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T踏云腿甲搭配肩膀11飞高踏频能达到多少速度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5|回复: 7
关于KHS T3的由来...
唐僧头像的车友介绍,找到一个网站,里面有几篇旧的khs文章,转之
关于T3的由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自KHS校长部落
F20-T3特性說明
林協理志明(開發部長)的話
應車友的需求,我們決定生產一批,三盤的F20-T3。
折疊車的設計條件很難,除了KHS以外,幾乎沒有其他廠牌敢嘗試前變速。
但,眼看車友私下將T2的二盤,改為三盤,我們看了非常地不捨,因為要犧牲一些齒輪比。於是,我們就著手開發三盤兼二盤的前變速台座…。而此,前變速台座,卻因年節而影響進度,故T3生產,勢必要延緩到4月中下旬,才能交到店家。首先向車友抱歉,還要再待一會。我們一再重申T2已足夠風尚休閒之用。開發三盤的T3,只是因為不捨而已!此新的F20-T3的三盤是52t/42t/30t,後飛是9速的11t/26t。而F20-T2二盤是50t/36t,後飛是8速的11t/30t。(齒輪比的意義,請查KHS網。)
1)& && &T3快速比,是52/11(4.72):50/11(4.54),當然是T3快了一些,但也不到半圈。
2)& && &T3爬坡力,是30/26(1.15):36/30(1.2),當然是T3強了一些,但也不到半圈。
3)& && &全配備重量;T3是11.3~11.5kg。T2是11.8~12kg。T3的重量是輕了一些些。
因為,F20-T2 & T3都採用跑車另件,故其限制是蠻多的;T2後變可吃30t。但T3就只能吃到26t以下。如果,選用登山後變,雖可吃到34t。可是,會因輪徑小,而後變速器,長到會離地面太近,擔心碰到石頭。校長,他老人家,也認為T2的爬坡力,己足夠應付爬坡了,再不行的話,良心的建議:請來參加免費的[單車診所*飛輪教室],正姿勢且練爬坡要領!(請注意用辭,是爬坡要領!而不是爬坡腳力!)
既然,決定要配合車友的需求。當然,要Up Guard一些才有意思。故,後變速器改Tiagra、9速、前車把不折改拆式(如F20-RAC的鋁)、前叉豎管改用鋁、鋁圈黑色CNC、黑花古、跑車小座墊、車台折合把手也配黑色、培林跑車型腳踏&握把也更Racing….。預定三種顏色;芒果黃&青藍&霧黑。預定90~100台之間。最後價格定為 nt17,500.(只有這100台贈送攜車袋)
據說,車友們網上,議論紛紛,互相表示,各持己見,T2 or T3,孰水!
我們,認為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您們都對!只是因為我們無法滿足各方,深感困惑,容小生代表KHS在此,向車友們說聲:[對不起!]。
无论是山地还是公路系统,趋势都是去三盘化,自行车发展到现在追求更有效率的齿比而非档位的数量。折叠车轮经小,已经先天打了一个折扣,如果公路车都能爬的上的坡小轮上不去,就要更多的关注人的原因而非齿比了。窃以为普通体力的人,53\39牙盘搭配30T以内的飞轮足够
3盘+公路飞,绵密的齿比那正是你说的更有效率的齿比吧。但是很多车友用不到53带11、12这样的小飞,又说明了什么呢?我慢慢开始理解为啥KHS的双盘车用50/36牙盘了&
同意这个看法&
折疊車的設計條件很難,除了KHS以外,幾乎沒有其他廠牌敢嘗試前變速。
这什么年代的结论?
07年的文章……&
vanhappy 发表于
无论是山地还是公路系统,趋势都是去三盘化,自行车发展到现在追求更有效率的齿比而非档位的数量。折叠车轮 ...
我想这个事情也分竞技/速度需求和骑游/休闲需求来看待。
如果是前者,爬坡的方式是和后者截然不同的。俺也在谋划搞公路车了,所以刻意练习很多爬坡技巧,比如重心的调整、发力的调整、体力的分配、摇车的技术等。现在全武汉市内都基本一大盘搞定。如果是去木兰山神马的话,我想单靠大盘+摇车应该登顶也是可行的。
不过,相较以前更休闲的纯坐骑方式的话,多盘的好处还是重要的。诚然多盘增加了不少的重量,这重量甚至可以让以竞速为目的的骑行方式上差了1km/H甚至2km/H的速度。但是,休闲骑不是没必要太计较速度嘛。多盘的坐骑爬坡真心舒服,三盘的话,基本上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真的是几乎对所有的人了),体力都不是问题,力量都不是问题,都能轻松的骑动各种大坡。剩下的,就只是速度和时间的问题了而已。所以多盘对于大多数来说,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至于公路车么,700c的轮径(28寸左右),其实算算就知道,它用39T的标准小盘,也基本和20寸折叠用54T的牙盘齿比相当。爬坡嘛……其实技术不好的真心爬坡无力的,别说木兰山了,去爬个磨山也是有好多人各种推车的。骑公路的不是有句话嘛,上坡如吃屎,下坡如拉稀嘛~~~
KHS有针对妇孺老人等弱腿设计的T2s,哈,一部号称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折叠车!&
三盘存在的前提是没有更好的可以代替它,但是换上压缩盘搭配30t飞轮差不多1.1的逆天齿比,再搭配小轮径,实在想不出有怎样的坡上不去的,整套系统速度不慢也有爬坡能力,重量轻不少,档位精简,淘汰三盘大势所趋&
很欣赏khs对车友的态度!
vanhappy 发表于
无论是山地还是公路系统,趋势都是去三盘化,自行车发展到现在追求更有效率的齿比而非档位的数量。折叠车轮 ...
三盘搭配的原则,个人认为在折叠车上使用公路飞是一个极佳的解决方案。只要车架能支持,三盘最大的劣势则是100g-300g不等的重量差异。
至于压缩盘带30T的飞,确实可以让系统更精简更易用,但是,档位的跳度必然过大。档位的细腻到底有没有用,这个个人感觉没必要多说,只能说谁用谁知道。至于折叠本身就不太够的齿比,50T带11T(shimano的只有12-30T的公路飞)的搭配,如果是1.125的窄胎,速度是严重不够的,90的踏频速度只能上到35左右。
所以只是说,压缩盘带大飞轮是一种解决方案,三盘+更细腻的公路飞是另一种解决方案。两者各有优劣,只是后者对车架的要求更高,因此相对前者而言更难实现,但是一旦能实现,多出的那100g 200g的重量真心不是个问题,反倒是细腻齿比在稳定巡航尤其是组队巡航中具有非常有利的因素。
我以前p18就是压缩盘带11-32飞,高速的时候50带11跑到32或者35就觉得不够了。t3虽然重,但是高速、爬坡都比以前的p18(也就是相当于khs t2齿比)好,再加上细密的齿比。细密齿比估计在城市红绿灯比较有用吧&
一直想试试骑khs和海鸟,感觉一下骑行体验。
去车学社就有得试踩khs啦,多个车型。还有birdy、tikit、小布……或者你拿礼品来换,我的T3给你试踩,咔咔&
坐的舒适度感觉都不够
站长推荐 /2
湖南固齿大集结邀请赛2将于6月13日-14日在湖南株洲热辣上演。云龙水上乐园作为中部地区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大型水上主题乐园是集绿色生态回归、游园嬉水、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大型水上主题乐园。
今年夏天,云龙水上乐园携手固齿大集结邀请赛,给车友们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死飞盛典。
“不约,不骑”,出去骑行的时候总是要结伴同行。毋庸置疑,同路之人更懂你,骑行路上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不如把同行的照片晒出来,用文字记录一下当时当地的人与事,藉以表达同行之情!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不好意思又来麻烦各位前辈来了16速和27速骑行的速度区别大吗
rx3r,比AX3还稍微便宜一点。
本帖最后由 天乐无章 于
22:25 编辑
RX3R是451轮组,AX3是406轮组,RX3R符合你更快的要求,只不过是双盘而非三盘,爬坡能力就弱些了就看你更注重哪一方面。我用的AX3,爬坡能力确实强,强到我几乎用不上30的盘,只怪坡太少。AX3的速度现在基本能接受了,今天才用AX3跑了200多公里回来,也还不错。如果坡不是很多,且注重速度,RX3R还是可以选的。
3盘肯定爬坡能力强劲了~看地形选车嘛
光看几速也没用
还要看齿比,齿排列
P18看着是18速,和P8单盘爬坡能力差不多
长兴岛单车 发表于
骑行感受无形资产
本周日去台湾,正在犹豫要不要带个T3回来。。。我也想要组海鸟,纠结啊!
一般不是一个定位,没法比较。看自己的用途
对于新人,27速比较有诱惑力。对于骑行经验丰富的老手,16速足矣,27是浪费。
对于极端的骑手,想我这样的,无论是单盘还是双盘,还是三盘,都差不多,各有各用途罢了。
3乘9&&27速车:可以高速和人飙车到35-40速度,虽然非常短暂,可以下山还加速到5.60速度,虽然不要命。可以完胜所有能骑的地形,除了推和扛比骑还轻松的那种。可以搭90斤的妹纸上10KM的山看日出。因为有20多齿的小牙盘。可以负重几十KG跑长途翻山,因为有超小牙盘。
2成8&&16速车:足矣让你在世界上人任何一个地方和山区骑行,当然,也是除了推和扛比骑还轻松的那种。可以飙车到35左右的速度,平路随便可以20-25左右速度维持几个小时。可以爬的山有多陡,取决于你的小盘的大小(39T,空车无负重非极端越野上山无压力,30-34,可以负重20KG左右长途翻山无压力,30以下极端小盘,任何情况下无压力,只是速度很龟速,脚很轻松)
单盘8速或9速: 你的牙盘大小决定了你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单盘50T牙盘或以上齿数的,只适合平原地区普通小坡,长度不超过几KM的,坡度一般的小坡,和日常飙车炫耀等用途。单盘32-48T的,带飞轮最小齿为11T,最大齿至少为28T(32T,34T),极速随着牙盘齿数减少而下降,舒适度和越野翻山能力轻松度提高,32-36T的单盘,当你平路踏频能够稳定在90以上时,可以无压力以20-23的速度续航N小时。极速不能突破30,是纯长途和为了山区而活的车。 反之,当48T单盘时,平路速度高,脚压力大,爬山压力大。
飞轮山地飞齿比涵盖范围广,但是不细腻,很有可能出现上一档脚重,下一档脚又轻了的情况,但是有速度,可以爬坡。 公路飞轮齿比细腻,牺牲了极端的几个爬坡省力的档位,适合配合至少双牙盘或者最好配合3牙盘的车。
什么车,都是好车,只有不懂车的人,也有买了车也不会骑车的人。你需要什么,我想,你已经决定了。
<p id="rate_60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威望 + 10 点
经验 + 5 点
" class="mtn mbn">
索拉拉 发表于
对于新人,27速比较有诱惑力。对于骑行经验丰富的老手,16速足矣,27是浪费。
对于极端的骑手,想我这样 ...
行家真明白,非常感谢我拍了欧亚马AX3,对我这个菜鸟来说有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还得向大家请教。
索拉拉 发表于
对于新人,27速比较有诱惑力。对于骑行经验丰富的老手,16速足矣,27是浪费。
对于极端的骑手,想我这样 ...
这个解释太正确了,这帖子应该置顶,可以让很多人明白多少速和速度以及爬坡能力的关系。
自然有区别的,就跟汽车变速箱一个道理,档位越多越润,顿挫感就越小。
我的海鸟24速就比27速的换挡顿挫感觉就明显些。
换成OX5的30速就更好一些。
当然,习惯了档位差别自然就可以忽略,但是不能比较,一比较差距就显示出来了。
站长推荐 /2
湖南固齿大集结邀请赛2将于6月13日-14日在湖南株洲热辣上演。云龙水上乐园作为中部地区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大型水上主题乐园是集绿色生态回归、游园嬉水、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大型水上主题乐园。
今年夏天,云龙水上乐园携手固齿大集结邀请赛,给车友们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死飞盛典。
“不约,不骑”,出去骑行的时候总是要结伴同行。毋庸置疑,同路之人更懂你,骑行路上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不如把同行的照片晒出来,用文字记录一下当时当地的人与事,藉以表达同行之情!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可能是最佳入门公路 GIANT OCR 5700评测
查看: 341|
摘要: 刚刚踏进2015年不久,2016款的GIANT OCR 5700就已经面世了。
初见GIANT OCR 5700,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文质彬彬。细细的管材,简约的黑白配涂装,没什么特色,也没什么让人过目难忘地方。不过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很 ...
& & & 刚刚踏进2015年不久,2016款的GIANT OCR 5700就已经面世了。& & & 初见GIANT OCR 5700,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文质彬彬。细细的管材,简约的黑白配涂装,没什么特色,也没什么让人过目难忘地方。不过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挺有意思的设计,这个涂装很是耐看。经过一段时间的骑行测试后,你会发现GIANT对这款车的寄望:让更多公路车入门爱好者体验到公路车骑行的乐趣。& & & OCR 5700采用ALUXX SL铝合金的技术,使铝合金车架进一步降低重量,同时兼顾强度。重量S码的OCR 5700实际重量为9.4kg,相比同价位普遍的9.6,9.7kg,GIANT重量方面的优势明显要好上不少。& & & GIANT的ALUXX SL技术有着最佳的强度/ 重量比例,属于专业级超轻量化的铝合金制造科技。& & & 出于成本的考虑,车架焊接工艺并非十分精细,不过强度方面并没有任何问题& & & 后下叉做了一定的变形处理,此举在于增加后三角刚性,使踩踏力量传递更有效率。& & & &后三角明显是强调刚性而非舒适性的设定。后上叉使用三角形管材,全面地加强刚性表现。& & & 上管与立管连接处。上管管材的末端做了特别的变形处理,有效增加上管与立管的接触面积,增强车架侧向刚性。头管的焊接相对就美观多了。上下管的末端直径同样变大,与头管的焊接更加全面,有效提升头管刚性,带来更好的操控表现。内走线这一主流设计也出现在OCR5700的身上。入线孔做了精致的设计,线管能够轻松的穿入而在骑行时不会撞击车架产生异响,细节处理很到位。长头管并没有使用当家的OVERDRIVE 2技术,这并不影响流畅的操控,长头管为偏向舒适的设定,这是个人比较认同的理念。作为一款入门车,太过强硬的话或许会磨灭掉入门爱好者更深入体验公路车世界的积极性。& & & OCR 5700 S码配备的是80mm、7°的把立,偏舒适的设定。预留25mm的头管高度应对不同的身高,能够让骑行者能够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颇具特色的新型弯把能够将刹车线整合在内。可以获得更加流畅的走线角度。椭圆形的上把位有着更加饱满的握持手感。绝大部分入门车的原装把组都很一般般,让大家都对原车的把组持不屑一顾,将他们列为升级的第一目标。这是由于大部分品牌为了节省成本而使用低端配件所造成的,不过这个在GIANT身上并不成立。就实际使用情况来看,GIANT的自家把组强度方面绝对满足大部分车手的需求,而就整车9.4kg来看,这些原配把组的重量一定不会让人嫌弃。& & & &虽然是一辆4000元不到的公路车,但是GIANT却为OCR 5700配备了一根碳纤维前叉。搭配碳纤维前叉的作用在于减轻重量、增加强度。& & & 传动套件为Shimano 3500, 作为Shimano面对公路车运动入门级爱好者所打造的一款变速系统,其各方面的表现均可圈可点。当然它也只是一款入门级的变速系统,期望不能太高。& & & 微调螺丝能够解决变速系统不够准确的问题,在入门系统中尤为受用。& & & GIANT明智地选择了适应面更广的34-50T压缩盘。对于新入门的车手来说,压缩盘意味着更容易被接受的踏频/速度。更大的齿比面对爬坡路段,好处不言而喻。& & & 与34-50T牙盘搭配的是一个11-25T飞轮。没有配上最大28T飞轮,虽然削弱了爬坡性能,不过却换来更加绵密的变速齿比,特别是对于9S系统来说,能够使动力输出衔接更加顺畅,从而换来更顺畅的骑行感受。& & & 作为一套入门级运动套件中的一部分,这只3500后拨的性能表现值回票价。& & & SORA 3500前拨具有半档功能,在使用极端齿比的时候,半档的好处就是前拨不用再蹭链了。& & & 习惯使用自家产品的GIANT在OCR 5700上并没有使用自家生产的轮组,而是使用了Vuelta的ZeroLite Pro Road 700C铝合金培林轮组。这对轮组框高30mm,前后各24根扁辐条。对比一般的24mm轮组,这对轮组在重量上并没有吃亏,反而在滚动性能上有着更好地惯性优势。空转时,没有一般低端轮组严重上下跳动的现象,动平衡非常不错。& & & 轮组做工虽然不是非常精致,但运转顺畅,其他的就不多强求了& & & GIANT S-R4 700×25C光头胎。这对外胎有着120tpi的胎帘密度,预示着有着不错的防刺性能。胎质很柔软,在恰当气压下,舒适性、抓地力、滚动阻力之间有着不错的平衡。路测表现让人满意。唯独可惜的是在光滑的胎面湿滑路面下抓地力下降的比较厉害,所以在雨天,最好还是呆在家比较安全 。& & & 整合式尾灯/座杆设计,无需另外再配尾灯,外观更简洁。27.2座杆对过滤震动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虽然是铝合金。通过座杆固定座夹片前后位置的调整可以调整水平长度为15MM,为车手提供更为充裕的调整范围。& & & 整合式尾灯有很好的识别性,可视角度达到270°,符合最严格的欧盟对尾灯的规定。使用橡胶圈固定在坐杆上,坐杆上已留有两凹槽专门使用,细节考虑很到位,大厂的风范。& & & 非快拆式座管夹。防尘套能够防止日常骑行中泥沙入侵到立管内部造成坐管高度调节困难Giant公路车座垫,143mm的宽度适应超过70%的人群。支撑性稍稍欠缺而舒适性值得称赞。激烈骑行时有些卸力,但一般续航状态下,舒适性非常不错。对于一辆入门公路车来说,坐垫的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新手对公路车的第一印象,而这个方面个人对GIANT的选择表示100分赞同。初试OCR 5700,能够感受到车架颇为强硬,压缩几何车架发力自然、流畅。大力加速,后三角的刚性表现不错。当然你不能指望它很硬、很刚,毕竟这只是4000元级的入门车。轮组框高为30mm,前后轮均采用2X编法,能够兼顾到纵向刚性和侧向刚性,使得摇车时轮组没有预想中那么软。不过有碳纤维前叉的加持,你还是知道前进的方向是哪。虽然转向风格不凌厉,但足够流畅、稳定,高速压弯指向依然清晰。平路32、33km/h的速度巡航是OCR 5700的强项。这个时候舒适性表现十分不错,这归功于碳纤维前叉、25C的外胎、27.2的坐杆和舒适型坐垫的功劳。粗糙的路感变得柔和了许多。30mm框高的轮组巡航起来比24mm框高轮组要轻松不少。轮组良好的动平衡和低滚阻的外胎,这使得用OCR 5700平路巡航是件很惬意的事——舒适,轻快,它可以让你轻松地骑得更快、更远。这就是GIANT想让入门级爱好者所体验到公路车的独家快感。34-50T压缩牙盘配上11-25T飞轮,面对一般的上坡一款轻松征服,平路巡航用大盘,有更容易找到舒适的齿比。后飞轮虽然是9速,不过齿比衔接比较顺畅,每一档的输出比例都较为均衡,使得整体的踩踏顺畅度有很好的保证。如果加速到40km/h或以上,这个时候轮组刚性不足、五通刚性不足、坐垫太软不好发力等缺点就逐一暴露出来,这似乎已经超过了这辆车的极限,各种状态在告诉你这是“一款入门车,请温柔对待”。但是在讨论这个的时候,不要忘了这辆OCR 5700仅仅是4000元左右。总的来说OCR5700是你在同等价位的车型中能够买到表现最优秀、最全面的车型之一。如果你无法忍受这些缺点,那么满足这个需求的车型就是更高端的GIANT TCR SLR。
上一篇:下一篇:
Powered by查看: 4661|回复: 11
======关于公路牙盘齿数的思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大肥猪 于
12:48 编辑
一辆车是否好骑,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价格,而在牙盘及飞轮齿数搭配是否适合自己。
常见700C公路车牙盘齿数是53-39T的标准盘及50-34T的压缩盘,我想绝大部分车友使用的也都是这两种之一。
我去年夏天组装的公路车选用了老款DAT牙盘(当时价格很便宜)搭配11-23T的10速飞轮。结果发现,我根本踩不动大盘,几乎一直在用39T小盘在骑,原因很简单,我山地车是42-28T牙盘搭11-34T飞轮,700C公路车比26寸山地车的轮径要大,我公路车的39T小盘几乎等效于山地车42T大盘,而我又是个肉腿,骑公路车自然踩不动53T大盘喽。
我也可以反过来想,对于腿力超强的职业选手来说,53T或许刚好合用,但我同职业选手水平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人家合用的不代表就适合我,人家踩得动53T不代表我就应该也选择53T。直到后来我买了大行P8,把53-39T牙盘拆换到那上面,发现406小轮径上我刚好踩得动这个齿数。
对于这个问题,我同一些车友探讨了几次,其中不乏有水平比我高很多的用53-39T正合适的,但也存在一些同我一样,根本就踩不动53T,甚至50T大盘都踩不动的,或者是39T小盘爬坡感觉吃力的;还一种情况就是装的是3片盘,例如52-39-30T,但永远只用中盘同小盘。我认为以上这些,都属于齿数搭配不合理。当然,具体到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我总结为如下几种:
1,为了装B。
我认识有个人说他知道自己其实更适合50-34T,但仍然坚持装53-39T,理由是53-39T才是专业公路,50-34T是伪公路,至于52-39-30T那样的三片盘连伪公路都不是,骑出去嫌丢人。这一类人坚持用53-39T,并不是因为这个齿数适合他,而是纯粹为了装B。
2,装车时候没有考虑周全。
组装车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踩不动大牙盘,比如有人装了53-39T,用了一久发现感觉不太对,换了50-34T后感觉好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换了压缩盘后仍然觉得大盘踩不动的。(反正50T的我肯定是踩不动。。。)
3,客观情况所限,没有更多的选择。
有人希望用小齿数牙盘,但买的整车原配的就是53-39T,要换就得另花钱;也有人觉得50-34T压缩盘仍然大,但市场上小于这个齿数的公路牙盘很难买到,因此只能凑合用着。
4,明明他踩不动,但却以为自己能踩动。
踩得动或踩不动,衡量标准是能否维持一个合理的踏频,如果不考虑踏频,53T大盘带11T飞轮我也踩得动,可问题是那有什么用啊?我如果按那样的标准说自己踩得动53T大盘,那如同于在赤果果地耍流氓嘛!
下面再说说我在齿数搭配方面的一些看法:
有部分车友存在一个误区,觉得爬坡应该用山地车,公路车不适合爬坡。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应该说只要是铺装路面,公路车就比山地车更适合,例如环法那样的职业赛事都有爬坡赛段的,如果让选手们换用山地车的话,肯定是骑不出公路车的成绩的。之所以有人顽固地以为公路车不适合爬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正在用的车子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齿数搭配。比如我这样的肉腿,我骑山地车爬坡肯定得用28T小盘,而不是42T大盘,但700C公路车的39T小盘同26寸山地车的42T大盘几乎是等效的,所以53-39T牙盘的公路车对于一些人来说确实难爬陡坡,这是齿数不合理造成的,而非公路车这个车种的缺陷。
我这久打算重新把公路车装起来(之前公路车的配件很多拆换到P8上了),牙盘齿数正在考虑,我觉得即使用50-34T的压缩盘,对于我的腿力来说仍然太大了。52-39-30那样的三盘对我也没什么意义,因为52T大盘我根本踩不动,三盘仍然等于是双盘。直到今天早晨,我想起了WI,WI的公路牙盘齿数是选择最多的,44-30T搭配12-27T飞轮对我来说绝不嫌小,甚至42-28T我觉得都可以(我山地车就是这个齿数,700C比26寸轮径还大呢。。。)
WI牙盘.jpg (66.08 KB, 下载次数: 9)
12:16 上传
最后摆明我的观点:
1,牙盘齿数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
2,衡量牙盘是否适合自己,其标准是能不能踩得动。
3,衡量牙盘是否踩得动,要建立在一个合理踏频的前提下,不能说踩是踩得动,但好几秒钟踩一圈,那还是等于踩不动。
4,牙盘及飞轮的片数是有限的,当自己意识到有些速段根本没有机会使用的时候,不如更换配置,获得更适合自己的速段,并让常用速段的齿比递进更细腻些,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享受到变速车的好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豆豆讲的太高深& & 还得消化几个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困惑中;是否无论用哪个齿比都要保持一样的踏频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每一个齿比都要保持踏频是这样吗?11的飞轮从来没用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你腿部肌肉不发达& &爆发力也不够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你腿部肌肉不发达& &爆发力也不够
原因我并不关心,因为结果已经出来了,即使用50/34T压缩盘我也是踩不动的,事实摆在这里,那就要寻找解决的办法,而见效最快的办法就是买个新牙盘,这就好比有多大的胃容量吃多少东西一个道理,有多大的腿力就踩多大的牙盘,我这种肉腿理所应当用小牙盘。
该用户从未签到
爱我大兴社区手机客户端
变速车的变速器,在骑行时,一般应该怎么使用?比如说,起步,加速段,还有正常行驶阶段,像汽车的一二三四五档那样?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变速车的变速器,在骑行时,一般应该怎么使用?比如说,起步,加速段,还有正常行驶阶段,像汽车的一二三四 ...
这个问题每个人的习惯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就是保持正常踏频的前提下(职业选手平路踏频可超过100,业余爱好者维持平路80-90,爬坡70左右就足够了),将心率控制在无氧运动以下,有氧运动的较高水准,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比如跑马拉松,没有人会一下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那样跑很快就没劲了,反而是按较慢些的速度到最后能跑下来,骑车也一样,变速器的作用就是让你在正常踏频下始终保持一个科学合理的心率,而具体用什么速比,要视个人能力而定,比如同样速度及速比下,水平高的人很轻松,而水平较低的人可能早已进入无氧门槛心率了,那么后者就应当预见到这种情况,提前就利用变速器调整速比,降低速度,让自己骑得可以更持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如果50-34还不行,UT6800牙盘有46-3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如果50-34还不行,UT6800牙盘有46-36。
多谢你的建议!
50-34T我踩不动的,用在451小径公路上还差不多。。。
46-36T的牙盘倒是好找,这是CX车的主流齿数,很多品牌都有做,但这个齿数仍然并不适合我用。
按我目前的状况及能力,大盘我最多也就用到42T,因为是700C公路车啊,踏频90的情况下,42T大盘带12T飞轮速度都破40了,已经严重超出我力所能及的正常巡航速度,另外,即使能骑到这速度(比如放坡),我也不敢,汽车在40速度下的碰撞事故都可能出人命,何况肉包铁骑自行车。。。
至于36T的小盘,我觉得对我来说太大了,我以前骑山地车用过44-32T牙盘(其实是三盘拆掉22T小片),遇到一些很陡的坡路,32T牙盘带34T飞轮,不到1:1的速比,勉强能爬,那还是26寸的车,700C轮径更大,小盘36T的话,遇到陡坡我想我是无论如何也踩不动的,我觉得我适合30T或28T小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我看那些数据都是蝌蚪文!我的观念只要能骑!跟得上大家就是好车!
该用户从未签到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踏云腿甲搭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