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有限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取体育锻炼方法

贵港日报数字报
第04:教育
| &&&&&&&&
星期六 出版
新课程体育教学探析
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高中 黄晓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还要注重学生体育方面的技能培训和身体锻炼,要为社会做贡献,在现在这个德智体兼备的社会,除了要具备一身的知识与能力之外,还要有一个健康而强悍的体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也大力倡导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市中学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了分析和阐述,并针对相关情况给出了一点措施和建议。  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是为了给课程繁多的学生减压,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锻炼身体的技能以及如何调整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因素、培养自己与他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毅力的坚持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很重要的。中学生有可能离校以后就面临着社会这个大家庭了,有一个对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不同的阶段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创新与目标。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淡薄的体育意识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学生在家里完全是个宝,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他们觉得太累,因为体育锻炼也会涉及一些体力方面的锻炼,他们怕吃苦,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学校比较偏向于重视知识方面的培育,觉得相对体育教学而言这才是更能立足于社会的,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只是平时业余有空才做的事情,体育课堂上学生宁愿躲寝室睡觉也不去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对体育锻炼的薄弱意识都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体育教学。  (二)单调无趣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而且学校只是一味的加强对有获奖或参加比赛的项目大力重视,却忽视其它项目的重要性。另外,学生都有希望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注的心理,学校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体育课堂老师照应不过来也让学生觉得空洞无趣。  (三)考核制度不全面  大多数的学校在体育成绩上的考核评估还沿袭着传统的以分数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努力的标准,却不在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否进步,是否在努力进行体育锻炼,是否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考试中的一些项目就需要考虑到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例如:“投掷铅球”在这一项目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存在体质差异,有的学生体质较差,倘若与其它体质较好的学生的考核要求是一样的,那么注定了会失败,所以多注重平时课堂学生的进步与努力的程度,让考核评估向全面化发展。  二、加强体育教学的思考1.课本理论的指导学习,树立“健康至上”的思想  中学的体育课本的编制是以“健康至上”为指导思想来进行编制的,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能体质和拥有一个精力旺盛的身体,为国家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品德教育都能都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讲究的健康已经不再是身体强壮、没有疾病、残疾,而是指身体、心理、等各方面都健康才是目前所追求的目标。  2.关注学生心理,达到健康教学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人的性格,所以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虽然有些东西是父母决定的,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有些学生因为先天的一些缺陷或者身体素质差而自卑,加之中学的学生都是在青春期,怕被取笑、心理负担重,就会导致心理素质差,不能完成课堂任务,老师们应该去激励鼓舞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及承受失败的能力,换种角度委婉的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让他们觉得在这里同学们都是一家人,不会有人嘲笑或者看不起他们,让他们放下心理的包袱来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  3.加强师资建设  现在是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必然有一些体育老师因为年龄大或者一些体育老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情况,就可以允许老师在上班之际下班之时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钻研,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知识,然后学校要多下资金在体育课堂上,只要是对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有益的器材学校要大力支持,可以让老师留职学习然后共同提高师生的文化体育知识。  4.多变的场地器材  中学要结合学生现状,要求不要局限在书本知识上,学生要多进行场地上的体育锻炼,一成不变的体育器材已经不能满足好奇心强的学生们的欲望,这就要老师费劲心思的去想场地上应开展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使用什么样的体育器材。多变的场地器材不仅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能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可以按照学生的提议来进行体育活动,从而达到一种生动,丰富多彩的效果,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走出体育课堂,在外面的体育馆或者健身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  新课改下,中学的体育教学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的死板,为了有效的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就要求老师不断的反思,大胆的创新,让学生能领会到在体育课堂里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天赋,真正走上活学活用的道路,为学生在即将踏上社会之际能够从体育中学到更多对自己身体锻炼与健康实用的东西。  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高中&黄晓芳
&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贵港日报教育04新课程体育教学探析心得--对我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我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以期对学生和学校领导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影响因素1&前言:&&& 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或自发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我校作为一所国家重点职高,其学生不仅要在专业技能方面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有所提高,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中学学生的体育锻炼主要在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比体育课所进行的锻炼更重要,体育课更多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而课外体育锻炼则是自觉地兴趣锻炼,它是一种快乐体育运动,在锻炼中寻找乐趣,不再是充当体育课有益补充的角色,学校应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并重。&&&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并扩充体育课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检验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群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满足青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要求,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才能,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针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现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观察,结合查阅相关资料,特作此论文。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围、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项目的人数比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参与的程度、锻炼的热门项目、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能否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求的情况、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是否到位,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学校领导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以利于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地科学地对待课外体育锻炼。2&研究对象和方法2.1调查对象&&& &本文以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搜索中国期刊网获得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关资料。2.2.2&&观察研究法:&&& 亲自在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2.2.3&&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我校在校生200名(男112名,女88名)根据研究内容,专门设计调查问卷,2005年4月份对我校在校学生两次发放问卷,两次发放问卷时间间隔为15天,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不变,并进行信度检验。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返回188份,返回率94.3%,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100%。2.2.4数理统计法:Microsoft&&Excel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数理分析。3&结果与分析:3.1我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我校是全国知名的重点学校,体育课采取学生自主选择所学项目,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有比较大的空间,学校开设体育项目的内容也比较丰富,除了田径项目没有开设专门的体育课外,大多数运动项目基本都具备,最广泛的是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等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锻炼内容来充实课外生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对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每次锻炼的时间做了调查。&&&&&&&&&&&&&&&&&&&&&&&&&&&&&&&&&&&&&&&&&&&&&&&&& 表1&: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N=188
在对三个年级所调查的问卷分析发现,高一和高三学生每周参加锻炼少于一次的人数要多于高二年级,如果按照国家体育总局1998年公布的《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人口的概念应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30min的标准,我校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下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高一年级59.7%,高二年级为41.7%,高三年级为69.3%,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体育人口的要求。。&&&&&&&&&&&& &&&&&&&&&&&&&&&&&&&&&&&&&&&&&&&&&&&&&&&&&&&&&&&&&&&&&&&&&&&&&&&&&&&&&&&&&&&&&&&&&&&&&&&&&&&&&&表2:&影响学生自觉课外锻炼的主要因素一览表(N=188)单位:人
通过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表(2),纵观表格可以看出,影响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锻炼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运动场地器材不足”“不会运动技能”,高二年级主要因为“运动场地器材不足”,高三年级主要因为“学业紧,压力大”影响其课外锻炼的。横观表格则发现,“运动场地器材不足”、“不会运动技能”、“没人组织指导”和“学业紧,压力大”是学生共同影响因素,但“学业紧,压力大”主要集中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对其他年级影响不是很大。学校方面应在扩充场地器材上加大投入,并作好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协调,如我校的篮球场地、排球场地较充分,但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吃紧,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多元化,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运动场地拥挤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由于课外体育锻炼缺少必要的组织,学校体育设施不够,体育器材少,使他们感到没有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逐渐失去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特别是女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了文化课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锻炼。表3&:&学生每次锻炼时间情况(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由表(3)可以发现,男生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120分钟这个时间段,女生锻炼时间主要集中在60分钟以下,这主要与男女生的体能条件差异和对锻炼的兴趣度有关。男生每次参加锻炼时间“不确定”的有23人,达到21.5%,比例较大,反映出男生课外锻炼的无计划性,盲目性较大。合理的锻炼时间应该是30-60分钟,不应低于30分钟,也不宜高于120分钟,运动时间过量和运动时间过少都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表4:&&学生参加锻炼的组织形式&&&&&&&&&&&&&&&&&&&&&&&&&&&&&&&&&&&&&&&&&&&&&&&&&&&&&&&&&&&&&&&&&&&&&&&&&&&&&&&&&&&&&
通过表(4)可以发现男生喜欢独自锻炼或者自发地与好友或本寝室室友一起锻炼,女生则主要集中在与好友和室友一起锻炼,男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更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具有随意性,组织形式不确定的比例相对较高;女生则表现出计划性强一些,锻炼时间比较固定,组织形式比较统一,大多喜欢和自己的好友一起锻炼。3.2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项目 &&&&&&&&&&&&&&&&&&&&&& 表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项目(%)
&&调查发现(表5),学生体育锻炼比较喜欢的项目,男生以三大球为主,女生以健美操、乒乓球、排球等小球项目为主。说明男生喜欢激烈、对抗性强、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女生则喜欢对抗性不太激烈、身体接触少、节奏性强、对抗性低、运动强度相对平和、可独立练习、须在专门场地器材上进行锻炼、易于控制运动量、并有利于形体发展的项目。充分显示了男、女学生在体育锻炼时运动项目上的差异,这与男女生的心理差异有关。田径运动项目很少有学生问津,素质练习都穿插在表中的项目课程中,课外参加田径锻炼的学生更少,通过观察,下午在田径场参加锻炼的学生,以田径队队员和高考队为主。
3.3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 &&&& 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是学生用课余时间从事体育锻炼的意愿,是学生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常以需求、兴趣、态度、习惯、熟练、自觉、情绪等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以及通过赏罚、社会承认和自己锻炼成绩等的作用而得到加强或抑制。表6: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表明(表6),支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表现为增强体质、掌握体育技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明确认识,动机是健康、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不清,为应付考试及格而参加体育锻,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动机,养成锻炼的习惯。
3.4.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表7:&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
结合表(7)可以发现,认为课外体育锻炼很重要或较重要方面,男生比女生多,认为不太重要方面女生和男生人数接近,认为不重要的女生则比男生多;从而导致我校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出现比例失调,课外锻炼以男生为主。其中男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课外体育锻炼不太重要。由于传统思想影响,很多学生“重学业,轻体育”,认为发展智力,学习文化课知识比练习体育重要得多。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由于活动时,很多人在看,怕做不好别人笑话,怕苦、怕累、怕脏怕受伤;有相当一部分女学生性格内向,意志品质较差,自信心不强,虽然有锻炼欲望,但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没有付之于行动。对于这一部分女大学生若对她们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积极组织她们必将会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当中;在女生中受传统思想中的‘淑女’思想影响,认为女孩应该保持文静,所以在对待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女生表现出怕丑,同时女生的生理的周期性变化也是影响其锻炼的因素之一,针对女生,应该结合他们的特点,增加体育理论课的课时和开设体育知识讲座,如传授女子生理发育的特征,心理特点,女子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及卫生保健等有关内容,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锻炼身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顾虑,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应该对运动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分配,尽量为女生提供方便,专门划出一部分适合女生锻炼的场地器材供女生使用,以吸引她们自觉加入体育锻炼行列。
3.5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体育锻炼的传统,体育象征性建筑,及宣传性体育宣传栏,报刊栏,校园精神文化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温床。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的体育器材设施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查显示,我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仍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体育物质文化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依托,学校应该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
我校的体育文化大多是以运动会和一些球类比赛的形式进行的,如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和达标运动会,一学期一次的排球赛和篮球赛,不定期的乒乓球赛等。这些校园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和锻炼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愿望,从而改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环境。4&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途径及其对策4.1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健康意识,培养锻炼能力&&& 随着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总目标相一致,将教学目标、目的和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硬件,为学生的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增加《健身学》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教学内容和考试项目的选择,应充分体现体育锻炼实践为主的特点,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增加一些学生喜爱并适用于学生未来需要,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以提高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持久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不然体育课和考试一结束,学生的锻炼也就结束了。4.2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与合理搭配&&&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要求运动场地也要不断的增加和改善,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必须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课外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应根据学生喜欢锻炼项目人数的比例设置。4.3 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兴趣小组&&& 应有组织地成立各运动项目的学生兴趣小组,请体育老师担任指导师,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达到强化体育意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目的。每个兴趣小组都要制定出规章制度,由学生负责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和管理能力。由体育教师担任监督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和兴趣参加一个小组的锻炼,满足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需要。各小组按年级分为若干锻炼小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计划指导学生锻炼。4.4举办体育节,促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举办体育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运动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改革校园竞赛活动,每年应有计划地举行一次体育节,把校运会办成竞赛、健身、娱乐、育人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节, 兴趣小组所开展的项目可列为比赛项目,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举办体育节的竞赛项目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观看体育项目的自由,引导学生由产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开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5 结论与建议5.1 结& 论 。&&& (1)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有一定的盲目性,无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2)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是最主要动机。&&& (3)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女生锻炼时间比较统一,组织形式比较稳定。&&& (4)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各有侧重。5.2 建& 议 &&& (1)随着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对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运动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加强在课余时间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2)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是使学生有组织、系统从事体育锻炼有效形式,并且加强学生体育骨干培养,可以使体育活动开展目的更明确,内容形式更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3)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与环境,增加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设置应结合学生对各运动项目的兴趣而不同;注重女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保证女生的锻炼场地器材设施。&&& (4)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期)&&73-75第2期&&-25(总第56期)&95-96[1]&秦贻勤&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验研究.化工高等体育,1998年第四期&&69-70[2]&李凯夏&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第18卷第四期&&117-118第4期&&80-82[3]&郭杰&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2000第6期&?96-97[4]&方敏&崔琼&傅银鹰&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四川体育科学,2001.3第1期(总第93期)&62-64[ 5]&王景亮& &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与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02.6第2期&&32-34[6]&焦宇锋&钱志明& &对体育锻炼中影响活动动机的心理因素的探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0第16卷第5期&&68-70
2006年平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
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 学&&& 科: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 校:____________________
&&&&&&&&&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以期对学生和学校领导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影响因素1&前言:&&& 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或自发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我校作为一所国家重点职高,其学生不仅要在专业技能方面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有所提高,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中学学生的体育锻炼主要在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比体育课所进行的锻炼更重要,体育课更多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而课外体育锻炼则是自觉地兴趣锻炼,它是一种快乐体育运动,在锻炼中寻找乐趣,不再是充当体育课有益补充的角色,学校应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并重。&&&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并扩充体育课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检验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群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满足青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要求,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才能,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针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现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观察,结合查阅相关资料,特作此论文。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围、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项目的人数比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参与的程度、锻炼的热门项目、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能否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求的情况、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是否到位,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学校领导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以利于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地科学地对待课外体育锻炼。2&研究对象和方法2.1调查对象&&& &本文以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搜索中国期刊网获得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关资料。2.2.2&&观察研究法:&&& 亲自在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2.2.3&&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我校在校生200名(男112名,女88名)根据研究内容,专门设计调查问卷,2005年4月份对我校在校学生两次发放问卷,两次发放问卷时间间隔为15天,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不变,并进行信度检验。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返回188份,返回率94.3%,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100%。2.2.4数理统计法:Microsoft&&Excel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数理分析。3&结果与分析:3.1我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我校是全国知名的重点学校,体育课采取学生自主选择所学项目,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有比较大的空间,学校开设体育项目的内容也比较丰富,除了田径项目没有开设专门的体育课外,大多数运动项目基本都具备,最广泛的是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等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锻炼内容来充实课外生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对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每次锻炼的时间做了调查。&&&&&&&&&&&&&&&&&&&&&&&&&&&&&&&&&&&&&&&&&&&&&&&&& 表1&: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N=188
在对三个年级所调查的问卷分析发现,高一和高三学生每周参加锻炼少于一次的人数要多于高二年级,如果按照国家体育总局1998年公布的《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人口的概念应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30min的标准,我校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下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高一年级59.7%,高二年级为41.7%,高三年级为69.3%,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体育人口的要求。。&&&&&&&&&&&& &&&&&&&&&&&&&&&&&&&&&&&&&&&&&&&&&&&&&&&&&&&&&&&&&&&&&&&&&&&&&&&&&&&&&&&&&&&&&&&&&&&&&&&&&&&&&&表2:&影响学生自觉课外锻炼的主要因素一览表(N=188)单位:人
通过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表(2),纵观表格可以看出,影响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锻炼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运动场地器材不足”“不会运动技能”,高二年级主要因为“运动场地器材不足”,高三年级主要因为“学业紧,压力大”影响其课外锻炼的。横观表格则发现,“运动场地器材不足”、“不会运动技能”、“没人组织指导”和“学业紧,压力大”是学生共同影响因素,但“学业紧,压力大”主要集中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对其他年级影响不是很大。学校方面应在扩充场地器材上加大投入,并作好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协调,如我校的篮球场地、排球场地较充分,但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吃紧,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多元化,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运动场地拥挤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由于课外体育锻炼缺少必要的组织,学校体育设施不够,体育器材少,使他们感到没有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逐渐失去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特别是女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了文化课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锻炼。表3&:&学生每次锻炼时间情况(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由表(3)可以发现,男生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120分钟这个时间段,女生锻炼时间主要集中在60分钟以下,这主要与男女生的体能条件差异和对锻炼的兴趣度有关。男生每次参加锻炼时间“不确定”的有23人,达到21.5%,比例较大,反映出男生课外锻炼的无计划性,盲目性较大。合理的锻炼时间应该是30-60分钟,不应低于30分钟,也不宜高于120分钟,运动时间过量和运动时间过少都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表4:&&学生参加锻炼的组织形式&&&&&&&&&&&&&&&&&&&&&&&&&&&&&&&&&&&&&&&&&&&&&&&&&&&&&&&&&&&&&&&&&&&&&&&&&&&&&&&&&&&&&
通过表(4)可以发现男生喜欢独自锻炼或者自发地与好友或本寝室室友一起锻炼,女生则主要集中在与好友和室友一起锻炼,男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更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具有随意性,组织形式不确定的比例相对较高;女生则表现出计划性强一些,锻炼时间比较固定,组织形式比较统一,大多喜欢和自己的好友一起锻炼。3.2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项目 &&&&&&&&&&&&&&&&&&&&&& 表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项目(%)
&&调查发现(表5),学生体育锻炼比较喜欢的项目,男生以三大球为主,女生以健美操、乒乓球、排球等小球项目为主。说明男生喜欢激烈、对抗性强、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女生则喜欢对抗性不太激烈、身体接触少、节奏性强、对抗性低、运动强度相对平和、可独立练习、须在专门场地器材上进行锻炼、易于控制运动量、并有利于形体发展的项目。充分显示了男、女学生在体育锻炼时运动项目上的差异,这与男女生的心理差异有关。田径运动项目很少有学生问津,素质练习都穿插在表中的项目课程中,课外参加田径锻炼的学生更少,通过观察,下午在田径场参加锻炼的学生,以田径队队员和高考队为主。
3.3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 &&&& 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是学生用课余时间从事体育锻炼的意愿,是学生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常以需求、兴趣、态度、习惯、熟练、自觉、情绪等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以及通过赏罚、社会承认和自己锻炼成绩等的作用而得到加强或抑制。表6: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表明(表6),支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表现为增强体质、掌握体育技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明确认识,动机是健康、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不清,为应付考试及格而参加体育锻,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动机,养成锻炼的习惯。
3.4.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表7:&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
结合表(7)可以发现,认为课外体育锻炼很重要或较重要方面,男生比女生多,认为不太重要方面女生和男生人数接近,认为不重要的女生则比男生多;从而导致我校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出现比例失调,课外锻炼以男生为主。其中男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课外体育锻炼不太重要。由于传统思想影响,很多学生“重学业,轻体育”,认为发展智力,学习文化课知识比练习体育重要得多。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由于活动时,很多人在看,怕做不好别人笑话,怕苦、怕累、怕脏怕受伤;有相当一部分女学生性格内向,意志品质较差,自信心不强,虽然有锻炼欲望,但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没有付之于行动。对于这一部分女大学生若对她们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积极组织她们必将会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当中;在女生中受传统思想中的‘淑女’思想影响,认为女孩应该保持文静,所以在对待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女生表现出怕丑,同时女生的生理的周期性变化也是影响其锻炼的因素之一,针对女生,应该结合他们的特点,增加体育理论课的课时和开设体育知识讲座,如传授女子生理发育的特征,心理特点,女子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及卫生保健等有关内容,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锻炼身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顾虑,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应该对运动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分配,尽量为女生提供方便,专门划出一部分适合女生锻炼的场地器材供女生使用,以吸引她们自觉加入体育锻炼行列。
3.5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体育锻炼的传统,体育象征性建筑,及宣传性体育宣传栏,报刊栏,校园精神文化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温床。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的体育器材设施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查显示,我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仍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体育物质文化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依托,学校应该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
我校的体育文化大多是以运动会和一些球类比赛的形式进行的,如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和达标运动会,一学期一次的排球赛和篮球赛,不定期的乒乓球赛等。这些校园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和锻炼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愿望,从而改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环境。4&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途径及其对策4.1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健康意识,培养锻炼能力&&& 随着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总目标相一致,将教学目标、目的和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硬件,为学生的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增加《健身学》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教学内容和考试项目的选择,应充分体现体育锻炼实践为主的特点,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增加一些学生喜爱并适用于学生未来需要,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以提高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持久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不然体育课和考试一结束,学生的锻炼也就结束了。4.2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与合理搭配&&&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要求运动场地也要不断的增加和改善,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必须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课外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应根据学生喜欢锻炼项目人数的比例设置。4.3 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兴趣小组&&& 应有组织地成立各运动项目的学生兴趣小组,请体育老师担任指导师,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达到强化体育意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目的。每个兴趣小组都要制定出规章制度,由学生负责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和管理能力。由体育教师担任监督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和兴趣参加一个小组的锻炼,满足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需要。各小组按年级分为若干锻炼小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计划指导学生锻炼。4.4举办体育节,促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举办体育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运动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改革校园竞赛活动,每年应有计划地举行一次体育节,把校运会办成竞赛、健身、娱乐、育人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节, 兴趣小组所开展的项目可列为比赛项目,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举办体育节的竞赛项目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观看体育项目的自由,引导学生由产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开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5 结论与建议5.1 结& 论 。&&& (1)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有一定的盲目性,无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2)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是最主要动机。&&& (3)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女生锻炼时间比较统一,组织形式比较稳定。&&& (4)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各有侧重。5.2 建& 议 &&& (1)随着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对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运动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加强在课余时间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2)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是使学生有组织、系统从事体育锻炼有效形式,并且加强学生体育骨干培养,可以使体育活动开展目的更明确,内容形式更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3)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与环境,增加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设置应结合学生对各运动项目的兴趣而不同;注重女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保证女生的锻炼场地器材设施。&&& (4)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期)&&73-75第2期&&-25(总第56期)&95-96[1]&秦贻勤&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验研究.化工高等体育,1998年第四期&&69-70[2]&李凯夏&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第18卷第四期&&117-118第4期&&80-82[3]&郭杰&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2000第6期&?96-97[4]&方敏&崔琼&傅银鹰&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四川体育科学,2001.3第1期(总第93期)&62-64[ 5]&王景亮& &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与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02.6第2期&&32-34[6]&焦宇锋&钱志明& &对体育锻炼中影响活动动机的心理因素的探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0第16卷第5期&&68-70
回复:对我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相关链接:
<A href="/6868/articledetail.htm%20混凝土输送泵螺杆空压机
发表评论于 8:58:20 |
发表评论:
&Mar.2015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最近日志
··········
  最新评论
  留言板
  Blog信息
专辑名称:心得姓名:孙雪峰日志:32评论:14留言:11访问:102571建立于:日
| Copyright &2004
, powered by 教学日志 页面执行时间:250.000毫秒,页面累计刷新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与教学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