办理边防证,当年的樟木头成为了“偷渡客”的集散地——先乘车到樟木头,再攀山横过深圳河或泅泳经过后海湾到香港。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公安窗口从日取消办理前往深圳、珠海边境通行证的审批与签发。从此,边防证成为消逝的历史。
樟木头历来是交通要道。樟木头火车站,是深圳到广州必经的大站,而香港至樟木头,车程仅需几十分钟。对一部分香港人而言皆有一个毕生梦想,便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这个梦想在寸金寸土的香港极难实现。因此,精明的樟木头人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营起房地产,吸引大批香港人在樟木头安家置业,而樟木头也顺理成章地被冠以“小香港”的雅称。
东莞站:从无名小站到铁路枢纽
东莞火车站原名常平站,过去是一个不起眼的边缘站,其地位远不如当时如日中天的石龙和樟木头。如今,经过一番改造的常平站已经是在广九线、大京九线、广梅汕线等铁路线上新崛起的重要枢纽大站。随着旅客数量的加大和货运的需求大增,东莞站在京九线上的地位正日益提升。
东莞站(南站)是广深线上中途的二级大站,东莞站目前日停靠列车63班次,每天发送旅客1万多人次。2002年,口岸出入境人数55万人次,在全国一类口岸中排第21位。东莞站除了客运功能外,还有货运功能,车站货场有5条货运专用线和2万平方米仓库,货运能力达250万吨。东莞站还设有铁路客运口岸,目前已获省批准,今后,东莞以东地区的国际集装箱可编组专列,查验后直接发往香港。去年年底东莞站把假日东莞——九龙直通列车改为每天开行。在货运口岸方面,开行了东莞——香港集装箱班列,大力发展快件业务,增创铁路枢纽优势。
近年来,常平镇大力加强枢纽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建起东莞站综合大楼,楼高16层,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总投资额8000多万元。其中二楼是国内列车售票厅、候车室,面积5200平方米,三楼作铁路客运口岸联检场地之用。东莞站还投资了3800万元兴建第三站台、两条隧道和站台联检大楼的跨线桥。
东莞东站原名常平东站,1997年底经铁道部批准更名为东莞火车东站。东莞东站位于常平东部,是广梅汕线、大京九线上一个重要的枢纽站。从东站可以直达南昌、九江、阜阳、北京、成都、武昌、南京、郑州、青岛、合肥、衡阳、长沙、岳阳、汕头等大中城市。东站一跃成为广梅汕线、乃至大京九沿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佳的车站,其影响已辐射整条京九沿线经济增长带,将成为我国南北人流、物流集散地,特别是华北、华东、粤东与珠江三角洲重要的转运站。
沉沦的四站:光芒逐渐退却
茶山、横沥、塘头厦、天堂围四站均建于1911年,曾经是广九线上重要的中转站。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这四站在客运方面经营的仅仅是广深线上行使的几列慢车。由于车速太慢,乘客一直寥寥无几,故经营一直亏损。老态龙钟百年老站好不容易来到了21世纪,但破旧的设施显然与现代化的要求格格不入。2001年,当广深线上最后一列慢车停运,这四站长达九十年的客运史也随即宣告终结。目前,这四站作为四等站,仅有限度地维持行李、包裹托运等服务,它们唯一可以获得重振的机会便是与周边的大站合并。
近年我频繁造访东莞松山湖,因为这里有万科的建筑研究基地,这是全国第一个企业联盟型的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基地有多个探索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的研究室,工厂化施工技术试验楼已经建到了第七栋。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零碳小城,水电自给自足、垃圾分类回收、四处绿树繁花。基地里负责景观营建的万科同事一心想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气氛,植物开花后,引来了蜥蜴、青蛙、蛇,可就是没鸟儿来落户。一天,研究人员小刘见到基地净化池旁的大树上停了只大个头鸟,喜出望外。可这鸟儿虽个头喜人,声音却不敢恭维,只会“嘎—嘎—嘎—”地叫……
但这鸟儿依然给基地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惊喜。东莞基地承载了万科绿色建筑、低碳生活的梦想——这也是许许多多东莞市民的梦想。
莞城区一位七十岁的罗老师,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城市环境的“巡视员”。平日里上午巡城,下午“报料”——这里下水道堵了,污水溢出来了,那里绿化带要维护了,至今已坚持了好几年。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里的一群中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检验运河水质,撰写环境报告,每天坐公交车一段一段地测量。大热天跑得很辛苦,学生家长和市民看不下去了,每天轮流开车来接送孩子们。除了调查运河水质,这群学生还先后就公园垃圾桶、校园汽车污染等撰写过相关的调查报告。
保护地球家园,需要许多人一同倡导、身体力行、寻求改变。环保可以是身边小事,举手之劳。也可能是赚钱的事业,引起许多争论和思考。
2006年10月,东莞的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董事长张茵一举成为当时的大陆首富,而且是女首富。这位后来引起不少争议的女企业家从1985年闯荡香港,做废纸回收再生产生意。按照传统观念,这是废品收购站的营生,买卖做不大,名声也不好。张女士之所以选择这个行当也是适者生存吧,谁会想到20年之后却因废纸生意成为中国大陆的首富。
张女士成功的大概原因:第一、专业化:废纸生意做了20年未变,应了“360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第二、诚信:纸浆掺水是当时香港的行规,张女士坚持诚信,不掺水,赢得了声誉,也赢得了生意。第三、生意全球化。第四、上下游资源整合。踏踏实实,也正是东莞企业特有的务实作风。我想,这是东莞从一个小县发展为世界工厂的公开奥秘吧。
把这些感想写上博客,引起了网友们的一片质疑声。帖子发出当天,点击量就有三万多,几天后上升到十几万次,回帖异常热烈。网友们的质疑重点不在于玖龙纸业的经营模式,而是在于其对环境的影响:进口洋垃圾,在中国做污染严重的造纸业,是以污染中国环境为代价来发财致富的。
通过一位东莞企业家朋友和北京的环保组织了解对玖龙纸业的环评报告:
一、造纸行业最大的污染来自纸浆的生产过程,在提取纤维、脱色、漂白等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含有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果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将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玖龙目前的原料主要是进口废纸及进口纸浆,本身无生产纸浆的设备和流程。
二、玖龙主要的污染物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进口废纸中夹带的各种塑料及金属制品垃圾。玖龙首先通过人工挑选,能清除各种可视可分离的垃圾;其次,进行加热处理后,通过筛网将剩余的垃圾物品集中回收并焚烧处理。处理设备和过程完全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进行。相关人员在整个厂区的参观过程中,没有看到黑色的浓烟,只有白色较为稀薄的烟雾。另一方面是纸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循环使用后,仍含有一定量的有毒化学物和重金属成分。玖龙投资了废水处理厂进行全面处理,最后将达到标准的水排放到东江。在参观过程中,可以看到处理后的水进入池中,池中养着金鱼,可见水质是达标的。
综合来说,玖龙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型造纸企业,管理和环保工作得到了国内、国际环保机构的各项认证和肯定。
在和网友的讨论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一、废纸并不等同垃圾,洋废纸亦不等同洋垃圾;二、废纸是再生资源,国家是鼓励进口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跨国进行再生利用是必然的趋势。
经济发达国家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有1/3进行了回收利用;有1/3无法利用的,作为垃圾进行了处理;还有1/3可以利用,但由于劳动力成本比较高,难以利用,被堆放形成了大量的废纸堆、废金属堆、废汽车堆、废轮胎堆、废电器堆、废饮料瓶堆、废渔网堆等等。这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进口可再生资源原料、补充资源不足创造了条件。
2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进口铁矿石2亿多吨、石油1.4亿吨、铝矾土800万吨、铜矿石几百万吨、橡胶300万吨,还有大量木材。进口这么多原生资源,不仅花费大量外汇,而且由于从原生资源到产品的生产过程长,消耗大量能源,带来大量污染。如果善用进口可再生资源,减少原生资源的进口,不仅价格便宜,加工过程中还可以节省能源,减少“三废”污染。
北京大学天索网资料: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4%,人均森林蓄积量在全世界排第86位,而目前国内所用办公纸张等多来自森林砍伐制得的原生木浆。中国每年用纸量约5千万吨,与此同时,废纸却没有很好的回收利用,年流失4600万吨,相当于浪费森林资源500万亩。废纸的内部纤维长短与原生木浆有一定差异,但仍可作为造纸的原料,1吨废纸可制成纸张0.8吨,相当于挽救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垃圾填埋空间,少用纯碱240公斤,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约造纸能源消耗40%-50%。而我国目前的废纸回收率仅为20-30%,再生纸的造纸厂家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废纸,这怎不是一个讽刺呢?
近年,东莞的热门话题是产业转型,向什么方向转型?东莞的市民、学生和企业用行动在呼吁:我们要一个更具能源效率、更清洁环保的未来。玖龙的模式,可视为经济起步期对环境问题的一种应对尝试,未来呢?期待更多东莞企业、企业家的回答。
【一个现象】
据说在东莞的台湾人已经超过十万,东莞成了台湾人在大陆的重要聚居地,这是不争的事实。台湾人在这里经商、生活、办学校,台商成就了东莞的奇迹,东莞也造就了台商的传奇。东莞人对台湾产品似乎天生有很好的接受力。2010年4月份,东莞举办台湾名品博览会,数十万东莞市民蜂拥而至,会展中心人满为患。有报道称台博会数日间创造了19个亿的商机。其实,更多东莞是对台湾小吃感兴趣。
台湾小吃比较集中的,是厚街的珊瑚路。厚街素有“小台湾”之称,跟樟木头是“小香港”一个道理,在这里聚居的台湾人是东莞最多的。在厚街,从上岛咖啡到涮涮锅,从倒扁卤味到台湾槟榔,从路人交谈中的闽南话到KTV里点播率最高的闽南语流行歌曲,食衣住行娱乐几乎清一色是台湾风味、台湾习惯。如果不是招牌夹杂着简体字与出租车司机的腔调不同之外,在这儿就有如身处台北、台中或高雄。
带我认识厚街的台湾一条街的,是一个叫阿尖的台湾小伙子。2006年他带着我从康乐南路到珊瑚路逛了两三遍,他对这里的商铺老板似乎都很熟悉,像邻居串门一样走了一家又一家。我认识阿尖时,他正处于失业状态,我们所知道的台湾人的小气、精明、斤斤计较的缺点他基本都拥有了。每次吃完饭之后,他都会摸摸口袋,不好意思的笑笑:“哟,抱歉抱歉,忘了带钱包了。”如此再三之后,下一次他再摸口袋时,我就会说:“是不是又忘带钱包了?”他于是尴尬笑笑,慌忙说带了带了。其实我也没有要他埋单的意思,只是逗他玩。
厚街最初留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城市的面容和一顿炭烧鸡腿饭。那时我和阿尖都为彼此选择的职业而惶惶不安,感到前途定型,无法回天,两个愣头愣脑的青年在高高的楼房中边走边聊,在饥肠辘辘之时,一顿炭烧鸡腿饭带给了我们勇气,也给了我们吹牛和做梦的本钱。聊天的话题迅速升温,我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构筑我们的未来。虽然时至今日,白日梦始终没有实现,但白日梦的快乐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我还记得那间卖炭烧鸡腿饭的小店开在康乐南路一个繁华的街角,但进去之后里面的样子有点冷清。记不清多久之后,当我想重新光顾那里,阿尖告诉我,那个小店已经迁走了,大概我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炭烧鸡腿饭了。
阿尖在他们台湾人眼里,属于“台流”。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听成“毒瘤”,以为是要切除的那种。后来弄清楚了,台湾人在东莞的社会阶层依次是台商、台干、台劳、台流。也就是说,并非每个人都是台商,并非每个人都是风光的。像阿尖这种台流,大概就是居无定所,四处流浪,当然,这里面也有一层小混混的意思。阿尖说,像他这样的人东莞还有很多,很多人抱着创业的梦想来到东莞,但发现资源其实在十年前就已瓜分完毕,很难有暴富的神话。东莞成为台流主动和被动留下来的地方,干得好的主动留下来,干得不好的被动留下来。当我问及为什么不回去时,阿尖说,这里物价比台湾低,钱比台湾容易赚,为什么要回去呢?从他的口气里,仿佛东莞人都是“钱多人傻”,但细细追问之下,你会发现台流强烈的自尊心驱使着他留下来等待机会。
2003年阿尖来到东莞,进了厚街一家鞋厂工作。他跟我开玩笑说:“你是作协的,我们家以前也是做鞋的。”阿尖说,他的祖父以前在他们那条村里是有名的鞋匠,对鞋子的制作过程近乎苛刻。但当手工的理想追求遇到现代科技的完美计算,所有的手工业作坊基本都以溃败告终。“十几年下来,东莞人都学会了台湾的制鞋技术,鞋厂一家一家地开,竞争非常激烈,生意越来越不容易做。”阿尖不止一次向我抱怨,他朋友(台商)的鞋厂处境非常困难。谈论朋友的鞋厂时,他就像是在谈论自己的一样。这样的语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台湾人在东莞是十分团结的。阿尖不停地变换着工作,而所有的机会几乎都是他的台湾朋友提供的。
几年下来,阿尖的东莞话说得有板有眼,他穿着很潮的T恤走在街上,如果不细细辨认口音,很少人能辨认出他是一个台湾人。阿尖带我去厚街郊区摘荔枝,带我去海月食府,带我去看南社古村落和彳亍巷,对厚街的许多地方,他如数家珍,听他说话的口气,仿佛不是他选择在厚街生活,而是厚街本来就非常需要他。阿尖很少谈及台湾,偶尔一次谈起,也是因为台湾的水果——台湾莲雾。莲雾我从小就吃过,印象不深,但阿尖津津乐道时仿佛在说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我告诉他超市里也有台湾莲雾卖,如果确实想,可以买,虽然台湾的水果一般都比较贵。但阿尖连连摇头,他说,一棵莲雾树长在台湾,跟长在厚街,是两回事;同样的,将莲雾千里迢迢运到东莞之后,就没有以前小时候在树上摘着吃的味道了。
从这一点我发现阿尖跟东莞年轻人的不同,他虽然穷但似乎还保留着一丝优雅。当我问及阿尖以后的理想时,他的回答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我本来以为一个将自己成为“台流”的人,一定渴望自己能买上大别墅,做大生意。但阿尖的想法却非常简单,他仅仅希望赚点钱,然后开一家有特色的咖啡馆,跟他祖父维持制鞋作坊一样,他也想将咖啡馆做的富有文化气息。“你可能会嘲笑我胸无大志,但这确实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阿尖说。我想,这大概也是台湾那中比较精细的文化习惯使然吧,台湾无论是美食还是工艺,都需要这样精细的精神特质。
而且我相信,台湾的这种精细也会对东莞产生影响,而东莞务实的精神也会对台湾的文化形成感召。现在台湾人与东莞人结婚的还是比较少,但阿尖希望自己能尽快安定下来,结束台流的生活。他说自己看见太多“60后”在九十年代就过来厚街闯荡江湖,由于他们经常奔波来去,生活没有规律,导致家庭分裂,许多孩子都是在单亲或离婚的家庭长大,这样的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在言谈中,阿尖流露出一种家族式的家庭观念,虽然身处厚街,但他心中似乎装着一个家。
谜团一:香港名字由来
在一般人看来,香港名字的由来,是由于莞香,然而,实事求是地说,这个结论成立与否大可辩疑。
说香港是因为出口莞香而得名属无稽之谈,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实践。一般人认为,过去东莞出产的莞香由香港石排码头用船运出、远销海外,因此这个小渔村被命名为“香港”。 但是,香港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以前,其实还是属于东莞管辖的一个小地方,是海边的一个并不繁华的小渔村。而东莞出产的莞香兴盛在明代,于清雍正时期,就已经衰落,根本不是后来鸦片战争后外国香料进入的结果。《东莞县志》记载,雍正朝初时的东莞县令非常严酷,为了收缴当时非常珍贵的莞香,不惜杖杀数人,导致种香者在愤怒之下砍掉绝大部分的莞香树。从此,东莞的莞香生产一蹶不振。
作为奢侈品的莞香,如果经由香港村出口海外,那么香港当时应当相当繁华才对。然而直至香港被割让给英国,也就是雍正一百二十年后,香港村仍然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渔村,此时莞香衰落、已经没有大量出口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政府进行香港人口调查时,发现这个小渔村里总共才有200多个人。这么个小村子,能否成为,能成为大宗奢侈品的出口集散地吗?东莞当时的建制与港口条件,都比香港要好,为何不自己成为一个流转中心呢?同时,一般的观点又记载,莞香经过香港周转后,不是出口到东南亚,而是要运送到中国北方沿海省份的,香港在东莞南面,船队难道还要白白跑这么一个往返吗?
香港因东莞之香而得名,史书无载,按理亦不可能。
谜团二:镇象塔
熟悉东莞的人都知道,在原城区中心小学和建设小学之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名为“象塔街”,其得名于南汉大宝年间(公元953年―971年)。当时,每到收获季节,东莞郊野野象肆虐,它们就成群结队地践踏庄稼,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有地方官为民请命,官民齐心协力,终于剿杀了野象。南汉大宝五年(公元962年),时任南汉禹余宫使邵廷埍(东莞篁村人)建起了石经幢,以镇住刚被剿灭的野象的灵魂。因此,石经幢又称“镇象塔”,经幢所在的街便被称为“象塔街”,并沿用至今。
1966年4月,广东省东莞县因城市建设需要,将坐落在城内的南汉大宝五年的“象塔”迁移别处,对这座历史遗迹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宋代瓷片和元丰通宝铜钱,还有猪牙、鹿牙、龟甲、贝壳、蚝壳等,但并未发现象牙。目前,该石经幢藏于东莞市博物馆。
“元丰通宝铜钱流通的年代,已经是宋代王安石变法那个时候了,距史载建象塔已经100多年的时间了。南汉建的镇象塔可能位于今象塔街中心附近,当初塔底可能埋有象骨。100多年后,由于水域退后、陆地前移,所以该塔在宋神宗年间(1048年——1085年)进行了一次迁移改建,为保持建筑的垂直平衡,部分层次间还加垫了当时流通的元丰通宝铜钱。
谜团三:东莞话里的“犭贪”是什么东西?
莞城圆沙坊王氏家庙前的照壁中嵌有一块明代的线条流畅,雕刻精细青石浮雕,壁面正中镌刻有一头鹿角、狮尾、牛蹄、龙麟的怪兽,它与传说中的龙、凤、龟一样,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名“犭贪”。60年代,这面照壁坍塌,石雕倒于渔塘中,文物部门把它移置东莞人民公园内。
犭贪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似麒麟,对着太阳嘴长得很大,想要把太阳吞下去,是莞城王氏家庙石浮雕上面的一个形象。民间有人将这面石浮雕称之为“麒麟吐月”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为犭贪并非东莞独有,山东曲阜孔府内宅门的照壁上画的便是犭贪。传说它是天界的一个神兽,生性贪婪,占有了周围所有的金银财宝还不满足,张着大嘴还想吃掉太阳,因为过分贪婪,最终落海而死。古代官宦人家在堂前门后照壁上画有这种“犭贪”,借此警示自己戒除贪念,清正为官,切莫贪财贪色,贪赃枉法。
东莞的这只犭贪是纪念明代不畏权贵、弹劾贪官的刑科给事中王希文而制。在东莞民间流行一个传说:王希文在朝中曾制服了番邦进贡来的一只名叫“犭贪”的怪兽,皇帝将怪兽赐予他。他归田时带其返莞。待王希文死去,怪兽失去管束,四出为害,偷食田禾,最后因贪食鱼塘中月亮倒影而溺死。怪兽因贪而死,故称之为“犭贪”。这其中寄托了人们对清官的敬仰和怀念,也表达了东莞人民希望官员都能廉洁奉公、为百姓做好事的愿望。
谜团四:修城墙为何不占据制高点?
古代的城墙是战略性军事防御体系,要想有效抵御敌人入侵,就要沿山顶修城墙,筑地堡护城池。制高点和险要地势是历代攻城重要阵地和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以前,东莞的城墙却将钵孟山、道家山这两个制高点“据之门外”,这不是送上自己的胸膛给敌人打吗?
其实,这需要跟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东莞目前的很多地方,在几百年上千年前,都还是属于伶仃洋的一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东莞中学任教,学校要建学生宿舍,请人接连打了40多根桩入地基,没过一会儿全都歪了,有的桩一打下去就被地下河的水流冲走了。彼时东莞家家户户打井取水,常常在井里捞起海贝、蚌蚬壳。这些都说明古时东莞土地实际是一片水域。
宋末钓鳌台就是现在莞城新华书店所在处,当时的人们从广州黄埔可以坐船直接到钓鳌台。在宋代,现在的东莞宾馆周围是一片海滩,而草塘则是一片茫茫水域。明朝时,现在的戙船澳是一座码头,著名的农民起义家黄萧养曾经在此处被狙击,溃败后经海路遁往虎门。
东莞这一片土地,绝大部分是珠江所携带的泥沙千百年冲积出来的,现在河水的冲积作用还在继续。数百年间,钵孟山、道家山这两座山均在水中,所以不可能围入城墙。随着地质变迁,到了明朝,这两座山所在的地方已经全部成为陆地,这才因势利导、顺山势而建城墙。
——跟着怀旧味觉去旅行
【一种味道】
走在东莞街头,听着城市的喧哗声,闭上眼睛,深吸一口空气,有一种莫名感动涌上心头。因为你仍能闻到一种种熟悉又怀旧的味道——那是厚街腊味的浓香,那是道滘肉丸的醇香,那是茶山茶糕的清香,那是水乡蚬粥的鲜香,那是儿时过年吃着年角的酥香……跟着这怀旧的味觉去旅行,你能发现更多感动自己的东莞味道。
古镇味道:在牛过朗村吃鹅饭
曾与一位“老东莞”去一处名为牛过朗的古村落,它悄无声息地隐匿在茶山镇街里,在那里我品尝到了东莞最传统,又让人一吃难忘的鹅饭。
“钊记食店”是村里居民开的唯一一家食店,店面看上去很不起眼,店里只简单的摆了一些桌椅,基本上没有装潢。在村民的推介下点了菜,面豉蒸排骨、蒸塘鲺、白灼猪肚、白灼丝瓜豆角和一锅鹅饭。这些菜可谓再普通不过,烹制方法也是村里最家常的,但味道却出奇好,特别是鹅饭。
刚一揭开锅,就能闻到鹅肉拌着葱花的浓郁香味,饭里放了酸菜,有一种让人一吃难忘的魅力。当地人说,东莞人喜食鹅肉,而鹅饭要越多人吃才越有味道。以前是十几人,甚至是几十人一起吃鹅饭。用大锅蒸饭,待饭刚熟时,加入切成肉丁的鹅肉和葱花、酸菜,盖上锅盖,熄掉灶火,用柴的余热焖10分钟左右。吃的时候,用大铲将所有的料和饭搅拌均匀即可,不用放任何的调味料足已香溢满屋。
做鹅饭,看似简单,却对鹅的要求颇有讲究,“鹅要选两只翅膀刚好能搭在一起的,鹅肉才不老也不易缩水正合吃,而且要在做鹅饭的当天选,这样才能确保鹅饭的醇香、鲜美……”再搭配当地特产的 “健美滋”饮料,口感酸甜开胃,与这桌饭菜最搭配。难得这样的美食体验,如今已很难再寻,不是大餐却已让人吃得陶醉了!
新年味道:千祥街的酥香年角
刘姨家住莞城,家里祖传四代都在千祥街做着炸制年果的生意,因为年果在东莞是最不缺少消费者的,不仅在年前特别畅销,就是在平日里也非常受欢迎。
快到过年的时候,刘姨炸的年果就畅销起来,糖环、印饼……应有尽有,在众多美味中,最让人期待的是她亲手炸制的年角。刘姨的年角馅料里包裹着芝麻、花生碎、酥糖等,她的年角总是包得特别饱满,炸出来后金黄酥香。她的年角就这样一年年地做下去,没有包装,没有广告宣传,可就是这样传统的手工年角却特别抢手,特别是像现在这样接近年尾时,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就有不少人排队来买,来晚了的人可就要明天请早了。
水乡味道:蚬情“粥”道
在东莞洪梅、道滘、沙田等水乡,流传着一道传统美味——蚬皇粥,此粥以水乡盛产的蚬为主料,文火慢煲出鲜美的味道。这味粥品普通家庭都会做,一年四季都受欢迎。如今东莞的一些餐饮店将传统制粥方式和现代饮食潮流相结合推陈出新,引起了食客的热捧。
喝粥是传统的说法,如今食店将蚬皇粥和火锅结合起来,推出了既可以煮食各种材料,又可以享用蚬皇粥的粥油火锅。火锅的粥底用大骨、瑶柱和老鸡等多种食材煲制,散发出鲜香的味道。吃的时候可以往粥油里添加新鲜的蚬皇、罗氏虾、蟹、鲍鱼仔、海螺、生蚝等多种海鲜配料,经过文火的煲制,海鲜的味道逐渐渗入粥油中,而海鲜也吸收了粥油的温润、清香。
吃这种粥油火锅和以前喝蚬皇粥的方法没有太大区别,可以先吃里面的海鲜,就像有人喝蚬皇粥时,喜欢先挑出蚬皇吃那样。享用鲜美的食材,然后再喝散发鲜美香味的粥底,温润的粥底还能调和海鲜的寒性,保护肠胃。
吃到最后还可以往粥底里添加由鱼汤浸泡的螺旋藻和海拔菜。吸收了海鲜甜美的粥底,再加上鱼汤的鲜美,给人一种清新的味觉享受,而螺旋藻和海拔菜吃起来非常爽口,还有助于消化。
茶山味道:伴着清茗 茶糕飘香
曾陪一位爱茶的朋友去茶山茶叶市场选购茶饼,没想到因此而吃到了美味的红茶糕和绿茶糕。这是当地一家有名的菜馆,就在茶叶市场附近,许多买茶的人喜欢来店里休息,品茶、吃糕,悠然自得。
该店招牌的茶点要数红茶糕和绿茶糕,一般从喝早茶的时段就开始供应。起得早的老人家是最早的客人,六点半做完晨练后就来到该店,点两碟茶糕,沏一壶茶,慢慢地喝茶、品糕,能一直悠闲地坐到中午。
红茶糕是透亮的深红色,绿茶糕则是晶莹剔透的翠绿色,都切成长方形的块状,像水晶果冻一样吸引眼球。拿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稍一用力就会破坏其漂亮的形状。经常来吃糕的老人会告诉你拿糕的经验,“把一块糕从中间一分为二,取其中一半来吃,又好拿,大小又刚好适合送进嘴里!”当茶糕送到嘴边时,还能闻到红茶和绿茶的淡淡清香,这种香味不同于喝茶的温润感,而是极其畅爽的诱人香味,迫不及待想送入嘴里。吃起来非常爽口,不会特别甜,如同吃果冻般的感觉。
做糕的师傅还会告诉你,做茶糕对原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视,要使红茶糕吃起来怡香可口,就要选地道的祁门红茶,而绿茶糕则用纯正的英德绿茶。他一再强调茶糕的颜色不能使用色素,而是茶水的天然色泽。
厚街味道:秋风起 食腊味
“秋风起,食腊味!”是东莞人常说的一句话,而腊味又要数厚街的最著名。一道传统的腊味煲仔饭是永远也吃不厌倦的,以往家家户户晒腊味,同样的腊味,却因各家各户的口味不一,方法各有讲究,而晒出来的味道各异。
如今厚街的腊味经长期的口感调试,能符合大众的口味,而在制作上,更讲究营养和口感的提升,从健康角度出发,以7:3的比例搭配瘦肥肉,将油腻、脂肪降到最低,与传统的肥瘦肉5:5的比例有了大幅度调整。
做腊味饭有一定讲究,在烹制前要把腊肠放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待干身的腊肠吸收了一定程度的水分后,再进行煲制。如此煲制出来的腊味饭格外润滑、饱满,有如吃弹口的肉丸般的感受,腊肠的香味还容易保留在煲锅中,不易流失。厚街腊味不仅可用来做腊味饭,精选好食材制作出腊鱼、腊肉,仅是蒸一蒸,就着豉油来吃,就是非常美味的菜式。
一桌丰盛的厚街腊味大餐,不需要山珍海味的相伴,仅以新鲜上市的高脚菜心清炒,和用万顷沙莲藕简单制作的绿豆酿莲藕这类新鲜、应时的菜肴相佐,就能让胃口大开。
道滘肉丸:最爱那一口弹牙滋味
道滘肉丸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据“老东莞”回忆,当时有着“午夜时闻打肉声”的说法。原来为吃到最新鲜美味的肉丸,当地人会趁凌晨肉市刚开时,将肉买回来,在自家大摆“擂台”,用两根实心铁棍不断捶打肉,最后制作出鲜嫩多汁、爽脆弹口的肉丸。如今道滘肉丸的制作,几乎被现代化机械生产所取代,但唯一不变的仍是那鲜嫩、弹口的怀旧滋味。
赖耀勤是地道的道滘人,他的“勤记肉丸商店”如今已小有名气。吃过勤记肉丸的酒店、食肆老板,从深圳、广州多方打听到店铺的地址,点名只要“勤记肉丸商店”送的货,而东莞城区、各镇街的酒店、食肆也大都选择该店送的货,就连菜市场上的肉丸商贩也多来他的店里批货。
道滘肉丸的食谱非常丰富,道滘中明酒店的厨师杨师傅最推崇干鱿鱼丝清蒸肉丸,这样能吃到肉丸的原汁原味。虽然为了迎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观念,一般大酒店所选用的肉丸会有更多的瘦肉比例,但从美味的角度出发,杨师傅认为还是传统的肥瘦肉比例5:5的肉丸口感更香滑、爽口。
另外就是最传统的道滘肉丸粥,在道滘,本地的家庭主妇多认为最家常的吃法就是用道滘肉丸滚粥,或者滚肉丸汤,做法简单,是道滘家庭常备的早餐或宵夜。添加了道滘肉丸的粥和汤,味道特别香美、清爽,代表了一种朴实悠久的饮食文化。v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来南非看世界杯的机票、门票、酒店住宿价格昂贵,大批外国球迷和游客望而却步。截至今年2月,球迷和游客人数已由预期的45万人急剧下降到15万人,南非财政部、旅游局和经济发展部负责人已下令对全国酒店和旅馆价格进行调查,以确定合理房价来吸引球迷和游客。
由于预期45万人将来南非看世界杯,住宿问题曾被列为南非世界杯期间的重大难题,甚至超过了严峻的安全和交通形势。比赛市区三星左右的酒店,世界杯期间价格将达到300至500美元一天,四星级酒店700美元一天,五星级酒店美元一天。就连比赛城市的小旅馆及家庭旅馆也将价格提高了5倍以上。
尽管如此,早在两年前,国际足联、参赛各队及官员、各国旅行社、企业、团体、政界要人、各界名人以及众多球迷就已将约翰内斯堡、开普敦、比勒陀利亚、布隆方丹、伊丽莎白港等比赛城市的星级酒店悉数包下。
为了解决“房荒”,南非世界杯组委会联络部进行了全国“大动员”,号召约翰内斯堡、开普敦、比勒陀利亚、布隆方丹、伊丽莎白港等9个比赛城市及周边城镇大力发展,新建和改、扩建家庭小旅馆,南非近万家小旅馆、小酒店及家庭旅馆应运而生。在开普敦,某一私人旅馆原有8个房间,现已改建成13个房间,可住50个人。而整个开普敦像这样的小旅馆已有2000多家,甚至许多南非家庭也将多余的房间改造成家庭旅馆,平均每家可住几人至十几人。
然而天公不作美,由于球迷和游客人数锐减,加之多哥队在非洲杯赛上遭遇恐怖袭击,使得很多计划来南非看世界杯的球迷和游客踌躇不前,导致主办城市“酒店客房大量过剩”。官方住宿在本国范围内已裁减掉20多万间预订客房,仅在开普敦所在的西开普省就有6万余间客房的预订被取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非开普敦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