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板二轮滑板车车 技巧集锦

蛇形板是滑板吗
蛇形板是滑板吗
09-09-19 &匿名提问 发布
主要是靠腰的力量,站在板上两脚分开的大一些,比Ollie(也就是豚跳,俗称跳跃)的脚位大一些,左一下右一下不要急,开始慢慢来,方向是左下前方和右下前方,重心一定要稳,悟性好的一会就可以练出来,今后就是要加强速度和平衡的联系就可以了··QQ大家有问题可以+我细聊~呵呵~~ 要是靠腰的力量,站在板上两脚分开的大一些,比Ollie(也就是豚跳,俗称跳跃)的脚位大一些,左一下右一下不要急,开始慢慢来,方向是左下前方和右下前方,重心一定要稳,悟性好的一会就可以练出来 游龙板(活力板系列)利用了人体运动理论和巧妙的力学原理。使滑板运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经常使用游龙板(活力板系列)可以达到提高您的身体柔软度,平衡感和健美保健美容的作用。特别是腰部和腿部的健美。是一个既可以锻炼身体,健美,又可以得到很大的乐趣。一举两得。 游龙板为天下父母担忧自己的孩子不断增胖而又不愿运动提供了有效的产品。 特点 1 、有冲浪的自由快感,仿佛驭风而行,仿佛乘龙翱翔; 2 、靠身体扭动而前进,不需用脚推滑,可做各种花式变化动作; 3 、配合扭腰运动,可达到显著的瘦身效果,比转呼拉圈还有用; 4 、前进方向随心所欲,转弯半径可在 50 公分以内,最擅长转弯; 5 、场地大小不受限制,甚至在直径一公尺内可做原地旋转动作; 6 、速度快慢轻松掌握,要快要慢任你驾驭。飘如风,移如影。 比较简单 但是不属于真正的滑板!!! 我是玩普通滑板的·还是觉得普通板子更有挑战性 更有难度 而且如果你是男生·玩游龙有点傻···呵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乒乓球规则:球台 比赛次序 合法还击 一分 重发球 球网 持球接发球的方位 轮换发球法 一局比赛 比赛编排 球0 合法发球 术语 一场比赛 团体赛 1.1 球台   top1.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1.1.2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侧面。1.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1.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合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1.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1.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1.2 球网装置1.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1.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1.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1.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1.3 球0    top1.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38毫米。1.3.2球重2.5克。1.3.3球应用赛璐璐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黄色或橙色,且无光泽。1.4 球拍   top1.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1.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1.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1.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1.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1.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1.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1.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拍身边缘上的包边应无光泽,不得呈白色。1.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1.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1.5 定义术语   top1.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1.5.2“球处比赛状态”,从发球时,球被有意向上抛起前,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上的一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1.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1.5.4“一分”:判分的回合。1.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1.5.6“不执怕手”:未握着球拍的手。1.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1.5.8 &阻挡”:对方击球后,处于比赛状态的球尚未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超过比赛台面或其端线,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带的任何物品。1.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1.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1.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1.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1.5.13运动员“穿或带”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带的任何物品。1.5.14球从突出台外的球网装置之下或之外经过,或回击的球越过球网后又回弹过网,均应视作已”超过或绕过”球网装置。1.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1.6 合法发球  top1.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和比赛合面的水平面之上。1.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1.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1.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1.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1.6.6运动员发球时,有责任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1.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1.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1.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1.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做出决定免予执行,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1.7合法还击   top1.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1.8比赛次序   top1.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1.8.2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1.9重发球    top1.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1.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1.9.1.2如果接发球员或同伴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其同伴均没有企图击球。1.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1.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1.9.1.5在双打时,运动员错发,错接。1.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1.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1.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1.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1.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1.10 一分   top1.1O.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1.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1.1O.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1.1O.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1.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越过本方端线而没有触及本方台区;1.10.1.5对方阻挡;1.10.1.6对方连击;1.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条款的拍面击球;1.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1.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1.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1.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1.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接发球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1.11 一局比赛   top1.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21分的一方为胜方,2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1.12 一场比赛   top1.12.1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1.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休息时间。1.13 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top1.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1.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1.13.3在获得每五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2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1.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1.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1.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1.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10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1.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1.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1.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1.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1.15 轮换发球法  top1.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1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1.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1.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1.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1.15.3换发球法一经实行,该场比赛的剩余部分必须继续实行,直至该场比赛结束。团体赛的次序    top男女团体赛均采用相同的次序。即每队可报名3-5人,出场比赛3人。一次比赛为五场三胜制,一场比赛为三局两胜制。一次比赛开始前,由双方队长抽签决定某一方为A、B、C或X、Y、Z,然后由两队队长将本队运动员排名表交给裁判员。具体比赛次序为:1、A对X2、B对Y3、C对Z4、A对Y5、B对X比赛竞赛编排     top比赛竞赛编排第一节 比赛项目和团体赛的比赛顺序一、比赛项目 乒乓球比赛共有七个项目: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二、团体赛(一)男子团体赛 从一个队中挑选出的三名比赛队员和一个队长(可由参赛队员兼任,亦可由其他人员专任)组成。比赛之前,双方队长应抽签决定A、B、C和X、Y、Z的选择,并向裁判提交每个运动员分配到一个字母的队伍名单。现行的比赛顺序:第一场A--X;第二场B--Y;第三场 C--Z 第四场 A--Y 第五场 B--X。每场比赛为三局两胜制。当一个队已经赢得三场个人比赛时,该次比赛应结 束。(二)女子团体赛根据第43届世乒赛期间召开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精神,经国际乒联批 准,女子团体比赛方法采用男子比赛中实行的团体比赛方法,即原来女子团体赛中的 第三场双打改为单打。现行女子团体赛的比赛顺序是:第一场 A--X;第二场 B--Y; 第三场 C--Z;第四场 A--Y 第五场 B--X。第二节 乒乓球比赛的方法乒乓球比赛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单循环赛和淘汰赛两种,如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则叫混合制。比赛方法的选用要依据比赛的目的、场地、参加队数(人数)等条件而定。一、单循环赛 参加比赛的队或运动员之间轮流比赛一次,称为单循环赛。这种方法能使参加比 赛的各队或运动员之间都有比赛的机会,并能比较准确地决出参赛队或运动员的名 次。但单循环赛的场数多,比赛时间长,需用的场地、器材多,因此参加单循环赛的 队数或人数不宜过多,否则,应采用分组循环的办法来进行。(一)单循环赛计算名次的方法: 国际竞赛规程中规定:胜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未出场比赛或未完成比赛的 场次为0分,小组名次根据所获得的场次分段决定,如果小组内有两个或更多的队得分 相同,他们有关的名次应按他们相应之间比赛的成绩决定,首先计算他们之间获得的 场次分数,再根据需要计算个人比赛场次(团体赛时)、局和分的胜负比率,直至算 出名次为止。(二)分组循环赛 单循环赛虽能比较正确地排定所有参赛队(或人)的名次,但是在参加队(或 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因比赛次数多而给比赛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困难,所以很难采 用。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分组循环赛。分组循环赛最常用的编排方法为“蛇形排列 方法”,即按照各队实力强弱排列他们的顺序号(通常是按照上届比赛的名次排 列)。顺序号越小,实力越强,反之,实力越弱。分组时要求各组实力平均,即每个 组的顺序号相加都等。 有的球类项目则在“蛇形排列”的基础上,将种子队与非种子队按分批抽签的方 法来进行分组,即1-4号队(种子队)固定在1-4组或用抽签的方法进入1-4组;然后5- 8号、9-12号、13-16号分别抽签进入1-4组。但分组循环后,还应增加第二阶段的比赛 来排出全部名次。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 各组同名次比赛 如第一阶段分为四组进行小组循环,第二阶段比赛各小组的第一 名为一个组进行单循环赛,决出1-4名;各小组的第二名为一个组,决出第5-8名;依 此类推。 2、 交叉比赛 第一阶段分成二个组进行循环赛,第二阶段由每个组进的前二名进行交 叉比赛,决出冠、亚军及其它名次。 采用此法,由各组的3、4名交叉决出第5-8名;各组5、6名交叉决出第9-12名;依此类 推。二、单淘汰赛 参加比赛的队(或人)按照编排秩序进行比赛,胜进入下一轮比赛,负者被淘 汰,直到决出冠军,称为单淘汰赛。单淘汰赛的场次相对少,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 安排较多的选手进行比赛。但这种方法合理性差,不完整性和机遇性强,须采取一些 措施来克服这些缺陷,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它的作用。(一)号码位置数的选择 号码位置数应选择2的乘方数。比赛常用的号码位置数是8,16, 32, 64,128,256。(二)轮空 如果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等于号码位置数,小于号码位置数即第一轮比赛的人数少 于号码位置数时,没有运动员的位置称为“轮空”位置。(三)抢号 参加比赛的人数稍大于2的乘方数时,选择参加人数最接近的、较小的2的平方数 作为号码位置数,其中一小部分参赛者进行“抢号”。抢号就是在同一号码位置上, 先进行一场比赛,胜者进入该号,抢号的位置和轮空位置一样,“抢号”也算一轮。(四)种子(即强手或优秀选手)1、 设立“种子”的作用 采用设立“种子”选手的方法是为了克服单淘汰赛的不合理 性。抽签时把“种子”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区”内,使他们最后相遇,力求保证比赛 名次确定的合理性。2、 种子的数目 “种子”的数目主要是根据参加比赛的队数或人数多少来确定的,一 般为参赛人数的1/6--1/2,即平均6--12名选手设一名种子;同时,“种子”数量应是 2的乘方,如2、4、8、16等。3、 “种子”的位置 “种子”的位置根据规定应作如下编排:第一号种子安排在上半 区的顶部;第二号种子应安排在下半区的底部;第三、四号种子应分别插入上半区的 底部和下半区的顶部;第五至八号种子应分别进入单数四分之一区的底部和双数四分 之一区的顶部;如有更多的种子(9-16)依此类推(种子位置号码可查种子位置 表)。事实上,淘汰赛的“种子”都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区”的。
不象篮球足球那么多规则要求,就那样打过来打过去就可以了!轮流发球。
一、选择方位和发球权 每场比赛开始前,由双方运动员用抽签的方法选择方位和发球、接发球。中签者有选择方位和发球、接发球权,也可要求对方先作选择。如中签者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对方则选择方位;如中签者选择方位,对方则选择先发球或接发球。 二、练球 一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有权在比赛开始的球台上练球2分钟。 三、合法发球 1、 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持拍手掌上,手掌应静止、张开、伸平、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张开。 2、 球停留在静止的不持拍手掌上的最后一刻,直到发球时击球,不持拍手和球以及整个球拍,应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 3、 发球员只能手向上抛球,不得使球旋转,使球从手掌向上直抛,至少抛到离不持拍手手掌上16厘米。 4、 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降落时,发球员才能击球,并使球首先触及发球员台区,然后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触及接球员台区。 5、 在双打中,球应首先触及发球员的右半区,然后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触及接球员的右半区。 四、胜负评定 一局比赛: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单打或双打运动员为胜方,但打到10平以后,必须先得2分者为胜方。一场比赛:国际规定单打为七局四胜制、双打为五局三胜制。 五、器材 球台:长为2.74米,宽为1.525米,离地面0.76米,球台各边有一条0.02米宽的白线。球网:长为1.83米,宽为0.1525米,网柱外边距球台0.1525米。球的直径为40毫米。 技巧: 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 ⒎ 注意发球的变化: 发球变化莫测,常使对方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常会看到:在比赛中,包括一些大赛中,有些运动员,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或二种发球。发球单调,落点也单调,常使对方较快就适应,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多准备几套发球,如正手、反手、侧身发球、上螺旋、下螺旋、长螺旋、短螺旋等等,充分发挥发球阶段主动时机,努力做到:六结合+组合,并在发球时就准备好几套发球抢攻的路线,常会使我们处于不败之地! ⒏ 注意发球的创新: 不断提高发球质量,不断创造新的发球,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乒乓球运动富有生命活力的体现。在一种高质量新的发球面前,由于对方对它陌生,头脑中尚未建立条件反射。因此在击球时,感到不协调、不顺手,甚至束手无策,这样就导致发球直接得分,或间接得分,这就充分显示了新发球的巨大威力。最近,笔者研究发一种“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加力、加速、加螺旋,从本方左中端线,发到对方左边线,在对付横拍,特别是对付直拍和直拍长胶及削球手,收到很好的效果。 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不管是甚么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 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台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需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八个注意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如何练好接发球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如发球抢攻或相持,接发球的难度最大。因为它完全受发球者的控制,而接发球对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可预测性。所以,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赛实践能力的关键。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总体战术的技术风格。以此为前提,接发球则是体现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之处。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中,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再力争转入进攻,争取主动应是接发球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技术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断 正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判断上不出现较大的偏差,才能谈得上更好地运用接发球技术,避免有浑身解数,但由于判断不准而发挥不出来情况的经常发生。 1、对旋转的判断 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表现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板形:一般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 (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时常与假动作相配合;在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相对大一点,这样容易“吃”住球,动作也比较固定,击球后常有一个停顿,即使加上假动作,也不会像发侧上旋和不转球那样连贯; (3)弧线:上旋球和不转球的运行一般比较快,常有往前“窜拱”的感觉,发短球时容易出台,弧线低平;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发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并且突然,动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要慢一些,因为要给球以足够的摩擦时间,才能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发球时,不断琢磨发球者发出球的旋转性质的随机分布和习惯也是重要,特别是在判断不清时,如在一轮发球中,发球者一般有几个转的,几个不转的,几个侧上,几个侧下,通常都出现在一轮中,以及开局爱发什么样的球,关键球如何发等等。毫无疑问,面对当今世界乒坛花样翻新,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接发球者的猜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个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实际了。 2、对速度和落点对落点的判断 (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第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 (2)对短球的判断,由于发球者想要把球发短,手上就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在发短球时,第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来球的长短。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的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往前“拱”,顶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对球的控制,以及来球可能是“伞三角”位置,球是从靠近球网的边线出台,手来不及拿下来,对不准球。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直拍反手发展趋势直拍反手位历来是被认为是直拍选手的死穴。随着乒乓球速度,旋转的飞速发展,直拍反手由于受生理原因的制约,无法随意前倾拍形和发力难一直是直拍选手技术上的最大漏洞。 许多年来多少天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弥补直拍反手的先天缺陷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也有了相当的成果。例如:早期的常规推挡加入了加力推,减力推,推挤,扎下旋等等。然后是强行侧身,抢先上手,全台正手攻,再后来就是“直拍横打”的“粉墨登场”,还有即将推出的直,横拍交替等。经历了一次次的大赛的历练,实践证明,直拍选手的反手技术既要全,又要精。 所谓全,就是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所谓精,就是要做到人有我强。全:就是近台能推,能反面拱,能敲击,中台能反手攻,远台能横拉相持或反手兜,迫不得已时还要能削一板。 我个人认为,今后直拍正胶选手可以采取“刘国梁-田崎俊雄-马林”的模式。近台的推挡结合反面拱,敲击;中台角度不大的球,反手要能像田崎俊雄那样反手能攻两条线,尤其是反手滑板攻直线到对方正手位,过去的球弧度大,拐弯,而且球势大力沉,着台后往下扎,防守方不易借上力。对付对方过度一板的小弧圈很有效,45届世乒赛男团中日之战,他就用这招差点把刘国梁打闷。中远台或扑正手回反手可用横拉或快撕,力争主动,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横拉要像马林一样能与横拍进行中远台相持。但是正胶的反手技术应以反手攻,敲击为主,辅以横拉,力争以速度压制对方。 直拍反胶选手可以采用“蒋澎龙-金泽洙-马林”的模式。首先注重自身的力量素质训练,以便能使出蒋澎龙般推土机式的“魔鬼推挡”,动作中适当加入弹击动作,以加强推挡的力量。近台要以暴风骤雨式的推挡逼住对方,使他没有充足的拉手时间,中近台角度不大的情况下,要像金泽洙那样的反手攻突击,中远台要能用横拉进行相持,甚至强相持。尤其是反胶选手还要有一项技术一定要掌握-反手兜,被动防守时,只要能兜住,挺住,因为兜上的球带有上旋,上台后向前冲,不易发力打,一旦对方回球的质量不高,哈哈!由守转攻的机会就来了。总而言之,直拍反胶应以横拉上手为主,辅以反手攻,敲击,充分利用反胶的稳健,能制造旋转的特点,丰富反手技术。 现在横拍打直拍主要还时在直拍的反手上做文章,无论调右压左还是调左压右都是看准了直拍反手发不了力,相持不了,威胁性不大的弱点,所以直拍选手能做到反手位的技术全面,特点突出,那么直拍反手位的漏洞就会最大程度的被补上,再继承和发扬直拍原有的灵活,快速,多变的特点,方能底气十足地和横拍选手叫板,傲立乒坛。 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球拍保养: 一块符合规则、可以在正式比赛中使用的球拍,由底板,海绵,胶皮三部分组成。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各自的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当今底板的流行趋势已与60年代不同,集中体现在两个物理方面。一是重量轻:60年代直板的重量一般在120-130克之间,横板在150-160克之间,而现在的底板一般在90-100克之间;二是厚度薄:60年代在6-7毫米,现在是5-6毫米。为了追求这两个特点,又要保持“吃球、不震手、底劲足”的良好性能,在选择材料时,就要用材质相对较轻的木材。如:60年代瑞典的底板常采用桦木,而今天的瑞典底板则多采用梧桐木和棱柱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球板的重量。但是,由于材质轻、软、强度弱,底板就更容易损坏。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要将底板置于干燥处保存,防止重压、折断外,在打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球板与台面以及地面的碰撞,如在喂多球时,可采用备用板,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在练习时,动作幅度要与地面适当保持一定距离等,更应避免因为输球急躁,故意摔球拍,用球拍砸球台及打挡板等恶习的发作。 影响海绵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厚度、硬度、弹力、孔径大小、孔径个数等因素。因为海绵是一个膨胀体,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过分牵拉、重压,在温度比较低的地方打球,要注意适当保温,底温会影响海绵的弹性。用单张的胶皮和海绵板的人,在更换胶皮时,要用火烤式电熨头烫,使胶皮与海绵之间的胶水充分溶化,以防因换胶皮损坏海绵。胶水可以使海绵发泡,增加弹力,但与底板进行粘贴时,要使用无毒的专用胶水,这样既可以保护海绵,也可以保护底板。 在乒乓球工具中,胶皮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贴,一类是正贴。反贴中包括反胶和防弧胶皮,正贴包括正胶、生胶和长胶。由于含胶量的不同,反胶胶皮摩擦力较大,表面有吸附作用,粘着力强,胶皮与球接触点不易滑动,有利于增加球的旋转。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在使用反胶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胶皮的清洁。不要用有油的手擦拭胶皮。每次打完球后,可用清水将胶皮冲净,贴上塑料薄膜;如果有清水不易去除的脏物,也可用诸如肥皂等清洁剂洗净,晾干,再用。 正贴胶皮含胶量低,齿粒硬度大,摩擦力小,胶皮与球接触,面积小,容易滑动。基于这样的特点,使用正胶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胶皮的干燥。如果在潮湿的地方打球,可使用干燥剂擦拭胶皮,以减少胶皮表面的湿度。正贴胶皮的底皮一般都较薄,在与海绵粘贴时,一次不要往胶皮上涂过多的胶水,以防因胶皮打“卷”,造成无谓损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滑板车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